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材料的疲劳研究进展

铝合金材料的疲劳研究进展
铝合金材料的疲劳研究进展

铝合金材料的疲劳研究进展

徐超,杨尚磊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上海 201620)

摘要:综述了铝合金材料的疲劳研究进展,介绍了铝合金材料的疲劳裂纹萌生机制和特性、裂纹扩展规律及其扩展阶段的研究进展,同时概述了裂纹疲劳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微观机理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从裂纹萌生和扩展机制以及微观机理等方面概述了铝合金疲劳行为研究趋势。

关键词:铝合金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微观机理

0 前言

材料的疲劳性能指标是许多构件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为此从微观上分析研究材料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特点以及他们与材料本证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由疲劳引起的焊接构件表面产生的裂纹萌生、扩展和断裂,都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影响,致使整个系统出现失效现象。疲劳行为的研究已经成为材料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其存在的广泛性,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

铝合金由于密度小、比强度高,耐蚀性好,在汽车、列车、船舶、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成形工艺性和焊接性,因此铝合金成为在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有色金属材料[2]。铝合金材料的疲劳破坏是汽车、列车、船舶、航空、航天领域中经常遇到的现象,所以对铝合金的疲劳行为的研究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铝合金疲劳裂纹的萌生、扩展和断裂的微观特征以及疲劳寿命的预测研究也相当广泛,因此,本文对铝合金材料的疲劳研究进行了综述。

2 铝合金材料的疲劳研究现状

2.1 疲劳裂纹的萌生

由于交变载荷的循环作用,疲劳裂纹的萌生过程往往发生在材料存在缺陷或薄弱区域以及高应力区,其通过不均匀的滑移或位移,从微细小裂纹形成而逐渐长大扩展至断裂。主要可能存在以下形式:对一般的工业合金,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第二相、夹杂物与基体界面开裂;对纯金属或单相合金,尤其是单晶体,材料表面的滑移带集中形成驻留滑移带就会形成开裂;当经受较高的应力或应变幅时,晶界结合力在低于晶内滑移应力下,晶界或亚晶界处易发生开裂;另外,对高强度合金,也会由于夹杂物、第二相本身属于脆性相从而发生开裂。

由于疲劳裂纹的萌生在整个疲劳裂纹形成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很多学者对疲劳裂纹的萌生进行了研究。

Chen和Tokaji[3]研究了2024铝基SiC粒子增强相复合材料的疲劳裂纹萌生行为,发现了疲劳裂纹萌生的阻力随着SiC粒子数和尺寸的增加而减小,裂纹的萌生大多数与粗大粒子有关,并且粒子和基体间的界面存在剥离现象,使得裂纹萌生于粒子尖端处,这可能与粒子的尺寸和形状相关。Campbell[4]等人研究了319-T7铸造铝合金的的疲劳裂纹萌生行为,发现疲劳萌生起源于铸造中产生的气孔等孔洞,并且裂纹源区与氧化膜的形成也有关。 Shaniavskiy[5]等人研究了飞机Tu-154M上液压泵的AL5铝合金的疲劳裂纹萌生机制,发现AL5铝合金的铸造缺陷对疲劳裂纹的萌生有很大的影响,其影响了材料疲劳裂纹萌生区的应力状态。ZHAI[6]研究了铝锂合金疲劳裂纹萌生处的强度分布情况,发现在L方向疲劳性能最差、S方向最佳,并且表面裂纹的形成随着应力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同时其表面裂纹通过韦伯公式来分析了疲劳裂纹薄弱区的密度和强度分布状况。Merati[7]观察了2024-T4合金中萌生裂纹与未萌生裂纹的粒子尺寸,发现萌生了裂纹的粒子是观察到的粒子中尺寸最大的。Payne J[8]等人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7075-T651铝合金疲劳裂纹的萌生演化过程,发现粗大的第二相粒子对疲劳裂纹的萌生行为有显著的影响。Mirzajanzadeh[9]等人研究了7075铝合金试样过盈装配对疲劳裂纹萌生行为的影响,发现过盈装配的断裂试样,其疲劳裂纹萌生于开孔试样的最小横截面中间,与孔洞边缘的微动磨损有很大的关系。

显然,缺陷薄弱区、第二相粒子的粗大、气孔和孔洞集中区域、界面交界处对疲劳裂纹的萌生行为有显著的影响,是铝合金材料中主要裂纹生源。但是这些因素的对疲劳裂纹萌生的影响很复杂,需要进一步通过SEM原位观察等手段来分析其裂纹萌生的演变过程,确定其各个因素与裂纹萌生行为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改进制备工艺等手段来减少裂纹萌生。

2.2疲劳裂纹的扩展

研究疲劳裂纹的扩展规律是疲劳裂纹试验过程中的基础环节,疲劳裂纹的扩展微观模式受材料的滑移特性、晶界和晶粒取向、析出相、显微组织特征尺寸、应力水平及裂纹尖端塑性区尺寸等的影响。一般可以将疲劳裂纹的扩展分为三个阶段:近门槛扩展阶段、高速扩展阶段(Paris区)和最终断裂阶段。

Forsyth[10]把导致z字型裂纹扩展路径的纯滑移机制定义为第Ⅰ阶段裂纹扩展,并且在许多铁合金、铝合金和钦合金中都己经观察到裂纹的第Ⅰ阶段扩展。Forsyth[10]还指出对于大多数合金来说,第I阶段扩展通常很短,但是当应力强度因子范围较高时,裂纹尖端塑性区跨越多个晶粒,这时裂纹扩展开始沿两个滑移系统同时或交替进

行,他把这种以双滑移机制扩展定义为第Ⅱ阶段扩展。在很多工程合金材料的第Ⅱ阶段断口上通过SEM可观察到疲劳条纹。

近年来,国外对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研究关注度也很高。Ranganathan等人[11]研究了铝锂合金的疲劳裂纹扩展机理,发现疲劳裂纹的辉光条纹在块加载情况下的的形貌有别于传统延展性较好的辉光条纹,这种特殊加载情况下形成的疲劳条纹是由于在间断的疲劳裂纹扩展过程中所发生的多滑移系以及滑移均质化所致。Grayson等人[12]研究了2系铝合金的疲劳裂纹扩展行为,观察断裂表面发现三个明显区域:区域Ⅰ包括裂纹的起源和早期的晶内裂纹扩展;区域Ⅱ由于脆性Al2Cu 粒子在裂纹塑性区尖端开始发生断裂,使得材料的晶界成为裂纹优先扩展的位置,所以其扩展规律变为晶粒间的裂纹扩展机理,这个扩展机理的变化明显区分了区域Ⅰ和Ⅱ;区域Ⅲ中,疲劳裂纹进一步扩展,由于孔隙聚结最终试样发生断裂,其呈现的金相微观特征为:晶粒取向交叉平行、犁沟辉光条纹和台阶状的疲劳裂纹等特征。Gasqueres等人[13]研究了AA 2024A T351铝合金在223K时的疲劳裂纹扩展行为,其疲劳扩展机制在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有很明显的变化,这个变化体现在疲劳裂纹扩展在室温下的第Ⅱ阶段过渡到223K时疲劳裂纹扩展的第Ⅰ阶段。223K时的第Ⅰ阶段裂纹扩展随着平面滑移的增加而变化,并且受低温和低压的影响。Michel等人[14]研究了铝合金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疲劳裂纹扩展机理以及各种因素对其的影响,发现2系和7系铝合金在满足特殊环境、应力比、频率及应力强度因子范围条件下,其裂纹扩展机制表现为表面单层氧化膜中亚稳相的断裂机理,并且其裂纹尖端的位错从单平面滑移演变为多平面滑移机制。Kamp 等人[15]研究晶界对铝合金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发现晶界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驻留滑移带的穿晶扩展,并且它是一种弱化的裂纹扩展路径,裂纹倾向于沿晶界或亚晶界扩展。Zhai 等人[16]研究了2系和7系铝合金中析出相对疲劳裂纹扩展的行为的影响和作用,发现当析出相为可剪切的粒子时,疲劳裂纹的扩展抗力较高,相反,这时滑移出现不可逆现象,其可以致使裂纹持续的扩展。

