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的诠释

学校文化的诠释
学校文化的诠释

学校文化的诠释

一、文化建设主题——仁爱

“仁”是会意字,从人、从二,右边的二是重文,本义是人与人互相亲爱,是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互相友爱,互助、同情等,是孔子的最高道德标准。“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说: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先使别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这是儒家道德修养的重要原则。

“爱”是恒久忍耐,不轻易发怒,恩慈感恩、不嫉妒,永不自夸;凡事相信、盼望、忍耐、永不止息;爱是心存圣洁,胸怀坦白,相互信赖,不虚假,没有畏惧。

“仁爱”是有道德人的基本要求,选择“仁爱”为文化主题,正与教体局以德治校主题活动和我校创师德示范校,实施人性化管理相吻合,也与我校国学教育特色相吻合,与和谐社会建设大环境也是一致的。

二、办学宗旨——为孩子一生幸福奠基

为培养具有民族品格和国际视野的时代公民,我校把办学宗旨确定为:为孩子一生幸福奠基。这正是我们搞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改善办学条件,改进学校管理,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其目的是什么?不就是让孩子们一生能够幸福吗,那么,我们学前、小学所做的一切,不都是为孩子一生幸福打基础吗。选择这一办学宗旨,我们教师就更加明确了我们担子沉重,责任重大。

三、一训三风

校训:明德、尚礼、博学、笃志。

明德,就是品行贤明,出自《大学》里的一句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就是说学习的本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尚礼,就是崇尚礼节,懂得文明礼貌,尊敬师长,爱护幼小。

博学,指猎取广泛的知识,知道的多,了解的广,知识丰富。出自《中庸》里

的一句话,“博学之,审问之。”讲的是学习不光要广泛的学习,还要质疑,

提出问题,追根到底。

笃志,指志向专一,专心一意。笃志出自《论语》,子夏曰:“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意思是一个人心有远大理想就要有丰富的知识,

要多提出疑问,多多深入思考。“

校风:人本、和谐、启智、求真。就是以人文本,以师生为本,建立和谐校园,创建温馨的工作、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启迪智慧,追求真知。

教风:引领人格,培养习惯,尊重个性,激发创造。从推进素质教育出发,教

书要先育人,成才要先成德,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打造有学校特色,学生有特长。

学风:乐学、敏行、合作、创新。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把学习当成快乐的事最重要,因此,

我们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定为学风的一部分。

敏行,出自《论语》,“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说,少说话,多做事,

行动机敏、积极、果断‘雷厉风行,不拖泥带水。

合作,合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不会合作的人,再有本事也不会在社会上立足。因此,要从小培养学生有合作的意识,学会合作,将来才能更好的工作,更好

地去创造。

学校核心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解读

学校核心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解读 学校核心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解读 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实施幸福教育,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大器人物。以“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人生”为核心理念,文化理念是“习惯养成教育”,让习惯养成贯穿于学校管理和师生工作学习的始终,精心培育每一名学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打造一支素质较高的适应教学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坚持以人为本和以质量为中心,规创新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树立特色意识,注重建立学校品牌。 一、核心理念 1.教育理念: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大器人物。从孩子所具有的独有天赋来看,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只要教育得法,普通孩子也会成为大器人物。所谓大器人物,就是充满了道德感和责任感,能够创业和服务于社会的某个领域的能工巧匠或大家巨子。人人生而平等。每个学生都有做人的权力和尊严。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生存价值,才能把每个孩子打造成大器人物。 2.校魂: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人生。“幸福人生”有两层涵义,第一,要创设生动、活泼、健康、快乐的学校生活,让孩子拥有幸福童年;第二,要为孩子的学习奠基,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基,为孩子拥有幸福人生奠基。我们要为孩子储备一笔能够全面发展和终身受享用的精神“财富”,使之能够实现人生的价值,创造人生的辉煌。 3.管理法则:用“习惯养成”的校园文化理念实施“精雕细琢、终成大器”。 4.校训:教有特色,学有特长。 5.校风:让读书成为习惯。 6.教风:关爱人、相信人、发展人。 7.学风: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存,学会成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 8.培养目标:培育品学兼优的幸福孩子,打造中西合璧的大器人物。 9.学校追求:打造“优质教育”。“优质教育”就是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发展的教育——让问题孩子变成正常孩子,让正常孩子变成优等孩子,让优等孩子变成大器孩子!

