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的差异性-(800字)

详解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的差异性-(800字)
详解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的差异性-(800字)

详解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的差异性

一、价值层面的差异

1.物业价值

商业物业的价值在于经营,通过经营创造高于价格的价值(银子卖到金子价,也可能黄金变粪土)。一个商业项目必须要系统考虑项目的商业定位、招商、经营,才能实现高水平的商业物业开发,达到预期的赢利目标。

而住宅的价值在于居住,保值升值。其关键是准确的产品定位及目标消费群体定位,最后通过销售实现开发价值。

从投资角度来看,住宅可以买来自用,是保值投资,风险性极小,而商业项目一旦没做旺,其价值就极低,甚至一文不值,风险性极大。

2.利益关系

从主体上说,住宅地产的价值链显然单一得多,即“开发商——终端消费者”。商业地产的利益参与者更为复杂,它的价值链是“投资者——开发商——营运商——经营者——终端消费者”。其中包含这四种权益关系,开发者的权益、所有者的权益、经营者的权益、管理者,的权益,它们与商业地产的开发模式密不可分。

开发者是商业地产开发商;所有者是商铺真正的拥有者;第三是经营者,就是进入这个商业里面从事商品经营者;大型与中小型商场都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管理者实施有效的管理。

开发者通过项目获得利益;所有者通过出租商业物业获取租金收入;经营者通过经营获取经营效益;管理者通过管理获取管理利益。

与住宅开发相比,住宅仅仅通过发展商和购买者两个环节就可以构成单一价值链,而商业地产的价值链上除了开发商,还包括消费者、经营者和投资者,每个参与者都有自己的利益出发点,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矛盾,像发展商要求铺位划分要好卖而经营者要求好用,投资者要求高回报而经营者要求先培育市场,以及商铺租与售的矛盾等。商业地产开发要权衡“四角恋爱”的利益关系。因此,为了平衡不同主体的利益,商业地产开发商不仅要考虑地段,更要考虑市场定位、业态组合、功能布局、管理模式、销售策略、投资回报等因素。

3.市场风险

开发商在看好商业地产开发利润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市场风险。除土地成本、土建费用及一些税费管理等因素比住宅用地高外,一般投资商业的人群相对较少,加之现今人们理智投资理念加强,所以为降低市场运作风险,商业地产开发必须具有有前瞻眼光的开发商、专业的商业地产顾问及经验丰富的物业管理公司三大要素,以有场有市为开发目的,这样才能增强投资者的信心,降低开发风险及提高开发价值。

而住宅相对来说开发风险较小,因为住宅消费群体较广,住宅业态既具有居住功能,也具有投资功能,其双重作用为销售提供了更广阔的购买群体。

二、开发层面的差异

1.产品属性

住宅地产开发的住宅是终端消费品,主要功能是用来满足消费者的居住要求。楼盘除了消极被动的随市场供求关系变动而升值外,无法带来额外的利润,因此增值空间小。而商业地产开发的从严格意义上说不仅仅是产品,更是资本,它通过经营能不断衍生出新的价值,增值空间很大。但应该同时看到,商业地产的风险也要更大,因此商业地产的成功需要具有前瞻眼光的开发商、专业的商业地产顾问及经验丰富的物业管理公司。其次,商业地产的表现形式也更多,有专业市场、shopping摩购物中心、主题商场、商业街、社区街铺等。

商业地产的核心是要搞活商业,而住宅地产追求的是居住的舒适度,也有人说住宅地产开发的是“城”,商业地产开发的是“市”,这是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因此,商业地产的可持续性发展是项目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它更着眼于一种长期效益。而住宅地产相对要简单的多,房子只要卖出,投资的价值就可以实现。商业地产的核心决定了商业地产的运营模式要更复杂。正是因为商业地产更具复杂性和风险性,因此商业地产更注重项目的可行性调研、分析,更要充分运用swot分析法,发现商机,发挥优势,弥补不足,降低风险。2.开发技术

商业地产开发要考虑到不同业态的具体要求。在建筑设计方面,户型、景观不再是重点,配套设施会更多,规划、设计、施工、交验在每个阶段的技术要求都高于住宅;在物业管理方面,商业物业的功能增加,管理成本增加,对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销售方面,商业针对的目标群体的投资、专业理财行为,而住宅主要是一种功能需求消费行为,因此相应的销售手法呈现多样性,如委托经营、售后返租、整体转让、分割出售等;在资金回笼方面,住宅开发商通过预售融资来进行资金周转和滚动开发,很快实现资金回笼,而商业地产收益很大部分来自租金。

商业地产根据项目开发的不同环节有不同的客户群,如在招商阶段的客户是商家,而且特别重视主力店的作用;在销售阶段的客户主要是有一定经济实力投资者;在经营阶段的客户群则是终端消费群。总之,商业地产与传统住宅地产的千差万别,必然要求开发商进行理念和心态的调整。希望中国的商业地产业在机遇和挑战中朝更理性、更专业、更合理、也更繁荣的方向发展,在赢得巨大财富同时为活跃商业、繁荣经济作出贡献。

3.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决定商业项目的存亡。多数商业地产的开发商在开发之初,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做什么”的问题,他们多数先把项目盖起来,最后到了商业定位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要么就是结构不合理,要么就是布局不规范,从而导致招商异常困难,往往出现“理想的商家不愿进,进驻的商家不理想”的结果。

商业地产由于各种业态对商铺的要求具有特殊性,而大型商业地产项目业态和功能均比住宅复杂,人流、物流、垂直交通、消防疏散、停车等诸多方面相当繁琐,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如何满足未来大量商家以及消费者的需求,这是关系到一个商业项目能否成功销售、招商和做旺的关键。

4.开发流程

商业地产开发流程更为严谨、复杂。商业地产的调研在住宅开发市场调研基础上,增加了区域结构、城市商业发展规划及政策、区域零售业结构、商铺分布及经营状况、未来供应量、地块交通、自然、社会条件、商圈等方面的分析商业地产的选址过程更严谨:通常情况下,无论是住宅开发还是商业地产开发,均要在投标拿地前进行初步的市场调研。但在商业地产开发中,发展商不仅要考虑商铺投资者的利益,还要考虑经营者、消费者的利益,所需平衡的地方很多,所以商业地产项目的选址过程比住宅开发更为严谨。

商业地产的定位更为复杂和系统化:商业地产的定位来自广泛而细致的调研,包括城市商业发展规划及政策、区域商业结构、未来供应量、消费力的需求、租售目标客户细分、商铺升值潜力等方面的分析。

商业地产推广更具针对性:商铺作为非生活必需品,与住宅推广相比,其推广的核心是投资价值和投资潜力,侧重于商铺的回报率和回报周期,以及未来的经营管理,确保市场能够持续经营。

5.招商与经营

商业地产开发比住宅开发多出开业、运营、管理三个环节:在住宅开发中,开发商有机会当“甩手掌柜”,开盘、营销、交楼后就结束。一个商业地产如果想持续盈利,必须在前期预留一部分商铺用于旺场后自营,所以,开发商不能抱着当“甩手掌柜”的心态开发商业地产,而必须抓好运营、管理两个后续环节,这样才能减少纠纷,获取最大化利润。

招商是商业地产成功开发的关键所在。一个商业项目,如百货、专业市场、区域商业中心等,一般都实行“招商先行”的营销策略,以招商来带动销售。“有主力店的地方,就有无穷的商业机会”,以招入主力店作为吸引其它商家的手段。其实主力店周边商铺的经营主要是“寄生”业态,它本身不具备“聚客”能力,所以也不具备使商铺升值的潜力,只有借助主力的作用才能充分挖掘其商业价值,使商铺作旺并不断升值。

统一销售,统一经营,统一管理,使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三权分离。商业项目要充分发挥经营管理公司的作用,尽早介入项目整体开发,为招商及后期经营管理作好准备。

