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危害与公共卫生意义_中_汪明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危害与公共卫生意义_中_汪明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危害与公共卫生意义_中_汪明

■ 汪 明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100094

三、主要寄生虫危害与公共卫生意义

常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棘球蚴病、血吸虫病、带绦虫病与囊尾蚴病、疟疾、利什曼原虫病、旋毛虫病、蛔虫病、锥虫病、弓形虫病、隐孢子虫病、肺孢子虫病、住肉孢子虫病、钩虫病、马来丝虫病、类圆线虫病、贾第虫病、阿米巴原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并殖吸虫病。

(一)棘球蚴病 危害与公共卫生意义: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也被称为“第二癌症”,包虫病呈全球性分布,主要流行国家有亚洲、南美洲、非洲的一些国家。我国是世界上包虫病高发的国家之一,有20多个省、区有报道,波及国土面积的85%,推算全国包虫病病人数为38万人,受威胁人口5000余万。10种家畜可被感染,其中绵羊的平均感染率约为64%、牛55%、猪13%,家畜平均感染率约50%,其中新疆最严重,有些地区高达100%。泡型包虫病又被称为“虫癌”,是高度致死的疾病,病死率达51/万,治疗一例包虫病的平均费用高达2700多元。我国以囊型包虫病为主,主要流行于西北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动物感染包虫病每年使我国畜产品经济损失达5亿元以上,给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的生产与发展带来巨大的危害。

传播:动物和人感染多因直接接触犬或误食虫卵污染的水果、蔬菜、饮水和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危害与公共卫生意义(中)

生活用品而感染。

主要症状:泡型包虫病生长较快,肝脏明显肿大,晚期肝功能损害,发生转移时出现转移病灶所在脏器产生的症状。

棘球蚴体积大,直径可达5~10cm,生长力强,不仅压迫周围组织使之萎缩和功能障碍,还易造成继发感染。如蚴囊破裂,可引起过敏反应甚至死亡。

(二)血吸虫 危害与公共卫生意义:我国血吸虫病流行范围达200万平方千米,患病人数1100万人以上。

传播:在血吸虫病的传播过程中水和钉螺是两个重要环节,缺一不可。

主要症状:血吸虫引起的主要病变是由虫卵在肝、肠组织的沉积,及继而诱导的免疫病理变化引起的。人感染血吸虫后,会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晚期可发展成肝硬化。儿童感染会造成生长障碍成为侏儒。家畜感染血吸虫病后出现症状的强弱与动物的种类、年龄、营养状况和免疫力有关。犊牛大量感染时,往往出现急性感染症状,体温可达40℃~41℃,牛只严重消瘦,贫血,最后衰竭死亡。母牛往往出现不妊娠或流产现象,奶牛产奶量下降。

(三)带绦虫病与囊尾蚴病 带绦虫病危害与公共卫生意义:带绦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其中尤以发展中国家为甚。在我国广泛分布于包括台湾省在内的29个省(区、市),其中猪带绦虫感染率在云南、东北、华北、华东为1%~15.2%;牛带绦虫感染率在四川雅安等地为

16.8%~70.7%,而在牦牛未发现感染。由于被牛囊虫污染的牛肉及肉制品直接威胁着人类健康,轻微感染的牛肉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所以该病对牛肉行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已成为国际间经济贸易的障碍。为控制该病的发生,做好牛肉卫生检查、改善人们的某些饮食习惯等至关重要。

主要症状:猪带绦虫寄生肠壁上可引起胃肠机能失调和神经症状,如消化不良、腹泻、腹痛、肠痉挛和贫血等现象。

囊尾蚴病危害与公共卫生意义:囊尾蚴病俗称囊虫病,是由猪带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或猪等中间宿主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列为B类疾病,是联合国卫生组织列为需要根除的六大疾病之一,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社会经济病。除不食用猪肉的民族不发生或很少发生以外,世界各地均有发生猪囊尾蚴病,主要流行于亚、非、拉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但近几年在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相继也有报道。该病在我国分布相当广泛,是我国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之一。20世纪90年代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体囊尾蚴感染率为0.14%~3.2%,约计300万人,其中多为脑囊尾蚴病患者。猪囊尾蚴感染率全国平均为5.32%,个别地区感染率高达30%~50%。猪带绦虫囊尾蚴病可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和经济损失,据山东省报道本病患者年平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家

(接上期)

庭年收入的82%,最高可达年收入的6倍,是流行区因病致贫的重要原因。该省由于猪带绦虫囊尾蚴病的病人和病猪造成年经济损失达3.5亿元以上。脑囊尾蚴病也给病人和家庭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

传播:当人吃到生的或半生的含猪囊尾蚴的猪肉而受感染。

主要症状:囊尾蚴可寄生在人体的肌肉和各组织器官,如脑脊髓、眼、骨骼肌、心肌、肺和皮下组织等,其危害程度与囊尾蚴感染的数量和寄生部位有关,从无明显症状到引起猝死等情况都有,其中寄生在脑组织的危害最严重。当寄生在脑内,由于虫体的压迫、炎症和毒素作用而引起病人的神经损伤,以癫痫、头痛为常见症状,有时有记忆力减退和精神症状如偏瘫、失语或失明等。

(四)疟疾 危害与公共卫生意义:疟疾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为严重的传染病,目前世界上每年有近五百万疟疾临床病例,仅在非洲每年就有150万左右的儿童死于恶性疟疾。有恶性疟原虫的治病性最强, 是唯一引起致命性感染的一种虫体。恶性疟原虫可通过实验接种的方法感染灵掌类动物,人的疟原虫一般不向动物传播,而有九种以灵掌类动物为自然宿主的疟原虫可感染人。疟疾具有很强的流行病学特征,病人必须到过疟疾流行区才能被感染。

传播:疟原虫经蚊虫媒介从动物传染给人。

主要症状:感染任何一种疟原虫的病人在临床上都表现出体温升高,只有恶性疟原虫感染才出现急性临床症状,如体温在39℃以上,而且每隔48小时发作一次,严重病例可出现昏迷及呼吸困难等。感染动物源性疟原虫的病人临床上主要表现不规则的体温升高,极少表现恶性疟疾的症状。

(五)黑热病(利什曼原虫病)危害与公共卫生意义:黑热病因利什曼原虫寄生于人体网状内皮细胞所致,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要目标疾病之一。当前黑热病仍然在全球61个国家流

行,波及亚、欧、非及拉丁美洲,每年新

发病例约50万,死亡约7万人。近年来有

蔓延之势并在局部地区暴发,例如1984~

1994年间黑热病曾在苏丹西尼罗河省爆

发流行,在28万居民中造成10万人死亡。

WHO已把黑热病列为再度回升的一种寄

生虫病。我国周边的印度、孟加拉国、巴

基斯坦和尼泊尔均有流行,以印度最为严

重。近年来由于人口流动的加剧,经济开

发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使部分地区黑热病

的发病率呈上升之势,并有可能向原流行

区输出病例,造成黑热病在这些地区死灰

复燃,再度流行,如不予高度重视,可能

导致前功尽弃。我国患者53万人以上,病

例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的牧区和半农半牧

区。新疆等6个省(区)的黑热病患病率调

查,患病率为0.59%。

传播:黑热病(内脏利什曼病)以多

种白蛉为传播媒介,犬是主要动物传染源。

主要症状:黑热病的典型症状主要

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肝脾肿大,若不

予以合理治疗,则大都在发病后1~2年

内合并感染其它疾病而死亡。

(六)旋毛虫病危害与公共卫生意

义:旋毛虫是一类细胞内的寄生性线虫,

广泛发现于包括人、各种家畜在内的哺

乳动物。旋毛虫病呈世界分布。目前我国

已发现12种动物感染旋毛虫病,除海南

和台湾尚无报道外其它省份均已成为动

物旋毛虫病疫区,人旋毛虫病的发病率

也正在呈上升和扩散趋势。截止2002年,

我国已暴发流行人旋毛虫病500余起,发

病2万余人,死亡200余人;发病病例呈

全国性分布但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河

南、湖北、吉林、西藏等具有生食或半生

食肉类习惯的地区,95%源于猪肉,其

余为狗肉及熊肉等。

传播:人类主要通过生食或半生食

含有旋毛虫的肉类而发病。

主要症状:旋毛虫可引起被感染者

终身带虫,通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常年

肌肉酸痛,重者丧失劳动能力。本病致死

率并不是很高(1%~2%),然而由于虫

体可在肌体内长期寄生,因此对人类身

体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目前世界各

国均把屠宰动物的旋毛虫病检验作为首

检、必检和强制性的检验项目,以此来切

断其由动物向人的传播,因此旋毛虫病

也成为了目前世界范围内投入控制费用

最高的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我国

1996年发布的食品卫生法已与国际法规

接轨,要求对于检出旋毛虫的屠宰动物

一律销毁。

(七)锥虫 危害与公共卫生意义:

非洲有5500万人处于非洲锥虫病(又称

睡眠病)感染的威胁中,每年约有5万新

病例,人患睡眠病性质严重,不进行治

疗,死亡率为100%。因此WHO每年投

巨资防治此病,并对疫区进行监控。美洲

锥虫病,又称枯氏锥虫病或夏格氏病,是

由枯氏锥虫寄生于人和100余种哺乳动

物血液和组织中引起的,主要流行于拉

丁美洲,是拉丁美洲国家的重大公共卫

生问题之一。大约有4亿人居住于适于传

播美洲锥虫病的地区,1亿人受感染的威

胁,已感染人数为1.6千万~1.8千万,

每年死亡人数为5万。

传播:非洲锥虫由吸血昆虫舌蝇属

的采采蝇传播。通过锥蝽,枯氏锥虫在野

生动物与野生动物之间,野生动物与家

养动物之间以及在人群中进行传播。

主要症状:非洲锥虫是一类细胞外

寄生原虫,寄生于人及动物血液和组织

间隙,颈部枕下三角区淋巴结肿大称温

特姆征,是冈比亚锥虫病的特征。冈比亚

锥虫病一般在感染2年以后出现中枢神

经系统症状,而罗得西亚锥虫病,这个间

隔时间较短,平均4~8个月左右,罗得

西亚锥虫病可出现心脏增大等症状。锥

虫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后临床上进入睡眠

病期。病人疲倦,随着病程进展,出现消

瘦并伴有狂躁或抑郁症状,最后死于昏

睡、衰弱或并发感染。枯氏锥虫在多种野

生和家养哺乳动物寄生,各年龄的人均

可感染,尤其是儿童。急性期的主要症状

为发热、颜面浮肿,慢性期以心肌炎等为

主要表现,常可见到心脏、中枢神经系

统、甲状腺或肾上腺功能不全的症状。

(八)弓形虫病危害与公共卫生意义:弓形虫病又称弓形体病、弓浆虫病,猫是刚第弓形虫的终末宿主,人、畜、禽及许多种野生动物均为中间宿主。弓形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人体感染率较高的有古巴、法国、英国、新加坡、东非和巴西等国。我国各省(区、市)均有人体弓形虫感染报告。弓形虫病对人的危害很大,到20世纪末,已发现我国人群弓形虫感染率为5%~10%,2000年全国有6000多万人感染弓形虫病,每1万名新生儿童中有13名为先天性感染,人的先天性弓形虫病在胎儿或婴幼儿可出现发育畸形、智力障碍等的临床症状。在免疫抑制及免疫缺陷人群,弓形虫病是常见的致死病因之一。弓形虫病对家畜的危害也很严重,许多畜禽都可以感染弓形虫且出现病症,其中以猪的感染率较高,猪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4%~71.4%,许多地区猪弓形虫平均感染率为30%,有的地区甚而高达80%以上,病猪死亡率可达60%。

传播:人感染弓形虫途径有多种,但以经口感染为主,摄入含有弓形虫包囊的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食品,以及摄入被本虫卵囊污染的水或食物为感染的主要途径。

主要症状:急性弓形虫病会引起仔猪发热、呼吸困难,母猪死胎、流产,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由于家畜的感染率高,故吃未煮熟的肉类食品的感染比被猫粪污染所致的感染更为常见。

(九)隐孢子虫病 危害与公共卫生意义:隐孢子虫病被列入世界最常见的人6种腹泻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于1986年将人隐孢子虫病列为爱滋病的怀疑指标之一。隐孢子虫病的宿主范围很广泛,可以感染包括人在内的180多种动物,有效种目前已达到15个,而且某些种类如小球隐孢子虫又被分为6~10个基因型,可能隐藏着新的种类。隐孢子虫呈世界性分布,1%~2%的艾滋病患者的死亡是由隐孢子虫感染造成的,高危人群如婴幼儿、免疫功能抑制者、免疫功能缺陷者的感染率高达15%~49%。隐孢子虫感染

在免疫受损者尤其是AIDS患者中更为常

见,发达国家患有AIDS及腹泻的人中发

病率为14%,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达

24%。我国韩范于1987年在南京首次发

现了人体隐孢子虫病例,此后其它地区

相继报道,本病在我国部分地区人群的

感染中以婴幼儿的感染较普遍,感染率

在0.85%~11.39%。我国几乎每一个

省、市、自治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国

内仅北京、湖南、云南、江苏、河南和宁

夏等少数省市的部分地区对猪隐孢子虫

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其阳性率在

4.2%~47.9%之间。在家畜中以奶牛隐

孢子虫感染最为普遍,感染率高达40%,

感染强度也较大。其它动物均有隐孢子

虫感染的报道。

传播:由于感染人和其它脊椎动物

的隐孢子虫种类较多,以及环境中隐孢

子虫卵囊的广泛存在,人可能通过多种

途径感染隐孢子虫。

主要症状:大多数动物感染隐孢子

虫不表现临床症状,或仅表现急性、自限

性疾病。隐孢子虫主要引起儿童和免疫

抑制病人的腹泻,幼龄畜禽的消化道和

呼吸道疾病,可导致幼龄家畜高发病率、

死亡率和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尚没有

防治隐孢子虫病的特效药物。

(十)肺孢子虫 危害与公共卫生意

义:肺孢子虫是一种机会性致病原虫,广

泛存在于人和多种动物呼吸道内。人和

动物体对之缺乏先天免疫力,一般人群

感染率较高,但多为隐性感染。出现临床

症状者主要为免疫功能受损或低下的人

群,也可见于营养不良和先天性免疫缺

陷以及体质虚弱的婴幼儿。1981年以来

PCP成为AIDS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和致

死的主要原因。由于肺孢子虫是HIV感染

者和艾滋病患者(AIDS)常见的机会性病

原体,其危害已受到WHO和美国CDC,以

及各国医务界的高度重视。此外,因其他

原因导致免疫功能受损人群感染本虫后,

也可造成难以控制的临床症状,给原发

疾病的治疗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传播:本虫主要以空气或飞沫在人

群和动物中传播。

(十一)蛔虫病 危害与公共卫生意

义:全世界218个国家和地区中,153个

有蛔虫病流行,估计全球有12.8亿人感

染蛔虫,约占世界人口的22%。蛔虫病

在发达国家也曾流行,但随着社会进步

和防治活动的开展,已基本消失。在我

国,台湾省、香港和澳门地区蛔虫感染率

已很低。我国第一次人体寄生虫调查结

果表明,我国大陆平均感染率约47%,感

染人数达5.31亿。经过10多年控制,据

卫生部2004年公布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

虫病现状调查报告,人群蛔虫的感染率

下降到12.72%,人数估计为8593万。

传播:蛔虫病的流行与自然因素、社

会经济因素和人类的行为有关。蛔虫具

有高度的宿主特异性,人是人蛔虫的惟

一宿主,人体感染是因经口食入感染期

蛔虫卵所致,不良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

不洗手等。猪的蛔虫感染同样也很普遍,

往往和人的蛔虫感染并存,即使在一些

人蛔虫感染已不是地方病的国家(如丹

麦),猪的蛔虫感染也存在。由于蛔虫感

染不致命,有香港艺人养蛔虫用于减肥。

主要症状:蛔虫感染不一定导致明

显的临床症状,蛔虫幼虫在组织器官内

移行和成虫在小肠寄生对宿主的损伤,

患者可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如腹泻腹

痛、发热等。猪蛔虫感染人后,比较容易

出现类似幼虫移行症的表现,且虫体很

少能够发育成熟,而人蛔虫感染猪后,也

难于发育为成虫。

(十二)住肉孢子虫 危害与公共卫

生意义:是一类细胞内的寄生性原虫,广

泛发现于爬行类、鸟类和包括人、猴、鲸、

各种家畜在内的哺乳动物。对北京、河

北、内蒙、云南、湖南等地家畜住肉孢子

虫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黄牛、水牛、

绵羊、山羊和猪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43.5%、

91%、56.6%、59.6% 和13.8%。肌肉

中住肉孢子虫包囊的提取物含有毒素,

因此污染的肉品对人的健康有潜在威胁。

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曾就寄

生性人畜共患病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性及其对民族和经济的重大影响进行讨论,住肉孢子虫病被列为讨论专题之一,并制定了研究方向、防制规划。我国也将住肉孢子虫病列为肉食品卫生检验的必检的三大寄生虫病(囊虫、旋毛虫和住肉孢子虫)之一。

传播:人类食用未煮熟的肉品可导致感染,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仍有猪人肉孢子虫病流行。

主要症状:住肉孢子虫可引起发热、贫血、后肢瘫痪等症状,可致怀孕动物流产,部分胎儿死亡。

(十三)钩虫病 危害与公共卫生意义:钩虫广泛分布在北纬45°到南纬30°之间的地区,估计世界上钩虫感染人数有7.16亿。在我国除黑龙江、青海两省外,其他30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和澳门地区都查到过钩虫感染者。

传播:钩虫病患者及带虫者是惟一的传染源,钩虫感染与人类的生产方式和卫生习惯等行为密切有关。钩虫感染人体的途径虽可能有多种,主要是由于农民习惯于徒手赤足下地劳动,接触污染土壤的机会多而受到感染。

主要症状:钩虫病作为严重危害我国农民身体健康的五大寄生虫病之一,对妇女的危害更不容忽视,女性钩虫病患者因长期慢性失血而出现贫血、月经不调等,孕妇因钩虫病贫血常导致妊娠合并症。

