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_史料学_历史文献学与史学史关系的探析

对_史料学_历史文献学与史学史关系的探析
对_史料学_历史文献学与史学史关系的探析

历史学包含多方面、极丰富的内容,其内部分出多种专门的研究内容、探讨角度及治学方法,这不仅顺理成章,而且很有必要。但不同的视角、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深度、广度亦存区别,应当配合运用、互为补益。倘若以偏代全、墨守一隅,则难免会导致舛误之见。本文谨对中国“史料学”、历史文献学与史学史之间的关系从命题内涵到学术实例作一番解析,抛砖引玉,以供史学界时贤思考和商榷。

一、三个专业命题的内涵与视角

“史料学”以“史料”为学,“史料”之含义甚明,就是可以用于说明历史、研究历史的所有资料。而实际上,史料的范围几乎无所不包,文字形态的史籍、文集、诗歌、议论,实物形态的文物、器物、遗址,社会现存的民俗生活、追忆口述等等,均可能成为很有价值的史料。以“史料”为“学”,若不限定于具体的历史研究对象,真乃漫无边际。因此,所谓的中国历史的“史料学”,实际上是从研讨一定范围的历史问题①的需要出发,汇总相关的、可能利用的各种资料,予以排列、介绍和分析。其本质上体现的是对已知历史文献及历史遗存从利用角度的提取与组合。

“历史文献”的概念也具备广泛的内涵,古代“文”指文字性资料,“献”指贤者的叙述和议论。现代合称“文献”,意义有变,主要是指书面文字材料,历史文献就是蕴含有真实历史内容的书面文字资料。而蕴含历史内容的书面资料在形式、体裁、内容、性质上多种多样,史籍自莫能外,而举凡经、子、集部书籍,大多也可归入,方志、笔记、档案、公私文书、散见碑铭等也概属其中,此外还有如甲骨文献、金文文献、敦煌文献、汉晋书简等专门类别。以历史文献为研究对象的历史文献学,不仅面对众多类别的文字资料,而且研究手段也多种多样,目录学、版本学、辨伪学、金石学、档案学及古文书学等等,各有其独立的研究方法和各成体系,而又统括于历史文献学之中。这样,

由于内部分支各成独

2009年第9期

对“史料学”、历史文献学与史学史关系的探析

乔治忠

作者简介乔治忠,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300071)。

①这种研究范围可以是很具体的专题,如历史人物或事件,或以断代史为区间,如唐史史料、明史史料。

[摘要]“史料学”、历史文献学与史学史有各自的内涵与学术特色,在治史中,单一的“史料学”眼

光会造成严重的学术偏差。在史学史研究缺位的情况下,也可能形成对某些历史文献的讹误认识,如对清朝修改前三朝实录普遍性的偏见就因此而形成。所以,文献史料的运用,要建立在历史文献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所谓的“史料学”不能自成一学,不可依赖。而对许多历史文献的认识,往往必须从史学史的研究中予以定性和定位,以免深陷于学术误区。

[关键词]史料学历史文献学史学史学术误区治史理路

〔中图分类号〕K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09)09-0094-07

历史学

94--

立体系,历史文献学就难以形成统一、严整的学术体系,造成某些分支学科的学术光芒反而比历史文献学的整体更加夺目。但历史文献学的所有分支研究的都是涉及历史问题的书面资料,这一共性使之可以联结为一个整体,相互补益,比单一分支更能加深与拓宽对历史文献总的底数以及具体对象的认识。历史文献学研究对象类别众多,但却具备一个基本共性,这无疑是优于“史料学”的学科概念。因为“史料学”是以史料利用的眼光组合已知的资料与知识,这些知识或来自历史文献学研究,或来自考古学、文物学等学科的研究,但它却不能将提供知识的学科包括进来。历史文献学的宗旨与视角是要深入认识具体文献的形式、内容和性质,并且按不同类别或不同方法组织成知识序列,如目录学的序列、版本学的序列、辨伪学的序列等。而“史料学”是估量一定范围内历史问题所可能利用的已知资料,其知识的组合不成序列。二者的区别是明显的,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对认识的关注点及深度也有差异。

史学史是研究历史学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具有严整的系统和明晰的学术界定。其学术宗旨和任务是:第一,清理史学遗产;第二,阐明史学演进历程;第三,揭示史学发展规律。第一项任务与历史文献学的研究内容有所交插,第二项则表现为史学史独有的学术特征,第三项则是对史学史学科理论层次的探讨。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内容包括八个方面。(1)对史学造成很大影响的历史观以及重要史家的历史观的研究,如中国古代的“五德终始论”、“正统论”等等。(2)史学思想,即对历史学本身的认识,涉及到历史学的性质、功能、治史目的以及与此相关的方法论问题。(3)历史编纂学,即关于编撰历史著述具体方式、方法的学问,如史料的整理、鉴别和筛选,史书的结构安排,史文的斟酌、修饰等等。(4)官方史学及其相关的制度与举措,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史学现象。(5)史家的史学活动,是历史观、史学思想、历史编纂学等内容具体、生动、活化的体现,能够生动、真切地反映史学演进状况的内容。(6)史学评论,即对历史著述进行诸如材料真伪、结构优劣、成就高低、影响大小等方面的判断和论证。(7)史学与其他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即史学发展必联系于一定的社会条件,而史学也对社会发展予以很大影响。(8)史学发展中的社会运行机制,以及这种运行状况给史学的发展方向带来怎样的影响,这是比上一内容更深层次的探讨。这个问题至近、现代已经凸现出来,成为史学发展极其重要的因素。由于西方文化与体制的影响,历史教学与研究形成专业化、职业化的特点,史学的学术活动与学术队伍的建设,成为运转于社会的一项机制,是中国史学史应当深入研究的内容。[1]以上内容既有扎实的史实考订与分析,又具理论层次的概括和评断,而且各项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严整而又开放的学科系统。从史学史角度认识历史文献和历史资料,应当能达到更全面、更深入的效果。

二、单一“史料学”眼光的学术偏差

如上文所述,“史料学”乃是以史料利用的眼光,对已知的资料与知识予以某种组合。由于其视角仅是从利用出发来对待资料,认识和表述的偏差往往会发生,最典型的实例是东汉班彪、班固父子关于《史记》取材问题的论述,班固说:“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其言秦汉,详矣。”①这是说《史记》的资料来源有班固所见到的《世本》、《战国策》中的内容,从“史料学”角度来看并无错误。但从历史文献学角度考察,班固的说法便不确切,因为司马迁在世时根本不存在《世本》、《战国策》两种史籍,《世本》和《战国策》都是汉成帝时刘向(约公元前79-前7)整理图书时将零散资料汇总编辑,拟定书名而成,此时司马迁早已去世几十年之久。即司马迁在世时并未见到过《世本》、《战国策》,但确实利用了后来被编入此二书中的文献资料。

刘向编辑多种资料命名为《世本》一书,至宋代亦已佚失,故其书内容、体例难以尽知。经清代学者辑佚,形成了不同编排方式、不同内容的多种版本。《汉书·艺文志》著录:“《世本》十五篇,古史官记黄帝以来,讫春秋时诸侯大夫。”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注释《史记集解序》时说:“刘向云:《世本》,古史官明于古事者之所记也,录黄帝已来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系谥名号,凡十五篇。”据此,刘

①《汉书》卷62,《司马迁传》。(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按:班彪所言语意全同,从略。

--

95

向的《世本》是以记载帝王世系为主要内容,同时可能也收载了先秦时期其他零散篇什,加上“居篇”、“作篇”之类的题目作为篇名。其书久佚,而后人辑佚则踵事增华,细分门类,如清人秦嘉谟的辑本,俨然成了类目齐备、构成体系的完整史书。在《史记》中,司马迁说到他阅读过《谍记》、《帝系姓》、《历谱谍》、《五帝系谍》、《春秋历谱谍》等书籍或历史文献,却从未提到过“世本”。[2]后来刘向编辑《世本》,大约就是汇集司马迁所读的上述一类零散文献,整理成书。明了先秦至司马迁之时本无《世本》一书,可知清人秦嘉谟等所谓《史记》的体例皆因袭《世本》,乃无稽之谈。而刘向编辑《世本》与秦嘉谟辑补《世本》,仿照《史记》体例命名各篇倒是极其可能的。今人著述往往认为《世本》是先秦时的一部史书,实为流行悠久的失误。追其根源,都是班固从单一史料眼光出发,含混叙说司马迁“采《世本》、《战国策》”,而后人未从历史文献学上考察,误认先秦时期即已成书,才导致这个源远流长的失误。但我们不应仅仅怪罪古人的用语不严密,史学界对于《世本》等等史籍成书的来龙去脉,早就应当从历史文献学角度梳理清楚,并且划清史料利用、文献形成以及史学史定位的界限。

