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Matlab实验报告

北邮Matlab实验报告
北邮Matlab实验报告

《数字信号处理》Matlab 实验

信通十三班 黄嘉慧 2012210389

一.实现重叠相加和重叠保留算法,完成线性卷积的分段计算(可任意指定()x n 及()h n );试验报告包括:

1、 对算法的概括性说明;

重叠相加法是将待过滤的信号分割成长为N 的若干段,每一段都可以和有限时宽单位取样响应作卷积,再将过滤后的各段重叠相加。建立缓存序列,每次输入N 点序列,通过 计算x(n)和h(n) 的循环卷积实现线性卷积运算,将缓存的M ‐1 点序列和卷积结果相加,并 输出前N 点作为计算结果,同时缓存后M ‐1 点,如此循环,直至所有分段计算完毕,则输出序列y(n)为最终计算结果。重叠保留法相当于将想xl(n)和h(n)作循环卷积,然后找出循环卷中相当于线性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将序列 y(n)分为长N 的若干段,每个输入段和前一段有 M ‐1 个重叠点。此时只需要将发生重叠的前 M ‐1 个点舍去,保留重叠的部分并输出,则可获得序列 y(n)。

2、 源代码及流程图;

流程图: 重叠相加法:

源代码:function%循环卷积

X1k = fft(x1,L);

X2k = fft(x2,L);

Yk = X1k.*X2k;

y = ifft(Yk);

function [y]=overlaplus(x,h,N)%重叠相加法

lenx=length(x);

M=length(h);

L=N+(M-1);

x=[x,zeros(1,L-1)];

K=floor(lenx/N);

for k=0:K

xk=x(k*N+1:k*N+N);

Y(k+1,:)= circular_conv(xk,h,L);

end

tn=zeros(1,M-1);

for k=0:K

Y(k+1,1:M-1)= Y(k+1,1:M-1)+tn;

tn=Y(k+1,N+1:L);

end

Y=Y(:,2:N+1)';

y=(Y(:))';

结果:

> x=[1 2 3 4 5 6 7];

h=[2 3 4 5 6 72 4 56 ];

y=overlaplus(x,h,10)

y =

7.0000 16.0000 30.0000 50.0000 142.0000 238.0000 374.0000 500.0000 615.0000 718.0000

源代码:function y = overlapsave(x,h,N)%重叠保留法

Lx = length(x);

M = length(h);

if N

N = M+1;

end

L = N+M-1;

t = zeros(1,M-1);

T = ceil(Lx/N);

x = [x,zeros(1, (T+1)*N-Lx)];

y = zeros(1, (T+1)*N);

for i=0:1:T

xi = i*N+1;

x_seg = [t,x(xi:xi+N-1)];

t = x_seg(N+1:N+M-1);

y_seg = circular_conv(x_seg,h,L);

y(xi:xi+N-1)=y_seg(M:N+M-1);

end

结果:

x=[1 2 3 4 5 6 7];

h=[2 3 4 5 6 72 4 56 ];

y=overlaplus(x,h,10)

y =

7.0000 16.0000 30.0000 50.0000 142.0000 238.0000 374.0000 500.0000 615.0000 718.0000

3、 结合教材3.5.1节作运算量分析;

若有限长因果序列x(n)和h(n)的长度分别为N 和M ,计算其线性卷积y(n),需MN 次乘法运算,(M ‐1)(N ‐1)次加法运算。如果利用循环卷积方法,按基2 时域抽选法实现L 点FFT 和IFFT 。可以看出:(1)当M 、N 取值较大且相近时,可实现对线性卷积的快速计算;(2)当M 、N 有较大差异时,线性卷积和循环卷积运算量相当,此时若希望降低线性卷积计算开销,需采用重叠相加法或重叠保留法。重叠保留法和相加运行效率与分段长度关性较强。分段数和卷积运算的序列长度为非线性关系,在实际应用中,重叠保留和相加主要用于实施信号处理,在保证实时性的要求下,输入序列的分段不能太长。

4.总结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利用自定义函数解决代码重复使用的问题,避免多次输入同样代码。构造分段补零不会实现,通过上网查资料后获得实现相关功能的代码

二.周期序列的谱分析

利用DFT 分析模拟信号()()cos 16a x t t π=之频谱;试验要求:

1、 设定采样周期T 并说明原因;

根据奈奎斯特取样条件,fs>=2f=2*8=16Hz ,所以取fs=20Hz ,T=1/f=0.05s 。

2、 若令()cos(16)x n nT π=,确定该序列之周期N 并说明原因;

2*pi/0.8pi=5/2 则N=5

3、 绘制10个周期内()x n 的取值情况;

T = 1/20; t = 0:T:5-T; N = 5;

figure(1);

xn = cos(16*pi*t); stem(0:10*N-1, xn(1:10*N));

title('10 个周期内x(n)的取值情况'); ylabel('x(n)'); xlabel('n');

4、 令1()x n 表示()x n 的主值序列,绘制1(())DFT x n ,解释取值情况;

figure(2);

x1n = xn(1:N); stem(0:N-1, x1n);

title('x(n)的主值序列'); ylabel('x1(n)'); xlabel('n');

figure(3);

Xk = fft(x1n, N); stem(0:N-1, abs(Xk));

title('|DFT(x1(n))|'); ylabel('X1(k)'); xlabel('k');

5、 令1()x n 表示()x n 的任一周期,绘制1(())DFT x n ,解释取值情况;

figure(4);

r = 4; x2n = xn(r:r+N-1); stem(0:N-1, x2n);

title('x(n)的任一周期'); ylabel('x2(n)'); xlabel('n');

figure(5);

Xk = fft(x2n, N); stem(0:N-1, abs(Xk));

title('|DFT(x2(n))|'); ylabel('X2(k)'); xlabel('k');

6、 令1()x n 表示()x n 的2个周期,绘制1(())DFT x n ,解释取值情况(参照习题3.