(十四)马来丝虫病 危害与公共卫生意义:马来丝虫病仅流行于亚洲。我国隋唐时代(公元581~907年)古籍中记载“两足胫红肿,寒热如伤寒状,从此或一月发,半月数月一发”。民间流传的“流火”、“大脚风”等,说明该病在我国流行已久。我国曾有丝虫患者3000万以上。人群普遍易感,20~25岁间的感染率与发病率最高,1岁以下者极少,病后免疫力低,常反复感染。5~10月为丝虫病感染季节,在温暖的南方,一年四季都可感染。

传播:带微丝蚴的人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马来丝虫还可在猫、犬、猴等哺

乳动物体内寄生,成为动物传染源,通过

雌蚊叮咬传播,以中华按蚊为主要媒介。

主要症状:临床特征在表现为急性

期的丝虫热,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由于

淋巴系统炎症反复发作,则导致慢性期

淋巴管阻塞症状、淋巴管曲张、乳糜尿、

象皮肿等。

(十五)类圆线虫 危害与公共卫生

意义:首先由Normand(1876)发现,可

寄生于人、犬、猫等动物体内。粪类圆线

虫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温带

及寒带地区则多为散发感染,国外已有

大量病例报告,一些国家的人群感染率

达30%左右。我国在华南、华东、东北

及华北等地均发现此病,人群感染率大

多在10%以下。但近年在广西东南地区

调查,人群感染率已达11%~14%,对

此,应引起足够重视。粪类圆线虫病一般

为慢性病程,但当患者因各种消耗性疾

病,如恶性肿瘤、白血病、结核病等,而

引起机体极度营养不良,或有先天性免

疫缺陷,或因长期大剂量使用激素或免

疫抑制剂,以及艾滋病患者,则常因自身

超度感染,使病情明显加重。

传播:人体主要是通过与土壤中的

丝状蚴接触而被感染。

主要症状:皮肤损伤、肺部病变及消

化道都有相关病变。

(十六)贾第虫病 危害与公共卫生

意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各

地发生了本病的流行或暴发流行,贾第

虫病已被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10种主要

寄生虫病之一。因贾第虫病曾在国际旅

游者中流行,故又称为“旅游者腹泻”。近

年来,贾第虫已被认为是一种机会性致

病原虫,在艾滋病患者中常发现有贾第

虫的合并感染,在同性恋人群中亦可互

相传播,故本病已引起各国重视。

传播:人或动物因吞食贾第虫包囊

而被感染。本病也是一种水源性疾病,饮

用水污染是造成贾第虫病流行和暴发的

重要因素。

主要症状:人和动物感染本虫后,其

症状基本相同,主要是腹泻、腹痛、胆囊

炎或胆管炎。

(十七)阿米巴原虫病危害与公

共卫生意义:主要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

引发的一种高发病率、高度致病性的人

畜共患寄生虫病。该病分布范围广,易感

机体较多,现已呈世界性流行传播。自

1875年Feder Losch首次发现该原虫以来,

该病已给人和动物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

影响,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主要症状:多寄生于人和动物的肠

道和肝脏,引发阿米巴痢疾或肝脓肿。

(十八)华支睾吸虫病 危害与公共

卫生意义: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在中

国、日本等东南亚国家。我国大陆除内蒙

古、青海、宁夏、西藏未见华支睾吸虫病

例报告外,其余27个省(区、市)以及

台湾省、香港、澳门都有该病流行或病例

报告。本病动物的感染地区比人感染区

更为广泛,感染率比人群高。

传播:为我国当前最严重的食源性

寄生虫病之一,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华

支睾吸虫囊蚴的鱼、虾而感染。

主要症状:华支睾吸虫病的危害主

要是肝受损,轻症者可引起腹痛腹泻症

状,重者常可引发胆管炎、胆结石和侏儒

症,甚至死亡。

(十九)并殖吸虫病 危害与公共卫

生意义:并殖吸虫是引起人和多种动物

肺吸虫病的病原体。迄今,已报道近50

种(包括变种、亚种以及同种异名),其中

我国报道28种,卫氏并殖吸虫是其中最

重要的一种。并殖吸虫广泛分布于东南

亚、非洲与拉丁美洲许多国家,其中在世

界的分布以亚洲地区最多,并以我国为

主。在我国,动物或人有并殖吸虫病报告

的省、市区达20多个。

传播:动物和人类都能因生食淡水

蟹和苔蛄等而感染。

主要症状:卫氏并殖吸虫对动物和

人体的损害主要是童虫或成虫在组织与

器官内移行、寄居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及

其代谢物等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 ■

(待续)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关键词:寄生虫病;流行病学建国50年来,在党的“预防为主”、“依靠科技和教育”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引下,经过广大医务卫生防疫人员艰苦奋斗,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90年WHO报告在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48种疾病中,有40种属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总发病人数的85%〔1〕。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寄生虫病种类多,分布广,感染率高,今后防治任务仍然十分严峻,不容忽视。 1 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现况 1.1 两种不同的流行趋势特点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导致部分寄生虫病上升或下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流行趋势〔2〕。近年全国大量调查资料与过去对照表明:溶组织内阿米巴、姜片虫、蛔虫、鞭虫、钩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明显下降。究其原因可能是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好转,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农村城市化,从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方面减少了感染机会,南方部分地区仍有感染高的情况。相反,一些食源性寄生虫病(旋毛虫、囊虫、肝吸虫、并殖吸虫)和棘球蚴病,则呈明显上升趋势。其流行程度加重,流行区在不断扩大,主要是缺乏预防基本知识,健康教育环节薄弱,卫生监督跟不上,另外,流动人口增加给卫生管理也增加了难度。 1.2 总体人群感染情况和庞大虫种对人健康的威胁1988~1992年,我国各地在卫生部领导下,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国开展了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3〕。全国共抽样726个县,2848个点,用统一标准、检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全国共调查1477742人,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2.632%(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黑热病除外),其中原虫、吸虫、绦虫、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依次为:10.315%、0.573%、0.195%、59.022%。海南省感染率最高达94.735%,最低的黑龙江省为17.521%。1988~1992年全国共查出人体寄生虫61种,包括第一批公布的56种,后又确认的5种。许隆祺等复习我国历年来至1997年8月有关文献,认为在我国寄生的原虫、蠕虫和其他动物已达230种,其中原虫38种、蠕虫122种(包括吸虫54种、绦虫16种、线虫35种、铁线虫6种、棘头虫3种、涡虫1种以及环形动物门的蚯蚓5种、水蛭2种)〔4〕、软体动物门的蛞蝓3种、舌形动物门的舌形虫3种、刺胞动物门的水螅纲1种、节肢动物门蛛形纲19种、昆虫纲44种〔5〕。在调查的虫种中,溶组织内阿米巴、贾第虫、蛔虫、鞭虫、蛲虫等5种,属全国性分布。必须指出,广大人民健康仍然受到庞大寄生虫的威胁。估计全国蛔虫感染人数为5.31亿〔3〕;钩虫感染者为1.94亿;鞭虫感染者为2.12亿。估计全国有包虫病人40万~45万,囊虫病人约300万。尚有近三分之一流行县、市未能控制血吸虫病流行,长江流域的湖区和云南、四川两省的大山区防治难度很大,非近期所能控制(详见本文“血吸虫病”一节)。 1.3 感染率高低与人群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的关系目前,我国人体感染寄生虫的总感染率和多数虫种感染率结果都显示了女性高于男性的性别分布特点。究其原因,可能与在寄生虫感染率高的农村人口中,男性职业变化与受教育程度均高于女性有关。虫种的人群感染调查,在年龄分布上是5~14岁儿童为多种寄生虫高发人群。职业分布特点是许多职业都有其高感染虫种,如蛔虫感染是学生最高(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钩虫、肝吸虫感染是半农半商的菜农感染最高;鞭虫感染率是渔民最高;贾第虫、溶组织内阿米巴和带绦虫是牧民和半牧民最高〔6〕。至于寄生虫感染的民族分布特点,主要是由各民族居住地区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的差别所决定的。 [!--empirenews.page--] 1.4 寄生虫感染的地理分布特点和规律疟疾和黑热病是虫媒传染病,其地理分布基本上与传播媒介按蚊和白蛉分布一致。但是,一种虫媒病的传播媒介,在不同流行地区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在一个地区的一种虫媒病,其传播媒介可能只有一种,也可能有数种。如有数种时,其中有主要媒介和次要媒介。现已查明单纯间日疟流行于北纬33°地区。北纬25°~33°地区为非稳定性中、低疟区,以间日疟为主,恶性疟存在,偶见三日疟。北纬25°以南地区属高疟区,其中山区为高疟区,平原为中、低疟区,恶性疟较多见,间日疟次之。此外,还有天然无疟区,包括西北和华北的荒漠干旱地区,西南的高寒地区和华北的山区。近年在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中发现蠕虫感染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点和规律〔7〕。吸虫感染呈现随水系流域分布的特点和规律。

