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识别感知器算法求判别函数

模式识别感知器算法求判别函数
模式识别感知器算法求判别函数

感知器算法求判别函数

一、 实验目的

掌握判别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并熟悉判别函数的分类方法,通过实验更深入的了解判别函数及感知器算法用于多类的情况,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模式识别打下基础。

二、 实验内容

学习判别函数及感知器算法原理,在MA TLAB 平台设计一个基于感知器算法进行训练得到三类分布于二维空间的线性可分模式的样本判别函数的实验,并画出判决面,分析实验结果并做出总结。

三、 实验原理

3.1 判别函数概念

直接用来对模式进行分类的准则函数。若分属于ω1,ω2的两类模式可用一方程d (X ) =0来划分,那么称d (X ) 为判别函数,或称判决函数、决策函数。如,一个二维的两类判别问题,模式分布如图示,这些分属于ω1,ω2两类的模式可用一直线方程 d (X )=0来划分。其中

0)(32211=++=w x w x w d X (1) 21,x x 为坐标变量。

将某一未知模式 X 代入(1)中:

若0)(>X d ,则1ω∈X 类;

若0)(

若0)(=X d ,则21ωω∈∈X X 或或拒绝

维数=3时:判别边界为一平面。

维数>3时:判别边界为一超平面[1]。

3.2 感知器算法

1958年,(美)F.Rosenblatt 提出,适于简单的模式分类问题。感知器算法是对一种分

类学习机模型的称呼,属于有关机器学习的仿生学领域中的问题,由于无法实现非线性分类而下马。但“赏罚概念( reward-punishment concept )” 得到广泛应用,感知器算法就是一种赏罚过程[2]。

两类线性可分的模式类 21,ωω,设X W X d T )(=其中,[]T 1

21,,,,+=n n w w w w W ,[]T

211,,,,n x x x =X 应具有性质

(2)

对样本进行规范化处理,即ω2类样本全部乘以(-1),则有:

(3)

感知器算法通过对已知类别的训练样本集的学习,寻找一个满足上式的权向量。

感知器算法步骤:

(1)选择N 个分属于ω1和 ω2类的模式样本构成训练样本集{ X1 ,…, XN }构成增广向量形式,并进行规范化处理。任取权向量初始值W(1),开始迭代。迭代次数k=1。

(2)用全部训练样本进行一轮迭代,计算W T (k )X i 的值,并修正权向量。

分两种情况,更新权向量的值:

1. (),若0≤T i k X W 分类器对第i 个模式做了错误分类,权向量校正为:

()()i c k k X W W +=+1 c :正的校正增量。 2. 若(),0T >i k X W 分类正确,权向量不变:()()k k W W =+1,统一写为:

(4)

(3)分析分类结果:只要有一个错误分类,回到(2),直至对所有样本正确分类。

感知器算法是一种赏罚过程:

分类正确时,对权向量“赏”——这里用“不罚”,即权向量不变;

分类错误时,对权向量“罚”——对其修改,向正确的方向转换[3]。

3.3 感知器算法的流程及框图

1、确1定样本:输入向量P 、目标向量T 。

2、网络大小:根据向量的维数来选择网络规模。

3、初始化:W 、b 取随机值,范围[-1, +1]。

???∈<∈>=21T ,0,0)(ωωX X X W X 若若d

4、网络输出:根据P、W、b来计算网络的输出Y。

5、学习偏差:E=T-Y。

6、新的网络参数:

W? = W + E×PT、θ? = θ + E (5)反复训练,直到达到目标,或达到最大的训练次数。

图1 感知器算法流程图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本次实验先产生了三组服从正态分布的样本,通过感知器算法画出了他们的判别函数如图2所示:

图2 画出的判别面

得到的判别函数分别是:

d1=47.2296x1-92.9167x2+20.0000

d2=55.4429x1-80.6872 x2-48.0000

d3=-252.8807x1-224.7119x2 -72.0000

通过分析上述实验结果,虽然由于感知器算法是俩俩比较,并且是线性分类,所以第三条判别函数可能会穿过第三类样本,但可以看出判别函数把三类样本两两分开,达到了实验的目的,也掌握了感知器算法的原理。

五、总结

本文通过研究基于感知器算法进行样本分类,用MATLAB语言设计了程序,结果表明该系统基本实现了要求的功能,但系统也存在第三条判别函数不理想的情况,这也是感知器算法无法实验非线性分类的结果,以后学习其他算法后可以改进。

参考文献

[1]夏东盛, 李永涛, 张晓,等. 模式线性可分时的一种单层感知器算法[C]// 中国计算机学会第一届全国Web信息系统及其应用学术会议. 2004:29-31.

[2]刘建伟, 申芳林, 罗雄麟. 感知器学习算法研究[J]. 计算机工程, 2010, 第7期(7):190-192.

[3]易中凯. 感知器网络学习算法研究与应用[D]. 北京理工大学, 2001.

附录

程序源代码

clear;clc;

mu1=[1 2];

S1=[0.25 0;0 0.7 ];

data1=mvnrnd(mu1,S1,100);

mu2=[4 6];

S2=[0.5 0 ;0 0.45 ];

data2=mvnrnd(mu2,S2,100);

mu3=[-5 5];

S3=[0.7 0;0 0.4 ];

data3=mvnrnd(mu3,S3,100);

data=[data1;data2;data3];%生成三组服从正态分布的样本

one=zeros(100,1);one(:,1)=1;

X1=[data1 one];

X2=[data2 one];

