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条约》和甲午战争影响分析

《马关条约》和甲午战争影响分析
《马关条约》和甲午战争影响分析

《马关条约》及其危害

1.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危害: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极大地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19c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危害:加重人民负担;列强争相贷款,便利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3.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危害:进一步破坏中国贸易主权,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长江上游地区)。

4.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危害: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总危害:《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甲午战争的影响

对中国:

1.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2.极大地促进了革故鼎新、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3.直接导致了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辛亥革命),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的义和团运动。

对日本:

日本利用巨额赔款发展自己,称为帝国主义国家,对外扩张。

《马关条约》及其危害

5.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危害: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极大地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19c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6.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危害:加重人民负担;列强争相贷款,便利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7.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危害:进一步破坏中国贸易主权,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长江上游地区)。

8.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危害: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总危害:《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甲午战争的影响

对中国:

1.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2.极大地促进了革故鼎新、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3.直接导致了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辛亥革命),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的义和团运动。

对日本:

日本利用巨额赔款发展自己,称为帝国主义国家,对外扩张。

甲午战争试题

经典例题 例题1 哪次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特别是《马关条约》中的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更是刺激了列强,它们纷纷在中国划分租借地和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答案C 例题2 1896年的某天,苏州的一家日本工厂内机器轰鸣……这种情景之所以会出现,主要是因为( ) A.《南京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马关条约》内容再现和把握历史事件内在联系的能力。《马关条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苏州是条约中新开辟的通商口岸,所以才会出现日本工厂机器轰鸣的景象。 答案 C 例题3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使列强势力入侵长江流域最远的是(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解析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后开放通商口岸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并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可知,《马关条约》中开放重庆为商埠,使列强势力侵入长江流域最远,故答案是C。

答案C 例题4 “东海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考查学生分析处理历史资料的能力。首先要正确理解诗句,诗中的“海战”是指“黄海海战”,“致远”是“致远舰”。此诗是指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海战,所以答案是C。 答案C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原因及启示

中国近代史论文 论文题目: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原因及启示学生姓名:严冬 学号:2110401268 所在院系:电气学院 专业班级:电气19 任课老师:顾令仪 完成时间:2012年6月2号

·内容摘要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甚至是亚洲近代史上一件大事,它犹如一记重拳,砸醒了中国这只沉睡的雄狮,使中国人下定自强之决心。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甲午中日战中国惨败的原因进行分析论述,并获得相应启示。 ·正文 甲午战争中中国完全有能力打败日本,而最后却遭惨败,最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中国人缺少信念!当政者沉迷权术利益,百姓则大多只求温饱,全国上下不思进取的人太多太多。战前,清廷在军事、政治、经济三方面都没有充分准备、布局,惨败,只是历史的必然。下面我将对甲午战争的失败分三个小方向进行论述。 首先,甲午中日战是一场战争,军事方面无疑是最为主要的。日本在甲午战前的一二十年里实行明治维新,竭全国之力提升军事实力,尤其重视海军建设,到1893年,拥有军舰55艘,排水量6.1万吨,与中国海军主力北洋舰队相当。显然,中日军事力量对比差距并不大,有的方面如海陆军总量中国还略占优势。而导致失败的原因却是,虽然引进了先进的战舰,军队的管理模式却依旧陈旧、僵化,且士气不振,缺少训练,甚至连舰艇都不保养。而海军腐败的根本原因又是清政府的腐败以及不重视。在他们眼中,这支舰队只是用来向世人显威的、自欺欺人的工具。如此缺少信念、凝聚力的军队,能取胜才是怪事。 其次,政治方面也是战争失败的一个重大原因。甲午战争前的日

