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构想

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构想
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构想

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构想

蔡 健,杨海平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江苏南京 210093)

摘 要:江苏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着多重机遇和挑战。“两个率先”奋斗目标的确定和文化大省的建设为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从弘扬江苏地方文化特色、走高新技术之路、优化投融资政策体系、建立复合型、高素质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和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等五个方面论证了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构想。

关键词:江苏省;文化产业;构想

中图分类号:G127.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932(2003)03-0049-07

The Strategic Think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Jiangsu's Cultural Industries

CA I J ian,YA N G H ai-p ing

(Nanjing Univer sity,Nanjing210093,China)

进入新世纪,传统的文化事业正越来越接轨国际,向着文化产业的方向转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做出越来越突出的贡献,已成为理论界的热门话题和实践中的工作重点。作为经济大省和文化大省,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江苏应该在全国发挥带头作用。

1 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江苏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着多重机遇和挑战。

1.1 发展机遇

1.1.1 十六大报告指明了文化产业的前进方向

从2001年11月到2002年11月,我国不仅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而且胜利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把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列提出,从理论上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这一科学论断,并确定了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总体要求和长远目标。这一切为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拼搏壮大并走向世界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1.1.2 江苏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利条件

加快文化大省建设,大力发展江苏文化产业是实现新一届江苏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的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两个率先”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同时,“两个率先”奋斗目标的提出也为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和前进动力。

江苏省早在1996年就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口号,比2000年末党中央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正式确定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战略决策早了4年。建设文化大省的领军人物是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任彦申同志。2000年5月召开的全省文化工作会议将建设文化大省的理念全面完善,并且和“富民强

第18卷 第3期2003年9月

金陵职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ANJING POLYT ECHN IC COLLEGE

V o l.18,N o.3

Sep.,2003

收稿日期:2003-09-10

作者简介:蔡 健(1969-),男,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编辑;杨海平(1967-),男,江苏大丰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

省”的计划相配套。在建设文化大省的实践中,江苏率先打破文化事业由国家单一经营的格局,鼓励民间和个人与政府进行合作,共同参与;率先提出文化企业可以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进行收购兼并和资本运作;率先提出将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江苏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率先提出让一个省形成一种文化流派,并作为品牌进行塑造。

丰厚的人文资源、鲜活的时代源泉和雄厚的经济基础是江苏发展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江苏人杰地灵,自古是中国的文化高地,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吴文化、汉文化孕育在江苏,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渊源。30多万年的历史积淀,在江苏大地上留下了星罗棋布的文化遗迹。全省现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南京明孝陵),有南京、苏州、扬州、徐州、镇江、淮安常熟7座历史文化名城,有5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37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80多个博物馆、纪念馆和近百种民俗节庆活动,产生了吴门画派、扬州八怪、金陵八大家以及泰州学派、常州学派等艺术学术流派,形成了昆剧、京剧、锡剧、扬剧、淮剧等7个地方剧种(其中昆剧成为百戏之祖,已成为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此外,江苏还有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1个国家森林公园。这些都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

其次,江苏文化产业创业环境良好,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江苏省2001—2010年文化大省建设规划纲要》和《关于加快文化大省建设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省政府明确规定,“十五”期间各级政府每年对文化事业拨款的增长幅度要高于当年财政预算增长幅度1—2个百分点。省财政预算内每年安排的文化专项经费,在“九五”期间每年3400万元的基础上,增加2100万元。同时,在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土地征用、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重点扶持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以及演艺业、文化旅游业,加快形成以文化重点产业为主导、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文化产业体系。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允许和鼓励文化品牌、创作和科研成果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文化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转制的,原所享受的优惠政策不变,财政拨款3年内不减。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参与兴办文化产业的,在规划建设、土地征用、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国有文化企业一视同仁。帮助有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这些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江苏文化产业的发展。

再次,江苏7438万人民对精神生活、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形成了巨大的文化消费市场。

在体制建设上,江苏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四大文化产业集团(广电集团、报业集团、出版集团、演艺集团),后来又成立了省文化产业公司,集团化的经营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体制改革中,“四个权”(主要干部任免权,重大事项决策权,资产控制权,宣传终审权)也得到了较好的落实。近日,省委副书记任彦申同志到省文化产业公司调研时强调:“思想更解放一些,胆子更大一些,以开放的姿态、合作的精神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形成较大的文化产业运作团队,做大做强江苏文化产业”。

1.2 新的挑战

总的来说,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后,我国的文化管理政策急需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加强。一方面要给予公益性文化事业必要的财政支持,另一方面要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鼓励文化生产、传播、销售单位在规范的体制下进行竞争。

江苏文化事业收入在经济总量中比重偏低,文化产业的发展明显落后于经济的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不协调。江苏的GDP位居全国第二,但是文化产业所占比重却微不足道。现时的江苏文化,有高地,但缺乏高峰。江苏广电集团的收入在2000年和2001年分别增长了六成和三成,但是,在全国尚未进入第一集团;网络覆盖不可谓不广,但开发度不高,全省尚未组建起进行资本运作、整合各方资源的网络公司;报刊业发达,报刊总量在全国名列前茅,然而结构失衡倾向较重,时有恶性竞争出现,以致很难产生全国性的名报大刊;目前,江苏尚无一家文化方面的上市公司。

江苏是文化资源大省,但效益方面还大有潜力可挖,还须进一步加大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我们的资源意识、开发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政府包养文化、公款消费文化的弊端亟待加以改观。

历史上,江苏的文化事业在全国一直居于举足轻重的位置。但是,江苏现在生产的“传世”精品却凤毛麟角。这种状况应该引起高度关注和深刻反思。对于文化市场发育不良、产业规模相对较小、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投入与产出比例欠协调等问题,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并尽快拿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措施。

50金 陵 职 业 大 学 学 报第18卷

2 弘扬江苏地方文化特色

全球各地文化浩瀚纷繁,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天然和人文的文化资源养育着一代又一代新人,同时也为人类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最为宝贵的财富。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依赖于诸多方面,但最为重要的还是具有个性的地方文化。

