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以整数教案

分数乘以整数教案
分数乘以整数教案

学习内容分数乘以整数总第 1 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2014、8、25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学习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学习过程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修改栏)(一)复习

1.出示复习题。(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3)计算:

=

+

+

6

3

6

2

6

1

=

+

+

10

3

10

3

10

3

2.引出课题。

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

(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

师:每人吃

9

2

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

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问:一个人吃了

9

2

块,三个人

吃了几个

9

2

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

9

2

块。让学

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

(2)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

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

(3)比较3

9

2

?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3.反馈练习:

(1)看图写算式: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乘法中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2)口答列算式:

4

3

434343+++=( )×( ) 3个101是多少? 5个10

3

是多少?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3)计算:

4152? 812

5? 先让学生讲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然后教师提示:乘的时候如果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若乘得的结果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 (三)全课小结。

(四)作业:练习一1~3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时间:

教研组 查阅

教导处查阅

学习内容一个数乘以分数总第2 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8、25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2)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学习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推导算理,总结法则。学习难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学习过程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修改栏)

一、复习。

5

10

1

?1

8

5

?2

7

3

?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

意义。

二、新课。

1.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1)第一幅图:一瓶桔汁重

5

3

千克,3瓶重多少千克?

怎样列式?

(2)出示第二幅图:一瓶桔汁重

5

3

千克,半瓶重多少千

克?怎样列式?怎样表示半瓶?

(3)出示第三幅图:一瓶桔汁重

5

3

千克,

3

2

瓶重多少千克?

怎样列式?

2.引导学生小结。

①.指出三个算式都是分数乘法,比较三个算式的不同点:

练习:

1、课本的做一做

2、说一说下列算式的意义。

5

3

7

5

?

4

3

8?

3、理解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3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例3的图(1) 出示例3图(2) 要求学生观察图(2) 引导得出:

10

152115121=??=? 观察这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出示例3的第二个问题。

学生列式,教师再出示例3图(3) 问:已经求

21公顷的51是521?公顷,那么21公顷的5

3应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多少公顷?

板书:

10

352315321=??=?公顷) (2)引导学生小结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观察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计算方法? 教师归纳,再看书上结语。

再说明,为了计算的简便,也可以先约分,再乘。 例:

5

235233253=??=? (3)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练习二第1、2题。 四、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时间:

教研组 查阅

教导处查阅

学习内容整数和分数相乘及练习总第 3 课时课型复习课备课时间8、26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习重点进一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学习难点进一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学习过程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修改栏)

一、复习。

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5

2

8

5

?

9

7

14

3

?

8

3

21

16

?

2.把下面的整数改写成分数。

2=() 5=() 14=() 25=()

二、新授。

1.统一计算法则。

请你试算一算:

4

7

5

?

12

11

6?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学生边展示计算过程,边阐述理由。

2.书写形式。

(1)具体计算时,在碰到整数和分数相乘,可以把整数看

成分母是1的分数,直接和分数的分子相乘,不必把整数化成

分母是1的分数。

例如:

7

6

2

7

20

7

4

5

4

7

5

=

=

?

=

?

(2)计算时,也可以不把相乘的两个数改写成分子、分母分别相乘的形式,直接把整数或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数的分母

进行约分。

3.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时间:教研组

教导处查阅

查阅

学习内容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总第4 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8、26

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学习重点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习难点混合运算的步骤。

学习过程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修改栏)(一)复习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5×6+7×3 15×(34-27) 16×4-7×9

(35+21)×28 70-4×6 36×2+15

2.引出课题:

刚才复习的整数乘加、乘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这节课我们

学习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乘加与乘减混

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6

(1)教师点拨:分数加法、减法、乘法混合在一起的时候,

怎样计算呢?运算顺序跟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出示例4:计算(

9

7

)

2

3

5

4

?

+,指名读题。

(2)学生按整数运算的顺序计算。(教师巡视)

(3)订正:

指名学生问: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说一说计算过

程,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

教师明确:这道题有乘有加,同学们做得很好,如果一道

题有乘有减,或者有乘有加还有小括号,这样的题怎么计算?

