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治疗原则是怎样

胃息肉治疗原则是怎样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胃息肉治疗原则是怎样

导语:胃疼是我们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的一种经历,然而出现胃部疾病往往都是由于我们长期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所导致的,其中胃息肉就是最典型的一

胃疼是我们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的一种经历,然而出现胃部疾病往往都是由于我们长期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所导致的,其中胃息肉就是最典型的一种胃部疾病,但是很多人患有胃部胃息肉之后,总会特别的担心害怕只有手术这一种治疗方法,其实胃息肉的治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病情以及身体状况进行选择,下面一起了解一下胃息肉治疗原则是怎样的。

胃息肉治疗原则是怎样

息肉是指从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通称为息肉,一般来说,息肉是由于起源于黏膜的细胞生长聚集形成的。生长在胃内的息肉称之为胃息肉,是临床常见疾病,临床上绝大部分胃息肉是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偶然发现的。

治疗原则

胃息肉的治疗原则是:对于有症状的息肉,应该予以治疗;对于无症状的息肉,也是临床绝大部分息肉,主要根据是否有癌变倾向决定治疗方法。一般有癌变倾向的腺瘤性息肉,原则上应该切除,而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则无需特殊治疗,观察随访就可以了。胃息肉的治疗方法主要为通过内镜或者手术的方法予以切除。

内镜治疗是切除胃息肉,尤其是胃息肉的最常用方法。最适用于有蒂息肉。内镜息肉切除的方法很多,应根据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有蒂或无蒂等,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提高,内镜切除的手段越来越多,适应征越来越扩大。

护理查房胃息肉

2015年11月教学查房 时间:2015年11月16日 地点:护士办公室 主持人:于林琳 主讲人:李明 查房题目:胃息肉的相关知识及护理 查房目的:1.了解胃息肉的定义 2.熟悉胃息肉的分类及诊断 3.掌握胃息肉的临床表现 4.掌握胃息肉的治疗及护理措施 参加人员: 内容: 于林琳(主管护师、科护士长): 各位同事中午好,今天我们利用中午的时间进行11月份的教学查房。今天教学查房的题目是胃息肉的相关知识及护理,由李明同志为大家讲解胃息肉的相关知识及护理,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并踊跃发言,下面我们开始今天的查房。 侯庆(护师): 各位同事中午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能给我这次和大家共同学习的机会,今天我为大家阐述胃息肉的相关知识及护理,希望各位同事能够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这次教学查房的教学目标分为四个1.了解胃息肉的定义2.熟悉胃息肉的分类及诊断3.掌握胃息肉的临床表现4.掌握胃息肉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今天我们进行的是11月份的教学查房。我们今天选择的病历消化科、姓名:周士荣,男性,51岁。入院诊断:腹痛待查,是一位自觉上腹不适2周入院的病人。 李明(护士):您好,我叫李明,是负责您这次检查的护士。今天想了解一下您的病情,希望你能配合,以便更好地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请问您的姓名 周士荣(病人):很高兴见到您,我叫周士荣 李明(护士):周先生,现在我想了解一下您的病情,请您告诉我,今天,您感觉哪儿不舒服 周士荣(病人):我老觉得胃不舒服,吃不下饭,恶心

李明(护士):您第一次有这种症状是什么时间 周士荣(病人):从2周前开始,现在逐渐加重。 李明(护士):请告诉我,您还有其他地方有无不适吗 周士荣(病人):没有。 李明(护士):您过去曾有过类似的情况吗 周士荣(病人):没有。 李明(护士):您能想起引起这样症状的一些原因吗 周士荣(病人):不记得了。 李明(护士):您的饮食情况怎么样 周士荣(病人):现在吃的很少。 李明(护士):您的睡眠怎么样 周士荣(病人):还好 李明(护士):您对有些事感到过担心吗到医院看过吗 周士荣(病人):我只是担心这个病是什么,是否很严重,但因工作忙,一直没有及时到医院检查。 李明(护士):这个病影响您的工作吗对您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吗 周士荣(病人):工作方面还好,就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到医院看 李明(护士):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会面,我想了解您过去的健康情况 周士荣(病人):好的。 李明(护士):您过去的健康情况总的来说怎么样 周士荣(病人):还很好。 李明(护士):您对什么东西过敏吗 周士荣(病人):没有。 李明(护士):您正在服用什么药吗 周士荣(病人):没有 李明(护士):您有什么特殊嗜好吗比如烟酒方面 周士荣(病人):抽烟。 李明(护士):抽烟多长时间经常性吗抽烟量有多少 周士荣(病人):抽烟10年,经常,一天1-2包。 李明(护士):结婚了吗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K31.7/D13.1)。 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ICD-9-CM-3:43.41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胃镜发现胃息肉。 2.钡餐造影检查发现充盈缺损,提示胃息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内科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 2.内镜下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31.7/D13.1胃息肉疾病编码。 2.符合胃息肉内镜下切除适应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及Rh因子; (2)尿常规; (3)大便常规+潜血; (4)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5)感染指标筛查(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IV、梅毒); (6)凝血功能; (7)心电图、腹部超声、胸片。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消化道肿瘤指标筛查(CA199、CA242、CEA等); (2)超声内镜; (3)结肠镜检查。 (七)内镜下治疗为住院后第3天。

胃息肉 (1)

