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专题一空间角

立体几何专题一空间角
立体几何专题一空间角

立体几何专题一:空间角

第一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课时)

一、基础知识

1.定义: 直线a 、b 是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一交o ,分别a ?//a ,b ?//b ,相交直线a ?b ?所成的

锐角(或直角)叫做 。 2.范围: ??

?

??∈2,

0πθ 3.方法: 平移法、问量法、三线角公式

(1)平移法:在图中选一个恰当的点(通常是线段端点或中点)作a 、b 的平行线,构造一

个三角形,并解三角形求角。 (2)向量法:

可适当选取异面直线上的方向向量,利用公式b a =

><=,cos cos θ

求出来

方法1:利用向量计算。选取一组基向量,分别算出 ?

代入上式 方法2:利用向量坐标计算,建系,确定直线上某两点坐标进而求出方向向量

),,(111z y x = ),,(222z y x =2

2

22222

1

2

12

12

12121c o s z y x z y x z z y y x x ++++++=∴θ

(3)三线角公式 用于求线面角和线线角 斜线和平面内的直线与斜线的射影所成角的余弦之积等于

斜线和平面内的直线所成角的余弦 即:θθθcos cos cos 21= 二、例题讲练

例1、(2007年全国高考)如图,正四棱柱1111

ABCD A BC D -中, 12AA AB =,则异面直线1A B 与1A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例2、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已知AB=a ,BC=)(b a b >,AA 1=c ,

求异面直线D 1B 和AC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方法一:过B 点作 AC

方法二:过AC 的中点作BD1平行线

方法三:(向量法)

例3、 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直角梯形,

//AB DC ,⊥=∠PA DAB ,90 底面ABCD ,且

1

2

PA AD DC ===,1AB =,M 是PB 的中点

(Ⅰ)证明:面PAD ⊥面PCD ; (Ⅱ)求AC 与PB 所成的角;

证明:以A 为坐标原点AD 长为单位长度,如图建立空间

直角坐标系,则各点坐标为

B

1

B 1A

1D 1

C C D

1

(0,0,0),(0,2,0),(1,1,0),(1,0,0),(0,0,1),(0,1,)2

A B C D P M

(Ⅰ)证明:因.,0),0,1,0(),1,0,0(DC AP ⊥=?==所以故

由题设知AD DC ⊥,且AP 与AD 是平面PAD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由此得DC ⊥面PAD 又DC 在面PCD 上,故面PAD ⊥面

PCD

(Ⅱ)解:因),1,2,0(),

0,1,1(-==

.

510,cos ,2,5||,2||=>=<=?==PB AC 所以故

例4、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侧棱PA ⊥底面ABCD ,

AB =1BC =,2PA =, E 为PD 的中点 求直线AC 与PB 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Ⅰ)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A B C D P E 的坐标为(0,0,0)A 、

B 、,0)

C 、(0,1,0)

D 、

(0,0,2)P 、1

(0,,1)2

E ,

从而).2,0,3(),0,1,3(-==PB AC 设与的夹角为θ,则

,14

7

37

23cos =

=

=

θ ∴AC 与PB 1、P219 T12 P234 三基能力强化 T1

1.正方体的12条棱和12条 面对角线中,互相异面的两条线成的角大小构成的集合是 {}

οοο60,45,90 。

2.正方体1AC 中,O 是底面ABCD 的中心,则OA 1和BD 1所成角的大小为 。

3.已知l 为异面直线a 与b 的公垂线,点a p ∈,若a 、b 间距离为2,点P 到l 的距离为2,P 到b 的距离为5 ,则异面直线a 与b

4.如图正三棱柱ABC-A 1B 1C 1中AB=2AA 1A 1B 1,A 1C 1的中点,则AM 与CN

5.如图PD ⊥平面ABCD,四边形ABCD AB=2AD=2DP ,E 为CD 中点。 (1)AP 与BE 所成的角为

(2)若∈F 直线PD ,且AF 与BE 所成角为1. θ=30?行吗?

2. θ=75?时;

DP

DF

= 。

6.空间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与各边长均为1,O 为BCD ?的重心,M 是AC

的中点,E 是 AO 的中点,求异面直线OM 与BE

7.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BC=CD ,∠BCD=∠ABC=120?,AB ⊥CD ,M 、N 分别是中点(1)AC 和BD 所成的角为 。(2)MN 与BC 所成的角为 。

8.已知正方体AC 1中,

(1)E 、F 分别是A 1D 1,A 1C

1的中点,

则AE 与CF 所成的角为 (2)M 、N 分别是AA 1,BB 1的中点,

则CM 和D 1N 所成的角是 。

9、如图,三棱锥P —ABC 中, PC ⊥平面ABC ,PC=AC=2,AB=BC ,D 是PB 上一点,且CD ⊥平面PAB . (I) 求证:AB ⊥平面PCB ; (II) 求异面直线AP 与BC 所成角的大小;(3

π) 解法一:(I) ∵PC ⊥平面ABC ,?AB 平面ABC , ∴PC ⊥AB .∵CD ⊥平面PAB ,?AB 平面PAB , ∴CD ⊥AB .又C CD PC = , ∴AB ⊥平面PCB .

(II) 过点A 作AF//BC ,且AF=BC ,连结PF ,CF .

则 PAF ∠为异面直线PA 与BC 所成的角.

由(Ⅰ)可得AB ⊥BC ,∴CF ⊥AF .由三垂线定理,得PF ⊥AF .

则AF=CF=2,PF=6 CF PC 2

2

=+,

在PFA Rt ?中, tan ∠PAF=

26

AF PF =

=3, ∴异面直线PA 与BC 所成的角为3

π

解法二:(II) 由(I) AB ⊥平面PCB ,∵PC=AC=2,又∵AB=BC ,可求得BC=2.以B 为

原点,如图建立坐标系.则A(0,2,0),B(0,0,0),

C (2,0,0),P (2,0,2).),22,2(AP -=,)0,0,2(BC =.

则22?=

?+0+0=2.

,cos >=

<=

2

222?=

2

1

. ∴异面直线AP 与BC 所成的角为3

π.

D

A

B

C

D

P

E F

第二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2课时)

一、基础知识

1.定义: (①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②垂线与平面所成的角③αα//l l 或?)

2.直线与平面所成角范围是 。

3.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此斜线与平面内所有直线所成角中最小的角。(最小值定理)

4. 求法: 几何法 公式法 问量法

(1)几何法:作出斜线与射影所成的角,论证所作(或所找)的角就是要滶的角,解三角

(2

AB (3,, 则>

m =

><=cos sin θ二、例题讲解

例1、在长方体AC 1中,AB=2,BC=CC 1=1,求

(1)CD 与面ABC 1D 1所成的角 (2)A 1C 与平面ABC 1D 1所成的角 (3)A 1C 与平面BC 1D 所成的角

例2、四面体ABCD 中,所有棱长都相等,M 为AD 的中点,求CM 与平面BCD 所成角的

余弦值。

例3、(P236例2)

(2007高考全国卷1)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侧面SBC ⊥底面ABCD .已知45ABC =

∠,2AB =,BC =(Ⅰ)证明SA BC ⊥;

(Ⅱ)求直线SD 与平面SAB 所成角的大小.

