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锡尾矿探索性试验报告

云锡尾矿探索性试验报告
云锡尾矿探索性试验报告

云锡尾矿探索性试验报告

1 前言

云锡尾矿是云锡公司选锡厂经数十年的生产所堆积起来的尾矿产品,储量高达数千万吨,尾矿含铁约30%,属于有害元素高的褐铁矿。由于褐铁矿的复杂难选特性及伴生有害元素严重超标,云锡尾矿中的铁成分未能获得开发利用。随着铁矿原料的日趋紧张及铁矿价格的上涨,能否利用云锡尾矿生产出有害杂质含量满足炼铁质量要求、铁品位大于50%的铁精矿,成了昆钢、云锡公司及有关单位所共同关心的问题。目前,还原焙烧——弱磁选、强磁选是能够提高褐铁矿品位的选矿工艺,因此,对云锡尾矿(试验简称原矿),实验室一方面以一台实验型SLON-500型高梯度磁选机作为工艺设备,进行强磁选工艺探索性试验,另一方面,开展还原焙烧——磁选探索性试验,摸索利用云锡尾矿技术上是否可行。

2 原矿化学成分

表1 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

由表1可见,试验原矿铁品位31.34%,高炉冶炼有害元素Pb、A s严重超标。

3 原矿粒度分析

表2 原矿(未经破碎)粒度分析结果表

由表2可见,原矿粒度小于0.45mm占99.05%,-200目含量为37.90%。

4 强磁选流程试验

4.1 不磨矿一段强磁粗选流程试验

由于原矿粒度较细,达到试验用高梯度磁选机要求,因此以一段强磁选对原矿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不磨矿一段强磁粗选(流程A)试验结果

由表3可见,一段强磁粗选不能获得品位50%以上的铁精矿,因此不能提精;当强磁选背景场强达到7000Gs时可以抛弃产率37.03%、品位13.53%、铁回收率16.41%的铁尾矿,因此一段强磁粗选可以抛尾。不磨矿强磁粗选抛尾可减少后道磨矿作业磨矿量,降低磨矿能耗及生产成本,有现实意义。

4.2 磨矿一段强磁粗选流程试验

为了探索在细磨条件下,强磁选是否可以提取精矿或者更好的抛弃尾矿,特进行磨矿一段强磁粗选流程试验,试验结果见表4及表5。

表4 85%-200目一段强磁粗选流程(流程B)试验结果

续表4

表5 95%-200目一段强磁粗选(流程C)试验结果

由表4、表5可见,提高磨矿细度或者降低背景场强,均可提高精矿品位。获得最高精矿品位48.71%时,对应的磨矿细度为95%-200目,对应的背景场强为5000Gs。

4.3 强磁流程产品考察

为考察有害元素在不同工艺流程产品中的含量,对多个产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见表6。

表6 不同工艺流程产品多元素分析

由表6看出,不同的工艺流程精矿产品随着铁品位的增加,As、Zn含量也随之增加,铁品位48.71%时,As为1.31%,Zn为0.98%,而Pb、Sn含量随之减少,即使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将精矿铁品位提高到50%以上,但精矿中的As和Zn同样会进一步提高,难以获得有害元素满足冶炼要求的铁精矿产品。值得一

提的是,不同工艺流程精矿产品中的SiO

2含量较低,精矿铁品位48.71%时,SiO

2

含量仅为4.81%,表明进一步降硅的意义不大。以上就是云锡尾矿选矿过程中的特殊规律,其原因,主要是铁与As、Zn的赋存状态关系密切,其中Zn可能主要以铁闪锌矿即(Zn、Fe)S或其氧化物的形态存在,As可能主要以毒砂(FeAsS)、斜方砷铁矿(FeAs

2

)的形态存在,如要彻底查清铁与有害元素的赋存关系,下一步需要进行物相分析及电子探针分析。

5 还原焙烧——磁选试验

5.1 试验目的

本次焙烧磁选试验目的是提高精矿品位,同时降低精矿有害杂质含量。焙烧可使非磁性低品位褐铁矿转化为磁性铁(包括磁铁矿、假象赤铁矿、铁颗粒),同时高温条件下可使部分有害杂质挥发或还原成单质,从而与铁矿物分向,最后经过磁选可选出高品位的磁性铁产品。

5.2 焙烧试验

焙烧条件的选择:

1)焙烧方式:由于原矿是褐铁矿,所以采用还原焙烧;

2)还原剂:采用褐煤(来自惠民地区)作为固态还原剂;

3)焙烧温度:由于焙烧褐铁矿适宜的温度为700~900℃,且试验还原炉最高温度为900℃,而温度高对有害杂质的脱除有利,故直接固定焙烧温度为900℃;

4)其它条件:焙烧时间及还原剂用量为变量;焙烧矿冷却方为水冷。

焙烧试验获得的焙烧矿化学多元素分析见表7。

表7 焙烧矿化学多元素分析

注:1#条件:焙烧时间30分钟,煤10%;2#条件:焙烧时间60分钟,煤30%(焙烧温度均为900℃)。

焙烧效果初步分析:焙烧后,由于烧减矿石铁品位及亚铁含量得到提高,同时杂质及有害元素硅、钙、镁、铝、磷、铅、砷含量也同步增加,唯有锌含量有所较少。这说明,焙烧时,铅、砷难以挥发,仍残留在矿石中,而锌则相反。

5.3 焙烧矿选矿试验

选矿工艺首先通过磨矿使磁性铁与脉石矿物单体解离,通过弱磁选回收磁性铁产品,对弱磁选尾矿以摇床重选回收非磁性铁产品,选矿工艺流程见图1。

原矿(95%-200目)

弱精摇精摇中摇尾

图1 焙烧矿选矿试验流程图

焙烧矿磁选试验结果见表8。

表8 焙烧矿选矿试验结果

5.4 焙烧——磁选产品分析

焙烧——磁选试验精矿化学多元素分析见表9。

表9 精矿化学多元素分析

5.5 焙烧——磁选结果分析

表8、表9说明:

1)综合比较,1#试验取得精矿指标相对比较理想,2#试验有明显的过还原现象,其特征是有大量的金属铁产品(2#精矿)出现,导致金属回收率明显偏低。由于仅做了两组试验,最佳焙烧条件尚未获得,如对1#试验进行条件优化,可进一步提高选矿指标。

2)无论还原焙烧——磁选效果好坏,有害杂质砷含量与铁品位呈正相关,表明砷、铁关系紧密,砷难以脱除,因此可推断即使优化还原焙烧——磁选条件,有害杂质砷也不能有效去除;而有害杂质铅、锌的含量与铁品位呈负相关,提高铁精矿品位可有效降低铅、锌含量。

