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首先发明的一种合成纤维-尼龙

历史上首先发明的一种合成纤维-尼龙
历史上首先发明的一种合成纤维-尼龙

历史上首先发明的一种合成纤维—尼龙

曹玉民

人们对尼龙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尼龙制品比比皆是,但是知道它历史的人就很少了。尼龙是世界上首先研制出的一种合成纤维。

本世纪初,企业界搞基础科学研究还被认为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事情。1926年美国最大的工业公司-杜邦公司的的董事斯蒂恩(Charles M. A. Stine,l882~1954)出于对基础科学的兴趣,建议该公司开展有关发现新的科学事实的基础研究。1927年该公司决定每年支付25万美元作为研究费用,并开始聘请化学研究人员,到1928年杜邦公司在特拉华州威尔明顿的总部所在地成立了基础化学研究所,年仅32岁的卡罗瑟斯(Wallace H. Carothers,1896~1937)博士受聘担任该所有机化学部的负责人。

卡罗瑟斯1896年4月27出生于美国洛瓦的伯灵顿。他开始受教育的是在得梅因公立学校,1914年从北方中学毕业。卡罗瑟斯的父亲在得梅因商学院任教,后来担任过该院的副院长。受他父亲的影响卡罗瑟斯18岁时进入该院学习会计,他对这一专业并不感兴趣,倒是很喜欢化学等自然科学,因此,一年以后转入一所规模较小的学院学习化学。1920年获理学学士学位。1921年在伊利诺伊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来在南边柯他大学任教,讲授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1023年又回到伊利诺伊大学攻读有机化学专业的哲学博士学位。在导师罗杰·亚当斯(Roger Adams,1889-1971)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关于铂黑催化氢化的论文,初步显露了他的才华,获得博士学位后随即留校工作。1926年到哈佛大学教授有机化学。由于卡罗瑟斯性格内向,他认为搞科学研究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于是1928年受聘来到了杜邦公司。

卡罗瑟斯来到杜邦公司的时候,正值国际上对德国有机化学家斯陶丁格(Hermann Staudinger,1881~1965) 提出的高分子理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卡罗瑟斯赞扬并支持斯陶丁格的观点,决心通过实验来证实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因此他把对高分子的探索作为有机化学部的主要研究方向。一开始卡罗瑟斯选择了二元醇与二元羧酸的反应,想通过这一被人熟知的反应来了解有机分子的结构及其性质间的关系。在进行缩聚反应的实验中,得到了分子量约为5000的聚酯分子。为了进一步提高聚合度,卡罗瑟斯改进了高真空蒸馏器并严格控制反应的配比,使反应进行得很完全,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使聚合物的分子量达到10000~20000。

1930年卡罗瑟斯用乙二醇和癸二酸缩合制取聚酯,在实验中卡罗瑟斯的同事希尔在从反应器中取出熔融的聚酯时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这种熔融的聚合物能像棉花糖那样抽出丝来,而且这种纤维状的细丝即使冷却后还能继续拉伸,拉伸长度可以达到原来的几倍,经过冷拉伸后纤维的强度和弹性大大增加。这种从未有过的现象使他们预感到这种特性可能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有可能用熔融的聚合物来纺制纤维。他们随后又对一系列的聚酯化合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由于当时所研究的聚酯都是脂肪酸和脂肪醇的聚合物,具有易水解、熔点低(<100℃)、易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等缺点,卡罗瑟斯因此得出了聚酯不具备制取合成纤

维的错误结论,最终放弃了对聚酯的研究。顺便指出,就在卡罗瑟斯放弃了这一研究以后,英国的温费尔德(T.R.Whinfield,1901-1966)在汲取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改用芳香族羧酸(对苯二甲酸)与二元醇进行缩聚反应,1940年合成了聚酯纤维—涤纶,这对卡罗瑟斯不能不说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为了合成出高熔点口高性能的聚合物,卡罗瑟斯和他的同事们将注意力转到二元胺与二元羧酸的缩聚反应上,几年的时间里卡罗瑟斯和他的同事们从二元胺和二元酸的不同聚合反应中制备出了多种聚酰胺,然而这此物质的性能并不太理想。1935年初卡罗瑟斯决定用戊二胺和癸二酸合成聚酰胺(即聚酰胺510),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聚酰胺拉制的纤维其强度和弹性超过了蚕丝,而且不易吸水,很难溶,不足之处是熔点较低,所用原料价格很高,还不适宜于商品生产。紧接着卡罗瑟斯又选择了己二胺和己二酸进行缩聚反应,终于在1935年2月28 日合成出聚酰胺66。这种聚合物不溶于普通溶剂,具有263℃的高熔点,由于在结构和性质上更接近天然丝,拉制的纤维具有丝的外观和光泽,其耐磨性和强度超过当时任何一种纤维,而且原料价格也比较便宜,杜邦公司决定进行商品生产开发。

