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路径8-内分泌科

内分秘科

中医临床路

目录

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147)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 (152)

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医临床路径 (158)

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一、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 编码:BNV060)。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 2 型糖尿病(ICD-10 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ZYYXH/T3.1~

3.15—2007)。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 年)。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 年)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 型糖尿病)诊疗方案”(见附件)

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临床常见证候:

(1)主证

①肝胃郁热证

②胃肠实热证

③脾虚胃热证

④上热下寒证

⑤阴虚火旺证

⑥气阴两虚证

⑦阴阳两虚证

(2)兼证

①瘀证

②痰证

③湿证

④浊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 年)和“国家中医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 型糖尿病)诊疗方案”(见附件)。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 型糖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建议标准治疗时间≤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TCD 编码:BNV060)和 2 型糖尿病(ICD-10 编码: E11.902)。

2.空腹血糖≤11.1m mol/L 和/或餐后 2 小时血糖≤16.7mmol/L。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 其他因素(如感染、应激、放化疗后等)所导致的各种血糖升高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

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身高、体重、BMI 、血压等人体测量学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血糖(空腹、餐后 2 小时)、糖化血红蛋白

(4)胰岛功能或糖耐量试验

(5)血酮和/或血乳酸

(6)血脂、血尿酸、肝功能、肾功能

(7)心电图

(8)胸透或胸部 X 片

2.诊断与鉴别诊断检查项目: 胰岛细胞抗体、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肾上腺功能、垂体功能、血浆醛固酮、血管紧张素、性激素。

3. 其他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尿微量白蛋白、24 小时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或肌电图)、心脏超声、颈动脉彩超、下肢血管彩超、 C-反应蛋白、DIC 初筛试验、动态红细胞沉降率、甲状腺功能、便常规、腹部 B 超、肌钙蛋白、肌电图、动态血压、交感皮肤测定、肢体动脉检查、双光能 X 线骨密度检查、

PPG 指趾动脉检查、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查、动态心电图、尿肾功三项、彩色眼底照像、 CT 、MRI 等影像学检查、血沉、C-反应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主证

①肝胃郁热证:开郁清热。

②胃肠实热证:通腑泄热。

③脾虚胃热证:辛开苦降。

④上热下寒证:清上温下。

⑤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

⑥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⑦阴阳两虚证:阴阳双补。

(2)兼证

①瘀证:活血化瘀。

②痰证:行气化痰。

③湿证:健脾燥湿。

④浊证:消膏降浊。

2.辨证选择中成药

3. 中药外用

(1)中药泡洗:下肢麻和/或凉和/或痛和/或水肿者,可采用汤剂泡洗。可选用腿浴治疗器和足疗仪。

(2)中药外敷:可选用芳香辟秽,清热解毒中药研末加工双足心贴敷。

(3)中药离子导入: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中药器械,辨证使用中药离子导入。可配合选用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

4.非药物疗法

(1)膳食与药膳调配:可基于中医食物性味理论,进行药膳饮食治疗。

(2)运动疗法:运动治疗的原则是适量、经常性和个体化。

(3)针灸疗法:可根据病情选择体针、耳针、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穴位磁疗、激光穴位照射等。

(4)气功疗法:可根据病情选择八段锦、六字诀、易筋经、五禽戏、丹田呼吸法等。

(九)完成路径标准

1.主要症状有所改善。

2.血糖控制良好。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空腹血糖>11.1mmol/L 和/或餐后 2 小时血糖>16.7mmol/L 时,退出本路径。

2. 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特殊治疗时,退出本路径。

3.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者,退出本路径。

4.由于患者自身原因无法完成路径时,退出本路径。

二、消渴病(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消渴病(2 型糖尿病)(TCD 编码:BNV060、ICD-10 编码:E11.902)患

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进入路径时间: 年月日

结束路径时间: 年月日标准治疗时间≤14 天实际治疗时间: 天

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一、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 编码:BNV060)。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 2 型糖尿病(ICD-10 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ZYYXH/T3.1~

3.15—2007)。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 2 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2007 年)。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2007 年)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 型糖尿病)诊疗方案”。具体证候诊断:

