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管理考试重点

公共安全管理考试重点
公共安全管理考试重点

公共安全管理原理考点

第一章公共安全管理原理概述

1、安全的含义:

主观:安全首先是一种主观感觉,是人类对自己生命和生命条件的无忧和放心,是对自己前途与未来的一种自信!

客观:安全又是客观存在,是具有对抗一切现实或潜在威胁的实实在在的保障2、公共安全管理:谁的责任?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人们放弃自然权利,成立国家的目标

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守夜人政府,安全是个人问题

罗斯福新政:凯恩斯的学说,挽救资本主义

政府立法:明确政府的公共安全管理责任

实质:政府公权对于公共安全的保持与维护,建设“相对安全”的社会

3、公共安全管理与灾害管理的区别?

公共安全管理:

着眼于安全,注重灾害的预防,消除脆弱性

灾害管理:

着眼于灾害的处理,从预防、准备到应对

4、我国古代的灾害管理成就

我国在研究灾害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灾害理学、灾害工学以及灾害律学。

(1)灾害理学,是古人对灾害成因的理解与解释。

(2)灾害工学,是指中国古人的抗灾工程。

对抗自然灾害而兴建工程设施的技术和技能。

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技术水平,人民的智慧

(3)灾害律学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灾害管理之上律朝纲、中律吏政、下律民风。

政府管理灾害的政策、方针和法规。

5、历代的救灾思想与救灾政策

(1)天命主义禳弭思想

(2)消极救灾思想与政策

主张进行灾后救济或补救

实质:灾前不应有作为,一旦灾害发生,则以给予救济来稳定统治者的统治。这种思想并不否认国家的减灾责任,只是认为国家的减灾责任应该是消极的,即只在灾后开始承担,灾前则不应承担。

赈济思想、调粟思想、养恤思想、安辑思想、蠲(juan)缓思想、放贷思想、节约思想

(3)积极预防思想与政策

重农思想、仓储思想、治水思想、林垦思想

第二章公共安全管理理论

1、公共安全管理的5个重要概念:

(1)突发事件: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臵措施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的近似提法还有“紧急事件”、“紧急情况”、“非常状态”、“戒严状态”等。

从狭义上来讲,突发事件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突然发生的规模较大,对社会产生广泛负面影响的,对生命和财产构成严重威胁的事件和灾难。

从广义上来说,突发事件是指在组织或者个人原定计划之外或者在其认识范围之外突然发生的,对其利益具有损伤性或潜在危害性的一切事件。

思考题:

1)打架事件是突发事件吗?

2)新疆乌鲁木齐市“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是突发事件吗?

3)焦作下雪是突发事件吗?

4)2008年雪灾是突发事件吗?

黄埔江水域漂浮死猪事件

上海方:水质没问题

嘉兴方:耳标猪流动性大,并非必然是嘉兴所致

你怎么看?突发事件有何特点?

突发事件的特点:

“突然发生”——突发性和紧迫性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不确定性

“严重社会危害”——严重的公共危害性

“需要采取应急措施以应对”——需要政府公权力的介入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别

(2)危险:

致灾因子危险

危险源风险源

具有潜在的引起不幸、伤害、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损坏、农业损失、环境破坏、经营中断或其它类型损害或损失的事件或客观条件。

自然层面:存在于自然环境之中,并对人类构成威胁。

技术层面:产生于技术背景或工业背景之下,人为特征

思考:危险一定会导致灾害发生么?

洪水有危险,但洪水一定会形成灾害吗?

是否有人

人是否能抵抗(脆弱性)

(3)脆弱性:

在应急管理领域,脆弱性主要衡量人或事物相对于危险的易损性。

环境的脆弱性系统的脆弱性人和物的脆弱性

(4)风险:面临伤害或损失的可能性。

通常具有不利性、不确定性、复杂性的三维特性。

风险=危险×脆弱性(形成机理)

风险=可能性×严重性(定量评估)

(5)公共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

公共安全管理=应急管理

公共安全管理/应急管理: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施灾害减除、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灾后恢复。

公共安全管理提供的是一种公共产品即公共安全

(6)5个概念之间的基本逻辑:

危险和脆弱性共同作用,产生风险

风险超过了系统的承受能力,发生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发生前、中、后,实施公共安全管理/应急管理

2、学生问题反馈:

(1)为什么传统的应急管理面对事件复杂性低、可预测性高,不应是现代的应急管理可预见性高?

(2)群体的大规模事件如何判别是否为突发事件?若没人伤亡呢?

3、传统应急管理与现代应急管理有何区别?

传统应急管理

(1)一个行业或专业领域的事件应对

多个行业或领域各自的生产安全问题

(2)一个区域的常见事件应急

一般区域:城区、农村

特殊区域:天安门、北京西站

(3)传统的多领域协作:消防、公安防汛、抗旱

(4)采取的应急手段:传统方式和技术

(5)面对的事件复杂性低

事件发生发展的逻辑和脉络比较清晰,可预测性高,也相对易防范

(6)认知角度比较单一

对事件损失的关注度比较大

单一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比较重视

现代应急管理

(1)非常规复杂突发事件实际增多

SARS,甲型H1N1流感(未见过)大地震(有过但规模太大)

(2)多事件接续作用或相互作用

对于事件间的演化规律需要更加关注

(3)技术和管理发展到了一定程度

通信/运输优化、快速可行解

(4)多部门协作成为可能:模式平台应急办

(5)认知调整

减缓、挽救、恢复

演化问题,因而更加关注次生灾害

全面紧急事态管理理论

应急管理机理:

突发事件的专业性机理:又被称作行业性或领域性机理,是指每个突发事件都有其专业领域内的特殊性。

四大类突发事件的专业性机理各不相同。

每一类中的每一突发事件的机理都有其特殊之处

突发事件的一般性机理:研究事件的一般性发生、发展与传导规律,包含原则性、原理性、流程性和操作性机理 4 类型

原则性机理:对特征的简单描述

原理性机理:对整个事件过程和应急处理过程的规律性进行刻画

流程性机理:说明事件和应急处臵过程的前后逻辑

操作性机理:在流程性机理的基础上,在实际存在的种种约束下,给出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规律性、切实可行的措施的表达

第三章公共安全管理的利益相关者

1、弗里曼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内容

战略管理3过程

理性层面:涉及企业利益相关者识别

程序层面:涉及利益相关者战略制定

交易层面:设计建立与利益相关者的业务联系

战略管理框架:

利益相关者识别、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与解释、

具体管理计划和综合管理计划制定、一般管理策略形成

利益相关者利益实现机制:

利益相关者授权法则、董事责任法则、利益相关者求偿法则

2、公共安全管理中利益相关者的概念

受突发事件影响,或影响突发事件处臵的个人与群体

3、在公共安全管理中为什么要研究权益人?

权益人受应急管理决策的影响;

影响应急管理的决策

4、利益相关者的分类

社会群体:家庭、社区、私营部门

经济群体:商家、媒体、公共事业公司

政治群体:各级政府

疑难问题解答:

1)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如何均衡?如何得到保障?发生冲突时怎么办?由谁出面解决?

2)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比例?