江苏从地理位置上分为苏南、苏中、苏北,苏南以吴文化为主要特色,苏中以古隋唐文化为主要特色,苏北以江淮文化和古汉文化为主要特色。各地都有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其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华。在实施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进程中,要通过制定和落实有关文化政策,大力扶持苏南、苏中、苏北的优秀地方文化,弘扬江苏地方文化的特色。特色文化项目要成为发展的重点。要加强古运河、废黄河、花果山、水帘洞、古汉墓、明长城、阳山碑材,文化名(古)城、名镇、名乡、名村、名馆、名山、名园等的建设,将文化与旅游、体育、经济、科教等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开发,互相联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发展江苏地方特色文化的产业化进程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沛县特色文化催生特色产业。沛县以“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闻名,历史文化积淀丰厚。近年来,与特色文化相伴而生的特色产业(汉文化旅游、武术、唢呐、古筝等)异军突起,在产生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随着“一山(泰山)、三孔(曲阜孔庙、孔林、孔府)、两汉(徐州、沛县)”黄金旅游线路的开发,沛县的汉文化旅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几年来,该县先后接待了美国、日本、波兰、法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及海内外游客200多万人次,直接旅游收入5000万元。作为全国“武术之乡”,该县武术产业年创经济效益近亿元,已成为全国跆拳道训练基地,江苏省武术散打、技巧培训基地,培育出了一批世界冠军、全国冠军。该县古筝制造业远近闻名,在全国大部分城市设有专卖店,还出口到韩国、加拿大、东南亚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无锡吴园则以其富有特色的运作方式,在近20年的时间内,不仅推进了吴文化的学术研究,而且推进了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民营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之路。吴园在湖光山色、绿树鲜花的掩映之中,建成了具有浓郁江南特色的各式屋宇、楼阁、厅堂、亭榭、廊、台、院、苑,构成了包括16个景点和18个馆区的文化展示系统,成为了蕴含着强烈地方文化特色的博览苑。这个没有文物的“文化大世界”拥有315块画碑,1082件雕塑,103幅名人联匾,800余件生产生活器具。它以真实古朴的民俗、精致科学的模型和绚丽多彩的图片,展示了吴地灿烂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吴园的经营者在实践中创造出的文化办园、社会办园、市场办园等一整套经验和做法具有普遍意义,值得加以借鉴和推广。

3 走高新技术之路

世界上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是文化与高新技术联姻的结晶。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的融合,是抢占21世纪文化产业制高点的一条捷径。数字化趋势正使文化产业的存在形态和发展趋势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以数字电视、数码电影、宽带接入、视频点播、在线游戏等为代表的新型文化产业群正在崛起,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进程将成为提升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动力。与信息产业相关的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成为带动第三产业乃至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信息文化产业特别是数字内容产业已成为一个极富发展潜力的新兴领域,引起了世界各国、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3.1 文化产业机构网

将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成数字媒体是实现经济价值的必要步骤。经过这次开发,许多以往被认为不具有经济意义的文化资源将进入经济学家和投资人的视野,以往被认为处于经济生活“边缘”的文化事业机构,特别是一向依赖公共资助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将可能进入经济开发的中心地带。一个国家的文化生态将可能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其实质就是为空前规模的产业整合准备条件,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当前,我省应重点抓好公共、高校、科研机构图书馆网、博物馆网、电影院网、剧场网、艺术网、文化电子商务网、文化信息网等文化产业项目的建设,用商业运作的模式来实现文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

3.2 文化艺术业

达?芬奇说过:“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电子传媒及数字化、网络化的崛起,对文化艺术传播的加快起到了首要的推动作用。高新技术

51

第3期蔡 健等: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构想

的运用不仅带来了文化作品本身的成功,而且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例如,迪斯尼把高新技术应用于文化娱乐业,营业额一路攀升。大卫?科波菲尔通过高科技手段展示梦幻般的魔术,赢得了全球的盛誉,也为他带来每年6000万美元的收入。好莱坞用最新的高科技制作了诸如《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泰坦尼克号》等轰动世界的大片,实现了高新技术与表演艺术的完美结合和巨大收益。江苏的戏曲种类众多,文化资源充沛,创作题材丰富,如将这些优势资源与高科技结合起来,一定会硕果累累。

3.3 网络游戏业

网络游戏是世界公认的巨大商机。据调查,目前,美国人最喜欢的娱乐项目是电子电脑游戏。从1998年开始,美国电子电脑游戏业年增长率达到29%以上。日本游戏业每年创造了2万亿日元的庞大市场,被称为电子游戏帝国。韩国有关部门已经将电子游戏业作为21世纪的核心产业,不仅要把它培养成为重要的出口行业,而且要借小小的电子游戏机向全世界推销韩国文化。在国内,IDC的调查研究表明,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已由2001年的3.1亿元骤增至2002年的9.1亿元,2006年将达到83.4亿元。网络游戏业的爆炸式发展,也给相关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2002年,电信业务由网络游戏产生的直接收入达68.3亿元,IT业由网络游戏产生的直接收入达32.8亿元,出版和媒体业由网络游戏产生的直接收入达18.2亿元。上海已将网络游戏业作为优先发展的四大文化产业之一。2000年,四川省把发展软件产业作为“一号信息工程”,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使四川特别是成都的软件产业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目前,其网络游戏的市场份额已居全国第三。

在一个内容为主的网络时代里,游戏的竞争不仅体现为技术层面的竞争,而且更多地体现为内容的竞争,最后的落脚点就是文化资源的竞争。江苏省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尤其是资源优势,通过借鉴日本、韩国、美国发展网络游戏业的经验,支持有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进行网络游戏的开发研究,并进行产业化推广,逐步使江苏发展成为中国最有优势的网络游戏开发、制作和生产基地之一。

3.4 网吧

现在,网吧已成为人们尤其是青年人重要的活动场所,网吧文化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深。我省作为文化大省,在网吧的经营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下一步,应该通过组织实施数字文化工程,大力推广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连锁主题网吧。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市场整合,引导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向规模化、连锁化、主题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要努力使连锁主题网吧占据市场主流,服务功能不断拓展,文化品位不断提升,逐步把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改造成为功能丰富多元、内容健康有益的数字文化家园。同时,要加强网络监控体系的建设,逐步建立起全省联网、分级监控、功能完备、标准统一的监控体系。在加大对非法网吧和不法经营行为查处力度的同时,要加强对守法网吧的正面引导和改造提高。

3.5 “数字标准”

“数字标准”竞争是2000年至2001年宽网准入之争后又一最具战略意义的竞争。可以说,谁拥有了“标准”,谁就将垄断中国的数字文化产业。中国文化产业的硬件竞争将转移到更能决定生存与发展的“软”的“芯片”与“标准”之争。这方面我省大有潜力可挖,理应积极参与。众多的科研院所、新兴的技术公司、大量的科技人才和普及度较高的文化教育,这一切都奠定了我们坚实的基础。只要找准切入口,就能深入下去做大做强。

3.6 管理措施

高科技与文化产业的结合,特别是数字化产品的出现,对现行管理体制形成了新的冲击和挑战。互联网中出现的一些不健康内容,正是表现之一。某些西方国家对我国转变策略,从过去的“鸦片战争”发展到今天的“胶片战争”、“虚拟战争”。这些,都是我们所必须认真面对的。我们要主动运用高科技手段,加大对数字内容的暴力与色情问题的审查力度。要建立和完善技术评定标准、市场准入制度和市场监管制度,把加快发展数字文化产业与加强监督管理结合起来,推动我省信息文化产业和网络内容产业的健康发展与有序繁荣。江苏省政府可以参照国际惯例,结合国内、省内的实际情况和最新动向,制定出相关法规,以加强管理和引导发展。