要将实验室的成果变成商品、一是要解决原料的工业来源;二是要进行熔体丝纺过程中的输送、计量、卷绕等生产技术及设备的开发。生产聚酰胺66所需的原料-己二酸和己二胺当时仅供实验室作试剂用,必须开发生产大批量、价格适宜的己二酸和己二胺,杜邦公司选择丰富的苯酚进行开发实验,到1936年在西弗吉尼亚的一家所属化工厂采用新催化技术,用廉价的苯酚大量生产出己二酸,随后又发明了用己二酸生产己二胺的新工艺.杜邦公司首创了熔体丝纺新技术,将聚酚胺66加热融化,经过滤后再吸入泵中,通过关键部件(喷丝头)喷成细丝,喷出的丝丝经空气冷却后牵伸、定型。1938年7月完成中试,首次生产出聚酰胺纤维.同月用聚酰胺66作牙刷毛的牙刷开始投放市场。10月27日杜邦公司正式宣布世界上第一种合成纤维正式诞生了,并将聚酚胺66这种合成纤维命名为尼龙(nylon),这个词后来在英语中变成了聚酰胺类合成纤维的统用商品名称。杜邦公司从高聚物的基础研究开始历时11年,耗投2200万美元,有230名专家参加了有关的工作,终于在1939年底实现了工业化生产。遗憾的是尼尤的发明人卡罗瑟斯没能看到尼龙的实际应用。由于卡罗瑟斯一向精神抑郁,有一个念头使他无法摆脱,总认为作为一个科学家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加之1936年他喜爱的孪生姐姐去世,使他的心情更加沉重,这位在聚合物化学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的化学家,于1937年4月29日在美国费城一家饭店的房间里饮用了掺有氰化钾的柠檬汁而自杀身亡。为了纪念卡罗瑟斯的功绩,1946年杜邦公司将乌米尔特工厂的尼龙研究室改名为卡罗瑟斯研究室.

尼龙的合成奠定了合成纤维工业的基础,尼龙的出现使纺织品的面貌焕然一新。用这种纤维织成的尼龙丝袜既透明又比丝袜耐穿,1939年10目24日杜邦公在总部所在地公开销售尼龙丝长袜时引起轰动,被视为珍奇之物争相抢购,混乱的局面迫使治安机关出动警察来维持秩序。人们曾用“象蛛丝一样细,象钢丝一样强,象绢丝一样美”的词句来赞誉这种纤维.到1940年5月尼龙纤维织品的销售遍及美国各地。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直到1945年,尼龙工业被转向制降落伞、飞机轮胎帘子布、军服等军工产品。由于尼龙的特性和广泛的用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非常迅速,尼龙的各种产品从丝袜、衣着到地毯,渔网等,以难以计数的方式出现.最初十年间产量增加25倍,1964年占合成纤维的一半以上,至今聚酰胺纤维的产量保持在10千克数量级上,虽说总产量已不如聚酯

纤维多,但仍是三大合成纤维之一。

尼龙的发明从没有明确的应用目的的基础研究开始,最终却导致产生了改变人们生活面貌的尼尤产品,成为企业办基础科学研宪非常成功的典型。它使人们认识到与技术相比科学要走在前头,与生产相比技术要走在前头;没有科学研究,没有技术成果,新产品的开发是不可能的。此后,企业从事或资助的基础科研在世界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使基础科研的成果得以更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

尼龙的合成是高分子化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杜邦公司开展这项研究以前,国际上对高分子链状结构理论的激烈争论主要是缺乏明晰的毫无疑义的实验事实的支持.当时对缩聚反应研究得还很少,得到的缩聚物并不完满。卡罗瑟斯采用了远远超过进行有机合成一般规程的方法,他在进行高分子缩聚反应时,对反应物的配比要求很严格,相差不超过1%.缩聚反应的程度相当彻底,超过99.5%,从而合成出分子量高达两万左右的聚合物。卡罗瑟斯的研究表明,聚合物是一种真正的大分子,可以通过已知的有机反应获得,其缩聚反应的每个分子都含有个或两个以上以上的活性基团,这些基团通过共价键互相连接,而不是靠一种不确定的力将小分子简单聚集到一起,从而揭示了缩聚反应的规律。卡罗瑟斯通过对聚合反应的研究把高分子化合物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由缩聚反应得到的缩合高分子;另一类是由加聚反应得到的加成高分子。卡罗瑟斯的助手弗洛里(Paul J. Flory,1910~1986)总结了聚酰胺等一系列缩聚反应,1939年提出了缩聚反应中所有功能团都具有相同的活性的基本原理,并提出缩聚反应动力学和分子量与缩聚反应程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后来又研究了高分子溶液的统计力学和高分子模型、构象的统计力学,1974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尼龙的合成有力地证明了高分子的存在,使人们对斯陶丁格的理论深信不移,从此高分子化学才真正建立起来。

