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1

与爱同行

教育历来倡导一个真爱,但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我们有时也会失误,不是因为爱的不真,而是太认真了,一动真就十分敏感、计较,就会抓住学生的错误狠批不妨,这种不讲策略的批评往往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压力。这种压力的直接表现便是被批评者紧张、压抑,甚至会出现极端厌学、厌世。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儿童犯错误的时候是最脆弱的时候,也是教育最有效果的时候。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与用融合浓浓情感的批评来引发犯错误学生道德的震撼,用饱含宽容与理解的批评给学生留一个改过的机会,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屈江熙,男孩。刚从外地回到家乡,父母都不在家,跟着老家的爷爷、奶奶,还有一个姐姐读六年级。上课时,他老爱用方言插嘴,下课后,喜欢跑到其他班级去指点别的老师该干点啥,不该干点啥,与班中的小朋友不合群,班中哪个小朋友稍不合其意,或说了他什么,或无意碰了他一下等,他就对同学呲牙咧嘴或挥着小拳头怒气冲冠地冲上去,此类情况几乎天天上演,更甚者就会离校到街上乱逛,最严重是第一次的离校出走,原因是他把他同桌推倒在地上,擦伤了膝盖,该同学妈妈心急火燎地找到我,忧心忡忡地说:“老师,麻烦你帮晓怡换一个位置,听她说,同桌很会骂人,打人,这不……”边说边挽起小涂的裤子。“我没打你们家小涂……”还没等我解释,小屈已经嚷嚷起来,就差没跳起来,我忙用严厉的目光制止他,我安抚好家长,准备午觉后跟他谈,谁知他就离校了。我和他的奶奶从中午12点多开始找他,找到1点多,还动用了“警力”,其间我们看到他三次,一叫他,他就逃。在寻找的过程中,我向其奶奶了解情况时,她第一句话就说:“老师,辛苦你了,据他爷爷说,在老家没一个老师管得了他,也是动不动就离校,离家。这不,刚到这不久,就已被他爷爷板子伺候好几次了,可他还是那么散漫,现在只能靠你们老师了”

事后,我主动找他单独谈心,用和蔼可亲的语气跟他说:“为啥离校到外面闲逛呢?”他低着头,没吭声。我又说:“你知道你离校的这段时间,老师和你家人有多担心吗?想过吗?”他摇摇头,原先僵硬的表情趋向缓和,小声地说:“我怕老师把这件事(推人的事)告诉爷爷,我又要挨板子了。”“挨板子痛吗?”他吃惊地望着我,好像在说:“老师,你是傻瓜呀,挨板子不疼吗?”“那你把小涂推到擦伤,她不疼吗?”“疼。可是谁叫他管我复习功课(我安排小涂做他的小老师),我玩得正起劲呢。”后面一句话是小声的嘟囔出来的。原来如此,我让他换位思考:“假如你是一位合格的小老师,去叫别人复习,你希望那个同学也把你推倒在地吗?”他摇头。我又说:“再说小怡也是为你好呀,你竟然把她推到,更离谱的是离开学校到外面闲逛,还老师和家长担心。”他头低得更下了。“这样吧,你以后犯事,老师尽量不找你家长,不过你要答应我,尽量控制好自己的脾气,不要动不动就对别人动手动脚,好吗?”他点点头,“还有这一次,你该不该向小怡道个歉呢?”我笑了,说:“去吧。”

自此,小屈还是有几次的反复,依然离开教室藏起来,可没有离开校园,其他老师劝他回到班里,他都无动于衷,而我也遵守我的诺言没告诉其家长,依然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

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屈也慢慢地有了变化,虽然还是那么调皮、好动,可没了以前的暴力、让老师家长担心了,学期末,他妈妈还高兴的跟我说:“老师,这半年,小屈懂事多了,现在在家还帮我干家务活,还让我出去工作(他妈妈为了他,不上班),他说他会照顾好姐姐的。”我笑了,我相信,在爱的浇灌下,小屈会越变越好的。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2

她在关爱中改变

昨天中午,我在办公室正和王老师商量教师职业道德考试的工作,一个熟悉的小女生出现在门口,我第一意念:“糟了,不是又出什么事了吧?”她来到我这儿,通常不会有什么好事情发生。正寻思着,她早已迫不急待地向我招着手,示意我马上出去。她歪着脑袋,双目圆瞪,一脸煞气,小嘴还在小声地唠叨着什么词。我立刻结束了和王老师的交流,伸手示意叫她进来坐下,她斜着眼睛盯着我走了进来,不过这次进办公室表现较之以前要好得多。

她叫“小平”(化名),是2007年转到我校就读的。她的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得病死了,父亲为了维持生计到处打工。没有亲人的在身边,缺少关爱,缺少家庭的欢乐,她逐渐形成了偏激、孤僻的性格;父亲觉得对不起孩子,为了弥补,对她就一味迁就、溺爱,也使她变得蛮横,凡事以“我”为中心。现在她在学校早已是“大名鼎鼎”,是个不好惹的狠角色,蛮横起来又哭又闹、打骂结合可以搞上一天,甚至可以闹到同学家里去砸碗,和学生家长争吵打骂。才上小学呢,厉害吧!说来也怪,只要她心情好呢就很乖,对你是言听计从,又非常有礼貌,只要见到你就满脸堆笑,又是敬礼又是问好,天真又可爱,但是这样的情景一般不会持续很长,一天当中,如股票涨跌瞬息变化,如天气变化阴晴不定,说不定什么时候她又会爆发。久而久之,同学们怕她躲她恨她,教师们也烦她,可有什么办法呢,还得慢慢教育呀。

我校以“温暖、关爱、培育”为办学理念,以“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为校园文化主题,如果教育不好这个学生,根本就谈不上什么理念、文化了。为了能更好地关注这类特殊学生,于是在本学年我也着手参与了对“小平”同学的教育,因为我知道,对于这样的学生,光靠班主任做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能更多了解她和帮助她,我告诉她,只要有什么事可以尽管来找我,我会帮她一起解决,其实说心里话我是不希望她到办公室来找我的,话已既出,这不,本学年算下来她到我的办公室可能不下于40次了,有时一个星期就是好几次,有时一次可长达好几个小时。

教育的秘密在于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爱学生,才能接纳学生,教育过程中你才会有耐性和韧性。每当我气不打一处来时,每当我想放弃时,我就这样想:“她是我的教育对象,我正在研究怎样才能教育好她。”这样我就会慢慢静下心来,做这类学生的思想工作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否则气得你吹胡子瞪眼,事情还搞得一团糟。其

实,我们换位想想,学生是受教育者,未成年人,哪有不犯错误的?在与她多次接触后,我渐渐地读懂了一些她的内心世界:她孤独,需要老师的关爱,需要同学的尊重,需要友情。有一次大课间活动时,她高兴地跑过来告诉我说:她有好朋友了,结果发现是几个中年级的同学同意她一同跳绳,让她很高兴,可见她需要友情,盼望得到友情。我以此为切入口,特意安排了几位学生并征得了她们的同意,从那以后,总会有几个同学陪她一起玩。这孩子病痛多,常常肚子痛,每次她来找到我,哪怕再忙,我也会安排教师带她去医院抓药。记得有一次,她的病发得严重,昏倒在地,全身抽动,可怜的孩子“癫痫病”又发了,当时情况很吓人,我赶紧安排人员进行临时抢救,我们三个人才把她弄上车,然后送到医院救治,学校支付了医药费。苏醒后,她知道了事情的前后,虽然没有来感谢老师,但是能体会得到她对老师的态度在发生变化。

“乖孩子是夸出来的。”激励是进步的良药。对于她每一次的进步,我都及时给予表扬,这一次也不例外。她进来后,我让她坐下来,还没有等她开口,我就先说了:“小平同学,我今天要表扬你,你有进步!”听到我说“表扬”,她诧异地看着我,脸色好看多了,我接着说:“你说说看,你与前面进办公室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吗?”她想了一会儿,茫然地摇了摇了头。我说:“你听我说说,你看是不是这些地方有进步。第一个进步是你到了我办公室门口,没有高声吼叫,是不是?”她点点头,我接说问:“第二个进步就是你看见我在和老师交流,你在门外招手示意有事找我,没有直接闯进来。”她又点点头,脸上已有一丝笑容,眼睛开始发光。

“为什么我说你没有高声吼叫是进步呢?