(出示做一做两道题)

2.做一做:

(1)试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指名两名学生做在小黑板上)

提示:注意计算时只写必要的计算过程。(教师巡视)

(2)订正:

让学生先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启发学生思考、交流主动学会新知。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自己学会了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大家学习得很好。我们要注意在混合运算中计算步骤还要过于繁琐。

还要养成做题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四)巩固练习:

(五)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时间:教研组

教导处查阅

查阅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1分数乘法 【单元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分数,应该先约分再乘,这样使计算简单,并掌握怎样先约分。 3.自主探索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学生能正确计算分数乘小数、提高计算能力。 4.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5.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重点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 2.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3.利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指导】 1.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新的知识。 本单元内容与学生已学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如,分数乘法计算对于学生而言是新的内容,它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方法有很大区别。但它的学习与整数乘法和分数的意义、性质又有着紧密联系。分数乘法就是从整数乘法的意义导入分数乘整数,再扩展到分数乘分数。再如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都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紧密联系,特别是对单位“1”的理解。又如,分数乘法的计算,还要用到约分的知识。所以,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自主建构新知识。 2.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习计算。

把计算与应用紧密结合,是新课程的要求和本套教材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提供的实例,也可以选择学生身边的事例,有条件的地方也可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现实情景,提出数学问题,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学习分数乘法计算。同时注意在练习中安排应用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或学生身边的问题,体会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分数乘法。 在教材说明中我们已经了解到教材简化了说理及思考过程的叙述,不出结论性的内容,主要是为了突出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根据这一编排意图,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开展教学活动的机会,在观察、操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索、讨论与交流,理解计算算理,归纳计算法则,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7课时: 1.分数乘整数................................................1课时 2.分数乘分数................................................1课时 3.分数乘小数................................................1课时 4.乘法运算定律推广..........................................1课时 5.解决问题(1)..............................................1课时 6.解决问题(2)..............................................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

《分数乘以整数》教学设计

《分数乘以整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实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3)计算: =++636261 =++10 3103103 计算10 3103103++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 师:每人吃9 2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问:一个人吃了 92块,三个人吃了几个92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92块。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订正时教师板书:92+92+92=9 222++=96=32(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3 2图片) (2)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39 2?。再启发学生说

人教版语文高二-人教必修四13课《张衡传》导学案

人教必修四13课《张衡传》导学案 一部语文组 一、教学设想: 本堂课系高三复习课,力求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提问精粹,活动充分,积累丰富,让学生在宝贵的时间里学有所得,实现教学效益的最优化。 1、明确高考要求,让学生复习有的放失,以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 2、本课重点是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难点是翻译句子和评价文章的主旨。通过对重难点的突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形成科学的学法,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寻找和积累相关知识点,养成自主、质疑探究、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导入复习: 秋菊飘香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能在我们复习备考的日子里再增添一些收获。 二.明确考纲要求,有的放矢: 学生诵读,明确考纲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筛选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三.明确复习目标: 梳理文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重点梳理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和文言句式。 拓展迁移,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通过梳理和拓展训练,总结规律和方法,形成能力。 四.复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成果 请四位学生到黑板上分别展示自主梳理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设题意图:虽然高考文言文试题的文段不直接取材于课本,但文本是文言文的载体,考题在课外,考点在课内。从近几年高考来看,文言文实词的考查大多是在《考试说明》上的120个实词范围之内,大多属于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虚词的考查以18个文言虚词为主,主要形式是辨明虚词在所给句子中的用法和意义。句式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汉语特有的句式上,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通过展示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梳理的积极性,通过展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让学生尝试创造的艰辛与乐趣,主动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学生展示如下:(括号内、横线上黑体字为答案) 1.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 (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 ﹙3﹚傍行八道(“傍”通“旁”) (4)形似酒尊(“尊”通“樽”)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常从容淡静。古:言行举止适度得体。今: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古:不去赴任。今: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特地征召。今: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4)覆盖周密无际。古:四周严密。今:周到细致 (5)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古:今: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