第六章 纺织品常规整理

第六章纺织品常规整理 一、概述 ●织物整理:通过物理、化学或物理和化学联合的加工方法,改善织物的外观和内在质量,提高其服用性能或赋予 特殊功能的加工过程。 ●广义:下机坯布所经过的一切改善和提高品质的处理过程 ●实践:常将练漂、染色和印花以外的加工过程称为织物整理,多在染整加工后期实施,常称为“印染后整理”●整理目的(1) 稳定门幅、降低缩水率、稳定形态。属于此类整理的有定幅、防缩防皱和热定形等,称为定形整 理。 ●(2) 改善织物手感:如硬挺整理、柔软整理等。这类整理可采用机械方法、化学方法或二者共同作用处理织物, 以达到整理目的。 ●(3) 改善织物外观:如光泽、白度、悬垂性等。有轧光整理、增白整理及其他改善织物表面性能的整理。 ●(4) 特种功能整理:如棉织物的阻燃、拒水、卫生整理;化纤织物的亲水性、防静电、防起毛起球整理等。 整理的分类 ●按照纺织品整理效果的耐久程度,可分为 ●(1)暂时性整理?纺织品仅能在短时间内保持整理效果,经水洗或在使用过程中,整理效果很快降低甚至消失, 如上浆、暂时性轧光或轧花整理等 ●(2)半耐久性整理 ●?整理效果能耐较温和及较少次数的洗涤 ●(3)耐久性整理 ●整理效果能耐多次洗涤或较长时间应用而不易消失 ●如树脂整理、柔软剂柔软整理、耐久性轧光等 整理方法 ●(1)物理机械方法 ●利用水分、热量、压力、拉力等物理机械作用 ●如拉幅、轧光、起毛、磨毛、蒸呢、热定形、机械预缩等 ●(2)化学方法 ●化学助剂与纤维发生物理或化学结合 ●如硬挺整理、柔软整理、树脂整理以及阻燃、拒水、亲水整理等 ●(3)物理机械和化学方法 ●同时获得上述两种方法的整理效果 ●如耐久性轧光(轧纹、电光)整理 二、机械整理 ● 2.1 定幅(拉幅)整理 ●存在问题:在加工过程中,织物在湿热状态下受到反复的拉伸和多次中间干燥的环节,织物经向伸长而纬向收缩, 尺寸不够稳定,并呈现出幅宽不匀、布边不齐、纬斜及烘筒烘干后产生的“极光”和手感粗糙等 ●原理:利用棉、粘胶、蚕丝、羊毛等吸湿性较强的亲水性纤维,在潮湿状态下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以及利用合成纤 维的热塑性,将其门幅缓缓拉宽至规定的尺寸,从而消除部分内应力,调整经纬纱在织物中的形态,使织物的门幅整齐划一,纠正纬斜;同时织物经烘干和冷却后获得较为稳定的尺寸(主要指纬向),符合印染成品规格要求●设备:拉幅机 ●皮带式:棉织物,定形效果差,很少使用 ●布铗链式:棉织物,不能超喂处理,处理温度较低,最高90~110 ●针板式:蚕丝、羊毛和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物,可进行超喂处理,烘房温度较宽,最高可至200 ●针板/布铗链两用式:适应上述所有纤维,温度范围50~250 ●拉幅机一般由给湿、拉幅和烘干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并附有整纬等辅助装置 ●拉幅只能在一定尺寸范围内进行,过分拉幅将导致织物破损,而且勉强过分拉幅后缩水率也不能达到标准。 ●通过拉幅可以消除织物部分内应力,调整经纬纱在织物中状态,使织物幅宽整齐划一,纬向获得较为稳定的尺寸。 ●配备有整纬器的拉幅机还可以纠正前工序造成的纬斜。含合成纤维的织物需在高温时定幅。 2.2 轧光、电光和轧纹整理 ●均属改善织物外观的机械整理 ●轧光、电光:增进织物光泽为主 ●轧纹:使织物具有凹凸花纹的立体效果 ●棉织物不显示出良好光泽:表面不太平滑,纱线起伏较大,表面有纤毛,对光线呈漫反射 ●通过机械压力、温度、湿度的作用,借助于纤维的可塑性,使织物表面压平,纱线压扁,纤毛压伏,以提高织物 表面光泽及光滑平整度。 ●加工历史长,加工工艺简单,产品风格独特 ●只是利用机械加工,效果不持久。一经下水洗涤,光泽花纹等都将消失。如与树脂整理联合加工,即可获得耐久 性轧光、电光、轧纹整理。

合成纤维项目可行性计划

合成纤维项目 可行性计划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摘要 合成纤维是由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常用的合成纤维有涤纶、锦纶、腈纶、氯纶、维纶、氨纶、聚烯烃弹力丝等。 该合成纤维项目计划总投资18328.8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025.8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52%;流动资金4303.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48%。 本期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42018.00万元,总成本费用32972.67万元,税金及附加337.68万元,利润总额9045.33万元,利税总额10630.64万元,税后净利润6784.0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846.64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9.35%,投资利税率58.00%,投资回报率37.01%,全部投资回收期4.20年,提供就业职位749个。

合成纤维项目可行性计划目录 第一章概况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二、项目承办单位 三、战略合作单位 四、项目提出的理由 五、项目选址及用地综述 六、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七、设备购置 八、产品规划方案 九、原材料供应 十、项目能耗分析 十一、环境保护 十二、项目建设符合性 十三、项目进度规划 十四、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十五、报告说明 十六、项目评价 十七、主要经济指标

第二章项目背景研究分析 一、项目承办单位背景分析 二、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 三、鼓励中小企业发展 四、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五、区域经济发展概况 六、项目必要性分析 第三章产品规划方案 一、产品规划 二、建设规模 第四章选址分析 一、项目选址原则 二、项目选址 三、建设条件分析 四、用地控制指标 五、用地总体要求 六、节约用地措施 七、总图布置方案 八、运输组成 九、选址综合评价

