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政策规定.

产业政策规定.
产业政策规定.

二、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质检监联[2006]632号)的要求,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且不能提供符合有关产业政策证明文件的,企业在申请办理生产许可证时,需要由省级发展改革委、经委(经贸委)(产业政策工作部门)出具符合产业政策的证明文件(食品中涉及白酒、味精、糖等):(一)企业在《目录》发布实施前建设的生产项目,在《目录》发布实施后提出办证申请的;

(二)对已经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进行改制、重组、兼并等,重新设立企业,并提出办证申请的;

(三)企业收购(包括异地收购)已经获得生产许可证的破产、倒闭企业,并提出办证申请的;

(四)已经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进行搬迁(包括跨省搬迁),生产条件发生重大变化,企业依法提出重新办证申请的;

(五)已经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对原生产能力改造升级后,提出办证申请的;

(六)其他需要对是否符合产业政策作出判断的情况。

省级发展改革委、经委(经贸委)负责组织对企业的核查工作。经核查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出具企业符合产业政策的证明文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据省级发展改革委、经委(经贸委)

的证明文件和办理生产许可证的有关规定,正式受理企业的办证申请。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版

为更好地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我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目进行了调整,形成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现予公布,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文件对产业结构调整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主任张平

限制类:

四、石化化工

1、新建1000万吨/年以下常减压、150万吨/年以下催化裂化、100万吨/年以下连续重整(含芳烃抽提)、150万吨/年以下加氢裂化生产装置

2、新建80万吨/年以下石脑油裂解制乙烯、13万吨/年以下丙烯腈、100万吨/年以下精对苯二甲酸、20万吨/年以下乙二醇、20万吨/年以下苯乙烯(干气制乙苯工艺除外)、10万吨/年以下己内酰胺、乙烯法醋酸、30万吨/年以下羰基合成法醋酸、天然气制甲醇、100万吨/年以下煤制甲醇生产装置(综合利用除外),丙酮氰醇法丙烯酸、粮食法丙酮/丁醇、氯醇法环氧丙烷和皂化法环氧氯丙烷生产装置,300吨/年以下皂素(含水解物,综合利用除外)生产装置

3、新建7万吨/年以下聚丙烯(连续法及间歇法)、20万吨/年以下聚乙烯、乙炔法聚氯乙烯、起始规模小于30万吨/年的乙烯氧氯化法聚氯乙烯、10万吨/年以下聚苯乙烯、20万吨/年以下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本体连续法除外)、3万吨/年以下普通合成胶乳—羧基丁苯胶(含丁苯胶乳)生产装置,新建、改扩建溶剂型氯丁橡胶类、丁苯热塑性橡胶类、聚氨酯类和聚丙烯酸酯类等通用型胶粘剂生产装置

4、新建纯碱、烧碱、30万吨/年以下硫磺制酸、20万吨/年以下硫铁矿制酸、常压法及综合法硝酸、电石(以大型先进工艺- 67 -

设备进行等量替换的除外)、单线产能5万吨/年以下氢氧化钾生产装置

5、新建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三氯化磷、五硫化二磷、饲料磷酸氢钙、氯酸钠、少钙焙烧工艺重铬酸钠、电解二氧化锰、普通级碳酸钙、无水硫酸钠(盐业联产及副产除外)、碳酸钡、硫酸钡、氢氧化钡、氯化钡、硝酸钡、碳酸锶、白炭黑(气相法除外)、氯化胆碱生产装置

6、新建黄磷,起始规模小于3万吨/年、单线产能小于1万吨/年氰化钠(折100%),单线产能5千吨/年以下碳酸锂、氢氧化锂,单线产能2万吨/年以下无水氟化铝或中低分子比冰晶石生产装置

7、新建以石油(高硫石油焦除外)、天然气为原料的氮肥,采用固定层间歇气化技术合成氨,磷铵生产装置,铜洗法氨合成原料气净化工艺

8、新建高毒、高残留以及对环境影响大的农药原药(包括氧乐果、水胺硫磷、甲基异柳磷、甲拌磷、特丁磷、杀扑磷、溴甲烷、灭多威、涕灭威、克百威、敌鼠钠、敌鼠酮、杀鼠灵、杀鼠醚、溴敌隆、溴鼠灵、肉毒素、杀虫双、灭线磷、硫丹、磷化铝、三氯杀螨醇,有

机氯类、有机锡类杀虫剂,福美类杀菌剂,复硝酚钠(钾)等)生产装置

9、新建草甘膦、毒死蜱(水相法工艺除外)、三唑磷、百草枯、百菌清、阿维菌素、吡虫啉、乙草胺(甲叉法工艺除外)生- 68 -

产装置

10、新建硫酸法钛白粉、铅铬黄、1万吨/年以下氧化铁系颜料、溶剂型涂料(不包括鼓励类的涂料品种和生产工艺)、含异氰脲酸三缩水甘油酯(TGIC)的粉末涂料生产装置

11、新建染料、染料中间体、有机颜料、印染助剂生产装置(不包括鼓励类的染料产品和生产工艺)

