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践教学理论初探

高校实践教学理论初探
高校实践教学理论初探

高校实践教学理论初探

目前随着对实践环节的重视,各种实践模式、方法被应用于日常教学活动之中。文章从实践教学的理念、目的、常见模式、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因素、实践教学的考核原则、保证支持等方面讨论了如何高质量地完成实践教学工作,并从中使学生真正受益。

标签:实践教学;影响因素;实践考核

教育部于2007年颁布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要求高校加强本科教学的改革工作。目前本科教学已经由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向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素质教育模式过渡。在此过程中实践教学与考核成为了各高校关注的重点。

一、高校实践教学的目的

1.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

实践教学中,实践内容的规划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小组分工合作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调查报告的撰写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

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实践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过程,从项目的制定、实施、完成都要全程参与,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特长,受到学生欢迎,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从自主探求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促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3.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与能力

实践教学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相长。教师在实践的实施、控制过程中,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开阔思路。因此,实践教学能够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自我素质、适应新的教学环境。

二、高校实践教学模式

目前随着对实践环节的重视,各种实践模式、方法被应用于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同时由于实践课时的增加,实践方案的设计也表现出多层次性与长期性的特点。原有课堂讨论、撰写读书笔记等逐渐被更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方案取代,具体可以分为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

课内实践是指除了教师的理论教学之外的所有与教学相关的课堂教学方式,主要包括课堂讨论、辩论赛、情景剧表演、观看视频材料和小组讨论等。课内实践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都要得到充分的体现与尊重。课内实践需要教师选取贴近授课内容、关注社会现实的材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积极组织学生的参与。学生则需对教师给予的材料或内容进行分析、加工,再表达出来。

课外实践主要是社会实践,也就是所谓的“走出去”,将社会作为课堂进行实践,其形式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调研、社区服务等。课外实践鼓励学生走出象牙塔,接触社会,认识社会,锻炼才能,是培养合格大学生的主要途径和方式。社会实践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自我管理的能力,深化对国家与社会的了解。

三、实践教学的准备工作与保障条件

1.相关实践平台的建设

实践教学要求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尤其是各种参观、社会考察、社会调查等实践形式,需要适当的实践载体与平台。这些大型的实践活动也不仅仅是

高校实践教学论文-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实效性探究

高校实践教学论文-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实效性探究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环节。文章以广西师范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分析了该门课程500多份实践性论文和调研报告,指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所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实效性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2005]5号)(简称“05”方案),强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05”方案颁布后,实践教学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环节,而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实效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广西师范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调研了该门课程500多份实践性论文和调研报告。调研范围为2007级、2008级学生,其中2007级173份,2008级327份,院系为全校17个学院的38个专业,主要采用归纳分析法,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实效性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内涵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组织 和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的直接体验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或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性教学可使学生深入生活、走向社会,在实践体验中树立崇高的理想,陶冶爱国主义情怀,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知识内化为思想道德情操,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主要包括校内的实践教学和校外的社会实践教学,具体表现形式有:课题研究、参观考察、专题调研、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社团活动、主题活动等。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各种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相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更突出的是它的自主性、开放性、灵活性、探究性、实践性、创新性的教学特点。同时,在开展实践性教学时,还要求实践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时效性;实践性教学形式要多样性、灵活性;实践教学组织实施要具体化、规范化;实践教学评价方式要科学化、合理化。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性教学,通过实践性教学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达到了“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同时学生的各种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明显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高素质人才。 例如,广西师范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长期坚持开展实践性教学,让广大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中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受到很好的教育和引导,陶冶了情操,心灵受到震撼,唤起爱国爱民强烈意识;加强了环保意识,增强自身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勇气;提高和锻炼了洞察能力、社交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独立活动能力、分析和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等;初步了解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步骤、格式,为四年后的毕业论文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实践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使学生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都具有特殊作用。《高等教育法》明文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而学生时间能力的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的训练就是靠实践教学来保证的。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即便在今天,计划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的惯性作用依然存在。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中,不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不可能特别关注学生观念、能力、创新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就容易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一直以来就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薄弱环节,并且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发展。本文试图分析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实践教学基本上都依据专业教学计划来组织教学工作,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3个方面。实验大多是结合理论课程开设的,而实验课也只是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实验方式大多是由教师先讲,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或者指导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操作。实验内容一致,结果唯一,学生虽然也参与了实验教学活动,但实质上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还培养了一些不能主动参与实验的同学提供的方便。在这种模式下,虽然也强调实验能力的培养,但这种实验能力是被当作技能并以“知识”的形式加以传授,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应用能力的培养。 2 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方法陈旧 虽然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总体而言,培养模式仍然较单一,管理过死,条条太多,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发挥。不少教学内容陈旧落后,某些已经随着科技的发展失去原有价值的内容,仍然在我们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而某些正在转化为新的知识体系的科学前沿的知识,却仍被我们置于教学大门之外。另外,单一化、灌输性教学方式,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很少交流。 2.2 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形成“理论教学体现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补充”的认识。认为实践教学仅是作为理性认识的验证而依附于理论教学,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学生掌握理论的水平,而实践能力则无足轻重,对课程实验、实习的学时越压越少。二是由于实践教学较理论教学难度大而有畏难情绪。实践教学不但需要教材,而且需要实物;不但需要与校内各部门打交道,而且还要协调校外有关单位。教学组织工作较复杂,从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到实验报告批改,特别是野外教学生产实习,除去学生方面难于管理的因素外,其衣食住行安全保障及实习大纲的检查指导都要详细安排,同时还要协调好与实习单位的关系。所以有个别教师怕麻烦就轻避重,甚至干脆不搞实践教学。因此,在实验、实习时只是走过场,不愿动脑筋,更不愿动手,应付过关了事。 3 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