本经过了明治维新摆脱了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束缚,进行了政治制度的改革,建立起近代天皇制,由封建君主政体转变为君主立宪政体,并由此走向强国之路。而此时清朝的官员们却只知引进技术和设备,对于政治制度却视而不见。他们顽固地认为祖先们创建的封建制度是完美的,政治制度的彻底改革不仅损害他们的利益,还会亵渎祖先。这种思想上的桎梏严重影响了中国接受西方国家的先进制度,使中国与世界脱轨,腐败得不到革除,为中国的惨败埋下深刻的伏笔。 最后要论述的是经济方面。甲午战争时期中国的经济实力并不比日本差。甲午战前日本的重工业还比较薄弱,钢铁、煤、铜、煤油、机器制造的产量都比中国低得多。轻工业中也只有纺织业比较发达。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当时的整体经济实力要强于日本。但是日本积极备战,征收重税(中国的4倍),明治天皇甚至拨出30万的宫廷内帑和10%的官员薪俸支持海军,而中国却因慈禧太后,北洋水师6年为添一船一炮,陆军也多不满编,可以说军费严重不足。经济稍占优势的中国,却因军费严重不足导致战争的失败,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悲哀。 ·启示 清廷不是被日本打败,而是被自己打败。清廷在战前仍在军事、政治、经济方面无所作为,腐败无能,沉迷于蹉跎。由此可见,在综合国力面前不思进取、夜郎自大的国家必定惨败,甚至灭亡。 ·参考书籍 《绝版甲午》---------------------------------雪珥(澳大利亚)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曾凡亮)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以及《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历史意义、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影响;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危机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教学背景:运用生本教育的理念,进行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课堂点拨为辅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阶段:1.生本教育的模式要求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主,强调学生课前的预习,强调小组的分工合作。因此,在本课开始之前,首先要进行的工作就是将全班进行分组,分组按照自愿组合的原则进行,并选举出组长,人数以每小组5—6人为宜。 2.布置前置作业,内容要涵盖本课的主要内容,学生按小组一起讨论前置作业。 3.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准备必要的参考资料,内容涵盖日本的大陆政策、北洋水师概况、甲午战争前中日实力的对比、北洋水师战败的原因、甲午战争后的中国、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义和团运动揭帖、八国联军侵华的概况,这些资料每个小组分发一份,要求小组成员阅读并讨论,鼓励学生自己利用互联网搜寻更多的资料。(本课材料主要来自百度百科) 教学实施阶段:1.新课导入。通过复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有关内容,向学生指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的起步自洋务运动开始,时间大约是19世纪60年代,日本的现代化运动从明治维新开始,时间也是在19世纪60年代左右。可以说,中日两国的现代化运动是基本同时起步的,而中国与日本相比较,可以说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发展现代化的条件更加优越,但是为什么30年后的甲午战争中,中国却会惨败给日本?让学生带着疑问开始本课的学习。 2.用投影仪将前置作业投影出来,组织学生讨论并回答这些前置问题。最后由教师给出一个参考答案。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明治维新后日本会野心膨胀,挑起中日之间的战争?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总结,要注意特别指出,在各种原因中,日本自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性是日本走上对外扩张道路的最根本原因。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日本侵略的对象首先是朝鲜?朝鲜和当时的中国是什么关系?中国为什么要援助朝鲜?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并特别指出中国之所以援助朝鲜,既是因为朝鲜当时是中国的藩属国,中国有义务援助朝鲜,又因为朝鲜与中国山水相连,日本一旦占领朝鲜,对中国威胁极大。 第三个问题:甲午战争时,中国洋务运动已经开展了几十年,在军用、民用工业均有一定的成绩,为何仍会败于日本?中国的失败,只是军事上的失败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原因,并特别指出,中国的战

论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2011-2012年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科目考查卷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机电10-3 任课老师:赵芳姓名:张艺缤学号:10024040345 成绩:论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 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日冲突中,中方在硬实力上一直占有优势,但朝鲜甲申政变之后十年时间,情况就悄然发生了变化。这段时间,日本一直关注着中国。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莱发展海军、陆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举国上下士气高昂,以赶超中国为奋斗目标,准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7艘,总吨位27000多吨;而日本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5艘,总吨位约17000多吨。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和总排水量72000吨的海军,超过了北洋海军。日本还出动间谍组织和人员潜入中国,加紧对中国各方面的情报搜集和渗透。 而在此期间的清政府,经过数十年的洋务运动,初见成效,开始得意轻敌。又在与西方各国打交道的过程中,认为西方人“并不利我土地人民”,只是想在贸易上占些便宜而已,于是就更加放松了军备意识。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与日本新添的战舰相比之下,火力弱,射速慢,航速迟缓。1891年以后,甚至连枪炮弹药都停止购买了。这是因为此时清朝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