分数乘法教学案例

分数乘法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探索中自己发现计算方法。 4、教学新课: 一、导入 1、出示例1中的长方形直条,标出长是“1米”。 2、提问:做一朵绸花用3/10米绸带,你能从直条图上表示出已知条件吗?你是怎样想的?(体会到3/10米就是1米的3/10) 二、探索 1、现在小芳要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要用多少米绸带? 请学生上台操作:在直条图上涂色表示要用的部分。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如果用算式来表示3朵绸花所用的米数,该怎样列式? 生报,师板书。(可能有连加法算式,也可能有乘法算式) 3、你会计算结果吗?你是怎样想的? 4、组织交流。 引导学生从加法算式中体会到3/10与3相乘的意义与计算方法。 5、揭示课题:分数与整数相乘 6、如果做5朵这样的绸花呢?该怎样列式?结果是多少?请大家在自备本上独立完成。 7、组织交流:你是怎样列式的?还可以怎样列式?结果是多少?为什么不列加法算式了? 学生说明理由。 在学生计算时,教师可以作指导,分别介绍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1)先分子与整数相乘,再约分;(2)先约分,再相乘。 三、归纳 1、通过刚才两道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练习,你发现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先独立思考一下,再把计算方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2、组织交流。 四、巩固 1、练一练第一题:让学生先涂色,然后把算式列在旁边。 2、练习八第一题:看图在书上分别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说明想法。 追问:能不能写1/7╳6?为什么?体会到要根据图意来列式。 3、练一练第二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在组织评价,提醒学生要注意书写格式。 4、练习八第3题:读题理解题意,独立解决在书上,再组织交流:你是怎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整数》教学设 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分数乘整数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本节课主要学习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法,为之后学习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算法做准备。 (二)核心能力 在探究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法的过程中,发展学习的迁移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在观察、讨论、比较、验证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通过自主探索与师生互动交流,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通过交流、对比,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提高分析和推理能力。 (四)学习重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五)学习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分数乘整数例1、例2》PPT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

×3=( ) ×4( ) 10×=( ) (二)课堂设计 1. 直接导入(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个”表示什么你能利 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景,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迅速进入学 习状态。】 2.问题探究 (1)探究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①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预设1: (个) 预设2: (个) 预设3: 汇报时,重在交流为什么这样列式和怎样计算的。 ②比较分析 师:比较以上3种方法,哪种列式比较简便? 92×3 3×9 2 师:结合题意说一说 92× 3 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分数乘整数,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 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张衡传导学案

《张衡传》导学案 预习课文《张衡传》 1、初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字典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再读课文,把课下注释中的重点标在文章中。 3、反复读课文,疏通文意。 课堂导学: 第一课时 导学任务: (一)了解张衡一生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二)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弄懂一些专指词语,疏理文言重点词。 (三)学习记叙和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一、根据要求填写下面内容。 1、识记作家作品 范晔(398--445),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2、给下面划线字注音。 属文()连辟公府()逾侈()邓騭()璇玑() 算罔论()帷幄()阉竖()合契()河间相()骄奢()乞骸骨()伺者()都柱()蟾蜍()官秩() 3.齐读课文,订正字音断句 二、细读文章前三段,结合课下注释,掌握以下内容。 1、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并把意思填在横线上。 ①常从容淡静古义今义 ②举孝廉不行古义今义 ③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今义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不好交接俗人()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 逾侈()拟()因以讽谏()精思傅会() 奇其才()累召不应()致思()雅闻() 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 4、写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1)举孝廉不行()(2)连辟公府不就()(3)游于三辅() (4)虽才高于世()(5)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5、翻译下列句子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分数乘整数微课教学设计教案20

第一课时分数乘整数微课教学设计 知识点描述能够运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并且在计算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 预备知识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的知识:整数乘法的意义,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能用乘法表示 教学类型讲解型 适用对象六年级 设计思路通过抽象的例图,导入到课本知识,经过老师的讲解,进而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 教学过程 内容时间 一、片头(30秒以内) 内容:同学们好,这节微课要学习的内容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个知识点分数乘整数的计算 二、正文讲解(8分钟左右) 第一部分内容:让学生观察,你能理解下面图形的含义么?老师讲解 1 分 第二部分内容:由抽象的例图,回归到课本知识,重点讲解分数乘整数的方法. 3 分第三部分内容:出示几道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4 秒三、结尾对以上内容进行小结 30秒以内 30秒

