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专项规划

城市专项规划
城市专项规划

城市专项规划

什么是城市专项规划?

概括地讲,城市专项规划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指导下,为了更有效地实施规划意图而对城市要素中系统性强、关联度大的内容或对城市整体、长期发展影响巨大的建设项目,从公众利益出发对其空间利用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在编制人员构成上,专项规划需要众多相关专业人员与规划师密切配合。

城市专项规划的作用是什么?

(1)完善规划体系,指导城市建设

专项规划能够从技术角度对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进行细化与深化,更重要的是从管理角度将城市功能分解成为若干密切相关的系统进行专项研究,以确保城市活动的有机性与多样性。

(2)适应发展需求,推动城市建设

专项规划的用,就是从城市管理层面来促进总体目标的实现。通过专项规划,将城市的综合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各个系统中去,并对各系统的开发速度、开发时序、开发分布做出控制性安排,以满足市场需要,使空间资源发挥最大效应。

(3)加深城市认识,提高规划水平

总体规划阶段受时间、财力、资料等因素限制,不可能对每一问题都能系统深入地研究,而详细规划又偏重于物质形态设计。那么,面对城市建设中不时涌现出来的新问题就需要专项规划来解决。与总体规划相比较,专项规划编制涉及面相对小、时间充裕又有大量专业人员介入,更有条件为城市土地利用和分配提供理性指导,对城市问题有一个清晰、深刻的认识。同时,通过对专项规划的研究有助于加快我国城市规划与社会经济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的可操作性。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城市问题层出不穷,必须利用好专项规划开展城市问题研究、掌握城市发展规律。

城市专项规划有哪些类型?

(1)总体规划所附属的专项规划

它从技术上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主要是指道路交通、给水工程、排水工程、供电工程、电信工程、供热工程、燃气工程、人防工程等项目的规划。

(2)完善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

它是随着实践的需要而不断新增的内容,主要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新观点在城市建设上

的应用,新问题在城市建设上的对策和总体规划中复杂问题的系统

化。例如城市生态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城市亮化工程规划(城市夜景规划)等,这类专项规划一般应独立于总体规划单独编制。

(3)指导城市开发的专项规划

在对城市中系统性强、关联度大的要素进行开发时,我们必须关注开发活动的系统性,不能局部地、独立地看问题。例如,城市开放空间规划、城市滨水区规划、城市市场体系规划,它们着重于从整体上用联系的观点来优化土地利用和强化建设管理。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1)城市综合交通

城市综合交通包括了在于城市中及与城市有关的各种交通形式。城市综合交通可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两大部分。

1)城市对外交通:泛指本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交通,以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其主要交通形式有:公路交通、铁路交通、航空交通和水运交通,

2)城市交通:指城市内部的交通,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水上交通等。其中,以城市道路交通为主体。

(2)城市道路分类

1)国际(按城市骨架)的分类(分级)

快速路:联系城市各组团,为中、长距离快速机动车交通服务的专用道路,全市性机动交通主干线。

主干路:全市性城市干路,城市中主要的常速交通道路,主要为城市组团间和组团内的主要交通流量、流向上的中、长距离交通服务,也是城市对外交通枢纽联系的主要通道。起骨架作用。以交通功能为主。

次干路:城市各组团内的主要道路,主要为组团的中、短距离交通服务,在交通上负担集散交通个的作用,兼具服务性功能,联系各主干路,与其组成城市干路网。

支路:城市地段内根据用地西部安排所产生的交通需求而划定的道路,在交通上期汇集地方交通的作用,直接为用地服务,一生活性功能为主。应在详细规划中安排,在城市规划阶段不能予以规划。

2)按道路功能的分类

①交通性道路:以满足交通运输的要求为主要功能的道路,承担城市主要的交通流量及

于对外交通的联系。特点:车速大,车辆多,车行道宽,道路线型要符合快速行驶的要求,道路两旁避免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

②生活性道路:以满足城市生活性交通要求为主要功能的道路,主要为城市居民购物、社交、游憩等活动服务。特点: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机动交通较少,道路两旁多布置为生活服务的、人流较多的公共建筑及居住建筑,要求有较好的公共交通服务条件。

3)除上述两种分类外,还可将城市道路分为疏通性道路和服务性道路两大类。当前我国城市中建设疏通性道路是疏解城市交通的重要手段

(3)城市道路设施

包括跨河桥梁和为解决人流、车流相互交叉的立体交叉(包括人行天桥和地道)等。

立体交叉的布置主要取决于城市道路系统的布局,是为快速交通之间的转换和快速交通与常速交通之间的转换或分离设置的,主要应设置在快速干道的沿线上。为保证交通的畅通、在交通流量很大的疏通性交通干道上,也可设置立体交叉。

(4)干道网密度

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应占有一定比例,通常用干道网密度来衡量,单位以公里/平方公里(km/km2)表示,即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上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长度(快速路、主干、次干)。

(5)道路红线

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道路红线内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四部分。红线不应该是一条直线。

城市综合交通

城市综合交通包括了在于城市中及与城市有关的各种交通形式。城市综合交通可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两大部分。

1)城市对外交通:泛指本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交通,以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其主要交通形式有:公路交通、铁路交通、航空交通和水运交通,

2)城市交通:指城市内部的交通,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水上交通等。其中,以城市道路交通为主体。

城市道路分类

1)国际(按城市骨架)的分类(分级)

快速路:联系城市各组团,为中、长距离快速机动车交通服务的专用道路,全市性机动

交通主干线。

主干路:全市性城市干路,城市中主要的常速交通道路,主要为城市组团间和组团内的主要交通流量、流向上的中、长距离交通服务,也是城市对外交通枢纽联系的主要通道。起骨架作用。以交通功能为主。

次干路:城市各组团内的主要道路,主要为组团的中、短距离交通服务,在交通上负担集散交通个的作用,兼具服务性功能,联系各主干路,与其组成城市干路网。

支路:城市地段内根据用地西部安排所产生的交通需求而划定的道路,在交通上期汇集地方交通的作用,直接为用地服务,一生活性功能为主。应在详细规划中安排,在城市规划阶段不能予以规划。

2)按道路功能的分类

①交通性道路:以满足交通运输的要求为主要功能的道路,承担城市主要的交通流量及于对外交通的联系。特点:车速大,车辆多,车行道宽,道路线型要符合快速行驶的要求,道路两旁避免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

②生活性道路:以满足城市生活性交通要求为主要功能的道路,主要为城市居民购物、社交、游憩等活动服务。特点: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机动交通较少,道路两旁多布置为生活服务的、人流较多的公共建筑及居住建筑,要求有较好的公共交通服务条件。

3)除上述两种分类外,还可将城市道路分为疏通性道路和服务性道路两大类。当前我国城市中建设疏通性道路是疏解城市交通的重要手段.