刘节先生治史功力十分深厚,但其《中国史学史稿》(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在唐代史学部分讲述清末发现敦煌文献的事件,在“明代史学”部分讲述清朝官修的《明史》,在清代史学部分讲述《清史稿》,显然是混淆了断代史的对史料利用与史学史之间的界限。这种疏失并非偶然,朱杰勤先生的《中国古代史学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专立标题讲述近代洪钧撰写的《元史译文证补》,越出其自己划定的“古代史学史”范围,这也是因“史料学”眼光而造成的失误。长期研究一般的历史问题与研究断代史,可能令学者养成一种思维习惯,即以史料应用的眼光来看待史籍、文献,稍不留意就可能忘却历史文献学、史学史的学术定位和规范,这是值得引为注意的学术偏差。

三、史学史研究缺位时的学术误区

文字性史料的运用,实际是历史文献学研究的延伸,而历史文献学与史学史研究存在密切的联系,已如上述。因此,在史学史知识缺位的状况下,对历史文献的认识有时会进入误区,尤其是在未进行深入的史学史研究之时,却要用直观的文献知识论断说明史学史性质的问题,则误区将可能会十分严重。

著名学者罗振玉对清朝内阁大库档案的挽救和整理,做出极其杰出、不可替代的贡献。他整理编辑的《史料丛刊初编》,早已传播于世,久享盛名。但其中有《太宗文皇帝日录残卷》2篇,其标题则会引起很大的误解,如有的著述即误以为是清太宗时期“儒臣”为后世“留下了太宗朝《满文老档》和《天聪皇帝日录》等经过初步整理的编年体资料”,[3](P60)实为误上加误。查所谓《太宗文皇帝日录残卷》其文,第1篇记述的是清太宗天聪二年(1628年)之事,凡涉及清太宗言行,均称之为“上”。仅此一端,即可判定该件出于清入关之后,决不可能是入关前天聪年间的当时记录。因为清入关之前,没有将君主称为“上”的用语,崇德元年(1636年)修成的《太祖武皇帝实录》就无此称谓。再看其中人名、称谓的译音用字,尚未达到康熙时力求儒雅的程度,如阿巴泰还写作“阿八太”、岳托还写作“约脱”、巴克什还写作“榜式”,特别是“巴图鲁”仍写作“巴兔鲁”,[4](P139-159)可以判断该件是清顺治时期纂修《清太宗实录》时的草稿残件,偶尔混入档案资料而已。此件不用干支记日,亦为顺治时期纂修实录的书写特征。第2篇记述崇德六年(1641年)之事,已经采用干支记日方法,这是康熙朝修订《清太宗实录》时仿照明朝实录的做法。而其中的人名、称谓、译音用字也已经与定本《清太宗实录》基本一致。可见此件应形成于康熙朝,是康熙年间纂修《清太宗实录》的草稿残件。总之,所谓《太宗文皇帝日录残卷》并非清入关前文献,而且两篇形成时间也不相同。罗振玉将之合为1卷,未作文献学的深入鉴定,率尔命名,已开错误先机。若以此不严谨的命名来揣度其为清入关前文献,则是在缺少史学史研究状况下,进入了认识误区。这与将《世本》称为先秦时的一部“通史”属于同样的疏误。

然而蔓延最广、影响极大的学术误区,莫过于对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三朝实录纂修问题的流行说法。从史学史的角度研究清朝官方纂修前三朝实录的历程,资料明确,史实清晰,本无太多的疑问,谨将简要情况条列如下。

--

96

1.关于清太祖朝实录。入关前崇德元年(1636年)十一月,修成满文、汉文、蒙古文分三栏书写,并且穿插83幅战图的第1部实录,其中战图于前一年即天聪九年(1635年)提前绘成。书名并题“太祖武皇帝”与“孝慈武皇后”(皇太极生母的尊号)。由于三种文字与插图合为一体,全书四卷,分订8册。顺治年间纂修清太宗实录之时,分别抄写了满文、汉文、蒙古文3个无图文本,以与太宗实录3种文本一致。康熙年间于修成《清太宗实录》之后,鉴于原《太祖武皇帝实录》体式不合规范,重新纂修,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二月成书,按清太祖新议定的谥号题为“太祖高皇帝”实录。雍正十二年十一月,清廷又对康熙年间修成的《太祖高皇帝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中人名、地名等译音用字予以修订,以与新修成的《清世祖实录》一致,至乾隆四年完成。乾隆四十四年初,清廷照入关前太祖实录的原来样式绘写,以利保存。即由门应兆一人依入关前太祖实录图原式重绘其图,另派精于满、汉、蒙古字内阁中书各四员在南书房缮录文字,[5](卷1075)乾隆四十五年写成两部,一存上书房、一存盛京。乾隆四十六年五月,又奉旨再办一部,[5](卷1130)书成后存于避暑山庄。[6]很明显,关于清太祖朝实录,真正的全文纂修只有入关前及康熙年间的两次。顺治朝仅仅将入关前太祖实录的一页三栏三种文字,抄录3个文本,而未绘其图,略去书名中有关“太后”的字样。雍正、乾隆时期,仅仅修订译音用字,另在每卷之首补入给清太祖新添加的尊号。

2.关于清太宗朝实录。顺治六年正月,清廷诏修太宗实录。然而次年底多尔衮逝世,转年被议以“阴谋篡逆”大罪,实录馆总裁刚林等人卷入案件,纂修之事中止。顺治八年十二月,大学士希福又奏请编纂太宗实录,九年正月,清廷再次组成实录馆。约顺治十二年初,清太宗实录稿完成,此稿充满粗俗、鄙俚的记述内容,体例也不大符合传统的实录编纂规范。因此,清廷不认可其书,令郑亲王济尔哈朗校阅,但不久济尔哈朗去世,了无结果,遂与同时修成的清太宗“圣训”一起被封存搁置。[7]康熙八年纂修清世祖实录之时,仍欲同时校订清太宗实录,但大臣初步校阅即上奏请旨,认为舛误极多,“似应重修”。①待《清世祖实录》告成之后,于康熙十二年八月开馆重修《清太宗实录》,康熙二十一年九月告成。(《清太宗实录》卷首)雍正时又开始校订人名、地名译音用字,其进程与校订《清太祖实录》相同。这里,顺治朝纂修的“清太宗实录”,清廷既未认可,不应算作成书。台湾今存顺治朝清太宗实录稿,可证明其书确实鄙俚、粗率,康熙时重新纂修无可指摘。雍正、乾隆间的校订文字,不属于重新纂修。《清太宗实录》实际只在康熙朝修成一次而已。

3.关于清世祖朝实录。康熙六年七月,开馆纂修清世祖朝实录,但在纂修之中,实际蕴含康熙帝与鳌拜等守旧权臣的政治斗争。康熙八年五月,鳌拜被捕,原实录馆总裁班布尔善被处以绞刑。次月,重组实录馆纂修,于康熙十一年五月修成《清世祖实录》144卷,合凡例、目录共146卷。

清朝纂修前三朝实录的历程如此清晰,为何学界却异说纷纭?原因在于康熙年间纂修三朝实录时的不少草稿、初稿,被史官私下携出或私下抄录,流向民间,后辗转倒卖,有些被日本人购得。现流传的康熙本三朝实录如日本编辑出版的《清三朝实录采要》等,皆系康熙时纂修实录过程中的稿本或私抄,不应视作修成之书。早在上世纪30年代,学者方甦生以幸存的康熙朝满文小本《太祖高皇帝实录》对勘雍正、乾隆时校订之本,发现载事上并无不同内容,[8]因此不存在乾隆朝改修实录的问题。

而《清三朝实录采要》之类的草稿之本,与定本的记事、文字存在出入,本不足为奇,评论清朝的纂修书史活动,自当从定本修成的实际历程出发。但明清史专家孟森指出:“改实录一事,遂为清世日用饮食之恒事”,[9]其影响颇大,加之民国时期的排满贬清情绪,史学界多人遂将《清三朝实录采要》等视为奇货,凡定本实录记述与之不同,就斥为窜改、掩饰,认为清三朝实录多次重修、篡改,每种草稿都被当作改修的证据。流播至今,竟有论文因《清三朝实录采要》中清太宗实录仅为8册,就断言“康熙本清太宗实录”为8卷,连卷数也少于所谓“乾隆本”正文的10卷,全然不顾康熙帝《太祖高皇帝实

①《明清史料》甲编第一本,徐中舒《内阁档案之由来及其整理》引“未具名题稿”。

--

97

录序》及勒德洪《进实录表》中关于康熙时修成太祖实录正文10卷的可靠记述。[10]这种立论,匪夷所思却相当流行。许多人的研究都是在误区之内劳作,校对文字、比较内容,甚至将满文、蒙古文记述与汉文细细勘比,用力越勤则头绪越乱、误解更多。