脚本 一、引人 同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一单元的第一个知识点:分数乘整数 二、复习旧知 首先我们先来复习整数乘法和分数加法的内容,先看第一题: (1) 5个16是多少? 列式是16×5=80 表示的意义是5个16相加的各是多少 请看第2题 (2)计算: 81+81+81+81=84 = 21 81加81加81加8 1根据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等于84,约分等于2 1。 103+103+103=109 103加103加103等于10 9 你做对了吗? 请你仔细观察这两道题有什么特点呢?对了,他们的加数都是一样的,像这样: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像第一题可以用8 1×4计算,第二题可以用103×3计算。8 1×4和 103×3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乘整数 三、教学例题 现在请你看例题(出示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92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请你把题目读一遍,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题目告诉了我们有3个人吃蛋糕,每个人吃了9 2个,要求的是3个人一共吃多少个? 好,我们通过画图来理解题目的意思 这是92个,这是92个,这是92个,合起来是9 6个,怎么计算呢? 可以用加法计算:92+92+9 2 根据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92+9 2+92=9222++=3 296932==? 3个2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等于96,约分就得3 2(个) 除了用加法计算外,我们可以用乘法计算,3个92相加可以用92×3或3×9 2表示 怎样计算92×3,我们来看图,1个92里有2个91,3个92里有6个9 1,分数单位变了吗?没有变 所以我们计算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和整数相乘就可以了

《分数乘整数》教学导案

《分数乘整数》教案

————————————————————————————————作者:————————————————————————————————日期:

《分数乘整数》教案 教学年级:五年级 设计者:王莹 工作单位:西宁市国际村小学 邮编:810000 联系电话:

《分数乘整数》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第一课时《分数乘整数》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在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能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圆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二)、复习旧知 9+9+9+9+9=( ) 改写成:( )X( )=( ) ( )X( )=( ) 表示( )个( )相加的和是多少? 125X8=( )表示( ) 45X60=( )表示( ) 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能说说乘法的意义吗? (三)、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1、示例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92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出示问题:1. 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先读题让学生找出信息并说一说9 2块是什么意思? 出示问题2. 你能试着用图表示出题意吗?小组合作 方法:画一画、折一折、涂一涂等 (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 2、探究意义,感悟方法 (1)学生汇报,求3个 9 2是多少可以怎样列式? 方法1:92+92+92=9222++=96=3 2(块) 方法2:92×3=92+92+92=9222++=932?=96=32(块) (2)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以整数教案

第一课时:分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第2-3页内容。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分 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 进行计算。 2.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5个12是多少? 用加法算:12+12+12+12+12 用乘法算:12×5 问:12×5算式的意义是什么?被乘数和乘数各表示什么? 2、计算: =++636261 =++10 3103103 问:10 3103103++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计算? 3、小结: (1) 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被乘数表 示相同的加数,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的个数 。 (2) 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法则是分子相加作分子,分母不变。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1。 出示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 9 2块,3人共吃多少块? 用加法算:32969222929292==++=++(块) 用乘法算:3 2969329222929292392==?=++=++=? (块) 问:这里为什么用乘法?乘数表示什么意思?

得出: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都是求几个相同的和的简便运算。学生齐读一遍。 练习:说一说下面式子各表示什么意思?(做一做第3题。) 问:那么分数乘以整数方法应该是怎样算?(通过观察例1,得出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三、巩固练习。 第2页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在计算中注意: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计算。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一的第1~3题。 课后反思:

13、《张衡传》导学案(课时1)