而住宅一般不存在招商问题,带底商的住宅,具体销售依住宅定位而定,是以招品牌连锁店为主,或是一般经营户,但一般前者居多,以品牌店来带动住宅销售,提升住宅价值。但底商需要科学合理的业态经营及规划比例,这点也非常重要。

三、营销层面的差异

1.营销主题

消费者在购买任何一种商品的时候,购买的实际上都是一种梦想,这种梦想在某一个方面满足了他们的需求,所以愿意付出货币等值或不等值交换。对于住宅来说,消费者购买的是一种他们需要的“生活方式”,因为无论怎样讲,房子本身没有特别大的差异,不同的只是赋予房子的内涵,所以宣传主题往往侧重于对未来生活梦境的憧憬和提前写真。商业地产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投资的概念。作为投资而言,回报率和回报周期才是消费者真正关心之所在。

2.推广对象

住宅房地产面对的消费群体主要分两种:用于自住的购房者和用于投资的购房者。用于自住的购房者又分为首次购房自住和二次及多次购房者,他们的心态是完全不同的。住宅地产纯投资在目前的经济水平下相对消费群不多,但有快速增长的趋势,他们关心的是该区域长远发展以及今后出租的前景问题。

在商业地产上,推广对象是分阶段来划分的。首先是将商铺出售或出租出去,推广的目标也分两类:用于自己经营的业主和用于投资的业主。自营客户关心的是商圈的成熟度、消费群基数和消费能力;投资客户则更注重该地段的发展前景和投资回报的周期。在整体交房、商场开始运作后,推广对象将发生转移,重点是怎样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光顾商场,从而提升整个商场的人气和形象,这是摆在商场经营管理面前一个迫切的问题。

3.营销周期

营销周期和市场供给量是密不可分的。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上,住宅地产的提供量远超过商业地产,所以消费者可选择的机会就多,考虑的周期也长,加上住宅开发已经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所以住宅地产的营销周期相对就很长,在具体的作业方式上,通常分成几个大阶段来执行。商业地产在这一点上与住宅地产完全不同,商业地产能永续存在的前提是需要足够的市场支撑和足够的人群消费,所以商业地产一般都是在一个相对成熟的区域进行开发,这样投资总额相对很高,但是实际开发面积相对小,吸收的客户也少,所以营销周期要求尽可能短,否则战线过长,市场冷却后再积聚温度那就困难得多。

4.消费者关心的问题

住宅消费者关心的几个关键指标排序是:价格、地段、户型、品质、开发商实力、服务、配套。商业地产客户关心的问题是:地段、价格、后续管理、开发商实力、主力店。因为商业地产必须有足够的人气才能支撑,所以一个商业地产项目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地段等先天因素决定的。

5.推广节奏

房地产推广的一个营销周期一般由几个递进的阶段构成:预热期(市场引导/培育期)、内部认购期、开盘期、强销期、持续期和清盘期。作为住宅地产来说,因为要分成几个营销阶段推广,所以它是由几个营销周期组合而成,每一个营销周期基本上都要完整包括上述阶段;否则市场引导不够,项目优势展示不全、消费者对今后生活的了解不够,市场接受就有限。在商业地产,可能只需包括上述部分阶段,比如预热期和内部认购期合并,或者直接从预热期进入开盘并立即转入强销期;如果先天条件优越,不违背当地市场价格体系,可能开盘时就直接进入了清盘期。

6.媒介策略

住宅地产因为描绘的是未来的生活蓝图,所以宣传方式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精致的宣传资料、优美的电视广告、直击人心的平面广告、旨在维持长期影响力提升企业形象的户外广告等等。而商业地产因为周期短,很多媒介都无法考虑。比如电视广告,因为制作成本高,必须长期播放才有效果,而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无法全面介绍项目优势,所以使用很少;更多的时候是投入信息量大的平面广告。但这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如果一个商业地产项目周期跨度长,需要分阶段推广,此时电视广告因为具有声、色、形的优点,无论是在提升项目和企业形象还是在刺激消费者购买方面,都具有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相对于大项目而言,可以在开盘前后进行一个月左右的电视广告辅助。另外,户外广告的使用也极具针对性,一般都是意向客户集中的区域,比如机场、高速公路和商家集中的商业区,基本上都是促销型的广告,因为相对很短的周期来说,这些必须长时间才能发挥影响力的广告是不适合的。

7.现场包装

现在任何一个住宅项目的工地包装已经越来越趋向于高成本,并追求梦幻般的效果,售楼处富丽堂皇,售楼小姐个个都有亲和力,售楼处的氛围更象一个家,即使是工地围挡也在“造梦”的原则上吸引消费者。商业地产一般是“短、平、快”的项目,而且单位成本高、目标消费群集中,所以到处充满商业气息。售楼处可能是临时的,工地广告充满了浓厚的商业味道,工地施工很快就能完成??每一个信息都在提醒客户时间不多,趁早出手才有机会。

8.宣传费用分配

住宅地产的周期长,所以宣传费用几乎是平均使力。商业地产因为周期短,一般预热时间在20—30天较适宜,广告费用几乎全部集中在开盘前后一个月的时间内。

9.营销活动

为尽可能吸引购房者,住宅项目一般都会推出很多公关和促销活动,比如经常性的业主联谊会、逢节日组织出去旅游、阶段性的优惠购房等等。商业地产面对的都是在商场上打拼多年的生意人,一般的促销手段之作用微乎其微,所以几乎很少进行专门性的优惠活动,更多的是公关性质的活动:比如专业人士组成的“投资报告会”、商家交流会等。综合而言,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面对的消费群体不同,所以在营销策略上有很大的不同,认真比较其中的差异,对我们的营销推广将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和重要的现实作用。

四、商业地产该如何策划

在中国内地,商业地产概念的频繁提及应该是在2003年之后,商业地产成为发展商、投资者的焦点话题。然而,商业地产并不是想象中的“香饽饽”,反而成了不少开发商和投资者手中的“烫手山芋”。

商业地产策划是一种智慧的创造,它能在商业地产的开发活动中创造出新的价值。商业地产开发与住宅开发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是,当前许多商业地产的发展商却在用住宅的开发思路和模式来开发商业地产,而现实中,商业地产的开发者只看到了这个营销链中的“发展商”、“投资者”这两个元素,把商业地产开发当成了简单的商铺销售工作,从而为商业地产的后期经营埋下了深重的隐患。这直接导致了大面积的商业地产空置,损害了开发商及投资者的利益。

其实,商业地产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题,它不仅需要专业的规划、设计、市场调查、立项定位,还需要专业的代理机构来营销策划、推广,专业的经营管理做后期服务。

同样是做平台,住宅地产做的是居住的平台,而商业地产做的是商业的平台,交易的平台。商业地产的运营模式,不仅要把握商业运行规律,还要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创建性、系统性、完整性、可导入性,更重要的是可以执行才是策划的本质,它能改变项目,产品的形象市场地位,解决或排除某些商业地产开发过程中某些阻碍和难题。

商业地产策划活动没有公式(否则就不是策划了),但有以下几条策划的规律是需要掌据的。

一是价值发现,就是要在商业地产的价值挖掘方面要独具慧眼,找出别人没有看到的价值;

二是以理服人,商业地产不相信煽情。商业地产是投资性物业,是固化的资本,投资者比消费者理性,过分热炒概念是没有作用的,有用的是完美演绎盈利模式,合理推导要符合商业逻辑,这才是商铺市场乐于接受的引导;

三是以品牌策划的手法去策划商业地产;商业地产开发的过程就是这个项目商业品牌树立的过程,有了市场广泛的认可,商业就会繁荣,商业繁荣的结果就是这个商业物业升值或价值兑现快捷。

附录:

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的区别

通常,商业地产就是以商业功能、商业需求为导向,对房地产物业的需求和功能进行科学的规划,以使之适应商业经营需要的房地产开发。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在功能设计、地段要求、目标客户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