12、新建氟化氢(HF)(电子级及湿法磷酸配套除外),新建初始规模小于20万吨/年、单套规模小于10万吨/年的甲基氯硅烷单体生产装置,10万吨/年以下(有机硅配套除外)和10万吨/年及以上、没有副产四氯化碳配套处置设施的甲烷氯化物生产装置,全氟辛基磺酰化合物(PFOS)和全氟辛酸(PFOA),六氟化硫(SF6)(高纯级除外)生产装置

13、新建斜交轮胎和力车胎(手推车胎)、锦纶帘线、3万吨/年以下钢丝帘线、常规法再生胶(动态连续脱硫工艺除外)、橡胶塑解剂五氯硫酚、橡胶促进剂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TMTD)生产装置

第三类淘汰类

注:条目后括号内年份为淘汰期限,淘汰期限为2011年是指应于2011年底前淘汰,其余类推;有淘汰计划的条目,根据计划进行淘汰;未标淘汰期限或淘汰计划的条目为国家产业政策已明令淘汰或立即淘汰。

一、落后生产工艺装备

1、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2013年,青海格尔木、新疆泽普装置除外),废旧橡胶和塑料土法炼油工艺,焦油间歇法生产沥青

2、10万吨/年以下的硫铁矿制酸和硫磺制酸(边远地区除外),平炉氧化法高锰酸钾,隔膜法烧碱(2015年)生产装置,平炉法和大锅蒸发法硫化碱生产工艺,芒硝法硅酸钠(泡花碱)生产工艺

3、单台产能5000吨/年以下和不符合准入条件的黄磷生产装- 85 -

置,有钙焙烧铬化合物生产装置(2013年),单线产能3000吨/年以下普通级硫酸钡、氢氧化钡、氯化钡、硝酸钡生产装置,产能1万吨/年以下氯酸钠生产装置,单台炉容量小于12500千伏安的电石炉及开放式电石炉,高汞催化剂(氯化汞含量6.5%以上)和使用高汞催化剂的乙炔法聚氯乙烯生产装置(2015年),氨钠法及氰熔体氰化钠生产工艺

4、单线产能1万吨/年以下三聚磷酸钠、0.5万吨/年以下六偏磷酸钠、0.5万吨/年以下三氯化磷、3万吨/年以下饲料磷酸氢钙、5000吨/年以下工艺技术落后和污染严重的氢氟酸、5000吨/年以下湿法氟化铝及敞开式结晶氟盐生产装置

5、单线产能0.3万吨/年以下氰化钠(100%氰化钠)、1万吨/年以下氢氧化钾、1.5万吨/年以下普通级白炭黑、2万吨/年以下普通级碳酸钙、10万吨/年以下普通级无水硫酸钠(盐业联产及副产除外)、0.3万吨/年以下碳酸锂和氢氧化锂、2万吨/年以下普通级碳酸钡、1.5万吨/年以下普通级碳酸锶生产装置

6、半水煤气氨水液相脱硫、天然气常压间歇转化工艺制合成氨、一氧化碳常压变化及全中温变换(高温变换)工艺、没有配套硫磺回收装置的湿法脱硫工艺,没有配套建设吹风气余热回收、造气炉渣综合利用装置的固定层间歇式煤气化装置

7、钠法百草枯生产工艺,敌百虫碱法敌敌畏生产工艺,小包装(1公斤及以下)农药产品手工包(灌)装工艺及设备,雷蒙机法生产农药粉剂,以六氯苯为原料生产五氯酚(钠)装置- 86 -

8、用火直接加热的涂料用树脂、四氯化碳溶剂法制取氯化橡胶生产工艺,100吨/年以下皂素(含水解物)生产装置,盐酸酸解法皂素生产工艺及污染物排放不能达标的皂素生产装置,铁粉还原法工艺(4,4-二氨基二苯乙烯-二磺酸[DSD酸]、2-氨基-4-甲基-5-氯苯磺酸[CLT 酸]、1-氨基-8-萘酚-3,6-二磺酸[H酸]三种产品暂缓执行)

9、50万条/年及以下的斜交轮胎和以天然棉帘子布为骨架的轮胎、1.5万吨/年及以下的干法造粒炭黑(特种炭黑和半补强炭黑除外)、3亿只/年以下的天然胶乳安全套,橡胶硫化促进剂N-氧联二(1,2-亚乙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NOBS)和橡胶防老剂D生产装置

10、氯氟烃(CFCs)、含氢氯氟烃(HCFCs)、用于清洗的1,1,1-三氯乙烷(甲基氯仿)、主产四氯化碳(CTC)、以四氯化碳(CTC)为加工助剂的所有产品、以PFOA为加工助剂的含氟聚合物、含滴滴涕的涂料、采用滴滴涕为原料非封闭生产三氯杀螨醇生产装置(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进行淘汰)

