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公开课教案数形结合_函数_人教版

高三数学公开课教案数形结合_函数_人教版
高三数学公开课教案数形结合_函数_人教版

高三数学公开课教案数形结合 函数

长沙县第三中学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如何寻找数学问题中内含的几何意义,充分利用几何图

形的性质,直观、简捷地帮助解决数学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体会,对数形结合解题的思想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并能用以帮助解题。 情感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辩证的世界观和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能

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数形结合”解题的思想方法在解决与函数有关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数”与“形”的转化及变量与不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探索。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与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在研究过程中,数形结合既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数”与“形”是一对矛盾,它包括“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在高中阶段较多的是“以形助数”。一般地说:“形”是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易于从整体上定性地分析问题,“由数想形”便于寻求思路,化难为易;“数”则具有严谨,准确的特点,能够严格论证和定量求解,“数形对照”可以弥补“形”难以精确的弊端。“数无形时少直观,形无数时难人微",华罗庚的诗句精辟地指出了“数形结合"对数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性。

数形结合的思想简言之就是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充分体现图形的直观性,代数推理的逻辑性.

一练习:

1.(04天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x)既是偶函数又是周期函数,若f(x)的最小正周期为π,且当x ∈[0,

2

π]时,f(x)=sinx ,则f(53π)的值为( D )

A. -

12 B . 12

C. -2

D . 2

解析:依据偶函数与周期函数的特征,可以画出y=f(x)的简图

∴f(53π)=f(23π

2.设函数f(x)= ,若f(x 0)>1,则x 0的取值范围是( D ) A. (-1,1) B.(-1,+∞)

C.(-∞,-2)∪(0,+∞)

D.(-∞,-1)∪(1,+∞)

3.( 05上海理16) 设定义域为为R 的函数|lg |1||()0

x f x -?=?? 1

x ≠

,则关于x 的方程

f 2(x )+bf (x )+c = 0有7个不同的实数解的充要条件是 (A) b <0且c >0; (B) b >0且c <0;

(C) b <0且c =0; (D) b ≥0且c =0。

解析:f 2(x)+bf(x)+c = 0有7个不同的

实数解的充要条件是f 2

(x)+bf(x)+c = 0有一根为0故c=0且b<0

4.已知a ≥0,函数f(x)=(x 2-2ax)e x

在[-1,1]上是单调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 令0)2()22()(2=-+-='x

x e ax x e a x x f ,解得

x

?????>≤--0

,0,1212x x x x

易知11-

由图可知,当0≥a 时,函数x e ax x x f )2()(2-=在 ]1,1[-上是单调函数的充要条件是12≥x ,

即1112≥++-a a ?4

3

≥a .

二.例题解析

例题1. 求函数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函数 y= 可视为:点A(-2,0)与点P(sinx,cosx)的连线的斜率

则y 的最值即为k AP 的最值。而点P 为单位圆上的一个动点,则当直线

Ap 与单位圆相切时k AP 取得最值。

设直线AP 的方程为:y=k(x+2),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1, 则有:

1

=

, 故y 小结:从数的形和构:

1212()

()

y y x x --入手,由数想形。建立坐标系,引入参数,化静为动,以动求

解。构造几何模型来求解。 例题2.(2003全国卷19) 已知c>0 设

P :函数y = c x

在R 上单调递减 ; Q :不等式x+∣x —2c ∣>1的解集为R. 如果P 和Q 有且仅有一个正确,求c 的取值范围。 解:

函数 y=c

在R 上单调递减 则:01 等价于∣x-2c∣>1-x 的解集为R , 令 y=∣x-2c∣ …………① y=1-x …………②

表示对任意的x∈R,函数①的图像恒在函数②的上方,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函数①和②的图像,

如果P 不正确,且Q 正确,则 c>1

21

2

12

知 2c>1,即 c>如果P 正确,且Q 不正确,则 0

则c ∈(0, 1

2

]∪[1,+∞) 小结:

例题3:已知关于x 的方程 x 2

+(

12

-2m)x +m 2

-1=0(m 是与x 无关的实数)的两个实根在区间[0,2]内,求m 的取值范围。

解:令f(x)= x 2+( -2m)x +m 2

-1,由f(x)=0的两根落在区间[0,2]内,

图 02≥=x x

11-<=x x

x

x

cos 2sin +x

x

cos 2sin +2

122

1m -22

1m -

x=- ∈[0,2] (对称轴) x=- ∈[0,2] (对称轴)

则有 f(- ) <0 (顶点) △>0 (判别式) f(0)≥0 (端点) f(0)≥0 (端点) f(2)≥0 (端点) f(2)≥0 (端点)

0≤- +2m ≤4 即为 -( -m)2+m 2-1<0

m 2

-1≥0

4+( -2m)2+m 2

-1≥0 解之得:{m|1≤m < }

小结: “以形辅数”,化难为易。转化为熟悉的几何模型来求解

思考题:(06上海春21)设函数f(x)=|x 2

-4x-5| (1)在区间[-2,6]上画出函数f(x)的图像; (2)集合A={x|f(x)≥5},B=(-∞,-2]∪[6,+∞).试判断集合A 和B 之间的关系,并给出证明; (3)当k>2时,求证在区间[-1,5]上,y=kx+3k 的图像位于函数f(x)图像的上方. 21.解:(1)

(2)方程f(x)=5的解分别是和f(x)在(-∞,1]和[-1,2]和[5,+∞)上单调递增,因此A=(-∪∞). 由于∴B ?A

(3)[解法一]当x ∈[-1,5]时,f(x)=-x 2

+4x+5

g(x)=k(x+3)-( -x 2

+4x+5)

=x 2

+(k-4)x+(3k-5)

=(x-42k -) 2 220364

k k -+- , ∵k>2, ∴

42k

-<1 ,又-1≤x ≤5, ①当-1≤42

k

-<1, 即2

取x=42k -, g(x)min =220364

k k -+-=2

1[(10)64]4k ---

∵16≤(k-10)2

<64 , ∴ (k-10)2

-64<0 , 则g(x)min >0

2221m -?????????????????????? ????????????

?21

4121?????

?

?????817

②当

42

k

-<-1,既k>6时,取x= -1,g(x)min =2k>0 由①②可知,当k>2时,g(x)>0,x ∈[-1,5]

因此,在[-1,5]上,y=kx+3k 的图像位于函数f(x)图像的上方.