1、功能区别

住宅的功能要求较为单一,主要就是满足人们的居住功能,为人们提供一个能够遮风档雨的休憩之所。而商业所要承载的功能就较为复杂,商业地产最一般的功能是作为商品流通的基础设施,承担商品的流通展示功能,对人而言就是满足人们的购物需求。同时商业地产还可以承载其他功能,例如餐饮功能、娱乐功能、休闲功能、商务功能等等,就因为商业地产的功能要求灵活多变,故导致对其的操控也就相对复杂。

2、地段区别

房地产因其不可移动性,因此不论住宅还是商业,对地段的要求都比较高,而商业更之为甚。相对而言,住宅选择地段的弹性空间更大,不论城市中心,还是城市郊区,抑或荒郊野岭,均可开发住宅。而商业则不同,商业一旦离开城区,来到郊外,就需要对商业的经营内容、业态进行检讨。例如适应于城区的零售百货如果来到郊外就生存渺茫。商业地产的植树原理,首先就是立地分析。如果地选错了,那必定难以生存。商业对“易达性”的要求很高,项目最好处在道路十字路口或紧邻干道,客流、人流、车流穿行方便,这样才能增加顾客的光顾可能。

3、客户区别

住宅地产涉及客户层面较窄,而商业地产涉及客户层面较宽。住宅的目标客户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投资型客户,一种是自用型客户。投资性客户乃是依靠买后出租及房产升值获利。而自用型客户乃是买后自用(不论过渡型居住还是永久性居住)。

但商业地产的客户则包括了经营商户、商铺投资者和目标消费者三类人群。经营商户又可以分为主力店、次主力店、旗舰品牌店及普通品牌店,下表为某购物中心的目标商户分类,可以看出各类商户对物业的要求都不尽一致。

类别描述示例

主力店

功能:客层范围广、吸纳能力强,是项目的龙头;

品牌:具有很强的品牌影响力;

规模:具有较大的规模,通常在2000平米以上;

号召力:市场号召力强。

超市、百货、专业店、电影院、游戏天地

次主力店

功能:具有较强的辐射力,是重要的客源锚固点;

品牌: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

规模:通常在300平米以上;

号召力:具有较强的市场号召力;

桑拿、保龄球、高档餐饮、咖啡茶艺、数码通讯、特色配套/餐饮

旗舰品牌店

房开企业自持开发产品涉及的税种依据问题

一、会计处理:会计处理按账面成本结转固定资产或投资性房地产,不确认收入。可按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二、企业所得税:未对外转移产权,不属于视同销售所规定的情形 国税发【2009】31号规定,企业将开发产品用于捐赠、赞助、职工福利、奖励、对外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人、抵偿债务、换取其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非货币性资产等行为,应视同销售,于开发产品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或于实际取得利益权利时确认收入(或利润)的实现。固定资产折旧可予税前扣除。 《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第二条规定,企业发生下列情形的处置资产,除将资产转移至境外以外,由于资产所有权属在形式和实质上均不发生改变,可作为内部处置资产,不视同销售确认收入,相关资产的计税基础延续计算。 三、土地增值税:产权未发生转移,不征收 《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87号)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开发的部分房地产转为企业自用或用于出租等商业用途时,如果产

权未发生转移,不征收土地增值税,在税款清算时不列收入,不扣除相应的成本和费用。 四、增值税: 1.没有规定不允许自己给自己开具发票; 2.有不视同销售的增值税规定; 3.但增值税处理上,没有规定不得作为销售处理; 4.如是一般计税,自己给自己开具市场价的全额增值税专用发票,但在计提销项税额时,销售额中可对应扣除土地价款,对企业有利; 5.可按规定抵扣进项税额; 6.如是简易计税,可不作销售处理 (一)不需缴纳增值税的政策解答 湖北国税《营改增问题集》:房地产开发企业将自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转为自有或者自用的,虽然按规定以房地产开发企业名义办理了产权登记,但是不属于增值税的应税行为,不需要缴纳增值税,也不需要开具发票。房地产开发企业将自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转为自有或者自用以后再对外销售的,按照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自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缴纳增值税。 (二)办理权属登记的应视为销售的政策解答 云南国税营改增问题解答摘编(十四):不动产(二)房地产企业在售的房屋转为自持是否视同销售?

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的十点区别

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的十点区别 区别一,地理位置的要求不一样。 1、商业的价值首先是体现在地理位置上的,所以一定要选择商圈的核心或有发展潜力的商业地段。但对于住宅来讲,地理位置选择的弹性就很大了,荒郊野岭也可以做别墅,只要能走人,能进车就可以了; 2、商业地产项目最好处在道路十字路口,客流、人流、车流的交汇处,这样不仅有利于商业企业的形象展示,更满足了商业对于“易达性”的要求; 3、商业地产项目对于外观形象展示面即临界面的要求很高,而住宅就可以不要临界面,不需要形象的展示; 4、我们讲商业地产的植树原理,首先就是立地选项。如果地选错了,那是一定种不活的。这块地适合种橘子,你种苹果是活不了的;北方的地适合种苹果,种上南方的椰子,也肯定是活不了的。所以,商业地产和住宅的区别,首先是对地理位置的要求不一样。 区别二,目标顾客不一样。 住宅的目标顾客通常会根据自身的项目定位,锁定一定的目标客层,例如小资阶层、白领阶层,又或是普通老百姓,只要具备投资能力,都可以成为目标顾客,而商业地产的目标顾客则相对固定。通常来讲,商业地产的目标顾客第一类就是一般的经营户,第二类是商业的投资者。 经营户又可以细分很多种,例如主力经营户,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主力店,还包括品牌 商和一些配套商户,比如说做餐饮、娱乐的配套商户,还有一些做小生意的租户,他们对商业物业、店面面积、配套功能等的要求都不一

样,而住宅的目标顾客对物业功能和配套的要求则很单一。 区别三,功能、用途不一样。 住宅的功能和用途一般来讲就是居住,但是商业则有太多的功能。例如,购物功能、餐饮功能、娱乐功能、休闲功能、商务功能等等,功能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购物功能,又可以细分为百货店、大卖场、仓储超市、生活超市和专业店等。 区别四,消费环节不一样。 住宅销售以后就直接进入了消费终端,经过装修就可以居住,可以使用了。而商业地产在销售过后,是不能直接进行消费的,这时的商业地产项目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具备使用价值的,它还要进行招商、装修、进货和经营。所以,住宅是一个终端,销售后就进入了终端消费, 而商业地产则是开端,销售只是商业经营的开始。假设花20万买了一个住宅,那再花点钱装修一下就可以住了,只要有水、电就可以。而商业地产呢?用20万买个商铺,装修还要花多少钱?进货还要花多少钱?风险费用金需要多少钱?整个运营费需要多少钱?买得起商铺就一定能经营得起来吗?这和住宅是完全不一样的。开发商卖住宅的时候,来的都是客,只要有钞票可以。卖商业地产呢?不但要有投资能力,还要有经营能力,如果投资了商铺今后活不了,那开发商也是活不好的。所以,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的消费环节是不一样的,不能用住宅的思维模式来解决商业地产的问题。 区别五,对物业的要求不一样。 住宅对物业的要求相对简单,只要能满足居住的功能就可以, 对层高、荷载等的要求也不高。但对于商业地产而言,对物业的层高、

关于地产开发商为什么要做持有商业的思考

关于地产开发商为什么要做持有商业的思考

讨论背景:这阶段频繁接触从地产开发转向综合体或者商业地产的开发商,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排除目前政府在拿地口希望和鼓励各家企业拿商住综合用地外,我们的客户从自身角度为什么愿意持有商业(此处商业广义:商家、酒店、写字楼、旅游项目等) 以下是我个人的思考,但是觉得不是很全,希望能引发各位感兴趣同仁们的思考,请大家积极回复指正并补充 问题:为什么要做商业综合体并持有?

