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岳阳楼导游词

介绍岳阳楼导游词

【篇一:关于岳阳楼的导游词3篇】

关于岳阳楼的导游词3篇

岳阳楼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本文是

关于岳阳楼的导游词,仅供参考。

关于岳阳楼的导游词一: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参观游览。

岳阳楼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岳阳楼

景观特色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历史悠久,岳阳楼的前身为鲁

肃修建的阅军楼,始建于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始称岳阳楼,在江南三大名楼中历史最悠久。二

是风景独特,岳阳楼胜景由江、湖、山、城构成。巴陵胜状,在洞

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诗人杜痒咏道:茫茫雪浪带烟芜,天与西湖作画图,楼前十分

风景好,一分山色九分湖。都是对岳阳楼地理形胜的绝妙赞美,岳

阳楼是得水而壮,得山而妍,形胜江南。三是文化深厚。《岳阳楼

诗文集》收录名篇佳作千余篇及大量的楹联匾屏、书画碑刻,大多

数都贯穿着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

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其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范

仲淹的《岳阳楼记》更是将这个优秀传统发展到了巅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处世哲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融汇的精神使当时苏东坡发出了虽圣人复起不易斯言的感慨。

刘少奇将它引为共产党员修养的准则,胡耀邦誉之为中华传统美德

的结晶,它确实是我中华精神文明之绝句!四是文物珍贵。江南三大

名楼中,惟有岳知楼是保持原址、原貌,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

值的国家级文物。现在所见到的岳阳楼为纯木结构,1983年按整旧

如旧的原则落架大修而成,四柱、三层、飞檐、盔顶,全楼没用一

块砖石,没有——颗铁钉,全用木料构成,门缝对榫,工艺十分精巧。历史上岳阳楼屡毁屡修达50多次。朋友们,门前这幅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楹联,是从明代诗人魏允贞的五言绝句中摘刊的。这首诗的后两句是谁为天下士,饮酒褛上头。今天各位就来当一当

天下士,以洞庭为酒,开怀畅饮,一起品味博大精深的岳阳楼文化

和岳阳的壮丽山川吧。兴许你会像诗仙李白一样醉煞洞庭秋。

登上巴陵古城墙,面前的这座南极潇湘牌坊与北边的北通巫峡牌坊,均建于清代。两坊间咏唱景物的联语均为名家所为。北面为清代大

书法家何绍基撰联,当代著名书法家李铎书写。这南面呢,撰联的

是清代书写《岳阳楼记》的张照,撰书的是当代书

画大师刘海粟,历代文人墨客钟情岳阳楼,由此可见一斑。

现在各位面前的就是岳阳楼。横匾上岳阳楼三字是由郭沫若先生题

写的,现已编入《中国名匾》一书。岳阳楼高21.35米,宽17.24米,进深14.56米。三层三檐,盔顶式木结构,盖黄色琉璃瓦。盔顶是

岳阳楼建筑的突出特色,大家请看,它形似古代将军的头盔,威武

雄壮,配以飞檐,曲线流畅,给人势欲凌空之感。再看盔顶下的如

意斗拱,它形似蜂窝,层叠相衬,饰以龙头、凤头、云头纹饰,既

承托盔顶重力,又使整个建筑更精美、庄重、和谐。屋面的宝顶、

脊饰、翘首等构件都是清代中叶遗留下来的陶制精品。因此,岳阳

楼的建筑在美学、力学、建筑学和工艺学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

进入主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家神驰已久的《岳阳楼记》的雕屏,由12块紫檀木组成。前面说到,岳阳楼这一名称是在唐朝时才启用的,当时,李白、杜甫、刘禹锡、李商隐等才华横溢的风流名士、

迁客骚人相继接踵而来。他们登楼远眺,泛舟洞庭,奋笔书怀。李

白在《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一诗中是这样描述的:楼观岳阳尽,川

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晚唐诗人李商隐也写有《岳阳楼》诗:

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

覆舟。这些语工意新的名章丽句,使岳阳楼逐渐闻名起来。

但是,岳阳楼真正名扬天下,还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

淹作《岳阳楼记》以后。庆历四年,滕子京被贬为岳州知府,他上

任后便筹办三件大事:一是在岳阳楼下修筑堰虹堤,防御洞庭湖的

波涛;二是兴办郡学,造就人才;三是重修岳阳楼。滕子京文才武略兼备,他认为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

