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教学大纲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

前言

急诊医学是对急性危重病人实施紧急救治的一门新兴的、独立的医学学科,同时也是建立在各医学学十斗基础上的专门学科。

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保障人民健康的需要,急诊工作更显得重要。它既是救死扶伤的第一线,又是伤病员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关键的—环。在某种意义上说,急诊医学发展的水平标志着一个地区和国家的医学水平,并具有战略意义。

急诊医学是新开设的一门课程。为了使专科各医学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急诊工作,结合教改精神,现将有关各科共同的急诊课题、常见抢救知识归纳为本学科而作一初步尝试。大纲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部分。了解部分可略讲或自学。

第一章绪论

理论教学内容

一、急诊医学的含义及急诊的发展概况。

二、急诊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及特点。

三、急诊抢救工作组织形式和抢救人员的素质。

第二章复苏

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论

一、复苏的概念

二、熟悉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

三、掌握心跳骤停的诊断。

四、熟悉复苏步骤:

第二节心肺复苏

一、熟悉初期复苏:确保呼吸道通畅,人工呼吸+心脏挤压(胸外、胸内)。

二、二期复苏:掌握准备工作,呼吸功能的维持,掌握复苏药物的应用:除颤与起搏。

第三节脑复苏及心肺复苏后的其他处理

一、熟悉脑复苏:降温、脱水疗法、激素、能量合剂、苏醒药的应用。

三、熟悉心肺复苏后的其它处理:有效循环的维持,呼吸的管理,治疗原发病,预防并发病,预防并发症及有关护理。

第四节复苏时常遇到的问题

一、心脏停搏者是否都进行复苏及复苏终止的时间。

二、人工呼吸采用哪种方法。

三、何时采用胸内心脏挤压。

四、复苏时给药途径。

实习内容

一、观看复苏录相。

二、在模型上做复苏操作。

第三章昏迷

理论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昏迷的定义:昏迷与晕厥、嗜睡的区别。

三、机理。

四、病因及分类: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

五、熟悉临床表现:浅昏迷,中度昏迷,深昏迷。

六、掌握诊断:确定是否昏迷:病因学诊断,

七、掌握治疗:一般处理。病因治疗,合并症处理,复苏疗法,护理。

第四章急性呼吸衰竭

理论教学内容

一、概述:重点介绍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

二、病因:创伤,感染,中毒,误吸,输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放射线照射,其它。

三、病理生理和病理检查

病理生理: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病理检查。

四、熟悉临床表现:分四期。

五、掌握诊断、鉴别诊断:主要与心源性肺水肿鉴别。

六、掌握治疗:病因治疗:改善低氧症和换气,保护肺组织及消除新伤害因子。

第五章急性心力衰竭

理论教学内容

—、概述。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肺毛细血管压力升高,渗透性增强,左心排血量急剧下降。

三、熟悉临床表现: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的特征性症状和体征,咳嗽及咯血,心脏病体征:X线征象。

四、熟悉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的主要依据。早期诊断的重要性。与支气管哮喘发作、自发性气胸以及其它原因引起的休克相鉴别。

五、掌握急救处理:坐位,吸氧,吗啡与杜冷丁的庾用;强效利尿剂,洋地黄、血管扩张药,止血带的应用。

第六章急性脑功能衰竭

第一节脑衰的病因,脑循环的病理生理,颅内压增高。

一、急性脑功能衰竭的病因。脑循环的生理:脑血流量正常值,脑血流量的调节:脑机能的活动,脑代谢与血流的关系。脑循环、代谢的病理生理。

二、颅内压生理调节: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脑水种以及颅内占位性病变的病理。颅内压增高时与内脏功能障碍。

第二节急性脑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一、熟悉意识障碍:确定意识障碍及其程度。特殊意识障碍的表现:脑膜刺激征。运动机能和生理病理反射:

二、熟悉颅内压增高与脑水肿的临床表现:颅内压增高的主要症状及体征:脑疝的主要临床表现。

三、熟悉急性脑衰的诊断:确定是否脑衰。推测病变部位。病因诊断。

第三节急性脑功能衰竭的治疗

一、病因治疗:掌握对症处理:确保呼吸道通畅,给氧,维持循环,恢复酸碱与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胃肠道紊乱的处理。控制体温。镇静止痉。水分与营养。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

二、掌握脑水肿的治疗:减少脑容积及减少脑血流,缩减脑脊液容量,常用脑减压方法的选择。脑水肿时输液与电解质平衡。

三、掌握改善脑代谢:临床常用脑代谢活化剂及神经介质类药物。内分泌药物。脑血管扩张剂。脑保护剂。

第七章急性中毒

理论教学内容

一、概念:急性中毒的定义,学习目的

二、了解病因和发病机理:病因:职业性、非职业性毒物途径:腐蚀性,神经毒,血液毒,其解毒和排泄:肝、肾。影响毒力的因素:毒物的毒性、剂量接触时间、机体的易感性。

三、熟悉临床表现:常见症状:不同毒物的特征表现。

四、掌握诊断:病史。中毒症状。体检。毒物检验。

五、掌握治疗:治疗原则。治疗措施:迅速排除体内毒物,解毒剂的应用,促进毒物排泄。保护消化道粘膜,支持和对症处理。心、肾、呼吸功能不全的处理。感染的防治。

六、预防。

第二节有机磷农药中毒

一、概述:常用有机磷农药的种类、理化特性、毒力。

二、病因及发病机理:中毒原因。中毒途径。中毒机理。

三、掌握临床表现:毒菌碱样症状,烟碱样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轻、中、重度中毒的临床表现。

