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 6.1网络安全教案 粤教版选修3

高中信息技术 6.1网络安全教案 粤教版选修3
高中信息技术 6.1网络安全教案 粤教版选修3

6.1网络安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电子商务与网络安全。

2.了解网络应用中的安全隐患。

3.知道一些互联网络应用的好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互联网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生活离不开网络信息,从而进一步认识到网络安全的价值,培养学生安全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络的好习惯。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身边的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感悟网络安全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培养学生安全应用互联网络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网络应用中的安全隐患。

教学难点:电子商务中的网络安全。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和任务驱动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利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调查引入课题。

【教师】1.复习必修《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内容。

2.调查学生的电脑是否中病毒。

3.调查学生的QQ号码是否被盗。

4.调查学生是否有付费的邮箱。

5.调查学生是否有网上购物的经历。

6.调查学生是否有参加网络游戏的经历。

〖学生〗复习以前的知识,积极参与老师的调查。

【教师】总结学生调查结果,引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任务一

【教师】

设计学生自主学习任务一,访问下列网站,了解和体验网络时代中的商务生活。大洋书城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f34493228.html,/books

eBay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f34493228.html,

互动出版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34493228.html,

中国网络花店

https://www.360docs.net/doc/f34493228.html,

网上连邦

https://www.360docs.net/doc/f34493228.html,

〖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一,了解和体验网络时代中的商务生活。

(三)自主学习任务二

【教师】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目标,描述网络购物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建议学生访问eBay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f34493228.html,

大洋书城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f34493228.html,/books

〖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二,描述网络购物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学生在完成该任务时有困难,或者在回答不准确,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易趣的安付通演示动画分解任务降低难度。观看动画后再总结网络购物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四)电子商务与网上购物的关系

【教师】提出探讨电子商务与网上购物的关系。

〖学生〗猜想:电子商务与网上购物的关系。

【教师】讲解电子商务概念。

电子商务源于英文Eleceronic commerce ,简称EC。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电子方式,二是商贸活动。电子商务主要是通过因特网来进行在线交易、商务活动和电子数据交换。电子报税、电子彩票、电子报关等活动都属于电子商务活动的范畴。

〖学生〗网上购物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师生合作学习

【教师】教师提出需要调查的问题。

1、你在网上购物或消费时,有哪些因素让你担心呢?

□付费手续复杂□怕货不对板□付费不稳妥

2、如果你有银行卡,你愿意通过网络来支付吗?

□愿意□不愿意

3、你不愿意通过网络来支付的原因__________

〖学生〗学生积极回答,说明有网络安全的意识。

(六)学生自主学习任务三,合作交流。

〖学生〗学生参考教材P162、P163内容,利用https://www.360docs.net/doc/f34493228.html,或https://www.360docs.net/doc/f34493228.html, 搜索引擎,每四个同学分成一小组,在组内讨论交流答案,请一位学生代表回答。【教师&学生】师生讨论交流,对同学回答的答案评判。

【教师】教师总结上述威胁造成的危害分为两类:一是有意造成的危害,二是无意造成的危害。而有意要造成危害的有三种人,他们是哪三种人?

〖学生〗学生积极思考回答。

【教师】教师提出计算机网络安全概念。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或恶意的原因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一般而言,它包括:运行的网络安全操作系统的安全;网络上系统的信息安全;网络上信息传播的安全;网络上信息内容的安全。

(七)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四

【教师】网络应用过程中,对于网络安全需要“防微杜渐”,逐渐养成一些良好的互联网应用习惯,现在请大家把自己的好习惯和同学们分享。

教师设计一个比赛活动,学生把应用互联网的好习惯写出来,看哪个小组写得多写得好。同时教师设计一个八千元的大奖,激发学生的兴趣,突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学生〗学生参考教材P163内容,利用https://www.360docs.net/doc/f34493228.html,或https://www.360docs.net/doc/f34493228.html,搜索引擎,将自己好习惯和经验与同学们分享。