因此,研究铝合金疲劳扩展裂纹尖端产生位错的作用机理,研究位错与滑移、应力水平、微观结构特征尺寸以及尖端塑性区尺寸对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是相当有意义的,但是在β相、GP 区、相界和裂纹尖端塑性区对裂纹扩展路径和裂纹偏析的影响问题上仍有待改善和研究。

2.3疲劳裂纹的影响因素研究

疲劳行为是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涉及影响疲劳裂纹的因素颇多,国外学者对疲劳裂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且从各个角度分析归纳了疲劳裂纹的影响因素。

Sharma等人[17]研究了AA 2219铝合金各种时效处理对裂纹的疲劳行为的影响,发现在自然时效处理下的合金对疲劳裂纹萌生的阻力最大。在阀值区的欠时效合金由于低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其平面滑移系存在滑移不可逆性,然而在峰时效和过时效合金中,其多滑移系及其滑移可逆性又导致了高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上述表明在低?K值下的欠时效合金微观结构对疲劳行为产生有利的影响,相反,在高应力强度范围下,由于欠时效合金的大驱动力作用而造成的低屈服强度导致了较大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Hagihara等人[18]研究了A6061-T6铝合金的搅拌摩擦焊焊接接头,在氢气环境下对接头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发现裂纹的萌生在热影响区并且扩展导致断裂。在氢气环境下,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焊接接头的疲劳寿命不如在氮气环境下的好,但基本与母材相同。在裂纹扩展早期,接头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相比于母材要快,这可能是由于过时效合金的微观结构特征所致。Burlat等人[19]研究了低温工作环境对7475-T7351铝合金的疲劳寿命的影响,发现低温环境能给材料的疲劳寿命带来有利的影响,但是高残余应力给材料的疲劳寿命带来了负面作用,而其中残余压应力又对裂纹扩展有延迟阻碍作用。Zupanc和 Grum[20]研究了斑蚀对7075-T651铝合金的疲劳行为的影响,发现了铝合金的疲劳性能大大下降是由于材料的斑蚀诱发的应力集中而导致的,通过喷丸处理而获得的表面压应力和表面硬化作用能有效的阻碍裂纹的萌生和扩展从而延长了疲劳寿命。Wasekar等人[21]研究了6061-T6微弧氧化镀层铝合金在预置腐蚀环境下对疲劳行为的影响,发现预置在 3.5%氯化钠溶液中进行疲劳试验,明显降低了材料在交变应力下的高周疲劳寿命,而微弧氧化镀层相比于无镀层铝合金有抵抗腐蚀的作用。Kassim等人[22]研究了预应变对7050-T7451铝合金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预应变的增加疲劳寿命有明显减少,这可能是由于裂纹萌生时材料微观结构的改变引发的。Tokaji[23]研究了应力比对SiC粒子增强相铝基复合材料的影响,在R=-1时,疲劳强度和无增强相粒子铝合金材料相同,而在R=0和0.4时疲劳强度有明显的下降,主要由于拉应力对SiC/Al复合材料的不利影响所致,另外疲劳裂纹萌生于增强相和基体界面处并且沿着界面扩展,在拉应力作用下SiC粒子和基体间较容易出现剥落现象。Suraratchai等人[24]通过有限元分析了表面粗糙度对铝合金疲劳寿命的影响,发现由于表面粗糙而引起的应力集中降低了疲劳寿命,对疲劳行为产生了不利的影响。Lonyuk等人[25]研究了硬质阳极氧化和等离子电极氧化镀层对7475-T6铝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发现氧化镀层大大降低了材料的疲劳强度,残余拉应力和应力集中是引起疲劳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而残余压应力有利于疲劳性能。Oskouei和Ibrahim[26]研究了热处理对7075-T6铝合金TiN镀

层的疲劳性能影响,通过PVD所得TiN镀层明显地降低了拉力、疲劳强度以及疲劳寿命,而经过后热处理,可以大大改善其疲劳性能。Liljedahl等人[27]研究了焊接残余应力对2024-T351铝合金接头疲劳行为的影响,发现残余拉应力加速焊接接头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而残余压应力减速疲劳裂纹扩展速率。Balasubramanian等人[28]研究了脉冲焊接电流和焊后时效处理对AA7075铝合金焊接接头疲劳行为的影响,发现采用脉冲焊接电流有利于增强焊接接头疲劳裂纹扩展抗力,同时焊后人工时效处理也减缓了焊接接头疲劳裂纹扩展速率。

影响铝合金疲劳行为的因素非常广泛,并且随着国内外学者的不断深入研究,诸多问题暴露于工程应用之中。目前只能从单因素或几个因素联合研究对铝合金材料的疲劳行为的影响,却没有办法将所有因素综合考虑去进行研究分析。

2.4疲劳微观机理研究

目前在疲劳的微观机理研究方面,虽然有些研究,但是研究不够深入。Osama和Karl-Heinz[29]研究了AA2618铝合金材料的微观结构对低周疲劳行为的影响,指出低周疲劳寿命随着微观结构的亚晶粒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晶粒尺寸决定了屈服强度的大小,可以用Hall-Petch关系解释。Catherine和Lataillade[30]研究了2017A-T3和5454-O铝合金微观结构对疲劳加载后残余冲击性能的影响,发现疲劳加载和微观结构的残余冲击性能无直接关联,疲劳破坏和断裂过程与材料的微观结构却有很大的关系,两种材料的微观结构不同造成对疲劳加载破坏的敏感度的不同。Borrego等人[31]研究了微观结构对高强铝合金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表明疲劳裂纹的闭合效应和材料微观结构有密切关系,在富Mn或Cr元素的高强铝合金中,其粗糙度诱发的裂纹闭合效应可以降低裂纹扩展的驱动力。Froustey等人[32]研究了预应变铝合金疲劳行为和微观结构性能的关系,指出Al-Cu 合金高周疲劳断裂表面的破坏区诱发的原因在材料的微观结构。Fonte等人[33]研究了7049铝合金在不同负应力比和环境气氛下的微观结构对疲劳行为的影响,不同负应力比和环境下的微观结构决定了疲劳应力强度因子K max的阀值,主要表现为滑移机制上不同的微观机理,对疲劳裂纹扩展抗力的不同。Starink等人[34]研究了微观结构对Al-Cu-Mg-Li合金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晶粒尺寸和再结晶程度都对裂纹扩展的抗力有一定影响。

现有对铝合金材料的微观结构的研究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议,已有的理论和模型需要改善和更新。在晶粒大小、晶粒取向、晶界、再结晶程度、脆性杂质相、表面粗糙度、缺陷、析出相等微观结构上所表现出的作用机制(应力应变集中,表面滑移台阶、裂纹闭合、分叉、滑移可逆性等)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另外对纳米级晶粒的微观组织特征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得到重视。

3 结束语

在过去的几十年出现了许多有利于理解铝合金材料的疲劳行为的文献,给实际工程应用带了许多益处。但是,在铝合金疲劳上的许多问题仍有待改善。铝合金疲劳裂纹主要萌生于第二相粒子、表面缺陷、晶界、夹杂物与基体界面处,同时疲劳裂纹的扩展微观模式受材料的晶界和晶粒取向、再结晶程度、应力水平及裂纹尖端塑性区尺寸、显微组织特征尺寸、析出相等的影响。这些微观特征机理表现出应力集中、应变集中、表面滑移机制、裂纹闭合效应、裂纹偏折、分叉、滑移可逆性等作用机制。对于铝合金材料的疲劳寿命,也需要根据疲劳行为的各个因素,基于理论数值分析和实际工程应用实验得出更加出色准确的疲劳寿命预测公式。而针对于多轴非比列的铝合金疲劳行为和微观结构特征的研究必将成为又一个热点。

参考文献

[1]Robert P W, Wei P Y, Gangloff R P. Fracture mechanics:

Perspectives and directions (twentieth symposium)

[C]//ASTM Committee E-24 on Fracture Testing.

American: ASTM International,1989:184.

[2]Zhang J Y. Recent development of aluminum alloy

materials[J]. Light Alloy Fabrication Techn,1998,26(5):1.

[3]Z Z Chen , K Tokaji. Effects of particle size on fatigue

crack initiation and small crack growth in SiC

particulate-reinforced aluminium alloy composites[J].

Materials Letters, 2004,58:2314-2321.

[4]J Campbell. Discussion of "Fatigue Crack Initiation

Mechanism for Cast 319-T7 Al Alloy" [J].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 2010, 41A:18.