四、掌握诊断:毒物接触史。中毒症状。胆碱酯酶活力测定。

五、熟悉鉴别诊断:急性胃肠炎。中暑。

六、掌握急救治疗:消除毒物。特效解毒剂(抗胆碱能神经药物,胆碱脂酶复能剂)。对症治疗。

七、预防。

第三节一氧化碳中毒

一、概述:一氧化碳的理化性质。职业性中毒和非职业性中毒。

二、发病原理:碳氧血红蛋白和组织缺氧。

三、掌握临床表现:症状,体征。昏迷期间并发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

四、掌握诊断: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

五、熟悉鉴别诊断:脑血管意外。其它药物中毒。

六、掌握急救治疗:脱离接触,氧疗法,能量合剂,维生素C,控制脑水肿,对症治疗。

七、预防。

第八章部分常见急症

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节触电

一、概述:一般性介绍。触电的定义,原因。

二、病理生理。

三、熟悉临床表现及诊断:现场情况,全身表现,局部表现,合并症。

四、掌握急救处理:脱离电源,对“假死”的抢救,呼吸心跳骤停的抢救,能否应用肾上腺素的判断,其它治疗。

第二节溺水

一、概述。

二、病理生理:基本病理改变。分别叙述淡水及海水淹溺的病理生理改变。

三、熟悉临床表现及诊断:淹溺史、体验。

四、掌握急救处理。

第三节勒缢

一、概述。

二、熟悉临床表现及诊断:现场情况。体验。

三、掌握急救处理。

第四节毒蛇咬伤

一、概述:常见毒蛇种类,特点,蛇毒分类。

二、熟悉毒蛇咬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神经毒类、血液毒类、混合毒类。

三、掌握急救处理:早期缚扎,排除创口毒液,解毒治疗(中草药、血清疗法),局部治疗。重症病人的治疗(呼吸抑制和循环衰竭的处理)。抗生素的使用。药物禁忌。

实习内容

第3—9章可临床见习。

第九章部分常见急诊治疗技术

理论教学内容

一、静脉切开术:适应症。常选用的静脉。掌握操作步骤。

二、中心静脉插管与中心静脉压测定:掌握适应症,操作技术,测压方法,临床意义。

三、气管切开术:熟悉适应症。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四、动脉穿刺输血:适应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

实习内容

一、幻灯或录相。

二、临床见实习。

《中医急诊学》 课程教学大纲 (修改)字

《中医急诊学》 课程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二零一零年八月制定

《中医急诊学》课程教学大纲 (共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课程名称:中医急诊学 课时:63(43/20) 学分:3.5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中医诊断学为中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临床专业课。该课程是在中医药理论体系指导下诊断、救治、救护各科急、危、重症的一门学科,是中医临床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主干课程。中医诊断学是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的学科,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实际能力,它是以内、外、妇、儿等学科为基础。重点讲解中医诊断学的基础理论,常见危重症及各科急症的诊断鉴别诊断、急救处理、辨证论治。 教材主要阐述 (1)中医急诊学的概念、特点、性质、地位与任务及其流源;(2)中医急诊学的临床特点、病及概要、古今相关理论、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常用的治则与治法。(3)常见危重病的中医急救处理原则、中医药在疾病抢救治疗中的地位、辩证求治规律等;(4)常用的中医急救技术及现代常用的急救技术。 教材分上篇、下篇、附篇三部分,上篇重点介绍中医急诊学的学科特点等,下篇突出常见急危重症和各科常见急症的诊断与急救,附篇重点讲解常用的急救技术。教学的重点在下篇,讲课的中心内容是基础概念、诊断与鉴别诊断、急救处理等,学生自学上篇及下篇各论常见急症中的附篇等内容,下篇是见习和实习学习的重点,课堂讲授由教授、副教授任课为主,同时进行操作训练。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上篇 总论 第一章中医急诊学流源及病症特点(自学) 掌握中医诊断学的概念和范畴,熟悉中医诊断学的辨证救治特点,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了解和中医急诊学与现代急诊医学的关系。 第二章中医诊断学诊断与辩证(2学时) 掌握中医急诊学诊断疾病的关键和辩证关键,熟悉中医急诊辨证方法与内科学辨证方法的异同,了解中医急诊辨证治疗的流源,了解六经辩证、卫气营血辨证、脏腑辨证等在中医急诊临床中的意义。 第三章中医急诊护理(自学) 掌握中医急诊的护理特点,熟悉中医急诊的调护,了解中医急诊的预防特点。 第四章急诊科(室)的建设(自学) 了解急诊科(室)的任务范围,“三位一体化”的管理体制,讲解急诊科(室)的人员配备和要求,人才培养;介绍科(室)所需的基本设施,包括建筑选址,科室设备、医疗仪器设备和药品等,简介急诊科(室)的急诊管理,如急诊工作制度、观察室管理、抢救室及监护式管理、急诊病案管理等,了解科研和教学工作。 下篇 各论 第一章急危重症(25课时)

《急救医学基础》

《急救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课程总学时:30 适用专业及层次:农村医学中专开课时间:第4期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急救医学是一门跨专业的以创伤、严重感染、复苏、灾害医学、中毒以及内科危重病诊治和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二级学科。急救医疗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卫生机构的组织管理水平,而且也是医院、救护机构医护人员的救治水平和素质的具体体现。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迅速发展,交通及工伤等事故、各类严重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危重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因此需要我们医护人员不断做好急诊急救医疗工作,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本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16学时,实践16学时。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 掌握急救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2. 掌握院前急救,急救问题的紧急评估与处理 3.熟悉各急症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分类。 4.掌握各急症的临床表现,识别及处理,特别是早期识别及处理、转院前处理、转院途中处理。 5. 熟悉急危重症病人的监护内容 6、掌握常用急救药物 (二)技能教学目标 1.应用急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对常见急症的临床特点作出解释。 2.运用急救医学的理论与技术,初步学会对常见急症的识别及处理,特别是早期识别及处理、转院前处理、转院途中处理。 3. 初步学会使用常用急救药物。 4、学会急救常用技术 (三)素质教学目标

