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05级起使用)

总学时数:66(讲授48学时,实验18学时)课程学分:3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地球概论

一,本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地质学基础》是普通高等学校地理科学(师范类)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

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初步掌握地球组成物质、结构构造、地壳发展历史及其演化规律,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地质现象和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建立地质学与自然地理学的有机联系,并为学习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知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完成总论(地球的结构和地质年代等)、地球组成物质(矿物、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和矿床)、结构构造(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地震、大地构造学说)和地壳发展历史(地史的研究方法及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地史)等内容的课堂教学以及部分地质学的实践教学。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除课堂讲授外,还安排必要的实验和实习,课程教学中还应尽可能利用实物、模型、图表、幻灯和现代化的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加强直观性教学。

三,课程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授课时数实验时数

绪言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矿物

第三章火成岩

第四章沉积岩

第五章变质岩

第六章矿床

第七章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

第八章地震

第九章大地构造学说

第十章地壳历史的研究方法

第十一章前寒武纪——太古宙和元古宙第十二章早古生代

第十三章晚古生代

第十四章中生代

第十五章新生代

合计

1

2

4

4

4

4

2

4

2

6

3

2

2

3

3

2

48

4

2

2

2

8

18

绪言

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分支学科二,地质学的学科特点及研究方法三,地质学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第一章总论

教学要求

1,熟悉地球的形状、大小、物理性质和外部圈层构造。

2,掌握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及特征。

3,掌握地质作用和地质年代的概念。

4,掌握年代地层表

教学内容

第一节地球概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密度和重力,地磁,地热。

第二节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地壳

地壳的化学组成,厚度和结构,地壳类型。

(二)地幔

上地幔,软流圈,下地幔。

(三)地核

第三节地质作用和地质年代

一,地质作用

(一)内力地质作用

(二)外力地质作用

二,地质年代

(一)相对地质年代

地层层序律,化石,生物层序律,年代地层单位,地质时代单位(二)同位素地质年龄

三,地质年代表

第二章矿物

教学要求

1,熟悉矿物的内部结构和晶体形态。

2,掌握矿物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的物理性质。

3,掌握矿物的分类和各类重要矿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

第一节矿物的基本特征

一,矿物的内部结构和晶体形态

晶质体与非晶质体,晶形,结晶习性

二,矿物的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类型,矿物的同质多像,胶体矿物

三,矿物的集合体形态和物理性质

(一)矿物的集合体形态

(二)矿物的物理性质

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硬度,解理与断口,其他性质。

第二节重要矿物简述

一,矿物的分类

自然元素矿物,硫化物,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含氧盐。

二,各类重要矿物的基本特征

(一)自然元素矿物

石墨,金刚石。

(二)硫化物类矿物

辉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辰砂,*辉钼矿,*辉锑矿,*黄铁矿,*黄铜矿。(三)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类矿物

赤铁矿,*磁铁矿,*褐铁矿,锡石,软锰矿,*铝土矿,*石英。

(四)含氧盐类矿物

正长石,*斜长石,*橄榄石,*辉石,*角闪石,*云母,*绿泥石,*蛇纹石和石棉,* 滑石,*石榴子石,红柱石,*高龄土,*方解石,*白云石,*石膏,重晶石,磷灰石,萤石。

第三章火成岩

教学要求

1,熟悉岩浆、岩浆作用和火成岩的基本概念。

2,熟悉岩浆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及岩体的基本产状类型特征。

3,掌握火成岩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特征。

4,掌握火成岩的结构构造特征。

5,掌握火成岩的分类和各大类火成岩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

第一节岩浆、岩浆作用和火成岩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喷出作用(火山作用)

一,火山活动

二,火山机构,

三,火山喷发物

气体,固体(火山碎屑),液体(熔浆)

四,火山喷发类型

裂隙式喷发,中心式喷发

五,近代火山分布规律

第三节侵入作用

一,深成侵入作用及其岩体产状

二,浅成侵入作用及其岩体产状

第四节火成岩的成分

一,火成岩的化学成分

二,火成岩的矿物成分

第五节火成岩的结构构造

一,火成岩的结构

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粒相对大小,晶粒形态

一,火成岩的构造

块状构造,流纹构造,流动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

第六节火成岩的分类

第七节最主要的火成岩

一,超基性岩类(橄榄岩——金伯利岩类)橄榄岩*,苦橄玢岩,金伯利岩

二,基性岩类(辉长岩——玄武岩类)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

三,基性岩类

1,闪长岩——安山岩类

闪长岩*,闪长玢岩,安山岩*

2,正长岩——粗面岩类

正长岩*,正长斑岩*,粗面岩

二,酸性岩类(花岗岩——流纹岩类)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

三,脉岩类

第四章沉积岩

教学要求

1,熟悉沉积岩概念及其形成过程

2,掌握沉积岩的成分和结构构造特征。3,掌握主要沉积岩类岩石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

第一节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一,先成岩石的破坏作用

二,搬运作用

三,沉积作用

四,成岩作用

第二节沉积岩的基本特征

一,沉积岩的成分

二,沉积岩的颜色

三,沉积岩的结构

四,沉积岩的构造

第三节沉积岩分类及常见沉积岩

一,碎屑岩类

二,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

三,特殊沉积岩类

第五章变质岩

教学要求

1,熟悉变质岩要领及其形成

2,掌握变质岩特征及主要变质岩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变质作用的因素

一,温度

二,压力

三,化学因素

第二节变质岩的特征

一,变质岩的矿物

二,变质岩的结构

三,变质岩的构造

第三节变质作用类型及有关的变质岩

一,动力变质作用

二,接触变质作用

三,区域变质作用

四,区域混合岩化作用

第四节有关变质岩的几个问题

第六章矿床

教学要求

1,熟悉矿床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2,掌握各类矿床的成因及其主要矿产

教学内容

第一节矿床的概念

第二节内生矿床

一,岩浆矿床

二,伟晶岩矿床

三,气化热液矿床

四,火山矿床

第三节外生矿床

一,风化矿床

二,沉积矿床

三,可燃性有机岩矿床

第四节变质矿床和多成因矿床

一,变质矿床

二,多成因矿床

第七章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

教学要求

1,掌握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和构造运动的证据。2,掌握岩层产状要素及其测量方法。