(1)主证

①肝胃郁热证

②胃肠实热证

③脾虚胃热证

④上热下寒证

⑤阴虚火旺证

⑥气阴两虚证

⑦阴阳两虚证

(2)兼证

①瘀证

②痰证

③湿证

④浊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2007 年)和“国家中

医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 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 型糖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为主的综合治疗。

(四)建议标准住院日≤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TCD 编码:BNV060)和 2 型糖尿病(ICD-10 编码: E11.902)。

2.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的入院指南》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入院急查:全血细胞分析+血型,血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心肌酶谱,肌钙蛋白 I,血酮体、血乳酸、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干化学血糖快速定量。测量身高、体重、BMI 、血压等指标。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 2 小时、睡前、必要检测夜间 0 时、凌晨 3 时等时间点的血糖),动态血糖监测。

(3)糖化血红蛋白、血粘度和血脂。

(4)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胰岛素和/或 C 肽释放试验。

(5)胸部正侧位片+心胸比、心电图、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胰岛细胞抗体三项、C-反应蛋白、 DIC 初筛、动态红细胞沉降率、甲状腺功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肾上腺功能、垂体功能、心钠素、血浆醛固酮、血管紧张素、肝炎病毒系列、腹部 B 超或彩超、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心电监护、交感皮肤测定、肢体动脉检查、双光能 X 线骨密度检查、PPG 指、趾动脉检查、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查、CT 、MRI 等影像学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主证

①肝胃郁热证:开郁清热。

②胃肠实热证:通腑泄热。

③脾虚胃热证:辛开苦降。

④上热下寒证:清上温下。

⑤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

⑥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⑦阴阳两虚证:阴阳双补。

(2)兼证

①瘀证:活血化瘀。

②痰证:行气化痰。

③湿证:健脾燥湿。

④浊证:消膏降浊。

2.辨证口服中成药。

3.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4.基础治疗:参照中华医学会《中国 2 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2007 年)执行。

5.中药外用

(1)中药熏洗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2)中药外敷:可选用芳香辟秽,清热解毒中药研末加工双足心贴敷。

(3)中药离子导入:辨证使用。

6.非药物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1)膳食与药膳调配:可基于中医食物性味理论,进行药膳饮食治疗。

(2)运动疗法:运动治疗的原则是适量、经常性和个体化。

(3)针灸疗法:可根据病情选择体针、耳针、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穴位磁疗、激光穴位照射等。

(4)气功疗法:可根据病情选择八段锦、六字诀、易筋经、五禽戏、丹田呼吸法等。

(5)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红外线疼痛治疗、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半导体激光照射、电磁疗法等。

7. 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主要症状改善。

2.血糖控制达标或血糖趋于稳定,且无低血糖事件发生。

3.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治疗和预防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消渴病(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 型糖尿病)(TCD 编码:BNV060、ICD-10 编码:E11.902)。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

一、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痹症。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ICD-10 编码:E14.408+)。(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2007 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 2 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2007 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方案”。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

床常见证候:气虚血瘀证寒凝血瘀证阴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20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ICD-10 编码:E14.408+)的患者。

2.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2)肌电图、感觉定量检查或测量(3)肢体动脉多普勒(4)血常规、尿常规(5)肝功能、肾功能(6)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四肢血管彩超、踝肱指数、超敏 C 反应蛋白(CRP )、血流变、动态血糖监测等。

(八)治疗方法

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气虚血瘀证:补气活血,化瘀通痹。(2)寒凝血瘀证:温经散寒,通络止痛。(3)阴虚血瘀证:滋阴活血,柔筋缓急。(4)痰瘀阻络证:化痰活血,宣痹通络。(5)肝肾亏虚证:滋补肝肾,填髓充肉。 2. 熏洗(蒸)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3. 针灸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体针、耳针、电针等不同的治疗手段。

4. 推拿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5. 其他疗法:离子导入疗法等。

6. 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酌情合理选用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同时,配合降压、调脂药物。

7. 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肢体疼痛、四肢发凉、肢软麻木等症状好转。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 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 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并发症,或患有其它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ICD-10 编码:E14.408+)患者姓名:

性别:年龄:门诊号:

住院号:

病时间:

年月日

住院日期:年月日

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20 天

实际住院日:

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中医临床路径

一、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瘿病眼病(TCD 编码:BNG12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断指南》(ZYYXH/T42-2008)。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甲状腺疾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8 年)、《甲状腺病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年)。