1. 具有以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态度学习本课程,在实践中表现出对患者尊重、关心、爱护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2.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第一的概念,充分认识急诊病人危、急、重的特征,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学善思的学习习惯、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全面较强的适应能力。 3.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地思考、研究和解决问题。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绪论 1.了解急救医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2.了解急诊与急救医学的范畴。 3.熟悉急诊与急救医学的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急救医疗体系 1.熟悉急救医疗体系的基本组成形式。 2.了解我国急救医疗体系的现状。 (三)院前急救 1. 概述 (1)了解院前急救的重要性。 (2)熟悉院前急救的任务和特点。 (3)熟悉院前急救伤员的分类。 (4)掌握院前急救的原则。 (5)熟悉院前急救的组织与实施。 2.院前急救管理 (1)了解如何建立急救网络。 (2)熟悉急救管理制度。 (3)了解急救设备的管理方法。 (四)急救问题的紧急评估与处理 1.熟悉急救问题的紧急评估方法。 2.掌握急救处理的原则。

急救医学教学大纲

《急救医学Ⅰ》本科课程质量标准 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Emergency MedicineⅠ 总学时:32学时(理论授课:30学时;临床见习课:2学时) 学分:2.5学分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含法语、全科)、麻醉学专业 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70%。 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30%。其中包括见习考核、大课考 勤、学习态度和平时表现(10%)和自学内容上网络课程 阶段考核/期中考核(20%)。 《急救医学Ⅰ》属于二级学科,是临床医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该学科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与临床各学科关系密切。本课程的任务,是在学生学习临床相关学科课程之后,通过《急诊医学Ⅰ》的教学,使学生学到急救医学的基本理论,熟悉临床实践所需的常用急救技术,培养学生独立处理急症的能力,为学生从事急诊和其他各学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所以,该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一)授予学生急救医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灵活缜密的临床诊疗思路: 1. 掌握各种临床危象的临床表现和急救处理:院前现场急救和心肺复苏,各专科系统急症,如心血管系统急症、呼吸系统急症、中枢神经系统急症、消化系统急症、内分泌系统急症、急性中毒和创伤,包括多发伤

和复合伤的急诊诊断和治疗。 2. 掌握病情危重程度的临床评估,各常用意识评分系统,危重症常用监测手段及治疗原则。 3. 在熟练掌握内科、外科、妇产科急重症的诊断、治疗的基础之上,熟悉多器官功能不全的诊断及治疗、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常见急症的临床症状和鉴别诊断。 (二)掌握各种急救医学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过硬的临床动手能力: 1. 掌握院前急救基本技能:初步处理、止血、评估、搬运、制动、转运。 2. 掌握心脑肺复苏基本技能:徒手心肺复苏、除颤、药物复苏种类和剂量。 3. 掌握气道开放、静脉开放基本操作技术及呼吸机的基本使用。 4. 掌握常用急诊操作技术:洗胃、导尿、胸穿、腹穿、心包穿刺、颈托的使用。 (三)掌握各类急症的抢救流程与治疗原则,为学生从事急诊和其他各学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加强本科学生的“三基”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急救医学Ⅰ》总学时为34学时,其中理论授课32学时, 见习课2学时。教学内容以现代医学所需要的急救医学基础为主,力求反映现代医学技术所涉及的急救医学临床思路及基本技能,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开