[5]A A Shaniavskiy , A L Toushentsov. Mechanisms of

fatigue crack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in cast

aluminum alloy AL5 of hydropumps NP-89D in aircraft

Tu-154M[J]. 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

2010,17:658-663. [6]T ZHAI. Strength Distribution of Fatigue Crack initiation

Sites in an Al-Li Alloy[J].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2006,37A:3139.

[7]Merati A. A study of nucleation and fatigue behavior of

an aerospace aluminum alloy 2024-T3[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2005,27:33.

[8] Payne J, Welsh G. Observations of fatigue crack

initiation in 7075-T651[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2010,32:247.

[9]M Mirzajanzadeh, T N Chakherlou, J Vogwell. The

effect of interference-?t on fretting fatigue crack initiation and ?K of a single pinned plate in 7075 Al-

alloy[J]. 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 2011, 78:1233-1246.

[10]]Forsyth P J E. A two stage process of fatigue crack

growth[C].In:Crack Propagation: Proceedings of Cranfield Symposium, London:Her Majesty's Stationiery Office, 1962,76-94.

[11]N Ranganathan, F Adiwijayanto, J Petit, et.al. Fatigue

Crack Propagation Mechanisms in an Aluminum

Lithium Alloy[J]. Acta Metall, Mater, 1995, 43:1029-

1035.

[12]G N Grayson, G B Schaffer, J R Griffiths. Fatigue crack

propagation in a sintered 2xxx series aluminum alloy[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06, 434:1-6. [13]Cedric Gasqueres, Christine Sarrazin-Baudoux, Jean

Petit. Fatigue crack propagation in an aluminum alloy at

223 K[J]. Scripta Materialia,2005,53:1333-1337.

[14]S A Michel, R Kieselbach and M Figliolino.

Environmental and frequency effects on fatigue crack

growth rate and paths in aluminum alloy[J]. Fatigue

Fracture Engineering Material Structure, 2005, 28:205-

219.

[15]Kamp N, Gao N, Starink M J. Influence of grain

structure and slip planarity on fatigue crack growth in

low alloying artificially aged 2xxx aluminum alloy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2007,29:869.

[16] Zhai T, Jiang X P, Li J X. The grain boundary

geometry for optimum resistance to growth of short

fatigue cracks in high strength Al-alloy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2005,27:1202.

[17]V M J Sharma, K Sree Kumar, B Nageswara Rao, et.al.

Effect of aging treatments on the fatigue crack growth

and threshold behavior of AA 2219 aluminum alloy[J].Transactions of The Indian Institute of Mals,

2010,63(2-3):535-540.

[18]A Hagihara, Y Oda, H Noguchi. Effect of hydrogen gas

environment on fatigue crack growth of FSW joints of

A6061-T6 aluminum alloy[J]. Welding International,

2008, 22(5):275-280.

[19]M Burlat, D Julien, M Levesque, et.al. Effect of local

cold working on the fatigue life of 7475-T7351 aluminum alloy hole specimens[J]. 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 2008, 75:2042-2061.

[20]U Zupanc, J Grum. Effect of pitting corrosion on fatigue

performance of shot-peened aluminium alloy 7075-

T651[J].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10,210:1197-1202.

[21]Nitin P Wasekar, A Jyothirmayi, G Sundararajan.

In?uence of prior corrosion on the high cycle fatigue

behavior of microarc oxidation coated 6061-T6 Aluminum allo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2011,33:1268-1276.

[22]Kassim S Al-Rubaie, Marcio A Del Grande,

Dilermando N Travessa, et.al. Effect of pre-strain on the

fatigue life of 7050-T7451 aluminum alloy[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07, 464:141-150.

[23]K Tokaji. Effect of stress ratio on fatigue behaviour in

SiC particulate-reinforced aluminum alloy composite[J].

Fatigue Fracture Engineering Material Structure, 2005,28:539-545.

[24]M Suraratchai, J Limido, C Mabru. Modelling the

in?uence of machined surface roughness on the fatigue

life of aluminum allo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2008, 30:2119-2126.

[25]B Lonyuk, I Apachitei, J Duszczyk. The effect of oxide

coatings on fatigue properties of 7475-T6 aluminum

alloy[J].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2007,201:8688-8694.

[26]R H Oskouei and R N Ibrahim. The effect of a heat

treatment on improving the fatigue properties of aluminum alloy 7075-T6 coated with TiN by PVD[J].

Procedia Engineering, 2011,10:1936-1942.

[27]C D M Liljedahl, J Brouard b, O Zanellato. Weld

residual stress effects on fatigue crack growth behaviour

of aluminum alloy 2024-T351[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2009,31:1081-1088.

[28]V Balasubramanian, V Ravisankar, G Madhusudhan

Reddy. In?uences of pulsed current welding and post

weld aging treatment on fatigue crack growth behaviour

of AA7075 aluminium alloy joi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2008,30:405-416.

[29]Osama Khalil and Karl-Heinz Lang. Influence of

Microstructure on the Quasistatic and Low Cycle Fatigue Behaviour of an AA2618 Aluminum Alloy[J].

Procedia Engineering, 2011,10:1339-1347.

[30]Catherine Froustey, Jean Luc Lataillade. In?uence of

the microstructure of aluminium alloys on their residual

impact properties after a fatigue loading program[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09,500:155-163.

[31]L P Borrego, J M Costa, S Silva. Microstructure

dependent fatigue crack growth in aged hardened aluminium alloy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2004,26:1321-1331.

[32]C Froustey, O Naimark, M Bannikov. Microstructure

scaling properties and fatigue resistance of pre-strained

aluminum alloys (part 1: Al-Cu alloy)[J]. European Journal of Mechanics A/Solids, 2010,29:1008-1014. [33]M da Fonte, F Romeiro, M de Freitas. The effect of

micro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 on fatigue crack growth

in 7049 aluminum alloy at negative stress ratio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2003,25:1209-1216. [34]Starink M J, Gao N, Kamp N, et.al. Relations between

microstructure, precipitation, age-forability and damage

tolerance of Al-Cu-Mg-Li (Mn,Zr,Sc) alloys for age forming[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eering A,2006,418:241.

铝合金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研究 张禧铭

铝合金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研究张禧铭 摘要:测定了6061铝合金焊接件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介绍了铝合金焊接件焊 接接头的疲劳特征,分析了铝合金焊接件焊接接头中缺陷对其疲劳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铝合金焊接件焊接接口处气孔、夹杂物及未焊透三个焊接缺陷均会零件 的应力集中创造条件,对铝合金焊接件焊接接头疲劳性能有重大影响。气孔的大小、数量,未焊透的分布位置及形式明显地影响铝合金焊接件焊接接头的疲劳性 能 0.引言 铝合金由于其质量轻、强度高、无磁性、耐腐蚀性好,广泛应用于汽车、铁路、航空航天等领域。焊接是铝合金零件最常见的连接方式,在铝合金焊接零件 在重复外力作用下会发生疲劳断裂,而疲劳破坏过程又这些问题往往会给用户造 成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1]。通过研究发现,铝合金焊件焊接接头发生疲劳破坏是 铝合金焊接断裂的主要原因,因此对铝合金焊接件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原因并提 出解决方案,提高铝合金焊接件有着重大意义[2,3]。近些年过高校和科研院所 对铝合金焊接件焊接接口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重大成果。周进等人通过 对5A02 铝合金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进行分析,得出了补焊可以降低铝合金焊接 件焊接接口的疲劳强度(下降将近20%),可作为一种可靠的补救措施[4]。王德 俊通过对铝合金焊接接头焊缝几何特征的研究,得出了十字接头焊接方式比对接 接头焊接方式应力集中更严重的结论[5]。本文以6061铝合金为研究对象,分析 焊接缺陷铝合金焊接件疲劳性能的研究。 1.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法 本试验需要的材料为铝合金和焊丝,其中铝合金选用6061铝板,焊丝选用5356焊丝,铝板采用对接焊接。这两种材料的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 试验材料化学成分/% 将铝板通过焊丝分别用MIG焊和TIG焊两种方法进行焊接,不仅仅能够保证 铝合金焊接件内部化学成分的完整性,而且也可以提高铝合金焊接件的焊接质量。 在进行全部焊接之后还需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对焊接物进行验伤处理,找出其 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焊后进行X射线探伤检验, 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原因及时解决,将样品进行铣削加工,去除焊缝余高。为 获得样品真实状态,将样品铣削加工后再进行X射线探伤检测。在MTS万能试验机上进行疲劳试验,用JSM-35C显微镜对断口形状进行合理观察。 2.试验结果及分析 2.1疲劳试验 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对试验结果进行整理、对比,可以发现无论6061铝合金焊接件的焊缝有无缺陷,发生疲劳破坏的均为焊接口。但是整个焊接过程是否 存在缺陷对存在的疲劳现象和相应寿命还有很重要的作用。但焊缝有无缺陷对其 寿命有明显影响,即有焊缝缺陷的样品其寿命明显低于无焊缝缺陷的样品,并且 随着缺陷尺寸的增大,疲劳寿命下降越多。 6061铝合金焊接接头疲劳性能 2.2疲劳断口特征 按照焊接接头的断裂过程疲劳断口一般分为裂纹源、疲劳裂纹扩展和最后断