“这样做有礼貌。”

“是呀,你表现得非常好,老师为你的进步感到非常高兴。”

“还有一个更大的进步呢?你知道吗?”“你学会控制自己情绪了,在生气的时候有时老师都做不到,而你却做到了,不吼叫,不重重地啪门,招手示意,这就是你在控制情绪。真是了不起!”说完,我竖起大拇指。

你再看,她已捂住小嘴,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眼睛更是光亮有神。

气氛对了,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她在操场上玩,几个男生在打球,几个男生几次把球打到了她的身上,她认为是这几个男生故意欺负她,所以跑到我这儿告状来了。“还好,是件小事,好处理。”我心里想。我叫同学到教室找来了那几个男生,并叫小平同学先回避一下,然后我就开始询问事情的经过,和小平同学说的差不多。接着我问这几个男生:“你们通过这事发现小平同学有进步吗?”一个说:“她没有原来那么凶了。”另一个说:“要是以前,她非要来打我们不可。”我说:“是呀,小平同学生都有进步了,你们呢?你们是几次打到她的身上,凡事不过三,她当然认为你们是故意的。”这时,有个男生指指门外,我明白了,门外有人在偷听我们的谈话。于是,我故意提高嗓音,在几个男生面前把跟小平说的话重复了一遍,并提醒他们以后活动多注意安全,不要妨碍其他同学,要

向小平同学学习,共同进步。我想门外的她一定很高兴。男生走后,我又叫小平进来,叫她

大度一些,不要过份计较,同学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她点点头,给我说:“我原谅他们了。刘老师,请你表扬二个同学,她们帮助我期末学习。”多好的机会,我立即又进行表扬:“你看,你进步有多快。你不光能原谅同学过失,更能发现同学的优点。我相信,你将来进步更大,加把劲。”我用信任的眼光看着她,她向我深深的鞠了一躬,说:“谢谢你,老师。”出门的时候给我说挥挥手,并轻轻地把门给我带上。

教育好学生不是一朝一夕事,不但需要我们运用好方式方法,更需要有一颗爱心,爱

是无私的奉献,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在爱的阳光下,一批批学生正在茁壮成长。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3

宽容播种美丽赏识创造奇迹

今天我想跟大家说说我班的一个孩子——小丽,这个孩子父母都不在家,长期在外打工,孩子就留在老家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是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她是个整天头发乱蓬蓬,满身脏兮兮的女孩。她存在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上课不听讲、经常不做作业、书写差、爱乱写乱画等,学习成绩糟糕透了:拼音不会,最简单的生字都不会写,每次考试只能考二三十分。刚开始,我是反复批评说教,呕心沥血辅导,可是一点效果都没有。打电话与家长沟通,家长说她对这孩子早就不寄希望,一种放弃的念头也在我心中萌发。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开上次知心姐姐的讲座记录,心里引起了很大的震撼!“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如果放弃一个学生,就全班而言只是几十分之一,就全校而言更是几百分之一,但是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放弃的却是百分之百啊!”是的,我不该放弃,也不能放弃。学生不是老师的亲骨肉,但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交到老师手中,同时,也就把信任和责任放到了我们的肩上。

小丽,一个叫人头疼的孩子却拥有班里孩子少有的闪光点——爱举手回答问题。我紧紧抓住这线曙光,给她机会,让她成为学习的主人。每节课上,都有她第一个高高举起的小手;每个问题里,都留下她自信的笑脸;每一次,我都会把她作为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榜样。可是每一次她的回答都与我的提问相隔十万八千里,教室里留下的常常是一片哄堂大笑。慢慢地,慢慢地,这线曙光黯淡了。

一节语文课上,我让同学们交流孔子是怎样拜师的?问题刚提出,小丽又是第一个举起了手,陆续地一双双小手如小树林挺立在我的眼前,此时我想:如果叫她,太耽搁时间了,还是请别的孩子回答这个问题吧。小丽见我没请她,脸上立即露出一脸的不高兴,小嘴嘟起来都可以挂油瓶了,还一边说:“总不叫我。”说完,就把头伏在手臂上,一直情绪低落。当时我并不很在意,继续投入下一环节的教学,“假如你是一位远近闻名的人,你会这么辛苦去拜师吗?”我组织了一个拓展性的练习。同学们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了,又出现了一次齐刷刷举手的情景,小丽那双小手特别的高,她竟激动得站上了板凳,一边跺着小脚一边挥舞着自己的小手,自然地她的小手特别地映入了我的眼帘,我当时真有点怒火中烧。“宽容那些有缺点的孩子,并用你的一腔真情去感化他们,给予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耳旁回荡的

这句温馨提示压住了我心中的怒火。我立即用手示意她赶快从板凳上下来,她看了手势很不

乐意地跳了下来。本想让她第一个表现一下,可她的回答……想到这,我把目光转向了别的同学。突然,教室里传来了笔乱画和撕东西的响声,我循声望去,看到小丽嘟着嘴、耷拉着脑袋、一眼埋怨地看着我,毋庸置疑,肯定是这位令我伤透了脑筋的学困生。我们的眼光相遇了,可我看到她没有一丝悔意,左手又拿起语文书重重地摔了一下说:“每次都不喊我。”哎呀,这孩子的脾气可真不得了呀,我教书快十五年了,可是新媳妇上轿——头一回遇上这么难搅难缠的学生,而且还是个女孩子。太不像话了、太不像话了。“小丽,你给我站起来。”我开始把声音提高了一个八度,脸上的浅笑早已消失得无了踪影,板起了面孔、瞪圆了眼睛。“你这样做是什么意思?下课后到办公室说清楚。”后面的十几分钟,就在一种比以往缺少些融洽、激情的氛围中草草收场了。此时这唯一的一线曙光在我心中熄灭了。

我怒气冲冲回到办公室,正好师德本上的小诗呈现在我眼前“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教师宽容了学生,拥有了美丽。”是呀,学生之为学生,就是因为他们还是孩子,有缺点,不懂事,常常会犯错误,况且是小丽这样的留守儿童呢。老师之为老师,就在于我们年岁长于学生,涵养胜于学生。小丽耷拉着脑袋出现在我面前,等待暴风雨似的批评。我拉着她的手真诚地说“孩子,老师错了,老师为刚才的事给你道歉,你是让老师最骄傲的举手回答问题最积极的孩子……”“老师,我错了……”