城市道路设施

包括跨河桥梁和为解决人流、车流相互交叉的立体交叉(包括人行天桥和地道)等。

立体交叉的布置主要取决于城市道路系统的布局,是为快速交通之间的转换和快速交通与常速交通之间的转换或分离设置的,主要应设置在快速干道的沿线上。为保证交通的畅通、在交通流量很大的疏通性交通干道上,也可设置立体交叉。

干道网密度

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应占有一定比例,通常用干道网密度来衡量,单位以公里/平方公里(km/km2)表示,即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上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长度(快速路、主干、次干)。

道路红线

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道路红线内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四部分。红线不应该是一条直线。

城市市政工程规划

(1)城市市政工程系统的构成:

1)城市给水工程系统构成:城市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

2)城市排水工程系统构成:雨水排放工程、污水处理与排放工程;

3)城市供电工程系统构成:电源、电力网。

4)城市通信工程系统构成:包括邮政、电信、广播、电视、网络等系统;

5)城市燃气工程系统构成:热源、热力网;

6)城市燃气工程系统构成:气源、储气工程、输配气管网工程;

7)城市环境卫生工程系统构成:垃圾处理厂(场)、垃圾填埋场、垃圾收集站、转运站、车辆清洗场、环卫车辆场、公共厕所及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设施;

8)城市防灾工程系统构成:包括消防、防洪、抗寒、防控、救灾生命系统。

(2)城市市政工程规划的任务:

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本城市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规划期内各项工程系统的设施规模、容量,布局各项设施,制定相应的建设策略和措施。各项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在城市经济发展总目标的前提下,根据本系统的实际和特性,明确各自的规划任务。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包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历史文化名城:从1982年起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已将120座城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对它们进行了重点保护。广州市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内容

历史文化名城的格局和风貌;与历史文化密切相关的自然地貌、水系、风景名胜、古树名木;反映历史风貌的建筑群、街区、村镇;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俗精华、传统工艺、传统文化等。

必须分析城市的历史、社会、经济背景和现状,体现名城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应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与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

应确定名城保护目标和保护原则,确定名城保护内容和保护重点,提出名城保护措施。

应包括城市格局及传统风貌的保持与延续,历史地段和历史建筑群的维修改善与整理,文物古迹的确认。

应划定历史地段、历史建筑、文物古迹和地下文物埋藏区的保护界限,并提出相应的规划控制和建设要求。

应合理调整历史城区的职能,控制人口容量,疏散城区交通,改善市政设施,以及提出规划的分期实施及管理的建议。

(2)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1)历史文化保护区:指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较完整地保存着城市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等,要根据它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由县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保护区”。

2)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的内容

①现状调查

历史沿革;

功能特点,历史风貌所反映的时代;

居住人口;

建筑物建造时代、历史价值、保存状况、房屋产权、现状用途;

反映历史风貌的环境状况,指出其历史价值、保存完好程度;

城市市政设施现状,包括供电、供水、排污、燃气的状况,居民厨、厕的现状。

②保护规划

保护区及外围建设控制地带的范围、界线;

保护的原则和目标;

建筑物的保护、维修、整治方式;

环境风貌的保护整治方式;

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

用地功能和建筑物使用的调整;

分期实施计划、近期实施项目的设计和概算。

③保护规划实例

规划调整以“院落”为单位,不是以“一栋建筑为基本单位”。

查历史街区的土地使用状况,分别标注各类土地使用性质。

建筑传统风貌和历史价值的评估,标准有五类。

保护古树。

改善市政设施,管线及架空电线全部入地。

历史文化保护区

历史文化保护区:指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较完整地保存着城市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等,要根据它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由县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保护区”。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城市绿地系统: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

通过规划手段,对城市绿地及其物种在类型、规模、空间、时间等方面所进行的系统化配置及相关安排。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

1)依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战略要求,确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2)调查与分析评价城市绿化现状、发展条件及存在问题;

3)研究确定城市绿地的发展目标和主要指标;

4)参与综合研究城市绿地布局结构,确定城市绿地系统的用地布局;

5)确定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系统的用地布局;

6)划定需要保护、保留和建设的城郊绿地;

7)确定分期建设步骤和近期建设实施项目,提出实施管理建议;

8)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图纸和文件。

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城市特色风貌规划

城市特色风貌规划 随着万源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万源城市老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的深入,城市发展和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城市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然而在近几年的城市快速发展和建设中,城市特色面貌建设平庸无奇,千城一面,似曾相识,城市风貌特色不明显,缺乏个性,“特色危机”已成为现时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热门话题。 万源市委、市政府充分意识到特色风貌的遗失,直接关系到城市总体人居环境的提升。为全面落实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优化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形态,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和个性气场,提升城市内在品位和总体形象,改善人居环境,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务实创新、改善民生”的工作思路,围绕建设“山青、水秀、地干净、物整洁、人文明”的森林万源、生态万源、宜居万源目标,高标准开展城区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委托陕西中晟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万源市城市总体特色风貌规划》,构建以后河为轴心、新老城区功能配套一体的城市发展格局。 同时,城市特色风貌建设应严格坚持“五项”规划原则:一是把握整体、突出重点原则。首先要把握城市总体环境风貌、总体空间形态、廊轴系统、色彩体系、山体景观和滨水景观以及建筑风格的统一协调并在总体控制的原则下,突出重点,突出本次规划要解决