例4、如图,2,1l l 是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M 、N 分别在,1l AB 在1l 上,C 在2l 上,AM=MB=MN 。 (1)证明:AC ⊥NB

(2)若∠ABC=60?,求NB 与平面ABC

1、三基能力强化 T3

2、P239 T7 (利用公式求解)

3、P239 T3

(2008年高考全国卷1)已知三棱柱ABC-A 1B 1C 1的侧棱与底面边长都相等,A 1在底面ABC 内的射影为三角形ABC 的中心,则AB 1与底面ABC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等于 4、P240 T10

(2008上海高考)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E 是

1BC 的中点。求直线DE 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大小(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5.过点P 作平面α的两条斜线段PA 和PB ,则PA=PB 是斜线PA 和PB 与平面α成等角的 条件。

6.如图所示,∠BOC 在平面α内,OA 是α的斜线,∠AOB=∠AOC=60?,OA=OB=OC=a ,BC=2a ,求OA 和平面α所成的角的大小。

7.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SA ⊥现面ABCD ,且SA=AB ,M 、N 分别为SB 、SD 的中点,

求SC 和平面AMN 所成的角

8.给出下列命题,其中正确命题序号是 。

(1)若PA 、PB 、PC 与平面α成等角,则迠P 在平面α上的射影O 是?ABC 的外心 (2)已知直线上l 与平面α所成角是

4

π

,直线a 是α内与l 异面的任一直线,则l 与平面α 所成角范围是??

??

??2,4ππ (3)在三棱锥P-ABC 中,若二面角P-AB-C ,P-BC-A ,P-CA-B ,大小相等,则点P 在平面ABC 上射影O 是?ABC 内心。

(4)坡度为α的斜坡,有一条与坡脚水平线成30?的小道,若沿小道每前进100m ,高度就

上升25m,那么此坡坡度为30?。

9、(2007湖北高考)如图,在三棱锥V ABC -中,VC ⊥底面ABC ,AC BC ⊥,D 是AB 的中点,且AC BC a ==,VDC θ∠=π02θ??<< ??

?

. (I )求证:平面VAB ⊥VCD ;

(II )试确定θ的值,使得直线BC 与平面VAB 所成的角为

6

π。 (Ⅲ)当解θ变化时,求直线BC 与平面VAB

E B 1

D 1 D C 1 A 1 B

C

第7题图

第6题图

第三节 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

一、基础知识

1.定义:

二面角:由一条直线出发的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平面角:过棱上同一点分别位于二面角的两个面内,且与棱同时垂直的两条射线所成的角

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二面角的取值范围是 .

注:二面角是空间图形,平面角是平面图形。在书写时不要写成”∠AOB 为所求二面角”,而应写成”∠AOB 为二面角βα--l 的平面角”。 2.求法:几何法 向量法 公式法

(2)向量法:

①分别求出α和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βα--l 的大小为><或π—>

〈1〉需建空间直角坐标系,定准相应点的坐标

〈2〉通常容易找到一个面的法向量,只需通过二次垂直,求另一个平面的法向量 〈3〉当βα--l 为锐角时=θ>

π—>

②在平面α内????

?∈⊥EF

A 在平面β内,BD ⊥EF ,且

B ∈EF 分别求出BD A

C ,,则

>

即为二面角βα--EF 的大小

(3)公式法: ①设二面角β

α--l 的大小为

,θ,

,,,l CD l AB CD AB ⊥⊥??βα令

,,,d BD n CD m AB ===则

注意:BA 与DC 所成的角一定与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相等,但不一定是异面直线BA 和

CD 所成角的大小。

②面积法: 设二面角βα--l 的平面α内某一图形(一般取三角形)面积为S ,该图形在平面β上射影面积为S ',二面角

β

α--l 的大小为

θ

,则

)(cos )(cos 为钝角或为锐角θθθθS

S S S '-='=

Q

O N

P E D

C

B

A

M 二、例题讲练

例1、如图,已知棱柱1111D C B A ABCD -的底面是菱形,且⊥1AA 面ABCD , 60=∠DAB ,1AA AD =,F 为棱1AA 的中点,M 为线段

1

BD

的中点, (1)求证:⊥MF 面11B BDD ;

(2)求面1BFD 与面ABCD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1)证明: 底面是菱形, BD AC ⊥∴

又⊥B B 1 面ABCD ,?AC 面ABCD

B B A

C 1⊥∴,⊥∴AC 面11B BD

D 又AC MF // ⊥∴MF 面11B BDD

(2)延长F D 1、DE 交于点E F 是A A 1的中点且ABCD 是菱形AB AE DA ==∴

又 60=∠DAB 90=∠∴DBE

由三垂线定理可知 BE B D ⊥1 BD D 1∠∴为所求角

在菱形ABCD 中, 60=∠DAB BD BC 3=∴ 3t a n

11==∠BD

D

D BD D 601=∠∴BD D

例2、如图,直二面角D —AB —E 中,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AE=EB ,F 为CE 上的点,且BF ⊥平面ACE 。

(1)求证:AE ⊥平面BCE ;

(2)求二面角B —AC —E 的大小; 解:(1)如图,∵ BF ⊥平面ACE ∴ BF ⊥AE 又∵ 二面角D —AB —E 为直二面角,且CB ⊥AB ∴ CB ⊥平面ABE ∴ CB ⊥AE

∵ B BF BC =? ∴ AE ⊥平面BCE (2)连BD 交AC 于G ,连FG

∵ 正方形ABCD 边长为2 ∴ BG ⊥AC ,2=BG ∵ BF ⊥平面ACE 由三垂线定理逆定理得FG ⊥AC ∴ ∠BGF 是二面角B —AC —E 的平面角 由(1)AE ⊥平面BCE ∴ AE ⊥EB

又∵ AE=EB ∴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EB 中,2=

BE

又∵ Rt △BCE 中,622=+=

BE BC EC

∴ 33

26

22=

?=?=EC BE BC BF ∴ 在Rt △BFG 中,36

sin =

=∠BG BF BGF ∴ 二面角B —AC —E 等于3

6

arcsin

例3、如图所示的几何体ABCDE 中,⊥DA 平面EAB ,

DA CB //,CB AB DA EA 2===,AB EA ⊥,M 是EC 的中点.

(Ⅰ)求证:EB DM ⊥;

(Ⅱ)求二面角A BD M --的余弦值. 解法一:

(Ⅰ)证明:取BE 的中点N ,连接AN MN ,,则DA CB MN ////,

A B C

D

A 1

B 1

C 1

D 1 F M O E

故D A N M ,,,四点共面,∵⊥DA 平面EAB ,EB DA ⊥∴. 又AB EA = EB AN ⊥∴ 由N AN MN =?, ⊥∴EB 平面ANMD EB DM ⊥∴; (Ⅱ)取AC 的中点P ,连MP ,则,//EA MP

⊥∴MP 平面ABCD 过P 作BD PQ ⊥,连QM ,则BD QM ⊥ MQP ∠∴是二面角A BD M --的平面角.

设a CB =, AC 与BD 的交点为O ,记 =∠AOD θ,=∠CAB α,则有

11()23OP AC ∴=-==

sin sin(45)cos )22θααα?∴=+=

+=+=a OP PQ 42

sin ==θ, 又a

EA MP ==21 在MPQ Rt ?中,31

cos ,22tan =∠∴==∠MQP PQ MP MQP

即二面角A BD M --的余弦值为3

1

.

解法二: 分别以直线AD AB AE ,,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xyz A -,设a CB =,则

)2,0,0(),,2,0(),0,2,0(),0,0,2(),0,0,0(a D a a C a B a E A ,所以)2

,,(a

a a M . (Ⅰ)证:),0,22(),2

3

,-,(a a a a a DM -==

002)(-2=+?+?=?a a a a ⊥∴,即EB DM ⊥.

(Ⅱ)解:设平面

M B D 的法向量为

),,(z y x n =,),-22,0(a a = ,由⊥,⊥得

??

???=-+=??

?

???=+=?==?0z 23

0z 23-y x 0

z 2-y 2y x z

y a a a a a

取2z =得平面MBD 的一非零法向量为)2,2,1(=

BDA

)0,0,1(1=n

3

10012210

01,cos 2222221=

++?++++>=

<∴n , ∴二面角A BD M --的余弦值为3

1

.