她哭了,她错了,她也变了,她的坏习惯逐渐改了。记得一次教研课上,她是唯一一个进入朗诵角色的孩子,这真是宽容的收获,赏识创造的奇迹啊!现在,这孩子的情况虽然反反复复,但我一定会继续赏识她,我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只要我们懂得去赏识,它就会越来越亮,甚至光芒四射。

老师们,让我们用爱心搭起桥梁,用真心筑起友情,用关心凝成团结,一起为我校留

守儿童的发展进步而奋斗吧!让我们用宽容去播种美丽,用赏识去创造奇迹吧!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4

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下面是我就班上的一名留守生进行调查分析。

一、学生情况

姓名:徐焕鑫

性别:女

年龄:8岁

小学二年级(2)班学生

二、案例分析

在我刚接手这个班级时,徐焕鑫并未引起我的注意,只是觉得这个女生,平时与同学交往不多,话语较少,性格较为内向。后来,在一次与同事聊天中了解到,徐焕鑫很小的时候就做过一次大型手术,直到现在身体也不是很好,但她学习上很用功,成绩在班级中名列前茅。于是,我开始关注起这个女生,我发现她是个头脑比较灵活的女生,在学习上的确比较努力,但对自己的要求很宽,惰性较大,缺乏自觉性,作业比较马虎,字迹潦草。在与她多次的谈话中了解到,父亲是个无业游民,母亲在镇做保姆,收入不多,有时会出现“断粮”的现象,时常向邻居借钱度日。由于母亲长期在外打工,父亲又时常不在家,所以,被寄住在外婆家。外婆对她可说是宠爱有加,可疏于管教,关心不当。在谈话中了解到,她从不在晚自习结束后将书本带回家,而回到家,洗漱完毕后所做的事就是看电视。偶尔,做作业到9点时分时,外婆总会催促她早点上床睡觉,而她看电视至深夜11点,外婆却从不曾催促一次。她自己也认为此种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可自己因缺少管束而改不了“陋习”。她内心很矛盾,缺乏安全感,心里话无处倾诉,希望母亲能陪伴在自己身边,督促自己。她曾跟我说,在二级年时,母亲陪伴在身边的一段日子,自己的成绩有了快速的提升。可母亲为了一家的生存,不得不将女儿托付给年迈的母亲,只身去外打工。

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与她妈妈取得联系,讲述了孩子的情况,并提醒她妈妈,虽然外出打工是养家活口之必须,但决不能为了口袋,忽视了孩子的脑袋。希望家长“不要因忙而忽视家中孩子,不要因累而对孩子力不从心,不要用钱来代替父母之爱”。同时要求家长做到“四个一”,即每周打一个电话,每月写一封信,每月与老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另外,我还与她外婆交流,希望她不要溺爱、姑息、迁就孩子,对孩子的严格教育才是地孩子的好。一个个电话,一封封书信,终于让她又感受到久违的母爱,爱心行动取得了成功的第一步。

此外,我还经常对她进行课外辅导,讲解作业,督促她的学习,还让其他同学多与她交流谈天,使其性格变得开朗。通过这些,徐焕鑫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成绩也有了提升。

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

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 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一 宽容播种美丽赏识创造奇迹陈明远 今天我想跟大家说说我班的一个孩子——小丽,这个孩子父母都不在家,长期在外打工,孩子就留在老家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是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她是个整天头发乱蓬蓬,满身脏兮兮的女孩。她存在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上课不听讲、经常不做作业、书写差、爱乱写乱画等,学习成绩糟糕透了:拼音不会,最简单的生字都不会写,每次考试只能考二三十分。刚开始,我是反复批评说教,呕心沥血辅导,可是一点效果都没有。打电话与家长沟通,家长说她对这孩子早就不寄希望,一种放弃的念头也在我心中萌发。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开上次知心姐姐的讲座记录,心里引起了很大的震撼!“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如果放弃一个学生,就全班而言只是几十分之一,就全校而言更是几百分之一,但是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放弃的却是百分之百啊!”是的,我不该放弃,也不能放弃。学生不是老师的亲骨肉,但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交到老师手中,同时,也就把信任和责任放到了我们的肩上。 小丽,一个叫人头疼的孩子却拥有班里孩子少有的闪光点——爱举手回答问题。我紧紧抓住这线曙光,给她机会,让她成为学习的主人。每节课上,都有她第一个高高举起的小手;每个问题里,都留下她自信的笑脸;每一次,我都会把她作为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榜样。可是每一次她的回答都与我的提问相隔十万八千里,教室里留下的常常是一片哄堂大笑。慢慢地,慢慢地,这线曙光黯淡了。 一节语文课上,我让同学们交流孔子是怎样拜师的?问题刚提出,小丽又是第一个举起了手,陆续地一双双小手如小树林挺立在我的眼前,此时我想:如果叫她,太耽搁时间了,还是请别的孩子回答这个问题吧。小丽见我没请她,脸上立即露出一脸的不高兴,小嘴嘟起来都可以挂油瓶了,还一边说:“总不叫我。”说完,就把头伏在手臂

德育教育案例--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德育教育案例--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德育教育案例--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通江县太平小学周彬生 案例背景: 学校的德育教育在班主任工作和各个学科教学中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以前很多教师认为一个好教师能给学生上好课,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就算做到尽心尽责了。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征、个性、爱好、优点、缺点等个体差异。这些都是我们教师应该去探究的。我们要遵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规律,真正解决孩子种种纠结,才是我们的成功。 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好转,人们的意识思想变化无常,农村家庭组合的不稳定是一个显著的社会问题。重组家庭不少,单亲孩子数量增多,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面临严峻挑战。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是深远的。而今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形成,这些孩子大多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孤独、忧虑、失望,情绪低落,性情浮躁,性格孤僻,随心所欲等都有表现,不少孩子因长期留守或家庭原因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以我们教育人敢于面对现实,担当起教书又育人的的双重任务。努力培养学生优良德行势在必行。 主要做法: 一、开展大家访活动,通过家校沟通唤醒家长对孩子的爱。 我们太平小学把每年三月和十月定为“家访月”。家访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各班级每个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监护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情况,学生在家身心健康和学习情况,学生自身习惯和爱好等;反馈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健康、品行各方面信息。以便共同管理,同心关注孩子健康成长,这对经济不发达的我们这一带农村地区,孩子读书成才“走出大山,走出农村”成为家长们唯一的希望。所以关注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我们在家访中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问题已然是关乎其成长和家庭发展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你想知道留守儿童教育案例是什么样的吗?接下来就一起分享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吧!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一 学生的情况: 姓名:任东海 性别:男 年龄:十一岁 五年级(1)班学生 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生活规范,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职责。尤其是对处于社会化关键时期的留守儿童而言,学会自我控制,遵守集体的规范,是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重要方面。留守儿童能否适应学校的规范,形成遵守纪律和规则的行为习惯,关系到留守儿童学业成功和身心健康发展。下面通过一个留守儿童案例对学校规范不适应问题进行分析。 (一)留守儿童学校规范适应不良的案例 留守儿童任东海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爸爸妈妈由于工作忙,很少过问留守儿童任东海在学校的表现。最近,老师与他们联系,告诉留守儿童任东海在校的情况,留守儿童任东海常常迟到、早退,在课堂上捣乱,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下等,并且调皮、任性,在情绪上经常表现出烦躁不安,攻击性行为多,经常和同学吵架。 (二)学校规范适应不良的原因 经过调查与分析,留守儿童任东海实际上是对学校纪律与规范适应不良。这种情况,不仅在新生中而且在中高年级学生身上也会发生。产生这种规范适应不良的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行为上的坚持性和自制力不足 留守儿童由于良好意志品质还没有形成,因此,遵守学校规范的

