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重点知识整理

计量经济学重点知识整理

1一般性定义

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的事实为依据,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和规律的一门经济学科。

研究的主体(出发点、归宿、核心):

经济现象及数量变化规律

研究的工具(手段):

模型数学和统计方法

必须明确:

方法手段要服从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与数学不同),方法是为经济问题服务

2注意:计量经济研究的三个方面

理论:即说明所研究对象经济行为的经济理论——计量经济研究的基础

数据:对所研究对象经济行为观测所得到的信息——计量经济研究的原料或依据

方法:模型的方法与估计、检验、分析的方法——计量经济研究的工具与手段

三者缺一不可

3计量经济学的学科类型

●理论计量经济学

研究经济计量的理论和方法

●应用计量经济学:应用计量经济方法研究某些领域的具体经济问题

4区别:

●经济理论重在定性分析,并不对经济关系提供数量上的具体度量

●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关系要作出定量的估计,对经济理论提出经验的内容

5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联系:

●经济统计侧重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性计量

●经济统计提供的数据是计量经济学据以估计参数、验证经济理论的基本依据

●经济现象不能作实验,只能被动地观测客观经济现象变动的既成事实,只能依赖于经济统计数据

6计量经济学与数理统计学的关系

联系:

●数理统计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

区别:

●数理统计学是在标准假定条件下抽象地研究一

般的随机变量的统计规律性;

●计量经济学是从经济模型出发,研究模型参数

的估计和推断,参数有特定的经济意义,标准

假定条件经常不能满足,需要建立一些专门的

经济计量方法

3、计量经济学的特点:

计量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自身并没有固定的经济理论,而是根据其它经济理论,应用计量经济方法将这些理论数量化。

4、计量经济学为什么是一门单独的学科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理论、数理经济、经济统计与数理统计的混合物。

1、经济理论所作的陈述或假说大多数是定性性质的,计量经济学对大多数经济理论赋予经验内容。

2、经济统计学的问题主要是收集、加工并通过图或表的形式以展现经济数据,他们不考虑怎样用所收集的数据来检验经济理论。

3、虽然数理统计学提供了这一行业中使用的许多工具,但由于大多数经济数据的独特性,计量经济学家常常需要有特殊的方法。

§2、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论

1、用计量经济学来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

(1)理论或假说的陈述

(2)理论的数学模型的设定

(3)理论的计量模型的设定

(4)获取数据

(5)计量经济模型的参数估计

(6)模型检验(假设检验)

(7)模型的应用:A、预报或预测B、利用模型进行控制或制定政策

2、应用举例(消费函数):

(1)理论或假说的陈述:

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2)理论的数学模型设定:Y = a + bX

其中y为消费支出,x为收入,ab为模型的参数,分别代表截距和斜率系数。斜率系数b就是消费边际倾向MPC的度量。

其中左边的Y称为应变量,方程右边的X称为自变量或解释变量。

该方程表明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准确的一一对应关系。

(3)计量模型的设定:

考虑到经济变量间的非准确关系,则消费函数的计量模型可以设定为: Y = a + Bx + μ其中μ被称为干扰项,或误差项,是一个随机变量,它有良好定义的概率性质。

μ是从模型中省略下来的而又集体影响着Y的全部变量的替代物(就是除了收入外,其它可能影响消费的所有因素)。

(4)数据的获得

各种统计年鉴,企业报表和相关职能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该例中我们可以通过中国统计年鉴获取相关数据)

(5)参数估计(利用各种统计或计量软件来进行如:Eviews)

以美国1980-1991年的数据,通过Eviews5.0的计算,

我们可得如下消费函数方程:ý=-231.8 + 0.7196

其中a=-231.8 b=0.7196

它表明在1980-1991年间,实际收入每增加一元,美国人的平均消费增加0.72元。(6)模型检验(假设检验)

A、对理论或假说的检验

弗里德曼认为凡是不能通过经验数据检验(实证检验)的理论或假设,都不能作为科学

探索的一部分。

0 <0.7196<1

B、对模型的检验

统计推断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变量的显著性检验

计量经济学检验:平稳性、多重共线性、自相关、异方差等方面的检验、

(7)预报或预测

(8)利用模型进行控制或制定政策

4.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

一、结构分析

经济学中的结构分析是对经济现象中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结构分析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弹性分析、乘数分析与比较静力分析。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功能是揭示经济现象中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即通过模型得到弹性、乘数等。

应用举例

二、经济预测

计量经济学模型作为一类经济数学模型,是从用于经济预测,特别是短期预测而发展起来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是以模拟历史、从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中找出变化规律为主要技术手段。对于非稳定发展的经济过程,对于缺乏规范行为理论的经济活动,计量经济学模型预测功能失效。

模型理论方法的发展以适应预测的需要。

三、政策评价

政策评价的重要性。

经济政策的不可试验性。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经济政策实验室”功能。

四、理论检验与发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任何经济学理论,只有当它成功地解释了过去,才能为人们所接受。

计量经济学模型提供了一种检验经济理论的好方法。

对理论假设的检验可以发现和发展理论。

§3 变量数据参数与模型

1、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变量

(1)从变量的因果关系分:

自变量因(应)变量

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

(2)从变量的性质分

内生变量:模型求解的结果

外生变量:

2、计量经济学中应用的数据

(1)时间序列数据

(2)截面数据

(3)混合数据

(4)虚拟变量数据:一些定性的事实,不能直接用一般的数据去计量。

3、参数及其估计准则

(1)无偏性

(2)最小方差性(最优无偏估计)

(3)一致性

4、计量模型的基本函数形式

(1)线性模型

(2)非线性模型(可变为线性形式的非线性模型)

双对数模型

半对数模型

倒数变换模型

第二章 一元回归模型概述

回归分析的性质

回归分析的一些基本概念

对线性的几点说明

§2.1 回归分析的性质

一、变量间的关系及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

1、变量间的关系

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大体可分为两类:

(1)确定性关系或函数关系:研究的是确定现象非随机变量间的关系。

(2)统计依赖或相关关系:研究的是非确定现象随机变量间的关系。(以一定的统计规律呈现出来的关系)

例如:

函数关系:

统计依赖关系/统计相关关系:

正相关 线性相关 不相关 相关系数:统计依赖关系 负相关 11≤≤-XY ρ 有因果关系 正相关 无因果关系 非线性相关 不相关

负相关

▲注意:

①不线性相关并不意味着不相关;

②有相关关系并不意味着一定有因果关系;

③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研究一个变量对另一个(些)变量的统计依赖关系,但它们并不意味着一定有因果关系。