X3=[data3 one];%增广矩阵

W1=[0,0,0];W2=[0,0,0];W3=[0,0,0];%初始权向量

while true

counter=0;

for i=1:100%对第一组训练样本迭代

d11=W1*X1(i,:)'; d12=W2*X1(i,:)'; d13=W3*X1(i,:)';

if d11>d12&&d11>d13

counter=counter+1;

else

W1=W1+2*X1(i,:);W2=W2-2*X1(i,:);W3=W3-2*X1(i,:);

end

end

for i=1:100%对第二组训练样本迭代

d21=W1*X2(i,:)'; d22=W2*X2(i,:)'; d23=W3*X2(i,:)';

if d22>d21&&d22>d23

counter=counter+1;

else

W1=W1-2*X2(i,:);W2=W2+2*X2(i,:);W3=W3-2*X2(i,:);

end

end

for i=1:100%对第三组训练样本迭代

d31=W1*X3(i,:)'; d32=W2*X3(i,:)'; d33=W3*X3(i,:)';

if d33>d31&&d33>d32

counter=counter+1;

else

W1=W1-2*X3(i,:);W2=W2-2*X3(i,:);W3=W3+2*X3(i,:);

end

end

if counter==300

break

end

end

plot(data(:,1),data(:,2),'b.','MarkerSize',6);%绘出三组聚类点hold on;

a1=W1(:,1);b1=W1(:,2);c1=W1(:,3);

a2=W2(:,1);b2=W2(:,2);c2=W2(:,3);

a3=W3(:,1);b3=W3(:,2);c3=W3(:,3);

x=linspace(-10,25,1000);

y1=-(a1-a3)*x/(b1-b3)-(c1-c3)/(b1-b3);%生成函数

y2=-(a2-a1)*x/(b2-b1)-(c2-c1)/(b2-b1);

y3=-(a3-a2)*x/(b3-b2)-(c3-c2)/(b3-b2);

hold on;

plot(x,y1,'c',x,y2,'r',x,y3,'b')%绘出判决面

axis([-10 10 -2 10]);

hold on; grid on;

7 Too late为时太晚

The plane was late and detectives were waiting at the airport all morning. They were expecting a valuable parcel of diamonds from South Africa. A few hours earlier, someone had told the police that thieves would try to st eal the diamonds.

When the plane arrived, some of the detectives were waiting inside the main building while others were waiting on the airfield. Two men too k the parcel off the plane and carried it into the Customs House.

While two detectives were keeping guard at the door, two others opened t he parcel.

To their surprise, the precious parcel was full of stones and sand!

飞机误点了,侦探们在机场等了整整一上午。他们正期待从南非钻石的贵重包裹。几个小时前,有人告诉警察,小偷想偷钻石。

当飞机到达时,一些侦探等候在主楼内,另一部分则等在停机坪。两个男人带着包裹下了飞机,进了海关。

当两个侦探把住门口,另外两个打开包裹。令他们吃惊的是,那珍贵的包裹里面装的全是石头和沙子!

The best and the worst最好的和最差的

Joe Sanders has the most beautiful garden in our town. Nearly e verybody enters for 'The Nicest Garden Competition' each year, but Joe wins every time. Bill Frith's garden is larger than Joe's.

Bill works harder than Joe and grows more flowers and vegetabl es, but Joe's garden is more interesting. He has made neat paths and has built a wooden bridge over a pool.

I like gardens too, but I do not like hard work. Every year I ente r for the garden competition too, and I always win a little prize f

or the worst garden in the town!

乔〃桑德斯拥有我们镇上最漂亮的花园。几乎每个人都参加每年举办的最佳花园竞赛,而每次都是乔获胜。比尔弗里斯的花园比乔。比尔比乔工作努力,种植了更多的花和蔬菜,但乔的花园更有趣。他修筑了一条条整洁的小路,池塘上架了一座小木桥。我也喜欢花园,但是我不喜欢辛苦的工作。每年的花园竞赛我也参加,我总因是镇上最差的花园!

第6章 判别分析

第四章 判别分析 一、填空题 1.进行判别分析时,通常指定一种判别准则,用来判定新样本的归属,按照判 别准则的不同,又有多种判别方法,其中常用的方法有______ _____ _ 、____________ _、 、和 。 2.判别分析按判别的组数来区分,有 和 ;按区分不同总体的所用的数学模型来分,有 和 。 3.Fisher 判别是借助于 的思想,来导出 和建立判别准则。 4.判别分析是根据已掌握的、历史上每个类别的若干样本的数据信息,总结出客观事物分类的规律性,建立 和 。 5.在进行距离判别时,通常采用的距离是 ,它的基本公式为: 。 二、判断题 1.在正态等协差阵的条件下,Bayes 线性判别函数等价于距离判别准则。 ( ) 2.费歇判别和距离判别都对判别变量的分布类型没有要求。 ( ) 3.只有当两个总体的均值有显著差异时,做判别分析才有意义。( ) 4.如果()x ?是费歇判别准则的判别函数,则对于任何β与任意常数γ来说,()γβ?+x 也都是它的线性函数。 ( ) 5.Bayes 判别不仅考虑了各个总体出现的先验概率,而且也考虑到了错判所造成的损失。( ) 6.在进行两类判别时,两总体的协差阵如果相等,那么费歇判别与距离判别是等价的。( ) 7.逐步判别法中筛选变量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作假设检验,通过检验找出显著变量,剔除不显著变量。( ) 8.在进行距离判别时,通常采用的是马氏距离。( ) 9.设k R R ,,1 为p 维空间p R 上的k 个子集,而且要求互不相交,它们的和集为 p R ,则称k R R ,,1 为p R 的一个划分。而Bayes 判别实质上就是找这个划分。 ( ) 三、简答题 1. 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有何区别与联系?

