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 生态系统功能(能量流动)读书笔记

高中生物必修三 生态系统功能(能量流动)读书笔记
高中生物必修三 生态系统功能(能量流动)读书笔记

第五章生态系统专题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一、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

(1)起点: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主要是光合作用利用的光能,也包括化能合成作用利用的化学能(2)自然生态系统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人工生态系统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人工喂食的饲料(有机物)

(3)能量流动过程:

①输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是摄入

②摄入=同化+粪便,同化=储存 +呼吸

③某营养级“粪便”中能量应属其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或上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的一部分,

如兔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兔的同化量,而是草同化量的一部分或草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的一部分。

④未被利用的能量: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和动植物残体以化石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

(4)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原因

能量传递效率=后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前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一般为10%~20%。

A单向流动∵①捕食关系不可逆转,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散失的热能不能被再利用

B逐级递减∵①各营养级均有呼吸作用散失;

②各营养级均有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③各营养级均有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

一条食物链一般只有4--5个营养级∵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项目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

形状

每一阶含义各个营养级所含能量

的多少

各个营养级生物数量

的多少

各个营养级生物量(有机

物)的多少

特点正金字塔一般正金字塔一般正金字塔

分析各个营养级都有呼吸

作用散失能量,还有一

部分被分解者利用,而

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

量仅占该营养级同化

量的10%~20%

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

在一株大树上时,该

数量金字塔的塔形也

会发生变化:

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

短,又不断被浮游动物吃

掉,所以某一时间浮游植

物的生物量可能低于浮游

动物的生物量:

摄入=

同化=

粪便储存: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散失:以呼吸作用的方式,热能的形式

流向下一营养级

流向分解者

(6)研究能量流动意义

①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桑基鱼塘: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鱼塘泥肥桑

农作物秸秆:做饲料喂牲畜、牲畜粪便发酵产沼气、沼渣做肥料

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能量传递效率体现的是能量流动过程中所遵循的客观规律,不能改变;但能量利用率可以人为改变,例如充分利用作物秸秆就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

②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农田除草

草场确定合理载畜量

(7)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是生态学的一条基本原理

一、根据各类信息书写食物链的方法

(1)根据能量或者有机物的含量“由多到少”书写食物链

营养级 A B C D

能量(有机物) 15.9 870.7 1.9 141.0

根据能量或者有机物的含量由多到少排序,然后再分析相邻数据是否遵循能量传递效率10%~20%;若是,则相邻数据是上、下级营养级关系;若否,则相邻数据是同一级营养级关系;

可以确定食物链为:B→D→A→C。

(2)根据重金属、DDT等浓度“由少到多”构建食物链(网)

生物体 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mg·L-1) 0.05 7 0.51 68 0.39

有机汞存在生物富集现象,即随着营养级的增加,汞浓度增加,两者在数值上成正相关,所以从表中有机汞浓度的大小可推知该生物营养级的高低,从而判断食物链(网)如图:

(3)根据数据的各种变式模型书写食物链:

图1和图2都是以每个营养级中有机物多少为依据,

图1中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

图2中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

图3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D是生产者,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是分解者,A 是消费者,其中的食物链是D→A。

二、能量流动中的最值计算

在食物网中

正推:知低营养级求高营养级

获能量最多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

获能量最少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

逆推:知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

例如:________kg。

解析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

求最少消耗水藻时,选最短的食物链,如水藻→小鱼→人,传递效率按20%计算,

设最少消耗水藻为x,则x×20%×20%=1kg,x=25kg;

求最多消耗水藻时,选最长的食物链,如水藻→水蚤→虾→小鱼→大鱼→人,传递效率按10%计算,设最多消耗水藻为y,则y×10%×10%×10%×10%×10%=1kg,y=100000kg。

答案25100000

三、能量流动中的定值计算

1.已确定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的,不能按“最值”法计算,而需按具体数值计数。例如,在食物链A→B→C→D中,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a%、b%、c%,若A的能量为M,则D获得的能量为M×a%×b%×c%。