[解法二] 当x ∈[-1,5]时,f(x)=-x 2

+4x+5

2

(3)45

y k x y x x =+??=-++?由 ,得x 2

+(k-4)x+(3k-5)=0, 令△= (k-4)2

-4(3k-5)=0,解得 k=2或k=18,

在区间[-1,5]上,当k=2时,y=2(x+3)的图像与函数f(x)的图像只交于一点(1,8); 当k=18时,y=18(x+3)的图像与函数f(x)的图像没有交点。

如图可知,由于直线y=k(x+3)过点(-3,0),当k>2时,直线y=k(x+3)是由直线y=2(x+3)绕点(-3,0)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因此在区间[-1,5]上,y=k(x+3)的图像位于函数f(x)图像的上方。 小 结

数形结合的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通过对图形的认识、数形的转化,可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形象性。通过数形结合,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

一.数形结合的信息转化的三个途径:

(1)建立坐标系,引入参数,化静为动,以动求解; (2)转化为熟悉的几何模型来求解; (3)构造几何模型来求解。 二.常用的数学模型:

(1)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 (2)一元一次函数的图形; (3)定比分点公式; (4)斜率公式; (5)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6)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课后练习

1.(05福建理5) 函数f (x )a x b

的图象如图,其中 a 、b 为常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B ) A a >1,b <0; B 00; D a >1,b >0

本题考查指数形函数的性质,分类讨论,的思想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考查数形结合的思想,也可由图用特 值法求解。 2.(05广东9)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

)(x f y =和 )(x g y =的图象关于直线x y =对称. 现将)(x g y =的图象沿x 轴向左平移2个

单位,再沿y 轴向上平移1个单位,所得的图象是由两条线段组成的折线(如图2所示),则函

数)(x f 的表达式为( A )

A .???

??≤<+≤≤-+=20,220

1,22)(x x x x x f

B .???

??≤<-≤≤--=20,22

1,22)(x x x x x f

C .???

??≤<+≤≤-=42,1221,22)(x x x x x f

D .???

??≤<-≤≤-=42,32

2

1,62)(x x x x x f

本题主要考查分段函数的图像、图像平移、反函数、采用排除法,关键是取恰当的点,本题

取端点。

3.(05重庆3. 若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在]0,(-∞上是减函数,且f (2)0,则使得f (x )<0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D ) A

(,2); B (2,); C

(,2)(2,); D (

2,2)。

解析:

4.(05浙江理8)已知k <-4,则函数y =cos2x +k (cos x -1)的最小值是( A )

(A) 1 (B) -1 (C) 2k +1 (D) -2k +1

本题考查含参二次函数的最值、二倍角公式、换元法、转化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运算能力。

5.方程sinx = 2

x

的解的个数为 ( C )

A .1 B. 2 C. 3 D. 4

6.若函数f(x)=ax 2

+bx +c , (a ≠0),若 f(x)=0的两根分别在区间(1,2)和(2,3)内,则以下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B )

A. f(1)f(2)>0

B. f(1)f(2)<0

C. f(1)f(3)<0

D. f(2)f(3)>0 7. 已知)(x f 是实数集R 上的奇函数,且在区间),0(+∞上是单调递增函数,若0)2

1(=f ,且

ABC ?的内角A 满足0)(cos

(A)),32(

ππ (B))2,3(ππ (C))32,2(ππ (D)),32()2,3(

π

ππ 解析 由于函数)(x f 是一个抽象函数,因此可根据函数有关性质由题

意构造出符合条件的一个特殊函数图象,如图5所示,由图象及三角形 内角范围可知:21cos 0<

1

cos

1-<<-A ,故选D. 8.(05北京理13)对于函数f (x )定义域中任意的x 1,x 2(x 1≠x 2),有如下结论: ① f (x 1+x 2)=f (x 1)·f (x 2); ② f (x 1·x 2)=f (x 1)+f (x 2);

1212

()()

f x f x x x -->0; ④ 1212()()()22x x f x f x f ++<. 当f (x )=l gx 时,上述结论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②③ .

9. 当不等式65122

≤++≤px x 中恰好有一个解时,实数p 的值是____.

提示 抛物线512++=px x y 和直线6=y 相切.方程

092=++px x 有相等的两实根,60632±=?=-=?p p . 10. 若不等式ax x x >-24的解集是]4,0(,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析 作函数214x x y -=

,ax y =2的图象(如图6).

由图6知,要使21y y >的解集是]4,0(,应有0

11.(2005年湖北卷)已知向量a = (x 2

, x + 1),b = (1 – x , 图5

x

若函数f (x ) = a ·b 在区间(–1, 1)上是增函数,求t 的取值范围.

解:依定义f (x ) = x 2

(1 – x ) + t (x + 1) = –x 3

+ x 2

+ tx + t . = –3x 2

+ 2x + t .

若f (x )在(–1, 1)上是增函数,则在(–1, 1)上可设≥0. ∵的图象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

∴当且仅当)1(f '= t – 1≥0,且)1(-'f = t – 5≥0时,

在(–1, 1)上满足>0,即f (x )在(–1, 1)上是增函数. 故t 的取值范围是t ≥5. 评析:本小题通过向量的运算给出函数表达式,主要考查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以及运用基本函数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已知两点P (0,1)和Q (2,3),如果二次函数f(x)=x 2

+ax +2的图象与线段PQ 有两个

不同的公共点,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3.已知f (x )=2x 2

-2ax+3在[-1,1]上的最小值是f (a ). (Ⅰ)求f (a )的表达式;

(Ⅱ)当a ∈[-2,0]时,求函数g (a )=

的值域.

14.(05辽宁22)函数)(x f y =在区间(0,+∞)内可导,导函数)(x f '是减函数,且.0)(>'x f 设m kx y x +=+∞∈),,0(0是曲线)(x f y =在点()(,00x f x )得的切线方程,并设函数

.)(m kx x g +=

(Ⅰ)用0x 、)(0x f 、)(0x f '表示m ;

(Ⅱ)证明:当)()(,),0(0x f x g x ≥+∞∈时;

(Ⅲ)若关于x 的不等式),0[2

3

132

2

+∞≥+≥+在x b ax x 上恒成立,其中a 、b 为实数,求

b 的取值范围及a 与b 所满足的关系.