3)利益相关者对公共安全管理决策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为什么引入利益相关者分析?为什么不采用强制性手段?

5)利益相关者图谱到底是什么样的?

5、公共安全管理中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

识别利益相关者

估计利益及影响

利益相关者排序

制定利益相关者管理策略

公共安全管理中,我们主要关注关键利益相关者,但其他利益相关者也不能忽视

6、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共安全管理政策制定过程

议程设定——政策制定——政策采纳——政策执行——政策评估

第五章公共安全管理系统

1、应急指挥系统

ICS的由来:

起源于1970年的加利福尼亚。当年那里发生了长达13天的森林大火,造成了16人死亡、700座房屋被毁,每天的损失超过1800万美元。在灭火过程中,政府各相关部门虽然都尽了最大努力,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协调和指挥,严重影响了灭火的效率和效果。

大火过后,国会命令美国森林管理署设计一套系统,大幅度提高对各相关部门的协调能力,确保有效应对南加利福尼亚的严重森林火灾。

加州各相关部门立即动手,创立了“火界”(FIRESCOPE)系统。它主要是一个指挥与控制系统,确定了在发生各类紧急事态时,为了管理每天的行动,参与救援的各组织的构成与岗位职责。这就是ICS的雏形。

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火界”系统的参与部门一起确定了共同的专业术语、程序,并实施了对ICS的有限的现场测试。

到1980年,该系统的若干部分已经在几次重大的野火和城市火灾中得到成功应用,开始被洛杉矶消防局、加利福尼亚森林与防火局和州长紧急事态管理办公室正式采用,并得到州消防工作委员会的认可。

80年代,使用“火界”的培训在消防行业开始推广。

1990年,全国消防系统突发事件管理系统协会创立,开始规范“火界”和其它指挥系统,建立一套全国统一的ICS。

1993年,统一的ICS文件完成。之后,在非火灾的突发事件中,也开始使用ICS。人们认为,它为公共安全管理者提供了有效而协调的管理,使诸多部门、成千上万的人们有条不紊地参与突发事件应对,适用于广泛的公共安全领域,不仅是火灾,也可用于洪水、危险材料事故、地震、空难等等各类灾难。

90年代中期,美国联邦紧急事态管理局所属的紧急事态管理学院,已经将ICS作为重要的经典课程讲授,它被推广到了全国的紧急事态管理领域。

2004年,美国国土安全部在对ICS的术语涵义、组织和程序方面作了不大的修改以后,在《全国突发事件管理系统》中全盘采用ICS。

今天,在全国突发事件管理系统中的ICS成为适用于所有危险环境的指挥系统。美国ICS的特点:

ICS是一种管理系统,其目的是通过将各种设施、装备、人员、规程和通讯组合进一个共同的组织结构中,实现对国内突发事件的快速高效管理。

在紧急事态管理学院早期的教科书中,将ICS定义为:用于指挥、控制和协调应

对工作的示范工具,对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平定突发事件,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努力的各个部门提供一种协调手段。

ICS的14个管理特征:

(1)通用术语

(2)模块化组织

(3)目标管理

(4)依靠突发事件行动预案

(5)控制幅度适当

(6)预臵的突发事件场所与设施

(7)综合资源管理

(8)综合通讯

(9)指挥的建立与转移

(10)指挥的链条和指挥的统一

(11)联合指挥

(12)责任性

(13)调度制度

(14)信息和情报管理

附:玉树地震应急指挥组织设立情况:

国务院玉树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

青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

玉树州抗震救灾临时指挥部

军队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

玉树地震抗震救灾指挥组织结构设臵的特点:

一是联合指挥

二是政府设立国家、省和州三级指挥体系,层次明晰、简单

三是分工协作

四是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得到强化

五是指挥部组织结构基本合理

玉树地震抗震救灾指挥组织结构设臵存在的问题:

(1)指挥一度处于混乱状态

(2)应急指挥部内部组织结构职能设计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没有设臵灾情组、内部组织的名称、职能和机构数量还缺乏统一性

完善思路:

(1)建立现场行动指挥与联合协调分离的应急指挥协调模式

(2)规范应急指挥组织的基本结构与职能

(3)建立标准化的应急指挥与协调程序

2、应急通信系统

含义:发生突发事件时,综合利用各种通信资源,保障应急救援和必要通信所需的通信手段和方法。

本质:它是一种暂时性的,为应对突发事件而提供的特殊通信机制。

特点:不确定性、需求的不均衡性、通信手段的多样性、易破坏难恢复性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通信系统堵塞甚至信息孤岛?

原因一:通信系统自身原因

通信系统本身的抗毁强度和通信保障能力比较弱。

通信系统传输介质容易遭到破坏

通信系统的负载能力有限

运营商的通信系统没有形成一套健全的、有效的灾难通信体系

政府对应急通信系统建设的投入不足

原因二:外界环境因素

灾难往往导致通信机房与基站被毁、电杆倒塌等严重的设施毁坏问题

大灾导致灾区环境恶化,加大通信系统地修复速度

原因三:人为因素

公众、政府、应急救援部门急剧增加的通信需求加剧了应急通信系统地拥堵3、应急资源系统

广义的应急资源包括防灾、救灾、恢复等环节所需要的各种应急保障。《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应急保障分为人力资源、财力保障、物资保障、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

狭义的应急资源仅指灾害管理所需要的各种物资保障。

我国应急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应急资源的投入不足

(2)应急资源整合程度低

(3)应急资源管理低效

分灾种、分部门的城市灾害管理模式造成各灾种管理职能部门之间的应急资源流动凝滞

无法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资源联动体系

对我国应急资源管理改进的建议:

资源整合、管理模式创新、制定资源应急预案

管理模式创新:实现应急资源管理从CRMC到MAS的转变

①应急资源管理的CRMC模式

CRMC是资源管理中较为普遍的管理模式,即:在大量集中的资源的管理中,有且仅有一个主控节点作为系统的核心。系统以此单节点为依托,完成对整个集群资源的静、动态采集,并对这些静、动态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分配与监控。

最为显著的特点:在资源管理、配臵的过程中实现了单节点管理控制,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应急资源的CRMC配臵模式不足:

信息不确定、批任务及中心节点的意外事故会造成系统瘫痪,以致资源冗余浪费与资源供给不足并存的局面产生。

②MAS的应急资源管理模式

MAS是一种由多个Agent组成的分布式自主系统。

功能:通过多个Agent之间相互协作、相互支持以完成系统的共同目标。

优势:有利于提高系统内各Agent的自主性、协调性和互动学习能力,并在信息共享、知识积累、系统稳定的基础上,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它在处理复杂系统时具有较大优势,适用于在多元主体参与下,应急资源的配臵问题研究。具体体现:建立应急资源规划的GSM三角形联动网络结构,即:

政府应急资源规划、社会应急资源规划、市场应急资源规划

为应急资源的配臵、管理提供良好的运行机制。

第六章公共安全管理中的政府风险沟通

1、风险沟通的几个基本概念:

风险认知是公众对风险的主观认识

风险认知步骤(八步):

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寻求防护措施—防护方案评估—防护方案实施—信息需求评估—沟通行动评估—沟通行动执行

风险沟通是个体、群体以及机构之间交换信息和看法的双通道的互动过程,是一个收集信息、组织信息和再现信息的过程,并为决策服务的过程。

公共安全管理中的风险沟通:

是政府部门的代言人与媒体和大众就风险情况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包括与潜在的、不确定的风险有关的信息,其目的是为了降低风险造成的影响、避免危机的发生。

双向互动性、关于风险的各种信息、有目的的传播活动、政府风险沟通、目标受众风险沟通

政府风险沟通是指针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影响到公共安全的重大事件,由政府部门对公众、媒体、利益相关方发表准确、及时、必要的信息,旨在通知他们潜在的危险和应该采取的避险措施,帮助他们在面对损失和伤害时尽可能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

2、政府风险沟通的必要性

1)受突发事件威胁的公众对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的强烈需求

突发事件发生时,民众的基本反应是什么?

