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和凝固 习题(含答案)

熔化和凝固  习题(含答案)
熔化和凝固  习题(含答案)

熔化和凝固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0分)

1. 下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种物质是晶体,图象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B. 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象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C. 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象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D. 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2. 初二级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做“探究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根据数据描绘出如图的温度-时间图象,结合你学过的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 蜡是非晶

体 B. 蜡要达到熔点才开始熔化 C. 蜡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D. 蜡在熔化过程中,由固态变软,变

稠,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3. 如图是“探究某种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t时=10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

态 B. 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

5min C. 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也不放热 D. 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4. 如图所示的图象中,表示晶体凝固的图象是()

A. B. C.

D.

5. 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物质A是晶体,物质B是非晶体

B. 物质A熔化时温度不变,熔点为30℃

C. 物质B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D. 第15min时,物质A是固液共存状态

6. 小明利用电箱制一些冰块,他在制冰盒里倒入一些冷水,然后放入电冰箱冷冻室,过段时间冰块就制好了,如图的几幅图中,哪个图可以描述制冰过程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A. B. C.

D.

7. 在如图中,能正确描述铁锭熔成铁汁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8. 分析如表可知:在-50℃时,水银处于______ 态,酒精处于______ 态.

物质熔点(℃)沸点(℃)

水银-39 357

酒精-117 78

9. 在研究某物质的熔点实验中,小吴得到如图所示的图象,

可小吴通过查阅资料获知该物质是晶体,小吴实验中的不

当之处是______ .

10. 如图是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根据图中可知,该物质在B点时的内能______

(大于/小于/等于)在C点时的内能,理由是______ ;

(2)根据图中坐标信息可知,该物质在AB段和CD

段的比热容分别为C1、C2,则C1:C2= 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48.0分)

11. 小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琳应选______ 图(选填“1”或“2”)装置来进行实

验.

(2)小琳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图3是她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冰属于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BC阶段物质处于______ 状态(选填“固体”“液体”“固液共存”);

(3)设单位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试管内冰的质量为0.1kg,则图3中AB阶段该物质共吸收了______ J的热量(c冰=2.1×103J/kg?℃);该物质在b点时具有的内能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c点的内能.

(4)试管内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得到图象中的DE段,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是因为______ .

12. 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铁架台、石棉网、烧杯、水、试管、表、酒精灯、海波、石蜡

步骤过程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50 53

蜡的温度/℃40 41 42 44 46 49 52 54 56

(1)______ 是晶体,______ 是非晶体.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当温度达到℃时,海波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保持不变,直到熔化完后,温度才继续上升.蜡则不同,随着不断加热,蜡的温度不断上升,在此过程中,蜡由硬变软到稀,最后熔化为液体.

(2)在海波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海波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海波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3)实验中通过对时间的测量来了解吸热多少,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 .

结晶体熔化需要达到______ ,继续______ .非晶体熔化需要______ ,温度

论______ .

13. 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_ ;

(2)将装有适量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的目的之一能使试管均匀受热.实验中发现萘熔化的整个过程时间太短,不便于观察,可以通过______ 水量(选填“增加”或“减少”)来达到延长过程的目的;

(3)小明同学实验时想让温度计与萘充分接触,坚持把玻璃泡插入到试管底部,这样做是______ (选填“允许”/“不允许”)的;

(4)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中可看出,蔡是______ (选填“晶体”/“非晶体”),萘的熔点是______ ℃;

(5)由图乙可知,在5min时萘处于______ 态,20min时萘处于______ 态.

14. 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

律”.

(1)实验室常用温度汁是利用液体的______ 性质制成的,小华某一时刻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该温度值为______ ℃;

(2)该实验应选用______ (填“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3)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华应选用______ (“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

(4)图3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BC段的物质处于______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5)试管中的冰完全溶化后,若持续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得到图象中的DE段,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______ (填“能”或“不能”)沸腾,是因为______ .

15. 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

置.

(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______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______ ,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 O l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40 42 44 45 48 48 48 48 48 50 53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 ℃;该物质是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______ .

16. 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______ ℃;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蜡的温度/℃42 44 46 48 49 50 51 52 (2)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______ .加热过程中要观察冰的______ 变化和温度计的示数.

(3)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象,得出冰熔化特点是______ ;冰的熔点为______ ℃

(4)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______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17. (1)小丽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

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

规律”.

(1)小丽某一时刻观察到温度计示数

如图所示,该温度值为______ ℃.

(2)该实验应选用______ (“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3)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华应选用______ (“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

(4)试管中的冰完全溶化后,若持续加热,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是因为______ .

18. 如图甲所示,是小聪在“探究固体的熔化规律”试验中

组装的实验装置.下表为他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装置

图和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3 0 0 0 0 1.5 3

(1)实验时,将固体粉末放入大试管中,然后用“水浴法”

加热,并配备搅拌棒搅拌,其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体

______ .

(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试管中受热物体的温度和______ 变化,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刚开始加热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被加热固体的初温是______ .

(3)实验过程中晓聪他们发现,加热到第2分钟,固体开始熔化,到第5分钟全部熔化.分析实验数据可知,这种物质熔化时的特点是______ ,由此可以判断该物质属于______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19. 如图甲是“探究冰熔化”的实验装置,不用酒精灯加热

是______ (正确/错误)的;图乙是“探究蜡烛熔化”的

实验装置,加热方式的优点是______ .根据探究过程

可知,冰熔化时温度______ (升高/不变/降低),在铜、

玻璃、松香中具有冰熔化特点是______ .

20. 在探究海波和蜡熔化规律时,小红记录的实验数据

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50 53 56

蜡的温度/℃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1)根据上表的实验数据,现已绘制出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1).请你在图2中绘制出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

象.

(2)在海波和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 ,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当该晶体的温度为42℃时,它处于______ 态(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熔化和凝固习题(含答案)

【答案】

1. B

2. B

3. D

4. A

5. B

6. D

7. A

8. 固;液

9. 读取数据时间间隔太长(或该物质的质量太小)

10. 小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1:2

11. 2;晶体;固液共存;4.2×103;小于;不能;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

12. 海波;蜡;转换法;熔点;吸热;吸热;不变

13. 秒表;增加;不允许;晶体;80;固态;固液共存

14. 热胀冷缩;-2;碎冰块;乙;固液共存;不能;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

15. 均匀;试管壁;46;48;晶体;a

16. 39;非晶体;使物体受热均匀;状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0;不正确

17. -2;碎冰块;乙;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

18. 受热均匀;状态;-6℃;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晶体

19. 正确;使物体均匀受热;不变;铜

20. 海波;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固

【解析】

1.