3)总之,还原焙烧——磁选工艺虽然获得较高的铁精矿品位,但有害杂质尤其是砷不能有效去除,严重超标。

6 结论

试验获得以下结论:

1)云锡尾矿属有害元素严重超标的褐铁矿矿石,原矿铁品位31.34%,需要通过选矿办法提高铁精矿品位、降低有害杂质含量方可获得回收利用。

2)云锡尾矿粒度较细,可以在不磨矿的情况下,以高梯度强磁选工艺直接抛尾,在生产上有积极意义。

3)以高梯度强磁选工艺选别云锡尾矿,可获得精矿铁品位41.27%~48.71%,

7.06%~4.81%,Pb 2.18%~1.80%,As 0.95%~1.31%,Zn 0.78%~0.98%,SiO

2

难以获得品位大于50%的铁精矿,且精矿有害杂质As、Zn随铁品位的提高而有所上升,不能作为炼铁原料。

4)还原焙烧——磁选工艺可在适宜条件下取得铁品位59.07%,铁回收率58.94%的铁精矿,但As、Pb高达1.09%和2.00%,同样不能作为炼铁原料。

5)对云锡尾矿而言,强磁——氧化焙烧技术方案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该方案先以强磁选提高铁精矿品位(TFe 45%),然后对强磁精矿造球进行氧化焙烧,其烧减可导致球团成品矿铁品位再进一步提高。但实践证明,球团、烧结生产(主要以氧化气氛为主)基本上不能脱砷,因此强磁——氧化焙烧方案效果有限。

7 建议

技术中心选矿试验室近年来对省内贫(铁品位低)、细(铁矿颗粒细)、杂(有害元素高,尤其是As和P)难选矿石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本次云锡尾矿强磁选试验只是其中之一,有成功也有失败,经过对经验及教训的总结,提出如下建议:

1)云锡尾矿铁精矿(包括强磁精矿、焙烧磁选精矿)As、Zn有害元素严重超标,在目前公司入炉原料有害元素偏高的情况下,不能作为炼铁原料。

2)公司对省内难选矿石的开发应遵循先易后难原则,循序渐进。从选矿技术及经济角度上考虑,不同云南省内难选铁矿石类型的开发利用可行性依次为:贫磁铁矿、细赤铁矿、杂褐铁矿。贫磁铁矿,如胶平渡磁铁矿,原矿品位仅15.00%,有害元素不高(磷为0.3%),铁精矿品位57.50%,选比8.18,试验已经成功;细赤铁矿,如昭通莲峰乡赤铁矿,原矿铁品位44.00%,有害杂质很低,但选矿只能提高铁品位1个百分点,该矿有望通过焙烧磁选(大规模)或已经作为配矿(小规模)获得利用;杂褐铁矿,如本次的云锡尾矿,其开发利用有待科学技术上的突破。

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中心炼铁室

2008年10月15日

核磁共振实验报告

核磁共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核磁共振的原理与基本结构; 2.学会核磁共振仪器的操作方法与谱图分析; 3.了解核磁共振在实验中的具体应用; 二、实验原理 核磁共振的研究对象为具有磁矩的原子核。原子核是带正电荷的粒子,其自旋运动将产生磁矩,但并非所有同位素的原子核都有自旋运动,只有存在自选运动的原子核才具有磁矩。原子核的自选运动与自旋量子数I有关。I=0的原子核没有自旋运动。I≠0的原子核有自旋运动。 原子核可按I的数值分为以下三类: 1)中子数、质子数均为偶数,则I=0,如12C、16O、32S等。 2)中子数、质子数其一为偶数,另一为基数,则I为半整数,如: I=1/2;1H、13C、15N、19F、31P等; I=3/2;7Li、9Be、23Na、33S等; I=5/2;17O、25Mg、27Al等; I=7/2,9/2等。 3)中子数、质子数均为奇数,则I为整数,如2H、6Li、14N等。 以自旋量子数I=1/2的原子核(氢核)为例,原子核可当作电荷均匀分布的球体,绕自旋轴转动时,产生磁场,类似一个小磁铁。当置于外加磁场H0中时,相对于外磁场,可以有(2I+1)种取向: 氢核(I=1/2),两种取向(两个能级): a.与外磁场平行,能量低,磁量子数m=+1/2; b.与外磁场相反,能量高,磁量子数m=-1/2;

正向排列的核能量较低,逆向排列的核能量较高。两种进动取向不同的氢核之间的能级差:△E= μH0(μ磁矩,H0外磁场强度)。一个核要从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必须吸收△E的能量。让处于外磁场中的自旋核接受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辐射,当辐射的能量恰好等于自旋核两种不同取向的能量差时,处于低能态的自旋核吸收电磁辐射能跃迁到高能态。这种现象称为核磁共振,简称NMR。三、实验仪器 400MHz超导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 (仪器型号:AVANCE III 400) 四、仪器构造、组成 1)操作控制台:计算机主机、显示器、键盘和BSMS键盘。 计算机主机运行Topspin程序,负责所有的数据分析和存储。BSMS键盘可以让用户控制锁场和匀场系统及一些基本操作。 2)机柜:AQS(采样控制系统)、BSMS(灵巧磁体系统),VTU(控温单元)、 各种功放。 AQS各个单元分别负责发射激发样品的射频脉冲,并接收,放大,数字化样品放射出的NMR信号。AQS完全控制谱仪的操作,这样可以保证操作不间断从而保证采样的真实完整。BSMS:这个系统可以通过BSMS键盘或者软件进行控制,负责操作锁场和匀场系统以及样品的升降、旋转。3)磁体系统:自动进样器、匀场系统、前置放大器(HPPR)、探头。 本仪器所配置的自动进样器可放置60个样品。磁体产生NMR跃迁所需的

顺磁共振实验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 顺磁共振实验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2014年5月10日

