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开发管理程序

供应链开发管理程序
供应链开发管理程序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供应链开发管理程序

1.目的:

1.1明确与采购相关的各类型供方开发和管理的流程,规范供应链开发作业的具体模式,提高供方开发的计划性,规范性以及风险可控性,最终对公司的经营做出直接贡献。

2.范围:

2.1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对外采购和外协加工等各类供方的开发、测试及评审工作。

3.权责:

3.1此规范由本公司采购部制定、修改、发行并最终解释。

3.2质量部负责供方质量相关的评审、样品测试以及例行供应质量评价。

3.3技术部负责测试项目指定、工艺确认、技术确认以及技术资料的发行和核对。

3.4制造部负责样品组装确认、并配合采购部对外协及供应商的工艺进行指导。

3.5采购部负责供方开发的调查、信息收集、开发主导以及最终供方登陆。

4.名词定义:

供方风险:主要包括供应商及外协厂违约,以及供应渠道不畅通、重大质量风险等。根据物料的类型及用途,对供方按照以下大类进行区分,便于后续管理:

A类:原材料供方(钢材、棒料、铜板等内部加工用的原物料)

B类: 外购件供方(由外部供应商设计生产符合我司要求的零部件)

C类: 生产辅料供方(生产辅助用料、包材、清洗剂等辅料)D类: 工量具供方(刀具、夹具、工具、一般用量具)

E类: 设施设备供方(生产检测用设施、设备;办公生活用设施设备等)

F类: 外协厂(按照公司技术要求,对某工序做配合加工的供方)

G类: 外包方(货运、物流、绿化、保洁等类型供方)

根据供方的性质,进行以下类别区分,以便管理:

Ⅰ类: 生产加工型供方

Ⅱ类: 贸易型供方

Ⅲ类: 外协厂

根据物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区分:

一类物料:包括需要组装使用到产品上的电气类零部件(如电源线、马达、电路板、加热器、感温线、温度补偿导线、电磁阀等);

二类物料:是指除去一类物料以外,使用到产品上的生产用零部件和其他物料(板料、棒料、外购结构件以及陶瓷接头、螺丝等国标件);

三类物料:生产辅料,工量器具;

四类物料:办公、生活相关用品;

5.作业内容:

5.1供应体系策划及供方选择的原则

根据公司经营发展的方向,以及公司内部资源的配置情况,为保证公司生产经营的顺利实施,由采购部门经理主导,对现有的购入物料进行整理,根据物料渠道来源、质量以及技术要求等情况,规划出各种物料计划需要的供方以及配置数量,具体分为以下三种:

一:《独家供应物料及供方配置计划》

二:《两家以上供应物料及供方配置计划》

三:《三家以上供应物料及供方配置计划》

在此基础上,对需要开发新供应商或者对现有供方进行成本改善等相关工作的,做出具体的开发计划。以上工作需每年重新评估,由采购部经理负责在2月底前完成。

5.2供方开发的原则:

一:同一原物料原则上必须有两家以上供方,除非是技术垄断性供方只能独家供应;

二:原材料类必须是生产厂家供应或者经营该品牌的授权一级代理商(经营同一品牌最佳)。

三:外购关键零件原则上必须是国际或国内知名品牌厂家或者在国内授权指定的一级总代理,防止出现假冒伪劣零件,以保证产品最终的质量。

四:工量具等供方原则上是生产厂家或者厂家自营办事处,授权代理商或经销商(经营同一品牌的工量具优先);

五:设备类供方优先选择知名品牌厂家,并且能够是地理位置就近便于售后服务的公司。

六:外协厂要选择我公司设备不足或者公司无加工能力的厂家,各工序至少2家以上,外协厂距离我司距离原则上不得大于50KM,以便快速响应和服务。

七:外包运输方的选择要从价格和配送时间方面考虑,选择不同类别和层次的合作方。

八:生活用品原则上优先就近选择大的批发市场或者大型超市(有资质优先)。

九:先保证质量,再考虑同等质量下的价格情况。

十:供方需有三年以上经营时间,有固定的场所,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信誉良好。

5.3供方开发计划(只针对A、B、C、D、F类供方)

5.3.1根据每年新核定的供方配置划方案,由采购部安排采购人员,按照需求的轻重缓急及导入目的不同,制定年度新供方开发计划,确定目标供方,预先核定开发目的的符合性后,由采购部经理审核、副总确认、最终由总经理批准实施,具体由采购部落实。供方开发计划的具体内容、负责人及计划完成时间填写在《新供方物料开发计划表》中,审批后由具体负责人员参照计划时间实施开发。每一个阶段完成后,推进人员需要将实际完成时间填写,并更新下一个项目的计划时间,报各级领导签核。

5.3.2对于计划增补物料新供方的情况,要全部制定完整的计划表,按步骤进行。

5.3.3如果是从现有合格供方中选择开发供应新物料,此时供方调查和评审的环节可以省略,确认符合开发目的后,直接从供方送样检测开始,计划中可以注明此项。

5.4 供方调查及初评的条件首先是供方符合我司开发的目的,然后才开始实施。

5.4.1采购人员根据供方开发计划表的需求,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供方信息,供方的选择首先要遵守5.2供方开发的基本原则,在此原则的指导下选择供方。

5.4.2供方信息的调查可以通过几个渠道,利用网络了解、通过展会收集的信息以及通过熟悉行业的人士了解信息,供应商的选择时,要考虑Q(质量)、 C(价格)、D(交期)、S(服务)的整体情况,首先考虑质量符合要求,开发目的经过前期评估后可以达成,否则供方开发意义不大,不能在达不到以上两个前提的条件下选择供方。

5.4.3供方选择时必须调查对方的技术实力和设施设备的配套能力,原则上首先要选择有同样或类似物料供应实绩的供方,技术开发和质量保障能力较强的供方优先。信誉良好,服务及时,价格上符合公司的期望,地理位置近,作为我们优先考虑的供方实施调查。

5.4.4供方调查时,采购人员必须填写《供方调查初评表》,收集供方的相关资料,附上以下证书复印件(加盖企业公章):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或三证合一)、特种设备设计或制造许可证、国家规定的必须纳入强制认证的产品的认证证书、其它有关资质或证书;如果是贸易商,必须拿到品牌厂家授权证书以及注明代理范围和区域的资料。以上做法是为了防范供应风险,防止出现一些意外问题的发生。生产加工型工厂要调查对方的设施设备情况,生产、技术和品质配备人员等,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调查清楚供方的基本情况。

5.4.5在供方调查时,要同时对商务方面的信息提前进行确认,下单方式、交易方式和币种、对账方式、结算方式和周期、是否接收承兑或者支票等?并需要向供方确认对方的质量和服务保障方式,质量保证期是多长时间?发生问题后的服务方式和响应时间是多长等,以上内容需要提前确认,同时再次对开发目的与供方提供的条件进行核对,符合目的要求方才正式开发,免得做了一半无法打不成目的浪费时间。

5.4.5供方调查和初评符合后,按照供方开发计划的要求进入下一步流程,需要送样的供方由双方商定时间提出样品送样计划,采购人员在开发计划表中进行更新。

同以上方式,对于新外协厂的开发也需要进行供方调查和评审,然后经两次送样确认才可以导入,具体送样过程见下面样品检测条款的描述。

5.5样品的提交和检测确认(针对A、B、C、D、F类供方)

5.5.1供方调查和初评符合后,由采购人员负责,发送待开发物料相关的技术资料给供方,要求供方送样检测。如果供方在技术方面有疑难问题,要提前联系双方技术人员沟通,将问题点全部沟通清楚,方便后续打样。每次送样的数量按照5.8条款数量实施。

