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改革方案精修订

思政课改革方案精修订
思政课改革方案精修订

思政课改革方案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试行)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9号)、以及《教育部等部门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中宣部、教育部印刷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教育部印刷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5]3号)等文件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的明确要求。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效地发挥思政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案。

一、思政课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方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努力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基本原则:

1.坚持各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理论知识、重难点内容讲授到位,不忽略基础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

2.坚持系统讲授、专题深化和形式多样的“活动课堂”相结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深入浅出,突出重点,兼顾学生全面发展,确保“管用”、“实效”。

3.坚持思政课主导教育与主体教育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教师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有效调动大学生作为思政教育主体所具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方法手段,鼓励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自我教育。

4.坚持理论播洒与实践体悟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学,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服务社会、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思政课改革的基本思路

主要从三个方面厘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考核

(一)网络慕课、生本教学----实施课程的理论教学改革

以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目标,根据“基本”、“管用”的原则,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进行优化组合,对相关教材中出现的重复内容章节进行“合并重复、增添有用”,精心厘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块。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打破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格局,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活动课堂教学模式。

(二)贴紧跟进、学思学行----突出课程的实践教学特质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思政课育人目标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将所学理论知识内化为理想和信念,进而转化为实际行动,实现思政课从“知识教育”向“知行合一”的行动教学转变,思政课改革要贴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生基本素养的要求,跟进学院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各环节,融入学生校内外的各项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行”,实现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行动,促进成才的思政课教学目标。

(三)时空延展、追踪考核----巩固课程的教育教学成效

我院思政课考核将改革打破一纸闭卷的考核方式,采取多元化的动态过程考核。除了在校期间的课内与课外考核,也利用寒暑假,有效延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并通过建立“全程动态”考核体系,将思政课考核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多维度地设立考核学生思政课课业成绩的立面,联手多方教育管理力量(如党团组织、系部辅导员、校园管理人员等),实施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和素质状况的评价考核。变思政课单一静态的试卷考核为多元动态的全面考核,努力解决成绩评定与学生日常表现相脱节的状况,实现思政课考核与学生思想品德考评的有机结合。

三、思政课改革实施计划及安排

(一)课程设置安排

思政课必修课一共有五门课程,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由我院素质拓展中心承担。因此属于我院基础教学部承担开设的思政课必修课程有四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这四门课程目前具体授课时间和学时分配安排如下:

表1:当前课程授课时间及学时分配

表2:课改后计划思政课学时分配

(二)教学形式改革

由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变成“网络平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

1、网络平台

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具体知识点的普及,网络教学平台主要包含以下模块:

(1)帮助学生自学教材的名师教学视频;

(2)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章节习题训练;

(3)网络平台考试。

建立网上“讨论版”和课堂互动教学体系。我们在网上设计出让学生有较大发挥空间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课堂小班讨论

2、课堂教学

将“以学定教”引入思政课教学:理论导读和问题解析。TBL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是“提出目标---定向自学---课堂检测----提出问题----重点解析”,使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变为为主动建构,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理论导读---大班教学

划分模块实施大班课堂教学(每门课程开展两到三次大班课程)

认真研究教材,划分教学单元,如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划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大模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按照时间的维度划分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专职教师根据研究方向重点划分选择2-3个模块开展教学,实施大班集体授课2到3次。

(2)问题解析---小班讨论课堂教学(每班人数控制在45人左右)

建立网上“讨论版”和课堂互动教学体系。我们在网上设计出让学生有较大发挥空间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小班讨论。

活动课堂主要采取:小组讨论、演讲比赛,小组辩论赛,案例分析、抽签即兴讨论、“一站到底”知识竞答比赛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

3、实践教学

由于我校思政课目前实践课这一项仍是空白,所以特制定以下相关实践课程。

整合四门思政课实践学时,统一设计实践教学主题和实践形式,初步开展校园主题教育、暑期社会实践,读书活动实践报告具体计划及安排见表3。(实践活动的内容会根据实际活动进行相关主题变化)

表3:“学思学行”教学计划

此部分作为思政课考察实行单独学分制,大一大二两年全部按照要求完成实践活动可获得3学分。

(三)教学内容的整合

综合四门公共政治课的内容,划分为几大重点模块

(四)教学方法的设计

围绕“三动五结合”,即动脑、动口、动手,听、看、谈、讲、写相结合,注重全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进行教学方法的设计。