函数连续性

第四章 函数的连续性 §1 连续性概念 Ⅰ.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Ⅱ.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函数连续性的概念. 难点: 函数连续性的概念. Ⅲ. 讲授内容 连续函数是数学分析中着重讨论的一类函数. 从几何形象上粗略地说,连续函数在坐标平面上的图象是一条连绵不断的曲线.当然我 们不能满足于这种直观的认识,而应给出函数连续性的精确定义,并由此出发研究连续函数 的性质.本节中先定义函数在一点的连续性和在区间上的连续性. 一 函数在一点的连续性 定义1 设函数f 在某U ()0x 内有定义.若()x f x x 0 lim →=()0x f , 则称f 在点0x 连续. 例如,函数连续()x f 12+=x 在点2=x 连续,因为 2lim →x ()x f =2 lim →x ()()2512f x ==+ 又如,函数()x f ???=0 ,00,1sin =≠x x x x ,在点0=x 连续,因为 ()()001sin lim lim 00f x x x f x x ===→→ 为引入函数()x f y =在点0x 连续的另一种表述,记0x x x -=?,称为自变量x (在点 0x )的增量或改变量.设()00x f y =,相应的函数y (在点0x )的增量记为: ()()()()0000y y x f x x f x f x f y -=-?+=-=? 注 自变量的增量x ?或函数的增量y ?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0或负数.引进了增 量的概念之后,易见“函数()x f y =在点0x 连续”等价于0lim 0 =?→?y x . 由于函数在一点的连续性是通过极限来定义的,因而也可直接用δε-方式来叙述, 即:若对任给的0>ε,存在0>δ,使得当δ<-0x x 时有 ()()ε<-0x f x f (2) 则称函数f 在点0x 连续.

模式识别第二次上机实验报告

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模式分类第二次上机实验报告 姓名:XXXXXX 学号:00000000 班级:电信11 时间:2014-04-16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支持向量机(SVM)的原理、核函数类型选择以及核参数选择原则等; 二、实验内容 2.准备好数据,首先要把数据转换成Libsvm软件包要求的数据格式为: label index1:value1 index2:value2 ... 其中对于分类来说label为类标识,指定数据的种类;对于回归来说label为目标值。(我主要要用到回归) Index是从1开始的自然数,value是每一维的特征值。 该过程可以自己使用excel或者编写程序来完成,也可以使用网络上的FormatDataLibsvm.xls来完成。FormatDataLibsvm.xls使用说明: 先将数据按照下列格式存放(注意label放最后面): value1 value2 label value1 value2 label 然后将以上数据粘贴到FormatDataLibsvm.xls中的最左上角单元格,接着工具->宏执行行FormatDataToLibsvm宏。就可以得到libsvm要求的数据格式。将该数据存放到文本文件中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3.对数据进行归一化。 该过程要用到libsvm软件包中的svm-scale.exe Svm-scale用法: 用法:svmscale [-l lower] [-u upper] [-y y_lower y_upper] [-s save_filename] [-r restore_filename] filename (缺省值:lower = -1,upper = 1,没有对y进行缩放)其中,-l:数据下限标记;lower:缩放后数据下限;-u:数据上限标记;upper:缩放后数据上限;-y:是否对目标值同时进行缩放;y_lower为下限值,y_upper为上限值;(回归需要对目标进行缩放,因此该参数可以设定为–y -1 1 )-s save_filename:表示将缩放的规则保存为文件save_filename;-r restore_filename:表示将缩放规则文件restore_filename载入后按此缩放;filename:待缩放的数据文件(要求满足前面所述的格式)。缩放规则文件可以用文本浏览器打开,看到其格式为: y lower upper min max x lower upper index1 min1 max1 index2 min2 max2 其中的lower 与upper 与使用时所设置的lower 与upper 含义相同;index 表示特征序号;min 转换前该特征的最小值;max 转换前该特征的最大值。数据集的缩放结果在此情况下通过DOS窗口输出,当然也可以通过DOS的文件重定向符号“>”将结果另存为指定的文件。该文件中的参数可用于最后面对目标值的反归一化。反归一化的公式为: (Value-lower)*(max-min)/(upper - lower)+lower 其中value为归一化后的值,其他参数与前面介绍的相同。 建议将训练数据集与测试数据集放在同一个文本文件中一起归一化,然后再将归一化结果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 4.训练数据,生成模型。 用法:svmtrain [options] training_set_file [model_file] 其中,options(操作参数):可用的选项即表示的涵义如下所示-s svm类型:设置SVM 类型,默

模式识别感知器算法求判别函数

感知器算法求判别函数 一、 实验目的 掌握判别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并熟悉判别函数的分类方法,通过实验更深入的了解判别函数及感知器算法用于多类的情况,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模式识别打下基础。 二、 实验内容 学习判别函数及感知器算法原理,在MATLAB 平台设计一个基于感知器算法进行训练得到三类分布于二维空间的线性可分模式的样本判别函数的实验,并画出判决面,分析实验结果并做出总结。 三、 实验原理 3.1 判别函数概念 直接用来对模式进行分类的准则函数。若分属于ω1,ω2的两类模式可用一方程d (X ) =0来划分,那么称d (X ) 为判别函数,或称判决函数、决策函数。如,一个二维的两类判别问题,模式分布如图示,这些分属于ω1,ω2两类的模式可用一直线方程 d (X )=0来划分。其中 0)(32211=++=w x w x w d X (1) 21,x x 为坐标变量。 将某一未知模式 X 代入(1)中: 若0)(>X d ,则1ω∈X 类; 若0)(3时:判别边界为一超平面[1]。 3.2 感知器算法 1958年,(美)F.Rosenblatt 提出,适于简单的模式分类问题。感知器算法是对一种分

类学习机模型的称呼,属于有关机器学习的仿生学领域中的问题,由于无法实现非线性分类而下马。但“赏罚概念( reward-punishment concept )” 得到广泛应用,感知器算法就是一种赏罚过程[2]。 两类线性可分的模式类 21,ωω,设X W X d T )(=其中,[]T 1 21,,,,+=n n w w w w ΛW ,[]T 211,,,,n x x x Λ=X 应具有性质 (2) 对样本进行规范化处理,即ω2类样本全部乘以(-1),则有: (3) 感知器算法通过对已知类别的训练样本集的学习,寻找一个满足上式的权向量。 感知器算法步骤: (1)选择N 个分属于ω1和 ω2类的模式样本构成训练样本集{ X1 ,…, XN }构成增广向量形式,并进行规范化处理。任取权向量初始值W(1),开始迭代。迭代次数k=1。 (2)用全部训练样本进行一轮迭代,计算W T (k )X i 的值,并修正权向量。 分两种情况,更新权向量的值: 1. (),若0≤T i k X W 分类器对第i 个模式做了错误分类,权向量校正为: ()()i c k k X W W +=+1 c :正的校正增量。 2. 若(),0T >i k X W 分类正确,权向量不变:()()k k W W =+1,统一写为: ???∈<∈>=21T ,0,0)(ωωX X X W X 若若d