7、3.8

或3.16分析);

figure(6);

x3n = xn(1:2*N); stem(0:2*N-1, x3n);

title('x(n)的2 个周期'); ylabel('x3(n)'); xlabel('n');

figure(7);

Xk = fft(x3n, 2*N); stem(0:2*N-1, abs(Xk));

title('|DFT(x3(n))|'); ylabel('X3(k)'); xlabel('k');

7、 (选作)若1()()()M x n x n R n =?,而M 不是()x n 周期的整数倍,绘制1(())DFT x n ,解

释取值情况。

figure(8);

M = 8; x4n = xn(1:M); stem(0:M-1, x4n);

title('x(n)*R8(n)'); ylabel('x4(n)'); xlabel('n');

figure(9);

Xk = fft(x4n, M); stem(0:M-1, abs(Xk));

title('|DFT(x4(n))|'); ylabel('X4(k)'); xlabel('k');

三.梳状滤波器的应用

录制一段自己的话音,时间长度及取样频率自定;对该段声音加入一次反射、三次反射和无穷多次反射。试验报告要求:

1、 对试验原理的说明;

回声可以认为是由原始声音衰减后的多个延迟叠加组成的,因此回声可以用延迟单元来 生成。x(n)表示原始声音信号,a 为衰减系数,T 为延迟周期,回声信号Y(n)=X(n)+a*x(n

‐T ) +a^2*x(n ‐2T)+……+a^k*x(n ‐kT)。Z 变换后的系统函数H(z)可由梳状滤波器实现。本实验用MATLAB 中的filter(b,a,x)函数可用来仿真差分方程:

a(1)*y(n)=b(1)*x(n)+b(2)*x(n ‐1)+...+b(nb+1)*x(n ‐nb)‐a(2)*y(n ‐1)‐...‐a(na+1)*y(n ‐na)。

2、 在同一张图上,绘制原声音序列()x n 、加入一次反射后的声音序列1()x n 、加入三次反射

后的声音序列3()x n 和加入无穷多次反射后的声音序列()I x n ;

其中蓝色为原声音序列x(n),粉红色为加入一次反射后的声音序列x1(n),绿色为加入 三次反射后的声音序列x3(n),红色为加入无穷多次反射后的声音序列xI(n)。

3、 结合上述各序列,分析延时、衰减系数对回声效果的影响(提示:定量考察序列()x n 、

1()x n 、3()x n 和()I x n 之间的区别)。

延时不变时,衰减系数a 从零增大到1 的过程中,回声效果由差变好再变差。a 很小时几乎听不到回声,a 在0.5(±0.1)时,回声效果最明显,a 接近1 时,声音变得很不清晰, 几乎不可识别。衰减系数不变时,延时T 从零增大的过程中,回声效果由差变好再变差。T 接近0 时,可以听到回声,但多次回声的层次感不清晰。0.1s1s 时,回声感不强,感觉只是单纯地对输入声音的重复。

备注:

1、独立完成实验!持严谨的态度!实事求是,勿编造数据!

2、有关序列的基本运算、滤波等处理的MatLab实现,可参考“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Using

MatLab”一书。

触发器实验报告

实验3 触发器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基本RS、JK、D和T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2、掌握集成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3、熟悉触发器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触发器具有两个稳定状态,用以表示逻辑状态“1”和“0”,在一定的外界信号作用下,可以从一个稳定状态翻转到另一个稳定状态,它是一个具有记忆功能的二进制信息存贮器件,是构成各种时序电路的最基本逻辑单元。 1、基本RS触发器 图5-8-1为由两个与非门交叉耦合构成的基本RS触发器,它是无时钟控制低电平直接触发的触发器。基本RS触发器具有置“0”、置“1”和“保持”三种功能。通常称S为置“1”端,因为S=0(R=1)时触发器被置“1”;R为置“0”端,因为R=0(S=1)时触发器被置“0”,当S=R=1时状态保持;S=R=0时,触发器状态不定,应避免此 种情况发生,表5-8-1为基本RS触发器的功能表。 基本RS触发器。也可以用两个“或非门”组成,此时为高电平触发有效。 表5-8-1 图5—8—1 基本RS触发器 2、JK触发器 在输入信号为双端的情况下,JK触发器是功能完善、使用灵活和通用性较强的一种触发器。本实验采用74LS112双JK触发器,是下降边沿触发的边沿触发器。引脚功能及逻辑符号如图5-8-2所示。 JK触发器的状态方程为 Q n+1=J Q n+K Q n J和K是数据输入端,是触发器状态更新的依据,若J、K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端时,组

成“与”的关系。Q与Q为两个互补输出端。通常把Q=0、Q=1的状态定为触发器“0”状态;而把Q=1,Q=0定为“1”状态。 图5-8-2 74LS112双JK触发器引脚排列及逻辑符号 下降沿触发JK触发器的功能如表5-8-2 表 注:×—任意态↓—高到低电平跳变↑—低到高电平跳变 Q n(Q n)—现态Q n+1(Q n+1 )—次态φ—不定态 JK触发器常被用作缓冲存储器,移位寄存器和计数器。 3、D触发器 在输入信号为单端的情况下,D触发器用起来最为方便,其状态方程为 Q n+1=D n,其输出状态的更新发生在CP脉冲的上升沿,故又称为上升沿触发的边沿触发器, 触发器的状态只取决于时钟到来前D端的状态,D触发器的应用很广,可用作数字信号的寄存,移位寄存,分频和波形发生等。有很多种型号可供各种用途的需要而选用。如双 D 74LS74、四D 74LS175、六D 74LS174等。 图5-8-3 为双D 74LS74的引脚排列及逻辑符号。功能如表5-8-3。