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

“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解读 ◎文/戴银法 一、校园文化: 以兰山文化为基础的兰文化。 二、文化渊源: 我国江浙一带,地理环境独特,适宜兰花生长。江浙兰蕙,是我国兰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宜兴兰,是江浙兰蕙的组成部分。 清陈贞慧《秋园杂佩·兰》:“兰,龙池铜官间,芊眠峭蒨,离离如积,山人采摘,入衣香欲满园,杖挑藤束,筐筥登。每岁正二月之交,自长桥以至大街,鳞次栉比,春光皆馥也。一干数花,生于夏月者则名蕙。” “宜兴,府南。元宜兴州。太祖戊戌年十月曰建宁州,寻复曰宜兴州。洪武二年降为县。西南有荆南山,又有国山,又有龙池山。又东南有香兰山,临太湖。又有唐贡山,产茶。”(《明史》卷四十志第十六) 荆溪,府南百二十一里。雍正二年置。南:荆溪,县以此名。白云、茗岭、君山、啄木岭。西:芙蓉山、国山。三国吴天玺元年封禅为中岳,有摩崖,右群峰相缪不一名。东:铜官山。西南:章山。东南:茶山、兰山,濒太湖。东西二氿,与宜兴错。杨巷河、文定港水分流入之。其南沙河自溧阳戴埠流并诸焉。东南:蜀山河,合川埠水,东歧为施荡,并注之。又东至大浦口,其南莲花荡,自湖滏汇诸山水,至乌溪口,并入太湖。(《清史稿》卷五十八·志三十三·地理五) 兰山又名兰右山,石兰山,是太湖西畔的一座小山,在宜兴东南五十里的今洑东境内,属楚山山脉的余脉伸入太湖的部分,因入湖的部分多为石,称其为石渚,麓周一十五里。多称其石兰渚。《舆地志》:“石兰山斗入太湖五里,南曰大兰山,北曰小兰山,旧多产兰,故名”。 唐代施肩吾《兰渚泊》:“家在洞水西,身作兰渚客。天昼无纤云,独坐空江碧。” 唐代王徽《石兰渚》:“风暖烟消野岸边,石兰花发满晴川。花开流水潺 潺去,飘得残春上钓船。”(《荆溪外纪》卷六)

(完整版)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虽然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指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观、信仰、教风和学风等方面,但校园文化建设却不能仅仅从这些方面着手,因为影响这些方面的因素很多,决不仅仅限于精神方面。具体来说,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包括如下的内容: 一、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是指学校建筑、教学设施、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馆、运动场、食堂、宿舍等方面的建设,这些既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塑造优良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有人把这些称为显性校园文化。 (1)校园建筑。如果是新建学校,校址最好选在较为洁净和宽敞的地方,周围不要有太多的商店,特别是应该离集贸市场远一些。学校的建筑应力求体现某种风格,或朴素,或典雅,或造型别致。尽可能避免设计成“火柴盒”式的传统校舍,给人一种呆板单调的印象。即使是老校舍,也要力求体现特色,如在走廊、墙壁、楼梯旁等场所设计一些新颖别致的小装饰,给人一种和谐悦目的感觉。 (2)学校标识。为营造鲜明的校园文化,每一所学校最好有自己独特的标识,如校牌、校服、校旗、校徽、校报等。这些标识一方面突出了学校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师生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3)校容校貌。如果说学校建筑是学校的身体的话,那么,校容校貌就构成了学校的外貌。对校容校貌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学校的整洁、干净和卫生。第二个要求是校舍内部如教室、走廊等的装饰和布置。校舍的装饰布置要富有教育意义,同时又要有较高的文化品味,还要考虑适应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目前较普遍的做法是布置名人像、语录牌、科学家照片、学生自己的作品等。也可设想一些其他的风格,如张贴一些美丽壮观的大自然风景图片,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鉴赏能力和环保意识。 (4)校园绿化。绿化、美化校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但能改善学校的环境,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而且也能给人一种美的熏陶,激发良好的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提高师生员工的学校生活品味。学校要尽可能做到校容校貌整洁优雅,使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能起到陶冶性情、激发美感的作用。校园绿化要和学生的劳动教育结合起来进行,要提倡自己动手建校园,这样学生才会爱惜绿化成果,同时也体现了美育的功能。 二、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前所述,校园文化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即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告诫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发挥校园文化的这样一种功能,自然离不开必要的制度。(1)机构设置。学校机构设置不仅仅是出于学校管理的需要,也是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例如,中小学一般都要设立党团组织、学生会、少先队、运动队以及各类文艺团体,这些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它们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保

解读校园文化

解读校园文化 ---xxx小学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师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一、我们的解读是: 1.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 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 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 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2.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哲人也曾说过:"对学生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 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 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构筑全员共建的校园 文化体系。要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 个师生员工都要重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在高校实现培 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着它不是单靠学校内部某一部门努力 就能收到应有效果,它与学校各方面工作都有关系。 3.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 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 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 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 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 二、怎样建设学校的精神文化呢?