带你读懂癌之近亲——胃息肉 胃息肉是一组起源于胃黏膜上皮或黏膜下的胃内局限性隆起性良性病变。随着内镜检查的广泛应用、检查适应证的转变及对相关疾病预防意识的增加,胃息肉的检出率逐年升高。就目前看来,胃息肉早已成为除慢性胃炎、胃癌以外临床常用的诊断名词。 1.胃息肉的分类 1)组织学分类 主要分为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还有错构瘤型息肉等少见类型。 胃底腺息肉又称为Elster腺囊肿,与萎缩性胃炎无密切相关,且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低。 增生性息肉可见于胃组织的任何部位中,于胃窦部常见,从几毫米到几厘米大小不等,大多数增生性息肉的最大径1cm,最大的可达12cm大部分是广基性息肉,大的增生性息肉通常可有蒂或有亚蒂。 腺瘤性息肉常单发,多见于胃窦部,此类发育异常的上皮细胞,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和典型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肠化生的胃黏膜上皮上出现。 炎性息肉是胃黏膜组织的良性增生,息肉多无蒂,体积小。其腺上皮细胞增生旺盛,且排列异常拥挤,病理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 2)日本山田分类 I型息肉最为常见,其形态一般呈无蒂半球形,隆起与胃黏膜间角度大于90°,色泽与周围黏膜相似或稍红,好发于胃窦、胃体及胃底。 II型息肉常呈半球形,无蒂,其隆起与胃黏膜间角度近90°,表面发红,中央可见凹陷,多见于胃体、胃窦及胃底交界处。 III型息肉好发于幽门部,表面不规则,呈菜花样、山脉状或棒状,无蒂,息肉与黏膜间角小于90°。 IV型息肉有细蒂,蒂之长短不一,表面光滑,可有糜烂或近似颗粒状,异型性显著。 2.临床表现

多数胃息肉患者无症状,胃镜为其主要的发现、确诊、治疗手段。有合并症时才会出现上腹部不适、疼痛、恶心、呕吐或呕血、黑便等,极少数病人出现失血性休克。发生于幽门部的有蒂息肉随胃蠕动波进入幽门时可引起间歇性幽门梗阻,能随体位改换而使症状缓解。胃息肉常伴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因而可有相应的症状。 3.发病机制 1)遗传及环境因素 腺瘤性息肉的形成是多基因改变的过程,而环境因素改变致基因(表达)异常或突变基因,多发腺瘤是基因突变的信号,与此同时,吸烟、低纤维膳食、多肉等饮食习惯也可促使腺瘤的癌变。 2)Hp感染 Hp感染及机械因素导致黏膜损伤,随之炎症刺激、黏膜修复,致上皮细胞增生活跃,这个过程通同样出现癌/抑癌基因的异常表达。有研究表明Hp感染与胃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相关。 3)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 已有研究证实胃息肉尤其是胃底腺息肉在PPI使用者更多见,尤其是PPI长期使用(使用至少12个月)的患者。其机制大概是由于长程使用PPI,使胃内胃泌素增加,进而刺激壁细胞增殖,增值的壁细胞凸起阻塞了腺体的峡部,使腺体的外分泌受阻,腺体扩张形成黏膜内囊肿,囊肿进一步扩大,进展为胃息肉。 4)低胃酸状态 约有85%的胃息肉患者伴低胃酸状态。胆汁反流在胃息肉的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十二指肠液含有胆酸、胰酶反流入胃内,可损害胃黏膜,并引起胃黏膜的炎症性增生,诱发息肉的发生及发展。同时,大量反流液使胃内pH 值升高,使得胃泌素分泌增加,胃体腺增生,导致增生性息肉产生。 4.治疗 1)内镜治疗 内镜下的息肉切除有多种方法,主要有活检钳术、氩气电灼术(APC术)、高频电凝电切术、微波灼切法、激光、射频、金属夹和冷冻、尼龙绳套扎等方法。对与较大的息肉也可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2)抗Hp治疗

浅谈内镜下胃肠息肉摘除术的护理

浅谈内镜下胃肠息肉摘除术的护理 文章整理:成都男科医院https://www.360docs.net/doc/fa3291927.html,/ 近年来,我国消化道癌症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早期预防显得极为重要,早期发现并切除胃肠息肉是减少发病率的重要措施,现将我科自2008年一月至今908例胃肠息肉患者用高频电发生器与微波手术器等方法进行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908例为胃肠息肉,其中胃息肉300例,男180例,女120例,年龄8~81岁,平均47岁。临床主要症状为上腹痛(不适)、黑便等。结肠息肉608例,男421例,女187例,年龄3~84岁,平均45岁。主要症状为腹痛(不适)、便血、腹泻等。所有病例在治疗前均由内镜检查证实有1枚或1枚以上息肉。其中4例患者结肠息肉呈葡萄状。有无数个,予分次治疗。 2.护理 2.1 术前准备。 2.1.1 术前应详细了解病情,询问有无出血性疾病史,常规测定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计数。年龄大于60岁或原有心脏病患者应作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行心电监护。 2.1.2 按常规做好胃肠道的清洁准备,禁食禁饮8~12h。胃息肉治疗者,前一日晚进清淡饮食,行肠息肉治疗者,术前3天进无渣半流汁,术前1天进流汁;术日晨口服硫酸镁。肠道准备充分无粪水残留可使视野清晰,利于操作的成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1.3 进行腹部检查,向病人说明操作过程,消除顾虑,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2.1.4 仔细查看患者上次检查报告,根据息肉类型,具体情况做好仪器及附件的准备,选用合适的胃(肠)镜,高频电发生器、微波手术器,圈套器及氩离子凝固器导管等。术前妥善连接各导线,测试性能完好。 2.1.5 术前用药。胃息肉者,口服利多卡因胶浆10ML,肠息肉者,术前30min肌肉注射杜冷丁50mg、654-210mg,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术前针的应用、咽部充分麻醉可使胃肠蠕动减慢,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2.2 术中配合。 2.2.1 术中配合要默契,特别是收圈时要慢慢收紧,用力均匀,切忌用力过猛、速度过快而引起机械切割导致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高低除与息肉的大小、形态,选择的治疗方法是否得当、还与操作者熟练程度密切相关。 2.2.2 按常规行内镜检查,发现息肉后,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和蒂的长短采用不同的摘除方法。有蒂、亚蒂和分叶状息肉宜用圈套器电凝电切。在合适的时机、部位放圈、收圈,

