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智力与创造力(练习题)参考资料

第一讲:智力与创造力(练习题)参考资料
第一讲:智力与创造力(练习题)参考资料

第二讲智力与创造力

一、填空题

1、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是年编制的量表

2、是智力发展的生物前提,是智力发展的决定条件

3、智力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的差异。

4、据研究,智力在同龄人口中基本上呈分布,即两头小,中间大。

5、心理学在研究儿童智力发展水平时,通常采用、、的概念来概括儿童智力水平的三个等级。

6、智力的核心是。人类思维最高体现是。

7、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

8、是指运用个人的才智产生出新颖、独特而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9、元认知结构包括三个方面、和。

10、智商是和的商数,智商等于100,表示这个儿童的智力水平是。

二、名词解释

1、智力

2、创造力

3、智力测验

4、元认知

5、非智力因素

三、选择题

1、智力结构的二因素论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

A、推孟

B、斯皮尔曼

C、瑟斯顿

D、卡特尔

2、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

A、斯皮尔曼

B、阜南

C、吉尔福特

D、斯腾伯格

3、三元智力理论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

A、斯皮尔曼

B、斯腾伯格

C、阜南

D、推孟

4、我国心理学工作者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其中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

B、想象力

C、抽象思维能力

D、创造力

5、研究发现:女孩在语言能力测验中占优势,而男孩在空间能力、数学能力测验中占优势。这反映了男女智力在方面的差异。

A、性别

B、发展速度

C、发展水平

D、类型

6、瑞文推理测验是一种测验。

A、团体

B、个别

C、文字

D、操作

7、最早使用了智商的概念。

A、比纳

B、西蒙

C、推孟

D、韦克斯勒

8、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

A、动力系统

B、自然前提

C、心理基础

D、核心成分

9、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A、创造能力

B、抽象思维能力

C、观察力

D、记忆力

10、在总人群中,智力呈状态分布。

A、正态

B、偏态

C、正偏态

D、负偏态

四、简答题

1、简述智力发展的性别差异的主要表现。

2、简述多元智力理论。

3、人类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什么?

4、创造力有哪些特征?

五、问答题

1、试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智力超常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成因。

六、案例分析题

1、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虽然早慧,最终却只能“泯然众人矣。”请用心理学原理解释这种现象。

2、列宁指出:“我们不需要死记硬背,但是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何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试分析其中蕴含的心理道理。

3、有人调查过西欧的一个巴哈家族的八代136人,其中有50多个男人是著名的音乐家,最为突出的是约翰·塞巴斯坦·巴哈。据此,有人断言:能力尤其是特殊能力完全是先天遗传素质决定的。请评析此观点。

第二章智力与创造力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1905、比纳-西蒙

2、遗传素质、环境因素

3、类型、水平、表现早晚

4、正态

5、超常、中常、低常

6、思维力、创造力

7、抽象思维能力

8、创造力

9、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

10、智力年龄、实际年龄、中等

二、名词解释

1、智力是偏重于认识方面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主要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要素组成,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2、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3、智力测验是智力测量的工具,它是通过测验的方式来衡量人的智力水平的一种方法。

4、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雷维尔于1976年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也可称为检验、调整和评价个体思维的能力。

5、指不直接参与智力活动过程,但却影响智力活动效果的心理因素。

三、选择题

1、B

2、C

3、B

4、C

5、A

6、A

7、C

8、B

9、B 10、A

四、简答题

1、空间能力、数学能力、言语能力

2、元认知是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也可称为检验、调整和评价个体思维的能力。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元认知知识。(2)元认知体验。(3)元认知监控。

3、关于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心理学家曾提出许多假设。布卢姆1964年根据对1000名被试跟踪研究提出了智力发展假说,他认为如果把一个人的智力以17岁的水平作为100%,那么,5岁之前就可以达到50%,5-8岁又增长30%,剩余的20%是在8-17岁获得的。在布卢姆之后的其他研究也证实了人类智力发展存在非匀速增长的现象,呈负加速增长的趋势。

4、体现出新颖性和独特性,亦即首创性构成了创造最为重要、最为本质的特征。从这一层意义来说,创造即创新,创造能力亦即创新能力。

五、问答题

1、(1)教育学生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

充分认识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教师要把知识传授与创造力培养结合起来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创造动机强弱影响着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学生创造动机源于解决学习和生活问题的需要;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创造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创造水平的高低;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性格的独立性、意志的坚毅性和情感的和谐性;教师要以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4)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创造方法

(5)通过教学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2、(1)心理特征:认知兴趣浓厚,求知欲旺盛;思维敏捷,理解力强,有创造性;感知敏锐,观察力良好;注意集中,记忆力强;进取心强,勤奋有坚持性等。(2)原因:良好的遗传素质为他们优异才能的发展提供了最佳的可能性。良好的环境刺激,正确的教育,尤其是合理的早期教育,是超常儿童智力潜力得以充分发掘、良好素质得以成为优异才智的客观原因。儿童本身强烈的求知欲、专心致志、顽强毅力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则是超常儿童取得超常发展得主观原因。

六、案例分析题

1、良好得能力是遗传、环境与教育的合金。先天遗传素质固然重要,但毕竟只是一种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只是提供了某种发展的可能性,但不起最终的决定作用。方仲永五岁指物作诗立九、名扬一方,只是早慧的表现,说明他智力超常,遗传素质较好。但是由于它的父亲目光短浅、利欲熏心,“不使学”因而后天的