这种学术误区的形成,从史学方法论言之,乃是在完全缺乏史学史研究的状况下,仅从现存实录不同文本的内容予以简单对比,就作出史学史性质的判断,即声称发现清三朝实录多次改修的依据。因此不仅造成对清朝官方史学的谬说,而且对清实录这种历史文献的认识也步入歧途。与此相关的又一误区,是清史研究中过于怀疑清朝实录因而过度推重档案史料的倾向。如关于清朝光绪帝之死,本来早有清人恽毓鼎的《崇陵传信录》等书,以及许多清朝遗老的口述,指出其被慈禧太后害死。但这些却被视为野史、传言,许多学者从清宫医疗“脉案”等档案资料梳理,断定光绪帝为正常死亡。幸亏光绪帝尸体尚有遗存,经严格科学检验,证明光绪帝确系砒霜中毒致死。否则,历史真相岂不被“档案史料”所歪曲、蒙蔽?治清史者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第一,档案也不过是一种文献而已,不具备超过其他文献的神圣地位;第二,现存档案是严重残缺的,还存在者也许恰恰是不能真实反映史实的部分,而否定现有档案资料的其他档案也许佚失,因此,根据较全档案编纂的清朝实录,有时反而会去伪存真,更为可信;第三,“档案”同样是可以伪造的。当当权者迫切需要伪造某种元史文献之时,这种伪造甚至比篡改史书更加容易、更为隐秘。

四、史学史研究与治史理路

史料的准确使用,有赖于对史籍、文献予以深入的研究,而对于重要历史文献的研究,有赖于在史学史研究体系中予以全面剖析与定性、定位。在相关问题的研究中,为了避免造成学术偏差和认识误区,有时需要对治史理路、研究方法进行必要的整合。这里,特别应该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以历史文献学的研究指导史料的运用。文字史料的利用,要立足于对相关文献的审慎研究,考订其可靠性。这是研治历史的基本法则,其道理甚明,但在实际的历史研究中,却并非时时事事都能够自觉地贯彻。如孙文良等《乾隆帝》(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8章《盛世修书》的“褒忠贬奸”一节述《明臣奏议》一书、“编满族要典”一节述《辽金元三史国语解》一书,均属名实不符,《明臣奏议》不具备“褒忠贬奸”的内容,《辽金元三史国语解》也不是“满族要典”。这是作者对《明臣奏议》、《辽金元三史国语解》的内容未作深入的文献学研究,仅将书名作为史料而拈来使用。

在一般历史问题的认识中,因为对作为史料来源的历史文献缺乏深入研究,而造成错误观点长期流行的事例更多,如关于岳飞的事迹,就因为《宋史》采用岳飞之孙岳珂私撰的《鄂王行实编年》,使不少浮夸、虚构的“莫须有”史事流传若真,影响直至当今,大失历史本来面目。为了不被讹误的史料所蒙蔽,以历史文献学的手段追究史籍中史料的来源,也是十分必要的。文字史料从根本上离不开历史文献学的研究,非文字史料也离不开相关学科研究的成果,所谓“史料学”根本不能独立成学,它仅仅是将其他专业知识作一应用性质的组合而已。而且所组合的知识既不可能无所遗漏,也不会在具体研究中总被完全利用。这一点必须认识明确,才能避免随意误信和误用史料。

二是对历史文献予以史学史研究的定性和定位。为加深对重要的历史文献或史籍的认识,应当将之置于史学发展进程中予以探讨,得出关于其性质与地位的研究结论,这实际上已经进入史学史研究的学术领域。史学史对于重要历史文献的研究,具有较大的认识深度与较高的理论层次,具有提高学术水平和避免认识失误的重要作用。明朝典籍中有1卷《天潢玉牒》流传至今,编纂于明太祖永乐年间。此书与后来明朝、清朝的皇室玉牒有所不同,即不仅登录皇室成员身世谱系,而且以编年体记载重要事件,有如正史本纪。有这种体例、内容的巨大差异,是否可以怀疑它不是明朝官方正式编纂的册籍呢?答案是肯定的。以史学史的眼界观察,可知这部玉牒乃是仿照宋代玉牒的编纂方式,宋朝玉牒都要记载朝政要事,类似正史本纪。明初政权的文化建设,往往欲图仿照宋朝,贬抑元代,但后来感到宋朝官方史学措施过于重叠繁富,于是有所简化。

--

98

今存《多尔衮摄政日记》一书,是清朝官僚后裔名刘文兴者提供文本,经过清史专家讨论议定,拟定该书名于1933年排印出版。然而,1981年署名熊克的《清初皇父摄政王起居注原本题记》(《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第1期)一文发表,说是在四川发现了所谓“皇父摄政王起居注”的原本,并且极力强调此书原名就是“起居注”而不应题作“日记”。但是只要仔细分析,正是熊克之文的资料透露了此件“原本”的作伪之迹。第一,作伪者刘文兴供认原件并无书名,只声称其父于30多年前的宣统年间,在宫廷内见过此书册上有“皇父摄政王起居注”的题名,于是添写,而添写书名乃是为了出卖,即“今乃以易米”。这种再时隔30多年之后,为了卖个好价钱,造作缘由而填写的书名,当然决不可信。第二,作伪者刘氏跋文曰:“清初入关,悉赖多尔衮。重以太后下嫁,遂尊之为皇叔父,又尊称曰皇父,其事具详《清史稿》等。”此乃信口雌黄,无一丝学识。多尔衮称“皇叔父”、“皇父”的原因,孟森先生早已周密论证,并且考证“太后下嫁”之事决无任何凭据,《清史稿》等根本无此等记述。刘氏竟然说“其事具详《清史稿》等”,无知诞妄,实不值一噱。第三,多尔衮假如真的令人编录起居注,死后议罪,定然是图谋篡位的证据,而顺治八年的议罪罪状中根本没有此事,可见该书册绝非起居注。有些清史名家随从轻信,则只能归属于史学史研究缺位状况下的学术误区。

其实,不管该书册是否题写“起居注”,都不影响清朝正式设立起居注馆的时间。唐宋之后,起居注乃是专记皇帝言行、政务,严密收藏的档案性史籍,有专门机构负责和特定制度的约束。多尔衮即使将私下记录偷偷称为起居注,也不能当作起居注制度的开始。只要从史学史研究的角度对此文件定性与定位,就不会出现误解。但史学界类似误解却不一而足,如唐朝温大雅撰有《大唐创业起居注》,有的著述就将之与唐朝其他起居注等同视之。[11](P161)查《大唐创业起居注》乃一人私撰,成于唐初,并非当时对皇帝事迹、言行的记载,而是事后撰述,也不是起居注制度内的产物。只是唐初尚未形成“起居注”专指一种特定史籍的体制,故可以此作为书名。这也需要以史学史的研究对该历史文献予以定性和定位,而不应为其书名所迷惑。

三是从史学史的认识层次反观历史研究。如果历史研究是对人类社会以往社会活动历程的系统性反思,那么史学理论、史学史的研究就是上述反思的一种系统性反思。从认识论的意义上看,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研究是一种新的、更深一层次的反思,是学术探讨不断进展的结果,是整个历史学蓬勃发展的产物。历史学本身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一方面继续认识人类的既往历程,即研究历史,另一方面则向内作历史学自身的反思,即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的研究。前者的积累推动后者的发生与发展,后者的开展促进前者的深化。人们一般不会反对史学理论对历史研究的深化作用,而史学史对史学的反思与史学理论属于同一层次,一是概括性反思,一是总结性反思。因此,从史学史的认识层次反观一般历史问题的研究,必然会取得新的突破。中国西周初期,统治者形成“殷鉴”的观念,其含义就是要以殷商的覆灭引为鉴戒,从而思考如何巩固政权的问题。天命可以转移即“惟命不于常”的认识及必须“敬德”、“保民”的政治思想,都是从“殷鉴”的思考得出的。从史学史研究的学术视野来考察,“殷鉴”观念不仅是中国史学萌发的根源,而且是中国上古理性思维的最初曙光。中国的理性思维乃是从对历史的思考开始,这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及社会历史的发展,有极其巨大的影响。至今诸多的中国哲学史、思想史著述强调西周产生怀疑天命的观念,却不知其来自“殷鉴”,即来自历史的思考,所以难免得出本末倒置、因果错位的结论。[12]

西晋末年至南北朝时期,各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仍,但同时却又进行着民族的大融合。一般通史、当代史的著述,未能合理解释这个历史阶段民族融合的原因。而从史学史研究中可以发现,少数民族政权大多仿照东汉以来内地政权记史、修史的官方举措,这是西晋以前少数民族势力未曾有过的现象。为了流传后世而记史、修史,必然会接受汉族传统的历史观念,各族政权普遍自称其祖先为黄帝、夏禹等等,对汉人的祖先认同,是历史观念趋同的集中体现。在民族融合中,文化认同是最基本的促进因素,而在这个历史时期,每个民族文化认同中最为稳定、最为深入的因素乃是史学意识及历史观念。