坚持性和自制力不足。有的学生缺少纪律和规范的意识,对学校规范和学习要求不屑一顾,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放任自流;有的学生也想遵守纪律,但是行为上不能控制和约束自己。上例中的留守儿童任东海,意志的坚持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因此,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学校的规范,因而对学校的规范不能很好的适应。 2.不理解遵守纪律与规范的意义 有些学生对遵守学校规范的意义没有正确的认识,不能将学校的纪律要求转化成指导行为的自觉原则,只是感觉到自己的行为受到约束,想要摆脱这种被束缚的感觉。所以,当面对学校的规范和要求时,有些学生采取消极的态度,违反学校规范,不遵守学校纪律,不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等。上例中留守儿童任东海的情况就是如此。 (三)指导教育措施 学生出现了对学校的行为规范不适应,不要简单粗暴,一味批评,也不能对其不管不问,放任自流,而是要认清其行为规范适应不良的原因,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1.有意识地培养意志品质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留守儿童遵守学校行为规范的保证,不良的意志品质常常导致无法适应学校的纪律要求。因此,要注重培养留守儿童的意志品质。留守儿童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意志的坚持性和自制力,才能使他们克服内外障碍,管理自己的行为,从而遵守学校的行为规范。 2.以情诱导,严格要求 留守儿童自觉遵守学校规范的能力比较低,单纯硬性地要求学生遵守学校的行为规范,反而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要注意在提出行为规范要求的时候激发留守儿童积极的情感,使留守儿童愿意接受、愿意遵守。例如,要求大家按时上课,就可以告诉学生:如果有人迟到,会影响老师的讲课和大家的听讲,还会让老师担心;只有看到全部同学都在教室,老师才能安心讲课。这样要求的方式,使学生从内心能够接受,往往比单纯的硬性要求更能促进其行为的自觉性。 3.从小事抓起,形成遵守纪律规范的习惯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留守儿童是我国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期间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对他们的就要也是重中之重。你想知道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是什么样的吗?接下来就一起分享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吧!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一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学校:高坝中心小学姓名:吴会会 性别:女年龄:十一岁班级:四年级一班学生 二、个案分析 她是一位乖巧、听话的优秀学生。由于先天因素,她长得十分瘦弱,皮肤白白的,穿 着比较干净漂亮,梳着细细的小辫。她的身材比较矮小,只能坐在教室最前排。该女生学习成绩较好,书写工整,尤其是写作能力很强,常常受到同学的夸奖。不过,吴会会的胆子特别小,上课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下课后,也不愿意与老师、同学玩耍。她性格内向,常常一个人站在教室里望着操场发呆。她的脾气很犟。今年第二周星期二,她的亲妈妈来看她,她居然躲在教室里不出来,只是不停地哭泣,我与数学老师费尽周折,才把她请出了教室,让她与妈妈见面。结果,她泪流满面地对我们说:“老师,我恨她。我不愿意看见她”说完,就迅速地跑回教室再也不肯出来。我们都感到十分惊讶,一个年幼的孩子,为什么不亲近自己的妈妈?让我们百思不解。我很想知道其中的原因,于是,决定走访该学生的家庭,了解她在家的具体表现。 在家访中,我们了解到,吴会会是一个特别懂事的孩子。在她7岁时,父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离婚,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把她交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从此以后,吴会会在爷爷奶奶的细心照顾下,渐渐长大了,也慢慢地懂事了。奶奶告诉我们:“她爸爸妈妈没离婚前,吴会会整天笑呵呵地,又会唱歌,又会跳舞,乖得很。我们一家人都把她当成宝贝一样看待,哎,她爸爸、妈妈离婚后,她好像变了个人似的,不爱与我们说话了,整天默默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班主任工作案例留守儿童4篇

班主任工作案例留守儿童第1篇 一、案例. 我曾经接手过一个四年级,班里二十多个学生中,有十几个是“留守儿童”.其中有个学生叫小颜,“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和不良行为习惯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小颜的父母在小颜两岁时就出外打工了, 一年只回来一次.小颜交给他奶奶看管.奶奶要干农活,平时都不怎么管他.而且本身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不高,觉得上学了,一切交给老师就行了,对他的学习都放任不管.因此,小颜养成了散漫的生活态度.而且学习习惯也很差,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还编一些谎话骗老师.同学们讨厌他的习惯、做法,看不起他.他也因此经常跟同学发生纠纷,经常跟同学打架.他的父母要是一听说他学习成绩差,就打电话把他痛骂一顿.童年的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还要经常遭到责骂,再加上遭到同伴的排斥,不好的行为表现也会遭到老 师的批评,从而让他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他 对学习渐渐地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可以说是班上认为的 那种无可救药的讨厌的学生了.很多老师也认为只要他上课时乖乖坐着不吵闹就好了. 二、措施.

每每看到他“孤独”的身影,我都暗暗发誓,一定要带他回到班级的大家庭里来,一定要让他重拾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因此我开始慢慢的观察他,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我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措施: 1.家校联系,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虽然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但我们可以与他们取得联系,让他们配合学校的教育,以免发生教育的“短路”.我首先对他进行了家访,通过聊天,帮助家长走出教育误区,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让他奶奶知道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家长也有责任,要求她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同时跟他父母取得联系,告诉他们不要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好坏,当他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也不要以打骂相威胁.还要求他们经常给孩子打电话,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我也经常给他父母打电话或者聊qq,把小颜在学校的表现跟他们汇报,并跟他们商量对策,告诉他们对小颜要多鼓励,少批评.有一次,小颜在作文中写到:“我多么希望我的妈妈也能像别人的妈妈那样呆在我身边.”我知道他想念妈妈了,我特意带他到家里跟他父母视频聊天,看着他们激动地脸庞,听着他们亲切的话语,连我都感动了. 2.倾自己之所爱,搭起信任的桥梁.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在爱的雨露中健康成长( 原创) ——关爱留守小孩典型事例 一、事例介绍: 朱某某,女,该同学很小的时候母亲就走开了她。她向来和祖 父亲母亲,父亲在一同生活。父亲年级较大,不认识字,长年在外打 零工。祖父有病,平生吃药,家庭经济较困难,是个低保户家庭。该生 刚才进入一年级时,因为没有经历过学前教育,成绩一度跟不上。她上 课老是静静无语,不肯和老师同学沟通,显得心事重重,给人感觉性格 郁闷。可是三年过去了,此刻的她在讲堂上踊跃讲话,课下与同学们快 乐的嬉戏,踊跃参加学校班级展开的各项活动,并且各门学科成绩都很 优异,是一个品学兼有的勤学生。总结这三年来对她的耐心教育,我感 觉自己的付出有所回报——她的进步是对我最大的回报。二、事例剖析: 刚开始认识到这个孩子的家庭出身,我就从多方面剖析,找到问 题症结,有针对性地思虑解决方案。 1、亲情的缺失,心灵的空白。 朱某某同学的母亲在其很小的时候就走开了她,从小缺乏母亲 的关爱,缺乏一种温暖和安全的感觉。父亲长久在外务工,与她相处 甚少,又不认识字,祖父亲母亲的年老,思想观点落伍,让她的心灵 缺乏有效的、丰富的沟通,和生动的感情注入。在日志中,她常常表 达出这类孤单和孤独。所以,关于这样的留守小孩,学校和班级在其 生活