顺磁共振实验 实验报告 【摘要】 电子顺磁共振又称电子自旋共振。由于这种共振跃迁只能发生在原子的固有磁矩不为零的顺磁材料中,因此被称为电子顺磁共振;因为分子和固体中的磁矩主要是自旋磁矩的贡献所以又被称为电子自旋共振。简称“EPR ”或“ESR ”。由于电子的磁矩比核磁矩大得多,在同样的磁场下,电子顺磁共振的灵敏度也比核磁共振高得多。在微波和射频范围内都能观察到电子顺磁现象,本实验使用微波进行电子顺磁共振实验。 【关键词】 顺磁共振,自旋g 因子,检波 【引言】 顺磁共振(EPR )又称为电子自旋共振(ESR ),这是因为物质的顺磁性主要来自电子的自旋。电子自旋共振即为处于恒定磁场中的电子自旋在射频场或微波场作用下的磁能级间的共振跃迁现象。顺磁共振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后广泛的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及医学等领域。电子自旋共振方法具有在高频率的波段上能获得较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能深入物质内部进行超低含量分析,但并不破坏样品的结构,对化学反应无干扰等优点,对研究材料的各种反应过程中的结构和演变,以及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了解电子自旋共振现象,测量有机自由基DPPH 的g 因子值,了解和掌握微波器件在电子自由共振中的应用,从矩形谐振长度的变化,进一步理解谐振腔的驻波。 【正文】 一、实验原理 (1)电子的自旋轨道磁矩与自旋磁矩 原子中的电子由于轨道运动,具有轨道磁矩,其数值为: 2l l e e P m μ=- ,负号表示方向同l P 相反。在量子力学中(1)l P l l =+,因而 (1)(1)2l B e e l l l l m μμ=+=+,其中2B e e m μ=称为玻尔磁子。电子除了轨道运动外

核磁共振实验报告

1、前言和实验目的 核磁共振是指受电磁波作用的原子核系统在外磁场中磁能级之间发生共振跃迁的现象。本实验的样品在外磁场中,外磁场使样品核能级因核自旋不同的取向而分裂,在数千高斯外磁场下核能级的裂距一般在射频波段,样品在射频电磁波作用下,粒子吸收电磁波的能量,从而产生核能级的跃迁。1932年发现中子后,才认识到核自旋是质子自旋和中子自旋之和,质子和中子都是自旋角动量为2 的费米子,只有质子数和中子数两者或其一为奇数时,核才有非零的核磁矩,正是这种磁性核才能产生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信号可提供物质结构的丰富信息,如谱线的宽度、形状、面积、谱线在频率或磁场刻度上的准确位置、谱线的精细结构、超精细结构、弛豫时间等,加之是对样品的无损测量,广泛的应用于分子结构的确定、液相和固相的动力学研究、医用诊断、固体物理学、分析化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是确定物质结构、组成和性质的重要实验方法。核磁共振还是磁场测量和校准磁强计的标准方法之一,其不确定度可达001.0±%。 实验目的: (1)掌握核磁共振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2)用核磁共振方法校准外磁场B ,测量氟核的F g 因子以及横向驰豫时间2T 2、实验原理 如原子处在磁场中会发生能级分裂一样,许多原子核处在磁场中也会发生能级的分裂,因为 原子核也存在自旋现象。质子和中子都是自旋角动量等于2 的费米子,当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为偶数时原子核的磁矩为0,当其一为奇数时原子核磁矩为半整数,当两个都为奇数时核磁矩为整数。只有具有核磁矩的原子核才有核磁共振现象。 我们知道在微观世界里物理量都只能取分立的值,即都是量子化的。原子核的角动量也只能取分立的值 )1(+= I I p ,I 为自旋量子数,取分立的值。对于本实验用到的H 1和F 19,自旋量 子数I 都为1/2。沿z 方向的角动量为 m p z =,在这里m 只能取1/2或-1/2。而自旋角动量不为0的核具有核磁矩p m e g p 2F =,考虑沿z 轴方向则有N z p Z mgF p m e G F ==2,其中以 γ== p z m e F 2为原子核磁矩的基本单位,p m e 2=γ。 在没有磁场作用时,原子核的能量时一样的,但处于磁场中则会发生能级分裂, B m γ-B -F B F E Z =?=?-=,本实验中1=?m ,故有B E γ=?。外加一射频场,当满足一定 的条件时就会发生共振吸收,条件为πγγυ2hB B E h = =?= ,从而有共振频率B π γ υ2= 。通过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宁江区毛都站镇中学马池玉 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启动和推进,我校作为一所普通初中,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对于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实验,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最大。针对此现状,我立了《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研究》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初三化学实验课改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把探究性实验作为初中化学的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次在2001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正式提出。大纲指出:教师应“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应逐步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适时地安排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等这些指导性的言语都在告诉我们探究性教学应该启程了。 (2)松原市从2003年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面对新的教材和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原有的实验教学方式是统一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模式,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单一的实验内容又脱离社会实际,已逐渐显示出不足之处。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因此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与研究,是化学教学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径。 (3)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学校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把新人教版教材上的50多个实验按分类可分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家庭小实验等,而其中有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上册13个,下册11个)。这次我共选择了其中的19个进行探究教学,但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刚开始大多学生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或者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方案;当老师给学生设置了问题情景后,让他们能独立地设计实验去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而大家知道,学生会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恰恰是探究性实验最重要的两个环节。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及我校实验室条件的不断改善,在汲取过去几年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和不足,我校化学组确立“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旨在进一步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同时也想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化学探究性实验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化学教学的内容或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对自然界及研究的现象提出问题,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实验活动,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作用于研究对象,借助化学探究性实验,独自或与他人合作加以探索,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组成、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等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过程中一般围绕八个要素展开,即:提出问题(或创设情境)、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借助该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设计、现象观察,结果分析,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达到获得知识,形成概念,掌握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感体验,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化学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上的许多理论和定律都是从实验中发现归纳出来的。同时,化学理论的应用、评价也有赖于实验的探索和检验。虽然到了近代乃至现代,化学的飞速进步已经产生了各种新的研究方法,但是,实验方法仍然是化学不可缺少的研究手段。新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科学探究不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中学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 用化学实验的方法学习化学,既符合化学的学科特点也符合学生学习化学的认识特点,是化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手段。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独立进行或合作开展化学实验研究。通过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通过使用探究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基础理论、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训练实验技能,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 一、对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化学实验的认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即过去的“双基”;“过程与方法”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文关怀的体现。所以新的课程理念的核心是“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在知识、学法、人文等方面得到发展。”其中第5条特别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