学校理念文化概述

学校理念文化概述 学校文化识别系统 学校文化识别系统(SIS)是学校文化建设个性化解决方案。SIS 即School Identity System的英文简称。它包括学校理念文化识别系统(MI)、学校视觉文化识别系统(VI)、学校环境文化识别系统(EI)、学校行为文化识别系统(BI)四个分支系统。 一、学校理念文化识别系统 概要:学校理念文化识别系统(MI)是学校文化识别系统(SIS)的核心工程,它对内可以激励全体师生,对外可以展示学校的价值追求。学校理念文化识别系统要依据教育发展趋势和具体的教育政策,结合学校的地域特色、历史沿革、现状分析以及未来发展的多种可预期因素进行综合规划。 具体规划内容: 1.核心理念; 2.基本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校精神、学校使命、学校形象定位、学校发展愿景等; 3.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办学特色、德育理念、办学目标等; 4.治校理念:发展理念、管理理念、用人理念等; 5.口号誓词:校长寄语、教师誓词、学生誓词等。(注:根据学校性质、学校地域文化、学校所在省市教育政策的不同,研究所会确定符合学校的理念文化元素。) 二、学校视觉文化识别系统

(1)概要:学校视觉文化识别系统(VI)是学校文化识别系统(SIS)最为直观的组成部分。它兼顾学校内部不同的功能需要,以校徽、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涉及教学、办公、指示、公关等100多种应用元素,通过个性化、系统化的视觉方案使学校的办学理念得以规范呈现,从而塑造学校良好的视觉形象。 (2)具体规划内容: 1.基本元素系统:校徽、标准字、标准色; 2.应用要素系统:办公、服饰、公关、运输、指示、环境系统等100余个设计元素。 三、学校环境文化识别系统 (1)概要:学校环境文化识别系统(EI)是学校文化识别系统(SIS)的基础工程。环境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隐性资源,其主题突出的走廊文化、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生活区文化、活动区文化及个性鲜明的校园人文景观对在校师生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效。学校环境文化建设要以“六化”为指导原则,做到校园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秩序化、人文化、教育化。 (2)具体规划内容: 1.教学区的环境规划与设计:包括楼宇命名、教室及走廊等的文化设计; 2.办公区的环境规划与设计:包括楼宇命名、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及会议室、接待室等各种功能室)及走廊等的文化设计;

学校精神校训等解读

“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学校精神”解读校训——励志、厚德、攻术、笃行: “励志、厚德、攻术、笃行”八字校训,汲取先贤雅言,内涵丰富,立意高远,是学校办学理念、育人方向、人文追求的高度概况,是学校精神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是学校群体自我教育和共同奋斗的旗帜,更是全校师生员工的理想追求与精神支柱。 “励志”语出班固《白虎通·谏诤》:“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是指奋发志气,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或把精力集中在某方面。“励志”强调要有理想、有追求、有志气,要奋斗、要磨砺、要拼搏,励志又远志,可成大器,行大义,举大事,创大业。 “厚德”语出《易经》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这就是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朴素唯物主义看法,也是中国人的宇宙观。所以八卦中乾卦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北,坤在南;天高行健,地厚载物。然后从对乾坤两卦物象(即天和地)的解释属性中进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德载物。 “厚德”强调育人之本,德育为先,以德立学,以德立身,以德立行。学以人为本,人以德为尚;知识之道,重在人文,为人之道,重在人品。精神为人之根本,德行乃人之灵明。寓意学校重视思想道德的培养,注重引导师生完善人格,修己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攻术”语出韩愈《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其中“术业有专攻”改变为专攻术业而成。 “攻术”要求志学、专学、厚学,尚能、强技、精业。强调学校师生员工力戒浮躁虚荣,专心致志、深入研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 “笃行”语出《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另有《礼记·中庸》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当然更离不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的内在统一和相联互动。 “笃行”要求学以致用,当重于行,实于行,立于行,知行合一。“笃行”强调实践,在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同时通过踏踏实实的行动,汲取新知识,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实现知行统一。 学校精神——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奋发有为的拼搏精神,胸怀世界的开放精神: 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集中体现,是学校的精髓和支柱。“精诚合作、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奋发有为、胸怀世界”:(十个“是”)是我校建立在对教育本质、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的深刻认识基础上的理想和价值追求;是我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群体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是我校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研究、育人环境等具体载体的外化体现;是我校的凝聚力、生产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源泉和动因;是我校整体面貌、水平、特色、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是我校师生的需求、理想、信念、情操、行为和道德水平的标志;是以我校为主体的思想、情感和作风相统一;是我校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在长期积淀中形成的精神境界;是我校历史上一代代校长承传下

学校核心理念

以翰墨传承文化,用特色创建品牌 办学特色:书法教育 办学理念:传承翰墨文化,奠定做人基石 理念的解读:我们认为,汉字在今天已不单纯是承载信息的符号,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将汉字本身演绎成为一种厚重的文化,而这种凝结着民族智慧、民族情感、民族精神的文化,我们称之为“翰墨文化”。这种独特的学校文化成为东里小学立校的根基和灵魂,发展的力量和源泉。 “传承翰墨文化”是书法教育的显著特征,是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它强调的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应确立文化育人的意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用博大精神的文化影响人,培育人。我们重视让小学生从小写好汉字,修习书法,既是让孩子接受汉字文化的熏陶,又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 “奠定做人基石”,是实施“书法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义务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它要求学校在培养人的过程中,不舍本逐末,不追求功利,始终把这个任务放在首位。所谓“做人基石”是指学生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知识技能、意志品质和人生智慧。我们强调“基石”概念,就是要确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准确把握学校的整体发展的方向,有效推动学校和谐发展。 办学思路: 以学生发展为基础,通过创设浓郁的书法氛围,探索以课堂为主,课外校外为两翼的新的教育模式,进一步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努力营造“翰墨校园”,为学生创建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为教师搭建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为学校构建提升教育品质、打造教育品牌的理想平台。 育人目标:字品人品俱佳 包含着两层意思: 字品,即东里师生应人人写一手漂亮的中国字; 人品,教师追求“仁爱、豁达、知性、儒雅”;学生追求“诚信、正直、聪慧、优雅”。教师文化:翰墨飘香育桃李,书道立德润童心 学生文化:书中华汉字,做龙之骄子 环境文化:构建富有中国韵味的墨香校园(墨香溢、茶香远、琴声扬、书声朗、诗情韵、画 意浓);