4 优化投融资政策体系

近年来,江苏省采取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多元

52金 陵 职 业 大 学 学 报第18卷

投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调动全社会参与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国内外客商看好江苏文化产业的市场前景,投资热情较高。苏州园林开发、昆曲保护等都吸引了大量的民资外资,其中,个人资本投入达4000万元的吴江静思园已经对外开放。常州市在中华恐龙园成功运作之后,又与东方红叶集团共同兴建东方红叶园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以影视文化与迪斯尼乐园为主题,融旅游、科技、文化为一体,将建成中国第一座“东方动画城”。无锡蓝玛克高科技影视乐园项目投资达3亿美元。无锡新创舞剧《红河谷》引进日资约合人民币100万元,中日双方合作排练,在江苏演艺史上首开先河。大量社会资本的进入,为江苏文化产业的发展增添了强大的活力和实力。

文化产业是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其跨越式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是巨大的。以政府为第一推动力进行媒体资源整合,打造中国文化产业“航空母舰”的发展模式,由于传媒业对资本市场的壁垒遭遇着巨大挑战。一些人在所谓“暴利”的驱动下成为了第一批投资者,而更多的投资者还没有意识到投资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光明前景。因此,就目前而言,盈利模式单一落后,投资目的参差不齐。媒体不得上市的禁令,更加导致了文化产业深度改革对资本的渴求。文化产业是一个充分国际化的产业。只有在对外和对内两个全方位开放的环境中,充分整合社会的参与意愿,不断完善以文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为核心的政策体系,文化产业才能得以健康发展。所以,我省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进程中,迫切需要进一步理顺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政策体系。

4.1 加快形成统一的市场准入标准,广泛吸纳社会资本

市场准入方面,要尽快出台文化开放领域的市场准入标准、准入程序及管理监督办法,降低文化产业准入的门槛。鼓励和放宽各种社会资本投入国家鼓励发展的文化行业或产品,取消一些对非国有经济成分进入文化产业的限制。凡是允许外资进入的文化产业领域,必须首先允许中国人自己进入。逐步放开并最终允许非文化系统的、各种所有制类型的社会资本进入新闻出版业、广播电影电视业等核心文化产业,通过引入新资源和新机制,盘活国有文化资产存量。鼓励建立区域文化发展协调基金和各级各类文化产业基金,允许社会和个人兴办文化艺术基金。逐步扩大文化产业直接融资比重,允许有条件的文化企业利用企业债券、股票等融资手段加速发展。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各种文化产业发展园区要给予积极支持。事实上,我省在这方面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在吴江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少年儿童歌曲卡拉OK电视大赛江苏赛区总决赛”,就是由当地一家新近成立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吴江市水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这表明,我省苏州市正在积极推进文化领域的改革,进一步放宽文化市场准入条件,民资进入苏州文化产业的步伐明显加快。

4.2 引进外资,扩大文化产业开放领域

资金短缺是世界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共同难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美国“古根海姆模式”的运作方式: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大胆地“走出去”,勇敢地“引进来”,逐步放宽外商直接投资经营的文化产业领域。可以进行若干试点,积极引进外资,缓解我省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资金不足难题。同时,还可以利用国外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提高我省文化产业的运作水平和质量。2002年,我省印刷业就新增外商投资企业25家,总投资额3.65亿美元,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明显的成效。

4.3 通过上市形式筹集资金

目前,媒体上市是禁区。但是,可以通过媒体所属企业的改制上市而变相上市。或者,吸引一些已上市且成长性较好的公司投资文化产业,以资本为纽带组建新的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集团。

4.4 调整文化产业的财政、税收和贷款政策

文化产业发展初期需要政策的扶持和拉动。金融机构在贷款和货币政策上要给予支持,并适当向文化产业倾斜,以满足有发展前途的文化产业的资金需要。要调整财政投入结构和投入方式,在逐步增加财政对文化投入的基础上,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预算资金、文化事业建设费作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引导资金,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文化产业投资机制。沈阳市为谋求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快发展,曾于2002年10月28日在媒体和互联网上同时发布了16个文化产业招商项目。我省也在“首届文化产业论坛”期间发布了一系列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并取得了较好效果。这种做法应该继续坚持下去。

4.5 优化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文化产业是产业,必须按产业经济规律运行,

53

第3期蔡 健等: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构想

必须摆正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有投入,就应当有产出,产出的量大化是对投入的最好回报。应该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整合、优化文化资源,调整布局和结构,以需求为导向组织各种文化经济活动,以资本为纽带盘活存量资产,加强资本运作,实现文化资产的保值增值。这对投资方来说既是最终目的的实现,也是进一步投资的动力。尤其是民间投资者,没有产出(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投资对其来讲就是失败,就是没有价值。

5 建立复合型、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

文化产业是高技术与高文化高度关联的领域,对人才的知识与能力有着特殊的要求。这种要求是一种战略需求,这种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将成为夺取文化产业未来制高点的决胜因素。人力资本在文化产业里的需求变动,将随着这种战略需求的日益凸现而加速。尤其是适应数字技术环境中多种产业融合需求的文化资本营运人才、数字软件开发人才和媒体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将成为各类文化产业集团、文化投资集团争夺的目标。

我省人才资源十分雄厚,科技对江苏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到了50%,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了60%。教育更是江苏的骄傲。全省现有普通高校84所,居全国第一;现有在校本专科生60多万人,也居全国第一。教育将江苏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才优势。江苏18至22岁人口中接受各类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15%,其中苏州市超过30%。江苏省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公务员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50%,千人以上的企事业单位管理层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80%。但是,随着我省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配套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却极其缺乏。正如一位业内专家所说,我们缺的不是文化资源,而是产品的加工手段和制作水平,归根到底,除了资金问题以外,最主要的莫过于人才的奇缺。所以,造就大批文化专业素质与市场经济素质兼备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已成为我省发展文化产业的当务之急。

5.1 健全培养体系,加大培养力度

一是根据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的需要,抓紧对从业人员进行外语、传统文化、公关、市场运作及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努力培养从业人员立体化、全方位的知识架构。

二是鉴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文化艺术管理专业几乎是空白的现状(上海交通大学1993年曾设立国内首个“文化艺术事业管理”本科专业,每年只招收一个班,30名学生),可以与相关院校进行合作,联合培养或委托培养一批文化产业人才。

三是采用“嫁接”的办法直接从企业“挖”来人才进行培养。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在经营管理等方面有着相通之处。引进企业现有的经营管理人才,再对他们进行文化产业知识充电,可以缓解对既懂文化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急需。这方面已有成功的案例。长春电影制片厂改制为长影集团之初,将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刘丽娟挖来担任副总经理,刘丽娟协助总经理赵国光果断实施改制,一年时间就控制住连续多年亏损的势头。刘丽娟还积极帮助长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全国同行中率先组建股份制企业——长影影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集团进行资本运作搭设了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成功运作了“长影世纪城”、“北京影视加工租赁窗口”等项目。但是,这种纯粹“嫁接”的办法,有时“成活率”很低。因此,除了在实践中有意识地从圈外选拔人才外,更应从基础教育抓起,建立完善文化经理人培养体系。

四是尽快在省内高校或科研机构设立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对我省文化产业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对人员进行培训;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文化沙龙,普及知识,互通信息,共同提高。