探索性实验课件--探索实验注意事项

2012级探索实验注意事项(请认真阅读!) 一、实验开题 1、探索实验开题后需上交班上各组《课题申请书》电子板。 2、把各组的实验动物计划表汇总、打印并由指导老师签名后上交电子版及 纸质版。 3、用Excel分类汇总班上所需的实验室代购生化试剂盒(注明具体用途, 如用于血液或组织的测定)、自购的药品(中药、西药)、常用试剂、仪器设备及器械并上交电子版。 以上表格要求12月10日前提交。 二、关于实验试剂 1、实验室代购生化试剂盒。如需自购实验药品、用品等,则每组费用不能 超过200元。 2、自购的药物、用品发票抬头写“中山大学”,发票内容具体写清楚药品用 品名称,发票后面必须有班级、学生签名、电话、探索实验题目。特别注意:药品最好在广东省内购买,发票必须提供汇款凭证,否则无效! 3、与实验相关的试剂盒 4、其它实验室可免费提供的常用试剂(不计入每组经费!) 一般常用试剂(如苦味酸、无水乙醇、冰醋酸、甲醛、氯化钠、肝素、乙酰胆碱、阿托品、普鲁卡因、乌来糖等)由实验室统一提供。 三、实验动物领取 按申请日期在何母楼6楼大厅领取。大鼠5只/每笼,小鼠10只/每笼;领回的动物需挂牌登记(标明班级、姓名、手机)后放入教学实验动物暂养房的各层架子上。 1、动物领取时间:另行通知。 2、动物存放地点:何母楼610房。 四、手术器械、仪器的领取 在负责的技术老师带领指导下领取。手术器械、仪器当天用完后当即归还。若借用特殊器械,如灌胃针、微量注射器等,要在“借用登记本”上登记并保证用后立即回还。 五、行为学仪器使用申请流程 如有用到行为学实验室仪器,请各班班长将相关小组组长校园卡收集后,并将相关电子版信息(班级、姓名等)打印后,到动物实验大楼3楼办公室邱灿华老师(87330026)开通所需门禁权限。

最新核磁共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实验仪器 1.实验目的 (1)了解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2)学习利用核磁共振校准磁场和测量因子g 的方法: (3)掌握利用扫场法创造核磁共振条件的方法,学会利用示波器观察共振吸收信号; (4)测量19F 的g N 因子。 2.实验仪器 NM-Ⅱ型核磁共振实验装置,水 样品和聚四氟乙烯样品。 探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图一中绕 在样品上的线圈是边限震荡器电路 的一部分,在非磁共振状态下它处在 边限震荡状态(即似振非振的状态), 并把电磁能加在样品上,方向与外磁 场垂直。当磁共振发生时,样品中的 粒子吸收了震荡电路提供的能量使振荡电路的Q 值发生变化,振荡电路产生显著的振荡,在示波器上产生共振信号。 二、实验原理 (要求与提示:限400字以内,实验原理图须用手绘后贴图的方式) 原子核自旋角动量不能连续变化,只能取分立值即: P = 其中I 称为自旋量子数,I=0,1/2,1,3/2,2,5/2,…本实验涉及的质子和氟核 F 19 的自旋量子数I 都等于1/2。类似地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在空间某一方向,例如z 方向的分量不能连续变化,只能取分立的数值 自旋角动量不为零的原子核具有与之相联系的核自旋磁矩, 其大小为: P 2M e g =μ 核磁共振 实验报告

其中e 为质子的电荷,M 为质子的质量,g 是一个由原子核结构决定的因子,对不同种类的原子核g 的数值不同,g 成为原子核的g 因子。由于核自旋角动量在任意给定的z 方向的投影只可能取(2I+1)个分立的数值,因此核磁矩在z 方向上的投影也只能取(2I+1)个分立的数值: 2M e g p 2M e g m z z ==μ 原子核的磁矩的单位为: 2M e N =μ 当不存在外磁场时,原子核的能量不会因处于不同的自旋状态而不同。通常把B 的方向规定为z 方向,由于外磁场B 与磁矩的相互作用能为: B B P B B E z z m γγμμ-=-=-=?-= 核磁矩在加入外场B 后,具有了一个正比于外场的频率。量子数m 取值不同,则核磁矩的能量也就不同。原来简并的同一能级分裂为(2I+1)个子能级。不同子能级的能量虽然不同,但相邻能级之间的能量间隔 却是一样的,即: B E γ=? 而且,对于质子而言,I=1/2,因此,m 只能取m=1/2和m= -1/2两个数值。简并能级在磁场中分开。其中的低能级状态,对应E 1=-mB ,与场方向一致的自旋,而高的状态对应于E 2=mB ,与场方向相反的自旋。当核自旋能级在外磁场B 作用下产生分裂以后,原子核在不同能级上的分布服从玻尔兹曼分布。 若在与B 垂直的方向上再施加一个高频电磁场(射频场),且射频场的频率满足一定条件时,会引起原子核在上下能级之间跃迁。这种现象称为共振跃迁(简称共振)。 发生共振时射频场需要满足的条件称为共振条件: B π γν2= 如果用圆频率ω=2πν 表示,共振条件可写成:B γω=

探索性实验的思考

探索性实验的思考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知识经济的社会中人的最重要的素质是创新能力。而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特别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发散性思维及发挥个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方面有独特的作用。但是传统包办式的实验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性实验作为近年来崭露头角的一种新型实验,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动手操作能力,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有着很好的作用。 我们对探索性实验的定义是:由教师给出实验课题,提供实验器材,提出实验要求,让学生自己拟定实验方案,制订实验步骤,独立地通过实验的观测和分析去探索研究,从而发现“新”的物理现象,并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来解释实验现象,总结出他们原来并不知道的规律性认识的实验。 探索性实验作为物理实验的一种形式,它既有别于测定性实验,又有别于一般的验证实验。探索性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物理实验研究方法的训练,让学生接触探索、发明、发现的过程和方法。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理性的、批判的思想方法,体验学者研究的苦衷和愉悦,培养他们的发现、探究能力。而要达到这种目的,首先要求教师树立正确会设计的指导思想。那么,探索性实验的设计应该该具备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呢?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理论可以给我们以很好的启示 皮亚杰认为,人的行为具有一种定向性平衡。本来处于平衡状态的图式,由于人与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破坏了平衡状态,出现了不平衡,为此,人再进行反应又恢复平衡,这种重新达到平衡状态的心理反应过程,称为平衡化。平衡化又可分为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同化