解:A、甲的温度随时间升高,是熔化的图象,所以错误;

B、乙的温度随时间升高,是熔化的图象,同时,这种物质边吸热、边升温、边熔化,是非晶体,所以正确;

C、丙的温度随时间降低,是凝固的图象,但图象中显示,这种物质有一定的凝固点,是晶体,所以错误;

D、丁的温度随时间降低,是凝固的图象,这种物质边放热、边降温、边凝固,是非晶体,所以错误.

故选B.

首先观察图象中温度的变化趋势,确定是熔化还是凝固的图象,再根据晶体与非晶体的特点不同加以区分.

判断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或凝固的图象时,既要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同时还要看它是否有一定的熔点或凝固点,这样才能准确、全面.

2.

解:A、由图可以看出蜡在熔化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所以蜡是非晶体,故A正确;

B、由图可以看出蜡在熔化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不需要达到熔点,故B错误;

C、由图可以看出蜡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的吸热,故C正确;

D、蜡属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由固态变软,变稠,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故D正确

故选:B.

解决此题要知道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而非晶体没有.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图象的理解.

3.

解:A、由图可知,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结束,故在t时=10min时,该物质处于液体状态,故A错误.

B、该物质从12min开始凝固,到15min凝固结束,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3min,故B 错误.

C、在BC段,该物质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

D、该物质的凝固对应的温度是45℃,凝固点为45℃,故D正确.

故选D.

(1)熔化图象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而图中BC段温度不变的阶段就是熔化过程.

(2)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是熔点或凝固点.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所用时间就是物态变化经历的时间.

本题考查的是对熔化和凝固图象的理解,根据图象分辨晶体和非晶体,并能分析出各自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中考对这个知识点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4.

解:A、该图象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是凝固图象,并且有一水平线段,说明是晶体的凝固图象,符合题意;

B、该图象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是凝固图象,并且没有水平线段,说明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与题意不符;

C、该图象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是熔化图象,有水平线段,应该是晶体的熔化图象,与题意不符;

D、图中的图象是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是熔化图象,但没有水平线段,应该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就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凝固点).在图象上表现为晶体有一条水平线段.

本题考查了晶体与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根据图象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是一项基本技能,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

5.

解:A、分析图象可知,A图象中呈水平的一段所对应的温度45℃,就是该物质的熔点,这是晶体熔化时的图象,因此物质A是晶体;物质B的温度始终上升,所以物质B是非晶体,故A正确;

B、由图象可知,物质A熔化时温度不变,熔点为45℃,故B错误;

C、物质B是非晶体,物质B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故C正确;

D、第15min时,物质A处于熔化过程,物质A是固液共存状态,故D正确.

故选B.

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有一段时间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高,说明这是晶体熔化的图象,进而可以判断出对应的熔点温度.如果温度一直升高,则是非晶体熔化的图象.

分析物质熔化图象时,既要看温度随时间的整体变化趋势,更要学会观察关键的温度点和时间点,这样才能做出全面的分析.

6.

解:A、根据图象可知,A中物体的温度一直在下降,说明这是非晶体凝固的图象;故A 不符合题意;

B、物体的温度在升高,说明物体在吸热,且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熔化的图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物体的温度一直在升高,说明这是非晶体熔化的图象;故C不符合题意;

D、物体的温度在下降,说明物体在放热,且有一段时间放热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凝固的图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晶体的熔化过程的特点:知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同时要知道冰的熔点是0℃,知道冰块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

解决此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明确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二是分清晶体有一定的凝固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凝固点.

7.

解:A、图中温度随时间而升高,且有一段呈水平,是铁锭在熔点温度时熔化,符合题意;

B、读图可知,温度随时间而降低,且有一段呈水平,是晶体的凝固图象,不合题意;

C、图中温度随时间而降低,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合题意;

D、图中温度随时间而不断升高,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合题意.

故选A.

铁锭熔成铁汁的过程属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同时,因为铁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所以有一段时间图线呈水平.据此来对四幅图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首先要确定铁锭熔成铁汁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是吸热的,再根据图中的变化特点,逐一分析并确定是否与题意要求相符合.

8.

解:水银是晶体,水银的凝固点是-39℃,熔点也是-39℃;-50℃比-39℃温度低,此时水银已凝固.酒精的凝固点是-117℃,-50℃比-117℃温度高,此时酒精还是液态.

故答案为:固、液.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以及晶体熔化吸热的特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熔点和凝固点以及熔化吸热的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

9.

解:由图可知,此图温度没有不变的阶段,故得出结论:X物质没有熔点;

小吴通过查阅资料获知该物质是晶体,而实验中却没有体现晶体的特点,原因可能是读取数据时间间隔太长(或使用的该物质的质量太小).

故答案为:读取数据时间间隔太长(或该物质的质量太小).

实验时,如果读取数据时间间隔太长或者使用的该物质的质量太小,都不能体现温度不变这一过程.

本题考查的是对熔化图象的理解,根据图象分辨晶体和非晶体,我们在做实验时也要注意小吴实验中的不当之处.

10.

解:(1)据图象能看出,该物质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中,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

所以物质正在B点时的内能小于在C点时的内能;

(2)根据图中坐标信息可知,该物质在AB 段温度升高10℃,被加热5min;在CD段温度升高10℃,被加热10min;

则该物质在AB段吸热与CD段吸热之比为1:2,根据Q=cm△t可得,==

=.

故答案为:(1)小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2)1:2.

(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

(2)晶体熔化过程中质量不变,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加热时间成正比,根据Q=cm△t可判断比热容的比值.

观察物质熔化或凝固图象时,首先要根据是否有一定的熔点或凝固点来确定物质的性质,再通过寻找关键的时间点与温度点来判断其所处的状态.

11.

解:(1)图中试管较小,如果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受热会不均匀,且温度上升较快,不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可以选用图2装置,使冰在空气中吸热自行熔化;

(2)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故是晶体;BC阶段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为固液共存态;

(3)吸收的热量为:Q=cm△t=2.1×103J/(kg?℃)×0.1kg×20℃=4.2×103J;物质吸热,内能变大,物质由b到c的过程中吸热,内能变大;

(4)由于烧杯内的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试管内的水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故答案为:(1)2;(2)晶体;固液共存;(3)4.2×103;小于;(4)不能;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

(1)可从加热时是否容易使冰均匀受热角度进行比较;

(2)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在熔化前是固态;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混合态;熔化完后处于液态.