为了准备她在1894年的六十寿诞,将这些费用来修建颐和园,供自己“颐养天年”了。中日两国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与明治天皇相比,对照何其鲜明。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预示了中国失败的命运。 在甲午战争的过程中,虽然北洋舰队的将士拼死抵抗,但是各种不利的因素阻碍着北洋舰队的作战。比如:北洋舰队用的舰船比日本的老式,烧的燃煤质量很差,冒出很大的浓烟,好的煤都给达官贵人用了。导致北洋舰队很远就被日本舰队发现,让日本舰队有了充足的时间准备战斗,给了北洋舰队一个措手不及。还有北洋舰队上的各种炮弹参差不齐,北洋舰队建好后由于后期投入越来越少,各种设备维护不及时,弹药也是几乎没有更新。在战斗过程中,不时有一些炮弹不能射出去或者炸膛的事情发生。真的是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所以说,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失败也是有自己的原因的,洋务派的固步自封、自大是导致甲午战争失败的内部原因。 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第一,甲午战败直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在自强的口号下,洋务运动从军事工业开始,建立了一批军事工业,比如说1861年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1965年李鸿章创立的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1867年崇厚的天津机器局等,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如编练新式海陆军,整顿海防,整顿编制,筹建新式海军等。在求富的口号下,兴办了一系列的民用企业,包括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以及航运、铁路、邮电等交通运输事业,比如说1872年的轮船招商局,1878年的开平矿务局等。在当时相对和平的环境下,洋务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说左宗棠在收复新疆的战争中取得胜利。但是洋务运动只是单纯地应用西方的先进科技和创办新式企业,局限在器物的层面上,并没有触动到生产关系和上层建

分析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国胜败的根本原因

1.我的看法: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封建君主制的失败。 原理一:经济决定政治,而战争则是政治的继续。说到底战争是为 经济利益服务的。对比一下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就能搞清很多问题: (1)经济方面:甲午年间:中国的经济力量强于日本,日本打仗靠外国借款,战争只能维持一个较短的时间,否则日本即告破产。但由于满清王朝一味对外妥协,匆忙割地、赔款使日本冒险发动的战争收到了成果,光赔款一项就相当于日本六年的总产值,日本货币从那时起实现了金本位,一个日圆相当于一两银子。台湾、朝鲜的割让使日本的领土扩大了一倍还多,这为日本日后的侵略打下了基础,而中国的国力却受到了重创,赔款的白银相当于一百艘铁甲舰的造价,如果只是白白丢掉了一百艘铁甲舰问题还不严重,问题是日本得到了这一百艘铁甲舰,相当于中日两国的实力相差二百艘铁甲舰,以后就更难追赶了。这一点上日本象一个赌徒:压上了全部家当,侥幸赢了 一大笔钱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经济强于中国,但是日本的强大并未强大到可以吃掉中国 的地步,中国也没有弱小到完全不能抵抗的程度。当时日本军事的力量:海军对美国太平洋舰队占有优势,陆军还不能和苏联红军匹敌,但是和中国军队比较却占有优势,这一成绩的取得,不是综合国力的必然,而是提前几十年维持一个高度军事化的经济体制的结果,在战争爆发时,日本好象一个做了充分准备活动,并使出全力的的运动员,而中国好象一个正在生病的人,美国象一个正在宴会上的运动员,而苏联正在准备和德国比赛。所以日本在战争初期得胜就不奇怪了。但这样的胜利是不可能持久的。在抗战爆发时,日本政府的高度动员体制只能使国内经济维持三年,所以日军提出三个月灭亡中国,这不只是一句疯话,其中的苦衷只有日本高层才知道,包括一些右翼军人都未必明白。日军进行南京大屠杀的性质与其它地区的暴行有根本不同,这是一种战略威慑手段,企图用极端的恐怖摧毁中国政府和人民抵抗的决心,因为它们深知持久作战就必然失败。毛主席提出《论持久战》的方针为战胜日本军国主义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日本陷在中国,所以不得不冒险发动太平洋战争,就如同一个被资金套牢的投机家,不得不冒险去抢银行来求得周转,其结果不问自知。 2)政治上: 甲午年间:日本是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政体,而中国还是封建君主制;日本的政治法律制度较完备,的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失去了强大的机会。落后的政治制度不但阻碍长远的经济发展,而且限制了现有的经济力量转化为战斗力和日本较量。日本是单一民族的国家,中国是少数满洲权贵统治广大汉族和其他民族。以国家的凝聚力比较,日本强于中国,这使得日本能倾全国之力与中国作战,而中国只有淮系一派军阀的力量与之抗衡。在君主政体下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西太后李鸿章割地赔款,理论上都是皇帝自家的事,百姓和官吏只有愚忠的义务,没有发言的权力。看:那时卖国多容易!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已经完成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制,推翻了满族贵族的统治,民主、共和的观念得以确立,国家和领土不再是皇帝的,至少理论上是属于人民的,所以任何人包括蒋介石都不敢公开的卖国投降,否则将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例如:汪逆精卫叛变之日,即是他全面破产之时绝大多数追随它多年的军政要员都弃它而去,汪逆身边只剩下少数死党,失意政客,还有蒋介石居心叵测地派去的双面间谍了。有汪逆精卫的下场在先,共产党和其它爱国力量逼迫于后,虽然蒋日秘密谈判一直断断续续,蒋介石一直不敢对日投降,只好做持久的抗争,直到日本投降。阎西山也是如此。 所以抗战的胜利,某种程度上也是辛亥革命的胜利,孙中山先生一生坎坷,屡屡失败,然而仅“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项功绩就值得我们永远怀念他。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的比较甲午之战的失败,应该从政治、经济上去找原因,如果我们只盯著战术、技术问题那我们永远也搞不清真正的原因,更不用说汲取教训了。关于检讨甲午战争失败原因的思想方法: (1)如果炮弹大多能命中敌舰而未能爆炸,则问题在于军械; (2)如果战术对而射击不准,则问题在于训练; (3)如果战术、训练、军械都出了问题,则问题在于舰队司令 丁汝昌; (4)如果海军败而陆军胜,则问题在海军大臣; (5)如果海、陆军都失败了,则问题在李鸿章; (6)如果国家的军事、政治、经济都出了问题,则问题在西太后; (7)如果咸丰、西太后、同治、光绪、浦仪都没能搞好国家 这部影片笔者在小时候曾经看过数遍,片中的爱国人物邓世昌的英勇行为一直激荡着笔者的爱国之心,今日特地让笔者的儿子也在网上看了这部影片。 片中描述了中日在甲午海战中中方英勇反击的光荣事迹,但所有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最后甲午海战是以清政府为代表的我方彻底失败而告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最后中国不得不割地赔款,进一步拉开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为以后中日之间再次发生战争提供了可能! 为什么甲午海战以我们失败而告终,笔者认为并不是简单的北洋水师队形的排列错误,更不是北洋水师的坚船利炮不够先进,恰恰相反,当时的北洋水师拥有的是全世界最先进的舰船,由此可见,战争的胜负不一定武器的先进是必要因素! 更重要的人的主观因素和社会机制的原因,但看看当时腐-败的清政府,一切都处于混乱和飘摇之中,对外政策总是希望英美列强的调停来实现避免战争的目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法国在

