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浅谈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浅谈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浅谈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摘要】:茶文化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一人与人之间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情感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称,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底蕴深厚的茶文化是现代重要的旅游资源。本文结合我国茶文化旅游的现状,对于我国发展带有自身特色的茶文化旅游提出了几点建议。我国旅游业应更新观念,为茶文化旅游开发创造条件,丰富茶文化旅游项目,加强茶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使茶文化旅游创造出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字】茶文化;旅游开发;茶;茶经济

“十五”以来,中国茶产业处在新的发展高潮。“十五”期间茶园面积增长了19.4%,茶叶产量增长了36.1%,内销增长了34.1%,出口量增长了26%,出口金额增长了38.2%,茶文化活动十分活跃,茶馆茶休闲业方兴未艾,茶叶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茶科技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1]。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富有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更趋向于花钱换取精致的休闲,追求文化和休闲的消费,以休心养性、充分享受生活,体现生命的价值。而通过进茶馆、旅游、观赏、娱乐、体验、休闲等方式,去欣赏茶、茶园、茶叶加工技艺和品审中所蕴涵的审美价值和人文精神,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了一个新兴行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已经得到旅游业的极大重视,如何更好地发扬与保护民族特色的茶文化资源,使其在时代的进步中不断发扬光大,是我们目前与今后研究的重点。一、我国茶文化旅游概述

中国是茶的故乡,具有4000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茶。先辈以茶为载体田,以中国为中心,向世界各国和地区传播包括茶的品种、茶的栽培和加工、饮茶、茶文化等。

1茶文化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等。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它融合了儒佛道各家优秀思想,负载着儒、佛、道三教文化的内涵,形成今天十分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和”为中心的茶道精神。

2茶与旅游文化的结缘

从茶的发展历史演变来看,一种茶之所以成名并发扬光大,主要因素一则是茶本身品质好.二则离不开茶产区的山水人文历史渊源,杭州的龙井茶如此,武夷岩茶等亦如此。茶文化与旅游的结缘主要体现在:一是茶产地的名山名寺、茶文化的历史遗迹、茶区的美丽风光和怡人的气候环境。吴觉农先生在《茶经述评》中说:高山出名茶,主要由于高山云雾多,漫射光多.湿度大.有的是昼夜温差大等等.有利于茶叶有效物质的积累,特别是芳香物质积累较多。茶园山名,放有“名山出名茶”之说。如:大红袍与武夷山人文自然祭观、江西庐山云雾茶与庐山风光及鄱阳湖景观、华顶云雾与日本天台宗的祖庭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二是有观赏价值的各种名茶采制技巧和各具特色的茶俗茶艺表演。如:云南白族的“三道茶”、客家“擂茶”、西湖龙井茶的手工炒制等。三是各地区建立的一些以茶文化为内容的旅游参观点。如浙江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福建漳浦的天福茶博物院与石雕园、广东英德的茶趣

园、昆明世博会茶园等有特色的茶文化旅游区。

二、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茶文化旅游作为旅游业中的新兴领域,正以其独特的吸引力,在我围乃至世界引发了新一轮的文化旅游热潮.作为茶的故乡和茶文化的发源地,我国拥有丰富的茶产品资源和茶俗、茶艺、茶事等荼文化资源。近年来,在茶界、旅游界等各界人上的共同努力和推动下,我国的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茶文化旅游产品也不断的推陈出新。

1.以茶资源相关文化为依托开展的绿色生态观光游倍受游客青睐。

我国的茶资源十分丰富,且茶园大多位于自然环境优美、风光迤逦之处,将这一资源优势与相关的文化(神话,传说、典故等)有机结合,正可迎合现代人追求自然美感和文化体验的需要。如杭州是西湖龙井茶的产地,中国茶叶博物馆也坐落于此;有茶都之称的福建安溪现建有茶叶博物馆、凤山茶叶大观园和大坪生态茶园等。

2.依托茶的药用价值及保健功能开发的生态保健游日益升温。

茶叶内含成分丰富,有50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相当一部分已被证明对人体有明显的保健和药用价值。《神农食经》、《新修本草》、《千金翼方》等总结了茶的24种功效;日本高僧荣西禅师在《吃茶养生记》中也写道:“茶乃养生之m药,延龄之妙术。山若有之,其地则灵;人若饮之,其寿见长”:旅游过程中饮茶可以消除疲乏劳顿,促进生理机能的迅速恢复;长期饮茶更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这正是开展与茶相关的生态保健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3.以茶艺表演为代表的茶文化活动不断涌现。