(3)利用公式Q=cm△t可计算吸收的热量;

(4)水沸腾后,温度不再上升,试管内的水到达沸点后,不能继续吸热,不能沸腾.

学生分析物质熔化的图象,是本实验中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从图象中获取有效的信息,也是物理实验中经常运用的.

12.

解:(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48℃时,海波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温度不变,直到熔化完后,温度才继续上升,海波属于晶体.蜡则不同,随着不断加热,蜡的温度不断上升,在此过程中,蜡由硬变软到稀,最后熔化为液体,石蜡属于非晶体.

(3)实验中通过对时间的测量来了解吸热多少,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转换法.

晶体达到熔点时,需要吸收热量才能熔化,但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时需要吸热,温度持续升高.

故答案为:(1)海波;蜡;(3)转换法;熔点;吸热;吸热;不变.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晶体温度保持不变,不变的温度是晶体的熔点来解答此题.熔点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在熔化时保持熔点温度不变.

本题考查熔化和凝固实验,本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分析现象出现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同时注意不同实验应用的探究方法;这道题对能力要求比较强.

13.

解:(1)从图象知,记录的数据有温度和时间,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测量时间需要秒表,所以实验器材还缺少秒表.

(2)由Q=cm△t可知,可以通过增加水量来达到延长加热时间的目的;

(3)在实验过程中,不能使试管不能接触容器的底部;

(4)由图可知,萘在80℃熔化,且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故为晶体,熔点为80℃;(5)由图乙可知,在5min时萘还没熔化,处于固态,20min时萘处于熔化过程,为固液共存态.

故答案为:(1)秒表;(2)增加;(3)不允许;(4)晶体;80;(5)固态;固液共存.(1)从图象中可以发现,记录的数据有温度和时间,从记录的数据找实验测量的工具.(2)根据Q=cm△t分析;

(3)试管不能接触容器的底部;

(4)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5)找出关键的温度点,将图象分成不同的时间段,可判断每一时间段物质所处的状态.

读取物质熔化的图象时,应抓住图象的关键特征,先确定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再明确不同图象段的物质状态及对应的时间、温度等.

14.

解:(1)常用的液体温度计都是利用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最常见的液体有水银(如体温计)、酒精、煤油(如寒暑表).图可知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是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下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2℃.

(2)冰是晶体,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实验中宜选用等质量的碎冰块,均匀受热,可以减小误差.

(3)利用水浴法加热,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故应选择乙装置.

(4)冰是晶体,由图象可知BC段表示冰处在熔化过程,所以是固液共存状态;

(5)由于烧杯内的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试管内的水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故答案为:(1)热胀冷缩;-2;(2)碎冰块;(3)乙;(4)固液共存;(5)不能;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

(1)常用的温度计都是液体温度计,其原理就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根据温度计的分度值,结合液面的位置即可读数.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知道怎样才能使试管中的晶体均匀受热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3)利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固态物质受热均匀,且可以防止温度上升较快,便于测量温度;

(4)熔点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在熔化时保持熔点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5)水沸腾后,温度不再上升,试管内的水到达沸点后,不能继续吸热,不能沸腾.本题是探究“冰熔化过程的规律”的实验,考查了加热的方法、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及对熔化特点的分析.

15.

解:

(1)在加热时,石棉网起到了使烧杯底部均匀受热的作用;

(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46℃;

(3)由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该物质是晶体,晶体熔化时保持48℃不变,所以该晶体的熔点是48℃;

(4)晶体熔化时时,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有一段图线是呈水平的,即吸热但温度不变,故a正确.

故答案为:(1)均匀;(2)试管壁;46;(3)48;晶体;(4)a.

(1)石棉网在加热的实验中经常用到,目的是为了使烧杯的底部受热均匀;

(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根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出示数;

(3)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晶体的熔点;

(4)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其中晶体的熔化、凝固图象中有一水平线段,而非晶体没有.

本题是探究物质熔化的实验,要知道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时的本质区别就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16.

解:(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39℃;由表格数据知,蜡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因此蜡属于非晶体.

(2)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可以使物体受热均匀.加热过程中要观察冰的状态变化和温度计的示数.

(3)析图象可知,冰达到0℃时开始熔化,故冰的熔点为0℃;在BC段,是冰熔化过程中,此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他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室温高于冰的熔点,冰会从室温的空气中吸收热量熔化;冰块变成水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因此杯子的外壁感觉很凉;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杯液化成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故答案为:

(1)39;非晶体;

(2)使物体受热均匀;状态;

(3)吸收热量,温度不变;0;

(4)不正确.

(1)温度计在读数时,要看清分度值;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而非晶体没有.

(2)水浴法可使物体受热均匀.在实验中要注意观察物体状态的变化以及温度的变化.(3)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保持熔点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但此过程仍然吸热;(4)冰在熔化时必须吸热,可以用酒精灯加热,也可以在室温下吸收空气中的热量.本题要求同学们能数据分析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特点.还考查了温度计读数、实验操作要求等问题,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17.

解:(1)图可知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是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下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2℃.

(2)冰是晶体,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实验中宜选用等质量的碎冰块,均匀受热,可以减小误差.

(3)利用水浴法加热,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故应选择乙装置.

(4)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热.试管中的水可以达到沸点,因内外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

故答案为:(1)-2;(2)碎冰块;(3)乙;(4)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

(1)常用的温度计都是液体温度计,其原理就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根据温度计的分度值,结合液面的位置即可读数.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知道怎样才能使试管中的晶体均匀受热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3)利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固态物质受热均匀,且可以防止温度上升较快,便于测量温度;

(4)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本题是探究“冰熔化过程的规律”的实验,考查了加热的方法、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及对熔化特点的分析.

18.

解:(1)用“水浴法”加热,并配备搅拌棒搅拌,其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体受热均匀;(2)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不仅要探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而且要观察其状态的变化;

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其示数为-6℃;

(3)由图象知,该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所以是晶体;故答案为:(1)受热均匀;(2)状态;-6℃;(3)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晶体.

(1)“水浴法”加热可以受热均匀;

(2)在探究物质的熔化特点时,不仅要记录其温度的变化情况,还要观察其状态的变化情况;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

(3)晶体与非晶体最大的区别就是看是否有一定的熔点.

此题通过实验考查了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注意实验中使晶体均匀受热的方法,同时要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

19.

解:由于实验是常温下在教室内进行的,室内温度高于冰的熔点,可以使冰吸收到热量,这样熔化更慢,更容易观察和记录数据,因此甲缺少酒精灯加热是正确的;

乙装置将需要加热的物质放入试管中,并用水进行加热,这样可以使物质受热更加均匀;铜和冰都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玻璃和松香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所以具有冰熔化特点是铜.