浅析函数连续与一致连续性的判定论文

学科分类号:___________ 学院 本科学生毕业设计 题目名称:浅析函数连续与一致连续性的判定学生姓名:学号: 系部:数学与应用数学系 专业年级:应用数学专业 指导教师: 2008年5 月9 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1前言 (2) 2函数 (2) 2.1 函数连续性的定义 (2) 2.2 函数在区间上的连续性判定 (3) 2.3 判断函数的连续性常用方法 (4) 2.4 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6) 3 函数的一致连续性 (7) 3.1 函数一致连续性定义 (7) 3.2 函数在任意区间上的一致连续性的判定 (8) 3.3 两种常用的判别方法 (9) 3.4 函数一致连续性的几个条件 (11) 4 函数连续与一致连续性的关系 (14) 5 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7)

浅析函数连续与一致连续性的判定 摘要:本文首先从连续函数的定义和连续性定理出发,给出了各种区间上函数连续的条件,并且总结了判断函数连续性的常用方法。然后给出了一致连续函数的定义及相关定理。从G﹒康托尔定理出发,给出了两个关于一致连续性的十分重要的判别方法,并说明了使用一致连续性的充要条件来讨论函数在区间上的一致连续性的方法。最后我们从两者的概念出发,深刻地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函数的连续性与一致连续性。 关键词:初等函数;区间;连续;一致连续;非一致连续 Simply analyze the judgment of function’ continuity and consistent continuity Abstract:Firstly, this article is proceed from the definition of conditions of continuous function and continuity theorem, providing with kinds of function continuously in intervals, and also it summarized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of judge function continuity. Then it gives out the definition and some relevant theorems of consistent function. With the G.. cantor theorem, it gives two vital important discriminate methods with were concerned with consistent continuity and it illustrated abundant conditions of using consistent continuity functions in interval. Finally, starting from these two conceptions, it reveals their inner relation profoundly and it makes us understand master continuity and consistent continuity of function more penetrate. Key words: elementary function; interval; continuous; consistent continuous; no consistent continuous

§2 凹函数定义及其判定方法 - 江财国际

§2. 凹函数定义及其判定方法2.1 凹函数定义 1.一元凹凸函数定义(y=f(x)) t[0,1]且满足 ①如果对任意∈ X1,X2D(函数定义域),都存在∈ 则称该函数为凹函数。 E.g. 生产函数(生产可能性边际) t[0,1]且满足 X1,X2D(函数定义域),都存在∈ ②如果对任意∈ 则称该函数为凸函数。 E.g. y=1/x 从函数图像任意点的切线判断函数凹凸性: ①凹函数图像上任意点的切线都在图形之上。 ②函数图像上任意点的切线都在图形之下。 2.2 凸集的定义(注;没有凹集) t[0,1]且满足 X1,X2集合S,都存在∈ 如果对任意∈ 则成S为凸集。(任意两点的连线仍在集合内) 推论:f(X)为凹函数是f(X)的上等高集为凸集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E.g. 注:f(X)为拟凹函数是f(X)的上等高集为凸集的充分必要条件 2.3 多元情况下(n维空间R)凹函数的判定 以二元为例 E.g. 效用函数(无差异曲线)U(X1,X2) 1)任意点的切平面在图形之上 2)凹函数Hessian矩阵为半负定的 三个概念 ①凹函数——Hessian矩阵半负定 ②严格凹函数——Hessian矩阵负定 ③拟凹函数——加边Hessian矩阵半负定

<结论> 2.4 雅可比矩阵与Hessian矩阵 1)雅可比矩阵 2)Hessian矩阵及其顺序子式 3)顺序子式负半定的充要条件是:所有奇数阶顺序子式行列式小于等于零,所有偶数阶顺序子式行列式大于等于零(先负后正符号间隔) 4)加边Hessian矩阵及其顺序子式 加边Hessian矩阵是Hessian矩阵增广一行一列。 例1 判定函数f(x,y)=xy(x>0,y>0)的凹凸性? 2.5 加边Hessian矩阵的应用——条件极值 在判断一元函数y=f(x)最值时,不仅要满足一阶条件:(极大值&极小值) 还要满足二阶条件:(最大值)(最小值) 同样地,在n元函数y=f(X)中,我们可以用矩阵给出一个紧致的表达式。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原Hessian矩阵的基础上添加几行几列,然后分析这个增广后的矩阵。 例如:我们最大化y=f(X1,X2,…..Xn),其自变量满足约束条件: g(X1,X2,…..Xn)=0 用拉格朗日乘数法进行求解,条件极值的一阶条件 二阶条件用到的加边Hessian矩阵表示。

黄庆明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第三章 作业

·在一个10类的模式识别问题中,有3类单独满足多类情况1,其余的类别满足多类情况2。问该模式识别问题所需判别函数的最少数目是多少? 应该是252142 6 *74132 7=+=+ =++C 其中加一是分别3类 和 7类 ·一个三类问题,其判别函数如下: d1(x)=-x1, d2(x)=x1+x2-1, d3(x)=x1-x2-1 (1)设这些函数是在多类情况1条件下确定的,绘出其判别界面和每一个模式类别的区域。 (2)设为多类情况2,并使:d12(x)= d1(x), d13(x)= d2(x), d23(x)= d3(x)。绘出其判别界面和多类情况2的区域。