解:本小题考查导数概念的几何意义,函数极值、最值的判定以及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判

断函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综合运用数学基本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Ⅰ)解:).()(000x f x x f m '-=

(Ⅱ)证明:令.0)(),()()(),()()(00=''-'='-=x h x f x f x h x f x g x h 则 因为)(x f '递减,所以)(x h '递增,因此,当0)(,0>'>x h x x 时; 当0)(,0<'

可知)(x h 的最小值为0,因此,0)(≥x h 即).()(x f x g ≥

(Ⅲ)解法一:10≤≤b ,0>a 是不等式成立的必要条件,以下讨论设此条件成立. 0)1(,122≥-+-+≥+b ax x b ax x 即对任意),0[+∞∈x 成立的

充要条件是 .)1(22

1

b a -≤

另一方面,由于322

3)(x x f =满足前述题设中关于函数)(x f y =的条件,利用(II )的结果可知,

32

23x b ax =+的充要条件是:过点(0,b )与曲线32

2

3x y =相切的直线的斜率大于a , 该切线的方程为.)2(2

1b x b y +=-

)(log 2

1a f

于是3

22

3x b ax ≥+的充要条件是.)2(2

1b a ≥

综上,不等式32

2

2

3

1x b ax x ≥+≥+对任意),0[+∞∈x 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1(2)

2(2

12

1b a b -≤≤-

显然,存在a 、b 使①式成立的充要条件是:不等式.)1(2)2(2

12

1b b -≤- ②

有解、解不等式②得.4

22422+≤≤-b ③

因此,③式即为b 的取值范围,①式即为实数在a 与b 所满足的关系.

(Ⅲ)解法二:0,10>≤≤a b 是不等式成立的必要条件,以下讨论设此条件成立. 0)1(,12

2≥-+-+≥+b ax x b ax x 即对任意),0[+∞∈x 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1(22

1b a -≤

令32

23)(x b ax x -+=φ,于是32

2

3x b ax ≥+对任意),0[+∞∈x 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0)(≥x φ 由.0)(33

1--

==-='a x x

a x 得φ

当30-<a x 时,0)(>'x φ,所以,当3-=a x 时,)(x φ取最小值.

因此0)(≥x φ成立的充要条件是0)(3

≥-a φ,即.)

2(2

1

-

≥b a

综上,不等式32

2

231x b ax x ≥+≥+对任意),0[+∞∈x 成立的

充要条件是.)1(2)2(2

12

1b a b -≤≤-①

显然,存在a 、b 使①式成立的充要条件是:不等式2

12

1)1(2)2(b b -≤- ②

有解、解不等式②得.4

22422+≤≤-b

因此,③式即为b 的取值范围,①式即为实数在a 与b 所满足的关系.

数 形 结 合(函数)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与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在研究过程中,数形结合既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数”与“形”是一对矛盾,它包括“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在高中阶段较多的是“以形助数”。一般地说:“形”是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易于从整体上定性地分析问题,“由数想形”便于寻求思路,化难为易;“数”则具有严谨,准确的特点,能够严格论证和定量求解,“数形对照”可以弥补“形”难以精确的弊端。“数无形时少直观,形无数时难人微",华罗庚的诗句精辟地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解斜三角形(复习)公开课教案

解斜三角形(复习)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一:巩固对正弦、余弦、面积公式的掌握,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分析、演绎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弦、余弦、面积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 选择适当的方法解斜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基本知识回顾: 1.1、正弦定理及其变形; 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变式一:sin 2a A R =、sin 2b B R =、sin 2c C R = 变式二: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1.2、余弦定理及其变形; 余弦定理:2 2 2 2cos a b c bc A =+-,变式:222 cos 2b c a A bc +-= 2 2 2 2cos b a c ac B =+-, 222 cos 2a c b B ac +-= 2 2 2 2cos c a b ab C =+-。 222 cos 2a b c C ab +-= 1.3、面积公式 二:例题分析: 1、正弦定理 (1)在△ABC 中,已知 ,则 sin B= ( ) (2)在△ABC 中,若a = 2 ,b =0 30A = , 则B 等于60?或120? 111sin sin sin 222S ab C bc A ac B ===4,303 a b A ===?

2、余弦定理 (1)在△ABC 中,满足 ,则A = 60° (2)已知△ABC 的周长为9,且4:2:3sin :sin :sin =C B A ,则cosC 的值为 A .4 1 - B .41 C .3 2 - D . 3 2 3、三角形解的个数 (1)在△ABC 中,已知 , 这个三角形解的情况是:( C ) A.一解 B.两解 C.无解 D.不能确定 (2)△ABC 中,∠A ,∠B 的对边分别为a ,b ,且∠A=60°,4,6== b a ,那么 满 足条件的△ABC ( ) A .有一个解 B .有两个解 C .无解 D .不能确定 4、判断三角形形状 (1)若c C b B a A cos cos sin = =则△ABC 为( ) A .等边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有一个内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 D .有一个内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 (2)关于x 的方程02 cos cos cos 2 2=-??-C B A x x 有一个根为1,则△AB C 一定是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 5、正余弦定理的实际应用 (1)有一长为1公里的斜坡,它的倾斜角为20°,现要将倾斜角改为10°,则坡底要 伸长( ) A .1公里 B .sin10°公里 C .cos10°公里 D .cos20°公里 (2) 10105/4/o C v v B AB o 某渔船在航行中遇险发出呼救信号,我海军舰艇在A处获悉后立即测出该渔船在方向角为北偏东45,距离海里的处,渔船沿着方位角为的方向以海里小时的速度向小岛靠拢,我海军艇舰立即以海里小时的速度前去营救。设艇舰在处与渔船相遇,求方向的方位角的正弦值 18,20,150a b A ===?222a b c bc =+-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复习6以内的数数》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复习6以内的数数》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复习6以内的数数》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复习6以内的数数 活动目标: 1、通过猜猜,找找,拼拼等活动,让幼儿进一步掌握6以内的数数及认识数字。 2、培养幼儿学数的兴趣,发展思维力。 活动准备: 1、房子6幢。 2、动物照片拼图每组一盒 3、1---6的数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找房子 1、师:花园里,有许多漂亮的房子,我带你们去看一看。(出示教具)数一下,这里共有几幢房子?(6幢,幼儿口手一致点数) 2、师:这些房子都是小动物住的,它们告诉我,每幢房子的门里面都有一个数字,让我们来猜一猜,是什么数?a、红房子里是个比2大1的数,那是几?(3)猜出后请幼儿找出数字,放在板上,验证。b、绿房子里是1、2、 3、 4、 5、6里面最小的一个数,那是几?(1)方法同上c、咖啡色房子里是排在4后面的一个数,它是几?(5)d、蓝房子里的数是1、2、3、4、5、6里面最大的一个数,那是几?(6)方法同上e、1到6这些数里面,还有哪两个数没有猜过?(4和2)紫色房子里的数比黄房子大,想一想,它该是数字几?(4)f、剩下黄房子里的数又是几啊?(2) 二、拼房子 1、师:这些房子里住着哪些小动物?只要找到它们的照片我们就能知道了。 2、教师示范拼照片。如:这张卡片后面有个数字4,再找一张后面有4个圆点的卡片拼在一起,翻过来,就是一张小动物的照片。那你们等会找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先拿数字的卡片,再去找几个圆点的另外一张卡片拼在一起。 3、幼儿操作。要求拼出动物照片后,马上用手遮起来,不要让老师看见,等会老师来猜。 三、猜动物(二进制)师:我这里有三张小动物的照片,等会儿你们看看这些照片,有你的小动物就讲有,没有的讲没有,让我来猜猜看,你拼的是什么小动物照片,它是住在几号房子里的??(游戏反复进行4----6次) 四、送小动物回家师:我们游戏做好了,现在该把这些照片送到它们家里了。 1、让幼儿分别将照片按后面是数字几送到几号房子。 2、请幼儿说说几号房子是什么颜色的,里面住着什么小动物。