环境和教育没有同步跟上,结果泯然育众人”诚不足怪。天才出自勤奋,这就其实我们对待天才更应加倍教育和开发,才能促使其成长。

2、这段话蕴涵的是能力、知识与技能的关系。知识技能的掌握式发展和培养能力的前提条件,在教学中传授知识、发展技能的同时,人的能力也在同步培养与发展。但是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不同步。死记硬背的只是不能应用于实践,只会导致高分低能,甚至防碍能力的发展。只有启发式教学中活的知识才能触类旁通,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3、这种观点有悖于能力发展和培养的原则与条件。能力的产生与发展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加上良好的的环境影响和教育而形成的,是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在社会实践中初步发展起来的。

良好的天赋只能为能力的发展提供某种可能性。巴哈家族成员的音乐天赋使得巴哈家族成员有着接触音乐能力表现的隐性因素。但是,如果将巴哈家族中的任何一员,从一出生便送到与音乐绝缘的环境中生存,它可能永远也不会成为音乐人才。可见,后天的环境,尤其是教育起着很大的规定作用。它能让良好的遗传素质潜能转变为一种现实。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

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 一、什么是智力 1.智力是抽象思维的能力 2.智力是一种学习的潜在能力 3.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 4.智力是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综合 5.智力就是智力测验所测的能力 什么是智力? 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5个基本因素,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二、智力结构的理论 (一)智力的因素理论 1.独立因素说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Tho圃dike,1911)曾对能力做过系统的描述。在他看来,人的能力是由许多独立的成分或因素构成的。例如,抽象力、对社会关系的适应能力、对机械问题的适应能力等。根据这种学说,不同能力和不同因素是彼此没有关系的;能力的发展只是单个能力独立的发展。这种学说很快受到人们的批评。心理学家们很快发现,当人们完成不同的认知作业时、他们所得到的成绩具有明显的相关。这说明各种能力并不是完全独立的。 2 .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 1927年英国心理学家和统计学家斯皮尔曼(C.spearman1863—1945)根据人们完成智力作业时成绩的相关程度,提出能力由两种因素组成:一种是一般能力或一般出素(general factor),简称G因素,它是人的基本心理潜能(能量),是决定一个人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正是由于这种因素,人们在完成不同智力作业时的成绩才会出现某种正相关。另一种是特殊能力或特殊因素(specific factor),简称s因素,它是保证人们完成某些特定的作业或活动所必需的。由于这些因素起作用,人们的作业成绩才没有完全的相关。由许多特殊因素与某种普遍因素结合在一起,就组成人的智力。人们在完成任何一种作业时,都有G和s两种因素参加。活动中包含G因素越多,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就越高;相反,包含s因素越多,成绩的正相关就越低。图11—1是二因素学说的模式图。图中的圆圈代表c因素,三个长方形代表三种作业。其中1、2两种作业渗透了较多的G因素,因而测验分数的相关度较高;而1、3两种作业,只有少量的G因素,因而测验分数的相关度很低。 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对我们理解能力的结构有重要的启发。由于能力包含着一般能力和持殊能力,两者并不相同,这就为研究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实质及其相互关系、制定测验这些能力的手段,莫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当然,斯皮尔曼强调—般因素与特殊因素的区别,把它们绝对对立起来,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这种看法是不可取的。 3.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3 多元智力理论

2014 教育心理学 第六章 练习题【精品文档】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一、选择题 1、学习用“狗”这个字来表示实际生活看到的狗,这是()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原理学习 2、感性知识分为两种水平,即() A、感觉和知觉 B、感知和表象 C、表象和语词 D、概念和命题 3、程序性知识包括两种,即() A、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 B、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 C、心智技能与认知策略 D、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4、学习“鸟”有“前肢为翼”和“无齿有喙”两个关键特征,这是()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原理学习 5、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下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上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 A、下位学习 B、类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6、英语单词的学习主要属于()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原理学习 7、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称为() A、高效学习 B、复习 C、过度学习 D、深度加工 8、学生已有了“平行四边形”的观念,现在学习“正方形”概念,这属于() A、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9、学习“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这属于()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词汇学习 10、瞬时记忆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的条件是引起() A、注意 B、复述 C、神经冲动 D、条件反射 11、教学过程中电化教具的运用一般属于()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符号直观 12、遗忘曲线呈() A、正U型 B、倒U型 C、加速型 D、负加速型 13、学过了行为主义关于“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相对持久的变化”后,现在要让学生认识到“行为潜能的变化”也是学习,这属于() A、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第六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培1

第六章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培养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1.A A.注意力B.动机C.情感D.意志 2.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一定价值的产品的()。2.D A.智力技能B.思维品质C.思维程序D.能力或特性 3.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的假设方法称之为()。3.A A.算法式B.推理式C.启发式D.演绎式 4.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4.B 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 5.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5.B A.形象思维B.发散思维C.辐合思维D.直觉思维 6.“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发散思维。6.D 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方法扩散D.形态扩散 7.创造性与()无关。7.C A.智力B.发散性思维C.生活条件D.人格 8.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是属于()。8.D A.头脑风暴训练B.自我设计训练C.发散思维训练D.推测与假设训练 9.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假设方式称之为()。9.C A.算法式B.推理式C.启发式D.演绎式 10.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能持完全否定态度,更不应指责,要给予一定的启发式反馈。这体现了在塑造创造性的个性时要注意()。10.A A.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B.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C.鼓励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D.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11.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11.C A.明确问题B.模糊问题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 12.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12.D A.漫无目的地幻想B.走路C.联想D.发明创造 13.下列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13.A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感”有助于问题解决

