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

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标签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施测程序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成熟,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铝合金水准尺。

2、人员素质的要求

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3、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整个观测达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30天/次)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4、观测点的要求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

建筑物沉降观测标准

建筑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关键词:沉降观测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本人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的应用,在此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工作浅谈管窥之见。

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肉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

房建测量方案

工程测量(结构) 施 工 方 案 XX工程项目经理部 年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一)、施工合同 (二)、施工图纸 (三)、规范、规程 二、工程概况 (一)、总体概况 (二)、设计标准 三、施工准备 四、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一)、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要求(二)、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五、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一)、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二)、测设方法 六、± 0.00 以下施工测量 (一)、轴线控制桩的校测 (二)、平面放样测量 (三)、支立模板时的测量控制 (四)、± 0.00 以下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七、± 0.00 以上施工测量 (一)、平面控制测量 (二)、高程的传递

八、测量技术资料编制、管理 九、人员组织及设备配置(一)、人员组织 (二)、设备配置 十、质量控制 (一)、质量过程控制(二)、质量保证体系 十一、安全文明施工

XX工程测量(结构)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一)、施工合同 北京 XX 工程施工合同文本,京合同第XXX 号,签定日期为X 年 X 月 X 日。 (二)、施工图纸 XX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XX 年 XX 月提供的设计图纸(结构、建筑),设计号为。 (三)、规范、规程 1、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 93) 2、规程 (1)《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 01-21-95) (2)《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 01-51-2003) (3)《建设工程监理规程》(DBJ 01-41-2002) 根据以上规范、规程关于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对施工测量精度的有关要求,本着“技术先进,确保质量”的原则,制定本施工测量方案,确保圆满完成本工程 的施工测量任务。 二、工程概况 (一)、总体概况 XX工程位于北京市 XX 区 XX 大街 XX 号,东临 XX 南街、南临 XX 中心三号路、西临XX 中心中轴路、北临 XX 门外大街。是集金融、商业、办公、餐饮为一体的综合 性、智能化大型公用建筑。 该工程占地 16338m2,总建筑面积为 136034 m2,其中:地上 94000 m2,地下 42034 m2,地下四层为车库,每层层高 3.6m;地上 23 层,其中标准层层高为 3.6m。建筑总高为109.8m。

沉降观测规范

沉降观测 1 一般规定 1.1 建筑沉降观测可根据需要,分别或组合测定建筑场地沉降、基坑回弹、地基土分层沉降以及基础和上部结构沉降。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时开始。 1.2 各类沉降观测的级别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速度确定。 1.3 布置沉降观测点时,应结合建筑结构、形状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并应顾及施工和建成后的使用方便。同时,点位应易于保存,标志应稳固美观。 1.4 各类沉降观测应根据剧本规范第9.1节的规定及时提交相应的阶段性成果和综合成果。 2 建筑场地沉降观测 2.1 建筑场地沉降观测应分别测定建筑相邻影响范围之内的相邻地基沉降与建筑相邻影响范围之外的场地地面沉降。 2.2 建筑场地沉降点位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可选在建筑纵横轴线或边线的延长线上,亦可选在通过建筑重心的轴线延长线上。其点位间距应视基础类型、荷载大小及地质条件,与设计人员共同确定或征求设计人员意见后确定。点位可在建筑基础深度1.5~2.0倍的距离范围内,由墙外向外由密到疏布设,但距基础最远的观测点应设置在沉降量为零的沉降临界点以外; 2 场地地面沉降观测点应在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布设线路之外的地面上均匀布设。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可选择使用平行轴线方格网法、沿建筑物四角辐射网法或散点法布设。