尼龙_聚酰胺_66聚合技术研究进展_白荣光

2014年第33卷第1期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1· 化工进展 尼龙(聚酰胺)66聚合技术研究进展 白荣光,李鹏洲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能源化工研究院,河南平顶山 467000) 摘要:介绍了尼龙(聚酰胺)66熔融聚合、固态聚合和界面聚合等聚合技术的研究状况,分析总结了相关的研究思路和手段。以工业化应用转化为目标,指出熔融聚合单线产能提升有限,但工艺成熟稳定;固态聚合和界面聚合基础研究不足,但具有节能降耗和安全环保特征。针对我国尼龙66聚合技术研究和工业生产的实际,建议尼龙66聚合技术的研究,在借鉴先进的数学和计算机手段以及在现有工艺流程的基础上,进行模型化研究和过程强化技术开发并采用工业运行数据修正模型,借此指导工业生产和技术。 关键词:尼龙66;聚合;化学过程;模型;过程强化 中图分类号:TQ 31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4)01–0021–04 DOI:10.3969/j.issn.1000-6613.2014.01.004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n Nylon(polyamide) 66 polymerization technology BAI Rongguang,LI Pengzhou (Energy & Chemical Institute of China Pingmei Shenma Group,Pingdingshan 467000,Henan,China)Abstract:The research state of Nylon 66 polymerization technology,including melt polymerization,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and solid state polymerization,was introduced. The relevant research methodology was reviewed. Aimed at industrial application,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the polymerization methods were summarized. Although the melt polymerization technology is mature,the single-line capacity is still limited. Solid phase polymerization and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are energy efficient and environment-friendly,while the basic research on them is insufficient. Based on Chinese Nylon 66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situation,the research thread of thought wa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technology,the research on process modeling and process intensification was introduced with the help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computer simulation. The model validated with industrial data can guide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technical research. Key words:Nylon 66;polymerization;chemical processes;model;process intensification 自1935年美国杜邦公司卡罗瑟斯博士以己二胺和己二酸为原料发明尼龙(聚酰胺)66并于1939年将其以纤维形式商业化以来,尼龙66聚合技术的研究就备受关注。由于清洁生产、能源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现代化工发展趋势,具有绿色化学特征的过程耦合与强化技术应运而生。因此,尼龙66聚合技术研究主要以提高产品质量、节能减排为目标,集中于聚合工艺优化、聚合模型研究[1-2]、聚合过程强化及开发[3-4]等方面。同时,逐步聚合的实施方法也在不断发展,熔融聚合、固相聚合、界面聚合等典型逐步聚合方法均成功运用于尼龙66的合成。作者对上述3种聚合实施方法尼龙66聚合技术的发展分别论述,以期为尼龙66聚合技术基础研究提供借鉴,促进尼龙66产业进步升级。 收稿日期:2013-04-10;修改稿日期:2013-09-04。 第一作者及联系人:白荣光(1981—),男,硕士,工程师,从事尼龙66化工技术研究。E-mail xyzbrg@https://www.360docs.net/doc/f3596763.html,。

600810 神马股份 神马股份重组意外“坠马”

神马股份重组意外“坠马” 2011年11月23日10:57 来源:大众证券报【字体:大中小】 2010年网络当红流行语“不给力”、“神马都是浮云”,若放在上市公司神马股份(600810)重组事项上,再合适不过了。近日,由于重大资产重组标的公司经营出现大幅下滑,神马股份决定终止筹划此次重组,此举让投资者对重组的期盼化为泡影。 重组终止“猝不及防” 今年5月,神马股份抛出了一份重组方案,当时曾被业内称为是近乎完美的重组。 根据前期公布的重组预案,神马股份拟向大股东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以12.04元/股定向增发11213万股,购买其持有的尼龙公司51%的股权、工程塑料公司51%的股权、材料加工公司100%的股权及化纤织造公司100%的股权。这其中,仅尼龙公司和工程塑料公司在2010年实现的净利润便分别高达2.2亿元、8816万元,而神马股份2010年净利润仅为4522万元。也就是说,神马股份拟注入资产的盈利能力远超自己,这也正是市场极为看好此次重组的重要原因。 然而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11月18日晚间,神马股份突然宣布终止重组。公司给出的解释是,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影响,重大资产重组标的公司经营业绩近期出现比较大的下滑,未来经营业绩的稳定性和持续盈利能力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从目前情况看,重大资产重组对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提升有较大不确定性。 神马股份证券部一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拟注入资产业绩下滑外,尼龙公司转运站涉及的土地使用权以及全部房产因历史原因未能办理完成权属证明文件,重组不得不终止。” 看点转眼成“浮云” 实际上,机构投资者对这次重组充满了期盼。在重组终止之前,华创证券在研报中称:“公司未来主要看点还在重组。公司重组将有效解决之前的关联交易问题,同时延长公司尼龙业务产业链,极大加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华林证券也发表了题为《神马股份收购优质资产,有望高速启航》的研报;华泰联合则撰写了《神马股份完善产业链,打开未来成长空间》的并购重组周报。 正是基于较高的预期,此次神马股份终止重组的举动让机构们大为失望,“受伤最深” 的当属中信证券(600030)。今年5月,公司重组预案出炉,中信系便“重仓”杀入神马股份。公司三季报显示, 在11月18日神马股份宣布终止重组方案后,此前冲着重组预期介入的机构们急忙抛货。龙虎榜数据显示,仅在11月21日,一机构席位卖出2998.59万元,成为当日最大的卖家;另外,华泰证券(601688)股份有限公司客户资产管理部当日卖出856.57万元。而在神马股份重组终止的前后3个交易日(即11月18日、21日、22日),公司股价已累计下跌17%。

《船舶结构与设备》_第四章_题库.

