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村落阳城南安阳村潘家大院(老院篇)

山西古村落阳城南安阳村潘家大院(老院篇)
山西古村落阳城南安阳村潘家大院(老院篇)

山西古村落阳城南安阳村潘家大院(老院篇)

近两年几乎每次晋东南之旅都是晋城的陈兄弟车马劳顿、跑前跑后,我是没有客气,倚老卖老~。长时间的浸淫倒让他们两口子也逐渐好古……,这次也不例外,在阳城北留办事,抽空去访古……。

南安阳村是晋东南的清代古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位于晋城市阳城县5公里处,沿阳济公路往蟒河镇方向南行,路过一大片烧陶的窑厂,就在路西边。

大清早村里有许多穿工装的人涌出,是到附近开发区上班的打工族。一问潘家大院,都知道。

顺着人们指着的方向,很容易找到潘家大院,看这个门洞就知道了,南房的房山就是院墙,四大八小四合院,门开在西南角上,门前一对上马石……。

通道尽头大门紧闭,苔痕上阶。

这是两座并在一起的院落,左手是另外一座院墙。通道和门楼通向西边最南的“八小”屋,右手是“账房院”。

铺首衔环盘长如意门墩。

大门紧闭。这是随后绕到院内拍的门楼里面的情形。

潘家号称“四世大夫”,先人的诰封刻在门楼上,光宗耀祖。诰授朝议大夫候选同知加一级潘为镒

诰授奉政大夫分发河南候补同知加一级潘蔚宗

诰授中议大夫江西南安府同知前兵部主事加三级潘功宗门楼对面的砖雕影壁,凤穿牡丹,借用在西房的墙山上。

西南角的“八小”被用作过街门楼。

“居廉?让间”

由此进入老院,典型的晋东南四大八小四合院,全部为上下两层楼,共有房屋64间,占地约700余平米,是潘家13座院落中最为精华之所在。

现在的进出门实际开在院子的东南角,朝东向,上图左手的小门就是。

“静虚得居”、“保泰持盈”院门。

进门后则置身于一个小天井院,左右是“四大八小”中的“八小”屋,居于院落的东南角。

正对面就是西南角的“八小”,是前面正门的进院口。

抬头~

右视~

从侧门里看全院,四周是“四大八小”的“四大”。

整个房宅为二层出檐楼房,全为四梁八柱,隔扇门窗,二楼出廊抄手相连。沿房四周为青石铺地,院面布满大块青砖。

院落的西南角。

正房北房上下三间,楼栏、门窗木构件制作得极为精细,造型各有不同。

南房格局类似,全是方梁、方梁、方小椽,室内将三间屋用木制屏风隔为一间卧室两间客厅。

这间房是外租户,每年的租金是600元。

老院的二楼几乎废弃,没人居住,但保存尚好,雕栏门窗基本尚好。

正房和厢房有些许高差,多了错落感又有次第感。

恍惚间这花棂背后有一双眼睛,这斜阳廊下响起款款移步轻声。

潘家大院现有十三个院落保留完整,修建时间为嘉庆十九年,工期为五年,前后又奉旨修建了两座牌坊,并建了祠堂。共拥有土地3000余亩。据县志记载安阳潘家是阳城清嘉庆年间首富,山西第七富商,与晋商平阳亢氏、太谷渠氏齐名。

潘家大院简介

潘家大院位于阳城县城东六公里处的获泽河南岸凤城镇南

安阳村,占地总面积约20000平米,共有院落53个,房屋1600余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潘家十三院,其占地总面积

6000余平米共有房屋390余间。建筑特色是我国北方清代稀见的九间头四合院。修建时间为嘉庆十九年,工期为五年,前后又奉旨修建了两座牌坊,并建了祠堂墓地。共拥有土地3000余亩。据县志记载安阳潘家是阳城清嘉庆间首富,山西第七富商,与晋商平阳亢氏、太谷渠氏齐名。现十三院保留完好,四世十大夫门匾载有记录,祠堂石碑有家谱世系记载,立信都安阳里七甲轮流门户碑,三官神祠捐款碑,大院有中议大夫潘功宗亲笔记载的记荒碑,阳城知县叶廷桢褒奖朝议大夫潘慕先(即景宗)的“仁者寿”木刻大门匾,墓地有记载碑文,可反映生卒出身及经商范围地点等,具有古建筑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改革开放后,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1月23日,该村被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1月24日被晋城市人民政府批复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潘家十三院

潘家十三院分别是狮口院、帐房院、西厅院、厨房院、铺院、老院、中院、茅院、碾道院、后院、东花园、中花园、西花园。

潘家十三院位于南安阳村东街北,有东、西、南、北四个大门,正门是南大门,门上方木匾书有“所其无逸”,大门两侧放有上马石、将军石,门宽2.5米高4米,槐木材制作,布裹漆油漆,大门后有铁销、木栓、木川作三保险之用。

打开南大门脚踏青石阶梯,便进入第一院狮口院,正北即二大门,门上匾书“四世大夫”,两侧雄踞两个栩栩如生的大石狮,门楼系皇家工匠精修的挑角式兽头木屋瓦结构。此院系过道小院,。

小院东侧即第二院帐房院,院门上匾书“容身居”,此院共有平楼房30间,供财务人员办工居住。

第三院为西厅院,此院由二大门进入,迎面是一幅砖雕凤凰栖息图,迈步五个石阶下至此院,向后转仰头望二大门门楼背面,木刻有三行楷书,一行写;诰授朝议大夫候选同知加一级潘为镒;二行书;诰授奉政大夫分发河南候补同知加一级潘蔚宗;三行书;诰授中议大夫江西南安府同知前兵部主事加三级潘功宗。东有三间厅房与帐房院相通即帐房院的西厅故名西厅院,南墙照壁中央砖雕一个大福字与正北老院南大门相对,西有一大门通厨房院即第四院,共有楼平房30间,西后门与铺院相通;铺院即第五院,共有楼平房60间,专供全村日杂百货的销售营业和居住。

话锋又转回老院南大门即进入最豪华最中央主院的第三道

大门,即第六院老院,此门上匾木刻“居庙让间”四个大字,周围是精致的木雕,此院是主人居住的地方,标准的九间头四合院,四大八小共有房屋64间,占地约700余平米,是北方最大的四合院。除十三院共有的特点外,此院建筑用材,全是方梁、方算、方小椽,东、南、西房均是四扇门,透花

门窗精雕细刻各有特色,室内将三间屋用木制屏风隔为一间卧室两间客厅,维有北房门面用12扇格门组合。三间大厅供婚丧庆典专用,此院室内家具大都用楠木精做,建筑用梁算椽楼杆及门窗全用布裹漆油漆。此院还有东、北两个小门,东门通向茅院、中院、碾道院、后院。老院北小门通向中东西三个花园,茅院、东、西花园均有大门各一个。大门上匾石刻分别为心远地偏、耕读传家、诗书继世,分别为东、西、北通向各大街。

第七院茅煤院是堆放燃煤和方便所用处所,在老院有东南小门相通,共有房楼10间,;

茅院正北是第八院中院,供主人晚辈居住,共有房屋36间;茅院东北门相通是第九院加工院,共有房屋26间,是主人加工粮食的场所,室内设石碾、石磨、石碓等;

加工院北门通向第十院后院,主人晚辈居住,共有房屋26间;

此院东北小门通向第十一院东花园,东有两层楼房20间,北有两层楼房18间,南是中院后院的后墙,院内有假山花草,东南有大门通向街道;

正西一墙之隔经月亮门直通第十二院中花园,中花园正北二层建筑18间,东南角建有两层楼8间,与主人老院有北小门相通,供小姐赏花、观鱼、察景用,故名探花楼。正南是中央老院北房后墙,院中有八角鱼池一个,假山建在鱼池中,