胃息肉资料

胃息肉资料 、胃息肉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目前病因不明。胃息肉是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凸入胃内 的隆起病变。 (二)发病机制胃息肉一般多发生于胃窦,少数也可见于胃体上部、贲门和 胃底。病理上主要分为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1.增生性息肉此型息肉约占胃息肉的75%^90%,是炎性黏 膜增生形成的息肉样物,并非真正的肿瘤。息肉较小,一般直径小于1.5cm,呈圆形或橄榄形,有蒂或无蒂,表面光滑,可伴有 糜烂。组织学上可见增生的胃小凹上皮和增生的固有层腺体,皮分化良好,核分裂象少见,固有层见炎性细胞浸润,伴有肠化生。少数增生性息 部分息肉 肉可发生异型增生或腺瘤性变而产生恶变,但其癌变率一般不超过 1%- 2% 2. 腺瘤性息肉系来源于胃黏膜上皮的良性胃肿瘤,约占胃 息肉的10%-25% 一般体积较大,呈球形或半球形,多数无蒂,表面光滑,少数呈扁平状、条状或分叶状。组织学上主要由表面 皮、小凹上皮和腺体增生形成。上皮分化不成熟,核分裂象多 见,可分为管状、绒毛状及混合型腺瘤,常伴有明显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息肉间质为疏松结缔组织,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黏膜

肌层无明显增生,肌纤维无分散现象。本型息肉癌变率高, 30%- 58.3%,尤其瘤体直径大于 2cm 绒毛状腺瘤、异型增生m 度者恶变率更高。 、既然我们知道了病因,那胃息肉怎么预防? 腹部疼痛 上腹部疼痛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外 脏器的病变, 而表现为腹部的疼痛。 黑便 便血或黑便可称为黑 便、便后滴血或鲜血便,血可与粪便混或不混, 主要视出血部位 高低、出血量多少而定。黑便提示出血部位较高 (离肛门远 ) 。不 论哪一种出血,都说明 病变处血管有破裂,轻者为痔核、肛裂 为器质性,也可为功能性; 多为腹腔内器官病变起, 也可为腹腔 项检查结果。 息肉 息肉,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多余肿物, 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粘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 本病早期或无并发症时多无症状。 出现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 隐痛、腹胀、不适,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合并糜烂或溃疡者 可有上消化道出血, 多表现为粪潜血试验阳性或黑便, 呕血少见。 梗阻的表现。息肉生长于贲门附近时可有吞咽困难。 诊断: 可达 或黏膜损伤,重者可能是息肉、炎症、溃疡或肿瘤。 腹痛 腹痛 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 其病因复杂, 多数 外器官病变所致, 因此在诊断时要全面考虑, 详细分析病史及各 胃息肉早期症状有哪些? 临床表现 位于幽门部的带蒂息肉, 可脱入幽门管或 指肠, 而出现幽门

胃息肉是什么原因

胃息肉是什么原因 胃息肉是什么原因 目前病因不明。胃息肉是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凸入胃内的隆起病变。发病机制:胃息肉一般多发生于胃窦,少数也可见于胃体上部、贲门和胃底。病理上主要分为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1.增生性息肉此型息肉约占胃息肉的75%~90%,是炎性黏膜增生形成的息肉样物,并非真正的肿瘤。息肉较小,一般直径小于1.5cm,呈圆形或橄榄形,有蒂或无蒂,表面光滑,可伴有糜烂。组织学上可见增生的胃小凹上皮和增生的固有层腺体,上皮分化良好,核分裂象少见,固有层见炎性细胞浸润,部分息肉伴有肠化生。少数增生性息肉可发生异型增生或腺瘤性变而产生恶变,但其癌变率一般不超过1%~2%。 2.腺瘤性息肉系来源于胃黏膜上皮的良性胃肿瘤,约占胃息肉的10%~25%。一般体积较大,呈球形或半球形,多数无蒂,表面光滑,少数呈扁平状、条状或分叶状。组织学上主要由表面上皮、小凹上皮和腺体增生形成。上皮分化不成熟,核分裂象多见,可分为管状、绒毛状及混合型腺瘤,常伴有明显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息肉间质为疏松结缔组织,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黏膜肌层无明显增生,肌纤维无分散现象。本型息肉癌变率高,可达30%~58.3%,尤其瘤体直径大于2cm、绒毛状腺瘤、异型增生ⅲ度者恶

变率更高。 胃息肉预防预后 预后:胃息肉一般多为良性,无症状者勿需治疗。增生息肉为非肿瘤性息肉,因为不会发生恶性病变,经内科对症处理,效果较好。腺瘤性息肉癌变率可达30%~58.3%,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即手术治疗。 预防:目前尚无相关资料。 胃息肉治疗方案 1.内镜治疗经内镜切除是胃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主要有高频电凝切除法、激光及微波灼除法、尼龙丝结扎法及氩离子凝固法等。内镜治疗息肉方法简便,损伤小,费用低,多数为1 次性治疗,少数需分次切除。通过内镜定期随访,还可发现息肉复发,并给予及时治疗以防止癌变。 (1)高频电凝切除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组织凝固、坏死而达到切除息肉的目的。一般电流频率在300khz以上,输出功率为30~80w。术前应尽量抽吸胃内液体,小于0.5cm 的无蒂息肉应首选前端球形的电凝器或电热活检钳电凝灼除。使用电热活检钳时,应先将其头部咬持轻轻提拉后灼除,对于有蒂及大于0.5cm 的无蒂息肉应尽量选择圈套器切除,但也可用球形电凝器或电热活检钳分次灼除。对有蒂息肉应将圈套器套于蒂上并尽量保留残蒂1cm 左右后通电,以避免组织灼伤过深而致穿孔。对于无蒂息肉灼除时应先以高渗盐水或1∶10000 肾上腺素溶液注入息肉基底部1~2 点,每点ml,以免圈套切除时损伤肌层及浆膜层,然后用双活检管道内镜先以