甲午战争中清朝战败的原因

甲午战争中清朝战败的原因 今天我们还能坐在舒适的教室里上课,还能自由快乐的生活,这都是国家的强大给我们提供的。我们还记得一百二十年前的那场战争吗?我们被一个比自己小很多的国家打败了,这就是中日甲午战争。今天我们要时刻反思历史,为什么我们会战败,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而不是去贪图享乐,逃避历史。在我看来我们失败的原因主要有: 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无能。在甲午战争之前清政府尽管做出了很多有效的改革,但是其制度仍然未变。洋务运动使清政府建立了北洋水师,并且当时是亚洲最强的的舰队。由于政治的腐败必然影响军队的建设,清政府统治者只顾自己想乐,随意挪用军费,导致军队建设落后,在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好多枪都是假的,子弹也稀缺,还有李鸿章在军队的思想建设上放任自流、漠不关心,导致军心涣散,将士们贪生怕死,临阵脱逃者比比皆是。最终在甲午战争中我们中国军队屡战屡败,没有打过一场胜战。 清政府对日本可能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缺乏预见,夜郎自大,轻视小日本,战备不足。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逐渐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在经济和军事上有了很大的发展,逐渐走上向了工业大国,国内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于是日本就将侵略中国作为基本治国策略。而我们的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取得了一点小成就中洋洋得意,对日本一点防备都没有,还是以农业为主,小农经济。在战争危机的时候,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消减军费,停止购买大型军舰,停止拨付机械弹药的费用。对当时的国际形势判断极为不明确,还在闭关锁国、盲目自大,仍做自己的大国梦,还认为日本就是个蛮夷小国,对当时日本的发展一点都不了解。殊不知一场生死攸关的战争就在这种时候爆发,我们是毫无防备,日本是有备而来的,最终导致我们以失败而告终。从此之后中华民族走上了危机时刻。 当时清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李鸿章等人,他们一味的依靠外国调停,没有考虑自身实力的建设,还有在甲午战争中我们的指挥者指挥失误,避战不出。当时中国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是极力主张求和,李鸿章也是坚决主张和局。从甲午战争开始到最后投降,李鸿章都是一味寻求德意美调停,已达到求和的目的,还命令北洋水师避港不出,以保存实力为名,失去了制海权,错失最佳出兵时机,最终导致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曾经是亚洲最强的舰队,拿着最高的薪水,却在甲午战争中不堪一击,这都是统治者一味求全,消极抵抗,贪污腐败造成的。 我们站在今天的角度上再次反省甲午战争,就是要求我们在和平时代要时刻记住甲午战争的教训。时刻铭记历史,我们才能居安思危,防止历史的悲剧再次重演。