(3)设d1(x), d2(x)和d3(x)是在多类情况3的条件下确定的,绘出其判别界面和每类的区域。 ·两类模式,每类包括5个3维不同的模式,且良好分布。如果它们是线性可分的,问权向量至少需要几个系数分量?假如要建立二次的多项式判别函数,又至少需要几个系数分量?(设模式的良好分布不因模式变化而改变。) 如果线性可分,则4个 建立二次的多项式判别函数,则102 5 C 个 ·(1)用感知器算法求下列模式分类的解向量w: ω1: {(0 0 0)T , (1 0 0)T , (1 0 1)T , (1 1 0)T } ω2: {(0 0 1)T , (0 1 1)T , (0 1 0)T , (1 1 1)T } 将属于ω2的训练样本乘以(-1),并写成增广向量的形式。 x ①=(0 0 0 1)T , x ②=(1 0 0 1)T , x ③=(1 0 1 1)T , x ④=(1 1 0 1)T x ⑤=(0 0 -1 -1)T , x ⑥=(0 -1 -1 -1)T , x ⑦=(0 -1 0 -1)T , x ⑧=(-1 -1 -1 -1)T 第一轮迭代:取C=1,w(1)=(0 0 0 0) T 因w T (1) x ① =(0 0 0 0)(0 0 0 1) T =0 ≯0,故w(2)=w(1)+ x ① =(0 0 0 1) 因w T (2) x ② =(0 0 0 1)(1 0 0 1) T =1>0,故w(3)=w(2)=(0 0 0 1)T 因w T (3)x ③=(0 0 0 1)(1 0 1 1)T =1>0,故w(4)=w(3) =(0 0 0 1)T 因w T (4)x ④=(0 0 0 1)(1 1 0 1)T =1>0,故w(5)=w(4)=(0 0 0 1)T 因w T (5)x ⑤=(0 0 0 1)(0 0 -1 -1)T =-1≯0,故w(6)=w(5)+ x ⑤=(0 0 -1 0)T 因w T (6)x ⑥=(0 0 -1 0)(0 -1 -1 -1)T =1>0,故w(7)=w(6)=(0 0 -1 0)T 因w T (7)x ⑦=(0 0 -1 0)(0 -1 0 -1)T =0≯0,故w(8)=w(7)+ x ⑦=(0 -1 -1 -1)T 因w T (8)x ⑧=(0 -1 -1 -1)(-1 -1 -1 -1)T =3>0,故w(9)=w(8) =(0 -1 -1 -1)T 因为只有对全部模式都能正确判别的权向量才是正确的解,因此需进行第二轮迭代。 第二轮迭代: 因w T (9)x ①=(0 -1 -1 -1)(0 0 0 1)T =-1≯0,故w(10)=w(9)+ x ① =(0 -1 -1 0)T

估计量优良性的若干判别准则

估计量优良性的若干判别准则 作者 李晓辉 指导老师 胡学平 摘要 未知参数的估计通常有很多种,一个好的估计量应该在多次观测中,其观测值围绕被估计参 数的真值摆动.为正确评价估计量,要建立判别估计量好坏的标准.本文主要总结估计量优良性的若干判别准则,如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等。通过本文的研究,进一步了解了估计量优良性的一些判别准则,为今后学习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无偏性 一致性 有效性 一致最小方差无偏估计 均方误差 1 引言 对于估计量优良性的研究,国内外更多的是将其依托于一个具体的实验或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去进行比较研究,如在1982年《数学杂志》中,刘学圃写了一篇名为《一类平稳时间序列谱密估计量的优良性质》文章,又如在《统计与信息论坛》中,写了一篇《系统样本差估计量的优良性》,所以说对其的研究更多的是依据于是研究中,通过其试验来体现一个估计量的优良性.当然,单纯对于优良性的研究国内有一篇很是经典的文章—王力宾的《对估计量优劣性评价标准的研究》,他在此文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若干判别准则,大致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小样本估计量优良性的若干判别准则,另一类是大样本估计量优良性的判别准则。他也同样在文中详细地叙述了两类之间的联系.其实,一直以来,我国的统计工作者,一直都是把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看作是评价估计量优良性的三大标准,但对于其实用性并未进行过较为系统的研究. 评价一个估计量的好坏,不能仅仅依据一次试验的结果,而必须由多次试验的结果来衡量.这是因为估计量是样本的函数,是随机变量。由不同的观测结果,就会求得不同的参数估计值.因此一个好的估计,应在多次试验中体现出优良性.对于一个特定的应用,选择好的估计量与许多因素有关系,最基本的考虑因素就是选择一个好的数据模型,它的复杂性应该足以描述数据的基本特征,但是与此同时要简单的足以允许估计量是最佳的且易于实现.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于信号的处理问题,选择一个合适的估计量要从易于现实的最佳估计量开始.如果这种寻找没有效果,那么就应该考察准最佳估计量.对于同一参数,用不同的估计法得到的点估计量不一定相同,那么用哪一种估计法好呢?并且,人们总是希望估计量能代替真实参数.为正确评价估计量,要建立判别估计量好坏的标准.根据不同的要求,评价估计量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标准.所以,对于一个估计量的优良性进行判别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估计量优良性若干判别准则的研究,为了以后我们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判别优良性的准则 2.1 估计量的无偏性 2.1.1无偏估计量的定义及定理 定义 设()n ,ξ,,ξξT θ 21?=是未知参数θ的一个估计量,若 () Θθθ, θE ∈?=? 则称()n ,ξ,,ξξT θ 21?=为θ的无偏估计量. 在这里我们要接触一个新的名词:统计量,到底什么是统计量,下面我们来简单介绍一

