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矿紫砂泥就这几种,别被忽悠了!

原矿紫砂泥就这几种,别被忽悠了!
原矿紫砂泥就这几种,别被忽悠了!

原矿紫砂泥就这几种,别被忽悠了!

开采数百年的黄龙山矿区紫砂泥,因其颜色多样而俗称“五色土”。常见的颜色有黑泥、深紫泥、浅紫泥、红泥、米黄泥、绿泥六种。两种以上的泥混合或加入化工呈色剂,又可产生许许多多的泥色,近年来,冻梨泥色、墨绿泥色、古铜泥色,就是这样产生的。

由于地质成因的多变,各种紫砂矿料在矿层中的分布并无绝对统一的标准,即使是同类矿料,由于出产矿区、矿层的不同,在泥层中的位置也会有所不同。如紫泥在矿层中一般产于乌泥下部,但有时却产于团泥下部;绿泥一般产于龙骨下部贴层,但有时却产于其他泥层之间。其他种类矿料也有类似状况。现在一般按采掘时矿层的深浅状况给矿料进行基本分类。紫砂泥主要可分类三大类:紫泥、本山绿泥和红泥。各大类泥料又有细小的分类,且各类泥料之间又可以以不同的比例搭配、混合,澄练成各种泥色和泥质的制壶原料。泥料、制壶师的知名度、壶的艺术性、稀缺性、制作难度等往往是影响价格的原因。

1紫泥的特点矿料特征:矿料呈紫色,内有油面,结合面有水锈,内夹不规则青灰色矿料。紫泥烧成后外观为紫色、紫棕色或者深紫色。紫泥,俗称“天青泥”、“红棕泥”、“底槽清泥”、“大红泥”,为制作紫砂壶的主要原料。深藏于宜兴黄

龙山岩层下数百米,在“甲泥”矿层之间。主要包括天青泥、底槽清泥、红棕泥、大红泥等。天青泥,其质细腻呈青蓝色,产于清代中期,现已失传,曾在丁蜀镇中心的大水潭矿中有过。底槽清泥,位于矿层底部,块状中有青绿色的“鸡眼”“猫眼”,是含有段泥颗粒的紫泥。色呈偏紫泛青,十分稀少,泥质细腻。烧结后呈紫红色,烧成范围宽,在1200℃左右,质坚细腻光润,收缩率在10%左右。红棕泥,位于矿层中部,矿层较厚,色紫微泛红,呈紫红色、紫色,隐现绿色斑点,质软致密,间有微小的云母闪烁,泥质纯正,产量较多。烧结后呈棕红色,烧成范围在1180℃左右,质坚光润,收缩率10%左右。大红泥,位于矿层中,在紫砂泥矿中偶尔能见,云片状结构,呈紫红色泽,泥质细纯,有光泽感。矿层分布不同,烧成温度范围较宽,烧结后呈大红色泽,表面脂润,收缩率在12%左右。其最佳烧结温度在1180℃左右。另外,清水泥是纯种的紫泥矿,是为较常见的泥料。2本山绿泥的特点本山绿泥原矿本山绿泥是紫泥层的夹脂,原矿呈绿色,烧成后的泥色为米黄色。

本山绿泥类,古代称“梨皮泥”,也常被称为“段泥”或“缎泥”。包括本山绿泥、段泥、白麻子泥、红麻子泥、团山泥等。矿土呈淡绿色层片状,烧成陶后现梨皮冻色(米黄色)。本山绿泥产于黄龙山岩层与紫泥共生矿层中,位于紫泥上层与岩板间,仅数厘米厚,俗称“龙筋”,其矿物组成为水云母、高

岭石、石英及少量的铁氧化物。矿土呈浅粉绿色,片状结构,泥质细腻光洁,烧结后呈米黄色,表面细润,烧结温度适中,在1180℃左右,收缩率在11%左右。本山绿泥因采掘量极少,不易制作大件产品,仅作小件产品和作“化妆土”,加入适量作色剂可变化成各色装饰泥。段泥就是含紫泥颗粒的本山绿泥。若进一步明确本山绿泥和段泥的概念,大致是本山绿泥更纯净,本山绿泥混有紫泥颗粒就是段泥。3红泥的特点红泥原矿红泥是泥矿里的石黄,一般位于嫩泥矿的下层。红泥原矿呈黄色或者红色,烧成后为暗红色。红泥类,俗称“朱泥”“朱砂泥”“石黄泥”。因其成陶后,色似“朱砂红”故名。主要包括赵庄红泥、洑东红泥、紫砂厂红泥、川埠红泥、朱泥、黄龙山红泥、石黄等。赵庄红泥,质坚如石,其含铁量高,产量甚稀。矿土外观呈砖红夹带浅黄白色及浅黄绿色块状,粉粒岩土结构。烧结后呈朱红色,表面表面质地沙粒明显,烧结温度在1080℃左右,收缩率在13%左右,常制小件器物。石黄,其矿散落在嫩泥矿层中,呈卵状,外壳铁质褐黄色,中核似鸡蛋黄,粉状细腻,含铁量甚高。产量稀少,矿岩结构。烧结后呈铁红色,表面坚硬,多为着色剂所用。加入紫泥,成陶后色紫若葡萄。加入天青泥,成深古色。加入红泥成大红袍泥。原矿纯朱泥产于丁山小煤窑1000米夹层处,是在嫩泥层之间的一种含铁极高的黄色黏土,烧成窑温1080度。朱泥因收缩大,烧制后可能会出现皱纹,但随