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高中历史必修一: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掌握1894~1901年间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掌握《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识记在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应用反抗的事迹。 2.理解:理解掌握甲午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分析两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分析列强在这两次侵略战争中所作所为或所持态度及其原因。 3.拓展:通过分析通过分析在这两次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的不同态度,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与中国人民中爱国人士的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学习,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西方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原因和目的。 2.引导学生对不平等条约内容进行列表和纵向比较,让学生从中概括和归纳其危害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两次侵华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分析,培养出学生学生的为民族崛起而奋斗的信念。 2.在两次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借此史实培养出学生不畏强权的精神。同时通过对欧美俄日等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加深学生爱国注意情感。 3.通过对战中中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告诉学生们要珍惜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二、难点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方式 一、教学手段:讲授法为主,辅之以师生交流讨论 二、教学方法:列表法、比较法、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言:由前段时间的钓鱼岛事件引出课题。 大家应该都知道中国与日本在外交上出现一个重大事件,这也直接导致中日关系更加恶化。中国渔船在钓鱼岛附近遭日本巡逻艇冲撞,中方船长被日本政府逮捕扣押。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然而厚颜无耻的日本政府竟然宣称钓鱼岛的主权归他们。 2.导入新课: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从未宣称过拥有钓鱼岛的主权。那么,我们究竟是什么时候被暂时夺去钓鱼岛的主权?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首先,让我们来学习一下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马关条约》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 摘要: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并且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为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情,为日本带来巨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利益,并为以后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提供了可能性。《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和标志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大中国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关键字:割地赔款设厂后患 签订《马关条约》的原因: 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清政府应朝鲜要求派兵进入朝鲜镇压起义军。日本为了开展侵略战争,以保护在朝鲜的日本公民为名,派兵进驻朝鲜。同年7月,日本偷袭北洋舰队,甲午中日战争开始。1845年初,清政府战败,并在同年4月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对近代中国的冲击: 《马关条约》的内容极为苛刻,除了要求清政府赔偿巨额赔款和割让土地等传统的条款之外,还规定日本人可以在中国设厂经商这一新的种类,这就为日本以后掠夺中国资源提供方便之门,其危害极大。 《马关条约》第一款规定清政府必须承认朝鲜是独立国,而不是中国的附属国;第二款规定清政府必须要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第一款规定迫使中国承认朝鲜的独立性,这就等于

迫使中国以后都不能插手朝鲜的事务;第二款规定使台湾等地划为日本国土,为日本侵略的扩张提供了方便。这两款条约都为日本带来巨大的军事利益,因为日本是岛国,想进攻大陆就必须有着陆点,而以上两条条款就为日本提供了两个绝佳的着陆点。日本思想家吉田松阴说过:“现应加紧军备,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可开拓虾夷(指北海道),晓谕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货,割满洲之地,收台湾、吕宋诸岛,占领整个中国”。那时的日本已经达到了“责难朝鲜”和“收台湾”的目标,下一个目标自然就是侵略整个中国。 《马关条约》第四款规定清政府要赔偿“二万万两”给日本。《南京条约》的赔款数字是2100万银元,《中英北京条约》的赔款数字是“八百万两”,而《马关条约》却远远超过前者,使人民的负担增加。日本方面利用这笔巨额的赔款,进一步扩充军备和用于国家的教育发展,为以后侵略的扩张做准备。 《马关条约》第五款规定,在清政府割让土地内的居民必须在两年内迁居完毕,否则就自动视为日本居民。热爱祖国的人民岂会自动离乡别井,他们只会死守故乡,当时《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台湾人民发誓:“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徐骧领导的义军英勇抗敌。他在临终前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有一句话说:“要灭亡一个国家,要先灭掉它的文化”,日本方面在清政府割让地内实行奴化教育,将奴化知识灌输在下一代人民身上,使之进一步分裂中国。 《马关条约》第六款规定清政府必须准许日本商人可以在中国设厂。清政府以前和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仅限于开放通商口岸,但《马关条约》就使列强由产品输出进一步变为资本输出,使中国进一步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而且,列强由产品输出进一步变为资本输出,不仅使中国的自然资源受到列强的掠夺,而且严重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除此之外,清朝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还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失败之前,中国有识之士一直都