2.疾病分类(1)轻度(2)中度(3)重度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诊疗方案”。瘿

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临床常见证候:肝气郁结证

肝火旺盛证风阳内动证气阴两虚证痰结血瘀证阳虚水泛证(三)治疗方案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瘿病眼病(TCD 编码:BNG120)和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患者。

2. 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者,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甲状腺功能(FT3、FT4、TSH )

(2)甲状腺特异性抗体(TPOAB 、TM 、TRAB )(3)突眼度(4)甲状腺超声

(5)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6)心电图

(7)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8)胸部透视或 X 线片(9)眼科检查(10)眼部 C T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 T 淋巴细胞亚群测定、TSAB 测定等。(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气郁结证:疏肝理气、消瘿散结。(2)肝火旺盛证:清热泻火、消瘿散结。(3)风阳内动证:育阴潜阳、消瘿散结。(4)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消瘿散结。(5)痰结血瘀证:化痰软坚、活血化瘀。(6)阳虚水泛证:温阳利水、消瘿散结。 2.中成药治疗

3.非药物疗法:针灸和耳穴贴敷辅助治疗。

4. 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中药膏剂穴位贴敷。

5. 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对甲状腺功能调整和稳定控制。

6. 护理:辨证施护。(九)出院标准

1.眼部畏光流泪、胀痛、活动障碍、复视等主要症状改善,突眼度减小。 2. 甲状腺功能控制良好。

3. 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4. 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月日

出院日期:

年月

日标准

住院日≤28 天

实际住院日:

27 内分泌科 消渴病痹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的住院患者。 .一、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痹症。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ICD-10编码:E14.408+)。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方案(2017年版)”。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常见证候: 气虚血瘀证 寒凝血瘀证 阴虚血瘀证 痰瘀阻络证 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 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电图、感觉定量检查或测量;肢体动脉多普勒;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踝肱指数、超敏C反应蛋白(CRP)、血流变、动态血糖监测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论治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气虚血瘀证:补气活血、化瘀通痹。 (2)寒凝血瘀证: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3)阴虚血瘀证:滋阴活血、柔筋缓急。 (4)痰瘀阻络证:化痰活血、宣痹通络。 (5)肝肾亏虚证:滋补肝肾、填髓充肉。 2.其它中医特色治疗 (1)熏洗(蒸)法 (2)体针 (3)耳针 (4)电针 (5)离子导入疗法 (6)推拿疗法 3.西药治疗 4.护理调摄要点 (九)出院标准 1.肢体疼痛、四肢发凉、肢软麻木等症状好转。 2.无需继续住院治疗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中医临床路径是指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临床经验,制定的一种临床操作方法和治疗方案。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旨在统一诊疗标准,提高诊疗效果,减少误诊、漏诊和过度治疗的可能性,同时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依据。 目前,中医临床路径已经应用于多个专业,并覆盖了104个病种。这些病种涉及到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骨伤科等多个领域。下面将介绍其中24个专业涉及的一些病种及其中医临床路径。 1. 内科专业: 1.1 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 1.2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等; 1.3 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胆囊炎、慢性肝炎等; 1.4 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 外科专业: 2.1 外科创伤病:骨折、脱位、切割伤等; 2.2 外科感染病:蜂窝组织炎、脓肿等; 2.3 外科性肿瘤病: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 3. 妇产科专业: 3.1 妇科炎症病: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

3.2 妇科肿瘤病:卵巢癌、子宫肌瘤等; 3.3 孕产期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等。 4. 儿科专业: 4.1 儿科感染病: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水痘等; 4.2 儿科消化系统病:胃食管反流病、消化不良等; 4.3 儿科呼吸系统病:肺炎、哮喘等。 5. 骨伤科专业: 5.1 骨科创伤病:骨折、半月板损伤等; 5.2 骨科综合病:骨质疏松、颈椎病等。 除了上述提到的病种,还有一些其他的专业和病种也有相应的中医临床路径。例如眼科专业的青光眼、白内障等;耳鼻喉科专业的中耳炎、鼻窦炎等;皮肤科专业的湿疹、银屑病等。 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收集和整理相关病种的临床资料,包括病程表现、相关检查指标等; 其次,通过专家组讨论,制定出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标准; 然后,将制定好的中医临床路径应用于具体患者身上,观察疗效并不断完善;