5.5.2供方在打样完成后,必须先对照技术要求自己进行检测,检测合格的样品方可以送样。如果是材料和铸造相关的厂家,需要事先进行材料检测,送样时同时提交材质证明书,作为今后的判定标准留存在档案中。我司收到的样品,需要包括供方检测报告、材质证明书以及样品,在此基础上方可以进入内部样品检测。

5.5.3采购人员收到样品和相关资料后,填写《样品检测报告》,交技术部技术科进行检测项目指定,接着转交给质量部。质量部在检测样品时,按照技术科指定项目以及部门内部对应零部件检测项目进行检测,如果注明需要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的,需要做按照对应的测试方式进行可靠性评价,可靠性评价的测试由技术科安排人员负责完成。

5.5.4样品测试完成后,转交制造部(附上组装需要的样品),进行组装性确认,将样品实际组装到我司对应的产品上,确认组装状态和功能是否正常,是否满足技术要求,做出评价。

5.5.5样品测试完成后,最终转交技术部经理,由技术部经理负责召集相关人员对样品情况最最终判定,确认是否符合公司要求。最终在测试报告上签署结论,并交工厂副总和总经理最终确认批准。

5.5.6外协厂的样品确认,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外协调查和评审合格

第二步:外协工艺说明,双方会面进行工艺合议,工艺培训、学习。

第三步:由我司生产加工人员辅导外协加工第一个零件送样确认。

第四步:由外协自己按照工艺加工一个零件送样确认。

5.6供方评审

5.6.1样品测试合格后,由采购负责人员联络工程、品质及制造共同对供方进行评审(分为现场审查或者资料审查),供方评审分为生产加工型供方和贸易型供方量大类,分成不同的内容。生产加工型供方的评审要从质量管理体系以及Q\C\D\S各方面进行;贸易型供方要从资质、经营资历、授权证书、代理范围、价格、交货期以及服务等方面评估;评审的内容都要填写在《供方评审表》中,供方评审后大于80分以上的,可以认为该组织初步符合我司供应基本要求,结论为符合要求的供方,初步符合供应条件。经过供方调查,样品检测合格,供方评审得分大于80分,此供方符合我司预备供应商要求,由采购人员负责导入为预备方,在《预备供方名录》中登记。

5.7预备供方建档和供需合作协议的签订(针对所有供方及外协)

5.7.1供方调查完成,样品检测合格,供方评审合格后,采购人员要负责填写《供方导入表》将此供方导入到【预备供方名录】中,并对此供方进行建档,每一个供方都要使用一个单独的档案袋,分门别类进行资料归档,按照时间顺序和开发进度的顺序,把相关资

料依次归类到一起。【新供方物料开发计划表】、【供方调查初评表】、供方各种资质证书复印件、【样品检测报告】、【供方评审表】以及后续开发和合作中形成的资料、报价相关资料、定期降价以及评审资料等全部归档到此文件袋中,随时可以查阅。

供方成为我司预备供方后,由采购部负责和供方签订《供需合作协议》,此协议规定了供需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交易相关要求、行为规范以及质量问题相关的处理方式。作为双方正式开始交易的基本条件,该协议由双方公司盖章生效,具备法律效力。

5.8 供方和我司签订供需合作协议,登记到《预备供方名录》中后,此供方可以有资格正式接受我司下单进货,但是在具体操作时,需要按照以下三种情况受控实施:

A: 一类物料供方的下单进货只能是小批量试用下单和批量试用下单(数量见附表),不能当作合格供方大量下单。只有小批验证和批量试用验证评价合格后,转为正式供时,才可以连续批量下单,下单数量在初期的半年内原则上不能超过总使用量的20%,原供方仍然需要继续作为主要供方使用。新供方需要一步一步逐级验证完成后,转为合格供方才可以调高下单比例。一类物料的新供方在导入初期的一年内下单比例不能超高40%,以保证初期使用中不出现质量问题和其他无法预料到的问题点,逐步跟踪验证。批量导入1年后,如果最后连续5批次物料质量、交期均达到要求,方可提升为重点供方,加大下单比例。以此种方式预防风险,把可能的风险预防到最小。

B: 二类物料的预备供方的下单以批量试用方式下单(数量见5.7条款附表),批量试用评价合格后,转为正式供应商,才可以连续批量下单,下单数量在初期的半年内原则上不能超过总使用量的30%,一年内不允许超过60%,原供方仍然需要继续作为供方使用。新供方需要逐级验证完成后,转为合格供方才可以调整下单比例。批量导入1年后,如果最后连续3批次物料质量、交期均达到要求,方可加大下单比例。

C:生产辅料和刀具的导入,经过批量使用测试没有问题,可以按照采购决定的比例下单。

D:其他生活、办公等用品的导入,经样品测试合格,可以按照采购内部决定比例下单。

E:外协厂经评审合格,样品送样两次合格后,按照公司工序外协的内容,由采购人员下单委外加工,加工比例在半年内不超过60%,半年后不限比例。

F:加热器、感温线等类型物料,批试时先选择一个固定的规格、型号;板料、棒材等物料,先导入一个批次的材料,用在同套系统上。两者都要验证合格后再扩展范围。

附表:物料测试、试用跟踪及初期导入下单管控表

5.9 小批量和批量试用的验证

5.9.1新物料导入时,小批量试用以及批量试用的物料按照重要程度进行如下管理:

5.9.2对于公司使用的一类物料,均要进行小批量和大批量导入验证(数量按照5.8条款附表要求),一类物料包括电气类零件等关键原材料。未经小批和批量试用验证的一类物料不得正式采购使用。

5.9.3公司使用的二类物料(生产用的零部件和其他物料)必须进行样品测试和批量试

用一批验证(数量按照5.8条款附表要求),跟踪合格没有异常后方可正式批量导入。

5.9.4公司使用的生产辅料及刀具的导入,必须进行样品测试(5-10PCS),合格后进行一次批量试用确认,确认无误方可安排计划切换降低原有供方供货比例,逐步提高现有供方物料的使用比例。

5.9.5公司使用的其他生活、办公用物料,按照先送样确认,后直接导入使用的方式。

5.9.6小批量或批量试用时,由采购跟催物料,物料到货后,采购人员填写【新材料新部品导入表】基本信息转交给技术部技术科,由技术科指定责任人,并选定准备导入使用的产品或系统订单,选择时按照物料使用的影响大小以及就近区域选择使用对象。采购人员收到确认表后将此表发送给制造部生管科,由生产管理人员安排生产加工和组装部门领取试用领料生产,评价组装性和加工性;完成后交品质部门检查,品检确认合格后,填写【新材料新部品导入表】中检查结果后,交仓库发货给客户使用跟踪,品保将此表交给采购员,确认后转交技术科安排内部人员或者联络业务售后人员跟踪安装使用的过程情况,一、二类物料要求出货后生产两个月以上无异常,达到此验证该物料正常为试用符合要求通过(需要直接或者间接分开确认对应物料的实际状况),由技术科确认后在【新材料新部品导入表】中注明结论,判定物料符合要求。采购部最终将【新材料新部品导入表】提交副总确认,总经理批准,准备开始大批量使用此物料。

5.9.7正式采用批量使用的物料,在使用的初期进行使用量的管控,和现有的供应商进行进货比例的分配。新供方在半年内按照5.8附表要求的比例数量送货。一年内不得超过2倍比例,按照此方式谨慎使用,防止发生风险或意外。