(1、被动持有型:政府规划地块有商业用地,不得不做。目前政府规划土地往往在大规模住宅用地中规划商业地块,或者规划地块为商业金融用地,不可以分散销售,典型案例如北京中服地块,10年内不允许分散产权销售,这样的规划,使得开发商不得不持有物业。 2、主动转型:传统开发住宅的开发商如万科、世茂等,受宏观调控影响,为了分散开发风险,主动增加商业地产开发份额; 3、避税要求型:开发持有型商业,持有酒店、商场等,可以逃避缴纳土地增值税; 4、上市公司持有型:部分上市公司应资本市场

的需要,主动持有物业,以增加公司固定资产比例,如soho中国,上市前的项目大多一卖了之,上市后,为了增加上市公司持有资产,主动购买北京前门项目物业。 5、有渠道进行其他融资方式:可以采取基金、信托、私募等方式进行融资,如金地集团,与瑞银合作进行私募基金,增加项目持有量。 6、获得稳定现金流:典型代表就是万达广场,凭借持有的百货、影院,获得稳定的现金流。目前万达院线即将A股IPO成功,将实现曲线上市的愿望。)

政府层面:商业综合体中尤其是商场、shoppingmall的运营可以 2满足区域的商业配套 2拉动消费需求 2增加税收和就业机会 2商业自身的良好运营可以给区域所在的土地增值,带动区域土地价值乃至区域价值的提升,

商业地产和住宅项目、开发、经营模式比较

商业地产和住宅项目、开发、经营模式比较 一、商业地产和住宅项目的区别 1、功能区别 2、地段区别 3、客户区别 4、操作复杂性区别 5、物业要求区别 6、销售模式区别 7、投资回报形式 8、专业性程度 二、商业地产和住宅项目开发的区别 1、住宅项目的开发 2、商业地产的开发 三、商业地产和住宅项目的开发经营模式比较 1、商业地产的开发经营模式 商业项目的选址 商业项目的商业规划 商业项目的招商 引进商业物业管理 适当划分商铺面积 2、住宅地产的开发经营模式 一、商业地产和住宅项目的区别 1、功能区别 住宅的功能要求较为单一,主要就是满足人们的居住功能,为人们提供一个能够遮风挡雨的休憩之所。而商业所要承载的功能就较为复杂,商业地产最一般的功能是作为商品流通的基础设施,承担商品的流通与展示功能,对人而言就是满足人们的购物需求。同时商业地产还可以承载其他功能,例如餐饮功能、娱乐功能、休闲功能、商务功能等等,就因为商业地产的功能要求灵活多变,故导致对其的操控也就相对复杂。 2、地段区别 房地产因其不可移动性,因此不论住宅还是商业,对地段的要求都比较高,而商业更之为甚。相对而言,住宅选择地段的弹性空间更大,不论城市中心,还是城市郊区,抑或荒郊野岭,均可开发住宅。而商业则不同,商业一旦离开城区,来到郊外,就需要对商业的经营内容、业态进行检讨。例如适应于城区的零售百货如果建到郊外,其生存就十分渺茫。商业地产的植树原理,首先就是立地分析。如果地选错了,那必定难以生存。商业对“易达性”的要求很高,项目最好处在道路十字路口或紧邻干道,客流、人流、车流穿行方便,这样才能增加顾客的光顾可能。 3、客户区别 住宅地产涉及客户层面较窄,而商业地产涉及客户层面较宽。住宅的目标客户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投资型客户,一种是自用型客户。投资性客户乃是依靠

商业地产知识考核求解析与解释

"商业地产知识考核"求答案及解释! 本卷是在选悬赏问答板块的题目,特意提出来及广大网友分享,你能答对几题呢? 商业地产知识考核 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可多选,每题2分,共10分) 1.影响商圈大小的因素有() A.项目自身特点 B.项目规模体量 C. 人口数量及特点 D.交通运输情 况 E.竞争对手地理位置 F.项目推广宣传 G.消费者的流动性 H.项目经 营商品种类 2.商业地产的基本开发流程() A.出土正负零——开工——一次消防——二次消防——封顶——开业B.开工——出土正负零——封顶——一次消防——二次消防——开业C.开工——出土正负零——一次消防——封顶——开业——二次消防

D.出土正负零——开工——一次消防——封顶——开业——二次消防 3.一次商装主要涉及的内容() A.地、柱、墙、 B.水、电气、空调、消防、安防 C.壁柜、柜台、货架、陈列、形象、灯光、色彩 D.广播设备、通道、照明、美陈、促销设施 4.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购物中心的步行人流分为两种:一种是从停车场到购物中心的运动;另一种是从购物中心到购物中心的运动。 B.垂直动线是指同一水平面或楼层内的通道。 C.专业店是指专门经营或授权经营制造商品牌和中间商品牌的零售业态。 D.商业街指以平面形式按照街的形式布置的单层或多层商业房地产形式,其沿街两侧的铺面及商业楼里面的铺位都属于商业街商铺。 5.商业地产及住宅开发的区别中哪些是正确的() A.住宅的选址过程比商业地产项目的选址更严谨; B.住宅的调研比商业地产的简单; C.商业地产开发定位比住宅开发定位系统化; D.住宅的推广比商业地产的推广更具针对性;

商业地产研究报告

XX商业地产研究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商业地产研究报告 一、整个房地产行业概况 1、房地产投资和新开工面积持续增长态势 2010年前5月全国房地产投资额完成1.3917万亿元,同比增长38.2%,完成新开工面积6.1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72.50%,虽然受到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开发商的投资热情依然较高。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伴随着房地产投资额和新开工面积的快速增长,未来商品房的供给将会明显增长,对于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将会起到有效的作用。 2、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比较充裕,未来压力将会显现 尽管出台了异常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但是开发商的资金依然比较充裕,主要得益于2009年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回升。2009年底和2010年一季度房地产企业的贷款大幅增长,也使得开发商的资金链相对宽松。 2010年二季度之后国内贷款迅速减少,在通过IPO和增发融资难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随着商品房销售量的下降,开发商未来的资金压力将会开始显现。 二、商品住宅市场:未来仍然会面临较为严格的政策环境 1、未来房地产市场仍然面临较为严格的政策环境 在2009年房地产市场复苏和房价快速上涨之后,从2009年底开始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纷至沓来,特别是2010年4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标志着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调节升温,从2009年12月以来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节政策如下表所示:

在2009年底出台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免征期由2年恢复为5年和拿地首付比例不低于50%之后,4月中旬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提出二套房首付比例不低于50%,此后北京、深圳、广州、重庆陆续出台相应的调控细则,同时三部委明确二套房认定标准,以购房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成员名下实际拥有的成套住房数量进行认定。由于房价没有明显的回落,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市场仍然面临比较严格的政策环境。 2、商品住宅成交量持续萎缩,成交价格没有明显的松动 从下面的图中可以看出,虽然受到4月份以来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影响,但是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成交价格指数均处于历史高位,没有明显的松动。

龙湖商业地产自持与散售之争--商业运营能力是核心

龙湖商业地产自持与散售之争--商业运营 能力是核心 龙湖商业地产自持与散售之争--商业运营能力是核心提要:将业主从传统投资模式带入资产管理模式,龙湖试图打造一个类理财产品的资产代管平台既可通过散售物业回流现金 更多精品源自表格 龙湖商业地产自持与散售之争--商业运营能力是核心 2月28日,龙湖宣布启动“金苹果计划”,针对旗下的销售型商业物业推出“售后服务”,全面整合商业运营、地产开发、物业管理三大系统资源,为业主提供统一的商业运营服务和物业管理。正值龙湖涉足商业地产十周年,其高层将该计划视为“划时代的模式创新”。 “龙湖不是在单纯地向客户出售商业物业,而是希望为业主实现物业资产的保值增值。”龙湖地产相关负责人对《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表示,“金苹果”计划通过对龙湖的地产、物业、商业三大业务板块进行整合,通过定位辅导、经营辅导、招商促进等服务,缩短商铺、写字楼、精装等销售型商业物业的闲置周期与提高租金收益。 将业主从传统投资模式带入资产管理模式,龙湖试图打造一个类理财产品的资产代管平台既可通过散售物业回流现金,又能实现统一运营,打破商业地产中惯有的自持与散售的纠结。而通过金苹果这一平台,龙湖还可以将旗下商铺、写字楼、度假产品打包,进行跨业态、跨区域销售,充分挖掘客户购买力,以突围当前普遍的商业物业销售困局。