例4、 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直角梯形,//AB DC ,⊥=∠PA DAB ,90

底面

ABCD ,且1

2

PA AD DC ===,1AB =,M 是PB 的中点

(Ⅰ)证明:面PAD ⊥面PCD ;

AC CO AD CB AO CO 3

1

,21===

A

B

C D

P A B

C D

P

x

y

z (Ⅱ)求面AMC 与面BM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证明:以A 为坐标原点AD 长为单位长度,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各点

坐标为 1

(0,0,0),(0,2,0),

(1,1,0),(1,0,0),(0,0,1),

(0,1,)2

A B C D P M (Ⅰ)证明:因.,0),0,1,0(),1,0,0(DC AP ⊥=?==所以故

由题设知AD DC ⊥,且AP 与AD 是平面PAD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由此得DC ⊥面PAD

又DC 在面PCD 上,故面PAD ⊥面PCD

(Ⅱ)解:在MC 上取一点(,,)N x y z ,则存在,R ∈λ使,λ=

..2

1

,1,1),21,0,1(),,1,1(λλ==-=∴-=---=z y x z y x

要使14

,00,.25

AN MC AN MC x z λ⊥=-== 只需即解得

),5

2

,1,51(),52,1,51(,.

0),5

2

,1,51(,54=?-===?=MC AN N 有此时能使点坐标为时可知当λ

.,0,0MC BN MC AN ⊥⊥=?=?得由 为ANB ∠∴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4

|||.

5

2

cos(,).

3||||2

arccos().

3

AN BN AN BN AN BN AN BN AN BN ===-∴==-?-

故所求的二面角为 例5、如图,三棱锥P —ABC 中, PC ⊥平面ABC ,PC=AC=2, AB=BC ,D 是PB 上一点,且CD ⊥平面PAB . (I) 求证:AB ⊥平面PCB ; (II) 求二面角C-PA-B 的大小.

解法一:(I) ∵PC ⊥平面ABC ,?AB 平面ABC ,

∴PC ⊥AB .

∵CD ⊥平面PAB ,?AB 平面PAB ,

∴CD ⊥AB .又C CD PC = ,∴AB ⊥平面PCB . (II) 取AP 的中点E ,连结CE 、DE .

∵PC=AC=2,∴CE ⊥PA ,CE=2.

∵CD ⊥平面PAB ,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得 DE ⊥PA . ∴CED ∠为二面角C-PA-B 的平面角.由(I) AB ⊥平面PCB ,

又∵AB=BC ,可求得BC=2.在PCB Rt ?中,PB=6BC PC 2

2

=

+, 3

2622PB BC PC CD =

?=?=. 在CDE Rt ?中, sin ∠CED=3623

2

CE CD ==. ∴二面角C-PA-B 的大小为arcsin 3

6

解法二:(I )同解法一.

(II) 设平面PAB 的法向量为m = (x ,y ,z).

A

B

C D

P

E F

)0,2,0(-=,),22,2(-=, 则?????=?=?0.

m ,0m 即?????=+-=-.02z y 2x 2,0y 2

解得???-==z

2x ,0y 令z = -1, 得 m = (2,0,-1).

设平面PAC 的法向量为n =('''z ,y ,x ).)0,-2,0(=,),02,2(-=,

则?????=?=?0.

n AC ,0n 即?????=-=-.0y 2x 2,02z '

''解得?????=='''y x ,0z 令'x =1, 得 n = (1,1,0).

n m n m n ,m c o s ?>=<=332

32=

?. ∴二面角C-PA-B 的大小为arccos 33

1.如图:三棱锥A-BCD 中,AC=AB=BD=DA=2,BC=CD=3,则二面角A-BD-C 大小为

12

26

arccos 。二面角B-AC-D 大小为 397arccos

2.已知,α?a 直

线,l a 与直线所成角为)900(1ο

οθθ≤≤,α与β所成角为θ2,βα--l 大小为θ3则恒成立的是( ) A. 312cos cos cos θθθ= B. 312sin sin sin θθθ=

C. 213sin sin sin θθθ=

D. 213cos cos cos θθθ=

3.如图,四边形BCEF 、AFED 都是矩形,且平面AFED ⊥平面BCEF ,

θβα=∠=∠=∠BAC ABF ACF ,,

A .θβαcos cos cos =

B .θβαcos sin sin =

C .θαβcos cos cos =

D .θαβcos sin sin =

3.如图,四棱锥P-ABCD 中所有的棱长都相等。求: ①二面角C-PD-B 大小

②设M 、N 分别为AD 、PC 中点,

试求MN 与底面AC 及平面BDP 所成的角 ③平面PAB 与平面PCD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C

4. 如图,四边形ABCD 为直角梯形,AD//BC ∠BAD=90?,PA ⊥底面ABCD ,且

PA=AD=AB=2BC ,M 、N 分别为PC 、PB 的中点 ①求证:PB ⊥DM

②求BD 与平面ADMN 所成角的大小 ③求二面角A-PB-C

5.如图所示多面体是由底面为ABCD 的长方体被截面

BC=2,C C 1=3,BE=1 (补形成正方体)

①求BF

②求二面角A-EF-B

6.如图,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点E 在棱CC1上

①求证:AE ⊥BD

②当A 1E 与面BED 所成角为多大时,面A 1

BD ⊥面EBD ③在(2)的结论下,求此时二面角A-A 1D-E 的大小

8.如图,在棱长AB=AD=2,AA 1=3的长方体AC 1中点E 是平面BCC 1B 1上动点,点F 是CD

的中点

①试确定E 的位置,使D 1E ⊥平面AB 1F ②求二面角B 1-AF-B 的大小

9、 如图,在四棱锥V 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侧面VAD 是正三角形,

平面VAD ⊥底面ABCD (Ⅰ)证明:AB ⊥平面VAD ;

(Ⅱ)求面VAD 与面DB 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

证明:以D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图系

(Ⅰ)证明:不防设作(1,0,0)A ,则(1,1,0)B , )2

3

,

0,21(V ,

)2

3

,0,21(),0,1,0(-==由,0=?得AB VA ⊥,又AB AD ⊥,

因而AB 与平面VAD 内两条相交直线VA ,AD 都垂直 ∴AB ⊥平面VAD (Ⅱ)解:设E 为DV 中点,

则)4

3

,0,41(E ,).23,0,21(),43,1,43(),43,0,43(=-=-=

由.,,0DV EA DV EB DV EB ⊥⊥=?又得因此,AEB ∠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721),cos(=

=

解得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7

21arccos

10、(2008年高考天津卷)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矩形.已知3AB =,

2AD =,2PA =,PD =60PAB = ∠.

(Ⅰ)证明AD ⊥平面PAB ;

(Ⅱ)求异面直线PC 与AD 所成的角的大小; (Ⅲ)求二面角P BD

A --的大小. 11、(2008高考山东卷)如图,已知四棱锥P -ABCD , 底面ABCD 为菱形,P A ⊥平面ABCD ,60ABC ∠=?, E ,F 分别是BC , PC 的中点. (Ⅰ)证明:AE ⊥PD ; (Ⅱ)若H 为PD 上的动点,EH 与平面P AD 所成最大角的正E —AF —C 的余弦值. (Ⅰ)证明:由四边形ABCD 为菱形,∠ABC =60°,可得△ABC 为正三角形.因为E 为BC 的中点,所以AE ⊥BC .

又 BC ∥AD ,因此AE ⊥AD .因为P A ⊥平面ABCD ,AE ?平面ABCD ,所以P A ⊥AE . 而 P A ?平面P AD ,AD ?平面P AD 且P A ∩AD =

A ,所以 AE ⊥平面P AD , 又PD ?平面P AD .所以 AE ⊥PD.