铁磁共振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 早在1935年,著名苏联物理学家兰道(Lev Davydovich Landau 1908—1968)等就提出铁磁性物质具有铁磁共振特性.经过十几年,在超高频技术发展起来后,才观察到铁磁共振吸收现象,后来波耳得(Polder )和侯根(Hogan )在深入研究铁磁体的共振吸收和旋磁性的基础上,发明了铁氧体的微波线性器件,使得铁磁共振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自20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后,铁磁共振和核磁共振、电子自旋共振等一样,成为研究物质宏观性能和用以分析其微观结构的有效手段. 微波铁磁共振现象是指铁磁介质处在频率为?0的微波电磁场中,当改变外加恒定磁场H 的大小时,发生的共振吸收现象.通过铁磁共振实验,我们可以测量微波铁氧体的共振线宽、张量磁化率、饱和磁化强度、居里点等重要参数.该项技术在微波铁氧体器件的制造、设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实验目的 1.了解微波谐振腔的工作原理,学习微波装置调整技术. 2.掌握铁磁共振的基本原理,观察铁磁共振现象. 3.测量微波铁氧体的共振磁场B ,计算g 因子. 三、实验原理 1.磁共振 自旋不为零的粒子,如电子和质子,具有自旋磁矩.如果我们把这样的粒子放入稳恒的外磁场中,粒子的磁矩就会和外磁场相互作用使粒子的能级产生分裂,分裂后两能级间的能量差为: 02B h E πγ=? (1) (其中,γ为旋磁比,h 为普朗克常数,0B 为稳恒外磁场). 又有e m e g 2=γ,故0022B g B h m e g E B e μπ =?=?.(其中,g 即为要求的朗德g 因子,其值约为2.πμe B m eh 4=为玻尔磁子, 其值为1241074.29--??T J ) 若此时再在稳恒外磁场的垂直方向加上一个交变电磁场,该电磁场的能量为

探究性试验知识总结

探究性试验知识总结 一、常见气体离子的检验 1.常见气体检验方法 【必记】氢气(H2):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混合空气点燃有爆鸣声,生成物只有水(不是只有氢气才产生爆鸣声,可点燃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 【必记】氧气(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必记】氯气(Cl2):黄绿色,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NO2、O3也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必记】氯化氢(HCl):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白雾,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蓝试纸变红;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冒白烟;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时生成白色沉淀。 【必记】二氧化硫(SO2):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必记】硫化氢(H2S):无色有具鸡蛋气味的气体。能使Pb(NO3)2或CuSO4溶液产生黑色沉淀,或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必记】氨气(NH3):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能生成白烟。 【必记】一氧化氮(NO):无色气体,在空气中立即变成红棕色。 【必记】二氧化氮(NO2):红棕色气体,通入水中生成无色的溶液并产生无色气体,水溶液显酸性。 【必记】二氧化碳(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SO2气体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N2等气体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必记】一氧化碳(CO):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燃烧后只生成CO2;能使灼热CuO由黑色变成红色。 甲烷(CH4):无色气体,可燃,淡蓝色火焰,生成水和CO2;不能使高锰酸钾、溴水褪色。乙炔(C2H2):无色无臭气体,可燃,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和浓烟,生成水和CO2,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 乙烯(C2H4):无色气体、可燃,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和黑烟,生成水和CO2,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 2.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物理实验报告_铁磁共振

铁磁共振 摘 要 本实验观察了速调管的振荡模式,谐振腔的谐振曲线,单晶样品的共振曲线,用逐点法测量了多晶样品的共振曲线.实验测得谐振腔的有效品质因数为861.24,测得单晶样品共振线宽H D =224.5A/m,旋磁比g =11 2.1810′Hz·m/A,朗德因子g=2.4,弛豫时间t =7 2.1410 -′s.测得多晶样品H D =31847.5A/m,g =11 2.3610′Hz· m/A,g=2.6,t =10 2.110 -′s . 关键词 铁磁共振,共振曲线,谐振曲线,品质因数,微波 一、引言 共振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共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化学、力学、电磁学、光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工程技术等几乎所有的科技领域.磁共振是发生在既有角动量又有磁矩的系统在磁场作用下形成的塞曼能级间的共振感应跃迁,它不但具有共振的共性,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在目前可得到的磁感应强度的条件下,磁共振所涉及的共振频率通常处于射频和微波频段. 铁磁共振是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物质宏观性能和微观结构的重要实验手段,是指铁磁体材料在受到相互垂直的稳恒磁场和交变磁场的共同作用时发生的共振现象.利用铁磁共振现象可以测量体磁体材料的g 因子、共振线宽、弛豫时间等性质.该项技术在微波铁氧体器件的制造、设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本实验,熟悉微波传输中常用的元件及其作用,掌握传输式谐振腔的工作特性,了解谐振腔观察铁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条件. 二、实验原理 1、铁磁共振 当铁磁体材料同时受到两个相互垂直的磁场,即恒定磁场0H 和微波交变磁场h ,在0H 的作用下,铁磁体的磁化强度将围绕0H 进动,进动频率为: 00H w g = (1)

实验七探究性实验报告—叶脉书签

实验日期 6 月 3 日第 1 组姓名陈博殷学号 073 成绩____________ 实验七探究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题目 “制作叶脉书签” 二、实验主要步骤 1、选材:应选择叶脉粗壮丰富、叶质较厚、大小适中、叶面平整、叶脉的树叶。本实验选用白兰树叶、绿化芒树叶、美丽异木棉树叶、紫荆树叶、鸡蛋花树叶。 2、配液:将碱溶解在适量的水中,配制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的碱液。将硫酸溶液配制到所需浓度。注意安全,千万不要将酸碱液溅到眼睛里。 3、加热:将配好的酸、碱液放在容器中加热。当加热到液体即将沸腾(80℃左右)时候将选好的叶子放入容器里,并不断搅拌。具体加热时间以叶肉容易被刷掉为度,一般在10分钟左右。(如果碱液浓度不大,或者所选的叶子较老则应延长加热时间。)可以过两三分钟取一片子出来观察,直至叶片变成褐色(或叶肉有脱落)。 4、清洗:在自来水水流下冲洗,洗去多余碱液、酸液。 5、刷除叶肉:将叶片放在玻璃板上,加入一层水,把牙刷打斜(与水平面大约成45度角),顺叶脉轻轻地刷净叶肉,刷时注意:只向一个方向刷(绝对不能来回刷),以免将叶脉刷坏。刷时先从背面开始,刷净背面再刷正面,主叶脉边沿处可用敲出法。刷洗干净后放到滤纸(或报纸)上晾干。如果是老树叶,则在刷洗的过程中,会有两层叶脉出现,这时只要将其中品质稍次的一片去除即可。 6、晾干:取出放在阴凉处风干。或者放在废旧书报中吸干。 7、着色:将风干到6 成的叶脉分别放在甲基橙溶液、紫色石蕊试液、品红溶液中着色,后晾干。建议夹在书中,这样既可以吸干水分,又可以成型。 三、实验现象描述与图片记录 1、探究不同酸碱液的腐蚀效果 2、探究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的腐蚀效果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