1、对话式教学法

该法要求以学生提问和教师答疑为主,同时穿插教师对学生诱导性的问话。对话教学要求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平等交流,使学生能够敞开心扉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谈心得,谈体会,谈感受,谈收获。双向互动,展开平等的讨论交流,教师和学生共同结合自己的体会谈收获与提高,共同研究探讨存在困惑的问题,课堂活跃起来,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达到入耳入脑的目的。

2、演讲教学法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现实问题,凝练一个或两个题目,通过演讲的方式进行教学。此法有两种含义,一是由学生自愿报名进行演讲,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一是教师进行演讲式教学,通过演讲方式,将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

3、主题辩论式教学法

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和社会实践进展,选择若干有争议的观点,在教师和学生的综合选择后定下一个可辩论的题目,将学生分为正反和旁观者点评三方。在正反两方辩论后,先由学生旁观者点评,最后由教师评讲。

4、案例教学法

该法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选案例,课堂上让学生思考案例,讨论案例,由教师分析案例,解剖案例,最后引出需要学生掌握的理论观点。

5、角色互换式教学法

该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2—4次时间,根据特定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备课,自己登台讲授,教师走下讲台成为学生,并在学生教学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该内容的教学研讨,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学生的表达能力。

6、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是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等待灌注的容器,而是有无限认识潜能的认识主体。

7、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是指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适时地把学生认识不清,理解不深,但又是他们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交给他们作更深层的思考,通过共同讨论而获得正确认识。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每学期至少组织2-3次的主题讨论,要求全体同学都要参加,每人写出发言提纲,并作为平时成绩。为了保证课堂讨论的质量,我们还探索了“四步走”的措施。即选好讨论题;做好讨论前的充分准备;加强课堂讨论的启发和引导;及时对课堂讨论进行总结。

8、调研教学法

该法要求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思想状况,列出一定题目,使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一定社会调查研究,写出调查分析报告,并在课程上进行交流讨论,分析提高。通过深入社会调查研究,不仅提高了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深刻更直接地认识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重要的是,理想与现实存在某种程度

的差距也使他们对我国的道德水准和法律意识有更深的了解和更准确的把握,对所学的理论又有了全新的总体认识

9、情景剧教学方法

例如开设别开生面的思政课“舞台课堂”,举行一场以“青春思索”为主题的本科生思政课成果大赛。来自各个学院的同学们可以围绕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如“医疗体制改革”“和平外交战略”“文化软实力”等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情景剧等方式阐述观点。

(五)考核方式改革

学生总成绩=网络学习考评+课堂考评+实践考评(30%+40%+30%)

网络学习考评:每章节网络学习的习题成绩和最后期末网络成绩考

试由电脑系统自动综合成一个总成绩;

课堂考评:出勤率+课堂参与表现;

实践考评:论文成绩/调查报告/成果展示/读书报告

(六)各科改革的时间规划

基础部思政教研室所涉及的四门公共政治课改革方案计划从2017级新生,分课程启动,所涉及时间共四个学期,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七)改革所期待达到的效果

1、思政课成为我院学生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2、百分之95的学生通过思政课的学习获得基本的政治常识,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重难点内容,为以后考研或者考试打下理论基础;

3、百分之90的学生能够通过思政课的改革参与到其中,并且能够真正的动脑、动口、动手,获得听、看、谈、讲、写的能力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思政教学改革方案

.. 关于进一步深化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重要作用。为此党中央和教育主管部门多次下达文件,学院党委也提出了相应的原则要求。 2010年5月学校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杭职院党〔2010〕18号),将思政课专任教师调整充实到二级院(系)。思政课专任教师调整到二级院(系)后,努力熟悉院(系)专业建设,将职业素养、企业文化、岗位职责等内容融入教学过程,进而形成了“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友嘉五个一工程”等独具特色的思政教育教学新载体,切实提高了实效。同时思政教师全面参与学生党建团建、思想动态研判、社会实践等活动,大大推动了二级学院学生工作的力度和深度。 同时,思政教学改革中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1)思政教学改革与政策规定要求不相符合;2)思政课专任教师资源很难进行统筹安排;3)思政教师团队合作力量日趋弱化;4)思政教师教研活动组织开展比较困难。思政教学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现结合实际,就

