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新闻学理论总结

第一章新闻

一、新闻的起源(新闻从何时产生)

(一)西方新闻起源观

1、新闻欲(格劳德、约斯特)

新闻欲——新闻来源于人的“原始的冲动”或者说“自然的人类感情的表现”。把新闻的起源归结为人的最本能的欲望。

把“新闻欲”看作人类新闻事业得以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一定道理。但由于理论的绝对性,背离了科学。

2、“好奇说”和“群居说”(小野秀雄)

?新闻的起源是由于“群居本能产生的交流欲望”。把新奇的见闻想对同类公开的行为,就是源于群居的交流欲望,同样也源于好奇心的驱使。

(二)我国认同的新闻起源观

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中,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中为适应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也就是说,新闻活动是人类社会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二、新闻的本源(新闻从哪里来)

?1、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有事实才有新闻,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

?2、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

三、新闻的定义(新闻是什么)

(1)徐宝璜: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之事实也。

(2)李大钊:新闻是现在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

(3)邵飘萍:新闻者,最近时间内所发生的认识一切关系于社会人生的兴味、实益之事实现象也。

(4)范长江:新闻,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

2、西方实用派新闻定义

——迎合人性的弱点

(1)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2)三个“W”:woman女人, wampum 金钱, wrongdoing 坏事

(3)凡是让女人喊一声“哎呀我的天呀”的东西都是新闻。

3、两种新闻定义的结合

定义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定义二: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李良荣)

四、新闻的特征

(一)真实

(二)新鲜

(三)及时

特征一:真实——新闻的生命

1、新闻真实的两重含义:

A、指新闻对所报道的事件、人物、数字、思想观点等都必须准确可靠;引文、史料及背景材料准确有据;

B、准确地报道全面的事实。

2、新闻真实的三种状态

(2)真实地陈述细节

(3)真实阐释事实

?特征二:新鲜——构成新闻的事实要新;是人们想要知道的事实。

?特征三:及时——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新闻发生的时间与报道发表的时间差越小越好。

五、新闻的类别

?一、以新闻内容来分:

政法新闻、经济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

?二、以新闻发生地来分:

地方新闻、全国新闻、国际新闻

?三、以新闻的时间性来分:突发性新闻和延缓性新闻

突发性新闻,是对出乎人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

延缓性新闻,是对逐步发生变化的事情的报道。

?四、以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

硬新闻和软新闻

?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

包括政府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制订和改变、政局变化、市场行情、疾病流行、天气变化和重大灾难事故等。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往往显得较为严肃。

?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目的是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或作茶余饭后的谈资。

第二章新闻价值与新闻选择

第一节新闻价值

一、新闻价值的争论

1、新闻价值理论的起源(1930s’,大众化报刊时期)

政党报——>商业报

观点纸opinion paper——>新闻纸news paper

2、新闻价值理论的发展

松本君本——“新闻纸之价值”

1903年,休曼的《实用新闻学》,新闻价值的“三元素说” ——报道的适时、对事实的兴趣、令人惊奇的时间

二、新闻价值的概念

新闻价值——事实所包含的能够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特殊素质总和。

三、新闻价值的要素

时新性——事实在时间上是新近发生的,在内容上是人们所未知的新鲜事。

重要性——事实所具有为多数人所关心的社会意义。即事件的影响范围。

显著性——事件所涉及的人物、地点等因素为众人所瞩目。

接近性——事实因在地理上或心理上与接受者十分接近。

人情味(趣味性)

——奇闻逸事、富有人情味和戏剧性,能引起人们的感情共鸣。

四、新闻价值要素小结

1、任何一个事实,只要具备其时新性,再加上任何一性,都有成为新闻的可能。

2、新闻价值是一个综合标准。一个事实所具备的这些素质越多,其新闻价值就越高,也就越能引起人们的兴趣。

3、辨析:新闻的价值与新闻价值

新闻的价值指新闻发布后的社会效果。

新闻价值考虑的是新闻事实本身能否引起受众共同兴趣的问题。

第二节新闻选择

一、概念

新闻选择——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

体现在: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

二、新闻选择的标准

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新闻法则

三、新闻选择的具体过程

第三章新闻的客观性与倾向性

一、新闻的客观性

1、客观性的含义:

?(1)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不是虚构和杜撰的;

?(2)对事实的选择一定要符合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新闻事实本身具有为人们所传播的必然性。

二、新闻的倾向性

?1、定义:指新闻报道者在报道或评述新闻事实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性。

?2、新闻倾向性产生的原因

(1)从报道者来看,新闻是事实通过报道者的头脑作出的反映,是报道者主观能动的活动,因此不可避免带有主观倾向性。

(2)从新闻事业来看,新闻隶属于一定的阶级、或政党或社会团体,是他们的舆论工具,为他们的特定利益服务。因此一定程度上,新闻事业要受他们的制约,使新闻事业报道的新闻不可避免带有倾向性。

3、倾向性如何表现出来

?(1)选择事实

?(2)编写新闻

三、倾向性与客观性的关系

——矛盾的统一

新闻具有倾向性是不可避免的客观事实,但新闻的倾向性要受到新闻的客观性的制约,新闻报道者只能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表现出倾向,如果故意回避或背离事实,新闻报道者将丧失信誉。

第四章新闻传播

一、传播的分类

(一)新闻传播的基本要素:新闻事实新闻报道者新闻接受者

(二)新闻传播的社会流程

新闻传播的社会流程——新闻报道者从选择事实、发布新闻,到根据新闻接受者的反馈信息不断对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进行调整的过程。

二、新闻传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事实、新闻报道者、和新闻接受者之间是一种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根本上来讲,起决定作用的是事实和受众,它们是决定新闻报道者的活动方式和作用的根本力量。

(一)两种传播模式

?第一种单向传播模式(单向式、直线式)

(在传播学中称为魔弹论,即拉斯韦尔的“5W”——

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

第二种双向传播模式

(1)受众获得消息的途径有三种:新闻机构(大众传播)、听人告诉(群体传播和亲身传播)、自己亲身经历或目睹

(2)受众反馈(对新闻机构的评判)分三方面:信息满足度、报道真实度、判断正确度(二)新闻报道者受到的根本制约因素

——事实和受众

?1、事实的制约(3方面)