【教师&学生】师生讨论交流,对同学回答的结果评判。

【教师】供同学们参考的互联网应用好习惯:

(1)不随意在不了解的网站填写个人真实资料,如非必要,尽量少让别人知道

你的“底细”。

(2)不随意在公用电脑输入个人信息,他人可能在电脑中安装了能记录你一切操作的软件。

(3)不随意打开不明来源的邮件的附件,更不要轻易执行附件中的EXE文件,如有必要,请先采取预防措施,确认无误后再打开。

(4)不轻易打开陌生人发送的文件和链接,以防恶意代码隐藏其中。

(5)安装防毒软件并及时升级病毒库。

(6)确保自己发送的邮件安全无毒,重要邮件最好加密后发送。

(7)给自己计算机设置足够安全的密码。

(8)经常登录一些权威安全站点,了解所使用软件的漏洞并及时打上补丁。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向获奖的同学颁奖。

(八)学生自主学习拓展(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单独或与同学合作完成调查任务。

任务:网络消费调查

参考材料:2003年5月万事达卡国际组织公布新近完成的消费者调查显示,安全性的提高是促进消费者通过零售商网站进行在线购物的关键因素。调查显示能促使不同消费族群决定网上购物的因素是各式各样的,但网络安全性是所有消费群体广泛关注的问题,被调查者最关心的前三个问题是:73﹪的被调查者认同安全性的提高将影响他们在未来3个月是否会网上购物;70﹪的被调查者对安全和欺诈问题表示关注;61﹪的被调查者担心他们的信用卡号码会被不怀好意的人截获。调查还显示,以下方法应该能大大减轻消费者对在线交易安全的担忧,从而鼓励他们进行更多的网上购物;确保网上购物着的个人隐私;确保购物者不会收到垃圾邮件;外在线交易提供额外的安全保障措施;提供在线安全认证。

高中信息技术_信息技术全套教案_粤教版必修1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教师:雷萍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与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就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得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得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就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得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 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得习惯与自主学习得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得获取者就是刚刚升入高中得学生,按照人得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得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得认识,可以让她们从大量存在得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她们应该获得得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得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得各种信息,感受信息得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得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与学习得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得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得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得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得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就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您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瞧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得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得信息。 ……师:同学们举得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得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得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得身体内部得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就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得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得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得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得特性,也就有相同得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得信息,找出它们共同得特性。

信息技术《网络安全要注意》教案

标题:网络安全要注意 副标题:迟栋普湾新区复州湾镇中心小学 【课题】网络安全要注意 【科目】信息技术 【选用教材】《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 【课时】1课时 【年级】小学五年级 一、所选教材内容分析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第四课,本册教材是根据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由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本册教材着重对学生进行网络应用技能方面的培养。而学生已经有了基本的上网查询能力,选择本课有知识上的基础。 二、学习者分析 本阶段的学生,已基本能独立操作计算机,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子邮件的收发,而对于网络安全,也有了初浅的认识。 三、教学/学习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帮助学生懂得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2、通过本课,使学生学会如何预防病毒,并了解一些常用的杀毒软件。 3、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机操作习惯。 4、通过小组间的讨论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的能力。 5、通过搜索,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也可以相互转换,并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 6、通过本课,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有所用。 7、指导学生学会评价。 学习目标: 1、通过讨论、探究,总结归纳等方法,了解有关网络安全的知识。 2、通过学习网络查询,体验搜索的过程。 3、通过对网络查询,培养自己网络查询的能力。 4、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的能力。 5、通过对网络安全知识的学习,使自己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也可以相互转换,并培养自己的这种思维。 6、通过本课,培养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开拓视野,使学有所用。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粤教版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粤教版 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一章节,内容涉及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特点;信息社会及其特点;信息处理的概念及特点;信息技术的概念及组成。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因此,教师只是泛泛而谈,学生肯定不感兴趣,所以,针对此特点,进行分组讨论的方式,利用这种方法使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和发现自己身边有关信息方面的问题,通过教师设置讨论题目,使教学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二、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再者,现在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学生对信息方面的认识并不是一概不知,只不过是没有经过系统的整理。 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信息技术”这两个事