2)信息网络的发达

3)信息占有的不对称

政府与公众谁占有的信息更多?

3、公众获取公共信息的渠道

公众有三个获得突发事件信息的来源:

一是政府渠道(公信力最高);二是媒体渠道;三是民间渠道(我们通常称之为“小道消息”)

附:案例分析:我国政府风险沟通的经验教训(手足口病的教训)

手足口病的教训:2007年5月,某地新闻网上出现关于当地“怪病”的报道,使该市“手足口病”疫情成为全国的焦点。

但此前的十几天内,这个城市早已经传遍各种消息,其中最严重的是:“80个孩子被隔离,死亡了十几个”;网站上《危机,危机,大家注意了,“非典”又来了》的帖子被疯狂转载;“出现了大脑炎疫情,大量儿童死亡”的说法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这一切传闻的起点,始于唯一死亡的孩子家属和该市医院的一起纠纷,纠纷现场的人群听从家属的一面之词,迅速将消息传播出去,并不断地夸大,一时谣言四起。

新闻网的记者看到网上的众多帖子后,给当地的疾控中心,人民医院分别打了电话,均没有的到明确答复。

于是,小道消息被小媒体无限扩大,使一个非常普通的疫情几乎酿成一场灾难,一些人纷纷表示要带孩子离开这个危险的城市。

思考:政府在手足口病事件中的风险沟通存在哪些不足?

4、政府风险沟通的四个理念

以客户为中心、领导重视、规划和操作中的全面沟通、媒体合作

5、政府风险沟通的原则

准备原则、及时原则、统一原则、真诚原则

6、政府风险沟通的基本方法

(1)致灾因子持续阶段的风险沟通

标志:公共安全、财产和环境受到特别大灾害事件威胁的概率低。

主要目标:开展致灾因子减缓、应急准备和恢复准备行动,制定积极的风险沟通方案。

五大任务:战略分析、运行分析、资源动员、方案开发、方案实施

战略分析:

开展社区致灾因子脆弱性分析

分析社区的背景:

民族构成、沟通渠道现状、对权威的认知、教育水平、收入分配

目的:获得他们的支持、进行致灾因子管理

识别社区居民对致灾因子和致灾因子调整的主导性认知

确立风险沟通方案的目标:

致灾因子意识培育、沟通方案必须培养人们对自我保护的个人责任感

运行分析:

任务1:确立、评估社区及其家庭或企业具备可行性的致灾因子调整

目的:确保人们知道作怎样保护自己

任务2:确定提供约束、激励和科技创新的方法

约束方法、激励方法、科技创新方法

任务3:识别社区现有的风险沟通源

沟通源:权威、新闻媒体和同行

任务4:识别社区现有的风险沟通渠道

媒体、非正式的面对面交谈和正式会议

任务5:识别具体的公众分类

针对不同群体发送特定消息

动员资源:

任务1:获得高级官员的支持

任务2:争取其他政府部门的参与

任务3:争取非政府组织与私人部门组织的参与

红十字会、救世军、公共事业组织、企业

任务4:与大众传媒合作:电视、网站、报纸、电台

任务5:与邻里协会和公民组织合作

制定风险沟通方案:

任务1:组建危机沟通小组并进行培训演练

任务2:建立在危机升级和应急响应中保持有效沟通的程序

任务3:开发综合性的风险沟通方案

任务4:计划有效地利用非正式沟通网络

任务5:确立从新闻媒体和公众获取反馈的程序

实施风险沟通方案:

任务1:通过强化对专业知识和可信度的认知,确立信息源的公信力

任务2:通过多种渠道传播致灾因子信息

任务3:描述正在规划或实施的社区或设施的致灾因子调整

任务4:描述具备可行性的家庭致灾因子调整

任务5:评估沟通方案的有效性

(2)在危机升级或应急响应期间的风险沟通

标志:公众健康、安全或财产的突发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大增强

主要目的:明确解释为什么相信某种情景存在危机

实施风险沟通方案(五项任务)

任务1:迅速组建扩大的危机沟通团队

任务2:把握发布敏感信息的适当时机

任务3:选择适当的沟通渠道

任务4:与新闻媒体和大众保持联系,并提供及时准确的危险信息

任务5:通过事后批判进行绩效评估

第七章公共安全规划

1、综合防灾规划与公共安全规划的区别?

综合防灾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之一,历来有之。而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内容,两者从表面上看,似乎很相似,都是为预防、应对灾害,保障城市安全而编制的规划。但细研究起来,还是各有侧重

综合防灾规划,主要强调各单灾种的综合,从单灾种规划中整合而成,主要考虑抗震防灾、防洪、消防、人防四部分(部分地区根据情况可能增加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气象灾害),而对于其他灾害,如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考虑较少。公共安全规划: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不仅研究各种灾害,还将风险评估、应急管理、防灾空间的建立等诸多与城市安全相关的因素纳入进来

定义:公共安全规划可以说是通过对城市风险进行分析研究,为最大化地降低突发事件对城市的不利影响,而对城市用地、设施以及人类活动进行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安排。

本质:是在对城市风险进行预测基础上所做的安全决策

2、公共安全规划的原则

综合性(规划内容)、全程化(规划层次)、科学性(规划评价)、圈层化(空间体系) 3、公共安全规划的类型

城市公共安全总体规划

城市公共安全专项规划

城市公共安全分区规划

城市公共安全总体规划和城市公共安全分区规划都是城市公共安全专项规划的组合或综合。

城市公共安全分区规划与城市公共安全总体规划只是在规划范围上有所不同,在规划的内容和形式上基本都是一致的。

思考:城市公共安全专项规划应该有哪些呢?

群体性事件管理是不是城市公共安全专项规划的组成部分?