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思政教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优质范文. .. 一、”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2004]16号)文件、中宣部教育部(教社政[2005]5号)文件以及省委省政府(粤发[2005]12号)文件精神,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育人效果,建设全面人才,为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自觉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 通过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确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从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使“思政课”真正为帮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和在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以及人文素质的提高与养成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与课时安排 1、《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XXXX”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模板)-

附件2 “XXXX”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模板) XX学院(部) XXX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提示:本次立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提示:XX专业XX年级) 教学章节:(提示:请项目负责人从本课程教学内容中选取一个相对完整的、最适宜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的教学章节) 使用教材:(提示:教材名称、出版社) ] 教学课时:2节/3节/4节 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整体设计思路(500字左右) (本部分撰写提示:授课教师是如何根据本教学主题及其教学目标确定在本章节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设计教学方法的;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主要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结合课程内容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如何评价教学成效等。)(“我想怎么改革”)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四、教学重点难点 五、教学过程(3000字左右) 》 (本部分撰写提示:本部分为课程教学实录,要详细写明前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整体设计思路”如何在教学中予以具体落实和开展的。应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描述教学过程尤其是课程思政改革开展的真实情景【如具体有哪些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活动及学生活动,以及关键性环节或活动开展的设计意图等】,尽量将教学中的关键环

节以及教学过程中某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述清楚。)(“我是怎么改革的”) (特别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问题导向,要紧紧围绕所欲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手段,通过充分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六、教学反思(“对改革的总结和反思”) (本部分撰写提示: 1.反思不仅要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成功之处,也要注意指出 本次教学活动激发的值得研究的课程问题、具启发意义的事件或教 学实际实施过程中的缺陷。并就这些问题做出自己的思考,重在通 过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 2.反思要突出重点,不一定面面俱到,建议采用小标题的方式提点反思的几个方面,不宜太多。要注意在事实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提升,不要单纯罗列事实和现象。但理论的总结又要注意语言通俗简明,并利用本次教学活动的具体证据来论证,不要长篇大论地引用他人文章,或脱离具体教学活动做笼统的理论阐述。) 七、教学效果 (提示:本部分请简要概述通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取得哪些具体成效”) 《 附:相关教学资源、学生学习典型成果 (本部分提示: 1.相关教学资源:与本章节教学内容相关可供学生课外学习参考的 课程思政方面的书目、文章、网站信息等。 2.学生相关学习成果:学生课前、课上或课后搜集的与本章节教学内容相关的课程思政方面的典型资料;教学过程中师生学生活动过程的图片等;体现教学改革效果的学生的典型作业或学习心得、感悟等。) (特别说明:以上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撰写模板只是给各

思政课改革方案

思政课改革方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试行)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9号)、以及《教育部等部门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1号)、中宣部、教育部印刷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 ]2号)、教育部印刷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 ]3号)等文件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的明确要求。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效地发挥思政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案。 一、思政课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方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经过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努力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基本原则:

1.坚持各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理论知识、重难点内容讲授到位,不忽略基础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 2.坚持系统讲授、专题深化和形式多样的“活动课堂”相结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深入浅出,突出重点,兼顾学生全面发展,确保“管用”、“实效”。 3.坚持思政课主导教育与主体教育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教师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有效调动大学生作为思政教育主体所具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方法手段,鼓励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自我教育。 4.坚持理论播洒与实践体悟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学,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服务社会、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思政课改革的基本思路 主要从三个方面厘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考核 (一)网络慕课、生本教学----实施课程的理论教学改革 以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目标,根据“基本”、“管用”的原则,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进行优化组合,对相关教材中出现的重复内容章节进行“合并重复、增添有用”,精心厘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块。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贯

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

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 摘要:随着高校教学的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手段也被逐渐改变,其中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应用最多、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手段之一,它不仅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同时也是目前一种相对高效的人才培养方式。为此,作为一名教师应不断尝试新的教育模式,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模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校企合作视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 一、前言 随着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不断深入,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基于时代的不断变化学生的思想认知也在发生着变化,为此,笔者认为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应依据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同时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当下不断变化的社会趋势,从而使校企合作发挥最大的作用与价值。 二、校企合作视野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存在问题 (一)高校不重视校企合作办学视野下思政课教育教学环境的转变 高校学生主要包括普通应届高中毕业生,还有一些从中等职业院校晋升的学生,而他们在思想认知上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是因为所受的教学环境不同。教学模式、教学侧重点不同,普通的高中生可能喜欢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往往喜欢较为自由、形式多变的课外实践教学模式。为此,在高校不重视校企合作办学视野下,思政课教育教学环境的转变状态时使学生之间出现两极分化的

