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行政管理思想史整理

西方行政管理思想史总结整理

一、单选判断

1.行政学起源:一般认为,行政学兴起于(美国),发端于(伍德罗·威尔逊)

于1887年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的《行政学研究》一文。P23

2.威尔逊分析行政学研究的必要性:社会本身的不断复杂化以及与之相伴的行

政管理的复杂性。P27

3.精神革命: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包括精神革命。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实质

是在一切企业或机构中的工人们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思想革命是科学管理的实质。(p51)

4.等级制度:等级制度就是从最高权力机构直至底层管理人员的领导系列。按

照等级制度建立起来的形式就是直线式组织形式。P62

5.神秘化组织:与神秘化组织相适应的合法性权威统治是克里斯玛型的统治模

式。所谓“克里斯玛”指的是一种个人魅力。神秘化组织的领导权威是建立在领导者个人人格的基础上的。P69

6.一种对政治与行政关系的新理解:古利克否认传统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他

根据与政治、政策的相关度不同,区分了政府系统中的四种角色类型,政治家、政治任命官、行政官员、技术专家。P91

7.群体原则:福莱特提出,追求的是一个以群体原则而不是以个人主义为基础

的新社会。认为,个人存在于相互交往的社会间、民主是一种社会意识、群体目标——结合的统一性。P101

8.连续有限渐进模式看课件第五章第三节

9.沃尔多的生平与贡献:p141

生平Dwight Waldo,1913-2000,美国人。

1937年进入耶鲁大学政治学系,主修政治思想史。1942年获得博士学位。

毕业后先后在华盛顿的物价管理局和预算局从事过物价和行政分析工作。

1946年-1966年执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67年前往纽约州的锡拉丘兹大学任教。

1979年正式退休。

1948年《行政国家:美国公共行政的政治理论研究》(The Administrative State: A

Study of the Political Theory of American Public Administration),将公共行政与更广泛的政治理论与思想历史连接起来,对传统行政学发起挑战;1980年《公共行政学的事业》,较为集中地体现了沃尔多的公共行政学思想。

1952年与西蒙的争论深刻影响了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走向

发起1968年的明诺布鲁克会议,由此兴起“新公共行政运动”

自1966年起,11年不间断地担任《公共行政评论》的主编,对后学者进行了不遗余力的培养和提携。

贡献基于西方社会以自由民主为特质的政治传统,强调公共行政学是一种政治理论,并将民主等规范价值注入公共行政的理论与实践中。

昭示着一种新的公共行政学的立场、方法与进路。罗森布洛姆和麦克凯迪认为:“这一看法基本上并可能永远地改变了公共行政研究的视角。此后,学者们必须讨论公共行政理论、实践与改革的政治维度。”卡罗尔和弗雷德里克森则称之为公共行政学的“沃尔多路径”。

沃尔多的梦想,民主行政,现在看起来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遥远了。今天,生产力和效率这些语言看起来已经胜过了民主的语言和关怀。但是,正像我们现在知道的那样,公共制度长期的生存能力,民主制本身事实上的经久的生存,要求一种包括民主行政在内的民主治理的理论。(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

10.逆境中的政策制定原则:P174

1、社会改造原则

为了使应付逆境的政策得以顺利制定和实施,就必须对重要的社会机构和运作过程做结构性的、广泛而彻底的调整和变革。

是政府中枢决策系统自上而下的、经过认真规划设计的自觉行为

2、达到临界质量的原则

政策质量必须达到一个适当的临界点,才能产生预期的社会效果。

3、有选择的激进主义原则

在认真分析逆境特征的基础上,选择那些足以改变逆境的主要社会变量,进行激进的改革。

与社会改造原则相辅相成

4、准备承担风险同时避免万一的原则

5、产出价值优先原则

6、积极性强制干预的原则

社会改造原则和临界质量原则都需要有政府的强制性干预才能真正贯彻

11.总体政策论:p176

政策分析在高层领导人那里遇到冷落,最主要原因是目前它在技术水平上的不足使其在高层领导人面临的关键性问题上无能为力。为此,他强调有必要在政策分析领域进行一场大刀阔斧的革新,发展能够应付高层大政方针的宏观政策分析。宏观政策分析:能够应付高层大政方针的政策分析