着制壶艺人对泥性的熟练把握,朱泥壶也可以做到不皱,茶人壶友们不要轻信坊间“无朱不皱”的流行说法。

紫砂壶解说词

题目待定 世界只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叫宜兴,(画面:宜兴全景,大海报)宜兴有着7300多年的制陶历史,其中以悠久的紫砂文化享誉世界。(视频资料:紫砂在展厅的画面,主要以全景等大景别为主)宜兴紫砂,最早于南宋便有记载,始于明代正德年间(图片:史书记载,历史资料)。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喜共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的诗句就是写紫砂壶的(后面是欧阳修等人的图片,文字资料,然后出现竖排字幕特效)。梅尧臣也有“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诗句赞美紫砂器皿(同上,字幕换成诗句)。紫砂器皿形制优美,颜色古雅,琳琅满目,(多种紫砂器皿的图片或者动态影像)其中数紫砂壶最为人称道,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向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文岂传形,赋难为状”之说。(大紫砂壶的动态画面) 如果我们给历代紫砂名人进行分代,那么明正德年间的第一位紫砂名人“供春”与明万历年间的时大彬、李仲芬,以及时大彬的弟子徐友泉四人就可以并称为第一代紫砂制壶高人(历史图片:古代紫砂艺术大师的画像及其紫砂作品的图片),尤其名声显赫的时大彬,其壶的风格高雅脱俗,造型流畅灵活,虽不追求工巧雕琢,但匠心独运,朴雅坚致,妙不可思(石大彬的作品展示,文字介绍等)。所以他的高足徐友泉晚年自叹:“吾之精,终不及时(时大彬)之粗也”。近现代紫砂大家首推顾景舟,还有裴石民、吴云根、朱可心等(视频资料,网上大师的各项资料)。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内紫砂时长蒸蒸日上,文人雅士热衷品茗论壶,出现了茶壶同誉的繁荣景象。(展览馆的繁荣景象,现代人品茗评壶的热闹景象) 江南宜兴,东汣之畔(东汣湖及其周边的环境慢慢到宜兴的充满紫砂气息的街上),有一个民间文化艺术沙龙,叫八面来风堂(八面来风堂匾牌的拍摄及堂馆门面),八面来风,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就好像是八种境界风(特写八面来风几个大字),能够吹动人的身心。秋日周末的午后,带着几分慵懒,我们来到了八面来风堂,堂的主人笑阳,号一壶道人,自誉民间美术观察员(堂馆前台的工作人员到坐在办公室里面的笑阳老师)。品着笑阳先生烹制的武夷山茶大红袍,我们在谈着紫砂(笑阳老师用武夷山的大红袍泡茶的情景,招待客人)。所用器具,便是笑阳亲手制作的紫砂茶具(笑阳老师洗杯子,泡茶的过程)。浓浓的茶汁,在流出的瞬间,便散发出岩茶特有的香气,(倒茶的情景)加上紫砂温蕴出的特有的口感,那茶汤几乎收刮着舌上的味蕾,(品茶的情景,还有我们品茶时愉快的表情)让您深深体会着上品的茶,在上品的壶中体会浸润后的美妙(户外绿色的空场景)。 茶器的曼妙,幻化着茶文化的深邃(泡茶器皿包括茶叶的一一特写)。也许是吴越文化特有的魅力,也许是大炮轰鸣后的沉寂,让笑阳在官至中校的时候,迷恋上紫砂的文化,从而使他的军旅生涯戛然而止(笑阳老师当兵时候的照片,他在当兵时写的诗词作品等等)。不要说将军百战死,也不提壮士十年归,曾经的笑阳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军官,曾十余次受到各级嘉奖,驻站老山前线,荣立“三等功”三次,其中战功一次(依照顺序的各种荣誉证书,或者领导授予证书的资料照片,穿着军装的中篇的展示)。这套精美绝伦的紫砂茶竟然出自操控155榴弹炮之手,那惊天动地的炮声,与眼前这温文尔雅的人,这灵秀天成的茶具,你能想象是出自同一人之手吗(专心在自制的陶壶上刻字以及制作紫砂杯的过程,以近景为主)?远离了疆场的铁骨铿锵,没有了军营里的晓风残月,笑阳先生还是那么军人气,谢绝了几个在别人眼中安稳舒适的机关工作的安排,决定完成自己的梦想,走自己的路(笑阳奔波在路上,和其他大师的合影切磋,耐心地为大家讲解创业或者紫砂文化的画面,比如在大学讲堂里的演讲,还有建立紫砂实践基地的资料)。 说起走自己的路,其实没那么简单。笑阳老师说要建立这样一个梦想之路首先必须得有文化阵地,他说:(插入采访的画面截取讲述建立阵地的那段视频)摸爬滚打、学练摹看、求闯贷借,一番常人难以想象的学艺、创业过程,一个集紫砂艺术、书画、古玩创作交流、收藏鉴赏为一体的“八面来风堂”文化艺术中心,在在圈内外小有名气,成为文人书画艺术交流与研究、以紫砂会友、以艺术养艺术的新文化实业的开拓者。(主要以堂馆里的各种壶的动态画面支撑,穿插拜访者的参观)笑阳老师又叫一壶道人,老师谈到:一把壶在道上行走,文如其人,壶如其人的意思,笑阳已经把紫砂壶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一边接触当代文化名流,一边寻访民间的陶艺制作者,这是笑阳老师对文化的特殊理解,他热爱民俗文化,所以不遗余力的创办八面来风堂,规模不大,但一定做好

关于张哲伟的介绍

关于张哲伟的介绍 紫砂工艺美术师张哲伟,生于宜兴陶艺世家。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结业。幼年随海派画家邵家学习素描、色彩、国画。在上大美术院学习时,得到了中国上海著名雕塑家张永浩、唐锐鹤、杨建平亲授指导。八十年代末进厂随父母张焕生、肖全娣学习堆花、雕塑、壁画、器皿造型设计并制作,同时拜无锡国家级大师喻香莲为师,学习惠山传统手工捏塑,经过以上学习打下了扎实的紫砂雕塑造型设计的艺术功底。 人物信息 【姓名】:张哲伟 【年代】:现代 【家乡】:江苏·宜兴 【类别】:紫砂壶艺人、陶瓷艺人、工艺师 【代表作品】:《新意航天壶》、《蟠龙大挂盘》 人物介绍 紫砂工艺美术师张哲伟出生于陶艺世家。父亲张焕生、母亲肖金娣在堆花、浮雕、壁画、器皿造型设计制作方面都有着较深的造诣。张哲伟从小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都是与紫砂相关的人与事,对紫砂从小就非常喜爱。艺术的语言总是相通的,喜爱紫砂的张哲伟对书画文章也特别喜欢,幼年就开始随海派画家邵家声先生学习素描、色彩、国画,接受了很好的艺术熏陶。邵家声从艺几十年,才具全面,艺贯中西,多画种、多风格、各类题材均有所涉。幼时学水彩入手,在水彩画领域深有造诣。受邵家声影响,张哲伟也多面发展,在书法、绘画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张哲伟对于艺术的追求还远不止这些。热爱艺术的他对雕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学习雕塑专业时,中国著名雕塑家张永浩、唐锐鹤、杨建平3位先生给了张哲伟悉心的指导。在学习雕塑期间,中国雕塑与西方雕塑不同的艺术语言、不同的刻绘风格所产生的文化碰撞与交汇,给张哲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他今后自成一派的紫砂创作积蓄了灵感与思路。 宜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多彩的民间手工艺。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张哲伟,让他着迷。上世纪80年代,张哲伟如愿进入宜兴陶瓷公司随父母学习堆花、浮雕、壁画和器皿造型设计制作。这些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精湛技艺,时常让张哲伟沉醉在其中,学不知返。上世纪90年代,天性对艺术有着很高兴趣的张哲伟又投入无锡国家级大师喻湘涟门下,学习惠山传统手工捏塑。被称为“捏塑圣手”的喻湘涟是泥人世家的后人,她的粗货造型简练,概括丰满;她的手捏戏文形象生动,装饰性强,极具江南地方风味。捏塑技艺独有的艺术语言,为张哲伟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一九九二年,和鲍惠萍专研紫砂壶造型、设计装饰和制作。之后,张哲伟又拜宜兴著名紫砂陶艺纂刻家沈汉生为师学习陶刻技艺,颇具书画功底的他在学起紫砂陶刻来如鱼得水。 “独上层楼,望尽天涯路”是问道学艺的第一重境界。张哲伟的学艺之路也是这样,先从精通知识技法开始。只不过,他的开始,因为有着天生而来的兴趣,显得那么乐趣无穷。其作品具有传统理念和现代创意相结合的韵味,豁达大度,透出阳刚之气,追求形式美与内涵美于一体。《微型紫砂九龙壁》、《束柴三友壶》、《荷花青蛙壶》等多件作品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银、铜奖。《新意航天壶》、《蟠龙大挂盘》等作品被无锡博物馆收藏。本人及全家被载入《中国宜兴当代陶艺名家集》。 张哲伟作品的特点 从小就徜徉在艺术天地的张哲伟,对紫砂一直以来都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紫砂从古至今就在以自己独特的形态,传递着文化与艺术的不同声音。因为接受过东西方文化的熏陶,张哲伟的紫砂创作既参照传统造型,又融合现代元素,自成一派。而张哲伟的作品最为与众不