《船舶结构与设备》第四章题库 第四章系泊设备 题库与答案 1)大型船舶的导缆钳多用________。 A.闭式和开式 B.单柱式 C.双滚轮或三滚轮式 D.单滚式 答案:C 2)下列属于植物纤维绳的有________。 ①白棕绳;②马尼拉绳;③油麻绳;④尼龙绳;⑤涤纶绳;⑥椰棕绳。 A.①~③⑥ B.①~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⑥ 答案:A 3)下列类型的钢丝绳中________是半硬钢丝绳。 A.7×7 B.7×19 C.6×24 D.6×19 答案:D 4)在英制中,各种缆绳的大小尺寸是以________来表示的。 A.半径 B.周径 C.直径 D.以上均可 答案:B 5)钢丝缆绳每百米重量W(kg)计算公式为=0.35D2,其公式中D的单位是________。A.mm B.cm C.in D.dm 答案:A 6)钢丝缆绳每米的重量计算公式W(kg)=0.35d2,其公式中d的单位是________。A.mm B.cm C.in D.dm 答案:B 7)各种不同规格钢丝绳的重量可用公式W=0.35D2估算,其中"W"的含义是________。A.每200m钢丝绳重(kg)

B.每10m钢丝绳重量(kg) C.每50m钢丝绳重量(kg) D.每100m钢丝绳重量(kg) 答案:D 8)7×19的钢丝绳为________钢丝绳。 A.硬 B.软 C.半硬 D.A、C都对 答案:A 9)化纤缆的规格用直径表示时单位为________,用周径表示时单位为________。A.mm;in B.in;mm C.mm;mm D.in;in 答案:A 10)半硬钢丝绳常用于做________。 A.静索 B.拖缆或系船缆 C.绑扎 D.大桅支索 答案:B 11)钢丝缆中油麻心的作用是________。 ①使缆绳变软便于操作;②起软垫作用减少缆绳内部摩擦;③防锈和润滑缆绳内部;④减轻缆绳重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12)各种不同规格钢丝缆的重量可用公式W=0.0035d2估算,其中W的含义是________。A.每米钢丝缆的重量(kg) B.每10m钢丝缆的重量(kg) C.每50m钢丝缆的重量(kg) D.每100m钢丝缆的重量(kg) 答案:A 13)缆绳的长度一般以每捆220m计算,但也有每捆以________计算的。 A.100m B.200m C.300m D.500m 答案:D 14)缆绳的粗细一般以________来衡量的。 A.直径 B.周径 C.半径

尼龙前体的合成

尼龙66前体的合成 尼龙66前体的合成 实验报告 班级:应101-4 组号:11 组员:赵娜201055501445 吕建光201055501443 魏小童201055501444 时间:周六上午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由醇氧化制备酮和由酮氧化制备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由环己醇氧化制备环己酮和由环己酮氧化制备己二酸的实验操作; 3、进一步了解盐析效应在分离有机化合物中的应用; 4、综合训练并掌握控温、抽滤、蒸馏、萃取、重结晶等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仲醇用铬酸氧化是制备酮的最常用的方法。酮对氧化剂比较稳定,不易进一步氧化。铬酸氧化醇是一个放热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反应温度以免反应过于剧烈。 羧酸常用烯烃、醇、醛、酮等经硝酸、重铬酸钾的硫酸溶液或高锰酸钾等氧化来制备。本实验以环己酮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来制备己二酸: C6H10O+MnO4-+2OH-→HOOC(CH2)4COOH+MnO2+H2O 三、实验试剂和仪器装置: 1、仪器: 圆底烧瓶(250ml、100ml),烧杯(250ml、100ml),直型冷凝管,尾接管,蒸馏头,量筒,温度计,电热炉,抽滤瓶,布氏漏斗,蒸发皿,表面皿,分液漏斗,玻璃棒,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 2、试剂: 浓H2SO4, Na2Cr2O7·2H2O,H2C2O4,食盐,无水MgSO4,KMnO4,NaOH,Na2S2O3,活性炭,浓HCl,环己醇 3、装置: 四、实验步骤: (一)环己酮的制备: 1、在25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50.2ml H2O,慢慢加入9.4 ml 浓H2SO4。充分混合后,搅拌下慢慢加入9.8 ml环己醇。在混合液中放一温度计,并将烧瓶放在水浴中控制温度为30℃以下反应;

神马股份:河南平煤神马遂平尼龙产业园有限公司年产2.5万吨BOPA薄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南平煤神马遂平尼龙产业园有限公司年产2.5万吨BOPA薄膜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编号:201926 编制单位:恒天(安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设计资质证书编号:A134006354 咨询证书编号:9134000048500121IU-I8ZYY18 2019 年9 月

目录 1 项目概述...................................................................................................................- 1 - 1.1 项目名称、项目法人.................................................................................................. - 1 - 1. 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 1 - 1. 3 拟建地点...................................................................................................................... - 1 - 1. 4 建设规模与目标.......................................................................................................... - 1 - 1. 5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 2 - 1.5.1 项目提出背景........................................................................................................... - 2 - 1.5.2 项目投资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 2 - 1. 6 项目单位概况.............................................................................................................. - 3 - 1. 7 需要说明的问题.......................................................................................................... - 4 - 1. 8 项目调整情况.............................................................................................................. - 4 - 1.9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4 - 2 市场分析及预测.........................................................................................................- 6 - 2.1 BOPA 薄膜行业概述................................................................................................. - 6 - 2.1.1 BOPA 薄膜的产品特点.......................................................................................... - 6 - 2.1.2 BOPA 薄膜产品用途................................................................................................ - 6 - 2.1. 3 我国 BOPA 行业状况.............................................................................................. - 9 - 2.1. 4 国外 BOPA 概况................................................................................................... - 10 - 2.2 产品市场需求现状及预测........................................................................................ - 11 - 2.3 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 11 - 2.4 价格现状与预测........................................................................................................ - 12 - 2. 5 市场竞争力分析........................................................................................................ - 13 - 2.5.1 市场竞争力优势、劣势......................................................................................... - 13 - 2.5.2 市场机会与风险分析............................................................................................. - 13 - 2.5.3 对策......................................................................................................................... - 14 - 3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15 - 3.1 建设规模.................................................................................................................... - 15 - 3.2 产品方案.................................................................................................................... - 15 -