2015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2015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说明 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是高等教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性文件之一。它规定专业划分、名称及所属门类,是设置和调整专业、实施人才培养、安排招生、授予学位、指导就业,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需求预测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本目录根据《教育部关于进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11号)要求,按照科学规范、主动适应、继承发展的修订原则,在1998年原《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原设目录外专业的基础上,经分科类调查研究、专题论证、总体优化配置、广泛征求意见、专家审议、行政决策等过程形成的。 三、本目录的学科门类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11年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的学科门类基本一致,分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学科门类。新增了艺术学学科门类,未设军事学学科门类,其代码11预留。专业类由修订前的73个增加到92个;专业由修订前的635种调减到506种。本目录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个,4种专业;经济学门类下设专业类4个,17种专业;法学门类下设专业类6个,32种专业;教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2个,16种专业;文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个,76种专业;历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个,6 种专业;理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2个,36种专业;工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1个,169种专业;农学门类下设专业类7个,27种专业;医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1个,44种专业;管理学门类下设专业类9个,46种专业;艺术学门类下设专业类5个,33种专业。 四、新目录分为基本专业(352种)和特设专业(154种),并确定了62种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特设专业和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分别在专业代码后加“T”和“K”表示,以示区分。 五、本目录所列专业,除已注明者外,均按所在学科门类授予相应的学位。对已注明了学位授予门类的专业,按照注明的学科门类授予相应的学位;可授两种(或以上)学位门类的专业,原则上由有关高等学校确定授予其中一种。 一、基本专业 01学科门类:哲学 0101 哲学类 010101 哲学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 (教高司[1998]33号) 一、总则 1.为实现高等学校教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果,保障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要点。 2.教学工作的地位。高等学校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开展科学研究,从事社会服务等多种职能。各种类型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都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在高等学校管理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3.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基本建设的管理。 4.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学及其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研究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努力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5.教学管理的基本方法。从事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要以唯物辩证法等科学方法论为指导,注意综合运用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方法、思想教育方法,以及必要的经济管理手段等,避免依靠单一的行政手段。要注意现代管理方法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努力推动教学管理的现代化。 6.教学管理的支持保障系统。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支持保障系统包括图书情报系统,后勤服务系统,卫生保健系统等。高等学校各个部门都要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是合格人才为中西心,协调配合,认真落实“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 7.教学投入与教学条件。学校要保证教学经费在全校中占有合理的比例。要用好有限的教育经费,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要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并随着收集制度的改革,逐步增加对教学工作的投入。 8.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校实际的教学管理制度。要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着眼于更好地调动各种类型的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学生发展志趣和特长提供机会,从而有利于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二、教学计划管理 9.教学计划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教学计划是在国家教委宏观指导下,由各校组织专家自主制定的,它既要符合教学规律,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又要不断根据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适时得进行调整和修订。教学计划一经确定,必须认真组织实施。 10.专业培养目标是制订教学计划的前提条件,必须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依据国家教委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综合学校实际,体现对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要求、体现不同层次、不同学校的培养特色。 11.制订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原则,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原则,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整体优化的原则。 12.教学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 作者:张永鹏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7年第06期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互联网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带来许多的便利,满足人们对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的需要,基于此,高校在全新的发展形势下应在实践教学中融入互联网理念,本文主要研究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希望为推动高校实践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高校;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015-01 近些年,科学技术飞速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给现代高效教育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高校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之中应重视融入互联网理念,实现对传统高校教学课堂的变革,然而,现阶段大多数的高校教育工作人员缺乏对互联网全面的认识,为此,高校应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为高校的教育质量与效果提供重要保障。 一、基于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 传统的高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式落后等问题,因此,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充分的发挥出现代化教学方式的优势,积极的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然而,由于互联网理念在高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起步较晚,各方面还有待于成熟,导致高校的实践教学中面临着许多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多媒体综合教室 就多媒体教室来看,其主要包括五种类型:一基于Web型,二多功能型,三标准型,四学科专业型,五简易型等,大多数的高校目前主要采用简易型的多媒体教室,大致包括下面几点内容:一投影仪,二幕布,三音响,四计算机,五话筒等。然而,当前的多媒体教室面临着教学硬件设备不足的问题,给高校多媒体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带来巨大的阻碍。 (二)互联网资源利用率不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应用互联网技术,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然而,由于受到教师自身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的限制,大多

