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增长的原因探究

美国经济增长的原因探究
美国经济增长的原因探究

美国经济增长的原因探究(1774-1909)

一、引言

从1776年7月4日宣布独立至今,世界霸主美国不论是政治、经济都经历了多种的磨难和波动。早在1500年,欧洲人就开始在北美活动,1715年,美洲土著人开始与欧洲人争夺霸权,1775年开始美国独立战争,1861年又开始了内战,到20世纪初基础完成工业化改革,到六七十年代,美国创造了巅峰发展。不论是对于当今的美国还是20世纪初完成工业化改革的美国而言,1774年到1909经历135年的长期发展,都为后续的进一步增长打下有力的基础。

回顾历史,1776年之前,美国处于殖民地阶段。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指出,没有哪个殖民地的进步能比英国的北美殖民地快。大量的优质土地,以及用自己的方式管理自己事务的自由,似乎是北美殖民地繁荣的两大基本原因。事实上,按照大多数标准的比较,到殖民地时期结束,自由的美国人的生活质量和物质财富水平出奇的高。他们比当时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活的更长、生活得更好,而且比今天世界各地的大多数人都要好。

1775年开始的独立战争给美国带来了明显的经济困难,大部分商品的成本上升并且难以获得。高昂的价格和严重的贸易困难使部分投资者将资金从商业转向制造业。然而,战争从制度上给美国未来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它促使13个殖民地团结起来,签订《联邦条例》以作为殖民地的早期政治协定。1789年,宪法正式生效。两年后,《权力法案》得以实施。宪法“洲际条款”规定,各州之间不得制定关税,保证货物的免费通行。该条款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国家共同市场,从而减少了地方垄断的潜在可能性,并增加了从地区专业化和贸易中获得的利益。宪法也授予国会制定专利法的权力,使构想和创作的成果有了更强有力的保障,富有创造性的人们加快技术进步。此外,联邦政府可以独立一定条约和设立关税,在与外国的谈判中,将其作为交换条件,以降低和免除对美国货物征税。

总的来说,独立后的美国在数十年后都非常不稳定,由于当时对外贸易的重要性,出口不稳定对整个经济都有很强的杠杆效应。战争减少了美国的贸易和经济活动,但是,美国作为中立国的那几年,由于其他国家忙于战争,美国的航运和贸易获得了填补空白的机会。

然而,除了人口、土地和制度等因素,1774年到1909年的长期发展到底是何原因呢?Simon Kuznets, Moses Abramovitz, Richard easterlin, Brinley Thomas 和Douglas North认为,这些波动对19世纪美国经济增长的神话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该问题进一步分析,在用古典经济学理论解释该段长期增长的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美国在1774年到1909年的这段发展期间,如何完成工业化的成功转型。

二、美国1774-1909经济增长的原因探究

(一)人口增长

1660年,大英帝国就开始入侵美洲土著人,在19世纪初期,首次欧洲大量移民涌入,而且当时英国已经经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为美国这块地广人稀,富含资源的土地不仅带来了足够的人口,同时还带来了现金的思想和技术创造,并刺激了当地的需求,首先是对领土的急速扩张。从生产要素输入型增长的理论出发,土地、人口、外资和技术是在美国初期发展中是最重要的因素。

1774到1909年,美国的人口增长近40倍。虽然美洲的本地人的出生率很低,但劳动力的增长率大于人口的增长率,造成这种现象的有两个原因:第一,19世纪初期,美国开始逐步雇佣妇女和儿童,由于当时美国低端的产业结构,妇女和儿童足以胜任工作;第二,18世纪晚期,美国的土地充足而劳动力稀缺,土地便宜而劳动力昂贵,而外来移民和黑奴大部分是年轻的劳动力,这为美国的农业发展和低端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充足的劳动力,从而带来的人口结构的变化。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以青壮年为主的结构对产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Robert A. Margo就认为,美国在1774年到1909年的创造的增长奇迹主要是由于充足的劳动力,并且他认为劳动力对于总产出的贡献率是自然资源的5倍,是资本的2倍。

(二)资本

新大陆土地的巨大吸引力不仅刺激了高移民率,同时吸引了巨额的外资流入美国市场,1774到1909年,美国的资本存量迅猛增加了388倍。但Kuznetz指出,在美国经济的发展中,外国资本扮演着相对来说并不起眼的角色,例如1799年到1900年,国家资本存量增加了近600亿美元,国外净投资的比重还不到5%。而Raymond Goldsmith认为,外资的比例虽小,但并不代表所起的作用较小,在某些重要时期外资比重很大,如1832年到1839年,在总投资中,外资占比超过15%;在南北战争中后期,国内筹资很困难,外资比例达到75%,而这段时期正是美国跳跃式发展期。

此外,由于当时美国的储蓄偏好很大,国内资本市场在19世纪以惊人的速度形成,国内资本富足,这些资本主要投入于最前沿的实用技术和未知市场。资本的形成为美国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本作用,1832年到1839年,资本主要流向商业银行和运输部门,这为美国铁路建设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1882年到1896年,资本主要投向西部采矿、农业、土地开放以及地产等行业。

(三)劳动生产率

事实上,19世纪美国的持续快速增长明显受制于要素投入供给的增长,特别是在1840年,生产率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任何时候都大,这很好地解释了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的跳跃式发展。

而在19世纪,影响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是技术改进,即生产工艺的改进,

特别是1840年之后,开始大量使用机器设备;生产效率提高,即生产要素分配的改善,包括人力资本改善和规模经济。在发展农业的同时,美国的教育规模也逐步开始受到重视,儿童学校学习的机会成本从1860年的0.5%上升到了1900年的1.2%,这为之后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铺垫。

(四)交通运输和市场发展

生产力水平很大程度上依靠市场规模,受制于商品运输和谈判交易成本的。综合来说,1800年到1860年的交通技术进步惊人,使得获取信息和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成本下降,定居和生产模式、国民经济稳步前进。