④相关分析对称地对待任何(两个)变量,两个变量都被看作是随机的。回归分析对变量的处理方法存在不对称性,即区分应变量(被解释变量)和自变量(解释变量):前者是随机变量,后者不是。

回归与因果关系

虽然回归分析研究一个变量对另一(些)变量的依赖关系,但它并不意味着因果关系。Kendall 和Stuart 认为一个统计关系式不管多么强,也不管多么有启发性,却永远不能确立因果方面的联系,对因果关系方面的理念必须来自统计学之外,最终来自这种或那种理论。

从逻辑上说,统计关系式本身不可能意味着任何因果关系。要谈因果关系,必须诉诸先验或理论上的思考。

§2.2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

()2,半径半径圆面积⋅==ππf ()

施肥量阳光降雨量气温农作物产量,,,f =

一、利用样本来推断总体

1、总回归函数(PRF)

2、样本回归函数(SRF)

3、样本回归函数对总回归函数的进行拟合:

(1)最小二乘法(OLS)

(2)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假定

(3)最小二乘估计的精度或标准误

(4)最小二乘估计量的性质

(5)拟合优度的度量

(6)区间估计或假设检验

4、利用回归方程进行分析、评价及预测。

二、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

1、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是研究一个变量关于另一个(些)变量的具体依赖关系的计算方法和理论。

其用意:在于通过后者的已知或设定值,去估计和(或)预测前者的(总体)均值。

这里:前一个变量被称为被解释变量或因变量对变量测量尺度的注解:分类尺度(名义尺度)、顺序尺度(序数尺度)、间隔尺度(区间尺度)、比率尺度(比率尺度)

三、总体回归函数

由于变量间关系的随机性,回归分析关心的是根据解释变量的已知或给定值,考察被解释变量的总体均值,即当解释变量取某个确定值时,与之统计相关的被解释变量所有可能出现的对应值的平均值。

例2.1:一个假想的社区有100户家庭组成,要研究该社区每月家庭消费支出Y与每月家庭可支配收入X的关系。

即如果知道了家庭的月收入,能否预测该社区家庭的平均月消费支出水平。

为达到此目的,将该100户家庭划分为组内收入差不多的10组,以分析每一收入组的家庭消费支出。

分析:(1)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对同一收入水平X,不同家庭的消费支出不完全相同;(2)但由于调查的完备性,给定收入水平X的消费支出Y的分布是确定的,即以X的给定值为条件的Y的条件分布(Conditional distribution)是已知的,如:P(Y=561|X=800)=1/4。

因此,给定收入X的值Xi,可得消费支出Y的条件均值(conditional mean)或条件期望(conditional expectation):E(Y|X=Xi)

该例中:E(Y | X=800)=561

描出散点图发现: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平均地说”也在增加,且Y的条件均值均落在一根正斜率的直线上。这条直线称为总体回归线。

概念:

在给定解释变量Xi条件下被解释变量Yi的期望轨迹称为总体回归线,或更一般地称为总体

回归曲线。

相应的函数:)()|(i i X f X Y E =称为(双变量)总体回归函数。

含义:回归函数(PRF )说明被解释变量Y 的平均状态(总体条件期望)随解释变量X 变化的规律。

函数形式:可以是线性或非线性的。

例2.1中,将居民消费支出看成是其可支配收入的线性函数时: i i X X Y E 10)|(ββ+= 为一线性函数。其中,β0,β1是未知参数,称为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s )。 。

四、随机扰动项

总体回归函数说明在给定的收入水平Xi 下,该社区家庭平均的消费支出水平。

但对某一个别的家庭,其消费支出可能与该平均水平有偏差。

记:)|(i i i X Y E Y -=μ

称μi 为观察值Yi 围绕它的期望值E(Y|Xi)的离,是一个不可观测的随机变量,又称为随机干扰项或随机误差项。

例2.1中,个别家庭的消费支出为:

(*)

即,给定收入水平Xi ,个别家庭的支出可表示为两部分之和:

(1)该收入水平下所有家庭的平均消费支出E(Y|Xi),称为系统性(systematic )或确定性(deterministic)部分。

(2)其他随机或非确定性(nonsystematic)部分。

(*)式称为总体回归函数PRF 的随机设定形式。表明被解释变量除了受解释变量的系统性影响外,还受其他因素的随机性影响。

由于方程中引入了随机项,成为计量经济学模型,因此也称为总体回归模型。

随机误差项主要包括下列因素的影响:

随机误差项是指从模型中省略下来的而又集体地影响着Y 的全部变量的替代物。

1)在解释变量中被忽略的因素的影响;

2)变量观测值的观测误差的影响;

3)其它随机因素的影响。

产生并设计随机误差项的主要原因:

1)理论的含糊性; 2)数据的欠缺(糟糕的替代变量)

3)核心变量与周边变量; 4) 节省原则;

5)人类行为的内在随机性;6)错误的函数形式;

35五、样本回归函数(SRF )

问题:能从一次抽样中获得总体的近似的信息吗?如果可以,如何从抽样中获得总体的近似信息?

例2.2:在例2.1的总体中有如下一个样本,

总体的信息往往无法掌握,现实的情况只能是在一次观测中得到总体的一个样本。 问:能否从该样本估计总体回归函数PRF ?

回答:能

核样本的散点图(scatter diagram):

样本散点图近似于一条直线,画一条直线以尽好

地拟合该散点图,由于样本取自总体,可以该线近似地代表总体回归线。该线称为样本回归线。

记样本回归线的函数形式为:

i i i X X f Y 10ˆˆ)(ˆββ+==

称为样本回归函数。

注意:这里将样本回归线看成总体回归线的近似替代

样本回归函数的随机形式/样本回归模型:

同样地,样本回归函数也有如下的随机形式:

i i i i i e X Y Y ++=+=10ˆˆˆˆββμ 式中,i e 称为(样本)残差(或剩余)项(residual ),代表

了其他影响i Y 的随机因素的集合,可看成是i μ的估计量i μˆ。

由于方程中引入了随机项,成为计量经济模型,因此也称为样本回归模型。

▼回归分析的主要目的:根据样本回归函数SRF ,估计总体回归函数PRF 。 即,根据

i i i i i e X e Y Y ++=+=10ˆˆˆββ 估计 i

i i i i X X Y E Y μββμ++=+=10)|(

注意:这里PRF 可能永远无法知道。

§2.3 对线性的几点说明

一、对变量之间关系为线性

二、对参数为线性

三、本身为非线性,但通过变形可以变为线性关系

经典回归分析主要考虑对参数是线性的形式,对变量之间的关系不作线性要求。

第三章 一元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

一、参数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OLS )