急诊灾难医学教学大纲

急救医学-灾难医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灾难医学 【课程类型】必修课 【授课对象】研究生教育培养计划三年制急救医学专业 【学时学分】10学时,1学分 一、课程简介 灾难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边缘学科。它的研究内容涉及社会、经济、管理、理工科学等多个学科,可谓上至天文地理,下至理工农医均有涉及。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灾难医学的基本理论、灾难救援指挥管理、各种灾难损伤的急救以及灾难心里障碍救援技术。教学目的在于培养既懂灾难医学救治,又懂灾难施救指挥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我国地广辽阔,人口众多。地震、泥石流、洪灾、旱灾、风灾、雪灾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除上述自然灾害之外,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火灾交通事故、矿难、踩踏、恐怖袭击等人为灾难也常有发生。中国已成为继日本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灾难损失最严重的国家。灾难一旦发生,医护人员总是救援的主力军。 现代灾难医学救援“三七分”理论强调“三分研究,七分教育”的原则。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我国的高等医学院校纷纷开设灾难医学的课程,教授灾难医学救援的知识和技能,有部分院校还成立了灾难医学学系。经过近5年的探索和教学实践,灾难医学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生产实习基地建设诸方面取得成效,得到医学学术界和社会的认可。本课程旨在对我国灾难医学及其研究生教育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二、教学时数分配 安排学时:理论课10学时 学分:1学分 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灾难医学》刘中民主编。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篇灾难医学总论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灾难医学范畴和特点,全面了解灾难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史,了解我国人道医学、灾难医学与急诊医学的关系。熟悉灾难医学救援的伦理学问题。 (二)教学内容 1.灾难医学概论 2.灾难医学的形成和发展 3.人道医学、灾难医学与急诊医学 4.灾难医学救援的伦理问题 5.灾难医学救援的合作与交流 掌握:灾难的概念和分类,灾难医学的范畴和特点。灾难医学的新理念。 熟悉:人道医学、灾难医学与急诊医学的关系。灾难医学救援的伦理学问题。 了解:灾难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史。灾难医学救援的国内外交流。 第二篇灾前准备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灾难医学救援法制体系,灾难医学救援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救援预案。掌握灾害救援对的分类、救援队伍的组织和管理。掌握医学救援装备的特性和配置,医学救援装备的分类和组成。熟悉医学方航的概念、组成、类型和功能。了解灾难医学救援培训方案和灾难医学救援通讯和信息管理。 (二)教学内容 1.灾难医学救援法制内容、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预案。 2.多媒体形式详细讲解灾难救援队的分类、灾难医学救援队伍的组建原则和组成结构。列举灾难医学救援队伍的技能培训,从灾难医学救援队伍演练的分类、形式、实施三方面讲解灾难医学救援队伍的演练过程。 3.多媒体讲解灾难医学救援队伍的后勤保障内容。 4.重点讲解医学救援装备的特性、配置要求及配置原则。 5.多媒体形式详细讲解医学救援装备的分类和组成,以及医学救援装备的管理。 6.多媒体讲解医学方航的概念、特点和发展概况。讲解医学方航的分类和组成。详细讲解医学方航的功能、设备使用、维护和运作管理方式。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学时/学分:45/2.5 适用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北京远郊定向) 急诊医学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必修专业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对急诊医学基础理论、急危重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思维方法、诊疗流程和抢救技术等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逻辑严密的临床思维能力,更好地了解急诊医学常见的急危重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掌握诊断及鉴别诊断,急诊抢救治疗流程,同时尽可能针对病因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为学生将来在农村基层医院独立工作、对急危重症患者的初步抢救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法,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兴趣,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紧密联系临床。理论课以课堂授课为主,采取病例导入方法教学,结合互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部分章节组织自学和课堂讨论。适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讲授的同时,辅以视频、多媒体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实践课结合临床患者,学生问诊、查体并提出诊断,进行课堂讨论,教师总结;加强急救技术的培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四、课程成绩考核方法及评定标准 本课程是考查课程。考试成绩由两部分组成:期末理论考试和平时成绩。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考核方式为闭卷笔试,评卷办法以试卷的标准答案为依据,统一阅卷;平时成绩占40%,其中考勤占10%、课后作业占10%、技能考核占20%。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急诊及灾难医学,沈洪主编.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3年:9787117171441 参考书: 急诊医学,李春盛主编.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3年:97872 内科学,葛均波徐永健主编.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3年: 9787117173148 外科学,陈孝平汪建平主编.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3年:9787117170222 六、课程各章节学时分配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 学时:54 适用专业:护理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主要内容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在紧急情况下对患者实施及时、准确的救治和监护,以提高救护的成功率。 前导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学会有关急救的一般概念 2.学会常用的急救监护技术和常用的急救救护技术。 3.能对临床各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患者提出护理问题并给以处理的能力。 4.认识和珍爱生命,初步养成自觉地关心、爱护、尊重护理对象,全心全意为护理对象服务的观念与行为意识,爱岗敬业,具有协作精神。 5.养成自觉按照护理程序工作的观念和认真、热情、主动地执行护理措施的工作意识,具有反应敏捷、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6.有学习、尝试临床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护理实训室、教学医院急诊病房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五、教法说明 1、采用讲授、多媒体、录像、示教、讨论、角色扮演、见习、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 2、本课程系理论教学课,兼有一定的实践教学。教学中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树立“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从而培养学生具

有自主学习、独立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本课程采用期中考试、书写见习报告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期中考试占学期总成绩的25%;见习报告两份占学期总成绩的25%;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急救护理学》周秀华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急诊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用) 一、课程简介 急诊医学是一门跨专业的以创伤、严重感染、复苏、灾害医学、中毒以及内科危重病诊治和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二级学科。急救医疗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卫生机构的组织管理水平,而且也是医院、救护机构医护人员的救治水平和素质的具体体现。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迅速发展,交通及工伤等事故、各类严重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危重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这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不断做好急诊急救医疗工作,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本大纲通过急诊医学概论讲述,使学生掌握急诊医学的范畴,掌握急诊医疗体系的组成,熟悉急诊医学的现状,了解急诊医护人员的素质要求。本大纲包含了医学生必须掌握的急诊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等,适用于五年制临床本科专业,根据教学计划本大纲安排理论授课24学时,见习8学时,合计32学时。 二、学时分配 ~

三、正文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急诊医学的范畴 二、掌握现代急诊服务体系的组成 课程内容 急诊医学的概念;急诊医学的范畴;急诊医学发展史;现代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 第二章心肺脑复苏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BLS、ALS的概念和内容 二、掌握BLS的操作步骤 三、掌握脑缺血损伤和脑复苏 四、熟悉气道管理和机械通气 课程内容 。 心脏、呼吸停止的原因和诊断;成人和小儿BLS、ALS的步骤;脑缺血损伤和脑复苏;气道管理和机械通气 第三章休克(自学)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休克的诊断和治疗 二、掌握各种休克的急救方法 三、熟悉休克的病理生理 自学内容 】 休克的病理生理;休克的诊断和治疗;各种休克的急救方法 第四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自学)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SIRS的诊断和治疗 二、掌握MODS的诊断和治疗 三、掌握脓毒症的诊断和治疗