金属疲劳试验方法

铝合金疲劳实验 李慕姚 1351626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疲劳失效现象和断口特征。 2. 了解测定材料疲劳极限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1. 疲劳试验机。 2. 游标卡尺。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 在交变应力的应力循环中,最小应力和最大应力的比值 r=m ax m in σσ (2-16) 称为循环特征或应力比。在既定的r 下,若试样的最大应力为σ 1m ax ,经历N 1次循环后,发生疲劳失效,则N 1称为最大应力为σ1 m ax 时的疲劳寿命(简称寿 命)。实验表明,在同一循环特征下,最大应力越大,则寿命越短;随着最大应力的降低,寿命迅速增加。表示最大应力σmax 与寿命N 的关系曲线称为应力-寿命曲线或S-N 曲线。碳钢的S-N 曲线如图2-31所示。从图线看出,当应力降到某一极限值σr 时,S-N 曲线趋近于水平线。即应力不超过σr 时,寿命N 可无限增大。称为疲劳极限或持久极限。下标r 表示循环特征。 实验表明,黑色金属试样如经历107次循环仍未失效,则再增加循环次数一般也不会失效。故可把107次循环下仍未失效的最大应力作为持久极限σr 。而把N 0=107称为循环基数。有色金属的S-N 曲线在N>5×108时往往仍未趋于水平,通常规定一个循环基数N 0,例如取N 0=108,把它对应的最大应力作为“条件”持久极限。

图2-31 疲劳试验曲线图 工程问题中,有时根据零件寿命的要求,在规定的某一循环次数下,测出σmax ,并称之为疲劳强度。它有别于上面定义的疲劳极限。 用旋转弯曲疲劳实验来测定对称循环的疲劳极限σ-1.设备简单最常使用。各类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大同小异,图2-32为这类试验机的原理示意图。试样1的两端装入左右两个心轴2后,旋紧左右两根螺杆3。使试样与两个心轴组成一个承受弯曲的“整体梁”上,它支承于两端的滚珠轴承4上。载荷P 通过加力架作用于“梁”上,其受力简图及弯矩图如图2-33所示。梁的中段(试样) 为纯弯曲,且弯矩为M=21 P ɑ。“梁”由高速电机6带动,在套筒7中高速旋转,于是试样横截面上任一点的弯曲正应力,皆为对称循环交变应力,若试样的最小直径为d min ,最小截面边缘上一点的最大和最小应力为 max σ=I Md 2min , min σ=-I Md 2min (2-17) 式中I=64π d 4 m in 。试样每旋转一周,应力就完成一个循环。试样断裂后,套筒压迫停止开关使试验机自动停机。这时的循环次数可由计数器8中读出。 四﹑实验步骤 (1)测量试样最小直径d min ; (2)计算或查出K 值;

铝合金结构腐蚀疲劳裂纹扩展与剩余强度研究_张有宏

第28卷 第2期航 空 学 报 Vo l 128No 12 2007年 3月ACT A A ERON A U T ICA ET A ST RO N AU T ICA SIN ICA M ar. 2007 收稿日期:2005-11-18;修订日期:2006-06-12通讯作者:张有宏E -mail:zyhnpu@hotm https://www.360docs.net/doc/f33317985.html, 文章编号:1000 -6893(2007)02-0332-04铝合金结构腐蚀疲劳裂纹扩展与剩余强度研究 张有宏1,吕国志1,李 仲1,2,陈跃良3,任克亮1 (11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陕西西安 710072)(21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65)(31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山东青岛 266041) Investigation on Corrosion Fatigue Crack Growth and Residual Strength of Aluminum Alloy Structure ZH A NG You -hong 1 ,LU Guo -zhi 1 ,LI Zho ng 1,2 ,CH EN Yue -liang 3,REN Ke -liang 1 (11Scho ol o f A eronautics,N or thwest Po ly technical U niversity,Xi c an 710072,China) (21A ir cr aft Streng th R esear ch Institute of China,X i c an 710065,China) (31Q ing dao Br anch,Nav al A ero nautical Eng ineering Academy,Qing dao 266041,China) 摘 要:在315%N aCl 腐蚀溶液环境下对含中心孔L Y12CZ 铝合金紧固件的疲劳裂纹扩展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3种不同频率下紧固件的腐蚀疲劳裂纹扩展曲线。试验结果说明,随着频率的增加,腐蚀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逐渐降低,腐蚀溶液中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比在空气中大。以试验数据为基础,结合裂纹扩展分析软件AF GRO W,提出一种可以用数值方法模拟腐蚀疲劳裂纹扩展的方法,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符合较好。对紧固孔试验件利用2种失效模式进行了剩余强度分析,得到腐蚀环境下紧固孔结构的剩余强度曲线。关键词:铝合金;腐蚀疲劳;剩余强度;裂纹扩展;加载频率中图分类号:V 21512;V21615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 he fatig ue cr ack pro pag atio n behavio r o f L Y 12CZ aluminum allo y fastener involving center ho le in 315%N aCl solut ion is investig ated.T he cor rosio n fat igue crack g ro wth cur ves of the specimens at three differ -ent fr equencies are pr esented.Ex per iment al research show s that the cor ro sion fat igue cr ack g row th rate decrea -ses with the incr easing of the loading f requencies,and in co rr osiv e enviro nment,the crack gr ow th rate is lar ger than the rate in air.Based on the ex per iment results,using the A FG RO W so ftwar e,the numer ical simulation met ho d is car ried out to analyze the cor rosion fatig ue crack g row th behavio r;and the pr edict ed r esults are in goo d ag reement w ith the ex perimental r esults.Finally ,the residual strength analy sis o f the specimen using two failur e mo des separ ately is carr ied o ut,and the r esidual st rength curv e of fastener structure in co rr osiv e env -i r onment is obtained. Key words:a luminum allo y;co rr osio n fatigue;r esidual str eng th;cr ack g row th;loading fr equency 在沿海地区服役的老龄飞机,机体结构腐蚀相当严重。腐蚀和疲劳载荷的共同作用严重降低了机体结构寿命和剩余强度,给飞机结构安全性 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在腐蚀环境下疲劳裂纹更易于产生且扩展速率比空气中更快,使得机体结构往往提前失效断裂。但是腐蚀对疲劳寿命和结构安全性的影响尚未完全理解,对机体材料的腐蚀疲劳试验开展得还很少,深入研究腐蚀环境下机体结构的寿命评估问题,成为一个紧迫的任务。在机体结构中,存在大量的通孔紧固件,在沿海腐蚀环境下紧固件处是发生腐蚀损伤的主要位置之一,给整个机体结构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本文进行了紧固孔的腐蚀疲劳裂纹扩展试验,并利用数值方法对紧固件结构的腐蚀疲劳问题进行 了模拟,为腐蚀环境下服役机体结构的安全性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1 试验及方法 试验件采用含中心孔的LY12CZ 铝合金平板结构。试验件尺寸为300mm @70m m @3m m,中心孔直径为2mm,在中心孔边垂直于加载方向预制两条对称的切口,长度均为1mm 。 在对试验件进行疲劳试验的时候,在试验件夹持处布置自制的透明塑料溶液槽,使其中盛放的315%NaCl 溶液对试验件产生腐蚀作用,进行 试验件的腐蚀疲劳研究。在试验进行过程中,用高倍显微镜测量裂纹长度,直到试验件断裂为止,并记录相应的循环数。利用七点拟合法得到裂纹的扩展速率。 疲劳试验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对试验件采用