5.2 优化人才管理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

改进和优化人才管理和使用制度,建立规范的人才流动管理机制,确保自主择业、人尽其才,以人力、人才、人和为第一,为人才搭建平台,让其充分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鼓励人才冒尖当领头雁,把真正的人才用到真正的岗位。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以经济效益为核心整合人力资源。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收入分配机制,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一些拥有特殊才能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占有企业股份,参与利润分配。待遇上拉开档次,体现高低,充分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培养一批出类拔萃、德艺双馨的文艺专门人才,留住一批既熟悉艺术规律又懂得市场运作的文化经营人才,并使

54金 陵 职 业 大 学 学 报第18卷

其充分发挥作用。

6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不断完善的政策法规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为迎接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挑战和文化产业的国际化竞争,有效解决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加强文化产业的政策法规建设。

6.1 熟悉和掌握世贸规则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文化产业发展就必须遵循世贸规则。这就要求我们加快世贸组织基本知识的学习,一方面是确保按国际惯例来运作我省的文化产业,另一方面是充分维护我们的文化主权。要运用世贸组织的保护规则(如世贸组织的《保障措施协议》等),对我省的文化产业(尤其是那些涉及国家文化安全和民族文化传承的方面)给予合理的保护和必要的支持。

6.2 保护地方文化

江苏人文资源、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遗产众多。为保障我省地方文化的健康发展,急需加快文化立法的进程,确保“依法治文”。一些著名的文化遗产,如周庄、施耐庵故居、花果山、苏州园林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应加大保护力度。建议省里尽快制定有关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方面的保护性法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以牺牲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代价,而应把文化遗产和地方特色文化当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后盾。文化是精神的旗帜,是民族的血脉,必须当做硬指标来对待。

6.3 确立本土文化产业的主体地位

文化产业走向市场、走向世界,必然导致外国资本的进入,这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将会形成巨大的冲击。在开放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本土文化产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这就需要依据国际惯例来制定保护本土文化的政策法规。例如,将外资在文化产业中的股份限制在49%之内;对有外资参与的文化产业的生产品种和某些特殊产品所携带的文化信息,制定出明确的规定;将文化方面的法规与经济管理方面的法规配套实施,形成完整的既保护本土文化又促进外资利用的法律法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我省民族文化产业的蓬勃健康发展。

6.4 制定适合江苏特点的文化安全政策

文化安全政策包括文化安全预警系统和保护性屏障,我们要把它作为有关我省国家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研究、制定和实施。通过建立完整、科学、高效的国家文化安全机制,对国际文化商品的流动趋势及其渠道进行监督,将国际文化资本对我省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可能构成的威胁牢牢控制在安全警戒线之下,始终掌握我省文化产业和文化管理的主动权。

6.5 完善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

目前,江苏省已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已制定了《江苏省2001—2010年文化大省建设规划纲要》和《关于加快文化大省建设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这为繁荣我省文化事业、发展我省文化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物质保障。但是,相关法规和政策仍需加快制定,特别是有关公共文化设施的保护、文化生态平衡、人文和自然景区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文化市场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和政策。在制定文化管理制度时,应充分体现以下内容:文化产业管理机制、世贸组织与文化产业、非国有资本与文化产业、行政许可、内容管理、文化产业的税收环境、刑事责任等。当前,应抓紧研究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民间文化保护条例等法规、规定。

55

第3期蔡 健等: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构想

哈尔滨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哈尔滨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2009-12-7 一、哈尔滨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十五”时期哈尔滨文化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推动下,哈尔滨的文化事业持续稳定发展,文化发展滞后于经济的状况有所改善。文化精品不断涌现,群众文化基础扎实,文物博物取得重大突破,文化市场丰富多彩,文化产业初具规模,文化设施建设投资增大,市民的文化消费明显增加,文化中心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增强。 1、专业艺术 实施精品战略成就显着。创作排演了一批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优秀剧目。话剧《秋天的二人转》、《脊梁》,歌剧《八女投江》,儿童剧《小萝卜头的故事》等剧目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和好评。话剧院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市直剧院(团)连续数年每年演出1,500场以上,名列文化部统计的前列。儿童艺术剧院木偶剧团、儿童剧团曾赴法国和新加坡商演,哈市民族艺术团成功出访拉脱维亚、芬兰和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对外文化交流日趋活跃。 2、群众文化

哈市有艺术馆2个,区、县(市)文化馆20个, 83个街道文化站,232个乡镇文化站。初步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群众文化网络。拥有业余文艺骨干数千人,业余文艺创作群体20多个。阿城版画、宾县农民画、方正县、巴彦县剪纸、双城市书法、五常市国画等创作群体屡获国家奖励。 群众文化活动向着经常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如合唱艺术歌会、农民文艺汇演、“哈夏”群众文艺专场、冰雪节文艺演出等。群众文艺节目获得国家政府最高奖“群星奖”金牌2块、银牌6块、铜牌11块。宾县、阿城市、方正县、巴彦县、五常市、通河县、双城市被文化部授予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3、文博图 哈市有文博单位23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60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5处;各类遗址、碑刻、纪念性建筑950多处。阿城金上京历史博物馆被评为全国十大精品展。 市图书馆馆藏文献234余万册(件),基本实现了采访、编目、检索、查询、流通、管理自动化,成为全市文献信息、目录、业务辅导和图书馆学研究交流中心。 4、文化市场 哈市有音像制品零售、出租单位736家,录像放映单位29家;非博彩电子游戏经营场所177家,歌舞厅、卡拉OK厅等歌舞娱乐场所702家;美术品经营

发展战略-湖北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精品

湖北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XX-20XX年) 湖北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二OO四——二O一O年) 为了落实党的十六大和省第八次党代会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精神,促进我省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主要涵盖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社会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旅游等领域。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我省文化发展现状 一是文化资源比较丰富。湖北人杰地灵,文华昌盛。光辉灿烂的楚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炎帝神农文化、三国文化等为特色的历史文化,以辛亥首义和一批老区、苏区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以三峡、神农架等为亮点的山水文化,以巴土、江汉平原风情为特点的民族民俗文化,以屈原、毕昇、陆羽、李时珍、张之洞、闻一多等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三峡工程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文化,异彩纷呈,影响广泛。我省还拥有武当山古建筑群、钟祥明显陵两处世界文化遗产,武汉盘龙城、江陵纪南城、随州擂鼓墩、大冶铜录山古矿冶四大古文化遗址,武汉、荆州、襄樊、随州、钟祥五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5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藏文物121.3万件(其中一级文物10418件),位居各省区市前列;国宝级文物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郭店楚简、云梦秦简等享誉海内外。我省戏曲剧种众多,京剧、汉剧、花鼓戏、楚剧、黄梅戏、豫剧、南剧等各具特色,深受群众喜爱。我省民间文化丰富,民间艺术、民间故事等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二是文化事业具有一定基础。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03个,各类博物馆96个,群艺馆、文化馆139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180个。湖北素有戏剧大省和文学大省之称,不少文艺作品在全国有一定影响,许多文化人才在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社科研究门类齐全、力量雄厚;我省是报刊大省,图书出版为全国六大出版中心之一;广播影视蓬勃发展,网络发展迅速,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5%。近年来先后有一大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文学作品、广播电视节目、新闻作品和图书、电子音像出版物获得国家乃至国际各种大奖,获奖数量居中西部前列。 三是文化产业具有一定规模。我省文化产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初,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步伐加快,现已初步形成了以广播电视、图书出版、报纸期刊、文化娱乐等为重点的产业群体。据统计,20XX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78亿元,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9.8%,占GDP 比重为3.58%。其中,据省文化厅、省广播电视局、省新闻出版局的不完全统计,20XX年的文化产业销售收入达81亿元,从业人员近30万人。我省还初步形成了《知音》、《楚天都市报》等一批优势品牌。 目前我省文化建设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地方对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管理体制不适应,计划经济色彩较浓,行业垄断、地方垄断、国有垄断的格局基本没有打破;运行机制不够活,面向市场、适应市场的能力较差,市场开放度不高,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尤其是民营市场主体培育不够,规模偏小,重复建设、效益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资源整合与开发不够,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对经济的贡献率较低;文化人才优势作用发挥不够,尤其缺乏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文化产业发展缺乏总体规划,文化产业信息统计制度不健全;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不足,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工作薄弱。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势必对我省今后文化发展构成障碍和制约。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