中的地位更是比其余孩子重要的多。 2、学习缺乏有效的指导。 朱某某自己就不爱说话,不太愿意主动和老师同学沟通。在学 习中碰到难题,在家也无人能够指导帮助。所以,刚进入学校时,学 习特别费劲,跟不上节奏。但这个孩子虽不太喜爱说话,但关于老师 的教育能仔细地听并确实地去做。 三、实行做法: 剖析了她的状况,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她进行耐心教育。 1)在学习上多帮助她,培育自信。 学生首要的任务是学习,一个成绩优异的孩子会在学校生活中充 满信心,进而带动其余方面的发展。所以,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会常 常走近朱飞霞,带她一同读课文,教她一笔一划写好字,帮她剖析此 刻的学习状况,指导她怎样仔细听课,达成作业。关于她的每一个进 步,每一个闪光点都全力赞叹鼓舞。每一次的夸奖,我都能在其没有 表情的脸上发现一丝隐约的浅笑。经过我尽心的指导,耐心的等候, 还有她自己的努力,在一年级期末她终于追上了同学,考到了 90 分, 而我也大大的夸奖了一番。而接下来的两年学习,我向来不时地关怀她,独自指导她作业,教育她要主动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争取更好 的成绩。她也很仔细地把老师的教育记在内心,仔细达成作业,在家 常常主动学习。记得昨年暑期去家访,我到达她家,简陋的房屋里, 她一个人在仔细地学习。我很宽慰,知道主动学习的孩子不会差。我 的不停夸奖和同学们一点点的钦佩成了她向来不停进步的动力。

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1 与爱同行赵贺维 教育历来倡导一个真爱,但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我们有时也会失误,不是因为爱的不真,而是太认真了,一动真就十分敏感、计较,就会抓住学生的错误狠批不妨,这种不讲策略的批评往往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压力。这种压力的直接表现便是被批评者紧张、压抑,甚至会出现极端厌学、厌世。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儿童犯错误的时候是最脆弱的时候,也是教育最有效果的时候。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与用融合浓浓情感的批评来引发犯错误学生道德的震撼,用饱含宽容与理解的批评给学生留一个改过的机会,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屈江熙,男孩。刚从外地回到家乡,父母都不在家,跟着老家的爷爷、奶奶,还有一个姐姐读六年级。上课时,他老爱用方言插嘴,下课后,喜欢跑到其他班级去指点别的老师该干点啥,不该干点啥,与班中的小朋友不合群,班中哪个小朋友稍不合其意,或说了他什么,或无意碰了他一下等,他就对同学呲牙咧嘴或挥着小拳头怒气冲冠地冲上去,此类情况几乎天天上演,更甚者就会离校到街上乱逛,最严重是第一次的离校出走,原因是他把他同桌推倒在地上,擦伤了膝盖,该同学妈妈心急火燎地找到我,忧心忡忡地说:“老师,麻烦你帮晓怡换一个位置,听她说,同桌很会骂人,打人,这不……”边说边挽起小涂的裤子。“我没打你们家小涂……”还没等我解释,小屈已经嚷嚷起来,就差没跳起来,我忙用严厉的目光制止他,我安抚好家长,准备午觉后跟他谈,谁知他就离校了。我和他的奶奶从中午12点多开始找他,找到1点多,还动用了“警力”,其间我们看到他三次,一叫他,他就逃。在寻找的过程中,我向其奶奶了解情况时,她第一句话就说:“老师,辛苦你了,据他爷爷说,在老家没一个老师管得了他,也是动不动就离校,离家。这不,刚到这不久,就已被他爷爷板子伺候好几次了,可他还是那么散漫,现在只能靠你们老师了” 事后,我主动找他单独谈心,用和蔼可亲的语气跟他说:“为啥离校到外面闲逛呢?”他低着头,没吭声。我又说:“你知道你离校的这段时间,老师和你家人有多担心吗?想过吗?”他摇摇头,原先僵硬的表情趋向缓和,小声地说:“我怕老师把这件事(推人的事)告诉爷爷,我又要挨板子了。”“挨板子痛吗?”他吃惊地望着我,好像在说:“老师,你是傻瓜呀,挨板子不疼吗?”“那你把小涂推到擦伤,她不疼吗?”“疼。可是谁叫他管我复习功课(我安排小涂做他的小老师),我玩得正起劲呢。”后面一句话是小声的嘟囔出来的。原来如此,我让他换位思考:“假如你是一位合格的小老师,去叫别人复习,你希望那个同学也把你推倒在地吗?”他摇头。我又说:“再说小怡也是为你好呀,你竟然把她推到,更离谱的是离开学校到外面闲逛,还老师和家长担心。”他头低得更下了。“这样吧,你以后犯事,老师尽量不找

小学班主任留守儿童关心关爱案例

小学班主任留守儿童关心关爱案例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案例背景: 执教不觉已七余载,这一路走来,从兴奋不已、信心满满到稀松平常、迷茫怀疑。我还记得,刚刚走上教育岗位的那一年,满心斗志地在小本子上写下这样一段话,我愿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去爱我的学生。一晃七年过去了,我学会了去用理智的父母之心去看待学生;学会了多一点调查,少一些武断;学会了怒下眉头,爱在心头。懂得了每一个心灵都值得去呵护,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 刚上班时在六七十人的村小,学生不多,开家长会或者学校有活动大多都是孩子们的爷爷奶奶来参加,父母来的少之又少。后来到了镇上的中心小学,亦是如此,六一节目的舞台下,来观看的还是爷爷奶奶多一些。家是成长的摇篮,是温暖的港湾,在每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想每位爸爸妈妈都想陪孩子长大,可也要为生活奔波不得已让自己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七年的教学生涯中让我遇到了太多的“他们”。目前我们学校有338名学生,在这些学生当中有超过50%是留守的孩子。我们班40个孩子中有21个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平时由家中老人代为照料,更多的是给孩子能解决温饱,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因为父母角色的“缺位”而日益凸显。五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让我走进了这些孩子,其中有两个孩子令我印象尤为深刻。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