2.如果是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多种生物获得能量,且各途径所获得的生物量比例确定,则按照各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合并。

例如1: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戊的食物有1/2来自于乙,1/4来自于丙,1/4来自于丁,且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若戊体重增加20g,需要消耗植物()

A.1125g B.1600g C.2000g D.6500g

解析甲为生产者,戊共有以下食物链:

①甲→乙→戊,戊增加20g×1/2=10 g,需要乙10×5=50 g,需要甲50×10=500 g;

②甲→丙→戊,戊增加20 g×1/4=5g,需要丙5×5=25g,需要甲25×10=250g;

③甲→丙→丁→戊,戊增加20g×1/4=5g,需要丁5×5=25g,需要丙25×5=125g,需要甲125×10=1250g,故共需要甲500g+250g+1250g=2000g。

答案 C

例如2: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丙的食物比例由甲∶乙=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丙的数量是原来的()

A.1.375倍B.1.875倍C.1.273倍D.0.575倍

解析由于生产者没有改变,所以流向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没有变化,

设丙原来的能量为a,则需要甲提供的能量为1/2a×10×10+1/2a×10;

改变食物比例后的丙的能量设为b,则需要甲提供的能量为2/3b×10+1/3b×10×10,

根据题意可得:1/2a×10×10+1/2a×10=2/3b×10+1/3b×10×10,

b/a=1.375。

答案 A

四、能量流动中的综合应用

利用“拼图法”解决能量的流动

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W1),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A1),一部分则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1+C1+D1)。而后一部分能量中,包括现存的植物体中的能量(B1)、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1)、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D1)。如下图所示:

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即W1。

将图中第三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D2“拼回”第二营养级,则A2+B2+C2+D2刚好等于D1,即第二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

再将D1“拼回”第一营养级,则A1+B1+C1+D1刚好等于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W1。

可见,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的总能量都来自W1,所有生物总能量之和都小于W1(呼吸作用消耗的缘故)。

例如1.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不正确的是()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

C.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A2+B2+C2)

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解析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D1),A1表示呼吸作用消耗,B1表示未被利用,C1表示流向分解者,而D1=A2+B2+C2+D2,是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A正确。

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A1+B1+C1+D1)=D1/W1,B正确。

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D1=(A2+B2+C2+D2),C错误。

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单向流动表示沿着食物链向高营养级传递,而不能倒过来流动。逐级递减表示前一营养级生物所包含的能量只有10%~20%能够传给下一营养级生物,D正确。

答案 C

例如2.如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现对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注:图乙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

A.b+c+d+e为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c1表示初级消费者中被次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

C.b和d之一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

D.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包含在c中

解析由图可知,c、c1分别是生产者流入初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即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c+d+e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即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和d(b1和d1、b2和d2)之一可代表粪便、遗体残骸等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应包含在b或d中。

答案 D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学习目标 1.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与特点。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二、学习重、难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与特点 三、目标完成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营养结构? 请学生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写出相应的食物链,各营养级之间营养关系的实质是什么?(食物关系)也就是包含能量的营养物质在各营养级间的流动。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结构决定了其功能是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 (二)导入新课 通过“问题探讨”设置悬念,引入能量流动。 请学生结合课文“能量流动的分析”说出能量流动包括哪些过程?(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研究能量的流动以什么为单位?(种群)(三)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 质疑:食物链一定从生产者开始,能不能从动物开始?为什么? 阅读课文,结合示意图思考: 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有哪些去处? 2.初级消费者如何获得能量?获得的能量有哪些去路?次级消费者呢? 3.每一个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能量的去路是否相同?最高营养级呢? 图示分析生产者与消费者能量流动过程 ⑴生产者能量 输入:光合作用固定; 散失:细胞呼吸散热 传递: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摄食、枯枝落叶被分解者分解。 ⑵消费者 输入:摄食的能量中被同化的部分:摄食的能量=同化+粪便中的能量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请同学分析此过程,思考五个问题: a、能量输入的起点?(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太阳能——化学能)流经一个 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没有生 产者就没有生态系统; b、能量传递的渠道?(食物链或食物网)——传递对象:下一营养级或分