故答案为:正确;使物体均匀受热;不变;铜.

(1)熔化过程需要吸热,为使一些固态物质能够被均匀加热,需将固体物质弄碎,并放入试管中,将试管放在水中或空气中进行加热;

(2)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此题是探究冰、蜡烛的熔化特点.在此实验中也可以不用酒精灯加热,并考查了对固态物质进行加热的方法.同时考查了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20.

解:(1)将海波熔化时的温度和时间的对应点描出来,用曲线连起来,如下图所示:

(2)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海波这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不变,即有一定的熔点;而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升高,没有一定的熔点.因此,海波是晶体.当海波的温度为42℃时,还没有达到它的熔点,所以仍处于固体状态.

故答案为:(1)图象见上图;(2)海波;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固.

(1)采用描点法,将温度和时间的对应点描出来,然后用圆滑的曲线将各点连起来即可;

(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在于: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即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

体没有熔点.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及对晶体的熔点和熔化过程中物理规律的正确理解.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熔化和凝固学案3.17

41中导学案 学科:物理编写:物理组授课时间:2012- - 姓名:班级:初一班学号: 课前评价:课后评价:教师评价: 第二课时:熔化和凝固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固体熔化的特点; 2、知道晶体有熔点。 二、学习活动 实验准备: 仪器:铁架台,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酒精灯,海波,试管夹,火柴。 阅读教材实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熔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凝固。 2、熔化是一个_______的过程,而凝固是一个_______的过程。 酒精灯使用方法: 3、左手扶灯身,右手摘下灯帽,口朝扣放在桌上。 4、划着火柴,从接近灯捻点燃酒精灯。 5、点燃后火柴,将熄灭的火柴梗投入污物桶。 6、实验中应用酒精灯的___________加热。 7、熄灭酒精灯时应注意: 不要,要。 实验: 阅读教材,按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海波熔化实验装置

初一物理实验课导学案 记录实验数据。 经过讨论得出: 8、从实验现象中可以看出,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当温度达到℃时,海波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直到后,温度才继续上升。 阅读与思考: 阅读教材的熔点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9、固体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晶体的特点是。 10、属于晶体的有,属于非晶体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教材中的熔点表,填写下列物体的熔点。 铝,铜,锡,固态水银。 小结: 拓展题: 11、能否用铝制的容器熔化铜或锡?为什么? 12、在南极考察站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测室外的温度吗?为什么?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1.自然界中,物质的存在状态有三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________变化,物质就会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2.物质从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态的过程叫熔化,从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态的过程叫凝固. 3.固体分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________、________、都是晶体. 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________,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________相同.非晶体没有________和________. 5.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________,凝固时________热,温度________.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________,凝固时________热,温度________. 6.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________ ,继续________ . 7.冰的熔点是_____℃,水的凝固点是________℃.所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________℃. 8.晶体物质在熔点温度时的状态,可能是________态,也可能是________态,也可能是________. 9.寒冷的冬天,洗涤沾满油污的盘子,用温度较高的热水洗涤效果好.这是由于水温超过了油污的,而使油污的缘故. 10.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变”;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理变化是和,反映一个共性是.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填“晶体”或“非晶体)。 12.夏天喝饮料加些冰块,是利用冰_________时_________而使饮料温度降低,北方冬天天气寒冷,人们为了不让菜窖里的菜冻坏,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会热.而使菜窖里的气温不致太低. 11.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该图象你能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 信息一:. 信息二:.(多选)13.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以判断( ) A.甲、丙是晶体,乙是非晶体B.乙是晶体,甲、丙是非晶体 C.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D.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 14.用铜块烧铸铜像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一个凝固过程B.一个熔化过程 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 (多选)15.萘的熔点是80.5℃,则当萘的温度处于80.5℃时,它() A.一定在熔化着 B.可能在凝固着 C.吸热就熔化 D.放热就凝固 1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夏天吃冰棒感到凉快是因为冰熔化吸热的缘故 B.铸造车间里,铁水烧铸成机器底座是凝固现象 C.夏天卖海货的人,在泡膜箱子内放上冰,目的是为了让水结冰 D.“下雪不冷化雪冷”表明雪熔化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 17.根据下表中所列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钨铜铝锡固态酒精固态氢 熔点/℃-39 3410 1080 660 232 -117 -259 A.在-265℃时,氢是固态B.可用铝锅炼铜 C.-50℃的地区要使用酒精温度计D.选钨丝做灯丝 18.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 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第1节_熔化和凝固学案1

§4-1 熔化和凝固学案 2课时 九年级物理备课组 主备 袁亚辉 学习目标: 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目标一: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阅读课本81页“物态变化”部分,认识物质的三种状态(具体可以类比冰、水、水蒸气之间的变化): 1、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 、 、 。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 2、 相互转化的。(选填 可以或不可以)。像上面的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 。 我们在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后水结成冰,再把冰块放入饮料中后冰又变成水。生日上的蜡烛受到高温变成蜡液,一部分蜡液落在桌上后变成固体。路桥施工中工人们把块状沥青放在炉内加热成液体,液体的沥青洒在路面上以后变成变为固态.....上面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两类: 2、熔化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凝固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标二:观察硫代硫酸钠和松香的熔化实验 硫代硫酸钠的熔化 松香的熔化 3、 结合上表[思考]: A:加热时海波和松香的温度是否变化,是否一直变化? 加热时,海波和松香的温度 变化,松香的温度一直在 ;海波的温度先 ,但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却保持 ,完全熔化后温度继续 。(填“上升”、“降低”或“不变”) B:在不断加热的过程中海波和松香的状态有没有发生变化? 时间(分)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温度(℃) 40 42 45 46 48 48 48 48 50 52 54 状态 固态 固态 固态 固态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液态 液态 液态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温度(℃) 40 43 48 52 56 60 63 65 状态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液态 液态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一、单选题: 1、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如果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没有热传递.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也是),过一段时间,下面的说法哪个正确() 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 B.冰和水的数量都不变 C.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2、在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不变,从外界吸收热量 B.温度降低,向外界放出热量 C.温度升高,从外界吸收热量 D.温度不变,向外界放出热量 】 3、在玻璃、松香、萘、蜂蜡中, 有一定熔点的物质是_________, 它的熔化过程中, 温度_____________. A.玻璃 B.萘 C.不变 D.改变 4、水的凝固点为_________. 冰的熔点为_______. A. 0℃ B. 0℃以下 C. 0℃以上 5、下面所列物质中,哪种物质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A.蜡 B.冰 C.玻璃 D.松香 6、将一块0℃的冰放入一桶0℃的水中时() A.冰块的质量将减少 】 B.冰块的质量将保持不变 C.冰块的质量将增加 D.上述情况都不可能发生 7、下列说法属于正确的是() A.物体吸热时,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放热时,它的温度可能降低 C.一块糖溶在水中是属于熔化现象 D.雾的形成是属于汽化现象 · 8、水杯中的水面上浮着一块冰, 冰熔化后, 杯中的水面: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9、保温瓶中放有1500克0℃的水,将一小块-1℃的冰放入其中,盖好软木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小块冰将化成0℃的水 B.有少量的水会结成冰 C.冰水质量没有变化 D.冰水的温度没有变化 10、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某房间里,冰不再熔化,这说明() A.房间里的温度一定为0℃ B.外界没有传热给冰 C.冰没有传热给外界 D.房间温度在0℃以上 《 二、填空题: 11、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________. 12、铁矿石在炼铁炉里变成铁水,这是________现象.