3,熟悉岩石变形的基本概念和变形阶段。

4,掌握褶皱构造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类型。

5,掌握断层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

6,掌握分析和阅读地质图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一,构造运动的方向性

二,构造运动的非均速性和差异性

三,构造运动的周期性和阶段性

第二节构造运动的证据

一,新构造运动的证据

地貌标志,测量数据

二,构造运动的证据

地层厚度,岩相分析,构造变形,地层接触关系第三节岩层产状和岩石变形

一,岩层产状

(一)不同产状的岩层

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倒转岩层(二)岩层产状要素

走向,倾向,倾角。

二,岩石变形

应力,应力场和应变椭球体,岩石变形阶段

第四节褶皱构造

一,褶皱及其要素

二.褶皱的形态分类

三,褶皱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四,褶皱的组合类型

五,如何在野外识别褶皱

第五节断裂构造(一)——节理

一,节理的分类

二,节理与褶皱构造的关系

三,研究节理的意义

第六节断裂构造(二)——断层

一,断层的几何要素

二,断层的分类

(一)断层的几何分类

(二)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关系分类

(三)根据断层的力学性质分类

三,断层的组合类型

四,怎样识别断层

五,研究断层的意义

第七节韧性断层与区域性大断裂

一,韧性断层

二,区域性大断裂

深大断裂,裂谷,逆冲推覆构造

第八节怎样分析和阅读地质图

一,不同岩层产状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水平岩层,倾斜岩层(V字型法则)

二,褶皱和断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一)褶皱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二)断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三,阅读地质图的步骤和方法

第八章地震

教学要求

1,熟悉地震及其成因类型。

2,掌握地震强度及地震时空分布规律。

3,了解地震的前兆和地震的预报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有关地震的一些概念

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级,烈度。

第二节地震的成因和类型

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冲击地震,水库地震

第三节地震的时空分布规律

一,地震的时间分布规律

二,地震的空间分布规律

第四节地震预报

一,地震烈度区划

二,地震短期预报

第九章大地构造学说

教学要求

1,掌握地槽区和地台区的基本特点。

2,熟悉多旋回构造运动说和地洼说的基本理论。3,熟悉地质力学的基本理论。

4,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地槽——地台学说

地槽——地台学说的诞生

一,地槽区

二,地台区

三,过渡区

四,槽台学说对地壳发展规律的看法

第二节多旋回构造运动说和地洼说

一,多旋回构造运动说

二,地洼说

第三节地质力学

一,构造体系

纬向构造体系,经向构造体系,扭动构造体系二,地壳运动的原因

三,地质力学的贡献

第四节板块构造学说

一,大陆漂移说的兴衰

二,海底扩张说的提出

三,大陆漂移说的复活

四,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

(一)板块构造的基本思想

(二)岩石圈板块的划分

(三)板块的边界及其类型

(四)板块运动与海洋演化

(五)板块构造学说如何解释各种地质现象

(六)板块的驱动力问题

(七)地体的概念

第十章地壳历史的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地层的划分和对比的基本原理。

2,掌握岩相古地理分析方法研究地史。

3,掌握构造历史分析方法研究地史。

4,熟悉各种地层单位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地史的研究方法

一,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一)地层的划分的依据

沉积旋回和岩性变化,岩层接触关系,古生物(化石)(二)地层对比

二,岩相古地理分析

(一)沉积相的分类

海相沉积,过渡相沉积,陆相沉积

(二)岩相分析的主要依据

生物化石,岩性特征和结构,特殊矿物

(三)岩相分析的原则——现实类比方法

自然界演化的不可逆性,时间因素,沉积物的后生变化(四)古地理图

三,构造历史分析

第二节地层系统

一,岩石地层单位

二,年代地层单位

三,地质时代单位

四,地层符号

第十一章前寒武纪——太古宙和元古宙

教学要求

1,熟悉太古宙的一般地史特点和重要矿产。

2,熟悉元古宙的一般地史特点和重要矿产。

3,掌握震旦纪古地理、生物界等重要地史特征。

教学内容

第一节太古宙

一,太古宙的一般地史特点

二,中国的太古宙地层

三,太古宙地层的重要矿产

第二节元古宙

一,元古宙的一般地史特点

二,中国的元古宙古地理和地层

三,中国的元古宙的矿产

第三节震旦纪

一,世界古地理基本轮廓

二,繁盛藻类和后生动物大量出现

三,中国震旦纪古地理轮廓和震旦系

四,最古老的一次大冰期——震旦纪冰期

五,中国震旦纪矿产

第十二章早古生代

教学要求

1,掌握早古生代动物界的大发展。

2,掌握加里东构造阶段古地理轮廓及地史特征。

3,熟悉早古生代中国地史概况。

教学内容

第一节动物界的第一次大发展——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第二节加里东构造阶段古地理轮廓及地史特征

一,加里东运动和加里东构造阶段

二,海洋占优势的时代

三,世界古地理轮廓及其演变

四,早古生代气候

第三节早古生代中国地史概况

一,三个主要稳定核心

二,加里东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三,从中国下古生界看中国地史发展主要特征

四,中国早古生代矿产

第十三章晚古生代

教学要求

1,掌握晚古生代植物界的大发展。

2,掌握海西构造阶段古地理轮廓及地史特征

3,熟悉晚古生代中国地史概况。

教学内容

第一节晚古生代生物界的飞跃发展

一,植物界的第一次大发展——蕨类时代

二,动物界的两次大飞跃——从无脊椎到有脊椎,从水中到陆上三,晚古生代最重要的生物事件

第二节海西构造阶段古地理轮廓及地史特征

一,海西构造阶段地史特征

二,联合古陆的形成

三,晚古生代气候和植物分区

四,北方大陆广大煤田形成和南方大陆冰川广布

第三节晚古生代中国地史概况

一,由海向大陆环境转化

二,上古生界特征

三,中国晚古生代矿产

第十四章中生代

教学要求

1,掌握中生代生物界的新发展及其特征。

2,掌握中生代全球大地构造和古地理演化特征。

3,掌握中生代中国地史特征。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生代生物界的新发展

一,裸子植物时代

二,爬行动物时代

三,无脊椎动物进一步发展

四,恐龙全部绝灭——最突出的生物事件

第二节中生代全球大地构造和古地理演化特征

一,中生代的构造运动

二,联合古陆解体

三,中生代古地理概况

第三节中生代中国地史概况

一,印支运动结束南海北陆的局面,中国基本形成大陆环境二,燕山运动期从南北分异转向东西分异

三,大规模的岩浆侵入和喷发活动

第十五章新生代

教学要求

1,熟悉早第三纪的生物界和地史特征。

2,熟悉晚第三纪的生物界和地史特征。

3,掌握第四纪生物界和地史特征。

教学内容

第一节早第三纪

一,向近代发展的生物界

二,喜马拉雅构造阶段地史特征

三,中国早第三纪古地理概况

第二节晚第三纪

一,接近现代的生物界

二,晚第三纪地史特征

三,中国晚第三纪古地理概况

第三节第四纪

一,向现代继续演化的生物界

二,频繁而普遍的新构造运动

三,第四纪沉积物和矿产

四,第四纪大冰期

五,人类的出现

四,使用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地质学基础》(第三版),宋青春,张振青主编高等学校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