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甲午战争是大清和日本在朝鲜半岛、辽东、山东半岛及黄海等地进行的一场战争,那么你了解甲午战争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失败的原因,希望能帮到你。 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做为战败方,损失了一支实力最强的海军舰队即北洋水师。甲午战争北洋水师遭受全军覆没,中国的海上军事实力受到沉重的打击。北洋水师在对抗日本时,究竟输在了哪些地方呢,是武器装备还是军事管理? 北洋水师是洋务运动时期成立的。在初期时管理森严,纪律以及训练等方面都堪称一流。管理者都经过细心的选拔。但是后期,管理方面冲突越来越明显,北洋水师的纪律等方面越来越差。对于北洋水师的投资虽然巨大,但是却买不到好的纪律和管理。 看似平静的外表下,北洋水师的内部矛盾极为尖锐,内部不团结。在做事方面,权力分配的不平等。调动兵力的权力甚至光绪帝都没有。所有的人全部听从李鸿章的调遣。 在甲午战争北洋水师与日本海军方面武器装备方面差距较大。虽然在人数方面,北洋水师具有较明显的优势,但是在武器装备等方面却大大落后于日本。当时,虽然洋务运动使得中国的生产制造等方面有了大的突破。但是,大部分的重要的机器都是靠国外进口,并不是自己国家生产,对于武器装备相对于日本还是较落后的。使甲午战争

北洋水师失败因素主要有武器装备和军事管理。纪律的败坏,内部的不团结,管理观念的落后,军费的滥用,权利的不平等都导致了北洋水师的战斗失败。 甲午战争的结果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日益衰败,中国的领土、关税、贸易等领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过渡。在平静一段时间后,中国又再一次爆发了战争,甲午战争。那么甲午战争的结果如何,甲午战争为何会取得这样的结果?从甲午战争的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是一场源于日本阴谋而刻意挑起的战争,这场战争持续近九个月,最终以日本胜利、中国战败为最终结果。 在鸦片战争后,虽然使得中国国力变得衰弱,但却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开展,清政府对军事上的大力投入,使得清朝军队战斗力明显变强,那么为何甲午战争仍然以中国的失败为结局呢?在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后,可以得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如下三个。 第一、对战双方对于甲午战争的准备情况不同。日本为了甲午战争的发动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为此日本天皇还带头对日本的军事投入进行了捐赠,而反观中国,清政府建立了北洋舰队,以此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后开始缩减对于军事的拨款。 第二、对战双方的武器对比不同。日本为了能取得甲午战争的胜利,在军舰的制造以及维护上投入巨大,而中国的北洋战舰年代久远,

14.2018届高三历史题库——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894年《申报》写到: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我正宜乘机惩戒日本,规覆琉球,乃可一劳永逸。该认识 A.有利于坚定抗日信心B.反映了中国舆论界盲目自大的心态C.高度肯定了洋务运动的作用D.正确分析了这场战争爆发时的形势2.“甲午一役的失利并非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材料旨在说明甲午战争的失败 A.并未表明洋务运动的破产 B.充分体现清政府腐朽落后 C.促使现代化进程首次转移D.促进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 3.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多种观点。丁一平在《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中认为:纵观世界海战史,在一场海战中,一支海军舰队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是极为罕见的。这有力地驳斥了 A.“清政府昏庸腐败”的观点B.“李鸿章避战求和”的观点 C.“中国战略战术落后”的观点D.“北洋海军腐朽无能”的观点 4.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 这次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 5.十九世纪末,《泰晤士报》发表文章说:辽东半岛的割让,没有损害到英国的利益,“而按照协议的其他部分,英国的利益可能有所增加”。该报所说的“英国的利益可能有所增加”是指 A.英国可同中国协商关税B.英国可干涉辽东事务 C.英国可在杭州开设工厂D.英国可在山海关驻军 6.1900年8月,浙江秘密会党首领率众起义,在其影响下,衢州百姓起米击毙了保护洋教势力的知县和传教士,史称“衢州教案”。这一事件 A.表明清廷成为洋人工具B.推动民主革命进入高潮

甲午战争为什么失败以及失败带来的思考和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甲午战争为什么失败以及失败带来的思考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组 调查目的: 甲午战争失败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而表面的失败却反映出了内在的腐朽,那么到底是什么内因和外因一同促进了这场战争的失败呢?而之后一系列的革命战争以及国家不断发展,这场失败的战争又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调查对象: 针对中国近现代史以及网上资料知乎上分析,并且结合上课所学知识,对这几个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背景事件介绍: 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Sino-Japanese War)。 甲午战争以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 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调查分析: 1、根本原因:中国没有彻底地改变封建制度,而落后的制度无法与