为著。于是,他想到

了与自己同中进士的好友范仲淹,便写了一封《求记书》,介绍岳

阳楼修葺后的结构和气势,倾吐了请求范仲淹作记的迫切心情,并

请人画了一幅《洞庭秋晚图》,抄录了历代名土吟咏岳阳楼的诗词

歌赋,派人日夜兼程,送往范仲淹当时被贬的住所河南邓州。范仲

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和滕子京一样,因为

主张革新政治,受到排斥和攻击。他接到滕子京寄来的信件后,反

复阅读,精心构思,终于写出了文摘:介绍岳阳楼导游词)火中。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这幅雕屏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大书法家、刑部尚书张

书写的。

整个大楼由四根楠木大柱支撑。自楼底直贯楼顶,再以12根金柱

为内圈,支撑二楼,周围绕以20根木柱,彼此牵制门缝对榫,连结

为整体。整个岳阳楼为纯木结构,找不到一颗铁钉。在一楼悬挂着

古今名家吟咏岳阳楼的楹联。楼堂正中的这幅,是楹联中最长的一幅。上联以一楼何奇起首,列举了诗圣、名儒、贤吏、酒仙在岳阳

楼所留下的诗文政绩和传说,抒发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感慨;下联介绍

了巴陵的名山大川、雄关险邑。诸位记下了这副对联,就对岳阳楼

有了大致的了解。

二楼正面悬挂了一幅《岳阳楼记》雕屏。这里流传着一个故事。清

道光年间,岳阳来了个姓吴的知县,看中了岳阳楼上的《岳阳楼记》雕屏,便用重金贿赂一个民间艺雕高手,精心仿制了另一块雕屏。

吴知县趁调离岳阳之机,偷梁换柱,携带家小和张照的雕屏真迹,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出逃。船被风浪掀翻在洞庭湖的九马嘴段,

雕屏沉入湖底,被当地渔民打捞上来,由当地文士吴敏树收藏。后

以120块银元从吴氏后代手中将屏赎回。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

要将这幅封建时代的雕屏砸毁,职工为了保护它,便用石膏将字迹

掩去,上书毛主席诗词,这样,雕屏才逃过了又一劫难。这幅和一

楼那幅一真一假,正像功罪表,昭示着后代。

三楼为岳阳楼的顶层。凭窗远眺,可领略衔远山,吞长江的磅礴气势,欣赏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湖光山色,真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落款长庚李白书。当我们站在三楼凭窗远眺,看到洞庭湖水天

相接,浑成一色,清风朗月,无边无际,山色湖光荟萃一楼时,得

到的感觉不正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吗?

中间是毛泽东手书杜甫《登岳阳楼》的条屏,你看它布局严谨,笔

意奔放,铁画银钩,雄健挺拔,深得怀素狂草遗风,且又自成一格。这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悬挂于此,使岳阳楼更是锦上添花。

出了岳阳楼便是三醉亭,它是供奉吕仙的地方。吕洞宾施药救人,

广行善事,深受人们敬重,加之他被元朝皇帝封为孚佑帝君,是道

教北五祖之一,岳阳楼才盖上了封建时代帝王家专用的黄色琉璃瓦,作为吕仙的停云地。吕仙为何在岳阳的地位如此显赫呢?原来岳阳历

代府州县志,收录有吕仙的趣闻轶事,称他与滕子京饮过酒,与弈

棋国手王太守下过棋,酒醉后拦过乔太守的轿。特别是知州李观,

不仅记录了吕仙亭故事的由来,还收录了吕仙的两首诗,当时就用

巨石刻立在岳阳楼前,其中一首就是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

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三醉亭名就源于此

诗。

最后是参观岳阳楼文化艺术中心。这里既有历代书法名家米芾、祝

允明、董其昌、张照手书的《岳阳楼记》雕屏,又有宋元明清岳阳

楼浓缩景观的形象展示,还有大量以岳阳楼文化为题材的艺术品、

工艺品和各种介绍岳阳楼的书刊,大家在品赏之余,可以选购自己

中意的纪念品,留作纪念。

关于岳阳楼的导游词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参观游览。

岳阳楼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岳阳楼的

景观特色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是历史悠久。岳阳楼的前身为鲁肃修建的阅军楼,始建于东汉建