论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

论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 一、智力及其培养 (一)智力的定义 智力历来是心理学最引人注目的问题,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概念。在西方,智力的解释逐一归纳为:个体的学习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智力测验的能力以及综合性能力。 (二)关于智力结构的观点 1、二因素论 该理论由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与20世纪20年代提出。他认为智力由两种因素组成: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任何一种智力活动的进行,都有共同的一般因素,同时各自又有独特的特殊因素,任何一种智力活动都必然有这两种因素共同作用。 2、群因素论 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认为,人类智力由七种主要因素(或称心理能力)组合而成:①语词理解能力(V);②一般推理能力(R);③语言流畅性(W); ④计算能力(N);⑤记忆能力(M);⑥空间关系(S);⑦知觉速度(P)。 3、智力结构论 吉尔福特认为,由于任何一种智力都不过是对一定内容(对象)进行操作产生一定产品(结果)的过程,所以,对智力结构的分析应该从智力活动的内容、操作和产品三个维度区考虑。 4、三元智力理论 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认为智力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发生的,不同文化条件下判断智力行为的标准不同,但内在机制则是相同的。基于上述观点,他提出了人的智力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即成分智力、背景智力、经验智力。 (三)如何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1、提高认识,积极促进个体智力的发展。 2、通过教学活动发展个体的智力。 3、创设智力发展的情境,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和课外活动。 4、注意根据智力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发展。 二、创造力及其培养 (一)创造力概述 1、创造力的定义 创造力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新颖性和价值性是其重要特征,创新型思维是其核心和基础。 2、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 智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因素,而创造力与生活中的种种环境关系很大。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关系,二者之间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在一定条件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高智力虽非高创造力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他们有以下几种关系:(1)低智力的人不可能有很高的创造力;(2)高智力的人即可能有很高的创造力,也可能有很低的创造力;(3)低创造力的人其智力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力的人必须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力。高智力虽非高。高创造力受到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责任心,

第四章 智力与创造力

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 在人类历史上,能够创造一个时代的人寥若晨星,比尔·盖茨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个时代就是信息时代。他靠计算机征服了世界,使世界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有人称他为电脑帝国的拿破化;使不仅是计算机的玩家,更是一个经营家,31岁已经拥有了10亿美元的资产,到了41岁就成了世界首富,有人称他为信息时代的福特。他的成功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他超群的智力和创造力以及坚毅、自信、冒险和不甘落后的个性。 人的智力和创造力问题正是本章所要探讨的问题。 第一节智力与智力开发 什么是智力?人的智力为什么会有差异?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是什么?智力可以测量吗?智力发展有何规律?智力如何培养?这是本节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智力与智力理论 (一)智力的含义 智力是一个复杂而颇有争议的概念,至今尚未有定论。心理学家斯腾(Stern)认为,智力是个体有意识地以思维活动来适应新情境的一种潜在能力。心理学家科尔文(Colvin)认为,智力是个人为了适应环境而进行学习的能力。心理学家比奈(Binet)认为,智力是一种判断力、创造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心理学家韦克斯勒(Wechsler)认为,智力是有目的地的行为、合理的思维以及有效适应环境的总能力。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认为,智力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产生或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有效产品的能力。心理学家斯腾伯格(Sternberg)认为,智力是从经验中学习和获得的能力,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适应不断变化、模糊多样的世界的能力,以及激励自己有效地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的能力。我国心理学界的倾向性意见是:智力是个体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的综合,其中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尽管心理学家对智力的看不尽相同,但各种定义彼此之间并不矛盾,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对智力加以界定,反映了智力的多层次性和多面性。智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要给它下一个全面、完善的定义是很不容易的。随着智力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智力内涵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入。当代大多数心理学家倾向把智力看作是多种相对独立能力的综合体,主要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 (二)智力理论 心理学界对智力的看法有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了解智力理论的发展对于理解智力的本质、科学设计智力测量工具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自20世纪以来,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对人的智力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智力理论。 1.传统智力理论 传统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人脑的内部特征和有待发现的心理结构。因素分析法是建构这类理论的主要方法。研究者们试图寻找智力的构成因素,不同的研究者通过因素分析得到的智力构成因素各不相同,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智力理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智力理论主要有: (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英国的心理学家斯皮尔曼(Spearman)认为,智力由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构成。完成任何一项智力活动都需要这两种因素的参与,G因素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共同因素,S因素只与特定的智力活动有关。G因素和S因素

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

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 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创造性的含义对什么是创造性,有不同的理解。一般认为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故也称为创造力。新奇独特意味着能别出心裁地做出前人未曾做过的事,有社会价值意味着创造的结果或产品具有实用价值或学术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等。 创造性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发明,二是发现。发明是制造新事物,例如瓦特发明蒸汽机,鲁班发明锯子。发现是找出本来就存在但尚未被人了解的事物和规律,如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规律等。[1] 理解创造力这一概念要把握以下几点: ①创造力是一种有别于智力的能力,创造力测验的内容是智力测验内容上没有的,是智力测验测不出来的能力; ②创造力指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的能力,既有科学创造活动,又有技术创造和艺术创造活动,还有其他方面的创造活动;

③新颖独特是指前所未有、与众不同,这是创造力的根本特征;④创造产品(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 创造性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关于创造性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结论。有的研究者认为两者有高相关,有的研究者认为两者有低相关,但总的倾向于无多大关系。掌握某一门学科并不以具有对该学科作出创造性贡献的能力为先决条件。大量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也表明,一些成绩并不十分优秀的学生,毕业后却有较大的创造发明或技术革新;而一些成绩十分突出的学生,在工作中则少有建树。从有创造性的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中许多人行为往往不合常规,甚至可能破坏课堂常规,惹教师生气。因此,创造性与学业成绩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作为教师,尤其要发现有高创造性的“调皮”儿童。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智力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冉敏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3214202 智力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智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因素,而创造力与生活中的种种环境关系很大。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关系,二者之间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在一定条件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高智力虽非高创造力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他们有以下几种关系:(1)低智力的人不可能有很高的创造力;(2)高智力的人即可能有很高的创造力,也可能有很低的创造力;(3)低创造力的人其智力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力的人必须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力。高智力虽非高。高创造力受到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责任心,勤奋度等等。 如何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 1、培养好奇心:当学生对未知事物有好奇心的时候,正是创造力萌芽的时候,我们绝不能把这股萌芽的风压制下去,我们要做得是鼓励学生进行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用自己的理解去解释一切的事物,这才是真正的一个启蒙者应该做得事 2、鼓励发散思维:当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应该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去了解题,而不是仅仅从一个