急救医学教学大纲

《急救医学I》本科课程质量标准 课程编号:(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四院)、 (附属延安医院)、(附属甘美医院) 英文名称:Emergency Medicine I 总学时:32 学时(理论授课:30 学时;临床见习课:2学时)学分:学分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含法语、全科)、麻醉学专业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70%。 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30%。其中包括见习考核、大课考 勤、学习态度和平时表现(10%)和自学内容上网络课程 阶段考核/期中考核(20%)。 《急救医学I》属于二级学科,是临床医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该学科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与临床各学科关系密切。本课程的任务,是在学生学习临床相关学科课程之后, 通过《急诊医学I》的教学,使学生学到急救医学的基本理论,熟悉临床实践所需的常用急 救技术,培养学生独立处理急症的能力,为学生从事急诊和其他各学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所以,该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 (一)授予学生急救医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灵活缜密的临床诊疗思路: 1.掌握各种临床危象的临床表现和急救处理:院前现场急救和心肺复苏,各专科系统急症,如心血管系统急症、呼吸系统急症、中枢神经系统急症、消化系统急症、内分泌系统急症、急性中毒和创伤,包括多发伤和复合伤的急诊诊断和治疗。 2.掌握病情危重程度的临床评估,各常用意识评分系统,危重症常用监测手段及治疗原则。 3.在熟练掌握内科、外科、妇产科急重症的诊断、治疗的基础之上,熟悉多器官功能不全的诊断及治疗、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常见急症的临床症状和鉴别诊断。

急诊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急诊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用) 一、课程简介 急诊医学是一门跨专业的以创伤、严重感染、复苏、灾害医学、中毒以及内科危重病诊治和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二级学科。急救医疗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卫生机构的组织管理水平,而且也是医院、救护机构医护人员的救治水平和素质的具体体现。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迅速发展,交通及工伤等事故、各类严重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危重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这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不断做好急诊急救医疗工作,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本大纲通过急诊医学概论讲述,使学生掌握急诊医学的范畴,掌握急诊医疗体系的组成,熟悉急诊医学的现状,了解急诊医护人员的素质要求。本大纲包含了医学生必须掌握的急诊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等,适用于五年制临床本科专业,根据教学计划本大纲安排理论授课24学时,见习8学时,合计32学时。 二、学时分配

三、正文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急诊医学的范畴 二、掌握现代急诊服务体系的组成 课程内容 急诊医学的概念;急诊医学的范畴;急诊医学发展史;现代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第二章心肺脑复苏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BLS、ALS的概念和内容 二、掌握BLS的操作步骤 三、掌握脑缺血损伤和脑复苏 四、熟悉气道管理和机械通气 课程内容 心脏、呼吸停止的原因和诊断;成人和小儿BLS、ALS的步骤;脑缺血损伤和脑复苏;气道管理和机械通气 第三章休克(自学)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休克的诊断和治疗 二、掌握各种休克的急救方法 三、熟悉休克的病理生理 自学内容 休克的病理生理;休克的诊断和治疗;各种休克的急救方法 第四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自学)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SIRS的诊断和治疗 二、掌握MODS的诊断和治疗 三、掌握脓毒症的诊断和治疗 自学内容 SIRS的诊断和治疗;MODS的诊断和治疗;脓毒症的诊断和治疗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

急诊医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内容广泛。 该课程目前作为医学本科生的指定选修课。 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急诊医学、急症和危重症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规律。掌握常见急、危重症,各种急救技术和监测技术。 二、课程基本要求: 1、急诊医学的理论部分主要是通过课堂讲授: (1)使学生了解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加,急诊医学是一门日益重要的学科,有其特有的临床认识方法和要求。 (2)使学生明白善于发现和预测病人的危急情况,稳定生命体征,抢救生命是急诊的主要任务。 (3)使学生精熟各种常见危重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判断及正确的处理。 (4)使学生掌握为抢救危重病人而必须进行的各种急救技术和监测技术。 (5)使学生能全面的评估不同阶段的危重病人的病情,并会合理的分流病人。 2、急诊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各种急救技术和危重症监测技术将是教学中的重点。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模拟现场、实地操作,并通过录像、幻灯、多媒体教学等手段达到教学目的。另外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急诊抢救室和EICU。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题下,观摩急救现场,感受紧张气氛,见习危重症的救治方法 3、院前急救部分的学习是先通过课堂讲解,重点介绍什么是院前急救,院前急救的意义,国际、国内、上海地区急救现状,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发展趋势,然后安排学生参加“120”急救工作来达到熟悉了解院前急救的目的。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急诊医学总论 1、急诊医学的概述。 2、急诊医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 3、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 4、急诊医学特点,急诊思维方法,急救原则,急诊医生的素质要求。学习急诊医学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章、心肺脑复苏 1、心肺脑复苏的概念,临床死亡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死亡的分期。 2、心跳骤停的诊断。 3、心肺复苏。 4、脑复苏。 5、脑死亡的概念、判断方法。 第三章、休克 1、休克的概念、病因分类、分期和动向的判断。 2、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的诊治方法。 第四章、MOSF 1、MOSF的概念和发病机理探讨。 2、MOSF的早期临床表现、诊断标准。 3、MOSF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第五章、昏迷的诊治

《急诊与灾难医学》理论教学大纲资料

《急诊医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医学美容)等专业使用) Ⅰ前言 急救医疗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卫生机构的组织管理水平,而且也是医院、救护机构医护人员的诊治水平和素质的具体体现。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迅速发展,交通、工伤等事故、各类严重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危重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地震、水灾、火灾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如何做好急诊急救医疗工作,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致残和病死率已受到各级卫生部门和广大急救人员的普遍重视。因此要求急诊医务人员不断充实自己、努力学习、更新知识,满足急诊诊治工作的需要。《急诊与灾难医学》是一门跨专业的二级学科,以创伤、感染、复苏、灾害医学、院前医疗急救、急性中毒、危重病诊治和研究、急诊常见症状的鉴别和救治等为主要内容的科学。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常用急救技术,对急诊常见病、多发病能正确急诊处理。对急诊病人能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救治及给予基本生命支持。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卓越医师)、临床医学(医学美容)、麻醉学专业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的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急诊与灾难医学》教学参考学时为20学时。 四教材:《急诊与灾难医学》,沈洪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第二版。 Ⅱ正文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 学习急诊与灾难医学(emergency and disaster medicine )的定义、特点及观念,急诊与急救的区别;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阶段;如何进行急诊与灾难医学的