13、《张衡传》导学案(课时1) 一、学习目标:1、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作者及传主。 2.、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学习张衡的优秀品格,了解文学方面的成就。 二、学习重点:1、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2、整体感知、梳理课文结构。 三、自主学习: (一)知识链接 1、关于作者: 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刘知几称赞《后汉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补注》),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后汉书》为“前四史”之一。 2、关于传主: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 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名著《东京赋》和《西京赋》,合称《二京赋》,描写了东汉时期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讽刺了官僚贵族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南都赋》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阳郡的社会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间风俗。此外还著有《定情赋》《同声歌》《思玄赋》《归田赋》《四愁诗》等30余篇。 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了“记里鼓车”“指南针”等。 在数学方面,他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间。这和今天大家知道的圆周率虽稍有误差,但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这样精确的计算,不能不使人们感到惊叹。他的这一成果比欧洲早1300多年; 在气象学方面,他制造出了“候风仪”,是一种预测风力、风向的仪器,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 在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飞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有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 在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 张衡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也是留给整个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张衡不愧是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和文学的双子星。 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3、关于人物传记 (1)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 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2)传记的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整数》教学案例与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整数》教学案例 与反思 [教学片断] 师:你们知道3的计算结果吗? (绝大多数学生举起了手,部分同学迫不及待地说出了答案:)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么计算的? 生1:我从书上看到,分数与整数相乘时,只要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就可以了,分母不变。所以33=9,分子是9,分母仍然是10,结果就是。 (举手的学生都点头表示同意生1的发言,还有个别学生表示是数奥班的学习中了解到的。) 师:老师也同意用这个方法进行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对于这种计算方法,大家还有什么疑问? 生2:为什么只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10不和3相乘?师:问得多好啊!看来你是经过积极思考的。(这个问题正是理解算理的关键)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在小组内交流。(几分钟以后,许多同学举起了手。) 生3:我是这么想的:3表示3个相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所以只计算分子3+3+3,也就是33=9就可以了,分母仍然是10。 师:你能抓住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从而将分数乘整数与分数

加法的计算方法联系起来思考,真好!表扬! 生4:里面有3个,3个的3倍就是有9个,也就是。 师:你对分数的计算单位以及分数单位的个数理解得很透彻! 生5:如果将的分子和分母都乘3,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结果还是,而不是3个。 师:你从反面给我们讲明了分母不能与整数相乘的道理,谢谢你。 生6:我认为等于0.3,0.33等于0.9,也就是。所以,3等于。 生7:我想给大家举个例子说明3等于9。老师拿来10支粉笔,每天用去,也就是3支,三天用去9支,也就是用去这些粉笔的。 师: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理解数学,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生8:我是通过画图得到的结果。先画一个长方形,把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3份表示,我涂了3个,得到。 师:用画图法分析题意,也是我们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你很会动脑! [反思] 在这一片断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问题的研讨和解决之中,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反思这一教学过程的成功,主要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整数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整数说课稿《分数乘整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包括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计算方法。它是在分数加减法和整数乘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本节课的学习将为本单元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和混合运算作好铺垫。 依据新课程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要求,本节课我确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通过知识的迁移,经历观察、讨论、交流、推理、验证等教学活动,主动建构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与推理能力,并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计算。 3、让学生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增强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的推导。 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发展水平,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这节课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同桌间通过独立思考,信息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实现学习者的自觉、积极、主动的构建新知,老师只是作适当的

启发,引导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力求让全体学生全面参与,学得积极,学得主动。 基于上述设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一、复习铺垫,设疑激趣,引出新知。 由于学生已学过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整数乘法,具有一定的知识准备,以此作为新知的生长点。让学生复习整数乘法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灵活设计老师在路上遇到小新,在把例1转成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猜猜老师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这富有挑战性的有趣味性的问题,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此时学生处于口欲言而不能,心求通而末达的愤悱状态,为学习新课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 二、自主探究,积极构建,解决问题。 知识不能靠传递,而要靠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建构。根据学生的猜测,动手计算,就会出现两种算法,一种是加法,一种是乘法,引导比较两个算式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关系?力求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分数乘整数的 意义。利用知识的迁移,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质疑等数学活动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我适时鼓励学生尝试解答分数乘整数,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学会倾听,学会反思,学会表达。汇报自己的想法和算法,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去计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上) P38~39例1、练一练和练习八1-5。 教学目标: ⑴体会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乘法式题,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⑵让学生经历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合情推理能力。 ⑶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向他人学习的自我完善意识。 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个抢答游戏,准备好了吗?请看清楚。(结果是多少)这么长的算式,你是怎么一下子算出来的?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看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这样更加简便。我们以前已经学过了整数乘法,小数乘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数乘法】揭示课题。