方面。比如说我们看到一个像船的东西,不能一刚开始就告诉学生是什么什么,而是让他自己去看是什么,并且鼓励他多想几种样子。就是这种逐步引导的过程才会使学生真正的有发散思维,就是不要拘泥与前面的人的想法,学会有自己的一套.3、开发头脑风爆法:(1)不能对学生太过严厉,让学生不敢自己去想,反而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想。当学生有问题要问时,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老师都应该去耐心的解答。或者甚至是在课堂上讲过的问题,学生不懂的话,他在问,就说明他在思考,这样就还是好的。(2)而且要追求数量,不管好的还是坏的,都认可学生的方案,让他们有种意识,这样多想是对的。(3)在所有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比较好的方案,但是前提是这样的方案是足够多了以后的,而且被选择出的这个方案应该有很大的创造力,即使其他方案不对,也应该对想出这些方案的同学给以嘉奖,鼓励其积极性. 4、教会学生创新方法:什么事都讲究技巧,创造力的培养也不例外。(1)远距离联想训练。在彼此距离深远的的观念之间建立联系。(2)鼓励学生多进行想象力的训练,特别是空间思维的训练,学会去图画去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3)摆脱思维定

智力和创造性的关系是什么

1.智力和创造性的关系是什么? 低智商不可能有创造性、低智商的智商水平有可能高、也可能低、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高智商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的适宜环境、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 保持好奇心、解除学生答错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逻辑思维能力 4.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集中思维和分散思维相结合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组织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力 5.创造性想象产生的条件? 强烈的创造性思维、丰富的表象储备、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原型启发、积极的思维活动灵感的作用 6.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知识储备的质量和数量、教授和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7.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问题情境、定势与功能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已有知识经验、情绪与动机 8.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的概括? 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确运用变式、科学地进行比较、启发学生自觉概括 9.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灵活运用实物直观和模糊直观、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的过程 10.如何运用记忆规律,知识的保持? 深度加工材料、有效运用记忆术、适当过多地学习、合理进行复习 11.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改进教材呈现的方式、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进对学生的评价12.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学习情境的相似性、学习的定势和态度、认知结构的特点、学习的策略和水平 13.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作业难度,设置合适的目标、及时的反馈,表达明确的期望、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14.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对学生进行立志教育,进行成就动机训练帮助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15.如何依据性格倾向性对学生因材施教? 对胆机质的学生,教师应该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但对这些学生不宜轻易激怒,对其严厉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其制力关心、 对多血质的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检查,对其缺点严厉批评,教师应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培养扎实专一的精神

智力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冉敏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3214202 智力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智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因素,而创造力与生活中的种种环境关系很大。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关系,二者之间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在一定条件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高智力虽非高创造力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他们有以下几种关系:(1)低智力的人不可能有很高的创造力;(2)高智力的人即可能有很高的创造力,也可能有很低的创造力;(3)低创造力的人其智力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力的人必须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力。高智力虽非高。高创造力受到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责任心,勤奋度等等。 如何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 1、培养好奇心:当学生对未知事物有好奇心的时候,正是创造力萌芽的时候,我们绝不能把这股萌芽的风压制下去,我们要做得是鼓励学生进行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用自己的理解去解释一切的事物,这才是真正的一个启蒙者应该做得事 2、鼓励发散思维:当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应该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去了解题,而不是仅仅从

一个方面。比如说我们看到一个像船的东西,不能一刚开始就告诉学生是什么什么,而是让他自己去看是什么,并且鼓励他多想几种样子。就是这种逐步引导的过程才会使学生真正的有发散思维,就是不要拘泥与前面的人的想法,学会有自己的一套。

3、开发头脑风爆法:(1)不能对学生太过严厉,让学生不敢自己去想,反而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想。当学生有问题要问时,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老师都应该去耐心的解答。或者甚至是在课堂上讲过的问题,学生不懂的话,他在问,就说明他在思考,这样就还是好的。(2)而且要追求数量,不管好的还是坏的,都认可学生的方案,让他们有种意识,这样多想是对的。(3)在所有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比较好的方案,但是前提是这样的方案是足够多了以后的,而且被选择出的这个方案应该有很大的创造力,即使其他方案不对,也应该对想出这些方案的同学给以嘉奖,鼓励其积极性. 4、教会学生创新方法:什么事都讲究技巧,创造力的培养也不例外。(1)远距离联想训练。在彼此距离深远的的观念之间建立联系。(2)鼓励学生多进行想象力的训练,特别是空间思维的训练,学会去图画去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3)摆脱思维定势,学会创新,不能像以前的人那样思考毫无意义的东西,开拓新的东西、。比如说我们传统说的在树上有一只鸟,用枪打了一枪,还剩几只鸟,有的同学可能就会说没有了,这就是

第一讲:智力与创造力(练习题)