急救医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四院)、 (附属延安医院)、(附属甘美医院) 英文名称:Emergency Medicine I 总学时:32 学时(理论授课:30 学时;临床见习课:2 学时)学分:学分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含法语、全科)、麻醉学专业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70%。 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30%。其中包括见习考核、大课考 勤、学习态度和平时表现(10%)和自学内容上网络课程阶 段考核/期中考核(20%)。 《急救医学I》属于二级学科,是临床医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该学科综合性强, 涉及面广,与临床各学科关系密切。本课程的任务,是在学生学习临床相关学科课程之后, 通过《急诊医学I》的教学,使学生学到急救医学的基本理论,熟悉临床实践所需的常用急 救技术,培养学生独立处理急症的能力,为学生从事急诊和其他各学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所 以,该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 (一)授予学生急救医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灵活缜密的临床诊疗思路: 1. 掌握各种临床危象的临床表现和急救处理:院前现场急救和心肺复苏,各专科系统急症,如心血管系统急症、呼吸系统急症、中枢神经系统急症、消化系统急症、内分泌系统急症、急性中毒和创伤,包括多发伤和复合伤的急诊诊断和治疗。 2. 掌握病情危重程度的临床评估,各常用意识评分系统,危重症常用监测手段及治疗原则。 3. 在熟练掌握内科、外科、妇产科急重症的诊断、治疗的基础之上,熟悉多器官功能不全的诊断及治疗、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常见急症的临床症状和鉴别诊断。 (二)掌握各种急救医学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过硬的临床动手能力: 1. 掌握院前急救基本技能:初步处理、止血、评估、搬运、制动、转运。 2. 掌握心脑肺复苏基本技能:徒手心肺复苏、除颤、药物复苏种类和剂量。

危重病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危重病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可暂缺) 课程名称:危重病医学 英文名称:critical care medicine 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58 学分:3.0 理论课学时:48 实验课学时:10 适用对象: 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危重病医学是麻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临床医学课程,是麻醉学的必修课程,在培养麻醉学医学生的过程中起到奠定理论基础知识的作用。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麻醉学课程的学习。 危重病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的学科,具有多学科性质,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其特点是将现代监测手段和治疗技术应用于危重病人的救治,学习本学科的目的在于理解和掌握有关危重病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为麻醉医师的知识结构和实际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危重病医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课间见习与考试等。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CAI课件对板书和构图以及启发式教学法的启用,课间见习是通过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和总结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麻醉学与危重病医学 【了解】危重病医学课程特点及学习要求。 第二节基本概念 【熟悉】危重病医学、急诊医学、复苏、加强医疗病房的概念。 本章思考题: 1、麻醉生理学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2、什么是内环境?什么是稳态?

3、手术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4、麻醉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第二章创伤后机体反应 第一节病理生理学改变 【掌握】创伤后机体反应的病理生理及其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凝血系统、循环系统的影响和临床意义。 【熟悉】创伤后机体反应对呼吸、消化、泌尿、中枢神经系统及代谢影响及临床意义。 第二节创伤后机体反应的调控 【熟悉】机体对创伤后反应的调控。 【了解】创伤后机体反应的人工调控。 本章思考题: 1、创伤后机体反应的概念? 2、对代谢和脏器功能的改变有那些? 3、增强和降低机体反应的方法有那些? 第三章围术期水、电解质平衡失常的诊治 第一节麻醉手术对水、电解质平衡的影响 【掌握】体液治疗的基础知识。 【熟悉】麻醉、手术对水、电解质平衡的影响。 第二节围术期液体治疗 【掌握】围术期体液量、电解质平衡失常的诊治。 第三节体液治疗的监测 【掌握】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检查。 【熟悉】体重、血压、临床表现的监测。 本章思考题: 1、麻醉、手术创伤对水、电解质平衡有哪些影响? 2、禁食期间的基础需要量应如何计算? 3、病人术中体液需要量包括哪几个部分?术后体液需要量包括哪些? 4、应如何估计脱水程度? 5、水、电解质平衡失常的诊断、治疗、病因、病理生理有哪些? 第四章围术期体液渗透平衡失常的诊治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护理专科总学时:42(理论32,实验10)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研究各类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监视、护理为主要内容的一门新兴的护理临床学科。护士在面对急危重患者时,能否及时无误的对患者作出判断和救护,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和抢救的成败。本课程可分为院外急救和院内急救两大部分。主要以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疾病如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创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中毒、昏迷等及常用的急救技术为主要内容。 二、教学基本要求 作为一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在教学中注重急救技术和危重监护的训练与操作,同时注意学生急救意识与应变能力的培养。本学科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在教学中还应注意讲授一些有关内容的最新进展与观点。理论讲授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标本、模型、图表、幻灯、投影、录象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明确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范畴,了解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熟悉临床常见急危重疾病如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创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中毒、昏迷等的病因、诱因、发病机制。掌握其病情评估、急救原则及护理措施。掌握常用的急救和监护技术,增强急救意识,提高应变能力。 三、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熟悉:急救站及医院急诊科的任务。 了解:急诊医疗的组织体系及其主要参与人员、城市救护站的条件、如何加强医院急诊科建设,提高应急能力。 【教学内容】 1、急诊医学的起源及其范畴。 2、急救站与急诊科的业务范围。 【自学内容】 急诊医疗体系管理。 【思考题】 1、现场救护的原则包括什么 2、抢险救灾紧急救护应做好哪些工作 3、加强急诊科室的业务管理,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第二章院外急救 【目的要求】 掌握:院外急救的原则、各种急救技术的应用。急救用品的配备、护理体检、救护要点。 熟悉:院外急救伤员的分类、不同转运工具转送特点与途中护理。 了解:院外急救的特点与任务。 【教学内容】 1、院外急救的原则;院外急救伤员的分类;急救技术的应用。 2、急救用品的配备;护理体检;救护要点;担架与汽车转运的途中护理。 【自学内容】 1、院外急救的特点与任务。 2、不同转运工具转送特点与途中护理。 【思考题】