综述-铝合金疲劳及断口分析报告

文献综述 (2011级) 设计题目铝合金疲劳及断口分析 学生姓名胡伟 学号201111514 专业班级金属材料工程2011级03班指导教师黄俊老师 院系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5年4月12日

铝合金疲劳及断口分析 1 绪论 1.1 引言 7系铝合金包括Al-Zn-Mg 系和Al-Zn-Mg-Cu 系合金,此类合金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良好的加工性能及优良的焊接性能等一系列优点。随着应用在铝合金上的热处理工艺及微合金化技术的不断改进,其力学性能被大幅度强化,综合性能也得到了全面提升。在航空航天、建筑、车辆、、桥梁、工兵装备和大型压力容器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对7 系铝合金的强度、韧性以及抗应力腐蚀性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存在另外一个现象,在各行各业的领域中,铝合金设备偶尔会出现难以察觉的断裂,在断裂之前很难甚至无法察觉到一点塑性变形。这种断裂形式,对人身以及财产安全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经过大量实验表明,这些断裂是由于材料的疲劳引起,材料在交变载荷的长期作用下,表面或者内部,尤其是内部会产生微观裂纹。本文主要研究铝合金疲劳引起的裂纹以及疲劳断口分析,此类研究对于日后的生产安全,有重大意义。 1.2 7系铝合金的发展历史 在20世纪20年代,德国的科学家研制出Al-Zn-Mg系合金,由于该合金抗应力腐蚀性能太差,并未得到产业内应用。在20世纪30年代初一直到二战结束期间,各个国家在研究中发现,Cu元素可以提高铝合金的抗应力腐蚀性能。在此,开发了大量Al-Zn-Mg 系合金,因此忽视了对Al-Zn-Mg 系合金的研究。德、美、苏、法等国在Al-Zn-Mg-Cu 系合金基础上成功地开发了7075 、B93 和D。T。 D683 等合金。目前正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事业上,但是强度、韧性、抗应力腐蚀性能三者之间未能实现最佳组合状态。20世纪50年代,德国

7075_T651铝合金疲劳特性研究

第30卷 第4期 2010年8月 航 空 材 料 学 报 J OURNAL OF A ERONAUT ICAL MAT ER I A LS V o l 130,N o 14 A ugust 2010 7075-T651铝合金疲劳特性研究 韩 剑, 戴起勋, 赵玉涛, 李桂荣 (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摘要:在不同的应力幅值下测试了7075-T651铝合金的疲劳寿命,拟合试验数据得到合金S -N 曲线,估算疲劳极限为223M P a 。用扫描电镜观察高低应力幅值下的疲劳试样断口,结果表明:合金的加工缺陷或粗大夹杂处往往为裂纹源,裂纹扩展伴随着小平面断裂的发生,高应力幅下疲劳裂纹扩展区出现犁沟和轮胎花样,而低应力幅下的疲劳裂纹扩展区中除有大量疲劳条带外,还出现了疲劳台阶和二次裂纹。合金的疲劳瞬断区则存在着撕裂棱与等轴韧窝。弥散分布的微小析出相对合金的疲劳性能有着积极的影响。关键词:7075-T 651铝合金;S -N 曲线;疲劳断口DO I :1013969/j 1i ssn 11005-505312010141018 中图分类号:TG146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053(2010)04-0092-05 收稿日期:2009-04-21;修订日期:2009-06-16基金项目:国家863高技术研究项目(2007AA 03Z548)作者介绍:韩剑(1984)),男,硕士研究生,从事高强铝合金组织与性能方面的研究,(E -m a il)han ji an_m oon @yahoo .com .cn 通讯作者:戴起勋,男,教授,博士生导师,(E -m ail)qxda i @u j s .edu .cn 。 7075合金是美国较早开发的一种铝合金,是航空航天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种轻型结构材料。近年来,因其强度高、重量轻的特性也在其他领域得到广 泛应用,例如攀岩设备及自行车零件都普遍使用7075铝合金 [1~4] 。在对7075合金所开展的研究工 作中,其疲劳性能因与实际应用联系较为密切,是一 个极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课题,目前虽然已有许多科研工作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5~8] ,但对 其疲劳断裂机理研究却不多。为了进一步深化研究,充分挖掘7075铝合金的使用潜力,本研究对时效 7075-T651铝合金材料在不同应力幅下的疲劳断裂机理进行了研究。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试验材料为A lcan 生产的厚度为23mm 的7075-T651铝合金成品板材,合金成分如表1所示。合金抗拉强度达到580M Pa ,屈服强度为570M Pa ,断后伸长率为8%。 表1 试验合金成分(质量分数/%) T able 1 T he component o f alu m i nu m a lloy (m ass fracti on /%) Zn M g Cu M n T i C r N i Fe S i A l 5.68 2.40 1.63 0.14 0.22 0.18 0.044 0.18 0.06 Ba.l 疲劳试验在PLA30050疲劳试验机上进行,参照GB /T 4337)1984制成标准圆棒光滑试样。试验在室温下进行,应力水平设置在518MPa 到200MPa 之间测试轴向应力疲劳性能,疲劳试验的应力比R =-1,即轴向拉压对称加载,控制波形为正弦波,循环加 载频率为20H z 。试样在机器上循环加载直至断裂,记录加载周次。将疲劳断口完整切下,浸于酒精中在超声波清洗仪中清洗,而后在JS M-7001F 型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进行断口形貌观察和分析,并用扫描电镜自 带的I nca Ener gy 350能谱仪作EDS 分析。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疲劳寿命曲线 将测得的试验数据拟合得到S-N 曲线(图1),数据点基本平均分布在曲线两侧,较为吻合。S-N 曲线没有水平部分,只是随着应力的降低,循环周次不断增大。通常,如果材料应力循环107 周次不断

铝合金 特性

纯铝的强度低,不宜用来制作承受载荷的结构零件。向铝中加入适量的硅、铜、镁、锰等合金元素,可制成强度较高的铝合金,若在经冷变形强化或热处理,可进一步提高强度。 根据铝合金的成分和生产工艺特点,通常分为形变与铸造铝合金两大类.工业上应用的主要有铝-锰,铝-镁,铝-镁-铜,铝-镁-硅-铜,铝-锌-镁-铜等合金.变形铝合金也叫熟铝合金,据其成分和性能特点又分为防锈铝,硬铝,超硬铝,锻铝和 特殊铝等五种. 铝合金是纯铝加入一些合金元素制成的,如铝—锰合金、铝—铜合金、铝—铜—镁系硬铝合金、铝—锌—镁—铜系超硬铝合金。铝合金比纯铝具有更好的物理力学性能:易加工、耐久性高、适用范围广、装饰效果好、花色丰富。铝合金分为防锈铝、硬铝、超硬铝等种类,各种类均有各自的使用范围,并有各自的代号,以供使用者选用。 铝合金基本常识 一、分类:展伸材料分非热处理合金及热处理合金 1.1 非热处理合金:纯铝—1000系,铝锰系合金—3000系,铝矽系合金—4000系,铝镁系合金—5000系。 1.2 热处理合金:铝铜镁系合金—2000系,铝镁矽系合金—6000系,铝锌镁系合金—7000系。 二、合金编号:我国目前通用的是美国铝业协会〈Aluminium Association〉的编号。兹举 例说明如下:1070-H14(纯铝)

2017-T4(热处理合金) 3004-H32(非热处理合金) 2.1第一位数:表示主要添加合金元素。 1:纯铝 2:主要添加合金元素为铜 3:主要添加合金元素为锰或锰与镁 4:主要添加合金元素为矽 5:主要添加合金元素为镁 6:主要添加合金元素为矽与镁 7:主要添加合金元素为锌与镁 8:不属於上列合金系的新合金 2.2第二位数:表示原合金中主要添加合金元素含量或杂质成分含量经修改的合金。 0:表原合金 1:表原合金经第一次修改 2:表原合金经第二次修改 2.3第三及四位数: 纯铝:表示原合金 合金:表示个别合金的代号 "-″:后面的Hn或Tn表示加工硬化的状态或热处理状态的鍊度符号-Hn :表示非热处理合金的鍊度符号 -Tn :表示热处理合金的鍊度符号 2 铝及铝合金的热处理 一、鍊度符号:若添加合金元素尚不足於完全符合要求,尚须藉冷加工、淬水、时效