的主要问题,通过滨河景观的打造、外围山体景观的保护及营造,城市重要节点的强调来塑造城市的整体风貌特色。二是继承、尊重、展望原则。风貌特色规划不仅要继承和延续万源城市的历史脉络、风俗习惯、文化底蕴和地域特征外,而且更应强调万源山地城市的现实情况,尊重万源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水体景观,在继承、延续、创新的同时,还要展望未来,规划要高起点、高标准、有深度,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三是特色、文化、个性原则。每一个城市都得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有自己的文化底蕴。万源城市的山、水、城、人等主要体现实体,是万源城市魅力的体现,加之文化、历史、风情等是万源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名片。四是生态优先、环境利用原则。万源城市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城在山中、山在城中、人在山水中”是万源城市的鲜明写照。规划在保护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城市的山水资源,通过显山、露水、增绿、透脉、弘文、辟场、留廊等手段,打造山、水、城、绿相融的川陕魅力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五是系统规划、动态塑造、弹性实施原则。万源城市的风貌特色塑造必须通过系统的整体规划,由于城市建设在这方面欠帐较多,所以城市特色建设不可一蹴而就,只顾眼前利益,要有一个较长的时间和动态的过程,同时在实施中要有弹性,要留有余地,保证规划的有效和顺利实施。

城市风貌规划的编制方法

城市风貌规划的编制方法 [摘要]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形象和魅力已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的主题。本文以星沙城市风貌规划及城市美化工程实践为例,从城市整体风貌控制、概念性城市设计、专项系统规划、环境设施引导等方面探索了城市风貌规划的编制方法。 [关键词] 城市风貌;美化工程 1 引言 当今世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竞争由单一的经济竞争逐渐转变成为以文化为核心的综合竞争。城市的发展重点,也由过去奠定大框架、大开发为主导,相应地转变为美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形象和魅力,进一步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和人才,从而推动城市各项建设的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的城市掀起了美化运动的热潮,城市风貌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一时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热点。 2 城市风貌与城市风貌规划的概念 城市风貌,是一个城市在山水环境、历史文化、空间格局等方面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表现,其内容包括自然景观、人造景观和人文景观三大部分。 城市风貌规划,是一项承接总体规划同时引导详细规划的综合性规划。它通过对城市历史文化、整体形态、空间景观的研究,建立整体风貌结构,提出各项建设要求,从而引导城市形成富有个性魅力的空间形态和特色环境。城市风貌规划具有非法定性、综合性及可操作性等特征,是对城市法定性规划的补充和深化。 3 星沙城市风貌规划 星沙位于长沙市东北部,距长沙市区11公里,原是长沙县的一个小镇。随着1996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长沙县县委县政府的入驻,星沙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在短短十几年内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0多万人的中小城市。城市在框架性扩张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市品质的提升和城市形象的塑造。 3.1 规划策略 星沙做为一个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新城建设与旧城更新(图3)同时进行,其风貌规划显得较为特殊和复杂。由此,规划提出以下策略: (1)宏观战略与整体形态相结合,体现整体性。 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整合,提出城市发展战略,并对城市发展方向、用地布

晋城市城市道路工程专项规划

晋城市城市道路工程专项规划 1.1 规划目的 为深化城市总体规划、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特编制本规划。 1.2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晋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施行) 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5、《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6、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1.3 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为2006年~2020年。 1.4 规划范围 本次对《晋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一城三区” ,即:主城区、北石店区、南村区的路网进行了规划,同时考虑了与城市外围公路的衔接。 1.5 规划原则 尊重现状地形地貌。 满足交通发展需求。 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相结合。 兼顾局部与整体,统筹考虑地上与地下、静态与动态设施。 2. 道路路网控制规划 2.1道路网结构 (1)规划路网形式 在本次道路工程专项规划中,主城区整个路网在现状路网基础

上采取环形方格网式布局,铁路以东建设区结合铁路走向和地形采用斜向方格路网。 (2)规划道路网结构 构建以“环形城市快速交通系统”和“三纵三横主干路”为主骨架的城市交通体系。 1)环形城市快速交通系统 由北环路、西环路、凤阳街和东环路在市区范围外构成的城市外环快速环路,主要承担城市过境交通和快捷联系城市出入境交通的功能。 2)三纵三横主干路 主要由南北向的景西路、泽州路、文博路组成的三纵和由东西向的东西大街、凤台街、中原街组成的三横构成,重点疏解城市各功能片区之间的交通联系。 2.2道路等级划分 在本次规划中,将城市道路划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等级。 (1)快速路 在建设区外围由北环路、西环路、凤阳街和东环路构成一个快速环路。道路红线宽50m,设计时速60~80km/h,道路总长37km。 (2)主干路 规划确定主城区有15条主干路,其中南北向6条,即凤城路、景西路、黄华街、泽州路、 文博路、三晋路;东西向9条,即书院街、东西大街、太岳路、新市街、凤台街、文昌街、迎宾街、中原街、白水街。北石店区有4条主干路,即南北向的畅安街,东西向的迎旭街、文博路和尚安街;南村区有4条主干路,即南北向的通达路和207国道,东西向的鑫达街和西里南街。 主干路规划路网密度为0.93,道路红线宽30~70m ,设计时速40~60km/h,道路总长123km ,间距在800m左右。

北京市顺义区城市色彩规划

c i t y&c o l o u r 顺义城市色彩规划

一什么是城市色彩规划 美丽多彩的自然环境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贵财富,而城市环境作为人类自身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则彰显着人类的伟大创造力和美学素养,是人类杰出智慧的结晶。在构成城市环境特征的各个因素中,城市色彩凭借其“城市第一视觉”的特性无疑成为创建和谐城市、管理城市形象、树立城市个性、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因素。 城市色彩规划是指本着“传承地域特有文化”、“表达地域个性特征”、“展示现代城市形象”和“规划城市未来发展方向”这四个主题为思考原则,结合国际水准,把握未来色彩发展动向,以城市自然景观色彩为参考,结合人文色彩特征,对构成城市整体景观环境各要素的色彩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和管理控制,制定出适合于该城市文化特征和发展需求的、可持续管理的环境色彩规划应用体系和易于操作、行之有效的应用与管理方法,从而实现城市景观环境的和谐、统一与美化。 表达地域个性特征 2 展示现代城市形象 3 规划城市未来发展方向 4 传承地域特有文化 1