二、最小二乘估计量的数值性质

三、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

四、最小二乘估计量的统计性质

五、参数估计量的概率分布及随机干

扰项方差的估计

六、最小二乘估计(OLS )的精度或标准误

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分为两大类:

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

线性模型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呈线性关系

非线性模型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呈非线性关系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只有一个解释变量 i i i X Y μββ++=10i=1,2,…,n

Y 为被解释变量,X 为解释变量,β0与β1为待估参数,μ为随机干扰项

回归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样本回归函数(模型)SRF 尽可能准确地估计总体回归函数(模型)PRF 。

估计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广泛使用的是普通最小二乘法。因为OLS 具有良好的数值性质和统计性质。同时,在一系列假定下OLS 估计量具有BLUE 性质,能满足我们用样本推断总体的要求。

注:实际这些假设与所采用的估计方法紧密相关。

一、参数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OLS )

给定一组样本观测值(Xi, Yi )(i=1,2,…n )要求样本回归函数尽可能好地拟合这组值. 离差

要求样本函数仅可能好的拟合这组数值,我们可以考虑

使观测值Yi 与样本回归值之差(残差ei)尽可能的小,

使之尽可能的接近PRF,即: 注:在统计分析中,如没有特殊说明,离差一般是指观测值与其均值的差,即

-)ˆ(min Y Y i Y Y i -

这种方法尽管有直观上的说服力,却不是一个很好的准则,如果采用

即min ∑ei 那么在总和(e1+e2+e3+e4+……ei )中,无

论残差离样本回归函数SRF 远还是近,都

得到同样的权重。结果很可能ei 离开SRF

散布得很远,但代数和很小甚至为零。 普通最小二乘法给出的判断标准是:二者之差的平方和∑∑+-=-=n i

i i n i X Y Y Y Q 121021))ˆˆ(()ˆ(ββ最小。

为什么要用两者之差平方和最小:

1、它根据各观测值离SRF 的远近不同分别给予不同的权重。从而ei 越大,∑ei2也越大。

2、 ∑ei2=f(β0 , β1 ),即残差平方和是估计量β0 ,β1 的某个函数。 ^ ^

3、用OLS 原理或方法选出来的β0 ,β1,将使得对于给定的样本或数据残差平方和尽可能的小。

方程组(*)称为正规方程组(normal equations )。 记

()22221)(∑∑∑∑-

=-=i i i i X n X X X x 上述参数估计量可以写成: ⎪⎩⎪⎨⎧-=∑∑=X Y x y x i i i 1021ˆˆˆβββ

称为OLS 估计量的离差形式

由于参数的估计结果是通过最小二乘法得到的,故称为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

二、OLS 估计量的数值性质

OLS 数值性质是指运用最小二乘法而得以成立的那些性质,而不管这些数据是怎样产生的。

1、OLS 估计量纯粹是用可观测的量(即样本)来表达的,因此这些量是容易计算的。

2、这些量是点估计量。

3、一旦从样本数据得到OLS 估计值,便容易画出样本回归线,这样得到的回归线有如下性质:

(1)它通过Y 和X 的样本均值。即 (2)估计的Y 均值等于实测的Y 均值。即

(3)残差ei 的均值为零。即∑ei=0。据此,我们可以

推出样本回归函数的离差形式。即

i i x y 1ˆˆβ= 注意:在计量经济学中,往往以小写字母表示对均值的离差。

记 Y Y y i i -=ˆˆ

-)ˆ(min Y Y i ∑∑∑∑∑-=--=i i i i i i i i Y X n Y X Y Y X X y x 1))((X Y 10ˆˆββ+=Y Y =ˆ

则有 ∑--=++-+=i n i i i e X X e X X y 111010)(ˆ)ˆˆ()ˆˆ(ˆβββββ

可得 i i x y 1ˆˆβ=(**)

(**)式为样本回归函数的离差形式。

(4)残差ei 和预测的Yi 值不相关。即

(5)残差ei 和Xi 不相关。即 ∑eiXi=0

三、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

为什么要做出假定:

1、虽然通过OLS ,我们可以获得

, 的估计值,但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得到它们的值。

2、更为重要的是对β0 , β1与真实的β0 , β1 之间的替代性进行推断。

3、对Yi 与E(Y|X=Xi)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进行推断。

4、在模型i i i i i e X Y Y ++=+=10ˆˆˆˆββμ 中, ei

是一随机变量,如果我们不知道xi 、ei 是怎样产生的,就无法对Yi 做出任何推断,也无法对β0 , β1 做出任何推断。

5、在一系列假定下,OLS 具有良好的统计性质,能够满足我们对β0 , β1 作出推断的要求。

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

假设1、线性回归模型,回归模型对参数而言是线性的;

假设2、解释变量X 是确定性变量,不是随机变量;

假设3、随机误差项具有零均值、同方差和不序列相关性:

E(μi)=0 i=1,2, …,n

Var(μσμ2 i=1,2, …,n

Cov(μi, μj)=0 i ≠j i,j= 1,2, …,n

假设4、随机误差项与解释变量X 之间不相关:

Cov(Xi, μi)=0 i=1,2, …,n

假设5、服从零均值、同方差、零协方差的正态分布

μi~N(0, σ2 ) i=1,2, …,n

假设6、观测次数n 必须大于待估的参数个数;

假设7、X 值要有变异性;

假设8、正确的设定了回归模型;也被称为模型没有设定偏误(specification error ) ; 假设9、在多元回归模型中没有完全的多重共线性。

注意:

1、如果假设

2、3满足,则假设4也满足;

2、如果假设5满足,则假设3也满足。

以上假设也称为线性回归模型的经典假设或高斯(Gauss )假设,满足该假设的线性回归模型,也称为经典线性回归模型。

另外,在进行模型回归时,还有一个暗含的假设:

假设10:随着样本容量的无限增加,解释变量X 的样本方差趋于一有限常数。即 0

)ˆ(=∑i i Y e

∞→→-∑n Q n X X i ,/)(2

假设5旨在排除时间序列数据出现持续上升或下降的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因为这类数据不仅使大样本统计推断变得无效,而且往往产生所谓的伪回归问题。

四、假定条件下的最小二乘估计量的统计性质

当模型参数估计出后,需考虑参数估计值的精度,即是否能代表总体参数的真值,或者说需考察参数估计量的统计性质。

一个用于考察总体的估计量,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考察其优劣性:

(1)线性性,即它是否是另一随机变量的线性函数;

(2)无偏性,即它的均值或期望值是否等于总体的真实值;

(3)有效性,即它是否在所有线性无偏估计量中具有最小方差。

(4)渐近无偏性,即样本容量趋于无穷大时,是否它的均值序列趋于总体真值;