(Ⅱ)解:设AB =2,H 为PD 上任意一点,连接AH ,EH .

由(Ⅰ)知 AE ⊥平面

P AD ,则∠EHA 为EH 与平面

P AD 所成的角. 在Rt △EAH 中,AE

所以 当AH 最短时,∠EHA 最大,即 当AH ⊥PD 时,∠EHA 最大. 此时 tan ∠EHA =

AE AH ==因此 AH 又AD=2,所以∠ADH =45°,所以 P A =2.

解法一:因为 P A ⊥平面ABCD ,P A ?平面P AC ,所以

平面P AC ⊥平面ABCD . 过E 作EO ⊥AC 于O ,则EO ⊥平面P AC ,

过O 作OS ⊥AF 于S ,连接ES ,则∠ESO 为二面角E-AF-C 的平面角,

A

B

C

D

P

在Rt△AOE中,EO=AE·sin30°

=

2,AO=AE·cos30°=

3

2

,

又F是PC的中点,在Rt△ASO中,SO=AO·sin45°

=

4

,

又SE===在Rt△ESO中,cos∠

ESO=

SO

SE

==

解法二:由(Ⅰ)知AE,AD,AP两两垂直,以A为

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又E、F分别

为BC、PC的中点,所以E、F分别为BC、PC的中点,所

以A(0,0,0),B

-1,0),C

1,0),

D(0,2,0),P(0,0,2),E

0,0),F

1

,1

2

),

所以

1

,1).

2

AE AF

==

设平面AEF的一法向量为

111

(,,),

m x y z

=

0,

0,

m AE

m AF

?=

?

?

=

??

因此

1

111

0,

1

0.

2

x y z

=

++=

1

1,(0,2,1),

z m

=-=-

因为BD⊥AC,BD⊥P A,P A∩AC=A,所以BD⊥平面AFC,

故BD

为平面AFC的一法向量.又BD

=(

),

所以cos<m,BD

=

||||

m BD

m BD

==

因为二面角E-AF-C

立体几何空间角

D C 1 A 1 B 1 C 1 D B C A D 立体几何专题----空间角 知识点归纳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 如图,已知两条异面直线 a , b , 经过空间任一点O作直线 a′∥a , b ′∥b 则把 a ′ 与 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或夹角). a b 注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 0O , 90O ] 注2:如果两条异面直线 a , b 所成的角为直角,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记为a ⊥ b 注3:在求作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时,O点常选在其中的一条直线上(如线段的端点,线段的中点等) 2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1)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 (2)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它们所成的角是0 ?的角 (3)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范围是[0?,90?] 3、二面角: 如右图在二面角的棱l取一点O,以点O为垂足,在半平面α和β内分别作垂直于棱l的射线OA和OB,则 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注:①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与O点位置_____ _。 ②二面角的平面角的范围是_______ 。 ③平面角为______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试题探究: 1、如图:表示正方体 1 1 1 1 D C B A ABCD-, 求异面直线 1 1 CC BA和所成的角。 2、空间四边形ABCD中,2 AD BC ==,,E F分别是, AB CD的中点,3 EF=, 求异面直线, AD BC所成的角。 3、在单位正方体 1111 ABCD A B C D -中,试求直线 1 BD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 4、在单位正方体 1111 ABCD A B C D -中,求直线 11 A C与截面 11 ABC D所成的角. 5、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拼接,∠BAC=∠BCD=90°,AB=AC,∠BDC=60°,且平面ABC⊥平面BCD, (1)求证:平面ABD⊥平面ACD;(2)求二面角A-BD-C的正切值;(3)求异面直线AD与BC所成角的余弦值. a′O b′ a P α O A O A B D C A 1 B 1 C 1 D A F E D B A B D B 1 A 1 C 1 D 1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夹角的计算习题-详细答案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 设平面内两个向量的坐标分别为(1,2,1),(-1,1,2),则下列向量中是平面的法向量的是( ) A. (-1,-2,5) B. (-1,1,-1) C. (1, 1,1) D. (1,-1,-1) 2. 如图,1111—ABCD A B C D 是正方体,11 11114 A B B E =D F =,则1BE 与1DF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 A . 1715 B . 2 1 C .17 8 D . 2 3 3. 如图,111—A B C ABC 是直三棱柱,90BCA ∠=?,点11D F 、分别是1111A B AC 、的中点,若 1BC CA CC ==,则1BD 与1AF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 A . 1030 B . 2 1 C .15 30 D . 10 15 4. 若向量(12)λ=a ,,与(212)=-b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8 9 ,则λ=( ) A .2 B .2- C .2-或 255 D .2或255 - 5. 在三棱锥P ABC -中,AB BC ⊥,1 2 AB=BC=PA ,点O D 、分别是AC PC 、的中点,OP ⊥ 底面ABC ,则直线OD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 ) A . 621 B . 33 8 C .60 210 D . 30210 6.(2015秋 湛江校级期末)在正四棱锥S —ABCD 中,O 为顶点在底面内的投影,P 为侧棱SD 的中点,且SO=OD ,则直线BC 与平面PAC 的夹角是( ) A .30° B .45° C .60° D .75° 7. 在三棱锥P ABC -中,AB BC ⊥,1 ==2 AB BC PA ,点O D 、分别是AC PC 、的中点,OP ⊥ 底面ABC ,则直线OD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是( )

立体几何中用传统法求空间角

-立体几何中的传统法求空间角 知识点: 一.异面直线所成角:平移法 二.线面角 1.定义法:此法中最难的是找到平面的垂线.1.)求证面垂线,2).图形中是否有 面面垂直的结构,找到交线,作交线的垂线即可。 2.用等体积法求出点到面的距离sinA=d/PA 三.求二面角的方法 1、直接用定义找,暂不做任何辅助线; 2、三垂线法找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一:如图,在正方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中,错误!未找到 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分别是错误!未找到引用 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中点,则异面直线错误!未 找到引用源。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成的角的大小是 ______90______. 考向二线面角 例二、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 形,AD⊥PD,BC=1, ,PD=CD=2. (I)求异面直线PA与BC所成角的正切值;(II)证明平面PDC⊥平面ABCD; (III)求直线PB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弦值。 N A 1

练 习 : 如图 , 在 三棱锥 P ABC -中, PA ⊥底面 ,, 60,A B C P A A B A B C B C A ?? =∠=∠=, 点D ,E 分别在棱,PB PC 上,且//DE BC (Ⅰ)求证:BC ⊥平面PAC ; (Ⅱ)当D 为PB 的中点时,求AD 与平面PAC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Ⅰ)∵PA ⊥底面ABC ,∴PA ⊥BC . 又90BCA ? ∠=,∴AC ⊥BC . ∴BC ⊥平面PAC . (Ⅱ)∵D 为PB 的中点,DE//BC ,

∴1 2 DE BC = , 又由(Ⅰ)知,BC ⊥平面PAC , ∴DE ⊥平面PAC ,垂足为点E . ∴∠DAE 是AD 与平面PAC 所成的角, ∵PA ⊥底面ABC ,∴PA ⊥AB ,又PA=A B , ∴△AB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D AB = , ∴在Rt △ABC 中,60ABC ? ∠=,∴1 2 BC AB = . ∴在Rt △ADE 中,sin 24 DE BC DAE AD AD ∠= ==, 考向三: 二面角问题 在图中做出下面例题中二面角 例三:.定义法(2011广东理18) 如图5.在椎体P-ABCD 中,ABCD 是边长为1的棱形, 且∠DAB=60?,PA PD == E,F 分别是BC,PC 的中点. (1) 证明:AD ⊥平面DEF; (2) 求二面角P-AD-B 的余弦值. 法一:(1)证明:取AD 中点G ,连接PG ,BG ,BD 。 因PA=PD ,有PG AD ⊥,在ABD ?中,1,60AB AD DAB ==∠=?,有ABD ?为 等边三角形,因此,BG AD BG PG G ⊥?=,所以AD ⊥平面 PBG ,.AD PB AD GB ?⊥⊥ 又PB//EF ,得AD EF ⊥,而DE//GB 得AD ⊥DE ,又FE DE E ?=,所以AD ⊥ 平面DEF 。