浅析韩国产业发展模式及政府产业政策

浅析韩国产业发展模式及政府产业政策 在经济发展方面一直存在了“华盛顿共识”和“北京共识”两种观点,二者的主要不同点在于政府在区域产业发展中的作用。GEI经过多年积累提出区域产业发展的“二四五”分析方法,即以市场和竞争为中心,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中介机构、政府四类主体,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基础设施五类要素之间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区域特色模式。区域产业发展模式并不存严格“对”与“错”,“先进”与“落后”等评判标准,寻求“适合”的发展模式才是区域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韩国能够在30年的时间里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在经历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经济能够迅速走出低谷,这引起了全球密切关注。韩国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通过对其发展模式的分析可以发现,“政府”这个主体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韩国政府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优先发展不同的主导产业,从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以全力支持,推进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保证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提高了经济增长的效益。韩国根据自身条件积极利用各个时期国际上产业结构变动的有利机遇,并针对以前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遇到的问题适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 1、20世纪60年代 这一时期韩国为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目标,重点扶持以纤维、胶合板等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并正式转向出口导向的产业发展模式。为此,韩国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具体包括: 生产出口产品所用中间材料和设备进口的关税减免制度 低息出口支援贷款等出口优待金融措施 引入公共贷款,对民间企业引进国外贷款进行审批和提供支付保证 1964-1965实行汇率和利率改革,韩元贬值,利率提高;1965年将汇率制度从产业差别性复汇率制改为单一浮动汇率 积极开发人力资源,扩大高等教育机会 积极投资兴建道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并建立出口基地、出口加工区和自由贸易区 2、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进入70年代后,韩国政府对发展模式进行重大调整,重点支持重化工业发展。这段时间是韩国产业结构向重化工业转变和不断深化的过程,重化工业取得了迅速发展。这一时期重化工业的发展包括两个阶段,一是战略产业进口替代阶段,二是重化工业出口导向阶段。

国家产业政策

国家产业政策 国家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干预包括规划、引导、促进、调整、保护、扶持、限制等方面的含义。 产业政策的功能主要是弥补市场缺陷,有效配置资源;保护幼小民族产业的成长;熨平经济震荡;发挥后发优势,增强适应能力。 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以及其他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和法规。 各类产业政策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交叉,形成一个有机的政策体系。 目录 《关于调整进口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国发[1997]37号) ☆《摩托车生产准入管理办法》(2002年11月30日,原国家经贸委令第43号)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2004年5月21日,国家发改委令第8号)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2005年7月8日,国家发改委令第35号) ☆出台了水泥、电解铝、焦炭、电石、铁合金、煤炭、铜冶炼、钨锡锑等行业产业政策 ☆出台了电石、铁合金、焦化、电解金属锰、铜冶炼等行业的准入条件。 当前国家政策关注的热点 1、西部大开发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国发[2004]6号,2004年3月11日)☆《重庆市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渝委发[2001]26号,2001年9月) 2、非公经济发展 《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2005年2月19日) 3、循环经济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2005年7月2日) 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发改能源[2005]2517号,2005年11月29日) 4、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文,2005年12月2日) 对依据《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执行的有关优惠政策,调整为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目录执行。 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及税收政策等执行国家有关外商投资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依据《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

【环境产业和政府政策】环境政策与产业政策

【环境产业和政府政策】环境政策与产业政策 环境政策与产业政策 1、(三十五)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尽快在全国范围建立统一公平、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依法核发排污许可证,排污者必须持证排污,禁止无证排污或不按许可证规定排污。 (三十七)建立农村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加快推进化肥、农药、农膜减量化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鼓励生产使用可降解农膜。完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制度。健全化肥农药包装物、农膜回收贮运加工网络。采取财政和村集体补贴、住户付费、社会资本参与的投入运营机制,加强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建设。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扶持措施,培育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市场主体。强化县乡两级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责,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要统筹考虑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治农村污染。 (三十九)严格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健全环境损害赔偿方面的法律制度、评估方法和实施机制,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依法严惩重罚;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以损害程度等因素依法确定赔偿额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十)完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将分散在各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调整到一个部门,逐步实行城乡环境保护工作由一个部门进行统一监管和行政执法的体制。有序整合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监管力量,建立权威统一的环境执法体制,充实执法队伍,赋予环境执法强制执行的必要条件和手段。完善行政执法和环境司法的衔接机制。 2、建立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完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其他地方要结合地理特征、污染程度、城市空间分布以及污染物输送规律,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在部分地区开展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创新试点,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环评、统一监测、()统一执法。开展按流域设置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机构试点,构建各流域内相关省级涉水部门参加、多形式的流域水环境保护协作机制和风险预警防控体系。建立陆海统筹的污染防治机制和重点海域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完善突发环境 事件应急机制,提高与环境风险程度、污染物种类等相匹配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3、(三十八)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全面推进大气和水等环境信息公开、排污单位环境信息公开、监管部门环境信息公开,健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健全环境新闻发言人制度。引导人民群众树立环保意识,完善公众参与制度,保障人民群众依法有序行使环境监督权。建立环境保护网络举报平台和举报制度,健全举报、听证、舆论监督等制度。

产业政策:一个文献综述

产业政策:一个文献综述 金融0801-刘丹-1081030114 摘要:产业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重要方面,我国的宏 观经济环境与日韩较为相像,结合我国自身的特点,产业政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导向 引言:我国经济发展尚处于转型阶段,国家应设定分别针对国内处于工业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目标。而产业政策实施的目的在于引导社会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以及产业内部优化配置,推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演进和提高产业组织的规模经济水平,从而全面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而产业政策的实施机制的完备是产业政策功能实现的根本,而产业政策的实施必须按法治化的思路进行,即围绕产业政策的法律调整和产业政策的法律化展开,在产业政策自身完善的基础之上,密切结合我国的经济和社会背景,在产业政策实施机制的观念更新前提下,完善统一的产业政策体系,建立健全产业政策实施保障机制,构建完备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体系,最终达到产业政策与产业政策法律的良性互动。