危急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

《危急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有助于学生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需要,建立整体护理观念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强化学生急诊、急救意识,掌握急诊知识和急救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基础护理知识以及各专科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学习目的使学生系统掌握急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常用急救护理技术及各种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知识,熟悉急救护理的工作范围与特点,为今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使用,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大纲,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后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是章节中的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

般内容,并采用演示、讨论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 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4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14 学时,实验0 学时。 四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周秀华, 2 版,2008年4月第2版。 II正文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同学们的学习使之初步形成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框架,领会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内涵,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熟悉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构成,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二)熟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三)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三教学内容 (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二)城市医疗救护网。 (三)急救医疗服务的组织体系及其主要参与人员、城市救护站的条件、如何加强医院急诊科建设,提高应急能力。 第二章院外急救 一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使同学能够明确院外急救的概念以及原则,熟悉院外急救的护理工作,了解院外急救服务系统设置与管理,并运用所学知识能够胜任急救护理工作。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急救的原则、各种急救技术的应用。 (二)掌握急救用品的配备、护理体检和护理要点。 (三)熟悉院外急救的概念、分类、不同转送工具转送特点与途中护理。

《创伤急救学》教学大纲

《创伤急救学》教学大纲 《创伤急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BZ0801003 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学时/学分:2学分,总学时32,理论24,见习8学时 一.课程简介(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用32学时)《创伤急救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骨伤专业系列教材中的一门临床课,本教材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五”期间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的精神,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骨伤类专业《创伤急救学》的基本要求而制定。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创伤急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对创伤的诊断水平和急救能力,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科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1.建立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创伤急救学的基本特点,创伤急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骨伤创伤急症常见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治疗及内伤急救,防治原则。熟悉其理论及知识在临床中的指导作用;熟悉其理论及知识在临床中的指导作用;了解创伤急救学的最新发展。为今后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2.建立能力目标。

在授课时逐步培养学生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能力.运用中医术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运用网络资源获取新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让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专科特殊检查.急救操作技能。 3.建立态度目标。 对教学内容作适度调整,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中医专业的热爱。 本课程设为考试课程,总学时数为32学时,其中课堂教学24学时,临床见习8学时。 三.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第一章创伤急救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现场急救与转运,开放性创伤处理原则。 2.熟悉:创伤的定义及类型.急救组织。 3.了解:创伤严重性的判断,院内及院外急救设备。 【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创伤的定义及类型及急救组织工作的程序.手术原则。 2.重点内容:现场急救的主要措施;伤员转送中的注意事项尤其脊柱及骨折的搬运;开放性创伤的定义.特点及处理原则。 3.难点内容:开放性创伤局部伤口的处理。

新_急诊医学教学大纲

急诊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理论0.5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急诊医学学习内容及发展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 第二章心肺复苏理论2学时,见习2学时 教学要求: 1、了解心脏骤停的病因、发病机理及药物治疗。 2、掌握心脏骤停的概念与临床表现。 3、掌握心脏骤停的处理,即心、肺、脑复苏过程及复苏效果的判断。 4、掌握徒手心肺复苏的操作 5、掌握特殊人群心肺复苏的原则 6、掌握脑复苏的原则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案例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图片、观看教学录像片。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 第三章休克理论1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休克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 2、掌握各类休克的诊断与急救措施。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案例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图片、观看教学录像片。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 第四章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理论0.5学时 教学要求: 1、了解中暑、淹溺、电击伤的定义; 2、熟悉中暑、淹溺、电击伤、烧烫伤、毒蛇咬伤的临床表现; 3、掌握烧烫伤分度、中暑、淹溺、电击伤以及强酸、强碱损伤、 毒蛇咬伤的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案例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图片、观看教学录像片。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 第五章创伤急救理论1学时 教学要求: 1、了解创伤急救系统、创伤评分,院前急救的步骤, 2、熟练创伤基本生命支持,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搬 运等。3、掌握创伤概念、特殊创伤(多发伤、复合伤、挤压伤)的概 念及救治原则,了解其临床表现及特点。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案例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图片、观看教学录像片。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 第六章灾害事故急救理论0.5学时 教学要求: 1、了解灾害急救原则,急救流程。 2、了解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放射性灾害的临床特点 3、掌握各种灾害的现场救治原则。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案例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图片、观看教学录像片。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 第七章急诊检查及治疗技术理论0.5学时 教学要求: 1、了解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气管插管、气管 切开术等以及动、静脉穿刺及插管术的操作方法 2、熟练各项操作的术后管理 3、掌握各项操作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拔管指证。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案例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图片、观看教学录像片。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 急内部分 第八章急性中毒理论3学时 教学要求 1)课内教学要求 (1) 了解摇头丸过量的临床特征、诊断、急诊处理。 (2) 了解工业毒物中毒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要点。 (3) 了解氯气中毒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急诊处理。 (4) 了解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有机氮类杀虫药中毒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急诊处理。 (5) 理解急性灭鼠剂中毒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急诊处理。 (6) 理解急性酒精中毒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急诊处理。 (7) 理解麻醉性镇痛药过量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要点。 (8) 掌握毒物的吸收、代谢及排出、中毒机制、临床特点、急诊处理的治疗原则及治疗措施。 (9) 掌握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理化性质、中毒机理、特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急诊处理。