MATLAB实验报告50059

实验一MATLAB操作基础 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MATLAB的操作环境及基本操作方法。 2、掌握MATLAB的搜索路径及设置方法。 3、熟悉MATLAB帮助信息的查阅方法 实验内容: 1、建立自己的工作目录,再设置自己的工作目录设置到MA TLAB搜索路径下,再试 验用help命令能否查询到自己的工作目录。 2、在MA TLAB的操作环境下验证课本;例1-1至例1-4,总结MATLAB的特点。 例1-1

例1-2 例1-3 例1-4

3、利用帮助功能查询inv、plot、max、round等函数的功能。 4、完成下列操作: (1)在matlab命令窗口输入以下命令: x=0:pi/10:2*pi; y=sin(x); (2)在工作空间窗口选择变量y,再在工作空间窗口选择回绘图菜单命令或在工具栏中单击绘图命令按钮,绘制变量y的图形,并分析图形的含义。

5、访问mathworks公司的主页,查询有关MATLAB的产品信息。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 教师讲授实验目的、开发环境界面、演示实验过程,然后同学上机练习。 思考题: 1、如何启动与退出MA TLAB集成环境? 启动: (1)在windows桌面,单击任务栏上的开始按钮,选择‘所有程序’菜单项,然后选择MA TLAB程序组中的MA TLABR2008b程序选项,即可启动 MATLAB系统。 (2)在MA TLAB的安装路径中找到MA TLAB系统启动程序matlab.exe,然后运行它。 (3)在桌面上建立快捷方式后。双击快捷方式图标,启动MA TLAB。 退出: (1)在MA TLAB主窗口file菜单中选择exitMATLAB命令。 (2)在MA TLAB命令窗口中输入exit或quit命令。 (3)单击MATLAB主窗口的关闭按钮。 2、简述MATLAB的主要功能。 MATLAB是一种应用于科学计算领域的数学软件,它主要包括数值计算和符 号计算功能、绘图功能、编程语言功能以及应用工具箱的扩展功能。 3、如果一个MATLAB命令包含的字符很多,需要分成多行输入,该如何处理?

北邮大三数据库实验六数据查询分析实验

实验六数据查询分析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对不同情况下查询语句的执行分析,巩固和加深对查询和查询优化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优化数据库系统的实践能力,熟悉了解Sybase中查询分析器的使用,并进一步提高编写复杂查询的SQL 程序的能力。 实验内容 1.索引对查询的影响 (1)对结果集只有一个元组的查询分三种情况进行执行(必如查询一个具体学生的信息):不建立索引,(学号上)建立非聚集索引,(学号上)建立聚集索引。 建立聚集索引: create clustered index student on student(student_id) go 建立非聚集索引: create nonclustered index student_index on student(student_id) go 用查询分析器的执行步骤和结果对执行进行分析比较。 select*from student where student_id='30201' 不建立索引 建立聚集索引

建立非聚集索引 (2)对结果集中有多个元组的查询(例如查看某门成绩的成绩表)分类似(1)的三种情况进行执行比较。 select*from student where student_id>'30401' 不建立索引:

建立聚集索引: 建立非聚集索引: (3)对查询条件为一个连续的范围的查询(例如查看学号在某个范围内的学生的选课情况)分类似(1)的三种情况进行执行比较,注意系统处理的选择。 select*from student where student_id between'31201'and'31415' 不建立索引:

【含源代码】北邮dsp-MATLAB实验三梳状滤波器的应用

Dsp-matlab实验 实验三:梳状滤波器的应用 设 计 报 告 课题名称:梳状滤波器的应用 学生姓名: 班级: 班内序号: 学号: 日期:2015/06/15

目录 一、实验内容········································· 二、Matlab运行结果(含分析)································· 三、Matlab源代码···························· 四、遇到的难题与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一、实验内容 录制一段自己的话音,时间长度及取样频率自定;对该段声音加入一次反射、三次反射和无穷多次反射。试验报告要求: 1、对试验原理的说明; 回声往往是原始声音衰减后的多个延迟叠加而组成的,因此回声可以用延迟单元来生成。X(n)表示原始声音信号,α为衰减系数,N为延迟周期,回声信号Y(n)=X(n)α*x(n-T)+α^2*x(n-2T)+……+α^N*x(n-NT). Z变换后的系统函数H(Z)可由梳状滤波器实现。MATLAB filter函数可用来仿真差分方程,本次实验用的就是这个函数。 2、在同一张图上,绘制原声音序列() x n、加入一次反射后的声音序列 1() x n、加入三次反射后的声音序列 3() x n和加入无穷多次反射后的声音序列() I x n;

其中蓝色为原声音序列x(n),粉红色为加入一次反射后的声音序列 x1(n),绿色为加入三次反射后的声音序列x3(n),红色为加入无穷多次反射后的声音序列x ∞(n)。 二、Matlab 运行结果(含分析)· 结合上述各序列,分析延时、衰减系数对回声效果的影响(提示:定量考察序列()x n 、1()x n 、3()x n 和()I x n 之间的区别) 延时不变时,衰减系数a 从零增大到1的过程中,回声效果由差变好再变差。a 很小时几乎听不到回声,a 在0.5±0.1时回声效果最明显,a 接近1时声音变得很不清晰,几乎不可识别。衰减系数不变时延时T 从零增大的过程中回声效果由差变好再变差。T 接近0时可以听到回声,但多次回声的层次感不清晰。0.1s1s 三、Matlab 源代码· >> [x,fs]=audioread('a.wav');sound(x,fs);a=0.6;T=0.2; y1=filter([1,zeros(1,T*fs-1),a],1,x);sound(y1,fs);wavwrite(y1,fs,'echo1.wav'); y2=filter([1,zeros(1,T*fs-1),a,zeros(1,T*fs-1),a^2,zeros(1,T*fs-1),a^3],1,x); sound(y2,fs);wavwrite(y2,fs,'echo2.wav');y3=filter(1,[1,zeros(1,T*fs-1),a],x);sound(y3,fs);wavwri te(y3,fs,'echo3.wav');plot(y3,'m'); hold on;plot(y2,'r'); hold on;plot(y1,'g');hold on;plot(x,'b'); 四、遇到的难题与解决办法 最开始遇到的问题是matlab 软件安装问题,因为电脑环境的特殊性尝试了多次才成功; 在建模过程中发现对实验原理因为学习时间过长有些不熟悉,于是翻书查阅复习,熟悉实验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因为粗心,忘记保存,没有打符号等等之类问题使系统开始报错,细心调试之后成功建模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北邮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物联网实验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班级:2011211204 指导老师:赵同刚

