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质量守恒定律优质说课稿(特等奖)

最新质量守恒定律优质说课稿(特等奖)
最新质量守恒定律优质说课稿(特等奖)

初中化学中(会)考重难点优质课说课大赛

《质量守恒定律》

第一课时

说课稿

说课人:谢琴

单位: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时间:二零一三年十一月十九日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说课稿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谢琴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节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它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原因和应用,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节内容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整个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同时,该节内容还是中考化学的一个必考考点。如:08云南中考第23题、09云南中考第27题、09昆明中考第14题、10玉溪11题、10曲靖15题、10普洱7题、11成都18题、12成都6题、13成都13题。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对中考化学以及后续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理解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参加”和“质量

总和”的理解.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理解

3、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具体反应

难点突破方法:1、借助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实验的分析与改进,帮助学

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中的“质量总和”。

2、借助镁条燃烧的实验讨论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参加”。

3、动画模拟电解水的微观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质量

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

(四)考情分析

本课题为中考的考查热点,纵观近六年成都中考化学,其命题范围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以及应用,常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或分析计算等形式考查,分值在4~8分左右。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

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2)学生的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

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

奇状态,我紧紧抓住这一点。

化学史教学案例水的组成

化学史教学案例 质量守恒定律和阿伏加德罗定律是高一学生熟悉的两大基本定律,绝大多数学生,甚至是教师都认为这些定律无非是前人的经验总结而已。事实上质量守恒定律等基本定律的发现导致了原子学说的问世,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确立,对于确定分子组成、进而确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可以说没有阿伏加德罗定律就没有正确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没有周期律、没有近现代化学的发展。显然向学生揭示这些原理在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极具教育价值。本案例以水为载体,把学生放在一个反思者的角度,在追寻元素、原子、分子等基本概念的历史生成过程中体会质量守恒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对化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1水的组成元素的确定 疑问与反思:通过哪些实验能够确定水是由氢氧2种元素组成的? 学生:氢气与氧气燃烧的实验,以及电解水的实验都可以证明水是由氢氧2种元素组成的。 历史回眸: 1784年英国化学家凯文迪许发现氢气与氧气化合生成水; 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电解水,在阴阳两级分别得到了氢气和氧气。 建立元素概念的艰难历程: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水是组成世间万物的一种元素。例如:我国有“五行说”(金木水火土),古希腊有“四元素说”(水土气火)。英国的物理学家一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最先认识到这种物质观是错误的。早在1661年波义耳就指出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应该是不能用化学方法再分解为更简单的物质,这样一种实物。但是这种观点真正被人们接受是在100多年以后,1784年凯文迪许发现氢气与氧气化合生成水,1800年尼科尔森电解水实验的成功,人们才认识到水不是一种元素,逐步接受波义耳的元素观念。 历史的启示: 为什么在我们现在看来,再简单不过的一种常识性的知识,其发展历程却如此漫长而艰辛? 学生:启示1:要打破人们固有的认识是很困难的。启示2:人的认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尤其是实验技术的提高而发展的。 2水分子的确定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化学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人们试图弄清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由此化学计算被引入化学研究中,人们发现了很多化学基本定律。这些定律的发现,对于人们认识物质的组成有着怎样的帮助呢? 2.1化学计算的启示-近代原子学说的建立 疑问与反思:分析下面的计算,猜想科学家会从中发现哪些规律? 学生:科学家会从中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中考质量守恒定律优质说课稿(特等奖)

中考质量守恒定律优质说课稿(特等奖) 初中化学中(会)考重难点优质课说课大赛 《质量守恒定律》 第一课时 说课稿 说课人:谢琴 单位: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时间:二零一三年十一月十九日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说课稿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谢琴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节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它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原因和应用,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节内容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整个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同时,该节内容还是中考化学的一个必考考点。如:08云南中考第23题、09云南中考第27题、09昆明中考第14题、10玉溪11题、10曲靖15题、10普洱7题、11成都18题、12成都6题、13成都13题。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对中考化学以及后续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理解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参加”和“质量 总和”的理解.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理解 3、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具体反应 难点突破方法:1、借助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实验的分析与改进,帮助学 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中的“质量总和”。 2、借助镁条燃烧的实验讨论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参加”。 3、动画模拟电解水的微观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质量 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 (四)考情分析 本课题为中考的考查热点,纵观近六年成都中考化学,其命题范围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以及应用,常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或分析计算等形式考查,分值在4~8分左右。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 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2)学生的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方案)