韩国“文化立国”战略及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韩国“文化立国”战略及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韩国;“文化立国”;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启示 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其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增强一国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越来越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亚洲地区,韩国首先确立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努力开发本国文化软实力资源,通过提升文化力提升软实力,进而提升国家综合国力。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朴正熙政府为代表的韩国军政府以高度集中的管理方式,试图从传统文化里寻找现代化的力量,因此政府集中全力扶持传统文化的发展,但扶持内容只限于所谓的“高级艺术”。1986年全斗焕政府在韩国第六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当中,提出“文化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同步化”这一重要的政策目标,为“文化立国”战略的提出奠定了基础。1990年卢泰愚政府颁布了《文化发展十年规划》,提出“文化要面向全体国民”的政策理念;1993年金泳三政府出台的“文化繁荣五年计划”将文化产业的开发作为重要目标之一。19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后,金大中政府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紧急援助,并以此为契机,全面展开了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改革与治理。在这个过程中,韩国政府逐渐意识到文化产业蕴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决定通过大力挖掘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振兴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实现“文化立国”。1998年起,韩国政府出台了包括《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在内的“文化立国”纲领性法规,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全面统领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立国”战略实施后,文化产业已经一跃成为韩国国内继制造业之后第二大支柱产业。 韩国从“文化立国”战略确立伊始就坚持走海外市场路线。“文化立国”战略实施后,韩国文化产品迅速在海外市场打开局面,一跃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强国,并且形成了在东亚地区风靡的“韩流”现象。同时,韩国制造业也乘势而上,将一种富有创造力、注重设计的新文化理念逐渐渗透到各个产业,制造业通过自主研发开发适合不同地区人的不同产品、利用明星效应来刺激消费,并在政府的大力扶植下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等手段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三星、LG以及现代汽车等著名公司已经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知名的品牌,韩国也逐渐摆脱以往的“制造型”国家形象,开始向“韩国创造”过渡。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相对于韩国较为发达的文化产业,我国还处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有必要通过借鉴韩国的成功经验,建立起适合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以适应未来竞争日益激烈的文化产业国际竞争的需要。一、改革现有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目前来看,我国文化产业管理制度的核心依旧是分行业管理,是一种较为松散的混合性组织架构的制度框架。我国应设立统一的文化产业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政策,制定发展预算等。同时,应在各地分别设立文化产业管理委员会的下属机构,负责管理本地的文化产业事务和落实文

江苏省淮安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江苏省淮安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文化产业管理121 顾瑞010612102 淮安又被称为淮阴,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周恩来总理的故乡,同时也是我国五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的发源地。淮安位于江淮平原东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点,历史上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中国运河之都”的美誉。淮安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为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因此,对于淮安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说,有着比其它地区先天独厚的条件。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简述并分析淮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利用优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1、大力发展淮扬菜文化产业,坚持市场化、产业链化 继连续举办十届淮扬菜美食文化国际旅游节、建设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及研究院、品鉴堂之后,淮扬菜重要发源地淮安,以成立中国淮扬菜集团等一系列创新 举措,吹响了振兴淮扬菜文化产业更嘹亮的号角。 坚持市场化运作,牢固树立“发展靠市场”的理念,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为路径。坚持产业链发展,充分发挥淮扬菜文化产业带动作用,加快上 下游产业的培育和集聚,努力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坚持淮扬菜标准化生产,精 心研究设计菜品及其具体制作流程,力求原汁原味地体现淮扬菜特色。 2、千年淮安古镇逢发展机遇,建立文化产业基地 沉寂已久的闽都文化发祥地之一的淮安古镇,正面临着重现商业繁荣的历史机遇。作为曾经的“进士之乡”与“理学之乡”,淮安古镇古色依旧,现存有淮安县衙署、接官道、五帝庙、临水宫、提统抚、将军庙、古窑址、桃源境泉、摩崖题刻等古迹。 文化产业在此发展,或将打造淮安的另一种商业繁荣。 二、重点文化行业主体地位突出 2011年,全市出版发行和印刷业经营年销售收入达25亿元,报刊营业收入超亿元,演出票房收入超过520万元。重点文化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江苏劲嘉、美嘉、 顺泰等包装印刷企业大力发展高档印刷、特色印刷、数字印刷和彩印包装,产值均 超亿元。淮安日报社大力发展网络媒体、户外媒体,连续两年广告经营性收入超亿 元,组建了淮安报业传媒集团,综合实力跻身全省地市报第二方阵、正在向全国地 市报20强迈进。出版物发行继续发挥苏北中心城市的集聚作用和辐射作用,2011 年发行业经营码洋达7亿元。万达、卢米埃、人民大会堂等数字影院相继建成,票 房收入逐月增加,其中万达影城全年收入2583.78万元。 三、创意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 近年来,创意设计、动漫、网络、软件等新兴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在创意设计产业中,清河创意产业园区以中鑫大厦为资源载体,吸引100余家广告设计、文化 传媒等创意企业进驻,全力打造了淮安首家创意产业社区,今年,他们又着手清河 工业设计园的规划、引智、建设工作。在动漫产业中,清河新区内的江苏楚天极目 动漫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市第一家通过国家认证的动漫企业,在影视动画行业具有较 高的知名度,去年,该公司生产的三维系列动漫片《风影少年》与央视少儿频道成 功签约。在网络、软件产业中,淮安软件园共引进了软件、服务外包、网络动漫、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及对策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及对策 一、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特征与阶段评价 经过新中国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成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在改革中萌动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成都市的文化产业呈现出逐年加快发展态势。2000年全市文化部门文化产业增加值总产出为1.33亿元,实现利润960.3万元。2001年总产出增加到1.57亿元,实现利润1793.9万元。2002年总产出为1.80亿元,实现利润855.7万元。2003年总产出为2.1亿元,实现利润3249.7万元。到200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65.81亿元,占全市地方生产总值3.0%。2000年以来的5年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呈现逐年加快的趋势。全市有文化产业活动单位5391个,个体经营户18967个,其中行政事业性单位538个。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5.21万人,占全市城镇就业人数2.6 %,其中行政事业单位从业人员1.82万人,占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2%。 (一)成都文化产业现状特征 成都文化产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在产业规模、发展形态、体制环境、市场基础等方面均已形成良好的条件,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 1.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2004年国家统计局提出了我国文化产业分类,按照这个分类,成都已经具备文化产业各行业类别,基本形成了文化产业圈层体系,并在所有文化产业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具备较完备的产业样态,储备了加快发展的后劲和条件。 2.文化优势产业逐渐崛起。政府支持,市场培育,成都文化产业逐渐形成了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形成了几个在全国有地位的文化产业集团,打拼出了一批在全国较有影响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 3.文化产业多元投资格局正在形成。多年来政府投资文化事业单一格局已被打破。2004年,成都市出台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加快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允许民间资本投资文化领域,文化仅靠政府投入的传统格局已经被打破。 4.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和文化基地建设迈出可喜步伐。一街之距的《四川日报》为主的四川报业集团和《成都日报》为核心的成都报业集团,构成成都的报业文化区。在《中国西部印务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以锦江区为中心,建设集创意设计、印刷加工、物流配送及印刷人才培养为一体的“西部印务产业基地”,正在成为西部印刷工业发展的核心区域。成都市政府制定了数字娱乐产业“两个中心、四个一百工程”的发展规划,拟在3—5年内初步培育和完善我市数字娱乐产业链,把成都打造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数字娱乐产业基地,成为世界数字娱乐企业发展的重要聚集地。 5.丰富的文化活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成都曾是全国举办“中国电视节”的两座城市(上海和成都)之一,每两年一次的“中国四川电视节”,是中国电视界和世界电视界盛大的交流盛会。民间文学艺术形式、地方风味饮食、民间工艺品和民俗文化活动种类繁多,都江堰每年的放水节、中国成都国际熊猫节、每年春节的庙会等,她们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不仅为成都市民津津乐道,而且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人。成都既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又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4年“文化年”,共开展大型