五颜六色的鱼儿穿梭其中,甚是美观,南角有大门一个直通厨房院和铺院;

正西一墙之隔经月亮门便进入第十三院西花园,西花园正西二层建筑20间房屋,正北二层建筑18间房屋,西南角有一大门直通铺院与厨房院。

十三院以老院为中央可通向各院。形成了院串院楼串楼各院相通的格局。十三院建筑共有的特点有;1、根基4米深、地面4米高,外墙全用青石、铁渣与石灰浆砌。2,门面全是框架式木石结构,下层大梁全用沙石柱顶,上层全用木柱顶。门窗全是精雕细刻的透花木雕。3、屋脊全是龙凤兽砖雕。4、门坎全是青石雕刻的。5、屋面全用铁渣、石灰调和后代替泥土瓦青瓦。6、台阶全是青石大条块经石匠精细加工而成。7、大梁、棱条、算、小椽、全用杨木且选笔直优质,并加工成正方形后方可使用。8、根基地平面以上全用1尺厚的青石条经石匠加工后做溅加[可起地梁作用]。9、窗台全用青石条精雕细刻。10、设记是皇家工程师的杰作,具有防火、防盗、防洪、防震、的功能。

除十三院外还有下院四个、核桃树院四院、书房院三个,染房院三个、街道铺三院、新院三个、上院三院、对门院两个、后院两个、新圪圈两个、棋盘院两个、工底院、马房院、狗圪圈、羊圪圈、烂院、更房院、后花园、祠堂院、花院等40院。加上十三院共计53院。

村街道及出村大路均用青石条铺就,护村、护地墙用青石、铁渣、石灰浆砌,历时300余年经受住了洪水的考验,至今完好无损。

潘绪宗于公元1806年清嘉庆十年在南安阳街心奉旨为其母吴氏修建一座砂石贞节牌坊。

潘蔚宗于公元1830年道光十年在村西北路口为其母吉氏奉旨专请皇家工匠修建一座贞节牌坊。

潘蔚宗、功宗、景宗

道光咸丰年间,潘氏宗族的商业发展到如日中天的顶峰,当时,中克朱里、中州,东走山东济南汉阳,南涉福建、云、贵、川,西闯长安,北越苏俄恰克图,经营有票号、当铺、珠宝、古玩、丝绸、日杂、百货、盐业、茶叶等,特别是经营铅丹(朱红)中与皇宫关系融洽,几乎总揽皇宫颜料生意,使潘氏家族在嘉庆道光年间成为晋商的骄子,据阳城县志记载:嘉道间,潘氏家族为阳城首富,遥遥领先于郭峪里的王家、白巷里李家、洪上里范家、两孔里吴家和成家、怀仁里段家、润城里栗家、尹庄里石家。同平阳亢氏、太谷渠氏齐名。就在嘉庆19年始历经5年修建了最为豪华、最气派、北方独一无二的巨型九间头四合院,一连13院,院通院、楼通楼、园通园的雄伟建筑。至此潘家房屋达到53院,1600余间,占地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高达三万多平

方米,拥有土地3000余亩,建筑超出了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的规模。建筑面积是乔家大院的5.1倍,渠家大院的6.2倍。在此期间被封为大夫的有多人:潘为镒、为哲、为杰,蔚宗、功宗、景宗。后家族因众所周知的国家战争蜂起、外强入侵、政治腐败、黄河决口等原因致使潘家衰落。

恩荣遍及扬商重教

潘为杰曾任阳城县营建仰山书院、石门口河道扩建督工。曾修建村北千亩良田护地大坝,长达1.5公里,保护了农耕,曾用青石条铺了村前四条路(白墙圪洞、对口路、上河路、轩地路)、村后三条坡(祖师沟路、坡头起路、枣坡路)长达4公里有余,方便了村民生活,美化了村庄环境。曾在数月间捐银十数万,光绪二年至四年阳城三年大旱时,开仓设粥棚救济数万人。

在康熙年间潘家已奠定了好的基础后,就注重教育,注重培养人才,注重以儒家孝义树立品德,远在雍正三年就已建起书院二院(50间房),到乾隆、嘉庆年间家业大兴后,就更不遗余力,兴学育人,又建书院2院(60间房),道光年间又新建书院一院(20间房)。并远招名师,聘名师马西极、侯玳(系咸丰年间翰林院编修学士)任私塾教师,可见对兴学之重视,育才之渴望。

封建时代,中国重文轻商,贬商抑商的观念根深蒂固,一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无商不奸”,把当时的座次排

为仕、农、工、商,仕为首,商为末,把商人与小人等同起来。然而经商起家后极为重视教育的潘家,并没有在习惯势力重压之下,或弃商从儒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或如徽商那样一部分人经商一部分人做官,既能光宗耀祖又为官商相互援引振兴家业形成亦官亦商的格局,而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能可贵地施行了一条“学而优则贾”的方略。他们注重聘名师办家学,不遗余力地培养人才,曾聘翰林院编修马西极、侯玳等名师授课,尔后又将一个个学有所成的人才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商界,确保经商者为优秀群体,精美集团。作为家风,这个举措代代相承潘学礼、潘学义兄弟,潘日省、日爱、为典、为楷、为杰、为镒等在私塾读书时,用力甚勤,人皆许其能远,本能科举做官,但父母独命学陶朱术,后均成商界名流。如碑文中记载:学省公,公幼嗜学,志于诗书,灯油燃照字,抑亦苦亦,年纪十五应童子试,智学宗工曾碑示,诸童能默写五经者,即许入聘。公如命,遂然博士,后拨入廪生。日华公,幼读书颇聪颖,父早逝,母日夜续读而教其子课读之,甚至有断机之戒后克己树立不稍遐逸。仲齐公(延宗)为典公,公幼效范蠡,习陶朱业,克朱里,走汉阳,游中川,学位是太学生,虽学富五车已取得功名,但潘家子弟均弃官、弃儒、弃政从商。类似的记载还有很多,虽然墓碑不可避免地有其溢美之辞,但是潘氏在200多年的经商之路上尊儒重教,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知诗书、识

礼义、把儒家的道德思想融于商业经营之中的有远见卓识的优秀商业管理人才,形成了一个既有商业意识又有文化素养的优秀商业管理群体,使潘家产业力压群芳,长盛不衰,都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人们评价潘家:志存高远,爱国爱民,富而不奢,商而不奸,强不欺弱,立不欺奴,无虑无忧,勤俭持家,积善积德,福及子孙,商儒兼融,邦国典范。

安阳潘氏世代坚守“学而优则贾”的传家信条,在中国商业史上产生了一个非常值得研讨和重视的现象:既冲破了“富不过三代”的瓶颈,又实现了儒商兼融。

生意遍布

晋语:在山西绝大部分以及陕西北部、河北西部、河南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等地使用,以太原话为代表。通常被认为是北方方言的一种。至今村内还保留着许多原本不可能是当时封闭环境所具有的方言,它们是与遍布中华的官方方言相联系的。

以一业为主兼营多业,四海遍布,信息灵通。潘家最挣钱的生意属用铅(朱红)生意,总号设在中原开封朱仙镇的“大兴宝”号,是当时全国的交通枢纽,此外,仅在河南现在的商丘地区就另设有11个分号,在武汉汉口设有12分号,在济南、陕西长安、山西运城、湖南长沙、浙江、江苏等地均设有商号,经销商品上至古董绸缎茶叶,下至葱蒜,另有帐局、票号等,几乎无所不包。生意做得最红火的要属开封,

其商业网络几乎涵盖了本地区的所有城镇。

特色所在

潘家大院不同于晋城境内的其他大家族,既不同于皇城陈家、沁水柳氏的因为一人为官闻名之故而立足,又不同于其他商贾的随意性和暂时性,而是依靠一代代人自觉的有意识的苦心经营积累而完成的一个质的飞跃。