铝合金技术参数

理论上是,要看成型方法i: 压铸的左右,挤压的,锻造的

1050 食品、化学和酿造工业用挤压盘管,各种软管,烟花粉 1060 要求抗蚀性与成形性均高的场合,但对强度要求不高,化工设备是其典型用途 1100 用于加工需要有良好的成形性和高的抗蚀性但不要求有高强度的零件部件,例如化工产品、食品工业装置与贮存容器、薄板加工件、深拉或旋压凹形器皿、焊接零部件、热交换器、印刷板、铭牌、反光器具 1145 包装及绝热铝箔,热交换器 1199 电解电容器箔,光学反光沉积膜 1350电线、导电绞线、汇流排、变压器带材 2011 螺钉及要求有良好切削性能的机械加工产品 2014 应用于要求高强度与硬度(包括高温)的场合。飞机重型、锻件、厚板和挤压材料,车轮与结构元件,多级火箭第一级燃料槽与航天器零件,卡车构架与悬挂系统零件 2017 是第一个获得工业应用的2XXX系合金,它的应用范围较窄,主要为铆钉、通用机械零件、结构与运输工具结构件,螺旋桨与配件 2024 飞机结构、铆钉、导弹构件、卡车轮毂、螺旋桨元件及其他种种结构件 2036汽车车身钣金件 2048 航空航天器结构件与兵器结构零件 2124 航空航天器结构件

2218飞机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活塞,飞机发动机汽缸头,喷气发动机叶轮和压缩机环 2219 航天火箭焊接氧化剂槽,超音速飞机蒙皮与结构零件,工作温度为-270~300℃。焊接性好,断裂韧性高,T8状态有很高的抗应力腐蚀开裂能力 2319 焊拉2219合金的焊条和填充焊料 2618 模锻件与自由锻件。活塞和航空发动机零件 2A01 工作温度小于等于100℃的结构铆钉 2A02 工作温度200~300℃的涡轮喷气发动机的轴向压气机叶片 2A06 工作温度150~250℃的飞机结构及工作温度125~250℃的航空器结构铆钉 2A10 强度比2A01合金的高,用于制造工作温度小于等于100℃的航空器结构铆钉 2A11 飞机的中等强度的结构件、螺旋桨叶片、交通运输工具与建筑结构件。航空器的中等强度的螺栓与铆钉 2A12 航空器蒙皮、隔框、翼肋、翼梁、铆钉等,建筑与交通运输工具结构件 2A14 形状复杂的自由锻件与模锻件 2A16 工作温度250~300℃的航天航空器零件,在室温及高温下工作的焊接容器与气密座舱 2A17 工作温度225~250℃的航空器零件 2A50 形状复杂的中等强度零件 2A60 航空器发动机压气机轮、导风轮、风扇、叶轮等 2A70 飞机蒙皮,航空器发动机活塞、导风轮、轮盘等 2A80 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叶轮、活塞、涨圈及其他工作温度高的零件 2A90 航空发动机活塞 3003 用于加工需要有良好的成形性能、高的抗蚀性可焊性好的零件部件,或既要求有这些性能又需要有比1XXX系合金强度高的工作,如厨具、食物和化工产品处理与贮存装置,运输液体产品的槽、罐,以薄板加工的各种压力容器与管道

铝合金的典型机械性能

铝合金的典型机械性能(Typic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铝合金牌号 及状态拉伸强度(25°C MPa)屈服强度(25°C MPa)硬度500kg力10mm球延伸率 1.6mm(1/16in)厚度 5052-H112 175 195 60 12 5083-H112 180 211 65 14 6061-T651 310 276 95 12 7050-T7451 510 455 135 10 7075-T651 572 503 150 11 2024-T351 470 325 120 20 铝合金的典型物理性能(Typical Physical Properties) 铝合金牌号及状态热膨胀系数 (20-100℃) μm/m?k熔点范围 (℃)电导率20℃(68℉) (%IACS) 电阻率20℃(68℉) Ωmm2/m 密度(20℃)(g/cm3) 2024-T351 23.2 500-635 30 0.058 2.82 5052-H112 23.8 607-650 35 0.050 2.72 5083-H112 23.4 570-640 29 0.059 2.72 6061-T651 23.6 580-650 43 0.040 2.73 7050-T7451 23.5 490-630 41 0.0415 2.82 7075-T651 23.6 475-635 33 0.0515 2.82 铝合金的化学成份(Chemical Composition Limit Of Aluminum ) 合金 牌号硅Si 铁Fe 铜Cu 锰Mn 镁Mg 铬Cr 锌Zn 钛Ti 其它铝 每个合计最小值 2024 23.2 0.5 3.8-4.9 0.3-0.9 1.2-1.8 0.1 0.25 0.15 0.05 0.15 余量5052 25 0.4 0.1 0.1 2.2-2.8 0.15-0.35 0.1 -- 0.05 0.15 余量5083 23.8 0.4 0.1 0.3-1.0 4.0-4.9 0.05-0.25 0.25 0.15 0.05 0.15 余量6061 23.6 0.7 0.15-0.4 0.15 0.8-1.2 0.04-0.35 0.25 0.15 0.05 0.15 余 量 7050 23.5 0.15 20.-2.6 0.1 1.9-2.6 0.04 5.7-6.7 0.06 0.05 0.15 余量7075 23.6 0.5 1.2-2.0 0.3 2.1-2.9 0.18-0.28 5.1-6.1 0.2 0.05 0.15 余 量 美铝典型应用领域 用途 2024 5052 5083 6061 7050 7075 农业 -- ● -- ● -- -- 航空器● -- -- ●●● 模具 -- ● -- ● -- ● 机械设备●● -- ●●● 五金零件 -- -- -- ● -- -- 建筑 -- ● -- ● -- --

结构用铝合金材料力学性能

附录A 结构用铝合金材料力学性能 常见结构用铝合金板、带材力学性能(标准值)可按表A-1采用,结构用铝合金棒、管、型材力学性能(标准值)可按表A-2采用。结构用铝合金板、带、棒、管、型材的化学成分可按表A-3采用。 表A-1 结构用铝合金板、带材力学性能标准值

注:1. 伸长率标准值中,A适用于厚度不大于12.5mm的板材,A适用于厚度大于12.5mm的板材。502. 表中焊接折减系数的数值适用于材料焊接后存放的环境温度大于10℃,存放时间大于3d(6XXX系列)或30d(7XXX系列)的情况。 3. 表中焊接折减系数的数值适用于厚度不超过15mm的MIG焊,以及3xxx系列、5xxx系列合金和8011A合金厚度不超

过6mm的TIG焊。对于6xxx系列和7xxx系列合金厚度不超过6mm的TIG焊,焊接折减系数的数值必须乘以0.8。当厚度超过上述规定,如无试验结果或国内外相关规范规定,3xxx系列、5xxx系列合金和8011A合金焊接折减系数的数值必须乘以0.9,6xxx系列和7xxx系列合金焊接折减系数的数值必须乘状态不需进行上述折减。O焊)。对于TIG(0.64焊)或MIG(0.8以. 表A-2 结构用铝合金棒、管、型材力学性能标准值

适用于厚度(或直的板(或棒)材,A注:1. 伸长率标准值中,A适用于厚度(或直径)不大于12.5mm50 12.5mm的板(或棒)材。径)大于系6XXX(2. 表中焊接折减系数的数值适用于材料焊接后存放的环境温度大于10℃,存放时间大于3d 系列)的情况。列)或30d(7XXX8011A系列合金和MIG焊,以及3xxx系列、5xxx3. 表中焊接折减系数的数值适用于厚度不超过15mm的焊接折减系数的7xxx系列合金厚度不超过6mmTIG焊,合金厚度不超过6mm的TIG焊。对于6xxx系列和系列合。当厚度超过上述规定,如无试验结果或国内外相关规范规定,3xxx系列、5xxx的数值必须乘以0.8系列合金焊接折减系数的数值必须乘0.9,6xxx系列和7xxx金和8011A合金焊接折减系数的数值必须乘以TIG焊)。对于O状态不需进行上述折减。以0.8(MIG焊)或0.64(