(一)以判断和行为的哲学而不是科学的哲学作为基础

从根本上说,公共政策分析是一项实践的而不是科学的工作。科学的宗旨在于追求真理,而公共政策分析旨在一定时间的约束内解决问题。

(二)以超理性为依据

简单化的理性假设难以涵盖各种形式的非理性和反理性的事实。因此宏观公共政策分析必须用更加复杂和优越的超理性作为政策分析的依据。

(三)清除弊病

政策分析中往往会掺杂诸如强烈的感情、希望和期待、先入为主的意识形态等因素。这些弊病在宏观公共政策分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克服。但感情因素也并不都是消极的,有时各种热情对于激发创造性就具有重要作用。

(四)政策赌博

当一个国家面临关键性决策时,它除了进行与历史的赌博之外几乎别无选择。(五)创新和创造性

一般的政策分析强调备选方案的择优,而宏观公共政策分析更注重创新。

12.公共行政的生态要素p191,主要有五种,经济要素、社会要素、沟通网络、

符号系统以及政治构架。

13.政治构架:政治与行政的关系p192

14.对传统公共行政的批判:新公共主义指指20世纪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产生

的运用现象学方法、本土方法论、符号互动论以及解释学和批判理论等新的

研究方法并且强调以公共行政的“公共”部分为研究重心的公共行政理论。

新公共行政学主要建立在对传统行政学理论的批判上,首先是对政治与行政二分的批判、其次是对单纯只求效率的批判、再次是对公共行政责任体系的批判。P205

15.政府寻租p233

利益集团的寻租活动正是政府失败的重要表现之一。塔洛克在1976年第一次系统讨论了寻租行为,布坎南对寻租的社会成本也进行了系统分析。

寻租活动是指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的活动。

现代社会中的寻租活动,是利用行政法律的手段来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自由流动、自由竞争,以维护和攫取既得利益。它往往与政府干预有关。

布坎南:“寻租是投票人,尤其是其中的利益集团,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的努力,如游说和行贿等,促使政府帮助自己建立垄断地位,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寻租的社会成本:寻租行为具有非生产性特征,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对政治生活产生严重负面影响(政府决策和运作受利益集团或个人的摆布;政治创租;政府部门官员争权夺利);对分配格局的扭曲。

寻租导致资源无效配置,从而导致政府失败。

16.补救政府失败的政策性主张

(政府失败: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并不总是像应该的那样有效或像理论上所说的能够做到那样有效;政府的政策往往并不符合弥补市场不足这一目标。)

以下为往年重点

17.威尔逊具有行政集权思想,行政权力应该集中在各部门首脑以及部门所属各

机关的首脑身上。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干劲越大,越不可能滥用权力。行政集权思想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行政监督,是以完善的行政监督为前提、以明确的“权”“责”一致为纲绳的理论构架。(p33)

18.怀特的《行政学概论》标志着行政科学的正式诞生。(p78)

19.西蒙的思想中,将决策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搜集情况阶段、拟定计划阶段、

选定计划和实施阶段、评价计划阶段。(p126)

20.菲德勒权变理论的思想核心是领导风格与领导情境的相互匹配。(p213)

21.德鲁克目标激励理论的三个框架包括:第一阶段制定目标;第二阶段实现目

标;第三阶段对成果进行检查和评价。(p222)

22.库珀的行政管理伦理思想中关于行政伦理的四个思考层次:情感表达层次;道德规则层次;伦理分析层次;元伦理思考层次。(p252)

23.行政伦理行为的实现途径:行政伦理困境的传统应对方法(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内外控制机制之整合(个人品质、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社会期待);保持个体伦理的自主性。(p264)