(5)一致性,即样本容量趋于无穷大时,它是否依概率收敛于总体的真值;

(6)渐近有效性,即样本容量趋于无穷大时,是否它在所有的一致估计量中具有最小的渐近方差。

这三个准则也称作估计量的小样本性质。

拥有这类性质的估计量称为最佳线性无偏估计量(best liner unbiased estimator, BLUE )。 当不满足小样本性质时,需进一步考察估计量的大样本或渐近性质:

高斯—马尔可夫定理

在给定经典线性回归的假定下,最小二乘估计量是具有最小方差的线性无偏估计量。

2、无偏性,即估计量0ˆβ、1

ˆβ的均值(期望)等于总体回归参数真值β0与β1

证:∑∑∑∑∑++=++==i i i i i i i i i i k X k k X k Y k μββμβββ10101)(ˆ 易知

02==∑∑∑i i i x x k ∑=1i i X k 故∑+=i i k μββ11ˆ

∑∑=+=+=111

1)()()ˆ(βμβμββi i i i E k k E E 同样地,容易得出

∑∑∑∑∑∑∑∑-=-==2

22

2)(1i i i i i i i

i i i

i x x Y x Y x x Y Y x x y x β

∑∑=+=+=00

00)()()()ˆ(βμβμββi i i i E w E w E

E (2)证明最小方差性

假设*1ˆβ是其他估计方法得到的关于β1

的线性无偏估计量: ∑=i i Y c *1ˆβ

其中,ci=ki+di ,di 为不全为零的常数

则容易证明)ˆ

var()ˆvar(1*1ββ≥

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称为最佳线性无偏估计量

由于最小二乘估计量拥有一个“好”的估计量所应具备的小样本特性,它自然也拥有大样本特性。

∑∑∑∑∑+=+=+=)/lim()/lim()lim()lim()lim()ˆlim(212111n x P n x P x

x P P k P P i i i i i i i i μβμβμββ

1110),(ββμβ=+=+=Q Q X Cov 五、参数估计量的概率分布及随机干扰项方差的估计

2、随机误差项μ的方差σ2的估计

由于随机项μi 不可观测,只能从μi 的估计——残差ei 出发,对总体方差进行估计。

又称为总体方差。

可以证明,σ2的最小二乘估计量为2ˆ2

2-=∑n e i

σ它是关于σ2的无偏估计量。

第四

章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

一、拟合优度检验

二、变量的显著性检验

三、参数的置信区间

回归分析是要通过样本所估计的参数来代替总体的真实参数,或者说是用样本回归线代替总体回归线。

尽管从统计性质上已知,如果有足够多的重复抽样,参数的估计值的期望(均值)就等于其总体的参数真值,但在一次抽样中,估计值不一定就等于该真值。

那么,在一次抽样中,参数的估计值与真值的差异有多大,是否显著,这就需要进一步进行统计检验。

主要包括拟合优度检验、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及参数的区间估计。

一、拟合优度检验

拟合优度检验:对样本回归直线与样本观测值之间拟合程度的检验。

度量拟合优度的指标:判定系数(可决系数)r2(二元回归)或R2(多元回归)

问题:采用普通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已经保证了模型最好地拟合了样本观测值,为什么还要检验拟合程度?

1、总离差平方和的分解

已知由一组样本观测值(Xi,Yi ),i=1,2…,n 得到如下样本回归直线

如果Yi=Ŷi 即实际观测值落在样本回归“线”上,则拟合最好。

可认为,“离差”全部来自回归线,而与“残差”无关。

对于所有样本点,则需考虑这些点与样本均值离差的平方和。

我们可以得到:

方程两边同时平方,求和得:

TSS=ESS+RSS

Y的观测值围绕其均值的总离差(total varia可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来自回归线(ESS),另一部分则来自随机势力(RSS)。

在给定样本中,TSS不变,

如果实际观测点离样本回归线越近,则ESS在TSS中占的比重越大,因此,拟合优度:回归平方和ESS/Y的总离差TSS

2、可决系数R2统计量

称R2 为(样本)可决系数/判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可决系数的取值范围:[0,1]

R2越接近1,说明实际观测点离样本线越近,拟合优度越高。

二、回归系数的区间估计

如果存在这样一个区间,称之为置信区间; 1-α称为置信系数(置信度),α称为显著性水平;置信区间的端点称为置信限或临界值。

从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区间估计量是一个构造出来的区间,要使得它把参数的真值包括在区间的界限内有一个特定的概率:1-α

在给定α=0.05或5%的情况下,置信(随机)

区间包含真实β的概率为0.95或95%。

它表示使用我们所描述的方法构造出来的

众多区间中包含β真值的概率为0.95或95%。

我们能不能构造出这样的区间呢??

依据什么来构造呢???

依据概率知识我们知道,如果估计量的抽样或概率分布已知,我们就可以构造出以一定概率包含真实β值的区间。

对回归系数β的区间估计可归纳为三种情况

α=0.05,即1-α=0.95

α=0.01,即1-α=0.99

α=0.001,即1-α=0.999

例如:取α=0.05,即1-α=0.95,查标准正态分布表可知

Z值在(-1.96,1.96)区间的概率为0.95。即P(-1.96<Z<1.96)=0.95

三、假设检验:

回归分析是要判断解释变量X 是否是被解释变量Y 的一个显著性的影响因素。

在一元线性模型中,就是要判断X 是否对Y 具有显著的线性性影响。这就需要进行变量的显著性检验。

变量的显著性检验所应用的方法是数理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

计量经计学中,主要是针对变量的参数真值是否为零来进行显著性检验的。

1、假设检验

所谓假设检验,就是事先对总体参数或总体分布形式作出一个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来判断原假设是否合理,即判断样本信息与原假设是否有显著差异,从而决定是否接受或否定原假设。

当我们拒绝原假设(虚拟假设)时,我们说发现统计上是显著的。当我们不拒绝原假设时,我们说发现不是统计上显著的。

假设检验采用的逻辑推理方法是反证法。

先假定原假设正确,然后根据样本信息,观察由此假设而导致的结果是否合理,从而判断是否接受原假设。

判断结果合理与否,是基于“小概率事件不易发生”这一原理的

2、变量的显著性检验

检验步骤:

(1)对总体参数提出假设

H0: β1=0, H1:β1≠0

(2)以原假设H0构造t 统计量,并由样本计算其值

(3)给定显著性水平,查t 分布表,得临界值t α/2(n-2) (4) 比较,判断

若 |t|> t α/2(n-2),则拒绝H0 ,接受H1 ;

)ˆ(ˆ)ˆ(ˆ1

1111βββββSe Se t =-=

若|t|≤ t α/2(n-2),则拒绝H1 ,接受H0 ;

t统计量的计算结果分别为:

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查t分布表得临界值t 0.05/2(8)=2.306

|t1|>2.306,说明家庭可支配收入在95%的置信度下显著,即是消费支出的主要解释变量;

|t2|<2.306,表明在95%的置信度下,无法拒绝截距项为零的假设。

3、变量的置信区间检验

要判断样本参数的估计值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近似”地替代总体参数的真值,往往需要通过构造一个以样本参数的估计值为中心的“区间”,来考察它以多大的可能性(概率)包含着真实的参数值。这种方法就是参数检验的置信区间估计。

在置信区间检验程序中,我们试图建立一个以某种概率包含有真实,但未知的β的一个范围区间;而在显著性检验步骤中,我们假设β为某值,然后看所计算的值,是否位于该假设值周围某个合理的范围内。

βˆ

由于置信区间一定程度地给出了样本参数估计值与总体参数真值的“接近”程度,因此置信区间越小越好。

要缩小置信区间,需

(1)增大样本容量n,因为在同样的置信水平下,n越大,t分布表中的临界值越小;同时,增大样本容量,还可使样本参数估计量的标准差减小;

(2)提高模型的拟合优度,因为样本参数估计量的标准差与残差平方和呈正比,模型拟合优度越高,残差平方和应越小。

第六章双变量线性回归模型的延伸

6.1 过原点的回归

过原点的回归

例1: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证券期望风险溢价=期望市场风险溢价

尺度和单位变化的影响

i, SEE, RSS 的值会受到影响

6.3 回归模型的函数形式

计量经济学重点知识整理

计量经济学重点知识整理 1一般性定义 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的事实为依据,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和规律的一门经济学科。 研究的主体(出发点、归宿、核心): 经济现象及数量变化规律 研究的工具(手段): 模型数学和统计方法 必须明确: 方法手段要服从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与数学不同),方法是为经济问题服务 2注意:计量经济研究的三个方面 理论:即说明所研究对象经济行为的经济理论——计量经济研究的基础 数据:对所研究对象经济行为观测所得到的信息——计量经济研究的原料或依据 方法:模型的方法与估计、检验、分析的方法——计量经济研究的工具与手段 三者缺一不可 3计量经济学的学科类型 ●理论计量经济学 研究经济计量的理论和方法 ●应用计量经济学:应用计量经济方法研究某些领域的具体经济问题 4区别: ●经济理论重在定性分析,并不对经济关系提供数量上的具体度量 ●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关系要作出定量的估计,对经济理论提出经验的内容 5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联系: ●经济统计侧重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性计量 ●经济统计提供的数据是计量经济学据以估计参数、验证经济理论的基本依据 ●经济现象不能作实验,只能被动地观测客观经济现象变动的既成事实,只能依赖于经济统计数据 6计量经济学与数理统计学的关系 联系: ●数理统计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 区别: ●数理统计学是在标准假定条件下抽象地研究一 般的随机变量的统计规律性; ●计量经济学是从经济模型出发,研究模型参数 的估计和推断,参数有特定的经济意义,标准 假定条件经常不能满足,需要建立一些专门的 经济计量方法 3、计量经济学的特点:

计量经济学知识点(超全版)

1.经济变量:经济变量是用来描述经济因素数量水平的指标。(3分) 2.解释变量:是用来解释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即因变量)为什么变动、如何变动的变量。(2分)它对因变量的变动做出解释,表现为方程所描述的因果关系中的“因”。(1分)3.被解释变量:是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1分)它的变动是由解释变量做出解释的,表现为方程所描述的因果关系的果。(2分) 4.内生变量:是由模型系统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2分)表现为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是模型求解的结果。(1分) 5.外生变量:是由模型系统之外的因素决定的变量,表现为非随机变量。(2分)它影响模型中的内生变量,其数值在模型求解之前就已经确定。(1分) 6.滞后变量:是滞后内生变量和滞后外生变量的合称,(1分)前期的内生变量称为滞后内生变量;(1分)前期的外生变量称为滞后外生变量。(1分) 7.前定变量:通常将外生变量和滞后变量合称为前定变量,(1分)即是在模型求解以前已经确定或需要确定的变量。(2分) 8.控制变量:在计量经济模型中人为设置的反映政策要求、决策者意愿、经济系统运行条件和状态等方面的变量,(2分)它一般属于外生变量。(1分) 9.计量经济模型:为了研究分析某个系统中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而采用的随机代数模型,(2分)是以数学形式对客观经济现象所作的描述和概括。(1分) 10.函数关系:如果一个变量y的取值可以通过另一个变量或另一组变量以某种形式惟一地、精确地确定,则y与这个变量或这组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函数关系。(3分) 11.相关关系:如果一个变量y的取值受另一个变量或另一组变量的影响,但并不由它们惟一确定,则y与这个变量或这组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相关关系。(3分) 12.最小二乘法:用使估计的剩余平方和最小的原则确定样本回归函数的方法,称为最小二乘法。(3分) 13.高斯-马尔可夫定理:在古典假定条件下,OLS估计量是模型参数的最佳线性无偏估计量,这一结论即是高斯-马尔可夫定理。(3分) 14.总变差(总离差平方和):在回归模型中,被解释变量的观测值与其均值的离差平方和。(3分) 15.回归变差(回归平方和):在回归模型中,因变量的估计值与其均值的离差平方和,(2分)也就是由解释变量解释的变差。(1分) 16.剩余变差(残差平方和):在回归模型中,因变量的观测值与估计值之差的平方和,(2分)是不能由解释变量所解释的部分变差。(1分) 17.估计标准误差:在回归模型中,随机误差项方差的估计量的平方根。(3分) 18.样本决定系数:回归平方和在总变差中所占的比重。(3分) 19.点预测:给定自变量的某一个值时,利用样本回归方程求出相应的样本拟合值,以此作为因变量实际值和其均值的估计值。(3分) 20.拟合优度:样本回归直线与样本观测数据之间的拟合程度。(3分) 21.残差:样本回归方程的拟合值与观测值的误差称为回归残差。(3分) 22.显著性检验:利用样本结果,来证实一个虚拟假设的真伪的一种检验程序。(3分)23.回归变差:简称ESS,表示由回归直线(即解释变量)所解释的部分(2分),表示x对y的线性影响(1分)。 24.剩余变差:简称RSS,是未被回归直线解释的部分(2分),是由解释变量以外的因素造成的影响(1分)。 25.多重决定系数: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回归平方和与总离差平方和的比值(1分),