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对抗 2、现实原因:指挥不力、作战不灵活、准备不充分、装备不好、战略上的失误、外国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等等。而且中国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清政府统治腐败,国民无心抗战。中国的北洋水师当时虽号称亚洲第一,但是,由于经费缺乏(海军军费被挪用给慈禧过寿),训练、养护跟不上,甚至打仗的炮弹都有假,战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更细致地从战争的参与双方来分析: 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 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原因细化: 一、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是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 由此衍生出的一点思考是,据称,北洋水师是当时亚洲最强大的舰队,就算是日本的联合舰队与其实力相等,也不应该全军覆没。轻敌和缺乏预见性是致命的弱点之一。 二、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是战争失败的外部原因。 中国在这场战争中一直处于弱势被动的地位,不从自身实力出发考虑,一味地委曲求全。 三、信奉“武器决定论”是战争失败的思想原因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案)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标:2-3-8 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2-3-9 讲述近代人们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能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二、【教材简析】: 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频繁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的应用抗争。本课围绕“侵略”与“反侵略”这两条主线。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叙述了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此后相继而起的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甲午战争以及《马关条约》的概况, 2.了解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置展馆参观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问题分析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提高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3.通过看图讲故事,培养学生用历史语言概括历史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深刻理解落后不就要挨打,闭关则衰、开放则兴的道理。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基本概况 难点:理解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五、【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2.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明白“论从史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情景模拟,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过程设计】: 师:出示图片和课题:出示丘逢甲的图片和春愁的诗。 生:朗读诗歌,回答问题:这首诗写于那一年?为什么“四万万人同一哭”?台湾割给了哪个国家? 根据学生回答导入到“甲午中日战争”。 过渡: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甲午中日战争纪念馆!(四个展厅一一参观) 1.教学环节一——展厅一:战争的背景 师:出示材料,明治天皇的御笔信,材料两则。 生:阅读材料,分析甲午战争的背景。 根本原因:日本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设计意图:明确甲午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展政策的必然结果。 导火线:1894年,朝鲜爆发起义。 2.教学环节二——展厅二:战争的过程 师:出示甲午战争过程线路图,引导学生用历史语言描述战争的过程。

马关条约政治影响讲稿

第一款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 第二款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第一、下开划界以内之奉天省南边地方。从鸭绿江口溯该江抵安平河口,又从该河口划至凤凰城、海城及营口而止,画成折线以南地方;所有前开各城市邑,皆包括在划界线内。该线抵营口之辽河后,即顺流至海口止,彼此以河中心为分界。辽东湾东岸及黄海北岸在奉天所属诸岛屿,亦一并在所让界内。第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第三、澎湖列岛。即英国格林尼次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第三款前款所载及黏附本约之地图所划疆界,俟本约批准互换之后,两国应各选派官员二名以上为公同划定疆界委员,就地踏勘确定划界。若遇本约所约疆界于地形或地理所关有碍难不便等情,各该委员等当妥为参酌更定。各该委员等当从速办理界务,以期奉委之后限一年竣事。 但遇各该委员等有所更定画界,两国政府未经认准以前,应据本约所定画界为正。 另约 第二款 在威海卫应将刘公岛及威海卫口湾沿岸,照日本国里法五里以内地方,约合中国四十里以内,为日本国军队驻守之区。 在距上开划界,照日本国里法五里以内地方,无论其为何处,中国军队不宜逼近或驻扎,以杜生衅之端。 第三款 日本国军队所驻地方治理之务,仍归中国官员管理。但遇有日本国军队司令官为军队卫养、安宁、军纪及分布、管理等事必须施行之处,一经出示颁行,则于中国官员亦当责守。 在日本国军队驻守之地,凡有犯关涉军务之罪,均归日本国军务官审断办理。 此另约所定条款,与载入和约其效悉为相同。为此两国全权大臣署名盖印,以昭信守。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各帝国主义国家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了《马关条约》中除割地赔款以外中国给予日本的所有特权。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大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加深民族危机。 马关条约原本(现藏于台北故宫)①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而且还造成了台湾和大陆难以弥补的隔阂,遗患至今。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总之,《马关条约》使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马关条约亚洲影响 ①从中国方面看,第一,《马关条约》的签订(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标志着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第二,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华大规模输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第三,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马关条约》其历史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帝国的覆亡、民国军阀的形成和中国急待解决的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等等都与之息息相关。