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年

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承担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要求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主动学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通过“做中学”达到培养目标。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求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达到新课程培养目标。为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高素质、技能型中小学教师的需求,变革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提升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使其能够迅速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需求,成为当前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的紧迫任务。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类专业普遍存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诸多问题,这严重制约着教师教育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地方高校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有鉴于此,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从2009年起在所有教师教育类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力求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班级管理能力和适应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岗位的其他能力,改 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推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程,学校一方面组织各教学系和相关部门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毕业生适应情况调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剖析地方高师院校现行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教育专业标准,明确教师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探索和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充分利用 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施改革。校内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合理设置课程,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外则在当地教学质量和社会认可度高的中小学、幼儿园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需要,打破常规,打破教学时间限制,灵活安排见习、实训和实习,让学生在中小学、幼儿园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得到专业技能的全面训练,努力实现学校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有效衔接。走“校校结合”和“校校交替”的人才培养之路,使学生在“校校交替”中逐步形成从事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与服务的实际技能和能力。通过改革与实践,学校构建了“以学科基础课程为基础,以教师教育类课程和全程实训为两翼”的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保证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学科基本知识的基础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教师职业岗 位适应能力。上,加强了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二、增加教师教育 类课程门类,加强学生教师专业化发展课程设置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它事关教育的质量和生命,因此,教师教育专业改革首先必须从改革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人手。针对长期以来教师教育类专业课程门类少、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我们 从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教师着眼,调整课程结构,增加教育类课程。 1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学校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在公共基础课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模块的基础上增设了教师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案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案 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1.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内容 (1)使学生获得实践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并活跃学生的思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进而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 (2)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技能,使学生具有从事某一行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实践能力;二是职业素质;三是创业能力;四是职业资格证书。 (3)增强实践情感和实践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意识,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工作作风,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2. 调整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进行构建。 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时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中心,同时考虑职业素质教育,体现高职教育特点。