--

99

史学,特别是官方记史、修史的史学传统,在中国民族融合中起到了开先的作用。[13]关于清乾隆帝的传记著述数量颇多,但均未将乾隆帝的思想作为系统研究的专题。如果从史学史角度研究《御批通鉴辑览》一书,就可看出乾隆帝在天命与人事、朝代更替与正统论、君权与君臣关系、用人行政以及臣节、忠孝、储贰等问题上的独特见解,形成了一套比宋明理学更严密、更纯粹的封建主义历史政治思想体系。乾隆帝称该书“此编体例一本至公,以为万世君臣法戒,史册权衡”,①表明他不但是独揽乾纲的专制君主,还要做思想上的教主。不抓住乾隆帝生平思想的这一要领,就不能深入理解和正确评析其某些举措和行为。在这个问题上,史学史研究的视角也可为历史研究提供深化的枢机。

缺少史学史专业的视野和思想方法,有时会明显限制治史的思路。如今存的《旧满洲档》,来自清入关前满文记录的“汗的档子”,而另有清初内国史院编录的满文档案,这是两个系列的满文史籍。清史专家常常接触与利用这两套文献资料,又经许多学者进行过翻译与整理。但是,为什么“汗的档子”至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戛然停止?“汗的档子”与内国史院满文档案之间有什么关系?这应当是研究、利用这两套历史文献时面临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却没有清史专家提出这个看来十分明显的问题,直至笔者撰写《清朝官方史学研究》,才提出并且论证了《旧满洲档》与内国史院档案之间的承绪关系。[14]即由于崇德元年中改国号为“清”,定年号为“崇德”,政权的组织结构、礼仪制度等都进行改革和调整,记史、修史职能正式归属内国史院,次年就由内国史院编录满文记事性档案,并且摘编天聪元年(1627年)至崇德元年部分,构成太宗朝完整档册,以备将来纂修实录。

总之,历史研究者决不应当用单一的史料眼光揣度丰富、复杂的史籍与文献,深入的历史文献学研究,实为历史研究的必要条件之一。而重要历史文献的研究,往往也需要从史学史研究的角度定性与定位,以防判断的肤浅和偏颇。尤其要防止用直观、孤立的文献知识作出史学史性质的学术论断,否则将可能陷进误区、步入歧途而难于自拔。从史学史研究的认识层次反思历史研究的结论,也许有助于治史的精深与思维的缜密。以上论述,并非与在不同治学方法、不同史学专业之间有所轩轾。在历史研究中,各种专业方法与专业知识本应互相配合、互为补益。而面对当今史学界存在对史学史学术体系与历史文献学深层机制的认知欠缺,不得不条理剖析,以期引起广泛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参见乔治忠.论中国史学史的学术体系[A].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02年卷)[Z].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参见卢南乔.论司马迁及其历史编纂学[J].文史哲,1955,(11).

[3]白新良.清代中枢决策研究[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

[4]史料丛刊初编·太宗文皇帝日录残卷[A].明清史料丛书八种(第2册)[Z].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5]清高宗实录[Z].

[6]乔治忠.清太祖一朝实录的纂修与重修[J].南开学报,1992,(6).

[7]乔治忠.略论顺治朝的官方史学[A].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06年卷)[Z].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8]方甦生.清太祖实录纂修考[J].辅仁学志(7卷1-2期),1938年12月.

[9]孟森.读清实录商榷[A].明清史论著集刊(下册)[Z].北京:中华书局,1959.

[10]齐木德道尔吉.满文、蒙古文和汉文《清太祖实录》之间的关系[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3,(1).

[11]参见陈高华,陈智超.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修订本)[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

[12]乔治忠.中国先秦时期的史学观念[A].文史论集(二集)[C].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13]乔治忠.十六国、北朝政权的史学及其历史意义[Z].齐鲁学刊,2004,(4).

[14]乔治忠.《旧满洲档》与内国史院档关系考析[J].历史档案,1994,(1).

责任编辑:杨向艳

①乾隆帝《阅通鉴辑览作》自注,载《国朝宫史续编》卷89。

--

100

《管理学》模拟试题J及答案

管理学》模拟试题 J 及答案 一、简述题(每小题 5分,共 25分): 1.为什么说计划工作有助于降低风险? 2.创业型管理者与守业型管理者在行为特征方面存在什么区别? 3.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在现实管理实践中如何运用这种理论? 4.管理的一个著名定义是: “通过别人并和别人一道实现组织目标。 ”请说明管理者如何才 能有效地做到这一点。 5.小王成立了一家专门从事楼房内外清洁的“保洁”公司。经营这样一家公司,你认为应 关注哪些一般环境因素? 二、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 1.对于企业一些重要经营项目的决策一定要进行可行性分析,这是基本的要求。在对可行 性分析的工作思路上, 张经理认为可行性分析要从项目的不可行性分析入手; 王经理则认为 可行性分析的大部分工作就是分析其可行性, 在可行性分析的初期阶段千万不能引导大家思 考项目的不可行性。你认为以下四种判断中哪一种判断是正确的? A. 张经理主持分析论证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风险一定会更小些 B. 张经理和王经理的工作思路存在着差异,但不存在本质性的差异 C. 对重大决策应采用张经理的工作思路,对一般性决策则应采用王经理的工作思路 D. 王经理的工作思路不符合科学的决策过程要求 2.你正面临是否购买某种奖券的决策。 你知道每张奖券的售价以及该期共发行奖券的总数、 奖项和相应的奖金额。 在这样的情况下, 该决策的类型是什么?加入何种信息以后就该决策 将变成一个风险性决策? A. 确定性决策;各类奖项的数量 B. 风险性决策;不需要加其他信息 C. 不确定性决策;各类奖项的数量 D. 不确定性决策;可能购买该奖券的人数 3.一家企业因为要上一个新的项目,急需筹措资金。他们想到了向银行贷款。企业厂长找 到财务科长,向他做了这样的布置: "张科长,企业要上新的项目,需要资金,你也知道我 们企业目前缺乏这笔资金。请你想办法从银行申请到贷款。 " 对于该企业厂长的这一指示, 你觉得主要在以下哪方面还不够明确? A. 贷款目的 B. 贷款地点 C. 向谁贷款 D. 何时贷款 4.影响行业竞争的五种力量模型是一种非常好用的分析工具,在进行竞争分析和制定竞争 战略时, 大多数人都会借鉴使用这一模型。 现在, 假设我们对某大城市一家经营手机业务的 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状况进行分析。结合现实,你认为以下哪一序号所对应的分析结论最合 理? 工厂的门口迎候大家,如果有的员工迟到,他并不是批评和指责,而是询问原因,主动帮助 序号 行业内竞争者 潜在竞争者 替代产品 供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对 手机业务竞争地位的分析结论 增加不多 快速增加 明显增加 ① ② ③ ④ 很少 很多 较多 几乎没有 威胁不大 威胁很大 减弱 有所增强 巩固并略有提升 变化不大 快速减弱 竞争十分激烈 存在 威胁不大 减弱 B. ② C. ③ D. ④ 明显增强 明显增强 明显增强 有明显下降 略有下降 快速提升 A. ① 5. 于先生受命前往一家多年亏损的企业担任厂长。 到任之后, 他待人热情, 早上早早地站在

管理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篇一: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管理 目标管理 预测 决策 人员配备 激励 控制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管理的性质不包括() A.二重性 B.科学性 c.理论性D.艺术性 2.人们常说,身体是“三分治七分养”,对于这件事() A.反馈控制比前馈控制更重要B.现场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c.反馈控制比现场控制更重要D.前馈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3.打电话请供应商来换一台同目前用坏的机器一样的设备,这是设备的简单替换问题,需要的管理技能主要是()

A.概念技能和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 c.技术技能D.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4.差别计件工资制是()的内容之一。 A.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B.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c.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D.现代管理理论 5.没有一个固定的信息中心,成员之间总是互相传递信息的是() A.园型沟通B.y型沟通 c.全通道型沟通D.轮型沟通 6.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将计划分为() A.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B.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D.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7.()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 A.经营预算B.投资预算 c.财务预算D.成本预算 8.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高度和难度,这体现了目标的() A.差异性B.层次性 c.时间性D.先进性 9.某企业制造并销售单一成品,固定成本总额为60万元,产品售价为每件3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元,该企业的盈亏平衡时的产