伊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收稿日期]2013-03-07 [作者简介]杨萍, 女,新疆伊犁州党校,正县级组织员。唐旻星,男,新疆伊犁州党校学报编辑部。伊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浅析 杨萍唐旻星 (中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委党校新疆伊宁市835000) [内容提要]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 也是国民经济中的“朝阳产业”。伊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伊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壮大伊犁文化产业的规模,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方面狠下功夫。 [关键词]文化产业伊犁战略布局 [D O I 编码]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3.02.03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87(2013)02-0014-03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促进伊犁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地区综合实力、保障国家文化安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综合考虑伊犁城乡发展空间布局,统筹文化产业发展和特色文化城市建设,按照“一城、两区、三带、四组团”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构成分工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格局。 一、“一城”———文化产业中心城市伊宁市 以优化和提升文化创意、商务旅游、影视创作、休闲餐饮、文化娱乐功能为主,强化“塞外江南、西域古都”文化品牌,把伊宁市建设成为文化西联东出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聚集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服务中心城市和综合性文化产业功能区。 1.增强历史文化名城底蕴。 进一步发掘城市文化资源,适当恢复历史古迹、“老字号”店铺等,推进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利用,展现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贯彻“保护为 主、 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强伊宁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和保护,加强遗址、文物古迹、古民居的维修保护力度。 2.彰显“ 塞外江南”文化休闲功能。重点统筹规划、适度开发好伊犁河,合理布局建设河道两岸和沿河文化设施,开辟水上旅游路线,发展文化旅游、演艺娱乐等产业,突出城市特色文化休闲娱乐功能,扩大“塞外江南”品牌效应。对市区及周边湿地、河流、水系资源进行综合保护开发,构建城市沿河生态圈,打造体现“塞外江南”特色的生态公园、园林景观。 3.加速文化产业聚集发展。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整合提升民俗一条街的文化内涵,重点结合汉人街商圈改造建设,集中打造古玩字画交易市场,发展民族民间工艺品、土特产品、特色餐饮、歌舞娱乐等规模经营场所。结合伊宁市新区建设和打造百万人口规划、以高起点、大视野、前瞻思维统筹规划文化事业和产业,高起点规划建设文化特色示范街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加快特色文化城市建设。 4.增强产业辐射能力。坚持政府引导、 市场化运作,策划举办和承办全疆乃至全国重大文化体育活动和赛事,搭建伊犁文化对外交流合作、 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不断增强首府文化发展活力。建立文化2013年第2期No.22013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Journal of YiLi Prefecture Communist Party Institute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14·

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江苏省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 (2) 第二章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形势分析 (3) 第一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3) 第二节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4) 第三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5) 第四节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7) 第三章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0) 第一节指导思想 (10) 第二节基本原则 (10) 第四章发展目标与发展重点 (12) 第一节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12) 第二节发展重点 (14) 第五章政策保障与规划实施 (23) 第一节政策保障 (23) 第三节规划实施 (25)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目的: 为江苏省文化产业科学发展提供指导,实现文化产业的资源及产品优化组合,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发挥文化产业对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带动作用,促进全省文化工作全面发展,协调经济与文化相互发展。 二、规划依据 本规划主要是依据包括:《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江苏省2011—2015年文化大省建设规划纲要》等。 三、规划原则: 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体现江苏文化资源特色原则、物质与非物质开发相结合原则,以品牌、产品和项目的三驱动,适度加快发展和与文化事业相协调作为原则。 本规划以国家统计局《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分类》为标准,包括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部分,考虑到文化产品及用品的生产、销售更多地与制造业相联系,所以在本规划中,若无特别注明,则不包含在内。 2

—5——

化名城的有南京、苏州、扬州、徐州、镇江、淮安和常熟,名列全国第一。江苏丰厚的文化底蕴,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建设文化大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统计,2004年,全省文化产业(含相关层)总资产为1000多亿元(扣除相关层后为800多亿元),从业人员为60万人(扣除相关层后为22万人)。营业收入为1600亿元(扣除相关层后为亿元)。 第二节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一、文化产业内各主要行业取得较快发展 2009年,全省新闻出版业现有固定资产118.9亿元,经济总量达约460亿元,全省广播电视总资产为119.27亿元,总收入48.27亿元。全省艺术表演团体89个,年经营总收入15.67亿元。文化旅游发展迅猛,2004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4662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289.8亿元;境外入境人数306.6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突破17.6亿美元。 二、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果 2001年首先在省直属文化单位开始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先后进行了文化体制的改革。广电、文艺、报业、出版这四大文化产业支柱领域率先进行了体制改革与身份转变,先后成立了江