学校办学精神解读

学校办学精神解读 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担负着培育人才、传承文明的特殊使命。一所学校要想培养出优秀学生,其关键在于学校精神。一所学校要发展成为一所真正的名牌学校,最终靠的还是学校逐年形成的一种精神内核,这种精神内核会形成长久的持续释放的强大发展动力。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剑桥大学“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哈佛大学“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的学校精神早已写在其众多教师和学子的灵魂上,成为这些学校发展的力量。我一直在思考并努力实践、完善这个重要的办学思想——办学就是要培育一种精神力量。 在名校林立、万帆竞发的教育大发展的今天,我充分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并时时保持清醒头脑,拓视野,闯路子,办特色,创名牌,总希望有一种精神力量能不断净化教师的心灵,养育教师的精神追求,升华教师的精神境界,使每个教师的整个生活都充满激情,充满理想,充满活力。 培育一所学校的精神内核,首先要从培育教师的精神素养和专业素养开始。只有教师的精神和专业素质发展了,学校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我始终坚信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立校之本、兴校之基,而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高尚的师德、顽强的作风,超人的才情、深厚的学养又是队伍建设的关键;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敢于开拓创新,凭着自己的“锐气、正气、大气”,靠着自己的“理想、智慧、汗水”,去铸就一所学校的精神内核。 一所名校不仅仅是一个学校的名称,它代表一种丰厚的文化积淀,代表一种崇高的精神作风,它是“奉献、敬业、负责、自律、创新”的精神的化身。 一所名校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靠的是优异而持久的教育教学成绩。优异而持久的教育教学成绩从严明的纪律中来,从严格的管理中来,从勤奋刻苦的精神中来。 2010年12月,我在上海学习了十多天,与一大批校友相见,他们都谈到当年在枝江一中学习时印象最深的两个词——勤奋、刻苦。几十年来,我们一中人一直保持着勤奋刻苦、严谨务实的精神作风,并为社会各界公认和称道。这种精神作风是枝江一中虽历经风雨,仍屡创辉煌的精神基石和力量根本。

中小学校园文化理念集锦

中小学校园文化理念集锦 导语:学校是学生读书、成长的地方,是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学校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润物无声、道法自然、水到渠成……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一般来讲,学校的文化形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制度文化。不仅是学校的规章制度,也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原则,学校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制度纪律等。 二是精神文化。指学习的品牌价值、文化精神、办学思想、教育理想、团队精神及共同价值观等。 三是行为文化。指学校组织的运作方式、发展战略、工作行为,组织成员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话语方式、交际方式等。 四是物质文化。学校的硬件建设形式、学校环境建设理念、学校物质资源配置方式等。 常言道:一流学校文化管 二流学校制度管 三流学校校长管 一流学校用环境教育学生 二流学校用制度约束学生 三流学校用武力压制学生 可见,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文化管理是办学的至高境界,是办学者的永恒追求。

得课堂者得质量,得教师者得发展。 一个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学习力。 一个人可能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能走得更远。 教育是慢的艺术、等待的艺术,教育既少不了,也快不了。 每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是相似的,而每一个“差生”背后,却有着各不相同的“问题”。 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阅读是教师的生命方式。 学校核心竞争力有四大特征:一是买不了,二是偷不走,三是拆不开,四是带不走。 心中有朝阳,脚下有力量。 校长领导力须修炼“五气”: 勤奋好学厚底气、内外开放铸大气、理性思辨凝精气、实践研究炼真气、品格高尚重正气。 高效课堂十六字箴言: 相信学生解放思想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高效课堂理念:以人为本尊重生命

浅谈对学校文化的认识

浅谈对学校文化的认识 一、文化是什么? 文化的定义: 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文化是阶级斗争的武器。一定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是人们的高级精神生活。是人们认识自然,思考自己,是人精神得以承托的框架。她包含了一定的思想和理论,是人们对伦理、道德和秩序的认定与遵循,是人们生活生存的方式方法与准则。思想和理论是文化的核心、灵魂,没有思想和理论的文化是不存在的。任何一种文化都包含有一种思想和理论,生存的方式和方法。需要是现实,理想是向往,愿望是想得到的,要求是必须做到的! ●文化是人类群体整个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过程。主要成分是符号、价值和意义、社会规范。符号是指能够传递事物信息的一种标志,它在生活中代表一定的信息或意义。文化的存在取决于人类创造、使用符号的能力。价值观是人们评判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与行为的标准,决定着社会中人们共有的区分是非的判断力。社会规范是特定环境下的行动指南,它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行动。 ●文化的内隐部分为价值观和意义系统,起外显形态为各种符号,这些符号主要体现为物质实体和行为方式。 ●对整个人类来说文化是人的创造物,对于特定时间和空间的人而言,文化则是主要体现为既有的生存和发展框架。 ●文化随着人类的群体的范围划分不同而体现出差异。