第六章配位聚合

第六章 配位聚合 6.1引言 乙烯 丙烯和其他a-烯烃为石油裂解懂得主要产物 30年代 仅作为燃料 后 引发剂 高温高压 PE (高压) 1953 Zieglev (德) 70 ~5034常压、AlEt Ti -θ HDPE 1954 Natta (意) Ti 3θ35)(GH Al - PP 接着 Goodrich-Fire 公司 Ti 3524)(H C Al -θ 高顺式1、4-聚异戊二烯(天然橡胶) 同时 Fire-stene 轮胎和橡胶公司 锂或烷基锂 (Z-N 引发剂) 以后 以金属有机化合物-过渡金属化合物的洛合体系作引发剂单体配位而后聚合,聚合产物呈定向聚合 —洛合聚合,配位聚合,定向聚合 (区别) 常用术语的区别 ① 配位聚合和洛合为同义词 —采用具有配位(或洛合)能力的引发剂,链增长(有时包括引发)都是单体先在活性种的空位上配位(洛合)并活化,然后插入烷基—金属键(R —M )中。 (配位比洛合表达的意义更明确) ② 定向聚合和有规立构聚合是词义词

—按IUPAC 规定,均指以形成有规立构聚合物为主的聚合过程。 ③ Ziegler —Natto 聚合 —指采用Ziegler —Natto 引发剂的任何单体的聚合或共聚合。所得聚合物可以是立构规整的,也可以是无规聚合物。 6.2 结合物的立构规整性 配位聚合,除R P 、n X 外,首先要考虑立构规整性问题。异构现象—在有机化学中将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因而性质不同的化合物叫异构体,这种现象称~分两类 ① 结构异构 —由于分子中原子或基团相互连接次序不同引起的: 如:头—尾和头—头或尾—尾相连的聚合物结构异构体 ② 立体异构 —由于分子中原子或基团相互连接次序不同引起的,称构型 聚合物中同样存在复杂的立体异构现象? ?????几何异构光学异构 即:聚合物分子组成和结构相同,只是构型不同。 一、 立体异构 ⒈光学异构。 (存在手性中心)? ??*(左)右S R C )( —取代基(原子)在手性中心的排布顺序不而产生的立体异构α—烯烃聚合 NCH 2 =CH-R → —CH 2-CH-CH 2-CH-

纤维化学与物理-第六章聚酰胺纤维

第六章聚酰胺纤维 P265-272 1

主要内容 6.1 聚酰胺纤维概况 6.2 聚酰胺66纤维(锦纶66)和聚酰胺6 纤维(锦纶6) 一、生产原理 二、结构特征 三、主要性质 2

本章教学目标和要求: ?了解锦纶纤维的生产,重点掌握锦纶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特点,关注锦纶纤维生产中牵伸作用对其超分子结构与染色性能的影响以及锦纶6、锦纶66熔点差异性的原因。 3

6.1 聚酰胺纤维概况 ?聚酰胺纤维(polyamide fiber,PA)是指其分子主链由酰胺键(-CO-NH-)连接的一类合成纤维,各国的商品名称不同: ?我国——锦纶, ?美国和英国——“尼龙或耐纶(Nylon)”, ?前苏联称——“卡普隆(Kapron)”, ?德国——“贝纶(Perlon)”, ?日本——“阿米纶(Amilan)” 4

发展历史: ?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合成纤维,也是化学纤维的主要品种之一。 ?1935年,Carothers及其合作者在进行缩聚反应的理论研究时,在实验室用己二酸和己二胺制成了高分子量的线型缩聚物聚己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6)。 ?1936~1937年,杜邦公司根据Carothers的研究结果,用熔体纺丝法制成聚酰胺66纤维,并将该纤维产品定名为尼龙(Nylon),是第一个聚酰胺品种, 1939年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另外,德国的Schlack在1938年发明了用己内酰胺合成聚己内酰胺(聚酰胺6)和生产纤维的技术,并于 1941年实现工业化生产。 5

6 聚酰胺品种: ?脂肪族聚酰胺包括尼龙6、尼龙11、尼龙12; 尼龙66、尼龙610、尼龙612、尼龙1010和尼龙46等;?一般可分成两大类: ?一类由ω-氨基酸缩聚或由内酰胺开环聚合而得,其通式为:?另一类是由二元胺和二元酸缩聚制成的,其通式为:[N H ︵C H 2︶x N H C O ︵C H 2︶y C O ] n [ N H ︵C H 2︶x C O ]n

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

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征求意见稿)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评价指标体系 (2) 5 评价方法 (8) 6 指标核算与数据来源 (9)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三级,Ⅰ级为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Ⅱ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Ⅲ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评价指标体系将适时修订。 本指标体系起草单位: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义乌华鼎锦纶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锦江科技有限公司、长乐恒申合纤科技有限公司、骏马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海阳化纤有限公司、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海安化纤业总商会。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1 适用范围 本指标体系规定了锦纶6生产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主要包括了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资源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产品特征指标和清洁生产管理要求等六类。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锦纶6生产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也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管理、环保领跑者等环境管理制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指标体系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细则 GB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 24789 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 2598-2008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 11914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 GB/T 12998 水质采样技术导则 GB/T 16157-1996 采用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T 16603 锦纶牵伸丝 GB/T 21534-2008 工业用水节水术语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HJ 536-2009 水质氨氮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HJ/T 20-1998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T 57-2000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电位电解法 HJ-734-2014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HJ693-2014 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FZ/T 51004 纤维级聚己内酰胺切片 FZ/T 54007 锦纶6弹力丝 FZ/T 54044 锦纶6工业长丝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 年第33号公告) 3 术语和定义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标体系。 3.1 锦纶6 由己内酰胺水解开环聚合而成,是一类分子主链上含有重复酰胺基团的热塑性树脂,学