铝合金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研究

铝合金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研究 发表时间:2019-08-07T10:24:10.0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作者:张禧铭徐浩翔[导读] 摘要:测定了6061铝合金焊接件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介绍了铝合金焊接件焊接接头的疲劳特征,分析了铝合金焊接件焊接接头中缺陷对其疲劳性能的影响。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测定了6061铝合金焊接件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介绍了铝合金焊接件焊接接头的疲劳特征,分析了铝合金焊接件焊接接头中缺陷对其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铝合金焊接件焊接接口处气孔、夹杂物及未焊透三个焊接缺陷均会零件的应力集中创造条件,对铝合金焊接件焊接接头疲劳性能有重大影响。气孔的大小、数量,未焊透的分布位置及形式明显地影响铝合金焊接件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 0.引言 铝合金由于其质量轻、强度高、无磁性、耐腐蚀性好,广泛应用于汽车、铁路、航空航天等领域。焊接是铝合金零件最常见的连接方式,在铝合金焊接零件在重复外力作用下会发生疲劳断裂,而疲劳破坏过程又这些问题往往会给用户造成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1]。通过研究发现,铝合金焊件焊接接头发生疲劳破坏是铝合金焊接断裂的主要原因,因此对铝合金焊接件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提高铝合金焊接件有着重大意义[2,3]。近些年过高校和科研院所对铝合金焊接件焊接接口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重大成果。周进等人通过对5A02 铝合金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进行分析,得出了补焊可以降低铝合金焊接件焊接接口的疲劳强度(下降将近20%),可作为一种可靠的补救措施[4]。王德俊通过对铝合金焊接接头焊缝几何特征的研究,得出了十字接头焊接方式比对接接头焊接方式应力集中更严重的结论[5]。本文以6061铝合金为研究对象,分析焊接缺陷铝合金焊接件疲劳性能的研究。 1.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法 本试验需要的材料为铝合金和焊丝,其中铝合金选用6061铝板,焊丝选用5356焊丝,铝板采用对接焊接。这两种材料的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 试验材料化学成分/% 将铝板通过焊丝分别用MIG焊和TIG焊两种方法进行焊接,不仅仅能够保证铝合金焊接件内部化学成分的完整性,而且也可以提高铝合金焊接件的焊接质量。 在进行全部焊接之后还需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对焊接物进行验伤处理,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焊后进行X射线探伤检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原因及时解决,将样品进行铣削加工,去除焊缝余高。为获得样品真实状态,将样品铣削加工后再进行X射线探伤检测。在MTS万能试验机上进行疲劳试验,用JSM-35C显微镜对断口形状进行合理观察。 2.试验结果及分析 2.1疲劳试验 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对试验结果进行整理、对比,可以发现无论6061铝合金焊接件的焊缝有无缺陷,发生疲劳破坏的均为焊接口。但是整个焊接过程是否存在缺陷对存在的疲劳现象和相应寿命还有很重要的作用。但焊缝有无缺陷对其寿命有明显影响,即有焊缝缺陷的样品其寿命明显低于无焊缝缺陷的样品,并且随着缺陷尺寸的增大,疲劳寿命下降越多。 6061铝合金焊接接头疲劳性能

材料力学性能静拉伸试验报告

静拉伸试验 一、实验目的 1、测45#钢的屈服强度s σ、抗拉强度m R 、断后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 2、测定铝合金的屈服强度s σ、抗拉强度m R 、断后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 3、观察并分析两种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各种现象。 二、使用设备 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0.02mm 游标卡尺、试验分化器 三、试样 本试样采用经过机加工直径为10mm 左右的圆形截面比例试样,试样成分分别为铝合金和45#,各有数支。 四、实验原理 按照我国目前执行的国家 GB/T 228—2002标准—《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的规定,在室温1035℃℃的范围内进行试验。将试样安装在试验机的夹头当中,然后开动试验机,使试样受到缓慢增加的拉力(一般应变速率应≤0.1m/s ),直到拉断为止,并且利用试验机的自动绘图装置绘出材料的拉伸图。 试验机自动绘图装置绘出的拉伸变形L ?主要是整个试样,而不仅仅是标距部分的伸长,还包括机器的弹性变形和试样在夹头中的滑动等因素,由于试样开始受力时,头部在头内的滑动较大,故绘出的拉伸图最初一段是曲线。 塑性材料与脆性材料的区别: (1)塑性材料: 脆性材料是指断后伸长率5%δ≥的材料,其从开始承受拉力直至试样被拉断,变形都比较大。塑性材料在发生断裂时,会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也会出现屈服和颈缩等现象; (2)脆性材料: 脆性材料是指断后伸长率5%δ<的材料,其从开始承受拉力直至试样被拉断,变形都很小。并且,大多数脆性材料在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上都没有明显的直线段,几乎没有塑性变形,在断裂前不会出现明显的征兆,不会出现屈服和颈缩等现象,只有断裂时的应力值—强度极限。 脆性材料在承受拉力、变形记小时,就可以达到m F 而突然发生断裂,其抗拉强度也远远 小于45钢的抗拉强度。同样,由公式0m m R F S =即可得到其抗拉强度,而根据公式,10 l l l δ-=。 五、实验步骤 1、试样准备 用笔在试样间距0L (10cm )处标记一下。用游标尺测量出中间横截面的平均直径,并且测出试样在拉伸前的一个总长度L 。 2、试验机准备:

铝合金材料的疲劳研究进展

铝合金材料的疲劳研究进展 徐超,杨尚磊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上海 201620) 摘要:综述了铝合金材料的疲劳研究进展,介绍了铝合金材料的疲劳裂纹萌生机制和特性、裂纹扩展规律及其扩展阶段的研究进展,同时概述了裂纹疲劳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微观机理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从裂纹萌生和扩展机制以及微观机理等方面概述了铝合金疲劳行为研究趋势。 关键词:铝合金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微观机理 0 前言 材料的疲劳性能指标是许多构件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为此从微观上分析研究材料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特点以及他们与材料本证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由疲劳引起的焊接构件表面产生的裂纹萌生、扩展和断裂,都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影响,致使整个系统出现失效现象。疲劳行为的研究已经成为材料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其存在的广泛性,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 铝合金由于密度小、比强度高,耐蚀性好,在汽车、列车、船舶、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成形工艺性和焊接性,因此铝合金成为在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有色金属材料[2]。铝合金材料的疲劳破坏是汽车、列车、船舶、航空、航天领域中经常遇到的现象,所以对铝合金的疲劳行为的研究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铝合金疲劳裂纹的萌生、扩展和断裂的微观特征以及疲劳寿命的预测研究也相当广泛,因此,本文对铝合金材料的疲劳研究进行了综述。 2 铝合金材料的疲劳研究现状 2.1 疲劳裂纹的萌生 由于交变载荷的循环作用,疲劳裂纹的萌生过程往往发生在材料存在缺陷或薄弱区域以及高应力区,其通过不均匀的滑移或位移,从微细小裂纹形成而逐渐长大扩展至断裂。主要可能存在以下形式:对一般的工业合金,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第二相、夹杂物与基体界面开裂;对纯金属或单相合金,尤其是单晶体,材料表面的滑移带集中形成驻留滑移带就会形成开裂;当经受较高的应力或应变幅时,晶界结合力在低于晶内滑移应力下,晶界或亚晶界处易发生开裂;另外,对高强度合金,也会由于夹杂物、第二相本身属于脆性相从而发生开裂。 由于疲劳裂纹的萌生在整个疲劳裂纹形成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很多学者对疲劳裂纹的萌生进行了研究。 Chen和Tokaji[3]研究了2024铝基SiC粒子增强相复合材料的疲劳裂纹萌生行为,发现了疲劳裂纹萌生的阻力随着SiC粒子数和尺寸的增加而减小,裂纹的萌生大多数与粗大粒子有关,并且粒子和基体间的界面存在剥离现象,使得裂纹萌生于粒子尖端处,这可能与粒子的尺寸和形状相关。Campbell[4]等人研究了319-T7铸造铝合金的的疲劳裂纹萌生行为,发现疲劳萌生起源于铸造中产生的气孔等孔洞,并且裂纹源区与氧化膜的形成也有关。 Shaniavskiy[5]等人研究了飞机Tu-154M上液压泵的AL5铝合金的疲劳裂纹萌生机制,发现AL5铝合金的铸造缺陷对疲劳裂纹的萌生有很大的影响,其影响了材料疲劳裂纹萌生区的应力状态。ZHAI[6]研究了铝锂合金疲劳裂纹萌生处的强度分布情况,发现在L方向疲劳性能最差、S方向最佳,并且表面裂纹的形成随着应力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同时其表面裂纹通过韦伯公式来分析了疲劳裂纹薄弱区的密度和强度分布状况。Merati[7]观察了2024-T4合金中萌生裂纹与未萌生裂纹的粒子尺寸,发现萌生了裂纹的粒子是观察到的粒子中尺寸最大的。Payne J[8]等人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7075-T651铝合金疲劳裂纹的萌生演化过程,发现粗大的第二相粒子对疲劳裂纹的萌生行为有显著的影响。Mirzajanzadeh[9]等人研究了7075铝合金试样过盈装配对疲劳裂纹萌生行为的影响,发现过盈装配的断裂试样,其疲劳裂纹萌生于开孔试样的最小横截面中间,与孔洞边缘的微动磨损有很大的关系。 显然,缺陷薄弱区、第二相粒子的粗大、气孔和孔洞集中区域、界面交界处对疲劳裂纹的萌生行为有显著的影响,是铝合金材料中主要裂纹生源。但是这些因素的对疲劳裂纹萌生的影响很复杂,需要进一步通过SEM原位观察等手段来分析其裂纹萌生的演变过程,确定其各个因素与裂纹萌生行为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改进制备工艺等手段来减少裂纹萌生。 2.2疲劳裂纹的扩展 研究疲劳裂纹的扩展规律是疲劳裂纹试验过程中的基础环节,疲劳裂纹的扩展微观模式受材料的滑移特性、晶界和晶粒取向、析出相、显微组织特征尺寸、应力水平及裂纹尖端塑性区尺寸等的影响。一般可以将疲劳裂纹的扩展分为三个阶段:近门槛扩展阶段、高速扩展阶段(Paris区)和最终断裂阶段。 Forsyth[10]把导致z字型裂纹扩展路径的纯滑移机制定义为第Ⅰ阶段裂纹扩展,并且在许多铁合金、铝合金和钦合金中都己经观察到裂纹的第Ⅰ阶段扩展。Forsyth[10]还指出对于大多数合金来说,第I阶段扩展通常很短,但是当应力强度因子范围较高时,裂纹尖端塑性区跨越多个晶粒,这时裂纹扩展开始沿两个滑移系统同时或交替进