近似数公开课教案

近似数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P10-11 教学目标: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 重点难点:能掌握精确数和近似数的特征。能根据实际情况,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生活中,我们除了用精确数表示实际数量,还会用到近似数,来表示大约,大概的结果,今天的数学连连看出示题目后请你迅速喊出,它是近似数还是精确数。 师:数学连连看,生:由我来挑战。 板书课题:近似数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四舍五入”求近似数。 接受检阅的部队官兵“近2万人”,实际人数是18000人。为什么说近2万人呢?这里的2万合理吗? 生1估算, 生2:从数线上看18000更接近于20000, 师板书:18000≈20000, 师:实际上,我们是将18000四舍五入到万位得到2万的。由于千位上的数字是8,所以更接近2万,≈是约等号,读作约等于。我们今

天学的新符号是?读作? 师:数线上还有哪些数也约等于20000呢?哪些数约等于10000呢? 师:(出示10组约等式)小组讨论:结合数线,求左边5个近似数时,有什么发现,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右边的呢? 师总结:实际上,这些近似数,也是通过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这是一种常用的求近似数的方法。五入是一种规定。四舍五入到万位,关键看的是下一位“千位”。 师:在阅兵方队中,一定会有替补队员,如果加上替补官兵,共有18020人,它约等于几万呢?18500人呢? 师总结:四舍五入到万位,除了看下一位,四舍五入,我们会发现万位以后的数字都? 生:改写为0. 师:除了受阅官兵,还有观众等各类群体,因此,参加国庆阅兵的精确人数是233482人,“约20万人”,这个数是怎么来的?请同桌合作,完成题单内容。 师:谁来汇报? 生1,233482大约在23万和24万之间,更接近20万。

高三数学公开课教案,等差数列的证明与判定

等差数列及其前n 项和(二) 什邡中学数学组 廖美 重点:等差数列的判定与证明. 难点:①如何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证明或者判定等差数列; ②证明或者判定过程中如何根据已知条件化简. 教学目标:教会学生掌握简单的等差数列的证明与判定方法. 相关知识点: 1.证明等差数列的方法 ①定义法:d n d a a n d a a n n n n )(2()1(11≥=-≥=--+或为常数) ②等差中项法: )2(2)1(21112≥=+≥=+-+++n a a a n a a a n n n n n n 或 2.判定等差数列的方法 ①定义法:d n d a a n d a a n n n n )(2()1(11≥=-≥=--+或为常数) ②等差中项法: )2(2)1(21112≥=+≥=+-+++n a a a n a a a n n n n n n 或 ③通项公式法:是常数)b a b an a n ,(+= ④前n 项和公式法:是常数)b a bn an S n ,(2+= 例1.在数列{}n a 中,),2.(12,53*11N n n a a a n n ∈≥-==-,数列{}n b 满足1 1-=n n a b )(*N n ∈ (1) 求证:数列{}n b 是等差数列; (2) 求数列{}n a 中的最大项和最小项,并说明理由.

训练1.(01天津,2)设n S 是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且2 n S n =,则{}n a 是( ) A.等比数列,但不是等差数列 B.等差数列,但不是等比数列 C.等差数列,而且也是等比数列 D.既非等比数列又非等差数列 训练2.数列{}n a 中,),2(112.1,2*1 121N n n a a a a a n n n ∈≥+===-+, 则其通项公式为=n a _________. 训练3.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31=a ,点),(1+n n S S 在直线11+++= n x n n y ()*N n ∈上. (1)求证:数列? ???? ?n S n 是等差数列; (2)求n S .

中班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对号入座》

中班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对号入座》; 【活动目标】; 1、学习6以内的序数,能看懂座位表和入场券,找到相应的座位。 2、形成与座位相列相关的空间知觉。 【活动准备】; 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1页《快乐的早操》; 座位表(用长方形表示座位,共6排,每排6个); 入场券两套,其中一套后面贴有双面胶。 【活动过程】 1、快乐的早操 师:我们刚刚做完了早操,每个小朋友都表现的很棒,跳的很出色,动作也做的很到位。有个叫玲玲的小女孩啊刚刚也做了早操,而且她做的特别精彩,现在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玲玲。 师:(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1页《快乐的早操》)我们看,这个扎辫子的小女孩就是玲玲,你们能在旁边做操的队伍中找到玲玲么?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排。(等待几秒钟) 师:你们发现了么,玲玲在哪里?我们从左往右数,一二三四,所以玲玲在第一排的第四个。 师:好,现在老师要请你们自己来找找在第二排中玲玲在哪里? 幼:在第二个。