第二讲智力与创造力 一、填空题 1、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是年编制的量表 2、是智力发展的生物前提,是智力发展的决定条件 3、智力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的差异。 4、据研究,智力在同龄人口中基本上呈分布,即两头小,中间大。 5、心理学在研究儿童智力发展水平时,通常采用、、的概念来概括儿童智力水平的三个等级。 6、智力的核心是。人类思维最高体现是。 7、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 8、是指运用个人的才智产生出新颖、独特而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9、元认知结构包括三个方面、和。 10、智商是和的商数,智商等于100,表示这个儿童的智力水平是。 二、名词解释 1、智力 2、创造力 3、智力测验 4、元认知 5、非智力因素 三、选择题 1、智力结构的二因素论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 A、推孟 B、斯皮尔曼 C、瑟斯顿 D、卡特尔 2、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 A、斯皮尔曼 B、阜南 C、吉尔福特 D、斯腾伯格 3、三元智力理论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 A、斯皮尔曼 B、斯腾伯格 C、阜南 D、推孟 4、我国心理学工作者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其中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 B、想象力 C、抽象思维能力 D、创造力 5、研究发现:女孩在语言能力测验中占优势,而男孩在空间能力、数学能力测验中占优势。这反映了男女智力在方面的差异。 A、性别 B、发展速度 C、发展水平 D、类型 6、瑞文推理测验是一种测验。 A、团体 B、个别 C、文字 D、操作 7、最早使用了智商的概念。 A、比纳 B、西蒙 C、推孟 D、韦克斯勒 8、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 A、动力系统 B、自然前提 C、心理基础 D、核心成分 9、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A、创造能力 B、抽象思维能力 C、观察力 D、记忆力 10、在总人群中,智力呈状态分布。

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

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 第一节智力及其理论 一、什么是智力 智力一词在现实生活中相当流行,我们经常说“这个人很聪明”,或“那个人真笨”。人们还把我国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这个人物看作“智慧的化身”。聪明、智慧、笨这些词,都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涉及智力问题时惯用的说法。心理学家对智力及智力测验向来很重视,但由于智力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他们对智力的看法不尽一致。智力概念的演进(见书)。我国心理学家大多认为,智力(intelligence)就是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 二、与智力相关的几个概念 (一)能力 能力(ability)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那些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中。只有从一个人所从事的某种活动中,才能看出他是否具有某种能力。能力是保证活动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但不是唯一的条件。活动能否顺利地进行,能否取得成功,往往还与人的整个个性特点、知识与技能、工作态度、物质条件、健康状况以及人际关系等因素有关。但是,在这些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能力强的人比能力弱的人更能使活动顺利进行,更容易取得成功。人的能力多种多样,可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优势能力与非优势能力等。其中,一般能力是在许多基本活动中都表现出来,且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一般能力的综合也就是智力。 (二)知识与技能 知识、技能不同于能力。个人所掌握的知识(knowledge)就是信息在头脑中的储存。技能(skill)是个人掌握的动作方式。如证明一道几何题,人在证明的过程中所应用的公理、定理、定义、公式等属于知识,而在证明过程中思维活动的严密性和灵活性则属于能力。如果一个人不仅在证明这道几何题时思维分析是严密的、简练的、迅速的,而且这种简捷的思维操作还能经常迁移到不同的运算场合,这时我们就可以说他具有数学运算思维敏捷的能力。又如,在学骑自行车时,操作自行车的一套动作方式是技能,而支配此动作方式的心理过程的稳定特点则属于能力。如果一个人不仅在学自行车时表现出动作敏捷,而且在掌握其他技能时也经常表现出这一特点,这时我们就可以说他具有动作敏捷的能力。 能力(智力)和知识、技能是密切联系的。一方面,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例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就掌握了思维操作,从而发展了智力;学生在掌握绘画技能的同时,也就形成了绘画能力。离开了学习和训练,任何能力都不可能形成,更不可能得到发展。另一方面,掌握知识、技能又是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的。能力制约着掌握知识、技能的难易、速度和巩固程度。知识、技能的掌握又会导致能力的提高或新能力的发生。 三、智力理论 人们对智力结构的认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伴随智力测验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反过来,有关智力结构的理论也促使人们对智力测验进行反思和改进。 (一)、智力的因素说 1、二因素说 第一个提出智力结构理论的是因素分析之父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E.Spearman),他在对心理测验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于l904年首创智力的二因素理论。 斯皮尔曼认为,智力主要是一种普遍而概括的能力,他称这种因素为G因素(普通因素)。

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

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 教学目标: 1.掌握智力的相关理论及其观点 2.掌握智力的界定及其计算方法 3.结合实际分析培养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智力的相关理论及其观点 2.结合实际分析培养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智力的相关理论及其观点 2.结合实际分析培养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时数:4 教学过程: 一、智力及其理论 1.智力的含义 智力是一个非常重要,又存在颇多争议的概念,不同学者们对其各有不同的说法。总的来讲,智力是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2.智力的理论 (1)二因素论 二因素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于l904年提出。斯皮尔曼认为,人的智力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构成,个体完成任何一种作业都需要这两种因素的参与。每个人的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不同,即使具有同样一种特殊因素,在程度上也有差异。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相互联系,一般因素是智力的关键和基础。 (2)群因素论 群因素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于1938年提出。他认为智力由七个因素构成,这七种因素称为七种基本心理能力,这些心理能力的不同搭配,构成每个人独特的智力结构。这七种基本心理能力是:语词理解、语词流畅、计算、空间知觉、记忆、知觉速度、推理。 (3)三维智力结构理论 三维智力结构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于l977年提出。他认为智力结构应从操作、产物和内容三个维度来考虑。操作意义分为五种:认知、记忆、发散思维、集中思维和评价;内容又可分为五种:视觉、听觉、符号、语义、行