5.10商务条件的最终确认及合格供方导入

5.10.1针对批试验证合格的供方,由采购人员和供方事前沟通,最后一次确定各类商务条款,包括交易方式,送货方式,对账方式,结算方式,是否接受承兑汇票,半年内的协议价格或者价格计算方式。此内容由采购和供方协商,最终填写形成合格《供方导入表》,双方盖章后留存依据实施,报经副总和总经理确认后,该供方正式导入到【合格供方名录】中,以上资料均归类在供方档案袋中,以备后查。

5.11合格供应商管理

5.11.1【合格供方名录】中导入的供方,作为我司正式合格的供应商,导入时初步按照供方评审表得分,按照【采购管理程序】中规定的等级进行比对,确定供方等级。后续进入供方日常管理和考评,根据日常考评确定下单比例以及供方动态等级。此工作由采购部门负

责日常物料下单、调达的人员跟踪管理,下单时要进行多方比价,有协议价和定式计算价格的按照原来协定的价格方式,下单时只能低于或者等于此价格,不能高于协定价格,否则需要经过各级领导签核后方可。

5.12供方风险防范

5.12.1风险管理目的:任何事物都有风险,采购风险归根结底,也是可以通过一定手段和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规避的。

风险预防主要的手段有:做好年度采购预算及策略规划;慎重选择供方,重视供方的筛选和评级;严格审查订货合同,尽量完善合同条款;拓宽信息渠道,保持信息流畅顺;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充分运用供应链管理优化供应和需求;加强过程跟踪和控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以降低采购风险。

5.12.2 风险预防措施:

5.12.2.1本公司每个季度进行“合格供方评审”,评审结果在70分以下,在指定时间未做改善处理的,将被列位不合格供方,高风险供方。

5.12.2.2本司原则要求主要材料必须2-3家合格供方,以零件质量问题对我司产品供应断链现象。

5.12.2.3供方交期,采购时刻跟踪,适时掌握产品流向,交期达成此项工作将占采购绩效的重要比例,根据“供应商的动态管理”方案进行对供方交期约束。

5.12.2.4采购订单,及采购合同条款,重点说明知识产权保密条款,特别是按照我司或我司客供方的图纸及技术资料等制作零部件,双方须签订“供方商业保密协议”。

5.12.3风险处理预案:

5.12.3.1供方评审经质量部门、技术部、采购部部等相关部门严格评定,如果出现质量异常,供方必须有应急方案,不能影响正常的交期及使用,如我司因供方质量或交期问题,产生我司经济损失,供方将受连带责任(赔偿因物料异常导致我司产生损失的部分)。并作质量异常分析报告,限期改善,如未达成,将取消合格供方资格。

5.12.3.2如果我司信息机密资料有外泄现象,本公司将采取以上应急处理措施:

(1)立即切断信息再输送,联络供方及供方的第三方及时控制机密文件的再传播,资料文件的电邮、复印件,调查其它的流向,并调查登记,全部追回,如供方不配合中断追回将请求执法部门协调处理;

(2)组织调查人员进行确定损失;及时上报相关法律约束单位;

(3)外泄资料立即追回,减少再次外泄;

(4)追溯供方的法律责任。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供应链管理五大核心模块

供应链管理五大核心模块课程之一供应链管理核心与基础 一、供应链管理核心与基础 1.新的竞争环境与SCM的发展 2.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发展 3.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与内涵 4.全球供应链管理的特征和类型; 5.全球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结构; 二、SCM与企业竞争战略 1.企业的战略路径选择与SCM的目标、角色; 2.SCM与商业模式 3.生产方式如何影响SCM? 案例:联想并购IBM PC后SCM整合问题 三、供应链管理计划 1.供应链综合计划; 2.供给/需求协同计划; 3.供应链管理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 案例:独立的供应链服务商 四、供应链管理库存控制 1.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 2.供应链库存控制与管理的常用策略 3.供货商管理库存VMI 五、供应链管理战略规划 1.供应链管理的发展阶段 2.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估 3.供应链管理的软件支持 4.全球化供应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5.跨国物流与运输 6.电子商务 案例:PPG的没落和VANCL的崛起 六、供应链管理策略实施 1.敏捷供应链与精益供应链 2.准时生产JIT(JUST IN TIME)的起源 3.供应链中实现JIT的先决条件 4.供应链中实施JIT的技术手段 5.电子商务条件下的JIT应用 6.全球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及其控制 7. SCM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保证 案例:汽车工业的供应链模式 七、大案例讨论 1.供应链的垂直整合-- 三星vs富士康 2.商业模式与SC沃尔玛vs淘宝

课程之二供应链管理流程标准一、供应链管理–前沿的思考和实践 1.全球SCM的最新理念和思想动态介绍 2.CSCMP在做些什么? 二、《CSCMP供应链管理流程标准》 1.计划流程自检及最低标准和最佳实践标准 1.1 供应链计划流程 1.2 供给/需求协同 1.3 库存管理 1.4 库存计划 2.采购流程自检及最低标准和最佳实践标准 2.1 战略采购 2.2 供应商管理 2.3 采购 2.4 进向物料管理 3.制造流程自检及最低标准和最佳实践标准 3.1 产品工艺 3.2 伙伴关系和合作 3.3 产品或服务定制 3.4 制造流程 3.5 制造基础架构 3.6 支持流程 4.交付流程自检及最低标准和最佳实践标准 4.1 订单管理 4.2 仓储/执行 4.3 定制化/延迟 4.4 交付设施 4.5 运输 4.6 电子商务交付 4.7 管理客户/客户伙伴关系 4.8 售后技术支持 4.9 客户数据管理 5.执行流程自检及最低标准和最佳实践标准 5.1 战略和领导 5.2 竞争力标杆 5.3 产品/服务创新 5.4 产品/服务数据管理 5.5 流程存在和控制 5.6 测量、技术、商务管理、质量 三、流程标准的运用 1.方法论和工具箱 2.自我诊断的运用 3.流程分析和再造 4.最低标准和最佳实践标准

浅谈智慧供应链

浅谈互联网+与智慧供应链 摘要:以互联网为背景,结合智慧供应链特点的案例分析,通过智慧供应链的特点、效果、成就以及发展阶段等展开对基于物联网的智慧供应链管理与应用的探讨。 关键字:供应链管理,互联网+,管理模式,供应链网络 正文: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作为第一利润源和第二利润源的自然资源以及人力资源逐渐枯竭,在这种危机下,是物流成为第三利润源。推动物流的各项活动都离不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供应链,商品也需要以来物流活动完成服务。 正文:互联网+:“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① 互联网+的特征: 互联网有六大特征: 一、跨界融合。+就是跨界、变革,就是开放,就是重塑融合。只有敢于跨界了,创新的基础才会更坚实;只有融合协同了,群体智能才会实现,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路径才会更垂直。 二、创新驱动。中国资源驱动型增长方式早就难以继续,必须利用创新。这正是互联网的特质,用互联网思维来求变,更能发挥创新的力量。 三、重塑结构。信息革命、全球化、互联网业已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互联网+社会治理、虚拟社会治理会是很大的不同。 四、尊重人性。人性的光辉是推动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经济增长、科技进步的根本的力量,互联网的力量之强大最根本地也来源于对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例如UGC,例如卷入式营销,例如分享经济。 五、开放生态。关于互联网+,生态是非常重要的特征,而生态的本身就是开放的。我们推进互联网+,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要把过去制约创新的环节化解掉,把孤岛式创新连接起来,让研发由人性决定的市场驱动,让创业并努力者有机会实现自身价值。 六、连接一切。连接是有层次的,但是连接性也是有差异的,连接的价值相差是很大的,但是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目标。 供应链的产生: 1985年,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价值链”的理论框架,成为供应链产生的前奏。1996年,詹姆斯P.沃麦克和丹尼尔T.琼斯结合美,德,日的案例,引出“供应链”以及“销售链”的概念,成为供应链的雏形。20世纪末,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客户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加剧,加上政治,社会环境,经济等因素的巨大变化市场需求日益多元化,市场的不确定性也在加强。传统的经营模式已不再适合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为供应链的产生提供了机会。科技的进步提供了先进的管理,为供应链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美国物流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夫对供应链做出以下定义:供应链是指设计将