内科8种临床路径流程及表单样本

内科8种临床路径流程及表单样本 本文档介绍了内科领域中常见的8种临床路径流程及表单样本。以下是每种临床路径的简要概述和相应的表单样本。 1. 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路径 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路径是针对呼吸系统相关疾病(如肺炎、哮 喘等)制定的一套治疗流程。下面是相关的表单样本: - 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 诊断记录表 - 治疗计划表 2. 心血管疾病临床路径 心血管疾病临床路径适用于各种心血管疾病(如心绞痛、心肌 梗死等)的治疗管理。以下是相关表单样本: - 心血管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 心电图记录表 - 药物管理记录表 3. 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路径 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路径涵盖了胃肠道疾病的治疗过程。下面是相关表单样本: - 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 消化系统检查记录表 - 胃肠道手术记录表 4. 肾脏疾病临床路径 肾脏疾病临床路径适用于各种肾脏疾病的治疗与管理。以下是相关表单样本: - 肾脏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 肾功能监测记录表 - 透析治疗记录表

5. 内分泌系统疾病临床路径 内分泌系统疾病临床路径适用于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治疗管理。以下是相关表单样本: - 内分泌系统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 激素治疗记录表 - 血糖监测记录表 6. 血液系统疾病临床路径 血液系统疾病临床路径适用于各种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白血病等)的治疗与管理。以下是相关表单样本: - 血液系统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 血常规检查记录表 - 输血记录表 7. 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路径

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路径涵盖了各种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如中风、癫痫等)的治疗与管理。以下是相关表单样本: - 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 神经影像学检查记录表 - 康复治疗记录表 8. 感染性疾病临床路径 感染性疾病临床路径适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肺炎、尿路感 染等)的治疗与管理。以下是相关表单样本: - 感染性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 抗生素使用记录表 - 感染监测记录表 以上是内科领域中常见的8种临床路径流程及表单样本的简要 介绍。这些临床路径和表单样本有助于规范化治疗过程,提高内科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内分泌科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2017版)

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 一、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 编码:BNV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 2 型糖尿病(ICD-10 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ZYYXH/T3.1~3.15—2007)。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 2 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2013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主证 肝胃郁热证(消渴病前期、早期) 阴虚火旺证(消渴病早期) 气阴两虚证(消渴病中期) 阴阳两虚证(消渴病后期) 兼证 瘀血证 痰湿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 型糖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为主的综合治疗。 (四)建议标准住院日≤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2 型糖尿病)的患者。 2.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的入院指南》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排除消渴病痹证及消渴肾病者,因其需进入相关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全血细胞分析,血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心肌酶谱,肌钙蛋白 I,血酮体、血乳酸、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干化学血糖快速定量。测量身高、体重、BMI、血压等指标;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 2 小时、睡前、必要检测夜间 0 时、凌晨 3 时等时间点的血糖),动态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胰岛素和/或 C 肽释放试验;胸部正侧位片+心胸比、心电图、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型,血粘度,胰岛细胞抗体三项、C-反应蛋白、 DIC 初筛、动态红细胞沉降率、甲状腺功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肾上腺功能、垂体功能、心钠素、血浆醛固酮、血管紧张素、肝炎病毒系列、腹部 B 超或彩超、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心电监护、交感皮肤测定、肢体动脉检查、双光能 X 线骨密度检查、PPG 指、趾动脉检查、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查、CT、MRI 等影像学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主证 ①肝胃郁热证:开郁清热。 ②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 ③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④阴阳两虚证:阴阳双补。 (2)兼证 ①瘀血证:活血化瘀通络。 ②痰湿证:行气化痰,祛湿降浊。