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生态工程

生态工程的概念 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理论基础?生态学和系统学 技术手段?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 操作过程?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 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 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最终目的?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传统经济正在毁坏我们的生存环境,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传统观念,走生态经济之路。 生态经济的原则是实行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 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手段: 生态工程 生态工程的目的: 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的特点: 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不产生废弃物,没有环境污染,生 态系统稳定发展。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理论基础:物质循环 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 区域小循环和全球地质大循环,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含义:特点:

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也是生态工程最早和最生动的一种模式。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2.物种多样性原理 (1).为什么樟子松林的 松毛虫会肆虐, 几十亿株杨树会毁于 一旦?

高二生物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卷 2?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B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微粒数目无关,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体积 D. 在37C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 的渗透压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C .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D .不同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存在微小的差异 4. 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C .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5. 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后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前膜 B. 神经递质是一种电信号 C. 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D. 神经递质传递是双向的 6. 取未受操作影响的两相连的神经元,浸 泡在任氏液 (可保持神经细胞活性)中,其中一个 神经元是与肌肉纤维连接的运动神经元。装置 如卜图,卜列各诰顶分析不用确的是 () A. 分别刺激A 、B 、C G H 五处,能引起肌肉纤维收缩的(位置)有 5处 B. 在B 、C 两点接上灵敏的电流计,刺激 A 和G 点:电流计指针祁能慌转 C. D 、E 、F 共同构威了两个神经兀相连接的邦位叫突触 D. 刺激E 、F 点,弓I 起肌肉收缩的时间不同 7?人体下丘脑不能完成的生理功能是 A .体温调节 B .水平衡调节 C .内分泌调节 D .血液pH 值的调节 &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大 脑皮层的 A . W 区 B . V 区 C . S 区 9?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1.5分,共60分) 1.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为( C 依次为血浆、组织液、淋巴 C 依次为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D 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D 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淋巴 A.A 、 B. A 、 C. B 、 B 、 B 、 C 、 B .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D .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 性知识点总结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类型: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人工生态系统 3 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功能结构) 特例: 寄生植物(如菟丝子)消费者; 腐食动物(如蚯蚓)分解者; 自养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生产者; 寄生微生物(如肺炎双球菌)消费者。 (2)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

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网分析食物网时应注意: a 越复杂的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食物链的数量就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b 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在食物网中,大型肉食动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往往不同(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C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食物链中箭头的含义:方向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同时体现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d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e 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蜘蛛与青蛙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 a、定义: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 c、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不循环不可逆)。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2、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a、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如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期中综合检测(一).doc