主要参考书:

1,《地质学基础》,长春地院和成都地院合编,地质出版社,1984年。

2,《普通地质学》,夏邦栋主编,地质出版社,1984年。

3,《基础地质学》,苏文才、朱积安编,高教出版社,1987年。

4,《构造地质学》长春地质学院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

5,《结晶学及矿物学》,潘兆撸编,地质出版社,1985年。

6,《岩石学简明教程》,成都地院岩石教研室编,地质出版社,1979年。

7,《板块构造学基础》金性春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年

8,《地史学教程》,王鸿帧、刘本培主编,地质出版社,1980年

9,《地史学》,杜蔚章主编,地质出版社,1985年

五,实践要求与实践内容

实践要求

教学实践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在掌握相关课堂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穿插实验,具体要求是掌握地质学的一些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内容

1)室内实验(见附一,实验大纲)

包括矿物和三大岩类标本的观察与鉴定和皱褶、断层、综合地质图的判读等内容。

2)野外实习(见野外实习大纲)

包括地质地貌现象的野外观察、描述和地质、地貌专题研究(2周)(不计入课程学分)六,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教学和实验相结合,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应用实物模型、教学挂图、幻灯以及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力求直观、形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的重点为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大地构造学说、地壳历史研究方法及各代地史;教学难点为大地构造学说和地壳历史研究方法及地壳演化规律等。

七,教学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应结合本课程的特点特别是实践环节应以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作为改革的重点;在教学手段上,应力求进一步更新,特别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学条件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赋予本课程教学的新内涵。

八,考核方式与成绩构成

考核方式:集中考试

成绩构成:集末考试成绩占65%,期中考试占10%,课堂提问和作业占10%,实验占15%。九,本大纲制定的依据和其他说明

本大纲参照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结合所采用的《地质学基础》教材并充分考虑到本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计划该课程设置的时数而制定的。

十,编制人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系李建成

2005年3月

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

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工程水文学 题目名称:新塘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水文计算 班级:20 13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2班 姓名:张雄亮 学号:201340616226 指导教师:张文萍 评定成绩: 教师评语: 指导老师签名: 20 年月日

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内容 新塘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水文计算 二、设计资料 2.1 流域概况 新塘水库属湘江支流白水江水系,大坝坝址位于汨罗市川山坪镇清泉村,地理坐标位置东经113°01′11",北纬28°36′01",距清泉村庄约1.3km,距川山坪镇约5.0km,距汨罗市城区约35km。新塘水库集雨面积0.5km2,干流长度0.572km,干流平均坡降为14.2‰。 新塘水库流域未设入库水文站,水库未开展任何水文水情观测;仅有断断续续的水位及雨情观测,并且其观测资料极不完整,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故该水库洪水复核按无资料地区对待。 2.2 气象 新塘水库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湿润的大陆性气候。冬季多为西伯利亚干冷气团控制,气候干燥寒冷;夏季为低纬海洋暖湿气团所盘据,温高湿重。夏季之交,流域正处在冷暖气流交汇的过渡地带,形成阴湿多雨的梅雨天气。 根据汨罗气象站1957~2006年实测的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为16.9℃,历年最高气温为40.1℃,最低气温为-14.7℃。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987小时。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367.2mm,历年最大降雨量为2294.60mm(1998年),最小降雨量为1184.7mm(1972年),最大一日降雨量为208.00 mm。历年最大风速24m/s,风向NNE,历年平均最大风速14.0m/s。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04mm,全年无霜期266天。6~8月气温高,蒸发量也大。多年平均月蒸发量最大在7月份,达214.8mm。 2.3 水文基本资料 新塘水库所在的河流没有水文站,建库后水库管理所也没有开展入库流量观测,为无资料地区,没有实测的水文气象资料,本次洪水复核按湖南省水利厅1984年编制的《湖南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查算设计洪水。

工程水文学》试题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考试 《工程水文学》试题土木类—A卷 学号: 姓名: 院系: 专业: 得分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一次降水形成径流的损失量主要包括[ ]。 a.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缺水和蒸发 b.植物截留、填洼和蒸发 c.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吸着水和蒸发 d.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毛管水和蒸发 2. 在洪水峰、量频率计算中,洪峰流量选样的方法是[ ]。 a.最大值法 b.年最大值法 c.超定量法 d.超均值法 3. 百年一遇洪水,是指[ ]。 a. 大于等于这样的洪水每隔100年必然会出现一次 b. 大于等于这样的洪水平均100年可能出现一次 c. 小于等于这样的洪水正好每隔100年出现一次 d. 小于等于这样的洪水平均100年可能出现一次 4.降雨在流域分布不均匀是单位线变化的主要原因,当暴雨中心在上游时,所形成的单位线[ ]。 a. 峰值小,洪峰出现时间早 b.峰值大,洪峰出现时间早, c. 峰值小,洪峰出现时间迟 d. 峰值大,洪峰出现时间迟 5.水流挟沙力多指水流所能挟带的[ ]的含沙量。 a. 悬移质 b.推移质 c.悬移质中冲泻质 d.悬移质中床沙质 二、 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 特大洪水经验频率计算方法,。

2. 计算设计净雨的主要方法有: 、 、 和 。 3.谢尔曼单位线求解过程中有两个基本假定,它们分别是 假定和 假定。 4. 桥孔长度的计算方法有 、 。 5. 当净雨历时大于等于流域汇流时间在流域出口形成的洪峰称为 汇流造峰;当净雨历时小于流域汇流时间在流域出口形成的洪峰称为 汇流造峰。 三、 问答题(共40分) 1. 何谓水文资料的“三性审查”?如何分析水文样本资料的代表性?(10分) 2. 净雨与径流有何区别与联系?(5分) 3. 简述推理公式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假定(10分) 4. 什么是桥孔长度和桥孔净长?有哪几种计算方法?(10分) 5. 小桥涵的进水口河床为什么要进行加固处理?(5分) 四、 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已求得某桥位断面年最大洪峰流量频率计算结果为Q =365 m 3/s、,7 2.0=V C V S C C 3=。试推求该桥位断面5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P Ⅲ型曲线离均系数Φ值表见下表。 2. 已知某流域单位时段h 6t =Δ,单位净雨深10mm 的单位线如下表;50年一遇的设计净雨有两个时段(时段长△t=6h ),分别为25mm 和35mm ;经分析,设计条件下的地下径流(基流)为50m 3/s ,试推求50年一遇的设计洪水过程。 某流域6h10mm 的单位线 时间(6h ) 0 1 2 3 4 5 6 7 8 单位线q(m 3/s) 0 430 630 400 270 180 100 40 0 3. 某桥跨越次稳定性河段,设计洪峰流量8800m 3/s ,其中河槽流量8000m 3/s ;设计水位下河床全宽360m ,其中河槽宽度300m ,河槽平均水深6.0m ,河滩平均水深3.5m ,试用经验公式法计算桥孔净长为多少?