人畜共患病

人畜共患病 第一节炭疽(Anthrax) 一、病原:炭疽杆菌 1、形态染色:G+大杆菌,在动物体内单个或3~4 个成短链,呈竹节样排列,有荚膜,在氧气充足的体外能形成椭圆形芽胞。 2、培养特性:普通培养基平板上形成灰白色、表面粗糙、边缘不整齐的火焰状菌落,低倍观察如卷发状,血琼脂不溶血(与类炭疽区别)。 3、抵抗力:繁殖体的抵抗力不大,煮沸及一般消毒药均能杀死。形成芽胞则具有强大的抵抗力 4、毒素:菌体能释放水肿毒素、保护性抗原(荚膜)及致死因子,三种成分结合而使动物致死,单个因素极少或没有毒性作用。三、症状:1、潜伏期:1~5天,最长可达14天。2、各种家畜的症状:羊:多呈最急性经过,突然倒地,摇摆,磨牙,天然孔出血,常于几小时内死亡。牛:多呈急性经过,高热,反刍减弱或停止,呼吸急促,粘膜发绀、尿暗红,甚至带血,全身颤抖、痉挛,一般1~2天死亡,濒死期天然孔出血。亚急性的病状与急性相似,但病程稍长,数日至1周以上,体表各部如喉、颈、胸、肩胛、乳房,以及直肠、口腔粘膜等发生炭疽痈,硬热中央坏死溃疡。马:一般取急性与亚急性,与牛相似。猪:多为慢性经过,生前无明显临床症状,宰后于下颌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肺等可发现炭疽病变。3、人:根据感染途径可分为三型:①皮肤炭疽:局部肿胀、红斑、经皮肤创伤入侵。②肺炭疽:吸入被污染的毛皮芽胞,发烧、咳嗽、咯血、呼吸困难、发绀。③肠炭疽:吃入病畜肉或污染水、发烧、吐、泻、便血、腹膜炎等。四、病变:怀疑炭疽死亡的病死畜,一般情况下严禁解剖,草食兽突然死亡应特别注意。1、最急性:病变不明显,除脾、淋巴结轻微肿胀外,常不见明显肉眼病变。2、急性:①尸僵不全,天然孔流出暗红色、不凝固的血液,可视粘膜呈蓝紫色。②脾脏显著肿大3~5倍,肠道出血性炎症,有的形成痈。③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呈黑红色。④血液暗红色,凝固不良,粘稠如煤焦油样。⑤皮下浆膜结缔组织有黄色胶样浸润,并有出血点。 猪:咽喉型,颌下淋巴结水肿、出血、脾肿。五、诊断:1、临床综合诊断2、细菌学诊断:(1)取病料涂片染色镜检及分离培养:剪耳尖取小滴血涂片,切口应烧烙封面,或在腹部脾脏部位开一小孔,镊取小块脾脏作分离培养,染色过程的冲冼液,玻片及培养物都应进行高压灭菌。镜检时应注意与腐败菌区别。 3、血清学诊断: 第四节大肠杆菌病 一、病原:大肠杆菌1、形态染色:G-中等大小杆菌,无芽胞,有鞭毛。 猪大肠杆菌病按其发病日龄及临诊表现分为三种:Ⅰ、黄痢型:出生后数日发生。 Ⅱ、白痢型:2~3周龄发生。Ⅲ、水肿型:6~15周龄发生。 Ⅰ、黄痢型(yellow scour of newborn piglet): 又称仔猪黄痢,初生猪一种急性、致死性疾病,以排黄色液状粪便为特征。 一、症状与病变: 7 天龄以内的仔猪,1~3 天龄最为常见,出生时体况正常,经12 小时以后,突然有1.2头全身衰弱,很快死亡,其后其他仔猪相继腹泻,粪便呈黄色浆状,含有凝乳小片、气泡、腥臭,迅速消瘦,眼凹,昏迷死亡(注意区别胎粪),同窝发病率常在90%以上,致死率也很高。主要是带菌母猪的病原体污染了乳头或皮肤而传播。剖检病变主要是肠道、肠粘膜卡他性炎症,特别是十二指肠,充满多量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全身脱水严重。 Ⅱ、白痢型(white scour of piglet):

寄生虫题

※<判断题> 1.脑多头蚴的成虫是细粒棘球绦虫。() 2.牛囊尾蚴的头节上有顶突和小勾。() 3.绦虫卵内皆有六钩蚴和梨形器。() 4.除了人以外,只有猪才能患猪囊虫病。() 5.只要羊出现神经症状,就可确诊为羊脑包虫病。() 6.贝氏与扩展莫尼绦虫的区别,在于节间腺的形态。() 7.无卵黄腺绦虫无顶突。() 8.圆叶目绦虫的生殖系统发达,在成熟体节的每一节片中都有1—2套雌、雄性生殖器官。() 9.绦虫是靠体表吸收营养物质的寄生虫。() 10.犬复孔绦虫寄生于犬的脑组织中。() 11.脑多头蚴的成虫是细粒棘球绦虫。() 12.绦虫卵内皆有六钩蚴。() 13.蚯蚓是鸡戴文绦虫病的中间宿主。() 14、东毕吸虫雌雄同体,位于抱雌沟中。() 15、吸虫病生前诊断粪检虫卵时,多采用沉淀法。() 16、前后盘吸虫雌雄异体,寄生于反刍兽的瘤胃中。() 17、中华双腔吸虫身体半透明,两个睾丸呈左右排列。() 18、吸虫的卵都有卵盖。() 19、复殖目吸虫都是雌雄同体。()

20、吸虫和绦虫的排泄系统均起始于焰细胞。() 21、犬、猫由于食入含有囊蚴的淡水螺而感染华支睾吸虫。( 22、姜片吸虫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23、吸虫是雌雄异体的寄生虫。() 24、钩虫是以感染性虫卵阶段感染宿主的。() 25、鸡的前殖吸虫寄生于鸡的肝脏胆管内。() 26食道口线虫的口囊内无牙齿。() 27马尖尾线虫属蛔目,口缘有三片唇。() 28蛔目雄性的线虫都有两根交合刺。() 29尖尾线虫的卵可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 30旋毛虫病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31网尾属肺线虫是大型肺线虫。() 32结节虫寄生在小肠部位,引起结节。() 33毛首线虫又称鞭虫,寄予生于宿主的小肠内。() 34食道口线虫头部有口领和内外叶冠,口囊内无齿。() 35猪蛔虫的感染途径是口感染感染性幼虫。() 36所有蛔虫卵(受精卵)的表面都是粗糙,高低不平的。()37马圆形线虫幼虫可导致马发生血栓动脉瘤。() 38捻转胃虫寄生在反刍兽的小肠。() 39旋毛虫的成虫寄生在宿主的肌肉组织。() 40旋毛虫生活史只需一个宿主。()

兽医寄生虫学

兽医寄生虫学 一.各种动物寄生虫病(各种寄生虫病只要大概的了解其病原、流行特征、 症状及病理变化、诊断、防治) (一)人畜共患病寄生虫病(6): 1.弓形虫病:终末宿主是猫,磺胺类药物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滋养体、包囊及 卵囊有很强的感染力。常有显著全身症状,如高热、斑丘疹、肌痛、关节痛、头痛、呕吐、谵妄,并发生脑炎、心肌炎、肺炎、肝炎、胃肠炎等。 2.利什曼原虫病:又称黑热病,虫体寄生于网状内皮细胞内,由吸血昆虫—白蛉传播,是流行于人、犬以及多种野生动物的重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引起的病症可分为内脏型和皮肤型,临床表现为皮肤型利什曼原虫病的病变常局限在唇和眼 睑部的浅层溃疡;内脏型利什曼原虫病由于眼圈周围脱毛形成特殊的“眼镜”,然后体毛大量脱落,并形成湿疹。可用锑制剂治疗。 3.日本血吸虫病:主要感染人和牛、羊、猪、犬、啮齿类及一些野生动物,寄生 于门静脉和肠系膜静泳内。日本分体吸虫病的基本病变是由虫卵沉着在组织中所 引起的虫卵结节。 4.猪囊尾蚴病:病原体是寄生在人体内的猪带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猪与野猪是最主要的中间宿主,犬、骆驼、猫及人也可作为中间宿主。人是猪带绦虫的终末宿主。该囊尾蚴寄生于人、猪横纹肌及心脏、脑、眼等器官。 5.棘球蚴病:又名包虫病,是由寄生于犬、狼、狐狸等动物小肠的细粒棘球绦虫中绦期—棘球蚴,感染中间宿主而引起的一种严重人兽共患病。棘球蚴寄生于牛、羊、猪、马、骆驼等家畜及多种野生动物和人的肝、肺及其他器官内。致病作用 为机械性压迫、毒素作用及过敏反应等。 6.旋毛虫病:由旋毛形线虫寄生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旋毛虫成虫寄生于小肠,称为肠旋毛虫;幼虫寄生于横纹肌,称为肌旋毛虫。检测时即当发现肌纤维间有细小白点时,撕去肌膜,剪下麦粒大小的肉样24块,放于两玻片间压薄,低倍镜下观察有无包囊。 (二)多种动物共患寄生虫病(10): 1.伊氏锥虫病:虫体寄生在动物的血浆和组织液中亦称苏拉病。由虻及吸血 蝇类(螫蝇和血蝇)在吸血时进行传播。临床上皮下水肿和胶冻样浸润为本病的显著症状之一。 2.新孢子虫病:主要危害是引起孕畜的流产或死胎,以及新生儿的运动神经障碍,其生活史中包囊(组织囊)、卵囊、速殖子是已知的三个重要阶段,犬作为终末宿主。 3.隐孢子虫病:引起哺乳动物(特别是犊牛和羔羊)的严重腹泻和禽类剧烈的呼吸道症状。包括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三个阶段 4.肉孢子虫病:主要表现为全身淋巴结肿大、腹泻、截瘫等症状。 5.华支睾吸虫病:寄生于猪、犬、猫等动物或人的胆囊和胆管。华枝睾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某些淡水鱼虾。生前诊断可用沉淀法粪检虫卵(虫卵上端有卵盖,下端有一小突起,内含毛蚴)。常用吡喹酮、阿苯达唑、丙酸哌嗪治疗 6.类圆线虫病:十二指肠和近段空肠的感染可损害粘膜和粘膜下层,引起的症状