打破散售运营困局 散售与自持分别的利弊明显,这也成为商业地产发展商最常纠结的问题。 以北京知名商圈三里屯为例,三里屯village早已是北京人休闲购物的热门选择之一,而邻近的三里屯SoHo却人流冷清。业内人士对此的普遍回答是,前者是开发商自持经营,而后者属于散售。物业权集中度的不同影响了整体商业的规划布局,进而影响运营结果。 但可以攻破此逻辑的案例仍然可见。北京市内不少商业步行街同样是物权分散,但人流却并不比一些集中经营的大商厦少。高和资本对旗下商业物业的运营策略便是,整体盘下物业加以改造并整体规划,甚至持有运营一段时间再散售,但并未影响其商业物业运营水平。 而自持也并非万全之策。即便是在cBD核心区域,同样为开发商自持的新光天地与金地中心,经营状况也曾判若云泥。与新光天地的光鲜亮丽相比,金地中心曾一度死气沉沉,在近期经历重新整改之后才恢复元气。 而更为纠结的是,在国内通过散售而实现迅速扩张的商业地产商不在少数,而选择自持物业的发展商却发展缓慢,眼睁睁看着优质资源和发展良机被竞争对手收入囊中。 “过去十年,龙湖在商业上一直潜心做一件事情亲自学习并实践商业运营。”龙湖集团商业地产部总经理魏健称,尽管国内号称从事商业地产开发的企业不在少数,但真正组建起团队、亲自从事商业运营的发展商却少之又少。

商业地产走势解析

商业地产未来几年大势解析 自2010年4月份“新国十条”调控政策出台以来,国内住宅市场进入了漫长的市场盘整期,市场供求较去年同期均出现大幅下调,成交价格也即将开始步入下行通道。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下,住宅投资前景预期不甚明朗,房地产市场住宅一家独大的局面逐渐开始改变,此前一直处于次要地位的商业地产开始成为市场多方关注的热点。 综合各方面资料考量,未来几年的商业地产形势将会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一)众房企进军商业地产,竞争将愈发激烈 2010年的住宅市场经受着调控政策的严峻考验,成交面积和成交均价皆呈现曲线波动。4月的新一轮信贷政策出台之后,5月成交量大幅滑落。在宏观经济环境的作用下,以及刚性和改善性需求的恢复,成交量逐步回升。随着9月的“限购令”出台,住宅市场迎来新一轮成交量下降、价格松动、议价空间加大的小幅波动行情。 同时,商业地产正在迎接自己的春天。“在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背景下,商业地产行业机会将愈发凸现。产业转型带来第三产业的发展,收入分配改革将带来消费快速增长和消费升级,相应写字楼、零售物业和旅游度假等商业地产预计未来年平均总收益率达到11%以上。 市场对于来年商业地产的形势普遍抱着乐观估计,而身处其中的众开发商自然更看得清面临的机遇。

因此,从企业层面上来讲,开发商进入和投资商业地产的力度将不断增强,同时竞争也更加激烈。其实早在2004年之前,已经有大华、绿地等大型房企进入商业地产领域,但在开发投资上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局面;2010年随着万科、保利、华润、富力等知名品牌开发商纷纷高调宣布未来将不断扩大在商业地产领域的投入,意味着今后商业地产的开发和投资力度或将摆脱前几年持续低迷的发展态势,同时商业地产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多年来形成的商业地块零溢价成交的尴尬局面势必会有所改变。 (二)未来几年险资或成大宗交易最大买家 “政府尤其是银行将会把对于住宅的扶持转向商业地产。”在当前流动性过剩的严峻形势下,目前正在执行的住宅限购令和贷款七折优惠利率政策的取消,势必会引导市场上充裕的资金由住宅市场流向商业地产市场。 流动性过剩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美元贬值,海外热钱流入加剧。欧美经济复苏程度缓慢,各国争相采取货币贬值的方式缓和国内矛盾,这直接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热钱加速进入。 另一方面,由于内部新发货币过多进一步加剧了流动性。为解决经济危机问题,我国在2009年进行了大量的货币投放。有观点认为,中国货币投放的规模远大于经济的容纳能力,流动性问题已开始显现。 在流动性过剩、住宅投资受打压的背景下,资金涌入商业地产的局面在所难免,然而,到目前为止,调控政策并未对资金进入商业地产加以限制,不仅如此,保监会今年还发布了多项条文,指令数千亿险资只能进入商业地产领域。

商业地产研究报告

商业地产研究报告 一、整个房地产行业概况 1、房地产投资和新开工面积持续增长态势 2010年前5月全国房地产投资额完成1.3917万亿元,同比增长38.2%,完成新开工面积6.1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72.50%,虽然受到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开发商的投资热情依然较高。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伴随着房地产投资额和新开工面积的快速增长,未来商品房的供给将会明显增长,对于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将会起到有效的作用。 2、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比较充裕,未来压力将会显现 尽管出台了异常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但是开发商的资金依然比较充裕,主要得益于2009年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回升。2009年底和2010年一季度房地产企业的贷款大幅增长,也使得开发商的资金链相对宽松。 2010年二季度之后国内贷款迅速减少,在通过IPO 和增发融资难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随着商品房销售量的下降,开发商未来的资金压力将会开始显现。 二、商品住宅市场:未来仍然会面临较为严格的政策环境 1、未来房地产市场仍然面临较为严格的政策环境 在2009年房地产市场复苏和房价快速上涨之后,从2009年底开始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纷至沓来,特别是2010年4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国XX 商业地产研究报告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标志着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调节升温,从2009年12月以来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节政策如下表所示:在2009年底出台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免征期由2年恢复为5年和拿地首付比例不低于50%之后,4月中旬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提出二套房首付比例不低于50%,此后北京、深圳、广州、重庆陆续出台相应的调控细则,同时三部委明确二套房认定标准,以购房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成员名下实际拥有的成套住房数量进行认定。由于房价没有明显的回落,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市场仍然面临比较严格的政策环境。 2、商品住宅成交量持续萎缩,成交价格没有明显的松动 从下面的图中可以看出,虽然受到4月份以来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影响,但是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成交价格指数均处于历史高位,没有明显的松动。 和成交价格维持高位相比,成交量明显萎缩。 伴随着4月中旬以来成交量的迅速下滑,主要城市商品房去库存时间明显拉长,如果延续目前较低水平的销售量,未来开发商的销售压力将会加大。 在国务院以及各部委陆续出台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以后,北京、广州、深圳、浙江等地陆续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政策严厉程度超过以往,造成观望情绪严重,商品房成交量明显下跌,但是由于2009年销售火爆,开发商资金较为充裕,降价促销的意愿并不明显,我们跟踪的主要城市商品房成交价格没有明显的下跌,在目前较高的房价水平下,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会延续,不排除更严厉调控政策的可能。 3、严格土地增值税征收,对开发商的净利润和现金流会产生一定影响

商业地产自持物业价值大于销售

商业地产自持物业价值大于销售 商业地产自持物业价值大于销售提要:万达第一代产品多为纯商业,选址特点为核心商圈黄金地[简介最新动态]段,体量为5万平方米;第二代产品为商业+高层 商业地产自持物业价值大于销售 国内商业地产发展趋势 中国一线城市人均商业面积远远超过全国平均值及国际人均商业水平,因此未来增加的商业地产需求将大多集中在二线城市。 我国2010年城镇人均商业面积为平方米(包括餐饮、零售、办公等),而人均商业仅平方米。一线城市人均商业面积远远超过全国平均值及二线城市,存量较多,增量较少,二线城市增量较大。因此,商业地产需求增加,并且将集中在二线城市。 现在,国内商业地产开发商两极分化趋势明显:大陆以外的商业开发商如和记黄埔、九龙仓、恒基兆业、太古地产等多进入成熟发展期,持有大规模经营性物业,追求品牌溢价。而国内地产商多数未形成清晰产品和区域定位,竞争模式不清晰,尚未摆脱摸索阶段,国内做得比较好的商业开发商如万达[简介最新动态]、宝龙已具有成熟产品线以及清晰的区域拓展战略,能够进行快速复制。