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设计思想 设计思想:将教学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再创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既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又能培养他们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判别事物的能力,同时也更利于教师掌握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调节改进教学策略。 四、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能够掌握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概念、应用和影响明确信息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明确信息技术对自己和社会发展起到的巨大作用。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能够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通过讨论,学生能够理解信息、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讨论过程中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了解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形式,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紧迫感,激发学习欲望;通过学习,努力提高鉴别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和水平,更有效的利用信息;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渗透德育教案

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渗透德育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 2、了解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 3、了解防安全隐患的常用措施。 4、了解常用的安全技术:病毒防治及防火墙。 二、教材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及产生这些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了解病毒防治、防火墙等安全技术。 重点: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隐患及其产生的原因、防安全隐患的常用措施。难点:对病毒防治和防火墙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信息安全是当前阻碍信息技术进一步深入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最大的阻力,由于网络的不安全性,使得人们对网络的应用有所顾忌和保留,达不到理想的交流效果。请同学根据自己的体验,谈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工作和学习的存在哪些安全问题,以及有何解决的方法?

通过创设情景,提出相关问题,“QQ是我和朋友联系,和同事探讨问题的好工具。可今天却怎么也登入不上去了,并提示密码错误,可我输入的密码肯定是对的,很着急,请大家替我想想办法。”经过对问题的具体分析,即引出今天的教学容——计算机的安全问题。 (二)用深情的语言感化学生。 1.[设问]:同学们,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很容易受自身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生病甚至一命乌呼,其实计算机网络在安全上也是很脆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计算机网络脆弱的原因吗? [学生活动]:学生对此问题展开讨论,各说其词。 [教师活动]:首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然后完整阐述造成计算机网络脆弱性 1.两大因素:计算机本身问题和计算机网络问题。最后,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具体的因素。 2.[设问]:同学们,你们在使用过程中有没有碰到过这类事情呀?如果碰到过,那么你们又是怎么来解决的? [学生活动]:学生说说自己的情况,请学生代表说说碰到的一些典型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以自我推荐的方式讲述自己的解决之道(学生很得意,在学生面前露了一把,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 [教师活动]:认真倾听,归纳小结,适当加以表扬。

粤教版 七年级下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章文字处理 第一节信息时代的文字处理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字处理方法的历史发展过程; 2.能列举日常生活中应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的若干实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从铅字排版到计算机排版的变化,初步领会模拟人工 工作过程、实现工作过程中需要的功能是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2.通过对不同文字处理软件使用界面及功能菜单的观察和分析, 逐步培养自学新软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文字处理是人们从古到今都存在的进行信息记载和传播 的需要,感受文字处理技术的每一次进步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2.感受现代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给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的 便利,产生学习和应用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的自觉愿望,增强学习和掌握计算机软件操作及其应用方法的信心。 教学重点: 1.体会文字处理是人们从古到今都存在的进行信息记载和传播 的需要,知道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其带来的变化;

2.让学生经历观察与发现的思维过程,探讨应用以往软件使用经 验学习、了解新软件的方法,逐步培养软件学习的迁移能力。 教学难点: 1.领会模拟人工工作过程以及实现其需要的功能是应用计算机 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工作思路; 2.初步从不同文字处理软件的观察、比较中发现它们的一些功能 异同点。 教学过程: 1、文字处理的变迁 古代蔡伦发明造纸术和毕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 举例子:印章、北京奥运的中国印 曾经广泛使用的?铅字排版?印刷。 举例子:铅球、核的防护、铅笔不是铅做的。 现代的?计算机排版?优点:整洁、干净、方便、环保、快速 2、计算机文字处理进入生活 名片、贺卡、信封、个人文集、纪念册、书报杂志 3、选择文字处理软件 简单:记事本、写字板 微软的公司的WORD、金山公司的WPS 教学评价: 本节着重在于对不同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比较。因而,本节的教学评价着重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第三点和过程与方法目标。