常见猪病防治

常见猪病及其防治 猪病的种类繁多,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病、外科病及产科病等,而危害最严重的是传染病,其次是寄生虫病、中毒性疾病和营养缺乏病(含代谢障碍病),这些病如果预防不好,会给猪场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实行饲养管理规范化、科学化、防疫措施制度化、经常化,才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生。要控制猪病的发生,则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科学饲养管理 (1)实行分群饲养; (2)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3)加强哺乳期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 2.自繁自养; 3.引进种猪时,要做好检疫; 4.制订合理的防疫制度; 5.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6.认真按免疫接种方案做好免疫工作; 7.有计划地进行药物预防。 一、猪瘟 病原:病原体为该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全身和体液中,其中淋巴结、脾和血液中含毒量最多。病毒对不利因素作用的抵抗力弱,在干燥环境和一些消毒药作用下易于死亡。发病猪舍及污染的环境在干燥和较高温度下,经1~3周即失去传染性。2%~3%火碱经30分钟可使病毒失去活性,5%漂白粉经营1小时可将病毒杀灭。 流行病学:各品种、年龄、性别的猪都易感,野猪也易感,病猪和带毒猪是传染源,通过粪、尿和各种分泌物排出病毒。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侵入门户是扁桃体,后进入血液循环。此病具高度传染性,发病无季节性。 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5~10天。 最急性型:突然发病,症状急剧,体温升高到42度,精神极度沉郁,卧地不起,病猪皮肤粘膜紫绀,出血。急性型:本型最多见,突然发病,病程1~2周,少食或不食,体温持续高热在40~42 度,病猪寒战,鸣叫,喜喝冷水,结膜潮红发炎,有些病猪有神经症状,震颤、痉挛抽搐,病程初期粪便呈干球状,后期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急性和慢性型:病程较缓和,病程可达20~30天以上,妊娠母猪感染后可能不表现症状,但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流产、死胎、畸形、胎儿木乃伊化,或产下的仔猪体质虚弱,出现震颤,最后死亡。 病理变化:全身淋巴结肿大,暗紫色,切面周边出血,呈大理石样,会厌软骨和喉头粘膜、膀胱粘膜、心外膜、肺膜、肠浆膜、腹膜及皮下等处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或血斑;肾呈土黄色,表面散有小红点,脾有梗死灶,慢性猪瘟大肠粘膜有出血和坏死,在回音瓣附近和盲肠、结肠粘膜上,可见大小不一的扣状溃疡,突出于粘膜表面。 防治:无特效药物,加强预防工作,严格执行疫苗接种程序。 二、猪细小病毒病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其特征:猪细小病毒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猪群,易感猪在怀孕早期感染猪细小病毒时可导致胎儿死亡、胚胎重吸收和胎儿木乃伊化,偶有流产,而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 流行病学:几乎所有猪群都感染此病,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猪都易感,后备母猪比经产母猪易感染,传染源是带毒的公猪和母猪,流产和死胎、活胎及子宫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而带毒猪所产的活猪可能带毒排毒时间很长甚至终生。本病原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可在被污染的猪舍生存数月之久,易造成长期连续传播。 临床症状:猪群爆发此病时,时常与木乃伊、窝仔数减少、母猪难产和重复配种等临床表现有关。 在怀孕早期30~50天感染,胚胎死亡或被吸收,使母猪不孕和不规则地反复发情。 怀孕中期50~60天感染,胎儿死亡之后,形成木乃伊,怀孕后期60~70天以上的胎儿有自免疫能力,能够抵抗病毒感染,则大多数胎儿能存活下来,但可长期带毒。 防治: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在污染的猪场应用疫苗接种或采取自然感染结合,推迟初配日龄的方法。疫苗接种:目前有两种疫苗,一种是疡毒苗,适用于未怀孕的初产母猪;另一种是灭活油乳苗,适用于各种猪。灭活油乳苗在配种前2个月左右注射。 三、猪乙型脑炎 病因:1948~1950年日本学者先后从猪流产胎儿和母猪脑组织中分离出日本脑炎病毒,并用病毒感染怀孕母猪引起死亡和流产。 临床病状:猪突然发病,发烧40~41度,呈稽留热,持续几天或十几天以上。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不食,粪便干燥呈球形,表面常附有灰白色粘液,有的呈关节炎状。 妊娠母猪主要症状是流产或早产,胎儿多是死胎,大小不等或为木乃伊胎。 公猪睾丸肿胀,多是一侧性。病猪精神食欲无大变化,一般转归良好。 预防:在疫区或疫场曾试用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疫苗,于流行期前一个月免疫,4日龄以上至2岁的后备母猪都可注射,免疫后一个月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可防止妊娠后的流产或公猪患睾丸炎而造成的生精机能障碍。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关键词:寄生虫病;流行病学 建国50年来,在党的“预防为主”、“依靠科技和教育”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引下,经过广大医务卫生防疫人员艰苦奋斗,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90年WHO报告在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48种疾病中,有40种属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总发病人数的85%〔1〕。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寄生虫病种类多,分布广,感染率高,今后防治任务仍然十分严峻,不容忽视。 1 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现况 1.1 两种不同的流行趋势特点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导致部分寄生虫病上升或下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流行趋势〔2〕。近年全国大量调查资料与过去对照表明:溶组织内阿米巴、姜片虫、蛔虫、鞭虫、钩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明显下降。究其原因可能是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好转,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农村城市化,从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方面减少了感染机会,南方部分地区仍有感染高的情况。相反,一些食源性寄生虫病(旋毛虫、囊虫、肝吸虫、并殖吸虫)和棘球蚴病,则呈明显上升趋势。其流行程度加重,流行区在不断扩大,主要是缺乏预防基本知识,健康教育环节薄弱,卫生监督跟不上,另外,流动人口增加给卫生管理也增加了难度。 1.2总体人群感染情况和庞大虫种对人健康的威胁1988~1992年,我国各地在卫生部领导下,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

全国开展了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3〕。全国共抽样726个县,2848个点,用统一标准、检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全国共调查1477742人,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2.632%(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黑热病除外),其中原虫、吸虫、绦虫、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依次为:10.315%、0.573%、0.195%、59.022%。海南省感染率最高达94.735%,最低的黑龙江省为17.521%。 1988~1992年全国共查出人体寄生虫61种,包括第一批公布的56种,后又确认的5种。许隆祺等复习我国历年来至1997年8月有关文献,认为在我国寄生的原虫、蠕虫和其他动物已达230种,其中原虫38种、蠕虫122种(包括吸虫54种、绦虫16种、线虫35种、铁线虫6种、棘头虫3种、涡虫1种以及环形动物门的蚯蚓5种、水蛭2种)〔4〕、软体动物门的蛞蝓3种、舌形动物门的舌形虫3种、刺胞动物门的水螅纲1种、节肢动物门蛛形纲19种、昆虫纲44种〔5〕。在调查的虫种中,溶组织内阿米巴、贾第虫、蛔虫、鞭虫、蛲虫等5种,属全国性分布。 必须指出,广大人民健康仍然受到庞大寄生虫的威胁。估计全国蛔虫感染人数为5.31亿〔3〕;钩虫感染者为1.94亿;鞭虫感染者为2.12亿。估计全国有包虫病人40万~45万,囊虫病人约300万。尚有近三分之一流行县、市未能控制血吸虫病流行,长江流域的湖区和云南、四川两省的大山区防治难度很大,非近期所能控制(详见本文“血吸虫病”一节)。 1.3 感染率高低与人群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的关系目