大力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逐步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培养内容的衔接和互通,制定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籍管理制度。 3. 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教学目标,贯彻“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理念,制定以实训为主体、理论课程依附于实践课程的专业培养计划。 课程设置要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内容应尽量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将学生技能鉴定与学校教学考核结合起来,既可让教学考核保持职业性方向,又可避免重复考核。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文化程度和就业的需要,调整文化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多层次目标。 4. 制定专业技能规范 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提出系统的技能训练要求并规定必须完成或选择完成的内容。 5. 修订实践教学计划 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重新修订实践教学计划,使其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注重实效性。 要避免重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而轻实践教学质量的倾向。文科专业在编写实践教学计划时更要注意。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

第七章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 ●学科:两种内涵,一种是指学术的分类(广义)。另一种是教学科目的简称(狭义)。 ●专业:指专门职业(广义)。狭义的专业是指高等学校专业,即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 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由特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课程体系组成。 ●专业的(狭义讲)三层涵义: 1、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或教学形式。 2、以学科分类为基础的。 3、与社会职业分工相适应的。 ●课程(斯宾塞——最早提出使用课程这一概念): (狭义)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广义)学校教育中对实现教育目的发生作用的一切文化与经验、活动(即:隐性课程)。 ●课程的分类: 1、按侧重点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2、按分科型或综合型分为课程和核心课程。 3、按层次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 4、按选课形式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5、按课时多少分为大、中、小、微型课程。 6、按内容分为理论型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7、按计划和目的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学科、专业与课程的关系:学科知识是专业的内核,是课程的来源;专业是社会分工、 学科知识和课程授受三位一体的组织形态;课程是学科划分和专业差异的表现形式。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 ●专业的形成: 1、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 2、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不断分化与综合的趋势密切相关。 3、缘起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原则与指导思想: 1、遵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规律; 2、适应学科、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 3、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 4、专业范围覆盖面较宽广; 5、专业设置布局的合理性; 6、适合学校的办学条件。 ●我国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教训: 1、教育既为经济的发展服务,同时教育的发展又应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特别是专业的设置与调整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2、“条块分割”的体制导致专业发展的盲目性,造成了某些的重复建设; 3、偏重数量发展,导致质量下降。 ●课程编制的工作包括:确定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制定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编写 教科书。 ●教学计划:由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和学时(学 分)的分学期分配。 ●学分制教学计划:由普通教育、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三大板块构成。 ●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其编写原则(或要求):1、明确的目的性;2、前 沿性;3、思想性;4、启迪性;5、教学适用性。 ●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进行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 量的重要保障。 ●大学教材的基本特点: 1、不仅要为教师服务,同时要为学生服务,便于他们独立钻研; 2、不但要反映科学知识与结论,还要反映知识获得的过程;

高校教务处工作思路

高校教务处工作思路 年是学校固化评估成果,促进内涵发展的关键年。教务处基本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和高等教育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工作重点和年整体工作部署,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以强化教学管理为主线,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机制、优化管理措施、加大管理力度,以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强化管理意识、明确管理职能、加强制度执行力 管理是规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梳理管理制度,删繁就简、去伪存真、适当整合,形成我校特色的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下移管理重心,划分二级管理职能,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推进管理现代化,充分利用教务系统和网络资源,提高管理效率;进一步加大教学质量监控力度,严格执行管理制度。 二、继续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修订和完善课堂教学管理相关规定,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严格停调课制度,加强教学秩序检查,确保教学秩序稳定;突出“三期”检查重点,强化督导和评估;继续开展试卷、论文检查,规范试卷、论文工作,确保质量;加强青年教师教育和帮扶,着力提高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促进较快提升授课水平;鼓励和支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搭建多媒体教学资源网络平台,促进教学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以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深入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质量工程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并以此为契机,推进我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结合学校实际,以问题为中心设置研究项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示范实验中心建设;引导和支持学校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发展;积极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继续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促进内涵发展