高中信息技术 感受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教案 粤教版选修4

感受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数据管理技术(选修四) 2.年级:高中二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广东教育出版社 4.学时数:一课时 非上机时间10 分钟,上机操作时间15 分钟,其他活动(如:阅读、讨论、评价、展示、小结等)大约用20 分钟。 5. 设计组成员资料: 姓名性别通信地址QQ号码电子邮箱 王健男株洲北师大附校495931434 Janssen0313@https://www.360docs.net/doc/f34493228.html, 张喜女株洲县第一中学405384475 Zhangxi086@https://www.360docs.net/doc/f34493228.html, 易李平女醴陵市第一中学529024569 llyzylp@https://www.360docs.net/doc/f34493228.html, 汪博男醴陵市第四中学10266775 Wangbo830309@https://www.360docs.net/doc/f34493228.html,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数据管理技术及数据库的概念。 2、知道利用数据管理技术能达到什么样的管理效果。 3、实例分析、实践操作感受并理解数据管理技术。 4、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的兴趣。 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数据管理技术》课的开篇,是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的基础上对数据管理知识的进一步认识、拓展与加深。共有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体验数据管理技术,二是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这节课既要学生了解认识数据库,又要学生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一些概念,并且激发学生对数据管理技术的兴趣,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认识掌握数据、数据库、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概念,体验并认识数据管理技术对人类社会影响,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管理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学生分析: 数据管理技术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在《信息技术基础》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对数据库的一些基础知识都有初步的了解,而且有些同学在上 Internet 网的时候上过类似数据库的网站,或者接触过 Access 数据库,但又比较陌生是因为只见过没有真正去认识,认真的用过、理解过。 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因为数据管理技术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的一门课,因此针对学生对象的分析,运用“任务驱动”,“情感引导”,“分层探究”,“分组协作”的教学模式,来达到教学效果的实现。 2.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激趣导入新课讲授探究、讨论案例分析

2016网络信息技术经验应用与网络安全-继续教育公需课

2016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与网络安全 (广州继续教育公需课)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题3分) 1、请选出可能实现指定某页面为起始页功能的选项()。 A、选择工具->Internet选项->常规标签 B、选项收藏命令菜单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4 系统操作日志、数据库操作行为进行记录,能够提供基于主体标识(用户)、操作(行为)、客体标识(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系统)的分析和审计报表,为管理者提供依据,并事后查证。 A、虚拟专用网(VPN-VirtualPrivateNetwork) B、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 C、安全审计产品 D、终端安全管理

5、仿冒者充分利用更有效地的技巧和自动操作技术,借助热点、敏感问题强化仿冒的可信度,使网页仿冒问题依然棘手。这里说的仿冒网站就是()。 A、网页仿冒 B、网站篡改 C、僵尸网络 D、数据泄漏 6、QQZone是一种()。 A B C D 7 A B C D 8 9、()是一组对辨别、定义、控制和监视组成一个通信网络的对象所必要的相关功能,目的是为了实现某个特定功能或使网络性能达到最优。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 A、检索/分析故障信息 B、计费管理

C、配置管理 D、性能管理 10、为防范黑客扫描,可利用计算机的()来实现,禁止任何人ping操作 A、本地安全策略 B、禁用ping程序 C、删除ping程序 D 1 A B C D 2 A B C D 3 A、网络配置管理软件、 B、网络性能管理软件、 C、网络服务/安全管理软件、 D、网络计费管理软件 4、在网上进行购物时,若需要和卖家进行即时沟通,则可选择以下()软件。