第一节产业政策的基本知识 1.1产业政策的含义 王先林1????认为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 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这里的“干预”应该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包括规划、引导、促进、调整、保护、扶持、限制等方面的含义。 1.2产业政策的基本构成 国务院在1994年发布的《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2????中指出:“产业政 策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以及其他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和法规。”这里所谓“其他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 政策和法规”正是体现了动态、开放的要求。王丹3????认为产业政策的体系不是静 态的、封闭的,而是动态的、开放的,这里所谓“其他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和法规”正是体现了动态、开放的要求,产业政策应随着产业结构等的变化而变化。当今世界的产业经济的趋向是经济的国际化和经济的循环化。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中国的产业化政策还包括产业国际化政策和产业循环化政策。总之,我们可以认为现在的产业政策应该是针对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技术、产业布置、产业国际化和产业循环化的政策。 1.3产业政策的意义 张波4????认为产业政策的本质是国家对产业经济活动的主动干预,它的产生及演 化与国家的干预思想是相辅相成的,其间尤其要注意的是对它科学合理的界定及功能的理解。

国外政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研究

一 推动高新技术发展的主要力量是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因此,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首先应建立起有利于高新技术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创新制度。 法律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涉及到的法律制度大体上有两个层面:一是大的法律环境,即高新技术活动要涉及到的一般法律制度;二是小的法律环境,即高新技术活动所涉及到的特别法律制度。从成功的经验看,高新技术产业是在大的法律环境已经具备或基本具备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然后形成促进其发展的小的法律环境。如日本,前者有《外资法》、《促进基础技术研究顺利开展法》、《小企业新技术振兴法》等,后者有《筑波研究学园都市建设法》、《高技术工业智密区开发促进法》等。[1]实践证明,对于政府来说,最能有效地推动高新技术发展的,不是筹集风险资本和亲自运作投资项目,而是以发展高新技术为目标,营造一个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法律环境,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 由于风险投资的对象是高新技术产业,风险项目的成功通常要建立在一定水平的研究开发基础之上,因此,知识产权的保护尤其重要。对此,各国政府制定了大量有关专利保护、环境政策、技术转移、引进外资的特殊法律。 税务优惠:税收优惠政策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1969年美国曾把长期资本收益的最高税率从29%增加到49%,这给风险投资业带来沉重打击,也极大地影响了高新技术的发展。1978年美国取消了这一税收政策,即把长期资本收益的最高税率从49%调到29%。1981年又由29%降低到20%。这个税收政

策实施的结果使1981年风险投资总额增长了2倍。[2]英国政府于1983年制定《企业扩展计划》,为了诱导中小企业投资高新技术,税收政策规定对统办小企业者可以免60%的投资税,对新创办的小企业可以免100%的资本税,并取消投资收入附加税。日本政府于1985年制定了《促进基础技术开发税制》,对购置用于基础技术开发的资产,免征7%的税金。巴西政府规定高新技术投入超过企业利润5%的企业可免交产品税,允许企业把所欠税款的80%用于研究与开发投资。总之,各国政府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有效地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退出机制:风险投资追求资本的增值收益,而不是投资的分红。因此,一旦时机成熟,风险资本就会以不同的形式退出。其退出的主要形式有:公开上市、股权转让、破产清算。 西方风险投资发达的国家都拥有健全的资本市场体系,特别是设有以发行和交易高新技术企业股票为主的二板市场和三板市场。二板市场是各国政府为了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而建立的交易系统,如美国的Nasdaq市场、欧盟的Easdaq 市场、新加坡的Sasdaq市场等。它为风险资本的筹措和顺利退出提供了场所,从而推动了风险投资业的迅速发展。三板市场是资本市场递进上市的第一个环节,也是递退下市的最后一个环节。如2000年,曾被称为是欧洲IT龙头企业的比利时L&H语音技术软件公司由于财务报表造假和欺诈行为被曝光而申请破产,L&H 股票在主板市场摘牌后转至三板市场进行交易。L&H在三板市场挂牌,首日即告重挫,收市于美元,股票狂泻77%,至股票被最后摘牌时,股价仅为58美分。由此可见,成熟市场的退出机制有一个平缓过渡的过程。这样能保证市场参与的主体—上市公司和投资人可以在资本市场中进行可选择地、连贯性地运营与投资,增

政府政策

中国天然气利用的相关政策 一、制定政策的必要性 (一)缓解天然气供需矛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天然气需求大幅度增长,国内天然气生产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供需矛盾突出。同时,由于国际天然气市场价格持续攀升,利用境外资源难度增大,天然气供需矛盾将会进一步加剧。制定和实施天然气利用政策,可以有效遏制不合理的需求,促进天然气供求关系协调。 (二)优化天然气使用结构。我国天然气使用结构不合理,化工用气比例过高。特别是由于气价相对较低,天然气产地及周边地区发展天然气化工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地方盲目发展附加值低、产业链短的甲醇、化肥项目。需要引导合理利用天然气资源,优化用气结构,充分发挥天然气资源的效益。 (三)促进节能减排。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将近70%,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对环境压力较大。合理利用天然气,可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对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适用范围和管理主体 (一)政策适用范围。本政策主要是引导和规范天然气下游利用领域,不包括天然气下游利用项目的融资、税收政策等内容。本政策所指天然气是指天然气商品,不含地下储气库注采气。在我国境内所有从事天然气利用的活动均应遵循本政策。本政策也适用于管道进口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LNG)。