内分泌科-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1型糖尿病(伴或不伴急性并发症)(ICD-10:E10、2- E10、9) 二、诊断依据: 根据《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8年),《内科学》(陆再英、钟南山,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2月第七版),《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2、具备1型糖尿病特点: 1)通常年轻起病,起病迅速,症状明显,中度至重度的临床症状,包括体重下降、多尿、烦渴、多饮、体型消瘦、酮尿或酮症酸中毒等; 2)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水平低或缺乏;可出现免疫标记: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胰岛抗原抗体(IA-2);需要胰岛素治疗;可伴 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3、分型:(1)免疫介导(1A型);(2)特发性(1B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8 年),《内科学》(陆再英、钟南山,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2月第七版),《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糖尿病宣传教育和管理; 2、饮食疗法; 3、运动疗法; 4、自我血糖监测、低血糖事件评估; 5、体重、尿酮体监测及并发症检测; 6、胰岛素强化治疗及联合口服药物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一般为 15-1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1型糖尿病(伴或不伴急性并发症)(ICD-10:E10.2- E10.9)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 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细胞分析+凝血4项、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大便常规+OB; 2)四段血糖监测(三餐前和睡前、必要时0点、3AM等); 3)急诊生化5项、肝功能8项、肾功能7项、血脂7项、血型鉴定(BG)、免疫常规; 4)胸正侧位片、心电图、腹部B超(肝胆脾胰);

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中医临床路径作为一种全面系统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疾病方面一直 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分析病情、确立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 及跟踪评估治疗效果,中医临床路径能够为患者提供科学、规范、个 性化的医疗服务。本文将介绍24个专业和104个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治疗。 专业一:消化内科 1. 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路径主要采用草药治疗,同时结合饮食调理 和穴位按摩等辅助方法,调整胃肠功能。 2. 胃炎:中医临床路径主要以清热解毒、护胃止痛为主要治疗原则,配合针灸和推拿等物理治疗方法。 3. 胃溃疡:中医临床路径注重草药治疗,同时辅以针灸和中药外治 等方法,既可以缓解疼痛,又可以促进溃疡的愈合。 专业二:呼吸内科 1. 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重视疏风散寒、润肺止咳的治疗原则, 通过草药治疗和中药蒸汽吸入等方法,缓解炎症症状。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医临床路径结合草药调理、针 灸和推拿等方法,改善呼吸道通畅,提高患者的肺功能。 专业三:内分泌科

1. 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以调节气血、养阴生津为治疗原则,通过 草药治疗和针灸等方法,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2.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低下症):中医临床路径注重草药调理和针 灸治疗,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改善甲状腺功能。 专业四:外科 1. 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主要以草药外治、针灸和推拿为主要治疗方法,促进骨骼愈合和缓解疼痛。 2. 慢性脊柱疾病:中医临床路径结合中药调理、针灸和理疗等方法,减轻脊柱疾病的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专业五:泌尿科 1. 慢性肾炎:中医临床路径主要以草药调理、针灸和推拿为主要治 疗方法,调节肾脏功能,减轻肾炎症状。 2. 肾结石:中医临床路径通过草药治疗和推拿按摩等方法,帮助患 者排出结石,缓解尿路疼痛。 专业六:心血管科 1. 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注重草药调理和针灸治疗,通过舒肝解郁、活血化瘀,缓解心绞痛症状。 2. 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以草药治疗和针灸调理为主,通过调整气 血平衡,控制血压水平。

临床路径内分泌科3

临床路径-内分泌科3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CD-10:E26.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人的病例检测、诊断和治疗:内分泌学会临床实践指南》(欧洲内分泌学会、欧洲高血压学会、国际内分泌学会、国际高血压学会和日本高血压学会,2008年)。 1.临床表现:中重度高血压(Ⅱ-Ⅲ级,血压>160/100mmHg),出现药物抵抗或者合并阵发性肌无力、肌麻痹、多尿、多饮等症状。 2.辅助检查 (1)血钾:一般在2–3mmol/L,常呈持续性,但约有半数的患者血钾在正常范围。 (2)尿钾:尿钾排泄量增高(>20mmol/24h),尤在低血钾时,尿钾仍在25mmol/24h以上。 (3)血、尿醛固酮:血、尿醛固酮水平增高是本病的