才学会贴心。 案例一:以爱为桥,倾心教育 案例分析: 记得那年带一年级时有一个男孩,开学第一天报名,他爸妈都来了,家长一边拉着我一边跟我说:“老师,我儿子性格比较倔,上幼儿园时更爱打架,我们又不在身边”,家长的欲言又止和特殊交代,让我对这个孩子多了几分观察。开学后我发现:上课不守纪律,前边扯同学衣服,后边用手指戳同学,转头就拉着其他同学跟他说话,再不然就是在书包里翻来覆去的玩,老师批评或暗示后有点效果,但好景不长。上课更是难以集中精力,作业草草了事。其实小多的头脑并不笨,如果认认真真的话,他的学习并不比一般学生慢,但因为好动,分心,所以在班上相对落后一些。说实话,有时确实很头疼。 一、付出真爱感化心灵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轲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爱”是班主任工作中的最关键、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处于小多境遇的我,想了很多,既然他缺少家长的关爱,我愿成为他的“代理家长”,在生活上细心照料,学习上悉心指导,心理上多点耐心,做孩子生活的知情者、学习上的引路人、成长中的保护者。 二、有一种温暖叫家访 俗话说:“教育是用一片树叶摇动另一片树叶,家访是一颗心感动另一颗心。以前每天放学后会和同事去乡间小路溜达,小多的家也离学校不远,十几分钟就溜达过去了。有一次,小多见我和学校的老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刘康是班里一个有名的“另类学生”,父母在外打工,他大部分时间是和爷爷在一起的,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爷爷年纪较大,忙于家务,对他疏于管理,导致该生学习习惯差,自制能力也不如人意,常常无缘无故地欺负其他同学。二年级时在一次集体劳动中与其他同学发生争执,竟将同学的手划破,缝了好几针,在同学和老师中引起了喧然大波。也是从那时开始,他成了老师和同学一致公认的“另类学生”,大家都对他“敬而远之”。 八年级分班以后,他成了我班的一员,为了促其上进,我使出浑身解数,千方百计地鼓励他。去年期中考试,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在我的提议下,同学们把“进步生”的称号给了他,第一次拿到奖状,他不禁喜形于色,作为班主任,我也暗暗替他感到高兴,心想:这下他肯定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哪知这学期,他的老毛病又犯了,屡次欺负其他同学,作业马虎,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几经教育不见成效,我十分苦恼却又束手无策,渐渐地对他失去了信心……奇怪的是,这段时间他却大有长进,不但作业一丝不苟,而且上课积极举手,碰到不懂的问题还经常向我请教,这种变化令我欣喜万分,又百思不得其解:究竟是哪一个教育环节激发了他的上进心, 一次和任教数学的朱老师谈到了他,朱老师向我讲述了一件事:前段时间,由于家长再三反映他欺负同桌,我一气之下,把他一个人坐在教室后面的那张课桌上,朱老师知道后说:“我要看刘康能不能改,如果能改的话就让他坐到前面来……”就是这句话,让他对朱老师信赖万分,经常向朱老师请教问题,有时还和朱老师聊聊天,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亲其师,信其道”,渐渐地,他的数学作业也工整多了,数学课表现也积极了……

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农村留守儿童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案例,一起来看看吧! 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案例一 本人是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从教多年,发现目前我们学校的留守儿童是越来越多了,这同样也是其他中小学校都存在的普遍现象。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及管理却又是我们教师面临的又一大难题。我现任班级有一名学生叫李俊林,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他由爷爷奶奶照看。李俊林同学生性贪玩,经常不做作业,有时候完成一半,每次考试都只能完成一小部分题目。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动作总是比别人慢半拍。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所以在班上同学们中的印象很差。 个案分析:对于本班李俊林同学的情况我认为这属于留守儿童中的例案。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学习状况一般。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孩子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2、心理情感不健全。“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3、道德行为差。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教育,留守儿童往往对事物分不清好坏和是非,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容易受社会上反面现象的影响,容易养成一些不良行为。例如:经常说谎,爱说脏话,不服管教,悄悄拿同学的东西。 采取的一些有效措施:1、要求家长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即使在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关爱留守女童典型案例之阳早格格创做 一、案例介绍: 何凤玉,女,该共教上课简单走神,不爱接流,对付于大人的话,很多时间不予答理,正在她上一年级的时间,尔虽不教她,但是对付于她尔已经有深刻的影像.那时尔以为她是自关症孩子.今年接脚那个班.刚刚启初她也是一句话不道.面名她不问,读课文她也不弛嘴.更别道背诵课文了.她整天少止鳏语,目光忧伤,心事沉沉的.正在留守女童中又属于比较特殊的了.是什么本果制成那样的局里呢? 两、案例分解: 1、亲情的缺得: 何凤玉共教的母亲正在其很小的时间离启她.女亲少久正在中务工,取子女相处甚少,女亲闲于处事的不理不睬,祖女母的隔代概念,让她感触自己是那个天下上多余的人,伴伴她的除了孤独除中,更多的便是泪火了. 2、教习不人指挥: 何凤玉自己便不爱道话,任教授怎么问,她皆是不做声的.徐徐天,她的教习险些被教授搁弃了.今年两年级尔接脚那个班.尔创制她连拼音字母皆不认识,更别道识字、写字了.三、真施搞法: 1)接流道心,从内心熏染 正在通常的处事中,尔会时常走近何凤玉,戴她所有读

课文,所有取她分解当前的教习情景,教她写字,饱励她先进.正在此历程中.尔多次正在其焦急的脸上暴露了“柳暗花明”的笑容. 2)共教的典范熏染 为了让孤独、正在教习上自亢的何凤玉走出启关的自尔,尔先后让班上特出的共教(包罗留守女童)去主动靠近她,取她所有道心、教习战搞活动.正在思维公德,止为习惯战教业本领等圆里帮闲她,齐力让其找到乐成的喜悦,促进其正在各圆里先进. 3)普遍的作用温温 良佳的普遍是教死收展的摇篮,普遍的作用战温温对付一个教死的收展具备极其要害的效率,为此,尔利用班上启展各项活动的机会,让她主动的介进进去,齐班共教为其加油帮威,既让她感触普遍的温温,又让其尝到乐成的喜悦.让她感触自己本去不孤单,齐班共教皆是自己的伙伴. 四、个案培养深思——“爱”的力量有多大? 当前的何凤玉,正在课堂上不妨收止了,央供背诵的课文基础上能背掉了,战共班小伙伴们的接流也是越去越多了.瞅到她的笑容不再是易事.从何凤玉前后的对付比不妨瞅出:无论是正在教习、止为习惯仍旧正在接流本领圆里,她皆有一个较大的转化,而那十足的转化,该当要归功于书院、家庭战社会等多圆里的“爱”.爱不妨为枯萎的小草戴去所有秋天;爱

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与照顾案例分享

1. 背景介绍 在中国,幼儿园留守儿童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由于父母长期外出 务工或其他原因,这些儿童在幼小的年纪就被迫与父母分离,长期处 于家庭留守状态,面临着缺乏父母关爱、缺乏家庭温暖的问题。针对 这一群体,各地开展了多项关爱与照顾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案例共享。 2. 案例一:某市爱心幼儿园 某市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上采取了创新举措,建立了爱心幼儿园。该 幼儿园采取了灵活的上学制度,为留守儿童提供便捷的学习机会。学 校引入心理辅导师和专业教师,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成长,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提供综合服务。通过这些努力,爱心幼儿园 成功帮助了大量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到家庭温暖,获得了更好的成 长环境。 3. 案例二:志愿者关爱小组 在另一地区,一些志愿者组织成立了关爱小组,专门关注孤寡老人和 留守儿童。他们定期组织义工走访留守儿童家庭,为他们提供陪伴、 学习辅导和心理关爱。关爱小组还着力协调资源,为留守儿童提供更 多的可能性。他们积极争取社会资源,提供物资援助,帮助留守儿童 融入社会,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4. 案例三:亲情教育活动 除了学校和志愿者组织的努力,一些地方还开展了亲情教育活动。这