为;产物有六种: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蕴含。 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结构理论对智力结构提出了一种动态的看法,同时考虑信息加工的内容、操作和产物,有助于智力测验研究工作的深入。但这一理论在实际应用中也有一定困难,他把智力分为一百多个相互独立的因素,显得过于精细。此外,他否定一般智力存在的观点也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 (4)多元智力理论 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出版了《智能结构》一书,向传统偏向认知的智力理提出了挑战。他认为,智力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加纳认为,人的智力结构存在着七种独立的智力,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其自身的符号系统。这七种智力在每个人的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加德纳提出的七种智力是:语言智力、逻辑一数学智力、视觉一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一动觉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在1999年,加德纳又提出了第八种智力,即认识自然的智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一提出就对教育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传统智力强调数理一逻辑智力和语言智力,而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多元的。加德纳还指出,每个人在不同领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同步的,学校教育应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符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兴趣爱好。 (5)三元智力理论 在多元智力理论中,各种不同形式的智力是相互独立的,而美国耶鲁大学的斯腾伯格所提出的三元智力理论却关注于将各种智力成分组合起来。他认为,一个适当的智力理论应当考虑智力与内在世界、外在世界以及人的经验的关系。由此,斯腾伯格提出人的智力是由三部分控制的理论,即成分智力、背景智力和经验智力。 成分智力是指人们在计划和执行一项任务时的心理机制.它包含三种机能的成分:元成分、执行成分和知识习得成分。元成分是指人们决定智力问题性质、解决问题策略以及分配资源的过程。执行成分是指人实际执行任务的过程。知识习得成分是指人筛选相关信息并对已有知识加以整合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背景智力主要是指和个体生活背景相关的能力。经验智力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能力。 三元智力理论对智力提出了新的解释,并系统地探讨了内部心理过程如何与文化因素及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以产生有效的智力。但三元智力理论没有对三者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构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智力测验 1.常用的智力测验

智力与创造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智力与创造力相关内容的探讨 蒋洁 (教育学院应用心理1班080141911) 【摘要】智力和创造力一直是心理学的热点研究对象,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受到人们的关注。那么到底智力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是否已经被确认还是仍在研究过程中?本文根据教科书上对两者的说明进行进一步的扩展和说明。同时,在现代社会中,人人都在提倡一切“从娃娃抓起”,并且重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的开拓与发展,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将是本文探讨的内容。最后,在成人口中特别是从事艺术行业的人,一直会提到的“灵感”二字究竟是否和创造力是一回事呢?本文也会在这方面阐述关于“灵感”的看法。 【关键词】智力,创造力,创造性思维,多元智力,灵光闪现 【正文】 一、智力与创造力 创造力和智力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样也受到人们的关注,早在20世纪20年代,尤其是20世纪中叶以来,它是一个人们一直争论的问题。究竟创造力和智力是一回事还是有所区别?如果不同,它们将又是怎样的关系呢?在这里,我们先由两者的概念说起,再来辩证的讨论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一)二者的概念界定 一般地,智力被定义为有目的地去适应、塑造和选择环境的能力。而创造力常常被定义为是产生一种新奇的、有用的事物的过程。然而,关于智力和创造力或是创造性思维的定义有很多。就像书中对创造性思维的解释:创造性思维是指个体依靠先前获得的知识,不能直接地、一步到位地解决一个问题时,经过独立的分析与综合,在已有的知识和问题情景之间形成一种新的联系,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思维过程[1]。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具有创造力也就是具有创新性思维。尽管关于智力和创造力还有很多其他的定义,但至少它们与这种公认的定义是大致相同的,就是产生一种新奇的、有用事物的能力。 (二)二者间的辩证关系 尽管智力的定义多种多样,但是,实际上所有的定义都将智力看作是适应环境的能力。聪明的人总会有办法获得技能,这些技能可以使他们适应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创造力正如智力的定义那样,创造力的定义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点:都强调了人们可以创造出高质量并且新颖的新事物的能力。智力高的人所创造出的新事物是高质量的,但

提高创造力的方法

提高创造力的方法 摘要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它要求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的高度紧张,以及创造性思维在最高水平上进行。提高创造力,尤其是大学生的创造力变得极其重要。根据西方学者研究表明,智商超过一定水平时,智力和创造力之间的区别并不明显。除了智力因素之外,与创造能力关系紧密的重要的能力还有:敏觉力、变通力、独创力、精进力和流畅力。创造力高的人对于客观事物中存在的明显失常、矛盾和不平衡现象易产生强烈兴趣,对事物的感受性特别强,能抓住易为常人漠视的问题,推敲入微,意志坚强,比较自信,自我意识强烈,能认识和评价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和特点。在这,我想基于创造学的原理,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来阐述可以提高创造力的方法。 关键字:创造力;智力;创造力活动;创造力思维。

第一章:创造学原理 第一节: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属性。 第二节:人类社会的任何事物都是人类创造的结果。 第三节:实现同样的目的,方法是多元的,越是简单的方法创造力越大。 第二章:这样提高创造力 方法一:学会放松 方法二:学会感恩 方法三: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 方法四:专注并投入 方法五:得到灵感 方法六:寻找代替方案 方法七:开放的心态 方法八:将方法写下来

第一章创造学原理 第一节: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属性。 人的创造力可以通过教育,学习和训练激发出来。并且可以得到不断的提高。这一条基本原理揭示了创造能力的天赋性,人的创造能力的开发是无穷的。 第二节:人类社会的任何事物都是人类创造的结果。一切现存的东西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可以通过人的再创造改变的更好。并且可以创造出现实世界还不存在的更先进完善的东西。 这一基本原理说明了人类的创造活动及其成果的现实性,人类社会的万事万物都是人类的创造结果。也说明了人的创造活动及其成果的无限性,人类社会一切现存的事物尽管都是人创造的产物,但是由于人的认知能力和生产能力受到一定的历史条件限制,以往创造的事物都不是完善无缺的,都可以因创造而变得更好。 第三节:实现同样的目的,方法是多元的,越是简单的方法创造力越大。 这一基本原理揭露了创造学是研究创造方法多样性的,其创造的方法包括思维方法和技法,两者是内容和形式的辩证