历史上首先发明的一种合成纤维——尼龙

历史上首先发明的一种合成纤维——尼龙 人们对尼龙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尼龙制品比比皆是,但是知道它历史的人就很少了。尼龙是世界上首先研制出的一种合成纤维。 本世纪初,企业界搞基础科学研究还被认为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事情。1926年美国最大的工业公司-杜邦公司的的董事斯蒂恩(CharlesM.A.Stine,l882~1954)出于对基础科学的兴趣,建议该公司开展有关发现新的科学事实的基础研究。1927年该公司决定每年支付25万美元作为研究费用,并开始聘请化学研究人员,到1928年杜邦公司在特拉华州威尔明顿的总部所在地成立了基础化学研究所,年仅32岁的卡罗瑟斯(WallaceH.Carothers,1896~1937)博士受聘担任该所有机化学部的负责人。 卡罗瑟斯1896年4月27出生于美国洛瓦的伯灵顿。他开始受教育的是在得梅因公立学校,1914年从北方中学毕业。卡罗瑟斯的父亲在得梅因商学院任教,后来担任过该院的副院长。受他父亲的影响卡罗瑟斯18岁时进入该院学习会计,他对这一专业并不感兴趣,倒是很喜欢化学等自然科学,因此,一年以后转入一所规模较小的学院学习化学。1920年获理学学士学位。1921年在伊利诺伊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来在南边柯他大学任教,讲授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1023年又回到伊利诺伊大学攻读有机化学专业的哲学博士学位。在导师罗杰·亚当斯(RogerAdams,1889-1971)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关于铂黑催化氢化的论文,初步显露了他的才华,获得博士学位后随即留校工作。1926年到哈佛大学教授有机化学。由于卡罗瑟斯性格内向,他认为搞科学研究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于是1928年受聘来到了杜邦公司。 卡罗瑟斯来到杜邦公司的时候,正值国际上对德国有机化学家斯陶丁格(HermannStaudinger,1881~1965)提出的高分子理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卡罗瑟斯赞扬并支持斯陶丁格的观点,决心通过实验来证实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因此他把对高分子的探索作为有机化学部的主要研究方向。一开始卡罗瑟斯选择了二元醇与二元羧酸的反应,想通过这一被人熟知的反应来了解有机分子的结构及其性质间的关系。在进行缩聚反应的实验中,得到了分子量约为5000的聚酯分子。为了进一步提高聚合度,卡罗瑟斯改进了高真空蒸馏器并严格控制反应的配比,使反应进行得很完全,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使聚合物的分子量达到10000~20000。 1930年卡罗瑟斯用乙二醇和癸二酸缩合制取聚酯,在实验中卡罗瑟斯的同事希尔在从反应器中取出熔融的聚酯时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这种熔融的聚合物能像棉花糖那样抽出丝来,而且这种纤维状的细丝即使冷却后还能继续拉伸,拉伸长度可以达到原来的几倍,经过冷拉伸后纤维的强度和弹性大大增加。这种从未有过的现象使他们预感到这种特性可能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有可能用熔融的聚合物来纺制纤维。他们随后又对一系列的聚酯化合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由于当时所研究的聚酯都是脂肪酸和脂肪醇的聚合物,具有易水解、熔点低(<100℃)、易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等缺点,卡罗瑟斯因此得出了聚酯不具备制取合成纤维的错误结论,最终放弃了对聚酯的研究。顺便指出,就在卡罗瑟斯放弃了这一研究以后,英国的温费尔德(T.R.Whinfield,1901-1966)在汲取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改用芳香族羧酸(对苯二甲酸)与二元醇进行缩聚反应,1940年合成了聚酯纤维—涤纶,这对卡罗瑟斯不能不说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为了合成出高熔点口高性能的聚合物,卡罗瑟斯和他的同事们将注意力转到二元胺与二元羧酸的缩聚反应上,几年的时间里卡罗瑟斯和他的同事们从二元胺和二元酸的不同聚合反应中制备出了多种聚酰胺,然而这此物质的性能并不太理想。1935年初卡罗瑟斯决定用戊二胺和癸二酸合成聚酰胺(即聚酰胺510),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聚酰胺拉制的纤维其强度和弹性超过了蚕丝,而且不易吸水,很难溶,不足之处是熔点较低,所用原料价格很高,还不适宜于商品生产。紧接着卡罗瑟斯又选择了己二胺和己二酸进行缩聚反应,终于在1935年2月28日合成出聚酰胺66。这种聚合物不溶于普通溶剂,具有263℃的高熔点,由于在结构和性质上更接近天然丝,拉制的纤维具有丝的外观和光泽,其耐磨性和强度超过当时任何一种纤维,而且原料价格也比较便宜,杜邦公司决定进行商品生产开发。 要将实验室的成果变成商品、一是要解决原料的工业来源;二是要进行熔体丝纺过程中的输送、计量、卷绕等生产技术及设备的开发。生产聚酰胺66所需的原料-己二酸和己二胺当时仅供实验室作试剂用,必须开发生产大批量、价格适宜的己二酸和己二胺,杜邦公司选择丰富的苯酚进行开发实验,到1936年在西弗吉尼亚的一家所属化工厂采用新催化技术,用廉价的苯酚大量生产出己二酸,随后又发明了用己二酸生产己二胺的新工艺.杜邦公司首创了熔体丝纺新技术,将聚酚胺66加热融化,经过滤后再吸入泵中,通过关键部件(喷丝头)喷成细丝,喷出的丝丝经空气冷却后牵伸、定型。1938年7月完成中试,首次生产出聚酰胺纤维.同月用聚酰胺66作牙刷毛的牙刷开始投放市场。10月27日杜邦公司正式宣布世界上第一种合成纤维正式诞生了,并将聚酚胺66这种合成纤维命名为尼龙(nylon),这个