(二)利用管理主体。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全国天然气利用管理工作。各省(区、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相关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天然气利用管理工作。 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改善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的,加大调控和引导力度,强化需求侧管理,优化天然气使用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天然气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全国一盘棋,国家对天然气利用进行统筹规划,同时考虑天然气产地的合理需要;坚持区别对待,明确天然气利用顺序,确保天然气优先用于城市燃气,促进天然气科学利用、有序发展;坚持节约优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国家天然气产业政策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约为70%,煤炭消费是造成烟煤型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因此,合理利用天然气,提高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综合考虑天然气利用的社会效益、环保效益、经济效益和天然气产地合理需要等方面的因素,根据天然气下游用户的用气特点,天然气利用分为优先类、允许类、限制类和禁止类。 (一)优先类

政府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支持政策分析 (1)

描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逐渐成为国际发展主导趋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转轨阶段也慢慢到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引起了政府和学界的关注,同时文化创意产业也逐渐成为经济建设战略规划和实践中的新动力...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逐渐成为国际发展主导趋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转轨阶段也慢慢到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引起了政府和学界的关注,同时文化创意产业也逐渐成为经济建设战略规划和实践中的新动力。 一、政府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产物,文化产品和服务并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社会消费结构正在将向发展型和享受型升级。消费需求结构的调整也同时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结构,人们对于文化生活、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随着需求增加而发展。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推进文化创新”单列一章,明确提出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不仅需要提高我国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还需要大力提倡文化的创新和创意,通过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持续拉动就业。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新产业,创造了有目共睹的经济效益,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与日俱增。以北京市为例,2009年至 2011年,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1497.7亿元、1692.2亿元和1938.6亿元,年均增长率均在10%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2.6%,12.3%,12.1%。目前,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已经超过房地产、零售批发、商业服务等行业,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增长点,在第三产业中位居第二。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市场失灵 (一)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健全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尚有待完善,假冒、仿造产品存在的高额利润极大的抑制了企业创新的动力和创意产业的持续,盗版、侵权时有发生挫伤了创新人才和企业的创新积极性。政府需要健全法律法规和提高管理能力,营造一个保护创新者权益、维护文化创意企业利益的良好市场环境。 (二)投融资渠道不完善 融资是目前我国中小创意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由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中小企业其本身依赖创意创造价值和高风险的特点,资本市场难以向其倾斜,因此在贷款、融资、担保等环节都存在极大的困难,因而限制了其发展壮大。这就需要政府畅通投融资渠道,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保障。 (三)信息体系不完善 文化创意产业壮大除了依赖自身的发展,也离不开众多中介组织、非政府机

政府应该加大新兴产业的产业引导和政策扶持

政府应该加大新兴产业的产业引导和政策扶持 一、背景 国际金融危机倒逼和低碳发展潮勃兴加速了全球技术变革,新一轮产业转型正在波澜壮阔地铺开。新兴产业被看作是产业转型过程中兵家必争之地,而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新兴产业并未受到大家的高度认可,还不是被大众所周知,导致了很多新兴产业发展不起来的。政府希望通过探索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途径,通过加大对新兴产业的产业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来中国的产业模式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 二、原因 私人企业对新兴产业的发展前景了解的并不是很全面客观,由于投入大、风险高、回报周期长等原因,民营资本不敢轻易涉足。民营资本很难接受如此新的东西,必须看到效益之后,才能有意愿跟进。而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旦错过了最佳的战略投资期,投资的效果就大打折扣。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政府必须充分利用其职能,帮助这些有发展前景,但是不能达到认可和发展的产业实行适当的产业引导和政策扶持。 三、对象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内,由于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性进展所形成的新兴产业。中国所称的战略性新兴产

业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这些产业的共同特点是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 四、意义 由于新兴产业的前景不确定,在运用市场方法无法达到目标的时候,政府直接参与产业投资应该看作是一种宏观调控行为,是“明智之举”。政府只有集聚各方资源,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形成从源头产品核心技术的创新到产业化推广的“产业链”,才能建造一个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生态系统”,从而孕育出新时代技术和产业革命。 五、途径 1实现新型产业的产业化 战略意义: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除了谋求技术的制高点外,业化是成败的关键。由于生产成本较高,新兴产业在与传 统产业的竞争中总体还处于下风。比如,由于太阳能发 电成本过高,价格要比传统电价高一半以上,只能靠政 府补贴才能进入市场,这也是我国目前90%的太阳能电 池产能出口国外的主要原因。那么,所以使之进行产业 化发展是关键。