城市公共安全专项规划针对研究范围,可以划分为七个专项规划,即:

城市工业危险源公共安全专项规划

城市公共场所安全专项规划

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安全专项规划

城市自然灾害安全专项规划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专项规划

城市恐怖袭击与破坏安全专项规划

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安全专项规划

4、公共安全规划的要点

城市公共安全的风险分析

风险识别是在资料收集及现场查看的基础上找出风险之所在和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并对其后果作出定性的估计。

风险评价是对城市系统存在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估,评价系统发生事故和灾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目标的确定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风险减缓

途径一般是针对现状安全水平与规划安全目标间的差距,找出具体的风险因素所在,积极采取对策措施,从风险的概率及后果两个方面消除或减少风险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应急救援系统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信息管理系统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实施

政府在实施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方面居主导地位

机构的成员包括了来自安全部门、公安部门、环境部门、公共卫生部门、公共事务部门、医疗部门等部门的各类代表

5、我国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本身存在缺陷,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应对危机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体系

(2)城市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缺乏公共安全理念,对城市公共安全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4)城市开发建设中的急功近利

(5)规划中对新的致灾因素预见不够,防灾规划技术进步缓慢

建议:

(1)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

(2)制定科学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完善城市的公共安全法规体系

(3)加强城市规划对城市安全的综合协调,构建城市公共安全的协调运作机制

(4)尽早建立完善的极端天气事件的预防、应急和相应的保障机制

(5)编制和完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数据库,设计、编制城市公共安全预案

(6)加强公众防灾减灾安全意识和危机意识教育,建立完善的城市居民安全教育体系

(7)建立一个对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实施的监控机制以及明确的责任追究制度也是做好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第八章公共安全法

1、公共安全法

公共安全法是法的一种(一般属性的肯定);

公共安全法是有关公共安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或综合体(一系列法律规范的集合);

公共安全法调整的是因公共安全问题而产生的社会关系;

公共安全法主要调整、维护与保障公共安全所发生的社会关系(这是对公共安全

法律行为的高度概括)。

公共安全法是调整公共安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指关于公共安全的维护与保障、预防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以及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和事件发生后的安抚与处理的法律规范、法律规定和法律渊源的总和。

2、公共安全法的性质

思考:公共安全法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公共安全法的产生不是因为阶级矛盾不可调和,而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严重危害了人类社会的公共安全;

3、公共安全法的特点

综合性、科学技术性、区域特殊性、社会性和公益性

4、公共安全法的基本原则

依法保障公共安全的原则

政府主导的原则

公众参与的原则

预防为主的原则

中央与地方合理分权的原则

《突发事件应对法》

该法确立了哪些制度?

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准备制度、监测制度、预警制度、应急处臵制度、事后恢复与重建制度

频率最多的词汇:突发事件、政府、应当

禁止、可以、应当、必须、不得,他们之间的语气强弱关系如何?该法使用这些词汇是否得当?为什么?

第一,设定禁止性规范的比例非常小

第二,对于政府职责规定,使用“可以”法律效力不足。

第三,《突发事件应对法》刚性不足,还在于法律对公权力主体的政府和私权利主体的公民、法人等同样以“应当”来设定职责和义务。

责任规定不够刚性不足的原因?

建议:建议对《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有关政府职责的设定,根据其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的重要程度,酌情将部分“应当”规范提升为“必须”规范。

思考:

1、突发事件的应对应有政府的引导和社会的广泛参与,但应对法中大部分内容都是针对政府的,为什么?

2、应对法既然存在这么多问题,为什么国家还要颁布实行呢?难道制定这部法律的有关人员没有发现其中的不足吗?

3、是什么原因导致应对法的刚性不足?为什么应对法没有进一步改变以适应社会需要?

4、为什么应对法没有进一步改变以适应社会需要?

如果法律里面的词语有太多的禁止,表面上看起来规范了不少,但执行力度肯定会降低。

该法存在的问题:

责任规定不够刚性、责任规定不够周延、法律责任主体的缺失

该法是一个综合性的基本法

第九章安全文化

1、安全文化的提出背景

核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

事故原因:技术上问题

管理上问题:按规定,在反应堆的反应区内至少应有15根控制反应的控制棒,而在事故发生时只有8根;

实验之前切断了自动保护系统及停堆保护系统;

玩忽职守、粗暴违反操作规程

2、安全文化的概念

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安全素质和安全态度的总和。

3、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

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

4、安全文化的构成

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管理文化

安全观念文化:精华与糟粕

安全行为文化:

认知的影响:无知的不安全行为

侥幸心理支配下的放任行为

安全管理文化:

价值观导向作用

不同时代的价值取向不同

管理政策的作用

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政策、措施问题

安全物质文化

一是人类技术和生活方式与生产工艺的本质安全

二是生产中使用了有关的安全装臵

《安全生产管理》复习要点(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复习要点(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一、熟悉安全生产有关内容; 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二、掌握事故、事故隐患、危险、重大危险源等分类原则; (一)事故在生产过程中,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事故的分类方法按照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将工伤事故分为20类,分别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等。 (二)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考虑事故起因,可将事故隐患归纳为21类,即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水害、坍塌、滑坡、泄漏、腐蚀、触电、坠落、机械伤害、煤与瓦斯突出、公路设施伤害、公路车辆伤害、铁路设施伤害、铁路车辆伤害、水上运输伤害、港口码头伤害、空中运输伤害、航空港伤害、其他类隐患等。 (三)危险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 R=f(F,C) 式中R——危险度;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四)危险源从安全生产角度,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五)重大危险源广义上说,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就是重大危险源。 我国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重大危险源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当单元中有多种物质时,如果各类物质的量满足式(1—2),就是重大危险源。 三、掌握安全、本质安全、安全生产管理等要求。 (一)安全安全是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人员伤亡、职业病或设备、设施损害或环境危害的条件,是指安全条件。不因人、机、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失效、人员伤害或其他损失,是指安全状况。 (二)本质安全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失误一安全功能。指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 (2)故障一安全功能。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上述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

公共管理学2011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2011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公共管理的特征 P4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和其他会组织及公民为推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通过观念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对日益复杂的公共事务及组织自身进行管理和优化的活动。其特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性 ①利益取向的公共性。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公共组织以其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去推进、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将公共利益放在突出位置。强化公共利益的重要性是公共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的本质区别所在。 ②公共参与性。随着政治民主的发展,公民社会开始逐渐成长起来,社会组织及公民的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为了更好的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他们越来越多地要求参与到公共管理之中。使得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不再是唯一的主体,而是还包括政府之外的其他公共组织、私人组织以及公民。 2、效能性 与传统公共行政关注管理过程和管理程序相比,公共管更多地将视线放在了结果的取得上,强调投

入要素和实际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因而,公共管理提倡效能建设,在管理目标上追求包括经济、效率和效果在内的多元价值的有机统一。 3、回应性 公共管理过程可以说也是一个与社会互动的过程,这是公共部门以人为本、重视公众利益的具体体现。对政府组织而言,它不再是传统公共行政中的封闭体系,而是具有高度开放特征的开放体系。政府既要提供有效的制度平台和渠道,让公众能及时地向政府反映问题,同时政府也要对公众的需要作出反馈。 4、管理手段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公共管理非常注重管理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和创新,这是由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决定的。一方面,由于公共管理过程中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的出现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另一方面,公共组织要实现自身的优化管理,也要不断开发新的技术和手段。 5、法治性 法治在公共管理中体现为严格遵守规则的精神。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之间要实行对社会事务的合作共识,只能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如果缺少