安十九年(即公元 214 年),距今已有 1700 多年历史,在江南三大名楼中岳阳楼的历史最为悠久。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初唐时称为

南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呢,是

清朝光绪年间的岳阳楼。二是风景独特。岳阳楼胜景由江、湖、山、城构成。正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所描写的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端午节岳阳市民按岳阳楼真实景观的5:1的比例缩制,用5.5万个粽子在南湖广场搭成了岳阳楼模型,并成功入选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可谓轰动一时。)

三是他的文化深厚。《岳阳楼诗文集》收录了千余篇名篇佳作及大

量的楹联匾屏和书画碑刻,大多数都贯穿着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

比如杜甫的《登岳阳楼》,其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更是将这个优秀的传统发挥到了巅峰。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的处世哲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融汇的精神使当时苏东坡发出了虽圣人复起不易斯言的感慨。

四、是岳阳楼的文物珍贵。江南三大名楼中,唯有岳阳楼是保持原址、原貌,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国家级文物。现在大家所

见到的岳阳楼为纯木结构,1983 年按整旧如旧的原则落架大修而成。全楼没用一块砖石,没有一颗铁钉,全部用木料构成,门缝对榫(sun),工艺十分精巧。

好,朋友们,现在各位面前的就是岳阳楼。横匾上岳阳楼三字是由

郭沫若先生题写的,现已编入《中国名匾》一书。大家请看,整个

大楼由四根楠木大柱支撑,自楼底直贯楼顶,再以十二根金柱为内圈,支撑二楼,周围则绕以 20 根木柱,彼此牵制,门缝对隼,连结

为整体。岳阳楼三层三檐,盔顶式木结构,盖黄色琉璃瓦。盔顶是

岳阳楼建筑的突出特色,大家请看它形似古代将军的头盔据说盔顶

得设计也是为了纪念岳阳楼的创建者鲁肃将军,我们从这里望去它

威武雄壮,配以飞檐,曲线流畅,给人势欲凌空之感。大家再看盔

顶下的如意斗拱,它形似蜂窝,层叠相衬,饰以龙头、凤头,云头

文饰,既承托盔顶重力,又使整个建筑更精美、庄重、和谐。因此,岳阳楼的建筑在美学、力学、建筑学和工艺学方面都有着惊人的成就。(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08年北京奥运圣火在岳阳站也是湖南省传递的首站,由著名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先生执棒。)

进入主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家神驰已久的《岳阳楼记》的雕屏,岳阳楼开始真正名扬天下是在北宋藤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做

《岳阳楼记》以后。自此岳阳楼的名声大震,传扬中外,这就是人

们所说的文以楼存,楼以文名。我们所见到的这幅雕屏由 12 块紫檀

木组成。是清代乾隆年间张照书写的。张照是何许人也,等我们上

了二楼再为大家揭晓。这篇文章全文虽然仅 368 个字,但是内容博大、哲理精深,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更成为传世

名句。大家都知道《岳阳楼记》雕屏属于国家级文物,不可能拿来

交易,但也

有人对其进行了市场估价,说它价值3000万元,姑且不论它合理

否由此我们也可以窥见整个岳阳楼价值之高,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

见识国宝的机会深刻认识它的价值呀!现在我们往四周看,在楼的四壁,悬挂着许多木刻匾对,这些都是古今名家吟咏岳阳楼的楹联。

挂在楼堂正中的这副楹联,是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写的,也是岳阳

楼最长的一副。

我们现在登上的是岳阳楼的顶层三楼,我们先来看下雕屏两侧挂有

岳阳楼最短的一副对联,仅仅八个字。上联为水天一色,下联是风

月无边。落款为长庚李白。我们都知道李白一生作诗无数,但是对

联就只有这一幅。站在这儿凭窗远眺,得到的感觉不正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吗?中间就是毛泽东手书杜甫《登岳阳楼》的条屏,你看它

布局严谨,笔意奔放,铁画银钩,雄健挺拔,深得唐代怀素狂草遗

风,且又自成一格。这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悬挂于此,使得岳

阳楼更是锦上添花。岳阳楼的介绍我就给诸位讲解到这里了,欢迎

大家下次再到岳阳来。谢谢大家!