问题,有些学生乐于参加课外思想政治教育,而有的学生则参与积极性不高。或者由于学生的个人原因都会影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思想政治教育顺利、有序的实施,这无疑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 (二)高校学生很难适应校企合作视野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作为目前应用最多、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同时也是各大高校教育改革的有效措施之一[1]。然而在实际转变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的问题很难适应当下校企合作视野下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出现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让学生从原来单纯的校园生活一下子走入社会工作岗位上,让学生难以适应,同时在原来对实践要求不高转变成高要求,这些对学生的心理都造成了一定的打击。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复杂化、人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也使没有一点社会经验的学生心理上产生了无形的压力,甚至有的学生心理上出现恐惧,在当下激烈的企业竞争压力下无疑会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一定伤害,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顺利进行以及被学生所接受。 (三)校企合作视野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方式显露出学生思想上的缺陷 随着校企合作视野下高校思政课教育的不断深入,隐藏在教学方式中的问题也被逐渐显露出来,同时也直观的暴露出学生思想上认知上的缺陷。由于以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虽然对

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基础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突出实践养成教育的作用,促进课堂内教学和课堂外教学(即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互融合,适应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现状,特提出此方案。 一、课程成绩构成 每个学生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分别占总成绩的50%。其中,期末成绩:100分,平时成绩:100分(具体包括考勤及课堂表现:40分,课内实践30分,课外实践30分)。 二、实践项目: (一)课内实践项目 课内实践项目每位任课教师可根据专业及教学需要做适度的调整和改变,但相应的实践项目要落实。学生每完成一项课内实践项目最高得10分,具体项目得分视完成情况评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二)课外实践项目 每位任课教师可根据专业及教学需要做适度的调整和改变,但相

应的实践项目要落实。学生实践成绩可根据参加的实践项目最高分值视完成情况具体评定。 1、参观省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省美术馆等观摩学习活动(8分/次) 2、参加德育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活动(8分/次) 3、听基础部思政教研室组织的讲座(5分/次) 4、为学院各部门提供服务(3分—8分/次)(正常的参加社团活动、履行学生会、班团干部职责、系班日常工作不在本范围内) 5、参加学院组织的献血活动(10分/次) 6、较好完成校园文明标兵工作(10分/次) 7、较好完成暑期社会实践活动(10分/次) 8、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表现(视情况计分) 三、实践成绩计分形式 为每位学生印制《思政课实践活动手册》,记录学生参加实践教学项目的成绩和得分情况,累计学生课外实践总分。 附:《思政课实践活动手册》。

关于开展2018年度学校课程思政改革试点

关于开展2018 年度学校课程思政改革试点项目 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部门、各系部: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和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探索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逐步推进学校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改革,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经学校研究决定开展2018 年度学校课程思政改革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立项宗旨本次教学建设立项工作旨在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我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改革建设工作,抓住教材、教师、教学三大关键要素,从教学团队、教学组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展示等环节,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 二、立项原则立项课程必须具备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灵魂和主线,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将思想政治教育“无痕”融入课程教学。 三、项目指南 本次立项的项目共分三个类别,分别为:综合素养课程建设试点项目、专业课程思政改革试点项目和课程思政微课建设培育试点项目。 (一)综合素养课程建设试点项目 1.项目建设要求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人文素养和认知能力的综合素养课程为建设重点,通过明确课程目标、革新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方法、完善课程配套实践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综合素养课程教育教学,强化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凸显综合素养课程的价值引导功能。 2.项目建设成果: ⑴一份新修订的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须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实际,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以及如何评价德育渗透的教学成效。