万达的产品组合 万达目前进入国内50个城市,投资60多个项目,主要分布于国内沿海和东部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地段。 万达第一代产品多为纯商业,选址特点为核心商圈黄金地[简介最新动态]段,体量为5万平方米;第二代产品为商业+高层,选址特点为核心商圈黄金地段,体量多为10万平方米左右;第三代产品多为“四菜一汤”,即住宅、办公、商业、酒店加上回迁房,位于潜力地区,打造城市地标,业态组合丰富,自持物业比重增大,核心商业只租不售,小型商业、写字楼销售解决资金支持问题。 经过对万达2010年开业的15个城市综合体项目的盘点,发现第三代产品有以下特征: 特征一:主力体量为50~90万平方米。其中,90万平方米以上3个,50~90万平方米9个,50万平方米以下4个。 特征二:楼板价偏低,拥有明显土地红利优势。楼板平均价仅为1347元。 特征三:平均商业开发体量为23万平方米,持有大商业一般为17万平方米左右。 特征四:拿地城市多集中在二线城市副中心或新区,少量布局三线城市。具体情况为:一线城市在广州;二线城市有天津、合肥、呼和浩特、济南、沈阳、武汉、福州、长春、

房地产开发项目出售与自持的税负对比分析

一、建成后对外出售的税负情况 市场价值1000万元,项目取得土地使用权支付的金额300万元,开发成本350万元,开发间接费用200万元(其中利息支出50万能够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并提供金融机构证明,其他房地产开发费用的扣除比例假定为5%)。 表1开发项目对外出售的涉税情况 税种 营业税xx附加 印花税计算过程 1000*5%*(1+5%+3%) 1000* 0.05% (1000-((300+350)*(1+5%+20%) +50+54))*30% (1000-(300+350+200+54+ 25.05))*25%金额(万元) 54 0.5印花税在管理费用中核算增值率小于50%备注土地增值税 企业所得税 合计 25.05 17.74 97.29

房地产项目建成后出售,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出售环节纳税以后,后期不再有该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纳税义务。 二、建成后自持出租的税负情况 年租金收入90万元,年折旧40万,城镇土地使用税定额税率4元,项目占地面积150平方米。 表2开发项目自持出租的涉税情况 税种 营业税xx附加计算过程 90*5%*(1+5%+3%)金额(万元) 4.86备注若一次签订多年租印花税90* 0.1% 0.09赁合同则按合同金额计税贴花房产税 xx土地使用税 企业所得税 合计90*12% 4* 0.015 (90-(40+ 4.86+ 10.8+ 0.06))*25%

0.06 8.57 24.38 注: 房地产项目建成后自持出租期间,房地产开发环节作为房地产产权所有人,会一直有纳税义务发生。 三、“营改增”对于项目自持的影响 (1)营业税 当前营业税制下,因为自建自用的开发项目产权未转移,加之营业税规定的视同销售仅包括土地使用权或不动产的无偿赠送以及自建后销售时发生的自建行为这两种情况,因此自建后自用的房地产不需作为视同销售行为,不需要缴纳营业税。 自持开发产品的租金收入应按出租不动产缴纳5%的营业税。 (2)增值税 因为营改增后出租不动产会被纳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那么应按不含税的出租收入计提销项税额,并且可以凭购进项目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税额。 (3)企业所得税 开发产品自持属于内部处置资产,产权未转移不属于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范围。出租开发产品取得收入属于企业的经营收入,应并入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申报企业所得税。当前的营业税之下,企业缴纳的营业税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但营改增后,企业缴纳的增值税不属于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项目。

2017年商业地产七大趋势解析

2017年商业地产七大趋势解析 导读:2017年,商业地产企业该如何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主动寻求突破转型?传统商业该如何进行优化调整?新建商业如何提前做好定位和规划适应新的消费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开业大型商业项目近500个,相比2015年、2014年出现进一步增长。 从区域分布来看,2016年商业新增供应量主要集中在华东区域,西南区域也相当活跃,新一线城市商业发展迅速,潜力强劲。产品线方面看,社区型商业成为发展主流。 在业态创新方面,主力店更趋多元化,次主力店数量明显增多,体验商业获升级,复合业态更加受到购物中心的青睐,场景营销、创新业态案例层出。 受大环境影响,加之租金水平不断上涨,2016年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开始自建物业,或者直接开发大型购物中心或综合体项目。百货企业,如银泰、王府井、衣之家、天虹;超市企业,如华润万家、步步高、永旺、沃尔玛;家居企业,如月星、红星、宜家;电器专业品牌,如苏宁、赛格、美的;餐饮企业,如海底捞;服饰企业韩国衣恋、报喜鸟等均已自建购物中心。 虽然百货商超等企业自身拥有一定的品牌资源和运营管理能力,进入商业地产有一定优势。不过商业地产购物中心行业对资金的要求、对项目运营能力的要求之高,势必成为传统零售业跨界商业地产的最大障碍。 2017年,商业地产企业该如何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主动寻求突破转型?传统商业该如何进行优化调整?新建商业如何提前做好定位和规划适应新的消费发展?结合业内专家对2017年商业地产行业的展望,中购联对2017年商业地产行业的几个重点发展趋势进行了概括梳理。 趋势1 商业地产步入“分化”、去粗取精,优胜劣汰阶段 预计2017年全国新开业购物中心约900家,商业体量有望达到9000万平方米,大约是2016年体量的两倍多。按照2015、2016年预计开业与实际开业数量的比例关系,平均开业率约为五成,照此估算,2017年新开业购物中心数量将与2016年基本持平。 总体而言,2017年商业地产投放量将达到最高水平,出现行业“分化”态势,即好的商业项目将会更好,差的会更差,甚至被淘汰。在招商难、运营难的挑战中,专业化运营的重要性将被进一步提高,商业地产将从重开发转向重运营越来越趋向理性化。商业地产将进一步去粗存精、优胜劣汰、更新换代、不断升