美国的交通运输同时存在私人和公共企业的参与。南方的天然水路提供了庞大的交通运输网络,运河的建立改变了这一现状。此外,铁路和公路也构成了交通运输的重要部分。

诺斯认为,1915-1843年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靠英国对南部棉花的需求推动,从而鼓励了南部专业化生产棉花。这又转而提高了南部对西部粮食和便宜的东北部工业制品的需求。全国市场规模的发展,通过降低交通运输成本,实现了大规模生产经济和更强的区域经济专业化。

(五)国内国际贸易

Kuznets认为,1774-1909这段时期,发展动力主要来源于美国而非英国。本文认为,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是美国经济增长一大加速器。1815年到美国内战前,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是英国对美国棉花的需求,当时棉花占出口1/2;小麦出口量在1870年到1892年增长了4倍多,同时由于运输成本的下降,国际市场上价格差异逐渐缺失,小麦市场一体化得以形成。

美国的国内贸易在19世纪初期就已经开始,美国的农业并非是自给自足,而是和贸易密切相连;在南北战争结束之后,南方和北方沿着不同方向发展,北部发展海上贸易,扩大航运业,东北部是制造品业。

美国内战后,制造业也经历了大规模地理上的重新分布,而且由于产业的地理差异化,国内有巨大的市场来消化美国制造商品,而且有大量丰富的原材料组成了供应链,加速城市化进程,这些国内贸易、国内交易都建立在美国强大的铁路建设体统。

从宪法实施到南北战争爆发,美国经济实现了结构转变,为成为一个工业大国奠定了基础。

家庭生产的衰落,美国工厂的出现。高速、大规模发展,促进了技术的引进,项目产品的标准化、组装生产线和新的动力能源。这推动了工厂对家庭手工业、外包制和手工作坊的替代,并成为一个革命性的进程,即后来的工业革命。(六)制度

一国的总产出根本上是由总投入决定的,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存量、企业家等,并通过投入生产率等来衡量。该书将技术、劳动的专业化分工、规模

经济、组织和资源配置和人力资本等方面作为国家普遍的经济增长的源泉。

然而,为了解释为何一些国家增长比其他国家快,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各国适用和适应生产力变化源泉的方式。我们需要评估一个社会的规则、习俗、法律(制度)及其经济表现的复杂关系。

技术变革可以看作提高产量或降低成本的知识进步,它们对新发现的修正往往包括所谓的创新。通过法律和规则(制度)可以更好地理解技术变革的方式。1789年美国宪法中首次提出专利法,为发明者的发明专利提供了产权和排他性所有权。商业法律和产权制度促进技术进步,并充分了发明的商业—社会潜力,帮助开拓市场,为之提供正面鼓励。

诺斯说,长期增长的关键,是适应效率而非分配效率。有没有能力接近、适应和应用新技术和生产力进步的其他源泉直接指向了一个社会的制度。制度变迁通常是缓慢的(习俗、价值观、法律和宪法),而已确立的权力中心有时会阻止和破坏有利于经济进步的变迁。

研究显示,对美国制度性决定因素的研究,主要可包括:法制、产权的清晰界定、合同的执行、信息获取和低交易成本、进入和推出自由的开放竞争、融资渠道、投入的流动性、教育和健康、政治参与、有限政府和个人自由等等。

例如,在土地改革中,国家通过征服、缔结条约、购买等手段获得土地。然后,《西北土地法令》确定了托马斯杰斐逊的土地政策:通过出售土地而不是永久征税为联邦政府提供收入;传播民主制度;确保个人拥有明晰的土地产权,从而避免了过于强大的国家政府的出现,将土地有序地转让给人民。土地制度的改革,不仅有效地稳定了美国社会和政府部门,而且开拓了西部的大片疆土,开启了西进运动的进程。

美国宏观经济指标解析

美国宏观经济指标解析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定义:用以衡量全国国内财货与服务产值的经济活动总金额。分为实际GDP 与名义GDP,实际GDP是名义GDP中除去物价变动因素后所得到的。 制作方式:从生产方衡量GDP的制作方式为:GDP=C+I+G+(X-M) 即:GDP = 消费商品与服务支出(C)+ 投资品支出(I)+ 政府商品与服务支出(G)+ 净出口 [ 出口(X) - 进口(M)] 发布时间:GDP 是季度数据,美国商业部的经济分析局(BEA)每月以初次估计和随后两次的修正形式公布这一信息。第一季度的GDP 先期报告即初次估计公布于四月底,其余各季度的数据公布依次类推至七月、十一月和隔年一月。第一次修正报告被称为初步,一般于该季度末后两个月公布,第二次修正报告被称为修正后或最终, 一般在初步估计后三个月公布。 数据解读:GDP指标是探讨经济基本面的情况用以分析经济发展目前是处于何种状态。GDP增速加快表明经济处于扩张阶段,对生产资料的消费需求会增加。市场一般会认为强劲的GDP增长表明经济的高速发展,预示着通货膨胀或者Fed 要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利率上升、债券利率下跌;GDP增长低或为负值时,表明经济活动停滞或完全衰退,利率下降、债券利率上升。在与市场的期待值相提并论时,实际发布的经济成长率或者衰退率经常左右金融市场的走势。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f84210263.html,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 定义:以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针,用以衡量城市消费者与工资收入者购买的一定数量与质量的商品与服务价格的变化,也能衡量同样一组财物货物及服务的成本变化,内容包括食物、能源、衣物、住屋、交通、医疗及教育等。 制作方式:劳工部(Labor Department)以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针。目前美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是以1982年至1984年的平均物价水准为基期,涵盖了房屋支出、食品、交通、医疗、成衣、娱乐、其它等七大类,364种项目的物价来决定各种支出的权数,服务份额约占57%,