十都古村介绍

江南豪宅博览园——十都村 一、概述 (一)地理位置 古代,十都村有许多桂花树,又称桂林,位于江西省广丰县南部嵩峰乡,地理坐标:北纬28°22'56”,东经118°24'24” (二)环境条件 十都村处于山环水抱之间,村落坐落在盆地小平原上,一股大溪水与另一股小溪水弯弯曲曲在村口汇合,在山水的自然神功作用下,使村落形态如威猛的“啸天犬”。 自北向南,光山坞——大溪街——大溪水——横街——商市——村庄民居——小溪水——禁山培。依次形成了十都“山——街——水——市——居——水——山”的村落整体形态。 十都村属中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7.6°C,常年平均降雨量1626.9mm,无霜期约262天,四季雨量分布不均,71.4%降雨集中在春夏两季,年平均日照时数1880小时。 (三)十都村规模 十都村现有1250户,5388人,分为31个村民小组。全村有民居1400余幢。其中明代建筑30多幢,清代建筑150多幢,民国建筑

600多幢。既有江南第一民宅——十都大屋,有秀毓鳌峰、厚德辉宏、上祝家、花堂门、显白公祠、童家大屋、沈氏宗祠,又有兵站、古戏台、古桥、古代水圳、古代水坝等。现存古建筑占地面积逾17万平方米。 (四)交通 据明、清旧志记载:“自县治至郡城(上饶)黑灯瞎火十五里,至江西省城七百余里,至京师(今北京)四千九百里,水路五千八百里。”如今,县乡沥青公路沿村前光山坞山脚而至,距县城永丰镇28公里,走山路到浙江江山县廿八都镇约15公里,福建浦城县约70公里,交通便利。 古代的十都,既是广信府通往浙江、福建陆路的必经之地,又是广信府、浙江、福建等相邻地域货物的集散地。那时人员、货物的交通来往,都以肩运为主。古代十都,既是广信府通往浙江、福建陆路的必经之地,又是广信府、浙江、福建等相邻地域货物的集散地。昔日广信府交通取道有二:一从水路经鄱阳,入长江、进上海;一从浙江江山、福建浦城进出赣、浙、闽三省,而十都正是这毗邻三省的主要出入口。这些地域皆壤地相邻,通衢大道上,挑伕如蚁,摩肩接踵,夜伏昼行。从明末至民初,十都号称“小杭州”,繁荣发展程度很高。由于公路交通的不断发展,阳光驿道上,摩肩接踵的挑伕已不见踪影,但沿路歇脚路亭、客馆、驿站建筑的遗址仍存。

山西省阳城县高一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班级 姓名 考号 …… …………… …… …… … 密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线 … … … … …………………… 阳城一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考试 高一数学试题 注 意: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 A .{x |x +3=3} B .{(x ,y )|y =-x 2,x ,y ∈R} C .{x |x 2≤0} D .{x |x 2-x +1=0,x ∈R} 2.设全集U ={1,2,3,4,5,6},A ={1,2},B ={2,3,4},则A ∩(?U B )=( ) A .{1,2,5,6} B .{1} C .{2} D .{1,2,3,4} 3. 如果奇函数在区间 上是增函数且最大值为,那么在区间上是( ) A .增函数且最小值是 B .增函数且最大值是 C .减函数且最大值是 D .减函数且最小值是 4. 已知集合A={x |1≤x <4},B={x |x 4} B.{a |a ≥4} C.{a |a ≤4} D.{a |a <4} 5.若函数f (x )为偶函数,且在(0,+∞)上是减函数,又f (3)=0,则的解集为( ) A .(-3,3) B .(-∞,-3)∪(3,+∞) C .(-3,0)∪(3,+∞) D .(-∞,-3)∪(0,3) 6.已知函数f(x)=在其定义域上为减函数,则a 的范围是( ) A. (0,] B .(0,1) C. [,1) D .(0,3) 7. 函数y =的值域是( ). A .[0,+∞) B .[0,4] C .[0,4) D .(0,4) 8.若函数的定义域是[0,4],则函数的定义域是( )

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皇寺镇李梅花村

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皇寺镇李梅花村 1 村庄概况 1.1交通区位 李梅花村坐落在邢台市西北25公里处的丘陵地,属潜山区。村西依太行山,西北方向是有名的凌霄山(黄巾起义指挥部)北东二面环山丘,南临白马河,白马河支流——东河在村东自北向南流入白马河,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北高南低的半盆地,村落南侧是肥沃的天地,土层较厚的原野。 1.2自然条件 村处阳坡洼地,北高南低,东面临河,冬季采暖,夏季临风,排水容易,东西两面树木成荫,适宜居住。李梅花村坐落在邢台市西北25公里处的丘陵地,属潜山区,水源丰富,土地肥沃、矿藏丰富。李梅花村三面靠山,一面临河,北高南低,中间较平

坦,村落依山而建,邢昔公路沿河而过,交通便利,水源丰富,土地肥沃、矿藏丰富,村东的东河(白马河支流)自北向南环村而过,流入白马河,排水容易,无水灾之患。自然形成了依山傍水,山绕水环的风水宝地。 2 历史文化特色 1.1特色古民居“李家大院”——“大夫第” 古民居“李家大院”已有160年的历史,虽饱经风霜雨雪,却仍不失庄重古朴的气质。这座古民居是典型的北方建筑,布局大开大阖,集木雕、石雕、砖雕等多种传统工艺之大成,极富历史文化价值。 坐落于该村的李家大院是由曾任广西平南知府的李文庄在 清朝咸丰年间(1850-1856)修建的,原有房屋124间,车棚、马棚、羊圈50间,至今现存房屋111间,占地约2万平米。现

保存较好的3座院落,坐北朝南,三进式院落。这座古民居是典型的北方建筑,布局大开大阖,集木雕、石雕、砖雕等多种传统工艺之大成,极富历史文化价值。大院大门楼高8米左右,宽4米,中为圆圈门洞,基座为精细青条石垒砌,墙体为大青砖建成,中为圆圈门洞,门洞上方有四块砖雕,分别为猴子摘果、柿子、金瓜和青松雄鹰图,砖雕边框上有狮子和蝙蝠的图案,砖雕上方是一高0.5米、宽1.5米的巨型青石,阴刻“大夫第”三个颜体大字,门楼为双向斜坡垂檐结构,顶脊扣8个瓦口,檐上盖15个狮头石当,两侧砖垛上各蹲坐一个朝天吼。大门楼内还有二门楼和第三重门楼,以三重门楼中间的南北通道为轴线,数十座四合院落错有致地聚集在一起,每个院落都是三进或二进套院由过厅,主房建在五——七级台阶上,三明两暗,九檁十椽,每个院落都存有石门墩,影壁、木雕甚极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古物。李梅花村除“李家大院”还有很多的北方民居四合院,这些院落以地势而建,前低后高三明两暗,既有里外套院也有四合院。建筑豪华气派功能齐全,用材考究,尊卑分明,集石刻,砖雕、木雕,工艺精细,配置合理,墙体为青色条石为基石,青砖建成,古色古香,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民俗研究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是北方众多古民居之缩影。