师:嗯,对的,我们把话说完整,玲玲在第二排的第二个。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找找看,第三排中玲玲排在哪里啊? 幼:玲玲在第四排的第六个。(引导幼儿说完整) 师:最后一节操玲玲在哪里呢? 幼:玲玲在第四排的第五个。 2、看座位表 师:我们幼儿园打算请小朋友去看电影,到时候我们每个人都能拿到一张入场券,我们要根据入场券上的号码找到相应的位子。 师:(出示座位表)这个是我们到时候要坐的座位表,你们能告诉我每一排有几个座位么? 幼:六个。 师:嗯,对,每一排有六个座位。 3、发入场券 师:看,这是我们的入场券,哪个小朋友能告诉我入场券上的号码是多少,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如2排3座) 幼:表示的是在第二排第三个座位。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每人发一张入场券,请你们看一下然后和身边的好朋友说说你的座位是第几排第几座好么? 师:(请部分幼儿说说自己的入场券是几排几座) 4、排座位 师:现在请拿起你们的入场券,记住你的座位,然后把它贴在你的椅背上。

[精品]新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概率与统计优质课教案

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概率与统计 高考要求 概率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尤其是新增的随机变量这部分内容要充分注意一些重要概念的实际意义,理解概率处理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重难点归纳 本章内容分为概率初步和随机变量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和独立重复实验第二部分包括随机变量、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涉及的思维方法观察与试验、分析与综合、一般化与特殊化主要思维形式有逻辑思维、聚合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典型题例示范讲解 例1有一容量为50的样本,数据的分组及各组的频率数如下 [10,15]4 [30,35)9 [15,20)5 [35,40)8 [20,25)10 [40,45)3 [25,30)11 (1)列出样本的频率分布表(含累积频率); (2)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和累积频率的分布图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和累积频率的分布图的画法

知识依托频率、累积频率的概念以及频率分布表、直方图和累积频率分布图的画法 错解分析解答本题时,计算容易出现失误,且要注意频率分布与累积频率分布的区别 技巧与方法本题关键在于掌握三种表格的区别与联系 解 (1)由所给数据,计算得如下频率分布表 数据段频数频率累积频率 [10,15) 4 0.08 0.08 [15,20) 5 0.10 0.18 [20,25)10 0.20 0.38 [25,30)11 0.22 0.60 [30,35)9 0.18 0.78 [35,40)8 0.16 0.94 [40,45) 3 0.06 1 总计50 1 (2)频率分布直方图与累积频率分布图如下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漫游魔法王国 情况分析: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设计了《漫游魔术王国》的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 2、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观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方法:以游戏法为主,结合操作法和讲解演示法。 活动重点、难点:圆形和方形的认识和区分。 活动准备: 1、三种几何图形若干。 2、几何图形拼组成的图画。 3、魔术箱、魔法棒。 4、小鸭、小狗、小蜜蜂的教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带幼儿做手指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魔术王国去,那里啊,会变出好多好多有趣的东西,好了,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看哪个小朋友表现得最好。” (教师做示范):“捏拢,放开;捏拢,放开;小手背起来。” (二)、中间部分: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认识三种几何图形。 1、游戏:摸一摸“魔术箱”(编辑:) 师:“小朋友们,魔术王国到了,魔术王国里有一只奇妙的箱子,你们看,就是这只魔术箱?(出示魔术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秘密吗?好了,我们来看看这只魔术箱会给小朋友们变出什么有趣的东西。 (1)、教师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 摸出一本长方形的书,问:“这是什么?(书)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为什么说书是正方形的? 问: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是正方形的?(启发幼儿说出) (2)、再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 当幼儿摸到后,要求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游戏反复进行。 (3)、教师总结:魔术箱里的东西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边说边指相应的物品) (4)、你怎么知道它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 (5)、老师总结:圆形: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立得牢; 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本领好。 2、游戏:谁的本领大

求小数近似数的公开课教(学)案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参赛单位:杜皮乡三庙河小学:王娟 教学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2页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根据要求正确地运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数 位,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能力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探究活动,加深对小数的认识,培养 学生的数感。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怎样正确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课件)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986534 58741 31200 50047 398010 14870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并说出求近似数时的想法。) 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字? 32□645≈32万 47□05≈47万 (设计意图:先复习一下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让学生回忆练习,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印象,为求小数的近似值打下基础。) 二、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教学例1。 问题:你知道豆豆的身高吗?

(二)讨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1、问题引入。 问题:两位同学所说豆豆的身高,与实际身高为什么不一样呢? 猜想:他们说的是豆豆身高的近似值。 师:在实际生活中,有时根据需要会求一个大概的数,这就要涉及到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问题。那究竟如何求一个小数的 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容。 (板书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自主尝试。 师引导学生观察例1情境图, 同桌讨论:他们是怎样得到豆豆身高的近似数的? 汇报讨论结果,验证猜想。 猜想①:0.984≈0.98 精确到百分位,就是保留两位小数,要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千 分位上的数是4,根据“四舍五入”法,4<5,应该舍去。 所以0.984≈0.98。 猜想②:0.984≈1 精确到个位,就是保留整数,要省略个位后面的尾数,十分位上的 数是9,根据“四舍五入”法,9>5,应该向前一位进1。 所以0.984≈1。 想一想:0.984≈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一位小数,就是要精确到十分位,要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 百分位上的数是8,根据“四舍五入”法,8>5,应该向前一位 进1,所以0.984≈1.0。 思考:保留整数得到的“1”和保留一位小数得到的“1.0”一样吗? 末尾的0能去掉吗? 学生自由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师生一起总结: 尽管两个数的大小相等,但表示的精确程度不同,它起到“占位和 表示精确度”的作用,求近似数时,要想保留一位小数,小数末尾 的零不能去掉。 3、提炼方法。 问题:我们是怎么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呢? 小结: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数, 如果保留两位小数,就要把千分位上的数省略; 如果保留一位小数,就要把百分位和后面的数省略; 如果保留整数,就要把十分位上和后面的数省略。 ······ 保留哪位,就要把这位后面的数都省略。

[精品]新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分类讨论思想优质课教案

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分类讨论思想 高考要求 分类讨论思想就是根据所研究对象的性质差异,分各种不同的情况予以分析解决分类讨论题覆盖知识点较多,利于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分类思想和技巧;同时方式多样,具有较高的逻辑性及很强的综合性,树立分类讨论思想,应注重理解和掌握分类的原则、方法与技巧、做到“确定对象的全体,明确分类的标准,分层别类不重复、不遗漏的分析讨论” 重难点归纳 分类讨论思想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问题分类、求解,要特别注意分类必须满足互斥、无漏、最简的原则分类讨论常见的依据是 1由概念内涵分类如绝对值、直线的斜率、指数对数函数、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等定义包含了分类 2由公式条件分类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极限的计算、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中图形的分类等 3由实际意义分类如排列、组合、概率中较常见,但不明显、有些应用问题也需分类讨论 在学习中也要注意优化策略,有时利用转化策略,如反证法、补集法、变更多元法、数形结合法等简化甚至避开讨论 典型题例示范讲解