所谓“茶艺”,就是通过艺术加工,展示茶的冲、泡、饮等的技艺。茶艺是茶道精神的物质载体和具体外化,观看技艺精湛的茶艺表演,游人不仅可以了解其中择、冲、泡、品茶的高超技艺,还可以体会到其所包含的茶道精神和茶文化内涵,同时在物质和精神上获得美的享受,大大促进了荼文化旅游的发展。

4.茶文化研讨会、茶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推动了国际茶。

文化的交流.为茶文化旅游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主办的前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都取得,很好的效果。尤其是2003年在中国重庆永川举办的围际茶文化旅游节的效果更足突?,期间共接待参展会商和游客达50万人次.吸引投资近13亿元人民币,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其他如日照茶博会、景德镇茶文化旅游节、成都茶文化旅游节等,都在宣传和弘扬荣文化的同时,不同程度地推动了荼文化旅游的发展,拓展了文化旅游的发展空间。

三、关于发展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几点建议

文化旅游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方式之一。近年来,文化旅游迅速发展,为世界各主要旅游国(地)带来了大量收入。旅游业作为一种文化经济,只有深入发掘文化旅游资源,提高旅游地文化品位,树立市场品牌,才能提高旅游者消费档次,形成效益型增长。对此,提出几点关于更好建设我国茶文化旅游的思路

3.1提炼鲜明的茶文化旅游体验主题,树立文化品牌

通过设立鲜明独到的主题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持久的记忆,是给游客树立起品牌的极佳方式之一。我们可以通过构思不同风格的主题,实现优势互补、良性竞争。通过这些主题的设立,使游客在这其中逐步理解当地茶文化的内涵,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

3.2提高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一方面,要努力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以深层次的文化吸引力抓住游客。如大理白族的“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文化.就体现了“人生如品茶,先苦后甜力能回味无穷”的人生哲学。另一方面,要提高茶文化旅游区内导游和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媒介作用,将茶文化旅游的特色和文化内涵较完美地传递给游客,在这一方面,上海的茶校教育走在了前列。

3.3利用多种渠道和形式,全方位、多层面地宣传和推销茶文化旅游

搞好茶文化旅游宣传推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第一、与旅游相关单位、部门尤其是旅行社加强合作,不断推出荣文化旅游特色线路和活动;第二、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及宣传手册、光盘等传媒手段,主动打人客源市场,积极引导潜在客户;第三、可通过新闻发布会、旅游节开幕式、公关推介会等向公众介绍自己的产品和线路。,另外,还可以组织茶文化专家、学者及各界知名人十进行公益营销,以“名人效应”来扩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姜含春,赵红鹰,葛伟.中国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0(3)

[2] 周岚.关于茶文化旅游的探析.中国集体经济,2010(17)

[3] 林朝赐,张文文,刘玉芳,陈春芬.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中国农学通报,2008,24(2)

[4] 李维锦. <茶文化旅游:一种新的文化生态旅游模式——以云南茶文化生态旅游为例》.学术探索,2007(1)

[5] 王京传,赵修华.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中国茶叶》,2005,27(6)

[6] 汝百乐,徐友.云南茶文化旅游开发初探.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33(4)

[7] 陆世军.云南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10)

[8] 包大明,任天飞.中国茶文化历史漫谈.《兰台世界》,2013(28)

[9] 李伟,郭芳.论茶文化对旅游业的牵引作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34(1)

[10]汝百乐,徐友.云南茶文化旅游开发初探.《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33(4)