一.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二.物联网作用 现有成熟的主要应用包括: —检测、捕捉和识别人脸,感知人的身份; —分析运动目标(人和物)的行为,防范周界入侵; —感知人的流动,用于客流统计和分析、娱乐场所等公共场合逗留人数预警; —感知人或者物的消失、出现,用于财产保全、可疑遗留物识别等; —感知和捕捉运动中的车牌,用于非法占用公交车道的车辆车牌捕捉; —感知人群聚集状态、驾驶疲劳状态、烟雾现象等各类信息。 三.物联网无线传感(ZigBee)感知系统 ZigBee是一种新兴的短距离、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低复杂度的无线网络技术。ZigBee在整个协议栈中处于网络层的位置,其下是由IEEE 802.15.4规范实现PHY(物理层)和MAC(媒体访问控制层),对上ZigBee提供了应用层接口。 ZigBee可以组成星形、网状、树形的网络拓扑,可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组网以及其他无线应用。ZigBee工作于2.4 GHz的免执照频段,可以容纳高达65 000个节点。这些节点的功耗很低,单靠2节5号电池就可以维持工作6~24个月。除此之外,它还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些优点使基于ZigBee的WSN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消费性电子设备、汽车自动化、家庭和楼宇自动化、医用设备控制等。 ZigBee的基础是IEEE802.15.4,这是IEEE无线个人区域网工作组的一项标准,被称作IEEE802.15.4(ZigBee)技术标准。ZigBee不仅只是802.15.4的名字。IEEE仅处理低级MAC

MATLAB实验报告(1-4)

信号与系统MATLAB第一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软件并会简单的使用运算和简单二维图的绘制。 2.学会运用MATLAB表示常用连续时间信号的方法 3.观察并熟悉一些信号的波形和特性。 4.学会运用MATLAB进行连续信号时移、反折和尺度变换。 5.学会运用MATLAB进行连续时间微分、积分运算。 6.学会运用MATLAB进行连续信号相加、相乘运算。 7.学会运用MATLAB进行连续信号的奇偶分解。 二、实验任务 将实验书中的例题和解析看懂,并在MATLAB软件中练习例题,最终将作业完成。 三、实验内容 1.MATLAB软件基本运算入门。 1). MATLAB软件的数值计算: 算数运算 向量运算:1.向量元素要用”[ ]”括起来,元素之间可用空格、逗号分隔生成行向量,用分号分隔生成列向量。2.x=x0:step:xn.其中x0位初始值,step表示步长或者增量,xn为结束值。 矩阵运算:1.矩阵”[ ]”括起来;矩阵每一行的各个元素必须用”,”或者空格分开; 矩阵的不同行之间必须用分号”;”或者ENTER分开。2.矩阵的加法或者减法运算是将矩阵的对应元素分别进行加法或者减法的运算。3.常用的点运算包括”.*”、”./”、”.\”、”.^”等等。

举例:计算一个函数并绘制出在对应区间上对应的值。 2).MATLAB软件的符号运算:定义符号变量的语句格式为”syms 变量名” 2.MATLAB软件简单二维图形绘制 1).函数y=f(x)关于变量x的曲线绘制用语:>>plot(x,y) 2).输出多个图像表顺序:例如m和n表示在一个窗口中显示m行n列个图像,p 表示第p个区域,表达为subplot(mnp)或者subplot(m,n,p) 3).表示输出表格横轴纵轴表达范围:axis([xmax,xmin,ymax,ymin]) 4).标上横轴纵轴的字母:xlabel(‘x’),ylabel(‘y’) 5).命名图像就在subplot写在同一行或者在下一个subplot前:title(‘……’) 6).输出:grid on 举例1:

数据库实验报告完整

华北电力大学 实验报告 | | 实验名称数据库实验 课程名称数据库 | |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 学号:成绩: 指导教师:实验日期:2015/7/9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任务书 一、目的与要求 1.本实验是为计算机各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数据库原理后,为培养更好的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 而设置的实践环节。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具备应用数据库原理对数据库系统进行设计的能力。 为后继课程和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2.通过该实验,培养学生在建立数据库系统过程中使用关系数据理论的能力。 3.通过对一个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培养学生对数据库需求分析、数据库方案设计、系统编码、界 面设计和软件调试等各方面的能力。是一门考查学生数据库原理、面向对象设计方法、软件工程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课程的综合实验。 二、主要内容 针对一个具有实际应用场景的中小型系统(见题目附录)进行数据库设计,重点分析系统涉及的实体、实体之间的联系,实现增加、删除、更新、查询数据记录等基本操作。大致分为如下步骤: 1. 理解系统的数据库需求,分析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画出E-R图: 1)分析确定实体的属性和码,完成对该实体的实体完整性、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的定义。 2)设计实体之间的联系,包括联系类型和联系的属性。最后画出完整的E-R图。 2.根据设计好的E-R图及关系数据库理论知识设计数据库模式: 1)把E-R图转换为逻辑模式; 2)规范化设计。使用关系范式理论证明所设计的关系至少属于3NF并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属于3NF则进行模式分解,直到该关系满足3NF为止,要求写出分解过程。 3)设计关系模式间的参照完整性,要求实现级联删除和级联更新。 4)用SQL语言完成数据库内模式的设计。 3.数据库权限的设计: 1)根据系统分析,完成授权操作; 2)了解学习收回权限的操作。 4.完成用户界面的设计,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