2018国际经济宏观形势分析

作者: Pan Hon glia ng 国际经济形势 2016年美国经济平稳增长,2017年一季度增速达到仅供个人学习2.04%,同 比环比均创新高;欧元区经济受益于货币宽松政策、弱势欧元和原

油等初级产品价格下降,经济状况企稳,2017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 2.50%;日本经济在出口较快增长等因素带动下,也获得了正增速。截至2017年4月失业率数据显示,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失业率缓慢下降,其中美国失业率下降至 4.4%,欧元区失业率下降至9.3%, 日本失业率下降至2.8%。整体看,外围经济持续平稳增长。 1、美国经济:稳健复苏 2017年,美国经济稳健复苏,国内生产总值(GDP)有望达到2.5% 左右,但就业形势并不理想,失业率下降,就业率尚未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劳工收入增长缓慢,储蓄率上升,影响了国内消费的增长。美联储继续加息并开始“缩表”。美国总统特朗普新的税改方案将对2018年美国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但巨额国债将制约经济的发展。 2017年以来,美国经济保持上升态势。特朗普入主白宫后,声言要给企业和中产阶级大幅度减税和准备放松对金融监管等刺激经济的措施,这对经济的增长起到了一些正面的影响,GDP勺增长开始 加速。一季度美国经济开局季节性疲弱,但明显好于2016年同期, 二季度出现明显反弹。前两季度,美国GDP环比折年分别增长1.2% 和3.1%。三季度,尽管有飓风影响,GDP环比折年仍增长3.2%,保持较好走势。主要机构预计,2018年美国经济增速可能略快于2017 年。IMF 10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和2018年美国的经济增速将在2.2%和2.3%;通胀维持在2.1%左右;失业率分别为4.4%和4.1%。OECD 12月发布的报告预计,2017年和2018年,美国GDP曽速将分别为2.2%和2.5%。美联储FOMC 12月

美国经济大萧条英文介绍

Economic crisis In October 24, 1929, American black Thursday, crazy stock trend suddenly appeared in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trading a total of nearly 13000000 shares of stock, beyond more than 10 times of the normal daily trading volume. In financial speculation and bubble economy, the soared stock price now moved so that it can not keep up with the speed of price quotes. With many people in bankruptcy with a mountain of debt, even 8 people killing themselves on the day because of Dutch act of debt, the financial panic started. However, this was the largest , the longest, and the worst start of economic crisis in the history of capitalism. In the following four years, the capitalist world sank into the global crisis economically, socially and politically , has been a huge impact, precarious.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内容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骤然增长,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有全面的优势,其综合经济实力也跃居世界第一并且居高不下。本文将分别从二战后到60年代末、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以后这四个时期叙述美国经济的发展过程,并分析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和介绍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关键词】:经济发展、发展特点、经济干预、财政政策、经济政策 “二战”后,世界整体上得到了和平,和平与发展也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美国在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的基础上,抓住经济发展的机遇,经济实力迅猛增长,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占有全面的优势。 (一)、二战后到60年代末美国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到60年代末,美国政府奉行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实行充分就业,危机发生时政府动用赤字财政、通货膨胀等手段减轻了危机,经济实力不断增长。 美国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优势地位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是表现在采取工业国有化的形式,而是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对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进行干预。其主要特点是不断地依靠增加国家预算中的财政支出,依靠军事定货和对垄断组织甚至中小私营企业实行优惠税率来刺

激生产,增加社会固定资本投资。 虽然美国没有在战后实行工业国有化,其经济体制仍保持着较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但是,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进行大量的投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战后美国的经济繁荣有直接的作用。美国政府在战后对经济的干预还表现在,为了维持高出口水平,一方面在“援外”项目下通过国家购买进行出口,另一方面对某些美国产品的出口实行补贴。此外,美国政府还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科研和教育网点,推行社会保障政策等,在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同期,美国经济的发展也具有一系列新特点。 首先,从50~6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个西方经济学家所称的“黄金时代”。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其次,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重心逐渐向西部和南部转移。美国传统的工业区在东北部,随着战后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没有传统工业负担的美国西部和南部,由于拥有新兴工业的原料——石油而特别适宜于诸如飞机制造业、石油工业和石油化工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美国西部和南部的新财团也骤然兴起,在经济乃至政治上与传统的东北部财团形成激烈的竞争。美国西部和南部经济实力的增长,以及西部和南部新财团的兴起,对美国的政治也产生巨大影响。美国的政治权力不再由“多雪地带”的东北部独占,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

简析美国经济状况及前景预测

简析美国经济状况及前景预测 一、2010年来美国的经济状况 (一)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状况 表格今年一季度美国GDP增长同比1.8%,而去年第四季度GDP增速为3.1%,环比下降40%以上, 从表格中可看出2010年来美国经济处于增长状态,但是GDP增长率下降。(2011年一季度,经季节性调整后,按当年价格计算,美国GDP为37516亿美元,同比增长3.9%,环比增长0.9%,折年率增长1.8%)2011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3.9%是2010年三季度来连续第三次增长率下降。 (二)美国的失业就业状况 截至6月4日一周,美国全国领取失业救济的总人数为367.5万,比前一周修正后的数字减少2.1万。这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下降表明就业市场正在改善,但是速度很慢。经季节性调整,截至6月11日一周内,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比前一周减少1.6万,降至41.4万。这是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在过去三周来的第二次下降,不过该数字已连续10周处于40万水平上方,不及年初的表现。 (三)美国目前存在通胀压力 2010年,美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较上年同比上涨6.9%,其中12月份当月同比上涨6.6%,环比上涨1.0%。2010年,美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比上涨1.6%,其中12月份当月同比上涨1.5%,环比上涨0.5%。分季度来看,一季度同比上涨2.4%,二季度上涨1.7%,三季度上涨1.2%,四季度上涨1.3%。2011年5月美国生产者物价指数月率增长0.2%,预计增长0.1%。美国5月消费者物价指数月率上升0.7%,升幅为05年9月来最大,美联储将在本月晚些时候的货币政策会议上继续维持5.25%的利率不变,且仍将视通胀为首要威胁。 (四)美国工业生产情况 工业生产是衡量制造业、矿业与公共事业的实质产出重要的经济指标,工作生产指数是反应一个国家经济周期变化的主要标志。下图是美国从2010年9月到2011年5月的工业生产月率。 从上图可以发现美国的工业生产处于波动状态,这也说明美国复苏还处于震荡阶段,经济复苏不稳定。 (五)美国的进出口贸易状况 国际贸易用以衡量美国商品和服务进口与出口的差额。下图是美国各月的国际贸易变化情况。从上图可看出,美国都是处在贸易逆差,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今年四月份较上月贸易逆差增加31.44亿美元,是2010年10月来首次大幅度增加。 (六)美国制造业经济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减慢