2.3 建筑场地沉降点标志的类型及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标志可分为用于监测安全的浅埋标和用于结合科研的深埋标两种。浅埋标可采用普通水准标石或用于直径25cm的水泥管现场浇灌,埋深宜为1~2m,并使标石底部埋在冰冻线以下。深埋标可采用内管外加保护管的标石形式,埋深应与建筑基础深度相适应,标石顶部须埋入地面下20~30cm,并砌筑带盖的窨井加以保护; 2 场地地面沉降观测点的标志与埋设,应根据观测要求确定,可采用浅埋标志。 2.4 建筑场地沉降观测的路线布设、观测精度及其他技术要求可按照本规范第5.5节的有关规定执行。 2.5 建筑场地沉降观测的周期,应根据不同任务要求、产生沉降的不同情况以及沉降速度等因素具体分析确定,并符合下列规定: 1 基础施工的相邻地基沉降观测,在基坑降水时和基坑土开挖过程中应每天观测一次。混凝土地板浇完10d以后,可每2~3d观测一次,直至地下室顶板完工和水位恢复。此后可每周观测一次至回填土完工; 2 主体施工的相邻地基沉降观测和场地地面沉降观测的周期可按照本规范第5.5节的有关规定确定。 2.6 建筑场地沉降观测应提交下列图表: 1 场地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2 场地沉降观测成果表; 3 相邻地基沉降的距离-沉降曲线图; 4 场地地面等沉降曲线图。

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罗恒飞

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罗恒飞 发表时间:2019-09-10T16:58:56.14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4期作者:罗恒飞 [导读] 随着我国建筑物的大量施工建设与开展,施工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物的大量施工建设与开展,施工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建筑物有效地实时观测和监控,我国的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技术开始慢慢的发展起来。本文主要就是根据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技术的现状,来探讨沉降观测的要求和实施方法。 【关键词】建筑物施工;沉降观测;技术方法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物的施工发展,很多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地研发和探索中,其中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施工质量,科学家研究出来了沉降观测技术的运用,通过从过该技术的运用实施,可以对高层建筑有效的观察,从而分析建筑物的现状,实现质量监控。 二、引起高层建筑沉降的原因 因为建筑物的沉降变形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尤其是高层建筑。故为了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行管理期间需要进行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以及为今后建筑物的结构和地基基础设计积累资料。由于近几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太中城市的土地价格飞涨,从每亩几十万元涨到几百万元,致使高层建筑一栋挨着一栋,使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条件变得越来越复杂,实施的难度越来越大,这给测量工作者增加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1. 地基土本身的不均匀性。有些地区地基土成分是很复杂的,并不是由单一的匀质材料构成,但通常设计中常作简化假定,为计算方便将其单一化理想化,表达为土的压缩模量、容重和密实度等,通过这样计算出来的结果与实际有较大误差,因此,难免会造成高层建筑产生不均匀沉降。 2. 地基处理方法选取不当。不同的地基的处理方法也不相同,而且对不同的工程要求处理的效果也不相同。地质条件随着地区的变化较大,就算同一地区的不同工程地质条件也不尽相同,同一工程不同部位地质条件也可能不同,因此,采用地基处理方法应慎重选择,通常在丁程中可能要用到多种地基处理方法,但在实际工程中为了施工方便,可能会用同一方法处理不同软弱地基,从而导致差异沉降。 3. 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因地质勘探不细,未发现地下的某些如暗洪、坑洞等不良地质现象,从而未来得及在施工中妥善处理,或是施工过程中出现施工方案违反相关规程、施T 质量低劣、相邻基坑影响、对地基上保护不力以及补救措施不力等问题也易导致高层建筑物发生沉降。 4. 建成后使用过程中的意外影响。在建筑物建成使用后,遇到由于l 临时的大量的地面堆载而引起局部下沉,或是因为地下水管的大量漏水引起地基局部下沉,另外还有相邻新建筑产生的影响等。 5. 设计计算不当。在具体设计计算过程中,沉降经验系数的取值不当,或是一些人为的计算方法选择不当,会造成误差。此外,设计者会对承受外荷载较大的部分进行精确计算,而往往对外荷载较小的部分采取估算方法,并且富余量较大,这也会造成基础沉降。 