计量经济学复习知识点重点难点

计量经济学复习知识点重点难点 计量经济学知识点 第一章导论 1、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步骤:模型设定、估计参数、模型检验、模型应用。 2、计量经济学是统计学、经济学和数学的结合。 3、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门独立学科被正式确立的标志:1930年12 月国际计量经济学会的成立。 4、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第二章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1、在总体回归函数中引进随机扰动项的原因:①作为未知影响因素的代 表;②作为无法取得数据的已知因素的代表;③作为众多细小影响因素的综合代表;④模型的设定误差;⑤变量的观测误差;⑥经济现象的内在随机性。 2、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①零均值假定;②同方差假定; ③随机 扰动项和解释变量不相关假定;④无自相关假定;⑤正态性假定。 3、OLS回归线的性质:①样本回归线通过样本均值;②估计值的均值等于 实际值的均值;③剩余项ei的均值为零;④被解释变量的估计值与剩余项不相关;⑤解释变量与剩余项不相关。 4、参数估计量的评价标准: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 5、OLS估计量的统计特征:线性特性、无偏性、有效性。 6、可决系数R2的特点:①可决系数是非负的统计量;②可决系数的取值范 围为[0,1];③可决系数是样本观测值的函数,可决系数是随抽样而变动的随机变量。

第三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古典假定:①零均值假定;②同方差和无自相关假 定;③随机扰动项和解释变量不相关假定;④无多重共线性假定; ⑤正态性假定。 2、估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方法:最小二乘估计、极大似然估计、矩 估计、广义矩估计。 3、参数最小二乘估计的性质:线性性质、无偏性、有效性。 4、可决系数必定非负,但是根据公式计算的修正的可决系数可能为负值, 这时规定为0。 5、可决系数只是对模型拟合优度的度量,可决系数越大,只是说明列入模 型中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联合影响程度越大,并非说明模型中各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也大。 6、当R2=0时,F=0;当R2越大时,F值也越大;当R2=1时,F→∞。 第四章多重共线性 1、产生多重共线性的背景:①经济变量之间具有共同变化趋势; ②模型中 包含滞后变量;③利用截面数据建立的模型也可能出现多重共线性;④样本数据自身的原因。 2、完全多重共线性的后果:参数的估计值不确定、参数估计值的方差无限 大。 3、不完全多重共线性的后果:①参数估计值的方差和协方差增大; ②对参 数区间估计时,置信区间趋于变大;③严重多重共线时,假设检验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④当多重共线性严重时,可能造成可决系数

计量经济学知识点(超全版)

计量经济学知识点(超全版)

为前定变量,(1分)即是在模型求解以前已经确定或需要确定的变量。(2分) 8.控制变量:在计量经济模型中人为设置的反映政策要求、决策者意愿、经济系统运行条件和状态等方面的变量,(2分)它一般属于外生变量。(1分) 9.计量经济模型:为了研究分析某个系统中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而采用的随机代数模型,(2分)是以数学形式对客观经济现象所作的描述和概括。(1分) 10.函数关系:如果一个变量y的取值可以通过另一个变量或另一组变量以某种形式惟一地、精确地确定,则y与这个变量或这组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函数关系。(3分) 11.相关关系:如果一个变量y的取值受另一个变量或另一组变量的影响,但并不由它们惟一确定,则y与这个变量或这组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相关关系。(3分) 12.最小二乘法:用使估计的剩余平方和最小的原则确定样本回归函数的方法,称为最小二乘法。(3分) 13.高斯-马尔可夫定理:在古典假定条件下,

OLS估计量是模型参数的最佳线性无偏估计量,这一结论即是高斯-马尔可夫定理。(3分)14.总变差(总离差平方和):在回归模型中,被解释变量的观测值与其均值的离差平方和。(3分) 15.回归变差(回归平方和):在回归模型中,因变量的估计值与其均值的离差平方和,(2分)也就是由解释变量解释的变差。(1分) 16.剩余变差(残差平方和):在回归模型中,因变量的观测值与估计值之差的平方和,(2分)是不能由解释变量所解释的部分变差。(1分)17.估计标准误差:在回归模型中,随机误差项方差的估计量的平方根。(3分) 18.样本决定系数:回归平方和在总变差中所占的比重。(3分) 19.点预测:给定自变量的某一个值时,利用样本回归方程求出相应的样本拟合值,以此作为因变量实际值和其均值的估计值。(3分) 20.拟合优度:样本回归直线与样本观测数据之间的拟合程度。(3分) 21.残差:样本回归方程的拟合值与观测值的误差称为回归残差。(3分)

(完整版)计量经济学重点知识归纳整理

1.普通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已知一组样本观测值 {}n i Y X i i ,2,1:),(?=,普通最小二乘法要求样本回归函数尽可以好地拟合这组 值,即样本回归线上的点∧ i Y 与真实观测点Yt 的“总体误差”尽可能地小。普通 最小二乘法给出的判断标准是:被解释变量的估计值与实际观测值之差的平方和 最小。 2.广义最小二乘法GLS :加权最小二乘法具有比普通最小二乘法更普遍的意义, 或者说普通最小二乘法只是加权最小二乘法中权恒取1时的一种特殊情况。从此 意义看,加权最小二乘法也称为广义最小二乘法。 3.加权最小二乘法WLS :加权最小二乘法是对原模型加权,使之变成一个新的 不存在异方差性的模型,然后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其参数。 4.工具变量法IV :工具变量法是克服解释变量与随机干扰项相关影响的一种 参数估计方法。 5.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 Two Stage Least Squares :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是一种 既适用于恰好识别的结构方程,以适用于过度识别的结构方程的单方程估计方 法。 6.间接最小二乘法ILS :间接最小二乘法是先对关于内生解释变量的简化式方程 采用普通小最二乘法估计简化式参数,得到简化式参数估计量,然后过通参数关 系体系,计算得到结构式参数的估计量的一种方法。 7.异方差性Heteroskedasticity :对于不同的样本点,随机干扰项的方差不再是常 数,而是互不相同,则认为出现了异方差性。 8.序列相关性Serial Correlation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之一是模型的随 机干扰项相互独立或不相关。如果模型的随机干扰项违背了相互独立的基本假 设,称为存在序列相关性。 9.多重共线性Multicollinearity :对于模型 i k i i X X X Y μββββ++?+++=i k 22110i ,其基本假设之一是解释变量X 1,X 2,…,Xk 是相互独立的。如果某两个或多个解释变量之间出现了相关性,则称为存在多重 共线性。 10.时间序列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是一批按照时间先后排列的统计数据。 11.截面数据:截面数所是一批发生在同一时间截面上调查数据。 12.虚拟数据:也称为二进制数据,一般取0或1. 13.内生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s :内生变量是具有某种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 它的参数是联立方程系统估计的元素。内生变量是由模型系统决定的,同时也对 模型系统产生影响。内生变量一般都是经济变量。 14.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s :外生变量一般是确定性变量,或者是具有临 界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其参数不是模型系统研究的元素。外生变量影响系统, 但本身不受系统的影响。外生变量一般是经济变量、条件变量、政策变量、虚变 量。 15.先决变量Predetermined Variables :外生变量与滞后内生变量(Lagged Endogenous Variables)统称为先决变量。 16.总离差平方和: 称为总离差平方和,反映样本观测值总体离差的大小。 ∑∑-= =22)(Y Y y TSS i i