①客观存在的事实制约着传播者报道的真实性;

②事实本身的逻辑性制约着传播者对事实的解释;

③重大事实具有传播的必然性

2、受众对传播者的制约

①新闻机构必须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

②客观的宣传效果取决于受众接受的程度。

第五章新闻事业的性质

第一节新闻事业的共性

第一节新闻事业的共性

一、新闻事业形成的标志

●1、拥有专门的传播机构和专业化的从业人员,传播新闻成了一种固定的职业;

●2、形成具有新闻需求的受众群,有了新闻市场;

●3、出现了非手工操作的印刷工具;

4、开展规模较大和持续不断的新闻传播活动。

二、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共性)

1、新闻事业属于上层建筑,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

2、新闻事业所特有的新闻手段

新闻手段指新闻的各种传播形式,比如消息、通讯、评论、标题、新闻图片、版面、节目编排等传播形式的总称。

第二节新闻事业的阶级性

?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指的是新闻媒体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和观点,它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一、新闻事业掌握在一定阶级手中

(“一定阶级”既包括统治阶级又包括被统治阶级)

二、内容具有阶级性

(并非任何新闻都有阶级性)

三、阶级性的独特表现形式

1、选择事实;

2、编写新闻;

3、写作言论;

4、安排版面.

●第三节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性

●一、为什么报纸具有商品属性:

1、从生产过程分析

2、从市场流通过程分析

●二、特殊的商品属性(市场价格低于成本价? )

报纸:两次买卖(发行收入、广告收入)

电视:一次买卖(按质按量出售广告时段)

第四节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

一、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上层建筑和信息产业

二、双重属性在我国新闻事业的外在表现形式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事业单位”是由国家财政拨款、不以生产和经营为目的、不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文化、

教育、卫生等组织。以法人资格参加经济法律关系,有国家拨给的管理使用资金,如学校、医院、科研单位等。

●“企业管理”,在管理上采取企业方法,是独立的法人,在经济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依法纳税。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指新闻媒体在政治上必须遵守党性原则,经济上按市场

经济的规律运行。

第六章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报道新闻、引导舆论、传播知识、提供娱乐、刊播广告

第二节新闻、宣传与舆论

一、宣传

?1、定义: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社会行为。

?理解:1、宣传方式:运用各种符号;

?2、宣传内容:传播一定观念(主观的、意识性的),反映宣传的意识形态属性;?3、宣传对象:人们,即社会大众,反映出宣传的社会性;

?4、宣传目的: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反映出宣传的自觉性。

?“宣传四要素”——宣传者、宣传对象、宣传内容、宣传方式

?2、特征:目的性、集团性、依附性

?

3、新闻与宣传的关系

区别:

?性质不同。新闻是传递事实,事实能否成为新闻,取决于事实本身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诸多要素,而非在于传播者的需要;宣传则取决于宣传者主体的需要。新闻重在叙事、宣传重在说理。?目的不同。新闻只是向受众提供信息,接受信息后受众如何行动,完全由受众自己决定;而宣传的目的在于影响人们的思想、统一人们的行动。

?对时间要求不同。新闻是易碎品,要求迅速及时地传布,越新鲜越好;宣传,则要求把握时机,该抢则抢,该压则压,事实只是宣传的依据而已。新闻要求事实不能重复,宣传则常会重复事实、强调事实。

?联系:新闻媒介是一种特殊的宣传工具;二者可相互转化。

二、舆论

1、定义:公众的意见(public opinion)

2、基本特性(舆论四要素):

?舆论的主体——公众(根本前提);

?舆论的客体——特定的涉及公众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

?舆论的本体——相近意见的沟通和交流;

?舆论的载体——公开的传播活动。

三、新闻媒体与舆论导向

(一)新闻媒体对舆论的作用

1、反映并代表舆论

2、引发/设置舆论

3、引导舆论

谣言=舆论的畸变形态

四、新闻、宣传与舆论的关系

第七章舆论监督

第一节新闻事业的舆论监督功能

?一、舆论监督

?1、概念:

?(1)广义的舆论监督,简称为民众监督,指公民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

?(2)狭义的舆论监督,简称为新闻监督,是指新闻舆论监督。它的意思是说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公众、代表老百姓、对权利机关的运作实施监督。

?新闻舆论监督,就是广大公民依法借助新闻媒介的传播优势,以公开的方式来反映对某一社会现象、社会事件和社会问题所形成的比较一致的意见。

2、舆论监督与新闻媒介的联系

?(1)新闻媒介及其传播系统是舆论监督实现的主要途径和最重要的手段

①广泛、适时反映社会公众的意见,形成社会舆论;

②为社会公众针对当前现实问题行使舆论监督权力,提供公开的论坛;

③对社会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控制。

?(2)新闻舆论监督的特点:

社会成本低;

起效快

第二节舆论监督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一、舆论监督的作用

二、舆论监督的主要对象

——国家权力、政府行为

监督的主要内容:

(1)对国家政府决策过程的监督;

(2)对决策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的监督;

(3)对决策者和决策执行者的监督。

第三节新闻批评与舆论监督

一、新闻批评

新闻批评是舆论监督的一种最主要的形式,但非惟一形式。

二、新闻批评的舆论监督特点(7点)

三、新闻批评的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应有的大局意识,追求监督的实际效果。

第八章新闻自由

一、西方新闻自由观

?(一)古典新闻自由

?1、新闻自由“天赋观”(提出口号)约翰.密尔顿

?2、言论自由的“法度论” 孟得斯鸠

?提出言论自由的法律限度:国家的公民可以说或写一切法律所没有明文禁止说或写的东西。(二)近代新闻自由观

?社会责任论:主张新闻自由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首先承认新闻自由是人类一项不可剥夺的权利,又坚持新闻自由必须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的原则。

?1、权利:新闻界享有新闻自由的权利,要反对集权对媒体的控制;

?2、义务:媒体必须承担社会责任,要报道正确而有意义的新闻

?3、国家干预的自由。

二、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自由观

三、新闻自由的定义和具体体现

?1、定义:新闻自由指搜集、发布、传播和收受新闻事实和新闻信息的权利和自由。

?2、衡量标准:采访自由、传递和报道自由、出版发行自由、批评自由。

?3、具体体现:

?新闻媒介创办权;发表权或报道权;答辩权和更正权;知晓权和采访权;保护新闻来源权;使用传媒权;对新闻侵权的诉讼权。

第二节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

?一、社会控制的必然性

?二、社会控制的方式

?从宏观角度/权力制约因素。

?从微观角度/经济制约因素

?民族文化方面/社会规范

第九章新闻队伍建设

第一节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征和社会责任

一、职业特征

?1、新闻工作与社会生活有着极为广泛的联系;

?2、新闻工作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强烈的政治色彩;

?3、新闻媒介在反映舆论、引导舆论方面具有权威性;

?4、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是一种节奏快、难度高的创造性工作;

?5、职业弱点:浮光掠影、表面性、片面性。

第二节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和修养

一、新闻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一)政治理论修养

(二)文化知识修养

(三)专业技能修养

1、社会活动能力

2、语言文字能力

3、新闻敏感能力

?(1)概念:新闻敏感又叫新闻眼、新闻鼻、第六感官,是记者、编辑发现和判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

?(2)特点:快捷、准确、灵活

?(3)主要表现:及时发现新闻线索、准确判断新闻价值、预测可能发生的新闻事件。

(发现力、判断力、预测力)

第三节新闻工作者的自律和他律

?一、概念

自律是指以善恶评判作为价值导向,重要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习俗来实现;

他律是指国家制定并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主要表现为新闻法律法规。?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自律的主要方式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新闻: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价值:是事实具有的、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 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就是记者敏锐地发现、鉴别和预见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 新闻价值取向:是新闻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要解决的,是新闻工作者按照什么导向、标准对新闻价值进行选择、取舍、和呈现的问题,表现为选择和决策过程中的倾向性。新闻事业:1、狭义的新闻事业是一切新闻机构及其全部业务活动的总称。 2、广义的新闻事业还包括新闻教育和研究机构及其教学、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 新闻本源:人类长期的新闻传播实践证明,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事实在前,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 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指的是新闻媒体通过提供新闻报道为主的信息产品(包括广告)能够获得受众信任的能力和程度。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1、新闻的基本特征: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2、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一)新鲜性(二)重要性(三)显着性 (四)接近性(五)趣味性 3、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1)传播信息,报道新闻; 2)反映舆论,引导舆论;3)服务受众,服务社会。 4、新闻的客观性:首先,新闻事实及价值要素是客观的。其次。社会与受众的新闻需要具有客观性。再次,社会与受众对新闻价值的检验是客观的。 5、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含义: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新闻媒体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刻把握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内涵,把新闻真实性原则落实到新闻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提高公信力。 6、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阶级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政治属性 四、论述题 1、请你谈谈对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认识和理解 答:首先,它肯定了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是第二性的,从根本上划清了唯物主义新闻本源观和唯心主义新闻本源观的界限。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这也就意味着,新闻一定要符合客观事实,不符合客观事实就不是新闻。 其次,定义明确指出,事实要成为新闻,必须通过一个中间环节,这个环节就是报道。 第三,定义强调,新闻报道的事实是新近发生的。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8分) 1、报纸最早产生于( A ) A威尼斯 2、“意见自由市场”理论最早有(D )提出 D.弥尔顿 3、新闻与信息的关系是( D ) D.新闻是信息大家族中的特殊成员 4、新闻事业的指导性通常取决于新闻内容的( C) C.指向性 5.第一个提出新闻自由口号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是( B ) B.约翰·弥尔顿 6.对于报纸批评,毛泽东曾提出( A ) A.“开、好、管”三字方针 7.新闻事业作用于社会的基本手段是( D ) D.传播新闻信息 8.新闻事业在社会结构中处于( D ) D.上层建筑层次 9、一般地说,公营性质的新闻媒介属于( A ) A.社会化领导制 10、新闻立法是指(D ) 11、一般地说,国有性质的新闻媒介属于( B ) B. 政府领导制 12、.新闻的基本特性是( A ) A.新鲜、真实、.迅速及时 13.“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主张的提出者是( D ) D.毛泽东 14.新闻资产所有者掌握新闻传媒生存权、发展权和经营权的控制行为是( D ) D.行政控制行为 15、新闻的本源是( B ) B.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16、世界上第一个通讯社是( A )。 A. 哈瓦斯社 17、新闻体制的核心是( C ) C. 新闻媒介的所有制性质 18、新闻选择有三个环节,除采访、编辑之处,另一个是( A ) A.写作 19、马克思、恩格斯所共同创办的无产阶级报纸是( C ) C.新莱茵报

20、社会主义国家,新闻舆论监督实质上是( C ) C.人民的监督 21、在《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六条首位的是( C )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2、大众传媒参与政治决策的方式除了沟通信息,还有( A ) A.影响舆论 23、在新闻传播的三要素中,除了事实和新闻接受者之外。另一个是( C ) C.新闻报道者 24、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的手段是( D ) D.忠实记录 25、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 B ) B.信息交往 26新闻价值的实质是( D ) D.对新闻的本质及其特征的量化把握 27、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着作《中国报学史》的作者是( C ) C.戈公振 28、新闻价值是传播者选择事实和接受者选择新闻的( B ) B.客观标准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传媒业经营活动的三大基本原则() A.普遍服务B.编营分离C.受众中心 2、对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的正规途径有() A.司法控制B.行政控制C.资本控制D.媒体的自律 3、新闻媒介受众的独有特征() A.广泛性B.混杂性D.隐蔽性 4、当前中国新闻改革四个鲜明的基本特点是() A.从自发走向自觉 B.从观念更新走向制度更新 C.从边缘突破走向中心突破 D.从增量改革走向盘活存量 5、新闻媒介所有制基本类型()。A.私营媒介B.公营媒介C.国营媒介 6、目前世界新闻学的主导理论有()。A.自由主义报刊理论B.发展新闻学C.社会责任论D.党报理论 7、新闻活动的渠道有()A. 亲身传播B. 大众传播D. 群体传播 8、西方新闻界对新闻媒介的效果,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理论有()A.魔弹论 B.选择性理