特征性表现。患者普食,在没有服用或停用醛固酮受体阻滞剂大于1周的情况下,早晨空腹卧位取血,然后起床立位2h 后再取血。血浆醛固酮(卧位)>10ng/dl和/或(立位)>15ng/dl。尿醛固酮排泄≥12μg/24h。 (4)血醛固酮/肾素比值(ARR):血浆醛固酮(ng/dl)/肾素活性(ng/ml/h)比值<25,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可能性小;25–50可疑;>50可能性大。目前认为,ARR测定只是一种筛查试验,低ARR(<25)排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比较可靠,对于ARR增高(>25)的患者来说,特异性差,需要进一步进行证实试验。 (5)证实试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证实试验的基本原理是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被充分抑制的前提下,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仍然存在醛固酮自主分泌外,其他生理或病理状况下产生的醛固酮均被明显抑制。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证实试验有口服高盐负荷试验、静脉盐水负荷试验、氟氢可的松抑制试验和卡托普利激发试验。需根据病情选择其中之一进一步证实醛固酮自主分泌未被抑制。证实试验不能在病因学上确定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分型。 (6)定位诊断:影像学检查(B超、CT、MRI、同位素显像)主要用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腺瘤的定位,但在确定肾上腺微腺瘤或单侧增生上缺乏足够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因此,在这类病例中进行分侧肾上腺静脉取血很有必要。

内分泌科临床路径2012[完整版]10个病种

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ICD-10:E10.2- E10.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1.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2.具备1型糖尿病特点: (1)通常年轻起病,起病迅速,症状明显,中度至重度的临床症状,包括体重下降、多尿、烦渴、多饮、体型消瘦、酮尿或酮症酸中毒等。 (2)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水平低或缺乏;可出现免疫标记: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胰岛抗原抗体(IA-2);需要胰岛素治疗;可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3.分型:(1)免疫介导(1A型);(2)特发性(1B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1.糖尿病宣传教育和管理。 2.饮食疗法。 3.运动疗法。 4.自我血糖监测、低血糖事件评估。 5.体重、尿酮体监测及并发症检测。 6.胰岛素强化治疗及联合口服药物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一般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E10.2- E10.9 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中医临床路径8-内分泌科

内分秘科 中医临床路 径 目录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147)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 (152) 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医临床路径 (158)

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一、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 编码:BNV060)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 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ZYYXH/T3.1~(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 。 3.15—2007) (2007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证候诊断 (2007 年)和“国家中医药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 型糖尿病)诊疗方案”(见附件)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临床常见证候: (1)主证 ①肝胃郁热证 ②胃肠实热证 ③脾虚胃热证 ④上热下寒证 ⑤阴虚火旺证 ⑥气阴两虚证 ⑦阴阳两虚证 (2)兼证 ①瘀证 ②痰证 ③湿证 ④浊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 年)和“国家中医 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 型糖尿病)诊疗方案”(见附件)。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 型糖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建议标准治疗时间≤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TCD 编码:BNV060)和2 型糖尿病(ICD-10 编码:。 E11.902) 2.空腹血糖≤11.1mmol/L 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6.7mmol/L。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其他因素(如感染、应激、放化疗后等)所导致的各种血糖升高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 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身高、体重、BMI、血压等人体测量学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糖化血红蛋白 (3)血糖(空腹、餐后2小时) (4)胰岛功能或糖耐量试验 (5)血酮和/或血乳酸 (6)血脂、血尿酸、肝功能、肾功能 (7)心电图 (8)胸透或胸部X片 2.诊断与鉴别诊断检查项目: 胰岛细胞抗体、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肾上腺功能、垂体功能、血浆醛固酮、血管紧张素、性激素。 3.其他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尿微量白蛋白、24 小时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或肌电图)、心脏超声、颈动脉彩超、下肢血管彩超、 C-反应蛋白、DIC 初筛试验、动态红细胞沉降率、甲状腺功能、便常规、腹部B超、肌钙蛋白、肌电图、动态血压、交感皮肤测定、肢体动脉检查、双光能X线骨密度检查、

内分泌科临床路径2012完整版10个病种

内分泌科临床路径2012完整版10个病种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0点、3AM等); (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 (4)胸片、心电图、腹部及妇科B超; (5)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CA、GAD),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C肽释放试验(病情允许时); (6)并发症相关检查(新诊断糖尿病和病程超过5年定期复诊者):尿蛋白/肌酐、24h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和下肢血管彩超等。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的检查项目: (1)血气分析,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AA、IA-2等),行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和/或血糖波动较大者); (2)相关免疫指标(血沉、CRP、RF、免疫球蛋白全套、补体全套、ANA和ENA),自身抗体(抗甲状腺、抗肾上腺、抗卵巢、抗甲状旁腺抗体等),内分泌腺体功能评估(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垂体)。 (七)选择用药。 1.胰岛素治疗方案选择及剂量调整: (1)餐前短效(或速效)和睡前中效(长效或长效类似物)胰岛素方案; (2)三餐前短效和早晚餐前中效胰岛素方案;