期中综合检测 (一) (时间 60 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 4分,共 48分 ) 1.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哪一个箭头表示的物质是错误的( ) A.①白细胞B.②组织液 C.③水 D .④红细胞 解析:选 D正常情况下,红细胞不能穿过毛细血管壁。 2.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下列事实不是由 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是( ) A.夏天长期处在空调房间中容易引起“空调病” 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 C.人在水中“憋气”一段时间出来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 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可能会引起“中暑” 解析:选 C夏天长期处在空调房间中引起的“空调病”是体温调节失调引起的, 正确。到青藏高原后出现的头疼乏力、血压升高是因为氧气缺乏引起内环境失调引起的, 故 B 正确。在水中“憋气”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明显加强是机体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 结果,故 C 错误。高温引起的中暑是体温调节失调引起的疾病,故 D 正确。 3.如图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突触处,神经递质排出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B.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C.在②所在的神经元上,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 D.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 故A 解析:选 C 在突触处,神经递质排出的方式是胞吐;突触处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该 反射弧中兴奋传导方向是①→②→③→④→⑤;③为脊髓,不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 等方面的功能。 4.以枪乌贼粗大神经纤维作为实验材料,在神经纤维的特定位置放置电极a和 b,在 M 点给予一次适宜刺激,用记录仪记录a、 b电极间电位差,结果如图所示,则记录仪a、 b电 M ( ) 解析:选 C 由图可知出现了两次动作电位,指针偏转两次后回到零电位,图 A 和图B 中的指针不可能回到零电位,图 D 中不会出现指针的偏转,故正确选项为C。 5.下列有关人类内分泌激素的来源及其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后专题练习--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课后强化演练 第五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选择题 1.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 " A.用于自身生命活动 B.被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获得 C.通过呼吸作用消耗 D.被分解者利用 解析: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共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去路:自身呼吸消耗(热能散失,自身生长发育、繁殖消耗等);被分解者所利用;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同化;未被利用。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本身属于第二营养级。 《 答案:B 2.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植食动物,假如能量传递效率为10%。食物链关系如图,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需消耗植物() A.10千克B.28千克 C.100千克D.280千克 | 解析: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其中1/2来自植物即0.5千克,所需植物为10%=5千克;1/4来自植食动物即0.25千克,所需植物为(10%)2=25千克;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即0.25千克,所需植物为(10%)3=250千克,共需植物为280千克。 答案:D 3.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

解析:从题干图中可看出,甲所占有的生物量为最多,应该属于生产者,乙与丙的生物量相近,二者之间不可能构成捕食关系,应该属于同一营养级,而丁的生物量最少,应属于下一营养级。 答案:A 4.如图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的理解有误的是() A.B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不一定比A少 ! B.若M表示各营养级所含的能量,当M A<5M B时,生态系统将会崩溃 C.B摄入的能量即为B的同化量 D.A所固定的能量大于B、C、D所含能量之和 解析:B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比A营养级的能量少,但生物个体数不一定少。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最高是20%,当M A<5M B时,B会过量取食A,而使整个生态系统崩溃,B摄入的能量多于B的同化量,因为B摄入的能量中有些并没有被吸收而随粪便排出体外;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所以A所固定的能量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大于B、C、D之和。 答案:C 《 5.右图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1”“2”“3” 分别代表第一、二、三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哪条食物链与金字塔相符合() ①草②树③昆虫④兔⑤鸟⑥狼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解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储存的有机物和能量是最多的,随着营养级的增加,生物所储存的有机物和能量都在减少。树的数目较少,但能够提供较多的能量,昆虫以树叶为食,鸟以虫为食,三者构成的食物链符合题干中数量金字塔。 , 答案:C

高中生物必修三 生态系统读书笔记

第五章生态系统专题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一、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 (1)起点: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主要是光合作用利用的光能,也包括化能合成作用利用的化学能(2)自然生态系统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人工生态系统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人工喂食的饲料(有机物) (3)能量流动过程: ①输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是摄入 ②摄入=同化+粪便,同化=储存 +呼吸 ③某营养级“粪便”中能量应属其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或上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的一部分, 如兔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兔的同化量,而是草同化量的一部分或草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的一部分。 ④未被利用的能量: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和动植物残体以化石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 (4)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原因 能量传递效率=后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前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一般为10%~20%。 A单向流动∵①捕食关系不可逆转,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散失的热能不能被再利用 B逐级递减∵①各营养级均有呼吸作用散失; ②各营养级均有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③各营养级均有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 一条食物链一般只有4--5个营养级∵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 项目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 形状 每一阶含义各个营养级所含能量 的多少 各个营养级生物数量 的多少 各个营养级生物量(有机 物)的多少 特点正金字塔一般正金字塔一般正金字塔 分析各个营养级都有呼吸 作用散失能量,还有一 部分被分解者利用,而 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 量仅占该营养级同化 量的10%~20% 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 在一株大树上时,该 数量金字塔的塔形也 会发生变化: 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 短,又不断被浮游动物吃 掉,所以某一时间浮游植 物的生物量可能低于浮游 动物的生物量: 摄入= 同化= 粪便储存: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散失:以呼吸作用的方式,热能的形式 流向下一营养级 流向分解者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最全]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 一、细胞的生活的环境: 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养料 O2养料 O2 外界环境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代谢废物、CO2淋巴代谢废物、CO2 内环境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 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温度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酸碱度(PH值) 渗透压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 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 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三、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细胞体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 突起神经纤维 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功能:传递神经冲动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知识点