【篇二:岳阳楼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参观游览。岳阳楼是国家重点保

护单位,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岳阳楼的景观特色可以概括为四个

方面:

一是历史悠久。岳阳楼的前身为鲁肃修建的阅军楼。始建于东汉建

安19年及公元214年。唐肃宗前元21年及公元759年开始被称为

岳阳楼。在江南三大名楼中,岳阳楼的历史最为悠久。

二是风景独特。岳阳楼胜景由江湖山城构成。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三是文化深厚。岳阳楼诗文集收录了千余篇名篇佳作,及大量的楹

联揙玭和书画碑刻。大多数都贯穿着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比如杜

甫的《登岳阳楼》,其忧国忧民的之情溢于言表;范仲淹的《岳阳

楼记》,更是将这个优秀传统发展到了巅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

处事哲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荣慧的

精神,使当时的苏东坡发出了“虽圣人不及不易斯言”的感慨。

四是岳阳楼的文物珍贵。江南三大名楼中唯有岳阳楼保持原址原貌,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国家级文物。

现在大家所见到的岳阳楼为纯木结构。1983年按整旧如旧的原则落

架大修而成。全楼没有一块砖石,没有一颗铁钉,全部用木料构成。门缝对隼,工艺十分精巧。

好,朋友们,现在各位面前的就是岳阳楼。横匾上“岳阳楼”三字是

郭沫若先生编写的,现已编入《中国名匾》一书。

【篇三:岳阳楼导游词】

岳阳楼导游词

楼前:

各位朋友,现在在我们眼前的这一座呢就是岳阳楼了。我们都听说

过在江南有三座名楼,那大家知不知道是哪三座呢?(回答)是的,江南三大名楼分别是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和我们

眼前的这一座岳阳楼了。而且啊!岳阳楼还是江南三大名楼之冠。

为什么说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冠呢?这里有几点原因:第一,

就是岳阳楼历史悠久。大家看看眼前这楼是不是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岳阳楼创建在公元215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初唐时,称为“南楼”,那岳阳楼这一名称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的呢?大家可以猜一下?其实他是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所以说咱这岳阳楼面子可不小哦!要由我们的诗仙李白来亲自

命名!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呢,十清朝光绪年间的岳阳楼。现在我们

往上看,大家看看横匾“岳阳楼”,这三字是1961年由毛主席提议郭

沫若先生题写的,现以编入《中国名匾》一书!

岳阳楼第二个特点就是文物珍贵。在江南三大名楼中唯有岳阳楼是

保持其原址、原貌,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国家级文物!咱

们这岳阳楼楼高21.35米,可以用十个字来概括其建筑特点:“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岳阳楼又可以说是三无结构,楼顶无横梁,楼身无铁钉,楼底无地基。我们现在就具体看一下,咱这岳阳

楼可是未用一砖一瓦,一颗铁钉的!在建筑上是不是一个奇迹啊?

说到这,徐导就想和大家说一故事:相传在建楼时,人们怎么也无

法把楼层很好地建成,这时来了一七旬老者,手拿一尺,对大伙说,让我试试看吧?大家别无它法,只好让老者试试,不曾想老者三两

下就把大家一直解决不了的问题给轻松地解决了!大家正想酬谢,

却只见地上一把尺,不见老者的踪影,拾起尺子一看,居然写着“鲁

班尺”,所以在我们岳阳一带有“鲁班助楼”的传说!再看看这“飞檐”

可是咱老祖宗聪明才智的体现!其便于采光,减少笨拙感,同时节

约了用料!大家看看这屋顶像不像古代将军的头盔?对了,这就是“盔顶”,这种建筑方式并不多见,据说我国除了北京的故宫就只有

岳阳楼才有了!威武雄壮的“盔顶”,配以飞檐,曲线流畅,给人势

欲凌空之感!再看“盔顶”下的如意斗拱,它形似蜂窝,层叠相衬,

饰以龙头、凤头、云头纹饰,既承托盔顶重力,又使整个建筑更精美、庄重、和谐。屋面的宝顶、脊饰、翘首等构件都是清代中叶遗

留下来的陶制精品。因此,岳阳楼的建筑在美学、力学、建筑学和

工艺学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因而自古就享有“岳阳天下楼”的美称。大家看看这四根通天金柱。这四根楠木大柱自楼底直贯楼顶,代表