紫砂泥特点

紫砂泥特点 各种紫砂泥的特点 标签:杂谈 1. 泥料:优质黄龙山原矿本山绿泥 【泥料简介】本山绿泥,所制壶品质感朴拙,砂质细腻而富有颗粒美感。壶品色泽米黄泛青,泡养后逐步转为温润的亮色,包浆感好而易于泡养,发幽然青光。产于黄龙山矿脉,是紫砂泥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原矿色泽为青灰泛绿,成片岩状或粉末状,以手拿之即会沾染上原矿粉末颜色。也常作为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 烧成窑温:约1160度C 收缩比:约14% 【冲泡建议】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普洱茶各种系列,红茶,绿茶等 2. 泥料:优质黄龙山原矿底槽青 【泥料简介】最早产于黄龙山四号井,后来是黄龙山五号井和台西矿。由于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稳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 烧成窑温:约1200度/ 收缩比:约11% 【冲泡建议】普洱茶各种系列,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龙井,花茶,碧螺春,红茶,绿茶等3. 泥料:优质黄龙山原矿紫泥 【泥料简介】为江苏宜兴黄龙山,矿脉所开挖出来的紫砂原矿提练而成,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泡茶好喝,评价好! 烧成窑温:约1150度C 收缩比:约11% 【建议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等。 4. 泥料:优质黄龙山原矿朱泥 【泥料简介】朱红微嫣具绵密柔滑之砂感,水色温润度中等;热水冲淋立展娇嫩鲜红特色,壶身游移紫光遽现,神秘迷人风韵令爱壶人神醉。以之冲茗之茶汤明亮活泼、快意果决、易展扬香而聚甘柔甜。本原矿由于泥性较重,故较不易成砂,需採自嫩泥矿中较坚硬的部份(年代较久,且成陶后色调较红豔,古称“石骨”),再经敝古陶研究所繁複全手工的练製程序后,始能成陶!窑温:约1065~1100度C。收缩比:23% 【冲泡建议】铁观音,台湾高山茶,普洱生茶,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龙井等。 5. 泥料:优质黄龙山原矿清水泥 【泥料简介】本泥因视之古朴,经长期使用后老味浓厚,又乃古代陶人最喜使用,为流传较多传器之泥料,故以“清水泥”名之;乃作与赏二者最推崇之泥料。泥性:干湿易掌握,稳定性高,黏性合理,成型较易。陈泥须回炼,否则易生黑边、花泥,提炼时须留意氧化铁及石灰质之剔除。特点:泥色醇和 尔雅,文人气息浓厚,大小件作品皆

关于紫砂壶底款大全的资料

关于紫砂壶底款大全的资料 北宋。早期紫砂时期。1976年,宜兴丁蜀镇羊角山发现紫砂古窑址,出土了早期的紫砂茶具残片。经考证,其年代上限为北宋中期。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宜兴紫砂器的生产历史已有将近一千年了。宋人欧阳修、梅尧臣等都写过歌咏“紫瓯”的诗词,或认为紫砂茶具在北宋已经诞生,而且受到上层社会的欢迎。1976年7月,在宜兴丁蜀镇的羊角山,发现古窑址的废片堆积,其中有早期的紫砂残片,泥色紫红,泥质粗糙,手工技术不高,成品有明显的火疵,复原所得大部份为壶。羊角山窑,据判断年代上限不早于北宋中期,盛于南宋,下限延至明代中期。这一发现,被认为印证了紫砂始于北宋的看法。文献中确切记载的紫砂历史,是从明代正德年间供春学金沙寺僧制作茗壶开始的。供春所制,据第一部紫砂艺术的专著--周高起在天启年间写成的《阳羡茗壶系》中所说,当时已经极难经见。现存传世的供春壶,见于著录而且很著名的有两件:一件是“树瘿壶”,传说曾为吴大澄收藏,后为储南强所得,把下刻“供春”两字,裴石民配制壶盖,黄宾虹为之定名,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另一件是原罗桂祥先生收藏,后藏香港茶具文物馆,壶底有“大明正德八年供春”两行楷书铭款的“六瓣圆囊壶”。据顾景舟先生谈,曾见过树瘿状壶有十二件之多,不合文献所载供春壶的特点,似难以

定为真品。不过,传世供春壶作为明代中后期紫砂器的标志,时代赋予的地位还是不可忽视的。明代中期。据明.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创始》记载:金沙寺(宜兴湖父镇西南,为唐相陆希声山房)僧搏紫砂细土,搜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捏口、柄、盖、底,作成壶具。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金沙寺僧的确切年代,已经难以查考。据推测应比供春年代略早,大概在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考古发掘所见有明确纪年可考的紫砂实物,现在首推南京市博物馆的一件藏品。这是一件提梁壶,通高17.7厘米,1965年出土于南京市中华门外马家山的明司礼大监吴经墓,同出的有嘉靖十二年砖刻墓志。这件壶的质地、制法,可与羊角山出土标木相比照,它的胎体近似缸胎而质地较细,壶面黏附着“缸坛釉泪“,证明当时烧制紫砂还没有另装匣钵,是与一般缸器同窑烧成的。吴经墓出土的这件壶,对于鉴定供春生活时代制作的紫砂器,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明正德~嘉靖年间(1506~1566)。据《宜兴县志》记载:明正德间,有制壶名师供春,所制紫砂茶具,新颖精巧,温雅天然,质薄而坚。负有盛名,所制'树瘿砂壶'为世间珍宝,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金沙寺僧(约1506—1566)供春(约1506—1566)明代嘉靖~万历年间(1522~1619)。当时较著名的紫砂高手有董翰、赵梁、袁锡、李养心和时朋。时鹏、董翰、赵梁、元畅是嘉靖、万历时期的著名陶工,号称“四大

紫砂壶名家何忍群介绍及作品

紫砂壶名家何忍群介绍及作品-紫砂之家 【何忍群】 高级工艺美术师 性别:男 出生:1968-12-02 【简介】 紫砂之家合作艺人,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师从大师沈汉生(石羽)、咸仲英(冰心)、毛国强(一粟),极擅“写意细刻”,主要形象为古代老生、美女、茶经人物等,作品多次获得大奖,强烈推荐购藏! 【详细介绍】 何忍群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68出生于陶瓷世家,80年代初进紫砂工艺厂,88年师从冰心大师咸仲英,之后又拜沈汉生(石羽)、毛国强(一粟)为师,同时得到鲍志强、谭泉海等老师指导,善吸收传统精华,提炼创新。从艺二十几载,深谙紫砂的文化底蕴和制作技巧,并形成了独有的风格,有赖于深厚的书画功底,其作品以精湛的刻绘工艺见长,尤其擅于写意风格的人物刻绘,多以老生和美女为主,刻法凝练传神,极富韵味,备受业内人士及广大壶友的青睐。 紫砂之家共收录何忍群紫砂壶作品44个,更多何忍群紫砂壶作品访问紫砂之家https://www.360docs.net/doc/f615041325.html, 【紫砂之家何忍群相关作品】 【合欢(一壶知】 作者:何忍群 编号:17231 泥料:原矿朱泥 容量:190cc 【汉宫秋韵】 作者:何忍群 编号:17179 泥料:原矿底槽清 容量:410cc