《水文与水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2013版)

《水文与水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学时数:48 ,其中:实验学时4,课外学时0 学分数:3 课程类别:必修课 适用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 执笔者:黄德斌高级工程师 审核人: 编写日期:2013年9月 一、课程简介 《水文与水资源管理》这门课程系统阐明了水循环各要素和各种水体水文现象的物理机制、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主要内容有:水文学基础知识;水循环及水量平衡的基本理论与计算方法;陆地表面水、海洋及地下水诸水体水循环具体过程分析;水污染特征以及评价、保护的基本方法;水资源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水文与水资源管理》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水文与水资源管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懂得水文现象观测方法和水文资料的分析处理过程,并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用所学理论解释自然中有关现象和问题的能力,为水资源利用和规划、管理服务,也为进一步学习本专业其他课程服务。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水的分子结构、形态组成及其转化,水及各种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水及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二)理解并掌握水文循环及水量平衡的基本理论,明确水量平衡原理及其在水资源估算中的应用,理解水文循环的作用、效应等;理解并掌握陆地表面水、地下水和海洋的组成与运动; (三)了解并掌握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的影响,对水质、水环境的影响;了解水资源科学利用的原则、方法,掌握如何使水、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处于协调状态的有关原理。 本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在第三学期完成。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理论教学为主,以教材为基础,补充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推荐一批参考书供学生课

水库设计洪水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模板

水库设计洪水工程水文学课程 设计

水文学课程设计课程名称:工程水文学 题目:陂下水库设计洪水 学院:土木工程系:水利水电与港口工程专业: 班级: 学号:

目录 第1章基本资料 (1) 1.1 工程概况 (1) 1.2 设计资料 (1) 第2章设计要点 (3) 2.1 设计标准 (3) 2.2 确定流域参数 (3) 2.3 设计暴雨 (3) 2.4 损失参数 (11) 2.5 汇流参数 (11) 2.6 设计洪峰流量推求 (11) 2.7 设计洪水过程线 (13) 第3章设计成果 (18) 第4章成果合理性分析 (19) 附录 (20)

第1章基本资料 1.1 工程概况 1.1.1 水库概况 陂下水库位于福建省长汀县四都乡,与江西省毗邻。坝址位于汀江支流濯田河的小支流陂下河上。濯田河水力资源丰富,经流域规划,提出水力发电四级开发方案,陂下水库为一级龙头水库。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总库容初估约为5000~6000万m3,属中型水库,装机容量5000kW左右,属小型电站。水工建筑物为三级建筑物,大坝为砌石坝。 1.1.2 流域概况 陂下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66 km2,流域为山丘区,平均高度500 m,主河长30.4 km,主河道平均比降7.32 ‰。流域内植被良好,土壤以红壤土为主。流域内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617.1 mm,主要集中在四~九月,其中四~六月份以锋面雨为主,七~九月份以台风雨为主。流域内多年平均径流深971 mm,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632.5 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980 mm。 1.2设计资料 1.2.1 资料概况 陂下水库坝址处无实测流量资料,流域内也无实测雨量资料。坝

10-工程水文学教学大纲2016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 课程描述 本课程是港航专业的一门必修学科基础课,所包括的专业教育知识单元和知识点,是本专业的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和掌握的。该课程的质量对于保证港航专业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该课程以概率统计知识为基础,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河川、近海的长、短期水文要素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对工程设计所需的设计参数。由于水文要素的类型多样,水文资料的观测时长不同,在选择统计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慎重考虑。 本课程注重基础理论和基础概念,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主要特点是:与现行的《海港水文规范》相接轨,指导工程实际应用;注重在不同情况下(具有长期、短期资料以及实测水文资料缺乏)各种水文要素设计值的推求原理与方法。 2. 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设计参数的确定为主线,通常课堂授课,辅以习题练习,使同学们将掌握的设计参数来源的背景知识,掌握概率论数理统计的方法,循环往复,让同学们掌握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技能。课程内容包括三个模块:工程水文学基本原理、设计参数推算方法、具体工程设计参数的确定。 (1)工程水文学基本原理 理论课以讲授为主,辅助以多媒体课件,结合行业规范,重点强调基础知识的学 - 1 -

习、训练和掌握。对河川水文与海洋水文的特点进行讲授,结合我校海洋科学的特色,着重阐述海洋工程环境要素的成因与资料取得,数据分析的方法。 (2)设计参数推算方法 针对各个章节的不同要素,通过习题,使学生在查阅资料、自我学习等方式下,完成不同要素的推算方法。 (3)具体工程设计参数的获得 选择不同的港航工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参数获得过程,收集资料,重新计算。依此类推,掌握新的工程所需环境设计参数。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本课程是先修课程的工程应用,只有在掌握先修课程的基础上,本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基本计算能力,达到华盛顿公约规定的国际工程师认证的标准,培养符合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 (1)掌握如下基础知识:河川水文的基础知识;河川水文测量;水文统计基础知识;河道工程设计水位及流量推求;海浪的基础知识;设计波浪推算;波浪浅水变形;潮汐及风暴潮;近岸海流。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基础理论和统计方法的学习,并对《海港水文规范》的相关规定具有一定的了解,加强能力培养和实践训练,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从事港工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思维方法的培养:具有综合、系统分析的思维方法;具有逆向思维方法; (3)能力的培养:具有查阅规范、资料,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具有从事工程水文设计工作的能力; (4)工作态度的培养:鉴于工程设计参数与工程安全性、经济性有直接的关系,要求学生养成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 三、学习要求 《工程水文学》为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海岸动力学》、 - 1 -