国家文化产业政策解读

2017年国家文化产业新政解读 国务院:力争“十三五”时期数字创意产业产值达8亿元 2016年12月19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发展规划》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十三五”时期,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期为2016—2020年。 据了解,《发展规划》为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五个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要求,并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5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并在更广领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平均每年带动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的发展目标。 《发展规划》提出,以数字技术和先进理念推动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关产业相互渗透。到2020年,形成文化引领、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相关行业产值规模达到8万亿元。此外,《发展规划》还从创新数字文化创意技术和装备、丰富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和形式、提升创新设计水平、推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等四个方面说明了“十三五”时期我国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 两部委发文:发展工业文化产业 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将凝聚发展工业文化的社会共识,整合工业文化各类资源,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培育和发展工业文化产业,建设各类主体共同参与工业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聚焦突出问题,重点抓好工业设计、工业遗产、工业旅游、企业征信以及质量品牌、企业文化建设等领域工作,形成竞争新优势。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发展工业文化产业,让工业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具体来说,将推动工业设计创新发展,促进工艺美术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支持工业文化新生态发展。 “一带一路”彰显文化自信 文化部: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于日前正式公布。该行动计划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为“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绘制了路线图。 据悉,《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政府主导,开放包容;交融互鉴,创新发展;市场引导,互利共赢”为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是健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完善“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打造“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品牌、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促进“一带一路”文化贸易合作。具体包括“一带一路”国际交流机制建设计划、“一带一路”国内合作机制建设计划、“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文化中心建设计划、“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建设计划、“丝绸之路文化之旅”计划、“丝绸之路文化使者”计划、“一带一路”艺术创作扶持计划、“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建设计划、“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计划、动漫游戏产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行动计划、“一带一路”文博产业繁荣计划和“一带一路”文化贸易拓展计划共12项子计划。 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国际合作机制,加快国内“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以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工艺美术、创意设计、数字文化为重点领域,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根据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实施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在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开发中的合作,积极利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推介文化创意产品,推动动漫游戏产业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发展。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推进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 文化部:2017年将积极推进扩大文化消费试点 来自文化部的报告显示,2016年,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逐步推进,第一批第一次26个试点城市因地施策,有效拓展了居民文化消费空间。国办转发文化部等部门的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试点单位积极开发文创产品。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186个产业项目获得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扶持。

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文档

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文档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 f the development of Municipal Cultural Industry 编订:JinTai College

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继党的xx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之后,党的xx届三中全会不仅进一步强调要发展文化产业,而且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意见,把文化产业作为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进行安排。这既是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的体现,也是对我国这些年来文化产业长足发展事实的一种确认,为新世纪之初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腾飞创造了良好契机。

目前,文化产业被公认为“朝阳产业或未来取向产业”,其涵义有二:一是文化产业可以有效地突破传统产业的发展瓶颈,促进产业转型与升级发展;二是文化产业对提升综合国力、提升区域和城市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可以说文化产业的发展决定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未来发展。 1、##文化资源概览 文化资源是以精神内涵为主要存在形式,其最大特点就 是可以多次开发和重复利用。##居秦、楚、渝、川之间,北依秦岭,南枕巴山,汉江横贯其中,东西融会,南北兼蓄,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境内山青水秀,峰奇洞异,茂林修竹,形成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景观。以及##曾经的封闭、发展的滞后,使民众的生活、生产保留着更多的农业社会的自然、古朴状态,原汁原味的民情、民俗、民食所构成的民间文化风情都成为一种尚待开发的富矿。 ##的民间音乐呈品类众多、支系繁荣的景象。##素有 “民歌之乡”的美称,汉江两岸是唱山歌、情歌、小调的胜地。其中以紫阳民歌最具代表性。紫阳民歌分“山歌”、“小调”、“民俗歌曲”、“花鼓、八岔”、“号子、孝歌”、和“新民歌”等类别、十几个曲种。XX年10月,紫阳被省文化厅命名 为“陕西民歌之乡”,XX年3月,又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

江苏文化调查报告

江苏文化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江苏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状况的调查报告关于江苏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状况的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参加者:数理学院10数学1:朱忞,学号10121131,何亚运,学号10121108 社会实践主题:江苏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状况调查 社会实践时间:XX年1月12日至2月5日 社会实践地点:江苏省无锡市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历史文化资源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宝贵财富,而且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城市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因此,针对历史文化所作的保护和研究成为国内外的热门议题。无锡是文化大市,市委市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资源开发等问题相当重视,尤其是在保护基础之上,针对无锡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适当的开发和利用以促进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因此我们针对无锡市展开了此次社会实践。 一研究现状概述

国际社会对历史文化资源、文化遗产的关注与保护由来已久,尤其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之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先后通过了一系列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公约。新中国对于历史文化资源、文化遗产的保护最初主要体现在考古事业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上,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标志我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步入法制化轨道,此后我国对包括非物质文化在内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遗产保护全方位展开。无锡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遗产保护走在全国前列,尤其率先制定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立法。 我们所做是主要工作有: 其一,搜集大量文字资料。 通过报刊、文件、图书和网络,搜集有关无锡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与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资料,以便于我们从面上把握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从而利于深入分析与研究。 其二,实地考察。 在了解一般情况的基础上,课题组人员几次外出考察,例如,无锡博物院及各类专题博物馆、鸿山遗址博物馆、历史街区、古村古镇、名人故居等,都是我们调研的重点。在调研中,我们在普遍了解其基本状况的基础上,有选择、有

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产业创意的策划能力

第六章一文化产业创意的策划能力171一一一一一第六章一文化产业创意的策划能力 本章提示 文化产业的创意和策划能力共同贯穿于文化产业的始终,给予文化产业以灵魂和骨架,包括文化产业的项目开发二活动构想二产品设计以及文化内容二服务项目二经营方式等方面.如今文化产业五彩斑斓二各具特色,但也具有一定的特点与规律.这些特点与规律也是文化产业的基本要素. 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下,文化产业的创意和策划能力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文化产业创意的策划能力不仅体现在文化产业产品本身的创意和创新,更体现在通过产品本身对其他创意思维的激发.而文化产业策划能力作为文化产业在市场化运作过程中最为基础的环节,是整个文化产业是否成功的前提,直接关系着产业运作的结果.可以说,文化产业创意注重的是灵感及创新,而文化产业的策划能力则更注重严谨的逻辑思维.文化产业创意的策划能力是指能够将人脑中抽象的创意思维具体转化为各项活动的计划和执行所应具备的能力.创意策划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创意是否能够实现其预想的效果.好的创意离不开严谨的策划,严谨的策划可以使创意顺利实施,因此具有良好的文化产业创意的策划能力至关重要.文化产业创意策划能力具体包括学习能力二发现能力二分析能力二互动能力二创新能力和整合能力.