《新闻学概论》考研第6版考研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

《新闻学概论》考研第6版考研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

一、新闻学 1定义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如都市报的兴起,网络新闻的特点;新闻事业和社会稳定的关系,新闻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报纸的消亡,媒介融合环境下记者的身份建构。 新闻事业和社会稳定的关系,新闻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报纸的消亡,媒介融合环境下记者的身份建构。 【案例分析】都市报的兴起 90年代中期,大型中心城市,类似晚报 代表媒体有:四川成都的《华西都市报》、湖南长沙的《三湘都市报》、陕西西安的《三秦都市报》等。 都市报的读者定位为市民,包括都市里社会各界、各个阶层的广义上的市民,也有的都市报把读者定位于“白领阶层”。 如《南方都市报》,就定位于18至45岁的大专以上的学历、年收入2万以上的广州市民。因此,都市报又被称作“市民报”。

都市报在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报道角度上比较注重贴近生活,努力追求可读性和亲近度。新民晚报定位:飞入寻常百姓家! 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报纸中刊登大量的广告。 自办发行为主,上门征订和送报。 【案例分析】记者微博使用特征与专业身份的建构 (1)专业新闻记者利用微博发布新闻的数量和频率高于普通用户 原因有两点,一是职业习惯使然,记者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对新闻信息更加敏感,他们习惯于主动寻找信息,并以合适的方式向外界散布他们认为重要的消息。另一方面则因为微博客的特殊形态。信息传播快速、简洁、直接,传播范围广泛。(2)微博作为信息的集散地,它带给新闻记者的报偿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记者在微博上发布重要的、但是无法在传统媒体上刊发的新闻信息。 第二,记者在微博上寻找新闻线索,追踪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最新动态,为新闻报道提供及时、新鲜的素材。 (3)记者使用微博进行自我展现从而完成身份的建构 将“记者”职业身份移植到微博上,表示博主要把微博作为社会职业的延伸,而非当作单纯的私人领域。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2内容 新闻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这三个部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最新《新闻学概论》整理版资料

绪论1956年《报刊的四种理论》(施拉姆等著)把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及其相对应的新闻思想,归结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指导新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闻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中的新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坚持与发展。 运用新闻理论,观察新闻报道、新闻改革、业界动态、媒体转型…… 例如:分析新闻报道(单篇报道、系列报道、同题报道等),分析媒体事件(限娱令等)…… 第一章新闻本源 第一节新闻的起源:人类的信息需求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事实 新闻事实——经过选择的事实 如何选择事实?21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 务实派定义: 1.“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2.“新闻”建立在三个“W”基础上,即“Women(女人)”、“Wampum(金钱)”、“Wrongdoing(坏事)” 3.“凡是让女人喊一声‘啊呀,我的天哪’的东西,就是新闻。” “最坏的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这是大众化报纸(便士报)兴起时期,一些资产阶级报人根据他们的经验对新闻所作的解释。 务实派新闻定义的特点:注重新闻内容的新奇、异常、变态、刺激、色情。

务实派的定义具体形象,但比较随意,不科学 理论派定义 1.强调事实 范长江:“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2.强调活动(结果) 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3.强调手段——手段说的是新闻的功能而不是新闻本身。 甘惜分:新闻是报道或评论最新的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新闻是手段,即意味着新闻媒体是工具.(1980) 4.强调信息 如:新闻是经报道的新近事实的信息。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新闻的本质是信息。 “新闻是公开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这个定义包含了新闻“真实、新鲜、公开”的特征。 信息源于事实,又不是事实本身,事实本身无法传布,只有变成信息才能传布。 新闻的定义 请比较几则新闻定义,谈谈你对它们的看法。 (目前古今中外关于新闻的定义很多,可以首先对定义的整体情况有个基本了解,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定义,进行详尽的分析,包括定义的渊源、辨析、对实践的作用等。) 除了陆定一的新闻定义,中外关于新闻的定义有很多,如“事实说”、“报说”、“功能说”、“信息说”、等。首先,它们都肯定了事实的重要性;其次,它们都强调新闻要新,事实要近,陈年旧事不能成为新闻。这些定义是人们对新闻长期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有助于拓宽人们的研究视野,深化对新闻的认识。 西方国家还有一些形形色色的新闻“定义”,如“性质说”与“兴趣说”,们片面强调事实的个别特征,迎合受众的某种需求,诱导人们把注意力放在金钱、色情、暴力、怪异、刺激等消极现象上,其荒谬性和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第四节新闻的基本特征 新闻的五要素(5W)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

新闻学概论复习提纲答案(完整版)

《新闻学概论》复习要点(2008) 一,名词解释 1新闻报道: 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据。新闻报道是专指对新闻的客观叙述。 2新闻本源: 从哲学意义上来讲,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的主要功能是反映世界的最新变动,应从事物的变动着手寻找新闻 3信息: 广义上,信息是泛指对事物的存在方式、属性特征以及相互联系的表征和描述。是认识过程中客体与主体的中介。主要包括物理、生物和社会信息三种形式。信息论中的信息含义,信息就是消除或减少收信人对讯息的某种不确定性。信息是不确定性减少的量。在新闻学领域内,信息是受众预先未知的,能够消除受众不确定性的要素,即包含着未知的、新鲜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内容。 4宣传: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宣传内容涉及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等。宣传的表述可以用语言、文字、图画或音乐的形式进行。只有当行为对宣传者有益时,这种行为或消息才被称为宣传。 “光辉泛化法”: 即无条件的美化,不加验证的予以接受,极力推崇自己的观点 “洗牌作弊法” 精心选择单向极端的材料,引导接受者的思想和行为 5广告 广告是以促销商品或服务,宣传观念为目标,以付费的形式,利用大众媒介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 6舆论 舆论是公众对于特定的现实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观点、意见和态度。它体现着公众利益。舆论具有公开、公共、急迫、广泛、主观的特性,是民意和公众力量的显示。 7事实 汉语词典中,事实是事情的真实情况。新闻学意义上的事实,是指事物的客观存在。包括事物已经发生的相对独立、完整的过程(事件),也包括事物的存在状态、特征和变化 具体事实 指人体感官直接可以感受到的事实 概括事实 指由具体事实综合、概括、统计和提炼而成 新闻事实 新闻事实是指新近发生的,含有新的信息的,会引起受众的普遍关注的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就是新闻事实,新闻事实是新闻作品的基本素材。 8议程设置 也称议程安排,指的是大众传媒安排公众议论的话题,把公众的注意力导向某些特定的问题或争端上的功能。 9合理想象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合理想象很难进行核对,难以保证真实性,所以不能用作新闻写作 10“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四不方针”是著名报人张继鸾在1926年接手《大公报》时提出的办报主张。其主要内容是,不党: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不卖:不以言论作交易,不受其他因素左右,坚持客观公正;不私: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不盲:不盲从于信息,要坚持新闻的客观性,不盲从、不盲信、不盲动 11“社会公器” 社会公器是服务社会大众的公共信息、文化事业和社会舆论机关,为不同阶级提供共享的信息环境,是社会成员沟通的桥梁,思想的黏合剂,是社会舆论的客观反映 12新闻客观性 新闻(新闻事实)在本质上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它打上了传播者的主观印迹,但事实本质不会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所以新闻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是新闻的客观属性。 13公正报道原则 1给予各方平等利用媒体表达意见的机会。2对争议各方采取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3不应当随意发