高新技术产业的政府政策扶持与我国政府的政策取向

高新技术产业的政府政策扶持与我国政府的政策取向提要: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是当代知识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优先扶持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重要政府行为,而且在这方面的政府职能和行为已经制度化、法制化,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具体比较了世界较为发达的国家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政策,提出我国应当注意完善的主要政策,并根据我国目前实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中出现的问题指出今后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取向。 一项高新技术的产业化通常要经历研究开发、研究开发成果的转让和工业化大生产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政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研究开发阶段,因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其固有的特征决定仅仅依赖市场机制通常不能使其达到最符合经济效率的程度,因而有赖于政府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推动和促进全社会高新技术产业研究与开发持续、规范的发展。 一、世界各国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扶持 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个集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风险密集型为一体的新产业、新经济扩张行为,因此,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必须采取全新的政府管理和协调方式,世界各国政府都千方百计从各方面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创造条件,如:政府直接或间接地制定各种政策、法规和措施,鼓励技术研究和开发,促进高新技术人才的流动和技术的交流,以扶植和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稳定的销售市场,减少社会风险等,在这些条件中,政府政策作为首选的环境条件,对建立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成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优先扶持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重要的政府行为,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在这方面的政府职能和行为已经制度化和法制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对高科技企业和高科技园区的立法支持 以发展高新技术为杠杆谋求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为使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能更充分、更迅速地发挥聚积效应,世界上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立法已成为经济发达国家十分关注的主题。亚洲一些国家与地区政府针对高科技园区的发展颁布了相关法令,如日本继《筑波研究学园都市建设法》后颁布了《高技术工业智密区开发促进法》和《技术城法》,韩国通过了《高技术工业都市开发促进法案》,台湾颁布实施了《科学工业园区设置管理条例》等。完全市场化的发达工业国家如美国、英国等虽没有针对高科技园区的特殊立法,但有多种涉及科技活动和企业创新的相关法律,如美国的《1976年美国的国家科学技术政策、机构和优先目标法》、《1986年联邦技术转移法》、《小企业创新研究法》,法国的《风险投资共同基金》、《风险投资公司》、《新兴企业财政优惠》等管理条例,此外各国还制定了大量有关专利保护、环境政策、技术转移、引进外资的特殊法案。 我国现已将高新技术产业视为“朝阳”产业,在资金投入、税收、进出口、原材料供应等方面实行特殊的“产业倾斜”政策,给予重点扶持和引导,但尚无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全国性立法,虽然国务院和一些省人大先后制定了扶持其发展、规范其行为的有关规定和地方性法规,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要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单靠政府的行政指导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进一步稳

科普产业政策研究产业政策分析

第三章科普产业政策研究产业政策分析 为促进我国科普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本章从产业政策层面,对科普产业政策现状及问题进行需求分析,从产业导向、税收政策、财政金融、市场准入等政策入手进行相关研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产业导向政策 一、科普产业导向政策的功能 产业导向政策简称“产业政策”(industrial policy),此概念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被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采用,其中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力推行具有特色的产业政策,因而对经济的高速增长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 产业导向政策的本质是一种政府行为,是政府经济职能的重要实现形式。由于其弥补市场缺陷、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成长的特殊功能,产业政策已受到世界各国政府越来越多的关注。产业导向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有效配置资源。 历史经验表明,各国产业政策的最普遍作用,就是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市场机制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对社会资源进行配置。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让一切经济主体按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配置资源,调节产业发展,这固然能提高产业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但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对于提供公共物品的企业和部门.以及存在不完全竞争、垄断和外部经济性的条件下,价格机制并不能对相应的资源实现有效配置.这就是市场机制的局限性,或称市场缺陷。同时,市场机制对其产业配置结构的调节带有短期性和滞后性,不可能从国家长期战

略出发,规划和实现一个国家在较长时期内产业的合理发展。因此,仅靠市场机制的作用配置资源,调节产业方向、产业结构、产业规模,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会偏离政府宏观经济意图,影响国家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 产业政策是弥补市场机制缺陷和不足的重要政策,它能有效解决市场的失灵问题,全面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把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就能把市场失灵和缺陷所带来的产业效率损失减少至最小程度,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实现产业超常规发展,缩短赶超时间。 经济后进国家不能走发达国家的它路,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具有竞争能力的生产规模和技术体系,而仅仅依靠市场的自由调节,需要长时期的资金积累过程,无法在短期内达到经济“起飞”所要求的条件。这样,不仅将长期保持差距,甚至很快就会被竞争对手击败。产业导向政策是政府在市场机制基础上更有效地实施“赶超战赂”的需要。日本通过实施产业导向政策,实现了国家经济的腾飞。韩国仿效日本的做法,以产业政策为手段,运用政府的力量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在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里就走完了它工业国用了一二百年才走完的历程。 此外通过有秩序地扩大对外开放、制定和实施出口导向型产业政策,政府可以有效地促进本国产业参与国际分工,从而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在技术和管理领域较快地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事实证明,由于“后发优势”的存在,发展中国家完全可能通过制定和推行合理的产业政策,有重点、有步骤地配置资源,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非均衡性增长,从而实现经济的超常规发展,缩短追赶先进国家所需的时间。 (三)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 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变动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各产业部门间科学的联结方式、合理的比例关系,以及随着需求结构变化.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动态适应,这都涉及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有计划地调配。作为市场主体行为规划的制定者、实行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的主体,政府能站在全局宏观经济的高度,对全社会产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并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供求趋势,制定和实施科学的产业政策,通过经济的、行