CMOS反相器数电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1.1了解Schematic设计环境 1.2掌握反相器电路原理图输入方法 1.3掌握逻辑符号创建方法 2实验原理 在Schematic设计环境中本实验所用的主要菜单有Tool、Design、Window、Edit、Add、Check、Sheet、Options等项。其中常用菜单有: Tool菜单提供设计工具以及辅助命令。比如,lab4、lab5所使用的仿真工具ADE,就在Tool下拉菜单中。 Window菜单中的各选项有调整窗口的辅助功能。比如,Zoom选项对窗口放大(Zoom in)与缩小(Zoom out),fit选项将窗口调整为居中,redraw选项为刷新。 Edit菜单实现具体的编辑功能,主要有取消操作(Undo)、重复操作(Redo)、拉伸(Stretch)、拷贝(copy)、移动(Move)、删除(Delete)、旋转(Rotate)、属性(Properties)、选择(Select)、查找(Search)等子菜单,在以下实验中将大量应用。 Add菜单用于添加编辑所需要的各种素材,比如元件(Instance)或输入输出端点(pin)等。 3实验步骤 3.1在ic5141中设计的管理以库的方式进行。库管理器中包含有设计使用的工艺库和ic5141软件提供的一些元件库。无论画电路图还是设计版图,都和建库有关,所以首先建立一个库文件,方法如下: CIW界面点击File菜单,出现下拉菜单,选命令File→New→Library,出现“New Library”对话框,填入合适的信息,如图1所示。

新建库后面还将用于版图绘制,选第二个选项,即“Attach to an existing techfile”,单击“OK”按钮,完成新库的建立。 3.2电路原理图输入 设计库建好后,就可以开始画电路原理图,具体过程如下。 建立设计原理图:在CIW中选菜单单项File→New→Cellview,出现“Create new File”对话框,如图所示填写、选择相应的选项,点击OK按钮,进入原理如编辑器。

北邮dsp软件实验报告

Matlab仿真实验 实验报告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 学号: 姓名:

时间:2015年12月23日 实验一:数字信号的FFT分析 1.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试验,应该掌握: (a)用傅里叶变换进行信号分析时基本参数的选择 (b)经过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和有限长度离散傅里叶变换后信号频谱上的区别,前者DTFT时间域是离散信号,频率域还是连续的,而DFT在两个域中都是离散的。(c)离散傅里叶变化的基本原理、特性,以及经典的快速算法(基2时间抽选法),体会快速算法的效率。 (d)获得一个高密度频谱和高分辨率频谱的概念和方法,建立频率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的概念,为将来进一步进行时频分析(例如小波)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e)建立DFT从整体上可看成是由窄带相邻滤波器组成的滤波器组的概念,此概念的一个典型应用时数字音频压缩中的分析滤波器,例如DVD AC3和MPEG Audio。 2.实验容、要求及结果。 (1)离散信号的频谱分析: 设信号x(n)=0.001*cos(0.45n)+sin(0.3n)-cos(0.302n-) 此信号的0.3谱线相距很近,谱线0.45的幅度很小,请选择合适的序列长度N和窗函数,用DFT分析其频谱,要求得到清楚的三根谱线。 【实验代码】:

k=2000; n=[1:1:k]; x=0.001*cos(0.45*n*pi)+sin(0.3*n*pi)-cos(0.302*n*pi-pi/4); subplot(2,1,1); stem(n,x,'.'); title(‘时域序列'); xlabel('n'); ylabel('x(n)'); xk=fft(x,k); w=2*pi/k*[0:1:k-1]; subplot(2,1,2); stem(w/pi,abs(xk)); axis([0 0.5 0 2]); title('1000点DFT'); xlabel('数字频率'); ylabel('|xk(k)|'); 【实验结果图】:

MATLAB实验报告

实验一 名称:连续时间信号分析 姓名:王嘉琦 学号:201300800636 班级:通信二班 一、实验目的 (一)掌握使用Matlab 表示连续时间信号 1、学会运用Matlab 表示常用连续时间信号的方法 2、观察并熟悉常用信号的波形和特性 (二)掌握使用Matlab 进行连续时间信号的相关运算 1、学会运用Matlab 进行连续时间信号的时移、反褶和尺度变换 2、学会运用Matlab 进行连续时间信号微分、积分运算 3、学会运用Matlab 进行连续时间信号相加、相乘运算 4、学会运用Matlab 进行连续时间信号卷积运算 二、实验条件 Matlab 三、实验内容 1、利用Matlab 命令画出下列连续信号的波形图。 (1))4/3t (2cos π+ 代码: k=2;w=3;phi=pi/4; t=0:0.01:3; ft=k*cos(w*t+phi); plot(t,ft),grid on; axis([0,3,-2.2,2.2]) title('余弦信号')

(2) )t (u )e 2(t -- 代码: k=-1;a=-1; t=0:0.01:3; ft=2-k*exp(a*t); plot(t,ft),grid on axis([0,3,2,3]) title('指数信号')

(3))]2()(u )][t (cos 1[--+t u t π 代码: k=1;w=pi;phi=0; t=0:0.01:2; ft=1+k*cos(w*t+phi); plot(t,ft),grid on; axis([0,3,0,2]) title('余弦信号')