2019/8/9 18:29:00近代物理实验报告2 实验名称:铁磁共振 指导教师:鲍德松 专业:物理 班级:求是物理班1401 姓名:朱劲翔 学号:3140105747 实验日期:2016.10.19

实验目的: 1. 初步掌握用微波谐振腔方法观察铁磁共振现象。 2.掌握铁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3.测量铁氧体材料的共振磁场r B ,共振线宽B ?,旋磁比γ以及g 因子和弛豫时间 τ。 实验原理: 根据磁学理论可知,物质的铁磁性主要来源于原子或离子的未满壳层中存在的非成对电子自旋磁矩。一块宏观的铁磁体包含有许多磁畴区域,在每一个区域中,自旋磁矩在交换作用的耦合下彼此平行排列,产生自发磁化,但各个磁畴之间的取向并不完全一致,只有在外磁场的作用下,铁磁体内部的所有自旋磁矩才保持同一方向,并围绕 着外磁场方向作进动。当铁磁物质同时受到两个相互垂直的磁场即恒磁场0B ρ 和微波磁 场1B ρ的作用后,磁矩的进动情况将发生重要的变化。一方面,恒磁场0B ρ 使铁磁场物质 被磁化到饱和状态,当磁矩M ρ 原来平衡方向与0B ρ有夹角θ时,0B ρ使磁矩绕它的方向作进动,频率为h B g B H μν=;另一方面,微波磁场1B ρ强迫进动的磁矩M ρ随着1B ρ的作用

而改变进动状态,M ρ 的进动频率再不是H ν了,而是以某一频率绕着恒磁场0B ρ作进动,同时由于进动过程中,磁矩受到阻尼作用,进动振幅逐渐衰减,如图(8—1)所示,微波磁场对进动的磁矩起到不断的补充能量的作用。当维持微波磁场作用时,且微波 频率ν=H ν时,耦合到M ρ的能量刚好与M ρ 进动时受到阻尼消耗的能量平衡时,磁矩就维持稳定的进动,如图(8—2)所示。铁磁共振的原理图如图(8—3)所示。 在恒磁场0B ρ(即0H ρ )和微波磁场1B ρ(即h ρ)的作用下,其进动方程可写为: dt M d ρ = -γ(M ρ×H ρ)+ T ρ (8-1) 上式中e m e g 2=γ为旋磁比,g 为朗德因子,B ρ(即H ρ)为恒磁场0B ρ(即0H ρ)和微波 磁场1B ρ(即h ρ)合成的总磁场,T ρ 为阻尼力矩,此系统从微波磁场1B ρ中所吸收的全部 能量,恰好补充铁磁样品通过某机制所损耗的能量。阻尼的大小还意味着进动角度θ减少的快慢,θ减少得快,趋于平衡态的时间就短,反之亦然。因此这种阻尼可用弛豫时间τ来表示,τ的定义是进动振幅减小到原来最大振幅的e 1所需要的时间。 图(8—1)进动振幅逐渐衰减 图(8—2)微波磁场作用抵消阻尼,趋于平衡

学生探究性实验报告格式

1 1、以D001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负载三氯化铁为催化剂催化合成环己酮缩乙二醇,探究不同催化剂用量对催化效果的影响; 2、探究不同的酮醇比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3、用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对产物进行表征研究。 香、果香香气、留香持久、香气类型多等特点,作为新型香料在日用香精和食品香精中广泛应用 [1,2] ,也常用于用作特殊的反应溶剂[3] ,…………。 三、实验原理 ………… 三、实验所用主要仪器设备和药品 主要仪器设备:数字阿贝折光仪、Agilent-6890气相色谱仪(安捷伦科技制作有限公司)、36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Wartars 公司)、搅拌器等。 药品:D001树脂(市售)、乙二醇(化学纯)、环己酮(分析纯)、环己烷(化学纯)等;………………… 四、实验部分 1、催化剂的制备 (1)树脂处理 (2)催化剂的制备 ①树脂与FeCl 溶液的交换 称取10g 干燥树脂,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再用0.02mol/LFeCl 3溶液1000mL 分数次与反复洗涤后的树脂混合搅拌,以6mL/min 的速度动态交换……………………。

2 ②催化剂的焙烧处理 将上述制备的复合物在马沸炉中在一定条件下进行……………………。 2、环己酮缩乙二醇的合成 100ml 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2g 催化剂,环己酮0.2mol ,乙二醇0.3mol …………。 五、结果与讨论 1、酮醇比对缩酮反应的影响 固定催化剂用量为2g ,环己酮用量为0.2mol ,以20mL 环己烷作带水剂,回流反应3h ,考察不同酮醇比对缩酮反应产率的影响,结果见表1。 n (酮) /n (醇)(mol 比) 1:1.0 1:1.2 1:1.5 1:2.0 1:2.5 缩酮产率(%) 52 80 84 76 72 由表1乙二醇过量……………………………………。 2、催化剂用量对缩酮反应的影响 ………………………… 3、产物的分析结果 (1)缩酮的确认 生成的环己酮缩乙二醇我们主要通过测红外光谱来确证。其图谱如下: 473.73 543.21 619.32 1119.56 1384.26 1618.67 1637.61 2925.04 3415.9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105 %T r a n s m t t a n c e 1000 2000 3000 4000 W a v e n u m b e r s (c m -1)

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的例析

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的例析 一.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比较 l、概念 (1)探究性实验: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 (2)验证性实验: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 2、比较表 3. 此类实验需要对某些生物学现象作出合理化的假设并通过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如教材中“比较过氧化氢酶与Fe3+的催化效率”、“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与观察”等。 4、复习探究和验证性实验要注意的问题: (1)分清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设计实验时必须要有明确的标记,如用甲、乙、丙,或者是A、B、C或者 1、2、3,总之让人以一目了然的感觉。即对照原则: ①空白对照:即不给对照组做任何处理。如例9、11、12 ②条件对照:给实验组某种处理,给对照组另外一个条件处理。如例1 ③自身对照:指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例如鸡的阉割实验——阉割前鸡的状况为对照组,阉割后的鸡为实验组。如例4、7 ④相互对照:不单独设置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相互为对照,例如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不同浓度下种子的萌发情况。如例2、3、6、10 (2)分析实验设计中的单一自变量。即单一变量原则。例如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温度就是这一