(3)预混胰岛素注射方案; (4)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 2.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葡萄糖苷酶抑制剂(18岁以下不宜使用)。 3.对症治疗。 (八)出院标准。 1.治疗方案确定,血糖控制达标或血糖趋于稳定。 2.患者得到基本技能培训并学会自我血糖监测。 3.完成相关并发病的检查。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急性并发症(低血糖昏迷、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等),则按相应路径或指南进行救治,退出本路径。 2.合并妊娠或伴有增加控制血糖难度的合并症,延长住院时间,则按相应路径或指南进行治疗。 3.若必须同时服用对血糖或降糖药物有影响的药物,或患者对胰岛素制剂、降糖药物有过敏情况时,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4.出现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眼部、心血管、神经系统并发症、皮肤病变、糖尿病足),或合并感染,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内分泌专业临床路径大全

【内分泌科临床路径大全】 垂体催乳素瘤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垂体催乳素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垂体催乳素瘤(ICD–10:D35.2 M8271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协和内分泌代谢学》(史轶蘩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Wilson JD主编,Harcourt Publishers Limited,1998年,第九版)和《临床诊疗指南–内分泌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性腺功能减退和泌乳:女性表现为月经紊乱或闭经,男性表现为性功能低减。部分患者可合并泌乳或触发泌乳. 2.垂体腺瘤压迫周围组织的临床表现:如头疼、视野缺损;部分患者合并其他垂体功能减低的临床表现. 3.血清学测定催乳素水平显著升高. 4。鞍区MRI提示垂体有占位性病变。 5.除外其他垂体疾病以及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生理性、药理性催乳素水平的升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协和内分泌代谢学》(史轶蘩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Wilson JD主编,Harcourt Publishers Limited,1998年,第九版)和《临床诊疗指南–内分泌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药物治疗:溴隐亭为首选药物。

溴隐亭治疗适用于:对溴隐亭敏感、无不可耐受及不良反应的患者. 对溴隐亭不耐受或治疗效果不佳者可选用其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不适用药物治疗情况:肝肾功能异常、对药物治疗不敏感或不能耐受其副作用. 2.手术治疗:大腺瘤及出现肿瘤压迫症状、各种原因不能坚持药物治疗以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 3。放疗或伽马刀治疗:不作为一线治疗.适用于不能耐受药物及手术治疗或手术后辅助治疗患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35。2 M82710/0垂体催乳素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和电解质; (3)X线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乳腺及妇科超声(女性); (4)视力、视野检测; (5)鞍区MRI:平扫+增强(对于微腺瘤应该做动态增强); (6)PRL(休息状态下)至少两次。若PRL水平明显升高,做溴隐亭敏感试验,以选择确定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7)垂体前叶功能检查:GH、IGF—1、甲状腺功能、性腺功能、肾上腺皮质功能等,必要时行相关的兴奋或抑制试验。

内分泌科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2017版)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 一、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 编码:BNV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 2 型糖尿病〔ICD-10 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ZYYXH/T3.1~3.15—2007。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 2 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20XX。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主证 肝胃郁热证<消渴病前期、早期> 阴虚火旺证<消渴病早期> 气阴两虚证<消渴病中期> 阴阳两虚证<消渴病后期> 兼证 瘀血证 痰湿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 型糖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为主的综合治疗。 〔四建议标准住院日≤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2 型糖尿病的患者。 1 / 6

2.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的入院指南》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排除消渴病痹证及消渴肾病者,因其需进入相关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全血细胞分析,血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心肌酶谱,肌钙蛋白 I,血酮体、血乳酸、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干化学血糖快速定量。测量身高、体重、BMI、血压等指标;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 2 小时、睡前、必要检测夜间 0 时、凌晨 3 时等时间点的血糖,动态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胰岛素和/或 C 肽释放试验;胸部正侧位片+心胸比、心电图、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型,血粘度,胰岛细胞抗体三项、C-反应蛋白、 DIC 初筛、动态红细胞沉降率、甲状腺功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肾上腺功能、垂体功能、心钠素、血浆醛固酮、血管紧张素、肝炎病毒系列、腹部 B 超或彩超、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心电监护、交感皮肤测定、肢体动脉检查、双光能 X 线骨密度检查、PPG 指、趾动脉检查、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查、CT、MRI 等影像学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主证 ①肝胃郁热证:开郁清热。 ②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 ③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④阴阳两虚证:阴阳双补。 〔2兼证 ①瘀血证:活血化瘀通络。 ②痰湿证:行气化痰,祛湿降浊。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内分泌科 瘿痛(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临床路径