二色彩规划对于城市的意义与价值 1 创造和谐城市景观 2 推动城市管理科学化 3 促进城市形象个性化 4 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 以“色彩标准”的确立为起点,创造“和谐”的城市视觉环境。以“色彩标准”为管理工具,突破被视为管理瓶颈的建筑/广告用色泛滥的“形象重灾”,杜绝“城市噪色”现象,营造美丽和谐的城市整体景观环境。 城市色彩规划研究是以“科学发 展观”为前提,以人为本建立以环境 色彩规划为核心的城市视觉形象管理 体系,科学管理城市景观环境。 以城市的历史文明为基点,找寻 “色彩文脉”,确立城市色彩的视觉 识别符号,摆脱“千城一面”的建设 误区,挖掘出城市的个性特色,打造 予人深刻印象的“城市名片”。 以个性还原和城市环境改良为使命, 用最低的成本投入,给城市居民和来 访者创造一个面貌全新、光彩重生的 城市形象。并以此提升城市知名度, 同时为城市注入更强大的竞争力。

城市景观风貌

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风貌规划——以山东省威海市为例 作者:俞孔坚奚雪松王思思发表:《城市规划》2008(03):87-92 [评论] 摘要:在全球化与快速城市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城市的风貌特色正逐步消失,城市的景观与风貌规划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城市风貌规划的概念与研究进展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风貌规划途径。并以威海城市景观风貌研究为例,进行理论与方法的探讨。 关键词:山东省威海市风貌基础设施生态 1 引言 全球化与快速城市化使中国城市的地方特征和城市风貌特色正逐渐丧失,已经成为中国当代城市的一个重要问题(吴良镛,2002;仇保兴,20 04、2005;阮仪三,2004;蔡晓丰,2005)。因此,城市风貌特色作为极具价值的“稀缺性”资源,正在发展成为政府经营城市的重要手段和参与全球化竞争的锐利武器(蔡晓丰,2005)。 2 相关概念与研究进展 2.1城市风貌、城市特色与城市风貌特色 城市风貌被学者们理解为城市的风采容貌。简单地说,就是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内涵的总和。在中文语境下,风貌中的“风”是“内涵”,是对城市社会人文取向的非物质特征的概括,是社会风俗、风土人情、戏曲、传说等文化方面的表现,是城市居民对所处环境的情感寄托(Cornelsn aned Franz,1995),是现象学者所描绘的那种充满于城市空气中的“氛围”(Norberg-Shulz, 1979);“貌”是“外显”,是城市物质环境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整体及构成元素的形态和空间的总和,是“风”的载体。有形的“貌”与无形的“风”,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形成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取向的城市风貌(池泽宪, 1989;朱旭辉,1993;Cornelsen and Franz,1995;Taylor,1999;蔡晓丰,2005;陈艳、洪再生等,2006)。

宝安区道路专项规划修订稿

宝安区道路专项规划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宝安区道路专项规划 一、规划背景 随着区域的加速融合、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及机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宝安区的交通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预计2020年宝安区的客、货运机动化出行总量将分别达到2003年的约4.4倍和3倍,宝安区的道路交通系统将面临巨大压力。 2005年6月,市政府发布了“深圳市整体交通规划”和“深圳市公共交通规划”,明确指出,面对交通需求持续增长的挑战,必须实施全面的一体化交通发展战略,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一体化交通体系,重点在于大力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2005年12月,许宗衡市长在市政府四届十八次常务会议上再次指出,近期要大力推动特区外的道路建设,在5年内基本建成现代化的交通路网体系。2006年8月,许宗衡市长在现场调研我市重点交通工程项目时再次强调,各级政府、政府各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力推进,力争实现2010年全市现代化交通路网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 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机动化出行需求,有效支撑宝安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市规划局宝安分局组织开展了“宝安区道路交通专项规划”,重点规划干线性主干道、普通主干道及次干道,其中,干线性主干道与上层次的高速公路、快速路一起构成了骨干道路网。本报告主要阐述全区的骨干道路网规划,重点为干线性主干道规划方案。 二、现状问题 二十多年来,宝安区的道路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2006年,宝安区次干道以上等级道路已达到约806公里。但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交通需求迅速增长,交通形势仍然严峻。 为掌握宝安区道路交通的现状,本次规划开展了全面的道路普查、大规模的道路交通调查等。通过分析,本次规划认为宝安区的骨干道路系统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路网规模整体不足 宝安区现有骨干道路总长约271公里,各等级骨干道路网密度均未能达到“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的要求,特别是城市快速路和干线性主干道路网密度与标准差距明显。 注:取深标主干道密度标准的50%。 (二)路网布局不尽完善 目前,宝安区的骨干路网布局尚不完善,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城市快速路,大

《武汉城市建筑色彩技术导则》

武汉城市建筑色彩技术导则 前 言 为深化落实我市总体规划,提高我市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张扬城市形象特色,围绕加强城市建筑色彩的城市规划管理,实现控制和引导我市城市建筑色彩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创建我市“整体和谐、多样有序”的城市建设色彩景观形象,特编制本控制技术导则。 目录 1.总则 2.城市建筑色彩控制管理图则 3.城市建筑色彩选用色卡 4.城市建筑色彩选用搭配色谱 5.具体城市建筑色彩设计引导 6.建筑色彩报批标准格式 7.附则 1.总则 今天,武汉又面临着一个新的城市建设高潮,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地位不断提升,城市功能日趋协调,城市空间环境日趋合理。在这样大发展的背景中,城市规划工作将面临的问题要任何时代复杂得多,研究确立我市的城市建设色调、创新和彰显我市城市魅力,是新世纪开创武汉城市规划管理新局面的崭新课题之一,是我市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意义深远。 1.1为控制和引导武汉城市建筑色彩的选用和设计,实现对我市建筑色彩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确保“整体和谐、多样有序”的城市建筑色彩景观形象的实施,依据国家和我市有关规范和标准,结合我市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的实际,特制定本技术导则。 1.2我市城市建筑色彩控制管理与建筑设计条件、经济技术指标、建筑功能布局、建筑体量形式等建筑管理内容并列,是我市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的一项重要环节。