历史文献学复习题答案

历史文献学复习题答案 杨帆整理编辑 一、名词解释 1.郭店楚简:1993年10月,在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楚墓中出土的战国竹简。当时发掘的 竹简804枚,有字的730枚,约13000多字。其主要是道家和儒家著作,如道家的古本《老子》,儒家的《五行》、《忠信之道》等。郭店楚简的出土被许多学者认为是近20年来影响中国学术界最大的一件事,它不仅要改写经学史和儒学学术史,而且要动摇中国学术思想的不少有关定论,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史学价值。 2.隶书: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字体。其先导被认为是渐趋草率的六国古文,到秦朝,民间流 行一种比较通俗、草率书写小篆的写法,称为隶书。到了汉代,隶书成为正式文字。隶书在早期只是简捷的篆书,到汉代笔画形体逐渐整齐,汉隶的最大特点是笔势发扬舒展,有波势挑法。隶书的创造是中国文字史上的一大变革,此后两千年间都不曾有过很大的改革,汉字的字体和字式都基本固定下来。 3.《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中国明代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明末清 初顾炎武撰。该书先叙舆地山川总论,然后根据明朝行政区划,叙述舆地沿革,涉及服役、屯垦、水利、漕运等诸多方面,以讲究郡国利病贯穿全书,重点辑录了兵防、赋税、水利三方面内容,是研究明代社会政治经济的重要史籍。被梁启超称为“政治地理学”,也是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国地方政治史必读的书。 4.石经:中国古代刻于石碑上的重要经典,是碑刻的一种。主要分为儒家经典刻石和佛经 刻石两大类,分别以熹平石经和房山石经为代表。石经对于保存古代典籍,纠正经典在传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有重要意义。 5.居延汉简:20世纪在我国内蒙古额济纳旗和甘肃金塔县境内出土的汉代简牍,因出土 地在汉代称为居延,因而被称为居延汉简。这批汉简分为两次出土,1930年到1931年出土的汉简称为旧简,约1万多枚;1972年到1974年出土的称为新简,约2万余枚。 居延汉简涉及面很广,包括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它对于研究两汉时期西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丝绸之路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6.《四库全书》:清代官修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囊括了历史主要典籍。乾隆三 十七年到四十七年,清朝选派纪昀、于敏中等人编纂《四库全书》。该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各类又分为许多子目,检阅十分方便。共收录著作3500多种,对于历代学术做了比较全面的总结,而每一部都有提要,对于该书作者、成书特点、价值都作了介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在编书的过程中,大量销毁和删改旧书,使我国古代文献遭到极大破坏。 7.周原甲骨闻:1977年,考古学者在陕西岐山县凤雏村发现的周代甲骨文,因这一地古 称周原,因而被称为周原甲骨文。其主要记载的是西周早期的事情,涉及周文、武、成王时期的祭祀、征战、田猎、农业、卜卦等内容,以微雕、内容简略为特点。周原甲骨文对于甲骨文中“易卦”的数字研究以及西周早期社会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8.古今字:同一个词在古书中先后用不同的字表示,就形成了古今字,今字使用后而古字 不废,在意义或用法上各有分工。在汉字的使用过程中,词义的引用和汉字的假借,出现了古今字。而古今字的形成方式主要有四种:①以古字为基础,加上可以区别字义的义符;②改换古字的义符;③完全改换字,今字和古字在形体上无关;④对古字字形略加修改。对古今字的了解和研究对于我们阅读古文有一定帮助,对于研究汉字的发展变化也有一定价值。

评《中国近代史史料学》

评《中国近代史史料学》 苏全有邹宝刚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摘要:《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一书于2011年4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具有推陈出新、内容翔实、辨伪求真、旁征博引、津逮后学等特点,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然而瑕不掩瑜,总体来看,该书是一部系统研究中国近代史史料学的上乘佳作。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严昌洪 作者简介:苏全有(1966—),男,河南省辉县人,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图书馆馆长,博士后,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 邹宝刚(1987—),男,陕西宝鸡人,河南师范大学2010级研究生 近数十年来伴随着近代史料不断发掘与整理,水平卓绝的相关近代史专著相继问世,可谓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然近代史史料学著作却寥寥无几,犹如凤毛麟角。此之现状与我国历来注重史料的传统难成正比,特别是对于年轻近代史学者而言,迫切需要一部全面系统的具有指导性的近代史史料学论著。有鉴于此,华中师范大学严昌洪教授集大成之作《中国近代史史料学》[1]应运而生,并于2011年4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为中国近代史史料学的专著,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厚积薄发,推陈出新。 对于成书之来龙去脉,作者在《前言》中如是指出:“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单位就安排我们给研究生开设‘中国近代史史料学’这门课,以便使研究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了解近现代史的基本史料,初步熟悉搜集、运用史料的门径。每讲一次,就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增加一些新的体会。日积月累,形成了这本讲义。”可见,此著成书长达20余年,经过不断斟酌,反复修改,并非一蹴而就。因之,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可谓厚积薄发之作,亦是作者多年来孜孜不倦、日雕月琢的结晶。 至于史料学方面的相关观点,亦有不泥于前人的独到见解,推陈出新。例如对近代史史料的分类方法,作者首先举例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2]、陈恭禄的《中国近代史资料概述》[3]、荣孟源的《史料与史料学》[4]、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工作人员编的《中国近代史文献必备书目》[5]等四种,并指出以上分类中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根据前人分类情况,加上自己的体会,将近代史料分为10类:档案类史料;奏议政书类史料;书札和日记类史料;传记类史料;结集类史料;志书和典制类史料;报刊类史料;史实记载和笔记、野史类史料;口碑和文物类史料;丛书和史料选集类史料。 口述历史近年来颇为流行,作者认为口述历史是“通过当事人口头回忆,由采访者记录下来,这样的回忆录西方历史学家称为‘口述历史’”,因之在作者看来口述历史是传记类史料中回忆录的一种类型。从而把口述历史与口碑史料进行严格区分,口碑史料与实物类史料列为一类,认为“口碑是没有形成文字的史料和经过口传为后人记录下来的史料,它包括口传、民间传说、民谣、历史调查资料。”荣维木认为口碑史料包括口传史料、录音史料、回忆录史料、访问记史料、专用口语史料。[6]赵兴彬则认为口碑史料包括口述回忆、口头传说、专用口语。[7]总之,对此概念学界莫衷一是,见仁见智,作者的观点别出心裁,有理有据,可谓一家之言。 其二、内容翔实,例证充分。 该书洋洋洒洒34余万言,包含十三讲内容。其中第一讲:史料与史学;第二讲:近代史料的鉴别;第三讲:查阅史料的工具(文史工具书);第四至第十二讲:对不同九类史料

《管理学》模拟试题A及答案

《管理学》模拟试题(A) 一、单项选择题(1×10=10分) 1、著名的霍桑研究就是采用_______研究管理中人际关系的成功例子。 A.归纳法 B.试验法 C.演绎法 D.总结法 2、“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_________。 A.泰罗 B.巴贝奇 C.甘特 D.福特 3、环境的不确定矩阵中,稳定的和可预测的环境,要素少;要素有某些相似并基本上维持不变;对要素的复杂知识的要求低。属于单元______。 A.简单、稳定 B.简单、动态 C.复杂、稳定 D.复杂、动态 4、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把计划分类为_________。 A.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B.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D.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5、_________是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作出的决策,牵涉范围较窄,只对组织产生局部影响。 A.战略决策 B.战术决策 C.管理决策 D.业务决策 6、在“天、地、彼、此”中,“地”是指_________ A.企业竞争所处的行业环境 B.企业竞争对手 C.企业自身条件 D.外部一般环境 7、下列关于非正式组织不正确的说法是________________。 A.非正式组织主要以感情和融洽为主要的标准 B.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是交叉混合的 C.非正式组织的危害要大于积极作用 D.非正式组织会发展组织的惰性 8、下列哪类企业最适合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_________________。 A.纺织厂 B.医院 C.电视剧制作中心 D.学校 9、下列关于组织文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一般的文化都是在非自觉的状态下形成的,组织文化则可以是在组织努力的情况下形成 B.文化组织具有自我延续性,不会因为领导层的人事变更而立即消失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组织文化应该使组织成员面对某些伦理问题时产生多角度的认识 D.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力量会对组织员工的行为产生影响 10、管理方格图中,9.1型对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领导方式。 A.任务型 B.乡村俱乐部 C.中庸之道型 D.团队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什么是组织的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2、结合例子说明决策的主要步骤。 3、经理人员的影响力来源有哪些?在管理活动中应该如何处理它们的关系? 三、论述题(20分) 1、什么是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他们之间的有何区别?如何管理非正式组织?请举例说明。 四、案例分析(共30分) 联合邮包服务公司(UPS)雇佣了15万员工,平均每天将900万个包裹发送到美国各地和180个国家。为了实现他们的宗旨,“在邮运业中办理最快捷的