粤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总体介绍

粤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总体介绍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朱光明/李文郁 摘自:《蚌埠教育网》 一、教材编写指导思想 1.以国家课程改革有关文件为依据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等文件为依据,充分体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有关要求。 2.教材要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 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高中校际差异和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注意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合理延伸或拓展课程内容;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3.注意内容的科学性、通用性和前瞻性 教材内容力图科学、客观、准确,语言表达要严谨且通俗易懂;选择具有广泛适用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和蕴含着信息技术的基本思想方法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适当选择能反映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内容,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及其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4.注意贴近生活,渗透人文精神,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让信息技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顺利开展;要注意展现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技术应用中蕴藏的人文精神,并有意识地设计人文、社会教育主题,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过程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不断内化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伦理道德观念与法律法规意识,逐步养成负责、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5.注重“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流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表达、交流、协作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并设置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应用的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形成交流与评价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能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粤教版信息技术教案

粤教版信息技术教案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期末复习题1汇总

1.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是(B ) A.知识、经济、能源 B.信息、能量、物质 C.工业、农业、轻工业 D.物质、材料、通信 2.下列不能称为信息的是( B ) A.报上刊登的广告 B.高一的《信息技术》教科书 C.电视中播放的刘翔打破世界纪录的新闻 D.半期考的各科成绩 3.收听电台广播,其主要的信息载体形式是(C ) A.文字 B.视频 C.声音 D.图像 4.下列关于信息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C ) A.“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说明了信息具有真伪性的特征 B.天气预报、情报等日常生活事件说明了信息具有时效性的特征 C.信息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 D.“盲人摸象”的故事说明了信息具有依附性的特征 5.盲人摸象体现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信息可以交流说明了信息具有(D) A.价值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 D.共享性 6.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C) A.载体依附性 B.共享性 C.时效性 D必要性 7.交通信号灯能同时被行人接收,说明信息具有(B ) A.依附性 B.共享性 C.价值性 D.时效性 8.将几副相互无关联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的加工后, 形成一副富有创意,有实际用途的图像,这体现了信息是(C) A.可以共享的 B.需依附一定载体的 C.可以增值的 D.具有实效性

例1.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与支柱是(A ) A.计算机技术 B.液压技术 C.通信技术 D.微电子技术 例2.通信技术主要是用于扩展人的(B )功能 A.处理信息 B.传递信息 C.收集信息 D.信息的控制与使用 例3.现在我们常常听人家说到IT行业各种各样的消息。那么这里所提到的“IT”指的是( B )。 A.信息 B.信息技术 C.通信技术 D.感测技术 例4.下列属于现代通信技术应用的是(B ) A.飞鸽传书 B.移动电话 C.烽火狼烟 D.动画制作 例5.下列选项中,体现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是(D)A.印刷术的发明 B.文字的使用 C.造纸术的发明 D.语言的使用 例6.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是(B ) A.语言的使用 B.印刷术的发明 C.文字的使用 D.电报、电话、广播的发明和普及 例7.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深入应用,将引领信息技术朝着( B )

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与网络安全作业答案

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与网络安全作业答案 你的成绩低于作业及格要求,请重做!错误情况:单选题1.黑客为了发现某个计算机是否存在漏洞,一般会采用端口扫描的的方式来进行。一般端口扫描有三种,以下不是正确扫描的方式的有: 正确答案: 单选题2.()指各单位建设的电子政务外网、国际互联网及其它公共信息网络。按禁止处理、存储、传输涉密信息的原则进行管理。 正确答案:C.非涉密信息系统 单选题3.主流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包括:( )该类产品能够不断监视各个设备和网络的运行情况,通过比较已知的恶意行为和当前的网络行为,找到恶意的破坏行为,并对恶意行为作出反应,以实现对网络风险的监控和对重要资产入侵的精确阻断. 正确答案:B.入侵检测与入侵防御系统(IDS/IPS) 单选题4.()依靠对事件记录的分析,定义网络故障并生成故障卡片,记录排除故障的步骤和与故障相关的值班员日志,构造排错行动记录,将事件-故障-日志构成逻辑上相互关联的整体,以反映故障产生、变化、消除的整个过程的各个方面。 正确答案:C.故障信息管理 单选题6.下列关于电子邮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D.通过网络发送电子邮件不需要知道对方的邮件地址也可以发送 单选题7.iPhone上的第三方软件MyWi用于()。 正确答案:D.无线共享 单选题8.人人网是一种()。 正确答案:C.社交网站 单选题9.谷歌公司的首页网址为()。 正确答案:https://www.360docs.net/doc/f34493228.html,