2015-11护理查房胃息肉

2015年11月教学查房时间:2015年11月16日 地点:护士办公室 主持人:于林琳 主讲人:李明 查房题目:胃息肉的相关知识及护理 查房目的: 1. 了解胃息肉的定义 2. 熟悉胃息肉的分类及诊断 3. 掌握胃息肉的临床表现 4. 掌握胃息肉的治疗及护理措施 参加人员: 内容: 于林琳(主管护师、科护士长): 各位同事中午好,今天我们利用中午的时间进行11月份的教学查房。今天教学查房的题目是胃息肉的相关知识及护理,由李明同志为大家讲解胃息肉的相关知识及护理,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并踊跃发言,下面我们开始今天的查房。 侯庆(护师): 各位同事中午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能给我这次和大家共同学习的机会,今天我为大家阐述胃息肉的相关知识及护理,希望各位同事能够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这次教学查房的教学目标分为四个1. 了解胃息肉的定义2. 熟悉胃息肉的分类及诊断 3. 掌握胃息肉的临床表现4. 掌握胃息肉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今天我们进行的是11月份的教学查房。我们今天选择的病历消化科、姓名:周士荣,男性,51岁。入院诊断:腹痛待查,是一位自觉上腹不适2周入院的病人。 李明(护士):您好,我叫李明,是负责您这次检查的护士。今天想了解一下您的病情,希望你能配合,以便更好地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请问您的姓名 周士荣(病人):很高兴见到您,我叫周士荣 李明(护士):周先生,现在我想了解一下您的病情,请您告诉我,今天,您感觉哪儿不舒服 周士荣(病人):我老觉得胃不舒服,吃不下饭,恶心 李明(护士):您第一次有这种症状是什么时间

周士荣(病人):从2周前开始,现在逐渐加重。 李明(护士):请告诉我,您还有其他地方有无不适吗 周士荣(病人):没有。 李明(护士):您过去曾有过类似的情况吗 周士荣(病人):没有。 李明(护士):您能想起引起这样症状的一些原因吗 周士荣(病人):不记得了。 李明(护士):您的饮食情况怎么样 周士荣(病人):现在吃的很少。 李明(护士):您的睡眠怎么样 周士荣(病人):还好 李明(护士):您对有些事感到过担心吗到医院看过吗 周士荣(病人):我只是担心这个病是什么,是否很严重,但因工作忙,一直没有及时到医院检查。 李明(护士):这个病影响您的工作吗对您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吗 周士荣(病人):工作方面还好,就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到医院看 李明(护士):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会面,我想了解您过去的健康情况 周士荣(病人):好的。 李明(护士):您过去的健康情况总的来说怎么样 周士荣(病人):还很好。 李明(护士):您对什么东西过敏吗 周士荣(病人):没有。 李明(护士):您正在服用什么药吗 周士荣(病人):没有 李明(护士):您有什么特殊嗜好吗比如烟酒方面 周士荣(病人):抽烟。 李明(护士):抽烟多长时间经常性吗抽烟量有多少 周士荣(病人):抽烟10年,经常,一天1-2包。 李明(护士):结婚了吗 周士荣(病人):是的,结婚20年了。

胃息肉的分型

息肉的分型向来比较多和杂,现总结一下,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胃息肉的分型规范和比较统一的息肉的分型基本状况息肉分型目前用较多二字来反映是客观的,应用上难以统一来形容是现实的。总体上的分型有:按大体形态学或组织学、病理、病生、病变性质等。目前国内外较多的是Morson 的组织分类,即:肿瘤性、错构瘤性、炎症性和化生性四类。根据息肉数目多少分为多个与单发。根据有蒂或无蒂分为有蒂型、亚蒂型(广基型)按山田和中村的分类,以胃息肉为例,山田将胃内隆起性病变按其形态的不同,不论其性质将其分为四型,I 型:隆起的起势部较平滑而无明确的境界;Ⅱ型:隆起的起势部有明确的境界;Ⅲ型:隆起的起势部略小,形成亚蒂;Ⅳ型:隆起的起势部有明显的蒂部。中村按息肉的形态和组织学改变的不同将其分为Ⅲ型:Ⅰ型最多,一般直径不超过2cm,有蒂多数,也有无蒂,表面比较光滑,呈颗粒状、乳头状或绒毛状,色泽与周围粘膜相同,也可呈暗红,多见胃窦部,此型与腺瘤性息肉相当。Ⅱ型:多见胃窦部与胃体交界处,息肉顶部常发红,凹陷,是由于反复的粘膜缺损,再生修复而形成,合并早期胃癌最多,组织学改变与Ⅰ型不同;Ⅲ型:呈平盘状隆起,形态与Ⅱ a 早期胃癌相似,此型相当于Ⅱ a 亚型异型上皮灶。同时尚有与结肠息肉相类似的由肠上皮而来的乳头腺瘤,癌变率较高,中村认为可列入Ⅳ型。山田和中村的分类分型无论在国内外、过去和现在一直被人们应用,说明了该分类分型的科学性、实用性。使诊断能较准确地反映疾病的部位、性质、病程,对指导诊断治疗用药及其它有效合理的手段选择、制订治疗方案和预后估