(财务知识)计量经济学重点最全版

(财务知识)计量经济学重 点

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为前提,利用数学、数理统计方法和计算技术,根据实际观测资料来研究带有随机影响的经济数量关系和规律的壹门学科。经济理论、数据和统计理论这三者对于真正了解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数量关系都是必要的,但本身且非是充分条件。三者结合起来就是力量,这种结合便构成了计量经济学。经济理论的作用是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描述在壹定条件下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体当下计量经济学模型之中。 1.三大要素的经济理论:经济理论对于计量经济学是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的依据和出发 点。计量经济学对于经济理论而言是理论到实际的桥梁和检验工具。观测数据:主 要是指统计数据和各种调查数据。是所考察的经济对象的客观反映和信息载体,是 计量经济工作处理的主要现实素材。经济数据是计量经济分析的材料。经济数据是 经济规律的信息载体。数据类型有时间序列数据、截面数据、平行数据、虚拟变量 数据。统计理论:是指各种数理统计方法,包括参数的估计,假设检验等内容。是 计量经济的主要数学基础,很多计量经济学方法都是在数理统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 2.计量经济模型的应用: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检验和发展经济理论 3.回归的含义:回归分析是研究关于壹个叫做被解释变量的变量对另壹个或多个叫做 解释变量的依赖关系。其用意在于通过后者(在重复抽样中)的已知或被设定值去 估计和(或)预测前者的(总体)均值。回归分析构成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 主要内容包括:根据样本观察值对经济计量模型参数进行估计,求得回归方程;对 回归方程、参数估计值进行显著性检验;利用回归方程进行分析、评价及预测。回 归分析的用途:通过自变量的值来估计应变量的值。对独立性进行假设检验——根 据经济理论建立适当的假设。通过自变量的值对应变量进行预测。上述多个目标的 综合。 4.回归关系和确定性关系:回归关系(统计关系):研究的是非确定现象随机变量间 的关系。确定性关系(函数关系):研究的是确定现象非随机变量间的关系。 5.回归关系和因果关系:回归关系研究壹个变量对另壹个变量的统计依赖关系,从逻

《计量经济学》各章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计量经济学的学科属性、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的关系; 2.计量经济研究的四个基本步骤 (1)建立模型(依据经济理论建立模型,通过模型识别、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协整关系检验建立模型); (2)估计模型参数(满足基本假设采用最小二乘法,否则采用其他方法:加权最小二乘估计、模型变换、广义差分法等); (3)模型检验:经济意义检验(普通模型、双对数模型、半对数模型中的经济意义解释,见例1、例2),统计检验(T 检验,拟合优度检验、F 检验,联合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检验(异方差、自相关、多重共线性、在时间序列模型中残差的白噪声检验等); (4)模型应用。 例1:在模型中,y 某类商品的消费支出,x 收入,P 商品价格,试对模型进行经济意义检验,并解释21,ββ的经济学含义。 t t t P x y 31.0ln 25.0213.0ln -+=∧, 其中参数21,ββ都可以通过显著性检验。 经济意义检验可以通过(商品需求与收入正相关、与商品价格负相关)。 商品消费支出关于收入的弹性为0.25()/ln(25.0)/ln(11-∧ -=t t t t x x y y ); 价格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消费需求将减少31%。 例2:研究金融发展与贫富差距的关系,认为金融发展先使贫富差距加大(恶化),尔后会使贫富差距降低(好转),成为倒U 型。 贫富差距用GINI 系数表示,金融发展用(贷款余额/存款总额)表示。回归结果为: 229.164.034.2t t t x x GINI -+=∧, 模型参数都可以通过显著性检验。 在x 的有意义的变化范围内,GINI 系数的值总是大于1,细致分析后模型变的毫无意义; 同样的模型还有:GINI 系数的值总是为负 231.1412.734.13t t t x x GINI -+-=∧ 。 3.计量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数据的三种类型:横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面板数据; 线性模型的概念;模型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为随机变量(如 果一个变量为随机变量,并与随机扰动项相关,这个变量称为内生变量),被解释变量为内生变量,有些解释变量也为内生变量。 第二章:回归模型 1.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相关关系与随机因果关系的区别; 2.总体回归函数与线性总体回归函数; 3.一元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

计量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 1、经济变量:经济变量是用来描述经济因素数量水平的指标。(4分) 2、外生变量:是由模型系统之外的因素决定的变量,表现为非随机变量。(2分)它影响模型中的内生变量,其数值在模型求解之前就已经确定。(2分) 3、函数关系:如果一个变量y的取值可以通过另一个变量或另一组变量以某种形式惟一地、精确地确定,则y与这个变量或这组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函数关系。(4分) 4、回归变差(回归平方和):在回归模型中,因变量的估计值与其均值的离差平方和,(2分)也就是由解释变量解释的变差。(2分) 5、显著性检验:利用样本结果,来证实一个虚拟假设的真伪的一种检验程序。(4分) 6、解释变量:是用来解释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即因变量)为什么变动、如何变动的变量。(2分)它对因变量的变动做出解释,表现为方程所描述的因果关系中的“因”。(2分) 7、估计标准误差:在回归模型中,随机误差项方差的估计量的平方根。(4分) 8、虚假序列相关:是指模型的序列相关性是由于省略了显著的解释变量而导致的。(4分) 9、方差膨胀因子:是指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时的方差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时的方差之比。(4分)

10、识别的秩条件:一个方程可识别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所有不包含在这个方程中的参数矩阵的秩为m-1。(4分) 11、内生变量:是由模型系统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2分)表现为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是模型求解的结果。(2分) 12、 简答题 1.简述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学科间的关系。 答: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理论、统计学和数学的综合。(1分)经济学着重经济现象的定性研究,计量经济学着重于定量方面的研究。(1分)统计学是关于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而计量经济学则利用经济统计所提供的数据来估计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验证。(1分)数理统计学作为一门数学学科,可以应用于经济领域,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计量经济学则仅限于经济领域。(1分)计量经济模型建立的过程,是综合应用理论、统计和数学方法的过程,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理论、统计学和数学三者的统一。(1分) 2. 试述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答:两者的联系:①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回归分析是相关分析的深入和继续。(1分)②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有关指标之间存在计算上的内在联系。(1分) 两者的区别:①回归分析强调因果关系,相关分析不关心因果关系,所研究的两个变量是对等的。(1分)②对两个变量x与y而言,相关分析中: ;在回归分析中, 和