《急诊医学》见习教学大纲(急救医学)

《急诊医学》见习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急救医学方向使用) I 前言 急诊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许多边缘学科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的独立的综合性学科。急诊医疗体系包括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急救、重症监护病房急救三部分。通过见习学习,使学生熟悉急诊工作环境,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急诊医疗体系认识,对急诊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都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为日后学习和从事临床各科的医疗实践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急救医学方向)学生使用。总教学参考学时为20学时。 教材:《创伤与急救基本技能》、《院前急救与症状学》,遵义医学院急诊医学教研室,讲义。 II 正文 一教学目的 主要是通过学生深入病房,亲自接触病人,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了解各种化验情况和诊断与治疗等,使学生对急诊科诊疗程序和急诊医学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检查和诊治原则等各个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和系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熟悉急诊医学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知识和相应的诊治技能。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从医素质、掌握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和解决临床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教学要求 急诊医学的见习教学需深入各个部门,以临床见习为主,结合当前急诊医学常见病、多发病的实际情况,以分析实际病例为主要手段,充分消化、吸收理论课的内容。老师在见习带教过程中,应根据当前医学发展趋势,介绍一些新理论、新观点和新的诊疗技术,同时注意加强三基训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切实提高对急诊科疾病的诊治能力。 三教学内容 (一)急诊工作环境和急诊医学介绍 (二)EMSS和急救器材介绍介绍 (三)徒手心肺复苏 (四)急腹症 (五)发热 注:见习内容可根据临床情况作适当调整。 III 教学组织与方法 一实施机构:由第一临床学院急诊医学教研室执行。 二组织内容:教案讲义审稿、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应用。 三教学方法: 1.见习教学:见习分组20~25人/组,带教教师按照《见习指导》要求询问病史,规范体格检查和病历书写、组织临床病例讨论等。 2.教学点:在遵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学,承担教师由第一临床医学院急诊医学教研室委派。

急救常识教学大纲

《急救常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急救常识 学时:30 适用专业:全校本科生 开课院部:生命科学学院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课程性质:综合素质类选修课 教学目标: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和医学自身的发展,医疗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将逐渐从医疗卫生单位转移到家庭和社会。自我保健、自我救治、相互救治将成为人们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基本手段。 本课程旨在普及基础急救知识,教授基本急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创伤的急救四大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家庭常见病的应对、以及遇上某些意外灾害事故(如车祸、地震、火灾等)后的避险逃生和自救互救常识。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讲急救服务总则3学时【教学内容】 通过本讲学习,熟悉“生存链”的概念,了解我国急救医疗服务的发展,各城市院外急救的模式,急救网络管理化的现状以及医疗急救网的组成。 【教学基本要求】 1、识记:紧急救护的“生存链”。 2、理解:现代急救的概念;急救医疗体系的组成;我国城市院外急救的模式;第一目击者的任务。 第二讲现场心肺复苏3学时【教学内容】 通过本讲学习,掌握心搏骤停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诊断,熟悉心肺复苏的步骤、方法和呼吸道异物阻塞的现场处理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 (一)心肺脑复苏的基本认识 1、识记:心搏骤停的定义、临床表现及诊断。 (二)心肺复苏 1、识记:心肺脑复苏的三期九步骤。 2、理解:血液循环与心脏循环的组成;心脏挤压的原理;人工呼吸的原理。

3、应用:现场心肺复苏的步骤及方法;呼吸道异物阻塞的现场处理方法;自动体外除颤仪的应用。 第三讲外伤四大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6学时【教学内容】 通过本讲学习,掌握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的适应证,用物准备及具体的操作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 (一)止血 1、识记:出血部位、出血性质的判断及临床表现。 2、理解:止血注意事项。 3、应用:一般止血法;指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 (二)包扎 1、理解:包扎的目的和要求。 2、应用:卷轴绷带基本包扎法(环形包扎法、蛇形包扎法、螺旋形包扎法、螺旋反折包扎法、“8”字形包扎法);三角巾包扎的方法(头面部包扎、肩胸部包扎、四肢包扎)。 (三)固定 1、识记:骨折的共同特征。 2、理解:骨折的分类;骨折的现场处理原则;固定的材料;固定的注意事项。 3、应用:骨折的临时固定方法。 (四)搬运 1、理解:搬运伤员的要求。 2、应用:徒手搬运法。 第四讲意外灾害事故避险逃生和自救互救常识6学时【教学内容】 通过本讲学习,掌握烧伤的伤情评估,学会烧伤的现场应急措施,理解一氧化碳中毒机制,学会交通事故、地震及火灾的避险逃生及自救互救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 (一)交通事故伤害与救护知识 1、理解:交通事故常见致伤致死原因和主要危害。 2、应用:交通事故避险方法;交通事故的救护措施。 (二)烧伤及火灾伤害与救护知识 1、识记:烧伤的深度评估法。 2、理解:常见烧伤原因;烧伤面积评估法;烧伤程度评估法;火灾的主要致死原因;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病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