供应商管理程序文件

1目的 对供方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价和选择,以确保供方长期、稳定地提供满足本公司要求的。2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对向本公司提供产品及服务供方的分类、选择方法、质量保证能力评价及有关职责。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供方的评定。 3职责 生技部归口管理本程序质量活动,负责组织供方评价工作及合格供方名单的编制及管理。生技部负责编制采购产品的具体要求。 质管部负责供方产品检验。 质管部、生技部、医学市场部、办公室视需要参加供方的评价。 公司副总批准合格供方。 4措施和要求 供方分类 根据供方提供产品、服务及对公司成品质量的影响,把供方分为三类: A类供方:对产品的质量性能影响非常大,如光源、光纤等 B类供方:对产品的质量性能影响较大,如机箱、模具加工等 C类供方:对产品的质量性能影响不大,如包装箱等 对于合作情况可分为:新开发和已合作的供方。 按生产情况分为:生产型供方和代销型供方。 供方评价项目 新开发生产型供方评价项目: a)供方产品质量状况(特别是有无生产许可证,某些产品是否获得CCC认证)或来自有关方面的信息,如国家监督抽查情况、提供知名厂家、是否为国家免检产品等; b)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情况,重点为生产及检测设备及产品注册标准情况; c)供方的顾客满意程度; d)采购产品交付后提供的服务能力,如零配件供应、维修等; e)产品的价格性能比; f)交付的及时性。 新开发代销型供方评价项目: a)代销产品质量状况(特别是有无生产许可证,某些产品是否获得CCC认证)或来自有关方面的信息,如国家监督抽查情况、提供知名厂家、是否为国家免检产品等; b)代销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国际、中国、省); c)代销品牌厂家的授权(具体几级); d)注册资金; e)具体员工数量。 已合作生产型和代销型供方评价项目: a)参照、条款,同时着重评价以下两点; b)供方的供货业绩; c)就产品和服务出现问题时的沟通及供方纠正和预防措施状况; d)与同类产品或服务相比的价格性能比。 43供方具体评分标准

供应链管理办法

供应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打造以供应链为核心的营销交付一体化管理体系,实现采购行为的规范、高效、透明、可控,保障项目收益最大化,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及控股子公司。 第三条组织机构 1、经营管理委员会是公司供应链管理工作的决策机构,负责供应链管理制度的批准、谈判人任职资格条件的设定、《合格供应商名录》的审批。 2、营销管理委员会是公司供应链管理工作的审核机构,负责谈判人任职资格的审批、《合格供应商名录》的审核,对于供应链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出具处理意见。 3、产品负责人负责产品线技术方案的确定、外购产品的选型、技术验证,负责供应商开发、准入评价及日常管理,负责组织外购产品的商务谈判,负责推荐谈判人;负责《投标设备成本》的核算、批准,负责《采购预算变更》(金额增加)的批准。 4、销售负责项目土建成本的核算,《投标报价成本》的批准,推荐供应商;负责项目交付过程中的采购执行,包括采购下单、组织设备进场、采购付款申请、到货验证及质量跟踪。 5、资本经营中心负责采购资金计划的制定、发布及执行,负责项目资金收支计划的制定、发布及执行。

6、风险控制中心负责相关制度的拟定,负责《合格供应商名录》的更新及发布,负责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执行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及定期发布。 第四条岗位职责 1、谈判人 1)负责供应商准入谈判; 2)按照采购成本下浮的目标,完成年度、季度、月度谈判工作; 3)在项目交付阶段,按照单项合同价格下浮目标,完成谈判工作。 2、主设计师 1)项目投标阶段,负责《投标设备成本》核算; 2)项目深化设计完成后,按照工程实施方案调整《投标设备成本》; 3)完成《项目采购预算》的导入。 3、大项目经理 1)负责项目土建成本的核算; 2)负责审核《投标设备成本》。 4、工程项目经理 1)负责拟定《项目设备进场计划》; 2)负责项目交付过程中的采购执行,包括采购下单、组织设备进场、采购付款申请、到货验证及质量跟踪。 第五条供应链管理原则

供应商管理计划书4.doc

供应商管理计划书4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供应商管理计划书 篇一:供应商管理组计划书 1.项目组简介1.1项目组名称1.2成立背景1.3实现目标1.4成员介绍 2.实施板块2.1板块介绍2.2甘特图 3.实施细则 供应商管理组项目计划书 目录 1项目简介: 1.1项目组名称:供应商管理组 1.2成立背景:目前我司供应商资源差参不齐,单纯依据“三家比价”原则频繁更换供应商,公司内部无具体有效的供应商管理制度,使得优质供应 商资源无法为我司充分发挥其优势,而恶劣供应商可能造成的隐患风险无法规避。 1.3实现目标:使对供应商的管理有章可循,及时对供应商进行考核和评价,激励供应商提高供应质量,定期与供应商进行

互访,保持良好的供应关系,保证本公司采购的顺 利进行,建立健全的供应商管理体系,构建优质的供应商资源引入及管理平台,获得优质、高效、低成本、高服务的资源。 1.4成员介绍:本公司供应商管理由采购战略部负责,合同执行部、生产部门、库房管理部和技术部等相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初步主要成员为:杨家乐魏峰秦斌杨博段莉莉 2实施模块 2.1板块介绍:2.1.12.1.22.1.3 供应商管理制度建立供应商管理评估标准建立供应商管理平台建立 2.2实施甘特图: 3实施细则: 3.1供应商管理制度建立初步模板:参考附件1----供应商管理制度3.1.13.1.23.1.33.1.4 供应商管理原则和相关制度供应商考核与监督管理供应商互访与维护供应商档案管理 3.2供应商管理评估标准建立初步模板:参考附件2----供应商管理评估标准 3.2.1供应商引入评估标准3.2.2供应商日常管理评分标准

供应链管理流程及制度 - 新版

物流配送管理流程及仓库管理制度 一、 物流配送管理流程 1、物流配送管理流程图

2、物流配送操作流程 2.1、仓管文员根据后台系统待分拣区域的订单和管家婆系统中的《销售单》草稿核对打印《出库单》,仓管文员(陈晓龙、敬舒婷)将打印的《出库单》红黄联交给仓库主管(孙冬、王飞)由其安排人分拣、备货和打包装,分拣员按《出库单》拣货并打包装,完成后将货物按照订单拉至备货区等待出库并做好标识,仓管核对货品明细和数量并在《出库单》黄联上标记备注打包货物明细,签字完成后将《出库单》黄联交给仓管文员,由仓管文员在后台系统上更改订单详情(货物打包后的实际件数)并点击分拣完成,订单即进人调度状态; 2.2、调度即时在后台系统中查看订单打印《配送单》,并根据《配送单》安排车辆配送,并在后台系统“待发货”区域中点击“发货”,调度在安排配送时必须要求司机严格按照安排装车,不得私下更换订单,否则按100元/次扣除运费处理,如果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订单