例1已知{a n }是首项为2,公比为2 1的等比数列,S n 为它的前n 项和 (1)用S n 表示S n +1; (2)是否存在自然数c 和k ,使得21>--+c S c S k k 成立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不等式知识以及探索和论证存在性问题的能力 知识依托 解决本题依据不等式的分析法转化,放缩、解简单的分式不等式;数列的基本性质 错解分析 第2问中不等式的等价转化为学生的易错点,不能确定出k k S c S <<-223 技巧与方法 本题属于探索性题型,是高考试题的热点题型 在探讨第2问的解法时,采取优化结论的策略,并灵活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 即对双参数k ,c 轮流分类讨论,从而获得答案 解 (1)由S n =4(1–n 21),得221)2 11(411+=-=++n n n S S ,(n ∈N *) (2)要使21>--+c S c S k k ,只要0)223(<---k k S c S c 因为4)211(4<-=k k S 所以0212)223(>-=--k k k S S S ,(k ∈N *)故只要23S k –2<c <S k ,(k ∈N *) 因为S k +1>S k ,(k ∈N *) ① 所以23S k –2≥2 3S 1–2=1 又S k <4,故要使①成立,c 只能取2或3 当c =2时,因为S 1=2,所以当k =1时,c <S k 不成立,从而①不

最新中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相邻数》

最新中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相邻数》 中班数学教案设计:认识相邻数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5以内相邻数的意义,感知其多1和少1的关系。 2、能够表达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彩色串珠、数字拼板、数字胸饰1—5、小房子的卡片每人5个 活动过程: 1、走线,教师弹琴,让幼儿跟着音乐走线。 2、线上游戏:《好朋友抱抱抱》 第一轮教师请出6个小朋友,边拍手边念儿歌:一二三,两人抱 抱。(找到旁边的好朋友抱在一起)重复两次。第二轮教师可请9或 12人一起来玩,边拍手边念儿歌:一二三,三人抱抱。(找到旁边的 三个人抱在一起)重复进行两次。 3、回座位。 (1)教师按顺序出示小花形状的数字胸饰1——5,让幼儿认识。 (2)游戏:《小花开门》。 游戏过程:教师先请3个小朋友上来玩一次游戏,给幼儿按顺序 带上数字胸饰1——3这三个,站成一排。教师说1号小花开门,带有 数字胸饰1的那个小朋友做开门的动作,向前走出一步。教师再提问 幼儿:“你们看看1号小花旁边的小花是几号啊?”幼儿回答:“是2号,他们两个是离得最近的”。教师告诉幼儿1和2是两个相邻数。 再以同样的方式请出3号小花,3号小花开门向前走出一步。引导幼儿 说出2和3是相邻数。(即离得最近的两个数就是相邻数,引导幼儿说 出2的相邻数有两个,1和3)。 (3)教师出示彩色串珠让幼儿观察,然后回答相应的问题:“2 比1多几?(2比1多1)2比3少几?(2比3少1)2有几个好朋友?(2有两个好朋友)是几和几?(1和3)。 (4)教师总结:像这样,1以上的每一个数都有两个好朋友,一 个是比它少1,一个是比它多1。(即这两个数就是离它最近的两个数,也就是它的相邻数。) (5)教师讲述故事,让幼儿给猫奶奶家的房子贴上门牌号。教师 先给幼儿发放数字拼板和小房子的卡片,让幼儿先从小袋子里面取出

求小数近似数的公开课教案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P/73-7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能根据要求正确地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使学生学会把较大的整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及把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区别求近似数与改写求准确数的方法。 教学媒体 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新课 (约5分钟) 师:出示下面复习: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 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 数 986534 8741 31200 50047398010 14870 2.下面的()里可以 填上哪些数字? 32()645≈32万 1.开火车说出近 似数,并说出求 近似数时的想 法。 2.学生独立完成 填空,汇报时说 教学时先复 习一下求整 数近似数的 方法让学生 回忆练习, 通过复习唤 起学生印 象,为求小 数的近似值 打下基础。

47()05≈47万 学生填完后,让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对学生的说法给予肯定。一说是怎么想 的。 通过学生说 整数求们近 似数的方法 为学习新知 识奠定基 础。 二.互动新授(约15分钟) 1.检查自学情况。教学 例1。 1.谈话引入新课:我们学过 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在实 际应用小数时,往往也没有 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 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 2.讲授例1。 师:豆豆的身高0.984米, 平常不需要说得那么精确, 有时根据需要要一个大概的 数,这就要涉及到如何求一 个小数的近似数的问题。如 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哪?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 容。 师引导学生观察例1情 境图. 同桌讨论:他们是怎样 得到豆豆身高的近似数的? 汇报讨论的结果。 1:求整数的近似数可以 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 的近似数也可以用“四舍五 入”法,所以,豆豆的身高 约是0.98米。 师:你为什么得到0.98 米? 生:如果保留两位小数, 就要用“四舍五入”法把第 三位省略。 观察例1情 境图. 同桌讨论。 汇报讨论的 结果。 预设结果可 能有三种: 1.求整数的 近似数可以用 “四舍五入”法, 求小数的近似数 也可以用“四舍 五入”法,所以, 豆豆的身高约是 0.98米。 2.如果保留 两位小数,就要 用“四舍五入” 法把第三位省 略。 3.豆豆的身高约 把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抛 给学生,在 推想解决方 法的过程中 感受求小数 的近似数的 应用价值, 并对学生进 行德育教 育。 通过学生的 讨论,知道 小数取近似 值的方法。