单选题10.阿里旺旺中若想查看某好友之前发送的消息,则需要()。正确答案:B.点击消息记录按钮在消息记录窗口中查看 多选题1.危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危害后果也不尽相同,常见的几种危害形式有: 正确答案:A.自然灾害 B.系统漏洞 C.病毒侵袭 D.违法违纪 多选题2.计算机网络技术集中了当代计算机()发展的成果,它的产生和发展引起了信息技术的大发展。 正确答案:A.软件 B.硬件 C.系统结构 D.通信技术 多选题3.以下属于角色扮演类大型网上游戏的是()。 正确答案:A.大话西游 B.传奇 多选题4.在网上进行购物时,若需要和卖家进行即时沟通,则可选择以下()软件。 正确答案:A.QQ B.阿里旺旺 多选题5.下列关于iPhone手机无线接入的说法,正确的有()? 正确答案:A.接入前需先打开设置中的“无线局域网”开关 C.iPhone 可以同时接入到多个无线网络 D.连接成功后,下次iPhone进入该无线区域后,会自动连接到该网络 判断题1.Winrar是一种压缩/解压软件。 正确答案:对 判断题2.城域网的英文缩写是WAN。 正确答案:错 判断题3.TXT文档不能自身加密,但可以通过压缩加密。 正确答案:对 判断题4.用IE浏览器浏览网页,如果要浏览刚刚看过的那一个web页面,则应单击浏览器的历史按钮。 正确答案:错

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

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 一、学习目的: 1、了解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 2、了解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 3、了解防范安全隐患的常用措施。 4、了解常用的安全技术:病毒防治及防火墙。 二、教材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及产生这些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了解病毒防治、防火墙等安全技术。 重点: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隐患及其产生的原因、防范安全隐患的常用措施。难点:对病毒防治和防火墙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信息安全是当前阻碍信息技术进一步深入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最大的阻力,由于网络的不安全性,使得人们对网络的应用有所顾忌和保留,达不到理想的交流效果。请同学根据自己的体验,谈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工作和学习的存在哪些安全问题,以及有何解决的方法?通过创设情景,提出相关问题,“QQ 是我和朋友联系,和同事探讨问题的好工具。可今天却怎么也登入不上去了,并提示密码错误,可我输入的密码肯定是对的,很着急,请大家替我想想办法。”经过对问题的具体分析,即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安全问题。 (二)用深情的语言感化学生。

1.[设问]:同学们,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很容易受自身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生病甚至一命乌呼,其实计算机网络在安全上也是很脆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计算机网络脆弱的原因吗? [学生活动]:学生对此问题展开讨论,各说其词。 1 [教师活动]:首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然后完整阐述造成计算机网络脆弱性的两大因素:计算机本身问题和计算机网络问题。最后,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具体的子因素。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示意图: 2.[设问]:请同学们归纳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分析产生隐患的原因?[教师活动]:查看学生归纳情况,观察学生活动,并参与探讨,最后列出产生安全隐患原因的示意图:

高中信息技术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教学设计1 粤教版必修1

第三节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信息技术基础》(广东版)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始终渗透着如何鉴别与评价信息的问题,而信息的纷繁复杂也很容易扰乱人们的注意力。因而,学会准确地鉴别和评价信息,对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本节正是为了满足这种需要而设置的。 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 根据信息论的知识,信息价值判断可根据信息的特征考虑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趣味性、时效性及实用性等。但从教材结构及学生的认识特点出发,本节将对信息的价值判断归结为“真实”、“有用”,为此教材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的价值判断,即“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从信息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和“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从信息来源进行判断”强调的是要从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中确认权威、可信的信息源,从而鉴别信息的真实性;“从信息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强调的是对于不同的角色,他所需要获取的信息是不同的,只有满足自己需要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强调的是不同的信息有不同的时效性,这是信息的真正价值之所在。 【学情分析】: 学生对从外界获得信息具备了简单、直观的判断能力,但是缺乏全面的理论支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信息鉴别的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能识别并抵不良信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案例掌握鉴别和评价信息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并能对信息进行正确、合理的分析与判断,形成信息安全、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很难通过一两节课的学习形成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 【教学手段】: 案例分析、问题驱动、合作探究。

信息技术网络安全教案

网络技术应用-网络安全(教案) —、课程设计理念和思想 现在大部分学生都会上网,但是网络中的黑客行为、病毒和垃圾一直在侵袭和破坏我们的网络环境。如何看待信息安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呢?这就要求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学会病毒防犯和信息安全保护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规范个人网络行为,做一个维护网络秩序、净化网络空间的道德公民。 二、教学对象分析 高二学生具备一定信息技术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收集、处理、表达能力,对上网有浓厚的兴趣。但在上网过程中,他们好奇心重,对网络安全没有足够的认识,在面对网络的诱惑中容易迷失方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同时加强他们的网络道德能力,使他们能遵守规范,自尊自爱,文明上网,争做遵守网络道德的模范。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介绍常见的黑客攻击手段,尽量深入浅出,让学生比较容易的理解。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性及有关知识。 3、学会病毒防护和信息安全防护的基本方法。 4、了解威胁信息安全的因素,知道保护信息安全的基本措施。 能力目标:1、学会使用杀毒软件进行病毒防护。 2提高发现计算机安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道德水平,教育学生文明上网,遵守相关法律规范,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及防范策略; 难点:介绍黑客,讲解黑客常用的攻击手段。 五、教学方法: 实例演示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 六、课前准备: 1、制作互联网安全方面的损失图标两份; 2、收集教材案例; 七、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网络安全教案

信息技术网络安全教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网络技术应用-网络安全(教案) 一、课程设计理念和思想 现在大部分学生都会上网,但是网络中的黑客行为、病毒和垃圾一直在侵袭和破坏我们的网络环境。如何看待信息安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呢?这就要求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学会病毒防犯和信息安全保护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规范个人网络行为,做一个维护网络秩序、净化网络空间的道德公民。 二、教学对象分析 高二学生具备一定信息技术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收集、处理、表达能力,对上网有浓厚的兴趣。但在上网过程中,他们好奇心重,对网络安全没有足够的认识,在面对网络的诱惑中容易迷失方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同时加强他们的网络道德能力,使他们能遵守规范,自尊自爱,文明上网,争做遵守网络道德的模范。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介绍常见的黑客攻击手段,尽量深入浅出,让学生比较容易的理解。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性及有关知识。 3、学会病毒防护和信息安全防护的基本方法。 4、了解威胁信息安全的因素,知道保护信息安全的基本措施。 能力目标:1、学会使用杀毒软件进行病毒防护。 2、提高发现计算机安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道德水平,教育学生文明上网,遵守相关法律规范,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及防范策略; 难点:介绍黑客,讲解黑客常用的攻击手段。 五、教学方法: 实例演示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 六、课前准备: 1、制作互联网安全方面的损失图标两份; 2、收集教材案例; 七、教学过程:

高中信息技术_信息技术全套教案_粤教版必修1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教师:雷萍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 2.信息的价值性。

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与网络安全 (2)