2017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2017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2017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1、管理 管理是一个过程,是让别人与自己一同去实现既定的目标,是一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2、保健因素 赫茨伯格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对诸如本组织的政策和管理、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地位、职业安定以及个人生活所需等等,如果得到则没有不满,得不到则产生不满,他把这类因素称为”保健因素”。 3、反馈控制: 这类控制主要是分析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已经发生或即将出现的偏差,分析其原因和对未来的可能影响,及时拟定纠正措施并予以实施,以防止偏差继续发生或防止其今后再度发生。 4、命令一致 原理命令一致原理,是指主管人员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下达的各种命令越是一致,个人在执行命令中发生矛盾就越小,领导与被领导双方对最终成果的责任感也就越大。 5、商议式的管理方 法利克特的四种管理方法中的一种。主管人员在做决策时征求、接受和采用下属建议;试图去酌情利用下属的想法

与意见,运用奖赏并偶尔兼作处罚的办法让职工参与管理。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原理中,属于人员配备工作原理的是(c ) A、许诺原理 B、目标统一原理 C、责权利一致原理 D、命令一致原理 2、20世纪初,提出图表系统法的人是(A ) A、甘特 B、泰罗 C、维纳 D、穆登 3、管理控制工作的基本目的是(A ) A、维持现状 B、打破现状 C、改变现状 D、实现创新 4、管理的主体是(D ) A、企业家 B、全体员工 C、高层管理者 D、管理者 5、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是(B ) A、因果法 B、外推法 C、德尔菲法 D、头脑风暴法 6、一般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D )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德鲁克 7、下列哪种组织结构又称为”斯隆模型”( D) A、多维立体结构 B、矩阵结构

中国古典文献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一、填空题: 1.1973年12月,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二十多种十二万多字的(),成为我国考古学界的空前发现,丰富了我们对缣帛的认识,拓开了我们的眼界。 2.北宋中叶,()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我国古代印刷事业的发展。 3.宋代类书编篡,取材广泛,内容渊博,其数量与种类也均已超过唐代。官修的《》《》《》被称为三大类书。 4.“三通”是指《》《》《》三部政书。 5.我国最早的记版本目录是宋代尤袤的《》,开后世记版本目录之先河,多为文献版本学者所重视。 6.明代中期刻本的风格是()、()、()。 7.蜀本特点是:字体多似(),字画肥劲朴厚,结构架势雄浑壮丽,版式疏朗悦目。版心大都是(),左右双栏,没有耳子。纸张洁白,校勘精当。 8.清叶德辉在《藏书十约》中谈到校书的具体方法时,把前人的校书方法归结为()和()两种。 9.关于辨伪的方法,最早作系统总结的是晚明时期的胡应麟,他把历代学者关于辨伪的见解和实际采用过的辨伪方法,加以归纳总结,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在所著《》的最后,指出考辨伪书的八种方法。 10.清代辑佚成就最大的是:①严可均辑《》,②黄奭辑《》③马国翰辑《》。 二、选择题: 1.下面几种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甲骨文是指盛行于殷商时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B.甲骨文只在殷商时期使用。 C.王国维的《殷墟书契》是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 D.甲骨文最早出土于陕西西安。 2.《孙膑兵法》竹简出土于() A.甘肃武威磨咀子B.山东临沂银雀山 C.湖南长沙马王堆D.湖北云梦睡虎地 3.“以杂见称”为其特点的古文献是() A.总集C.丛书 C.别集D.类书 4. 对研究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史和文化史很有参考价值的清代类书是( )。 A.《丛书集成》 B.《古今图书集成》 C.《佩文韵府》 D.《格致镜原》5.现在流传的裱本字帖,多采用的装裱形式是()。 A.经摺装 B.蝴蝶装 C.旋风装 D.包背装 6.我国第一部解题目录是( ) A.《汉书·艺文志》 B.《别录》 C.《七略》 D.《隋书·经籍志》 7.主要采用欧体书写的宋刻本是( )。 A.浙本 B.闽本 C.蜀本 D.平阳本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张注洪 【英文标题】A Review and a Prospect of the Historiography of Modern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of China 【作者简介】张注洪(1926-),男,山西万荣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北京100871 【内容提要】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史料的搜集、考证、整理和利用的理论与方法的一门学科。作为史学的基础理论学科同史料研究的具体实践,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整个学科研究经历了建国前的萌生、建国初的初创、改革开放以来的活跃和迅速发展,开始形成初步的学科体系。当前应该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拓宽研究范围,完善学科结构,吸收中国传统史学和国外史学方法,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研究和业务人员,使这一学科不断创新,推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史学史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史料的搜集、考证、整理和利用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其萌生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那时尽管中国近现代史阶段并未结束(当时习惯上把1840~1919年叫近代,把1919~1949年称现代,后来学界又将1840~1949年总称为近代,1949年以后称为现代)[1],学者们就着手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和传统史学方法研究中国1840年以后的历史;有了对这段历史的研究,也就产生了这段历史史料的研究。但真正把中国近现代史(即就以1840~1949年被称为中国近现代史范畴而言)作为一门学科完整地来研究,也只能在1949年以后,对于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的研究同样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观以往,如果将1949年以后的历史也视作现代阶段(一些大学的现代史教学仍如此划分),那么从1949年开始的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研究,在时段上又显得不完备了。因此,相对来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有了涵盖时段更长的中国近现代史和史料学的研究。今拟对这一学科的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答案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选择。每题2分,共20 分) 1.由于管理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及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对管理所下定义也各异。法约尔认为,() A. 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B. 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C. 管理就是决策 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 ()。 A.《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B.《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C.《科学管理理论》 3.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 ()。 A.社会技术系统 B.社会经济组织 C.社会经济系统 4.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通过市场中“看不见的手”的引导, 实现 (),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公共利益最大化。 A.资源配置的优化 B.利益的再分配 C.劳动力的合理利用 5.例外决策,具有极大偶然性、随机性,又无先例可循且具有大量不确定性的决策活动,其方法和步骤也是难以 程序化、标准化,不能重复使用的。这类决策属于()。 A、风险型决策 B、不确定型决策C非程序化决策 6. 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不可分割,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这就是组织工作中的(则。 )原 A、责权利相结合 B、分工协作C目标任务 7. 以职位的空缺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位对人员的实际要求为标准,选拔、录用各类人员。 这就是人员配备的()原则。

A、因事择人 B、因人择事 C、量才使用 8.领导者与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工作人员在职权范围内有自主权。这种领导方式属于(导。 )领 A、集权型 B、分权型 C、均权型 9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职工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 30 %;而受到激励的职工,其能力可发挥至()。 A、60-70% B、70-80% C、80-90% 10 .企业中体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就是()。 A、正式组织 B、非正式组织C企业结构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有对有错,请指出错误所在并改正。每题 2 分,共20 分) 1.? 现代企业管理学认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在经营,而经营的核心是计划。 2.组织的效率,是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经济效益大小。 3.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联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 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人的组织”。 4.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一般由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及控制等环节组成。\ 5.目标管理把以科学技术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两种管理思想统一起来,是对管理学的重要贡献。 6.依靠人的知识和经验,对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作出定性的描述,这就是经济预测。它往往用于对事物远期前景 的预测。 7.究竟采取扁平型或是高层型组织结构,主要取决于组织规模的大小和组织领导者的有效管理幅度等因素。因为 在管理幅度不变时,组织规模与管理层次成正比。规模大,层次多,则呈高层型结构;反之亦然。 8.让管理人员依次分别担任同一层次不同职务或不同层次相应的职务。该方法能全面培养管理者的能力,就是管 理人员培训方法中的职务培训。 9.大批量生产的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产品品种少,主要进行标准化生产,对职工技术要求相对较低,适于 采用分权式组织形式。 10.企业要顺利运转,必须根据经营目标,对各生产要素进行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使各要素间能够均衡配置,各 环节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这里的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就是组织,它需要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来执行。 三.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20 分) 1.行为科学