的一定要及时反馈至调度处,由其再对配送安排进行调整; 2.3、配送车辆到达仓库后司机先到调度处拿《配送单》,司机凭《配送单》到仓库装货,双方现场对货物进行清点核对,确认无误后在《配送单》黄联上签字确认,装车完毕后仓管将《配送单》黄联交至仓管文员处,由仓管文员对单据进行核对整理并存档备查,仓库装车顺序为:先到先装、先市区后郊区,如果配送车辆和采购车辆同时达到仓库应按照先配送后入库的顺序操作; 2.4、配送车辆在交接完毕后即可按调度安排的线路联系客户送货,在送货过程中应配合客户进行货品的清点与验收,货品验收完毕后应引导客户在《配送单》上签字确认并将红联交由客户作为收货凭证。有货款未结清的应要求客户支付货款并当场验收,如果客户要求转账的应向客户提供我司专用账户并现场确认转账操作完成.另外在配送过程中如遇到客户对价格和货品等产生异议的应及时联系客服处理,如客服无法解决应及时联系市场专员或者运营部协商解决,不得出现违规自行处理的情况,否则造成公司损失的由个人承担; 2.5、配送车辆送货完毕应及时返回公司将钱款和单据交接给内勤或者运营经理,特别是存在现金货款的,应将整额的货款通过柜台或ATM存入公司制定账户,并于次日上午返回公司交接单据和尾款,对于不按要求交还货款的司机扣除本次车费,恶意拖延交款等情节严重的取消其配送资格并按侵吞公司财产追究其法律责任; 2.6、内勤应在单据和货款交接时应按照《配送单》在后台管理系统

供应商开发管理制度

供应商开发管理制度 1.总则 1.1制定目的 为规范供应商开发流程,使之有章可循,特制定本规章。 1.2适用范围 本公司新厂商之开发工作,除另有规定外,悉依本规章执行。 1.3权责单位 (1)采购部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总经理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供应商开发程序 2.1供应商开发权责 (1)采购部负责供应商开发主导工作。 (2)开发部负责供应商样品的确认。 (3)品管部、生技部、生管部、采购部组成厂商调查小组,负责供应商的调查评核。 2.2供应商资讯来源 新供应商资讯来源一般有下列方式: (1)各种采购指南。 (2)新闻传播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 (3)各种产品发表会。 (4)各类产品展示(销)会。 (5)行业协会。 (6)行业或政府之统计调查报告或刊物。 (7)同行或供应商介绍。 (8)公开征询。 (9)供应商主动联络。 (10)其他途径。 2.3供应商问卷调查 2.3.1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由采购部主导,品管、开发等单位协助。设计应注意的事项有:(1)依本公司需要设计内容及格式。

(2)应尽可能掌握、了解供应商的资讯。 (3)易于填写。 (4)通俗易懂。 (5)便于整理。 2.3.2供应商基本资料表 应由厂商填写《供应商基本资料表》。该表包括下列内容: (1)公司名称、地址、电话、传真、E-mail、网址、负责人、联系人。(2)公司概况,如资本额、成立日期、占地面积、营业额、银行讯息。(3)设备状况。 (4)人力资源状况。 (5)主要产品及原材料。 (6)主要客户。 (7)其他必要事项。 2.3.3供应商问卷调查表 供应商问卷调查表,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1)材料零件确认。 (2)品质验收与管制。 (3)采购合同。 (4)请款流程。 (5)售后服务。 (6)建议事项。 2.4供应商开发流程 (1)寻找供应商。 (2)填写供应商基本资料表。 (3)与供应商洽谈。 (4)必要时作样品鉴定。 (5)供应商问卷调查。 (6)提出供应商调查评核之申请。 2.5后续工作 依《供应商调查》规定,由调查小组对供应商作实际调查评核,以确定其可否列入合格供应商之列。 3.附件

(完整版)供应链管理习题

1.自然风险属于(D)。 A.内部供应链风险 B.组织风险 C.相关网络风险 D.外部供应链风险 2.在供应链执行管理系统模型的(C)中,企业选定自己的合作伙伴,确定合作对象和合作内容。 A.基础作业层 B.委托实现决策层 C.运作管理层 D.执行信息管理层 3.CPFR表达的涵义是(A)。 A.协同计划预测与补货 B.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 C.供应链执行协议 D.供应链执行信息系统模型 4.供应链企业在生产系统中使用信息跟踪机制的根本目的是(D)。 A.保证产品质量 B.保证成本最低 C.保证信息共享 D.保证对下游企业的服务质量 5.在(D)组织结构中,负责总体物流的计划部门和控制部门处在组织的最高层次上。 A.传统物流管理的组织结构 B.简单功能集合的物流组织模式 C.物流功能独立的组织形式 D.一体化物流组织形式 6.在基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企业集成模式中,企业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属于(C)。 A.微观集成 B.中观集成 C.宏观集成 D.其他集成 7.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模型包括(C)个回路。 A.1 B.2 C.3 D.4 8.按照需求来源的不同,企业内部的物料可以分为(B)。 A.内部需求与外来需求 B.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 C.弹性需求与刚性需求 D.引致需求与相关需求

9.在合作伙伴分类矩阵中,战略性合作伙伴(A)。 A.竞争力高,增值率高 B.竞争力高,增值率低 C.竞争力低,增值率高 D.竞争力低,增值率低 10.在采购流程中需要企业的财务部门参与的阶段是(D)。 A.需求确定时期 B.资源评估时期 C.合同签订时期 D.货物交付时期 11.市场风险属于(D)。 A.内部供应链风险 B.组织风险 C.相关网络风险 D.外部供应链风险 12.物流管理的核心在于(A)。 A.创造价值 B.实现利润 C.满足顾客需求 D.最大化成本效益 13.供应链管理对资源概念的内涵拓展表现在(C)。 A.资源局限于企业内部,统称为物料 B.核心是物料需求计划 C.从供应链整体角度进行资源的优化 D.资源问题归结为能力需求问题 14.(B)能够有效地遏制零售商故意高估市场需求而导致供应链库存增多的不利现象。 A.最小购买数量契约 B.数量柔性契约 C.回购契约 D.备货契约 15.动态联盟(又称虚拟企业联盟)建立的基础为(C)。 A.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 B.相互间的利益关系 C.市场机会 D.稳定的供应链 16.B2C电子商务模式是指(B)。 A.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电子商务 B.公司与顾客之间的电子商务

智慧供应链建设方案v1.3

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项目申报单位: 编制单位: 年月日

编制:校核审核:批准:

1.总论 1.1 主要依据 说明可研报告编制的依据,包括国家、行业及公司有关技术标准,公司相关规章制度,公司发展规划,公司发文,公司有关会议纪要等。 1.2 必要性分析 结合项目现状,从业务需求本身和业务面临形势出发,从安全、技术、经济等方面论证项目的必要性。 1.3 效益分析 分析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 2.建设现状 物资管理方面按照建设方案的维度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做综合阐述,一是采购业务链,包括采购标准、计划、采购、专家管理等业务;二是供应业务链,包括合同、仓储、配送、应急、废旧等业务;三是质控业务链,包括供应商管理、质量监督业务。 关于采购业务链,主要差距体现在:一是全寿命周期质量关键技术参数(试验值、抽检值、运行值等)分散、自动采集程度差,对采购标准制定、评选好设备提供智力支持较弱;二是采购计划编排由人工依靠历史经验完成,批次安