《工程水文学》考试大纲及知识点整理

2012年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 《工程水文学》考试大纲 一、理解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原理。 在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任意区域、任一时段进入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额必等于其蓄水量的变 化量,这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可列出水量平衡方程。对某一区域,有 I?O=?S 式中:I、O——给定时段内输入、输出该区域的总水量; ?S——时段内区域蓄水量的变化量,可正可负。 二、水文现象有哪些基本规律和相应的研究方法? 上可分为成因规律和统计规律两类,相应地,水文计算方法则分为成因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也有将水文规律分为三类的,即成因规律、统计规律和地区综合规律,相应地,水文计算方法则分为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地区综合法。 三、试述水文学的定义。工程水文学与水文学有何联系?主要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存在、循环和分布,物理与化学特性,以及水体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包括对生物特别是对人类的影响。 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管理提供水文依据的一门科学。 工程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为满足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迫切需要,水文工作者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大量的、深入的试验研究,使水文学发展到工程水文学阶段。 水文计算、水利计算、水文预报(水文分析与计算及水文预报)。 四、何谓年径流?它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是什么? 一年期间通过河流某一断面或流域出口断面的总水量。 径流可以用年径流总量W(m3)、年平均流量Q(m3/s)、年径流深R (mm)及年径流模数M(mm/s·km2)等表示。

五、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有哪些?水文循环的内因和外因是什么?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 2. 水循:水具有固、液、气三态互相转化的物理特性。 3. 水循:太阳辐射和地球的重力作用。 六、简述水文测站的类型并说明水文测站布设的基本内容。 :基本站和专用站。 2. 布设 建站包括选择测验河段和布设观测断面。 水文测站一般应布设基线、水准点和各种断面,即基本水尺断面、流速仪测流断面、浮标测流断面及比降断面。 (1)基本水尺断面上设立基本水尺,用来进行经常地水位观测。 (2)测流断面应与基本水尺断面重合,且与断面平均流向垂直。若不能重合时,已不能相距过远。 (3)浮标测流断面有上、中、下三个断面,一般中断面应与测流仪测流断面重合。上、下断面之间的间距不宜太短,其距离应为断面最大流速的50~80倍。 (4)比降断面设立比降水尺,用来观测河流的水面比降和分析河床的糙率。 七、什么是流域?流域的分水线是什么?简述流域的类型。 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区域称为流域,也就是分水线包围的区域。 邻流域的分界线,称为分水线。 分水线有地面、地下之分。 八、径流的形成过程如何?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是哪三个? 是指降水所形成的,沿着流域地面和地下向河川、湖泊、水库、洼地等流动的水流。 流域内,自降雨开始到水流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的整个物理过程,称为径流形成过程。径流形成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为了便于分析,一般把它概括为产流过程和汇流过程两个阶段。

环境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60379 课程名称:《环境水文地质学》 英文名称:Hydrolog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27学时 学分:1.5学分 适用对象:环境工程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先修课程:《工程力学》、《高等数学》 二、课程简介 《环境水文地质学》是一门应用广泛、实用性强的学科,是研究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形成、运动变化规律以及地理分布的科学。通常所说的水文学是指陆地水文学,而陆地水文学又包括水文学及水文调查、河流动力学、水文学原理、水文地理学、水文预报、水文分析与计算、工程水文学、城市水文学,而课程主要是工程水文学的容。本课程的总学时为30学时,课堂教学都是按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特点而设定的,而与环境工程专业关系不为紧密的则建议自学。 《环境水文地质学》是研究水文现象的变化规律及其在环境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上应用的学科,本课程主要讲授与城市供水系统的取水和雨、污水收集排放相关的水文学知识。结合专业需要,使学生了解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掌握水文学的基本原理,学会水文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熟悉水文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应用,以完成专业培养计划要求的有关基本业务训练,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以后从事专业工作解决水文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的性质 《环境水文地质学》课程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它与《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构成一个课程系列。其重点是介绍水文学的基本知识、水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方法、水文资料的应用、水文分析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课程的任务 1.为学习排水管网、水工程施工、水源工程、环境保护等后续知识打好基础,为本专业学生拓宽知识面、扩大就业围做好知识储备。 2.使学生应掌握水循环、水运动的基本规律及数理统计的基本方法,具备资料收集、整理及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

水文学课程设计

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 一、基本资料 拟在某河上修建蓄水工程。坝址断面水文站内有1960-2006年的洪水流量观测资料,如表1所示。历史洪水洪峰流量调查资料如下:1878年为 Q=14720m3/s, m 1901年为 Q=22100m3/s,为1901年以来的最大洪峰流量,1942年为8400m3/s。 m 1878-1900年间其他洪水未能查清。分析选定的典型洪水过程如表2所示。 表2 典型洪水过程

二、设计任务 根据以上资料推求百年一遇设计洪水的洪峰流量和洪水过程线。 三、设计内容和步骤 1、分别选取洪峰流量和时段洪量组成计算样本,计算相应频率,绘制P-Ⅲ频率曲线; 2、根据P-Ⅲ频率曲线推求设计洪峰流量和时段洪量; 3、频率计算成果合理性检查; 4、计算放大倍比; 5、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 四、设计要求 1、根据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进行相关计算分析。 2、设计报告层次清楚、语言通顺、用语规范,绘图正确、书写整洁。 3、设计时间:4月22——4月29日。4月29日下午2:00提交设计报告,组织答辩。 五、提交成果 每人提交计算说明书一份,用A4纸打印或手写。

六、成绩考核: 综合成绩=设计报告书60%+设计答辩30%+出勤10%。 出现以下情况者设计成绩不及格: (1)没有完成设计任务; (2)没有按期提交报告; (3)抄袭他人设计报告; (4)答辩成绩为零者。

一、设计洪峰流量的推求 (1)有资料知,实测系列n为46年,调查考证期N=2006-1878+1=129年,1901年和1878年洪水为N年中第一、第二大洪峰流量。用独立样本法计算经验频率,结果见表1。 表1 某坝址断面年最大流量经验频率计算

工程水文学试题-考试专用复习(客观题).