高考数学复习-第十二讲--立体几何之空间角

第十二讲 立体几何之空间角 一、基本知识回顾 空间的角主要包括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以及二面角。 1) 异面直线所成角 1.022.π??? ? ???????????范围:,平移相交(找平行线替换)求法:向量法??? ??20π, 2)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1.π???????????????? 范围0,2定义2.求法向量法?? ? ? ??2,0π n m n m ??=arcsin θ 若n m ⊥则α//a 或α?a 若n m //则α⊥a 3) 二面角[]1.0.2.π??? ?????? ?? ???? ???? ?????? 范围:定义法(即垂面法)作二面角平面角的方法: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垂线法 直接法3.求二面角大小的方法射影面积法向量法 θcos S S =' (S 为原斜面面积,S '为射影面积,θ为斜面与射影所成锐二面角的平面 角) 当θ为锐角时,n m n m ??=arccos θ 当θ为锐角时,n m n m ??-=arccos πθ

二、例题讲解 1.在正三棱柱 111 ABC A B C -中,若 1 2, AB BB =求 1 AB与B C 1 所成的角的大小。 解:法一:如图一所示, 设O为C B 1 、B C 1 的交点,D AC 为的中点,则所求角是DOB ∠。 设 1 ,2 BB a AB a == 则,于是在DOB ?中, 1 222 1 1336 ,2, 2222 13 ,, 2 OB BC a BD a a OD AB a BD OB OD ==== ===+ 即90, DOB ∠=?∴? = ∠90 DOB 法二:取 11 A B的中点O为坐标原点,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xyz O-AB 2 1 的长度单位,则由

利用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完整版)

向量法解立体几何 引言 立体几何的计算和证明常常涉及到二大问题:一是位置关系,它主要包括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平行,线面平行;二是度量问题,它主要包括点到线、点到面的距离,线线、线面所成角,面面所成角等。教材上讲的比较多的主要是用向量证明线线、线面垂直及计算线线角,而如何用向量证明线面平行,计算点到平面的距离、线面角及面面角的例题不多,给老师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及学生解有关这部分内容的题目造成一定的困难,下面主要就这几方面问题谈一下自己的想法,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基本工具 1.数量积: cos a b a b θ?= 2.射影公式:向量a 在b 上的射影为 a b b ? 3.直线0Ax By C ++=的法向量为 (),A B ,方向向量为 (),B A - 4.平面的法向量(略) 二、用向量法解空间位置关系 1.平行关系 线线平行?两线的方向向量平行 线面平行?线的方向向量与面的法向量垂直 面面平行?两面的法向量平行 2.垂直关系

线线垂直(共面与异面)?两线的方向向量垂直 线面垂直?线与面的法向量平行 面面垂直?两面的法向量垂直 三、用向量法解空间距离 1.点点距离 点()111,,P x y z 与()222,,Q x y z 的 距离为(PQ x =2.点线距离 求点()00,P x y 到直线:l 0Ax By C ++=的距离: 方法:在直线上取一点(),Q x y , 则向量PQ 在法向量 (),n A B =上的射影PQ n n ?= 即为点P 到l 的距离. 3.点面距离 求点()00,P x y 到平面α的距离: 方法:在平面α上去一点(),Q x y ,得向量PQ , 计算平面α的法向量n , 计算PQ 在α上的射影,即为点P 到面α的距离. 四、用向量法解空间角 1.线线夹角(共面与异面) 线线夹角?两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夹角的补角 2.线面夹角 求线面夹角的步骤:

文科立体几何面角二面角专题-带答案

文科立体几何线面角二面角专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解答题 1.如图,在三棱锥中,,,为的中点.(1)证明:平面; (2)若点在棱上,且二面角为,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2.如图,在三棱锥中,,,为的中点.(1)证明:平面; (2)若点在棱上,且,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3.(2018年浙江卷)如图,已知多面体ABCA1B1C1,A1A,B1B,C1C均垂直于平面ABC,∠ABC=120°,A1A=4,C1C=1,AB=BC=B1B=2.

(Ⅰ)证明:AB1⊥平面A1B1C1; (Ⅱ)求直线AC1与平面ABB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4.如图,在三棱柱中,点P,G分别是,的中点,已知⊥平面 ABC,==3,==2. (I)求异面直线与AB所成角的余弦值; (II)求证:⊥平面; (III)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5.如图,四棱锥,底面是正方形,,,,分别是,的中点.

(1)求证;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6.如图,三棱柱中,侧棱底面,且各棱长均相等.,,分别为棱,,的中点. (1)证明:平面; (2)证明:平面平面; (3)求直线与直线所成角的正弦值. 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B D=30°,AB=2CD=2AD=2,DE⊥平面ABCD,EF//BD,且BD=2EF. (Ⅰ)求证:平面ADE⊥平面BDEF; (Ⅱ)若二面角C BF D的大小为60°,求CF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弦值. 8.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

,点是与的交点,点在线段上,且. (1)证明:平面;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9.在多面体中,底面是梯形,四边形是正方形,,,,, (1)求证:平面平面; (2)设为线段上一点,,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10.如图,在多面体中,四边形为等腰梯形,,已知,,,四边形为直角梯形,,. (1)证明:平面,平面平面;

立体几何之空间角(经典)

中小学1对1课外辅导专家 武汉龙文教育学科辅导讲义 授课对象 冯芷茜 授课教师 徐江鸣 授课时间 2013-9-19 授课题目 立体几何中的空间角 课 型 复习课 使用教具 讲义、纸、笔 教学目标 熟悉高考中立体几何题型的一般解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运用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难点:二面角,线面角的空间想象能力 参考教材 人教版高中教材 高考考纲 历年高考真题 教学流程及授课详案 【知识讲解】 空间角的求法:(所有角的问题最后都要转化为解三角形的问题,尤其是直角三角形)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通过直线的平移,把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平面内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o o 900≤<α; 注意:若异面直线中一条直线是三角形的一边,则平移时可找三角形的中位线。有的还可以 通过补形,如:将三棱柱补成四棱柱;将正方体再加上三个同样的正方体,补成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2)线面所成的角:①线面平行或直线在平面内:线面所成的角为o 0; ②线面垂直:线面所成的角为o 90; ③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范围o o 900<<α;即也就是斜线与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 (3)二面角:关键是找出二面角的平面角。方法有:①定义法;②三垂线定理法;③垂面法; 注意:还可以用射影法:S S ' cos =θ;其中θ为二面角βα--l 的大小,S 为α内的一个封 闭几何图形的面积;'S 为α内的一个封闭几何图形在β内射影图形的面积。一般用于解选择、填空题。 时 间 分 配 及 备 注