对茶文化的认识

广义的茶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就是说,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都属于文化的范畴。狭义的茶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即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同时也包括社会制度和组织机构。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则是专指其“精神财富”部分。 按照文化学的研究,文化可分为技术和价值两个体系。技术体系是指人类加工自然造成的技术的、器物的、非人格的、客观的东西;价值体系是指人类在加工自然、塑造自我的过程中形成的规范的、精神的、人格的、主观的东西。这两个体系经由语言和社会结构组成统一体,也就是广义的文化。因而,文化的价值体系狭义文化。 文化的内部结构包括下列几个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广义的茶文化应该由上述四个层次组成。但是第一层次(物态文化)中早已形成一门完整、系统的科学——茶叶科学,简称茶学。第二层次(制度文化)属于经济史学科研究范畴,而且也是成绩显著,硕果累累。 1. 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然而什么是茶艺?茶艺就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其中又以泡茶的技艺为主体,因为只有泡好茶之后才谈得上品茶。而泡茶又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正如丁文先生所说,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成为一门艺术。因此,我们不但要科学地泡好一壶茶,还要艺术地泡好一壶茶。也就是说,不但要掌握茶叶鉴别、火候、水温、冲泡时间,动作规范等等技术问题,还要注意冲泡者在整个操作过程中的艺术美感问题,“欣赏茶艺的沏泡技艺,应该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包括境美、水美、器美、茶美和艺美。”如果茶艺馆的从业人员了解这一点,就不会将自己等同于一般饮食服务员,而是自觉在从事一项普及茶文化知识、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活动,是项很有意义的社会工作。 2.那么,茶艺与茶道有什么区别呢?茶艺与茶道是什么关系呢?茶就是在操作茶艺过程中所追求、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经常是和人生处世哲学结合起来,成为茶人们的行为准则。茶德应是“廉、美、和、敬”,并加以解释:廉俭有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总之,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是指导茶文化活动的最高原则。我们应该根据茶道精神来从事茶文化活动。一切有悖于茶道精神的行为,都要加以纠正、克服,使中国茶文化事业永远沿着健康、文明的道路发展。 3.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当我们文化的各个层次及其核心部分之后,我们就可以明白茶文化与一般的饮食文化有着很大的区别,即它除了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茶道精神是在茶艺操作过程中体现的,是人们在品茗活动中一种高品位的精神追求。人们走进现代的茶艺馆,并不是为了解渴,也不仅仅是为了保健的需要,更多是的一种文化上满足,是高品位的文化休闲,可以说是一种高档次的文化消费 4.蒙出的名茶是中国名茶宝库中一颗摧灿明珠,它以制工独特,滋味鲜醇,文化底蕴丰厚而名扬中外。 茶的分类:按颜色分红茶、绿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按制作工艺:发酵茶、半发醇茶、轻微发醇茶、不发酵茶。中国茶叶包括:基本茶类和露工茶类,基本茶类包括绿茶(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燕青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露工茶类包括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含饮品茶。 一,茶文化知识中国十大名茶:狮峰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出银针、蒙顶甘露、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庐山云雾、黄山毛峰、顾堵紫笋、信阳毛尖。都是生长于灵山秀水之间,和多种植物共生,优势互补,具有特殊的香味,可以说是至清至洁不染凡尘。名泉伴名茶,这些茶都与好的泉水相伴,数量一般都比较少,十分珍贵。 1、茶文化的内涵 从广义上讲,茶文化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 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茶文化包括茶的历史、茶的著作、茶的传说以及人们在饮茶、品茶中的学问,还包括茶在人际交流和文化交流中的特殊作用和意义……这些博大精深浩如烟海而独特清新的人文景观日益充实和丰富着茶文化的历史画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亮丽风景。可以肯定的说,中国是最早发现茶和使用茶的国家。 2、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巴蜀常被称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茶叶文化的形成,与巴蜀地区早期的政治、风俗及茶叶饮用有着密切的关系。①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②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③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④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⑤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到清朝时,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规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⑥现代茶文化的发展中华茶文化因其特定的内涵,具有很强的民族性,而越具有民族性的文化,也越具有世界性。中华茶文化在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向周边国家传播,不断地影响着这些国家的饮食文化 二,茶文化对我的影响 1.喝茶是一种行为,在人们心目上的含义却早已不是动作那么简单,它已经成为一种意境,一种文化。有时候,喝茶是一种享受,它让你心情更加舒畅,交流更为流利;有时候喝茶是一种思考,在遐想中回到自我,也记起过去,还纯真