一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 172 第一节一文化产业创意策划的学习能力 当前,我国的文化产业正处于不断的发展中,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形势下,文化产业所凸显的特征二关注的内容和发展的方向都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我们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探索,需要我们在文化创意的策划方面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一一一二文化产业创意策划学习能力的内涵 学习能力就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关于如何学习的能力和经验.学习能力包括注意力二观察力二思考力二应用力二自觉力二记忆力二想象力二创造力等多个方面.每个人都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完善自己,对于文化产业创意策划来说更是如此.学习能力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学习的成效和成功的概率.简单地说,文化产业创意策划的学习能力就是听二说二读二写二算,以及与人交流和独立思考的综合能力. 一一二二文化产业创意策划学习能力的培养 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要求从业人员在学习和工作中提升自身的素质,提高学习的能力,并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与行业发展相匹配的各种专业能力. 1.抓住市场契机的能力 文化产业创意策划行为的最终目的还是增加企业的盈利和收入,因此对于市场契机的把握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据有关调查显示,大多数的策划者会遇到抓不到有价值的商机资讯的问题.失败的创业者通常会把思路与商机画上等号,但成功的创业者明白二者具有很大区别.商机分析法认为,商机可以理解为可以给客户带来使用价值并能够满足广阔的市场需求,最终足以支持一家提供这种服务或产品的公司的生存发展的商业机会.优秀的文化创意策划的核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文化产业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产业,它的发展是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政府日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依然很低。虽然早在党的十七大上就已经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回顾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绩是可喜的。其中2011年电影业产量达到世界第三,赢得“故事大国”美誉。最典型的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如何审时度势,把现实的挑战变成潜在的机遇,使我国文化产业跃上一个新台阶,这既是适应世界潮流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应 对“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挑战,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保证。 就国际机遇而言:首先,最大的机遇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历史潮流下经济与文化一体化趋势强劲,构成了“经济文化”或“文化经济”的新经济形态。再次,经济全球化尤其是文化全球化也已经对我国的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随着加入WTO,这种影响将更加强烈。在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层面,全球化进程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益国际化,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以国内机遇而论:首先,党中央关于文化及文化产业的理念及政策十分明确,对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其次,我国文化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在“九五”期间已得到充分的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其次,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已经具备许多有利因素:一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二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也已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三是我国人均占有自然资源相对较少,而人力资源极为丰富,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也是符合我国国情、扬长避短的一种战略选择。 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首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产业十分强大,相比较我国文化产业仍十分弱小,“弱势文化”面临着“强势文化”的扩散渗透。 其次,中外文化产业存在强弱势差距,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利益,而且涉及到文化安全,即我国面临着“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网络文化殖民”、“文化交流逆差”、“数码鸿沟”的挑战。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就个人看法而言应从以下方面步步解决:

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前言 遂昌作为浙西南地区重要的山区生态县,自然山水多样,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拥有特色鲜明的好川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竹炭文化、黄金文化和黑陶文化,也孕育了世界知名的汤显祖文化。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成为满足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实现增收致富和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有力支撑。目前,遂昌县已进入加快转型跨越、实现强县富民、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重点是要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传统工艺品制造等文化产业,打造具有浓郁山水文化气息的浙西南生态文化产业带。 本规划根据《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年)》、《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丽水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发展规划》、《遂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以及《遂昌县“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编制,并与《遂昌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遂昌县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规划(2011-2030)》以及《遂昌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规划衔接,是推动今后一

段时间遂昌文化产业科学、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本规划范围涵盖整个遂昌县域。规划期限是2013—2020年,近中期为2013—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背景 (一)发展基础 1. 自然山水资源丰富 遂昌县位处浙西南山区,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山水林田等资源优势十分突出。县域范围内有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南尖岩、神龙谷、白马山、含晖胜境、乌溪江湖南镇库区、妙高山公园、独山历史文化名村、白马山避暑胜地等自然景观与名胜古迹,也有集休闲、度假、商务会议、求知、探密、旅游观光为一体的黄金景区——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南尖岩、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神龙谷、千佛山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 历史人文资源突出 遂昌建县于公元218年,历史人文积淀丰厚,是瓯越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有“钱瓯之源,江南绿海”之称。三仁畲族乡境内的好川文化遗址是浙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成为“东方文明曙光”,是国家级文保单位。明戏剧家汤显祖任遂昌知县期间,孕育创作的《牡丹亭》,推动了与莎士比亚出生地英国斯特拉福德市的文化交流活动。焦滩乡独山村“明代一条街”,拥有叶氏宗祠、葆守祠、正统古井、隆

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正式版

Making a comprehensive plan from the target requirements and content, and carrying out activities to complete a certain item, are the guarantee of smooth implementation.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正式版

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 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计划资料适用于对某个事项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类文书,目的为完成某事项而进行的活动而制定,是能否顺利和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和依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 **市文化局 近年来,**市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实施“文化兴市”战略的重要内容放到重要位置,依托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全市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将安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的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既有以殷墟、甲骨文、周易为代表的古代文化,又有以红旗渠等为代表的现代文化;既有风光旖旎的自然山水文化,又有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安阳市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市以建设文化大市和文化强市为目标,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开拓文化市场,狠抓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建成了以市区为主、辐射全市各县(市)的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文化产业群体。 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十五”以

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一)战略指导原则 1.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当今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步伐加快,文化趋同趋势明显,在全球化中保持和发展民族文化特性,在此基础上将古老优秀的传统文化转化为适应现代中西方观众需求的文化服务产品,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精神认同感和向心力,促进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的交流与合作,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传承、发展草原文化,推进文化产业化建设,是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的重要举措。 2.学习、吸收、借鉴西方优秀文化。西方经历了几百年的的历史沉淀,有着丰富的文明艺术瑰宝和民族风情文化,形成了较完全的社会组织制度,一些开放的优秀文化成果,我们应该虚心的广泛学习、吸收、借鉴。 3.地区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从根本上讲,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文化作为政治经济的发展,对政治经济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尤其是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当今世界技术更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大趋势下,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文化对于经济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的表现出来,文化的产业属性和产业化的趋势也越来越突出的表现出来。文化产业必将作为一个重要的新兴产业,与信息产业、环保产业、生物工程产业、航天航空产业等一起,组成二十一世纪的新兴产业群落,形成体系,推进生产力迅速提高、经济明显增长,引起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二)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时应处理好的四大关系 1.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联动。由于长期实行文化事业为主的方针,现在发展文化产业,是在文化事业的基础上起步。首先需要划清事业与产业的界限,不能都推向产业,该留的留,该转的转。其次,作为一个地方的规划,应该既要有事业规划,又要有产业的规划。特别是新世纪的头五年,通过事业带动产业,非常重要。 2.传统特色与积极创新。我区文化的特色很鲜明,应该继承优秀的草原文化,深度发掘。同时文化商品的基本特征是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发展的需要,文化商品才有广阔的市场。 3.组建大型企业与扶持中小企业。现代经济是大型企业的经济。现在发展文化产业没有经济实力雄厚、市场营销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强大的大型现代企业,很难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中小企业与大众的生活文化息息相关,并且对打造文化产业的“航母”也是基础性的。 4.文化产业应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文化产品既可以做生活资料,也可以做生产资料,所以文化产业的相关行业很多。从生活资料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可以说是文化产业开拓市场的切入点。 (三)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内蒙古重点发展文化产业的主客观条件已经具备。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开拓创新,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确立符合区情的发展目标。推进产业整合和产业升级。在尊重客观实际和企业自主权的基础上,适时推动文化经营单位的集团化、产业化发展。 1.都市文化战略。都市文化是把文化进行产业化运作的一个枢纽,同时现代都市也迫切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和都市文化作支撑。内蒙古已开始形成大、中、小城市网络,有着较好的都市文化基础。草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