1.3本导则的主要成果构成包括城市建筑色彩控制管理图则、城市建筑控制细则、城市建筑色彩选用色卡、城市建筑色彩选用搭配色谱、城市建筑色彩设计引导等。 1.4本导则中城市建筑色彩是指城市建筑及附属设施的外观色彩,具体包括建筑本身的墙体、门窗、入口、屋顶,以及附属建筑的各种构件等部位。 1.5本导则的适用范围为武汉市中心城区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和维修的建筑及附属设施,武汉市其它地区的建筑色彩设计和管理可参照本导则。 1.6本导则实施的总体目标是的创建“整体和谐、多样统一”的城市建筑色彩景观形象。 即适应武汉新世纪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需要,创新武汉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管理机制,强化具有独特底蕴和内涵的武汉城市“色彩—形态”意象景观,用形象的城市色彩语言向世界张扬武汉城市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现代的城市功能和多彩而生机勃勃的城市生活风尚之美。 1.7城市建筑色彩控制原则 体现城市建筑功能特色的整体美——展现城市区片的功能特点,促成整体和谐的色调的建筑形象。 体现城市建筑文化特色的人文美——挖掘代表城市文化的色彩内涵、直观地表现城市区片特有的人文精神。 体现城市建筑山水特色的自然美——彰显武汉特有的“一城江水半城湖”城市格局,充分体现城市区片的自然特色。 体现城市建筑生活特色的环境美——表现武汉城市建筑支撑的现代生活风尚,集聚大都市的魅力和活力。 2.城市建筑色彩控制管理图则 方案(一)

深圳市城市更新实施细则2016

为实施《市城市更新办法》,规城市更新活动,建立规、有序的城市更新长效机制,制定《市城市更新办法实施细则》。该《实施细则》于2012年1月21日经市政府同意并予以印发,自发布之日起正式施行。 市城市更新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实施《市城市更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本市城市更新活动,建立规、有序的城市更新长效机制,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市查违和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市城市更新工作,对全市城市更新工作涉及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市规划国土部门是全市城市更新工作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协调、监督全市城市更新工作。 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依据《办法》及本细则规定在辖区围履行城市更新管理相关职责。 第三条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区政府(含新区管委会,下同)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应当根据《办法》及本细则规定履行城市更新管理相关职责。 第四条主管部门、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区政府应当积极开展城市更新政策的宣传,加强引导。 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站、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应当积极维护城市更新活动的正常秩序。 第五条城市更新项目免收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 第六条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通过构建融资平台、提供贷款、建立担保机制等方式对城市更新项目予以支持。 第七条城市更新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当按照集约用地、绿色节能、低碳环保的原则,推广使用经国家、省、市相关部门认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优先使用建筑废弃物绿色再生产品。 鼓励城市更新项目按照绿色建筑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 第八条主管部门和区政府应当建立城市更新工作投诉处理制度,对受理的投诉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九条市、区规划土地监察工作机构应当加大工作力度,严厉查处城市更新单元围新出现的建设行为。农村城市化历史遗留建筑处理部门应当加快开展城市更新单元围历史遗留建筑的处理工作。 第二章城市更新规划与计划

城市规划的色彩解决方案

城市规划的色彩解决方案——以杭州市为例 本文出自: 都市世界网作者: 上善若水点击率: 655 城市规划的色彩解决方案——以杭州市为例 作者:张楠楠 王向阳 摘要:城市色彩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然而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中对城市色彩的控制内容几乎是空白。本文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背景,试图探索将城市色彩规划有效融入现行城市规划体系的理论方法,将城市色彩控制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列入规划文本,发挥法律效力,使城市色彩规划不仅仅停留在研究的层面。 关键字:城市色彩;色彩规划体系;城市规划 1城市的色彩及城市色彩问题 1.1城市色彩及其重要意义 所谓城市色彩,就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的色彩总和。色彩无处不在,在现代人类生活的集聚地——城市中,色彩更是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第一,它作为城市面貌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反映着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承载着重要历史、文化、美学信息;第二,城市色彩是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此外,一座城市的功能布局、生态环境、建筑景观等也都和城市色彩有莫大关联。 1.2城市色彩的失控 近二三十年来,我国城市在超高速发展及扩容过程中,由于缺少对城市色彩的指导和控制,各城市彼此模仿,争赶时髦,各种新材料、新涂料争奇斗艳,使很多城市失去鲜明个性,丧失历史文脉。特别是城市建筑,并暴露出普遍的视觉污染问题,给城市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对城市色彩

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与管理,才能控制无秩序的城市色彩泛滥,显现城市的整体性与秩序感 2城市色彩研究、色彩规划在国内外的实践 2.1国外的城市色彩研究与规划管理 西方国家色彩方面的规划研究工作开展的较早,不少国家从8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城市环境色彩 设计的工作,并获得不少成功的经验,使城市的面貌大为改观,形成了独特的色彩特征。如波士顿以承载历史的红砖暗红色为主调;纽约已光怪陆离的霓虹灯色为主调;芝加哥则给人沉稳、高雅的灰色调印象。从这些成功的范例来看,普遍的做法是在进行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进行城市环境色彩的专项规划及建筑外观色彩的配色计划。缺少这项工作的规划或设计将不能通过主管部门审批。例如日本在小区规划中就要求规划新建的居住小区必须作出成套的色彩组配计划;台湾在进行城市改造时,也要求制定改造区域环境色彩的规划及其详细设计,以利于城市整体环境色彩的协调,并在这个基础上塑造有特色和个性的城市色彩环境。 2.2国内城市色彩规划与管理的实践 我国较为系统的城市色彩规划始于2000 年北京开始实施的《北京市建筑物外立面保持整洁管理规定》,从目前我国城市色彩控制实践来看,基本分为三种手段:1、城市总体色彩基调的确定,如北京确定以灰色系为主的稳重、大气、素雅、和谐的城市色彩环境;哈尔滨城市色彩确定以米黄色为主色调;2、具体的城市色彩控制技术规定如《北京市建筑物外立面保持整洁管理规定》、《武汉城市建筑色彩控制技术导则》;3、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的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如烟台市在城市色彩设计中提出塑造“山、海、城、岛”的地域景观特色,进行城市色彩的特色分区,并重点处理的城市景观道路的色彩控制. 3从规划层面控制城市色彩 3.1现有色彩规划手段的缺陷 从以上我国现行的城市色彩规划手段来看,基本上仍停留在“炼金术”阶段,同时也缺乏实施途 径: 首先,城市总体色彩基调的确定是城市色彩控制的基础和前提,但在目前的实践中仅提出了城市色彩控制的大方向和原则,难以直接有效指导规划实施,第二,色彩控制的技术规定提供了很好的城市色彩整治手段,但却往往由于缺乏实施主体而变成一纸空文,并且,这种技术规定主要针对性建筑 色彩,缺乏对城市色彩的其他构成要素进行全方位的、长期的控制;第三,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提