三、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 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用下的沉降情况。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 观测时间的要求。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使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 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4. 施测要求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使用3 ~ 6 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 四、沉降点的布设方法 按照甲方的要求,在该楼周围的每栋建筑物上布设了1 个沉降观测点。根据该楼的构造特点,沉降观测点必须布设在受力最大的柱子上。如果在地上1 层布设沉降观测点,沿该楼四周的柱子布设沉降观测点,方便观测,但沉降观测点不在受力最大的柱子上,沉降观测就不能全面反映整栋楼的沉降情况;沿该楼四周的柱子及内部受力最大的柱子上布设沉降观测点,内部柱子上的沉降观测点在装修期间很难观测得到。因为负一楼是车库,装修期间不影响沉降观测的进行,所以选择在负一楼该楼四周的柱子及内部受力最大的柱子——群楼的柱子上布设沉降观测点。在该楼周边的拐弯处的柱子上、在两拐弯点之间每隔10m ~ 15m 的柱子上布设沉降观测点,柱子上布设沉降观测点,在该楼内部每栋住宅楼的拐弯处的柱子上、在两拐弯点之间每隔10m ~ 15m 的柱子上布设沉降观测点,该楼的柱子上总共布设了35个沉降观测点。这样布设沉降观测点既保证全面反映整栋楼的沉降情况,又能保证沉降观测的顺利进行。 五、沉降观测程序及步骤 1. 建立水准控制网。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或城市精密导线点)建立水准控制网。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置3 个以上水准点,水准点的问距不大于100m。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两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 2. 设置沉降观测点。为了能够反映出建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设置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闲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火厶观测意义。一般按没计要求布置。若设计无要求时,宜布置在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及沿外墙每10m ~ 15m 或每隔2 根~ 3 根结构柱上。 3. 确定观测次数和时间。沉降观测次数建筑施工结构层每加高1 层~ 2 层观测1 次,如建筑物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时各测1 次。整个施工期间的观测不得少于5 次。雨后和冬期过后应补充观测。施工过程中如停工,在停工及复工时应各测1 次。建筑物竣文献标识码:A 工后,一般情况,第1 年观测3 次~ 4 次,第2 年观测2 次~ 3 次,第3年观测1 次,直至稳定为止。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变形控制测量 5.1 一般规定 5.1.1 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5.1.2 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5.1.3 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5.1.4 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9.1节的规定。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5.1.5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5.5 建筑物沉降观测 5.5.1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 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 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置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 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5.5.3 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形式。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式可按本规程附录D规定执行。当应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