安全管理人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安全管理人员教育培训考试试题 单位: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每道题2分,共40分) 1、负责对安全生产进行现场监督检查的人员是:()。 A项目经理B安全总监C安质部长D专职安全员 2、影响人的安全行为的环境因素是()。 A、气质、性格、情绪、能力、兴趣等 B、社会知觉、角色、价值观等 C、光亮、气温、气压、温度、风速、空气含氧量等 3、为防止高温场所人员中暑,多饮以下哪种水最好?( ) A、纯净水 B、汽水 C、淡盐水 D、不喝 4、对电击所至的心搏骤停病人实施胸外心脏挤压法,应该每分钟挤压()次。 A、60~80 B、70~90 C、80~l00 D、30~50 5、扑救电气设备火灾时,不能用什么灭火? ( ) A.四氯化碳灭火器 B.二氧化碳灭火器 C.泡沫灭火器 6、如果工作场所潮湿,为避免触电,使用手持电动工具的人应()。 A、站在铁板上操作 B、站在绝缘胶板上操作 C、穿防静电鞋操作 7、三线电缆中的红线代表()。 A.零线 B.火线 C.地线 8、停电检修时,在一经合闸即可送电到工作地点的开关或刀闸的操

作把手上,应悬挂如下哪种标示牌? (

) A."在此工作” B.“止步,高压危险” C.“禁止合闸,有人工作” 9、重视和保障从业人员的(),是贯穿《安全生产法》的主线。 A.知情权 B.生命权 C.健康权 D.批评检举权 10、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执行安全设施与生产设施()、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原则。 A 同时设计、同时生产 B 同时生产、同时施工C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11、我国的消防方针是:()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12、“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在( )月。“全国质量月活动”在( )月。( ) A、6月、9月 B、9月、6月 C、6月、8月 D、8月、6月 13、国际规定,电压()伏以下不必考虑防止电击的危险。A.36伏 B.65伏 C.25伏 1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 A.安全生产技术 B.安全生产知识 C.安全生产条件 D.安全生产素质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试卷及答案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试卷 及答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中铁x x局连盐铁路第x项目部 管理人员工程生产管理考核 姓名:单位:职务: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答案的编号填在正确答案后面。每小题1分,共35分) 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是()。 A.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B.建立安全生产制度 C.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D.建立政府的监察机制 正确答案: 2、建筑施工事故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 A.高处坠落事故 B.各类坍塌事故 C.物体打击事故 D.起重伤害事故 正确答案: 3、建设工程实行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 A.负连带责任 B.负相关责任 C.负总责 D.不负责任 正确答案:4、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应当()。 A.马上报告有关部门 B.找有关人员协商 C.立即制止 D.通知项目负责人 正确答案:5、分包单位应当服从总承负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分包单位不服从管理导致产生安全事故的,由()承担主要责任。

A. 分包单位 B.总承包单位 C.建设单位 D.监理单位 正确答案:6、垂直运输机械作业人员、安装拆卸工、爆破作业人员、起重信号工、登高架设作业人员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A.三级教育 B.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 C.安全常识培训 D.安全技术交底 正确答案:7、工程中涉及深基坑、地下暗挖工程、高大模板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位还应当组织()进行论证。 A.企业负责人 B.项目负责人 C.安全负责人 D.专家 正确答案:8、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签字后实施。 A.业主代表 B.设计主持人 C.总监理工程师 D.有关部门 正确答案:9、建设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负责项目管理的()应当对有关安全施工措施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做出详细说明,并由双方签字确认。 A.项目经理 B.技术人员 C.值班人员 D.考核人员 正确答案: 1 10、施工现场暂时停止施工的,施工单位应该做好现场防护,所需费用由()承担或按合同约定执行。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答案附后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 2015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其中不包括( )。 A.交通伤害 B.机械伤害 C.起重伤害 D.冒顶片帮 2.本质安全中的( )动能是指。当设备、设施发生故障或损坏时,仍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A.失误—安全 B.行为—安全 C.故障—安全 D.控制—安全 3.危险度表示发生事故的危险程度,它是由( )决定的。 A.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与系统本质安全性 B.本质安全性与危险源性质 C.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与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D.危险源的性质与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4。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8218-2000),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是( )。 A.物质的物理特性 B.物质的比重及数量 C.物质的密度及数量 D.物质的危险特性及数量 5.依据系统安全理论,下列关于安全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没有发生伤亡事故就是安全 B.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C.当危险度低于可接受水平时即为安全 D.安全性与危险性互为补数 6.在工业生产中,经常利用各种屏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其应用的安全理论是( )。 A.因果连锁理论 B.系统安全理论 C.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D.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7.我国安全生产方针中的综合治理强调的是( )。 A.抓住重点,遏制重特大事故 B.强化责任,落实企业自主管理 C.重在执法,完善法规标准建设 D.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公共管理学重点整理

公共管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讲导论 1.公共管理的基本要素 Who?——谁来管理? 公共管理者——人(公务员、公共事业举办者、公共事业工作人员等) 政务性管理人员:上级考核选派,民主选举的决策型高级管理人员 业务性管理人员:通过考试招聘等途径任用的执行型专业管理人员 公共管理者——机构 政府机构 非政府公共机构(事业单位) 非营利组织(公共事业组织、企业化的公益性组织) What?——管什么? 从管理领域来看,要管经济、管社会、管政治 从具体公共事务内容来看,要管理10个方面的公共事务:国家发展战略、公共政策与决策、法律和行政程序、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公职人员、公共财政(公共预算、政府采购等)、国土和其他公共资源、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公共项目、公共信息、各项公共事业、政府绩效 从与私人部门的比较来看,要根据公共管理的要求和特点管理公共部门自身: (1)不同的结构——权利责任的清楚与模糊:公共机构组织效率的管理 (2)不同的激励——客户和资金:公共激励机制的管理 (3)不同的背景——长期连续性与届内任期短期性:决策体制管理

(4)不同的目的:利润与大众福祉:公共部门的公共性管理 Why?——为什么管? 市场失灵:看不见的手看不见了路 政府失灵:看得见的手只看自己的手指 外生性失灵——不完全信息决策 内生性失灵——非公共利益行为 体制性失灵——投票悖论、组织间关系、时滞 传媒和舆论失灵:非正式组织行为、无政府主义行为、奴隶思想 How?——怎样管? 角色与知识的运用,三个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两类知识,新问题 2.案例教学法在公共管理学的作用 作为管理学科,案例教学法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案例教学法中,知识是双向流动的,通过双方的沟通交流,不仅学生能够获得知识、真理和智慧,教师也能获得教学经验,开拓教学视野,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教学知识,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综合思考的能力,以及联系案例运用理论的能力 3.公共部门管理和私人部门管理的区别 政治权威——经济权威 多元制衡——自主性 公共利益——私人利益 法的支配——意志支配 政府——市场