初探高校实践教学环节的学生评教体系

初探高校实践教学环节的学生评教体系摘要:实践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科学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环节的学生评教工作,是实现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阐述如何构建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学生评教体系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内容。 关键词:学生评教;实践教学环节;指标体系;教学质量 高等学校的责任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高水平的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学质量的核心,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评价通常包括学生评教、同行评价、教师自评及督导评价等几种方式。因此,课堂教学是目前各高校提高教学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其中,学生评教因其相对更为全面、客观,已成为高校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主要、最有效的监控手段。本文以北京林业大学实施的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评教为例,阐述学生评的价基本内涵。 一、实践教学的学生评教现状 大多数高校非常重视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大都有一套学生评教指标体系。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主要方式包括网上学生评教、学生座谈会及纸质问卷调查等。但是,大部分学校缺乏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科学完善的学生评教体系。部分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是由实验员来完成,使学生不能真正认识到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也缺乏较完善的实践教学指标体系,让学生对其进行评价。部分学校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方面只重结果,未足够重视教学过程。 二、学生评教在实践教学中的必要性 教育部提出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体现出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加重视。高校应逐步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学生评教体系,通过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评价,使师生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通过学生评教,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环节在大学期间的重要性并不低于甚至高于理论课,让学生不再忽视实践教学。通过学生评教的实施,提高和完善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鼓励教师将精力大力投入到实践教学研究中,逐渐理顺教学思路,创新教学理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实践教学质量的总体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1]。 三、实践教学的学生评教原则 (一)目标性 建立实践教学学生评教体系要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这一教学活动总目标,合理地选择学生教学评教体系要素,组织协调各种保障力量以有效达成培养目标[2]。 (二)监控性 一般高校都结合本校实际设置了不同的实践环节,如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但大部分都没有起到实质作用,没有真正达到拓展理论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原因主要在于实践过程没有真正地落到实处,而学校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方面又较薄弱。因而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学生评教指标体系才能起到相应的促进和监控作用。 (三)可操作性 构建实践教学学生评教指标体系,除了要满足考察和监督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还要做到可操作性强、

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1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增强“教育为业界服务”的理念 教育不是目的,是培养人才的途径和手段,因此我们不能为了教育而 去教育,而应树立“教育是为业界服务”的理念。软件产业的迅速发 展对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高端软件人才的培养却并不尽 如人意,大多数高校的专业教学仍习惯于按照传统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侧重于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和个人动手能力的实验实习,但这还远 远不够,若要培养出高质量的业界从业者,应做到“知己知彼”。所 谓知己,即引导帮助学生尽量充分了解、挖掘自身专业兴趣爱好、特长;所谓知彼,即要充分了解行业本质、特点、规律,特别是发展的 动态趋势对从业者在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软件工程专业特点使 得学生的工程能力以及职业各方面素质的培养训练尤为重要,但由于 目前实际工程项目运作及工程环境训练不足,学生往往对专业学习始 终有那种画饼充饥、雾里看花的感觉,投入感和真实感大打折扣。激 发教育首先要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培养目标和方案,提供多种人才成 长模式,使学生依据自身个性进行合理定位,从而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实现志向性激励,“以市场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践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深入推进教育改革,避免培养出的学生与产业界 需求相脱节,并努力帮助每个学生依据兴趣、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成 长之路。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树立工程性、创新性的教学理念 教学的目的除了培养学生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更 要结合软件工程行业特点,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良 好的创新意识、优良的职业化素养,因此将工程化教学理念作为人才 培养的核心任务是迫切和必要的。软件工程主要目的是将工程方法应 用到软件分析、设计、开发与维护,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也应 具有系统化和整体性,并注重阶段化、模块化培养策略。分阶段课程