计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胃息肉的分型习惯性和随意性的息肉分型状态无论在临床和各种病案及有关各种报告上还是各种学术期刊上,只要注意观察均可见各种各样的术语表述其分类型。这一问题不是术语表达问题,更不是应用方法问题,而是概念问题,我们认为概念不能混淆,矫正和统一是必行的。 (三)胃息肉的分型根据经验分型息肉分类分型无论何种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客观地反映疾病、为能解除疾病提供根据,本着这一原则,有人认为前人较多分类分型虽能反映疾病,但对指导临床运用内镜诊断和治疗息肉有较大的缺陷。息肉的大小已被较多学者认为是有无恶变的依据之一,息肉发病部位均在管腔,而管腔解剖直径较小而恒定,除此息肉在现代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多采用内镜这个工具,而内镜的管腔外径又小于脏器解剖内径,鉴于上述情况,用大、小型、特大型息肉分型,0.5cm以内为微型,0.5~2.0cm为小型,2.0~3.0cm为大型,3.0~5.0cm为特大型,不仅能反映息肉的良恶性的可能性,同时判断内镜切除的可能性及难度,以及内镜管腔直径的限制,息肉大小有否内镜治疗适应征,均有必要,故将其分为小型、大型和特大型。 胃息肉的临床分型 胃息肉按临床分类,最常采用Mings 分类法分为再生性胃息肉及肿瘤性胃息肉两大类。 第一类为再生性胃息肉即为增生息性肉,发病较常见,其比例约76%~90%。分布于胃内的部位不定,多数倾向于发生在胃炎的部位。多发性占多数,直径平均1cm,其表面光滑呈分叶状。息肉由指状细长的嵴和高分化类似于幽门腺上皮被复的扩张腺窝组成。不规则的腺窝呈分支

如何正确诊断胃息肉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如何正确诊断胃息肉 胃息肉早期或无并发症时多无症状。出现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少数 可出现恶心、呕吐。合并糜烂或溃疡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粪潜血试验阳性或黑便,呕血少见。位于幽门部的带蒂息肉,可脱入幽门管或十二指肠,而出现幽门梗阻的表现。息肉生长于贲门附近时可有吞咽困难。胃息肉是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凸入胃内的隆起病变。发病机制:胃息肉一般多发生于胃窦,少数也可见于胃体上部、贲门和胃底。病理上主要分为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实验室检查】 合并糜烂或溃疡者,多表现为粪潜血实验阳性或黑便。 【其他辅助检查】 1.内镜检查内镜下可见息肉呈圆形或椭圆形隆起,少数呈分叶状,有蒂或无蒂,多数直径在~之间,少数直径大于2cm。腺瘤性息肉颜色往往较周围黏膜红,而增生性息肉则与周围黏膜相似。内镜直视下活检及组织学检查可明确其性质及类型,同时可进行治疗。 线检查 X 线钡餐检查表现为充盈缺损,对诊断胃息肉有一定价值,但其发现率低于胃镜,适用于内镜检查有禁忌证者。 【诊断】 胃息肉常无临床症状,诊断较为困难,多数是通过X 线胃钡餐透视和胃镜检查被发现。胃息肉发生炎症时,则有胃炎样症状,上腹部疼痛、饱胀、恶心、嗳气、食欲不振、胃灼热、腹泻等。息肉发生在贲门部时有吞咽阻挡感。发生在幽门管时,容易出现幽门梗阻或不完全性梗阻,腹痛腹胀加重伴呕吐。息肉有溃疡或癌变时可出现黑便和呕血。胃息肉很少有阳性体征,合并炎症时上腹部可有压痛,出血多者有继发性贫血表现。 X 线胃钡餐透视和胃镜检查是诊断胃息肉的主要方法。X 线胃钡餐透视显示胃腔内呈现圆形或半圆形边界整齐清晰,表面平整的充盈缺损,多数在1cm 左右大小,有蒂者可见其移动。胃镜检查对诊断实属必要,镜下可见胃壁黏膜上有圆形或半圆形隆起,一般小于2cm,边界清晰,表面光滑平整,色泽呈正常黏膜象或呈鲜红色,质地柔软,有蒂或无蒂,单发或多发。部分息肉呈菜花状表现,其表面或有糜烂或有溃疡。菜花状息肉和体积大于2cm 者有恶变之可能,活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胃息肉本身病理上可分为增生性和腺瘤性两种,后者癌变率较高(30%~%),因此活组织病理检查鉴别,确定临床治疗方案。

护理查房胃息肉

护理查房胃息肉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2015年11月教学查房时间:2015年11月16日 地点:护士办公室 主持人:于林琳 主讲人:李明 查房题目:胃息肉的相关知识及护理 查房目的: 1. 了解胃息肉的定义 2. 熟悉胃息肉的分类及诊断 3. 掌握胃息肉的临床表现 4. 掌握胃息肉的治疗及护理措施 参加人员: 内容: 于林琳(主管护师、科护士长): 各位同事中午好,今天我们利用中午的时间进行11月份的教学查房。今天教学查房的题目是胃息肉的相关知识及护理,由李明同志为大家讲解胃息肉的相关知识及护理,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并踊跃发言,下面我们开始今天的查房。 侯庆(护师): 各位同事中午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能给我这次和大家共同学习的机会,今天我为大家阐述胃息肉的相关知识及护理,希望各位同事能够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这次教学查房的教学目标分为四个1. 了解胃息肉的定义2. 熟悉胃息肉的分类及诊断 3. 掌握胃息肉的临床表现4. 掌握胃息肉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今天我们进行的

是11月份的教学查房。我们今天选择的病历消化科、姓名:周士荣,男性,51岁。入院诊断:腹痛待查,是一位自觉上腹不适2周入院的病人。 李明(护士):您好,我叫李明,是负责您这次检查的护士。今天想了解一下您的病情,希望你能配合,以便更好地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请问您的姓名 周士荣(病人):很高兴见到您,我叫周士荣 李明(护士):周先生,现在我想了解一下您的病情,请您告诉我,今天,您感觉哪儿不舒服 周士荣(病人):我老觉得胃不舒服,吃不下饭,恶心 李明(护士):您第一次有这种症状是什么时间 周士荣(病人):从2周前开始,现在逐渐加重。 李明(护士):请告诉我,您还有其他地方有无不适吗 周士荣(病人):没有。 李明(护士):您过去曾有过类似的情况吗 周士荣(病人):没有。 李明(护士):您能想起引起这样症状的一些原因吗 周士荣(病人):不记得了。 李明(护士):您的饮食情况怎么样 周士荣(病人):现在吃的很少。 李明(护士):您的睡眠怎么样 周士荣(病人):还好 李明(护士):您对有些事感到过担心吗到医院看过吗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