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试题

二0一九年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单位: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共计:24分,每空:2分) 1、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2、生产经营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3、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和,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条例。 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责任制,其中对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全面负责。 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和危害,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估,制定相应的,并向本单位从业人员公布。 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将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建立情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并依法向社会公布。 7、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应急知识,掌握风险防范技能和事故应急措施。 8、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立即启动,采取应急救援措施。 二、选择题(共计:20分,每空:2分) 1、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应急工作负有哪些职责?() A、没有职责 B、组织制定预案但不需实施 C、实施但不必组织制定预案 D、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预案 2、生产经营单位在编制应急预案前,应当进行()和应急资源调查。 A、调研走访 B、事故风险评估 C、应急预案的学习 D、应急演练 3、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 )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A、拖延不报 B、迟报 C、被举报 D、不报 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公布之日起()内,按照分级属地原则,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进行告知性备案。 A、45个工作日 B、30个工作日 C、20个工作日 D、15个工作日 5、《安全生产法》规定,企业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给予降职、撤职的处分,对逃匿的处( )日以下的拘留。 A、5 B、10 C、15 D、20 6、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事故类型,组织应编制本单位的()。 A、现场处置预案 B、专项应急预案 C、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 D、综合应急预案 7、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的职责不包括下列哪种情况。() A、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B、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

安全管理人员考试题库

安全管理人员考试题库 一、填空题(30题)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安全生产法的规定,2016年6月份是全国第15个安全生产月活动,其主题是强化安全发展观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 2、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和安全生产法规建立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 3.新员工四级安全教育是指公司级、分厂级、车间级、班组级教育,新员工岗前四级安全教育至少72学时。 4、“四新”安全教育:是指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制造新产品时进行的安全教育。 5、四不伤害是指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保证他人不受伤害。 6、设备安全“五有”装置是指轮有罩、轴有套、平台有栏杆、电器有接地、坑有盖。 7、四大危害因素是指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和不良的环境影响,其中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 8、生产安全“五同时”是指同时计划,同时布置,同时检查,同时总结,同时评比。

9、夏季三防是指防汛、防雷电、防中暑。 10、公司A级风险四级监控是指班组班检查、车间日检查、分厂周检查、公司月检查。 11、班组每周安全学习活动要做到人员、时间、内容三落实。 12、贯标体系运行的基本原则需必写、写必做、做必记。 13、对事故隐患整改的“五定”原则是:定项目、定人员、定措施、定时间、定责任。 14、危险作业主要包括动火、高处、有限空间、开挖、爆破、吊装、煤气区域等危险性作业。从事危险作业必须实行许可管理,提前办理检修工作票(许可作业票)方能作业。 15、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 16、煤气的三大危害:中毒、爆炸、燃烧。煤气区域严禁烟火,外出巡检、作业必须保持2人以上,做到有人操作、有人监护,并戴好煤气报警器,必要的时候要佩戴防毒面具。 17、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18、锅炉的三大安全附件是指安全阀、压力表和水位表。 19、氧气瓶防火“八大忌”是指忌倒立,忌沾油脂,忌火烤,忌暴晒,忌将气用尽,忌剧烈撞击,忌混合运输,忌超检验期使用。

2018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重点考点大全

7、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重点考点) 1、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其他损失 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 类,分别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3、安全生产事故等级划分: a、特别重大事故:死亡30人以上,重伤100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 b、重大事故:死亡10-29人,重伤50-99人,直接经济损失5000-9999万元; c、较大事故:死亡3-9人,重伤10-49人,直接经济损失1000-4999万元; d、一般事故:死亡2人及以下,重伤9人及以下,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下。 4、事故隐患:物的危险状态、人的危险行为、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1)一般事故隐患,指危害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2)重大事故隐患,危害大和整改难度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经一段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出的隐患。 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害(重伤、轻伤、死亡)、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第一类危险源研究的是物质和能量,研究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止导致能量或者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和失效的各种因素(载体),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隐患一定是危险源,事故隐患一定是从危险源爆发出来的。失去控制的危险源,是隐患。 5、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能力 6、风险度:R=f (F、C)--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结合 广义: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健康风险安全生产日常管理:人、机、环境、管理 8 、海因里希法则(事故法则):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1:29:300 。这个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中,每发生330 起意外事件,有300 件未产生人员伤亡,29 件造成人员轻伤,1 件导致重伤或死亡

公共管理学 考试重点

第一章 公共管理: 对由多数人组成的正式或非正式组织的安排,如国家(政府)管理、大学管理、没有明确的隶属关系,地位比较平等,更多地依靠规则、政策、法律。 公共管理: 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以有效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宗旨,运用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和管理的理论与方式,民主运用公共权利,并以科学的方法依法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活动。 公共事务: 公共事务是指该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把社会控制在秩序范围内,推动社会发展,所进行的满足社会成员共同需要与要求的一系列社会活动。 公共事务的特征: 一是阶级性。 二是公益性。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因此,受益对象是一定范围的时候公众。 三是多样性。质和量的不同追求,决定了公共事务种类的多样性特征。 四是层次性。全球性公共事务、全国性、地方性等不同层次。 公共管理的分类: 1.政治性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公共危机管理 2.社会性公共管理:公共财政管理、公共组织管理、公共项目管理、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公 共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文化事业管理、公共教育事业管理、公共卫生管 理、公用事业管理 公用事业管理: 是指从公共利益出发通过网络传输系统提供居民必需的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主要包括电力、电信、供水、供气、供热、排水、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城市轨道交通等产业。具有地域差异性、公益性、垄断性、外部性、整体性与可分型等特征。 公共权力: 就是用于管理和处理公共事务的权力,它是由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而产生的,其主要目的在于维持、调整和发展整个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 公共权力的作用: (1)维持作用:公共权力要维持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使其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保证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2)调整作用:公共权力对某些变化了的社会基本秩序作出调整,以克服社会内部的一般矛盾与冲突,防止其向对抗方向转化。 (3)引导作用:公共权力还会推动和引导原有的生活秩序向一定方向演变。 公共行政 是指政府或公共组织在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范围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P途径的公共管理研究:即公共政策的途径 B途径公共管理研究:即企业管理途径 公共管理的特征: 1、公共管理是一个整合性概念,采用企业和行政管理的相关理论来研究整个公共事务。 2、乐观的规范研究领域,将私部门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但未改变公共 部门的主体性。

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考试卷(答案)

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考试卷1(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关于《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下列表述中不准确的是(D) A.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C.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B.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D.提升经济发展速度 2.下列关于安全生产工作方针的表述,最准确的是(C) A.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政府监管 C.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D.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群防群治 3.关于安全生产工作机制,不正确的表述是(A) A.政府负责 B.职工参与 C.行业自律 D.社会监督 4.叶某为某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下列关于叶某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职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 A.组织制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B.组织制定本单位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C.亲自为职工讲授安全生产培训课程 D.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人的有效实施 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人,予以保证的是(D) A.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B.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 C.生产经营单位的财务部门 D.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 6.某公司委托一家安全生产服务机构为本单位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保证该公司安全生产的责任(A) A.仍由该公司负责 B.由接受委托的安全生产服务机构负责 C.主要由接受委托的安全生产服务机构负责,该公司承担相应责任 D.由双方在委托合同中约定 7.下列表述中,不属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法定职责的是(B) A.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B.为本单位主要负责人起草有关安全生产管理的讲话材料 C.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 D.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8.关于生产经营单位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对所有从业人员都应当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B.对有过相似工作经验的从业人员可以不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C.从业人员培训不合格的应予以辞退 D.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 9.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做到与主体工程“三同时”。以下哪项不属于“三同时”的内容(C) A.同时设计 B.同时施工 C.同时验收 D.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 10.用于生产、储存、装卸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规定(B)