24.以登哈特夫妇为代表的另一些学者针对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并倡导“服务而非掌舵的”新公共服务理论。(p309)

25.新公共服务的基本理念包括民主公民权、社区、组织人本主义和后现代主义。(p310)

26.对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评价(p315)

(1)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公共行政学政治途径范式的继承和发展。从研究内容上看,新公共服务强调民主、公民权、公共利益;从研究的方法上看,新公共服务和公共行政学政治途径都采用后逻辑实证主义的研究方式,重价值判断和规范原则。

(2)新公共服务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充分重视民主、公民权和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理论框架。

27.公共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p335)

第一对社会管理力量多元化格局的关注。政府作为国家唯一权力中心的时代业已过去,各种公共和私人的机构只要其行使的权力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就都可能成为在各个不同层面上的权力中心。而政府也审时度势的把原先由它独自承担的责任,部分的转移给了公民社会,即各种非政府组织、私人部门和公民自愿团体。第二公共治理理论在关注社会管理力量多元化的同时,对政府的角色给予了重新定位。奥斯本在《改革政府》中指出,政府角色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政府集中力量“掌舵”。

第三在明确了政府的角色后,公共治理理论对治理的网络管理体系作出了重要阐释。它指出,在社会公共管理领域内,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群体势力共同构成

了相互依存的治理体系。

二、简答

1.合理化合——合法化组织:(1)领导者的权威来自于他在组织中所担任的职务,被

领导者的复兴是指上市对组织规则的服从。此时,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在法律地位上依然是平等的,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2)统治的合法性是建立在人与法律的关系之上的,组织内部的各种规则成为权威行使的基础。(3)这种合理化——合法化组织就是“官僚制”,也可称为“科层制”。P71

2.官僚制的有点与缺点:官僚制的优越性具体体现在严密性、合理性、稳定性、普适

性、四个方面,官僚制组织适用面广,政府机关、公共事业、各种企业甚至私人组织都可以采用,资本主义离不开它,否则就不可能有发展,社会主义则科层化程度更高,更需要它;缺点,官僚制的非人格化特征,压抑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使人成为一种附属品,只会机械地例行公事,成为没有精神的专家,没有情感的享乐人,整个社会将变得毫无生气。P75

3.POSDCORB原则:古利克在《行政科学论文集内》提出了著名的管理七职能论,

PLANNING(计划)ORGANIZING(组织)STAFFING(人事)DIRECTING(指挥)COORDINATING(协调)REPORTING(报告)BUDGETING(预算)。具体内容,计划,即为了实现企业所设定的目标而制定出所要做的事情的纲要,以及如何做的方法;

组织,即为了实现企业所设定的目标,就必须建立权力的正式机构和组织体系,以便对各个工作部门加以安排、规定和协调;人事,包括有关职工的选择和训练、培养和适当安排等方面的职能;指挥,包括以下各项的一种连续性工作,作出决策、以各种特殊的和一般的命令和指示使决策具体化、作为企业的领导发挥作用(包括对下属的领导、监督和激励);协调,其目的是使企业各部门之间工作和谐而步调协同,共同实现企业的目标,是一种使工作的各个部门相互联系起来的极为重要的职能;报告,指必须使那些经理人员了解事情的进展情况,并使自己及其下属通过记录、调查和检查而得到有关情报;预算,包括所有的财务计划、会计和控制形式出现的预算。

4.部门划分原则:p95 课件没有????????待定????