浅析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

浅析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归结起来,不外乎是关于人的问题,中国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是一种关于如何做人的文化。随着历史的前进,茶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或阐扬了不同的人生价值思想,构成了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内容。 茶文化是人们在对茶的认识、应用过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融汇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丰富知识,人们进一步认识了茶性,了解了自然;另一方面又融汇了儒、佛、道诸家深刻的哲理,人们通过饮茶,明心净性,增强修养,提高审美情趣,完善人生价值取向,形成了高雅的精神文化。饮茶作为人的生理需要和生活方式转化为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不仅体现出人与人、人与茶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也完美地展现了人的人生价值观。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包括人生的目的,怎样做人以及怎样实现个人价值等方面的看法。这种价值观,是人们通过茶事活动,在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中所形成的观点和态度。它既反映出了人的本质,又揭示出了人与自然、与社会诸方面的关系。具体地说,包括了人与自我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民族和国家的关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的思想,与生产生活实践相依托,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与人文和历史相伴随,贯穿于茶文化发展的历程,形成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分析和研究中国茶文化关于人的人生价值的思想,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茶文化的历史,理解茶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中国茶道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与茶文化精神是一致的。就其要义来讲,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重德——摆正人与自我关系的准则 重德,是中国茶文化人生价值观中最基本的内容。讲究茶德,塑造高尚人格,完善自我,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是历代茶人崇尚和追求的目标,也是茶文化的核心内涵。而茶德的树立,既是茶的自然特性的显现,又是茶人精神的流露,同时又是茶人所确立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首先,茶性蕴含着茶德。茶品即人品。茶品是指人们在对茶的认识中提炼出来的象征性品貌,陆羽在《茶经》一之源开宗明义地指出:“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被称为嘉木,是因为茶的生长、体型、特色和内质等具有刚强、质朴、清纯和幽静的本性。茶树生长在山野的烂石、砾壤或黄土中,仍不失坚强、幽深;茶叶凝聚阳光雨露的精华,其“性洁不可污”;茶汤晶莹清澈,清香怡人,给人以智慧和幽雅的韵致。茶性与茶品相联系,无喧嚣之形,也无激扬之态,茶性与茶品这些自然的本质特征渗透到人们生活领域,表现在人对生活的一种理解,一种静观,一种品鉴,一种回味;延伸到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则是一种境界,一种理念,一种智慧,一种品格。因此,重德观念的形成,源于茶的自然本性。 其次,茶德是茶道的灵魂。在茶文化发展的历史上,人们对茶德早已确认,并崇尚备至。陆羽在《茶经》提出的“精行俭德”,说明茶的美好品质应与品德美好之人相配,这是最早确立的茶德标准,也是中

茶文化旅游概论的介绍

茶文化旅游概论的介绍 2014年11月,全球第一本系统的茶文化旅游专著《茶文化旅游概论》于2014年11月正式面世,该书由中国著名茶文化专家、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江西省茶艺师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主任余悦教授和王柳芳博士合著。 全书共计46万字,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这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本系统的茶文化旅游指导用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很強的实践指导。本书绪论概述了茶文化旅游的理论建构;正文的10章依次为:茶文化旅游概述,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历史概况,当代中国茶文化旅游的理论基础,当代中国茶文化旅游的产生与发展,当代茶文化旅游的类型与开发模式,茶文化旅游的规划与设计,茶文化旅游的营销,中国茶文化旅游热线的提升,全球视野下的江西茶文化旅游,中国港澳台及海外茶文化旅游的资源与特色。 新年伊始,手头得到一书,茶文化专家余悦、王柳芳博士所著《茶文化旅游概论》一书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发行。这是我国第一本系统介绍茶文化旅游的指导书籍。 该书从中国茶文化旅游概述、茶文化旅游的历史概况、当代茶文化旅游的理论基础、当代茶文化旅游的产生与发展、当代茶文化旅游的类型与开发模式、茶文化旅游的规划与设计、茶文化旅游的营销、茶文化旅游热线的提升、全球视野下的江西茶文化旅游、港澳台及海内外茶文化旅游的资源与特色等十个方面对茶文化旅游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当前,茶文化旅游的拓展与提升,是迫在眉睫和亟待创新的关键时期,作者力争对建构茶文化旅游的理论体系作有益尝试,试图努力填补中国茶文化旅游方面的研究空白,并从深层次剖析茶文化旅游的重要意义。 该书指出,中国茶文化旅游作为一个明确概念和专项的特色旅游项目,是茶文化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旅游景区从单纯热衷自然景