排的科学性有待提升;三是电子标书内容数据结构化比率不高,评标工作仍较大程度依赖于专家人工核实、评判,自动筛查比对评标因子比例不大,智能水平不够;四是评标专家库建设及专家抽取方案编制工作依靠历史经验,缺乏对历史大数据的应用。 关于供应业务链,主要差距体现在:一是全供应链(供应商)库存信息、生产能力达不到实时掌控,资源调配能力有局限;供货计划、生产供应周期、项目实际进度等信息间缺乏联动,自动预测预警、智能动态调配程度较低;二是供需协同多借助于线下手段进行,项目单位的工程进度信息、供应商生产信息和物资供应计划缺少智能联动机制及手段,应对变化能力较差;三是物联网技术在生产制造、运输配送、现场交付等环节应用不足、不广,在线可视化程度、溯源能力不够。 关于质控业务链,主要差距体现在:一是质量检测、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阶段产生的大量设备质量数据,没有实现汇集聚合,缺少对质量监督对象和内容(供应商、产品品类、检测项目等)的精准指导;二是供应商资质业绩、绩效评价的全量数据智能化分析能力缺乏,对科学制定分级分类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支撑能力不够。 3.项目需求分析 针对业务应用系统建设项目,从业务功能需求、集成需求和非功能需求三方面作充分描述。其中,非功能需求包括性能与可靠性、信息安全、系统灾备要求等。 针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类建设项目,说明所需基础设施类别及规模。

供应链管理系统操作流程

供应链管理系统操作流程 一、推式供应链管理系统操作流程 1、步骤一(制造商) (1)登录“制造商管理系统”模块 (2)生产管理>生产订单>生产订单录入:生成生产订单(3)生产管理>生产订单>生产订单处理:审核生产订单 2、步骤二(制造商) (1)生产管理>MRP操作>MRP运算 (2)生产管理>MRP操作>MRP查询 (3)生产管理>MRP操作>生产建议:生成生产加工单 (4)生产管理>MRP操作>领料建议:生成领料单 (5)生产管理>MRP操作>采购建议:生成采购单 3、步骤三(制造商) (1)采购管理>采购计划单:生成采购单 (2)采购管理>采购订单录入:生成采购订单 (3)采购管理>采购订单处理:审核采购订单 4、步骤四(供应商) (1)登录“供应商管理系统”模块 (2)销售管理>销售订单录入:出现制造商的采购订单 (3)销售管理>销售订单处理:审核销售订单 5、步骤五(供应商) (1)销售管理>发货单录入:生成发货单 (2)销售管理>发货单处理:审核发货单 6、步骤六(供应商) (1)仓储管理>订单管理 (2)仓储管理>出入库操作 7、步骤七(物流公司) (1)登录“物流公司系统”模块 (2)配送管理>订单管理:生成作业计划

(3)配送管理>配送调度:生成调度单 (4)配送管理>配送单查询:查询在途运单 8、步骤八(制造商、物流公司) (1)登录“制造商管理系统”模块 (2)采购管理>收货单录入 (3)采购管理>收货单处理 (4)登录“物流公司系统”模块 (5)配送管理>客户签收 9、步骤九(制造商) (1)仓储管理>订单管理:生成入库单 (2)仓储管理>出入库操作:确认入库 10、步骤十(制造商) (1)生产管理>MRP操作>领料建议:生成领料单 (2)仓储管理>订单管理:生成出库单 (3)仓储管理>出入库操作:确认出库 11、步骤十一(制造商) (1)生产管理>生产管理>生产作业录入:生成加工单(2)生产管理>生产管理>生产作业处理:半成品生产,完工12、步骤十二(制造商) 完成产成品生产,步骤同上。 13、步骤十三(零售商) (1)登录“零售商管理系统”模块 (2)采购管理>采购订单录入:生成采购订单 (3)采购管理>采购订单处理:审核采购订单 14、步骤十四(制造商) (1)登录“制造商管理系统”模块 (2)销售管理>销售订单录入 (3)销售管理>销售订单处理 15、步骤十五(制造商) (1)销售管理>发货单录入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制造业的全球化、网络化过程。虚拟制造、动态联盟等制造模式的出现,更加迫切需要新的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传统的企业组织中的采购(物资供应)、加工制造(生产)、销售等看似整体,但却是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的企业运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制造模式发展的需要,而那种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自我封闭的管理体制,更无法适应网络化竞争的社会发展需要。因此,供应链的概念和传统的销售链是不同的,它已跨越了企业界限,从建立合作制造或战略伙伴关系的新思维出发,从产品生命线的“源头开始,到产品消费市场?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考虑产品的竞争力,使供应链从一种运作性的竞争工具上升为一种管理性的方法体系,这就是供应链管理提出的实际背景。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例如,伊文斯(Evens)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菲利浦(Phillip)则认为供应链管理不是供应商管理的别称,而是一种新的管理策略,它把不同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最早人们把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放在管理库存上,作为平衡有限的生产能力和适应用户需求变化的缓冲手段,它通过各种协调手段,寻求把产品迅速、可靠地送到用户手中所需要的费用与生产、库存管理费用之间的平衡点,从而确定最佳的库存投资额。因此其主要的工作任务是管理库存和运输。现在的供应链管理则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的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 二、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 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四个主要领域:供应(Supply)、生产计划(SchedulePlan)、物流(Logistics)、需求(Demand)。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 为依托,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主要指制造过程)、满足需求来实施的。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计划、合作、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零部件和成品等)和信息。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和降低总的交易成本,并且寻求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这两个目标往往有冲突)。 在以上四个领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供应链管理细分为职能领域和辅助领域。职能领域主要包括产品工程、产品技术保证、采购、生产控制、库存控制、仓储管理、分销管理。而辅助领域主要包括客户服务、制造、设计工程、会计核算、人力资源、市场营销。 由此可见,供应链管理关心的并不仅仅是物料实体在供应链中的流动,除了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运输问题和实物分销以外,供应链管理还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战略性供应商和用户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和计划 ※供应链的设计(全球节点企业、资源、设备等的评价、选择和定位) ※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物料供应与需求管理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管理、生产集成化计划、跟踪和控制