23306103兽医寄生虫与寄生虫病学

兽医寄生虫与寄生虫病学 一、单项选择题 1-5 A B B B C 二、多项选择题 6、ACD 7、ABCDE 8、CD 9、ABCD 10、ABCDE 三、名词解释 1、胞蚴(sporocyst): 钻入螺体内的毛蚴脱去纤毛延长成囊状,体内每一胚细胞发育成一个雷蚴,或发育成子胞蚴,再由子胞蚴发育成雷蚴。 2、未成熟节片 未成熟节片绦虫体节是由节片组成的链体,数目可由数个至数千个,由颈部向后连续长出。近前端的节片均较小,,称“未成熟节片”,简称“幼节”。 3、卵胎生 卵的胚胎发育和孵化都在母体中完成。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卵黄。如蝮蛇。 4、卵胎生是指动物的卵在母体内发育成新的个体后才产出母体的生殖方式。这是动物长期适应的结果,是动物对不良环境的长期适应形成的繁殖方式,使得母体对胚胎起到保护和孵化作用。 5、完全变态(holometabola): 卵孵化后,幼虫的形态与成虫很不同,生活史中在变为成虫之前,有一个不取食不活动的蛹期。例如家蚕、金龟子、蜜蜂等88% 的昆虫都属于完全变态。 四、简答题 1、简述阔盘吸虫的生活史。 阔盘吸虫的发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陆生螺,第二中间宿主为草螽或针蟀。阔盘吸虫的生活史包括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囊蚴和成虫阶段。 成虫寄生在终末宿主胰管内,产出含毛蚴的虫卵,随胰液进入肠腔,再随粪便排至外界。虫卵被第一中间宿主蜗牛吞食孵化出毛蚴,经过母胞蚴、子胞蚴阶段,在子胞蚴体内形成许多短尾型尾蚴。含尾蚴的子胞蚴逐渐移行到蜗牛的气室,并经气孔排出。含尾蚴的子胞蚴离开螺体,附在草上,被第二中间宿主吞食后,尾蚴脱去尾球形成囊蚴。牛、羊在牧地上吞食了含有成熟囊蚴的草螽或针蟀火的感染。 2、简述绦虫生殖系统的组成器官。 绦虫除个别种外,均为雌雄同体。其生殖器官特别发达,每个节片中都具有一组或两组雌性和雄性生殖器官。雄性生殖器官包括睾丸(几个至几百个)、输出管、输精管、贮精囊、射精管、雄茎、前列腺和雄茎囊等。雌性生殖器官包括卵巢、输卵管、卵黄腺、卵黄管、卵模、梅氏腺、子宫、阴道和受精囊等。卵模为中心区域或称生殖中心,卵巢、卵黄腺、子宫、阴道等均有管道与它相连。 3、简述线虫的发育。 线虫的发育,一般经过虫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虫卵成熟后,经5个幼虫期,其间经过4次表皮的脱落,即蜕皮发育,前两次蜕皮一般在外环境中完成,发育成感染性的幼虫,被宿主摄入后,进入其体内完成两次的蜕皮,最后发育成成虫。 雌雄成虫交配后,雌虫产出新一代的虫卵或幼虫在环境中(外界或中间宿主体内)继续上述的发育过程。 4、简述鸡球虫的生活史。 艾美耳球虫的发育属直接发育史,不需要中间宿主,须经3个阶段:(1)无性生殖阶段,(2)

章猪的常见寄生虫病第三节猪鞭虫病

定义: 由猪鞭虫或称猪毛首线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流行特点: 世界性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报道。集约化饲养的猪及散养的猪均有发生。主要危害仔猪,严重感染时可导致死亡。 幼畜寄生较多。一个半月的猪即可检出虫卵;4个月的猪,虫卵数和感染率急剧增高,以后逐减;14月龄的猪极少感染。由于卵壳厚,抵抗力强,故感染性虫卵可在土壤中存活5年。在清洁卫生好的猪舍,多为夏季放牧感染,秋、冬出现临床症状。在不卫生的畜舍内,一年四季均可感染,但夏季感染率最高。近年来研究者多认为人鞭虫和猪鞭虫为同种,故有一定的公共卫生方面的重要性。 学习活动:收听教师讲解,同时观看以下图文,掌握猪鞭虫的形态。 猪毛首线虫形态参见图3-3-1“猪毛首线虫1”和图 3-3-2“猪毛首线虫2”,呈乳白色。前端细长,毛发状。寄生 时,毛发状前端深陷在盲肠肠黏膜内,后部粗短,游离于肠腔中,虫体粗细过渡突然,形状呈鞭子样,故俗称鞭虫(whipworm)。雄虫长20~52毫米,尾部卷曲,交合刺鞘短而膨大成钟形,上布满小刺。雌虫长39~53毫米,尾部稍有弯曲,后端钝圆。食道部占虫体全长的2/3,阴门

位于粗细交界,见图3-3-3“猪毛首线虫雌虫”。虫卵(52~61)毫米×(27~30)毫米,腰鼓形,黄褐色,两端具塞,处单细胞期。寄生于猪的盲肠,也寄生于人、野猪和猴。 图3-3-1 猪毛首线虫1 1.雌虫 2.雄虫 图3-3-2 猪毛首线虫2 3.雄虫尾部 4.雌虫尾部 5.虫卵 图3-3-3 猪毛首线虫雌虫 学习活动:收听教师讲解,同时观看以下图文,掌握猪鞭虫的生活史。

猪鞭虫的发育过程见图3-3-4“猪鞭虫发育史”。 成虫寄生在肠腔 图3-3-4 猪鞭虫发育史 成虫在盲肠中产卵,卵随粪便排到外界,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约经3周时间发育为感染性虫卵,卵内含感染幼虫。虫卵随饲料及饮水被宿主吞食,幼虫在肠内脱壳而出。直接固着在大肠黏膜上,经1个月左右发育为成虫。 学习活动:阅读下面文字,收听教师讲解,掌握猪鞭虫病的诊断方法。 1.临床症状诊断 轻度感染不显症状,精神倦怠,体温略升高,体形消瘦,

猪常见寄生虫疾病

常见 寄生 虫疾 病 感染原因及传播方式特征性临床症状预防治疗季节性 弓形虫病病原:刚地弓形虫感染, 终末宿主:猫科动物中间 宿主:人、猪等200多种 畜禽 病畜禽和带虫者由口、损 伤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 粘膜、眼、鼻、胎盘 易感动物:终末宿主:猫 科动物 中间宿主:人、猪等200 多种畜禽 病状:高热稽留,侵害呼吸系 统和网状内皮系统。猪、人、 猫、犬、羊、牛、禽。 剖检:出败、全身淋巴结、肺、 肝、脾肿大、出血等。 SD、 SMM+TMP 70-100mg/kg 猪消化道线虫病病原及生活史 1、猪蛔虫:成虫——猪小肠。幼虫——猪肝、肺。卵生。土源性线虫。 2、猪毛首线虫(猪鞭虫):卵生;猪大肠;土源性线虫。 3、猪胃线虫:圆形似蛔线虫卵胎生;有齿似蛔线虫猪胃粘膜;六翼泡首线虫土源性线虫;刚剌颚口线虫:卵生;猪胃壁;剑水蚤为中间宿主。 4 、球首线虫(猪钩虫):卵生;小肠;土源性线虫。 5、猪食道口线虫(结节虫):卵生;大肠;土源性线虫。 症状: 猪蛔虫病——成虫;幼虫; 猪鞭虫病——腹泻,甚至水样腹泻; 猪胃线虫病、结节虫病和钩虫病——肠炎,腹泻。 病理变化: 猪鞭虫病——盲肠、结肠炎症、结节; 猪结节虫病——大肠结节; 猪刚剌颚口线虫病——胃壁结节; 猪其他胃线虫病——胃粘膜发炎、充血、出血,胃壁溃疡; 猪钩虫病——小肠炎症、出血; 诊断: 生前:查粪中虫卵死后:剖检在寄生部位查虫体 治疗: 1、伊维菌素(害获灭)或阿维菌素(虫克星):0.2~0.3mg/kg皮下注射;或2mg/kg饲料, 混饲,连喂1周;或1mg/kg饲料,连喂2周; 2、左咪唑:8~10mg/kg,1次内服; 3、左咪唑擦剂:1mL/10kg,耳根部涂擦; 4、丙硫咪唑:15~20mg/kg,1次内服; 5、苯硫咪唑:10mg/kg,1次内服。 预防: 1、定期预防性驱虫;2、加强饲养管理;3、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及草料和饮水卫生; 4、勤清除粪便,堆积发酵,杀灭虫卵。

中国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或疾病谱变化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中国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或疾病谱有何变化?分析社会因素和现代生活方式如何影响寄生虫病的流行趋势。 寄生虫病流行状况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公共卫生、也是其公众福利及社会文明的一种重要指标。因受地理、气候、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寄生虫病在我国广泛流行,极大地危害民众健康及生命,影响社会的发展。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大力支持重大寄生虫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到了20世纪末,由于多方面原因,这条战线正面临多种寄生虫病继续流行而专业队伍明显萎缩的严峻局面。 20世纪50年代中期, 中央人民政府又将防治日本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丝虫病及钩虫病写入了《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由于政府重视、基层群众参与以及专业人员的指导,40多年来,我国以薄弱的经济基础、依靠自己的力量,在上述五大寄生虫病的研究与防治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树立了典范。 血吸虫病 经过40余年的防治活动,该病在418流行县(市)中已有310县(市)(74 )得以阻断传播或有效控制I1]。肆虐于大部分省(区、市)的疟疾,上世纪50年代前的年发病数达3 000余万例,危害人群生命,破坏农业生产;至90年代,主要流行区已控制在云南、海南两省,