学校理念文化设计

学校理念文化设计 (修改稿) 矾山镇砖桥小学 2012年9月

前言 学校文化之于一所学校的意义,犹如灵魂之于生命、思想之于人类,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富有魅力的学校文化会衍生出一股强大的文化力,它无时不在,润物无声,能使学校的品质卓然,绽放个性神采。 砖桥小学始建于1937年9月,校址位于砖桥街道王氏祠堂,占地500平方米,初名“庐江县砖桥小学”,是一所公立学校,开设一 ---- 三年级3个班,有五、六十名学生,后逐渐发展至一 ----- 六年级6个班,200多名学生。1950年迁至隔壁的柳氏祠堂。其时教学正规,学风浓郁,声名鹤起,方圆一、二十里的学生都来此就读。历任校长为朱子端(1937-----?)、曾普伦(1950----1953)、李觉民(1954----1955)、柳卜如(1956)、王家爱(1957)、徐龙璋(1958----1959)。 1959年春季因兴修砖桥大水库,学校迁址至刘屯刘氏祠堂,与刘屯小学合并,校名仍为砖桥小学,同时在砖桥村的吕洼组设立教学点。此时,在校学生仍有200多人,校长分别是蔡继民(1960----1961)、邢周培(1962)。 1963年,砖桥小学与刘屯小学分离,迁址罗氏祠堂,设一 ----三年级3个班,隶属于巴滩小学,时任校长为张永寿。1967年因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校长夏所柱担任。 1969年,由人民公社安排,砖桥大队决定在万冲大树根兴建一所全日制完全小学。全体村民群策群力,挖土制砖,挑石垒墙,拆运罗氏祠堂木料,1971年一所四合院式崭新学校迎来了(一----- 五年级)200多名学生,1976 ---- 1978年又增设了初中班,在历任校长刘德宇(1968 ---- 1970,1975 ---- 1978)、徐詠霞(1971 ---- 1972)、黄奇(1973 ----- 1974)、刘世民(1979)、徐光应(1980)等的艰苦努力下,教学条件得到大力改善,教风纯正,学风浓厚,教学秩序井然有条,各项活动丰富多彩,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小学毕业生,其中不乏出类拔萃的栋梁之材,全体师生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各级政府及社会的广泛赞誉。 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学生数的增长(1989 ----- 2004年均在300人左右),原有校舍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时任校长杨定国(1990)积极与村、乡联系,在原校舍的东面兴建了一幢十间平房,1993年在校长王锦程(1991 ---- 1994)的主持下,又翻建了一幢11间的教室,同

“勤”校园文化解读

“勤”校园文化解读 “勤”,乃立人之基,立学之本。古人云:“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业精于勤,荒于嬉。”“天道酬勤”,勤是修心立品的根本;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人要获得成功,必须依赖于勤,勤是成功的基石;“勤”更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以“勤”立身、以“勤”正心,已成为九曲小学持续发展和内涵发展的不竭动力。 “勤”文化教育,是学校、教师及学生发展的共同愿景,是一种教育理想,是一种价值取向,更是一种文化追求。我们对“勤”文化教育理念的校本解读是:倡导学校每一个成员做一个勤苦的人,把勤苦作为人生发展的底色;做一个勤勉的人,把勤勉作为人生攀登的阶梯;做一个勤谨的人,把勤谨作为人生追求的境界。从理念到行为,从精神到物质,从个人到团队,从建校到发展,九曲小学的“勤文化”辉映了半个多世纪。 “树勤苦之心,立勤勉之教,传勤谨之道,求勤奋之境”是我们大力提倡的文化主张。“勤”文化教育作为引领学校发展的文化核心,真正内化为学校的文化精髓,形成了管理“四勤”、教师“五勤”、学生“六勤”的“四五六”文化特色。要把“勤”教育的进一步深入需要学校进行系统整合,整体规划,有序运作,合理实施。围绕着学校管理、德育实践、课堂教学、教师专业成长、学校课题研究、学生社团及

学校环境建设等方面立体推进“勤”教育文化的实施,使特色文化得以彰显,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一、生有勤之叶——展现勤勉的学习特色 勤写字——书写“勤之人生” 勤绘画——绘就“勤之蓝图” 勤演奏——弹奏“勤之春曲” 勤健身——锻炼“勤之体魄” 勤交际——交流“勤之活泼” 勤阅读——营造“勤之书香” 二、师怀勤之干——夯实勤业的奉献底蕴 勤敬业 勤学习 勤关爱 勤进取 勤奉献 三、校容勤之根——打造勤奋的开拓精神 勤管理 勤开拓 勤进步 勤创新