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

20世纪以来,美国历经数次由泡沫引发的股灾,其中以1929 年和2000 年的股灾最为严重。为更好地认识这两次以及任何股市泡沫可能带来的破坏性后果,这里我们重温1929年股灾后的大萧条。 飞扬的二十年 20年代同样被当时人称为“新时代”,财富和机会似乎向刚在一战中获胜的美国人敞开自己吝啬的大门。“人人都应该富裕”,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发表了他对新时代的看法。胡佛总统也认为,“我们正在取得对贫困战争决定性胜利的前夜,贫民窟即将从美国消失。”机会和富裕成为20年代醒目的标志。 美国股市在历经10年的大牛市后,20世纪前期美国最富盛名的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费希尔在1929年10月22日的《纽约时报》头条表示,“我认为股票价格还很低。”可是,没过几天股市泡沫就开始破裂。 股市泡沫的培植、经济超速增长常常是技术发展、制度变迁和社会氛围等众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美国20年代的经历完整地体现了这些因素的作用。以美国制造业为例,1920年开始,美国制造业飞速发展了10年。1921年的指数水平为67,而1929年的该指数已经到了119点,制造业保持了超过6%的增长速度。1929年10月股市崩溃后,到1932年该指数仅有63点,比起1929年高峰时跌了47%。 就工业技术而言,一战当中和以后老的石油和钢铁工业得到长足发展,而新兴技术引发的汽车、电气和飞机工业革命方兴未艾。战争中发展的科学技术对民用经济的推动效果明显。如果我们用投资于新设备和新工厂的资本数量来衡量技术的加速发展和推广速度,我们发现1915年用于新设备和新工厂的投资约为6亿美元,而到了1918年,这一数字已到25亿美元,增长率超过300%!新工厂的建设和新设备的投入使用,为制造业的加速发展打下了基础。福特汽车公司总裁亨利·福特的话形象地表达了当时工业界对技术进步和资本扩张的自信,“美国人现在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任意款式、任意色彩的福特汽车。” 除了技术创新,科学管理方法的应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政府与大企业的密切关系、信用消费形成等因素都促进了整个20年代的经济腾飞,同时也使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更加非理性、使股市泡沫继续膨胀。 提高了的劳动生产率使工人的工资水平也有了大幅度上升,消费能力增强,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了生产供应商采用更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采用更新的技术和更大范围的运用科学管理模式,进而反过来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促进更高的消费。整个社会的生产—消费形成了一个自我增强的循环机制。 整个社会对新技术和新生活方式趋之若骛,“炫耀性消费”成为时代潮流。当时人们追求的消费包括收音机、电影、新型电器(吸尘器,冰箱和洗衣机等)、汽车等等。“新时代”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且还深刻地改变了美国的社会结构。 20年代对经济前景的自信更集中地体现在股票市场。在股市最狂热的1929年夏,美国封闭基金的价格远远超过其资产净值,比二战后封闭基金平均溢价60%,这意味着资产的价格远远高于资产的价值。最近的一些研究显示,即使存在作空机制,也不能完全抑制当时股票价格的上涨。在投机最盛行的1929年1月,当股票做空方借入股票时(这是做空交易运作的一部分),需为借入的股票支付18%的月利率,这意味着很难借到股票去做空,以致使做空机制无法抑制股市泡沫继续膨胀。 像任何一次金融危机一样,1929年的危机前同样是一片欣欣向荣。社会中涌动的暗流,像银行不良资产增加、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社会信用受到破坏、上市公司行为扭曲,都被节节攀升的股市和对幸福未来的预期冲得无边无影。

美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创新:美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世界经济史表明,美国经济曾多次遇到风险或陷入困境,但美国总是率先突破难关,百年来一直保持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美国不断进行体制和政策改革与创新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国与国之间的差距,最根本的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素质的差距。美国能够保持科技和经济领先地位,主要受益于美国一贯重视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 ●企业是微观经济的主体,是市场竞争的直接参与者。与其他大国相比,美国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较少,政府主要职责是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在二战期间其他国家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特殊背景下,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地位极为突出,可谓“鹤立鸡群”。随着日本和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崛起,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到80年代初,美国在汽车、半导体等重要产业领域的头把交椅让位给了日本,德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美国着名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在他1988年出版的《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惊叹美国正在“相对地衰落”。 从90年代初起,美国经济奇迹般地持续增长近10个年头,成为美国经济史上最长的扩张时期,被称为西方经济中的“一枝独秀”。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美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主要表现在:

第一,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GDP的比重从1990年的%上升到1998年的%,预计到2000年将达到30%左右,美国唯一超级大国的经济基础进一步加强。 第二,在其他发达国家失业率上升或者居高不下的形势下,美国的失业率已经降至4%以下,基本达到了充分就业的目标。与此同时,美国非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1995年到1999年,美国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相当于1973年到1995年年均增长率(%)的两倍,明显高于日本和德国。 第三,美国财政收支从连年出现赤字转为巨额赢余,2000年度联邦政府财政赢余达到创纪录的2300亿美元,这在西方大国中是独一无二的。 第四,国际竞争力大大增强。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日本居国际竞争力榜首,但从1992年到2000年,美国重新恢复并保持国际竞争力第一的宝座,而日本则降到目前的第十七位。 世界经济史表明,美国经济曾多次遇到风险或陷入困境,但美国总是率先突破难关,百年来一直保持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显示了美国人的探索、创新和拼搏精神。特别是美国不断进行体制和政策改革与创新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从客观方面看,主要启示是:第一,体制上要勇于创新。20世纪初以来,美国率先进行体制和政策的改革和创新,对西方国家摆脱30年代大危机和走出70年代后期“滞胀”,都是功不可没的。特别是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实力重振的经验值得认真研究。里根大半生

80年代的美国经济

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政策和结构调整 媒体来源:国研网发布时间:07-11 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政策和结构调整 作者:国家计委对外经济所张燕生 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政策和结构调整的主线十分清楚:一是把供给管理和促进生产力发展放在首位。二是美国体制结构调整在公平和效率的取舍上明显 偏向效率。三是高度重视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四是摸索并建立了对付经济衰退 和金融动荡的体制。五是形成了以摆脱国际竞争对手为中心的发展新模式。因此 ,90年代,尤其是1995年以来,美国出现的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先导、以知识为基础、以生产率增长和结构转换为特征的新经济,与上述政策是分不开的。 一、从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是美国新经济产生的宏观政策环境 从二战结束到70年代末,美国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一直是强调解决总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为此,美国政府采取了相机抉择的财政货币政策,即当总有效需求 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时,采取赤字财政和通胀型货币政策,解决需求和就业不 足问题;当经济出现过热和通胀时,则采取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反通胀。当时 人们普遍认为,通胀与失业之间有相互替代关系,只要通过合理的需求管理政策 ,就能够把失业率保持在自然率水平(当时认为约5—5.5%),把GDP保持在潜在增长率水平(当时认为约2.5%)。这套政策组合虽然保证了美国经济在50至60年代的稳定增长,却无法解决美国生产率增长缓慢、竞争力日渐低下的供给问题。 由于政府干预扰乱了经济内在稳定机制,到60年代末和整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通胀与失业的相互替代关系消失了。 80年代初期,美国宏观政策的重点从扩大有效需求转向了反通胀,同时实施

美国经济发展历程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重点

美国经济发展历程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经济政策的制定 姓名:陈宇辉 专业:经济学 学号:1302010404 课堂号:B0200042 课序号:0 美国经济发展历程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经济政策的制定 摘要:美国经济自第二次工业革命起就开始迅速发展,其中有起有伏,但毫无疑问,仅有两百多年历史,一百多年发展经济史的美国现成为唯一的世界霸主,无论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在此我们主要研究其经济发展历程,并从中得到对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经济政策制定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经济发展历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中国经济启示 一、美国经济发展历程(这里主要研究20世纪30年代后的美国经济发展 (一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末 提到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我们不得不想到此前的1929~1933的经济大萧条,大萧条从美国蔓延到整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的恐慌,其源于1921年哈定总统上台到1933年胡佛任期结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1.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世界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例。

1934年民主党富兰克林-罗斯福上台后,实行了“新政”,对经济实行强力的国家干预,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首先挽救银行,然后开展农业复兴和工业复兴,制定了旨在保护穷人和劳动者的瓦格纳法、社会保障法,开展大规模救助,联邦政府兴办公共事业,实施美元贬值鼓励出口等。罗斯福的新政,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摸索出了一条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生命的可行途径,也就是大力发展非法西斯主义的、走所谓“福利国家”道路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杜鲁门沿袭政府干预经济政策,并从法律上承认并肯定这一政策。 罗斯福去世后,杜鲁门开展“公平施政”,在经济政策方面仍然奉行罗斯福的国家干预政策。二战后,杜鲁门总统签署并由美国国会通过了《1946年就业法》,该法案第一次在美国以法律的形式确认联邦政府有责任运用他所拥有的一且手段干预经济,保证最大限度的就业以及经济增长。这意味着在法律上把促进经济繁荣、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国威政府责任赋予了联邦政府,这是在法律上对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肯定,在美国历史上有里程碑性质的意义。[1]前后2人5届20年,体现了 政府强力干预经济并取得明显效果的试验,说明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是完全放任的,仍需政府的宏观调控。 3. 艾森豪威尔政府期间(1953~1961年 1953年,艾森豪威尔入主白宫,他担心新政以来大规模的国家干预,无异于“滑向了社会主义”,因此,他们极力试图回到“正常状态”(也就是自由放任的状态,但美国的现实情况最终使得艾森豪威尔政府接受了新政以来民主党政府的社会经济改革,走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胡佛时代的新共和党路线——一条中间路线。艾森豪威尔政府期间,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为通货膨胀,所以主要的货币政策时紧缩性货币政策,但当经济萧条时也启用扩张性货币政策。 4.肯尼迪首次正式将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扩张性财政政策长期化的实际转变。 1961年,民主党肯尼迪入主白宫。在经济政策上,继续奉行凯恩斯主义,实行以减税