质量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的实验测定,让学生 知道什么叫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其涵义。 (2)进一步巩固学习天平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认识定量研 究在化学科学探究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得信息,学会运用比较、分 析、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得正确的结论。 (3)初步培养学生的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探究兴趣,获得探究的乐趣。 (2)树立“物质不灭”的辩证统一观点。 (3)逐步养成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 科学精神。 教案重点、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及应用。 教案方法: 实验探究 教案设计思路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证据→讨论分析→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普遍规律→解决问题 教案过程 一.复习提问 利用原子、分子的知识说明什么是化学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 讲述: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分裂)→原子(重新组合)→新分子(聚集成)→新物质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而引起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的变化,而原子本身在化学变化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因此,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并没有改变。这是从质的方面研究化学变化。科学家们在研究空气的成分时,拉瓦锡首先把天平用于化学实验,重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使化学研究从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那么,我们能否用天平来测定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化学反应,而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 三.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 讲述:在我们周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其中很多是化学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的物质,那么,反

质量守恒定律优质课说课稿.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一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阳平二中的李少辉。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 我们知道教学理念是教学设计的指挥棒,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所以我先谈一谈我的教学理念。其实在学习新课程后,新课程所体现出的三大课堂教学理念“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一直以来都指引着我的教学。生活性——体现了对学生的现实关怀,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发展性——体现了对学生的未来关怀,让课堂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本;生命性——体现了对学生的终极关怀,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才会使知识变得鲜活,使课堂焕发活力。今天我的说课也将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课题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关于化学反应主要是从定性的角度来分析的。本节课是学生从定性角度向定量的角度去过渡的第一站。同时,他又为后续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做铺垫。所以,本节课在整本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鉴于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运用 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 实践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参与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 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说课稿 召陵区邓襄一中周耀威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的内容。本课题承前启后,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的过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作好理论准备。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对整个九年级化学的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和技能: ①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②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改变。 ③培养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进行推理、建立假说并论证的科学习惯和动手实践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课堂中,教师复习、组织、引导、点拨,使学生能大胆推理建立假说并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来验证假说,使学生感受一次真正科学探究之旅,体会科学探究的含义、过程,学习从个别到一般的认知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实验验证假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大胆

推理建立假说、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不怕困难挫折的科学精神。 ②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使学生感受化学带来的快乐。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质量守恒定律概念的建立 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二、教法分析 1、教法依据 以辨证唯物主义认知规律为指导,在教师创设的一定问题情景中展开教学活动,利用已学知识推理、假说、论证。从个别到一般,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结合。 2、教学方法 在质量守恒定律发现过程中,我采用归纳推理、实验的办法,按科学认知的一般程序即“提出假说——设计求证——得出结论——实际应用”来引导学生,首先复习知识(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让学生领悟到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三不变”),得出质量守恒这一推理假说。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论证。学生经历初次验证自己的推理正确的喜悦后,再演示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和铜与氧气的反应,使之感受矛盾,受到打击。同老师一道认真分析原因,优化方案,再次演示,最终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确具有普遍性,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于生活。使学生享受发现“新大陆”的喜悦,愉快的接受并运用知识。 三、学法指导