报告的年发病数仅数万例。淋巴丝虫病流行于16省(区、市),历史累计病人3 1OO万,其中慢性病人540万(含终身残废如象皮腿等)。至1994年,我国宣布在全国范围内阻断淋巴丝虫病的传播。“中国阻断淋巴丝虫病传播的策略和技术措施的研究”获2000年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黑热病(内脏利什曼病)致病性强、病死率高,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初就采取有效措施消灭传播媒介(白蛉)、根治病人,至60年代初即控制了该病在华东、华北以及华中多省的流行。与此同时,我国寄生虫学界紧密结合防治需要,在重大寄生虫病的流行因素、治疗药物、诊断技术、媒介及防制手段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上述寄生虫病的流行范围和受威胁人口数均超过任何一个流行该类疾病的国家,如此成绩又是在国家经济尚不发达,投入较少的条件下取得的,因而更显其可贵。 即使我国在最重要的几种寄生虫病的防治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多种流行广泛的寄生虫病的防治尚未真正开展起来。 为了查清全国情况,以制定我国新时期寄生虫病防治规划,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简称寄研所)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牵头进行了一次国内外没有先例的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以期查清情况,为寄生虫病防治更上一层楼提供依据。 2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 尽管在主要寄生虫病的防治中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在增进人民健康、保护生产力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我们在新世纪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血吸虫病继续流行于7个省的108个县,主要在湖沼地

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及消毒

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及消毒 授课人孔德利 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 第一节概述 一、寄生虫的概念 寄生虫是暂时或永久地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表或体内,夺取被寄居者(宿主)的营养物质并给被寄居者(宿主)造成不同程度危害的动物。 二、寄生虫病的危害 寄生虫侵入宿主或在宿主体内移行、寄生时,对宿主是一种“生物性刺激物”,是有害的,其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但由于各种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寄生部位等不问,因而对宿主的致病作用和危害程度也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机械性损害 吸血昆虫叮咬,或寄生虫侵入宿主机体之后,在移行过程中和在特定寄生部位的机械性刺激,使宿主的器官、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创伤、发炎、出血、肿胀、 堵塞、挤压、萎缩、穿孔和破裂等。 (二)夺取宿主营养和血液 寄生虫常以经口吃人或由体表吸收的方式,把宿主的营养物质变为虫体自身的营养,有的则直接吸取宿主的血液或淋巴液作为营养,造成宿主的营养不良、消瘦、贫血、抗病力和生产性能降低等。 (三)毒素的毒害作用 寄生虫在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分泌物、代谢物、脱鞘液和死亡崩解产物等,可对宿主产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局部性或全身性毒性作用,尤其对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毒害作用较为严重。 (四)引入其他病原体,传播疾病寄生虫不仅本身对宿主有害,还可在侵害宿主时,将某些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原虫等直接带入宿主体内,或为其他病原体的侵入创造条件,使宿主遭受感染而发病。 第二节畜禽常见寄生虫病及防治措施 一、猪常见寄生虫病及其防治 (一)猪常见寄生虫病 1、猪疥螨病 病猪患部发痒,经常在猪舍墙壁、围栏等处摩擦,经5~7d皮肤出现针头大小的红色血疹,并形成脓包,时间稍长,脓包破溃、结痂、干枯、龟裂,严重的可致死,但多数表现发育不良,生长受阻。 2、弓形体病 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废绝,尿黄便干,体温呈稽留热(40.5~42℃),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到后期病猪耳部、腹下、四肢可见发绀。 3、猪蛔虫病 成虫寄生在小肠,幼虫在肠壁、肝、肺脏中发育形成一个移动过程,可引发肺炎和肝脏损伤,有的移行到胃内,造成呕吐,剖检时可见蛔虫堵塞肠道。 4、旋毛虫病 旋毛虫成虫寄生于肠管,幼虫寄生于横纹肌。本虫常呈人猪相互循环,人旋毛虫可致人死亡,感染来源于摄食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旋毛虫包囊的猪肉。 (二)主要防治措施 1、加强环境卫生。 2、定期进行驱虫一般猪场每年春秋二季对种猪群驱虫,断奶仔猪在转群时驱虫 一次。 (三)常用治疗药物 1、敌百虫先将敌百虫按1%浓度制成药液,清洗患部。每天1次,连续用3~4d。内服可按每公斤体重

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

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 (2) 一、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2) 1.感染源 (2) 2. 感染途径 (2) 二、寄生虫病流行特点 (3) 2.季节生 (3) 3.散发性: (4) 4.自然疫源性 (4) 三、影响寄生虫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4) 1.外界环境 (4) 2.社会因素 (6)

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 一、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包括感染源、感染途径和易感动物3个方面: 1.感染源 寄生虫病的感染源是指体内外有寄生虫寄生的宿主(包括患病动物、带虫宿主、保虫宿主与贮藏宿主)以及有寄生虫分布的外界环境,包括土壤、水、中间宿主或昆虫媒介等。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病人和带虫者也是动物寄生虫病的重要感染源。带虫动物是重要的感染源,病原体(虫卯或幼虫)通过宿主的粪、尿、血液等不断排出体外污染环境,在自然环境中或转人中间宿主体内发育到感染期,然后经一定途径转移给易感宿主。因此,饲料、饮水、牧场或其他无脊椎动物或脊椎动物就成为寄生虫传播的主要来源。 2. 感染途径 感染途径是指寄生虫通过什么方式或什么门户感染宿主。动物感染寄生虫的途径因寄生虫的种类、传播来源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经口感染,如源性寄生虫的感染;(2)经皮肤感染,如日本分体吸虫的尾蚴、类圆线虫的感染性幼虫都可经宿主皮肤而引起感染;(3)胎盘感染,如先天性弓形虫病、犬弓首蛔虫病等,日本分体吸虫病也有经胎盘感染的情况;(4)接触感染,如寄生在动物体表的螨可由患畜与健畜的直接接触引起感染,也可由污染螨的用具间接接触而传播;(5)经生物媒介感染,如锥虫病、梨形虫病等由蜱叮咬感染。 3.易感动物 易感动物是指对某种寄生虫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的动物,当有感染机会时即易于感染该种寄生虫病。通常某种动物只对特定种类的寄生虫有易感性,例如犬只感染弓首蛔虫,而不感染其他蛔虫。此外,动物对寄生虫的易感性常受年

人兽共患传染病

人兽共患传染病专题 课程论文 题 目 : 人与动物共患病的流行及其防控现状 学 院 : 牧医工程学院 专 业 : 兽 医 班 级 : 2014级硕士8班 学 号 : 14203100 姓 名 : 王 培 培

人与动物共患病的流行及其防控现状 王培培 (2014届兽医专业硕士8班) 摘要:人与动物共患病不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也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影响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目前人与动物共患病的研究一般为人与脊椎动物的共患病,简称人兽共患病。本文综述了人兽共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流行现状,分析了防控中面临的问题,并阐述了相关策略,为加强人与动物共患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人与动物共患病;人兽共患病;流行病学特征;流行现状;防控;问题;策略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对大自然的开发,规模化畜牧业的发展,传染性疾病与人类和动物长期相伴[1]。动物的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人与动物共患病和其他疾病一样,有着各自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人与动物共患病流行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危害程度重、防治难度大。因此,人与动物共患病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它的防控也越发重要。目前,人与动物共患病的研究一般为人与脊椎动物的共患病,简称人兽共患病。本文根据人兽共患病的特点,来综合讲述人与动物共患病的流行及防控。 1 人兽共患病的概念 人兽共患病(zoonosis)一词源于希腊文zoon(动物)与nosis(疾病),传统的提法是“人畜共患病”,是指人类与人类饲养的畜禽之间的自然传播和感染疾病。19世纪德国病理学家Rudolf Virchow 第一次提出人类感染的动物疫病(zoonosis)这一名词。尔后这一概念被修正为“由任何家养的和野生的脊椎动物传染给人或由人传染给动物的所有人类的传染病”。195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与粮农组织(FAO)联合成立的人兽共患病专家委员会(The Expert on Zoonoses),对人兽共患病所下的定义[2]为:“人兽共患病是指在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即人类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又有关联的疾病”[3]。目前,有专家学者如田克恭等提出“人与动物共患病”的概念,但国际上尚未对此定论。 2 人兽共患病的流行病学新特征 2.1 人兽共患病流行的空间特征发生明显变化 集约化养殖,加大了人兽共患病的传播速度与流行强度;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使得不少原来呈地方性流行的人兽共患病变成世界性流行的人兽共患病,出现了农村疾病城市化、边远疾病中心化、北方疾病南方化三大空间变化趋势。 2.2 人兽共患病多病原因子混合感染增多,使病情更加复杂化 目前发生的人兽共患病,往往不是由单一的病原体所致,而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共同协同作用而造成的。多病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已成为人兽共患病发病的主要形式。这可能也就是近年来生产上不断出现所谓的“非典型病症”、“超强(变异)病症”和“复杂疾病征候群”的重要原因[4]。这一系列的综合症状群,使病情复杂化,增加了临床诊断的难度,也给人兽共患病控制带来困难,导致人兽共患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