(一)填空题 1.水文学的含义是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存在、分布、循环和物理化学性质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变化规律, 预测、预报各种水文现象的变化情势。 2.工程水文学的含义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 提供水文依据的一门科学。 (二)选择题 1.水文现象的发生[D ]。 a.完全是偶然性的 b.完全是必然性的 c. 完全是随机性的 d.既有必然性也有随机性 4.水资源是一种[B ]。 a.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b.再生资源 c.非再生资源 d.无限的资源 9. 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具有偶然性,因此,它的发生和变化[B ]。 a杂乱无章. b.具有统计规律 c.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d. 没有任何规律 10. 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是有成因的,因此,其变化[ C]。 a. 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b. 具有完全的统计规律 c.具有成因规律 d. 没有任何规律 (三)判断题 3.水文现象的产生和变化,都有其相应的成因,因此,只能应用成因分析法进行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 F] 4. 水文现象的产生和变化,都有某种程度的随机性,因此,都要应用数理统计法进行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F ] 6.水文现象的变化,如河道某一断面的水位、流量过程,具有完全肯定的多年变化周期、年变化周期和日变化周期。[F ] 8.水文现象的变化,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因此,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成因分析法或数理统计法,或二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T]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五)填空题 4. 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__大_____循环和__小______循环。 11. 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五段。 38. 降雨初期的损失包括___蒸发___,__植物截留_____, ___填洼___, ___补充土壤水分。 39. 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可分为__产流___________过程和 ____汇流________过程。 40. 河川径流的成分包括__地面径流__、 __壤中流_和 __地下径流____。 (六)选择题 2. 自然界中,海陆间的水文循环称为[C ]。 a、内陆水循环 b、小循环 c、大循环 d、海洋水循环 4. 流域面积是指河流某断面以上[D ] 。 a、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包围的面积之和 b、地下分水线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 c、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 d、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 7. 甲乙两流域,除流域坡度甲的大于乙的外,其它的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都一样,则甲流域出口断面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C]。 a、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晚 b、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 c、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早 d、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 13.日降水量50~100mm的降水称为[D ]。 a.小雨 b.中雨 c.大雨 d.暴雨 17. 暴雨形成的条件是[C ]。 a、该地区水汽来源充足,且温度高 b、该地区水汽来源充足,且温度低 c、该地区水汽来源充足,且有强烈的空气上升运动 d、该地区水汽来源充足,且没有强烈的空气上升运动 43. 河川径流组成一般可划分为[B ]。 a、地面径流、坡面径流、地下径流 b、地面径流、表层流、地下径流 c、地面径流、表层流、深层地下径流

水文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水文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水文生态学(hydroecology)课程编码:Z301259 总学时/总学分:16/1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 16/1 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开课单位:农学院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农业资源利用专业基础选修课 2、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水文生态与水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水文监测、水资源评价的基本技能与方法,了解水文与水资源学的发展概况。为专业课的学习、水土保持规划及生态环境治理方案编制、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水资源管理等打下初步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讲课2学时) 一、水文与水资源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水文学分类。 二、水文与水资源学与本专业的关系。 三、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 四、水文与水资源学的研究方法,水文与水资源学地发展现状。 第二章水分循环和水量平衡(讲课2学时) 一、自然界的水分循环:水在地球上的分布、水循环概念及模式、水循环的类型、水循环的周期、我国水循环的主要途径、水循环的影响因素。 二、水量平衡:水量平衡的概念、水量平衡的原理、水量平衡方程 本章重点:水循环模式和类型、水量平衡方程的建立 第三章降水(讲课2学时) 一、降水类型及特征:降水的类型、降水的基本要素、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表示方法。 二、流域平均降水的计算:算术平均法、泰森多边形法、等雨量线法、客观运行法、降水资料的分析与插补。 三、影响降水的因素及我国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 本章重点:流域平均降水的计算、降水的基本要素 第四章下渗(讲课2学时) 一、下渗的物理过程:下渗过程的阶段划分、下渗水的垂直分布特征、下渗的基本要素。 二、下渗理论和经验公式:饱和下渗理论、非饱和下渗理论、霍顿经验方程、霍尔坦经验方程、

陂下水库设计洪水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

水文学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 ___________ 工程水文学 _____________ 题目:陂下水库设计洪水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院:土木工程系:水利水电与港口工程 专业: __________ 水利水电工程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 2012级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起讫日期:2014.06.23 ~2014.06.27 指导教师:______ 职称:高工 二O 一四年六月

目录 第1章基本资料 (1) 1.1工程概况 (1) 1.2设计资料 (1) 第2章设计要点 (3) 2.1设计标准 (3) 2.2确定流域参数 (3) 2.3设计暴雨 (3) 2.4损失参数 (11) 2.5汇流参数 (11) 2.6设计洪峰流量推求 (11) 2.7设计洪水过程线 (13) 第3章设计成果 (18) 第4章成果合理性分析 (19) 附录20

第1章基本资料 1.1工程概况 1.1.1水库概况 陂下水库位于福建省长汀县四都乡,与江西省毗邻。坝址位于汀江支流濯田河的小支流陂下河上。濯田河水力资源丰富,经流域规划,提出水力发电四级开发方案,陂下水库为一级龙头水库。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总库容初估约为 5000~6000万m3,属中型水库,装机容量5000kW左右,属小型电站。水工建筑物为三级建筑物,大坝为砌石坝。 1.1.2流域概况 陂下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66 km2,流域为山丘区,平均高度500 m,主河长30. 4 km,主河道平均比降7. 82 %。。流域内植被良好,土壤以红壤土为主。流域内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617. 5 mm,主要集中在四~九月,其中四~六月份以锋面雨为主,七~九月份以台风雨为主。流域内多年平均径流深981 mm,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636. 5 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990 mm。 1.2设计资料 1.2.1资料概况 陂下水库坝址处无实测流量资料,流域内也无实测雨量资料。坝址下游约 1 km处有四都雨量站,具有1956~1975年实测降雨系列。陂下河1973年5月31 日发生过一场特大暴雨,四都站实测最大一日雨量332. 5 mm,经调查,重现 期约为80~100年。流域附近有观音桥、官庄、上杭、桃溪、杨家坊水文站及长 汀、新桥、铁长、庵杰、四都、濯田等雨量站。资料情况见表 1 O 其它资料: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手册,福建省水文手册、龙岩地区简易水文手册、龙岩地区水文图集。 1.2.2设计资料 1 .各水文站站有关资料年限统计表,见表 1 O 2.暴雨资料长汀、四都、濯田站实测短历时暴雨资料,见表2o 3.福建省暴雨点~面折算关系,见表3o 4.福建省设计暴雨时程分配,见表4。 5.福建省次暴雨强度i次和损失参数卩关系,见表5。 6.降雨历时等于24小时的径流系数a值表,见表6o

工程水文学试题-考试专用复习(客观题)