北邮dsp软件matlab仿真实验报告

题目: 数字信号处理MATLAB仿真实验 姓名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班内序号

实验一:数字信号的 FFT 分析 1、实验内容及要求 (1) 离散信号的频谱分析: 设信号 此信号的0.3pi 和 0.302pi 两根谱线相距很近,谱线 0.45pi 的幅度很小,请选择合适的序列长度 N 和窗函数,用 DFT 分析其频谱,要求得到清楚的三根谱线。 (2) DTMF 信号频谱分析 用计算机声卡采用一段通信系统中电话双音多频(DTMF )拨号数字 0~9的数据,采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 )分析这10个号码DTMF 拨号时的频谱。 2、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应该掌握: (a) 用傅立叶变换进行信号分析时基本参数的选择。 (b) 经过离散时间傅立叶变换(DTFT )和有限长度离散傅立叶变换(DFT ) 后信号频谱上的区别,前者 DTFT 时间域是离散信号,频率域还是连续的,而 DFT 在两个域中都是离散的。 (c) 离散傅立叶变换的基本原理、特性,以及经典的快速算法(基2时间抽选法),体会快速算法的效率。 (d) 获得一个高密度频谱和高分辨率频谱的概念和方法,建立频率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的概念,为将来进一步进行时频分析(例如小波)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e) 建立 DFT 从整体上可看成是由窄带相邻滤波器组成的滤波器组的概念,此概念的一个典型应用是数字音频压缩中的分析滤波器,例如 DVD AC3 和MPEG Audio 。 3、程序代码 (1) N=5000; n=1:1:N; x=0.001*cos(0.45*pi*n)+sin(0.3*pi*n)-cos(0.302*pi*n-pi/4); y=fft(x,N); magy=abs(y(1:1:N/2+1)); k=0:1:N/2; w=2*pi/N*k; stem(w/pi,magy) axis([0.25,0.5,0,50]) (2) column=[1209,1336,1477,1633]; line=[697,770,852,941]; fs=10000; N=1024; 00010450303024().*cos(.)sin(.)cos(.)x n n n n ππππ=+--

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 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cmos模拟集成电路实验 姓名:何明枢 班级:2013211207 班内序号:19 学号:2013211007 指导老师:韩可 日期:2016 年 1 月16 日星期六

目录 实验一:共源级放大器性能分析 (1) 一、实验目的 (1) 二、实验内容 (1) 三、实验结果 (1) 四、实验结果分析 (3) 实验二:差分放大器设计 (4) 一、实验目的 (4) 二、实验要求 (4) 三、实验原理 (4) 四、实验结果 (5) 五、思考题 (6) 实验三:电流源负载差分放大器设计 (7) 一、实验目的 (7) 二、实验内容 (7) 三、差分放大器的设计方法 (7) 四、实验原理 (7) 五、实验结果 (9) 六、实验分析 (10) 实验五:共源共栅电流镜设计 (11) 一、实验目的 (11) 二、实验题目及要求 (11) 三、实验内容 (11) 四、实验原理 (11) 五、实验结果 (14) 六、电路工作状态分析 (15) 实验六:两级运算放大器设计 (17) 一、实验目的 (17) 二、实验要求 (17) 三、实验内容 (17) 四、实验原理 (21) 五、实验结果 (23) 六、思考题 (24) 七、实验结果分析 (24) 实验总结与体会 (26) 一、实验中遇到的的问题 (26) 二、实验体会 (26) 三、对课程的一些建议 (27)

实验一:共源级放大器性能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synopsys软件启动和电路原理图(schematic)设计输入方法; 2、掌握使用synopsys电路仿真软件custom designer对原理图进行电路特性仿真; 3、输入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并对其进行DC、AC分析,绘制曲线; 4、深入理解共源级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以及mos管参数的改变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启动synopsys,建立库及Cellview文件。 2、输入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 3、设置仿真环境。 4、仿真并查看仿真结果,绘制曲线。 三、实验结果 1、实验电路图

MATLAB实验报告

MATLAB程序设计语言 实 验 报 告 专业及班级: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王伟 学号:1107050322 日期 2013年6月20日

实验一 MATLAB 的基本使用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MATALB 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特点,熟悉MATLAB 软件的运行环境; 2.掌握变量、函数等有关概念,掌握M 文件的创建、保存、打开的方法,初步具备将一般数学问题转化为对应计算机模型处理的能力; 3.掌握二维图形绘制的方法,并能用这些方法实现计算结果的可视化。 【二】 MATLAB 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基本掌握以下的基础知识: 一. MATLAB 简介 二. MATLAB 的启动和退出 三. MATLAB 使用界面简介 四. 帮助信息的获取 五. MATLAB 的数值计算功能 六. 程序流程控制 七. M 文件 八. 函数文件 九. MATLAB 的可视化 【三】上机练习 1. 仔细预习第二部分内容,关于MATLAB 的基础知识。 2. 熟悉MATLAB 环境,将第二部分所有的例子在计算机上练习一遍 3. 已知矩阵???? ??????=??????????=123456789,987654321B A 。求A*B ,A .* B ,比较二者结果是否相同。并利用MATLAB 的内部函数求矩阵A 的大小、元素和、长度以 及最大值。 程序代码: >> A=[1 2 3;4 5 6;7 8 9]; >> B=[9 8 7;6 5 4;3 2 1]; >> A*B ans =

30 24 18 84 69 54 138 114 90 >> A.*B ans = 9 16 21 24 25 24 21 16 9 两者结果不同 >> [m,n]=size(A) m = 3 n = 3 >> b=sum(A) b = 12 15 18 >> a=length(A) a = 3 >>max(A) ans =

【含源代码】北邮dsp-MATLAB试验一重叠相加和重叠保留

Dsp-matlab实验 实验一:重叠相加法和重叠保留法的实现 设 计报告课题名称: 学生姓名: 级:班 班内序号: 学号: 2015/06/15 日期: 目录 一、实验原理·········································