《佛山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162035)》041019151003

《佛山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16-2035)》 征求意见稿 一、规划背景 城市更新(“三旧”改造)专项规划是指导我市城市更新推进及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上版城市更新(“三旧”改造)专项规划《佛山市“三旧”改造专项规划修编及动态调整项目(2012-2015)》已于2015年底到期,需要编制新一版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指导我市城市更新工作。 同时,我市现状建设强度已高达38.2%,城市更新和减量规划是我市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需要逐步搭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更新规划体系、管理体系、政策体系,通过高品质的城市更新,实现城市形态提升、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人居环境改善、公共配套完善,着力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因此,我局组织制定了《佛山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16-2035)》。 二、目标与基本原则 1.远期目标: 通过多元化的城市更新,逐步改善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和用地高效利用,全面改善旧城镇、旧村居的人居环境,均衡化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完成一批具有示范性的城市更新项目,为把佛山建设成为“先进制造基地、产业服务中心、岭南文化名城、美丽幸福家园”提供空间保障。 2.近期目标: (1)2016至2020年间,全市应完成城市更新规模约为30km2,

其中,拆除重建规模为15km2。在拆除重建规模中应提供3km2的居住用地、5.25km2的工业用地、3km2的商业服务业用地、以及3.75km2的市政公用设施、道路广场、绿地等其他用地。 (2)2016至2020年间,城市更新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拆迁费用和直接投资)预计约2500亿元,拉动国民生产总值累计约4500亿元。 (3)全面启动中心城区旧村居改造;基本完成“1+2+5”组团内主要片区的旧村居配套设施完善、环境综合整治;稳步推进旧城镇生活环境质量提升,初步实现宜居城市建设目标。 (4)力争完成3-5个重点产业片区改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腾挪空间,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园区产业竞争力。 (5)完成2-3条成片岭南建筑的风貌街区;借助历史街区的文化符号、内涵和集体记忆,规划引导公共文化综合体建设,促进文化相关和物质空间的有效保护,提升城市形象品质。 三、城市更新规模 本次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在标图建库的基础上,在综合分析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居现状容积率、建筑质量、建设年代、设施水平等因素的背景下,全面梳理了佛山城市更新图斑,总规模约为586KM2,约占现状建设用地比例的41.5%。 其中,已经纳入标图建库的图斑规模约为367.61 KM2,标图建库之外图斑规模约为218.42 KM2。具体详见下表: 佛山市更新对象规模一览表(ha) 图斑类型禅城南海顺德高明三水市域旧厂房3536.2 13011.7 4389.3 1163 963.1 23063.3 旧厂房旧厂房 299.1 3783.4 3847.1 2310 3558.1 13797.7 (库外) 旧城镇1239.4 2890.1 880.3 1106.9 499.8 6616.6 旧城镇旧城镇 240.6 1829.8 3239.5 552.7 718.1 6580.7 (库外) 旧村居982.4 4347.5 1209.7 211.8 330 7081.4 旧村居旧村居 408.6 376.4 679.4 0 0 1464.3 (库外)

关于如何打造城市风貌和风格

关于如何打造城市风貌和风格 ------城市印象(特色) 城市风貌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性格、底蕴、格局的外在展现和历史、文化及社会发展程度的综合反映,是通过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所体现的城市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环境特征。而城市风格是一座城市的内容和形式,它是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特征,是城市社会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外在表现。两者相同之处在于都与城市形象有关,不同之处在于城市风格侧重于城市可视形象特征区别于其他的表现,也是一个城市特色表现。城市风貌特色不仅仅是建筑技术和学术流派问题,而且是事关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大问题。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具有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和文脉传承的历史意义。 我县的城市建设这些年来得到迅猛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到处盖新楼、修马路,互助县城变样了、变大了、变绿了,可是,随着城市建设空前发展。同时暴露出很多美中不足的缺憾,如互助的味道没有了,即特色不再明显,除了它自身的地理环境有特色外,大多数新建的建筑可以放到省内任何一个县城都合适,而我们城市的新定位是“具有地域民族特色,高原田园风光的国家级休闲度假旅游名城”,所以说,一个城市的风格才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塑造城市的特

色是城建工作的生命。下面,我就如何打造和提升我县城市风貌和风格作一研讨发言,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塑造我县城市风貌特色的主要途径 城市特色的产生、发展是由其所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及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所决定,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县独特的自然环境,丰富的人文资源,快速的经济增长为塑造城市特色奠定了良好基础。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处理好多样与协调、重点与一般、继承与创新、发掘与借鉴的辩证统一关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塑造城市特色。(一)顺应自然地理环境。城市都是依据自然环境形成鲜明而永恒的城市特色。我县有着“三山三水”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要充分尊重、顺应、利用所处地理环境优势,着力构建“城在山中、市在林中、水在城中”的生态城市格局。围绕三河形成主要XX生态景观轴和围绕地块片区特色形成历史老城、山水新城、城南休闲度假、城西民俗旅游、三河交汇生态旅游、绿色产业等风貌区及城市多点景观节点的“六轴、六区、多点”的城市风貌系统。 (二)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我县是以土族为主的15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各族人民在独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积淀,是塑造城市风貌特色的重要基础。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土族文化所

城市停车专项规划大纲(参考)

城市停车专项规划大纲(参考) 1.城市停车现状分析 1.1城市交通现状分析 从道路设施分布、公共交通设施分布、机动车发展状况等方面对城市交通现状进行总结。 1.2城市停车设施现状分析 通过交警、城管等部门提供的资料,对城市停车设施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归纳。 2.城市停车主要问题 2.1城市停车设施和使用特征调查 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互联网大数据等多种途径,研究停车设施的使用情况和使用者的特征。 2.2 城市停车设施实施情况评估 对调查数据进行梳理,通过车均泊位数、路内/路外泊位数比例等指标,对停车设施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2.3城市停车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上位规划解读 3.1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解读 重点解读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等指标和城市空间结构等规划理念。 3.2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解读 重点解读城市出行量预测、出行方式划分比例等指标。