《模式识别》实验报告

《模式识别》实验报告 一、数据生成与绘图实验 1.高斯发生器。用均值为m,协方差矩阵为S 的高斯分布生成N个l 维向量。 设置均值 T m=-1,0 ?? ??,协方差为[1,1/2;1/2,1]; 代码: m=[-1;0]; S=[1,1/2;1/2,1]; mvnrnd(m,S,8) 结果显示: ans = -0.4623 3.3678 0.8339 3.3153 -3.2588 -2.2985 -0.1378 3.0594 -0.6812 0.7876 -2.3077 -0.7085 -1.4336 0.4022 -0.6574 -0.0062 2.高斯函数计算。编写一个计算已知向量x的高斯分布(m, s)值的Matlab函数。 均值与协方差与第一题相同,因此代码如下: x=[1;1]; z=1/((2*pi)^0.5*det(S)^0.5)*exp(-0.5*(x-m)'*inv(S)*(x-m)) 显示结果: z = 0.0623 3.由高斯分布类生成数据集。编写一个Matlab 函数,生成N 个l维向量数据集,它们是基于c个本体的高斯分布(mi , si ),对应先验概率Pi ,i= 1,……,c。 M文件如下: function [X,Y] = generate_gauss_classes(m,S,P,N) [r,c]=size(m); X=[]; Y=[]; for j=1:c t=mvnrnd(m(:,j),S(:,:,j),fix(P(j)*N)); X=[X t]; Y=[Y ones(1,fix(P(j)*N))*j]; end end

调用指令如下: m1=[1;1]; m2=[12;8]; m3=[16;1]; S1=[4,0;0,4]; S2=[4,0;0,4]; S3=[4,0;0,4]; m=[m1,m2,m3]; S(:,:,1)=S1; S(:,:,2)=S2; S(:,:,3)=S3; P=[1/3,1/3,1/3]; N=10; [X,Y] = generate_gauss_classes(m,S,P,N) 二、贝叶斯决策上机实验 1.(a)由均值向量m1=[1;1],m2=[7;7],m3=[15;1],方差矩阵S 的正态分布形成三个等(先验)概率的类,再基于这三个类,生成并绘制一个N=1000 的二维向量的数据集。 (b)当类的先验概率定义为向量P =[0.6,0.3,0.1],重复(a)。 (c)仔细分析每个类向量形成的聚类的形状、向量数量的特点及分布参数的影响。 M文件代码如下: function plotData(P) m1=[1;1]; S1=[12,0;0,1]; m2=[7;7]; S2=[8,3;3,2]; m3=[15;1]; S3=[2,0;0,2]; N=1000; r1=mvnrnd(m1,S1,fix(P(1)*N)); r2=mvnrnd(m2,S2,fix(P(2)*N)); r3=mvnrnd(m3,S3,fix(P(3)*N)); figure(1); plot(r1(:,1),r1(:,2),'r.'); hold on; plot(r2(:,1),r2(:,2),'g.'); hold on; plot(r3(:,1),r3(:,2),'b.'); end (a)调用指令: P=[1/3,1/3,1/3];

函数一致连续的若干方法

函数一致连续的若干方法 学生姓名:钱建英 学号:20115031297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指导教师:段光爽 职称:讲师 摘 要 函数在区间上的一致连续性是学习数学分析课程中的重要理论之一,本 文主要讲述了函数在有限区间与无线区间上一直连续的若干方法并举例说明 关键词 函数;一致连续;极限; Several methods of uniformly continuous function Abstract The function uniform in interval is one of the most of important theories in the mathematics analysis course .this paper describes several methods function on a finite interval with a wireless range has been continuous and illustrated. Key words : function consistent-continuity limit. 0 前言 一致连续是在数学分析中频繁用到的概念,是数学分析中经常涉及的问题,并且一致连续性问题是数学分析中的主要理论,函数一致连续与处处连续有着本质的区别:处处连续是局部概念而一致连续是函数和区间共同决定的,是整体的概念.目前数学分析课本上的判别法大多是利用函数一致连续的定义,没有提出一些直观的判别法.对于初等函数一致连续的问题并没有系统的总结,函数非一致连续也是利用定义,没有直观判别. 函数一致连续性的判定是学习数学分析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寻找函数一致连续性的较为直观的判定方法非常重要,对于今后的学习以及数学分析教学有帮助,学习函数一致连续性时有更加直观的感觉,建立感性认识,将一致连续与其他知识联系起来,开阔分析问题的思路,为其他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本文给出了一些判定方法. 1有限区间上函数一致连续 1.1 一致连续性定义 设f 为定义在区间I 上的函数.若对任给的0>ε,存在()0>=εδδ,使的对任何的I x x ∈''',,只要δ<''-'x x ,就有 ()()ε<''-'x f x f . 则称函数f 在区间I 上一致连续. f 在I 上一致连续意味着:任意的两点x x ''',,不论这两点在I 中处于什么位置,只要它们的距离小于δ,就可得到()()ε<''-'x f x f .

大学模式识别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大学模式识别考试题及 答案详解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一、填空与选择填空(本题答案写在此试卷上,30分) 1、模式识别系统的基本构成单元包括:模式采集、特征提取与选择 和模式分类。 2、统计模式识别中描述模式的方法一般使用特真矢量;句法模式识别中模式描述方法一般有串、树、网。 3、聚类分析算法属于(1);判别域代数界面方程法属于(3)。 (1)无监督分类 (2)有监督分类(3)统计模式识别方法(4)句法模式识别方法4、若描述模式的特征量为0-1二值特征量,则一般采用(4)进行相似性度量。 (1)距离测度(2)模糊测度(3)相似测度(4)匹配测度 5、下列函数可以作为聚类分析中的准则函数的有(1)(3)(4)。 (1)(2) (3) (4) 6、Fisher线性判别函数的求解过程是将N维特征矢量投影在(2)中进行。 (1)二维空间(2)一维空间(3)N-1维空间 7、下列判别域界面方程法中只适用于线性可分情况的算法有(1);线性可分、不可分都适用的有(3)。 (1)感知器算法(2)H-K算法(3)积累位势函数法 8、下列四元组中满足文法定义的有(1)(2)(4)。 (1)({A, B}, {0, 1}, {A?01, A? 0A1 , A? 1A0 , B?BA , B? 0}, A) (2)({A}, {0, 1}, {A?0, A? 0A}, A) (3)({S}, {a, b}, {S ? 00S, S ? 11S, S ? 00, S ? 11}, S) (4)({A}, {0, 1}, {A?01, A? 0A1, A? 1A0}, A) 二、(15分)简答及证明题 (1)影响聚类结果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2)证明马氏距离是平移不变的、非奇异线性变换不变的。 答:(1)分类准则,模式相似性测度,特征量的选择,量纲。 (2)证明:

模式识别实验报告(一二)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模式识别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2011年12月

实验一、Bayes 分类器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对模式识别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2.能够根据自己的设计对贝叶斯决策理论算法有一个深刻地认识 3.理解二类分类器的设计原理 二、实验条件: matlab 软件 三、实验原理: 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在已知 ) (i P ω, ) (i X P ω,i=1,…,c 及给出待识别的X 的情况下,根据贝叶斯公式计 算出后验概率: ∑== c j i i i i i P X P P X P X P 1 ) ()() ()()(ωωωωω j=1,…,x 2)利用计算出的后验概率及决策表,按下面的公式计算出采取i a ,i=1,…,a 的条件风险 ∑== c j j j i i X P a X a R 1 )(),()(ωω λ,i=1,2,…,a 3)对(2)中得到的a 个条件风险值) (X a R i ,i=1,…,a 进行比较,找出使其条件风险最小的 决策k a ,即()() 1,min k i i a R a x R a x == 则 k a 就是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 四、实验内容 假定某个局部区域细胞识别中正常(1ω)和非正常(2ω)两类先验概率分别为 正常状态:P (1ω)=; 异常状态:P (2ω)=。 现有一系列待观察的细胞,其观察值为x : 已知先验概率是的曲线如下图:

)|(1ωx p )|(2ωx p 类条件概率分布正态分布分别为(-2,)(2,4)试对观察的结果 进行分类。 五、实验步骤: 1.用matlab 完成分类器的设计,说明文字程序相应语句,子程序有调用过程。 2.根据例子画出后验概率的分布曲线以及分类的结果示意图。 3.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决策表如下: 结果,并比较两个结果。 六、实验代码 1.最小错误率贝叶斯决策 x=[ ] pw1=; pw2=; e1=-2; a1=; e2=2;a2=2; m=numel(x); %得到待测细胞个数 pw1_x=zeros(1,m); %存放对w1的后验概率矩阵 pw2_x=zeros(1,m); %存放对w2的后验概率矩阵

模式识别实验报告_2

模式识别理论与方法 课程作业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Generating Pattern Classes 实验编号:Proj01-01 规定提交日期:2012年3月16日 实际提交日期:2012年3月13日 摘要: 在熟悉Matlab中相关产生随机数和随机向量的函数基础上,重点就多元(维)高斯分布情况进行了本次实验研究:以mvnrnd()函数为核心,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地逐步实现了获得N 个d维c类模式集,并将任意指定的两个维数、按类分不同颜色进行二维投影绘图展示。 技术论述:

1,用矩阵表征各均值、协方差2,多维正态分布函数: 实验结果讨论:

从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来看,进一步熟悉了多维高斯分布函数的性质和使用,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 实验结果: 图形部分: 图1集合中的任意指定两个维度投影散点图形

图2集合中的任意指定两个维度投影散点图形,每类一种颜色 数据部分: Fa= 9.6483 5.5074 2.4839 5.72087.2769 4.8807 9.1065 4.1758 1.5420 6.1500 6.2567 4.1387 10.0206 3.5897 2.6956 6.1500 6.9009 4.0248 10.1862 5.2959 3.1518 5.22877.1401 3.1974 10.4976 4.9501 1.4253 5.58257.4102 4.9474 11.3841 4.5128 2.0714 5.90068.2228 4.4821 9.6409 5.43540.9810 6.2676 6.9863 4.2530 8.8512 5.2401 2.7416 6.5095 6.1853 4.8751 9.8849 5.8766 3.3881 5.7879 6.7070 6.6132 10.6845 4.8772 3.4440 6.0758 6.6633 3.5381 8.7478 3.3923 2.4628 6.1352 6.9258 3.3907

模式识别实验报告

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 《模式识别》 课程实验报告 学号 _______________ 专业 ____计算机科学与技术_____ 授课班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时间 _______________

实验报告格式如下(必要任务必须写上,可选的课后实验任务是加分项,不是必要任务,可不写): 实验一、Fisher分类器实验 1.实验原理 如果在二维空间中一条直线能将两类样本分开,或者错分类很少,则同一类别样本数据在该直线的单位法向量上的投影的绝大多数都应该超过某一值。而另一类数据的投影都应该小于(或绝大多数都小于)该值,则这条直线就有可能将两类分开。 准则:向量W的方向选择应能使两类样本投影的均值之差尽可能大些,而使类內样本的离散程度尽可能小。 2.实验任务 (1)两类各有多少组训练数据?(易) (2)试着用MATLAB画出分类线,用红色点划线表示(中) (3)画出在投影轴线上的投影点(较难) 3.实验结果 (1)第一类数据有200组训练数据,第二类数据有100组训练数据。 (2)如图所示,先得出投影线的斜率,后求其投影线的垂直线的斜率,即分类线的斜率,再求分类线的过的中垂点,加上即可得出。 画出红线代码:m = (-40:0.1:80); kw = w(2)/w(1); b = classify(w1, w2, w, 0); disp(b);

n = (-1/kw).* m + b; plot(m,n,'r-', 'LineWidth', 3); (3)画出投影上的投影点 如图,点用X表示。 代码: u = w/sqrt(sum(w.^2)); p1 = w1*u*u'; plot(p1(:,1),p1(:,2),'r+') p2 = w2*u*u'; plot(p2(:,1),p2(:,2),'b+') 实验二、感知器实验 1.实验原理 (1)训练数据必须是线性可分的 (2)最小化能量,惩罚函数法-错分样本的分类函数值之和(小于零)作为惩罚值(3)方法:梯度下降法,对权值向量的修正值-错分样本的特征向量 2.实验任务 (1)训练样本不线性可分时,分类结果如何?