第六章 智力与创造力

第六章 智力与创造力 1.你是如何看待聪明或不聪明的?心理学上又是如何解释智力的含义的? 在学校里,教师常常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将有些人看作是聪明的,将另一些人看作是不聪明的。这里的聪明或不聪明其实就是常说的智力发展的水平。 在心理学中,智力是一个既非常重要、又存在颇多争议的概念。一般认为,智力是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2.什么是多元智力理论?它对你有哪些启发?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倡议的。加德纳通过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及对智力特殊群体的分析,提出,人类的神经系统经过100多万年的演变,已经形成了互不相干的多种智力。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包括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加德纳还指出,每个人在不同领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同步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智力结构将各种智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事工作。加德纳认为,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这对我们承认人的各种智力并发现和培养人的各种智力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3.应该怎样看待智力测验的结果? 对待智力测验我们应当注意这样几点:第一,现行的智力测验所评估的智力并不能代表智力的全部,充其量只是与学业成就有关的能力罢了。第二,现行的智力测验所得到的结果并不能预测未来事业的成就或生活的圆满,因为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主要是自尊、自信,尤其是自我努力程度。第三,智力测验的实施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测验的操作必须规范,尤其是对测验结果的解释必须十分慎重。总之,智力测验作为一个了解人的部分智力以及预测学业成就的工具还是非常有用的,但不能把它看成是对一个人智力的结论性意见。现在,很多人主张要把智力测验和其他方法结合起来,从多方面评定个体的能力水平。只有通

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4, 4, 594-601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4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7342922.html,/journal/ap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7342922.html,/10.12677/ap.2014.4408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lligence and Creativity Chengyu Zhang, Hui Du College of Psychology,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Email: 530904486@https://www.360docs.net/doc/f617342922.html, Received: May 29th, 2014; revised: Jun. 3rd, 2014; accepted: Jun. 11th,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7342922.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Psychologists still have not reached a consensus on the nature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intelligence and creativity. The present research, focusing on the levels of creativity and intelligence, combed the past 50 years research conclusion about creativity and intelligence, and synthetically asse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ativity and intelligence. Keywords Intelligence, Creativity, Relationship 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 张成玉,杜晖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西安 Email: 530904486@https://www.360docs.net/doc/f617342922.html, 收稿日期:2014年5月29日;修回日期:2014年6月3日;录用日期:2014年6月11日 摘要 关于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学术界至今还未形成统一结论,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分析创造力高低与智商高低二者的关系,来探究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本文梳理了过去50年来学术界对创造力和智力的研究

第八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1.引言 长期以来人们把智力界定为适应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而涉及到产生新颖、有用的产品或者观念的创造力,人们则把它界定为形成或改善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斯滕伯格Steinberg,1985)。这两个定义概括出了智力和创造力的本质特征,但是没有阐释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广义的智力包括有适应环境的能力(Sterenberg,1985),而广义的创造力的定义认为创造的产品不仅是新颖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适应环境的(Sterenberg&Lubaa,1995)。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呢?众多心理学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1)智力是创造力的高级结构(2)智力是创造力的子结构(3)智力与创造力互相重叠(4)智力和创造力基本相同(5)智力与创造力彼此之间不相关。 2.智力和创造力关系研究综述 2.1智力是创造力的再级结构 认为智力是创造力的高级结构的心理学有吉尔福特(J.P.Guilford),卡特尔(Cattel1),加德纳(Gardner)等。吉尔福特在“智力三维结构”模型中提出,人类智力应由三个维度(包含多种因素)组成:第一维是指智力的内容(包括图形、符号、语义和行为四种);第二维是指智力的操作(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和评价五种);第三维是指智力的产物(包括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化和蕴涵六种)。这样,由四种内容、五种操作和六 种产物共可组合出4x5x6=120种独立的智力因素。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就是上述三维结构中处于第二维度的“发散思维”。由于发散思维是智力的第二维的五种操作之一,因此可以把智力看作是创造力的高级结构。卡特尔批判地继承了吉尔福特的理论。他沿袭了吉尔福特的理论模型并对它进行了简化,卡特尔认为智力可以看成等级不同的两部分:一般智力位于上级,两种具体智力位于下级,即品态智力和液态智力。晶态智力指通过言语理解和一般知识测量而获得的,是一个人收集信息储存信息的能力。液态智力指通过抽象归纳推理测量而获得,是获得、运用信息的能力,液态智力在创造性活动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卡特尔进一步扩展两种具体智力,卡特尔模型中的具体智力包括了:言语的、数量的、空间的、敏捷度(图形辨认)、归纳推理、演绎推理、机械记忆、词语的流畅性、观念的流畅性、新颖性、手工熟练程度、表达的流畅性等。卡特尔认为这些能力涵盖了创