【题海拾贝】 例1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侧棱PA垂直于底面,E、F分别是AB、PC的中点. EF平面P AD; (1)求证:// (2)当平面PCD与平面ABCD成多大二面角时, EF平面PCD? 直线 例2已知多面体ABCDE中,AB⊥平面ACD,DE⊥平面ACD,AC = AD = CD = DE = 2a,AB = a, F为CD的中点. (Ⅰ)求证:AF⊥平面CDE; (Ⅱ)求异面直线AC,BE所成角余弦值; (Ⅲ)求面ACD和面BCE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立体几何空间计算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平面向量的内容,本节课就把平面向量及其线性运算推广到空间向量,并运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三、知识讲解 考点1 空间向量基本知识点及运算 1.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 设a = 123(,,) a a a , b = 123(,,) b b b 则 (1) a +b = 112233(,,) a b a b a b +++; (2) a -b = 112233(,,) a b a b a b ---; (3)λa =123(,,)a a a λλλ (λ∈R); (4) a ·b =112233a b a b a b ++; 2.设A 111(,,) x y z ,B 222(,,) x y z ,则 AB OB OA =-= 212121(,,)x x y y z z ---. 3、设111(,,)a x y z =r ,222(,,)b x y z =r ,则 a b r r P ?(0)a b b λ=≠r r r r ; a b ⊥r r ?0a b ?=r r ?1212120x x y y z z ++=. 4.夹角公式 : 设a = 123(,,) a a a , b = 123(,,) b b b ,则 cos ,a b <>=

5.异面直线所成角: cos |cos ,|a b θ=r r =|| |||| a b a b ?= ?r r r r 6.平面外一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 已知AB 为平面α的一条斜线,n 为平面α的一个法 向量,A 到平面α的距离为:|| || AB n d n ?= . 7.线线夹角θ(共面与异面)[0,90]???两线的方向向量12,n n →→的夹角或夹角的补角,12cos cos ,n n θ→→ =<>. 8.线面夹角θ[0,90]??:求线面夹角的步骤:先求线的方向向量AP 与面的法向量n 的夹角,若为锐角角即可,若为钝角,则取其补角;再求其余角,即是线面的夹角.sin cos ,AP n θ→→ =<>. 9.面面夹角(二面角)θ[0,180]??:若两面的法向量一进一出,则二面角等于两法向量12,n n →→ 的夹角;法向量同进同出,则二面角等于法向量的夹角的补角. 12cos cos ,n n θ→ → =±<>. B A α n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解立体几何题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解立体几何高考题 立体几何重点、热点: 求线段的长度、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夹角、求两异面直线的夹角、求二面角、证明平行关系和垂直关系等. 常用公式: 1 、求线段的长度: 222z y x AB ++==()()()2 12212212z z y y x x -+-+-= 2、求P 点到平面α的距离: PN = ,(N 为垂足,M 为斜足,为平面α的法向量) 3、求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sin |n PM ?= θ,(l PM ?,α∈M ,为α的法向量) 4、求两异面直线AB 与CD 的夹角:cos = θ 5、求二面角的平面角θ:|||||cos |21n n ?= θ,( 1n ,2n 为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法向量) 6、求二面角的平面角θ:S S 射影 = θ cos ,(射影面积法) 7、求法向量:①找;②求:设, 为平面α内的任意两个向量,)1,,(y x =为α的法向量, 则由方程组?????=?=?0 n b n a ,可求得法向量.

高中新教材9(B)引入了空间向量坐标运算这一内容,使得空间立体几何的平行﹑垂直﹑角﹑距离等问题避免了传统方法中进行大量繁琐的定性分析,只需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进行定量分析,使问题得到了大大的简化。而用向量坐标运算的关键是建立一个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一﹑直接建系。 当图形中有互相垂直且相交于一点的三条直线时,可以利用这三条直线直接建系。 例1. (2002年全国高考题)如图,正方形ABCD ﹑ABEF 的边长都是1,而且平面ABCD ﹑ABEF 互相垂直。点M 在AC 上移动,点N 在BF 上移动,若CM=BN=a (20<

立体几何空间直角坐标系解法典型例题

立体几何坐标解法典型例题 1、如图,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所有棱长都为2,D 为1CC 中点. (Ⅰ)求证:1AB ⊥平面1A BD ; (Ⅱ)求二面角1A A D B --的大小; (Ⅲ)求点C 到平面1A BD 的距离. 2、如图,在Rt AOB △中, π6 OAB ∠=,斜边4AB =.Rt AOC △可以通过Rt AOB △以直线AO 为轴旋转得到,且二面角B AO C --的直二面角.D 是AB 的中点. (1)求证:平面COD ⊥平面AOB ; (2)求异面直线AO 与CD 所成角的大小. A B C D

3.(2010·上海松江区模拟)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AC =AA 1=2,∠BAC =90°,E ,F 依次为C 1C ,BC 的中点. (1)求异面直线A 1B 、EF 所成角θ的正弦值; (2)求点B 1到平面AEF 的距离. 4.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侧面SBC ⊥底面ABCD .已知45ABC =o ∠, 2AB = ,BC = SA SB == (Ⅰ)证明SA BC ⊥; (Ⅱ)求直线SD 与平面SAB 所成角的大小. D B C A S

5.如图,点P 是单位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异于A 的一个顶点,则AP →·AB → 的值为( ) A .0 B .1 C .0或1 D .任意实数 5.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分别为A 1B 1和BB 1的中点,那么直线AM 与CN 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 ) A.32 B.1010 C.35 D.25 <二>选择题辨析 [注]: ①两条异面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射影一定是相交的两条直线.(×) ②直线在平面外,指的位置关系:平行或相交 ③若直线a 、b 异面,a 平行于平面,b 与的关系是相交、平行、在平面内. ④两条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图形是一条直线或两条平行线或两点. ⑤在平面内射影是直线的图形一定是直线.(×) ⑥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长相等,则斜线长相等.(×) ⑦是夹在两平行平面间的线段,若,则的位置关系为相交或平行或异面. [注]: ①直线与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 (×) ②直线与平面内一条直线相交,则与平面相交. (×) ③若直线与平面平行,则内必存在无数条直线与平行. (√) ④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平行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平行于这个平面. (×) ⑤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⑥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直线平行.(×) ⑦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相等,则∥.(×) [注]: ①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②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③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αααb a ,b a =b a ,a αa αa αa αa ααa l αβαβ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立体几何专题空间角

立体几何专题:空间角 第一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一、基础知识 1.定义: 直线a 、b 是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一交o ,分别a ?//a ,b ?//b ,相交直线a ?b ?所成的锐角(或直 角)叫做 。 2.范围: ?? ? ??∈2,0πθ 3.方法: 平移法、问量法、三线角公式 (1)平移法:在图中选一个恰当的点(通常是线段端点或中点)作a 、b 的平行线,构造一个三角形,并解三角形求角。 (2)向量法: 可适当选取异面直线上的方向向量,利用公式b a = ><=,cos cos θ 求出来 方法1:利用向量计算。选取一组基向量,分别算出 b a ? 代入上式 方法2:利用向量坐标计算,建系,确定直线上某两点坐标进而求出方向向量 ),,(111z y x a = ),,(222z y x b =2 2 22222 1 2 12 12 12121cos z y x z y x z z y y x x ++++++= ∴θ (3)三线角公式 用于求线面角和线线角 斜线和平面内的直线与斜线的射影所成角的余弦之积等于斜线和平面内的直线所成角的余弦 即:θθθcos cos cos 2 1= 二、例题讲练 例1、(2007年全国高考)如图,正四棱柱 1111ABCD A B C D -中, 12AA AB =,则异面直线1A B 与1A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例2、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已知AB=a ,BC=)(b a b >,AA 1= c ,求异面直线D 1B 和AC 所成 的角的余弦值。 方法一:过B 点作 AC 的平行线(补形平移法) A B 1 B 1 A 1D 1 C C D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空间距离问题