瘿痛(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门诊患者。 一、瘿痛(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瘿痛。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ICD-10编码:E05.003+)。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 (2)西医诊断:参照《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瘿痛(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瘿痛(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常见证候: 热毒壅盛证 气郁火旺证 气郁痰阻证 气阴两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瘿痛(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瘿痛(亚急性甲状腺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瘿痛(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 2.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者,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1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甲状腺功能(FT3、FT4、TSH); (2)血沉; (3)甲状腺特异性抗体(TG、TM、TRAB); (4)甲状腺超声; (5)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6)心电图; (7)肝功能、肾功能; (8)胸部透视或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甲状腺细针穿刺组织学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热毒壅盛证: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2)气郁火旺证:行气解郁,泻火消肿。 (3)气郁痰阻证:理气解郁,化痰散结。 (4)气阴两虚证:健脾益气,养阴生X。 2.静脉滴注中药注射剂。 3.针灸治疗。 4.内科基础治疗。 5.护理调摄。 (九)完成路径标准 1.恶寒发热、多汗消失,瘿痛明显减轻。 2.瘿肿明显缩小。 3.FT3、FT4、TSH改善,血沉下降。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高热、瘿痛甚,需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者,退出本路径。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其他内分泌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者,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2

内分泌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内分泌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内分泌代谢科临床路径工作自查自评总结根据医院的统一布署,结合实际状况,我科从2011年开头有方案、有步骤的绽开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工作,现对我院半年来临床路径自评自查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前期筹备工作: ⒈成立相关管理部门和负责人。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科室主任任组长,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医师。 ⒊乐观宣教对科室专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科室人员明确各自职责,并大力宣扬临床路径实施的意义,培训临床路径管理学问。 二、制定并实施: 通过认真学习临床路径相关学问,参照卫生部下发《临床路径管理汇编》、《临床路径管理汇编2010-2011增补版》,我科选择并结合自身状况,确定选择“甲亢”作为本科室的临床路径管理病种。经过初定、指导评价小组审定及修改、复审及修改三步,做到贴合我院实际状况、路径本身正确可行。 三、阅历及体会: 1.常见病、多发病更相宜推广应用临床路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案及治疗技术相对成熟,可控性强;患者人数相对较多,能在较短时间里更快的积累数据和阅历,完善临床路径文本,更好的进行效果分析及评价。 2.各部门亲密协作是胜利推行临床路径工作的关键。推行临床路径是一项系统工程,机关、医护、医技、设备、信息等部门要亲密协作,临床路径管理机构要加强指导和检查,经治科室医护人员要亲密关注诊疗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抓好医疗质量的每一个环节,医技科室要协作临床路径文本准时支配各项检查,设备部门要供应临床路径执行所需的各种设备,信息部门要协作做好临床路径规范执行(临床路径医嘱电子化)、信息回顾、统计、分析等工作。 ⒊良好的奖惩机制有利于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工作的开展。适当的嘉奖机制可以提高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的乐观性,相宜的惩罚制度可以保障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工作的顺当进行。

内分泌科临床路径

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一、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ICD-10:E10.2- E10.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1.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2.具备1型糖尿病特点: (1)通常年轻起病,起病迅速,症状明显,中度至重度的临床症状,包括体重下降、多尿、烦渴、多饮、体型消瘦、酮尿或酮症酸中毒等。 (2)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水平低或缺乏;可出现免疫标记: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胰岛抗原抗体(IA-2);需要胰岛素治疗;可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3.分型:(1)免疫介导(1A型);(2)特发性(1B型)。(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1.糖尿病宣传教育和管理。 2.饮食疗法。 3.运动疗法。 4.自我血糖监测、低血糖事件评估。 5.体重、尿酮体监测及并发症检测。 6.胰岛素强化治疗及联合口服药物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一般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E10.2- E10.9 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酮体、大便常规;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