第十二章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和控制

第七章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 供应链管理思想对企业的最直接和最深刻的影响是企业家决策思维方式的转变:从传统、封闭的纵向思维方式向横向、开放思维方式转变。生产计划与控制是企业管理主要内容之一,供应链管理思想无疑会对此带来很大的影响。与传统的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方法相比,在信息来源、信息的集成方法、计划的决策模式、计划的运行环境、生产控制的手段等许多方面,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方法都有显著不同。 第一节现行生产计划和控制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差距 一、概述 供应链管理思想对企业管理的最大影响是对现行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式的挑战,因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以顾客需求驱动的、以生产计划与控制活动为中心而展开的,只有通过建立面向供应链管理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企业才能真正从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向供应链管理模式。。 传统的企业生产计划是以某个企业的物料需求为中心展开的,缺乏和供应商的协调,企业的计划制定没有考虑供应商以及分销商的实际情况,不确定性对库存和服务水平影响较大,库存控制策略也难以发挥作用。供应链上任何一个企业的生产和库存决策都会影响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的决策,或者说,一个企业的生产计划与库存优化控制不但要考虑某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更要从供应链的整体出发,进行全面的优化控制,跳出以某个企业物料需求为中心的生产管理界限,充分了解用户需求并与供应商在经营上协调一致,实现信息的共享与集成,以顾客化的需求驱动顾客化的生产计划,获得柔性敏捷的市场响应能力。 二、传统生产计划和控制模式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差距 传统生产计划和控制模式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决策信息来源的差距(多源信息) 生产计划的制定要依据一定的决策信息,即基础数据。在传统的生产计划决策模式中,计划决策的信息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需求信息,另一方面是资源信息。需求信息又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用户订单,另一个是需求预测。通过对这两方面信息的综合,得到制定生产计划所需要的需求信息。资源信息则是指生产计划决策的约束条件到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需求信息和企业资源的概念与传统概念是不同的。信息多源化是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主要特征,多源信息是供应链环境下生产计划的特点。另外,在供应链环境下资源信息不仅仅来自企业内部,还来自供应商、分销商和用户。约束条件放宽了,资源的扩展使生产计划的优化空间扩大了。 2. 决策模式的差距(决策群体性、分布性) 传统的生产计划决策模式是一种集中式决策,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决策模式是分布式的、群体决策过程。基于多代理的供应链系统是立体的网络,各个节点企业具有相同的地位,有本地数据库和领域知识库,在形成供应链时,各节点企业拥有暂时性的监视权和决策权,每个节点企业的生产计划决策都受到其他企业生产计划决策的影响,需要一种协调机制和冲突解决机制。当一个企业的生产计划发生改变时需要其他企业的计划也做出相应的改变,这样供应链才能获得同步化的响应。 3.信息反馈机制的差距(递阶、链式反馈与并行、网络反馈) 企业的计划能否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需要有效的监督控制机制作为保证。要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必须建立一种信息反馈机制。传统的企业生产计划的信息反馈机制是一种链式反馈机制,形成和组织结构平行的信息递阶的传递模式。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信息的传递模式和传统企业的信息传递模式不同。以团队工作为特征的多代理组织模式使供应链具有网络化结构特征,因此供应链管理模式是网络化管理。生产计划信息的传递不是沿着企业内部的递阶结构(权力结构),而是沿着供应链不同的节点方向(网络结构)传递。为了做到供应

智能时代下的供应链管理

.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智能时代下的供应链管理 姓名苏健智 准考证号 030112100XXX 所在学院继教(公开)学院 专业采购与供应管理 指导教师李荣喜职称 完成时间2017 年 4 月 28日

智能时代下的供应链管理 苏健智自考本科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准号证号:030112100XX) 摘要:要实现智能制造,其发展方向就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加强智能制造时代下的供应链管理,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不断提升的过程,它是企业从传统管理方式走向现代管理模式的一座桥梁,是智能制造的基石。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对于实现智能制造有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阐述了供应链管理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为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和智能制造的实现提供一个明确可行的方向。 关键词:智能制造; 信息化; 物联网;供应链管理

目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目的 (1) 二、供应链管理基本概念概述 (1) (一)供应商管理定义 (1) 1、供应商管理的概念 (1) 2、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思想 (2) (二)供应商管理信息化内容及其特征 (2) 1、供应商管理信息化的内容 (2) 2、供应商管理的特征 (2) 三、供应链管理的技术基础 (3) (一)物联网概念 (3) (二)EPC、RFD技术 (3) (三)基于EPC/RFD技术的物联网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3) 四、供应链案例及其分析 (4) (一)“三只松鼠”案例分析 (4) (二)零售业供应链运用物联网技术实例—麦德龙“未来商店” (6) (三)总结 (7) 五、结论 (7) 参考文献 (8)

.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7政府工作报告表示,要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我国的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具备了良好的工业制造基础。但是我国现在还有许多的制造企业,都是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粗放,低效,资源浪费,产品没有竞争力的问题也非常的突出。随着全球化竞争的不断加剧,这样生产管理方式会越来越没有竞争力【1】。我认为究其原因是没能对现代制造业的供应链的价值有充分的认识。所以,加深对现代制造业的供应链的认识理解,加快速度从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向现代化生产管理模式转变,显得越来越迫切。推进智能制造时代下的供应链管理,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也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常态下打造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二)研究目的 进入21世纪,企业面对着一个变化迅速且无法预测的买方市场,致使传统的生产模式对市场剧变的响应越来越迟缓和被动。未来客户对于产品的要求,必然是更加样化,还有个性化,更多的需要定制的东西,对现有的生产模式是一个不少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制造业供应链管理建设现状分析以及发展进程分析,通过举例子方式,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结经验,提出建议,为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和智能制造的实现提供一个明确可行的方向。 二、供应链中供应商管理概述 (一)供应商管理基本概念 1、供应商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是将商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的上下游企业,包括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和零售商连结在一起的网状结构,链条上包含了信息的流通,物的流通,资金的流通。 以汽车制造为例: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推出新车Festiva时,就是采取新车在美国设计,在日本的马自达生产发动机,由韩国的制造厂生产其它零件和装配,最后再运往美国和世界市场上销售。整个汽车的生产过程,从设计、制造直到销售,都是由

我国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

我国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 一、供应链管理内涵极其意义 1 供应链管理内涵 供应链(SupplyChain)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即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网络。若把供应链比喻为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生产企业就是树根,独家代理商则是主干,分销商是树梢,满树的绿叶红花是最终用户。在根与主干、枝与干之间的一个个结点上,都蕴藏着一次次的流通,遍体相通的脉络便是信息管理系统。 供应链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重要的流通组织形式和市场营销方式,是现代物流中供应、销售及其分配渠道和过程系统化的结果,包括所有参与生产、分配和销售过程的企业,是现代物流过程中的核心过程和主线。供应链以市场组织化程度规模化经营的优势,有机地联结生产和消费,对生产和流通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供应链分为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内部供应链是指企业内部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的采购部门、生产部门、仓储部门、销售部门等组成的供需网络;外部供应链则是指外部的、与企业相关的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厂商、储运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共同组成了企业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再到消费者的供应链。内部供应链是外部供应链的缩小化,二者的区别仅在于外部供应链范围更大、涉及企业更多、企业之间的协调更困难。合作或协作的被允许性和鼓励性激发了人们对供应链关系研究和应用的兴趣和热情。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是建立在效率能够通过分享信息和共同计划得到提高这样一种信念上的。现代物流已经从传统物流的内部采购获取、制造支持和实物配送的合作延伸到包括顾客和供应商。供应链管理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了供应链各环节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等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

供应链管理职业规划

岗位,则应服从职能的具体内容。岗位可以灵活的分布于不同的部门,而我们需要澄清的是,部门并不等同于职能。例如销售物流的职能,有些企业会直接放在销售部门,有的企业则有所谓的“一体化”物流部门来管理这个工作,所以不一定要拘泥于在哪个部门从事那个职能的工作。不过,岗位的技能一定要服从相关的职能要求,还要符合流程的定位。 因此,如果要展开说明供应链领域的从业者可以考虑哪些工作方向,不妨先简要概括一下每个主要流程涵盖哪些工作内容。 1.客户服务管理Customer service management –订单信息分析 –订单评估与承诺 –具体的物流操作准备 –生产管理 2.需求管理Demand management –需求预测 –销售与运营计划 –生产计划 –产能计划 –库存计划 –采购计划 3.订单履行Order fulfillment –系统数据准备 –生产订单 –物料准备

–生产准备 –生产过程 –成品存储 –成品发运 –客户接收 4.生产流程管理Manufacturing flow management –物料供给 –加工过程 –产能保证 –客户和供应商的信息共享 5.供应商关系管理Suppli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供应商开发 –供应商评估 –供应商早期介入 –供应商质量 –谈判和合同管理 –采购计划协同 –采购订单执行 6.产品发展和商业化管理Product Development and Commercialization –产品策划 –产品开发 –项目采购