答:基于“组织的目的在于协调”这一假设,古利克提出了“一致性原则”。根据

这种原则,将企业的活动分为四个种类:

(1)按目标或所要完成的任务来划分,如供水、职工培训等。

(2)按作业的不同性质来划分,如工程、医务、速记、统计、会计等。

(3)按所涉及或所服务的人来划分,如侨民、印第安人、老工人等。

(4)按服务的场所来划分。

(克里克4P原则★

形成一体化组织途径中,整合(分组归类):即对已经分工化的单元任务进行分组归类,目的在于总体协调。

整合:四种途径或依据(4P,后来发展为进行组织设计时部门划分的重要依据)A、目的(purpose):根据机构所促进的主要目的来划分组织,如提供教育或者控制犯罪。

B、工序(过程,process):即根据部门所采用的主要工作过程来划分组织,如教学、法律、工程、会计。

C、人(persons)或事。即根据部门所处理的人或者事情来划分组织,如退伍军人管理局处理退伍军人的所有问题,包括医疗、法律和其他问题。

D、地点(place):根据机构服务的地理区域来划分组织。州、区域、城市、乡村地区)

5.建设性冲突:p102

答:在福莱特的著作中,冲突问题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冲突表明了一种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在工作中,人们需要对其加以利用而不是加以批判。基于这种认识,福莱特提出了三种处理冲突的方法:

(1)压服的方法。一方战胜另一方,意味着一方对另一方取得了胜利。这种方法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效果是短暂的,从长期看不成功。

(2)妥协的办法。意味着双方都做出了一些让步以缓和冲突,使得被打断的活动可以继续进行。这种方法可以结束分歧,并且得到公认和赞同,但是

因为要放弃一些东西,因此没有人真正想去妥协,带有做作的成分。

(3)利益结合的办法。把冲突双方的利益结合起来,结果能使双方得到充分地满足。任何一方都无需牺牲任何东西,这是一种创造性地结合办法,需

要引入某些新的想法,以便双方真实的要求能够得到满足。

因此,福莱特认为冲突不仅仅只有消极作用,如果能够正确对待冲突,运用恰当合理的整合的方法处理冲突,它同样可以产生积极地建设性色彩。

6.无关心区:p118

答:巴纳德从信息传递出发,认为权威来自于下属的接受。他把“权威”定义为“正式组织中信息交流的一种性质,通过他的被接受,组织的贡献者或者‘成员‘植被自己所贡献

的行为,机制配或决定什么是要对组织做的事,什么是不对组织做的事”。由此提出了权威接受论,并仅为论证了组织中不加怀疑无条件接受权威的领域——“无关心区”。

巴纳德认为,权威接受论基于四个具体条件:其一,作为下级的个人能够理解上级所传达的指令;其二,下级认为指令与能提供诱因的组织目标相一致;第三,指令能够同满足下级的个人利益结合;其四,下级在其精神上和身体上能够执行或遵守这一命令。

其次,组织在发布命令时,要考虑“无关心区”。“无关心区”是命令被顺利接受的一个“区域”,这一区域的范围大小主要取决于诱因超过牺牲的程度,超过的程度越大,“无关心区”的范围越大,反之亦然。

巴纳德用“正式组织中的信息交流”来定义权威,强调信息交流体系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者组织权威的有效性和权威的被接受和实现程度。

7.组织平衡论:

巴纳德的系统管理组织理论包括三个方面,其中的组织平衡论是他的社会系统理论的核心。要达到组织内部平衡,就要使组织为人们提供的诱因和人们为组织作出的牺牲保持平衡。组织要想存在并且长期生存,就必须满足个人的动机,提供恰当的诱因,这已经成为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

巴纳德将诱因分为客观诱因和主管诱因,前者指能够观察到的、客观存在的因素,后者指那些改变人们的思想状况以获得所需努力地吸引因素。诱因的提供方法在决定诱因的有效性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巴纳德将客观诱因分为四种特殊诱因和四种一般诱因。特殊诱因包括:物质诱因、个人的非物质机会、良好的物质条件、理想方面的恩惠;一般诱因包括社会协调、习惯的工作条件以及符合于习惯的工作方法和态度、更大的参与机会、西乡感情交流。主观诱因即说服的方法,包括强制、合理化的方法。(p115)

7.有限理性与满意决策理论:p127

答:在以理性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决策与组织理论中,西蒙反对完全的客观理性,也反对寻求最优化得经济人假设。他提出了有限理性-行政人假设,认为在决策中应该遵循有限理性和满意决策的原则。