新闻学概论复习13824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指导新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新闻思想,毛泽东新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 2.新闻法制: 是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调整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权利义务关系的状态与手段。 3.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指的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活动时必须遵守所属阶级或政党所规定的各项行为准则。 4.言论自由: 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按照自己的意愿通过语言形式自由发表意见和交流信息的权利。 5.出版自由: 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享有创办印刷媒体或电子媒体并通过它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发表意见、交流信息的权利。 6.新闻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公民提供各种公开形式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狭义的舆论监督,是指新闻舆论监督,即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是一种特殊的监督形态。

7.新闻事业管理: 是指对新闻传播活动所实施的领导、调控、规范等职能行为,包括对新闻媒体、新闻从业人员及其职业行为和所制作传播的精神产品等进行的管理。 8.新闻价值: 是事实所具有的、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这些要素通常指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等。 9.新闻倾向性: 指是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反映客观事实时的立场、态度在新闻中所表现的一种特性。10.隐私权: 是自然人依法享有的、自由支配与社会公共关系利益无关的私人活动信息的权利。二.简答题 1.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在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报道事实。 2)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了解和反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 3)在组织上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各级各类新闻媒体都要自觉服从党 的领导;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原则;坚持和完善新闻管理工作制度。 2.“三贴近”的基本要求: 1)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 2)立足于基本国情; 3)体现社会生活主流和本质;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像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统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总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2、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3、信息:(一般)指与人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 (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个的可能性。(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4、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5、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6、新闻体制——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新闻体制集中表现为媒体的所有制问题。 7、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是工具,是真实地(与文学比较)、及时地(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比较)反映世界新近变动(与历

史比较)的大众(与书信、情报等比较)传播工具,属于上层建筑。 8、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媒体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 如,NBC以硬新闻见长,ABC以国际新闻见长,CBS以选举报道见长;《北京晚报》具有京派文化典雅、庄重、厚实的风格,《新民晚报》具有海派文化实用、精致、活泼的风格,《羊城晚报》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开拓创新。 9、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它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10、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新闻的五要素能够经的起调查核对。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点 1、P3 2003年全国抗击SARS的斗争中,关于“非典”的病原和病源的报道,给予中国媒体极深的经验教训。 2、P5 媒体审判,即以媒体的判断代替法院的审判。 3、P6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把新闻自由的实践看作是探索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如何运行的伟大尝试。 4、P6 “意见自由市场”的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引出来的。 5、P23 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6、P24 大众传播特点: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7、P26 新闻基本特点:真实、新鲜(案例整理) 8、P36 变动产生新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典型案例 9、P37 新闻五要素:谁、时间、地点、原因、事情

10、P41 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11、P44 信息分类: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广义信息: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一般信息: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狭义信息: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12、P45 信息特点:共享性(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13、P53 “魔弹论”就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宣传对象只是俯首帖耳的听众。 14、P55 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15、P57 舆论定义:是公众针对特定公共事务的一致意见(态度),其目的就是要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新版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笔记(高教、人民出版社) 第一章新闻本源 第一节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 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实践中,为适应人们的信息需求而产生的。 新闻传播活动发展的基本条件:1.社会对信息的客观需求;2.生产力发展水平能够为新闻传播活动提供什么样的物质手段。 两种不同的起源观: 1.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信息需求,新闻传播的内容来自人类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种种事实。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队新闻的产生起着决定性作用。 2.资本主义新闻学把新闻起源这一社会现象归结为生理、心理现象,认为新闻是为了本能的需要而产生的。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事实在前,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一、新闻内容以事实为依据 1.事实对新闻具有决定性作用,事实是一切新闻报道的源泉和基础。 2.新闻只能根据事实描述事实,不能根据希望描述事实。 3.承认客观事实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它不会随着人们的意愿而改变。 4.新闻所含有的各种性质(政治性,趣味性),也是被事实所决定的。新闻对事实有着绝对的依赖性。 二、新闻事实是经过选择的事实 事实是反映的对象,新闻是反映的产物。也就是说,新闻是一种源于客观事实,依附客观事实,为客观事实所决定、所派生的,同时又是经过选择、提炼、加工后的精神产品。 报道者对事实的选择是必然的,因为 1.首先是由事实的无限性和报道的有限性所决定的。 2.每家媒体都有自己特殊的定位、选择新闻的标准和感兴趣的重点领域。 3.对事实进行选择绝不意味着可以歪曲事实、背离事实、随心所欲地改变事实。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绪论)【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绪论 0.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学 1.定义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2.内容 新闻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这三个部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

体。 (1)新闻理论。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它从新闻实践中抽象出来,又指导新闻实践。 (2)新闻史。评述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它既提供理论科学的历史教材,又供当前的新闻工作者作借鉴。 (3)新闻业务。总结、研究各种新闻业务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报刊发行等。 (4)媒介管理与经营。研究国家的新闻法规、新闻政策以及国家对媒体的宏观调控;总结、研究媒介内部的管理机制,研究媒介的受众市场以及媒介的经营方针、策略等。 新闻业务和媒介管理与经营属于新闻学应用部分。 3.历史 (1)新闻学从18世纪开始,到19世纪末初步形成。在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以后,新闻学逐渐融入大众传播学。 (2)我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1922年出版)、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年出版)和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9年出版),这三本著作构筑了我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 二、新闻学和新闻工作 (1)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而新闻工作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新闻工作者每天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素质。 (2)在媒介报道的专业领域,记者、编辑必须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新闻学概论复习提纲答案(完整版)