思政课改革方案

思政课改革方案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试行)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9号)、以及《教育部等部门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中宣部、教育部印刷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教育部印刷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5]3号)等文件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的明确要求。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效地发挥思政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案。 一、思政课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方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努力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基本原则: 1.坚持各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理论知识、重难点内容讲授到位,不忽略基础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 2.坚持系统讲授、专题深化和形式多样的“活动课堂”相结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深入浅出,突出重点,兼顾学生全面发展,确保“管用”、“实效”。 3.坚持思政课主导教育与主体教育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教师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有效调动大学生作为思政教育主体所具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方法手段,鼓励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自我教育。 4.坚持理论播洒与实践体悟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学,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服务社会、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思政课改革的基本思路

思政课改革方案

仅供个人参考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试行)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9号)、以及《教育部等部门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中宣部、教育部印刷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教育部印刷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5]3号)等文件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的明确要求。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效地发挥思政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案。 一、思政课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方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努力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基本原则: 1.坚持各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理论知识、重难点内容讲授到位,不忽略基础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 2.坚持系统讲授、专题深化和形式多样的“活动课堂”相结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深入浅出,突出重点,兼顾学生全面发展,确保“管用”、“实效”。 3.坚持思政课主导教育与主体教育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教师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有效调动大学生作为思政教育主体所具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方法手段,鼓励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自我教育。 4.坚持理论播洒与实践体悟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学,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服务社会、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二、思政课改革的基本思路 主要从三个方面厘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考核 (一)网络慕课、生本教学----实施课程的理论教学改革 以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目标,根据“基本”、“管用”的原则,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进行优化组合,对相关教材中出现的重复内容章节进行“合并重复、增添有用”,精心厘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块。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文章从教学实践出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相应对策,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多层次的,为此,教育也呈现多样化发展,既有学术型教育,又有职业技能型教育和专业应用型教育等。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各类各级人才培养的必修课,不能继续千篇一律地坚持传统理论教学模式,而应该区分教育教学对象,增强针对性,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对象,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方面来探析思政课的教学改革。 二、思政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所谓应用型人才,是相对学术型人才的,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或将这种社会生产力运用到社会生产实践中并能直接创造出社会物质财富的人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是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较宽、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注重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突出理论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等,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能够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并能综合应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较好地处理实际生产管理等方面出现的复杂问题。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而恰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一个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一个是解决政治方向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理论战线的最前沿,是各层次学生所必修的课程,成为各级各类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通过思政课的学习,帮助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与社会责任感,学会学习、协作和沟通。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从而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后备力量。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当中,除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外,其他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都应该是思政课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结合点,也是思政课教学应当发挥的功能。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对策 1.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事业的行

思政课改革方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试行)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9号)、以及《教育部等部门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中宣部、教育部印刷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教育部印刷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5]3号)等文件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的明确要求。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效地发挥思政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案。 一、思政课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方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努力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基本原则: 1.坚持各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理论知识、重难点内容讲授到位,不忽略基础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 2.坚持系统讲授、专题深化和形式多样的“活动课堂”相结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深入浅出,突出重点,兼顾学生全面发展,确保“管用”、“实效”。 3.坚持思政课主导教育与主体教育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教师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有效调动大学生作为思政教育主体所具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方法手段,鼓励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自我教育。 4.坚持理论播洒与实践体悟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学,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服务社会、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方案

XXXXXXXX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方案 课程名称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负责人XXXX 系(部)XXXX 联系电话XXXX XXXX教务处 XXXX年XXXX月 填表说明

1.“课程组主要成员”可以是主讲该课程并参与课程思政改革建设的其他任课教师、助课老师,也可以是参与课程建设的其他人员。 2.内容要求实事求是,表达简洁、明确、严谨。空格不够时,可自行加页。

一、课程负责人情况 姓名XX性别XX 出生年月XX 职称副教授学历XX 学位硕士所在系(部)机械工程系职务XX 时间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学时 2018.082017级(28*3=)84 最近 2018.032017级(56*5=)280 三年 课主要2017.082016级(42*2=)84 程教学 2017.032014级(65*2=)130 负工作 责情况 2016.082015级(40*2=)80 人 2016.032013级(56*2=)112 时间项目名称完成与获奖情况近年来 在教学 研究与 教学改 革方面 的成果 课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项目中的分工程 组教授方案评价 主 辅助授课 要 成 助理研究员资料整理 员