美国经济指标对黄金价格的影响

美国经济指标对黄金价格的影响 1、国内生产总值GDP 通常GDP越高,意昧着经济发展越好,利率趋升,汇率趋强,金价趋弱。投资者应考察该季度GDP与前一季度及去年同期数据相比的结果,增速提高,或高于预期,均可视为利好黄金。 2、工业生产指数 指数上扬,代表经济好转,利率可能会调高,对美元应是偏向利多,对黄金利空,反之为利多。 3、采购经理人指数(PMI) 采购经理人指数是以百分比来表示,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现当指数高于50%时,被解释为经济扩张的讯号。利多美元,利空黄金。当指数低于50%,尤其是非常接近40%时,则有经济萧条的忧虑,一般预期联邦储备局可能会调降利率以刺激景气。利空美元,利多黄金。 4、耐用品订单 若该数据增长,则表示制造业情况有所改善,利好美元,利空黄金。反之若降低,则表示制造业出现萎缩,对美元利空,利多黄金。 5、就业报告 由于公布时间是月初,一般用来当作当月经济指针的基调。其中非农业就业人口是推估工业生产与个人所得的重要数据。失业率降低或非农业就业人口增加,表示景气转好,利率可能调升,对美元有利,利空黄金;反之则对美元不利,利多黄金。 6、生产者物价指数(PPI) 一般来说,生产者物价指数上扬对美元来说大多偏向利多,利空黄金:下跌则为利空美元,利多黄金。 7、零售销售指数 零售额的提升,代表个人消费支出的增加,经济情况好转,如果预期利率升高,对美元有利,利空黄金,反之如果零售额下降,则代表景气趋缓或不佳,利率可能调降,对美元偏向利空,利多黄金。

8、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讨论通货膨胀时,最常提及的物价指数之一。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有通货膨胀的压力,此时中央银行可能藉由调高利率来加以控制,对美元来说是利多,利空黄金。反之下降,利空美元,利多黄金。不过,由于与生活相关的产品多为最终产品,其价格只涨不跌,因此,消费者物价指数也未能完全反应价格变动的实情。 9、新屋开工及营建许可建筑类指标 因为住宅建设的变化将直接指向经济衰退或复苏。通常来讲,新屋开工与营建许可的增加,理论上对于美元来说是利好因素,将推动美元走强,利空黄金。新屋开工与营建许可的下降或低于预期,将对美元形成压力,利多黄金。 10、美国每周申请失业金人数 分为两类,首次申请及持续申请。除了每周数字外,还会公布的是四周的移动平均数,以减少数字的波动性。申请失业金人数变化是市场上最瞩目的经济指标之一。美国是个完全消费型的社会,消费意欲是经济的最大动力所在,如果每周因失业而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增加,会严重抑制消费信心,相对美元是利空,利多黄金。该项数据越低,说明劳动力市场改善,对经济增长的前景乐观,利于美元,利空黄金。 11、美国ECRI领先指标 领先指标是一个衡量总体经济运动的综合性指标,它可以较早的说明今后数个月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商业周期的变化,使投资者早期预测利率方向的重要工具,预测未来经济发展情况的最重要的经济指标之一,显示美国的经济前景。若美国上周ECRI领先指标高于前值将有利美元,利空黄金;否则将不利于美元。 12、美国本月核心零售销售 零售销售指数是用以衡量消费者在零售市场的消费金额变化,核心零售销售为剔除汽车、食品和能源的零售数据统计得出。零售额的提升,代表个人消费支出的增加,经济情况好转,如果预期利率升高,对美元有利;反之如果零售额下降,则代表景气趋缓或不佳,利率可能调降,对美元偏向利空。 13、美国月贸易帐 贸易帐反映了国与国之间的商品贸易状况,是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进口总额大于出口,于是便会出现“贸易逆差”的情形;如果出口大于进口,便称之为“贸易顺差”;如果出口等于进口,就称之为“贸易平衡”。

美国经济二战后持续繁荣的原因分析

美国战后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战争结束后,经过恢复与改造,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呈现繁荣景象;第二阶段,面对危机与“通胀”,经过调整,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形势好转,但债务负担沉重;第三阶段,通过调整政策,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及其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骤然增长,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有全面的优势。在完成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转变之后,美国经济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上述优势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持续增长。从1955至1968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虽然在同一时期西欧各国和日本的整体经济增长速度赶上了美国(法国为5.7%、联邦德国为5.1%、日本为7.2%、英国为2.8%),但是战后美国经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仍占有优势地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时期美国经济曾经出现连续106个月的持续增长,这一记录直至90年代出现所谓的“新经济”之后才被打破。 美国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优势地位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是表现在采取工业国有化的形式,而是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对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进行干预。其主要特点是不断地依靠增加国家预算中的财政支出,依靠军事定货和对垄断组织甚至中小私营企业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增加社会固定资本投资。虽然美国没有在战后实行工业国有化,其经济体制仍保持着较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但是,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进行大量的投资。比如美国政府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175亿美元;对宇航工业的投资,从60年代末起每年投入50多亿美元。美国政府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战后科技革命的需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战后美国的经济繁荣

美国22个经济指标

美国22个重要经济数据 今年美国各个经济指标层出不穷,美国的经济指标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也是影响贵金属价格的重要因素。凡眼看金在回答大家问题的时候发现,我们目前的投资者对与各个经济指标都很陌生。为了方便大家以后的交流,凡眼看金在这里列出22个美国重要的经济指标,以及公布频率、时间、及其影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PPI) 用以衡量量内工厂、农厂及加工厂的产品交货价格变化。顾及食物及能源两项成份经常受季节因素而波动剧烈,因此这项报告又计算扣除该二成份的核心物价,称为生产者物价核心指数 来源:劳工部(Labor Department) 统计频率:每月 发布时间:美东部时间8:30 AM ,通常在每月的第13 日左右发布前一月份的资料 重要性:高,通常会影响金融市场走势,而且其时效性及通胀意涵也广泛受到市场追踪 2、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用以衡量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针。 来源:劳工部(Labor Department) 统计频率:每月 发布时间:美东部时间8:30AM,通常在每月第三个星期 重要性:高,通常会影响金融市场走势,而且其时效性及通胀意涵也广泛受到市场追踪 3、工业生产指数Industrial Production 用以衡量全国包括矿业、工厂及公用事业在内的工业产出,该报告并附带一个名为产能利用率(Capacity Utilization )的指针,以衡量工业生产距离发生瓶颈的程度 来源:联邦准备理事会(Federal Reserve ) 统计频率:每月 发布时间:美东时间9:15 AM ,通常在每月的第15 日左右发布前一月份的资料 重要性:中高,经常会影响金融市场走势,而且由于这一数据是在每一月份结束后的大约两周便发布,因此其时效性也非常高,附带发布的产能利用率则是一个通膨的指标。 4、商业库存Business Inventories 用以衡量包括制造、批发及零售三个阶段在内的整体商业库存,以及这三个阶段的销货金额。 来源:商务部(Commerce Department )。