4.城市停车发展战略 根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等上位规划提出的要求,以及现状调查发现的现实停车问题。结合其他城市经验,统筹考虑现状及未来停车供需关系,指定城市停车发展目标。 4.1国内外其他城市停车发展案例 4.2城市停车发展方向和目标 4.3城市停车管理原则和策略 5.停车分区发展策略 综合考虑人口、土地、交通等多种因素,合理划定停车分区,确定分区差别化的停车发展政策、停车设施供给和管理策略。 5.1城市停车分区划分的原则与方案 5.2差别化的分区停车发展政策和规划指引 5.3分区停车设施供给规划和供给策略 5.4分区停车收费和管理策略 6.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标准 结合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停车分区发展策略,按照各类建筑物停车需求特征、区位特征的差异,确定不同分区、各种类型建筑物配建停车标准。 6.1现有建筑物停车位标准的问题分析 根据分区停车发展策略和城市交通发展要求,结合国内

城市风貌规划编制要求内容

风貌规划成果所含内容 风貌规划是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引申出来的一项重要的专项规划,对城市整体意向的形成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如果按照正常程序将经历:现状风貌调查与评价阶段、城市风貌规划大纲编制及大纲评议阶段、城市风貌规划方案的编制阶段、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风貌规划这样四个阶段,规划周期长,且花费巨大,很多城市并不会按照这样的步骤一步步走下去,他们大多希望直接得到一个最终的结果。目前,关于城市风貌规划的编制没有专门的规范,需要形成怎样的成果也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多规划单位所完成的风貌规划也只是一个概念性的,可是实行低,还得进一步编制相关的详细规划,费时费钱。那么对于想一步到位完成风貌规划,我们应该形成怎样的规划成果呢?结合遂宁市城市风貌规划的一些感受,我来谈谈城市风貌规划成果内容问题。 城市风貌规划成果内容应该包含三个部分,分别是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具体涉及如下内容: 一、规划文本 规划说明书及相关专题研究。 规划文本要求能够规范、准确、肯定、清晰的表达规划意图和目标,而对有关内容提出规范性要求。主要内容要求如下: 1、前言 说明本次规划编制的依据和背景。 2、城市概况 包括城市的地理位置、经济特征、自然特征、历史沿革、所处地理文化圈层特征和中心城区概况。 3、风貌规划项目说明 包括本次规划的规划范围、规划内容和要求。 4、城市风貌现状分析 (1)城市风貌地理文化圈层分析。 (2)市域风貌整体格局和重点旅游景区风貌特色分析。 (3)城市总体风貌分析,含城市总体风貌特征、城市风貌格局、城市轴线、城市天际线和滨水风貌的分析。 (4)土地利用和主要交通道路分析。 (5)城市历史人文景观风貌分析,包含历史人文特征分析,历史人文景观的现状分析。

池州市城市风貌专项规划文本

池州市城市风貌专项规划文本 第一章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1-1 城市风貌是城市的景观特征、神韵气质及经济文化水平的综合表达。为保持与延续池州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特征,形成良好的城市外在物质形象特征,突出池州地方特色,特制定本规划。池州市城市风貌专项规划是池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城市景观和风貌方面进行的深化与细化。 1-2 池州市城市风貌专项规划的目标为“山水池州、特色池州、文化池州”。 “山水池州”——强化池州自然景观特征,突显山水城市格局,将山、水、绿、城融为一体,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园林城市。 “特色池州”——完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景观建设,合理保护城市历史景观,发展城市现代景观,焕发城市生机与活力。 “文化池州”——通过城市历史地段保护、特色街道整治与文化设施建设展现池州人文景观神韵,保护、继承与发展池州文化传统特色与文脉。 1-3 池州市城市风貌专项规划的原则: (1)保育自然风景,尊重环境特征 规划应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过程和格局的完整性,突显山水城市风貌特征。尊重和利用地形地貌、植被等自然生态要素,使得自然形态和人工建设在空间上达到和谐组合并相互衬托。 (2)保护历史风貌,延续城市文脉 保护池州历史城区的历史遗存和整体格局,按照划定的范围和相应的保护措施与控制要求对历史风貌加以保护。在城市建设中,延续历史文脉的同时,提倡建筑设计的创新,体现城市景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体现以人为本和景观可持续性 按照人的活动规律合理规划,致力于建设一个舒适的城市。协调现实与标准的矛盾,使城市居民能够最大可能地实现满足完成自我的要求。注重景观的永续使用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规划的层面与结构 2-1 根据池州城市的基本条件、发展需求和建设问题,池州市城市风貌专项规划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城市景观与风貌加以控制。 2-2 宏观层面的城市风貌规划包括城市风貌特色的提炼总结,城市空间格局规划和城市色彩规划。在对城市整体山水环境与景观特色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景观分区和景观结构规划,确定合理的城市高度分区,对城市主色调和色彩分区提出规划控制要求。 2-3 中观层面的城市风貌规划包括特色片区规划、特色街道规划和景观视廊规划。特色片区是城市中具有特殊风貌特征和景观价值的相对完整的区域,包括老城历史文化风貌区、湖滨新中心区、站前区等;特色街道规划包括分析街道节点景观,街道尺度与界面,确定不同类型的特色街道布局;景观视廊规划包括确定城市天际线和视线通廊,提出对眺望景观的控制要求。 2-4 微观层面的城市风貌规划涉及地标建筑的布局,重要景观地段,开放空间、节点和界面规划。在现状古建筑与高层建筑的基础上,合理布置标志性建筑物;合理引导重要景观地段设计;完善开放空间、界面布局;进行城市雕塑、环境小品等节点的规划。 第三章宏观层面的城市风貌规划 3-1 池州城市风貌特色为“两河一湖双塔秀,山水名城杏花村”。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池州城市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人文

河南省城市道路系统专项规划编制纲要

河南省城市道路系统专项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第一部分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概述 一、项目编制背景 二、规划依据、年限、范围、目标 三、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四、规划主要内容 第二章城市概况 一、城市现状 城市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城市交通等城市基本情况。 二、相关规划概述 1.城市性质、规划年限、规模(人口、用地范围)、发展目标和功能布局; 2.城市道路交通。 第三章城市道路现状分析 通过道路现状交通状况的调查,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评价现状道路网。 第四章城市交通需求预测