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2.施工准备 2.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保证施工测量放线工作准确无误,施工前应组织测量人员进行学习教育,严格遵守施工测量放线工作的基本准则,明确测量任务在施工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工程测量作业规程》及本公司技术部编制的测量管理制度。 资料收集:当地地区地址资料,了解建筑物的地下及附近场地现状资料,如管线走向、高程和其所在位置等。 2.2深化研究设计图纸 了解设计意图,熟悉并校核图纸,着重了解工程现场具体情况和定位条件,建筑物的相互关系和轴线尺寸、地下地上的标高变化,领会设计方面对测量精度的要求。 2.3测量器具的检定 测量仪器设备检验,是测量前准备工作中很重要的一步,仪器钢尺的准确度是测量精度和工程质量的根本保障,《计量法》中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 不准在工作岗位上使用无检定合格印证或者超过鉴定周期以及经鉴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所以本工程所用的仪器、钢尺、塔尺等必须严格按《计量法》中有关规定送检定部门做检定、检核。经鉴定、检核合格的仪器方可使用。 2.4人员安排

本工程施工测量队伍由一名测量技师和三名测量工程师组成测量班组,在技术工程师领导下开展具体工作,包括制定测量施工方案、组织验线、测量资料汇编、现场放线,填写测量施工日志等工作。 2.5仪器准备 2.6导线桩的校核 根据规划局所给定的控制点,进行坐标反算,求出建筑物各边长、方位角,保证正确的依据成果;复测现场导线桩之间的关系结果满足《工程测量作业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的要求。 2.7水准点的复核 根据测绘院提供的水准点采用复合法进行校核观测结果满足规范要求。 3.平面控制 3.1测量难点 本工程现场:场地较大,配套楼基坑开挖深、支护易变形,会直接造成控制点的损坏等等。为保证工程正常施工,建立一个稳固可靠、使用方便的控制网尤为重要。 3.2总体思路 平面控制网分总控制网和轴线控制网三级测设。首先建立以业主提供的控制点为基准的总控制网,采用经纬仪水准仪测量。

建筑物沉降观测标准及验收规范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 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用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

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2、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不是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3、观测点的要求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建筑物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建设概况 1、建筑设计概况 2、结构设计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2、观测时间的要求 3、观测点的要求 4、沉降观测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5、施测要求 6、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7、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 四、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1、建立水准控制网 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3、沉降观测 4、平差计算 5、统计表汇总 6、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五、沉降观测方案 1、基准点埋设 2、沉降观测点埋设 3、精密水准测量 4、资料整理与提交 六、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七、各控制点的放样 八、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

1、限差要求 2、放样工作按下述要求进行 3、细部放样应遵循下列原则 九、沉降观测技术要点 十、位移观测技术要点 十一、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理 十二、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主要仪器的配备情况 2、施工测量管理人员组成 十三、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十四、测量管理制度 十五、建筑物沉降变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3、应急处置 4、救援物资的储备 5、恢复 6、注意事项 7、建筑物沉降事故预防

一、工程建设概况 经开区江南水岸公租房一组团工程位于重庆市南岸区长生桥镇乐天村、桃花店村,茶涪路南侧地块。一组团建筑面积约18.5万㎡,投资额约3.33亿元。 1、建筑设计概况 (1)工程总体概况: 经开区江南水岸公租房一组团工程由8栋33层一类高层住宅、裙房以及地下车库组成。 地面主要有:砼防水地面、细石砼地面、防滑地砖地面、玻化砖地面、地砖地面。 楼地面主要有:细石砼楼面、防滑地砖楼面、架空保温楼面、保温楼面、防水楼面、毛坯楼面、耐磨地坪楼面。 内墙主要有:水泥砂浆抹灰墙面、涂料墙面、水泥砂浆防水墙面、腻子墙面、瓷砖墙面。 外墙主要有:砼防水外墙、涂料墙面、外墙漆墙面、面砖墙面、干挂

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 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本人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的应用,在此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工作浅谈管窥之见。 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肉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2、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3、观测点的要求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4、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5、施测要求 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

高层测量放线施工方案Word版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第一节人员组织及设备配备 一、人员组织 1名专业测绘工程师,2名持证上岗测量工负责现场测量工作。 二、设备配备 本工程拟采用配备全站仪,经纬仪(JZ6)控制,检测轴线和垂直度;用1台水准仪(DZS3-1)型自动安平水准仪控制,检测水准点标高和平整度,标高的传递采用标准长钢尺和水准仪相结合进行。自进场开始,配合工程进度进行轴线的投测和标高的控制。 第二节定位放线 一、作业条件 1.施工测量作业条件。 2.管网图等资料齐备。 3.测量仪器经校检完好齐备。 4.施工现场已平整好,地面障碍物已清除。 5.建筑规划红线界桩已投放,保存完好。 6.测量员已事先熟悉建筑规划红线图和建筑总平面图,建筑物规划红线的间距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要求,已算出建筑物各特征点与规划红线之间的距离尺寸并正确标注在建筑总平面图上。 7.测量员已确定测量放线的方法和步骤。 二、所用材料及仪器 1.测量工程主要用一些零星、辅助材料,包括:红砖、白灰、木桩、铁钉、钢条、油漆、图纸、水、砂、石子、水泥等。 2.测量工程主要用三种仪器:激光经纬仪(JZ2)、水准仪(DZS3-1)、TOPCO 型全站仪N211D。 3.工(用)具主要有:5m小卷尺、50m钢卷尺、水准尺、(搭尺)、坠子、直径0.5~1mm线、墨斗、三角板、画板、工程笔、工具、二号锤、手锤、扫帚、水平尺、水平连通管等。 三、定位放线依据 根据建筑设计总平面布置图确定平面控制方案和施测精度,以规划部门指定的建筑红线桩,国家高程标准桩及现场放点进行现场轴线控制网和标高控制点的引测。 四、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1、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平面控制网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平面控制网的精度 本工程为面积大,分布散框架剪力墙结构,按一级方格网控制即可满足施工要求。 3、主轴线控制桩的建立 根据建筑物平面形状的特点,利用给定现场放点定出主控轴线。定位放线时精确测出控制轴线网,并将标桩设在即便于观测又不易遭到破坏地方加以固定、保护。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基本要求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 或S05 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2.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致使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次/30d)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3 层为一观测周期,沉降观测必须定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要求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m 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另外,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饰装修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致使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4.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确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5.施测要求 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使用3~6 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