五、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由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 (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动物)、 (主要是细菌和真菌)。注意: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将动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3.许多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4.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和应用 5.生态系统中能量的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6.起点:从开始。渠道:沿依次传递。去处:呼吸消耗,下一营养级同化,分解。 7.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传递效率为。 8.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的利用。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的部分。 9.组成生物体的等元素,都不断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里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下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所以又叫。 10.碳循环:①碳在无机环境中是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的。②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的形式进行循环的。③绿色植物通过,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等有机物。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被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又把二氧化碳放回到大气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死后的尸体又被所利用,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返回到大气中。 1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1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的种类、、。13.信息传递的作用:,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 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备注: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营养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越低,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15.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

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卷

高二期末测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 ) A. 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 B. 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 C. 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2.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B.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③④⑤ D.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氧气、抗体、神经递质、胰蛋白酶都出现在细胞外液中 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C.寒冷时出现寒颤是稳态失调的表现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4.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血浆pH显著下降 5.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施加一定的电流刺激时,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变化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 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6.下图是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④⑤共同构成突触 B.①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C.③作用于④,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D.由于③只能由②释放作用于④,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 7. 根据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案例

失败的小生态瓶,成功的稳态教学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案例 摘要:这是高中《生物》第二册第八章第三节第五小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教学案例,上课时间是2007年5月18日第3节课。教师课前准备了一个淡水生态系统的小生态瓶教具,因为生态瓶运行不良,到上课时教具失败了,教师却用失败的教具上了一节很优秀的示范课。这不能不令人深思:在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可能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事情,不可避免地暴露出许多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有时是突然发生并且必须当即果断解决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教学的灵活性;教师如何渗透教育机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如何才能得法;如何通过教具实现师生互动……,这些问题,在这节教学案例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回答。 关键词:互动灵活性教育机智 一、背景: 我作为“贫困山区高中课堂教学互动”课题操作组成员,承担了课题验收时的示范课。只知道验收的时间大约是5月份,此时的教学内容是高中生物第八章《生物与环境》。这一章的内容除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少、知识相对较浅外,其余的个章节都容易上,或者说,都容易互动。抱着侥幸的心理,应该在课题验收时不会恰巧上到这里。 迟迟没有接到教务处通知,看来凶多吉少。殊不知,课题验收时刚上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一节,还有特殊要求:不准在多媒体教室上。我校只有一间多媒体教室,其余的教室里不用说计算机,就连电视机、收录机都没有。教室里,讲台上,除了一块黑板,三尺讲桌,讲桌上放着一些粉笔外,什么也没有。 跳一节内容,上《(实习4)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吧,不行,因为我在2月27日准备的小生态瓶已经失败了,里面的螺蛳、水草已经全部死亡,仅仅在水面上有一层水绵呈现出绿色。 5月18日第3节课是必须要上的,并且还要上好,可是,那就是明天啊,怎么办呢?忽然想到,明天不就是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吗?该节教材开始介绍了失败的“生物圈Ⅱ号”,我制作的的小生态瓶也失败了,干脆就以失败的小生态瓶引入新课,并且以分析失败的原因结束新课,不是就互动了吗?但是,效果好不好,我仍然担心,毕竟是课题验收啊。 二、案例: 〈一〉新课的导入实录:

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题与答案解析

高二第一次考试 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生活状态下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 ( ) A .组织液 B .淋巴 C .血浆 D .唾液 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细胞内液、血浆 、淋巴 、组织液、消化液都是体液 B .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渗透压、温度、PH 这三个指标的相对稳定 C .人体红细胞内的O 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至少通过6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 D .家兔、 鱼类、 鸟类、草履虫都是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3.2012年8月的奥运运会上,运动员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在机体调节机制的作用下,仍然能够保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补充纯净水进行调节 B .维持体温的稳定主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来实现的 C .剧烈运动时,由于消耗大量能量,血糖含量有下降趋势,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D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pH 相对稳定 4.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 ) A .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 B .氨基酸、纤维素、CO 2、Na + C .胃蛋白酶、Ca 2+ 、脂肪、葡萄糖 D .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5.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神经—体液调节 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6.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 .血红蛋白、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 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C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 保持不变 D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 7.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 ( ) ①酸碱平衡 ②Na +、K + 平衡 ③血糖平衡 ④体温调节 ⑤蛋白质平衡 ⑥CO 2-O 2平衡 A .①②③⑥ B .①③④⑥ C .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8.下列各项不能诱发人体组织水肿的是 ( ) A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 B .营养不良造成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C .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的蛋白质不能回流 D .饮水过多,大量水分滞留在组织液 9.右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若③为组织细胞,物质交换过程是 B .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 2的浓度相反 C .若③为胰岛B 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 D .若③为肝细胞,饭后4 h⑤处的血糖浓度高于①处 10.血细胞、淋巴管壁细胞及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生活环境分别是 ( ) A .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 B .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织液 C .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织液和血浆 D .血浆、组织液、组织液 11.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B.大量乳酸进入血分泌量上升,液,血浆由弱碱性为弱酸性 C.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 D.血液中O 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12.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B.H 2CO 3 / NaHCO 3是维持细胞外液pH 稳定的缓冲物质 C.细胞内、外的Na +、K 十 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D.运动后Na +、K 十 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13.某大学新生在军训长途行军时,好多同学脚底部都打了泡,泡破后,流出的淡黄色液体来源于( ) A 血浆 B 组织液 C 淋巴 D 细胞外液 14、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 ) ①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 ②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 ③血糖含量过高 ④淋巴循环受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5.神经冲动在神经中枢内的可能传导途径是( ) A .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轴突 B .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 C .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 D .树突→突触→轴突→神经元细胞体 16.下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 + 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 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 A .曲线a 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 .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 .低Na +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 + 浓度高于膜外 D .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 + 浓度高于膜内 17.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 .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 + 通透性增大 C .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 .细胞膜内外K +、Na + 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基础 18.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生物必修三综合训练题