第五章 化学纤维要点

第五章化学纤维 一、名词解释: 1、高聚物2、再生纤维3、人造纤维素纤维4、合成纤维 5、毛型纤维6、中长纤维7、消光纤维8、着色纤维 9、复合纤维10、双组分纤维11、异形纤维12、超长纤维 13、倍长纤维14、异长纤维15、熔融法纺丝16、溶液纺丝 17、湿法纺丝18、干法纺丝19、差别化纤维20、长丝 21、中空纤维22、弹性纤维23、皮芯结构24、超细纤维 25、膜列纤维26、化纤油剂27、芳纶 1、熔体纺丝2、干法纺丝3、湿法纺丝4、合成纤维 5、人造纤维6、着色纺丝7、卷曲率8、等长纤维 9、异长纤维10、超长纤维11、长度偏差率12、纺丝 二、填空题: 1、最早工业化生产的合成纤维是_____。 2、采用熔体纺丝的合成纤维有_____、_____、_____。 3、采用溶液纺丝的合成纤维有_____、_____。 4、根据涤纶短纤维后加工时的拉伸与热定型的方式不同,可制成____、_____、_____。 5、锦纶6与锦纶66相比,前者熔点_____,耐酸性_____。 6、丙稀腈比例在85%以下的纤维称为_____。 7、粘胶纤维的原料一般选用_____、_____、_____等。 8、维纶的缩醛度一般在_____。 9、化学纤维的生产一般都需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四道工序。 10、合成纤维的主要原料来源有_____、_____、_____。 11、涤纶的学名为_____。 12、成纤高聚物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维纶的学名是_____________。 14、纺丝方法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15、溶液纺丝法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16、干法纺丝适用的纤维有_____和_____。 17、湿法纺丝适用的纤维有_____和_____。 18、双组分纤维的形式有_____、_____、_____。 19、异形截面的纤维有_____、_____、_____。 20、超细纤维纺丝是在熔体纺丝和干法纺丝的成形时用_________方法,从而制得直径细达_____以下的超细纤维。 21、中长化纤长度约为________,细度约为________。 22、粘胶纤维的截面为_____形,纵面平直有_____。 23、粘胶纤维的组成物质是_____,耐酸碱性为__________。 24、粘胶的吸湿性能优于棉,但强度_____于棉,下水后湿态强度为干态的_____。

第六章 纺织纤维的吸湿性

第六章纺织纤维的吸湿性 1、名词解释: 回潮率:湿重对干重之差与干重的百分率 含水率:含水率是水重占纤维湿重的百分率 平衡回潮率: 公定回潮率: 标准回潮率: 公定重量: 吸湿平衡: 吸湿等温线:在大气压力和温度一定且不变的条件下,材料的吸湿平衡回潮率随相对湿度变化的曲线 吸湿等湿线:相对湿度一定时,平衡回潮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吸湿滞后性:在同一空气条件下,纺织材料吸湿平衡回潮率比放湿平衡回潮率小的现象叫吸湿滞后性 标准大气条件: 吸湿积分热: 吸湿微分热: 4、为什么平衡回潮率的值是一个范围值? 由于纺织材料的吸湿滞后性,使得从不同状态到达平衡状态时的回潮率不尽一致,所以是一个范围值,即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 5、试述纺织材料的吸湿机理。 (一)亲水基团及其作用: 纤维大分子上是否存在亲水性基团,是决定纤维吸湿性能的决定性因素。极性基团的多少、极性的强弱、结构状态等综合影响吸湿性, (二)结晶度(结晶区与非结晶区的比例) 实验证明:纤维的吸湿作用主要发生在非结晶区,这是肯定的,水分能否进入结晶区,目前尚有争议,但水分进入结晶区的量是很少的。 除结晶度影响纤维的吸湿性以外,在相同的结晶度条件下,晶型和晶粒的大小对吸湿也有影响,一般来说,晶粒小,吸湿性大。 (三)比表面积: 单位体积的纤维所具有的表面积。比表面积越大,吸湿能力愈强。 (四)伴生物的性质和含量 6、影响纤维吸湿的内外因素各有哪些?一般的影响规律如何? 影响吸湿性的外界因素: 一、吸湿平衡与平衡回潮率(时间): 吸湿平衡是动态的,其稳定性很差,而且是自动进行的,外界条件一变,平衡就立即遭到破坏,而且要达到新的平衡需一定的时间。 二、吸湿等温线(温度): 在大气压力和温度一定且不变的条件下,材料的吸湿平衡回潮率随相对湿度变化的曲线。各种纤维的平衡回潮率在相同的湿度条件下是不同的,这是材料本身的差异造成的。不同的纤维具有不同的吸湿等温线,但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曲线形状都呈反S形,反S形的明显程度是有一些差异,但它们的吸湿机理应当说在本质上基本一致的。 在开始阶段,自由的极性基团较多,以化学吸附为主,随着相对湿度的提高,化学吸着水迅速增加而后趋于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