沉降观测成果报告9# -

蕲春县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河西工业园 梅家塘小区9#楼 沉降观测工作报告 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2018年6月

工程名称:蕲春县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河西工业园梅家塘小区委托单位:蕲春县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管委会 设计单位:湖北天一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检测单位: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批准/审定: 审核: 校核: 编写: 主要观测人员:

目录 一.工程概况 (4) 二.观测目的 (4) 三.沉降观测的级别及水准观测技术要求 (4) 四.观测仪器及设备 (5) 五.观测依据 (5) 六.基准点及观测点布置 (5) 七.建筑物沉降稳定标准 (5) 八.观测成果 (6) 九.结论 (6) 附后: 1. 基准点、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2. 沉降观测成果表

蕲春县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河西工业园 梅家塘小区9#楼 沉 降 观 测 工 作 报 告 一.工程概况 蕲春县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河西工业园梅家塘小区工程位于蕲春县河西工业园,本工程地上总建筑面积98936㎡,规划净用地面积77975㎡,主要结构形式采用框架及框架剪力墙。其中9号楼建筑层数17F 。 受蕲春县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管委会委托,由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完成本工程各楼沉降变形观测工作。 二.观测目的 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使用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为了解施工及使用期间建筑物的沉降变化情况,须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测量其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为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三.沉降观测的级别及水准观测技术要求 根据设计图纸及《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建筑变形测量精度级别的选定原则,确定本工程各栋建筑沉降观测等级为二级,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不大于±0.5mm ,观测指标及技术要求如下: ① 往返较差 、附和或环线闭合差:n b a h 0.1≤∑-∑=?,n 表示测站数; ② 前后视距 :≤50m ; ③ 前后视距差 :≤2.0m ;

房屋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的具体做法

1、仪器:水准尺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铝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铝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时应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DS3级别。 2、观测时间: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建(构)物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 4、沉降观测的五定: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上要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5、在观测过程中,做到步步有校核。 ①前后视距≤30m,前后视距差≤。

②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应≤。 6、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7、埋入墙体的观测点,材料应采用直径不小于12毫米的元钢,一般埋人深度不小于12厘米,钢筋外端要有90°弯钩弯上,并稍离墙体,以便于置尺测量。 8、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每二层观测一次,竣工后再观测一次。 9、水准点是对各观测点沉降的基准点,一定要选定相对固定的稳定的其他建筑物等适当部位,一般不少于2个。 10、每次观察均需采用环形闭合方法,当场进行检查。同一观测点的两次观测之差不得大于1毫米。 11、完成沉降观测工作,要先绘制好沉降观测示意图并对每次沉降观测认真做好记录。 (1)沉降观测示意图应画出建筑物的底层平面示意图,注明观测点

测量放线专项施工方案(参考模板)