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究

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究 [摘要]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任务,而实践教学环节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同学科的实践教学体系呈现不同的特点,文章分析了现有传统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对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一、实践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实践教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实践环节的不断丰富,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国内高校的专业培养方案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组织与构建现代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任务迫在眉睫①。 1.实践教学的内涵。实践是人类在一定社会组织中,有目的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客观活动,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人们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的经验知识,这是认识的基础与发端。由于人类在历史的社会实践中已积累了大量的认识成果,而个体直接经验总是有限的,因此,需要通过教学去传承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 实践教学正是根据认识的本质与规律、实践的特点以及教学的目的与要求而开展的实践活动。实践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客体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补充和拓展,主要包括:科学实验、工程训练、工程实习、学年论文、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等。 2.实践教学的特点。在高等教育活动过程中,每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都有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相对应,而且每个实践教学环节既具有相对独立特性,又紧密结合,将各个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联系到一起,形成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因此,实践教学始终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它具有系统性、长期性、综合性、广泛性、多样性、灵活性、社会性等特点。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要点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要点 教育部高教司[1998]33号 一、总则 1、为实现高等学校教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保障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特制订本要点。 2、教学工作的地位。高等学校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开展科学研究、从事社会服务等多种职能。各种类型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都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在高等学校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的管理。 4、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学及其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研究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努力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5、教学管理的基本方法。从事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要以唯物辩证法等科学方法论为指导,注意综合运用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方法、思想教育方法,以及必要的经济手段等,避免依靠单一的行政手段。要注重现代化管理方法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努力推动教学管理的现代化。 6、教学管理的支持保障系统。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支持保障系统包括图书情报系统、后勤服务系统、卫生保健系统等。高等学校各个部门都要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合格人才为中心,协调配合,认真落实“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 7、教学投入与教学条件。学校要保证教学经费在全校总经费中占有合理的比例。要用好有限的教育经费,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要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并随着收费制度的改革,逐步增加对教学工作的投入。 8、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校实际的教学管理制度。要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着眼于更好地调动各种类型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学生开展志趣和特长提供机会,从而有利于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二、教学计划管理 9、教学计划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教学计划是在国家宏观指导下,由各校组织专家自主制订的,它既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如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是当前颇为紧要的任务。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常见问题。 (1)实践基地建设问题。由于实践设备和场地不足,使得目前实践教学条件难于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 (2)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问题。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明确,组织管理跟不上,实训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3)实践教学的考核问题。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要求的严格。 (4)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许多教师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 (5)实验教学安排存在随意性。首先是实验内容安排的随意性,其次是实验教学时间安排的随意性。 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 (1)特色性原则 特色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为此,确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应变能力培养为关键,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与时俱进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这是我院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遵循的原则。 (2)实用型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专业岗位的要求,与专业岗位群发展紧密相关。以此为原则组成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可分为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平台、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平台、专业岗位实践平台三大步进行构建。 (3)混合型原则

混合型体现在教师类型的混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混合、教室与实验室的混合等方面,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教室与实验室的界限,打破原来按学科设置实验室的布局,对实践教学设施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一体化混合实践教学模式。 三、实践教学体系规范化建设 (1)强化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管理 从多方面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补充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如实验实训教学考核、实验设备的管理、安全管理、实验实训耗材的管理、实验室环保工作、信息和档案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方法。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确定不同实验管理岗位职责和管理工作量。 (2)因“室”施“法”定条例 针对不同类型的实验实训室,建立对应的实验设备管理条例。机电信息实验实训室类型较多,主要有计算机类实验室、机电类实验室、现代先进制造实训中心等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的实验设备的状况和实验的性质,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实验实训管理条例。 (3)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 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信息收集、整理和归档制度,对实验实训室的各种信息及时进行记录,并做好统计、分析和归档工作,及时向学院和上级有关部门提供实验实训室的准确数据。 (4)加强安全教育 制订安全教育规章制度,认真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在实验实训前,对参加实践教育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签定安全教育责任书,最大程度上避免产生安全事故。 四、全面实施实践教学体系 (1)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 在高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通过参加专业竞赛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我院构建了开放式实验室。为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实训技能,达到竞赛所要求的技能,分院设立了计算机项目工作室、机械设计创新实验室、开放机械加工实验室、现代制造实训中心,为学生在课外实训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吸引了一大批学生在各个开放性实验室进行实验、实训操作、技能训练等。在近几年计算机类和机电类的竞赛中我院取得较好的成绩。 (2)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