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 、 、 ;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 、 、 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2、熔化:物质由 变成 的过程叫熔化;固体熔化时要 (吸热或放热) 3、固体可分为 和 , 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个温度叫 , 这类固体物质熔化时不断 ,但是温度 。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物质熔化时不断 ,温度 。 4、探究萘和石蜡这两种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加热采用的是 法,这样加热的目的 是 。 (1)萘在熔化前,不断 ,温度 ;熔化时,不断 ,温度 ;熔化后继续加热时,温度 ; (2)蜡在熔化前,不断 ,温度 ;熔化时,不断 ,温度 ; 熔化后继续加热时,温度 ; 5、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固体熔化的条件是 、 ; 6、分析可得出能将固体分为两类: (1)、晶体: , 常见的如: (2)、非晶体: , 常见的如: 7、熔点: , 晶体熔化的条件是 ; 非晶体 (“有”或“没有”)确定的熔点。 8、查看几种物质的熔点(标准大气压下):冰 ;固态水银 ;固态酒精 9.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同一种物质处于哪种状态与该物质此时 的温度有关. B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C .物质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 .非晶体没有熔点,所以熔化时不吸热. 10、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加热, 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 C.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11、小明针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列出了下面的表格,请帮他填写完整 12、在图4—10中,描述晶体熔化的图象应为( ) 13、在铅的熔化过程中:( ) A 、铅的温度升高,同时吸热 B 、铅的温度降低,同时放热 E 点是 态; (2)物体从第 分钟开始熔化,到第 分钟熔化完,熔化过程历时 分钟; (3)该物质是 体,熔点是 。 15、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凝固的条件是 16、液体凝固成晶体的过程要 ,温度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也要 ,温度

3.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1)

时间/min 《 熔化和凝固》 导 学 案 【使用说明】预习课本53-57页,用红笔勾画出重点,标记出疑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学案;鼓励提前在组内及组间实行相互讨论研究或请教老师,以备上课时展示和质疑。 【导学流程】目标预设-问题导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堂展示-点拨提升-反馈评价 一、 学习目标: (1)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及熔点和凝固点 (3)了解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的物理意义 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 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象表示出来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 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象表示出来 二、导入新课: 三、自主学习: 阅读53页“物态变化”部分填空 1、水有三种状态分别是: 、 、 。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 是 相互转化的,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 生日上的蜡烛受到高温变成蜡液,一部分蜡液落在桌上后变成固体。路桥施工中工人们把块状沥青放在炉内加热成液体,液体的沥青洒在路面上以后变成变为固态.....上面的过程能够分为两类: 2、熔化的定义: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 凝固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四、合作探究: 【探究】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 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假设与猜想 请大胆写出你的猜想: 设计并实行实验: 参照课本图4.2-1所示组装好实验装置,并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将观测结果填人表中)

20.1 磁现象 磁场-九年级物理全册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人教版)

20.1 磁现象磁场高频易错题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小明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来验证“条形磁铁的磁性两端强、中间弱”的特性。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甲实验中,将条形磁铁平移靠近三颗小铁球 B.乙实验中,将两根条形磁铁相互平移靠近 C.丙实验中,将条形磁铁沿水平方向从挂有铁块的弹簧测力计下方向右移动 D.丁实验中,将放在一堆大头针上的条形磁铁提起 2.如图所示,新能源汽车电动机的永磁体,是将稀土加其它金属一起进行熔化、冷却、破碎、烧结,再用强大的电流进行磁化而制成的。由此可知永磁体() A.不耐高温B.磁性很弱 C.没有经过电流磁场磁化D.经历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3.在举行沙滩排球比赛的场地上,人们往往先用“磁选”来对沙子进行处理。“磁选”是选走沙子中的() A.粗的沙子和小石块B.铜、铝碎片 C.玻璃和塑料碎片D.铁钉、铁片 4.春秋战国时期,在华夏大地上就出现了有关吸铁磁石的记载。我国古代把“磁石”写作“慈石”,意思就是“石,铁之母也。以有慈石,故能引其子”。以下关于磁现象的认识中,表述正确的是() A.磁体能吸引铁、铜、钴等物质

B.同名磁极互相吸引,异名磁极互相排斥 C.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D.磁体之间只有相互接触时才能产生相互作用力 5.实验室有一根钢棒,下列做法叙述中,能确定钢棒具有磁性的有() ①用该钢棒去吸引磁铁,能吸引 ②将该钢棒中点系上细线,悬挂起来,拨动钢棒,发现最后总是指向南北 ③用该钢棒去吸引小铁钉,能吸引 ④将钢棒与一个强磁体放在一起,一段时间后,发现钢棒也有磁性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6.如图所示的四种家用电器中,主要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电风扇B.计算器 C.电视机D.电饭锅 7.下列电器中,利用电流磁效应工作的是() A.洗衣机B.电暖气C.动圈式话筒D.电磁继电器8.下列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微波炉B.电饭煲C.手机D.计算机9.下列家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电风扇B.电视机C.电热水壶D.电冰箱10.下列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电脑B.电炉C.电视机D.电风扇二.填空题(共5小题)