的就是一年四季,作为内圈的12根大柱就象征着一年的12个月。

岳阳楼不像其他的楼那么高大,它只有三层。这是因为岳阳楼古代

一直是作为军事楼,它取自“天时、地利、人和”的说法。我们再看,

一楼翘首的是凤凰,二楼翘首的是龙头,三楼翘首的是如意祥云。

这就是古代封建思想的体现了,所谓龙在上凤在下,龙凤呈祥。不

过在岳阳楼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我们一起看一下岳阳楼旁的

这一座亭子,他叫三醉亭。我们看一下它的一楼翘首的是什么?大

家不妨猜一下。其实一楼翘首的是龙尾,二楼是风头。为什么会是

这样的景象,这是因为三醉亭重修是正是慈禧太后年间。地方官为

了拍慈禧太后的马屁,就把凤修在上面,而我国封建思想深入人心,为了不引起百姓的不满,就在下层修建了龙尾。

明朝诗人魏阭贞写过“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谁为天下事,饮酒

楼上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登上岳阳楼,一起去品味以下这杯淳朴

的老酒。一楼

各位游客,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在神驰已久的《岳阳楼记》雕屏,它由12块紫檀木组成。前面我们说到,岳阳楼这一名称是在唐

朝时才启用的。这时期,李白、杜甫、刘禹

锡、李商隐等才华横溢的风流名士,或是落拓不羁的迁客骚人相继

接踵而来。他们登楼远眺,泛舟洞庭,奋笔书怀。

但是,岳阳楼真正名扬天下,还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范仲淹做

《岳阳楼记》以后。庆历四年,遭人诬告的滕子京被贬为岳州知府,他上任后便筹办三件大事:一是在岳阳楼湖下修筑偃虹堤,以便防

御洞庭湖的波涛;二是兴办郡学,造就人才;三是重修岳阳楼。重

修后的岳阳楼规模宏大壮观。滕子京是个文武兼备的人,他认为“楼

观非不文字称记者不为久”。这样一座楼阁,必需要有一篇名记记述,才能流芳千古。于是,他想到与自己同中进士的好友范仲淹。便写

了一封《求记书》,介绍岳阳楼修葺后的结构和气势,倾吐了请求

范仲淹作记的迫切心情,并请人画了一幅《洞庭秋晚图》,抄录了

历代名士吟咏岳阳楼的诗词歌赋,派人日夜兼程,送往范仲淹当时

被贬的住河南邓州。也就是说,范仲淹写下这千古名篇斌没有真正

来到岳阳楼。《岳阳楼记》共368各字,但是内容博大,哲理精深,气势磅礴,语言铿锵,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

为传世名句。其实,《岳阳楼记》之所以能历代传颂,主要是由于

它把一个重大的思想命题,极其巧妙而生动简洁地融入对优美景物

的描写之中。它启迪人们:“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昭示了“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崇高的人生哲理。作者那高尚的情

操和宽阔的胸怀,不能不令人扼腕浩叹。先忧后乐,掷地有声,它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想人生,思荣辱,知使命。作为一种中华民

族优秀知识分子崇高人格文化的积淀,《岳阳楼记》以其至高至上

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流传千古而不朽,滋养着人们的心灵。从

那以后,岳阳楼的名声大震,传扬中外,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文以楼存,楼以文名”。非常可惜,在五朝楼观使我们都知道宋代的岳阳楼

以及岳阳楼四绝毁于宋神宗时期的一场大火。我们所见到的这幅雕

屏是清代乾隆年间张照书写的。张照是何许人也,我上了二楼再告

诉大家。更可惜的是这一副雕屏是一副赝品,岳阳楼有两副雕屏,

还有一副在二楼,真假雕屏之区别于一个字,我们一起过来看一下,就是这一个“居”字。好了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往四周看,在楼的四壁,悬挂着许多木刻匾对,这些都是古今名家吟咏岳阳楼的楹联。

挂在楼堂正中的这副楹联,是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写的,是岳阳楼

最长的一副。这副对联是: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

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古人,使我怆然

涕下。

请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汀,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