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考试试卷

企业主要负责人部分试题 选择题: 1依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A、总会计师 B、主要负责人 C、主管安全生产的副职 D、项目负责人 2 某机械制造企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服务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其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依据《安全生产法》,保证该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由()负责。 A.专业技术人员B.中介服务机构C.专业技术人员和中介服务机构D.机械制造企业 3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 A.安全使用标志B.安全合格标志C.安全警示标志D.安全检验检测标志 4 某仓储公司叉车驾驶员赵某,在货场驾驶叉车从事搬运作业时,违反操作规程,超速驾驶,将在现场从事货物整理作业的同事陈某撞倒在地,当场死亡。依据《刑法》有关安全生产犯罪的规定,对赵某应按()处理。 A.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B.交通肇事罪C.重大责任事故罪D.玩忽职守罪 5 依据《职业病防治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 A.出口B.储存C.进口D.运输 6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可按照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其中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的20倍。 A、所在企业员工人均可支配收入 B、所在地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C、所在地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D、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 依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履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A、主要负责人 B、安全管理部门 C、安全生产委员会 D、工程技术部门 8 2016年4月25日,某化工企业发生火灾造成11人死亡,23人受伤。该公司董事长

安全生产管理能力考核要点

精心整理 附件1 安全生产考核要点 1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A类) 1.1安全生产知识考核要点 1.1.1 1.1.2 1.1.3 1.1.4 1.1.6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危险源辨识、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资料等安全技术管理。 1.1.7安全检查、隐患排查与安全生产标准化。

1.1.8场地管理与文明施工。 1.1.9模板支撑工程、脚手架工程、建筑起重与升降机械设备使用、临时用电、高处作业和现场防火等安全技术要点。 事故应急预案、事故救援和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 国内外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1.2安全生产管理能力考核要点 1.2.1 情况。 1.2.3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贯彻执行情况。 1.2.4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所需资金投入情况。

1.2.5制定本单位操作规程情况和开展施工安全标准化情况。 1.2.6组织本单位开展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情况。 1.2.7与项目负责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与目标考核情况,对工程项 1.2.8 产教育培训情况。 发生事故后,组织救援、保护现场、报告事故和配合事故调查、处理情况。 安全生产业绩:自考核之日,是否存在下列情形之一:

(1)未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对所发生的建筑施工一般或较大级别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受到刑事处罚和撤职处分,刑事处罚执行完毕不满五年或者受处分之日起不满五年的; (2)未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对发生的建筑施工重大或特别重大级别 (3 (4 记录或仍未撤销的。 1.3 1.3.2安全生产知识考试 采用书面或计算机闭卷考试方式,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内容。其中,法律法规占50%,安全管理占40%,土建综合安全技术占6%,机械设备安全技术占4%。

公共管理考试重点

公共管理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 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通俗的来讲,所谓的公共物品是指那种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享受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国防、外交、法规政策都是典型的公共物品。 2.治理与善治(网络治理):治理可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罗茨提出了 治理的六种用法即国家治理、公司治理、新公共管理、善治、社会——控制系统和自组织网。本书认为治理就是对合作网络的管理,又可称为网络管理或网络治理,指的是为了实现与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等众多公共行动主题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治理实质上是一种合作管理。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构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 3.公共组织:广义上,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 关系为目的的组织,它既包括了政府组织,也包括了第三部门组织。狭义的公共组织指的就是国家机关组织。 4.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可以 帮助区分工作任务和职权的轻重,一般将公共组织分为三个层级即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是衡量管理工作复杂性的重要标志。 5.公共组织的一般结构模式:直线结构,职能结构,直线——职能结构,矩阵 结构。应了解各自的优缺点及典型代表。 6.政府间关系:指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它既包 括纵向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同级地方政府之间以及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的非同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7.公共政策: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 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二.简答及论述 1.“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的差别P6 ①使命不同。前者追求公基服务和公共利益,后者追求私人营利。 ②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公共管理资金来源为财政划拨而且运作过程缺乏竞争。 ③公共管理尤其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公共部门不像私人部门的权力责任划分那么清楚。 ④就人事管理而言,公共管理的人事管理系统更复杂更严格。公共部门的公务员绩效评估 标准更复杂,雇佣和解雇也更困难。 ⑤相比之下,公共管理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公共管理包括广泛而复杂的政治活动。 2.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P22 ①就研究对象与范围来说,公共管理不仅仅研究政府机关特别是行政官僚,而且把研究的范 围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和非盈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方面。

安全生产考核要点.doc

附件1 安全生产考核要点 1 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A类) 1.1 安全生产知识考核要点 1.1.1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1.1.2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1.1.3 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安全生产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 1.1.4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1.5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资质资格、费用保险、教育培训、机械设备、防护用品、评价考核等管理。 1.1.6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危险源辨识、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资料等安全技术管理。 1.1.7 安全检查、隐患排查与安全生产标准化。 1.1.8 场地管理与文明施工。 1.1.9 模板支撑工程、脚手架工程、建筑起重与升降机械设备使用、临时用电、高处作业和现场防火等安全技术要点。 1.1.10 事故应急预案、事故救援和事故报告、调查与处

理。 1.1.11 国内外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1.1.12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1.2 安全生产管理能力考核要点 1.2.1 贯彻执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情况。 1.2.2 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管理体系,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与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领导带班值班情况。 1.2.3 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贯彻执行情况。 1.2.4 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所需资金投入情况。 1.2.5 制定本单位操作规程情况和开展施工安全标准化情况。 1.2.6 组织本单位开展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情况。 1.2.7 与项目负责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与目标考核情况,对工程项目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能力考核情况。 1.2.8 组织本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情况,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项目工地农民工业余学校创建工作情况,本人参加企业年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情况。

公共管理学基础的知识点

公共管理学 第一讲公共管理学概论 问题: 1.公共管理与私营部门管理之间的区别。 2.公共管理学对传统行政学的突破。 3.公共管理学产生的时代条件。 4.公共管理学的内涵。 5.公共管理学在中国发展中的地位。 一、公共管理学的内涵。 (一)公共管理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公共物品”和“公共事物”。 “公共物品”是属于大众所有的物品。 “公共物品”的特性: 1)非竞争性。是指人个消费物品或事物在由一个人消费的时候,并不影响和减少其他人的消费。 2)非排他性。是指阻止一个人的消费享用该产品,代价是非常大的。 “公共物品”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公共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二)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管理的主体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 对管理的客体加以调节控制的过程。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物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 社会公众利益的职能活动。 公共管理有五个内涵。 1)公共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或其他组织。 2)公共管理对象是公共事物。公共事物的特征有:a.公共事物与公共利益有直接关系; b.公共事物管理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 3)公共管理是永恒存在的。具体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调整。 4)公共管理来自于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并且工作 绩效不能简单以利润或效率作为标准。 5)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 二、公共管理的具体类型。“三分法”。a.公共政策。是政府制定的,以便于管理。b.政府管理。 处理公共事物,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等。c.非政府组 织管理。是指除政府门部外其他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物,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霎时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三、公共管理学的特点。 1.公共管理学是一个整合的概念。延续了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方面的内容,以及企业管理方面 的内容。 2.公共管理学在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情况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运用于公部门。 3.公理管理重视与外界环境关系,强调以最高领导者的战略设计和政策设计为核心。 4.公共管理并不等于政府管理,而是意味着一种新的治理方式。 5.公共管理强调的是价值调和与责任。“效率,效能,公平,经济。” 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的是政府的改革与再造。建立服务型政府,比如电子,生态,高效及法 制等。