人畜共患病的危害

人畜共患病的危害 宠物虽然不能陪伴我们一生,但是它会用一生陪伴我们! 弓形虫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胞内的寄生虫,寄生在动物身上,随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消化道传染。它能破坏人体多种器官和组织,很容易侵害人体的神经系统。孕妇感染了弓形虫后,弓形虫可以通过胎盘直接传染给胎儿,胎儿畸形、先天愚和死胎的几率可能在40%左右。 那些人容易感染弓形虫 一般来说,经常接触小动物的人更容易患上弓形虫病,比如动物饲养员、屠宰工、兽医等等,特别是经常跟猫接触、并且经常清理猫窝、饭盆、排泄物的人。 正常人患上弓形虫病之后,症状一般比较轻,只有少数人在初次感染的时候,会发生淋巴结肿大、发热、头疼、腹痛、肌肉关节疼等症状,随后会产生免疫力,症状轻的一般能够自愈。但如果是有严重免疫缺陷的病人,如果感染弓形虫病,后果就会比较严重。 如何预防弓形虫的感染 注意饮食卫生,肉类要充分煮熟,避开生肉污染熟食。 猫要养在家里,喂熟食或成品猫粮,不让它们在外捕食。因为猫的传染是吃了感染的老鼠或鸟类,或者吃了污染猫粪的食物。 要给宠物注射弓形虫针,和给宠物做弓形虫检查 宠物美容、宠物寄养、疾病诊疗、常规检验、免疫注射、手术治疗

第四、注意日常卫生,每天清除猫的粪便,接触动物排泄物后要认真洗手。除非孕妇血清检查证明已经有过弓形虫感染,否则孕妇怀孕期间要避免接触猫及其粪便。 虫感染有多种简便有效的药物治疗,如磺胺类加乙胺嘧啶,和螺旋霉素等,治疗须按医嘱进行,孕妇感染及时治疗大约可使胎儿感染机会减少。 河南农大英协宠物医院(郑州深爱宠物医院)成立于2008年,现有四家医院。 医院开设项目有:1.宠物正常身体检查:寄生虫、皮肤病、血常规、B超、肝功肾功等生化检查、尿液检查等;2.宠物传染病检查:犬瘟热、细小病毒、冠状病毒、血液寄生虫病等;3.外科手术:绝育、去势、结石手术、胃肠道梗阻、胃肠道异物、尿道造口、髌骨脱位股骨头切除等;4.美容服务:宠物美容、寄养、洗澡等。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凤鸣路1号院2号楼1-层商12号 宠物美容、宠物寄养、疾病诊疗、常规检验、免疫注射、手术治疗

寄生虫复习题(最新整理版)

复习题(1)----选择题 1、等孢属球虫成熟卵囊中含有( A)。 A.2个孢子囊,共8个子孢子 B.4个孢子囊,共8个子孢子 C.4个孢子囊,共4个子孢子 D. 2个孢子囊,共2个子孢子 2、锥虫是属于(B )。 A.根足纲 B.鞭毛虫纲 C.纤毛虫纲 D.孢子虫纲 3、伊氏锥虫的分裂繁殖为(B )。 A.横二分裂 B.纵二分裂 C.出芽生殖 D.接合生殖 4、牛环形泰勒焦虫的典型虫体为(C )。 A.梨子形,小于红血球半径 B.呈环形大于红血球半径 C.尖端相连呈锐角 D.呈环形小于红血球半径 5、治疗牛、羊梨形虫病时,(B )的效果好。 A.灭绦灵 B.贝尼尔 C.左旋咪唑 D.丙硫咪唑 6、鸡艾美耳球虫卵囊孢子化后,内含( D) A.四个子孢子 B.四个孢子囊 C.二个孢子囊 D.二个子孢子7、治疗猪囊虫病是,选下列(D )药的效果好。 A.左旋咪唑 B.灭绦录 C.敌百虫 D.丙硫咪唑 8、曲子官绦虫的虫卵内含有(A ) A.似囊属蚴 B.六钩蚴 C.毛蚴 D.囊尾蚴 9、细粒棘球蚴病是(D ) A.土源性寄生虫病 B.原生动物性寄生虫病 C.非人畜共患病 D.人畜共患病 10、头节上的四个吸盘后方均长着一个耳垂状附属物的绦虫是(A ) A.叶状裸头绦虫 B.大裸头绦虫 C.赖利绦虫 D.无卵黄腺绦虫11、谷称“水铃铛儿”的寄生虫是(B ) A.链尾蚴 B.细劲囊尾蚴 C.多头蚴 D.棘球蚴 12、扩展莫尼茨绦虫的节间腺呈(A ) A.圆环状 B.带状 C.扇状 D.点状 13、曲子官绦虫每一成熟节片中有(D )套生殖器官。 A.四 B.三 C.二 D.一 14、鞭虫雄虫的交合刺是(A )。 A.一根 B.二根 15、毛首线虫前部细长,为(A )。 A.食道部 B.体部 16、猪蛔虫受精卵表面( B)。 A.光滑 B.凹凸 17、夏伯特线虫口囊内(B )。 A.有齿 B.无齿 18、猪蛔虫的感染方式是(D )。 A.宿主-中间宿主-宿主 B.宿主-媒介-宿主 C.宿主-保虫宿主-宿主 D.宿主-土、水、饲料-宿主 19、雄虫尾部有交合伞和两根交合刺的线虫属于()。 A.尖尾科 B.杆形目 C.旋尾目 D.异刺科 20、马圆形线虫的口囊内有(B )齿。 A.2 枚 B.3 枚 C.4 枚 D.无齿 21、羊仰口线虫囊内(A ) A.有齿 B.有三枚齿 C.有五枚齿 D.无齿 22、幼虫和成虫都具有分节特点的寄生虫应该属于(D ) A.线虫 B.蝇类 C.绦虫 D.节肢动物23、猪蛔虫是以(B )感染宿主的 A.感染性三期幼虫 B.感染性虫卵 C.第一期幼虫 D.童虫 24、猪蛔虫是(A ) A.土源性线虫 B.生物源性线虫 C.人畜共患性线虫 25、鞭虫雄虫的特点是(A ) A.有一根交俣刺 B.有交合伞 26、在我区传播环形泰勒焦虫的传播者为( C)。 A.草原革蜱 B.全沟硬蜱 C.残缘璃眼蜱 D.亚东璃眼蜱27、在我区传播马驽巴贝斯焦虫的传播者为(B )。 A.残缘璃眼蜱 B.草原革蜱 C.全沟硬蜱 D.亚东璃眼蜱28、草原革蜱是(C )宿主蜱。 A.一 B.二 C.三 D.四 29、猪血虱的头部和胸部的比例为(B )。 A.头大于胸 B.头小于胸 C.头胸为一体 D.头等于胸

寄生虫病篇

寄生虫病篇 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包括其作为病原引起寄生虫病及作为疾病的传播媒介两方面。寄生虫病对人体健康和畜牧家禽业生产的危害均十分严重。在占世界总人口 77%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寄生虫病依然广泛流行、威胁着儿童和成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寄生虫病的危害仍是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倡议的热带病特别规划要求防治的6类主要热带病中,除麻风病外,其余5类都是寄生虫病,即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和锥虫病。按蚊传播的疟疾是热带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寄生虫病。 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特别是农业区,以污水灌溉,施用新鲜粪便,有利于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在营养不良的居民中,肠道寄生虫病更加严重影响其健康。在不发达地区,尤其农村的贫苦人群中,多种寄生虫混合感染也是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已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基本指标。有人称寄生虫病是“乡村病”、“贫穷病”,它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落后互为因果。因此寄生虫病是阻碍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寒、温、热三带,自然条件千差万别,人民的生活与生产习惯复杂多样,加以建国前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使我国成为寄生虫病严重流行国家之一,特别在广大农村,寄生虫病一直是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有的流行猖獗,如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和钩虫病,曾经夺去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严重阻碍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曾被称为“五大寄生虫病”。在寄生虫感染者中,混合感染普遍,尤其在农村同时感染2.3种寄生虫者很常见,最多者一人感染9种寄生虫,有的5岁以下儿童感染寄生虫多达6种。此外,流行相当广泛的原虫病有:贾第虫病、阴道滴虫病、阿米巴病;蠕虫病有:旋毛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并殖吸虫病、包虫病、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等。近年机会致病性寄生虫病、如隐孢子虫病、弓形虫病、粪类圆线虫病的病例亦时有报告,且逐渐增加。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寄生虫病,在了解寄生虫病的发生发展基础上治疗甚至预防寄生虫病的产生。以下为常见的寄生虫病及其防治措施: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为人兽共患性疾病。在夏、秋季节,要重点防止急性血吸虫病的发生。 一、主要症状 该病的主要症状为发热、畏寒、多汗、乏力、头昏、头痛、咳嗽、腹痛、腹泻和肝脾肿大等。潜伏期平均为40天,多数在3周至2个月之间。 二、急性血吸虫病诊断 发病前2周至3个月有血吸虫病疫水接触史,出现上述症状体征,粪便检查获血吸虫卵即可确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