些活动旨在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鼓励他们多花时间陪伴孩子, 尤其是留守儿童。活动通过家长学校、观摩课堂等方式,加强了亲子 关系,提高了家长的教育意识,有效缓解了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5. 总结与展望 综合上述案例,可以看出针对幼儿园留守儿童的关爱与照顾工作的重 要性。各地面对这一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途径,让留守儿童能够感受 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未来,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力度,结合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资源,为留守儿童营造更好的成 长环境。也需要引导社会更多关注和关心这一群体,共同努力为他们 创造更美好的未来。针对幼儿园留守儿童的关爱与照顾工作在中国各 地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针对这一问题,社会各界积极探索解决 途径,让留守儿童能够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除了已有的案例共享,还有许多值得关注和借鉴的经验。 要更多地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留守儿童长期处于家庭留守状态,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需要 加强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通过心 理辅导师的采访、心理测试和小组心理疏导等形式,帮助留守儿童解 决心理问题,树立自信心和正确的人生观。 需要加强学校与社会资源的合作,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爱 心幼儿园和志愿者关爱小组已经开展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但需要更多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留守儿童帮扶案例三篇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留守儿童帮扶案例三篇 一、产生背景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悲观、不信任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较为突出的是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困难重重;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甚至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问题已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们给老师,家长,社会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难题。 二、案例描述 黄灼,从小活泼可爱,乖巧伶俐。可在她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外出打工了。从此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成了一名留守儿童。当我初次见到她时,我看到她睁着大大的眼睛,眼睛里满是忧郁。通过观察,我发现她课堂上几乎不发言,经常走神;课外也很少说话,不喜欢交朋友。即使老师问她问题,她也只是点头或摇头,要不就是简短的几个字。 孩子内心是一种怎样的痛啊!如何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还原一个健康快乐的她,成了我困扰于心的一个难题。

三、主要做法 (一)开启心扉吐露心声 孩子的心是最脆弱的,何况是遭受家庭变故后的孩子。她们自我封闭,排外,孤独,忧郁。郁结在心的情感,太久了,必定要发泄,否则,对身心都是极大的摧残。可她们是那么敏感,不愿意提及自己的家庭,不愿意在这方面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我也考虑通过家访的途径和孩子进行沟通,但又觉得冒昧造访说不定会适得其反,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我在活动课中重视这个孩子,让她多参加一些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和她一起玩,交流,让他树立信心。能坦诚的告诉老师心里话。并让班其他孩子一起和他玩,在我的动员下,同学们都愿意和她一起玩,一起游戏。通过在活动中,我了解了这个孩子的想法,使她变得活跃了。重而树立了信心,对生活充满了热情。 (二)有的放矢增强信心 为了让黄灼尽快从阴影中走出来,我在课堂上特别留意她,我故意提比较简单对她来说比较有把握的问题,点她起来回答,然后及时给予赞扬。经过几次后,她犹豫很久的小手终于举了起来,那一刻,我看到了她脸上的红晕像绽放的花儿般灿烂,美丽!课外,我有意识的让她帮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让她感受到老师对她的信赖与喜爱。渐渐的,她的笑容多了,课堂上变的专注了,发言积极了,和同学的交往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关爱留守儿童典范案例 一.案例介绍: 何凤玉,女,该同窗上课轻易走神,不爱交换,对于大人的话,许多时刻不予理睬,在她上一年级的时刻,我虽不教她,但对于她我已经有深入的印象.那时我认为她是自闭症孩子.本年接办这个班.刚开端她也是一句话不说.点名她不答,读课文她也不张嘴.更别说背诵课文了.她成天少言寡语,眼光愁闷,苦衷重重的.在留守儿童中又属于比较特别的了.是什么原因造成如许的现象呢? 二.案例剖析: 1.亲情的缺掉: 何凤玉同窗的母亲在其很小的时刻分开她.父亲长期在外务工,与后代相处甚少,父亲忙于工作的不理不睬,祖怙恃的隔代不雅念,让她认为本身是这个世界上过剩的人,陪同她的除了孤单之外,更多的就是泪水了. 2.进修没有人指点: 何凤玉本身就不爱措辞,任先生怎么问,她都是不做声的.逐渐地,她的进修几乎被先生废弃了.本年二年级我接办这个班.我发明她连拼音字母都不熟悉,更别说识字.写字了. 三.实行做法: 1)交换交心,从心坎沾染 在日常平凡的工作中,我会经常走近何凤玉,带她一路读课文,一路与她剖析如今的进修状态,教她写字,勉励她提高.在此进程中.

我多次在其焦炙的脸上露出了“柳暗花明”的笑颜. 2)同窗的范例沾染 为了让孤单.在进修上自卑的何凤玉走出关闭的自我,我先后让班上优良的同窗(包含留守儿童)去自动接近她,与她一路交心.进修和搞运动.在思惟道德,行动习惯和学业才能等方面帮忙她,尽力让其找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其在各方面提高. 3)集体的浸染暖和 优越的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集体的浸染和暖和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主要的感化,为此,我应用班上开展各项运动的机遇,让她自动的介入进来,全班同窗为其加油助威,既让她认为集体的暖和,又让其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她认为本身其实不孤单,全班同窗都是本身的同伙. 四.个案教导反思——“爱”的力气有多大? 如今的何凤玉,在教室上可以谈话了,请求背诵的课文根本上能背掉落了,和同班小伙伴们的交换也是越来越多了.看到她的笑颜不再是难事.从何凤玉前后的比较可以看出:无论是在进修.行动习惯照样在交换才能方面,她都有一个较大的改变,而这一切的改变,应当要归功于黉舍.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爱”.爱可认为枯萎的小草带来全部春天;爱可以让干枯的地盘从新焕产活力;爱可以给孤单的小鸟一个浩瀚的天空.我想,只要我们多点爱心,多点耐烦,多点恒心,为留守儿童配合架起一座呵护的桥梁,她们将会演绎更多的出色!在此,我也愿望所有的农村教师在碰着特别的留守儿童

八二班(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一、案例: 柯泽正,男,14岁,柯泽正同学上课比较认真,特别是在我的数学课堂上表现相当出色,却不喜欢学习英语,在英语学习方面找不到自信,成天少言寡语,目光忧郁,心事重重,但却尊师敬长,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属于典型的“普通型”留守儿童。是什么原因呢? 二、分析: 1、亲情的缺失: 柯泽正同学的父母在外务工多年,很少与子女相处,尤其是近两年,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远远超出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父母的不闻不问,爷爷奶奶的隔代观念,几乎让年幼的柯泽正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陪伴他的除了孤独之外,更多的就是泪水了。 2、学习上偏科: 柯泽正不喜欢英语,英语成绩直线下降,走访该班英语老师才得知,原来柯泽正同学上英语课一点都不认真,据其他同学透露,他整天都只学数学,从来不看其它书。所以,偏科现象就出现了。三、实施做法: 1)交流谈心,从内心感染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会常常走近柯泽正,和英语老师一起交流管理办法,一起与他分析现在的学习状况,帮助其想办法,竭力为