一、概念题 (一)填空题 1.水文学的含义是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存在、分布、循环和物理化学性质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变化规律, 预测、预报各种水文现象的变化情势。 2.工程水文学的含义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 提供水文依据的一门科学。 (二)选择题 1.水文现象的发生[D ]。 a.完全是偶然性的 b.完全是必然性的 c. 完全是随机性的 d.既有必然性也有随机性 4.水资源是一种[B ]。 a.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b.再生资源 c.非再生资源 d.无限的资源 9. 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具有偶然性,因此,它的发生和变化[B ]。 a杂乱无章. b.具有统计规律 c.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d. 没有任何规律 10. 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是有成因的,因此,其变化[ C]。 a. 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b. 具有完全的统计规律 c.具有成因规律 d. 没有任何规律 (三)判断题 3.水文现象的产生和变化,都有其相应的成因,因此,只能应用成因分析法进行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 F] 4. 水文现象的产生和变化,都有某种程度的随机性,因此,都要应用数理统计法进行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F ] 6.水文现象的变化,如河道某一断面的水位、流量过程,具有完全肯定的多年变化周期、年变化周期和日变化周期。[F ] 8.水文现象的变化,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因此,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成因分析法或数理统计法,或二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T]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一、概念题 (五)填空题 4. 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__大_____循环和__小______循环。 11. 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五段。 38. 降雨初期的损失包括___蒸发___,__植物截留_____, ___填洼___, ___补充土壤水分。 39. 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可分为__产流___________过程和 ____汇流________过程。 40. 河川径流的成分包括__地面径流__、 __壤中流_和 __地下径流____。 (六)选择题 2. 自然界中,海陆间的水文循环称为[C ]。 a、内陆水循环 b、小循环 c、大循环 d、海洋水循环 4. 流域面积是指河流某断面以上[D ] 。 a、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包围的面积之和 b、地下分水线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 c、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 d、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

《工程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中文名称:工程水文学 二、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ing Hydrology 三、课程编码:ZB0610320 四、课程性质:水利工程、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基础必修课 五、学时数、学分数、开课学期:48学时、3学分、第五学期 六、课程目的与要求: 《水文学》是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水文现象的一般规律,了解水文测验技术和工程水文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具有不同资料条件下进行水文分析和计算的方法,为学习后续专业课,以及将来从事专业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概率论、水力学 后续课程:水利计算 八、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 九、考核方法:闭卷考试 十、选用教材参考书目: 教材:任树梅、朱仲元:《工程水文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1、叶守泽:《水文水利计算》,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 2、詹道江、徐向阳、陈元芳:《工程水文学》,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 十一、教学进程安排表: 序号章节教学内容学时 理论实践合计 1 第一章绪论 2 2 2 第二章水循环和径流形成 4 4 3 第三章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 6 4 10 4 第四章水文统计的基本方法 6 6 5 第五章设计年径流分析计算8 6 6 第六章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6 8 7 第七章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6 8 8 第八章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 6 4 合计44 4 48 十二、主要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工程水文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了解水文现象的基本特征。本章计划1学时。 二、课程内容 1-1 水文计算的研究内容 了解水文学、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 1-2 水文计算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任务 了解水文计算在水利工程建设与运用不同阶段的任务。 1-3 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 了解水文现象的3个特点。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数学、水力学、计算机、外语基础,系统地掌握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得到水文水资源科学研究与实践训练,能从事水文信息采集与分析、水文模拟与预报、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流域管理与水环境保护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毕业生适宜在高校、科研机构、水利、水电、农林、能源交通、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水文水资源领域教学、科研及工程规划、勘测设计和管理等工作,也可攻读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 二、基本培养要求 (一)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走与工农群众、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道路;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3.热爱科学事业,养成良好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艰苦求实、善于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4.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遵纪守法。 (二)业务方面 1.系统地较好地掌握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践的基本训练。 2.具有坚实的数学、水力学、计算机、外语、水文学及水资源学基础;能在水文信息采集与分析、水文模拟与预报、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流域管理与水环境保护等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及工程规划、勘测设计和管理等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

《水文测验》教学大纲

《水文测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0101006 二、课程名称:水文测验 (Hydrometry) 三、学分、学时:2.5学分;授课学时:32;实验学时:12 四、教学对象: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四年制) 五、开课单位:水资源环境学院水文水资源系 六、先修课程:英语、数学分析、数学模型、大学物理、水化学分析、计算机基础、 水力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水信息采集学为陆地水文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之一,包括水信息采集与水文数据处理两大部分。 它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掌握水信息采集和水文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进行基木技能的训练,并使学生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后续的专业课,并为今后从事水信息采集、水文数据处理方面的教学、科研、生产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1.初步掌握测站布设的基本原理、内容及方法; 2.掌握各种水文仪器(如,水位计、流速仪、采样器等)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3.掌握各种水文要素观测、测验的方法及组织工作,并能较熟练地掌握实测数据的处理、计算; 4.掌握在各种条件下水位、流量、泥沙数据处理的原理、方法和进行数据处理的步骤。 5.初步了解水信息采集误差的分析。 6.了解实测期以前的水信息采集方法及应用。 7.了解遥感技术及自动遥测技术在水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 8.了解水文信息与水质信息采集的异同点。 九、实践性环节的内容、要求 1.对实验的要求 (1)目的: 实验课为本课程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环节,通过实验使同学进一步了解各种水信息采集仪器的结构、性能,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操作方法,一方面使同学增加感性认识加深所学理论知识,验证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也培养同学的操作能力,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2)要求:

中科院地理所自然地理学考博水文学试题及参考答案整理4_水资源学与生态水文学

一、流域水文模型 简述流域水文模型的类型及其应用问题 水文模型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各有哪些作用? 论述流域水文模型的类型及其特征? 二、流域产流 流域产流过程及其方式有哪些? 我国南北方流域产流过程及其方式有哪些不同? 三、径流形成 影响径流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流域径流形成? 试述河川径流中的基流分割主要方法及研究基流的意义。 径流形成的基本原理及其影响条件。 四、下渗 影响下渗的因素由哪些? 五、蒸发能力 何为流域的蒸发能力?干旱与湿润地区的实际蒸发与蒸发能力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实际蒸发与蒸发能力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如何计算? 六、水文循环 如何理解水资源可再生(可更新)性?其意义就是什么? 试述水量转化及其在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试述流域水文循环过程及其科学问题。 论述流域水文循环与水量转化过程及其在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七、水文学科理论 您认为生态水文学的科学问题有哪些 水文学的基础理论问题 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的关系 八、人类活动对水文影响 试述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及其研究方法? 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流域径流形成? 九、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 论述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及其对策。 论述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开发利用对策? 十、区域水文 分析流域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地下水径流、地下水排泄,以及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 如何理解湖泊、沼泽的水量平衡与调节作用? 十一、新技术方法