美国经济的增长和影响

一、美国经济从繁荣到衰退 从1992年以来,美国经济进入了新的一轮经济扩张期,出现了少见的繁荣景象,一个新名词“新经济”也随之诞生。在这轮扩张中,各种指标均呈现健康态势,出现了“一高两低”的现象,即经济长期高速增长,但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却很低。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3.8%,通货膨胀率保持在2%—3%,失业率大幅度下降。在这次新经济中,美国占据着信息产业的优势,信息产业成为美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美国经济持续增长;而且其全球化程度非常高,一两家企业的产品几乎垄断全球市场。然而,美国经济自2000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增长速度趋缓。2001年3月,经济就已经步入衰退。按年率计算,2000年前2个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高达4.8%和5.6%;后2个季度分别为2.2%和1.0%。至2001年,头2个季度分别为1.3%和0.3%,第3季度就已出现负增长,增长率为-1.1%,美国经济本身呈疲软走势。“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经济的衰退。“9.11”事件对美国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将达数千亿美元,损失最大的几个行业有航空、旅游、证券、保险、能源、房地产等。尽管该事件对美国社会和经济都产生了比较强烈的冲击,但美国政府在2001年第4季度采取的增加财政支出13%,国防开支增长14%的财政政策,使美国经济在第4季度出现回升,该季度GDP增长达到2.7%,2002 年第1季度出现了高达5%的增长率。从数据上看,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始。然而好景不长,2002年9月公布第2季度GDP增长率又回落至1.1%。此外,美国的失业率也一直居高不下。近几个月来,美国失业率均在5.8%到6%之间徘徊,为多年来的最高水平。据2002年9月18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2年7月失业率达5.9%,8月为5.7%。 二、美国经济走势分析:美国经济将步入增长性衰退 对于美国经济未来走势及全球经济前景,许多学者作出了各种各样的预测。有两种观点大相径庭。一种观点认为美国经济将在2002年下半年增速强劲,全球经济也将走出低谷;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将进入长期衰退,复苏日子还长。笔者认为:美国经济将步入增长性衰退(growthrecession)。增长性衰退是世界银行使用的一个概念,即世界经济增长率在2.5%以下的就叫增长性衰退。另外,国民经济研究局也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等发达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及其启示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等发达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及 其启示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为了尽快地走出经济衰退,世界各国积极地采取措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经济体重新认识到实体经济的作用和本国经济发展的缺陷,开始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政策的着力点以扶植新兴产业为主。 一、美国:以新能源产业为核心加强实体经济的发展 上个世纪后半期,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得益于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等一系列新兴技术的应用。新能源技术与电子、信息等新兴技术同时开始萌芽,并得到较快的发展。但是,新能源技术应用成本较高,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不具备经济性。新能源技术在上个世纪并没有得到广泛地应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必须寻找一个新的产业作为拉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新能源产业成为美国的首选。 为了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2009年2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其中新能源为重点发展产业,主要包括发展高效电池、智能电网、碳捕获和碳储存、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其要点是在3年内让美国再生能源产量倍增,足以供应全美600万户用电,这是过去计划在30年内才能达到的目标。

新能源产业的崛起将引起电力、IT、建筑业、汽车业、新材料行业、通讯行业等多个产业的重大变革和深度裂变,并催生出一系列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对其他产业发展的直接拉动表现为多个方面:一是拉动新能源上游产业如风机制造,光伏组件,多晶硅深加工等一系列加工制造业和资源加工业的发展;二是促进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等一系列输送与用能产品的开发和发展;三是促进节能建筑和带有光伏发电建筑的发展。这不仅填补美国实体经济的空缺,使美国由消费社会转变为生产、消费并重的社会,而且可增加国内就业,降低污染排放物。尽管新能源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从目前来看,新能源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成本仍然过高,发展新能源产业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为此,美国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采取了措施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一)在国际上,对减排温室气体的态度由消极转为积极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的市场空间。在新能源产业尚不具备成本竞争优势的条件下,要想把它作为带头产业,唯一的办法是制定更加严格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保护规则,提高化石能源的外部成本。美国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之前,以影响经济发展为由,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然而,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一改过去布什政府的能源政策,在新能源、环保政策方面较为高调。表示将在未来10年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替代能源的研究,以减少50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他还承诺要通过新的立法,使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到2050年之前比1990年减少80%,并拿抵税额度来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型汽车。

美国经济大萧条原因及与中国当今经济状况相似点(英文)

Causes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Facts ?In the 1920s,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The Roaring Twenties,”there was a false sense of prosperity on the part of Americans. Approximately 60% of the population lived at a poverty level (earning less than $2,000 per year), yet credit was available, and people were using it. People were buying cars and radios on installment credit, and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was the leading industry in the country. ?Speculation in the stock market was one of the causes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yet only about 1% of the American population were investors at the time of the stock market crash in October 1929. ?In the stock market, people were buying stocks on margin (which is the same as borrowing money to pay for stocks), which sent the Dow Jones from 191 points at the beginning of 1928 to 381 points by September 1929 (shortly before Black Tuesday). ?In 1929, approximately 200 corporations owned more than 50% of all American industry. ?In 1929, approximately 1% of Americans controlled 40% of the wealth of the company. ?Banks were failing long before the stock market crashed in 1929. In fact, during the 1920s, 600 banks failed each year, on average. ?The Great Depression was caused by fearlessness and fearfulness, overconfidence and loss of confidence. The booms of the 1920s led to borrowing, speculation, and rampant spending. Once things started to go downhill (primarily throughout 1929), they spiraled quickly. The stock market crash of October 1929 caused a run on the banks, which led to a decrease in spending, which led to unemployment, which caused more of a run on banks and more decreases in spending. ?From 1929 to 1933, the United States’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 dropped by 33%.