【鱼乐】 作者:何忍群 编号:17180 泥料:原矿底槽清容量:580cc 【龙鼎壶】 作者:何忍群 编号:16938 泥料:原矿底槽清容量:700cc 【红山遗韵】 作者:何忍群 编号:15896 泥料:原矿清水泥容量:350cc 【三羊开泰(紫】作者:何忍群 编号:15713 泥料:原矿紫泥容量:630cc 【信钟】 作者:何忍群 编号:15174 泥料:原矿清水泥容量:500cc

关于紫砂目数

关于紫砂目数

关于紫砂目数 紫砂目数: 紫砂矿料开采后,经风化、除杂质、粉碎,使用筛过滤后泥料的粗细,称为目数。此过程亦叫过目。目数也有历史,宋朝中期26目-35目;清朝早期35目;清朝中期为55目-60目;(由于1957前一直采用手工练制法,故目数较低,紫砂的通透性能更好,颗粒更粗,质感更强,这也是辨别老壶的标准之一)1958年开始出现机械过目,目数稳定在60目左右,1959年至今常用的有雷蒙粉碎机,以风力控制目数,机器粉碎的目数可高达140目-180目。如今制作的紫砂壶,采用不同的泥料练制方法,基本目数控制在60目左右,以60目为基准,相对目数越大泥料越细腻,反之则越粗。 颗粒目数的定义: 所谓目数,是指物料的粒度或粗细度,一般定义是指在1英寸*1英寸的面积内有多少个网孔数,即筛网的网孔数,物料能通过该网孔即定义为多少目数:如200目,就是该物料能通过1

英寸*1英寸内有200个网孔的筛网。以此类推,目数越大,说明物料粒度越细,目数越小,说明物料粒度越大。 筛孔尺寸与标准目数对应: 筛孔尺寸:4.75mm 标准目数:4目 筛孔尺寸:4.00mm 标准目数:5目 筛孔尺寸:3.35mm 标准目数:6目 筛孔尺寸:2.80mm 标准目数:7目 筛孔尺寸:2.36mm 标准目数:8目 筛孔尺寸:2.00mm 标准目数:10目 筛孔尺寸:1.70mm 标准目数:12目 筛孔尺寸:1.40mm 标准目数:14目 筛孔尺寸:1.18mm 标准目数:16目 筛孔尺寸:1.00mm 标准目数:18目 筛孔尺寸:0.850mm标准目数:20目 筛孔尺寸:0.710mm标准目数:25目 筛孔尺寸:0.600mm标准目数:30目 筛孔尺寸:0.500mm标准目数:35目 筛孔尺寸:0.425mm标准目数:40目 筛孔尺寸:0.355mm标准目数:45目

教你如何辨别紫砂泥料

三招教你如何辨别紫砂泥料优劣 紫砂壶的原矿泥料,为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俗称“富贵土”。紫砂壶烧制的原料为泥土,紫砂壶泥分为三种:紫泥、绿泥和红泥。可以烧制紫砂壶的泥一般深藏于紫砂壶岩石层下且分布于甲泥的泥层之间,泥层厚度从几十厘米至一米不等。 真紫砂与化工泥的区别一:辨质感 原矿紫砂,精光内敛,温润似玉、色相沉稳、老气十足。好的泥料使用起来,不出十天半个月便能看出效果。而低档的化工泥壶,无论怎么养都没多大变化,照样是干巴巴的。固然也能做出所谓的绿豆沙效果(也并不是所有的泥料都有绿豆砂的效果),但因为表面的玻璃相(加入刨花水的原故亦称石英水)太重,茶水吃不进,把玩的油脂也渗不进去,故这样的壶是养不出来的。现在有紫砂研究所已留意这个题目,已出产出表面不带玻璃相的化工泥,这类泥被用来做高档的仿名家壶,非常能欺骗人,没有将原矿泥与化工泥对比熟悉的,极轻易上当。 真紫砂与化工泥的区别二:辨泥色 原矿泥料的颜色大多不会太艳,一是由于早期的紫砂良多是浅表层的,本身就有了一定的原始风化。二是由于紫砂矿从地下被挖掘上来以后,要放置露天场地日晒雨淋一年半载,天然疏松变成小颗料后,再碾磨成粉,最后再经由锤打陈腐才能使用。经风化陈腐的原矿泥中的金属物质会发生氧化作用,泥色就会发暗、发沉、发旧,不会有新鲜亮丽的感觉。有些泥料会陈腐存放几十年,甚至百年以上才使用,故现在还会有少量清代、民国留存下来的老泥,但已弥足贵重稀少了。而化工泥是由高岭土加石英砂、刨花水和致色金属氧化物调制的,现调现用,加上金属氧化物往往超标添加。所以,泥色鲜、泥色艳,做出来的壶鲜亮无比就不希奇了。用这种超标色素的壶泡茶喝,对身体的影响就可想而知了。原矿泥料的紫砂壶,壶体发色都比较沉、比较暗,尤其是使用过的壶尤为显著,有一种老气横秋,饱经岁月的感觉,这就是我们讲的光彩。而化工壶是绝对不会达到这种效果的。

近代紫砂壶文化代表人物介绍

近代紫砂壶文化代表人物介绍 宜兴紫砂史是一部历代紫砂艺人的创业史,已故的七大老艺人树立了不朽的丰碑,创造了紫砂艺术的巅峰,他们是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为了缅怀老一代艺术家,进一步弘扬紫砂文化、推动紫砂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特地制作了专题——紫砂“七老”! 紫砂七老之王寅春:不识字的紫砂巨匠 王寅春(1897-1977)祖籍江苏镇江,出生于宜兴川埠乡一个贫寒家庭,13岁在本村金阿寿家学习制壶技艺,满师后,先帮富户赵乾泰做小伙计,后做客师制胚。他的朱泥小壶与众不同,胚体圆而薄,下水平稳,出水爽,极为精巧,很快为他赢得声誉。起初是“福记”老板陈福寿请他做水平壶,盖“福记”印章,后来客商径自赶来请他做水平小壶。上海铁画轩也慕名前来定制水平壶,并包销所做,王寅春很快名扬大上海。 王寅春在1935年应上海古董商垄怀希之邀,去沪上专事紫砂仿古产品,成功地仿制了时大彬、徐友权、陈子珪、陈鸣远的作品。王寅春仿制的作品饱满生动,几无挑剔。 王寅春对紫砂陶走向国际市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1934年东洋生意兴起,日本人向吴德盛公司订购了300只小花盆,吴德盛公司把此任务交给了王寅春。他敏思苦想,率先做成了紫砂挡胚模

型,开始了宜兴紫砂陶生产使用模具的先河,这也是紫砂工艺史的重大革新之一。王寅春同时还为销往泰国的产品,赶制过一批茶壶,有洋桶、线圆等。 1955年1月,王寅春参加了蜀山陶业合作社,成为56届的技术辅导员,为政府聘请的七大因人之一。多次承制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的礼品,一些新品名作被中南海紫光阁和故宫博物院收藏。 王寅春为人忠厚,朴实而谦逊,行动稳重。两手虽粗,但特别灵巧,虽不识字,但极有经营头脑。其作品线条挺括清晰,口盖严丝合缝,既继承传统又能突破创新,有强烈的个性。https://www.360docs.net/doc/f615041325.html,/baike/ 紫砂七老之顾景舟:身价最高的紫砂大师 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早年别称瘦萍、武陵逸人、壶叟,宜兴川埠上袁村人。顾景舟出生于紫砂世家,18岁随祖母邵氏制壶。20世纪30年代到上海仿制历代名作,临摹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之作。 顾景舟做壶60余年,心摹手追明代、清代、民国诸名家,有过之而无不及,每器必精心构撰,出手皆成华章,形成了雄健而严谨、流畅而规矩、古朴而典雅、工精而秀丽的艺术风格,被誉为壶