西蒙认为,人的行为以有限理性为基础,理性只是个程度问题,客观理性是最高程度的理性,有限理性是某种程度的理性。客观理性虽然不可能,但这个概念十分重要,即有限理性的程度提高以客观理性为准则、目的。在决策中,人们不可能遵循客观理性,因此必须遵循有限理性。

同时,西蒙认为,在决策中要遵循令人满意原则。由于人是有限理性的,在实际的决策过程中,决策者一般会在感到满意的情况下就作出决策,而不会刻意去追求最佳。因此,应该用令人满意的准则取代经济人的最优化准则。这里的令人满意的准则,一是指在决策时决定一套标准用来说明什么是令人满意的最低程度的备选方案;二是指策略选择能够超过最低满意标准的备选方案。当按照原定标准寻找不到任何令人满意的备选方案时,就有必要考虑改变原定的标准。

8.渐进决策的含义和原因:p137

答:林德布罗姆的渐进决策理论基于对理性决策模型的批判而形成,其前提是有限理性和政府决策中存在着政治多元主义两种假设。

林德认为,政策的形成不是科学理论和方法可以解释的,而是出于政治力量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妥协。政府决策并没有清晰的和终极的目标,在手段和目标不可分割的情况下,手段目标分析法并不适用于政府决策。检验一个政策是否最佳,就是各种政治力量对于政策是否达成一致共识——而达成这些共识,需要对政策的价值做出判断,即通过与现行政策中不同的部分作出比较以及忽略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重大后果这两种方法。

可以看出,林德主要认为,决策并不依靠理论,而主要依靠过去的实践。同时,政策制定不是一劳永逸的,它处于一种无止境的制定和再制定过程中。这就是渐进决策的主要内涵。

实行渐进决策有以下原因:政治方面,是由政治的一致性所决定的,即在政党和政治领袖对基本政策的看法大体一致的前提下,每一次只是部分的渐进的改变政策;技术方面,决策者既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来了解所有政策方案,也不可能了解和掌握所有与决策的相关信息;同时,要保持对现行政策的连续性,因为现行政策已经投入了巨额的资本。

渐进决策应该基于这些原则:按部就班原则、积小变为大变原则、稳中求变的原则。

渐进决策的原则具有这些优点:使行政官员避免长期犯错;速度快于一次大变革,且比较稳定;适应于美国多元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形态。

同时具有以下局限:可能出现最终无法协调的僵局;可能导致前所未料的糟糕结局;比较保守,不符合带有大风险的基础性决策和变革;大多数依靠决策者的直觉进行决策。9.沃尔多论述公共行政学面临的危机:p143

传统行政学与政治理论之间“令人费解”的关系,传统行政学“自相矛盾”的民主观导致公共行政学的危机。

1、公共行政学的“身份危机”(the crisis of identity)

一方面,学术界至多认为公共行政学者是一个技术专家而不是一个科学家;另一方面,行政实务界又认为公共行政学者过于学术化和理论化。

沃尔多:“公共行政学家有着一种含混的、经常令人不爽的、双重的二等公民的地位:他是在学术界讲求实践的人,又是公共行政实践中的空谈者。”

2、公共行政学实践上的危机

传统行政学对民主的看法违背美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和宪政设计

沃尔多:“在我们今天的关键时刻,造成西方民主传统中道德热忱相对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们长期认为我们所坚持的理念是与我们一半以上的醒着的时间是无关的,这一观念必然导致我们国家的某种缺乏活力、怀疑、混乱等状态。”

10.里格斯认为棱柱型行政具有的突出特征:p196

答:一般特征:社会的经济结构是“集市——有限市场”型;在社会要素方面,家庭和社会背景比较重要,但同时社团重要性也在增加;在沟通网方面,比传统社会畅通,比现代社会的同化性程度低;在政治符号系统方面,传统社会的符号系统与现代社会的符号系统并存、主流的符号系统与支流的符号系统并存;政治构架表现为政治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分离未完成,甚至合为一体。