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 一、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K31.7/D13.1)。 行镜下胃息肉切除术(ICD-9-CM-3:43.41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镜学》(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外临床、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胃镜发现胃息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镜学》(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外临床、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科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 2.镜下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31.7/D13.1胃息肉疾病

编码。 2.符合胃息肉镜下切除适应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及Rh因子; (2)尿常规; (3)大便常规+潜血; (4)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5)感染指标筛查(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IV、梅毒); (6)凝血功能; (7)心电图、腹部超声、胸片。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消化道肿瘤指标筛查(CA199、CA242、CEA等); (2)超声镜; (3)结肠镜检查 (4)胃放大染色镜。 (七)镜下治疗为住院后第3天。 1.术前完成胃镜检查和治疗同意书。 2.可使用镇静或麻醉药: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要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炎性息肉的治疗作用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炎性息肉的治疗作用 发表时间:2013-05-02T14:44:20.5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蒋映霞1 钱俊波2 [导读] 胃息肉的成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多种因素造成黏膜上皮或腺体的过度增生形成,系良性病变,但有恶变倾向。 蒋映霞1 钱俊波2(1江苏省如东县马塘医院 266401;2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226001)【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6-0089-02 【摘要】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胃炎性息肉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胃炎性息肉〔息肉直径3-l0mm)合并Hp感染的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及对照组(56例)。治疗组患者接受四联治疗,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或兰索拉唑)、克拉霉素、拘椽酸铋及替硝唑,疗程2周。对照组仅接受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或兰索拉唑)治疗。受试者在纳入试验前及治疗结束后4-12个月接受定期胃镜检查和Hp测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52例及44例患者完成整个研究。治疗组有46例(88.5% ) 用药后4-12个月随访中 Hp得到根除,在Hp根除者中28例(60.9%)胃息肉消失。而在试验开始后12个月,对照组中完成整个研究的患者胃息肉和Hp情况未发生变化(P<0. 05)。结论大多数胃炎性息肉在根除Hp后消失,患者如同时患有胃炎性息肉和Hp感染,在行息肉摘除术前可先尝试Hp根除治疗。【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根除胃炎性息肉胃息肉的成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多种因素造成黏膜上皮或腺体的过度增生形成,系良性病变,但有恶变倾向。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 感染与胃炎性息肉有密切关系,近年来研究认为胃炎性息肉有明显临床症状,临床表现多为上消化道出血、上腹痛或不适及消化道梗阻等;少数可以发生不典型增生,甚至癌变,一般为1.5%-3.0%,根除Hp可使大多数炎性息肉消失。由于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区Hp检出率及致病性也存在差异,因此我们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明确根除Hp后是否导致胃炎性息肉消失。 1 对象与方法 对象选择与分组: 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常规胃镜检查,发现均有胃炎性息肉〔息肉直径3-10mm),即至少2块组织提示胃炎性息肉才能确诊,直径≤5mm的息肉易被活检全部切除,故对于息肉直径均≤5mm的选择胃多发息肉患者(≥4个)。112例患者均来自马塘医院消化科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门诊及病房,男60例,女52例,年龄24-77岁(平均48.5岁),从2005年5月至2011年10月。所有病例在接受检查及治疗前均未服用抗生素、铋剂、甾体和非甾体类药物。胃炎性息肉诊断标准[1,2]为:①胃粘膜上皮小凹处存在炎性息肉;②间质中有炎症细胞浸润。凡病理诊断为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Peutz-Jegher综合征息肉及幼年性息肉等均不予入选。每次胃镜检查均通过活检钳(GIFXQ240或G1F140,Olympus)测定息肉的大小和数目。将活检钳置于息肉附近(钳口张开直径6mm,钳口闭合直径2mm),由2名胃镜操作医师单独记录胃镜屏幕上显示的大小和消失的息肉数目。两组患者在胃镜检查时分别在胃窦部钳取粘膜2小块,行Hp检测,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Giemsa染色病理组织学检查及近期择日行14C-尿素呼气试验,三者中两项以上均阳性诊断为Hp感染,以上三种检测方法中仅有一种为阳性或三种检测均为阴性者定为Hp阴性。所有本研究纳入的患者HP检测均为阳性。按次序编号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治疗组(30例)患者接受四联治疗,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20mg或兰索拉唑30mg,均每天1次)、克拉霉素500 mg每天2次、枸椽酸铋220mg每天2次及替硝唑500mg每天2次,疗程2周。对照组(26例)患者在接受胃镜检查后仅接受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20mg或兰索拉唑30mg,均每天1次)治疗。 2 胃镜、组织学检查和Hp根除的评估 标本收集及检测方法所有患者在治疗完成后4-6个月、10-12个月分别接受1次共2次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时分别在胃窦部钳取粘膜2小块, 行Hp检测,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Giemsa染色病理组织学检查及近期择日行14C-尿素呼气试验,三者中两项以上均阳性诊断为Hp感染,以上三种检测方法中仅有一种为阳性或三种检测均为阴性者定为Hp阴性。对所有患者密切随访,如发现息肉进一步发展或有恶变趋势,试验即中止,镜下摘除息肉。试验结束后,对照组患者和根除Hp失败的患者行胃镜下息肉切除或Hp根除。 统计学分析:应用单因素检验(分析年龄因素)。Wilcoxon秩和检验及Fisher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全部资料建立SPSS关系型数据库进行整理,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3 结果 3.1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基本临床病理特点比较:治疗组56例患者完成1个疗程四联治疗药物,对照组52例患者完成治疗。2组在患者人数、年龄、性别、并发疾病、息肉的数目大小和分布等各方面均相似,具有可比性。 3.2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52例及44例患者完成整个研究。治疗组有46例(88.5%) 用药后4-12个月随访中Hp 得到根除,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且病理检查显示胃粘膜炎症减轻,该28例(60.9%)胃息肉消失均出现在46例Hp根除患者中。另外18例Hp 根除患者胃息肉也有不同程度消退,直径变小或个数减少。有6例Hp未根除患者,胃息肉在接受治疗12个月后仍未消退,胃粘膜炎症也未明显减轻。而在试验开始后12个月,对照组中完成整个研究的所有患者Hp感染状况无变化,未发现炎性息肉消退或消失的情况,对照组有8例息肉体积变大或数目增加,所有对照组患者胃息肉未出现恶变情况。治疗组Hp根除率(4-6月时:x2=3 4.47,10-12月:x2=37.37,P值均<0. 01),及息肉消除率(4-6月时:x2=4.29,P<0.05;10-12月:x2=16.72, P<0.01)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 4 讨论 多项国外研究表明,HP感染不仅与炎性息肉的形成有关,而且与其恶变有关。Hp借助于其螺旋状体形和多根鞭毛的动力,穿过胃表面粘液层,寄居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通过某些致病因子,使上皮细胞发生损伤、充血、水肿、糜烂,进一步引起糜烂处粘膜的腺管及腺体增生和腺颈部延长, 从而可能产生炎性息肉。Dirschmid K等研究认为,HP感染导致的炎性息肉形成和胃癌发生危险性升高,有可能与解聚素金属蛋白酶转激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进而引起IL-8增加有关。Bamba H等的研究则发现,HP感染既能促进细胞更新,又能促进COX-2过表达;而且突变有可能在炎性息肉发生非典型增生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于胃炎性息肉的治疗, Haruma K等经研究发现,根除HP感染可使炎性息肉减小甚至消失,因此建议对胃内有炎性息肉且合并HP感染的患者,应首先根除HP,再考虑进一步治疗的必要性和方案。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56例治疗组患者中有46例成功根除Hp,这46例患者炎性息肉消失或消退,病理证实胃粘膜炎症减轻,其中28例患者胃息肉消失。而在对照组或在未成功根除Hp的患者中,却未发生息肉消退。这些结果有力地表明,根除Hp有利于胃炎性息肉的消退和消失。与Haruma K的研究相符,但在本研究中息肉的消退多发生于治疗后10-12月时,与Haruma K的4-6月起效不符。可能与我们的用药,人种,体质等有关,有待进一步扩大病例研究。