《新闻学概论》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新闻报道: 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据。新闻报道是专指对新闻的客观叙述。 2新闻本源: 从哲学意义上来讲,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的主要功能是反映世界的最新变动,应从事物的变动着手寻找新闻 3信息: 广义上,信息是泛指对事物的存在方式、属性特征以及相互联系的表征和描述。是认识过程中客体与主体的中介。主要包括物理、生物和社会信息三种形式。信息论中的信息含义,信息就是消除或减少收信人对讯息的某种不确定性。信息是不确定性减少的量。在新闻学领域内,信息是受众预先未知的,能够消除受众不确定性的要素,即包含着未知的、新鲜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内容。 4宣传: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宣传内容涉及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等。宣传的表述可以用语言、文字、图画或音乐的形式进行。只有当行为对宣传者有益时,这种行为或消息才被称为宣传。 “光辉泛化法”: 即无条件的美化,不加验证的予以接受,极力推崇自己的观点 “洗牌作弊法” 精心选择单向极端的材料,引导接受者的思想和行为 5广告 广告是以促销商品或服务,宣传观念为目标,以付费的形式,利用大众媒介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 6舆论 舆论是公众对于特定的现实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观点、意见和态度。它体现着公众利益。舆论具有公开、公共、急迫、广泛、主观的特性,是民意和公众力量的显示。7事实 汉语词典中,事实是事情的真实情况。新闻学意义上的事实,是指事物的客观存在。包括事物已经发生的相对独立、完整的过程(事件),也包括事物的存在状态、特征和变化 具体事实 指人体感官直接可以感受到的事实 概括事实 指由具体事实综合、概括、统计和提炼而成 新闻事实 新闻事实是指新近发生的,含有新的信息的,会引起受众的普遍关注的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就是新闻事实,新闻事实是新闻作品的基本素材。 8议程设置 也称议程安排,指的是大众传媒安排公众议论的话题,把公众的注意力导向某些特定的问题或争端上的功能。 9合理想象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合理想象很难进行核对,难以保证真实性,所以不能用作新闻写作 10“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四不方针”是著名报人张继鸾在1926年接手《大公报》时提出的办报主张。其主要内容是,不党: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不卖:不以言论作交易,不受其他因素左右,坚持客观公正;不私: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不盲:不盲从于信息,要坚持新闻的客观性,不盲从、不盲信、不盲动 11“社会公器” 社会公器是服务社会大众的公共信息、文化事业和社会舆论机关,为不同阶级提供共享的信息环境,是社会成员沟通的桥梁,思想的黏合剂,是社会舆论的客观反映 12新闻客观性 新闻(新闻事实)在本质上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它打上了传播者的主观印迹,但事实本质不会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所以新闻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是新闻的客观属性。 13公正报道原则 1给予各方平等利用媒体表达意见的机会。2对争议各方采取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3不应当随意发表影响某人或机构名誉进行指责的报道,而不给被

新闻学复习资料2

第一编新闻基本原理 一、新闻概述 1、新闻的起源和发展 从词源角度,“新闻”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最早出现“新闻”一词是在《新唐书》;我国最早的报纸应该是唐代的邸报,宋代产生了一种不同于“邸报”的小报。 15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地流行手抄小报,1566年,街头小报《威尼斯新闻》正式诞生。世界第一份近代报纸是德国的《报道与新闻报》(1609年),第一家通讯社是哈瓦斯通讯社(法新社前身,成立于1835年)。 早期新闻以书面文字的方式传播,以报纸为主要载体;1919年,英国开办了第一家广播电台;20世纪20年代,出现图片新闻和电影新闻;20世纪30年代,电视开始成为新闻的主要载体;近年来,电脑网络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 新闻文体:消息、通讯、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戏剧性报道、解释性报道、预测性报道、精确新闻报道、深度报道、新新闻主义报道、散文式报道、口述实录、纪实文学。 2、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3、新闻的要素 五个“W”和一个“H”: 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因(Why)、何果(How)——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加下划线要素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省略) 4、新闻的深层本质和功能 新闻是人类生命最鲜活的本真状态的呈现;新闻是心灵沟通的有效手段;新闻是现在进行时态的历史;新闻是一种社会批判工具。 二、新闻的作者 1、新闻作者的职业素养 (1)新闻敏感——就是能在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生活中发现有报道价值的事物的本领。 怎样提高新闻敏感性:要有一个“有准备的头脑”;要有灵感;要以坚忍不拔的意志磨砺敏感性;要用丰富的积累滋养敏感。 (2)调查采访能力:真诚的态度和满腔的热忱;甘当小学生的不耻下问的精神;掌握调查采访的方法和技巧。 (3)广博的知识:科学知识、社会知识、生活知识。 2、新闻写作的思维特征和思维方法 特征:它是一种以尊重现象的物化思维为基础,以发现本质的创造思维为高标的立体思维。方法: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凝聚思维和发散思维;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 三、新闻写作的原则和要求 1、新闻写作的原则是用事实说话——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向读者阐明某种思想和观点。 “用事实说话”的方法和技巧:精选事实,以小见大;正反并举,对比衬托;集点成面,点面结合;目击实录,再现场景;要言不繁,画龙点睛;适时引语,借口说话。 2、新闻写作的要求——真实、精炼、快速、鲜活 四、新闻语言 1、新闻语言的特点——准确性、白描性、大众性。 2、新闻语言六忌:忌空洞、忌混乱、忌语病、忌含糊、忌堆砌、忌矫饰。