中学校办学思想及学校精神解读

中学校办学思想及学校精神解读xx中学创建于1927年,至今已有88年的建校历史,学校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百花竞放,四季如春,是传承文明的学园,培育英才的摇篮。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学校精神和连年高位运行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得xx中学人杰地灵,文化特质鲜明,成为了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学府。 特别是近年来,在xx县委、县政府和市、县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深化教育改革,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遵循学校“崇仁、尚勇、求真、创新”的办学思想,按照“一心一核多元”发展战略,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全面完成了灾后重建,改善了办学条件,优化了育人环境,提升了文化品质,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满足了xx人民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谱写了xx教育的新篇章。 一、xx中学办学思想及其解读 1、办学思想:崇仁、尚勇、求真、创新 2、办学思想“崇仁、尚勇、求真、创新”的文化解构及教育理念: “知行维仁,仁厚德广”谓之“仁”;“勇于负责,敢于担当”谓之“勇”;“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谓之“真”;“革故鼎新,追求卓越”谓之“新”。 “仁”:“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支撑,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石。孔子说:“仁者爱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仁”也是儒家理想的人生境界,是调节人际关系的基本规范。以“仁”为办学指导思想,旨在打造爱心校园。爱心需用仁心来培养,以仁育爱。在教师中开展“关爱学生”活动,铸高尚师魂,让教师富有爱心,是育人之本。学校有了充满爱心的老师,才能在学生心中播下爱的种子。在学生中开展一系列“爱心培植”活动,培养学生的孝敬之心、关爱之心、友爱之心等情怀,有利于培养人格健全、品行规范、开朗友善的优秀公民。 “勇”:在儒家文化中,勇有大小之分——“匹夫之勇”,儒家是看作小勇的。小勇可以搏敌,大勇才可以安天下。《论语·为政》篇中有千古名句“见义不为,无勇也”。不管是对“克己复礼”积极推动,还是对“仁政”思想的大力弘扬,儒家强调君子当勇为,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勇于担当责任。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尚武之邦,强调通过习练武术来强身健体,保护家国,匡护正义。在学校教育中,干部和教师要敢管敢教,要勇于创新,要勇于承担;引导学生逐渐丰富他们的社会意识,明确“勇”的意义和必要性,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济世之心自然萌发,让学校教育恰切社会发展。 “真”:“循正道,悟本真,固自然”。传统文化注重对事物本质孜孜不倦的探求,这也是民族正能量的积极写照。屈原《九问》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对事物本真的积极探寻,千年以降,关乎自然、人文、科学、哲学的探求从不停歇。“君子固穷”是对精神本真的坚守,“一生万物”的道家理

学校办学理念

学校办学理念 前言 文化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学校文化既是学校历史的积淀,又是继续发展的基础。它体现为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精神和师生员工所一致认同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等。 名校之特在于个性,名校之魂在于理念。学校理念是学校发展的内核和原动力,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和统率。理念的塑造是学校整个文化建设的基础。 广饶县英才学校坐落于全国百强县之一的广饶县城东新区中心位置。学校于2008年9月由原广饶一中初中部、县第二实验小学整合组建而成,是全县第一所初中、小学、幼儿园分区施教、一体化管理的国办学校。学校建设投资1.2亿元,校舍全部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设计,建筑风格如行云流水,彰显了学校建设的高质量、高起点、高品位,为学校做大做强,成为品牌名校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尊重差异,张扬个性,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创新工作思路,深化教学改革,教育教学亮点纷呈,质量稳步提升,得到上级的肯定、社会的认可和学生的欢迎。 学校重视文化发展,大力提升文化品位。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英才学校立足自身实际,举全校之力,集众人之智,创建了一整套个性化、系统化、实用性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无形,却是凝心聚力的磁石;无言,却是掷地有声的宣言。它能汇成一股强大的文化力,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引领学校成为特色鲜明的品牌名校。 第一部分基本理念 【核心理念】 1.定义:核心理念是学校用于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与管理经营活动的最高价值标准,是学校办学行为的起点和归宿,是学校文化理念系统的灵魂。