我国医疗旅游业发展浅析

我国医疗旅游业发展浅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的范畴,对于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行业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越来越多的新型特色旅游不断涌现,而医疗旅游业就是其中一个新亮点。 一、什么是医疗旅游 医疗旅游是一个全新的理念,目前国际上尚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特色,但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医疗旅游、贩服务对象的范围和传统旅游项目一样,并非局限于一国范围内而是面向全世界。 从狭义上讲,所谓医疗旅游,是指患者去外国接受治疗,同时享受医院安排的配套旅游服务。但目前的医疗旅游已突破单纯的就医看病模式。它的受益群体不仅是有医疗需要的病人,而且向着服务大众健康的方向发展。它不仅包括相关的医疗项目,而且还包括提供各种养生、健康等有关的服务,这一突破使得该项目的受众群体得到极大的扩展,不仅病人可以参加医疗旅游,而且众多渴望健康的人士也可以参与其中。医疗旅游成为一项集医疗、养生、旅游、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项目。 一个接受医疗旅游的游客,在通过相关审核之后,即可入住相关的医疗机构或者是一些相关的度假村。在那里,病房干净舒适.通信设备齐全,完全按照星级饭店的标准进行管理。如果游客需要,还可以配备翻译;医院会为那些需要接受医疗的游客安排专业的医生和专职的护士,并提供便利的医疗照顾。除此之外,医院还可以为游客(病人)家属提供相关的服务,包括安排食宿、交通工具、代订车(机)票等,甚至在度假村内,游客也可以获得医护人员适当的照顾和跟进治疗。度假村除了提供适合游客病情的健康美食、保健按摩、水疗等服务外,还可根据游客的情况提供适当的旅游娱乐活动。正因为如此,汇聚医疗和旅游为一体的“医疗旅游业”具有极为庞大的商业潜力。 二、我国周边国家医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由于医疗旅游有着巨大的市场和潜力,世界各国特别是亚洲一些国家纷纷开展一系列相关的旅游项目以吸引游客。在泰国,医疗旅游正逐渐成为一个旅游品

最新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及战略对策研究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及战略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文章从分析我国国内旅游业现状入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从7个方面对国内旅游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发展国内旅游业的对策建议。关键词:旅游业发展趋势对策 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 从旅游者年龄结构看,以中青年散客为主,老年组团为辅。2000年以来,散客旅游者比例处上升趋势,占80% 以上。在国内,由于单位公费旅游为主,故中青年业务骨干结合业务的旅游居多,而老年人旅游仅仅是其中少数人为主的行为。 从旅游者的费用来源看,以公费旅游为主,自费旅游为辅。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教师、学生等的度假旅游和各种公务旅游。 从地域分布及客源流向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地及县镇为辅。由于我国经济往来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一些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处于温冷点。 国内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旅游者获得出游信息的途径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对于受访旅游者来说,最赞成由单位出面组织出游,亲友同事的介绍以及旅行社/旅游公司的推荐,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捕获他们出游的眼球,而对于时下电视电台等媒体报道以及报刊、旅游书籍等传媒的宣传则不是特别敏感。 文章从两个方面分析以上结果,第一,受访者对于单位组织出游的高度信赖和支持。所以对于员工来说,单位组织的出游基本上会占据他们以往所有出游的大部分比率,这让受访者把票投向了单位组织。第二,诚信度方面决定了媒体广告宣传的不受欢迎。从心理特点上来说,人们对外出旅游都比较谨慎,他们愿意依赖眼见为实或者周围可信赖人的亲身经历来做出决定。 (二)旅游者选择出游方式的分析 图2显示受访旅游者出游时的方式及其占比情况,与家人一起(26%),单位集体出游(23%),与朋友结伴而行(22%),这三种方式对于他们是不错的选择,而参加旅行社(19%)方式也是除上述三种之外的一种可以接受的方式,但对于独自出行这种现今流行的出游方式,旅游者的反应则非常冷淡。究其原因,大多数的旅游者更愿意集体活动,因为旅伴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饱览秀美风景的同时,身边有亲人、朋友相伴,其满意度高。因此,受访者对独行的选择会慎之又慎。 (三)旅游者选择出游交通工具的分析