熔化和凝固经典练习题

第2节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当晶体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为() A.一定是固体 B.一定是液体 C.可能是固体 D.也可能是固液共存 E.可能是液体 2.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3.保温瓶中有1000 g水,水温为0 ℃,当向瓶中放10 g -2 ℃的冰块后,盖好瓶口的软木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少量冰熔化成水 B.有少量水结成冰 C.冰和水温度都不会变 D.冰和水的质量都不会改变 5.将一块冰投入到一杯水中,过一段时间,则() A.冰增加 B.冰不变 C.冰减少 D.都有可能 7.已知固态酒精、煤油和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1℃,-39℃,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该选用() A.酒精温度计 B.煤油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 D.以上三种温度以计均可 8.如图是探究冰的熔化实验,当烧杯里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里的冰() A.也溶化一半 B.不溶化 C.无法判断 9.钨的熔点是3410℃,那么在3410℃时处于下面哪种状态 [ ] A.固态B.液态 C.固液共存态;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0.冰面加大压强时,它的熔点将 [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都不对 11.把冰水混合物拿到温度是0℃以下的房间里,在冰的质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 ] A.保持不变 B.温度降低 C.温度升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2.若将铁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则[ ] A.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B.铁和玻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升高C.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但铁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13.把冰水混合物放在-10℃的室外,混合物的温度将是 [ ] A.等于0℃ B.高于0℃ C.低于0℃ D.无法确定 14.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 ),过了一段时间 [ ] 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 B.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 C.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15.在铅的熔化过程中 [ ] A.铅的温度升高,同时吸热 B.铅的温度降低,同时放热 C.铅的温度不变,不吸热也不放热 D.铅的温度不变,同时吸热 16.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加热,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

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

2018----2019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 固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全部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A.萘、铁、食盐 B.食盐、铁、松香C.沥青、冰、松香D.铝、玻璃、石蜡【答案】A 2.海波的熔点是48℃||,那么温度为48℃的海波的状态是 A、一定是液态 B、一定是固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 D、以上三种状态都可能 【答案】D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C.冰的温度达到0°C一定熔化[ D.冰的温度比水的低||,放入水中不一定熔化 【答案】C 4.在下图中||,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答案】B 5.铁制的锅可以用来熔化锡||,这是因为() A.铁皮比锡更坚固B.铁的熔点比锡高 C.铁的熔点比锡低D.铁比锡有较好的导热性 【答案】B 6.我国南方出现少有的寒冷天气||,广东韶关也出现雨凇||,所谓雨凇就是非常寒冷的降水碰到温度等于或低于0℃的物体表面时所形成的冰层.雨凇形成的物态变化是()A.凝华 B.凝固C.液化 D.熔化 【答案】B 7.如图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50℃ B.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答案】A 8.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A.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淞” 【答案】A 二、填空与阅读题

初中物理 《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当晶体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为() A.一定是固体 B.一定是液体 C.可能是固体 D.也可能是固液共存 E.可能是液体 2.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3.保温瓶中有1000 g水,水温为0 ℃,当向瓶中放10 g -2 ℃的冰块后,盖好瓶口的软木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少量冰熔化成水 B.有少量水结成冰 C.冰和水温度都不会变 D.冰和水的质量都不会改变 4.下列图象中,表示萘熔化的图象是() 5.将一块冰投入到一杯水中,过一段时间,则() A.冰增加 B.冰不变 C.冰减少 D.都有可能 6.如图所示四个物态变化的图像中,属于晶体熔化的图像是() 7.已知固态酒精、煤油和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1℃,-39℃,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该选用() A.酒精温度计 B.煤油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 D.以上三种温度以计均可 8.如图是探究冰的熔化实验,当烧杯里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里的冰() A.也溶化一半 B.不溶化 C.无法判断 9.钨的熔点是3410℃,那么在3410℃时处于下面哪种状态[]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0.冰面加大压强时,它的熔点将[ ] A.升高B.降低 C.不变D.都不对 11.把冰水混合物拿到温度是0℃以下的房间里,在冰的质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A.保持不变B.温度降低C.温度升高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2.若将铁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则[] A.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B.铁和玻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升高 C.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但铁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13.把冰水混合物放在-10℃的室外,混合物的温度将是[] A.等于0℃B.高于0℃ C.低于0℃ D.无法确定 14.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 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 B.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 C.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15.在铅的熔化过程中[ ] A.铅的温度升高,同时吸热 B.铅的温度降低,同时放热 C.铅的温度不变,不吸热也不放热 D.铅的温度不变,同时吸热 16.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加热,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

熔化和凝固习题(含答案)

. 熔化和凝固习题(含答案) 一、多选题 二、单选题 1.冬天的一场大雪,给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常常看见洒水车在路面上洒盐水,这是因为 A.盐水从雪中吸热 B.盐水使雪的熔点降低 : C.盐水使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 D.盐水起化学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 影响晶体熔点高低的因素是:物质的种类、压力的大小、是否有杂质;所以,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相当于掺有杂质,使积雪的熔点降低,使雪很快熔化,故选B。2.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李红同学根据该图像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帮她找出来 A.海波是晶体 B.海波的熔点约为48℃ · C.海波在整个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D.海波在第3分钟时是固态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图知道,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保持48℃不变,所以海波是晶体,且其熔点为48℃,故A、B正确,C错误;由图知道,海波在第3分钟还没有开始熔化,所以海波此时处于固态,故D正确,故选C。

A.温度持续上 升 B.温度保持熔点不变 C.先上升,后来保持不变,最后又上升 D.先下降后上升 - 【答案】A 【解析】 【详解】 沥青属于非晶体,在加热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会不断升高. 故选A. 【点睛】 根据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否变化,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会持续升高.在考试及平时的练习中能见到的非晶体只有松香、沥青、玻璃、蜡四种,所以将这四种物质记住,则其它没遇到过的一般都可判断为晶体。 4.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 A.变多 B.变少 C.不变 D.无法判断 【答案】A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设计: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 2.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教学工具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走进生活,观察图片,思考物质有哪几种状态? 固态、液态、气态 二、进行新课 观察滴水成冰与冰雪消融两张图片,思考水的状态发生什么变化?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举例: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等 3、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注意:正确使用酒精灯和温度计 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记录数据,绘制图象 (2)设计试验和进行试验 (3)介绍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 搅拌器、温度计、火柴、秒表 (4)总结实验 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晶体例:海波、冰、石英、萘、食盐、明矾、 熔化特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固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非晶体例:松香、玻璃、石蜡、沥青、橡胶 熔化特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上升。