李家大院

2009年8月15日下午,“永州作家看祁阳”一行参观浯溪公园后,驱车赶往祁阳县潘市镇龙溪村的李家大院,这里距衡昆高速公路出口只有1500米,有便捷的旅游交通,让市内外的游客进得来,出得去。近年来这座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村落,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寻幽访古。副省长贺同新、省文物局陈远平实地考察后赞道:“北有张谷英,南有李家院”,是湖南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到达李家大院,下车伊始,经过一个高大的牌坊,上面写着“李家大院”四个大字,最先笑迎我们的是道路两边成片的荷塘,层层叠叠绿绿油油地荷叶,首先给游客一种强烈的绿色冲击波,旅途的疲倦在绿色荷叶前顿感消失。这些荷花是近年来为了开发李家大院旅游,村民从遥远的湘潭引进来的,听一个村民说,明年还要扩大栽种面积,我六月份去零陵周家大院时,荷花还含苞欲放,而今八月这里的荷花盛开期已过(七月份为荷花的盛开期),只好看花不成偷摘果,新鲜的莲子现摘现吃,嘴感就是不一样,这里的莲子又翠又甜,怎一个爽字了得。 举目望去,李家大院背山面水而筑,后面是高大的牙象山青翠层迭、树木密集、鸟语花香,构成绿色的汪洋,风景清幽宁静,山风吹来,让人感到一阵阵清凉。前面是一大片荷花水塘,好一幅建筑与山水和谐相处的湘南居民风景画! 座落在李家大院正前方的李家祠堂。坐西朝东,三进三厅,前为门厅,后为正殿。祠堂前置各设有旗杆石,表明族人得过功名。功名牌高挂在门厅外的门斗之上,象是李家的光荣榜,有“五品军功”、“进士”、“武异都尉”等文官武将,这是李氏家族值得炫耀的家族光荣。门厅大门上高悬“李氏宗祠”四个大字,两边写有一幅对联:“汁弹保柳,花萃青莲”。正祠堂门口,有一对巧小的石狮,伏在一面石鼓之上,雕刻精美,材质一流,可以说是镇院之宝,传说曾经有人出过百万元的高价索购,李家后人都不肯卖。进了门厅,一排木制栏杆,设三条门,中间为大门,两边各设一小门,两边有游廊相连,看来这中轴龙道不是人人都有资格走的。两边天井内栽了花草,天井中轴龙道用方块石铺设。二厅正中横梁上金字匾高挂,上书“价重登隆”。最后为祠堂正厅,堂上高挂金字匾堂号“序伦堂”,八张古老的太师椅分两排摆在大堂两边,象今天主席台上的座位,只有族中德高望重的人才能落坐,这样雕琢精细的太师椅,如今是难得一见了,游客们纷纷坐上去,体验一下当年李氏家族手握族中大权的感觉,历史在这古老的椅上暂时被我们抚摸一二。正中高大的神龛里摆着李家列祖列宗的像,供李家后代供奉和祭祀。屋内地面皆用青砖铺设,屋顶两侧是高大的马头墙(亦称叠落山墙),梁柱用材粗犷,柱础多为石质,木柱多为古树所制。听村民说李家大院内这样的古木大柱共有48根,传说会出48个大官。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雕饰、上等的用材,成为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从祠堂建筑的位置来看,李氏家族很看重祠堂的作用,可以说是把它做为李家大院的重点工程来对待的,可能是想通过它来凝聚宗族里的人心。我惊讶于深藏乡村的李家大院有这么大的一个祠堂,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除此之外,它还可以作为家族的社交场所,族人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可利用宽广的祠堂作为活动之用。另外,这里也是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时的会聚场所。它亦是族长行使族权的地方,凡族人违反族规,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罚,直至驱逐出宗祠,所以这里也是是家族道德的法庭。旧时族规甚严,别说是外姓,就是族内妇女或未成年儿童,平时也不许擅自入内,否则要受重罚。文革时期,祠堂遭到红卫兵小将的破坏,原有匾牌都被砸毁,木雕石雕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近年来村民自已集资二十多万元,对祠堂进行了维修,可惜有些没有按照古文物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例如,祠堂两侧照墙上的白色砖图,过于鲜艳,给人一看就是新画的感觉,与原来的墙色不能成为一体。笔者认为古建筑最重要的维修原则,应该是维修之后亦能给人古色古香的感觉,这一点是必须要坚持的基本原则。祠堂的窗花木雕和大门的石狮就修补的比较成功,如果不是知情的村民告诉我修补的那一部分,我还真的没有看出来修补的痕迹。

阳城县自然经济状况

矿产资源 阳城县境内地下矿产资源拥有20多种,主要有:煤炭、铝矾土、石灰石、白云岩、镁等,尤以煤炭、铝矾土、陶瓷粘土储量丰富,是国家优质化工原料无烟煤生产基地。其中煤炭储量56 亿吨,镁矿探明储量达42亿吨。 电力资源 亚洲第一大火力发电厂、总装机容量210万千瓦的阳城电厂6台机组已全部投产。全县电力由供电公司提供。目前有1座110KV变电站主变2台63000KV A;9座35KV变电站主变12台63750KV A,可确保电力畅通。 土地资源 全县土地总面积中,山地面积约1082.4平方公里,合162.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5%,海拔1000——2000米之间;丘陵面积787.2平方公里,合118.1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0%,海拔700——1000米之间;河谷平川面积98.4平方公里,合14.7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海拔600米左右。 农林资源 全县耕地总资源36542公顷,常用耕地面积26366公顷。牧坡草地面积32.97万亩,森林面积121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6%。其中红豆杉、领春木、山白树、牛鼻酸、青檀等起源很早,为中国特有的树种,有中草药300多种。 其他资源 阳城县地上动植物1100多种,其中列为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动物有30余种,植物3种,有300余种野生中药材,红豆衫北方罕见,山茱萸全国最佳,是中国四大山产地之一。阳城还是华北第一大蚕茧大县,其气候温和,植桑养蚕历史悠久,是华夏蚕丝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穆天子传》中就有周穆王“休于获泽(今阳城县),以观桑者,乃饮于桑林”的记载。阳城蚕丝质地优良,洁白温润,色泽柔和,条理均匀,纤丝细长,历来被称为“软黄金”,远销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等地。曾连续三次获得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赢得金牌“三连冠”殊荣。国家质检总局2006年192号文件向全国公告,对“阳城蚕茧”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水资源 总量4.67亿立方米。 一、县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以来,阳城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注重发展和推广运用科技,使经济发展日新月异。200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6.35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3.58亿元;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6.51亿元;财政总收入达21145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567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9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86元,城乡居民存款余额达到19亿元。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小康建设取得新的进展。2000年,全县粮食产量战胜各种自然灾害袭击,总产量达到12966.2万公斤。种植业结构开始向优质、高效方向调整。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宽裕型小康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全县新建成7个宽裕型小康村,近1.5万农村人口达到宽裕型小康水平,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三.城乡企业异军突起。乡镇企业依托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在提高产品质量、品种和经营规模上下功夫,拓宽了二次创业的新思路,2000年全县乡镇企业增加值完成6.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全县乡镇企业总数达到18365户。四、“瓶颈”制约明显缓解。能源工业高速发展,2000年原煤产量达到739.12万吨,全县所有行政村全部通电,电力供应基本满足需求。 编辑本段交通

运城旅游攻略

运城旅游攻略 游--关公故里 听--西厢故事 登--鹳雀名楼 看--黄河铁牛 赏--永乐壁画 漂--中国死海 A线:“拜关公、漂死海、游西厢、登鹳雀”魅力运城二日游 D1. 运城接团,游览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有武庙之祖之称的【解州关帝庙】,拜祭武财神关公,了解关公忠、义、仁、勇的精神。(游览时间约1.5小时),中餐后可自费体验中国死海---【黑泥养生城】梦幻四绝:(浴资、死海漂浮、黑泥洗浴、医用矿泉水疗、赠送盐疗)“享受奇迹,收获健康”! 住宿:运城 D2. 早餐后赴永济,参观爱情圣地、《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寻觅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中餐后游览唐朝才子王之涣笔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描述中的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的【鹳雀楼】,中餐后结束愉快的运城之旅! B线:“赏大院、看笑话、漂死海”开心运城二日游 D1、运城接团,赴万荣县闫景村参观晋商巨宅豪院---【李家大院】,整个建筑为井式聚财四合院,同时又具有西洋建筑风格,李家大院在晋南一带尚属首富,乐善好施,赈灾济贫,代代相继,之后可自费游览【笑话博览园】。(游览时间约3.5小时) 住宿:运城 D2、早餐后赴中国死海---体验【运城盐湖黑泥养生城】梦幻四绝(游览约2.5小时):浴资、死海漂浮、黑泥洗浴、医用矿泉水疗、赠送盐疗“享受奇迹,收获健康”!中餐之后结束愉快的运城之旅! C线:“上山、下海、拜关公”休闲运城二日游 D1、早集合,乘车赴运城永济,游览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五老峰】(游览时间约3.5小时),可自费参观全国武庙之祖---【解州关帝庙】,感受关公一生的忠、义、仁、勇精神。 住宿:运城 D2、早餐后赴中国死海---【黑泥养生城】体验梦幻四绝(游览约2.5小时):浴资、死海漂浮、黑泥洗浴、医用矿泉水疗、赠送盐疗“享受奇迹,收获健康”!中餐之后结束愉快的运城之旅!