紫砂壶名人师承关系

紫砂壶名人师承关系 鲍志强(1946──)别号乐人,1959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随诸葛勋、范泽林学习陶刻,后兼习制壶,再后在任淦庭指导下专攻陶刻,艺业有成。 高丽君(1940──)别号敏,1955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随朱可心、蒋蓉学艺,作品以“花货”为主。其夫王小龙,又名王平,是壶艺大师王寅春的儿子,也是壶艺中人。高丽君的代表作有“蜂窠壶”等。 葛明仙(1939──)1956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随吴云根学艺,作品以传统造型为主。代表作有“竹节笋纽提梁壶”等。 曹婉芬(1940──)出身紫砂世家,1955年进紫砂工艺厂随朱可心学艺,后又得裴石民、王寅春、顾景舟的指导,作品造型丰富,做工细腻。 何挺初(1940──)1956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随裴石民学艺,后又得顾景舟指导,作品勇于创新,立意不凡。其妻徐新妹(1947──)也是著名壶艺家,同样师承裴石民,七十年代起夫妻合作,其代表作有“蟹篓茶具(五头)”。 束凤英(1940──)1955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先后随同裴石民、顾景舟学艺,代表作有“葫芦壶”等。

咸仲英(1940──)别号冰心,1955年进入宜兴紫砂工厂随任淦庭学习陶刻,后主要从事设计工作,他与顾绍培合作的特大紫砂尊瓶被选作中南海紫光阁的陈列品。其起妻陆巧英(1942──)别号玉洁,也是壶艺名家,1964年进紫砂工艺厂随高洪英学艺,后又得王寅春、顾景舟的指导,作品种类较多。近年来夫妻合作,代表作有“济公壶”等。 范洪泉(1941──)1956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先随吴云根学艺,后拜朱可心为师,学习制作“花货”,以制作大壶见长,代表作有“树桩松鼠大壶”等。 谢曼伦(1942──)别号毛毛,1958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随朱可心、范正根学艺,后又得到过顾景舟的指导,代表作有“迎客松壶”、“竹段提梁壶”等。 鲍仲梅(1944──)1959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随任淦庭学习陶刻。其妻施秀春(1949──)生于紫砂世家,父施福生为壶艺名家,她得到过裴石民、朱可心、顾景舟等名家的指导,夫妇合作镶嵌银丝的砂壶别开生面,代表作有“三羊喜壶”等。 张红华(1944──)先后师从王寅春、顾景舟,擅制筋纹形器,代表作有“环线壶”等。 顾绍培(1945──)他的作品涉猎广泛,茗壶、尊瓶、花盆无所不为,更擅制大壶,曾作现今世界上容量最大的砂壶。先后师从潘春芳、陈福渊、顾景舟等名家,代表作有“高风亮节壶”等。 周尊严(1945──)早年随潘春芳、许成权学艺,后又随陈福渊

“原矿紫砂”其实是普通陶土添加色料而成 - 强国社区

“原矿紫砂”其实是普通陶土添加色料而成 人民网反腐论坛 2010年5月31日 5月23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播出?紫砂黑幕?调查报道,披露了一些生产厂家用普通陶土和化工原料加工假冒紫砂煲,欺骗消费者的现象。前日中午,该节目进一步揭开部分?紫砂壶?加工点的黑市制作工序。 江苏省宜兴原矿紫砂茶具既不夺茶香,泡茶又不容易变味,因而备受爱茶人的追捧。但由于宜兴市的紫砂矿破坏严重,当地自2005年起实施紫砂矿的?禁采令?。然而目前市面上销售紫砂茶具的商家,仍然高声标榜自己的出品是?天然??原矿紫砂?。央视记者调查发现,这些紫砂壶其实是用泥巴加色素制成。 紫砂矿早已被封行内都用泥巴代替 ?原矿紫砂?是采用形成于几亿年前的纯天然紫砂矿料加工而成,不添加其他任何物质的紫砂。宜兴紫砂又称五色土,分为紫泥、红泥和绿泥三种泥料。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紫砂茶具,绝大部分宣称来自宜兴原矿紫砂。 不过,宜兴紫砂矿产早在5年前就被当地政府下令禁止开采。央视记者走访见到,被誉为?中国陶都?、紫砂陶器发源地的宜兴市丁蜀镇陶瓷城、双桥村和尹家村等地,经营

紫砂壶的店铺随处可见,大大小小有几千家,不少店铺都打着?原矿紫砂?的招牌。 这些店铺一般都是前店后厂、自产自销。一处紫砂壶加工点的老板透露,如今黄龙山的矿已被封掉,行内都用泥巴制作紫砂。而在丁蜀镇双桥村和尹家村一带,就有十几家练泥厂专门生产紫砂泥。 所谓紫砂不过加工原料调色而成 央视记者在一家颇具规模的练泥厂见到,各种矿料在院子里堆成一座座小山。厂里负责人承认,这些矿料大多数都不是黄龙山的原矿紫砂,?真正原矿的没有了,都是放点‘色素’加工的。? 在该练泥厂的生产车间,一名工人将一些红色的粉末倒入水中搅拌、混合。据介绍,红色粉末称为?铁红?,全称?氧化铁红?,又叫?铁红粉?,是一种工业原料,被广泛用于涂料、橡胶、人造石等生产领域。 该工人承认,?铁红粉?一般用来加工?红泥?。厂里加工?红泥?所用的原料较差,为了模仿原矿紫砂,只好添加一些?铁红粉?增色。该练泥厂还添加?锰粉?、?(氧化)铬绿?等化工原料来生产?紫泥?和?绿泥?。 一些厂甚至用更特殊的?黑色素?生产所谓的紫砂泥。?黑色素?即一种陶瓷色料,用其进行紫砂调色比一般化工原料好。主要成分包括铬、铁、钴、锰、镍等。一名工厂负