函数一致连续性的判别

函数一致连续性的判别 一.函数一致连续性的定义 1.函数一致连续性的概念 定义:设函数) (x f 在区间I 有定义,若δ δε <-∈?>?>?212,1:,0,0x x I x x 有 , )()(21ε<-x f x f 称函数) (x f 在I 上一致连续。 例1.证明:函数) 0()(≠+=a b ax x f 在),(+∞-∞上一致连续。 证 :,0>?ε由于' '' ')''()(x x a x f x f -=-,取δ= a ε ,则对任何) ,(,'''+∞-∞∈ x x , 只要 δ <-' '' x x ,就有 ε <-)()(' ''x f x f ,故函数 ) 0()(≠+=a b ax x f 在) ,(+∞-∞上一致连续。 例2. 证明:函数 x x f 1)(= 在区间[]1,a (其中10<?ε由于' ''2 ' ''' ' ''' '' ' 111)''()(x x a x x x x x x x f x f -≤ -= - = -,取ε δ 2 a =, 则对任意[],1,,'''a x x ∈当δ <-' ''x x 时,就有 ε <-)()(' '' x f x f ,故函数 x x f 1)(= 在区间[]1,a (其中10<?>?>=?δδε10,021 n ,取1 1' += n x ,(]1,01'',1 1' ∈= += n x n x ,虽 然有 ,1) 1(111 12 ' '' δ<< +<- += -n n n n n x x 但 2 11)1()(0' '' = >=-+<-εn n x x f ,故函数 x x f 1)(= 在区间(]1,0上非一致连 续。 例3.(1)叙述 ) (x f 于区间I 一致连续的定义;(2)设 ) (x f ,)(x g 都于区间I 一致 连续且有界,证明:)()()(x g x f x F =也于I 一致连续。 解: (1)若δ δε <-∈?>?>?212,1:,0,0x x I x x 有 , )()(21ε<-x f x f 称函数 ) (x f 在

模式识别实验报告

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实践 实验一聚类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聚类分析实验,加深对聚类分析基本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验内容 了解动态、静态聚类算法的特点; 熟练掌握k-均值算法或层次聚类算法; 编写能对实际模式样本正确分类的算法程序。 掌握动态聚类算法的基本思想; 认识类别数、初始类心的选择对k-均值算法聚类结果的影响; 编写能对实际模式样本正确分类的k-均值算法程序。 三、方法手段 设类别数为k,选取k个初始聚类中心,按最小距离原则将各模式分配到k类中的某一类, 不断地计算类心和调整各模式的类别使每个模式特征矢量到其所属类别中心的距离平方之和 最小。 四、k-均值算法 (1)从D中随机取k个元素,作为k个簇的各自的中心。 (2)分别计算剩下的元素到k个簇中心的相异度,将这些元素分别划归到相异度最低的簇。(3)根据聚类结果,重新计算k个簇各自的中心,计算方法是取簇中所有元素各自维度的算术平均数。 (4)将D中全部元素按照新的中心重新聚类。 (5)重复第4步,直到聚类结果不再变化。 五、k-均值程序运行结果 (1)改变初始类心,观察对聚类结果的影响 若选初始类心是[1 2 3]时的结果为其分为1类共39个,分为2类共61个,分为3类共 50个,其中被分为第1类的样本为{51 53 78 101 103 104 105 106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6 117 118 119 121 123 125 126 129 130 131 132 133 135 136 137 138 140 141 142 144 145 146 148 149} 被分为第2类的样本为{52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2 107 114 115 120 122 124 127 128 134 139 143 147 150} 被分为第3类的样本为{1 2 3 4 5 6 7 8 9 10

模式识别第三章-感知器算法

模式识别第三章 感知器算法 一.用感知器算法求下列模式分类的解向量w : })0,1,1(,)1,0,1(,)0,0,1(,)0,0,0{(:1T T T T ω })1,1,1(,)0,1,0(,)1,1,0(,)1,0,0{(:2T T T T ω 将属于2ω的训练样本乘以(-1),并写成增广向量的形式: T x )1,0,0,0(1 =,T x )1,0,0,1(2=,T x )1,1,0,1(3=,T x )1,0,1,1(4 = T x )1,1-,0,0(5-=,T x )1,1-,1-,0(6-=,T x )1,0,1-,0(7-=,T x )1,1-,1-,1-(8-= 第一轮迭代:取1=C ,T )0,0,0,0()1(=ω 因0)1,0,0,0)(0,0,0,0()1(1==T T x ω不大于0,故T x )1,0,0,0()1()2(1=+=ωω 因1)1,0,0,1)(1,0,0,0()2(2==T T x ω大于0,故T )1,0,0,0()2()3(==ωω 因1)1,1,0,1)(1,0,0,0()3(3==T T x ω大于0,故T )1,0,0,0()3()4(==ωω 因1)1,0,1,1)(1,0,0,0()4(4==T T x ω大于0,故T )1,0,0,0()4()5(==ωω 因1)1,1-,0,0)(1,0,0,0()5(5-=-=T T x ω不大于0,故T x )0,1-,0,0()5()6(5 =+=ωω 因1)1,1-,1-,0)(0,1-,0,0()6(6=-=T T x ω大于0,故T )0,1-,0,0()6()7(==ωω 因0)1,0,1-,0)(0,1-,0,0()7(7=-=T T x ω不大于0,故T x )1-,1-,1,0()7()8(7-=+=ωω 因3)1,1-,1-,1-)(1-,1-,1,0()8(8=--=T T x ω大于0,故T )1-,1-,1,0()8()9(-==ωω 第二轮迭代: 因1)1,0,0,0)(1-,1-,1,0()9(1-=-=T T x ω不大于0,故T x )0,1-,1,0()9()10(1-=+=ωω 因0)1,0,0,1)(0,1-,1-,0()10(2==T T x ω不大于0,故T x )1,1,1,1()10()11(2--=+=ωω 因1)1,1,0,1)(1,1,1,1()11(3=--=T T x ω大于0,故T )1,1,1,1()11()12(--==ωω 因1)1,0,1,1)(1,1,1,1()12(4=--=T T x ω大于0,故T )1,1,1,1()12()13(--==ω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