介绍山西李家大院的导游词

介绍山西李家大院的导游词 李家大院是清至民国时期晋南首富李子用的家宅。始建于清道光 年间,坐落在万荣县闫景村,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 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下面是小编 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介绍山西李家大院的导游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李家大院的导游词范文(一) 中国国粹之一的传统书法,在李家大院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匾额、对联,内容丰富,字体工整,洋洋大观,是书法爱好者的学习宝库,近年来受新体书风的影响,真正静下心来写字的人越来越少,写 工整字的人更是如此,传统文化的丢失已经很严重了,年轻人大多数 都不会写汉字,不用说繁体字,简化字都不会写了,完全依赖电脑。 李家大院私塾有如下一副对联:“知道诗人赋绸缪,止丘黄鸟叶 绵蛮”。这是一幅与教育有关的联,上联“知道诗人”是指通晓大道 的诗人,这当然是指学识博深的老师,下联的“止丘黄鸟”指幼小学生,“绸缪”二字《词典》是“紧密缠缚貌”,指老师在身传严教,“绵蛮”二字《词典》是“小鸟貌”,指学生朗朗书声。 以上解释可以讲的通,但是作者的原意并不只如此,因为“绸缪”和“绵蛮”两词出自《诗经》、《唐风》和《小雅》作者引用了两篇 的篇名,“绸缪”篇写的是有情男女在夜间相遇,男主人十分兴奋, 遇到了容貌漂亮的心上人,在思索着如何对待这么美丽的佳人。这里 私塾联的上联指老师对自己可爱的学生感到满意,特别喜欢,在想如 何善待自己的学生。“绵蛮”写一个行役的年轻人,疲劳不堪,路上 遇到一位贵族,这位贵族给他饮食,教导他并让他乘上自己的车,全 诗以唱的形式写出,这里的贵族当然指老师。老师在赞美自己的学子,学生也在爱戴自己的老师,老师“赋”意吟诵诗篇,学生“叶”意即 读唱。师生之间和睦相处,穆雍相待,互动交融和李家大院的和谐气 氛很合拍,是师生之间的一首赞歌。如果没读过《诗经》的人就不会 体会到如此深层次的内含,此联挂在李家大院私塾,美哉、妙哉。 李家大院的书法是传统的汉字,很见功力,是我们学习传统书法

【四年级作文】春节游记

【四年级作文】春节游记 今年春节我过得非常开心,因为我去了山西的李家大院游玩。 正月初四那天早上,我早早地起了床,迫不及待地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启 程去往李家大院。大约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到了期待已久的李家大院。李 家大院的简介上说,李家的人以善为本,多次赈灾放粮,拯救灾民,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 护和尊敬。一进到李家大院,我就看见高高的院墙和错落有致的房屋,因为是过年期间院 子里到处张灯结彩,充满了过年的喜庆气氛,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们参观了很多院落,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院落就是李家第十三代传人李子用为他所娶的英国夫人所建造的房子,那所房子是中西结合的风格,还带着一个小花园和凉亭,这也是李家大院中唯一的一 所二层楼。 中午时分,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李家大院儿的一个小广场,在那里看了社火表演和舞狮 表演。社火表演的是扭秧歌、划旱船、器乐演奏,大家表演的即喜庆又滑稽,观众中不时 发出哈哈的笑声。最精彩的要数舞狮表演了,伴着激昂的音乐声,舞狮表演开始了,首先 出场的是一只威风凛凛的红狮子,随后出场的是一只滑稽、可爱的黄狮子,它们都有着活 灵活现的大眼睛和不停扇动的一双小耳朵,还有一条不怎么摇摆的小尾巴,表演得最精彩 的就要属那只黄狮子了,它时而匍匐,时而腾空,时而跳上柱子,时而跃下地面,既精彩 又惊险,我生怕他们一个不小心就会摔下来,看得心惊胆战,真替他们捏着一把汗,人群 中不时发出阵阵的欢呼声和鼓掌声!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文章能帮助到您。 最后,我们在返程的路上,来到了一个十二面影墙前,看到围观的人很多,都在拿手 机拍照留念,我不禁也停下脚步欣赏这独特的影墙,它整个是由砖砌而成,每一面都刻着 漂亮的花卉、景致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其中最大的一面是福、禄、寿三个神仙像,雕刻得 惟妙惟肖、巧夺天工,真是精美极了。 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这次游玩期间我不但开阔了眼界,更学到了 很多知识,我爱这里的民俗风情!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山西篇)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山西篇)第一批(48个) 太原市晋源区晋源街道店头村 大同市天镇县新平堡镇新平堡村 大同市灵丘县红石塄乡觉山村 阳泉市郊区义井镇小河村 阳泉市郊区义井镇大阳泉村 长治市长治县八义镇八义村 长治市长治县贾掌镇西岭村 长治市平顺县石城镇东庄村 长治市平顺县石城镇岳家寨村 晋城市高平市河西镇苏庄村 晋城市高平市原村乡良户村 晋城市高平市马村镇大周村 晋城市高平市米山镇米西村 晋城市陵川县西河底镇积善村 晋城市泽州县晋庙铺镇拦车村 晋城市泽州县北义城镇西黄石村 晋城市沁水县嘉峰镇窦庄村 晋城市沁水县土沃乡西文兴村 晋城市沁水县郑村镇湘峪村

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郭峪村 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 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上庄村 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后沟村 晋中市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 晋中市灵石县两渡镇冷泉村 晋中市灵石县夏门镇夏门村 晋中市平遥县岳壁乡梁村 晋中市太谷县北洸乡北洸村 运城市万荣县高村乡阎景村 运城市新绛县泽掌镇光村 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西厢村 忻州市宁武县涔山乡王化沟村忻州市繁峙县神堂堡乡茨沟营村忻州市繁峙县杏园乡公主村 忻州市繁峙县横涧乡平型关村忻州市河曲县旧县乡旧县村 忻州市岢岚县大涧乡寺沟会村忻州市岢岚县宋家沟乡北方沟村忻州市偏关县万家寨镇万家寨村临汾市襄汾县新城镇丁村 临汾市襄汾县汾城镇西中黄村

临汾市襄汾县陶寺乡陶寺村 临汾市汾西县僧念镇师家沟村吕梁市交口县双池镇西庄村 吕梁市临县碛口镇李家山村 吕梁市临县碛口镇西湾村 吕梁市柳林县柳林镇贺昌村 吕梁市柳林县三交镇三交村 第二批(22个) 阳泉市郊区平坦镇官沟村 阳泉市平定县冠山镇西锁簧村阳泉市平定县东回镇瓦岭村 阳泉市平定县娘子关镇娘子关村阳泉市平定县娘子关镇上董寨村阳泉市平定县娘子关镇下董寨村阳泉市盂县梁家寨乡大汖村 长治市平顺县虹梯关乡虹霓村长治市平顺县阳高乡奥治村 晋城市泽州县周村镇周村村 晋城市泽州县晋庙铺镇天井关村晋城市泽州县大阳镇东街村 晋城市泽州县大阳镇西街村 晋中市榆次区东阳镇车辋村