立体几何空间距离问题 空间中距离的求法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其中以点与点、点到线、点到面的距离为基础,求其他几种距离一般化归为这三种距离. ●难点磁场 (★★★★)如图,已知ABCD是矩形,AB=a,AD=b,P A⊥平面ABCD,P A=2c,Q 是P A的中点. 求:(1)Q到BD的距离; (2)P到平面BQD的距离. P为RT△ABC所在平面α外一点,∠ACB=90°(如图) (1)若PC=a,∠PCA=∠PCB=60°,求P到面α的距离及PC和α所成的角 (2)若PC=24,P到AC,BC的距离都是6√10,求P到α的距离及PC和α所成角(3)若PC=PB=PA,AC=18,P到α的距离为40,求P到BC的距离

●案例探究 [例1]把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AC 折起成直二面角,点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点O 是原正方形的中心,求: (1)EF 的长; (2)折起后∠EOF 的大小. 命题意图:考查利用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来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属★★★★级题目. 知识依托: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及数量积公式. 错解分析:建立正确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其中必须保证x 轴、y 轴、z 轴两两互相垂直. 技巧与方法:建系方式有多种,其中以O 点为 原点,以OB 、OC 、OD 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最为简单. 解:如图,以O 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设正方形ABCD 边长为a ,则A (0,-22a ,0),B (22a ,0,0),C (0, 22a ,0),D (0,0, 22a ),E (0,-4 2 a , a ),F ( 42a , 4 2 a ,0) 21| |||,cos ,2||,2||8042)42)(42(420) 0,4 2 ,42(),42,42,0()2(23 ,43)420()4242()042(||)1(2 2222-=?>=<== - =?+-+?=?=-==∴=-+++-=OF OE OF OE OF OE a OF a OE a a a a a OF OE a a OF a a OE a EF a a a a a EF ∴∠EOF =120° [例2]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求异面直线A 1C 1与AB 1间的距离.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间距离的求法,属★★★★级题目. 知识依托:求异面直线的距离,可求两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或转化为求线面距离,或面面距离,亦可由最值法求得.

立体几何空间角习题

立体几何空间角习题 【基础】空间角是线线成角、线面成角、面面成角的总称。其取值范围分别是:0°< θ ≤90°、0°≤ θ ≤90°、0°< θ ≤180°。 一、选择填空题 1.(1)已知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 1B ⊥CB 1,则 A 1 B 与A C 1所成的角为( ) (A )450 (B )600 (C )900 (D )1200 (2)已知正四棱锥S ABCD -的侧棱长与底面边长都相等,E 是SB 的中点,则AE S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 A . 1 3 B C D . 23 (3)Rt ABC ?的斜边在平面α内,顶点A 在α外,BAC ∠在平面α内的射影是BA C '∠,则 BA C '∠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4)从平面α外一点P 向平面α引垂线和斜线,A 为垂足,B 为斜足,射线BC α?,这时 PBC ∠为钝角,设,PBC x ABC y ∠=∠=,则( ) A.x y > B.x y = C.x y < D.,x y 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5)相交成60°的两条直线与一个平面α所成的角都是45°,那么这两条直线在平面α内的 射影所成的角是( ) A .30° B .45° C .60° D .90° (6)一条与平面相交的线段,其长度为10cm ,两端点到平面的距离分别是2cm ,3cm ,这条线 段与平面α所成的角是 ;若一条线段与平面不相交,两端点到平面的距离分别是2cm ,3cm ,则线段所在直线与平面α所成的角是 。 (7)PA 、PB 、PC 是从P 点引出的三条射线,每两条夹角都是60°,那么直线PC 与平面PAB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 A B A 1 1

立体几何复习专题(空间角)(学生卷)

专题一:空间角 一、基础梳理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0, ]2 π 。 (2)异面直线垂直: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则叫两条异面直线垂直。两条异面直线,a b 垂直,记作a b ⊥。 (3)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方法: (1)通过平移,在一条直线上(或空间)找一点,过该点作另一(或两条)直线的平行线; (2)找出与一条直线平行且与另一条相交的直线,那么这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即为所求。 平移技巧有:平行四边形对边平移、三角形中位线平移、补形平移技巧等。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简称“线面角”) (1)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一直线垂直于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一直线平行于平面或在平面内,所成角为0?角。 直线和平面所成角范围:[0, 2 π]。 (2)最小角定理:斜线和平面所成角是这条斜线和平面内 经过斜足的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最小的角。 (3)公式:已知平面α的斜线a 与α内一直线b 相交成θ角, 且a 上的射影c 与b 相交成?2角, 则有θ??cos cos cos 21= 。 内的射影所成角,是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任一条直 线所成角中最小的角。 3.二面角 (1)二面角的概念: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的每一部分叫做半平面;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每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若棱为l ,两个面分别为,αβ的二面角记为l αβ--。 (2)二面角的平面角: 过二面角的棱上的一点O 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 作棱的两条垂线,OA OB ,则AOB ∠叫做二面角 l αβ--的平面角。 说明:①二面角的平面角范围是[]0,π,因此二面 角有锐二面角、直二面角与钝二面角之分。 ②二面角的平面角为直角时,则称为直二面角, 组成直二面角的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3)二面角的求法:(一)直接法: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①定义法;②棱的垂面法;③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法;(注意一些常见模型的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 (二)间接法:面积射影定理的方法。 (4)面积射影定理: 面积射影定理:已知ABC ?的边BC 在平面α内,顶点A α?。设ABC ?的面积为S ,它在平 ?2?1c b a θP αO A B l B' O' A' B O A βα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专:空间距离的各种计算(含答案)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 空间距离 1.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和两条异面直线分别垂直相交的直线,叫做这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在这两条异面直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 2.点到平面的距离 从平面外一点引一个平面的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距离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3.直线与平面的距离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那么直线上各点到这平面的距离相等,且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和平面的距离. 4.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和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垂直的直线,叫做这两平行平面的公垂线,它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公垂线段的长叫做这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 题型一: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例1】 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BC =CD =DA =AC =BD =a ,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 (1)求证:EF 是AB 和CD 的公垂线; (2)求AB 和CD 间的距离; 【规范解答】 (1)证明:连结AF ,BF ,由已知可得AF =BF . 又因为AE =BE ,所以FE ⊥AB 交AB 于E . 同理EF ⊥DC 交DC 于点F . 所以EF 是AB 和CD 的公垂线. (2)在Rt △BEF 中,BF = a 23 ,BE =a 21, 所以EF 2=BF 2-BE 2=a 2 12,即EF =a 22 . 由(1)知EF 是AB 、CD 的公垂线段,所以AB 和CD 间的距离为 a 2 2 . 【例2】 如图,正四面体ABCD 的棱长为1,求异面直线AB 、CD 之间的距离. 设AB 中点为E ,连CE 、ED . ∵AC =BC ,AE =EB .∴CD ⊥AB .同理DE ⊥AB . ∴AB ⊥平面CED .设CD 的中点为F ,连EF ,则AB ⊥EF . 同理可证CD ⊥EF .∴EF 是异面直线AB 、CD 的距离. ∵CE =23,∴CF =FD =21,∠EFC =90°,EF =2221232 2 =??? ??-??? ? ??. ∴AB 、CD 的距离是 2 2 . 【解后归纳】 求两条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的基本方法: (1)利用图形性质找出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求出公垂线段的长度. (2)如果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与过另一条直线的平面平行,可以转化为求直线与平面的距离. (3)如果两条异面直线分别在两个互相平行的平面内,可以转化为求两平行平面的距离. 题型二: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例3】 如图(1),正四面体ABCD 的棱长为1,求:A 到平面BCD 的距离; 过A 作AO ⊥平面BCD 于O ,连BO 并延长与CD 相交于E ,连AE . ∵AB =AC =AD ,∴OB =OC =OD .∴O 是△BCD 的外心.又BD =BC =CD , ∴O 是△BCD 的中心,∴BO =3 2BE =33 2332= ?. 又AB =1,且∠AOB =90°,∴AO =363312 22=??? ? ??- =-BO AB .∴A 到平面BCD 的距离是36. 例1题图 例2题图 例3题图