专题十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十三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命题点分类集训 命题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1. (嘉兴)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新技术。该技术以纳米镍粒子为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混合加热发生发应,生成甲烷等物质,从而减少碳排放。该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 ) A. 元素的种类 B. 碳原子的数目 C. 氢元素的化合价 D. 纳米镍粒子的化学性质 2. (2015六盘水)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宏观:实际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等于生成物总质量 B. 微观: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 C. X +3H 2O=== 2H 3PO 4中的X 为P 2O 5 D. 煤燃烧后灰渣质量小于煤,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命题点2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考向1 化学式或化学计量数的推断 3. (河北)“气体烙铁”是一种以气体X 为燃料的加热仪器,加热温度可达1 300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 +13O 2=====点燃 8CO 2+10H 2O 。燃料X 的化学式为( ) A. C 3H 8 B. C 4H 10 C. CH 3OH D. C 2H 5OH 4. (铜仁)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 2H 5OH +______O 2=====点燃 2CO 2+3H 2O ,在“______”中填上的数字是( ) A. 1 B. 2 C. 3 D. 4 5. (襄阳)AgNO 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保存在棕色瓶中。AgNO 3见光分解时会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A. SO 2 B. NH 3 C. N 2 D. NO 2 6. (河南)偏二甲肼(C 2H 8N 2)与N 2O 4反应放出的能量能把火箭送入太空,该化学方程式为:C 2H 8N 2+2N 2O 4=== 2X ↑+3N 2↑+4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 的化学式为CO B. 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0% 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 生成N 2和H 2O 的质量比为14∶9 7. (绵阳)程浩同学查阅资料得知:Cu 与稀硫酸不反应,但Cu 可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 +2H 2SO 4(浓) =====△ CuSO 4+SO 2↑+2R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中涉及了3种类型的化合物 B. R 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C. 反应前后,H 2SO 4中硫的化合价全部发生了改变 D. 该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 考向2 物质元素组成的推断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案例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分析】 本课题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些化学反应以及从微观角度定性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之后,在化学学习中第一次从定量角度探究化学变化规律的教学实例。学生缺乏相应的认识和探究经验,有待引导和建立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观念。但是,通过前面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熟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具有实验探究的能力,也初步掌握了讨论、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但在“作出假设”“实验方案的设计”“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仍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设计思路】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化学学科在这一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素材,对于所有的化学变化都无一例外的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也正是一个培养学生这一方面素质的素材之一。如果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能够产生如上一些体验,那是我们所盼望的。我们渴望本课题的教学能从单纯的知识和技能传授发展到树立观念,产生科学探究体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课题。因此,我做了如下安排: 一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将验证性实验改为自主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设计试验、完成实验,体验自己生产“质量守恒”这一知识结论的快乐。 二是通过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产生过程。重温历史,让同学们回到了2百多年前,与拉瓦锡一同思考,一同实验,感受拉瓦锡的所思所想,感受建立量的观点的重要性,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是一个在新观念支配下经过大量一丝不苟的定量实验的探究过程。 三是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当多数同学从“化学反应是一个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而同意“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观点时,通过蜡烛燃烧实验,学生会惊奇地发现指针向砝码一端偏移,从而很自然的迸发出寻求原因的欲望和动力。当学生用自己预设的实验方案成功的实现了他们的设想时,同学们在分享喜悦的同时会认识到实验方案的设计对获取正确结论的重要性,体验到认识的发展是理论和实践不断交锋和不断融合的过程。 四是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实例(如螺栓螺母的不同组合,总质量不变)作为质量守恒的类比模型,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实现形象到抽象的跨越,由此能更容易的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 五是将更多地说话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意见,使课堂始终充满自主、合作、开放、互动的气氛,针对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质疑、争论、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这种自主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和技能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最容易产生体验的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追求“预设和生成”的统一,贯彻以学生的问题为线索来推动课堂的原则。备课中时时考虑学生会怎么想,多多做出针对学生各种反应的预设,上课时要随时抓住学生即时提出的问题,从学生的问题出发组织教学,坚持将学习的第一机会和权力交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比如,让学生换个角度,从量的方面对学过的反应提出问题,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提炼出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的线索。不再由教师领着学生亦步亦趋,而是教师建立桥桩,让学生自己搭桥实现跨越。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说课讲稿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第一课时,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量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思路及重难点的处理等五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我将本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实验及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如何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 4、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必备的仪器及药品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2)学生的起点能力: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对实验探究比较感兴趣,所以我会紧紧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知识。 三、教法分析 因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对于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都属于启蒙阶段,若探究过程不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过于放开或加大难度,不仅不能收到理想的探究效果,而且会挫伤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本节课我采用的是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和启发引导法相结合。 四、学法分析 首先创设探究问题情境,以启发质疑,引起学生好奇,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然后是实验探究,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因此,本节课所用学法为: (1)实验探究法:培养学生学会在科学探究中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团体意识。 五、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分为:实验探究和练习总结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探究实验,突破重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考点7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中考要求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用原子、分子观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3.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考点归纳 一.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化学反应“质量守恒”的原因: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二.化学反应中的“变”与“不变” 1.从微观上看不发生改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种类。 2.从宏观上看不发生改变的是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一定发生改变的是物质的种类。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推断物质的组成 2.确定物质的化学式3.简单的计算 4.简答(解释化学反应中有关实验事实) 题型讲练 一.解释化学反应中有关实验事实 ★我会答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后的质量比原来金属镁的质量大,有人说这个事实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说对吗?为什么? 答:此说法不对。镁带在空气里燃烧,是镁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一定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带和氧气的质量和,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质量大。 2.成语“点石成金”,本意为古代方士的一种法术,即能使石头变成黄金;现比喻能化腐朽为神奇。有人说他能把石灰石变化黄金,请你用化学知识说明石灰石不能变成黄金的道理。 答: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是由钙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黄金是由金元素组成的,因此石灰石不可能变成黄金。 3.如图所示是测定蜡烛燃烧时的质量变化装置,天平是物理天平,左托盘上蜡烛的上方罩着吸收器。如果实验时,蜡烛正常燃烧,生成的气体顺利通过吸收器,吸收器的药品在3min内起吸收作用。试回答: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案例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简单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对数据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及难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 (2)、过氧化氢制氧气:

(可以指定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其他的同学将其完成在草稿纸上。) 引导:这些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反映出反应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变为其他新物质,可以看出参加反应的是什么物质,生成的是什么物质,表示出在化学反应中质的变化,但是物质的总量有没有变化呢?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发现问题)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提出猜想 猜想一: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小于生成物的质量。 猜想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猜想三: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大于生成物的质量。 好!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观点,那么到底谁才是胜利者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怎样来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我们的观点呢? 学生自己看实验(从课本的92~94页的实验,)老师从旁指导,指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方案一: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的实验,实验中引导学生找出反应物是红磷(固体)和氧气(气体),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固体)哪要比较的是参加反应红磷与氧气的质量和与生成物五氧化二磷的质量进行比较。结合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让学生试描述方案一中的实验现象,特别是气球在该实验中的作用及变化。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牵着智慧的手,一天天向上。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完成我今天的说课。您的聆听是对我的指导,您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的内容。本课题承前启后,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的过渡,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作好理论准备。可见本课题的学习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对整个九年级化学的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 3.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和关键:质量守恒定律的建立 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二、教法分析 教法依据:以建构主义认知理论为指导,在教师创设的一定问题情景中展开教学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师生间协作互动、平等对话,学生自主探索、亲身体验、主动建构知识。 教学方法:在质量守恒定律发现过程中,我采用实验引探法,按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实验分析——得出结论”来引导学生,学生经历初次探究的挫折后,分析原因,优化设计,再次探究,最终发现质量守恒定律;为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借助多媒体展示水通电的微观过程,让学生领悟到质量守恒定律的精髓,在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三不变”。 三、学法指导 学生经过几个单元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水平,对实验问题充满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只需启发点拔,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又由于学生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认知水平有限,为克服认识的肤浅和片面,学习还必需采用合作交流的学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在学法指导上我主要体现了三个字“引”、“动”、“变”。 1.引(合理引导):在教学中对思维受阻或学生容易产生歧义的地方,如对定律中的“参加”和“生成”、“质量总和”和“化学反应”这几个词语的理解,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但做到“引而不灌”,教师的引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 2.动(师生互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3.变(适时变换):通过多媒体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对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的原因这一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同时变换习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这样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最终实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落实课程标准,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四、教学程序 教学流程图:

中考专题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带答案

.... .. ... .. 中考专题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三) 1. 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 ①原子数目 ②原子的种类 ③分子数目 ④分子的种类 ⑤元素的种类 ⑥物质的 总质量 ⑦物质的种类 A .①②⑤⑥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⑤⑦ D .③④⑥⑦ 2.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其反应原 理为 Cl 2 + 2NaOH = X + NaClO + H2O, 则 X 的化学式为 ( ) A. NaCl B. H2 C. HCl D. HClO 3.溶洞中存在的反应:CaCO 3+CO 2+H 2O →Ca(HCO 3)2 此反应属于(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4.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3NO 2+H 2O=2HNO 3+NO B.2KMnO 4 ? K 2MnO 4+MnO 2+O 2 C.C+H 2O 高温 CO+H 2 D.CO+Cu ? CO+H 2( 5.通过下列化学反应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 .制氯化铁:2Fe + 3CuCl 2 = 2FeCl 3 + 3Cu B .用稀硫酸除去炭粉中的少量氧化铜:CuO + H 2SO 4 = CuSO 4 + H 2O C .用硝酸钡溶液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钾溶液:K 2SO 4 + Ba(NO 3)2 = BaSO 4↓+ 2KNO 3 D .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Al(OH)3 + 3HCl = AlCl 3 + 3H 2O 6.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 A + y B = m C + n D (x 、y 、m 、n 为化学计量数)的说法中,一定正确的 是 ( ) A. x + y = m + n B.若生成物中有水,该反应是中和反应 C.参加反应的 A 和 B 的质量比等于生成物 C 和 D 的质量比 D.若 A 和 B 的质量都为 a g ,充分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小于或等于 2a g 7.下列化学方程式的表达一定不正确的是 ( ) A.2Fe + 6HCl = 2FeCl 3 + 3H 2↑ B. BaCl 2+ CuSO 4 = BaSO 4↓+ CuCl 2 C.SO 3 + 2NaOH = Na 2SO 4 + H 2O D. Ca(OH)2 + Na 2CO 3 = CaCO 3↓+ 2NaOH 8.下列对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错误的是 ( ) A.2H 2S + SO 2 = 3S↓ + 2H 2O (复分解反应) B.CO 2 + C 高温 2CO (化合反应) C.2AgBr 光照2Ag + Br 2↑ (分解反应) D.2Mg + CO 2 点燃 2MgO + C (置换反应) 9.下图是四位同学对某一个化学方程式意义的描述,他们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A .2H 2O 2 MnO 2 2H 2O+O 2↑ B .Na 2CO 3+Ca (OH )2=CaCO 3↓+2NaOH C .C 2H 5OH+3O 2 点燃 2CO 2+3H 2O D .2NaOH+H 2SO 4=Na 2SO 4+2H 2O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案例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一切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化学知识的重要理论依据。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来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并能从微观角度进一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在本质: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质量守恒定律》一课在初中化学体系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还具体学习了氧气有关的化学反应,这些知识都为本节教学提供了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将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以及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做好理论准备,因此本节课学习的质量守恒定律,对全部初中化学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上看,初三学生对化学的学习还处于启蒙阶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认识和解决科学问题,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而初中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学生学习科学缺乏运用科学规律、科学方法和科学语言分析解决科学问题的科学意识这就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能力水平上看,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并可以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因此,我们可以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测定,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能用微粒的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3)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关化学题型。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第一课时,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量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但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教材的编写意图、本节的特点、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学会使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及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水平。 ●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水平,使学生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学生实行透过现象理解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如何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从而达到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4、对教材的改进 课本P88活动与探究的方案一操作要求较高:因为玻璃管灼热后既要迅速插入到锥形瓶中,又要恰好与瓶中的白磷接触,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在插入过程中,瓶内外的气体是否发生了交换?为此,我作了如下调整:不用玻璃管引燃白磷,而用气球套紧瓶口,再将锥形瓶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至白磷自发燃烧完全。 课本方案二的操作容易给学生造成疑问,水分会不会蒸发,空气会不会溶解在液体中等。对此,我将小烧杯换成了锥形瓶,同样在瓶口套上一只气球,使学生看清反应前后瓶内外物质无交换,从而使实验操作过程更严密、更科学,能够得出令人信服的实验结论。 二、说教法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史实资料,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 3、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一则广告:“本人发明了一种可将水变成汽油(含碳元素)的技术,经济收入惊人,现在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同学们,假如你是老板,你是否会加盟呢?请谈一谈你的想法? [学生活动]思考,各抒己见。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会做出科学准确的选择。 [过渡]我们先来学习一个定律。 [板书]质量守恒定律 二、探究新知 [师]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做 出大胆的猜想 [学生回答]