政府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机制思考

6FORTUNE WORLD 2010 赵刚,清华大学博士后,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地缘战略与国 家安全、能源战略、科技外交、科技与创新政策等。他提出的地缘科技学理论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 影响。曾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发表文章百余篇,著有《地缘科技学》、《地缘科技学与国家安全》和《科技外交的理论与实践》等多部著作,译著有《石油战争》、《粮食危机》。政府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机制思考 赵刚 中国科学技术战略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因被赋予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使命而备受追捧,在我国已经是遍地开花。出于对战略性和新兴两大基本属性的考虑,政府必然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有所作为,这是毫无疑问的。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业,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这一明确的信号预示着在今后几年里,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受到政策上的大力扶持。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环境还不完善,还需要在科技成果转化、官产学研结合、财税、政府采购、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知识产权、科技基础设施等方面进一步改善。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政府如何“为”以及“为”到何种程度却值得进一步商榷。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良性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一、我国政府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一)政绩评价问题我国需要迫切改变政绩的评价模式。长期以来,GDP 的增长速度以及政府的财政收入状况被作为考察干部工作能力和决定升迁的核心指标,导致很多地方 政府不顾地区的长远发展,一味依赖于房地产行业等 拉动经济,没有将资金投入技术研发和产业配套上。如果地方政府只顾政绩考核,在投资冲动催动下,可能会引发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重复建设。而且,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各地兴建了许多循环经济、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等方面的国家级、省级的示范区、示范点,建完了就作为一项政绩,却不注重后续的投入,使这些示范区、示范点没有真正起到带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因此,政府要真正按照科学发展观去发展,不能仅当成政绩工程去做。政府要逐步建立科学完善的政绩评价体系,在政绩考核中,要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避免短期行为;并且要下这个决心,彻底改变以往政策缺乏连贯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问题,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长远发展。 (二)中央与地方协调问题 在一些国家,产业政策实施主要由中央政府负全责,然而我国的国情不同,幅员广阔,地区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上并不具有完全的一致性。在国家总体规划出台之前,各种地方规划早已纷纷出台,当前,从省级、地级直到县级,都在忙着进行招商引资,由于缺乏总体协调和规划,容易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最终形成了虚假的繁荣,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总体来看,有些地区的规划与国家的大战略相符,但也有不少地区产业规划同质化严重,他们没有 结合当地产业的特色、差异化发展模式,规划大同小异。甚至有的地区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势,将传统产业改头换面后进入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形成了新的“圈地运动”,对真正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生了挤出效应。这与国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初衷相违背,两者之间产生了严重的脱节。因此,各地一定不能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只抢一时的风头,而不注重产业和地区的长远发展。二、政府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制分析 从国际经验来看,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推动作用是无可比拟的。例如,巴西在发展乙醇燃料时,政府发挥了非常主动的作用,通过补贴、设置配额,以及运用价格和行政干预手段进行支持,是产业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韩国在推动绿色新政时,就是由政府在早期给予了法律、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的有力扶持,才破解了技术推广缓慢的瓶颈;美国政府采取各项措施,鼓励组建公私合营企业探索清洁煤技术的商业化模式,推动民间资本参与技术研发和利用,借此提高美国的创新活力。 但是,政府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时,必须 专 栏 Column FORTUNE WORLD 2010“战略新兴产业赵刚大讲堂”

《地方政府产业政策与区域经济转型(二)》(98分)

地方政府产业政策与区域经济转型(二)试卷(98分) 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资助研发的企业都是在突破汽车产业政策限制的情况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正确 错误 2、2005年底,我国有汽车企业2443家,其中整车厂115家,改装厂551家。 正确 错误 3、114家整车厂中,产量在100辆以下的有35家,产量一万辆以上的有32家,10万辆以上的只有10家,三大只有日本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水平。 正确 错误 4、在2010年前,形成3-4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和3-4家大型摩托车企业集团,实现自主开发、自主生产、自主销售、自主发展,参与国际竞争。 正确 错误 5、2005年颁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再一次重复在2010年前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目标. 正确 错误 6、汽车产业政策:通过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扩大企业规模效益,提高产业集中度,避免散、乱、低水平重复建设。 正确 错误 7、《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领》制定发布统一的产业政策,并以法律、法规等形式保证实施; 正确 错误 8、《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领》投融资体系和企业直接融资体系,国家在年度股票和债券发行规模中对支柱产业优先予以安排; 正确 错误 9、电冰箱产业政策:1989以后,稳定提高阶段。 正确 错误

10、《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领》从财力、物力上支持产业中某些重要领域的技术开发,经国务院批准,赋予少数大企业集团与其资本和收益比例相适应的海外直接融资权和担保权。正确 错误 11、《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领》将支柱产业的部分产品作为幼稚工业品、对其进行“适当的、有时限的保护”。 正确 错误 12、“鼓励的废了,限制的活了,具体的丢了,总体上歪了”(胡润峰) 正确 错误 13、政府认定改变生产部门结构比按照通常根据静态比较优势的产业演进过程更能够促进增长。 正确 错误 14、韩国为没有产业政策。 正确 错误 15、电冰箱产业政策1984-1988:快速发展阶段 正确 错误 16、1984年以来,在大多数产业都实行了产业政策。 正确 错误 17、彩电最初指定陕西、丹东、北京及苏州几个企业生产元器件,指定北京、上海和天津的三个企业为彩电装配基地。 正确 错误 18、1985年国家重组彩电行业,为了平衡地区利益,指定了58家企业,几乎每个省市(区)都有定点厂, 正确 错误 19、彩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浪潮中,长虹、创维、TCL等非定点厂发展壮大起来,而原先的指定厂几乎都销声匿迹。