一、试题 您认为生态水文学的科学问题有哪些 水文学的基础理论问题 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的关系 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的关系 水文学主要就是研究地球上水的起源、存在、分布、循环运动规律,水资源学主要研究水资源的形成、演化、运动规律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理论。水文学与水资源学即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水文学就是水资源学的重要科学基础,水资源学就是水文学服务于人类社会的重要应用。 水文学就是水资源学的基础。从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的发展过程瞧,水文学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而水资源学就是在水文学的基础上,为了研究与解决日益窋的水资源问题而逐步形成的一个知识体系。因此,可近似的认为,水资源学就是在水文学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从研究内容上瞧,水文学就是一门研究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形成、运动规律以及相关问题的学科体系;水资源学主要研究水资源评价、配置、综合开发、利用、保护以及对水资源的规划与管理,按照水资源的定义,水资源就是指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世界上大量的水中只有一小部分可以划归为水资源的范畴,水资源学对水资源的研究就是建立在水文学对地球上各种水体的研究的基础之上的。 水资源学就是水文学服务于人类社会的重要应用。人们研究水文现象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就是为了更好的利用水资源,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与管理等工作就是水文学服务于人类社会的重要应用内容。水文学中的水循环理论支撑水资源可再生性研究,就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依据。在对水资源进行量化进程中,根据水文规律与水文学基本理论,利用数学工具建立模拟模型,就是水资源承载能力量化研究、优化配置量化研究的基础。由于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使水循环过程成为自然循环与社会循环的集合,在水资源配置、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等模型中,要充分体现这种集合,需要把水文模拟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嵌入到水资源模型中。 对水文学若干基础研究领域的展望 1、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时空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将影响到大气、 海洋与陆地的相互作用过程。近20年来波及许多国家与地区的水危 机与洪涝灾害与此有相当密切的关系,这就是因为由此引起的地球 上太阳辐射分布的改变将影响到自然的蒸发、大气中的水汽输送与 降水时空分布。水文学应对这种被称为大尺度水文学的科学研究作 出贡献。 2、水文时间序列演变机理及影响因子:水文时间序列的长期演变既有确 定性的一面,又有不确定性的一面,目前无论从哪个方面分析,都至多 只能识别水文时间序列的局部特性,而不能识别其全部特性,因此水 文时间序列的长期演变规律至今无法在衫精度范围内予以提示。这

(完整版)工程水文学试题

(1-2章计算) 1.某河段上、下断面的河底高程分别为725m和425m,河段长120km,则该河段的河道纵比 降[ ]。 a、0.25 b、2.5 c、2.5% d、2.5‰ 3.某闭合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50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50mm,则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 [ ]。 a、450mm b、500mm c、950mm d、1400mm 4.某流域面积为500km2,多年平均流量为7.5m3/s,换算成多年平均径流深为[ ]。 a、887.7mm b、500mm c、473mm d、805mm 5.某流域面积为1000km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50mm,多年平均流量为15m3/s,该流域多年平均的径 流系数为 a、0.55 b、0.45 c、0.65 d、0.68 6.某水文站控制面积为680km2,多年平均年径流模数为10 L/(s·km2) ,则换算成年径流深为 a、315.4mm b、587.5mm c、463.8mm d、 408.5mm 8.某闭合流域的面积为1000km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50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576mm,则多年平 均流量 a、150m3/s b、15 m3/s c、74m3/s d、18m3/s 10.某闭合流域面积F =1000km2,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P =1400mm ,多年平均流量Q = 20m3 / s ,今后拟在本流域修建水库,由此增加的水面面积ΔF =100km2,按当地蒸发皿实测的多年平均蒸发值 E器 = 2000mm ,蒸发皿折算系数k= 0.8,该流域原来的水面面积极微,可忽略。若修建水库前后流域的气候条件保持不变,试问建库后多年平均流量 Q' ( m3 /s )为多少?11.某闭合流域,流域面积 F=1000 km2 ,多年平均降水量 P = 1400 mm ,多年平均流量Q = 15m3 / s ,蒸发器测得多年平均水面蒸发值为 2000mm,蒸发器折算系数为 0.8,水面面积为 F 水 =100km2,试求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E陆。 12.某流域面积F = 600km2,其上有一次暴雨洪水,测得流域平均雨量P = 190mm,该次洪水的 径流总量W =8000×104m3,试求该次暴雨的损失量为多少? 13.某流域面积F = 120 km2,从该地区的水文手册中查得多年平均年大洪峰流量模数MQ = 2.8 m3 /(s.km2) ,试求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年大洪峰流量Qm 为多少?能否按所给资料推求多年平均年大洪峰的洪量?

水文学与地貌学课程教学大纲

水文学和地貌学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总学时数:17学时 学分:1学分 面向专业:地理科学 开课时间:第2学期 设置情况:独立设课 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水文学和地貌学实践课程依附于水文学和地貌学课程,是水文学和地貌学课程的延伸和充实。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水文学和地貌学课程一直是主干课程,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水文学和地貌学实践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实践,加深对水文学和地貌学基本原理和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地理学的空间观点和综合分析能力,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专业素质的目标。同时,通过各种实践,对学生进行国土资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 二、教学基本要求 水文学和地貌学实践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第一,突出水文学和地貌学理论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第二,教学内容切入点有代表性;第三,以小范围实践活动为主;第四,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第五,实践活动过程简洁易控制。

三、学时分配 方向实践项目名称学时数实验性质实验类别 水文学河流的水情 4 综合性必做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 3 综合性必做 地貌学河流地貌 4 综合性必做喀斯特地貌 6 综合性必做重力地貌 4 综合性选做 四、大纲内容 实践项目一:河流的水情 [实验内容]:观察河水的运动状态;当地水文站水位、流速测量仪器及方法观摩。 [实验目的要求]:①理解和掌握河流水情的测量方法。②分析和掌握河流洪水和枯水的有关规律。 [实验主要仪器]:(无) 实践项目二: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 [实验内容]:观察城市郊区的水体水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体水质的影响;到自来水厂观察水体净化的过程和机理。 [实验目的要求]:①理解和掌握城市化对水体水质的影响。②使学生了解水体自净过程和自净机理。③增强学生爱护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 [实验主要仪器]:(无) 实践项目三:河流地貌 [实验内容]:观察弯道河流和平直河流的水动力特征;观察各种河流侵蚀和堆积地貌特征。 [实验目的要求]:①理解和掌握弯道河流和平直河流的水动力特征。②分析各种河流侵蚀和堆积地貌的成因和演化规律。③探索对各种河流侵蚀和堆积的地貌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的有效途径。 [实验主要仪器]:(无) 实践项目四:喀斯特地貌 [实验内容]:观察喀斯特地貌发育区的岩性和水文条件;观察各种地表和地下喀斯特地貌的特征。 [实验目的要求]:①理解和掌握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基本条件②分析各种地表和地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