高中数学《指数函数(一)》优质课比赛教案设计

指数函数(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能自觉、灵活地应用其性质(单调性、底数变化图像的变化规律、中介值)比较大小。 过程与方法: (1). 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 观察、猜想、归纳、概括的能力。 (2). 从数和形两方面理解指数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分 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直 观、严谨的思维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 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激 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 趣。 (2). 让学生在数形结合中感悟数学的统一美、和谐美,进一步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教学难点:指数函数的底数a对图像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概念引入: 1. 某种细胞分裂时,由一个分裂成两个,两个分裂成四个,四个分裂成八个,以此类推,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x 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 2.一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为其它物质,每经过一年剩余质量约是原来的12 ,设该物质的初始质量为1,经过x 年后的剩余质量为y ,你能写出,x y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1. 2()x y x N +=∈ 2. 1()()2x y x N +=∈ 上述两个函数都是正整数指数函数,但在实际问题中指数不一定都是正整数,比如在实例(2)中,我们除了关心1年、2年、3年后该物质的剩余量外,还想知道3个月、一年半后该物质的剩余量,这就需要对正整数指数函数的定义域进行扩充,结合指数概念的的扩充,我们也可以将正整数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扩充至全体实数,这样就得到了一个新的函数——指数函数。 一般地,函数(01x y a a a =>≠且)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 R ∈。 结合指数的运算,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规定01a a >≠且,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你能举出指数函数的例子吗? 练习1: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指数函数。 (1)3x y -= (2)2y x = (3)23x y += (4)(2)x y =-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数学活动名称:《漫游魔法王国》情况分析: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设计了《漫游魔术王国》的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活动目标:?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2、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观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活动方法:以游戏法为主,结合操作法和讲解演示法。活动重点、难点:圆形和方形的认识和区分。活动准备:三种几何图形若干、几何图形拼组成的图画、魔术箱、小鸭、小狗、小蜜蜂的教具。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教师带幼儿做手指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魔术王国去,那里啊,会变出好多好多有趣的东西,好了,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看哪个小朋友表现得最好。”(教师做示范):“捏拢,放开;捏拢,放开;小手背起来。”(二)、中间部分: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认识三种几何图形。?1、游戏:摸一摸“魔术箱”。师:“小朋友们,魔术王国到了,魔术王国里有一只奇妙的箱子,你们看,就是这只魔术箱?(出示魔术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秘密吗?好了,我们来看看这只魔术箱会给小朋友们变出什么有趣的东西。”(1)、教师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摸出一本长方形的书,问:“这是什么?(书)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为什么说书是正方形的?”问: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是正方形的?(启发幼儿说出)(2)、再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当幼儿摸到后,要求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游戏反复进行。(3)、教师总结:魔术箱里的东西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边说边指相应的物品)(4)、你怎么知道它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5)、教师总结:圆形: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立得牢;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本领好。 2、游戏:小动物找家。师:“魔法棒的本领可真大,它还会边出小动物呢!变!变!变!(变出三种小动物)小朋友们,你们看都是谁啊?”幼:……师:“咦!这三个小动物好像在哭,我们来问问他们怎么了。”“小狗、小鸭子、小蜜蜂,你们怎么啦?”(教师模拟小动物的声音)“我们找不到家,见不到妈妈了!”“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小动物找家吧!你们愿不愿意啊?”幼:……师:“你们看,这些都是小动物的房子,现在我们来帮小动物找找家。”(把三种几何图形的卡片发给幼儿)师:“小动物说它们的房子都是有形状的,小鸭子说,它们的房子是正方形的,小朋友们看到正方形的房子了吗?”让幼儿把正方形的卡片举起来。师:“小朋友们做得真好,都帮小鸭子找到家了。小狗说,它们的房子是三角形的,小朋友们看到三角形的房子了吗?”让幼儿把三角形的卡片举起来。师:“小狗也找到家了,小

四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教案《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教案《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教案《小数的近 似数》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教案《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将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单位的数。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准确、熟练地应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 1、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出一位小数的近似数? 2、怎样将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二、展示交流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课件出示豆豆,看看小豆豆的身高是多少呢? 今天下午我们就来研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二)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1、同学们还刻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吗?我们可不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小数的近似数呢? 2、探究新知(1)同桌讨论回忆什么是“四舍五入”法? (2)讨论尝试 ①那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我们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后面的数。 ②出示例1,讨论求0.984的近似数 ③保留一位小数时,末尾的“0”为什么应该写呢? (3)总结归纳。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保留不同的位数,求得的近似数不同。保留小数位数越多,这个近似数就越接近准确数,也就是更精确。 (三)将不是整万或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1、出示教材第74页例2 ①讨论:通过课件图片中的数学信息,我们怎样表示这些数的读写会比较方便呢? ②结论:改写成用“亿”或“万”作单位的数。 2、从算理入手,理解改写方法。 ①讨论:怎样改写呢? ②结论:改写时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写上“万”字,并去掉小数末尾的0就可以了。改写成以“亿”作单位同上。

公开课近似数教学设计

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 2、能按要求取近似数和保留有效数字。 3、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按要求取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教学难点:有效数字概念的理解。 教材处理 本节将从生活实际入手,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观察身边熟悉的事物,收集一些数据引入近似数的研究。 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展开,都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求知的活动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知。 教学设计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设计说明提出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观察身边熟悉的事物,收集一些数据,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引入新课。 问题1: (1)我班有____ 名学生,___ 名男生,___ 名女生; (2)我班教室约为—平方米; (3) ______________ 我的体重约为_________ 千克,我的身高约为; (4)中国大约有___ 亿人口; (5) ________ —天有___________ 小时,一小时有分,一分有秒。 设计说明以学生熟悉的数据引入,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着准确数和近似数。 问题2:在这些数据中,那些数是与实际接近的?哪些数据是与实际完全符合 的? 师生共同完成: 问题1中(1)(5)与实际完全符合,(2)(3)(4)是与实际接近的。