焊接缺陷对铝合金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

焊接缺陷对铝合金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05-29T15:16:43.77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期作者:张碧博郭鹏张小平[导读] 要想保证焊接接头的疲劳寿命,就需要对其焊接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全面分析,使其对疲劳寿命的影响降到最低。陕西德仕汽车部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 710201 摘要:铝合金由于密度小、无磁性、热导率和强度高,以及良好的成型性、低温性能、耐腐蚀性能等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焊接结构中。铝合金焊接结构在重复外力作用下,往往发生疲劳断裂。疲劳破坏过程一般很难觉察到,因此疲劳断裂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关键词:铝合金;焊接接头;疲劳性能; 1 概述 焊接接头中产生应力集中的原因一般有三个:(1)焊缝中的工艺缺陷,包括气孔、夹渣、裂纹、未焊透和咬边等,都会在其周围引起应力集中,其中裂纹和未焊透引起的应力集中最为严重。近表面处的气孔缺陷更会引起缺口效应加重应力集中问题。(2)焊缝外形不合理,比如对接焊缝余高过大,角焊缝表面为凸出形等在焊趾处都会形成较大的应力集中。(3)焊接接头设计不合理,比如接头截面的突变、加盖板的对接接头等均会造成严重的应力集中。焊缝分布不合理,例如只有单侧焊缝的T形接头,也会引起应力集中。不同的单双脉冲MIG焊接方法对铝合金焊接接头宏观成型有一定影响。并且MIG焊接时余高部位、焊根部位等往往是应力集中的区域,这些区域必然造成接头疲劳性能的大幅下降。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的单双脉冲MIG焊接方法获得的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实验采用3mm 厚A5083 铝合金板材进行焊接,采用ER5356 铝镁合金焊丝,焊丝直径Φ1.2 mm;选用氩气保护,纯度99.99%。焊接后试件尺寸300 mm×300 mm×3 mm,焊缝宽度10 mm。焊接工艺参数为:材料厚度3 mm,道次1,焊接电流134~151 A,焊接电压20.2~21.9 V,焊接速度460~490 mm/min。打磨工艺参数如表1 所示。采用 WDW3100 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拉伸机进行拉伸实验,拉伸速率为1mm/min,试验机自动记录载荷位移曲线,测量接头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疲劳试验在QBG-100疲劳试验机上进行。采用轴向力拉伸(正弦波)试验,循环应力最高加载次数为107 次。约定在107 次循环时仍未起裂的应力范围为条件疲劳极限。采用JSM-6490LV 扫描电镜(SEM)观察疲劳断口形貌。 表 1 打磨工艺参数 3 试验结果与讨论 3.1 打磨粒度对铝合金焊接接头拉伸性能的影响。从图 1 可看出,80 目打磨片条件下的焊接接头拥有最大的抗拉强度,为292 MPa,而40目打磨片与120 目打磨片条件下的焊接接头抗拉强度相差不大,分别为278 MPa 与275 MPa,三种粒度打磨片打磨后获得的接头其屈服强度相差不大,可忽略不计。80 目打磨片条件下的焊接接头有着最高的延伸率,为19.87%。

高速列车用6065A铝合金超高周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疲劳性能;疲劳裂纹萌生 中图分类号:U CHINA RAILWAY S 文章编号:10 01—4632 (2014) 01 — 0067 — 0 5咼速列车用6 0 6 5 A 铝合金超咼周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闫桂玲,王弘,康国政,代景安 (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 1 0 0 3 1 ) 摘 要:对圆柱形和板状2种6 0 6 5 A 铝合金试件进行20kHz, 06 01 0周次的对称拉压超声疲劳试验,并用扫描电镜显微分析技术分析疲劳断口。 结果表明:这2种形状的6065A 铝合金试件的S —N 曲线与传统无限 寿命型疲劳曲线不同,而是呈现阶梯下降型特征,疲劳寿命大于10 周次的试件仍会发生疲劳断裂;试件的疲劳裂纹以剪切方式沿与试件轴向成约 4 5 °方向扩展;圆柱形试件S —N 曲线的阶梯下降型特征对应着疲劳裂纹的双萌 生机制,在疲劳寿命较低的低周、高周阶段,试件表面局部应力或应变集中区成为 疲劳裂纹源;在寿命较高的超高周阶段,试件次表面或内部存在的缺陷成为疲劳裂 纹萌生有利的位置;板状试件的疲劳性能明显低于圆柱形试件,其疲劳裂纹呈现多 源形核特征,且以表面裂纹萌生为主。 关键词:高速列车;铝合金;超高周; 第3 5卷, 中国铁道科学VO1.35NO.1 CIENCE Janu 20

270.41:TG11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 9/j issn.1001—4632.2014.01.11 收稿日期:20 13 — 01—20 ;修订日期:2013 — 11 — 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8 7 2 1 7 5 );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项目(2011T PL_ Z03) 作者简介:闫桂玲( 7 9 —),女,河北保定人,博士研究生。目前,我国高速列车车体和转向架结构均采用钢板焊接结构或铝合金焊接结构,从而大大降低了车体的重量。除了要求轻质之外,高速列车用铝合金还必须具有更高的强度、韧性、耐疲劳、抗裂纹等性能。用于机车车辆的铝合金主要有6 心>和7心>系列合金,如用于高速列车车体的6 0 0 5和 7 0 0 3等型号的铝合金[1] 。目前,我国高速列车的速度已经超过了 3 0 0 km 山一1,这对其车体材料的实际使用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碳钢、高强度 钢和铝合金等材料进行的大于107 周次的超高周疲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直到10 10 周次疲劳破坏仍会发生[2- 8]。因此,研究高速列车用6 0 6 5 A铝合金1 010 周次内的超高周疲劳性能,对列车构件的疲劳寿命预测、损伤容限设计和可靠性评定都具有非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