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和城市交通调查,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进行城市交通需求预测。 第五章对外衔接道路规划 一、区位分析 分析城市的区位和城市对外交通设施的位置及功能。 二、对外衔接道路规划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和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布置,科学合理地规划与城市对外交通衔接的道路系统。 第六章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一、规划原则及指导思想 二、城市道路网规划布局 确定城市道路网的布局形式,进行道路等级的划分,确定城市道路发展模式。 三、城市骨干道路系统规划 对城市骨干道路系统进行分析,构建一体化路网主骨架。 四、道路网规划指标 确定城市路网整体设施水平,提出城市道路规划建设方向及路网指标控制建议。 五、道路红线与断面规划 道路平面定位,道路红线规划,道路的横断面规划等。

道路横断面规划应结合公共交通优先的政策,明确公交专用道、公交停靠站、出租车载客点等公共交通设施的布置方案。 注:对已有的支路进行平面控制,未建的支路明确其布置范围、规模,可不做平面控制。 第七章道路交叉口规划 一、平面交叉口规划 进行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确定交叉口的发展预留用地范围,并对典型交叉口进行交通渠化设计(包含公共交通)。 二、立体交叉口规划 确定立体交叉的位置,明确立交的形式,确定交叉口用地范围。 第八章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一、步行交通系统规划 确定步行交通系统规划方案及行人过街的位置、形式、建设时序等。 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规划 规划非机动车路网系统,确定交叉口非机动车交通组织方式,提出核心区非机动车停放管理模式等。 第九章规划路网评价 一、总体结构分析评价 将道路用地面积、快速路网密度、主干路网密度、次干路网密度、支路网密度等指标与规范值进行比较,评价道路总体结构。 二、路网总体运行评价

城市色彩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背景与概念 国际学术界对于将“城市”作为色彩载体问题的关注基本上始于1970年代,当时主要以旧城的保护和复原为出发点,而之前相关领域的色彩研究则多集中在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上。随着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文明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品尝到了技术万能的观念带来的恶果:诸如空气污染、资源减少、土地荒漠化等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地区文化、传统文化等人文环境的消解。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寻求社会发展的新途径,成为20世纪后期人类逐渐关注并日益重视的重大课题。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开始明确指出:“不仅要保护和维护好城市的历史遗迹和古迹,而且还要继承一般的文化传统。”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其面貌是一个地区的地方特征、民族特征和文化传统最直观的反映,而城市的色彩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信息之一。在针对城市问题的城市景观(townscape 或urbanscape )的研究概念提出之后,又有学者直接针对色彩的主题提出了色彩景观 (colorscape)[1] 的概念,即关注色彩作为城市景观中 的重要组成因素,如何使其所承载的重要历史、文化和美学信息在人文环境的保护和发展以及高品质人居环境建设中发挥作用。总之,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保护环境”的重大主题确立之下,城市色彩问题的研究与之相契合,开始在部分国家和地区蓬勃地发展起来了。 从研究对象的角度讲,所谓“城市色彩景观”的概念,即:城市实体环境中通过人的视觉所反映出来的所有色彩要素所共同形成的相对综合、群体的面貌。虽然从广义上讲,城市的色彩内涵十分广泛,包括了城市的气候、植被、建筑、物产、民俗等等,但城市色彩景观的概念则是将研究界定在以“色彩”为特定的景观类型、城市实体的可视因素范围之内。从研究的角度讲,城市色彩景观规划与设计不同于微观的、单体的建筑设计中色彩语言运用的研究,而是从宏观的、城市的角度进行的系统的、控制性或指导性的研究,其研究层面不是微观的而是相对宏观的,其研究对象不是某一个体而是人们生活于其中的城市环境。从研究的目的来讲,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的课题,就是要研究如何从城市这一相对宏观的角度,对城市环境中的色彩因子进行规划和设计,以期从视觉美学和地域文化两个层面展现出适宜地表达地方传统文化的、具有地域性的、良好宜人的城市景观。 国外城市色彩景观设计的研究和实践 对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在我国尚属一个新的领域,之前并没有相对系统的研究论述。 而国外一些 城市色彩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CITY’S COLORSCAPE 摘要:本文提出“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阐述了其产生的背景,国际上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以及在中国进行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文章还提出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论,包括总体策略的制定、控制模式以及实际操作方法等。 Abstract: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concept of“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city’s colorscape”.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and some related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projects, and discusses the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city’s colorscape in China. The methodology is alsodiscussed in the paper, including the general police,control types, specific methods,etc.关键词: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 Key words: The city’’s colorscape, Planning, Design 尹思谨/YIN Sijin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收稿日期: 2003-07-15

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2009)

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 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211号)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 文号:第211号 《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已经市政府四届一四六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 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本市城市更新活动,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土地、能源、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城市更新活动。 本办法所称城市更新,是指由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主体对特定城市建成区(包括旧工业区、旧商业区、旧住宅区、城中村及旧屋村等)内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区域,根据城市规划和本办法规定程序进行综合整治、功能改变或者拆除重建的活动: (一)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亟需完善; (二)环境恶劣或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三)现有土地用途、建筑物使用功能或者资源、能源利用明显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影响城市规划实施; (四)依法或者经市政府批准应当进行城市更新的其他情形。 第三条城市更新应当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划统筹、节约集约、保障权益、公众参与的原则,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 第四条城市更新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更新实行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和年度计划管理制度。 城市更新单元规划是管理城市更新活动的基本依据。 城市更新年度计划应当纳入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及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第五条城市更新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分别由市、区政府、土地使用权人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主体实施。 第六条市、区政府应当保障开展组织实施城市更新的工作经费,对城市更新项目提供适当的资金扶持。

03-101206六安道路网专项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 2 - 第二章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及规划目标......................................................................................................... - 2 - 第三章对外交通规划......................................................................................................................... - 3 - 第四章城市内部道路网规划................................................................................................................... - 4 - 第五章道路要素控制......................................................................................................................... - 6 - 第六章规划实施............................................................................................................................. - 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