00054 管理学原理历年试题及答案(2015-2017)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管理学原理试卷 (课程代码 00054)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 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l分,共l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淘宝自考赢家 1.依据管理者角色理论,挂名首脑属于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资源分配者 D.谈判者 2.梅奥领导的霍桑试验得出了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的态度等一系列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 A. 古典管理理论 B.人际关系理论 C.决策理论 D.系统管理理论3.人口规模、年龄结构、种族结构、人口流动性等因素属于组织环境中的A.政治因素 B. 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 技术因素4.任何组织的文化都有其鲜明个性,这反映了组织文化的 A.客观性 B.独特性 C.相对稳定性 D.继承融合性5.正确的决策需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平衡协调发展,这体现的是决策的哪个原则? A.信息原则 B.预测原则 C.可行性原则 D.系统原则6.鼓励创新思维的群体决策方法是 A.头脑风暴法 B.名义群体法 C.德尔菲法 D.电子会议7.用数字表示的计划是 A.预算 B. 规划 C.宗旨 D.程序 8.M公司是一家生产和销售办公用品的小型企业,设有生产、销售、财务、人事等部门,实行集权管理。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属于 A.直线制 B.直线职能制 C.事业部制 D.矩阵制 9.相对于外部招聘而言,内部提升的优点是 A.来源广泛,选择余地大 B.不会产生不满情绪 C.更快地胜任工作 D.为组织带来新的观念 10.组织变革的内容不包括 A.人员变革 B.结构变革 C.技术变革 D.外部环境变革11.根据管理方格理论,领导者既不关心生产,也不关心职工的领导方式是A.1.1型 B.9.1型 C.1.9型 D. 5.5型12.根据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人们对影响力和控制力的向往属于 A. 成就需要 B.权力需要 C.社交需要 D.生存需要13.在沟通过程中,沟通双方要善于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这体现了沟通的 A.尊重原则 B.相容原则 C.理解原则 D.例外原则 14.Y公司的生产部主管认为原材料质量存在问题,向采购部主管提出改进建议。依据沟通的分类,这属于 A.上行沟通 B.下行沟通 C.平行沟通 D.斜向沟通 15。“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反映了哪一种控制类型的效果? A.现场控制 B.中期控制 C.前馈控制 D.反馈控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16.古典管理理论主要是由下列哪几个学派构成的? A.科学管理理论 B.一般管理理论 C.行政组织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E.决策理论 17.按照决策的性质,决策可分为 A.程序化决策 B.非程序化决策 C.战略决策 D. 战术决策 E.业务决策 18.目标管理的特点是 A.员工参与管理 B.以自我管理为中心 C.强调自我评价 D.重视成果

远教历史文献学答案

卜辞:即商代后期殷人占卜的记录。一般刻在甲骨上,记录着占卜时所问的内容、占卜的结果以及应验的情况等等。 旋风页:为册页制度的一种。唐朝后期,人们便将雕版印刷的页子一反一正折迭起来,再用一张纸包住第一页与最后一页,用这种方法装成的书籍,从第一页可以翻到最后一页,还可再接连翻到第一页,回旋往复,不会间断,而且翻阅起来迅急如风,所以称为旋风页。 “经”:指经书。战国时,文化从祝史手中解放出来,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个人著书立说成为风气。书籍多了,一些最早流传下来的,被古人认为是经典的古籍著作如《诗》、《书》、《礼》、《易》、《春秋》等就被奉为经书。 《史记》三家注:刘宋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唐张守节《史记正义》 别集: 校勘:就是改正古书中由于种种原因而形成的字句篇章上的错误,使之恢复或接近本来面目。 载体文献:所谓文献的载体,是指记录、保存、传播文献的物质实体,也就是能够保留文字记录的实体。具体说来有甲骨文、竹木、金石、缣帛类织物以及纸张等等。 蝴蝶装:蝴蝶装的装订方法,是每页从版心将有文字的两个半页对折,然后把这样对折的一叠散页用一张书衣从前包到后,并将各页折口处牢牢地粘连在这张纸上,以免脱落。因书册打开后左右对称,犹如蝴蝶展开双翅而得名 “朱丝栏”与“乌丝栏”:当帛书盛行以后,为使用方便,也为了美观,于是有人用红丝或黑丝事先在缣帛上织出界栏,如同今日稿纸,专门供书写之用,人们便称红丝界栏为“朱丝栏”、黑丝界栏为“乌丝栏”。 别史:没有进入正史的纪传体史书称为别史。 总集:凡综合各家著述汇集成一编的为总集。 底本:“底本”,是古籍整理工作者专用的术语。比如影印古籍时,选定某个本子来影印,这个本子就叫影印所用的底本。校勘古籍时要选用一个本子为主,再用种种方法对这个为主的本子作校勘,这个为主的本子也就叫校勘所用的底本。 金文文献:金文文献是指商朝到汉朝,刻铸在铜器上的铭文。这些铭文一般是说明铸造铜器的原因,涉及到的册封赏赐制度、战争、氏族等各个方面。

《管理学》模拟试题I及答案

《管理学》模拟试题I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分,每小题1分) 1.甲公司生产某种产品的固定成本是30万元,除去固定成本外,该产品每单位成本为4元,市场售价为10元,若要达到6万元销售毛利的目标,该产品产销量应为多少? A. 30000件 B.45000件 C.60000件 D. 75000件 2.没有接受过正规管理教育的管理人员,为取得事业的成功主要依靠的是 A.专业经验 B.技术经验 C.多方面的经验 D.行政管理经验 3.在作出是否收购其他企业的决策时,管理者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分析拟购企业的目前状况及可能的发展余地等情况,这时管理人员需要的技能主要是 A.诊断技能 B.人际关系技能 C.概念性技能 D.技术技能 4.在整个企业管理中,倡导尊重每一位员工、重视员工权利的思想。这种观念和做法属于: A.公司文化 B.政治手腕 C.经济条件 D.激励理论 5.面对动态变化、竞争加剧的世界经济,管理者必须注意考虑环境因素的作用,以便充分理解与熟悉环境,从而能够做到有效地适应环境并 A.进行组织变革 B.保护组织稳定 C.减少环境变化 D.推动环境变化 6.对于一个长期从事国内经营、毫无国际经营经验的企业来说,最初开展国际经营最容易采取的做法往往是: A.许可证贸易 B.进出口贸易 C.战略联盟 D.直接投资 7.中国企业引人奖金机制的目的是发挥奖金的激励作用,但到目前,许多企业的奖金已经成为工资的一部分,奖金变成了保健因素。这说明: A. 双因素理论在中国不怎么适用 B.保健和激励因素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是不一样的 C. 防止激励因素向保健因素转化是管理者的重要责任 D. 将奖金设计成为激励因素本身就是错误的 8. 著名管理学家巴纳德说过:”高层管理人员的首要作用,就是发展并维持意见沟通系统。"在实践中,进行意见沟通需要一定技巧。通常不能采取的技巧是: A. 该告诉职工的全部告诉 B. 让下级明了他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 C.不要经常称赞下级 D. 要明白上行沟通效率永远不会太高 9.对于管理者来说,进行授权的直接原因在于: A.使更多的人参与管理工作 B.充分发挥骨干员工的积极性 C. 让管理者有时间做更重要的工作 D. 减少管理者自己的工作负担 10.一个生产化学添加剂的小型民营企业,对其销售员采取了一系列的奖惩考核办法,使得企业产品销售量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最近,该企业领导发现了经营中的一个问题,这就是:伴随着产品销售额的大幅增加,却出现了销售回款额下降的严重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在以下所列举的各原因中,你认为其中可能性最大的原因是哪一个? A.企业用户的财务状况急剧恶化 B.销售奖惩考核指标设计有缺陷 C.销售员工作责任心显著减弱 D.企业催款人员工作不够努力 11. 某技术专家,原来从事专业工作,业务志精,绩效显著,近来被提拔到所在科室负责人的岗位。随工作性质的转变,他今后应当注意把自己的工作重点调整到: A.放弃技术工作,全力以赴,抓好管理和领导工作 B.重点仍以技术工作为主,以自身为榜样带动下级 C.以抓管理工作为主,同时参与部分技术工作,以增强与下级的沟通和理解 D.在抓好技术工作的同时,做好管理工作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31055