必修三综合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A.血浆、体液、体液B.血液、体液、淋巴 C.血浆、组织液、淋巴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 2、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2+、载体、氨基酸 3、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④二氧化碳⑤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⑥甲 状腺激素的运输⑦乙酰胆碱⑧尿素⑨维生素 A.②③④⑥B.①③⑤C.①③⑦D.③⑤⑥⑧⑨ 4、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 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 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5、右图为人体体液流动交换示意图,其中准确的叙述是 A.A、B、C依次为消化液、血浆、尿液 B.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尿液 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D. A、B、C依次为血液、组织液、淋巴 6、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7、组织水肿是因为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下列各项中不会 ..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 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 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 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 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 8、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A.血浆CO2浓度升高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 C.血浆渗透压升高D、血糖浓度升高 9、正常人若一次饮完1000mL清水后,立即测量尿流量。下列能准确表示从输尿管流出的尿流量随 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10、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叙述不准确的是 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7.53之间 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 D.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动呼吸活动将CO2排出 11、下列曲线能准确反映蛙的代谢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的是 12、下图表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则图中X、Y、Z、W(W为虚线框部分)所示结构准确的是 A.X表示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B.Y表示肾上腺 C.Z表示骨骼肌D.W表示效应器 13、为了解身体健康状况,甲、乙两人同时空腹做尿液检验。所采尿样标号分别为1号和2号,经班氏糖定性试剂测定发现,1号试管混合液煮沸冷却后表现砖红色,2号试管呈蓝色。下列说法最为严谨的 A.甲出现尿糖,一定是糖尿病患者 B.乙不可能是低血糖病患者 C.甲健康异常,但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 D.这种结果无法说明任何问题 14、下图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 B.c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e表示水的重吸收过程 C.d表示胰岛素,通过促动葡萄糖的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 D.信息分子参与的a、c、d调节过程均存有反馈调节 15、细胞与细胞之间能够通过信号物质实行信息传递(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当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一定使其兴奋 B.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作为信号物质可作用于B细胞,既能够促使其增殖也可促使其分化C.信号物质的受体分布于细胞膜上,体现了细胞膜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 D.若信号物质是甲状腺激素,则靶细胞是肌肉细胞、垂体和下丘脑的细胞等 16、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准确的是 A.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及溶菌酶等构成 B.在体液免疫中,由T细胞分化成的效应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一节综合练习题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 某一生态系统中,已知一只鹰增重 2kg 要吃10kg 小鸟,小鸟增重0. 25kg 要吃 2kg 虫,而昆虫增重100kg 要吃1000kg 绿色植物。在此食物链中这只 鹰对绿色 植物的能量利用百分率为 A. 0. 05% B . 0. 5% C . 0. 25% D . 0. 025% 2. 在一条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其去向为 ①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③流人到次级消费者体内 A ②③ B .②④ 的方向,单位是 Kcal/m 2 /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其中的 19左右 B. 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A )的所有能量 C. 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 D. 当人们把生产者作为食物时,比起其他营养级,可获得更少的能量 4. 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A. 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总能 量 B .流经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总和 C.各个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总和 D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5. 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太阳能辐射到系统内生产者上的能量 B ?生态系统中能量几乎全部来自太阳能 C. 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应就无法维持 D.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 6 .生态系统的能量在流经食物链的各营养级时其特点是 A. 逐级递减和循环流动 B .逐级递增和单向流动 C.逐级递减和单向流动 D .逐级递增和循环流动 7. 在一定的时间 内,某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 a ,全部消费 者所同化的能量为b ,全部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为c ,则A 、B 、c 之间的关系是 A . a=b+c B . a>b+c C . ab=c 入蔚的太卩E1施 —*■生严者 *初级泊费者— —二级消费者1 16000 40 「 】3旳 卜 , 40. 拭物末制用的能董 呼瞅、落叶、排泄掰、F 体 ②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热能 ④流人到分解者体内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下图是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应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