–物料和零件审批 –样件测试 –产品试生产 –产品测试 –市场推广 –生命周期管理 7.返还管理Returns management –修理和替换OP欧普特智本资源管理学院供应链管理分院—采购管理分院 —物流管理分院 —零售管理分院 —电商管理分院 ---数据分析分院 –回收管理 –循环利用管理 8.供应链 1.面向内部物流管理 –订单跟踪执行 –运输管理 –仓储管理 –配送管理

智能供应链

6.5.5智能供应链系统 一、系统概述 智能供应链系统是为了满足园区企业对商品物流过程的集约管理而建设的。通过对智能仓储系统的应用,所获取的仓储流转数据,在商情分析系统和企业信息的辅助下,分析出供应链上下游的商品流通情况,协助企业降低商品流通成本。 系统的基础是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设计目的是实现物品出/入库控制、物品存放位置及数量统计、信息查询过程的自动化,是智能供应链系统进行的重要数据来源 二、系统结构 智能供应链系统架构 智能供应链系统主要由硬件支撑平台、软件支撑平台和应用系统平台三部分组成。在硬件资源平台和软件服务平台的支撑下,将通过业务系统获取

的数据和企业信息进行统一分析,为企业经营提供战略分析和决策支持。 其中,智能供应链系统的主要数据来源是智能仓储管理系统,是系统实施第一阶段的主要建设内容。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由第三方合作建设,包括RFID 标签、读卡器、控制主机等设备,可在本地直接进行仓储过程的全程管理。 智能仓储系统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 智能仓储网络结构图 二、智能仓储系统功能描述 软件系统采用B/S架构,应用系统平台部分采用基于J2EE开发平台的JAVA语言编写,软件支撑平台部分采用.NET开发平台,使用JAVA、C++或C#编写。前台模块及后台服务均采用SOA架构进行规范设计,利用标准接口进行数据交换。 ?用户可通过园区门户网站、智能办公系统、手机客户端等方式,远程管理租用的库位和库存物资。 ?可对系统管理人员设置角色、权限。 ?可按用户自定义条件,生成库存信息、租赁费用等统计报表。 ?可预设报警条件,当达到报警条件时,自动向用户发出报警提示信息。 ?可按名称、类型、关键字等,实现库存情况的实时模糊查询。 ?可发布采购需求信息,具备供应商管理,渠道管理,销售业绩分析的

4供应商管理程序文件

开平达丰纺织印染服装有限公司 供应商管理程序文件 1. 目的:选择合格供应商,以我公司产品质量要求,为保证所采购的原材物料满足规定要求。 2. 范围:适用于合格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包括新老产品的供应商)。 3. 职责: 采购部负责新老产品供应商的选择、信息收集、贮存和发布。 采购部负责提供合格供应商的评定资料及为供应商奖惩提供依据。 … 由技术、采购、综合等部门人员组成评审小组,负责合格供应商的评审。 综合部部长负责合格供应商的批准。 技术部负责供应商产品技术方面的协调工作。 4. 程序: 定义: 原材物料:直接应用于产品的原料、物料和辅料。 老产品新增供应商的选择: 选择原则:采购部负责保存与各供应商的采购合同,通过价格、交付期、产品质量等个方面的比较来选择。 … 由供应商填写“供方调查表”,并提供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认证证书(复印件)。 老产品的增点: 增点原则: a. 现有配套体系中的供应商产品质量、生产能力、协调性或成本控制不能满足公司需要的,或因质量提升需要发展新点的; b. 预选点为国内同行有稳定的配套关系的; c. 公司领导提出增点的;

d. 新增点的供应商工厂条件(包括质保能力等)原则上不能低于老供应商(特殊情况可由总经理批准)。 凡符合增点原则的,采购部收集有能力承制本公司产品的供应商,落实采购员填写“供方调查表”,附同供应商的相关资料,负责新增点手续的办理,新增供应商若非公司配套体系内的单位,需报综合部办公会议讨论,由总经理决定是否需要增点。 ) 供应商填写“供方调查表”,并提供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认证证书(复印件)、以及企业标准、执行标准、产品检测报告等有关技术资料。对于产品代理商应提供产品生产厂家的相关资料。供应商产品质量事故的处理: 若生产过程中或市场反馈发现供应商交验的产品出现重大或批量的质量问题,应按双方签订的“质量保证协议”规定要求供应商索赔及作出市场处理,由采购部门通知供应商派人洽谈,根据质量问题的性质及双方的洽谈结果,作出初步处理意见,书面报告事业部总经理。必要时由综合部召集有关人员进行评审,确定处理意见。 处理意见包括: a.继续供货限期整改; b.暂停供货限期整改; c.撤点。 经确定继续供货限期整改的,由综合部书面通知采购、检验和供应商,并明确整改要求和整改期限。供应商应根据整改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组织整改,整改到位后,应书面报告综合部。 经确定暂停供货限期整改的,由综合部书面通知采购、检验、财务和供应商,明确整改要求和期限。供应商应根据整改要求积极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工作。整改到位后,由供应商向质管处书面报告。 . 经确定为撤点的,由综合部按本办法办理撤点手续。 经确定需对供应商作出经济索赔的,应由质管处根据与供应商的洽谈纪要和双方的“质量保证协议”确定索赔金额,填写“索赔报告单”,双方代表签字后报事业部总经理批准,经批准后由财务在供应商的货款中扣除。供应商若不及时派人处理的,质

2017年供应链管理企业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2017年供应链管理企业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一、公司发展战略 (2) (一)战略愿景 (2) (二)经营目标 (2) 二、业务发展计划 (3) (一)市场和业务开发计划 (3) 1、行业拓展计划 (3) 2、业务拓展计划 (4) 3、区域拓展计划 (4) (二)运营提升计划 (4) (三)品牌建设计划 (5) (四)IT建设计划 (5) (五)人力资源计划 (7) 三、拟定上述计划所依据的假设条件和实施计划的主要困难 (7) (一)拟定上述计划所依据的假设条件 (7) (二)实施上述计划将面临的主要困难 (8) 四、业务发展计划与现有业务的关系 (9)

一、公司发展战略 (一)战略愿景 公司以成为中国供应链管理行业的领导者为愿景,以成为客户最佳战略合作伙伴为经营理念,始终将“满足客户需求”作为企业永续发展的基石。 (二)经营目标 公司未来三年发展目标为:顺应服务外包、供应链管理市场大发展的趋势,持续增强供应链管理服务方案设计及执行能力,拥有以集成解决方案为核心的各目标行业领先服务能力,形成辐射全国的供应链网络,成为服务各个行业、市场占有率领先的供应链管理行业标杆企业,成为社会、股东认可,员工、客户满意的企业。 战略布局方面,计划延伸至供应链管理的上下游环节,上游延伸至物流服务领域,一方面强化自有仓库的资产配置,另一方面搭建互联网平台整合车货资源。下游拓展产业布局,全面深入手机、进口食品、汽车零配件等行业并拓展跨境电商客户,形成公司新的产业覆盖集群,拓展增长潜力;区域布局方面,建设覆盖全国主要物流节点城市的物流网络,并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顺应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分享中西部地区进出口贸易增长的红利。目标是确保公司全面保持供应链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纵向产业链布局上覆盖进出口代理、保税和非保税仓储、国内配送(包括干线运输)、线上平台、跨区转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