变量,而pH、底物浓度、酶浓度等就是无关变量,应设置为相同。 (3)注意实验操作步骤的前后顺序要有逻辑性(前因后果),步步有理,环环相扣,各步骤要严密、完整。 (4)注意实验用具与试剂及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 (5)注意实验结果的观察、记录、分析和结论,确定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内容和合适的观察方法,最后对结果作出科学的解释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实验分析 1、探究性实验的设计 例题:绿豆种子萌发初期的生长主要是胚轴的伸长。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从一个农科所获得了一种复合肥料,他们想探究这种复合肥料溶液在什么浓度范围对绿豆萌发初期的生长促进作用最大。请你利用下列材料,参与他们的实验设计。 材料:做好标记的大号培养皿若干个、刚萌发出一小段胚轴的绿豆种子若干组(10粒/组)、 复合肥料颗粒、蒸馏水、脱脂棉、直尺等 实验步骤: (1)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复合肥料溶液。(确定自变量) (2)分别测量已萌发绿豆胚轴的长度,并计算各组的平均值,记录下来。(确定因变量,前测,收集、处理数据) (3)将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复合肥料溶液浸润过的脱脂棉,铺在不同的培养皿中,再将几组已萌发的绿豆分别放入其中。另外设置一个用蒸馏水代替复合肥料溶液处理的对照组。(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4)将上述装置放在温度等外界环境条件适宜且相同的地方培养。(控制无关变量) (5)几天后,再次测量绿豆胚轴的长度,计算各组平均值,记录下来。(测量、收集、处理数据) 最后,将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例1:植物开花受光周期的影响。菊花等短日照植物只有白昼短于一定时数若干天后,才能开花。那么菊花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在哪里?是在植物的顶端花芽,还是在下部的叶片?请你设计实验探究菊花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 实验材料:(略) (1)实验步骤: ① ② ③ (2)实验结果预测与分析: 例2:如果要探究栽种的植物在何种日温与夜温组合下,最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你如何进行实验设计?(日温可控制范围:15~35℃;夜温可控制范围:17~ 25℃;植物生长的其它条件均合适) (1)实验方案: ① ② ③ (2)预测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温度组合并作解释: 例3: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发光现象普遍存在,生物通过细胞的生化反应而发光。请设计实验探究萤火虫的发光强度与ATP浓度的关系。 实验材料:萤火虫的萤光器晒干后研成的粉末,ATP粉末,蒸馏水,大小相同的试管若干,标签纸若干及其他实验所需材料。 实验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实验现象预测及相应结论 1.

顺磁共振实验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顺磁共振实验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2014 年 5 月10 H

顺磁共振实验实验报告 【摘要】 电子顺磁共振又称电子自旋共振。由于这种共振跃迁只能发生在原子的周有磁矩不为零的顺磁材料中,因此被称为电子顺磁共振;因为分子和周体中的磁矩主要是自旋磁矩的贡獻所以又被称为电子自旋共振。简称“EPR”或“ESR”。由于电子的磁矩比核磁矩大得多,在同样的磁场下,电子顺磁共振的灵敏度也比核磁共振高得多。在微波和射频范围内都能观察到电子顺磁现象,本实验使用微波进行电子顺磁共振实验。 【关键词】 顺磁共振,自旋兰闵子,检波 【引言】 顺磁共振(EPR)又称为电子肖旋共振(ESR),这是冈为物质的顺磁性主要来自电子的自旋。电子自'旋共振即为处于恒定磁场中的电子自旋在射频场或微波场作用下的磁能级间的共振跃迁现象。顺磁共振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后广泛的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及医学等领域。电子肖旋共振方法具有在高频率的波段上能获得较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能深入物质内部进行超低含量分析,但并不破坏样品的结构,对化学反应无干扰等优点,对研究材料的各种反应过程中的结构和演巫,以及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了解电子自旋共振现象,测量有机自由基DPPH的g闵子值,了解和掌握微波器件在电子自由共振中的应用,从矩形谐振长度的变化,进一步理解谐振腔的驻波。

【正文】 一、实验原理 (1)电子的肖旋轨道磁矩与肖旋磁矩 原子中的电子由于轨道运动,具有轨道磁矩,其数值为:刀儿,负 号表示方向同E相反。在量子力学中E=』(/+1)方,因而均=屮Q+1)-^― = Jo + “B = 4r~ -九,其中2叫称为玻尔磁子。电子除了轨道运动外 “、= y]s(S+\) —还具有自旋运动,因此还具有肖旋磁矩,其数值表示为:m 叫。 由于原子核的磁矩可以忽略不计,原子中电子的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合成原子 少 _ & 丄号&=] + 旳+Ta+i)+s(w) 的总磁矩:2他,其中弐是朗德闵子:2山+ 1) 。 在外磁场中原子磁矩要受到力的作用,其效果是磁矩绕磁场的方向作旋进,也e 就是巧绕着磁场方向作旋进,引入回磁比2叫,总磁矩可表示成H严泻。同 时原子角动量巧和原子总磁矩"丿取向是量子化的。勺在外磁场方向上的投影为: Pj =斤谄,m = jJ-\J-2,...-j o其中m称为磁量子数,相应磁矩在外磁场方向 上的投影为:“丿=ymh=-mg“B ; m = j,j-Xj-2、??.一j。 (2)电子顺磁共振

概率统计实验报告

概率统计实验报告 班级16030 学号16030 姓名 2018 年1 月3 日

1、 问题概述和分析 (1) 实验内容说明: 题目12、(综合性实验)分析验证中心极限定理的基本结论: “大量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的和的分布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2) 本门课程与实验的相关内容 大数定理及中心极限定理; 二项分布。 (3) 实验目的 分析验证中心极限定理的基本结论。 2、实验设计总体思路 2.1、引论 在很多实际问题中,我们会常遇到这样的随机变量,它是由大量的相互独立的随机 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形成的,而其中每一个个别因素在总的影响中所起的作用是微小的,这种随机变量往往近似的服从正态分布。 2.2、 实验主题部分 2.2.1、实验设计思路 1、 理论分析 设随机变量X1,X2,......Xn ,......独立同分布,并且具有有限的数学期望和方差:E(Xi)=μ,D(Xi)=σ2(k=1,2....),则对任意x ,分布函数 满足 该定理说明,当n 很大时,随机变量 近似地服从标准正 态分布N(0,1)。因此,当n 很大时, 近似地服从正 态分布N(n μ,n σ2). 2、实现方法(写清具体实施步骤及其依据) (1) 产生服从二项分布),10(p b 的n 个随机数, 取2.0=p , 50=n , 计算n 个随 机数之和y 以及 ) 1(1010p np np y --; 依据:n 足够大,且该二项分布具有有限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2) 将(1)重复1000=m 组, 并用这m 组 ) 1(1010p np np y --的数据作频率直方图进 行观察. 依据:通过大量数据验证随机变量的分布,且符合极限中心定理。