2.广饶县英才学校的核心理念是: 养正行健 3.阐释: 养正:即涵养正道之义。《易传》有言:“蒙以养正,圣功也。”童蒙时期的习惯养成,对孩子来说意义重大,甚至会影响一生。我校立足幼儿到小学、初中生实际,大力推行习惯养成教育,致力于成为文明之地、养正之所。对学生而言,习得良好品性和习惯是成功人生的第一步,有助于其开启智慧之门,成就幸福人生。对教师而言,“养正”具有更高层次的要求。首先,注重修己,即努力提升自我素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其次更要达人,即注重言传身教,用优良的品行教育和影响学生。 行健:行健,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指天道运行刚健强劲,君子应当效法天道自强不息,奋发有为。行健就是有追求、有作为,就是勇于创新、誓争一流。行健表征着学校定位高远,不懈进取,历经艰难而永不止步;教师脚踏实地,追求卓越,在奉献中实现价值;学生勤奋不辍,奋发有为,在求知中成就人生。 “养正、行健”作为核心理念,精炼而深刻地概括了我校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对学校和师生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学校愿景】 1.定义:学校愿景描绘的是学校未来的发展蓝图,是全校师生的共同愿望。 2.广饶县英才学校的学校愿景是: 创英才品牌建一流名校 3.阐释: 创英才品牌:英才品牌,之于学生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子,是未来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英才品牌,之于教师是教育界的精英,是富有教育智慧的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英才品牌,之于学校是教育领域中的佼佼者,是领航中国农村教育的一面旗帜。 建一流名校:一流名校,之于学生是拥有良好的品德、卓越的才能和一流的成绩;一流名校,之于教师是具备渊博的知识、鲜明的教学风格、一流的教学水平;一流名校,之于学校是拥有先进的办学思想、雄厚的师资力量、一流的教育教学成果。 【学校精神】 1.定义:学校精神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被全校师生认同并自觉践行的精神追求,它对全校师生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 2.广饶县英才学校的学校精神是:

学校核心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解读

学校核心教育理念和校 园文化解读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学校核心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解读学校核心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解读 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实施幸福教育,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大器人物。以“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人生”为核心理念,文化理念是“习惯养成教育”,让习惯养成贯穿于学校管理和师生工作学习的始终,精心培育每一名学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打造一支素质较高的适应教学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坚持以人为本和以质量为中心,规范创新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树立特色意识,注重建立学校品牌。 一、核心理念 1.教育理念: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大器人物。从孩子所具有的独有天赋来看,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只要教育得法,普通孩子也会成为大器人物。所谓大器人物,就是充满了道德感和责任感,能够创业和服务于社会的某个领域的能工巧匠或大家巨子。人人生而平等。每个学生都有做人的权力和尊严。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生存价值,才能把每个孩子打造成大器人物。 2.校魂: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人生。“幸福人生”有两层涵义,第一,要创设生动、活泼、健康、快乐的学校生活,让孩子拥有幸福童年;第二,要为孩子的学习奠基,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基,为孩子拥有幸福人生奠基。我们要为孩子储备一笔能够全面发展和终身受享用的精神“财富”,使之能够实现人生的价值,创造人生的辉煌。 3.管理法则:用“习惯养成”的校园文化理念实施“精雕细琢、终成大器”。 4.校训:教有特色,学有特长。 5.校风:让读书成为习惯。 6.教风:关爱人、相信人、发展人。 7.学风: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存,学会成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 8.培养目标:培育品学兼优的幸福孩子,打造中西合璧的大器人物。 9.学校追求:打造“优质教育”。“优质教育”就是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发展的教育——让问题孩子变成正常孩子,让正常孩子变成优等孩子,让优等孩子变成大器孩子! 10.学校理想:实施“幸福教育”,打造中国的“巴学园”。“巴学园”才是孩子心灵美丽的圣地,情感发育的沃土,人生幸福的摇篮! 二、学校办学特色 “一”是一个特色,即习惯养成教育。习惯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因此,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确立习惯养成 教育特色为主题,坚持用习惯养成教育成为校园特色文化,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内涵支撑,成为师生行为的准绳。以课程设置和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为抓手,全力推进习惯养成教育,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读书、学习、卫生、文明礼仪等,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存、学会成人。 “三”是三个亮点,即围绕小学生“发标准音、写规范字、读经典书”的基本功开展。一是突出英语教学;二是强化学生规范书写,让学生写一手好字(规范正楷);三是加强诵读,大力开展经典诵读和读书活动,创建书香校园。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 引导和教育孩子在小学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在学校富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在家庭有孝行、会自理、能担责任;在社会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

校园文化核心理念解读

校园文化核心理念“激发潜能,培育仁心”解读我校创办以来,全体师生逐步形成了“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的能仁精神,确立了“基础扎实、习惯优秀、能力见长、发展持续”的培养目标学校深入贯彻,发扬光大能仁精神。能仁,意为有能力与仁义的智者。能者,才具也,其强调的是人诸多方面的才能,仁者,爱人也,其强调的是人的德性。十年来,我校确立并巩固了“激发潜能,培育仁心”这一校园文化建设核心理念,旨在使更多的学子今日能仁厚积,明日灿烂薄发。 激发潜能:学校通过“智慧课堂”,“集体备课”,“青蓝结对”,“教学共研”,“名师引领”这五项措施来形成一支有理想、有素质、有才干的教师队伍,以教师的发展带动和促进学生的成长,使我们的学生拥有了卓越的才能,“我与校长对话”、班级CEO、校学生会工作的自主开展等均彰显了他们的能力,在参加的各级各类比赛中百花齐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倪梓强同学获得了世界脑力锦标赛金牌,徐天宸同学获得江苏省“花季”杯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一等奖等。 培育仁心:培育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仁爱之心,是我们能仁一切思想道德的基础,是能仁文化的内核。学校致力于“人文教育氛围的营造”,“人文素养的提升”和“人文活动的展示”等来驱动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做一个仁者,施爱与人。而我们能仁人也正是向这方面发展,“能仁之声”的广播、“能仁剧场”的展演,《江海人文》的工作室的运作,汶川、玉树地震的爱心捐献均体现了这一理念,而“一月一事”的每个主题的操作、爱国主义诗歌朗诵、文韵成员的采风又是学生们仁爱之心的彰显。