测量放线专项施工方案 一、测量概述 1.1测量工作重点及方法 ±0.000m以下结构采用建筑平面控制网进行施测,使用全站仪进行高程传递并建立高程控制点,±0.000m以上结构采用建筑物内控法进行轴线竖向投测,从建筑外墙竖向传递高程,引测楼内做好1m控制线。具体的测控重点和方法见下表。 测量工程重点和方法

1.2工作难点及应对措施 1.2.1槽上可用场地相对较小,控制桩位保护要求高 应对措施:根据甲方提供的控制点,测设场地平面控制网,控制桩尽可能避开堆料区及机械运输路线,控制桩用脚手管搭设防护并用红白漆做好标识。并指定专人巡查维护,定期进行复测与修正,确保工程控制系统的准确性。 1.2.2场区面积大,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点精度要求高 应对措施:根据业主提供的基准点,测设二级场区控制网。控制桩坐标使用计算机解算,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点使用全站仪和水准仪进行闭合。整场区采用两级控制,形成完整统一的测控体系,以保证测量精度要求。 1.2.3建筑物高度高,轴线及标高竖向传递精度控制难度大 应对措施:轴线传递使用激光铅直仪向上每三层进行一次投测,投测点不少于3点,并固定光靶,使用经纬仪逐次将投测上来的点进行闭合,无误后,按先整体后局部对轴线及细部轴线进行施测。±0.000m以下使用钢尺传递高程。±0.000m以上在首层外墙四周用水准仪抄出建筑1m线,每层每段使用钢尺配合弹簧拉力器以98N的标准拉力,沿外墙大角垂直向上传递三个标高点(闭合差≤3mm)取平均值,以此为依据在作业面采用水准仪抄测标高控制线。

1.2.4轴系之间的转换复杂 应对措施:本工程轴线系统,是由楼座和地下车库两套轴线网组成,轴线网相互转换、衔接,要求测量人员必须仔细审图,科学解算,以做到万无一失。 1.2.5测控方法的选择及设备的选型是做好测量工作的难点 应对措施:对众多的测控方法,必须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比对、实际论证,确保方法的科学性、针对性、及现场可行性。 1.3准备工作 作为工程施工的基准—测量工作的准确度将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测量工作将作为本工程结构施工的首要工作进行控制。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内容。考虑本工程的重要性,对专业测量技术人员要精挑细选,反复审核,要求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操技术,同时配备先进的测量仪器,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并辅助以计算机进行计算、绘图,保证测量工作高精度、高效率的完成。 1.3.1现场勘察 到现场了解工程位置,核实测量基准点是否稳固,通视条件如何,勘察场区情况及周边情况,作好勘察记录。工程开工前进行工程现场标高测量,并将所得到的资料按业主要求制成图纸,上报业主方进行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精选】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精选】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 5.1 一般规定 5.1.1 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5.1.2 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5.1.3 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5.1.4 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9.1节的规定。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5.1.5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5.5 建筑物沉降观测 5.5.1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 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 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置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 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5.5.3 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形式。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式可按本规程附录D规定执行。当应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标志的型式及其埋设,应根据采用的静力水准仪的型号、结构、读数方式以及现场条件确定。标志的规格尺寸设计,应符合仪器安置的要求。 5.5.4 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应按本规程第3.0.4条的规定确定。未包括在水准线路上的观测点,应以所选定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作为精度要 求施测。 5.5.5 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应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1 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

[工作]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工作]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建筑人生 2009-09-20 08:17 阅读1137 评论0 字号: 大中小 变形控制测量 5.1 一般规定 5.1.1 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5.1.2 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5.1.3 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5.1.4 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9.1节的规定。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5.1.5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5.5 建筑物沉降观测 5.5.1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 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 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置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 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5.5.3 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形式。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式可按本规程附录D规定执行。当应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标志的型式及其埋设,应根据采用的静力水准仪的型号、结构、读数方式以及现场条件确定。标志的规格尺寸设计,应符合仪器安置的要求。 5.5.4 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应按本规程第3.0.4条的规定确定。未包括在水准线路上的观测点,应以所选定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作为精度要求施测。 5.5.5 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应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