一、单选题(共 10 小题,每题 3 分) 1、域名后缀“.edu”的含义是( )。 A 、商业组织 B 、网络服务商 C 、非盈利组织 D 、教研机构 2、( )包括故障检测、隔离和纠正三方面。 A 、故障管理、 B 、配置管理、 C 、性能管理、 D 、安全管理、 3、主流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包括:( )由于IC 卡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完善, IC 卡被更为广泛地用于用户认证产品中,用来存储用户的个人私钥,并与其他技术如动态口令相结合,对用户身份进行有效的识别。 A 、安全管理平台(SOC ) B 、数字签证机构( CA-Certification Authority )和公钥基础架构(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产品 C 、用户认证产品 D 、安全服务器 4、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进行划分,计算机网络可划分为如下三类( )。 A 、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 B 、局域网、广域网、宽带网 C 、局域网、广域网和ATM 网 D 、局域网、广域网和总线网

5 、三网融合和宽带化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大方向,它们都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在网络技术上走向一致,在业务内容上相互覆盖。其中三网指如下哪三网( )。 A 、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 B 、宽带网、电话网和总线网 C 、宽带网、星型网和计算机网 D 、电话网、拓扑网和计算机网 6、QQ 密码丢失后,如下操作可以找回( )。 A 、重新注册一个QQ 号码 B 、登录腾讯找回密码 C 、修改密码 D 、打腾讯客服电话 7、域名后缀“.cn”的含义是( )。 A 、商业组织 B 、网络服务商 C 、中国 D 、政府部门 8、( )接收故障监测模块传来的报警信息,根据报警策略驱动不同的报警程序,以报警窗口/振铃(通知一线网络管理人员)或电子邮件( 通知决策管理人员)发出网络严重故障警报。 A 、故障监测 B 、故障报警 C 、故障信息管理 D 、排错支持工具 9、网络文学的主要特征有( )。

高中信息技术 《片头的集成》教学设计 粤教版选修2

《片头的集成》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模块:高中信息技术选修 2、年级:高中二年级 3、所有教材版本:广东教育出版社 4、所属章节:第六章第二节多媒体作品的集成中的中头的集成 5、学时数:45分钟(机房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AuthorWare的流程;认识Authorware几种图标的作用。 能够导入外部声音、动画;欣赏和体验用图标方式集成多媒体作品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经历作品片头的集成过程,理解Authorware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思想、基于图标和流程线的工作原理。 2、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本节课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多媒体技术应用》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常见作品片头的创作,让学生了解AuthorWare面向对象设计思想、基于图标和流程线的工作原理;了解AuthorWare界面、图标、窗口等的特点,掌握几种图标的应用。让学生体验制作简单的Authorware作品的过程与乐趣。 3、学情分析: 通过前期Authorware作品的展示,学生对用Authorware开发作品跃跃欲试,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AuthorWare这个软件有了初步的印象,但该软件相对于学生以前所学的所见即所得的软件而言,无论是界面还是设计思想独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讲解、练习与个别指导的力度,让学生理解Authorware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思想、基于图标和流程线的工作原理。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图标、数字电影图标、声音图标、等待图标的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Authorware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思想、基于图标和流程线的工作原理 5、教学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粤教版

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的第一章节,内容涉及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特点;信息社会及其特点;信息处理的概念及特点;信息技术的概念及组成。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因此,教师只是泛泛而谈,学生肯定不感兴趣,所以,针对此特点,进行分组讨论的方式,利用这种方法使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和发现自己身边有关信息方面的问题,通过教师设置讨论题目,使教学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二、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再者,现在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学生对信息方面的认识并不是一概不知,只不过是没有经过系统的整理。 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信息技术”这两个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设计思想 设计思想:将教学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再创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既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又能培养他们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判别事物的能力,同时也更利于教师掌握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调节改进教学策略。 四、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1)能够掌握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概念、应用和影响(2)明确信息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3)明确信息技术对自己和社会发展起到的巨大作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能够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2)通过讨论,学生能够理解信息、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不可替代作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讨论过程中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了解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形式,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紧迫感,激发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全套教案,粤教版必修1(完整资料)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篇一:高中信息技术_信息技术全套教案_粤教版必修1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教师:雷萍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 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