二、本课程基本情况: 包括教学对象、教学安排、基本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 1.教学对象 机械工程系的三个专业: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2.教学安排与内容见表1 表1教学安排与内容 课次 第1 次 第2 次 第3 次 第4 次第5 次 第6 次 第7 次第8 次 第9 次 第1 0 次 第1 1 次 第1 2 次 第1 3 次第14次第15次

思政教学改革方案

关于进一步深化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重要作用。为此党中央和教育主管部门多次下达文件,学院党委也提出了相应的原则要求。 2010年5月学校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杭职院党〔2010〕18号),将思政课专任教师调整充实到二级院(系)。思政课专任教师调整到二级院(系)后,努力熟悉院(系)专业建设,将职业素养、企业文化、岗位职责等内容融入教学过程,进而形成了“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友嘉五个一工程”等独具特色的思政教育教学新载体,切实提高了实效。同时思政教师全面参与学生党建团建、思想动态研判、社会实践等活动,大大推动了二级学院学生工作的力度和深度。 同时,思政教学改革中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1)思政教学改 革与政策规定要求不相符合;2)思政课专任教师资源很难进行统筹安排;3)思政教师团队合作力量日趋弱化;4)思政教师教研活动组织开展比较困难。思政教学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现结合实际,就

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思政教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优质范文. 一、”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2004] 16号)文件、中宣部教育部(教社政]2005] 5号)文件以及省委省政府(粤发[2005] 12号)文件精神,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育人效果,建设全面人才,为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自觉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 通过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确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从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使“思政课”真正为帮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和在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以及人文素质的提高与养成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与课时安排 1、《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政课改革方案修订稿

思政课改革方案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试行)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9号)、以及《教育部等部门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中宣部、教育部印刷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教育部印刷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5]3号)等文件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的明确要求。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效地发挥思政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案。 一、思政课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方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努力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基本原则:

1.坚持各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理论知识、重难点内容讲授到位,不忽略基础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 2.坚持系统讲授、专题深化和形式多样的“活动课堂”相结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深入浅出,突出重点,兼顾学生全面发展,确保“管用”、“实效”。 3.坚持思政课主导教育与主体教育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教师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有效调动大学生作为思政教育主体所具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方法手段,鼓励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自我教育。 4.坚持理论播洒与实践体悟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学,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服务社会、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思政课改革的基本思路 主要从三个方面厘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考核 (一)网络慕课、生本教学----实施课程的理论教学改革 以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目标,根据“基本”、“管用”的原则,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进行优化组合,对相关教材中出现的重复内容章节进行“合并重复、增添有用”,精心厘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块。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打破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格局,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活动课堂教学模式。

思政课教学改革

思政课教学改革思路和实施办法 一、改革的依据: 1、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为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教社政[2005]9号)和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教社政[2005]4号)文件精神,合理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以达到文件所提出的“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要求”,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精神品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2、符合高职学生成长的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对相关用人行业的用人需求、学生成长中的现实要求、其他兄弟学校教学的考察调研,注重调整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改进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和考试、考核方法) 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第一、党性原则,用党的思想、社会主义价值观育人。 第二、思政教学工作必须与学院的发展方向一致。 第三、立德树人是我们的肩负的重任。 第四、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结合,把培育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作为我们努力的目标。 三、我们的现状: 1、教学内容上我们基本上是三门课,围绕三本书为主要内容,没有突破。 2、教学方法我们一直都在致力于改进教学方法、讨论方式、演讲式、辩论式、情境等教学方法,但大多大班教学,效果不理想。 3、实践教学还只停留在第一课堂内 4、考试方法模式化,刻板 四、思政课教学改革思路和实施办法: 1、教学内容的改革:整合教学内容,编写校本教材,使教材内容一要符合我们的学生实际,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需要。二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