关于紫砂壶的修复方法简单介绍紫砂壶破裂的修复办法

关于紫砂壶的修复方法简单介绍紫砂壶破裂的修复办法紫砂器的做色,一般不采用机械喷绘,而用传统的手工作,用小号的鬃笔或将油画笔锋剪去2/3,锋剪平,留6毫米至8毫米的笔锋蘸色后,用弹的方法做色。可调制几种颜色,颜色丰富些,做色的色点要大小不一,自然些,反复多次,层层叠叠。最后用中草药和化学试剂做出茶垢,将茶垢水锈上涂腊做出包浆的效果。 第一种情况:宜兴紫砂壶的壶身部位受损比较严重的。 只要打两根钉子就行了费用:铜钉子10元,银钉子20元。 补缺与做色从国外进口的胶,缺损的角落,用自调的紫砂填补。裂片粘好后,口沿用银包边,起固定的作用。完全可以正常使用。 在修复做壶的残缺处补缺时,应考虑到紫砂胎的结构疏松、表面粗糙、透气性较好的特点,所以自制紫砂作补缺腻子时,需加适量粗颗粒的填充料,对于这种填充料的选择、研磨和加工,需要一定的美术雕塑的基础,要有手感,这样才能够使补缺处形成稍微粗糙的紫砂般的效果。 第二种情况:壶的盖子破裂。 最普通的铜钉样式,20元/个。钉子是老铜做的,所以使用后,钉子金光闪闪,极其夺目。 关于紫砂壶的修复方法简单介绍宜兴紫砂壶的修复是非常昂贵的,如没有必要千万不要修补,修补的价格有时候会高出你购买时宜兴紫砂壶价格。也就是说会比壶本身的价格要高。另外修补后的壶,在视觉上也会有影响古董紫砂壶鉴别,对价值的影响就更没有办法衡量了。修补的壶一般都是自己特别珍惜,或是价格特别昂贵的壶。其他的壶就完全没有关于紫砂壶的修复方法简单介绍紫砂壶破裂的修复办法必要了。 紫砂壶破裂的修复办法清洗与黏合裂纹不长,倒水后会渗水。 这些关于宜兴紫砂壶修补的知识,有喜欢的朋友之需要做简单的了解就行了,毕竟看了这些文字介绍,我们也不可能学会修补这门技能的。一但真的需要修补,还是要找专业的师傅的。 宜兴紫砂壶修复的常用手法: 紫砂器一般用清水或者酒精清洗即可。对于破损的紫砂壶散片需要黏接,可使用无色透明、不变色的黏接剂加适量的矿物质颜色掺入黏接剂中调匀后黏合。黏接剂涂匀后,需将多余的黏接剂用棉花球蘸乙醇处理干净,否则关于紫砂壶的修复方法简单介绍紫砂壶破裂的修复办法黏接剂固化后,黏接处周围会生成一层像瓷器一样的光亮物质,影响修复效果。 也卖壶商城/2011-08-19宜兴紫砂壶的修复一般情况下用不到的,但是当你购买的壶价格非常高的话,壶身如果有破碎,你就舍不得丢掉,而去找专业的师傅帮你修复了,如果买的壶很普通,说句实话就没有修复的必要了,一定不划算的.如果修复的话,也要根据不同的破损部位而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第三种情况:壶身有裂纹。

各种紫砂泥料适合泡茶详解

紫沙泥料知识 [2010-01-12 11:57:55] 1. 泥料:优质黄龙山原矿本山绿泥 【泥料简介】本山绿泥,所制壶品质感朴拙,砂质细腻而富有颗粒美感。壶品光彩米黄泛青,泡养后逐步转为温润的亮色,包浆感好而易于泡养,发幽然青光。产于黄龙山矿脉,是紫砂泥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产量未几,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原矿光彩为青灰泛绿,成片岩状或粉末状,以手拿之即会沾染上原矿粉末颜色。也常作为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矿区地址: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烧成窑温:约1160度C 收缩比:约14% 【冲泡建议】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普洱茶各种系列,红茶,绿茶等 2. 泥料:优质黄龙山原矿底槽青 【泥料简介】最早产于黄龙山四号井,后来是黄龙山五号井和台西矿。因为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稳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矿区地址: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烧成窑温:约1200度/ 收缩比:约11% 【冲泡建议】普洱茶各种系列,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龙井,花茶,碧螺春,红茶,绿茶等 3. 泥料:优质黄龙山原矿紫泥 【泥料简介】为江苏宜兴黄龙山,矿脉所开挖出来的紫砂原矿提练而成,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松散器身显著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泡茶好喝,评价好!矿区地址: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烧成窑温:约1150度C 收缩比:约11%

【建议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等。 4. 泥料:优质黄龙山原矿朱泥 【泥料简介】朱红微嫣具绵密柔滑之砂感,水色温润度中等;热水冲淋立展娇嫩鲜红特色,壶身游移紫光遽现,神秘迷人风韵令爱壶人神醉。以之冲茗之茶汤明亮活泼、快意果决、易展扬香而聚甘柔甜。本原矿因为泥性较重,故较不易成砂,需采自嫩泥矿中较坚硬的部份(年代较久,且成陶后色调较红艳,古称“石骨”),再经敝古陶研究所繁复全手工的练制程序后,始能成陶!窑温:约1065~1100度C。收缩比:23%矿区:江苏宜兴赵庄山、黄龙山。 【冲泡建议】铁观音,台湾高山茶,普洱生茶,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龙井等。 5. 泥料:优质黄龙山原矿净水泥 【泥料简介】本泥因视之古朴,经长期使用后老味浓厚,又乃古代陶人最喜使用,为流传较多传器之泥料,故以“净水泥”名之;乃作与赏二者最推崇之泥料。泥性:干湿易把握,不乱性高,黏性公道,成型较易。陈泥须回炼,否则易生黑边、花泥,提炼时须注意氧化铁及石灰质之剔除。特点:泥色醇和尔雅,文人气味浓厚,大小件作品皆可展现紫砂风华;易与使用者产生共识,为明初陶手最喜使用之泥料之一。冲茗特性:使用日久愈呈红润包浆泡茶易上手,亲和力佳,温度把握简朴,可轻松冲茗,泡养日久愈加红润朴拙,古穆端庄。窑温:1160度。收缩比:约12%。矿产地: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

写紫砂壶的作文6篇

写紫砂壶的作文6篇 一捧紫砂泥土,一碗清冷泉水,再经那双艺术之手几番精雕细琢,这原是散碎柔软的卑贱的东西,被交付烈火, 便幻化出浑然天成,宛若天工开物的一把紫砂壶一件凝聚着沧桑多舛的历史、文化与古人的血泪与烟火的珍宝于是, 简单的东西有了生命,有了灵性。 壶的颜色,是那样古朴而傲艳。多么光滑无瑕,仿佛是在夜所绽放出来的一抹艳紫的盛唐美女,雍容华贵;又仿佛是涂抹上了浓厚的胭脂,承受着时光流水,用那亘古不变的脸谱,演绎着千百年来幻变的中国神话。 水是甜的,茶却是涩的,但壶不介意,那般神定气清地将那甘甜与苦涩一古脑纳入腹中;而后,在小巧的嘴里潺潺倾泻出的,竞是满盏的清新与素雅的香了。 人生路上,不会是永远的一马平川与甘甜美好。直挂云帆济沧海固然令人神往,但没有逆境的人生却是不完整的。逆境给我们带来阻挠和羁绊,但它也同时带来一笔无比丰厚的财富。周文王身陷牢狱写下《周易》;孔子仕途失意编下《春秋》;屈原流放创作了《离骚》;韩信忍胯下之辱终成大业可见,逆

境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如这紫砂壶般一古脑盛下甘甜,也盛下苦涩,你能化腐朽为神奇! 紫砂壶硬是挺过来了。 历史和文化造就了壶的神奇与气度,但同时也造就了它的狭隘。茶因壶而有了精彩,壶因茶而有了神韵与灵魂。倘若世间没有了茶,那壶便如清末百无一用的书生了。 正因壶的完美与高傲,使它容不下除茶以外的任何东西这成了壶的悲哀。 篇二:紫砂壶 昨天风和日丽,气温一下子降了下来。由于出来匆忙没有带保暖的衣裳,我心情有些沮丧。可是爸爸说:“雨中游江南水乡,也别有一番兴致。”我为之而兴奋起来,也想和爸爸体验一番雨中游水乡的意境。 早上,我们乘坐旅游巴士从上海出发,巴士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雨打在车窗上,路边的风景树在风雨中飘摇。透过罩了一层雾气的玻璃窗,我真的品味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烟雨迷蒙的味道。