师:与实际接近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近似数。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自主学习、得出结论 问题1:阅读理解教科书第45页内容,教师指出: ①513人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参会的实际人数?②约有五百人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参会的 实际人数? 学生回答:513人准确地反映了实际参会人数,约有五百人不能准确地反映实际参会人数。 师:这里513是准确数,而五百这个数只是接近实际人数,它与实际人数还有差别,它是一个近似数。 问题2:你还能举出准确数与近似数来吗?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近似数? 设计说明 在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很多情况用到近似数,有时是因为客观条件无法或难以得到准确数,女口:我国人口数时刻在变化,无法得到准确数,有时是实际问题不需要得到准确数。 问题3:教科书上的约500人参会,与准确数513人参会的误差是多少?学生回答:13. 问题4:为什么产生了这个误差。 设计说明 使学生明白近似数的精确度。 师生讨论以后得出是因为精确度的问题。 师: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用精确度来表示。 513精确到个位,而这里的500是精确到百位。 2、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5:按四舍五入对圆周率二取得的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兀-3 (精确到—位); 兀^3.1 (精确到0.1或叫做精确到—位); 兀714 (精确到—或叫做精确到—位); —3142 (精确到____ 位或叫做精确到____ 位)。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课-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 课型: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课 课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课时:第一课时 教材:苏教版 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 1、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高中数学新教材“圆的方程”的综合课. 2、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它是高考中的热点内容之一. 3、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平面解析几何学的基础知识,它既复习了前面刚学过的直线与圆的方程,又为今后学习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奠定基础.它虽然是解析几何中较为简单的内容,但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思考、探索的状态,真正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体. 2、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显示了事物从静态到动态的运动过程,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几何画板可以很好地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使较为复杂的问题明了化.教案的简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课、扬州市优秀公开课,并获一等奖. 关键字:位置关系、广义几何法、狭义几何法、代数法. 参赛者简介:扬州市特级教师,扬州市学科带头人,扬州市优秀班主任,高邮市中青年专家,高邮市劳动模范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代数法和几何法解决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差异,明确几何法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中的地位,并能应用几何法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形结合、转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计算、总结归纳等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善于思考的良好品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 重点:几何法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中的应用.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生活中的数字》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生活中的数字》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数字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积累有关数的感性经验。 2、知道数字在不同的场合代表不同的含义,幼儿对其形状感兴趣,幷乐意产生想象。 活动准备: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大屏幕中出示格子,提问:数一数,一共看到了几个格子? 幼儿:10个格子师:每个格子中都有一个不同的数字,请你找一找,猜一猜分别是数字几? 2、大屏幕中出示不完整数字,让幼儿观察,提问: 师:找到了数字几?在哪个颜色里面? 幼儿:我找到了数字1,在黑色的格子里。

我找到了数字8,在黄色的格子里我找到了数字3和2,3在橘色的格子里,2在红色的格子里我找到了数字4,在紫色的格子里我找到了数字0,(教案出自:教案网)在粉红色的格子里我找到了数字8,在黄色的格子里我找到了数字9,在白色的格子里灰色的格子里藏着数字6 二:数字的用途提问:经常在哪里看见过这些数字? 幼儿:车的车牌上、闹钟上、电梯里、电话机师:车牌在车的哪里?幼儿:车的前面和后面 三:结合生活中的数字,让幼儿理解这些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教 师展示PPT中不同的物体 (1)日历师:日历上面的数字有什么作用? 幼儿:几日几日、礼拜一、礼拜二………… (2)遥控器师:遥控器有什么用? 幼儿:遥控器可以帮我们找到想要看的电视。 (3)体温计师:体温计有什么作用?

幼儿:量一量身体的体温,有没有发烧师:人的正常体温在36度--37度之间小总结:生活中到处有数字,有的是告诉我们数量的多少(比如:药水瓶上的数字),(教案出自:教案网)有的是告诉我们顺序(比如:年历上的数字、门牌号码),有的是告诉我们方位(比如:书上的页码),所以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四:大屏幕中出示0123456789,把这些数字合起来,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1)出示第一幅有数字组成的--鸡,由数字0、3、2师:数字3放中间变成小鸡的翅数字3缩一缩变成小鸡的脚数字3倒过来变成小鸡的嘴数字3拉拉长,倒过来变成小鸡的头和背 (2)出示数字组成的冰激凌,由数字3、6、 活动延伸: 参照大屏幕中的数字图画,喜欢哪一幅数字图画,然后画一画,也可以创新,挑选自己喜欢的数字,动手画一画。

商的近似数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4课时商的近似数 内容分析 在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商,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重要。同时,根据这部分内容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一方面进一步巩固了小数除法,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有所用。 对象分析 在学习了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小数除法后,学生再来学习求商的近似数,不会感到太困难。应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确地分析,选择正确的方法取商的近似数。同时,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求商的近似数的简便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求商的近似数。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目标: 1.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好数学并应用于生活,让生活因为数学而精彩。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难点:结合实际情况和要求来求商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43.9095保留整数是() 43.9095精确到十分位是() 43.9095保留两位小数是() 43.9095精确到千分位是() 师:43.9095精确到千分位写成43.910,写成43.91行不行,为什么? 2、师:求小数的近似值在除法中有哪些应用呢?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一起研究求商的近似数。(板书课题:商的近似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师:同学们,“生命在于运动”,平时你们喜欢运动吗?你们最喜欢参加什么运动? 生:…… 师:看来同学们都喜欢参加体育运动,真不错。 师:有个小朋友叫王鹏,他特喜欢打羽毛球,这天他爸爸给他新买了一筒羽毛球。瞧…(课件出示例7) 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有12个,共19.4元,一个羽毛球大约多少钱?

高三数学课题:数学归纳法(公开课讲解)

课题:数学归纳法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2.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数学归纳法的学习,体会用不完全归纳法发现规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时,“归纳奠基”与“归纳递推”两个步骤缺一不可,而关键的第二步,其本质是证明一个递推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归纳法是用有限步骤解决无限问题的重要方法,提高归纳、猜想、证明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难点:是对数学归纳法的原理的了解,关键是弄清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及其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问题1:P 71中的例1.在数列{a n }中,a 1=1,a n+1= n n a a +1(n ∈N+),先计算a 2,a 3,a 4的值,再推测通项an 的公式. 生:a 2=21,a 3=31,a 4=41.由此得到:a n =n 1(n ∈N +). 问题2:通过计算下面式子,你能猜出()()121531--++-+-n n 的结果吗?证明你的结论? ________97531________ 7531_______531_______ 31=-+-+-=+-+-=-+-=+- 生:上面四个式子的结果分别是:2,-3,4,-5,因此猜想: ()()()n n n n 1121531-=--++-+- (*) 怎样证明它呢? 问题3:我们先从多米诺骨牌游戏说起,这是一种码放骨牌的游戏,码放时保证任意相邻的两块骨牌,若前一块骨牌倒下,则一定导致后一块骨牌也倒下。只要推倒第一块骨牌,由于第一块骨牌倒下,就可导致第二块骨牌倒下;而第二块骨牌倒下,就可以导至第三块骨牌倒下……最后,不论有多少块,都能全部倒下。 (二)、研探新知 原理分析:问题3:可以看出,使所有骨牌都倒下的条件有两个: (1) 第一块骨牌倒下; (2) 任意相邻的两块骨牌,前一块倒下.一定导致后一块倒下。 可以看出,条件(2)事实上给出了一个递推关系:当第k 块倒下时,相邻的第k+1块也倒下。这样只要第1块骨牌倒下,其他所有的骨牌就能够相继倒下。事实上,无论有多少块骨牌,只要保证(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