美国重要指标解读原版

黄金投资基本面分析:美国主要经济指标 美国重要指标的解读: 美国主要经济指标美国是世界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经济的好坏将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为此研究分析美国经济指标是我们了解世界经济形势一个有效手段,也是黄金价格短期波动的最主要影响因素。美国公布的经济指标主要包括了以下几大部分内容:国民收入和生产、工业生产和订单、固定资本投资与建筑、就业与失业、国内贸易和商品库存、综合商品价格。以下我们将就其中一些重要指标进行简要分析。 一、利率(%)★★★★★ 利率,就其表现形式来说,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上升时,便提高利率、收紧信贷;当过热的经济和通货膨胀得到控制时,便会把利率适当地调低。因此,利率是重要的基本经济因素之一。 利率水平对外汇汇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利率是影响汇率最重要的因素。我们知道,汇率是两个国家的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与其他商品的定价机制一样,它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所决定。外汇是一种金融资产,人们持有它,是因为它能带来资本的收益。人们在选择是持有本国货币,还是持有某一种外国借币时,首先也是考虑持有哪一种货币能够给他带来较大的收益。而各国货币的收益率首先是由其金融市场的利率来衡量的。某种货币的利率上升,则持有该种货币的利息收益增加,吸引投资者买入该种货币,因此,对该货币有利好行情看好支持;如果利率下降,持有该种货币的收益便会减少,该种货币的吸引力也就减弱了。因此,可以说“利率升,货币强;利率跌,货币弱”。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巨大,大大超过国际贸易额,表明金融全球化的极大发展。利率差异对汇率变动的影响比过去更为重要了。当一个国家紧缩信贷时,利率会上升,与国际市场上形成利率差异,将引起短期资金在国际间移动,资本一般总是从利率低的国家流向利率高的国家。这样,如果一国的利率水平高于其他国家,就会吸引大量的资本流人,本国资金流出减少,导致国际市场上抢购这种货币;同时资本账户收支得到改善,本国货币汇价得到提高。反之,如果一国松动信贷时,利率下降,如果利率水平低于其他国家,则会造成资本大量流出,外国资本流入减少,资本账户收支恶化,同时外汇交易市场上就会抛售这种货币,引起汇率下跌。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年、季)以货币表示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它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概括,是全面反映一国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程度的综合指标体系。通常美国GDP越高意味着经济发展越好,利率趋升,美元汇率趋强。 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该国各个经济部门在一定时期(一年或者一季)内所生产的没有扣除资本消费(Capital consumption)的全部商品和劳务总值。所谓的资本消费,指的是固定资本折旧,也即不论谁在该国拥有生产资产,其产出均应计入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例如:外国公司在美国设立子公司,即使将营利汇回其位于其它国家的母公司,其所生产出的全部商品和劳务总值仍是美国GDP 的一部分。 GDP代表一个国家境内的全部经济活动,反映经济增长的基本情况,用以分析经济发展目前处于何种状态。GDP增速加快,表明经济处于扩张阶段,对生产资料的消费需求会增加。

《美国经济评论》百年经典论文导读

《美国经济评论》百年经典论文导读 《美国经济评论》百年经典论文导读 2011-09-20 20:00:22| 分类:经济学|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美国经济评论》百年经典论文导读   由美国经济学联合会主办的《美国经济评论》创刊于1911年,距今整整100周年,是在美国影响最大,也是世界知名遐迩的经济学期刊之一。为纪念创刊100周年,期刊特邀了阿罗(K.J.Arrow)、伯恩黑姆(D.Bernheim)、费尔德斯坦(M.S.Feldstein)、麦克法登(D.L.McFadden)、波特巴 (J.M.Poterba)与索洛(R.M.Solow)等六位著名经济学家,成立了“20篇最佳论文”评选委员会,在该刊100年来刊登的数千篇文章中,甄选出对经济学发展与实践产生深远、重大影响,且富有创造性的20篇最佳论文。2011年第1期《美国经济评论》出版了百年纪念特刊,开辟了百年论坛专栏,并公布了中选结果。膺选论文都名重一时,代表了每一时期经济学的最高学术水平, 同时整体再现了百年来在经济学领域艰辛跋涉、不断探索的历史发展轨迹,反映了美国主流经济学的基本走向。

为了提选最具开创意义和积厚流广的论文,评委会首先使用了JSTOR(Journal Storage)系统的论文引用和查询数量作 为参考指标进行初选。其后,为避免因论文引用与查询数量指标的内在缺陷可能导致早期刊发的经济学家的文章被漏 选或误选,评委会对若干著名经济学家的相关文章也给予了重点关注。最后,评委会每个人以自己对于质量和重要性的判断为标准,从已选论文中再作遴选,授予20篇论文为百 年最佳论文。其中,12篇论文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独著或合著的经典论文。现给出这20篇膺选最佳论文的导读,以 飨读者,让读者感受这些经济学经典文献所蕴含的内在价值。 论文导读按文章发表先后顺序排列: 1、《生产理论》(1928) C.W.柯布与P.H.道格拉斯著 本文研究了1899-1922年间美国制造业的资本、劳动与产出的关系,分析了这一时期劳动与资本两类要素对产出的影响,首次提出并使用了此后以其名字命名的不变弹性柯布-道 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其一般形式为:P=ALαKβ,式中,P、L、K分别为产量、劳动、资本,A、α、β为三个参数。当α+β=1时,α、β分别表示劳动、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份额。该函数以其简单的形式描述了人们所关心的一些性质,是经济学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函数形式,被用于表示生产、效用函数以及理论与实证经济学其他方面。他们用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