其解除学习英语上遇到的困惑,多次在其焦虑的脸上露出了“柳暗花明”的笑容。 2)同学的榜样感染 为了让孤独、在英语学习上自卑的柯泽正走出封闭的自我,我先后让班上优秀的同学(包括留守儿童)去主动接近他,与他一起谈心、学习和搞活动。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业能力等方面帮助他,努力让其找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其在各方面进步。 3)集体的感化温暖 良好的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集体的感化和温暖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利用班上开展各项活动的机会,让他主动的参与进来,全班同学为其加油助威,既让他觉得集体的温暖,又让其尝到成功的喜悦。让他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全班同学都是自己的朋友。 4)、与监护人共同引导 作为监护人的爷爷奶奶,由于自身病痛的原因和隔代观念差异的原因,对柯泽正的教育和引导几乎为零,甚至有时还会将自身的愤怒和不满发泄在幼小的心灵上,对孩子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对此,我特意与其爷爷奶奶一起分析和探讨他们的家庭和孩子的现状,安慰并鼓励他们坚强的站起来,度过难关;同时还将一些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方法交给他们。通过这些,消除了隔代观念带来的负面影响,一家人虽并不富裕,但也“其乐融融”。 四、个案教育启示和反思——“爱”的力量有多大?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典型案例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典型案例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和改善生活条件,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奔赴各地务工,把孩子留在家中由老人抚养,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黄金阶段,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导致部分学生习惯百态或面临辍学危险,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问题刻不容缓,尤其是作为班主任老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接受良好的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更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x村小学位于x镇西北部,与镇原县接壤,属于山原结合带,大部分学生生活在原边区,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五年级现有12名学生,留守儿童多达8名。其中李某1是五年级班长,单亲家庭,父亲常年在外打工维持生计,家中与爷爷、曾祖母一起生活,其爷爷读书少,曾祖母年迈,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导致李某1脾气大,自尊心强,性格比较叛逆;李某2也是单亲家庭,母亲常年在外打工,家中与年幼的弟弟和年迈的外祖父相依为命,教育过程中李某2表现出心理变化落差极其明显,卫生习惯差,非常懒散;冯某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疫情三年更是没能回过一趟家,

与奶奶相依为伴,学习卫生习惯差,懒惰成习,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按时完成,回到家奶奶管不住,玩手机成瘾。 一、典型案例 案例一 案例介绍:在开学第一周的某个课间,我对班级进行常规检查,从窗户里看到李某1和几个学生在追逐打闹。走进班级后我对违反纪律的几个学生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当我对班长进行问责的时候,问他:“作为班长不能以身作则,到底能不能当好一班之长?”他直接说:“我不想当了。”我当时非常震惊,就说了句:“你坐下,明天我们重新竞选班长。”之后,我筛选了2个人,能力都不在他之下。晚上睡觉时我又在想:如果罢换了他,新上任的班长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导致班级管理会混乱。对他本人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有可能出现成绩下滑,跟班主任老师对着干的情况,管理难度进一步增大。 案例分析:李某1属于单亲、留守家庭的孩子,母亲在其很小的时候离开了他,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他长期缺乏关爱,影响他对自己以及周围事物的认知。他也是家里的独生子,爷爷和曾祖母本身文化程度又不高,对他非常溺爱,要啥给啥,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长期缺乏

留守儿童帮扶成长案例七篇

留守儿童帮扶成长案例七篇 第1篇: 留守儿童帮扶成长案例 第一次游戏: 这是开学初的一次区角活动,孩子们高兴地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域,张思远、胡思琦来到了小书房里,看到了一块地图的磁性拼图,胡思琦对张思远说:“我们来拼这个拼图吧!”胡思琦说:“好的。”于是两个人拿出了拼图拼了起来。 他们两个先看了看完整的拼图,然后再把拼图拆了拼,可是由于他们是第一次接触地图,对地图不了解,于是他们怎么也拼不完整。 第二次游戏: 这次我在区域中贴了一张完整的地图。这次张思远和吴琳娇来到了小书房游戏,吴琳娇看着墙面上的地图说:“这个像大公鸡的地图是不是地图?”张思远听到了说:“是啊,你看这里还有一个地图的拼图。”于是她拿出了磁性地图的拼图,于是吴琳娇开始拼起了拼图。她从拼块中找出了一块,看了半天想不出这是哪里的一块,但是她没有放弃,吴琳娇转身来到墙面的地图前,对照地图找拼块的位置,一会她好像是找到了,又来到了拼图前把这块拼块放到了拼图的一处,又找起了下一块拼块。

可是由于她对照的时间比较长,在区域活动中吴琳娇没有能完成。 第三次游戏: 这次来玩地图拼图的时胡思琦和褚安娜。胡思琦这次好像是有备而来的,他拿出了拼图,先看了墙面的大地图,然后再拼图中找出了比较大块的拼块,先把比较明显的拼块拼好再拼一些小的,同时把台湾和海南岛放到自己的位置上,然后再一块地尝试,但是拼的速度快了不少,看来他是准备过了。安娜在看到胡思琦很有信心地拼了不少后,她也加入到拼拼图的行列中来了,两个人一个找一个拼在区域活动结束前把拼图完成了。 反思与分析: 第一次活动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地图,他们对地图的构造不清楚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他们对于拼图游戏不时最有耐心;第二次游戏中吴琳娇是在动了脑筋后能尝试来拼拼图,而且她也动了脑筋——根据墙面上的地图来寻找线索;而第三次游戏也是相对比较成功的游戏,胡思琦在首次尝试失败后回家,与家长一起讨论过地图,而且也买了地图的拼图来练习过,所以他在最后一次的游戏中才能成功。 调整: 在墙面上布置地图,方便幼儿拼地图。第2篇: 留守儿童帮扶成长案例

针对留守儿童的幼儿园教育案例

针对留守儿童的幼儿园教育案例 针对留守儿童的幼儿园教育案例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留守儿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 这些孩子中,很多由于无法得到家庭的及时支持、教育和关爱,导致 心理健康问题和社交问题的出现。幼儿园是留守儿童最早接触外界的 场所之一,对于这些孩子的教育和管控,幼儿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责任。以下是一个以留守儿童为主要受众的幼儿园教育案例。 案例描述: 湖南某幼儿园,面向留守儿童开设了一系列“心灵成长课程”,帮助 孩子们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和未来的成长。 该幼儿园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需求,对教育课程进行了差别化调整, 着重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能力、生存技能、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其中,“心灵成长课程”是孩子们最受欢迎的一门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孩子们通过讲述自己的感受、角色扮演和身体放松等 活动,渐渐明白了团队合作、自我表达和信任。比如,有一次孩子们 做“传染病”游戏,游戏中,只要被感染的孩子要手拉手传递病菌给

其他孩子,团队间的默契与合作令人十分感动。 除此之外,幼儿园还大力推广传统文化,组织孩子们参加包括腰鼓、 狮子舞、画中华等活动。孩子们通过参与活动,感受到自己在参与传 统文化活动中的重要性,并从中体悟到了虚心学习和团队协作的力量。 从课程设置和活动内容中,不难看出,这所幼儿园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从多个方面予以考虑和满足,积极尝试创造性的教育方式,为孩 子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结语: 正如这所幼儿园根据留守儿童的特殊情况制定适合他们的课程一样, 幼儿园对孩子的需求应该因地制宜地去考虑和满足。针对留守儿童的 幼儿园教育需要的是更多坚韧不拔的毅力,更多对教育需求的深刻思考,更多更具创造性的、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的教育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留守儿童从幼儿园开始就有着良好的心理和行为品质,并 有能力在未来的成长中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