论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

价值工程 1从总体上看,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在某些方式上,创造力和智力是相似的,而在另一些方式上创造力和智力有差别的,其相似性和差异性主要表现在: 1.1创造力与智力的相似之处首先,创造力和智力,都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能力。著名学者巴伦认为创造力与智力存在相似之处:如果将创造力定义为对刺激情景做出适应性的和不寻常的反应能力,而将智力定义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则在问题解决能力的较高水平上,智力的表现形式也是创造力。也就是说,非常困难的、 极少能被人解决的问题按其定义就需要创造性的方法来解决。[1]其次,创造力和智力的核心都是思维,简单地说因为思维是解 决问题的关键所在。除此之外,创造力和智力还有很多相同的构成 要素,在本文有相关的论述。 1.2创造力与智力的差别乔治·肖克史密斯提出的创造力与智力区分方式明确简单:他认为判断一个答案的正确与否,要测量的是逻辑推理或智力;而判断一个答案的好与坏,即问题解决与问题本身或情境的适应程度,测量的才是创造力。 罗强调了创造力和智力的差别,他认为在很多方式上二者不同:纽威尔、肖和西蒙认为:“创造性活动可被简单的看成特殊类别的 问题解决活动,其特征是问题阐述的新颖性、 不落俗套、持续性和困难性。” 创造过程与一般问题解决的主要区别在于,思考者对问题的投入程度不同;在创造的过程中,投入程度很高,而且非认知的、情感的因素大量浮现,但这些因素对有效的解决问题形成了障碍。 [1] —————————————————————— —作者简介:高鸽(1983-),女,河南郑州人,助教,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论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ativity and Intelligence 高鸽Gao Ge (安康学院,安康725000) (Ankang University ,Ankang 725000,China ) 摘要:关于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学术界至今还未形成统一结论,且主要是通过分析创造力与智商高低二者的关系,来分析创造利于智力的 关系,国外的相关的实验也主要集中在这方面。本文试图从总体上, 智商高低以及智力结构三个方面,来分析探讨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Abstract: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ativity and intelligence,academia has not yet formed a unified conclusion,and primarily analyzes that the creativity is conducive to intelligenc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ativity and the level of intelligence,and the foreign -related experiments also mainly focus on these aspects.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ativity and intelligence in general aspect,high or low IQ and intelligence structure. 关键词:创造力;智力;关系Key words:creativity ;intelligence ;relationship 中图分类号:B84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274-02 0的概率是非理性的,则当p 大于0,无论多么小,只要博弈重复的次数足够多,合作均衡就会出现。3博弈模型结论分析在建筑市场投标竞争中,两投标人在完全信息重复博弈条件下不可能出现合作行为,而在不完全信息重复博弈条件下有可能出现合作行为。投标人选择诚实投标,就暴露出自己是非合作型的投标人,从而失去长期串谋带来超额收益的可能。因此在博弈开始,投标人有积极性建立一个 “好”声誉以换取长远利益。两投标人在有限次重复博弈中,若每个投标人都具有大于零的概率是非理性的,无论这种概率多么小,只要博弈重复的次数足够大,合作均衡就会出现,并且非合作阶段的数量只与这种概率有关而与博弈重复的次数无关。4风险规避策略4.1加强信用制度建设,提高失信成本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信用信息管理平台,根据不同主体分别建立信用系统,以政府为主体的建筑企业信用披露系统;以行业协会和会员单位为基础的信用信息查询系统;以建筑企业自身为主体的自我内控独立信用信息系统。政府监督部门发现建筑企业在招投标过程中出现串谋或挂靠,或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高价索赔、延误工期等不良行为,需及时到信用信息管理平台进行记录与更新。施工企业发现业主恶意拖欠工程款、管理人员、资金不到位也可以到用信息管理平台进行记录。其次要有针对性的构建建筑市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将业主、承包商 和中介机构按照不同的指标体系构建信用数据库。 业主、施工企业、中介机构的评价指标需包含企业素质,详细指标为企业规模,管理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经营情况、银行信用等。业主信用评价要素还 需包括业主工程款支付情况、 决算审计工作进度、业主不良信用记录;承包商的信用评价要素包括合同履约率、管理人员、资金到位 率、工程质量、施工安全情况、工期情况、不良行为记录;而对于招标代理机构、监理单位等咨询中介机构的信用评价要素包括工作人员素质、中介合同履约率、不良行为记录。最后要完善建筑行业的诚信激励和失信约束惩罚机制。首先要在法律法规上进一步保障守信获益、失信受罚原则的有效落实。二要通过信用信息管理平台的公示, 切实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联动机制,让失信者在市场竞争中 出于劣势。三要给予诚信经营的建筑企业相应的政策优惠和支持,真正做到奖惩分明。进一步调动建筑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予 诚信经营者以正面强化。 政府和相关行业协会要做好优秀诚信企业的宣传工作, 这既是对诚信经营者的鼓励,同时也促进了建筑市场竞争有序进行。 4.2推行招标代理制度与承包商构建重复博弈要想使投标方重视声誉,看重和招标方的预期合作,变一次博弈为重复博弈,就需要招标方与投标方有多次合作的可能。推行招投标代理制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国际上,通常都是聘请代理机构代为招标,私人 项目的建设为了规避由于缺乏经验带来的风险而聘请代理机构代为招标。政府投资项目也常常请代理机构代为招标。在我国,过去多年来建筑市场招标投标的主体以各分散的业主出现,不具备信息优 势。 招标代理机构是相对固定的招标主体,他们接触大量承包商。积累了大量关于承包商声誉以及承包商实力、资质等相关的信息。因此由招标代理机构代替个别业主选择承包商时,更加有优势。当承 包商和数量相对固定的几家招标代理机构进行多次交易时,也会更 加在意自身的信誉史。因此招标代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构建重复博弈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1):214-218. [2]王玉水,刘景园,李俊峰.不完全信息重复博弈与声誉模型的竞标应用[J].山西建筑,2008,(2):256-257. [3]章恒全,王锋,张武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基于博弈分析的投标 策略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5):595-597. [4]李莉.完善我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 2011,(7):28-29. [5]王雪青.建筑工程项目投标报价决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12):87-98. 27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