计量经济学 主要知识点

《计量经济学》《经济计量学》《Econometrics》 一、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计量经济学 一、经济计量学的产生过程 1930 世界经济计量学会 二、经济计量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计量经济学的定义 第二节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一、数据类型 1、时间序列数据 2、截面数据 3、面板数据 二、经济变量与经济参数 (一)、经济变量 1、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随机变量,模型自身决定;内生变量影响模 型 中内生变量,同时又受外生变量和其它内生变量影响。 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通常为非随机变量,在模型之外决定。而外 生变量只影响模型中的内生变量,不受模型中任何其它变量影响。

2、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 3、滞后变量与前定变量 (二)建模步骤和要点 。。。 模型假定把所研究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用适当的数学模型表达出来。 估计参数 模型检验:经济意义的检验、统计推断的检验、计量经济的检验、预测的检验第三节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 模型应用:政策评价、经济预测、结构分析、检验和发展经济理论 第二章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第一节概述 一、相关关系与回归分析 1、函数关系与统计相关关系 2、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区别和联系 二、总体回归模型与样本回归模型 1、总体回归模型(PRF):总体回归函数随机扰动项 2、样本回归模型(SRF):样本回归函数残差 第二节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 一、对线性回归模型的假设(古典假定)如何表示? 1、零均值假定 2、同方差假定 3、无自相关假定

4、 与解释变量不相关 5、 正态性假定 二、普通最小二乘法(OLS ) 1、 OLS 的思想 参数估计式 2、Y i 的分布 三、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的统计性质 高斯—马尔可夫定理 BLUE 1、参数估计量的性质 高斯-马尔科夫定理 2、 总体方差/随机扰动项方差的估计式 3、 参数估计量的概率分布 四、最大似然估计的概念 第三节 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的检验 一、对估计值的直观判断(经济意义的检验) 二、拟和优度的检验 1、 TSS=ESS+RSS 2、 TSS ESS RSS 各自的含义 3、 R2的构造 4、 ∑∑== 22 212 ˆi y x TSS ESS R i β 5、 2 R [0,1] 三、对1β的显著性检验(T 检验) 检验步骤 四、均值预测与个值预测的置信区间 P49 第三章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第一节 概述

计量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计量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使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的学科。以下是计量经济学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1.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计量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研究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简单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是最常见的类型。 2. 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法是一种数学优化技术,用于找到能够使误差平方和最小化的参数值。在回归分析中,它常用于估计回归模型的参数。 3. 模型评估与诊断:模型建立后,需要对其进行评估,确保其有效性。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R平方、调整R平方、AIC、BIC等。此外,还需要进行诊断测试,以检查模型是否满足各种假设。 4. 异方差性:异方差性是指模型中误差项的方差不是恒定的,这可能会影响最小二乘估计的稳定性。需要进行异方差性检验,如White检验、Goldfeld-Quandt检验等,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5. 自相关性:自相关性是指误差项之间存在相关性,这可能会导致最小二乘估计的无效性。需要进行自相关性检验,如Durbin-Watson检验、ACF图等,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6. 多重共线性:多重共线性是指模型中自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这可能会导致最小二乘估计的不稳定性和误导性。需要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如VIF、条件指数等,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7. 虚拟变量:虚拟变量也称为指标变量或二元变量,它是一个用于表示分类变量的变量。在计量经济学中,虚拟变量常用于处理分类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 8. 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计量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和预测。ARIMA、VAR、VECM等模型是时间序列分析中 常用的模型。 9. 面板数据分析:面板数据分析是计量经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面板数据(即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数据的结合)的分析和建模。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等是面板数据分析中常用的模型。 10. 经济预测:经济预测是计量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通过建立计量 经济学模型,可以预测未来的经济指标、政策效果等。 以上仅是计量经济学的一部分知识点,实际上计量经济学的内容非常广泛和深入。如果需要更详细的信息或对特定主题有疑问,建议查阅相关教材或咨询专业人士。

计量经济学知识点

第一章 1.计量经济学含义:以经济理论为基础,以统计资料为材料,运用数理统计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建立计量模型,对经济变量进行定量分析,以验证经济理论、分析政策效果、或进行商业预测。 2.计量经济学和其他学科关系 ▪1、经济学,尤其是数理经济学,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2、经济统计学为其提供搜集加工整理统计资料的工具 但价格、收入、投资、储蓄等经济数据是不可控的非实验数据,存在测量误差、遗漏、设计错误等▪3、数理统计为其提供假设检验的工具,以验证模型正确性 主要有概率、概率分布、随机变量、抽样、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和回归分析等内容,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数理统计学基础,才能很好地掌握计量经济学。 ▪4、线性代数 3.经济计量学建模步骤p2 一、寻找研究的理论依据/设立一个理论假说 二、确定统计指标,搜集编制数据 ①明确变量对应的统计指标 ②数据分类: 时间序列数据:按时间跨度收集到的数据集合 横截面数据:某个时点上的数据集合 合并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和横截面数据的组合 ③数据来源:统计年鉴、统计类网站、数据公司 三、建立数学模型 四、设立经济计量模型:引入误差项 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是统计关系,而不是确定的函数关系 解释变量:函数的自变量 被解释变量:函数的应变量 五、采用适当方法,估计模型参数 六、进行检验,验证模型的适用性 经济检验:所估计参数的符号,大小是否符合理论等 统计性检验: 拟合优度检验:回归线拟合真实值优劣程度 参数显著性检验:样本是否很好的代表了总体 计量经济检验:回归模型前提条件的检验,例如多重共线性检验,异方差检验。 预测性检验 本章考核要求 ▪识记:计量经济学含义、统计数据分类、参数、斜率、截距、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随机误差项等基本概念。 ▪领会:计量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计量经济模型基本的建模步骤 第二章 1.求和符号的性质p17 常数的n次求和为常数的n倍 常数可提到求和符号前 两个变量的求和等于对两个变量分别求和 2.几个定义 ▪1、实验: 例:测试某批共1000灯泡的使用寿命 ▪2、总体:实验的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 例:该批灯泡中每个灯泡的使用寿命,以小时计 ▪3、样本:由总体中抽出的若干个体的集合。 从该批灯泡中抽取100个灯泡,测试使用寿命 抽取的原则:随机抽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