阳城人和阳城话

阳城人和阳城话 阳城话整个发音的部位往下沉,不像晋城话,一个劲地往上跑,恨不得穿过鼻腔跑到颅腔中去。也因此,相比晋城话的快、冲、急,阳城话多了些委婉,多了些柔媚。司剑红老师深得其精髓,在他很擅长的一个方言小段中,高平、晋城等地的话,他都是用男生的口气来学,独独到了阳城话,他就改作女生了,婉转悠扬,即使是骂人,也透着一股柔,透着一股媚,把阳城话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阳城人说话时喜欢动用下嘴唇和下颚。晋城人在模仿阳城话时最喜欢使用“天上有架飞机,飞来飞去”这句,而且在刻意地强调“飞”字。确实,阳城话把“飞”字发音中的“ei”强化了,不是简单的上下嘴唇一碰完事,而是继续把下嘴唇向下走,向外拉。这是阳城话的普遍特点,比如,晋城、高平、阳城都用的“给”字,在阳城话中就变成了“以”,“给我”就成了“以我”;“不用”在阳城话里就是“吼”,以至于引出了一段笑话,让周村人倒车倒到了墙上;等等这些都表明,阳城人说话,喜欢把发音向下沉,喜欢使用下嘴唇和下颚。这样带来的结果是,阳城人的下巴一般比较长,两颚往里陷,与灵长类动物颇为相似,因此,赢得了一个“阳城猴“的称谓(一家之言,可不必信)。 因为委婉柔媚,所以阳城话容易给人亲切的感觉。实际上,阳城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嘴巴很甜的,“某某哥”

“某某叔”叫得比其他县区的人要勤,一面之缘,很容易让人产生好感。 阳城话的这种特点可能与这里的水多有着很大的关联吧。沁河、芦苇河、获泽河,蟒河,身处北方的阳城人很幸福地被水包围着。经年不息流动着的河水在冲刷着阳城这块土地的同时,也把水般柔韧、圆滑、倔强的性格赋予了阳城人。 其实,不只这些,阳城话除了婉转柔美之外,还透着一些从容与自信。这也成为了阳城人独有的精神特质,在多次的采访过程中,我经常会惊讶于阳城深山之中的一个村民居然会有着那样良好的口才与自信。比之于陵川人的拘谨、高平人的豪放、晋城人的冲动,阳城人的这种从容与自信显得分外突出。虽然晋城好多地方的人不太喜欢阳城人,但是,却很少有人看不起阳城人,因为阳城人的这份从容与自信绝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外强中干。 我喜欢从地域和历史的角度来考虑这些问题。我觉得不论是阳城话中透出的,还是阳城人表现出来的这种自信,第一,仍然来自他们身边随处可见的河水。久居河边,“逝者如斯”的感慨很容易让他们形成乐天知命的性格;第二,明清时期阳城的繁华造就了他们这种精神气质,也影响到了他们的语言。王国光、张慎言、陈廷敬等等这些身居要职,甚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官,曾经让多少人仰慕,可想而

最新山西李家大院导游词

最新山西李家大院导游词 山西李家大院导游词篇一 李家大院位于山西省万荣县阎景村,是晋南富商李子用的私人宅院。它创建于清道光年间,原有院落20组,现存院落11组,另有祠堂、花园等。 整个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又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其建筑的砖雕、石雕、木雕及铁艺等饰品,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晋南的民俗和文化特点,又因李子用留学英国,娶英国女子麦克蒂伦为妻,部分院落为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从而又呈现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点,是全国众多富有地方特色民居中的一朵奇葩。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 李家以土布起家,以义制利,利义相济。世代富而不骄,富而不奢,富而行仁,其善行善举使顽贪之人思廉,懦弱之人思立,困顿之人思变,乖戾之人思善。李家的经商史及其数代人遵古"忠恕"的家规家风至今还有参照的意义,他们历世乐善好施的义举更让人肃然起敬。

李家先祖在明朝永乐年间因灾荒从陕西省韩城县(今韩城市)逃荒至山西省万泉县(今万荣县),辛勤劳作,耕读传家,后由农入商,创办企业,成为当地巨富。李氏家族以农为本,以商贾兴,以诚信立,以慈善而名扬天下,演绎了一个白手起家、诚信经商、富甲一方、善行天下的传奇。李氏家族的发展史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一个缩影,其以传统农业聚集资本,进而转入商业领域。又由封建商人积极进取,成功进入近代工业领域,转化为民族资本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家族经济发展的三个跨越,这在同一时期并不多见。李家大院正是这一历史阶段的实物见证,弥足珍贵。 李家白手起家,以农聚财、以商致富、以工兴盛,而尤为难得的是富不忘本,广做善事,历世相继,在当地广为流传,在当地被称为"李善人"。 李家经过10余代努力,逐渐成为晋南首富。为富不仁者不在少数,李家偏偏为富行善。万荣是个多灾多难之地,突出表现在干旱,旱起来就是赤地千里,庄稼绝收,无数人被饿死。在此紧要关头,李家站出来大行善举,拿出钱来买粮食,广设粥棚,接济穷人。而且李家的粥棚有标准,就是筷子插到粥里不许倒。李家第十二代"廷"字辈里的李廷槐、第十三代"文"字辈里的李文阶、李文蔚,第十四代"敬"字辈的李敬修,都做过这样的好事,救活无数灾民性命。光绪三年,

李家大院简介

李家大院简介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运城《李家大院》简介 孤峰山西侧有个村落叫阎景村,村内有一座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院落,它就是万荣晋商李氏家族的宅院,人们习惯称它为。 李家大院是一座反映晋南民居风格的典型建筑。李家大院原有院落20组,房屋280间,现有院落7组,房屋146间,另有祠堂花园遗址等,共占地125亩,相当于10个乔家大院面积的院落。李家大院整个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又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南北两大建筑特色。传统四合院藏风聚气,精致大宅门接地通天,特别是砖雕、石雕、木雕及铁艺等饰品,李家大院处处显示着晋南民间多子多福、耕读传家、富贵平安等吉祥含义,在装饰艺术上也把民族文化渗透到建筑的各个角落,充分体现了晋南人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研究价值。正因如此,近年来,来运城李家大院旅游的人不断增多。 运城李家大院主题建筑显得有些特别,相比较那个时代的建筑似乎有点西洋化,经了解知道因西院院主李道行(字子用)留学英国,娶英国女子麦

孺为妻,从而使整个建筑呈现出明显的西洋风格,局部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点,运城李家大院呈现出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门楼外形的整体轮廓高、直、尖,线条轻快,造型挺秀,是十六世纪欧洲“哥特式”的建筑。而它表面的砖雕图案却是典型晋南民间艺术,呈现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点。 李家在清代以贩布为主业,足迹遍布豫晋陕甘与京津等地,光绪初年,李家商业发展至鼎盛。为缅怀先祖恩惠,昭示后辈孝行,遂由李家第“敬”字辈李敬仁、李敬修、李敬伦、李敬信兄弟等人主持,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始修建李家祠堂。据当地老人们说,李家每年正月初五、清明、十月初一要举行隆重的,李家有200亩族田雇人耕作以供祠堂费用。李家祠堂建筑宏阔,用材讲究,木雕、砖雕、石雕古朴而不失华美,结构、功能、风格凝重而不失灵巧,典型地表现了农耕经济的传统信仰与审美理念,同时显现着