高中物理论文《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易错题解析》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易错题解析 1、考虑问题不周全而出错 例1 体温计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给体温计消毒时,可以( )。 A.用医用酒精棉球擦拭; B.在沸水中煮20min 左右; C.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下; D.上述做法都可以。 错解:D 解析:若是一把金属手术器械,用A 、B 、C 三种不同的方法都能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但体温计有它的特殊性,它是一种测人体温度的器械,量程为35℃~42℃,这说明它所处的环境温度不能超过42℃,由于沸水的温度一般可达到100℃,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可达600℃,在这样高的温度下,水银受热膨胀足可以将玻璃泡胀破,故给体温计消毒只能用酒精棉球擦拭。 正解:A 点拨:同学们学习的所有知识,最终还是要跟生产、生活和科技紧密相联的,“应用”也是所有知识的最终归宿,而不是简单的记住某些内容就好了的。所以,增加社会实践以及全面、综合地考虑问题,就是重中之重了。 2、本质认识模糊而出错 例2 如图1所示,是小红利用小玻璃瓶、橡皮塞和玻璃管自制的液体温度 计。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规律来工作的。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 玻璃管中的液柱变化不明显(密封良好)。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建 议: 。 错解:热胀冷缩 将玻璃瓶换成同样大小的塑料瓶 解析:发生错解的同学,只知道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但对其构造、工作过程认识模糊,改进建议自然就答不对了。 在同样条件下由于液体热胀冷缩的程度比固体(玻璃)大得多,故当周围温度变化时,温度计中的液柱会发生升降,温度计就是通过其液柱的升降来显示温度高低的。当玻璃泡的容积增大,内盛液体增多,或玻璃泡的内径变小、液柱变细时,液柱升降的幅度就会增大。故要使液柱变化明显,方法之一是换一根细玻璃管;方法之二是换一个大玻璃瓶(塑料有较大的弹性,故不能用塑料瓶);方法之三是采用受热易膨胀、遇冷易收缩的液体。 正解:热胀冷缩 换一根细玻璃管 点拨:观察事物、思考问题都是需要细致、缜密的,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时,对一些现象及规律进行细化,然后进行有效地吸收,让知识在大脑中更加清晰透明,从而使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抓住关键,有的放矢。 3、对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及特点理解不清而出错 例3 如图2所示,在一个烧杯中放入一定量的冰块,把盛有碎冰块的 一个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冰块中,用酒精灯隔着石棉网给烧杯底部缓慢加热, 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不考虑从空气中吸热,则试管中的冰块 ( ) A.熔化一部分; B.一点也不熔化; C.全部熔化; D.无法判断。 错解:A 解析:晶体的熔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由于酒精灯给烧杯加热,所以烧杯内的冰吸热冰熔化。题目说烧杯中的冰有大半熔化, 即烧杯内是冰、水共存的状态,可知其温度为熔点0 ℃,试管插在烧杯内的冰块中,若试管 图 2 图1

熔化和凝固练习题40道

xxxXXXXX 学校XXXX 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XXX 年级xx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每空? 分,共? 分) 1、如图2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海波的沸点是48℃ 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 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6min 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2、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 A.沥青 B.冰 C.玻璃 D.石蜡 3、在标准大气压下,萘的熔点是80°C ,则此温度下的萘: A .一定是固态 B .一定是液态 C .一定是固液共存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毫米厚的铝膜,一时难住了焊接和锻压专家。后经技术人员的联合攻关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 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插入冷冻管使水结 冰,然后铝膜与钢罐就压接在一起了。其原因是( ) A .铝膜与钢罐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 B .结冰时铝膜与钢罐间的冰把它们粘牢了 C .水结冰时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把它们压牢了 D .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把它们焊牢了 5、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当他们把冰棍和棒棒糖放进嘴里后,都慢慢消失了。下列对于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 B .“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 C .“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 D .“冰棍”和“棒棒糖”都溶解了 6、如图是某种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2熔化和凝固练习题-普通用卷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2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的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时 间”图像。该物态变化过程可能是() A. 冰的熔化过程 B. 蜡的熔化过程 C. 玻璃的凝固过程 D. 海波的凝固过程 2.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 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 在55℃() A. 一定处于固态 B. 一定处于液态 C. 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3.小明用蜡烛和模具浇铸小鱼蜡像,在浇铸蜡像的过程中,蜡发生的物 态变化是() A. 先凝固,后熔化 B. 先凝华,后升华 C. 先熔化,后凝固 D. 先升华,后凝华 4.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因为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可以熔化一部分 B. 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水可以凝固一部分 C. 水不能结冰,冰也不能熔化 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5.小红将一杯常温下的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 水发生了物态变化,图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A. B. C. D. 6.雪天路面有积雪,为了使积雪很快熔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因为() 第2页,共25页

A. 盐水使冰雪的熔点降低 B. 盐水使冰雪的熔点升高 C. 盐水使冰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 D. 盐水使冰雪变成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而使冰雪熔化 7.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在同一容器中加热使其熔合,冷凝后得到具有金属 特性的熔合物--合金,这是制取合金的常用方法之一。请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加热条件可以满足),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合金是() A. 钠铝合金 B. 镁铁合金 C. 铝铜合金 D. 铜铁合金 8.用手的指端去触摸0℃的水和0℃的冰,结果() A. 感觉一样冷,因为它们的温度相同 B. 感到水更冷,因为“湿冷”比“干冷”更冷 C. 感到冰更冷,因为冰在熔化时要吸热 D. 可能感到水更冷,也可能感到冰更冷,因为每个人的体温不同,感觉不一样 9.冰的熔点是0℃,当环境温度为0℃时,自然界中水这种物质的状态是 A. 一定是液态 B. 一定是固态 C. 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 D. 以上三种状态都可能

熔化和凝固同步训练试题(含答案)

熔化和凝固同步训练试题(含答案) 编者按: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物理试题:熔化和凝固同步训练试题(含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熔化和凝固同步训练试题(含答案) 二、熔化和凝固 5 分钟训练 5 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烧开水时壶嘴冒的白气 B.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头变模糊 C.清晨,草木上挂着露珠 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 思路解析:壶嘴冒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洗澡时,浴室内的镜子变模糊是由于热的水蒸气遇冷的镜面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面上;露珠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B、C都是液化现象。滴水成冰是水遇冷凝固成冰,属于凝固现象,故D错。 答案:ABC 2.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 思路解析:云、雨、雪它们都是水,它们是水的三种状态的不同存在形式,其中云是气态,雨是液态,雪是固态。