31知识讲解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三——距离的计算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三——距离的计算 【学习目标】 1. 了解空间各种距离的概念,掌握求空间距离的一般方法; 2. 能熟练地将直线与平面之间的距离、两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转化为点到平面的距离.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两点之间的距离 1. 定义 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作两点之间的距离. 如图,已知空间中有任意两点M N ,,那么这两点间的距离d MN =. 2. 向量求法 设()()111222M x y z N x y z ,,,,,,则 () ()()2 22 121212d MN x x y y z z == ++ . 要点二:点到直线的距离 1. 定义 从直线外一点向直线引垂线,点到垂足之间线段的长度就是该点到直线的距离. 如图,设l 是过点P 平行于向量s 的直线,A 是直线l 外一定点. 过点A 作做垂直于l 的直线,垂足为A ',则AA'即为点A 到直线l 的距离. 要点诠释:因为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个平面,所以空间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就是空间中某一个平面内的点到直线的距离距离. 2. 向量求法 2 2 d=PA PA s 要点诠释: (1)本公式利用勾股定理推得:点A 到直线l 的距离2 2 AA'=PA PA' ,其中PA'是PA 在s 上的射影,即为0PA s . (2)0cos PA PA =PA APA'=?∠s s s ,0s 为s 的单位向量,其计算公式为0=s s s . 3.计算步骤 ① 在直线l 上取一点P ,计算点P 与已知点A 对应的向量PA ; ② 确定直线l 的方向向量s ,并求其单位向量0= s s s ; ③ 计算PA 在向量s 上的投影0PA s ; ④ 计算点A 到直线l 的距离2 2 0d=PA PA s . 要点诠释:在直线上选取点时,应遵循“便于计算”的原则,可视情况灵活选择. 4. 算法框图

届高三文科数学立体几何空间角专题复习

届高三文科数学立体几何空间角专题复习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2015届高三文科数学立体几何空间角专题复习 考点1: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例1.如图所示,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AB=AD=1,AA 1=2,M 是棱CC 1的中点 (Ⅰ)求异面直线A 1M 和C 1D 1所成的角的正切值; (Ⅱ)证明:平面ABM ⊥平面A 1B 1M 1 例2.(2010全国卷1文数)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若 90BAC ∠=?,1AB AC AA ==,则异面直线1BA 与1AC 所成的 角等于( C ) (A) 30° (B) 45° (C) 60° (D) 90° 变式训练: 1.(2009全国卷Ⅱ文)已知正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1AA =2AB ,E 为1AA 中点,则异面直线BE 与1CD 所形成角的余弦值为( C ) (A ) 1010 (B) 15 (C ) 31010 (D) 35 2.如图,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90BCA ?∠=,点1D 、1F 分别是11A B 、11A C 的中点, 1BC CA CC ==,则1BD 与1AF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 A . 1030 B .21 C .15 30 D . 10 15 3.(2012年高考(陕西理))如图,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有直三棱 111ABC A B C -,12CA CC CB ==,则直线1BC 与直线1AB 夹角的余弦值为 ( ) A . 55 B . 53 C . 5 5 D .35 第3题图 第4题图 第5题图 4.(2007全国Ⅰ·文)如图,正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12AA AB =,则异面直线 1A B 与1A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立体几何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第2讲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考点 考查柱、锥、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由原来的简单公式套用渐渐变为与三视图及柱、锥与球的接切问题相结合,难度有所增大. 【复习指导】 本讲复习时,熟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运用这些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基础梳理 1.柱、锥、台和球的侧面积和体积

球S球面=4πR2V=4 3 πR3 (1)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就是各面面积之和. (2)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分别是矩形、扇形、扇环形;它们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与底面面积之和. 两种方法 (1)解与球有关的组合体问题的方法,一种是内切,一种是外接.解题时要认真分析图形,明确切点和接点的位置,确定有关元素间的数量关系,并作出合适的截面图,如球内切于正方体,切点为正方体各个面的中心,正方体的棱长等于球的直径;球外接于正方体,正方体的顶点均在球面上,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球的直径.球与旋转体的组合,通常作它们的轴截面进行解题,球与多面体的组合,通过多面体的一条侧棱和球心或“切点”、“接点”作出截面图. (2)等积法:等积法包括等面积法和等体积法.等积法的前提是几何图形(或几何体)的面积(或体积)通过已知条件可以得到,利用等积法可以用来求解几何图形的高或几何体的高,特别是在求三角形的高和三棱锥的高.这一方法回避了具体通过作图得到三角形(或三棱锥)的高,而通过直接计算得到高的数值. 双基自测 1.(人教A版教材习题改编)圆柱的一个底面积为S,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 ). A.4πS B.2πS

C.πS D.23 3 πS 解析设圆柱底面圆的半径为r,高为h,则r=S π, 又h=2πr=2πS,∴S圆柱侧=(2πS)2=4πS. 答案 A 2.(2012·东北三校联考)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a、a、a,其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 A.3πa2B.6πa2C.12πa2D.24πa2 解析由于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a、a、a,则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为2a2+a2+a2=6a.又长方体外接球的直径2R等于长方体的体对角线,∴2R=6a.∴S球=4πR2=6πa2. 答案 B 3.(2011·北京)某四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四面体四个面的面积中最大的是 ( ).A.8 B.6 2 C.10 D.8 2 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的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面积分别为6,62,8,10,所以面积最大的是10,故选择C. 答案 C 4.(2011·湖南)设

立体几何之空间夹角

第26练“空间角”攻略 [题型分析·高考展望]空间角包括异面直线所成得角,线面角以及二面角,在高考中频繁出现,也就是高考立体几何题目中得难点所在.掌握好本节内容,首先要理解这些角得概念,其次要弄清这些角得范围,最后再求解这些角.在未来得高考中,空间角将就是高考考查得重点,借助向量求空间角,将就是解决这类题目得主要方法. 体验高考 1.(2015·浙江)如图,已知△ABC,D就是AB得中点,沿直线CD将△ACD翻折成△A′CD,所成二面角A′—CD—B得平面角为α,则() A.∠A′DB≤α B.∠A′DB≥α C.∠A′CB≤α D.∠A′CB≥α 2.(2016·课标全国乙)平面α过正方体ABCD—A1B1C1D1得顶点A,α∥平面CB1D1,α∩平面ABCD=m,α∩平面ABB1A1=n,则m,n所成角得正弦值为() A、B、\f(2) 2 C、 3 3D、 3.(2016·课标全国丙)如图,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D∥BC,AB=AD=AC=3,PA=BC=4,M为线段AD上一点,AM=2MD,N为PC得中点. (1)证明MN∥平面PAB; (2)求直线AN与平面PMN所成角得正弦值. 高考必会题型 题型一异面直线所成得角 例1在棱长为a得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异面直线BA1与AC所成得角. 变式训练1(2015·浙江)如图,三棱锥A—BCD中,AB=AC=BD=CD=3,AD=BC=2,点M,N 分别就是AD,BC得中点,则异面直线AN,CM所成得角得余弦值就是________. 题型二直线与平面所成得角 例2 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得底面为等腰梯形,AB∥CD,AC⊥BD,垂足为H,PH就是四棱锥得高,E为AD得中点.(1)证明:PE⊥BC; (2)若∠APB=∠ADB=60°,求直线P A与平面PEH所成角得正弦值. 变式训练2 如图,平面ABDE⊥平面ABC,△ABC就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BC=4,四边形ABDE就是直角梯形,BD∥AE,BD⊥BA,BD=错误!AE=2,点O、M分别为CE、AB得中点. (1)求证:OD∥平面ABC;(2)求直线CD与平面ODM所成角得正弦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