甲午战争失败原因及启示

甲午战争失败原因分析及启示 高二(15)班林杨媚杨艺云 甲午战争是亚洲近代史上一件大事,它犹如一记重拳,砸醒了中国这只睡狮,使中国人再也不能在天朝大国的梦幻中沉睡了,由此,维新和革命的思潮运动绵延不绝,驱动着中国人求进步、求发展。有人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是因为军事力量不足造成的。这失败的原因就这么简单吗?下面让我们就此进行探究。 一.政治方面 甲午战争前的日本经过了明治维新摆脱了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束缚,走上独立发展的强国之路,在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的同时,它还进行了政治制度的改革,建立起近代天皇制,由封建君主政体转变为君主立宪政体,并且顺应时代潮流,大力吸收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丰硕的科技成果,并使之转化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动力。而此时清朝的洋务派们却只知引进技术和设备,对于政治制度却视而不见。他们认为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完美的,是先圣们制定出来的,一旦涉及到政治制度的彻底改革不仅损害到他们自身的利益,还会遭来由于亵渎祖先而带来的灭顶之灾。这种主观上的桎梏严重影响了中国接受西方国家的先进制度,使中国与世界脱轨,为中国的发展埋下重重危机。 二.经济方面 当时中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并不比日本差。甲午战前日本的重工业还比较薄弱,轻工业中也只有纺织业比较发达。钢铁、煤、铜、煤油、机器制造的产量都比中国低得多。当时日本共有工业资本7000万元,银行资本9000万元,年进口额1.7亿元,年出口额9000万元,年财政收入8000万元,这些指标除了进口量与中国相当外,其它都低于中国,说明当时日本的经济实力并不比中国强盛,甚至可以说中国在经济整体上是占优势的。但是日本积极备战征收重税(中国的4倍),明治天皇甚至拨出30万的宫廷内帑和10%的官员薪俸支持海军,而中国因为慈禧太后,北洋水师6年为添一船一炮,陆军也多不满编,可以说军费严重 不足。经济稍占优势的中国,其军费却严重不足,试问这样,中国又如何能在战争中战胜军费雄厚的日本呢? 三.军事方面 从军事上看,日本在甲午战前的一二十年里,竭全国之力提升军事实力,尤其重视海军建设,到1893年,拥有军舰55艘,排水量6.1万吨,与中国海军主力北洋舰队相当(中国还有广东、福建水师)。日本常备陆军22万人,总兵力不到中国的一半,武器装备也相差不大。很显然,中日军事力量对比,不像鸦片战争时大刀长矛对坚船利炮那样悬殊,有的方面如海陆军总量中国还略占优势。由此可见,当时中国的军事力量并不比日本逊色。那为什么这号称“亚洲第

中外历史上签订的不平等的条约及影响

中外历史上签订的不平等的条约及影响 中英《南京条约》 ⑴时间和地点:1842年8月,南京 ⑵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⑶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⑷影响 ①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②加剧了人民的贫困,加剧了阶级矛盾③清政府被迫打开大门,便于西方掠夺原材料、经销商品④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⑸附件 影响:①破坏了司法主权②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利益均沾 中美《望厦条约》 ⑴时间:1844年 ⑵性质:美国与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即《中美五口贸易章程》。 ⑶内容 除《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外。还包括: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港口“巡查贸易”(破坏了领海权);准许美国人在五口自行租地建屋,设立医院、教堂等。 中法《黄埔条约》 ⑴时间:1844年冬 ⑵内容:《望厦条约》外的一切特权,还包括: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⑶影响:为外国侵略者利用传教权利进行公开的侵华活动埋下了第一块基石。 《天津条约》 ⑴时间:1858年 ⑵内容: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 ④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⑤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⑶影响: ①便利干涉中国内政②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侵略由沿海深入内地③深入内河 《北京条约》 ⑴时间:1860年 ⑵内容: 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和启示是什么

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和启示是什么 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缺乏预见 战略原因 装备劣势 党派争斗 甲午战争失败的启示 中国 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远东 日本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扩张,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另外,日本为了对抗俄国,湔雪三国干涉之耻,一方面提出“卧薪尝胆”的口号,重新开启十年扩军计划;另一方面促成了“英日同盟”的形

成,开始了东亚地区新一轮的争霸。甲午战争标志着中朝之间上千年的宗藩关系正式终结,朝鲜名义上获得了独立,实际上却被日本控制。之后俄国势力进入朝鲜,日本和俄国在朝鲜的争夺日趋激烈,最终引发了1904年日俄战争。对远东局势来说,《马关条约》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明显地反映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斗。 中日甲午战争简介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而日本称日清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sino-japanese war)。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而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老大帝国,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确实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