高校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有效性研究

高校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要:实践教学是建设应用型专业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创建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形式和规模化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使得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高校;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有效性 近年来,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大,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成为高校办学的核心内容,而应用性人才区别于普通本科人才的显著特征是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这一能力的获得主要通过实践教学。因此,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关键环节。[1] 教育部自2001年以来多次在文件中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2]实践教学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培养创新人才的一条重要路径,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是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实践教学环节在高校发展中的“短板效应”日渐突出,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已经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高校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能把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应用型教育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师主导型”的教学设计已经很成熟且居主流地位,“学生主体型”的教学设计仅处于探索阶段,还在发展的过程中。[3]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

实践教学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003年绥化学院升本以来,办地方应用型高校,近年来取消很多原有师范专业,新建一些应用型专业,应用型专业共29个,占所有专业总数的83%,真正向应用型高校迈进。“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是绥化学院在实践教学中秉承的宗旨。本文以绥化学院旅游与资源管理系为例对实践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二、高校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一堂课学生除掌握知识外,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探究学习方法的培养。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让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真正把课堂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有效性的发挥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实践教学体系的规模化来实现。 1.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 (1)组织竞赛。组织参与的各类竞赛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各类比赛给学生提供大量实战演习与能力施展的空间与机会,大大提高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旅游管理专业在校园内进行模拟导游训练,并组织学生进行优秀导游员大赛,选拔优秀学生参加黑龙江省组织的导游词比赛。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生在6月5日环保宣传日组织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竞赛,组织学生进行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唐山学院专科教育部 摘要:高职高专教育具有“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双重属性:既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组成部分,又是一种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教育过程中的技能培养主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培养目标决定了它的中心地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以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为目标,以岗位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支撑下开展活动,完成并达到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技能培养目标 前言 专科教育部承担着唐山学院高职高专教育任务,“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是高职高专教育的方向和培养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有实践教学体系做支撑。多年来我们在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中,针对实践教学“硬件(教育经费、师资结构、实验室及设施、校企产学研合作基地)”相对薄弱的现状,注重开发“软件(更新实践教育理念、建设实践教学体系、锻炼实践教学教研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资源,努力做到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1、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狭义的概念是指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内容体系,主要包含: ⑴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主要针对专科教育部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电工电子实验)、《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电工电子、自动控制实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普通化学、仪器分析)进行,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符合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大纲及专科教育部当前的师资力量和实验条件要求。 ⑵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是高职高专教育的核心内容,指学生的操作技能、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技能竞赛、职业技能训练等。专科教育部利用校内数控及加工中心实训基地、财会实训室、分析化学实训室、计算机网络实训室、餐饮客房实训室、形体实训室和校外多家旅行社、网络公司等实训基地,根据当前所开

全国高校各专业排名教学教材

全国高校各专业排名

全国各学科最好的高校 新的一学期开始了,各位学弟学妹在告别虎年的的辛苦忙碌之时,我们迎来了新的丰收年,一年之际在于春,新的一年意味着我们真正的考研备考正式拉开帷幕,希望各位学弟学妹在在权衡就业和考研、以及报考院校之间的利弊后,初步确定所报院校,开始正式备考复习。 机械—小编提示您:以下数据仅供参考,真实综合学科实力还要看高校所 在具体的某个领域,在各学弟学妹报考高校时,一定要仔细搜寻高校招生信息以及往年招录比,以便提高大家录取概率。 (一)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经济思想史:上海财经大学 经济史:南开大学 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 世界经济:南开大学辽宁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国民经济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辽宁大学 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 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产业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北方交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 国际贸易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劳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统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 数量经济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 (二)法学 法学理论:北京大学吉林大学 法律史:中国政法大学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刑法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民商法学:中国人民大学 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 经济法学:北京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武汉大学 国际法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 政治学理论:北京大学复旦大学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央党校中共党史: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党校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 国际政治:北京大学 国际关系:复旦大学 社会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人口学:中国人民大学 人类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 民俗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 (三)教育学 教育学原理: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比较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 学前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学:厦门大学 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基础心理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应用心理学:浙江大学 运动人体科学:北京体育大学 (四)文学 文艺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