紫砂壶相关

开壶 一把新出炉的紫砂壶是没有光泽的,也不能直接用来泡茶,因此对新紫砂壶保养开始使用前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行家叫做“开壶”。 开壶的方法有多种,较复杂的有四个步骤: 1.热身:首先将刚买回来的紫砂茶壶,用沸水内外冲洗一次,将表面尘埃除去,然后将茶壶放进没有油渍的煲,加3倍高度的水煮两小时,这样茶壶的泥土味及火气都会去掉。 2.降火:将豆腐放进茶壶内,放一倍水煮1小时。豆腐所含的石膏有降火的功效,而且可以将茶壶残余的物质分解。 3.滋润:将买回来的蔗切开后,放在煲内,然后再煮1小时。蔗的天然糖分,能够让茶壶得到前所未有的滋润。 4.重生:最后便是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茶叶,放人茶壶内煮1小时。 这样茶壶便不再是“了无生气”的死物,脱胎换骨后,吸收了茶叶精华,第一泡茶已经能够令茶人齿颊留香。 养壶: 1、在泡养过程中,切不要太心急,千万不要去用有细金刚砂颗粒的抛光布之类的材料揩擦壶身,这样很容易伤及表面,留下划痕,从而破坏紫砂质感。比较好的方法是用粗硬的棉布擦拭,清洗时用尼龙刷或直接用水冲洗就可以,清洗时注意不要太用力以免不小心戳坏茶壶,壶内部只需要用清水和开水冲洗即可。

2、泡养茶壶要用心和耐心,勘茶时要有正确手势,最好用食指或大拇指轻轻摁住盖沿。好泥料的壶,一般养壶效果比较明显和迅速。公道杯里冷的茶水可以浇淋紫砂壶壶身,冷茶最好不喝(比较伤胃)。 3、平时喝茶时要洗茶,第一道茶一般是洗茶,此水不喝,此茶水可以淋到壶身,已经泡了茶的壶可用开水淋壶身。如果茶汤留在壶面要经常用干净毛巾擦拭壶身,否则这样久而久之壶面上会堆满茶垢,擦拭以后会有浮光,这品相玩家比较忌讳。一把养好的壶就会有包浆,其包浆应该呈“黯然”之色即“亚光”,这种光泽应该是“内敛”而不张扬。 4、红茶、普洱、铁观音、乌龙茶用紫砂壶泡时,每次要把壶的茶水全部倒尽到公道杯中。 壶是要休息的,一把壶用了2-3个月后要洗干净自然阴干放在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晒)20天左右,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壶在 再使用时更加好的吸收茶味,也使壶的包浆更加好看。在休息的壶建议放把干燥的茶叶在壶里:可以吸壶里空气的湿气,避免壶内部上毛。新壶未用前建议拍个照片,用完3个月再拍个照片,用到6个月再拍个照片,然后3个照片进行对比你会有快乐和收获的喜悦。

紫砂壶泥料详解.

紫砂壶泥料详解(图) 现如今紫砂文化风横扫大江 南北 ,紫砂爱好者日益增加;由于本人也非常喜欢紫砂文化,经常和朋友在一起沟通紫砂文化的魅力,但是真正的了解紫砂文化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紫砂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买到一把紫砂壶,看到的只是一个壶而已,壶以外还有更有意义的东西。曾在茶余后谈起一个话题:喜欢紫砂壶的朋友都是怎么样喜欢上紫砂壶的,回答都很简单,很多都是由于喝茶引发的爱壶,为了更清楚的了解紫砂本质,本文收集了紫砂泥料的一资料,供博友们学习! 《底糟青》底糟青,为原矿紫砂。 产于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系四号井,由于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 细腻、成色稳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 窑温:约1160度C / 收缩比:约11%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底槽青 底槽青成品 黄龙山石黄 开产于黄龙山的嫩泥矿,近代用来做朱泥壶的原料,嫩泥矿中含砂量重,坊 间常用来做仿古朱泥壶,颇受欢迎。 窑温:约1100度C / 收缩比:约18% 适

合冲 泡: 乌龙 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黄龙山石黄原矿 黄龙山石黄成品 《黑铁砂》黑铁砂,为早期最常见通用之泥料之一;为江苏宜兴黄龙山原矿提练再加入锰而成,当时因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日久使用,深获早期壶识者深爱、赞赏。养壶者之最爱。新壶初用砂土气重,茶汤略现砂气,经使用壶身展现出灰黑,泡茶鋉数日则如墨黑,泡茶 好喝,评价好赞不绝口! 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 窑温:约1130度C / 收缩比约12%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 普洱茶各种系列 黑铁砂内含矿物 黑铁砂

老一厂紫砂壶介绍

老一厂紫砂壶介绍 老一厂是原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的简称,建于1955年,由吴云根、裴石民、任淦庭、王寅春、朱可心、顾景州、蒋蓉七大老艺人集中当时民间制壶和陶刻的紫砂艺人一起成立的,历时40余年,培养了大批紫砂国大师、省大师、省名人和高级工艺美术师,创作制作的紫砂精品更是层出不穷,可谓几百年来紫砂最辉煌的时期,直到1997年结束国营改制为民营。 老一厂紫砂壶现在一般界定为1977—1997年原老一厂一车间生产的较高档的商品壶,当时多用于出口创汇,前后可分为: 1、椭圆绿标期(1977—1982年) 2、甲子泥无标期(1983—1987年) 3、方圆标期(1987—1992年) 4、镭射标期(1993—1997年) 老一厂紫砂壶所有泥料采用黄龙山4号井的泥料;造型更是前辈大师、名家定型定款;窑火也是当年烧重油的隧道窑,2002年因污染已经被打掉,所以老一厂紫砂壶以其“泥优型正窑火足,不可再生,不可复制”而一直被紫砂爱好者们追捧。 老一厂紫砂壶究竟好在哪里? 泥料上乘 一般人,对宜兴壶的泥料有些茫然,其一大原因,因为目前市井中,最乱的除了造型,即是原料。先前最重要的泥料采集的黄龙山四号井,因灌进大水成了危矿,于上世纪末封矿。今日许多搞泥的,只得从外省去采购做壶料。郑板桥说“壶用宜兴砂”,宜兴壶如用了外地砂,其乱象可想而知。

泥料是宜兴壶的基础。至今为止,无论从美感及沏茶实用功能,任何其他地方的泥料,还未见有超过宜兴黄龙山一带优质泥料的。而一厂所用的料都是黄龙山四号井所开采的。即使四号井中,无论紫泥、红泥、段泥,都远比一般制日用陶土的泥料稀少。因此,本地人也将做壶的泥料称之为“泥中泥”。优质制壶泥如同木料中紫檀、黄花梨一样,是非常珍贵的。