二、Matlab源代码································· 运行结果Matlab三、···························· 结果分析Matlab四、···································· 五、遇到的难题与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一、实验原理 1、算法来源 DFT 是连续傅里叶变换在时域和频域上都离散的形式,将时域信号的采样变换为在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频域的采样。在形式上,变换两端(时域和频域上)的序列是有限长的。DFT 具备明确且合理的物理含义,适合应用于数字系统,同时可以方便地由计算机进行运算。 对于线性非移变离散系统,可由线性卷积表示时域输入输出关系,即 x(n)*h(n)=y(n) 通常采用循环卷积降低运算量,但实际中往往无法满足对信号处理的实时性要求。因此,产生了重叠相加法和重叠保留法两种典型的算法,用以快速计算线性卷积,成为了DFT 的一个重要应用。 2、两种算法基本思想 1)重叠相加法 重叠相加法和重叠保留法的实质都是以逐段地方式通过循环卷积来完成线性卷积的计算。将输入序列x(n)进行分段,每段长为N,且N≥M(M为有限长因果序列h(n)的长度),x(n)逐段

MATLAB实验报告实验二

实验二 MATLAB矩阵及其运算 学号:3121003104 姓名:刘艳琳专业:电子信息工程1班日期:2014.9.20 一实验目的 1、掌握Matlab数据对象的特点以及数据的运算规则。 2、掌握Matlab中建立矩阵的方法以及矩阵处理的方法。 3、掌握Matlab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环境 PC_Windows 7旗舰版、MATLAB 7.10 三实验内容 4、1. (1)新建一个.m文件,验证书本第15页例2-1; (2)用命令方式查看和保存代码中的所有变量;

(3)用命令方式删除所有变量; (4)用命令方式载入变量z。 2. 将x=[4/3 1.2345e-6]在以下格式符下输出:短格式、短格式e方式、长格式、长格式e方式、银行格式、十六进制格式、+格式。 短格式 短格式e 长格式

长格式e方式 银行格式 十六进制格式 3.计算下列表达式的值 (1)w=sqrt(2)*(1+0.34245*10^(-6)) (2)x=(2*pi*a+(b+c)/(pi+a*b*c)-exp(2))/(tan(b+c)+a) a=3.5;b=5;c=-9.8; (3)y=2*pi*a^2*((1-pi/4)*b-(0.8333-pi/4)*a) a=3.32;b=-7.9; (4)z=0.5*exp(2*t)*log(t+sqrt(1+t*t)) t=[2,1-3i;5,-0.65];

4. 已知A=[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16 17 18 19 20],对其进行如下操作:(1)输出A在[ 7, 10]范围内的全部元素; (2)取出A的第2,4行和第1,3,5列; (3)对矩阵A变换成向量B,B=[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删除A的第2,3,4行元素; (1) (2)

《MATLAB及应用》实验报告4

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MATLAB绘图 所属课程名称MATLAB及应用 实验类型上机实验 实验日期2015年12月日指导教师谢芹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实验名称 MATLAB绘图 二、实验目的 (1)掌握绘制二维图形的常用函数。 (2)掌握绘制三维图形的常用函数。 (3)掌握绘制图形的辅助操作 三、实验原理 1. 绘制二维图形的常用函数 plot函数绘制二维曲线,常用格式有: plot(x):缺省自变量的绘图格式,x可为向量或矩阵。 plot(x, y):基本格式,x和y可为向量或矩阵。 plot(x1, y1, x2, y2,…):多条曲线绘图格式,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制多个图形。 plot(x, y, ‘s’):开关格式,开关量字符串s设定了图形曲线的颜色、线型及标示符号。 2. 绘制三维图形的常用函数 (1)三维曲线图——plot3函数 plot3(x1, y1, z1, 's1', x2, y2, z2, 's2'…) (2)三维网格图——mesh函数为数据点绘制网格线: mesh(z) —— z为n×m的矩阵,x与y坐标为元素的下标位置 mesh(x, y, z) —— x, y, z分别为三维空间的坐标位置 (3)三维曲面图——由surf函数完成的,用法和mesh类似。 3. 绘制图形的辅助操作 title ——给图形加标题 xlable ——给x轴加标注 ylable ——给y轴加标注 text ——在图形指定的任意位置加标注 gtext ——利用鼠标将标注加到图形任意位置 grid on ——打开坐标网格线

grid off ——关闭坐标网格线 legend —— 添加图例 axis —— 控制坐标轴刻度 4. 特殊坐标系 极坐标图形—— polar(theta,rho(i,:)) 四、实验内容 1、绘制23sin(23)26 t y t e π-=+和它的导数在[0,4π]的曲线,并用适当的字体、大小标注其x 轴、y 轴及其函数。 2、采用两种不同方法绘制224y x xe z --=在]3,3[,-∈y x 的三维(透视)网格曲面。(提示:ezmesh; mesh; hidden ) 3、绘制下列极坐标图形 r=3(1-cos θ) r=2(1+cos θ) r=2(1+sin θ) r=cos3 θ r=exp(4π θ) 4、在同一坐标内,分别用不同线型和颜色绘制曲线0.510.2cos4x y e x π-= 和0.522cos x y e x π-=,标记两曲线交叉点。 五、实验过程及结果(含源代码) 六、实验总结

北邮-基于MatLab的Smith圆图演示软件

2013 基于MatLab的Smith圆图演示 程序设计 微波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一.原理介绍 (2) 1.Smith圆图组成 (2) 2.阻抗匹配 (3) 2.1单支节阻抗匹配 (3) 2.2双支节阻抗匹配 (4) 二.软件功能 (5) 三.程序界面 (6) 四.使用演示 (6) 1.求解归一化阻抗,归一化导纳,反射系数及驻波比 (6) 2.画等反射系数图等电阻图等电抗图 (7) 3.求解及演示支节匹配 (8) 3.1 单支路并联短路 (8) 3.2 单支路并联开路 (9) 3.3 单支路串联短路 (11) 3.4 单支路串联开路 (13) 3.5 双支路并联短路 (15) 3.6 双支路并联开路 (16) 3.7 双支路串联短路 (18) 3.8 双支路串联开路 (19) (21) 4. 保存图像 (22) 5.差错检测 (23) 五.总结体会 (23)