新闻学概论总结

新闻学概论总结 《新闻学概论》课程是新闻传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新闻学概论》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新闻事业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新闻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掌握新闻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为今后的新闻理论研究和从事新闻业务工作奠定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学习者应明确学习和研究新闻理论的意义,掌握学习和研究的科学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规范新闻学的学习和研究,同时又要联系中国新闻工作的实际,总结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新闻学理论。 明确新闻学的研究对象,理解新闻事业、新闻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掌握新闻理论的研究意义和方法。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的新闻现象。 新闻学有广、狭两义,广义的新闻学包括: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实务(采、写、编、评、摄、经营管理),狭义的新闻学就是新闻理论。 新闻学研究的内容:人类社会新闻传播的特点、样式、规律、功能、目的等等。重点是现代新闻业和社会的关系,具体说,新闻业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及其与社会的互动。 《新闻学概论》中的新闻学,主要是在狭义上使用。 一、中国新闻教育对新闻学发展的贡献: 1、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可以视为中国正式新闻教育的开端。 2、我国大学设立新闻系始于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在普通文科内创办报学系,由上海英文《密勒氏评论报》主笔柏德逊(Don Patterson)主持系务,并发行英文《约大周刊》。 3、我们认为,新闻学要想发展到“学术性专业的层次”,这种研究视域和理论建构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说政治、经济、文化视域对新闻学研究来说还具有一定的外在性,那么专业视域则是新闻学研究的内在视域。它以新闻和新闻传播为自己的特定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新闻和新闻传播自身的逻辑和质的规定性来思考各种实践层面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可以把专业视域称之为“本质视域”。 二、学习新闻学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1、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2、指导我们正确对待新出现的各种新闻现象。 3、指导我国新闻改革的顺利进行。

邵志择《新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自由理念)【圣才出品】

第七章 新闻自由理念 7.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个人权利与出版自由 1.出版自由观念的宗教源泉 (1)1644年,英国的密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首先明确提出出版自由理念。 ①他首先从宗教宽容的立场抨击在英国主张取消主教制后居然仍保留书籍出版许可令 出版自由观念的宗教源泉 个人权利与出版自由 出版自由观念形成的政治、经济动力 出版自由理念的代表人物 出版自由观念的演化 出版自由观念建立的基础 两种不同的自由观 滥用新闻自由权的表现 新闻自由的社会责任论 社会责任论对新闻界的具体要求 社会责任论对公众的要求 资本主义新闻自由 资本主义新闻自由与资产阶级新闻自由 资产阶级新闻自由 评普鲁士专制的书报检查令 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自由观 自由的人民报刊观 新 闻自由理念

这一事实。 ②密尔顿站在清教徒的立场来谈论信仰、言论、出版自由,而压制这些自由的旧教是“牛鬼蛇神似的罪恶机构”。 ③密尔顿还从真理的本性出发,讨论了为什么不能禁止出版自由的理由。 (2)1453年,德国的古登堡第一次用他那由榨葡萄汁机改装的金属活字印刷机印制了100多部《圣经》。 ①在此以后,这种便利的出版技术一直主要是用来印《圣经》及其他宗教书籍的。 ②印刷术的广泛运用使书籍的出版变得更不易控制,各种学说、各种对宗教的见解以书的形式得以流传。这引起了教廷的不安,才有禁书令。 ③印刷术天然地有一种解构权威的力量。 ④如果没有便利的印刷技术,新教改革运动也许不会有那么大的规模,其影响力也不一定会如此深远。 (3)由信仰自由出发,个人的自由权就顺势进入一切对真理追求的领域,科学自由、学术自由以及出版自由都在只承认上帝而不受任何人之束缚的条件下成长起来了。 2.出版自由观念形成的政治、经济动力 (1)以英国为首的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成长逐渐要在思想上、政治上寻求合理性。由于新教中必然产生出来的个人主义,新教就成了资本主义的一种动力。 (2)宗教宽容精神逐渐得到肯定,对宗教信仰自由的保护也慢慢扩展到经济、政治领域,这是资本主义政治自由合法性的宗教来源。 (3)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从信仰自由中衍化出来并深入政治、学术等其他领域,由新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三、名词解释题 1.舆论 答: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舆论具有公开性、公共性、紧迫性、广泛性和评价性等特性。 2.新闻价值 答: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这些特殊素质的共同特征就是能够引起广大受众的共同兴趣,能为广大受众所关注。 3.报纸的二次售卖 答:报纸的二次售卖是指报纸既向读者出售新闻媒介内容,又向广告主出售广告版面。第一次销售中,将报纸卖给读者,读者购买的是信息,这一次销售的是信息的实效性,落脚点是发行量。第二次销售把读者卖给广告客户,广告客户购买的是读者的注意力,这一次销售的落脚点是广告量。 4.接近权 答:接近权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媒应该向受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这个新的权利概念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并在西方国家产生了普遍的社会影响。其核心内容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 5.议程设置理论 答:所谓“议程设置”是有关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大众关注焦点的理论。“议程设置”也称“议题设置”,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对所报道重心的选择,从而构建公共讨论与关注的轻重缓急;人们将倾向于了解大众媒介所注重的那些问题,并按照大众媒介所设置的轻重秩序来理解事件。 6.新闻学 答: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讨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7.硬新闻 答: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得决策提供依据。 8.新闻媒介经营管理 答:新闻媒介经营管理实质上就是研究管理新闻事业的规律以及新闻媒介从事经营和管理活动的规律及方法。它包含宏观管理(即整个社会对新闻事业的管理)和微观管理(即新闻媒介自身的经营管理)两个方面,它们的目的都在于合理地组织、有效地配置和利用新闻媒介的人员、设备和信息等资源,更好地实现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四、简答题 1.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属性是否等同于有偿新闻? 答:(1)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2)受众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获得新闻媒介产品,新闻媒介产品通过市场流通到达受众,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来说,它是一种商品,具有商品属性。 (3)有偿新闻就是指某些企业单位或经营者个人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而想方设法在一些媒体上上镜头、占版面等,以新闻报道的形式给自己做广告,而给予记者或编辑以物质利益需求的违法行为。