浅谈茶文化

浅谈茶文化 浅谈茶文化 在我国数以千计的茶诗、茶词中,各种诗词体裁一应俱全,有五古、七古;有五律、七律、排律;有五绝、六绝、七绝,还有不少在诗海中所见甚少的体裁,在茶诗中同样可以找到。 ⒈寓言诗 采用寓言形式写诗,读来引人联想,发人深思。这首茶寓言诗,记载在一本清代的笔记小说上,写的是茶、酒、水的“对阵”,诗一开头,由茶对酒发话:“战退睡魔功不少,助战吟兴更堪夸。亡国败家皆因酒,待客如何只饮茶?”酒针锋相对答曰:“摇台紫府荐琼浆,息讼和亲意味长。祭礼筵席先用我,可曾说着谈黄汤。”这里说的黄汤,实则是贬指茶水。水听了茶与酒的对话,就插嘴道:“汲井烹茶归石鼎,引泉酿酒注银瓶。两家且莫争闲气,无我调和总不成!” ⒉宝塔诗 唐代诗人元稹,官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白居易交好,常常以诗唱和,所以人称“元白”。元稹有一首宝塔诗,题名《一字至七字诗·茶》,此种体裁,不但在茶诗中颇为少见,就是在其它诗中也是不可多得的。诗曰: 茶, 香叶,嫩芽,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⒊回文诗 回文诗中的字句回环往复,读之都成篇章,而且意义相同。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写过茶诗几十首,而用回文写茶诗,也算是苏氏的一绝。在题名为《记梦回文二首并叙》诗的叙中,苏轼写道:“十二月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 水烹小团茶,使美人歌以饮余,梦中为作回文诗,觉而记其一句云:乱点余花睡碧衫,意用飞燕唾花故事也。乃续之,为二绝句云。” 从“叙”中可知苏东坡真是一位茶迷,意连做梦也在饮茶,怪不得 他自称“爱茶人”,此事一直成为后人的趣谈。诗曰: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睡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诗中字句,顺读倒读,都成篇章,而且意义相同。苏轼用回文诗咏茶,这在数以千计的茶诗中,实属罕见。 ⒋联句诗 联句是旧时作诗的一种方式,几个人共作一首诗,但需意思联贯,相连成章。在唐代茶诗中,有一首题为《五言月夜啜茶联句》,是 由六位作者共同作成的.。他们是:颜真卿,*书画家,京兆万年(陕 西西安)人,官居吏部尚书,封为鲁国公,人称“颜鲁公”;陆士修,嘉兴(今属浙江省)县尉;张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工文辞,任吏官修撰;李萼,赵人,官居庐州刺史;崔万,生平不详;昼, 即僧皎然。诗曰: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士修)。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荐),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萼)。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崔万)。

浅议四川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经济与管理研究? 浅议四川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段敬丹 (攀枝花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四川攀枝花 617000) 摘 要 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成为了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强有力的动力,各省市都 在开发各自别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四川作为中国茶文化的故乡,将茶文化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可作为旅游 资源开发的新亮点,而在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中,茶叶、茶具、茶馆、茶史博物馆等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开发 的对象。本文主要就在开发茶文化资源中如何抓住其特色,发掘其吸引力进行论述。 关键词 四川;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茶与茶文化,可以说是中国本土文化发展中的特产。而四川的茶文化则更是其本土文化中历史悠久的遗留物。世界之茶源于中国,而中国最早种茶、加工和销售茶品之地则源于巴蜀。唐代茶圣陆羽有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南方”便是指中国古代的巴蜀滇黔,也既今天的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地。这些区域都是茶树最早生长的地方。西汉宣武帝时的王褒在其《潼约》一文中有“脍鱼庖鳖,烹茶尽具”,“牵犬贩鹅,武阳买茶”的句子,据考证,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烹茶” 和“买茶”的记载[1]。在西汉常璩所著的《华阳国志》中也对巴蜀地区的产茶情况作了记载,“园有香茗”[2],“南安、武阳皆 出名茶”[3],广汉郡什邡县“山出好茶”[4]、涪陵郡“惟出茶”[5],都说明在巴蜀一带,远在周代,不但有人工栽培的茶园,而 且四川的乐山和彭山还是我国当时的名茶产地。 今天,旅游业作为一门新兴产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而这一行业的资源可以说是遍及各地各行业。历史悠久的茶文化自然也可以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而面向广大游客。要将茶文化作为一项旅游资源来开发,首先,我们要了解茶文化究竟涵盖了哪些内容。从作为物质本身的茶叶,到古朴典雅、款式优美的茶具,景致幽雅的茶楼,以至纯精神享受和消遣的茶诗、茶书、茶画,及渗透到国民精神中的种种茶俗茶礼,有研究者认为都应包含在茶文化的范围内。可见茶文化中,既包括了茶,又包括了饮茶之人,更包括了茶饮本身的行为。[6]由此可见,将茶文化作为一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其可为之处就不是单单限于茶与品茶这一狭小的范围。 四川作为历史上茶树的最早栽培地,将茶文化作为一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是有极大的优越性的。四川的茶文化,即有悠久的历史作后盾,又有驰名的茶品做代表,更有其独特的地方茶俗茶礼及历代文人在四川留下的品茶颂茶的轶闻趣事为辅助,这些都是茶文化的吸引力所在。如今的四川旅游业中,已不乏茶文化的踪影,在许多的旅游景区,都有作为旅游纪念商品出售的四川名茶,在蒙顶仙茶的产地也有专门的茶史博物馆向游人展示关于茶文化的丰富内容,成都街头巷尾的茶馆也成了一种休闲旅游的象征。但是,现在对四川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还是不够的,一是作为旅游纪念商品的茶类品种过于单一,另一个便是对茶文化专项旅游的开发力度还不够。究竟应如何开发四川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并使其地方特色得以充分显现,使之成为吸引外地游客的亮点,这都是开发工作中应充分考虑的问题。本文意欲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旅游纪念品-四川茶叶的开发 目前,四川的名茶已在旅游纪念商品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它是作为一种主要旅游纪念商品出现的。在川茶中尤以蒙顶茶最负盛名。白居易《琴茶》诗道“琴里知闻惟漾水,茶中故旧是蒙山”。苏轼《试院煎茶》也云"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但仅有这一种名茶是远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要的。四川有种茶品茶的悠久历史,又有号称天府之国的地理环境,新中国成立后,茶叶专家深入名茶区,总结劳动人民精工制造名茶的经验,先后在蒙顶山、峨嵋山、青城山等地试制多种名茶。现经审定,列于巴蜀名茶品种的有蒙顶山的甘露、石花、万春银叶、玉叶长青、峨眉山的峨蕊子、竹叶青、青城山的雪茶。而且现在四川茶品中也涌现出许多新秀,如峨嵋沱茶、早白尖工夫红茶、竹叶青、峨嵋毛峰(产于雅安凤鸣)、大叶红碎茶等分别在世界食品评选会上获过金奖。其他如文君绿茶、青城雪芽、巴山银针、北川珍眉、平武贡熙、金尖茶、康砖茶等都获过部优称号。另外有40多种获省优称号,这些名优产品分布于30多个县市,年产量4万公斤左右。而四川 茶叶的总产量居全国第三位,其中红茶的产量和出口量居第二位。[7]可见,四川的茶叶资源是相当丰富的。但怎样才能 让川茶既能为外来游客欣赏,又能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效益,这是我们在开发中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 42?第23卷第2期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6年4月Vol .23.No .2 Journal of Panzhihua University Ap r .2006