一.原理介绍 微波工程中,smith圆图是一种最有效最常见的图形工具。圆图全面反映了反射系数与阻抗/导纳之间的相互管,能够极大的简化传输线及集总参数电路中复杂问题的分析与设计。 1.Smith圆图组成 Smith圆图(阻抗圆图)以反射系数Γ图为基底,所描述的r和x在Γ复平面上的轨迹。 Γ=Z L?Z0 Z L+Z0 =|Γ|e jθT(1.1) 实部:Γr=r2?1+x2 (r+1)2+x2 (1.2) 虚部:Γi=2x (r+1)2+x2 (1.3) 根据式(1.2)和式(1.3)可得到两组圆,当他们叠在一起便构成一张完整的smith圆图。 等电阻圆:(Γr?r 1+r ) 2 +Γi2=(1 1+r ) 2 ,|Γ|≤1

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二级放大器的设计)

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二级运算放大器的设计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与科学技术系

一、概述: 运算放大器是一个能将两个输入电压之差放大并输出的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是模拟电子技术中最常见的电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把它看成一个类似于BJT 或FET 的电子器件。它是许多模拟系统和混合信号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主要参数包括:开环增益、单位增益带宽、相位阈度、输入阻抗、输入偏流、失调电压、漂移、噪声、输入共模与差模范围、输出驱动能力、建立时间与压摆率、CMRR、PSRR以及功耗等。 二、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二级运算放大器,使其满足下列设计指标: 工艺Smic40nm 电源电压 1.1v 负载100fF电容 增益20dB 至少40dB 3dB带宽20MHz 输入小信号幅度5uV 共模电平自己选取 输出共模电平自己选取 电路结构两级放大器 相位裕度60~70度 功耗无要求 三、电路分析: 1.电路结构:

最基本的二级运算放大器如下图所示,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级放大电路、第二级放大电路、偏置电路和相位补偿电路。 2.电路描述: 输入级放大电路由PM2、PM0、PM1和NM0、NM1组成。PM0和PM1构成差分输入对,使用差分对可以有效地抑制共模信号干扰;NM0和NM1构成电流镜作为有源负载;PM2作为恒流源为放大器第一级提供恒定的偏置电流。 第二级放大电路由NM2和PM3构成。NM2为共源放大器;

PM3为恒流源作负载。 相位补偿电路由电阻R0和电容C0构成,跨接在第二级输入输出之间,构成RC米勒补偿。 此外从电流电压转换角度来看,PM0和PM1为第一级差分跨导级,将差分输入电压转换为差分电流。NM0和NM1为第一级负载,将差模电流恢复为差模电压。NM2为第二级跨导级,将差分电压信号转换为电流,而PM3再次将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出。 偏置电压由V0和V2给出。 3.静态特性 对第一级放大电路: 构成差分对的PM0和PM1完全对称,故有 G m1=g mp0=g mp1 (1) 第一级输出电阻 R out1=r op1||r on1 (2) 则第一级电压增益 A1=G m1Rout1=g mp0,1(r op1||r on1) (3) 对第二级放大电路: 电压增益 A2=G m2R out2= -g mn2(r on2||r op3) (4) 故总的直流开环电压增益 A0=A1A2= -g mp0,1g mn2(r op1||r on1)(r on2||r op3) (5)

CMOS、TTL逻辑门电路测试 实验报告(有数据)

实验二 CMOS 、TTL 逻辑门电路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CMOS 、TTL 逻辑门电路特性测试的方法。 2、掌握CMOS 、TTL 逻辑门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3、比较CMOS 门和TTL 门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及器件 1、双踪示波器、数字万用表、实验箱 2、实验用元器件:① 74LS00 1片 ② CD4001B 1片 三、实验内容及结果分析 1.CD4069逻辑电平测试及功能测试 本实验采用CD4069芯片,分别选择电源电压V dd = 5V 和V dd = 12V 验证其逻辑功能。根据CMOS 芯片的特性参数,在输入端A 加不同的逻辑电平V A .用电压表测出相应输出端的逻辑电平Vo .记录测试结果,并根据测试结果列成真值表,写出逻辑表达式,验证其逻辑功能。 表 1.1A 表1.1B 表1.1 输入 输出 V DD =5V V DD =12V 输入 输出 A O V A /V V O /V V A /V V O /V A O 0 1 0.000 5.053 0.000 11.94 0 1 1 5,067 0.020 11.99 0.101 1 逻辑表达式:L A = 2. CD4069电压传输特性 按图3.1所示接线。令芯片的电源电压V dd = 10V 。调节电位器Rw 的阻值.使V I 在+0~+10V 变化,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指出ViL 、ViH 、VoL 、VoH 、转折点输入电平Vth 、抗干扰容限。 表1.2 V I /V 0.006 0.375 1.115 2.022 3.105 4.021 5.001 5.251 5.439 5.63 V O /V 9.96 9.96 9.96 9.93 9.66 9.20 8.20 7.70 7.03 5.387 V I /V 5.808 6.08 6.69 7.24 7.64 8.13 8.64 9.00 9.27 9.97 V O /V 2.729 1.751 1.1011 0.647 0.460 0.293 0.167 0.110 0.083 0.066 V IL =2.022V V OL =0.066V V IH =8.13V V OH =9.96V V th =5.63V 输入高电平的噪声容限 (min)(min)9.968.13 1.83NH OH IH V V V V V V =-=-= 输出低电平的噪声容限 (max)(max) 2.0220.066 1.956NL IL OL V V V V V V =-=-= 3.74LS00逻辑电平测试及功能测试 TTL 集成电路电源电压V cc = 5V 。本实验采用TTL 逻辑门电路74LS00芯片,根据TTL 芯片的特性参数,在输入端A 、B 加不同的逻辑电平V A 、V B .用电压表测出相应输出端的逻辑电平Vo .记录测试结果,并根据测试结果列成真值表,写出逻辑表达式,验证其逻辑功能。 表1.3A 表1.3B 表1.3 A B O V A /V V B /V V O /V A B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