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的区别

商业地产项目从规模和形态上分两大类,一类是大型的Shopping Mall,还有一类是商业街的商铺店面。Shopping Mall即购物中心,全国各地到处都有打着Shopping Mall的幌子进行宣传推广的,但到目前为止,真正意义上的Shopping Mall一个都没建起来。 这中间反映出一个问题,国内发展商在商业地产开发方面缺乏经验,**作思路、**作程序、招商渠道等也把握得不好。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认不清商业地产和住宅项目开发的区别。很多发展商已经做了许多住宅项目的开发,以为商业地产也可以像住宅项目那样运作,找地找项目,自己做市场评估,自己完成规划设计,然后招商,振臂一呼,结果就会一呼百应,实际上存在很大的问题。 为什么说商业地产和住宅项目存在很大的区别呢?做住宅项目时,发展商可以自己分析市场,根据对市场需求的研究作产品定位,决定户型的比例以及住宅产品的类型,然后通过销售处进行直接销售。但大型的综合商业则完全不同,它的销售对象不是直接的购物消费者(可能有些散户,可以把他们视为直销),而是商家,特别是主力店。发展商首先要找到主力店,按照他们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对于大型综合商业,这是最难的一件事情。比如一个几十万平米的店,招一家主力店最多是2万平米(家乐福分店卖场部分是8000-12000平米),就算能拿到能够解决十万平米的主力店,还有十几万平米等待解决,这会对发展商产生非常大的压力。 发展商通过对市场环境和地区人口的分析,认为Shopping Mall有市场需求,然而具体**作并不容易。既然是传销,发展商要把店铺卖出去,就应该先决定主力店的形式,是仓储式还是像家乐福这样的家电用品,对于不同的主力店其卖场的比例大小也不同。家乐福一般对卖场的面积、停车位的面积、货架的陈列等都有一系列的要求。如果发展商自己做设计不符合这样的要求,那绝对是错误的,而且做得越深入,后期招商的困难越大。 第二部分:商业街的空间限定和功能划分 商业街不是简单的概念,更不是简单地把一条街道两边做成店铺就完了。每个人对空间个性都会产生一种感受,每个不同的广场、街道也都有自己的个性,怎样能够让消费者对购物环境有一种良好的感觉?这就需要建筑师进行精心地设计。 现在中国处于反映了经济的大爆发时代,特别强调气派,建筑设计也是如此。很多大商厦,远看很雄伟,但缺乏人情味,不是很好的购物环境。王府井大街经过改造以后,四、五十米宽的大尺度,购物的人只能顺着一边走,不愿走之字形来回过到马路对面购物。过去王府井是老店街、名店街,千姿百态,现在变成一眼看过去就是像政府办公大楼的几栋大厦,没有人的尺度感。现在开始慢慢地进行改善,马路中间围起一小块咖啡座,几个凳子,几个雕塑小品,试图在辽阔的广场尺度上做出一点人情味。其实这些东西在原来的规划设计中就应该考虑到。商业街要特别强调平易近人,这样才能吸引人来。尺度作为建筑用词,尽管尺寸是固定的,但小的尺度更能让人觉很舒服、很亲切。柏扬讲过美国的尺度体现的是马路非常宽,汽车非常宽,楼房非常高,好像是给巨人、神用的。亚洲是鬼的尺度,主要是香港、东京的楼房非常高,给人非常压抑、狭窄的感觉。欧洲是一种人的尺度,小镇、小桥流水都很有人情味。所以尺度舒适应该以欧洲的商业街、步行街这种模式,而不是像美国那种自大

商业地产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商业地产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芜湖商业、写字楼调研报告 项目一:微商财富广场 该项目位于中山北路与长江南路交汇处,与嘉兴贸广场、格力商业地块成三足鼎立之势,位置较好。项目用地性质为商办,占地914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0000平方米,由一幢19层主楼及四层商业裙房组成。开发商不自持物业。 办公部分:办公部分位于主楼5-19层,标准层呈三角形,分别为北、东、东南向,每层14户,总户数300户;单间建筑面积为33.75、36、38.88、36.72及44平方不等,公摊比达34 %。该部分建筑特色为纯loft创意办公,层高4米8,格力中央空调vivi分层计费,房内上

下水已设计并预留。写字楼内设日立电梯四部,其中客梯三部、消防电梯一部。在售写字楼按甲级写字楼标准建设,出售物业为白坯,大堂、卫生间等公共部分精装修。 售价方面:均价12014元/平方米,其中五层11000元/平方米,层差价40元/平方米;现行的写字楼销售政策为:一次性付款减500元/平方,按揭减350元/平方。商业部分出售价格及方式暂未确定。 物业管理:由开发商指定春天物业实施,物业费3.8元/平方米。 项目二:星隆国际城 星隆国际城位于银湖南路与赭山西路交汇处,项目用地物业性质为商办,首期交房时间为2014年年底。项目占地5.2万平米左右,总建筑面积近30万平米,其中商业面积约18万平米,五星级酒店4万平米,办公5万平米左右。开发商自持65%,自持部分主要引进9000平米星美影城、45000平方百盛旗舰店、

12014平米华润苏果旗舰店、50000平米万豪酒店等主力店。 商业:商业位于地下负一层至地上三层部分,其中地下商业以下沉式广场的形式存在,设置了水游街和星舞台两种主题商业标志。星舞台是一种类似古罗马斗兽场的敞开式球体建筑,其探入地下部分即是地下商业。此外水游街的贯通让下沉商业成为整个项目的亮点,并 给予的更多的情趣元素,使得下沉式商业有隔绝于世外,独立成街的优势。地上商业部分地面一层层高5米,二、三层以上层高4.5米。一层商铺面积最小31平方,最大147平方,其中以七八十平的商铺较多,面宽4.5米,进深九到十米之间。经营业态方面:地下负一层主营餐饮,地上部分以高端品牌商业为主。 商铺部分带租约销售,包租10年,每年返利8%,前两年返利可在房屋总款中直接扣减;10年之后,购房户可享受150%的溢价回购。销售价格:一层商铺

商业地产项目分析与定位概要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 掌握商业地产项目分析的八个要点; ● 掌握商业地产项目定位的七个要点; ● 学会科学地对项目进行分析与定位; ● 有效避免项目分析与定位中的误区。 商业地产项目分析与定位 一、商业地产项目分析的八个要点 分析商业地产项目时要清楚地把握项目的运作方式和节点,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顺序。 1. 地段属性 无论是操盘手还是项目经理, 在分析项目时都要首先考虑项目所处的地段属性, 它决定了项目的总体走向。 地段属性的决定因素 所谓地段属性, 是指消费者或客户在潜意识中认同的项目的地理位置, 由两种因素决定:历史形成。每个商业都有一个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历史属性是人们活动的综合反映,如果人们习惯于在某个地块经商,这个地块就可能成为一个商业中心。可见,人们的活动塑造了地块的潜在价值。因此,在项目工作中,我们要深刻认识地块的历史背景,挖掘人们在其背后潜藏的们心理认知、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等。 广告灌输。随着广告媒体的逐步丰富, 人们已经摒弃了粗放性项目推广方式和广告运作模式,广告灌输不知不觉地凝聚着人们的注意力,使他们最终形成对某一地段的共同认可。在项目分析的过程中,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地段属性,既要尊重历史,又

要寻求突破,促进二者的有机结合。不要被历史的严格性所限制, 而应该积极地寻找突破点, 努力挖掘地段潜在的属性。 分析地段属性的注意事项 第一,顺应消费者或商户的思维。消费者都有一定的购物习惯,他们习惯于到固定的地点消费,而不习惯到新的地方消费。因此,如果在原本不是商业地块的位置开发项目,消费者很难从心理上买账, 这时就要经历痛苦而漫长的养市期, 开发商需要通过广告灌输等各种渠道来扭转人们对市场不利的看法, 使他们逐渐接纳、认可。因此, 开发商在规划商业前, 一定要深刻认识地段的天然属性。 第二,地段属性存在一定盲点。即使在成熟、生意兴隆的商圈内,也可能存在一个点很难撬动,这个点就是商业盲点。这一盲点不是绝对的,与其说是地理位置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人们之所以对它产生心理障碍, 可能是因为前期商业在定位、运作环节甚至建筑层面的失败,导致人们降低了对它的认可感。此时,开发商需要进行透彻的市场分析,深刻地把握该地段各方面的实质情况,包括定位、客群等,发掘导致商业衰落的原因,继而对症下药,寻找突破点,重新打开局面。 第三,注重未来而不仅仅是现在的发展可行性。在分析地段属性时,尤其是在新城区开发项目时, 一定要结合城市未来的发展规划,突破传统的商圈思维, 在看似不可行的地段上找到开发点。 总而言之,在分析地段时要兼具突破性、忍耐力、远见性以及对未来的总体把控,不管在何处选址,都要首先考虑其地段属性及业态配置。 2. 交通便利性 商业和交通就像鱼和水一样不可分割。与不发达地区相比, 发达地区的重要优势就是交通便利。在分析具体项目时,我们也要重视交通的便利性。 地段属性为交通便利性提供了基础。每个地块的交通都是已经定位的, 通过对交通便利性的分析,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商业是否能够兴盛繁荣。因此,在开发项目