茶礼仪与茶文化

论茶礼仪与茶文化 【摘要】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巴蜀常被称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茶叶文化的形成,与巴蜀地区早期的政治、风俗及茶叶饮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茶文化有广义的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则是专指其“精神财富”的部分。 【关键词】茶礼仪茶文化 【正文】 一、什么是茶礼仪 所谓的茶礼仪主要有:鞠躬礼、伸掌礼、叩指礼、寓意礼。这些礼节与茶文化相辅相成。茶文化是茶叶在被人类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它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对人们的生活,经济,文化甚至政治各个方面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在当今的中国社会生活中,依然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文化三个方面:在经济上,茶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促进茶业的发展。在文化上,茶文化在建设民族文化的宏伟事业中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各个朝代的茶文化及现在茶文化的发展 (一)三国以前的茶文化的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二)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作用。 (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

茶文化旅游发展趋势

茶文化旅游发展趋势 1.以茶资源相关文化为依托开展绿色生态观光游 让游客参与到茶文化旅游项目中,如体验茶风俗、欣赏茶艺表演、猜茶谜、唱茶歌、听茶戏、吃茶宴等,加深旅游者对茶文化的体验。同时,以市场为导向,根据游客需求设专项的茶文化旅游,如茶园 生态游、茶文化保健休闲游等。可针对青少年推出以山水生态游为 主题的茶乡夏令营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讲授有关茶文化知识,如茶艺、茶礼等,并让他们到茶场亲身体验采茶、制茶的过程;对中老年 旅游者,则应以休闲度假保健为主,在休闲、放松的旅游过程中, 细细品味茶的文化、内涵,体味茶的风俗、礼仪,并可让他们品尝 名茶和学习制作调配方法。 2.以茶艺表演为代表的茶文化活动 所谓“茶艺”,就是通过艺术加工,展示茶的冲、泡、饮等技艺。茶艺是茶道精神的物质载体,游人不仅可以观看技艺精湛的茶艺表演,还可以体会到其所包含的茶道精神和茶文化内涵,同时在物质 和精神上获得美的享受。自1980年杭州建立“茶人之家”以来,全 国已相继建立了北京“老舍茶馆”、“福州茶艺馆”、“青藤茶艺馆”等数百家以品茶为主旋律的茶文化活动场所。 3.以欣赏、参与特色茶俗为主题的茶俗风情游 我国有着丰富的茶俗旅游资源,如云南大理白族的三道茶、土家族的擂茶、傈僳族的雷响茶等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茶俗旅游 资源。参加茶都民俗风情游,旅游者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获得美的 享受,而且还能形成对生活和人生价值的体味,达到文化旅游的高 层境界。现在,黄山的绿茶探源、安溪的铁观音探源、大理的三道 茶民俗游等都非常火爆,正逐步成为我国茶文化旅游中的精品。 4.充分挖掘历史和民俗文化,提高茶文化旅游的参与性