10 3 ×3= 10 3 + 10 3 + 10 3 = 10 9 (米)哦,抓住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转化成同分母 分数相加 10 3 ×3=0.3×3=0.9= 10 9 (米)哦,把分数乘法转化成小数乘法 这两种方法都是通过转化的思想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今天的问题。转化是解决问题一种很好地策略。 我还看到用有人画图的方法。他是怎么想的? 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是1米的十分之一,也就是十分之一米。一朵花需要这样的3份,3朵花需要3个3份,三三得九,9份就是十分之九米。看来画图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能运用原来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真厉害! 老师还看到有些同学的计算过程是这样的,大家看,你知道他是怎么乘的吗?同桌说说。 10 3 ×3= 10 9 (米) 10 3 ×3是3个 10 3 相加, 10 3 3 3+ + = 10 3 3? ,(补充完整板书)原来这些方法之间是相通的啊!这个同学的思考过程是这样的!(手指上面的算式) 板书:同学们 10 3 ×3,我们可以把它看成3个 10 3 相加,就是分母仍然是10, 分子3+3+3,也就是3×3,所以结果是 10 9 (米)。 10 3×3= 10 3+ 10 3+ 10 3= 10 3 3 3+ += 10 3 3?= 10 9(米) 你看,我们不仅知道怎么乘出结果,还知道为什么这样乘。 他是怎么算的呢?学生说,师归纳:分数乘整数,只要把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贴板书。)。这种方法更简便! 1米 10 3 米 10 3 米10 3 米

《张衡传》复习题及答案

《张衡传》复习题及答案 《张衡传》练习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属文(zhǔ)左冯(píng)征辟(bì) B.逾侈(yú)邓骘(zhì )不徙(xǐ) C.都柱(dōu )合契(q ì)陇西(lǒng) D.骸骨(hài)肃然(sù)收禽(qín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不好交接俗人交接:与……交往B.连辟公府不就辟:征召 C.辄积年不徙徙:调动官职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看、视察3.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通五经”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 B.“贯六艺” 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旧唐史》被称为“四史”。 D项中《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举孝廉不行B.言甚详明 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D.覆盖周密无际 5.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力算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C.未之有也D.果地震陇西 6.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一项是() A.三辅: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翎,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 C.班固《两都赋》中“两都”指长安和洛阳,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则不然。 D.乞骸骨: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虽才高于世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以精铜铸成验之以事 C.公车特征拜郎中京师学者咸怪其无证 D.因入京师,观太学伺者因此觉知 8.下列文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译为:(他)常常显出稳重、淡泊、宁静的情态,不喜欢与庸俗的人交往。

分数乘整数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1~2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铺垫 (二)1.出示复习题。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3)计算: =++636261 =++10 3103103 计算10 3103103++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 师:每人吃9 2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问:一个人吃了 92块,三个人吃了几个92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9 2块。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订正时教师板书: 92+92+92=9 222++=96=32(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32图片)

(2)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392?。再启发学生说出392?表示求3个9 2相加的和。 (3)比较39 2?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 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39 2?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 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392?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92的和。板书:92+9 2+92。学生计算,教师板书:9 222++。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3 296932==?(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 932?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392?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 观察结果:932?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9 2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 (3)概括总结: 请根据观察结果总结39 2?的计算方法。(互相讨论)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学习重点: 分数乘整数的简便算法。 学习难点: 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复习和自主学习部分,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带★的题可选做。 课前热身 1.(自学课本P2---P3页) 2.想一想,填一填 (1)5+5+5+5=()×( ) 表示()个()相加。(2)1.2+1.2+1.2+1.2+1.2=()×()表示()个()相加。

(3)1 3 + 1 3 + 1 3 + 1 3 =()×()表示()个()相加。 自主学习 1.看图填空。(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仔细推理并发现其中的规律性。) (1) ()+ ()+ ()= ()×()=() (2) ()+ ()+ ()+()= ()×()=()我发现: (1)以上两个加法算式的特点是()。 (2)几个相同()数的和,可以改写成()算式。 合作探究(自学课本第2页后,仔细观察示义图,列出算式,认真思考,你认为哪种方法好,再尝试算一算,最后在组内讲解计算过程并探讨出计算的方法) 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2 9 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我发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意义相同,都是求

()的简便运算 想一想: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怎样算才能使计算简便?我发现: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例21桶水有12升。3桶共有多少升?1 2 是多少升? 1 4 是多少升? 想一想:整数乘分数与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相同吗?我发现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学以致用 1.填空 (1)4 15 ×4 表示()或表示() (2)4个1 5 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可列式为()。 2.计算 2 15×4= 3× 5 9 = 8 × 5 18 = 3.列式计算 (1)6个7 18 相加的和是多少?(2) 3 7 的5倍是多少? 4.解决问题