符合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融入企业文化和专业背景。具体:依据教材,凝练教材又突破教材,对教育部的教材实行模块化,取其符合我们学生需求的内容,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针对我们学生要求和不同专业所需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编写校本教材,采用专题式教学。 2、拓宽实践教学的渠道:一要切实可行,二要和我们的教学目标相稳合。比如课堂教学中的课前10分钟的新闻播报、好人好事播报。第二课堂的组织学生道德小品大赛,让学生自编自演,从班级选拔,到专业选拔,最后参加学校大赛,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第三课堂的开展暑期调研,第二学期集体评定成绩,并评奖,对优秀调研论文收集装册。 3、进一步改革考试方法:注重教学过程的管理,注重对学生的处理、解决问题的测试,注重对学生素质、素养的测试。着重学生的平时表现、出勤情况,给出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可采取撰写小论文或调研报告等 4、注重思政课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打铁还需自身硬,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负有育人的重任,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有,品德素质、高尚的情操、人文素养,要有较高的人格魅力和坚定的政治立场。通过研讨,理论学习,专业学习不断的自我修炼,以使自己的思想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去感化学生、感染学生、带动学生。 5、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我们思政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战场的作用,另一方面要融入大思政环境中,与团委、宣传部、学管部们,及全体后勤服务一起,形成合力,共同搞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6、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最好能小班教学,尤其是思修课,这样课堂便于交流、便于活动,便于走进学生,效果会更好。 7、根据部分同学的需要开设选修课:民商法实务,马克思主义哲学 思政部 2014.5.20

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方案

太原工业学院2017年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精神,打一场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攻坚战,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年专项工作的通知》(教社科厅函【2017】15号)和《关于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开展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年专项工作的通知》(晋教政【2017】6号),结合我院实际,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发【2016】31号、教社科厅函【2017】15号、晋教政【2017】6号的要求,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以构建优良教风学风为工作重点,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和为教学服务意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课堂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组织领导 成立太原工业学院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推进协调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推进“质量年”各项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吴刚院党委书记 霍世平院长 副组长:李国臣院党委副书记 吴跃焕副院长 组员由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教务处、科技处、人事处、团委和思政部等部门负责同志担任,相关部门负责条件落实和制度保障,思政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三、总体思路 (一)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发挥思政课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强思想理论建设,进一步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巨大热情,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 (二)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道德教育和实践,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广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三)加强对学生意识形态引导管理,做好主流思想舆论的正面宣传工作,牢牢把握话语权,管好导向,坚决抵御西方敌对思潮的渗透,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四)立足学生全面发展,构筑思政教育三个课堂的联动育人机制,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四、工作目标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提升学校思政课主课堂与拓展课堂的教学实效为目标,以五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为抓手,以规范课堂教学主要环节,以提高思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关键,以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为核心,深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支撑,理念手段先进、方式方法多样、组织管理高校的思政课教学体系,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扩大影响力、增强辐射力、提升引领力。 五、主要任务

思政课改革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试行)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9号)、以及《教育部等部门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中宣部、教育部印刷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教育部印刷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5]3号)等文件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的明确要求。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效地发挥思政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案。 一、思政课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方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努力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基本原则: 1.坚持各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理论知识、重难点内容讲授到位,不忽略基础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 2.坚持系统讲授、专题深化和形式多样的“活动课堂”相结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深入浅出,突出重点,兼顾学生全面发展,确保“管用”、“实效”。 3.坚持思政课主导教育与主体教育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教师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有效调动大学生作为思政教育主体所具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方法手段,鼓励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自我教育。 4.坚持理论播洒与实践体悟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学,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服务社会、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思政课改革的基本思路 主要从三个方面厘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考核 (一)网络慕课、生本教学----实施课程的理论教学改革 以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目标,根据“基本”、“管用”的原则,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2010)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

重庆邮电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建议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背景、目标和重大意义 1.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提出了新的要求。 2.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应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中,使学生主动关注和思考中国近、当代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形成客观全面的认识;通过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应当着眼于学生正确思维方式的形成,通过实践环节的安排,培养学生分析复杂社会现象的能力、严谨的学术精神和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口头交流以及写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应当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为此,必须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有机联系,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的改革,实现教学双方的互动,推动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4.切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进一步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推动科研与教学的良性循环,集聚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二、“两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概述 实践教学组织方式: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团队(5~7人)方式进行组织。成员轮流担任团队负责人,负责团队学习的协调和文档资料的形成。实践教学采取社会调查、经典阅读等方式,并注重与学校组织的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结合。 实践教学内容选择: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安排,应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点来产生,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核准后,通过“两课之窗”网站加以公布。学生学习团队和指导教师之间实行双向选择,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团队为主,形成规范的学习进程安排。 实践教学教师职责:(1)结合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重点,提出实践教学课题及相应的要求;(2)指导学生组织实践团队、拟订学习进程安排、指导实践教学过程、指导