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题及答案

高二第一次考试生物试题、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生活状态下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 A. 组织液B .淋巴下列关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2012年8月的奥运运会上,运动员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在机体调节机制的作用下,仍然能够保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补充纯净水进行调节 B. 维持体温的稳定主要是通过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来实现的 C. 剧烈运动时,由于消耗大量能量,血糖含量有下降趋势,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D.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 持 pH相对稳定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A. 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 _ 2+ C.胃蛋白酶、Ca、脂肪、葡萄糖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神经一体液调节 D.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 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 血红蛋白、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 Q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C.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 pH保持不变 D.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下列属于内 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 ①酸碱平衡②Na: K*平衡③血糖平衡 A. ①②③⑥ B .①③④⑥ C .①②③④⑥ A.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 B. 营养不良造成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C. 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的蛋白质不能回流 D. 饮水过多,大量水分滞留在组织液右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 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若③为组织细胞,物质交换过程是 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Q的浓度相反 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若③为肝细胞,饭后4h⑤处的血糖浓度高于①处10. 血细胞、淋巴管壁细胞及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生活环境分别是() A. 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 B. 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织液 C. 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织液和血浆 D. 血浆、组织液、组织液 11. 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B. 大量乳酸进入血分泌量上升,液,血浆由弱碱性为弱酸性 C. 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 D. 血液中Q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 呼吸运动 12. 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B. H2CQ / NaHCQ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 C. 细胞内、外的NaJ K十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D. 运动后Na: K十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 态 13?某大学新生在军训长途行军时,好多同学脚底部都打了泡,泡破 后,流出的淡黄色液体来源于() A血浆B 组织液C 淋巴D 细胞外液 14、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 ①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②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③血糖含 量过高④淋巴循环受阻 15. 神经冲动在神经中枢内的可能传导途径是 A. 树突T突触T神经元细胞体T轴突 C.树突T神经元细胞体T轴突T突触 16. 下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 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 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 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 . ( 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内 环境的稳态就是指渗透压、温度、 ( ) D .唾液 血浆 ) 消化液都是体液 PH这三个指标的相对稳 人体红细胞内的Q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至少通过 家兔、鱼类、鸟类、草履虫都是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6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 B.氨基酸、纤维素、CQ、Na+ 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 ) ④体温调节⑤蛋白质平衡⑥CQ- Q2平衡 D .①②③④⑤⑥ ⑤处的箭头表 ) A. B. C. D.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 B.轴突T神经元细胞体T树突T突触 D.树突T突触T轴突T神经元细胞体 3 时间 Aiw 电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得出能量流动的特点; 2.概述能量流动的意义; 3.应用能量流动规律进行相关计算。 考点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问题定位 1.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力,用于哪几个部分。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示意图。 原因分析 精准突破 1.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几乎所有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太阳能。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能固定下来,这是生态系统繁荣的基础。 注意: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才是能够为下一营养级消费的能量。所以,从能量的角度来看,植物的多少决定了生物种类和数量。在气候温暖、降雨充沛的地方,植物格外繁茂,各种生物就会非常繁荣,热带雨林就是这样的情况;在气候寒冷、降雨很少的地方,植物很难生长,各种生物的数量都很少,显得荒凉而冷寂; 3.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每一营养级都有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4. 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主要有以下去向:一部分通过该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散失了;一部分作为排出物、遗体或残枝败叶不能进入下一营养级,而为分解者所利用;还有一部分未能进入(未被捕食)下一营养级。所以,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到下一营养级; 5.生物的遗体残骸是分解者能量的来源。 巩固练习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 ①能量输入②能量传递③能量储存④能量转化⑤能量散失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2.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A.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总能量 B.流经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总和 C.各个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总和 D.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3.在一条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其去向为 ①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②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热能③流人到次级消费者体内④流人到分解者体内 A.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总结优化 效果验证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第四章综合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第四章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有人测定了苹果、柑橘等果实成熟过程中激素的动态变化(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在幼果生长时期,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减少 B.在果实发育初期,脱落酸含量最高,而果实衰老时期,乙烯含量达到最高峰 C.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与乙烯5类植物激素,都是有规律地参加到代谢反应中 D.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主要是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而乙烯主要是抑制生长和发育 2.对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A.在果树挂果时,利用乙烯利促进果实细胞体积增大 B.在扦插时,可用细胞分裂素处理插条以促进插条生根 C.果实成熟时,施用脱落酸可促进果实成熟 D.在园林栽培中,可用赤霉素来促进植物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 3.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的不同组合分别处理幼茎切段。下图为幼茎切段的平均伸长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可说明()

A.植物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B.植物激素间具有拮抗作用 C.植物激素间具有反馈调节作用D.植物激素间具有连锁调节作用 4.在植物体内的各种激素中,生理作用最为相似的是() A.赤霉素和生长素B.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 C.赤霉素和脱落酸D.生长素和乙烯 5.某种植物种子经低温处理1~2个月后能够提早萌发。在低温处理过程中,种子内的激素含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进行以下的推断,错误的是() A.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 B.喷洒细胞分裂素溶液,有利于种子保藏 C.脱落酸与赤霉素是拮抗关系D.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是协同关系 6.南京地处亚热带地区,四季分明,植物能接受外界光照、温度变化的刺激。某些植物通过调节各种激素的合成,使得冬天休眠、夏天生长,如右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0℃有利于过程①②③④,30℃有利于过程①③⑤⑥ B.冬天休眠时,植物体内的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都会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