安全管理人员面试考试题目

安全管理人员面试考试题目 一、你认为作为企业的一名安全管理人员,自身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1)提高学习能力,练就创一流业绩的本领。安全员要把学习作为一项基本功,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做到学以致用,用有所成。要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通过自己的带头作用,营造浓厚的学习进取氛围。作为一名安全管理人员,会应对于实际工作相关的设备安全、电气安全、应急安全、职业健康安全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因此应对各专业知识的不断学习,以及搜集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要求非常重要。 (2)提高实践能力,增强责任心、使命感。基层安全工作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安全管理人员需要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在实践中增强安全生产技术业务能力。要加强基本功训练,定期组织开展实践演练,提高全员安全技能,当好本单位的安全工作领头人。 (3)提高创新能力,开创基层安全工作新局面。要做好基层安全生产工作,就要根据单位的人员特点、生产(工作)特点和气候、季节特点等,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展安全生产工作。针对单位安全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我们安全员必须创新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多角度思考,多途径探索,多形式运用,开创基层安全工作的新局面。 (4)提高组织协调能力,营造可亲、可敬的良好氛围。作为安全员要善于组织和沟通协调,团结单位全体员工来共同搞好基层安全工作。要增强服务意识,对单位员工不光是严格要求,也要热情关心,要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增强感召力、凝聚力和亲和力,把单位建设成员工心齐、气顺、劲足、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企业民主管理机制。 (5)提高约束能力,树立专业带头人的良好形象。要带头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安全规章制度;带头遵守规章制度,既要严于律人,也要严于律己;带头执行规章制度,对不安全的人和事,敢于大胆管理,敢于较真,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以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带头加强技术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做到别人不会的我会,别人会的我精,使自己的业务技术技能始终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处于领先地位。 二、危险源的概念是什么? 定义: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三、我公司在运营过程中,涉及到如物业、租户等等很多相关方对接,你认为公司的相关方如何进行安全管理。 1、建立合格相关方名录,进行资格审核; 2、与相关方签订安全协议; 3、与入厂作业的相关方签订安全告知,或者进行安全培训; 4、与入厂作业的相关方涉及到特种作业等工种,应备案作业人员的培训证书; 5、作业过程中涉及到危险作业应进行审批,可委托物业执行; 6、作业过程中应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7、对于长期相关方应进行定期安全审核,判断是否构成合格相关方。

安全生产管理考试试题

14、在(D)中,我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企业安全生产的准入制度,是强化安全生产源头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方针的重大举措。 A、《建筑法》 B、《安全生产法》 C、《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D、《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21、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延期为(C)年。 A、2 B、3 C、4 D、5 2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是(B)。 A、推荐性行业标准 B、强制性行业标准 C、推荐性国家标准 D、地方性标准 34、建筑工程的发包单位与承包单位应当依法订立(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A口头B口头或书面C书面D其他形式 35、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C)将建筑工程肢解发包。 A允许B原则上禁止C禁止D原则上允许 43、建筑施工企业(B)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 A、可以 B、必须 C、不必 D、自行决定是否 44房屋拆除应当又具备保证安全条件的建筑施工单位承担,由(A)对安全负责。 A建筑施工单位负责人B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C项目经理D建设单位负责人 45、施工中发生事故时,(D)应当采取紧急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A建设单位B监理单位C相关责任人员D建筑施工企业 51、《建筑法》规定,建筑工程实行直接发包的,发包单位(B)将建筑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承包单位。 A可以B要求C强制实行D禁止 52、《建筑法》规定,()对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禁止将建筑工程肢解发包。 A提倡B要求C可以不D应当不 61、(C)应当向建筑施工企业提供与施工现场相关的地下管线资料,建筑施工企业应当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A设计单位B监理单位C建设单位D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64、房屋拆除应当由(A)承担,由施工单位负责人对安全负责。 A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B基本具备保证安全条件的建筑施工单位C一般的建筑施工单位D建设单位

公共管理学的复习重点

公共管理学的复习重点 1,公共管理学:以公共管理活动为实践基础,以探究公共部门管理公共事务的本质与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新公共管理的特征:1以顾客为向导,奉行顾客至上的全新价值理念。治道变革,政府职能由计划变为掌舵。3引入竞争机制,重视效率追求,改革公务员制度,创建有事业心与有预见的政府) 2、事业单位:就是我国特有的公共组织,随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而出现,有对部分公共事务进行管理作用。指为了社会公共利益,国家机关举办或其她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3、公共组织:以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维护与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以协调利益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权力的所有组织实体。 4,第三部门:独立于政府与私人部门之外,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强调非营利性资源性的合法组织。 5、公共政策:国家机关与党政组织及其她获得授权的社会政治团体,个人等政策主题,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范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要实现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态目标的行为准则,就是一系列法规,措施,条例等的总称。 6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即战略管理在公共部门的应用,就是公共部门在分析内外环境变化的基础上,确立与调整组织的长期战略目标,并进行适当的政策选择,整合组织资源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的政策决策与实施过程。 7、公共危机:指由于突发事件引起,严重威胁与危害社会公共利益与公共安全,并引发社会混乱与公众恐慌,需要运用公共权利,公共政策与公共资源紧急应对与处理的危险与非常事态。 8、公共危机管理:指政府或其她社会公共组织使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预防警戒危机发生的征兆,及时处置已发生的危机,恢复危机造成的损失伤害,甚至将其转化为机会,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活动。 9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部门依据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目标,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开展的战略规划,甄选录用,开发培训,绩效评估,薪酬福利的管理活动的过程的总与。 10:公共财政管理:指公共组织为保证公共管理职能的有效履行,采用财务管理的一系列分析方法,技术与管理工具,对公共管理活动中所发生的公共财政收支状况所进行的分配,决策,管理与监督等一系列技术行为的总与。 1,公共财政:政府为实现职能并满足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利与财产权利,在公共领域进行的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的经济活动。 2,绩效管理:围绕组织的目标开展,以绩效评估为核心内容,在绩效评估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反馈与调整组织及其成员行为的管理方式。 3,复式预算:把全部财政收入与支出按经济性质分别编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预算表中,各项收支之间建立明确的对应关系,以便促进公共组织更加科学合理的使用资金,准确的反映财政收支状况与财政赤字的形成原因,有利于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深入分析与控制调节。 4、大部制:也叫大部门体制。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的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5、战略管理:就是组织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在制定与实施关于组织未来发展方向,目标与行动方案的规划过程中,所进行的决策,组织,协调,评价与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的艺术性与科学性。 6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以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以经济、效率、效益、服务质量的提高与公民满意为直接目标,运用绩效评估的方法来反馈与修正管理过程的方法与机制 一:公共组织的功能特征:1,以管理公共事务,实现公共利益为基本职责。2不以盈利为目的。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