除了一般特征,棱柱型行政还具有以下三个突出特征:

第一,异质性。一个社会在同一时间里,同时存在着不同的制度、行为与观点,而多元社会、多元经济与多元价值观导致公共行政的多元性,即异质性

特点。

第二,形式主义。指“应然”与“实然”不相符,理论与实际相脱节。首要表现就是宪法形式主义,导致官僚政治在制定法律时起主要作用。危害:造

成行政权威合法性危机;损害行政行为的效率和品质;行政政治化;成

就取向有限,专为文凭而考试。

第三,重叠性。组织和结构上传统的与现代的重叠存在。行政机构不一定产生其应当功能。行政行为往往受非行政标准所主宰,而非由行政标准决定;

行政任务往往由非行政机构来完成。

11.新公共行政学公平观:p206

答:基于对传统行政学的批判,费雷德里克森提出了新公共行政管理学中的社会公平观。他认为,社会公平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公平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公正、正当和公道

的精神或习性,它与自然权力或正义同义。

具体来看,弗雷德里克森认为,公平意味着对包括组织设计和管理形态在内的一系列价值取向的选择,强调政府提供服务的平等性,强调公共管理者在决策和组织推行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强调公共行政的变革,强调对公众要求做出积极的回应而不是以迫求行政组织自身需要满足为目的,强调在公共行政的教学与研究中更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以实现对解决相关问题的期待。

新公共行政从其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的理论基点出发,认为民主行政是实现其社会公平价值观的有效形式,因此,新公共管理学特别主张突出政府管理的“公共”性质。但是,因为民主和资本主义的一些价值观有所冲突,社会公平观在实践中困难重重。

12.政府失败说p229

政府失败: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并不总是像应该的那样有效或像理论上所说的能够做到那样有效;政府的政策往往并不符合弥补市场不足这一目标。

三、论述

1.威尔逊、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区别划分意义,在中国能否这样划分:p37

答:政治与行政二分法是行政管理思想史中重要的一个观点,也是行政学理论前提的设立。其发展历程如下:

1.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由威尔逊首先提出。

他认为,行政管理的问题并不属于政治问题,政治无需自找麻烦的去操纵行政管理体制。行政管理的领域是一种事务性的领域,与政治领域的冲突和混乱相距甚远。政治是政治家的事,行政管理则是技术职员的事。

但是,在政治与行政二分的基础上,威尔逊认为政治与行政还有着联系。行政管理的任务由政治所确立,而如果没有行政管理的帮助,政治将一事无成。同时,行政管理的科学和政治的基本原理有着一致性,二者直接相关。

2.古德诺发展了威尔逊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古德诺认为,国家意志的表达和国家意志的执行这两种政府的基本功能,分别就是“政治”和“行政”。这两种功能是理论上的,在实际中难以区分,互相联系。在现实中,这两种功能必须以某种方式取得协调。威尔逊强调的是行政运行的技术特殊性,古德诺则对行政的功能做出了明确的定位,为二分的原则找到了功能依据。

在政治与行政之间的关系上,古德诺认为,政治对行政要有着适度地控制,既要控制,

又要适度,不能干涉行政的效率;行政要适度的集权化,以便于提高效率和保证民主。

3.比较威尔逊和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可以看出,威尔逊主要提倡,政治就是制定政策,而行政就是执行政策;古德诺则侧重于,政治的要义集中于党派斗争中的不同政治理念,行政则体现了价值中立,更多的是一种事务性行为。

政治行政二分的提出威尔逊对行政学最大的贡献,根据其论点建立了第一个明确的公共行政范式,但二分也成为困扰公共行政领域的一个难题。

古德诺的思想继承了威尔逊的思想,他们的研究重点主要在政府制度而非技术细节。经过了威尔逊和古德诺的发展,行政学逐步完成了起步阶段。

4.提出自己的看法。

下面罗列一些学者的看法供参考

(1)张康之:对政治与行政二分原则的审查

政治与行政二分的原则不是一个普适性的原则,它是在多党政治这一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而且也只是在政治发展的特定阶段才是有意义的,离开了具体的条件来谈论政治与行政的二分问题,是没有意义的,而且可能会带来各种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