胃肠息肉ESD(EMR)患者护理注意事项

胃肠息肉ESD(EMR)患者护理注意事项 一、医嘱用药方面: 1、全麻患者,医嘱需开具:达克罗宁胶浆剂、美兰、肾上腺素 2、非全麻患者,医嘱需开具:达克罗宁胶浆剂 3、以上医嘱用药送至病区后,请医管家集中将药物送至内镜室,患者无须带药入内镜室 4、如果医嘱开具:屈他维林静脉输液,在手术前1小时使用(因大部分手术都是在15:30左右开始,所以14:15将屈他维林用上,以减少术中的肠道痉挛) 5、电解质散和二甲硅油的使用方法如下,请大家将此服用方法发放给患者,并详细向患者进行讲解(二甲硅油的好处是减少气泡的产生) 第一天晚上19:00-20:00将一盒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ABC各一包)用温开水(低于20℃)1000ml溶解,分次服用完。 当日上午09:00-10:00将一盒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ABC各一包)用温开水(低于20℃)1000ml溶解,一次性喝完(5-10分钟),同方法溶解另一盒,并在溶解的电解质散溶液中加入二甲硅油,每隔15分钟喝250ml, 直至喝完(一小时内2000ml全部喝完)。 二、患者交接方面: 1、全麻患者填写:手术交接单、肠道清洁检查表 2、非全麻患者填写:消化科胃肠镜检查交接单、肠道清洁检查表 3、患者术前由病区护理员护送患者至内镜室 4、全麻患者:需带入物品有轮椅、病历、手术交接单、肠道清洁检查表 5、非全麻患者:需带入物品有病历、消化科胃肠镜检查交接单、肠道清洁检查表 6、术后患者由内镜室工作人员送回病室 三、护理文书方面: 1、送进内镜室记录:患者服药后共解几次大便,呈什么性状,现送入内镜室 2、术后回室记录:同外科手术回室记录 3、护理观察要点:术后关注呕血、腹痛、便血情况,饮食上注意禁食粗纤维、带骨带刺、刺激及坚硬的食物 4、整理出院患者病历时,将肠道清洁检查表交给张海英护士长。 四、护理观察方面: 1、术前做好肠道准备,注意患者大便次数和性状,保证肠道清洁 2、关注患者阳性检验、检查结果 3、术后关注呕血、腹痛、便血情况,饮食上注意禁食粗纤维、带骨带刺、刺激及坚硬的食物,预防术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指南]胃息肉

[ 指南] 胃息肉 胃息肉目录【基本概述】【分类】【类别特点】【症状】【病因】【诊断】 【治疗方案】【预防预后】【基本概述】【分类】【类别特点】【症状】【病因】【诊断】【治疗方案】【预防预后】, 【并发症状】, 【胃息肉的危害】, 【相 关】 1. 【基本概述】 胃息肉(gastric polyp) 是指胃黏膜局限性良性隆起病变。本病早期或无并发 症时 多无症状。出现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少数可出现恶心、呕 吐、胃 酸,厌食,消化不良,体重下降,腹泻。胃里的息肉主要指由胃粘膜上皮和/ 或间质成分增生所引起的息肉状病变。正常胃粘膜由于粘膜周围萎缩,出现腔内息肉状改变。增生性改变时,肥厚的粘膜也可出现息肉状改变。增生性改变既可出现局灶性或弥漫性息肉状改变。胃息肉有单发也有多发者。术者遇一例60岁女性患多发性胃息肉,息肉生长于胃体及胃底部,最大息肉1。5cm最小息肉o。5cm 都为广基型,息肉色鲜红,突出于胃腔内。经胃镜直视下导入激光切除,术后原胃部不适症状全消失,术后至今身体健康,无任何不适症状,饮食良好。文献报道胃息肉比结肠息肉发病少见,且多发生于40岁以上男性,常在慢性胃炎时合并形成,单个息肉占