中国产业政策的特点评估与政策调整建议

中国产业政策的特点、评估与政策调整建议 项安波张文魁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产业政策在中国备受重视,政府出台大量产业政策,形成了庞大复杂、比较完整的产业政策体系,使中国成为世界上运用产业政策最多的国家之一。但由于产业政策时间上的阶段性、空间上的差异性、主体上的层次性、成效测度上的模糊性,使如何看待及未来如何调整中国的产业政策,多年来一直存在较大争议。 中国产业政策的特点 相较于其他国家,中国产业政策体系复杂性的体现之一是其制定主体的多元化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除政策文件以外,还有法令、条例、措施、规划、计划、纲要、指南、目录、管理办法和通知等形式。其中比较重要或比较有中国特色的是:中央政府发布的正式政策(与此相当甚至层级更高的产业政策表现方式还有法律和党的工作报告;这两种国家意志的体现有时也非常具体,对涉及到的产业影响巨大)、中央部门发布的正式政策、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发布的正式政策、部门决议、会议决议、领导书面批示与口头指示及专项检查、专项整顿等七种,具有“政策边界模糊、覆盖面过广”、“行为方式不规范,直接干预市场”、“选择性明显”等特征。 (一)规模化导向 中国产业政策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重视支持大企业发展,主要表现为保护和扶持在位的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如1993年提出对国企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主要措施包括兼并破产、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实行大公司战略等;1997年“十五大”提出“抓大放小”改革战略,一些地方和部门出于发展大型企业集团的考虑,出现了行政力量主导、推动国企强强联合或以强带弱。21世纪以来,“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实施重点产业部门大企业集团战略、提高中国工业产业国际竞争力”成为中国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实施这类政策的理由往往是“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提高市场集中度,避免过度竞争”等。其理论依据一般是“市场失灵”、“经济发展、赶超需要”等。相关政策部门往往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确定项目审批或核准条件时,偏向于在位大型企业,对新进入中小企业发展进行限制。虽然一些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企业平均规模及专业化协作水平因此而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的来说,并未改变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主要原因在于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不协调。如中国的产业组织政策一直将实现规模经济和专业化协作作为主要目标,而忽视了产业组织政策的核心作用在

地方政府产业政策与区域经济转型

地方政府产业政策与区域经济转型(五) 巫永平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二0一五年一月 四、地方政府作用与区域经济发展 所以我们对产业政策要有一个总结,那下面来了。在产业政策中地方区域经济转型,区域经济发展到底什么关系?要回答这问题,我们简单要回顾一下。从80年代初的经济发展到现在,中国形成区域性的这种发展特征如何形成的? (一)中国区域发展 第一个区域珠三角,珠三角怎么发展起来的?是政府规划出来的吗?没有。政府做了什么?政府只是做你原来愿意投资,第一我给你提供土地,第二你可以修路,三通一平,在这个情况下你来投资。我没有选择你什么行业进来,我没有选择什么企业,你来的都是客,珠三角政府做这个事情。它可以规划出来,完全是市场推动出来的。那政府在这过程中做什么?遵循市场。我可以给你提供服务,我没有做这件事情,这是珠三角,它可以规划出来的。也就说中国最早的区域发展不是规划出来的,是市场自己发展出来的。 另外一个区域有是长三角,长三角又不一样,浙江。浙江民营企业主导,你说民营企业是政府规划出来的?规划出来的吗?完全不是,市场自己发展起来的。浙江人早期,这个很多人说中国南方,南方人脑子里就资本主义的基因,所以这点在浙江人的身上体现得最明显了。在80年代之前,改革开放之初,浙江人上全国各地做生意,各种什么小生意都做,别人看不上的都做。后来就是这些人,很多回乡了,建工厂,就建立企业。当然还有我们乡镇企业,后来慢慢乡镇企业转制建成民营企业。所以这么发展起来的,政府在这过程中做什么?没做什么。也是市场的力量。所以看长三角、珠三角在很多情况下是这么发展起来的,没有政府的作用。而且你做什么?提供服务。那浙江也是啊,那绍兴的克强(音译)的那个城纺城,也是先有市场自己形成一个交易地方,那么政府建立一个室内的交易场。通过这个方式去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早期。 那现在经过30多年的发展,情况不一样了,情况倒过来了。珠三角在多年一来,一直要实现一个目标,就是要产业转型,升级换代。原来各家选择的都是那些劳动密集型的,高消耗的,高污染的,低成本的,那个价格特别敏感的这些产业,现在看来不行了,它污染严重,成本很低,没有竞争能力。现在大量的这种企业在倒闭,包括台湾的,包括另外一些外资的,还有我们自己的在倒闭的。就是因为这个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且这些行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