新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绪论: 1.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2)社会责任论 3)发展新闻学 4)党报理论 2. 1918年,蔡元培创立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3. 1919年,徐宝璜出版中国人写的第一本完整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 4. 1978年建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的新闻学研究机构。 第二章 一、新闻起源 1、唯心主义的“生理本能”和“心理欲求”说 代表人物: 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 代表作品:《新闻学原理》 主要观点:人类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是新闻欲的源泉。 2、唯物主义的“社会生产实践说” 主要观点: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在原始社会就已开始,人类通过传播新闻信息协调行动、趋利避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参考作品:恩格斯《劳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阐明好奇心源自于人类劳动过程 二、新闻传播发展过程(十个阶段) (一)、原始人的手势语交流:原始人智力低下,语言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手势语成为最初的表达手段。 (二)、口语新闻媒介:当有声语言完善到可以交流的程度,出现了原始新闻的传播,语言和说话器官构成口语新闻媒介。以上两方面都可称为新闻传播的人身载体。 (三)、实物媒介:以某些物体作为媒介,构成原始社会的实物新闻媒介。 (四)、声光媒介:原始社会的声光媒介,多指用鼓声,烽火和烟雾传播信息。需要事先对信号的含义进行约定,并在视听能力所及的限度内使用。这种传播的共时性和有限距离,制约了传播范围。 (五)、图示媒介:图示媒介用线条把事物的分布写下来,构成信息画面,是象形思维的产物。以上三个方面的传播媒介可通称为体外传播载体。 (六)、手抄媒体:标志人类第一次传播革命开始,传媒发展出现了第一次历史性跨跃。成果:1)文字 2)手抄新闻:如中国殷墟甲骨文;盛行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中期; 3)手抄报纸:如唐代《邸报》;公元前59年,罗马议事厅《每日纪闻》;1550年至1566年间的意大利《威尼斯公报》是最有名的手抄报纸。 (七)、印刷媒体:一种高效复制的媒介,开拓了辽阔的信息空间,标志着第二次新闻传播革命的出现。第一份以报纸形式出现的新闻传单,是1529年维也纳政府因土耳其的侵入而刊印的,其内容是向整个基督教世界要求援助这个被围困的城市。 1605年,英国第一位报人:奈森尼乐巴特出版了《约克郡谋杀案》新闻专刊; 1814年,《泰晤士报》和《晚邮报》采用了蒸汽印刷机,宣布了印刷新闻时代的到来。(八)、电子新闻媒介:电信号及其发射、接收装置传播信息,称作电子媒介。广播与电视成为新闻传播的第三、第四次革命。 1920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广播电台:威斯汀豪斯公司的KDKA电台正式播音;1925年10月,苏格兰的约翰贝尔德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 1936年,世界上最早的电视台:BBC电视台在英国伦敦建立; 同年11月20日,世界上最早的电视节目英国伦敦奥林匹克展览厅内诞生,著名的女歌星艾德尔迪克森演唱了一首名叫《电视》的歌。 (九)、互联网传播媒介:20世纪70年代兴起,又称“第四媒体”,互联网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五次传播革命的开始。

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笔记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内容:1、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阵地,具有鲜明阶级性和意识形态属性。 2、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 3、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 4、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5、坚持实事求是,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6、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畅想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7、坚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 8、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使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相统一。 9、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增强生机和活力。 10、切实加强新闻工作队伍的建设。 【一章新闻的本源】1、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 2、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3、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4、新闻的特征: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二章新闻真实】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1、真实是新闻存在的根本条 件 2、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 求 二、坚持真实性原 则: 1、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 误 2、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 趋势上反映事实。 3、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全面、 客观、公正。 4、坚持新闻报道客观性和倾 向性的统一。 三、杜绝虚假新闻 1、要经常进行马克思主义新 闻观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的学习和教育,使新闻媒体和 广大新闻工作者不断提高思想 认识,不断增强杜绝虚假新 闻、抵制虚假新闻的自觉性。 2、要强化新闻职业道德意 识,努力提高新闻职业道德水 准,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自 觉抵制金钱诱惑和各种之风的 影响 3、要针对新形势下媒体发展 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新闻媒 体内部的管理制度,健全监督 机制,提高有效制约的能力。 【三章新闻价值】 一、新闻价值:是事实 所具有的、能满足社会与公众 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 二、新闻价值的一般 要素: 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 近性、趣味性。 三、影响新闻价值取 向的因素: 阶级立场、社会核心价值体 系、新闻政策、新闻宣传价 值、新闻媒体定位 【四章新闻事业】 一、新闻事业是一切新闻 机构及其全部业务活动的总 称。 二、新闻事业的产生 发展 1、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近代 新闻事业 2、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的 进步决定新闻事业发展的水 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存在形式 及其能提供的传播手段。 3、社会和阶级的需要决定新 闻事业的基本属性。决定新闻 事业的根本性质及新闻传播的 基本内容。 三、新闻事业的性质 1、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 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 2、新闻事业是以传播新闻信 息为主要手段满足人们新闻信 息需要的社会文化事业。 3、新闻事业是一定阶级传播 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的 舆论工具。 4、新闻事业是提高国家文化 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四、新闻事业的基本 功能 1、传播信息,报道新闻 2、反映舆论,引导舆论 3、服务受众,服务社会: (1)传播知识,普及教育 (2)倡导文明,宣扬道德 (3)刊登广告,服务生活 (4)提供娱乐,丰富生活 五、中国社会主义新 闻事业的性质 1、社会主义事业重要组成部 分 2、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 舌 3、动员和组织群众的重要舆 论工具。 六、中国社会主义新 闻事业的任务 1、推动经济发展; 2、引导人 民思想;3、培育社会风尚; 4、促进社会和谐 【五章新闻工作的党 性原则和基本方针】 一、党性原则是社会 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 原则 二、社会主义新闻工 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 求: 1、思想上,坚持把马克思主 义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指导思 想; 2、政治上,坚持新闻工作者 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3、组织上,接受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自觉遵守党的纪律。 三、新闻工作坚持 “三贴近”的意义 1、“三贴近”是用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新闻工作 的必然要求。 2、“三贴近”是新闻工作增强 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 染力的根本途径。 3、“三贴近”体现了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是党的新闻工作历 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新形势下 遵守和运用新闻规律的理论概 况和实践提炼,更是发展壮大 舆论极具现实针对性的有效方 法和具体途径。 4、坚持“三贴近”就是坚持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的思想路线,坚持实践第一的 观点,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 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四、新闻工作贯彻 “三贴近”的基本要 求 1、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 入生活; 2、立足于基本国情; 精心整理,用心做精品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