浅谈紫砂“和合壶”的自然意趣

江苏陶瓷?陶艺园地2017年04月第50卷第2期53浅谈紫砂“和合壶”的自然意趣 吴国春 (宜兴 214221) 摘要宜兴紫砂壶是一种特殊的陶艺品,它的文化性、工艺性、技巧性都十分强烈, 需要陶艺工作者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并长期深入生活观察,这样创作的作品才有 内涵、有深度。只有娴熟的工艺技巧,才能把作品的内涵表达出来。紫砂“和合壶”以 写实的手法、精妙的工艺,将自然界的莲叶刻画得生动活泼、栩栩如生,令人爱不释 手。 关键词紫砂;和合壶;自然意趣 紫砂壶的创作始于宋代,在明清时期发展至顶 峰。紫砂壶艺术发展繁荣的原因,是得到了历代许多 文人雅士的支持,文人们在紫砂壶上题铭刻画,并参 与壶型设计,从而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延展 至壶器的内涵中,这是紫砂壶制作的一个重大飞跃。由于有了文人雅士的参与设计,紫砂壶也就带有文 人的审美情趣。历代的中国人尤其重视意趣,于是将 山水、花鸟、人物、博古等图案融入壶器的创作中。历 代文人在参与设计的过程中,还发挥了陶刻、泥绘的 优势,将诗词、山水画等运用在壶器的装饰中,借以 言志、得以抒情,不仅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还表达积极的人生态度。书法、诗词、绘画等多种艺 术形式集中在紫砂壶器上相映成趣,艺术的完美结 合常使茶客 们爱慕不已。 现以这款紫 砂“和合壶” (见图1)为 例,分析陶 刻、泥绘在紫 砂壶器上的 应用。图1和合壶 1紫砂“和合壶”的造型 紫砂“和合壶”的造型古朴端庄,韵味清明洗练。壶身如一片倒置的荷叶,壶体上的荷叶纹理疏密有 致;壶钮的造型捏塑成了荷梗的形状,与壶身的造型 呼应;壶嘴曲环有度,仿佛卷起的小荷叶;壶把也捏 塑成了荷梗的形状,也与壶器的整体造型呼应。壶嘴、壶钮与壶把三点一线,比例协调。远观此壶,身如 一片倒置的荷叶,叶脉的纹理清晰,线条舒展流畅、匀称柔和,风格清和 恬淡、宁静祥和,给人 以清静气爽的感觉。 统观此壶,荷塘的景 色如在眼前,令人回 味。将紫砂“和合壶” 倒置过来,观察壶器 底部(见图2),只见寥 寥数笔便将荷叶的形 状清晰地显示出来。图2和合壶底部 2紫砂“和合壶”的装饰艺术 紫砂泥绘艺术是紫砂壶最主要的装饰手法之 一,紫砂壶肌理色泽丰富,器表光挺细滑,以其原汁 原味的质朴古雅特色著称,十分迎合传统文人的欣 赏趣味。这款紫砂“和合壶”尤为出色的地方是对泥 绘技艺的运用。此壶的壶腹非平整的表面,具有较大 的弧度与倾斜度,多线条等复杂的造型刻绘起来有 一定难度。为了充分表现荷叶在紫砂壶泥坯上的质 感,不求雕琢的多么工整,但求能够突出线条的流畅 自如,使刻绘的荷叶气韵生动、摇曳生姿。 3紫砂“和合壶”的自然意趣 紫砂“和合壶”以荷叶入题,体现了大自然的意 趣。从唐代大诗人王维始,书印同画。自宋代发端,中国文人画与诗同源,元、明、清三朝尤盛。由于中国书 法的理论与实践几乎包含着中国画用笔的全部美学 收稿日期:2017-03-04

紫砂内胆

紫砂内胆 紫砂内胆是由紫砂矿经过复杂的程序、按照特定的陶瓷工艺成型烧结而成的。紫砂内胆因紫砂的透气不透水、加热释放红外线等特点,烹煮食物味道与传统炊具有很大不同。 用紫砂内胆煲的汤,富含营养,细致柔腻内和脏腑外养容颜。从炎帝“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煮食原味鲜香的正宗紫砂精致内胆,能分解肉类的脂肪,同时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 用紫砂内胆煮的饭也有很大不同。饭养命,粥养生,据说“黄帝始煮谷为粥”粥又被称为“天下第一补人之物”。紫砂煲大幅度的保留了食物的营养成分,而且更健康、更环保。 一、什么是紫砂: ?紫砂是一种土矿。 根据地质学报告:紫砂是指矿石成分含二氧化硅(SIO?)、三氧化二铝(Al 2O 3)、 三氧化二铁(Fe 2O 3 )较高的陶土(混合物)。成份配成约为:二氧化硅(SIO?) 40%~75%;三氧化二铝(Al 2O 3 )14%~30%;三氧化二铁(Fe 2 O 3 )2.5%~18%。 国标定义:紫砂是高岭土、绿泥石、伊利石、石英及富含Fe的粘土。 ?紫砂是陶器里面的一个小分类。 根据紫砂陶器国家标准(GB/T 10816-2008),紫砂陶器是指质地细腻、含铁量较高的特种粘土制成的,呈色以赤褐为主,质地较坚硬而透气性能好的无釉紫砂陶器。 ?紫砂是一种文化 紫砂是一种文化,而不是一种物料!紫砂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陶瓷文化、陶瓷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人们文化艺术及物质生活的发展,紫砂变成了一种生活用具,与生活紧密结合,无法分割,而由此开创了中华饮食文化一幅绚丽的篇章!

在历史上,紫砂除了用作茶具,也被用作炊具,很多文人雅士的诗作文章中都有对紫砂锅美味的赞誉,在今天,紫砂锅美食也是一些食府酒楼的特色菜式,甚至还有一些专卖紫砂锅靓粥、紫砂锅炖品的特色店铺。 紫砂原矿颜色有多种(五色土、岩中泥、天青、暗肝、海棠红、朱砂紫、水碧、葵黄梨皮、墨绿、黛黑、栗色、桐绿、榴皮、沈香色等)。其主要分成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可单独烧制成陶。因含铁量较高,烧制后多呈紫红色,故称“紫砂”。 三、紫砂分布 根据紫砂陶土原料在全国分布图来看,江苏宜兴、山西、江西、宁夏、福建、内蒙古、安徽寿县、山东淄博、广东粤东地区、湖南湘西等地,都分布存在。 四、紫砂是否很稀有? 紫砂矿是我国特有的矿产资源,大约成矿于三亿五千万年前,除江苏宜兴外,紫砂还广泛分布于我国江西、广西、云南、辽宁、福建、宁夏等地,目前,已探明的紫砂矿约3.5万亿吨以上,分布广泛、存量丰富,不属于稀有资源。 五、用紫砂内胆煲煮特点 1、汤,富含营养,细致柔腻内和脏腑外养容颜。从炎帝“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煮食原味鲜香的正宗紫砂精致内胆,能分解肉类的脂肪,同时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 2、饭养命,粥养生,据说“黄帝始煮谷为粥”粥又被称为“天下第一补人之物”。依立紫砂煲大幅度的保留了食物的营养成分,而且更健康,更环保。 紫砂壶的价值首先是来自其工艺师名声、手工工艺,最后才是材料价值。茶壶本身的材料价值并不昂贵,而是紫砂壶以纯手工制作为主,讲究的是工艺师的名气,多被视为工艺品、珍藏品,而紫砂煲是厨房用品,实现规模生产,注重的是紫砂材料本身的物理属性,以实用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