A. 确定型决策法 B. 风险型决策法 C. 非确定型决策法 D. 追踪决策法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 20分) 1.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法治”中的“常法”是指 ( 2. 美国学者肯尼迪和迪尔认为,企业文化除了价值 观、 A.组织结构 B.领导方式 C.礼仪和庆典 D.企业行为 3. 在管理学中,定义为“影响力”的权力除“专长权”和“个人影响权”外,还包括 A.随机处置权 B.制度权 C.奖惩权 D.任免权 4. 持续控制的方法包括有自我控制、集体控制和 ( C ) A. 管理信息系统 B. 预算控制 C. 政策程序控制 D. 个人观察 5. 群体的发展一般经历四个明显的阶段,它们是 6. 所谓的“火炉法则”包括以下步骤 ( B ) 即时处理、相同后果 D. 预先警告、身为表率、即时处理、普适执行 7. 环境研究对组织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可以提高组织决策的 8. 从组织外部招聘管理人员可以带来“外来优势”是指被聘干部 ( A. 没有历史包袱 B. 能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 C. 可以迅速开展工作 D. 具有广告效应 9. 人员配备的工作包括 ( B ) A. 制定工作规范,选配、培训组织成员 B. 确定人员需用量、选配、培训组织成员 C. 确定人员结构、选配、培训组织成员 D. 确定人员需用量、选配、考核、晋升组织成员 10. 所谓授权,是指 ( C ) A. 在组织设计时,规定下属管理岗位必要的职责与权限 B. 在组织调整时,规定下属管理岗位必要的职责与权限 C. 领导者将部分处理问题的权委派给某些下属 D. 委托代理关系 11. ( A ) 假设事物在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状况对未来的影响程度是相同的。 A. 简单平均法 B. 移动平均法 C. 指数平滑法 D. 因果关系分析法 12. 按控制的时机分类,可把控制方法分为 13. 霍桑试验表明 ( D A. 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目标的达成是有害的 B. 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目标的达成是有益的 C. 企业应采取一切措施来取缔非正式组织 D. 企业应该正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决策者虽无法事先确定究竟呈现何种状态,但可判断各种状态出现的概率。 A. 要保持法的稳定性 B. 要制定统一的法律 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要使法律固定不变 英雄人物、文化网络因素外,还包括 A. 初创、动荡、有序、衰亡 B. 形成、动荡、 规范、表现 C. 形成、有序、规范、成熟 D. 形成、动荡、规范、成熟 A.预先警告、即时处理、违者必究、普适执行 B. 预先警告、即时处理、相同后果、普适执行 C. 预先警告、身为表率、 A. 有效性、及时性、稳定性 B. 前瞻性、有效性、稳定性 C. 正确性、及时性、稳定性 D. 有效性、正确性、及时性 B) A. 预先控制、 持续控制、 现场控制 B. 预先控制、 持续控制、 结果控制 C. 预先控制、 现场控制、 结果控制 D .持续控制、 现场控制、 结果控制 14.( B ) 面对未能可能呈现的多种状态,

历史文献学考试题复习

历史文献学考试题 1、蝴蝶装 中国古代的装帧形式之一。五代到宋盛行。雕版印刷的特点是一页一版。蝴蝶装就是将每一张印刷页有字的一面依中缝向内对折,然后把折叠好的一叠单页牢牢地粘到裹背纸上,再将这张纸的外面包上一层硬纸,就成了一册蝴蝶装的书。这种装订形式,对折过的两个单页看起来很像蝴蝶的两个翅膀,故名。宋版书除佛经外,基本上采用蝴蝶装。 2、校勘四法 校勘四法,即陈垣总结的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 对校法:就是用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来对勘。其方法要求先选择一个适当的版本做底本,然后用其他异本逐字逐句地进行校勘,并记其异同。 本校法:以本书校对本书,即本书的前后文字互勘,比较异同,判断其中错误。 在无异本可供对勘,或无他书可供比勘的情况下,专从本书的上下文着手,互相比较推寻,发现底本的的讹误矛盾之处。 他校法:同一事用其他的书来比勘。(所采前人之书,后人所引之书,同时之书并载的内容)(他校法中所言的他书,是指除了所校勘的本书及其注疏以外的各种与本书相关的典籍类书。用他书校本书,通常是在对校法和本校法不能取得校勘证据的情况下所采用的方法,他能够解决对校法和本校法不能证明的疑误。) 理校法:运用分析、综合、类比等手段,据理推断古书的讹误。(需要古代文字、音韵、训诂、语法、文例、历史、制度等多方面知识手段) (理校法是在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不能有效地校勘古籍的条件下,依靠相关知识分析考证古籍文辞正误的校勘方法,个人主观因素作用很大。) 对古今校勘方法的总结系统全面,缜密清晰,至今被公认为从事校勘的正规方法。 3、类书 类书是分门别类汇辑各种资料以便人查阅的工具书。类书的产生早于丛书,一般认为《皇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类书。类书的编纂基本上采用辑录原书资料加以分类排比的方法,在保存古代佚书资料和传世文献的古代版本资料方面,以及在古籍校勘方面具有巨大的价值。但有些类书基本上是在前代类书的基础上修葺增删而成,所引资料未必都是从原始文献摘录而来,辗转引录,不及核校,存在引文脱误、书名错乱等缺陷,故使用时尤需注意。 4、善本 善本是指经过严格校勘,比较鉴别后,选出来的内容完善、刻印精良、装帧精美的古籍版本。 关于善本,不同时代有不同定义。宋人所指的“善本”是精校的本子。清代除此外还关注书籍的文物鉴赏价值。认为一是“足本”(即不缺不漏,不经删削改写的原本);二是“精本”,(即精校、精注,无讹的);三是旧本(旧刻本、旧抄本)。 《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规定:只要在学术资料性,历史文物性,艺术代表性中某一方面或者多个方面有特殊价值的,就是善本。黄永年先生则认为凡校勘精审即接近古籍本来面目的可称之为校勘性善本,凡已成为文物的古籍可称之曰文物性善本。 5.丛书 丛书是将原单本流行的书籍汇编在一起,别题一个总名,以供人们检阅的一种文献形式,可分为专科性丛书和综合性丛书两类。

当代口述史料简介

当代口述史料简介 周育民(旧稿) 一、什么是口述史料? 1、口述史料是通过人类口头相传的史料。 早期人类的历史都是通过口头相传而为后人所知的。中国的“古”字,上面一个“十”,下面一个“口”,有十口相传之意。英文history一词可追溯到希腊语词Historia,该词的词义是调查、访问和询问一位目击者,也带有对上述活动的结果的记录之意。由此可见,历史与口述史料的关系。 中国人很早就运用口述史料撰写历史了。大家所熟悉的司马迁,他撰写《史记》时,就运用了大量的口述史料,并且进行实地考证。比如,他写《淮阴侯(韩信)传》,就曾到韩信家乡去调查,“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为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观其母冢,良然。”他写鸿门宴,人物栩栩如生,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没有口述史料作基础,是不可想象的。 2、口述史料是人们叙述自己个人经历、家庭和社区变迁的史料。 中国用文献记载历史的传统十分悠久。军国大事,往往都有文献史料记载;大臣将军如果有幸宣付国史馆,他们的生平也可为后人所知。中国人家庭、家族观念很重,族谱就是家庭、家族的历史,地方则有地方志。西方国家缺乏这样的传统,因此,很少保留有系统的家庭、家族乃至地方性的历史记录。近几十年来盛行的口述史料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这样的需要。 朱迪斯·莫叶在《口述历史初步》(Judith Moyer Step-by-Step Guide to Oral History)中指出:“口述历史是对在世人们关于自身经历回忆的系统搜集。历史学家们终于承认了平常人的日常生活,虽然他们不像富豪名人那样在历史上重要。但我们如果不把这些回忆搜集并保存下来,那么,他们的故事终有一天会永远消逝的。”(Oral history is the systemat ic collection of living people?s testimony about their own experiences. Historians have finally recognized that the everyday memories of everyday people, not just the rich and famous, have historical importance. If we do not collect and preserve those memories, those stories, then one day they will disappear forever.)人民的历史恰恰就保存在平常人的记忆中。

管理学模拟试卷及答案.docx

精品文档 《管理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 20分) 1、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讲,其最重要的管理技能是() A、技术技能 B、概念技能 C、人际技能 D、创新技能 2、法约尔划分的管理的五项职能分别是() A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B、计划、组织、指挥、领导和控制 C、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D、计划、组织、协调、领导和控制 3、古典管理理论把人假设为() A、“社会人” B、“理性人” C、“感性人” D、“经济人” 4、以下不属于定量的决策方法是() A、盈亏平衡分析法 B、德尔菲法 C、期望值法 D、决策树法 5、汪力是一民营企业的职员,他工作中经常接到来自上级的两个有时甚至相互 冲突的命令。以下哪种说法指出了导致这一现象的最本质原因?() A、该公司在组织设计上采取了直线型结构。 B、该公司在组织运作中出现了越级指挥问题。 C、该公司的组织层次设计过多。 D、该公司组织运行中有意或无意地违背了统一指挥原则。 6、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是() A 、成反比B、成正比C、没什么关系D、有时正比有时候反比 7、以下不属于企业进行外部招聘的缺点是() A、筛选难度大,时间长 B、进入角色慢,了解少 C、影响内部员工积极性 D、招聘成本低 8、作为总经理所拥有的职权类型是() A、直线职权 B、职能职权 C、参谋职权 D、专业职权 9、管理方格论中 9.1 型的领导方式被称为() A、任务型 B、贫乏型 C、协作型 D、乡村俱乐部型 10、人们常说“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等通常是指() A、反馈控制 B、即时控制 C、现场控制 D、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2 分,共 10分) 1、管理的两重性是指()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科学性 D、艺术性 2、以下()是内部提升的优点 A 、对被提升人员了解全面B、来源广,有利于招到高质量的人员 C、被提升人员对组织有较深的了解 D、有利于带来新思想、新方法 3、按照双因素理论,下列属于保健因素的有() A、工作条件 B、与主管的关系 C、工作自身 D、薪水 4、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D·C·McClelland )提出成就动机论认为人的三大社 会性需要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