山西祁县谷恋:群英谱就的绝美古村

【内容】: 从太原南行,过醋都清徐,入祁县境。驶过乔家大院,向西拐,有一条硬化过的乡间小道——当年赫赫有名的官道、川陕通衢。乔致庸们的驼队就从这里北上南下,走出来一片眩目的富贵。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携光绪“西巡”,走的也是这条道。晋商们在这条道上迎迓圣驾,30万白银呈上去,让大清皇室扔掉了一路颠沛流离,上顿不接下顿的苦楚,重拾天朝的感觉和威风——从路中镇河楼的楼洞进来,是同蒲铁路没有开通之前,山西最繁荣的贾令镇。想当年,这里为各地客商必经之地,五里长街店铺林立,车如流水马如龙。 古宅 站在镇南头,往东环视半圈,吴家堡、小贾村、塔寺尽入眼底。村村都有传奇,家家都有故事……一路走来,一路感慨,我们像那掰苞米的熊瞎子,扔掉一路繁华,收摄心神,寻找我们想要的那根“苞米棒子”——谷恋。 是那里了。往正东去7.5 公里。一座浑朴而孤独的门楼沉默地看着我们走近。这是谷恋村的西门楼。抬头看见门上镌着的“挹霞”二字,心像被什么猛然撞击了一下:从明朝开始,这座门楼就站着这里,他收藏着满天的晚霞绚烂,也收藏着几百年西风残照,兴衰荣枯。 一、从圐(kū)圙( lüàn)到谷恋 谷恋村属祁县贾令镇。村内高氏先祖本从山东渤海迁往陕西渭南,明洪武初年再奉命经山西洪洞大槐树徙至此地。村名原称,乾隆版的《祁县志》上有“县城北路谷恋堡,俗呼圐圙,“祁县130 个村镇,分东南西北四路,谷恋堡隶属于北路”云云。这名字很显然是从村型上起的。村外东西南北四面四条马道齐整地围起一座堡,四周筑起土堡墙:这就是圐圙外面的这个框了;堡墙留有东门、西门和南门。进得村来,东门至西门为一条横S 型街道,和两门等距离处各有一眼水井,从这街道、两眼井、四面八角的结构及圐圙的原名来看,谷恋俨然取易经“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意布局。圐圙可能就是囫囵,外表平常的一个村落,其实藏起来一个四方八面、富足自完的小世界。圐圙的读音,在囫囵和谷恋间含含糊糊地找些中间地带,那就是了。 谷恋,好听的名字 为啥又改作谷恋了呢?想来是一个音译+ 意译的过程。谷恋,就是恋谷。谷者,土地,衣食,乡亲父老。阎维藩说,土地为农家之本,只要有吃的,能够活下去,就有发迹的时候。阎维藩是谷恋的祁县老乡,清末民初为乔家执掌票号、“公办”山西银行的首任经理,同时又是山西近代工业开创先驱。这番话最能代表晋商心意。晋商一度纵横天下,可是远兜远转,末了也不过回来为自己盖一座像样的房子。谷恋谷恋,形简意单,“固本”恋土,一恋之念,在这僻壤深乡留下了数不完的雕梁画栋、高宅大院。 二、讲究的银谷恋 所谓银谷恋,是与金塔寺相生而来。说是明嘉靖年间,塔寺村的刘家在外地经商赚了钱,运白银回来,打发保镖就得3000 两银子的工脚费,主人家一皱眉,“先从豆腐铺拿吧”。这帮人真就从路边那个小豆腐铺里取了3000 两银子。好家伙,这一下“金塔寺”的名称就传开了。谷恋村发达得晚,虽然后来规模实力远超塔寺,但因塔寺已属“金”了,谷恋只好顶了个“银”字。 谷恋村的主要财源是六路大富豪,分别是在陕西眉县齐镇靠农业起家的高尔雄、到沁洲(潞城)开了当铺的高永庆、在北京打出一片粮庄的高全喜、江西景德镇做大买卖的高昭鉴、太谷粮王高必明、闯关东的高全秀。六路富豪、二十户财主、八个大老板,总计收入白银2231 万两。按现在行情换算,折成多少? 谷恋盛时,那实实是一个“繁华富贵乡”。远来的过路驼队惊呼,这谷恋村简直就是用金子垛起来的。在他们眼里,“高宅鳞次,门楼栉比。砖院瓦房,对对石狮门前守;雕梁画栋,排排兽头屋顶列。佩金挂银,翩翩公子街上游;锦衣玉食,婀娜丽人屋中养。亦官亦商富贵人,亦仁亦义福寿门。”就到了今天,谷恋声威不堕。主持编纂谷恋村志的高著玉说,“你到榆社、武乡,当地要有老人家听说你是谷恋的,他们就会说,谷恋,那讲究!”

阳城县的发展,成就及规划

一.阳城县的形成及地理位置 阳城古称濩泽,为尧舜夏冀州之域,商为畿内地。战国时迭属韩、魏。汉置县,治所在今县城西15公里的泽城村,属河东郡。东汉建武元年,封邓鲤于泽,为侯国。三国魏黄初之年废侯国复县。北兴安二年,县治由泽城迁往今县城。孝昌元年,分濩泽为濩泽和西濩泽。唐武德元年濩泽为泽州治所,八年,徙治端氏。天宝元年,改濩泽为阳城县。天祐二年,复称濩泽。五代后唐同光元,复易名阳城。金升阳城为州,元中统元年,州复为阳城县。明、清时属泽州和泽州府。民国3年,属冀宁道。民国13年,直属山西省。民国32年7月,分为阳南,阳北两县;民国34年4月,合为阳城县。1958年10月,曾合沁水县为阳城县,1959年10月两县分置。 阳城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东与泽州县相连,南与河南省济源市为邻,西与垣曲、沁水县接壤,北与沁水县搭界。总面积1968平方公里。辖10镇,7乡,1个办事处,473个行政村和2689个自然村。总人口41万人。 二.阳城县的发展优势 阳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西汉置县,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称获泽。有凤凰城之美誉。 阳城年平均气温11.7℃,7月份平均24.6℃,1月份平均-3℃,年降水量平均627毫米,无霜期为170~195天,日照年平均2571.3小时。耕地55.82万亩。天然水资源总量4.67亿立方米。 阳城资源丰富,物华天宝。地下拥有矿产资源20多种,尤以煤炭和铝钒土、陶瓷粘土储量丰富,是国家优质化工原料无烟煤生产基地。中美合资亚洲第一大坑口火力发电厂等一批合资企业异军突起 这里壑秀岚美、文化积淀厚重。云蒙、析城雄奇俊秀,沁河、芦苇河玉带萦绕,九女仙台碧波荡漾,蟒河山水如入画屏,更有国家4A 级景区皇城相府声名远播。旅游业已经成为阳城的又一支柱产业。皇城相府成为国家5A级景区,蟒河成为国家4A级景区,以及九女仙湖景区。 阳城县建瓷工业园区强势崛起,正成为令人瞩目的中部地区陶瓷新城。园区现代化的高档墙地砖生产线。 阳城县绘就了一幅“城周青山绵延,城中绿意融融,林水相依,林城掩映”的宜居城市的画卷。例如凤西公园等。碧波荡漾的河水,鳞次栉比的高楼,构成了壮丽的城市景观。如阳城县获泽河畔 阳城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优越。晋阳、晋侯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候月铁路、阳济公路纵贯南北,形成了辐射华北、中原、西北的独特区位优势。国家西气东输跨境而过。 三.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阳城人民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正确路线,不断解放思想,发展生产力,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1、县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以来,阳城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注重发展和推广运用科技,使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2、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小康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3.城乡企业异军突起。乡镇企业依托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在提高产品质量、品种和经营规模上下功夫,拓宽了二次创业的新思路 4.科教兴县硕果累累.教育事业日益受到重视 5、“瓶颈”制约明显缓解。能源工业高速发展 6、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李家大院善文化