强强联合,无限机遇 ——海门市能仁中学简介 今年秋天,有一所崭新的初中将出现在海门市区的西部。 今年九月,整合原民办能仁中学(江苏省海门中学附属初中)与海门市育才中学优秀资源的海门市能仁中学即将横空而起! 海门市能仁中学是由原民办能仁中学(江苏省海门中学附属初中)与海门市育才中学强强联合而成的崭新学校,先进办学理念和卓越教学质量的完美结合,将为海门初中教育注入崭新的活力,将为每一位新能仁人实现人生理想提供无限的发展机遇! 依托于江苏省海门中学的原民办能仁中学始建于2000年8月,在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迅速形成了鲜明的办学风格,孕育了学校“求真务实、标新立意”的校风,“自信自律、厚德笃学”的学风,“敬业善导、诲人不倦”的教风和“能以报国、仁以爱人”的学校精神。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未成年人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电子技师活动先进学校”、“南通市先进集体”、“南通市艺术教育先进集体”、南通市“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先进集体”、“南通市绿色学校”、“南通市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海门市素质教育百分考核特等奖、特殊贡献奖”、“海门市德育教育先进学校”、“海门市一类学校”等荣誉。学校办学业绩十分突出,为高中输送了大量的优秀、合格的人才,50多名毕业于能仁的学子被清华、北大等全国知名大学录取,2005届学生顾颖飞同学荣获亚洲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一等奖,学校日益成为海门人民心中理想的学习殿堂,成为海门初中教育的一朵奇葩。 海门市育才中学是理想课堂建设的窗口学校,是海门初中教育界具有强劲发展潜力的品牌学校。学校抓住育人本质,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先后

学校办学理念集锦

办学理念集锦 办学理念: 校训:博学求新 办学思想:博爱做人、博学成才、求真务实、求新力行、 办学理念:追求和谐、享受快乐 办学特色:数字化、精细化、人文化 办学宗旨: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 办学策略:质量立校、特色立校、科研兴校、强师兴校。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博爱之心、博学之才的未来人才 治校方略:有序、激活、创新 实施原则:全员发展、全面发展、优势发展、可持续发展。 办学理念: 办学目标:以优美的环境,一流的设备,一流的师资,领先的科研,通过科学、高效的管理实现高质量的办学为目标。力争三年内办成市一级学校,五年内办成省一级学校。

办学特色:让孩子享受学习的快乐。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强化英语教育、信息技术教育,高雅兴趣培养和校园环境建设。 具体特色:外语特色,信息技术教育特色,科技制作,体育艺术特色,校园文化特色。 校训:诚信做人,踏实做事 校风:正直勤奋和谐健美 教风:敬业爱生厚德博学 学风:自信自主乐学善学 3、办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和谐发展的办学模式。 4:校训:明理、自主、勤奋、创新 5:师训:正己、敬业、爱生、奉献 6:三风规范:校风是:亲、轻、勤、文明行 教风是:严、实、活、师求博 学风是:乐、能、创、生有样7:办学特色:打电教牌、唱艺教戏、品教研果、走创新路

办学理念: 校训 育人为本敬业为乐成材为志 校风 文明守纪勤奋健美 教风 严谨求实灵活创新 学风 乐学善思自主创新 办学宗旨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教育理念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管理机制

关于校园文化的理解之欧阳家百创编

关于校园文化的理解 欧阳家百(2021.03.07) 校园文话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向导,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所有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的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是校园风气和校园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设,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质形态的内容,也包括校园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化在当今高等教育中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是常新的,但是是能够保持永恒魅力的,是能够唤起青年一代心灵的,是能够激起青年学生激情的,是能够唤起青年一代高尚的,独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比如校园的时代性活动。当代校园文化建设进入了网络环境,应运而生的各种网络社团,校园文化宣传站从软件上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内涵。

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经形成后,必然传承下去,不同时代社会制度不同而消失,当然会有所损失。然而其精神实质却是勇续的,永生的。校园文化的功能,不是可以直接触摸到的,然而生活在校园中的人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 首先是促进师生,员工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其次是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再次,通过各种各样的文艺,体育,军训,理论探讨,学术报告,营造一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学生们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受这种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精神,,有良好气质,天天向上的人。校园文化的宗旨,一句话就是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即体魄健全,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就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 校园文化在当代高等教育中应该发挥重要作用,校园文化是常新的,但是能够保持永恒魅力的,能够唤起青年一代心灵的,是高尚的道德追求。校园文化是一种追求。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