答案:水 3.云、雨、雪它们虽然形态各异,但实际上它们都是 _________在不同温度下的存在状态。 答案:冰、钻石、铜、水晶等都属于晶体,玻璃、塑料、橡胶等属于非晶体。晶体具有比较稳定的熔点,加热到熔点晶体会熔化,而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再升高;非晶体没有熔点,它们不是在固定的温度下熔化为液体,而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由硬变软,最后变成液体。 思路解析:在常温下,铁、木头是以固态存在的,水、油是以液态存在的,空气是气态。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答案:固态液态气态 4.知道哪些物质是晶体,哪些是非晶体吗?它们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思路解析:晶体和非晶体最主要的特征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则没有。对于A,非晶体熔化时也要吸收热量,故A错。对于B,说明冰必须在一个特定温度下熔化,故B 对。对于C,升华时,物质都会变小,故C错。对于D,熔化后,晶体和非晶体都可以重新塑造形状,故D错。 答案:B 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事实能够说明相关物体是晶体的是( )

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2.3熔化和凝固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含解析新版苏科版

2.3 熔化和凝固高频易错题汇编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如果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没有热传递。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B.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 C.冰和水的质量都没有变化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解: 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因为没有温度差就没有热传递,冰因不能吸收热量不能熔化;水因不能放出热量不能凝固;所以冰和水的数量都没有变。 故选:C。 总结: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热传递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2.物态变化在一年四季随处可见,下列属于吸热的是() A.初春,湖面上的薄冰层开始融化 B.盛夏,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隆冬,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 解: A、冰融化是由固态的冰变成液态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故A符合题 意; B、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液态小水珠,需要放出热 量,故B不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C不合题 意; D、隆冬,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 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总结: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

3.如图所示,一只可爱的小狗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冬天用舌头舔井盖上的冰块,被粘住了,动弹不得。此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是() A.水凝固时放热B.水汽化时吸热 C.水蒸气液化时放热D.水蒸气凝华时放热 解: 冬天小狗用舌头舔地上的井盖,舌头上液态的唾液遇到冷的井盖变成了固态的冰,狗的舌头被冻在了井盖上,此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是凝固,凝固过程放出热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总结:此题考查物态变化的知识;分析物态变化,首先要知道生成物是什么状态的,然后看是由什么状态的物质形成的,从而判断出是什么物态变化。 4.水结成冰的条件是() A.水和周围的温度都是0℃ B.水和周围的温度都低于0℃ C.水的温度是0℃,周围的温度低于0℃ D.水的温度可以高于0℃,周围的温度必须不高于0℃ 解:A、水和周围的温度都是0℃,水虽然达到了凝固点,但不能发出热量,就不会凝固; B、水和周围的温度都低于0℃,水不能放出热量,也是不会凝固的; C、水的温度是0℃,达到了凝固点;周围的温度低于0℃,水可以放出热量。所以水就 会凝固; D、水的温度可以高于0℃,若周围的温度低于0℃,水就会放出热量,使水的温度降低 达到凝固点即0℃,且继续放热,水就会凝固; 若周围的温度等于0℃,水的温度降到0℃,就不会继续放热,就不会凝固。 故选:C。 总结:此题考查了水凝固的条件,需要我们一个一个选项的认真分析。 5.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加热到某一定温度,使其全部熔

4.2熔化和凝固 学案

给海波加热,海波的温度不断,当温度上升到℃时,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海波的温度却保持℃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换句话说:海波在一定的温度下,在熔化过程中热量,温度保持 )。给石蜡加热,在整个过程中石蜡的温度不断(换句话说:石蜡没有一定的,在熔化过程中热量)。 问题2: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这3个阶段的温度特点? 海波在熔化前温度,熔化中温度,熔化后温度继续 石蜡在熔化前温度,熔化中温度,熔化后温度 自学课本83-84页“熔点和凝固点”部分:看完后,先个人总结出晶体、非晶体的特点,常见晶体的沸点、熔点。然后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展示。 根据以上实验海波和蜡熔化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点?有什么相同点?我们可以把固体分为_______和_______ 像海波这样的固体叫做晶体 晶体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像石蜡这样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非晶体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问题3:晶体在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熔点(选填有或没有),非晶体熔点 问题4:晶体除熔化时有一定的温度,在凝固时也有一定的温度,晶体在时的温度叫做。晶体凝固点(选填有或没有),非晶体凝固点。有没有确定的熔点(凝固点)是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我们可以根据它来鉴定物质。 问题5:熔化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凝固需要。

图1 图2 图3 图4 图1 是图像(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或凝固) 图2 是图像(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或凝固) 图3 是图像(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或凝固) 图4 是图像(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或凝固)

熔化和凝固专题练习题

熔化和凝固专题练习题 1.下列现象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1)春天,冰雪消融,是__________.(2)铁水浇入模子铸成铁件,是___________.2.固体分晶体和_________两类.在松香、萘、冰、玻璃、铁、蜂蜡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_,它们都有固定的_________。 3.水银的熔点是-39℃,它在-40℃时呈______态,在39℃时呈______态或________态,也可能呈________态,-38℃时呈_______态. 4.晶体类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温度______,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______,它的大小还与______等外界条件有关。冰面加大压强时,它的熔点将。 5.当晶体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为()(多选) A.一定是固体 B.一定是液体 C.可能是固体 D.也可能是固液共存 E.可能是液体6.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A.下雪时雪的温度比较高 B.化雪时要吸收热量 C.化雪时要放出热量 D.雪容易传热7.保温瓶中有1000 g水,水温为0 ℃,当向瓶中放10 g -2 ℃的冰块后,盖好瓶口的软木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少量冰熔化成水 B.有少量水结成冰 C.冰和水温度都不会变 D.冰和水的质量都不会改变 8.冰的质量一定能增加的是 A.-10℃的冰投入1℃的水中 B.-10℃的冰放入1℃的空气中 C.-2℃的冰放进0℃的水中 D.0℃的冰放进0℃的空气中 9.将一块冰投入到一杯水中,过一段时间,则() A.冰增加 B.冰不变 C.冰减少 D.都有可能10.下列图象中,表示海波熔化的图象是() 11.已知固态酒精、煤油和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1℃,-39℃,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该选用() A.酒精温度计 B.煤油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 D.以上三种温度以计均可 12.若将铁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则[ ] A.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B.铁和玻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升高 C.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但铁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13.把冰水混合物放在-10℃的室外,此时混合物的温度将是 [ ] A.等于0℃B.高于0℃C.低于0℃ D.无法确定 14.在铅的熔化过程中 [ ] A.铅的温度升高,同时吸热 B.铅的温度降低,同时放热 C.铅的温度不变,不吸热也不放热 D.铅的温度不变,同时吸热 15.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一个凝固过程 B.一个熔化过程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16.某物体从200℃开始熔化,直到250℃还未熔化完,则这种物质一定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