尽管党政分开同政治与行政二分表面上看来极为相似,而实际上它们之间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把它们加以混同的话,那么对于我国的政治改革、行政改革以及整个政治发展来说,都是有害的。

(2)杨志军:我国政治与行政关系探析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这与西方国家的多党政治制度是完全不同的。一方面,如果严格按照威尔逊和古德诺所提出的政治与行政二分理论,我国要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党(政治)政(行政)分开,是不可能的。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我们不实行党政职能上的分开,国家意志的体现和执行完全都由党独自承担,完全抛开政府,这也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把党与政府职能分开的同时,保持党和政府在结构上的统一并坚持党的领导,这样就做到了无偏无颇、主次分明,从而达到了中和的状态。

(3)马骏:中国公共行政学的“身份危机”

中国公共行政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政治与行政是水乳交融、无法区分的。忽略了政治维度的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根本无法真正理解与政治密不可分、浑然一体的公共行政现实。

(4)杨沛龙:中国行政的逻辑与改革的方向

行政改革经常在政治问题以及根本上由政治问题决定、影响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的制约下,变得脆弱、短期化、缺少稳定性和执行力。

正因为行政和政治的深刻联系或者行政本身就是政治的一部分,因此在政府部门和学界较易认为中国的行政改革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改革。没有政治上的一定变革,行政改革很难有实质进展。

(5)李习彬:“政治与行政二分”命题的组织整合理论解析我国由宪法表述的政体,与“政治与行政二分”架构下的现代民主政治体制完全相同。

“政治与行政二分”和民主集中制都是对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概括,只不过两者提取的特征不同:前者关注的是其中存在着明确划分、独立运作的两个系统——政治系统与行政系统,而后者所关注的则是这两个系统最基础的运行机制——政治系统的民主机制和行政系统的集中机制。

以“政治与行政二分”的整体框架为基础,执政党和国家公共权力机构都由明确划分、独立运作的两个系统——政治系统与行政系统组成,都实行民主集中制——政治系统以民主制为基础,行政系统以集中制为基础,这种双重“政治与行政二分”、双重民主集中制架构,是社会主义国家有可能建设成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更高政治文明的体制基础。

(6)毛立红:政行二分理论的核心价值及其本土化意涵

政治与行政的职能分离是政治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政治体系区别于传统政治体系的一个本质特征。

我们认为就作为反映了人类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政行二分理论的核心价值而论,在本土语境中还是具有普适性的。

从政行二分理论视角来看,目前在我国政治与行政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行政机关的立法和重大决策等政治功能超载,而立法机关相应政治功能虚化;行政机关执行效率不彰,行政决策民主化程度不高;立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乏力等几个方面。

从根本上说,有赖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方式,理顺党政关系,最终实现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职能,行政机关则依法行政的政治框架。

2.西蒙与沃尔多之争,背景、围绕问题p129

答:西蒙认为,在公共行政学中,事实与价值是两分的,严格区分事实与价值是现代行为主义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上的基本主张。事实命题是客观的,可以有客观事实来检验;价值命题则是主观的,无法进行科学验证。基于此,西蒙做出论断:和任何科学一样,行政科学也纯粹关心事实性的陈述。科学家必须注重任何结论都以事实为依据,为此,必须清除

所有带有人的价值观的理念。

沃尔多则综合了逻辑实证主义与公共行政价值观,对西蒙的思想进行了批判。沃尔多认为,事实与价值的区分只是逻辑上的区分,而不是生活中的区分。逻辑实证主义者的研究存在价值前提,而一旦将价值抛弃,会阻碍或限制科学的发展。即便是西蒙自己的思想也是在事实与价值结合的情况下提出的,因此事实与价值在公共行政研究中不能二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