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

会得来。

上联以“一楼何奇”起首,列兴了诗圣、名儒、贤吏、酒仙在岳阳楼

所留下的诗文政绩和传统,抒发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感慨;下联介绍

了巴陵的名山、大川、雄关、险邑。如果您记下了这了这副对联,

那么您对岳阳楼便有了大致的了解。

好了,看完了一楼,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上二楼看一下那副真的雕屏。起大家跟我来,小心脚下的台阶。

二楼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这幅真的雕屏,为什么岳阳楼有一真一假两幅

雕屏,这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清道光年间,岳阳来了个姓吴的知县,他一上任就看中了岳阳楼上的《岳阳楼记》雕屏,便用重金贿

赂一个民间艺雕高手,花了十七个月时间精心临摹,秘密仿制雕屏

赝品。两年后,吴知县趁调离岳阳楼之机,偷梁换柱,携带家小和

张照的雕屏真迹,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出逃。没想到船行不久,

风雨大作,船被风浪掀翻在洞庭湖的九马嘴段,雕屏也随波逐流,

因是紫檀木制成,全部沉入了水中。后来,湖水干浅,《岳阳楼记》雕屏的真迹才被当地渔民打捞上来。打捞时,不慎将第八块屏上的“歌互”二字和第十块上的

“乐”字损坏。当地文士吴敏树闻讯后,用120纹银从渔民手中将雕

屏买回,花了三年时间临摹张照的手迹,才补上被损坏的三个字。

各位现在可以看到,雕屏上还有明显的修补痕迹。又过将近100年,岳阳楼再度整修时,地方官员用120块大洋从吴氏后代后中将屏赎回,挂在岳阳楼二楼,这才“完壁归赵”。至于一楼那副,虽是赝品,也有100年历史了,当然是文物了。

在一楼是我们说过,真假雕屏区别一个居字。我们现在看一下这一

个字,真雕屏的居字要更长一点。其实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说

是真假雕屏区别于一个居字,而我们横着看,这四个字“曰君居心”,就是指不怀好心的意思,也就是说当年吴知县不安好心。

现在我们重点看一下这一副雕屏。这一副雕屏分为6块。是张照所写,张照是清朝乾隆皇帝的书法启蒙老师。乾隆皇帝曾经这样评价

他“继王羲之之后,唯张照谁能比”,也就是说只有张照才能和王羲

之相提并论。可见其书法之高。张照所书的《岳阳楼记》一共用了

四种书法。论述部分用了楷书,之后由于文章情感加深,张照笔随

心动,抒发情感越来越强烈,分别用了行草、行楷,最后以草书结尾。其字字型方正、笔力雄浑、技法多变、独具匠心,为传世精品!好了,欣赏完张照的字,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我们毛主席的书法,

现在让我们更上一层楼,以期望三楼走。

三楼

现在我们登上了岳阳楼的三楼,楼堂正中悬挂着毛泽东主席手书杜

甫《登岳阳楼》诗的木刻雕屏,杜诗为:“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定,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其书法笔意奔放,布局严谨,雄健挺拔,形神兼备,

笔触与唐代怀素的狂草相似。这是1964年秋天,毛主席从长沙乘火

车返回北京途经岳阳时,在列车上即兴而书的。不过我们可以看出

主席的字非常的号,但是就是有一特点,难以辨认。其实主席所写

的《登岳阳楼》于杜甫写的有一个字不同,那就是这个去字。主席

把原文中的“病”字改成了“去”字,这是有几点原因的。一说是主席

写下这幅字是湘北地区血吸虫病灾严重,主席希望病灾能去掉就用

了去字。二说主席写下这幅字时已经年岁以高,所谓人到70古来希,就忌讳病字,便改为了“去”字。还有一种说法是说者是主席的笔误。在雕屏两侧,挂有岳阳楼最短的一副对联,仅仅八个字。上联为“水

天一色”,下联是“风月无边”。落款为“长庚李白”。我们都知道李白

一生作诗无数,但是对联就只有这一幅。好了各位朋友,现在让我

们一起来到窗前向洞庭湖远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

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岳阳楼记》描绘了洞庭的壮观景象,在这里可以一览无遗。我们看到的洞庭湖

水天相接,浑然一色;清风朗月,无边无际,山色湖光荟萃于楼时,得到的感觉正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好了,现在就请大家自己

自由参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