高中语文 第13课《张衡传》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张衡传》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学习目标】 1.学生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梳理文章结构,并熟记有关的文化常识。 2.学生认识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以及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3.学生把握人物身上的闪光之处,注意传记作品多样的叙事写人手法。 4.学生掌握实词的多义性,积累文中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重、难点】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学习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的翻译;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第一课时 【预习案】 【任务一】利用十分钟时间,把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画出来并掌握它们。 1.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字尉宗,南朝宋顺阳人,南北朝时期著名史学家。范晔早年曾任鼓城王刘义康的参军,后官至尚书吏部郎,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因事触怒刘义康,左迁为宣城郡(郡治在今安徽宣城)太守。后来他又几次升迁,官于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因有人告发他密谋拥立刘义康,于是以谋反的罪名被处以死刑。范晔一生对社会的最大贡献则是撰写了被后人称之为前四史之一的《后汉书》。范晔以《东观汉记》为蓝本,对其它各家撰著博采众长,斟酌取舍,并自定体例,订伪考异,删繁补略,写成《后汉书》。由于他的“后汉书”文约事详,逐渐取代了前人的著作。《后汉书》继承了《史记》、《汉书》的纪传体例,叙事简明而周详,记事有重点而不遗漏。其叙事的特点是以类相从而不记年代的先后。有些篇目的内容颇有增益,如《东夷列传》就较详细的记述了当时朝鲜半岛诸国和日本(当时称倭国)的情况,又《南蛮传》也为前所未载。《后汉书》又新立了一些类传,如《逸民》、《列女传》等。 2.《后汉书》简介 《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作),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小数乘分数》教学案例

《小数乘分数》教学案例 一、内容概述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8页例5情境图。本部分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小数乘法、分数乘法以及整数和小数混合运算、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教学中不仅涉及到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整数与分数的互化,而且对如何判断一个分数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数等知识都会涉及。通过教学本例要使学生经历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运用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开拓学生的计算思维,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教学例6、例7的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奠定基础。 二、核心能力 根据分数、小数的数据特点灵活选用计算策略,提高运算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理解小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②使学生能够应用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质疑、反馈等活动过程,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经历探索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活动过程,发现并归纳总结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注重培养学生

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经历讨论、交流、再讨论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结论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对数学产生好奇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难点 利用已学的知识推导算理,会应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小数乘分数的计算问题。 六、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质疑探究,归纳总结 七、教学准备 PPT课件学情检测卡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将一个小数化成分数以及将一个分数化成小数?(二)讨论交流,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3。 情境导入出示: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 4 (1)根据上面信息,请先增加一个条件,然后提出一个用一步乘法解决的问题。 (2)根据你提出的问题,列式解答。(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预设1:一只松鼠长6米,它的尾巴长多少米? 1米,它的尾巴长多少米? 预设2:一只松鼠长 2 师:如果一只松鼠的身体长度是小数,该怎么解决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揭示课题“小数乘分数”) 2、理解题意,探究算法 出示例5情境图 (1)组织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 师: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对题中问题的理解。 3,求尾巴的长度,就是求身(交流汇报:尾巴的长度是身体长度的 4 3是多少) 体长度的 4 (2)自主尝试,体会不同的计算策略 ①自主尝试解答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范文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的分数加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互动交流中,体验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3、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同学们,谁敢与老师比一比,看谁列式列得比较快? 比赛题目为:3个3/10相加的和是多少6个3/10相加的和是多少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分数乘整数》的数学问题

2、提出学习目标 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否相同。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课本8—9页例1、例2,完成“做一做”(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2、全班展示 (1)算法展示。 生1:利用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进行计算。 2/15×4=2/15+2/15+2/15+2/15=8/15 生2:先计算出结果,再进行约分。 5/12×8=5×8/12=40/12=10/3= 生3: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2×3/4=3/22与4先约分,再计算。 (2)比较三种计算方法,选择最优算法。 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3)错例展示: 错例1:学生把整数与分子进行约分。错例2:学生没把计算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