万达商业地产基本模式分析

万达商业地产基本模式分析 万达商业地产基本模式是将二楼及以上楼层出租(或其它合作方式)给世界500强商业服务企业,如沃尔玛、欧倍德、华纳时代等,再将一楼规划成外街铺和内街铺,并对外出售。这种模式在中国商业地产发展初期确是一个影响极大创新,其最明显优点是:在商铺营销中,通过宣传战略伙伴——世界500强企业,使商铺投资者对商铺回报有极高预期,从而,开发商能顺利高价出售商铺;在招商过程中,许多中小品牌经营者很希望跟随这些商业巨头赚钱,招商工作相对容易;在营运中,中小店可以利用与商业巨头消费群交叉原理,充分利用其消费群,为其提供互补性商品和服务。但是,对于超大型购物中心(一般超过10万平方米),由于商业规划不足,导致出现人气冷热两种不同场面,商业巨头生意兴隆,而一楼商铺经营不太理想。商铺业主最终要设法继续缴纳银行按揭款,开发商也只能付出一定代价,以减少双方冲突进一步加剧。 其实,商业地产出现这种问题是很正常,事物发展不总是一帆风顺。笔者相信万达将会研究出新版、适应我国国情又一创新模式。笔者也为万达模式升级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主力店设为多层式,而不设为单层式,避免一层纯为零散小店现象。可将二、三楼主力店周边营业面积设计成商铺出售,充足利用主力店每一楼层顾客群。当主力店为百货业态时,这种设计特别有效。 第二,对出售商铺应提供品类规划、招商等增值服务,并由管理公司对其经营进行约束,使之朝有利于整体经营管理方向进行。具体办法是与业主签订一个委托管理协议书,这项管理不仅仅是物业管理,还有品类调整、招商控制、营运管理、市场推广等多项内容。 第三,在主力店招商时,可大胆引入竞租制度,使主力店招商充足竞争,开发商可在世界500强中选择更合适合作伙伴。与这类商业巨头合作都要付出巨大代价,如能合理运用谈判技巧,可以选择到能使整个购物中心客流组织更趋合理主力店。 第四,要重视商业人才引进工作。开发商往往拥有大量开发、营销等人才,但缺少市场上奇缺商业专才。万达具备良好工作环境,只要综合集团和行业特点,制订合理薪金待遇,相信可以吸引更多商业高手加盟。

商业地产与住宅项目区别

商业地产与住宅项目区别 浅谈住宅地产与商业地产的区不.. (2007-02-05 14:54:34) 转载 一、是商业项目的投资类客户,商业物业购买者(针对部分销售的商业物业)。 二、是商业物业的经营类客户(包括招商引进的主力店次主力店和小型的商户)。 三、是商业项目的开业后的现场消费人群,这类目标消费群是决定商业项目生死的关键,没有他们也谈不上经营和投资类客户及商业地产开发者的生存。 这类人群也是最难把握目标消费群。这些商业项目目标消费人群是通过的前期市场分析,项目定位、招商定位、项目运营、企划包装、推广促销、品牌文化建设等一系列活动,长期培养的大量稳固的消费人群. 商业地产与住宅开发区不看似专门简单,但我从事住宅策划及商业地产多年,遇到了一些开发商却让我汗颜.. 印象最深是一个投资近6个亿的商业项目, 突然发觉他们开发商业项目象玩一样!事实上咨询题就出在观念上,不能用开发住宅地产的模

式来开发商业地产啊,我认为国内的商业地产什么缘故做不行根源就在观念那个地点.因为大部分开发商做住宅地产起家,住宅地产的开发经营模式根深地固一时还专门难改变.太过于着急.. 下面简单介绍一些香港商业地产的东西 香港商业地产开发有个3\3制的原则: 一三-----指商业项目第一个3年是孕育期,就象腹中胎儿一样,商业项目的前期调研\定位\规划\招商要3年. 二三-----指开业后的3年,培养品牌\消费适应\商业环境等需要3年 三三-----指开业后的7年到9年的调整期才开始赚钞票,真正赚钞票的是第4个3年,之后的第五个三年又进入市场调整期.. 那个尽管有些严谨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前些生活记得去广州见了香港太古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广州太古地产首席代表郝继霖先生,据讲他在广州4年了差不多是个地地道道的广州通,广州项目至今没有开工,只有一圈项目围挡 商业地产是房地产开发业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更是掀起了全国性的商业地产开发热。尽管商业项目与住宅在产品属性、价值链、客户构成等方面都存在极大差异,可由于许多开发商对此认识不足,往往以操作住宅的方式方法来运作商业项目,从而导致显现种种错位。因此详细探明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之间的种种区不,对我们更好地操作商业地产项目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商业地产招商方案案例详细解析

商业地产招商方案案例详细解析 来源:时间:2008-09-26 作者: 一.正中商业广场项目简介 正中商业广场位于深圳宝安中心区新湖路与新安一路交界处,是宝安第一个大型地铁上盖商业物业,具有购物、餐饮、健康休闲、娱乐、培训多种功能,是深圳大型主题滨海购物中心,儿童和婚礼人群作为 特色业态。 我们的开发目标是: 利用深圳特区对内地游客的吸引力以及宝安中心区的优势,最大限度提升项目商业价值,成为总体价值最高的深圳特色购物中心,不仅能够出售到较高价格,而且能够可持续经营,成为深圳白领社会生活的 活动中心。 酒店式公寓全部销售,力争销售均价达到6000元,通过酒店式公寓收回整个项目投资,保留商业物业, 最适当时机可以整体出售。 正中商业广场项目要实现五出:出人才出机制出品牌出网络出思想。 通过正中商业广场树立正中集团品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面对21世纪商业娱乐化的大趋势,我们不仅要在购物方面进行创新,而且要最大限度整合娱乐传媒资源,为娱乐业提供公共平台,不断与娱乐传媒机构合作推出创新节目,为深圳居民和游客带来可体验、可 参与的文化娱乐节目。 根据精细化管理思想,我们制定了招商方案和初步的运营管理方案。 二.业态规划与商业布局 略..... 招商的过程就是落实业态方案,招商的成功标志有两点: 1.业态组合具有竞争优势。 2.零售商付出的租金比较合理。招商直接决定了购物中心未来的收益60% 以上,特别是整体出售商业物业时候,显得更为关键。 三.招商内容 正中商业广场项目招商目标的分解与确定

招商目标餐饮娱乐 顶层花园景观空中花园及专供影视拍摄的可体验式情景剧场,电影院。配备参与式娱乐设施 婚礼殿堂及白领演艺中心 5层热带雨林餐厅2000平方米,东来顺酒家1500,2000平方米海港城大酒楼,快餐性质达到2000平方米:面点王1000平方旗舰店,韩国烤肉1000平方,三家SPA店1500平方米,新浩健康中心1000平 方米 4层美国反斗城及室内史奴比主题娱乐场,儿童专业商店或顺电家电家居专业卖场(国美、永乐家电 作为备选) 1000平方米特色餐饮,麦当劳 3层 JC Penny 1000平方米特色餐饮 VA BENE意大利餐厅 2层上海八百伴百货宝安店或太平洋百货,美国五月百货,北京王府井百货等知名百货企业 1000平方米特色餐饮,锦江拉丁餐厅,南美特色的餐饮——“巴西烤肉” 或韩国烤肉。 一层 7000平方米 男女装国际名店:化妆品:莎莎国际旗舰店,引进数百种化妆品尖端电子产品:SONY、三星专卖店成 都谭鱼头 1000平方米特色餐饮,星巴克 负一层家乐福或吉之岛等中高档超市8000平方米国际名店5500平方米白领音乐吧及音像店1500 平方米,引进KFC及面点王 负二层 2000平方米左右美食广场,深圳书城宝安店1000平方米(图书音像),利用等待地铁的便利,休闲书店将成为深圳喜欢的去处。屈臣氏1000平方米设在负二层。中华饮食文化广场荟萃:广东、成都、南京夫子庙、西安老孙家、东北人连锁店、河源万绿湖河鲜、着名客家菜、贵州等特色,湖南大酒楼 1.1 万平方米停车场 负三层停车场 15000平方米停车场所 地下停车总面积26000 停车数量1000辆 四.招商团队建设及其约束激励 根据华润万象城招商团队建设经验,招商组织应该减少沟通层次,避免政出多门。 招商组织架构图 国外招商 以营销部商业项目组为核心,吸纳优秀招商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