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方 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基础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突出实践养成教育的作用,促进课堂内教学和课堂外教学(即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互融合,适应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现状,特提出此方案。 一、课程成绩构成 每个学生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分别占总成绩的50%。其中,期末成绩:100分,平时成绩:100分(具体包括考勤及课堂表现:40分,课内实践30分,课外实践30分)。 二、实践项目: (一)课内实践项目 课内实践项目每位任课教师可根据专业及教学需要做适度的调整和改变,但相应的实践项目要落实。学生每完成一项课内实践项目最高得10分,具体项目得分视完成情况评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二)课外实践项目

每位任课教师可根据专业及教学需要做适度的调整和改变,但相应的实践项目要落实。学生实践成绩可根据参加的实践项目最高分值视完成情况具体评定。 1、参观省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省美术馆等观摩学习活动(8分/次) 2、参加德育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活动(8分/次) 3、听基础部思政教研室组织的讲座(5分/次) 4、为学院各部门提供服务(3分—8分/次)(正常的参加社团活动、履行学生会、班团干部职责、系班日常工作不在本范围内) 5、参加学院组织的献血活动(10分/次) 6、较好完成校园文明标兵工作(10分/次) 7、较好完成暑期社会实践活动(10分/次) 8、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表现(视情况计分) 三、实践成绩计分形式 为每位学生印制《思政课实践活动手册》,记录学生参加实践教学项目的成绩和得分情况,累计学生课外实践总分。 附:《思政课实践活动手册》。

思政课考核方法改革实施方案

重庆传媒职业学院基础教学部 思想政治理论课期末学业评价实施报告(草) 一、背景: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阵容庞大,占据较多学时资源,但长期以来,因大部分课程流于空洞说教,未能贯彻能力培养主线,收效甚微。08年始,我对课程内容作了较大规模的剪裁,教学方法上注重以专题为线索,营造讨论场景,引领学生拓展思维视角,锻炼思维能力,效果很好。 (二)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办法倾向于采考查方式,大体以期末主题小论文撰写为主,但大多流于应付,未能起到学业评价中贯穿能力本位之功效。 以包括期末考核在内的课程评价导引学生的学习行为,为课程教学中贯穿能力培养本位的重要环节。传统学业评价,以书面考试为主要载体,以补考、重修等为外在约束机制,大部分情况下,把学生再度拖进应试型负担性被动学习过程,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大多人文素养、职业素养积淀不足,于激烈的就业市场中竞争乏力,就业路向单一又无可持续发展后劲。高等职业教育于就业导向的指引下,欲使培养对象在技术人才市场中形成竞争优势,广泛而深入地提升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成为当务之急。较之于中等职业教育和简单技能培训,加强人文素养培育,突出高等教育特质,已成为未来高职院校形塑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三)长期以来,功利化、片面化理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并不鲜见,以至把高职教育等同于谋职教育、技术教育、岗前教育,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质是“树人”。高职教育从最初的实践部分少,发展到

以就业为导向,实现“零距离”上岗,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性技能性要求,实现了一个飞跃。但由于观念上的偏差,导致这种实践性教学走向了极端化,很多院校仅重视实践技能培养,而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培养,学生走上岗位后顶多是熟练的操作工,而不是一个有发展潜能的职工,不能够很好地适应企业的需要与自身发展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育人,使学生自身具有发展的后劲,才能契合高职教育的育人目标。 事实上,今日的人文素养培育,已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人文社会科学等通识课程的设臵,批判意识和独立品格等大学人文精神的营造,当为大学教育之题中之义。人文理念融入专业学习和技能培训中,可期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素养,奠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能力。 二、宗旨: (一)帮助学生克服面向公众的语言表达的畏难、害羞心理和消极心绪,培育积极向上、从容镇定的心态,进一步凝炼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为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鼓励学生面对现实,关注社会,把思维视角积极拓展至国家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选取能够引发思想争鸣和观点碰撞的主题、登台演说及现场回应提问等诸环节形塑批判意识、独立品格等大学人文精神。 (三)通过班级活动,培育学生规则与规范意识,促成团队合作精神与观念。 (四)帮助学生查找不足,促进学生认真对待能力培养,主动走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