1、反应前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物质质量总和。 2、反应前各物质质量总和大于反应后各物质质量总和。 3、反应前各物质质量总和小于反应后各物质质量总和。 [过渡] 大家猜想是否正确,需要用实验加以检验。因此,在实验前我们应制定计划,设计出实验步骤,你认为要知道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的关系,大致需要哪些主要实验步骤呢?带着这个疑问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下面我们先来观察下面两个实验,希望同学观看时注意思考问题 [出示问题] 边看边思考: 实验一:1、锥形瓶内白磷燃烧的现象; 2、气球的变化情况; 3、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 实验二:1、实验现象 2、实验原理 3、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 [投影] 两个实验录像: 1、利用天平称量锥形瓶内白磷的前后的质量关系的实验 2、利用天平称量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实验。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实验录像,小组讨论完成思考题并展示 [总结]科学家也曾经通过无数的实验得到过跟大家类似的结果:这个定律就是同学们刚刚验证的质量守恒定律 [投影/板书]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过渡]可见我们每一条化学知识都是来之不易的,而现今化学研究已从原来对宏观现象深入到微观的本质,因此我们也来从微观角度探究一下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本质,为什么反应前后所称量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我们先来看一个动画 [播放视频]水电解的模拟动画。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人教版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在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知道了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的物质,但是并没有涉及到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之间的问题。而本节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的过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以往一些学生不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或进行有关计算,就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所以本节内容是第四章的基础,也将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切准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为此,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②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应用进行分类归纳。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②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能力。 ③初步了解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标 ①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②体验科学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节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这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 1.讲授法。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口头语言,简捷地传授化学知识信息。如上课之初,教师导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题,提出所要达到的目标,这样便于学生明确探索方向,激发学习动机。 2.谈话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识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对问题的假设的方法。如在本节中当学生发现“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作出尽可能多的假设,教师不压抑学生思维,不管对或错,都不忙于作出结论,这样学生的思路会开阔,思维的火花会闪现。 3.讨论法。就是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创设情境,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会话”,自己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共享,而且把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大家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如在这节课的后面,教师提出:你认为在化学反应中,哪些项目(指标)不变?哪些项目(指标)改变了?哪些项目(指标)可能变也可能不变?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组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 揭勒英本节课通过展示两个熟悉的化学反应现象的图片,归纳出前阶段所学习的是化学反应的“质”变,趁势引入本节课的重点--“量”变,通过回顾前人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化学精神,紧接着通过发散式提问,让学生自己去猜测结果,引起学生想要一探究竟的欲望,及时给出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且进行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探究真相的快乐。及时给出定义,并且通过几个关键词语的讲解,加深学生对定义的理解。这时提出问题:所有的化学反应是否都满足质量守恒定律?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将学生的实验操作投影到多媒体上,增强实验的真实性并且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生一起分析不相等的原因,归纳这类问题的解释。接着还和学生一起讨论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了解其根源,对一些题目的解决起到帮助,适时给出相关习题,巩固知识。最后通过小结进行知识梳理,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实施教学环节,预设计实现程度较高,但是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下面是我对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的总结反思:

(1)新课之初,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质量守恒定律”较难理解的事实,我采用了让学生易于理解的“复习式导入”教学方法。该方法的不足在于对学生兴趣提升度不大。 (2)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因此我及时给出教学目标,并且通过让全班同学朗读的方式突出强调该目标的重要性。朗读可以让学生很快进入状态,事实证明效果也较佳。) (3)实验设计阶段,在给出指定问题后,我让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通过给定问题让小组合作进行的更有导向性。通过该方式我要求学生们对实验的理解更加科学,如让学生们明白实验之前要考虑全面,实验过程中需要细心观察等等。这一环节有一处我思考不够全面:对于实验步骤的强调不够。虽然详细的步骤已经写在实验报告上,但是我未能考虑到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比较好动。有些同学在未深入阅读实验报告的情况下贸然实验,导致有几组同学的实验完成不够好。这个思维盲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值得我多加注意。 (4)实验结束后趁势讲解定义,然后提出一个问题: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吗?进而给出实验的文字表达,大多数学生的答案是肯定的,也会有少数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我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借助双方的认知冲突,给他们猜想的空间,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参与进来,我请两组同学上来演示实验,并用摄像头将实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案例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对于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它们所牵涉的化学反应均用文字来表达。这种表示方法只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无法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也无法反映出各个物质间的量的关系,使用起来极不方便,不利于进一步学习化学。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入门的三种重要化学用语,掌握它们才有可能学好化学,其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前两者前面已学习过,这为本章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作准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就可以从量的角度了解化学变化,解决用文字表达不方便的问题。我们让学生明白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非常重要。它的学习完成化学用语的学习,学会了利用化学式来表示物质间的化学变化,开始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过渡.由此可见,本章的学习将对全部以初中化学的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是建立在质量守恒的基础上的,所以本节课对于本章书的掌握是相当重要的,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作好理论准备。同时理解了质量守恒可以更好地学习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以及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教学设计: 本节课主要利用实验引导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

分析、比较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认识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质量总和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培养学生定量研究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及质量守恒的应用 教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法、实验引导法、归纳法 教学准备: 托盘天平、锥形瓶(铺细沙)砂纸、铁钉、酒精灯、白磷、幻灯、CuSO4溶液、NaOH溶液、镊子、玻璃棒、橡皮塞烧杯 教学过程: [引入]从这节课起,我们将开始学习第四章内容。在讲新课之前,请同学们先复习前面所学过的内容。 [投影]练习题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在物质名称下面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1、镁带在氧气中燃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