万荣中学校本教材 李家大院文化 主编:畅旺学吕美莹

序言 (1) 第一章李家大院简介 (2) 第一课时李家大院简述 (2) 第二章李家大院建筑文化 (6) 第一课时晋南一景 (6) 第二课时主体建筑 (7) 第三课时建筑艺术 (10) 第三章经商文化 (15) 第一课时李家大院创业经商简述 (15) 第二课时李家大院在全国各地经商店号 (17) 第三课时亡与新生 (25) 第四章“善”文化 (26) 第一课时 (26) 李家大院彰显晋商文化 "善"是其内核与灵魂 (26) 第二课时善文化 (28) 第三课时李氏家族的善举 (31) 第四课时“善”故事系列(二十一则) (39) 第五章李氏家族重要人物 (55) 第一课时善府代有人才出 (55) 第二课时重要人物 (57) 结语 (62) 第一课时李家大院被利用的简略过程 (62)

第二课时李家大院大事记年表 (64) 附录 (67) 参考文献 (67)

序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样就把课程的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在这种形势下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研究对于学校实现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向学生提供最迫切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 为了能够体现我校校本教材的地方特色,又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使学生能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我们选择了与万荣有关的文化。我们小组重点着眼于李家大院的文化,通过介绍李家大院的建筑、李氏家族的慈善以及经商,还有李家的代表人物,来向学生展示李家大院的魅力以及文化传承,在学习的过程中,感知历史,感知传统,培养他们身为万荣人,身为晋南人的骄傲和自豪! 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潮流,也是今后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一种基本取向。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目的是弥补中学历史学科国家课程的不足,虽然在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但是,它依然以自己不可忽视的姿态向教育传递着正能量。

山西阳城电厂新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公示材料

山西阳城电厂新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公示材料 一、工程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山西阳城电厂新建工程 建设内容:山西阳城电厂系国家“九五”期间批准开工的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国家安排的西电东送大型火电项目,阳城电厂一期工程规模为2100MW,共装六台燃煤发电机组,单机容量为350MW。 建设单位:山西阳城电厂工程指挥部 建设地点: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 工程投资:工程总投资131.5亿元,其中环保设施投资为45165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3.43%。 工程建设情况:1997年8月开工建设,1999年12月至2002年7月六台机组先后建成,2000年7月至2002年8月六台机组相继投入试运行。 监测期间实际生产负荷:75.4%~87.3%,满足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试行)》中要求的生产负荷。环评报告书编制单位:能源部电力环境保护研究所 环保设施设计单位:电力工业部华北设计院 环保设施施工单位:山西省电力工业局所属电力建设第一、二、三、四工程公司 验收监测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二、环境保护执行情况 该工程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制度,基本落实了有关环保措施。工程配套建有生活污水处理站、锅炉酸洗废液处理站、含油废水处理站及煤泥水处理站、中和池4座,贮灰场1座和灰水回收系统。全厂6台锅炉共配置除尘效率为99%以上的三电场高效静电除尘器12台, 240m烟囱2座, 8套烟气自动连续监测系统,布袋除尘器8套,冲激式除尘器18台,贮煤场设置洒水喷枪48支。对于高噪声的设施、设备则采取消声、隔声、吸声等措施,电厂共设有消声器96台。建设单位环境管理规章制度完善。 三、验收监测结果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03年4月8~13日对该工程进行了现场监测。 1、废气:1#-6#锅炉烟尘排放浓度分别为3.61~26.3mg/Nm3、10.7~200mg/Nm3、32.5~144mg/Nm3、76.3~168mg/Nm3、28.0~

李家大院简介

运城《李家大院》简介 孤峰山西侧有个村落叫阎景村,村内有一座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院落,它就是万荣晋商李氏家族的宅院,人们习惯称它为。 李家大院是一座反映晋南民居风格的典型建筑。李家大院原有院落20组,房屋280间,现有院落7组,房屋146间,另有祠堂花园遗址等,共占地125亩,相当于10个乔家大院面积的院落。李家大院整个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又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南北两大建筑特色。传统四合院藏风聚气,精致大宅门接地通天,特别是砖雕、石雕、木雕及铁艺等饰品,李家大院处处显示着晋南民间多子多福、耕读传家、富贵平安等吉祥含义,在装饰艺术上也把民族文化渗透到建筑的各个角落,充分体现了晋南人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研究价值。正因如此,近年来,来运城李家大院旅游的人不断增多。 运城李家大院主题建筑显得有些特别,相比较那个时代的建筑似乎有点西洋化,经了解知道因西院院主李道行(字子用)留学英国,娶英国女子麦孺为

妻,从而使整个建筑呈现出明显的西洋风格,局部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点,运城李家大院呈现出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门楼外形的整体轮廓高、直、尖,线条轻快,造型挺秀,是十六世纪欧洲“哥特式”的建筑。而它表面的砖雕图案却是典型晋南民间艺术,呈现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 点。 李家在清代以贩布为主业,足迹遍布豫晋陕甘与京津等地,光绪初年,李家商业发展至鼎盛。为缅怀先祖恩惠,昭示后辈孝行,遂由李家第“敬”字辈李敬仁、李敬修、李敬伦、李敬信兄弟等人主持,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始修建李家祠堂。据当地老人们说,李家每年正月初五、清明、十月初一要举行隆重的,李家有200亩族田雇人耕作以供祠堂费用。李家祠堂建筑宏阔,用材讲究,木雕、砖雕、石雕古朴而不失华美,结构、功能、风格凝重而不失灵巧,典型地表现了农耕经济的传统信仰与审美理念,同时显现着晋南民居“两

山西古村落的现状和保护对策研究-模板

山西古村落的现状和保护对策研究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耕文明高度发达,而中国的村落正是脱胎于农耕文明之中,由传统的农耕文明所衍生。一般来说,村落文明是乡村居民在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具体包括村民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道德信仰、建筑雕塑、神话传说、戏曲舞蹈、方言俚语、服饰衣着等方方面面。我国面积广大,人口众多,地理单元相对封闭,在传统时期人口流动缓慢,使得不同地区的村落呈现出不同的文明特征。这些文明真实记录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是传统时代生产生活的真实反映。丰富多彩的村落不仅仅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文明的根源所在。 一、中国农耕文明的转型与乡村文明的衰落 中国的农耕文明源远流长。据研究,早在一万年前,在黄河、长江流域就出现了原始农耕部落。从那时起,农耕经济就成为中华文明发展的主要经济形式,完整的农业体系也逐步建立起来:在农业生产上,无论是作为“五谷”粮食作物,还是诸如棉、麻、桑等经济作物,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都有广泛种植;在农业技术上,中国古代的农民通过改进生产工具来提高耕作效率,兴修水利设施来进行农田灌溉;在农业理论上,通过对历代农业技术的总结和发展,产生了《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高水平的农业着作,进一步指导农业技术的进步。与此同时,在以农立国的传统中国,关乎农业生产的上层建筑也随之产生。魏特夫曾在《东方专制主义》一书中指出: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是为了适应大规模的水利设施的建设,以便促进农业生产活动。虽然他的观点还有待商榷,但也反映出传统中国的上层建筑与农业生产的特殊关系。 村落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农业的发展密不可分的。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劳动的门类增多,人类劳动出现了分工,原来农牧不分的生产模式开始分化,农业渐渐独立于畜牧业,一部分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减缓了迁徙的脚步,开始了“刀耕火种”,农业聚落随之产生。农业技术进一步发展后,人类渐渐不需要依靠土地自身的肥力进行生产,逐渐由缓慢迁徙转化为固定生产,人类聚落也随之固定。 人们根据血缘关系、生产关系而形成集团式的聚居方式,这便是最初的村落。因而,从人类进入原始社会时期开始,村落就开始出现了。考古学家在西亚约旦河谷发现了一个距今 9000 多年的古村落,而中国最早的村落也距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