核磁共振实验报告

关于核磁共振现象的实验研究与讨论 崔泽轮0942024018 物理学院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 摘要:利用连续波法观察了核磁共振现象,测定了H核的核磁共振频率,计算了H核的核磁共振参数,研究了H核在扫场频率和振荡幅度分别作用下的饱和现象。 关键词:核磁共振;共振频率;共振信号;饱和现象;匀强磁场 引言 核磁共振是指具有磁矩的原子核在恒定磁场中,由电磁波引起的共振跃迁现象。1945年12月,珀塞尔等人首先在石蜡样品中观察到核磁共振吸收信号,之后核磁共振领域得到广泛关注,许多物理学家进入这个领域,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核磁共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各个领域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在测定原子核磁矩以及研究原子核结构方面是直接而且准确的方法,也是精确测量磁场的重要方法之一。 虽然产生核磁共振的原理是相同的,但对核磁共振现象的观察与研究的试验方法却有很多,其中连续波的方法易于操作和观察[1],结果直观易得,故本实验采用这种方法。关于实验原理,本实验并不深究。本实验重点在于观察核磁共振现象,并验证核磁共振原理的若干相关推论,而后对实验中的一些现象作一些分析和讨论,探明这些现象的原因。 1 实验部分 1.1 使用试剂 本实验主要探究H原子核,即质子,在不同化学环境中的共振现象,以及F核在原子状态下的核磁共振现象。关于H核,实验试剂选择了五种:1%的Mn Cl2溶液、1%的CuSO4溶液、1%的FeCl3溶液三种试剂属于弱酸性,且酸性依次增强;纯水呈中性;丙三醇属于有机物。关于F核,实验选择以原子状态存在的F为研究对象。 2.2 实验方法 本实验采用连续波的方法。首先有用此帖产生一个恒定匀强磁场B01,再由扫场线圈在B01上叠加一个旋进磁场B02= Asinω0t叠加后的匀强磁场为B0=B01+Asinω0t,即其在一定范围内做正弦运动。有信号检测器在探头内产生一个与B0垂直的正弦运动的磁场B1=2Asinω0t 其中B1的角频率ω可调。设Bω=ω/γ,则每当B1在运动过程中扫过Bω时,产生一次共振。故共振现象随扫场频率周期性发生。由示波器可观察共振信号。 1.3 设备与规格 ZKY-HG-Ⅱ型专业级边限振荡器核磁共振实验仪:包括边限振荡器、频率计、扫场电源部分、信号检测器以及匀强磁场等部分构成。其中边限振荡器用以产生横向磁场B1;频率计用以调节和显示信号检测器振荡线圈中的信号频率大小和信号幅度;扫场电源部分用以在匀强磁场B01上叠加一个旋进磁场B02,用以控制共振周期性发生,从而减小饱和对信号强度的影响;信号检测器是对振荡线圈频率控制和对试剂共振信号的检测和处理的装置;匀强磁场由两块永磁铁产生。 数字双踪示波器,用以观测共振信号。 1.4实验过程 1.4.1 观察硫酸铜中H核的共振图像

探索性实验报告

篇一:设计(探索性)实验实验论文(报告) 设计(探索性)实验实验论文(报告) 参考评分标准(试行)2、设计实验成绩评定分七个方面共计100分,其中:立题(选题)10分,信息的收 集整理能力10分,设计方案的新颖性15分,研究方案的可行性20分,实验的综合性10分,实验实施情况20分,实验数据及结果15分; 3、每个小组最多4个人,成绩可根据小组的排名顺序得不同分:第一名100%,第 二名95%,第三名90%,第四名85%; 4、对设计实验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同学可适当加5-15分。 区分课程论文的水平。主要指论文的规范化程度;论文的理论深度和广度;论文的创新性;论文的阅读价值。 3、参考答辩效果。主要指答辩中知识表述准确、回答应变能力强等。 现场答辩评分标准(满分100分) 答辩人姓名:专业 专业签名: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评分标准一览表 项目最高分优秀(100~90)良好(89~80)中等(79~60)不及格(60以下)得分知识掌握 科研能力 20 作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很强的独立从事科研工作能力作者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作者基本掌握了坚实宽广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基本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基础理论不够坚实宽广,专门知识不够系统深入,或缺少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研究成果 20 在学术或专门技术上有较高的创造性成果在学术或专门技术上有创造性的成果,或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在学术或专门技术上基本具有创造性的成果,或创造的经济或社会效益突出在学术或专门技术上没有创造性的成果 论文叙述情况 20 在规定时间内,重点突出地阐述了论文的重要内容,思路清晰,叙述简明扼要在规定时间内,较流利,报告了论文的重要内容,思路较清晰在规定时间内,基本上叙述出论文的重要内容,思路尚可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阐明论文的重要内容,思路混乱回答问题情况 20 在回答提问时,能准确、流利地回答提问的各种问题在回答提问时,能较好地回答提问的有关问题在回答提问时,基本答出了与论文有关的问题在回答提问时,不能正确回答提出的问题 写作与文风 20 论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文笔流畅,图表规范,文风严谨论文条件性较好,层次清楚,有逻辑性,文笔较好,图表工整,文风较严谨写作能力尚可,图表较工整,文风尚可写作能力较差,图表不规范,文风不严谨篇二:探索性实验开题报告模板机能实验学探索性实验设计大纲 姓名:郑洁琼欧晓燕李艳芳赖莉妮梁伟龙罗文飞 学号: 专业年级: 2007级预防医学成绩: (一)研究课题名称:蜂胶对普鲁卡因浸润麻醉的增效作用 (二)选题目的、意义: 现在市场上有一些广告极力吹捧蜜蜂产品的各种药用价值。其中,各类广告中对蜂胶尤为赞赏,介绍的蜂胶药用作用包括“抗菌作用”,“抗病毒作用”,“抗氧化作用”,“免疫增强作用”,“抗肿瘤作用”,“调节血脂、调节血压、调节血糖作用”,“抑制镇痛和局部麻醉的作用”,“抗炎和抗溃疡作用”,“美容作用”等等。对此,我们选择蜂胶来检验其抑制镇痛和局部麻醉的作用。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验证市场上对于蜂胶广告的真实性,此外,我们也可以借此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