绝大多数。 【分类】 消化内科 【类别特点】 病理上将胃息肉分为2类: (1) 增生性或再生性息肉; (2) 腺瘤性息肉; 胃息肉主要是增生性息肉,多位于胃窦部及胃体下部,直径常小于 2 cm,有蒂或无蒂,一般无恶变倾向。有报道增生性息肉常伴发萎缩性胃炎。Kamiya 追踪56 例(93 处)增生性息肉5,12 年,有2例有非典型增生的病理改变。张艳仙报道107 例胃增生性息肉,其中23例伴2,3 级非典型增生。 腺瘤性息肉多位于胃窦部,有蒂或无蒂;息肉表面光滑或有细颗粒感似桑椹样改变,多数息肉表面色泽较周围黏膜红。病理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 [1] 腺瘤。 【症状】 本病早期或无并发症时多无症状。出现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合并糜烂或溃疡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粪潜血试验阳性或黑便,呕血少见。位于幽门部的带蒂息肉,可脱入幽门管或十二指肠,而出现幽门梗阻的表现。息肉生长于贲门附近时可有吞咽困难。 胃息肉:胃息肉患者多伴有胃酸缺乏或胃酸低下,因此常出现上腹部轻微疼痛与不适,恶心、厌食、消化不良、体重下降及腹泻等症状。息肉表面如有糜烂、溃疡,可发生间歇性或持续性出血。 【病因】 目前病因不明。胃息肉是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凸入胃内的隆起病变。发病机制:

胃息肉患者术后怎么护理

胃息肉患者术后怎么护理 发表时间:2019-08-20T10:46:52.26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7期作者:周琼 [导读] 一般来讲,胃息肉是指胃黏膜的表面,出现了一个凸起而导致的病变,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患者感到不适,也不会有较为明显的症状。 四川省邻水县人民医院(四川邻水县 638500) 一、什么是胃息肉 一般来讲,胃息肉是指胃黏膜的表面,出现了一个凸起而导致的病变,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患者感到不适,也不会有较为明显的症状。个别情况下可能会转化成胃癌,但绝大部分不会。 在临床表现中,胃息肉患者并不会产生特别多的临床症状,有时候偶尔会出现上腹隐隐作痛,腹部有些发胀的不适症状。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若是患者本身就患有肠胃糜烂或是溃疡,就很容易同时造成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其症状表现为黑便。另一个症状吐血,这相对较为少见。 一般出现胃粘膜糜烂或者胃溃疡的患者,在进行检查的时候,会表现出粪潜血实验阳性或是黑便的现象。大部分患者是会做内镜检查,在内镜中可以明显看到胃黏膜的表面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隆起,一般直径在1cm之内,少数甚至大于两厘米。在内镜的观察下,可以确定这些隆起的性质和类型,医生可以根据这些数据给患者进行治疗。有的患者会进行x线钡餐检查,一般表现为充盈缺损,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适合检查胃息肉,但是相对而言,发现率还是低于胃镜。只有在无法进行内镜检查的患者中才能使用。 二、胃息肉患者手术后护理 胃息肉患者在接受切除后,由于受到食物影响较大,很容易发生出血的风险,所以在护理的时候需要格外注意患者饮食情况。胃息肉切除后主要容易引起的并发症是出血,感染,穿孔等。一般情况下胃壁比肠壁厚一些,穿孔率较低,可是如果出现感染和溃疡而引起的穿孔,在治疗的时候却更加复杂。不仅如此,胃部更加靠近摄入通道,却离排空通道较远,所以受食物影响很大。在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时候很难及时诊断出来,这样就很容易耽误诊治的时间。所以,在胃息肉切除之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患者在摄入饮食的时候需要按照医生的吩咐进行,一般在切除胃息肉的当天,需要患者严格的禁止食用任何东西,若是恢复情况较快的患者,可以在切除胃息肉的当天,摄入一些冷的流质食品,在切除胃息肉的三天之内,患者只能使用冷的流质和半流质的食品,比如清水,稀饭,面条等。患者不可吃饱,要遵循进食少,频率高的原则。每天大概可以吃四到六餐。也可以少量的摄取一些面条,牛奶,鸡蛋等。在患者进行手术三天之后,可以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遵照医嘱,适当使用一些蔬菜,水果等难以消化的食物。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必须严格禁止接触烟酒和刺激性的食物。 2、排气。患者在进行胃镜检查,以及手术治疗的时候,需要在体内注入一定的气体,来辅助手术进行治疗。这很有可能使患者在手术之后腹胀,产生不适的感觉。在手术治疗之后,患者需要对胃部多余的气体进行吸收的活动,这个时候需要自然地进行排气,来缓解腹胀的情况,不能人为的进行按压和揉搓腹部来促进排气。 3、运动。做过胃息肉切除术的患者,因为其在手术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麻醉,因此在手术当天绝不可以进行开车等,需要注意力集中的活动。患者应该尽量在床上进行休息,也可以立即开始日常生活和工作,但需要重视的是,患者在手术两周之内,不能够剧烈运动。也不能进行重体力的,劳动和工作。 4、情绪。患者在手术之后需要保持稳定舒缓的情绪,不能够对病情过分紧张和担忧,也不能因为别的原因而产生过分激动的心情,因为过分激动的情况很容易使患者的消化道功能出现问题,这就很容易导致术后穿孔和出血的症状,引起严重的后果。 总之,对胃息肉切除手术后的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除了需要按照医生的规定对其进行药物服用的看护之外,也需要观察其是否出现异常状况,比如发热,腹痛,呕血,甚至便血等。如果发现了就需要帮助患者及时就医。若是出现并发症,一定要及时处理,避免产生更严重的后果。护理人员需要和患者及时沟通,患者能够在手术后得到科学的护理,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