世界旅游业概况

幻灯片1 国际旅游 2013年 幻灯片2 第一章 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及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参考资料: 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新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幻灯片3 一、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1、世界旅游格局开始由发达国家“一枝独秀”向与新兴经济体并行发展转化 ●2、新领域、跨行业、跨产业联合发展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3、旅游业与绿色经济、生态文明相结合,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 ●4、旅游业与社会文化日益融合,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幻灯片4 ●5、科技进步成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主要推动力和支撑条件 ●6、更多的国家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地位 ●7、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各国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8、国际旅游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呈现方兴未艾的势头 ●9、旅游业已成为各国应对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复苏等反周期性调节政策的重要手段幻灯片5 幻灯片6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旅游覆盖面持续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成为旅游消费主体 ●2、旅游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市场范围迅速拓展 ●3、旅游发展模式由分散到集聚,再向集约发展加速演进 ●4、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幻灯片7 ●5、旅游综合功能日益显著,影响范围大大扩展 ●6、旅游信息化迈上新台阶,旅游业效率大幅度提高 ●7、旅游国际合作达到新水平,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 幻灯片8

第二章世界旅游业现状与世界旅游业影响因素 ●1.罗明义.世界旅游业发展:2009年回顾和2010年展望[J].旅游论坛,2010(2). ●2.朱美.浅谈影响世界未来世界旅游发展趋势的因素[J].北方经贸,2004(2). ●一、世界旅游业现状 ●(一)2009年:国际入境旅游继续大幅度收缩 ●1.各大区域国际入境旅游普遍下降 ●2.各区域内国际入境旅游也大副下降 ●3.全球入境旅游下半年略有回升 幻灯片9 ●(二)2009年:世界旅游经济出现负增长 ●1.世界旅游总需求全面收缩 ●2.世界旅游总供给全面下滑 ●3.旅游发达国家增长率普遍下降 ●4.世界旅游经济仍具有重要地位 幻灯片10 ●(三)2010年:世界旅游业进入恢复性增长期 ●1.世界经济发展进入复苏增长期 ●2.世界旅游发展仍面临众多影响因素 ●(四)2011年世界旅游业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1.自然灾害 ●2.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幻灯片11 二、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文化方面 ● 1.传统模式的家庭在减少 ● 2. 新的工作形式的出现 ● 3.人口老龄化 ● 4.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普遍有所提高 ● 5.人们比以往更追求享乐 6.人们将越来越乐于享受亲情和友情的温暖 幻灯片12 ●(二)经济方面 ● 1.世界经济全球化 ● 2. 经济形态多元化, 并偏重于第三产业 ● 3. 贫富差距仍然很大 ● 4.世界范围内的消费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要点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 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 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浅谈对茶文化的认识和感悟

浅谈对茶文化的认识和感悟 摘要: 茶文化起源与中国,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又赋予了中国茶文化与众不同的特点和内涵。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在民众生活中可谓是一种奇特的文化景观,无论是产茶区还是非产茶区,茶文化的创造与传承都经久不衰。茶文化以物质为载体,反映出明确的精神内容,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和谐统一的产物。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贯穿在中国老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里,它的足迹伴随着中国的成长,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而茶道更是中国茶文化的精髓,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名族之国粹。 关键字: 茶,茶文化,历史,发展,感悟,茶道,茶与健康 引言: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涵茶业专著、茶业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茶与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之国粹。 正文:1.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茶文化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人们对茶道和茶艺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仍然是见仁见智并无统一而明确的定义。但人们都承认一个事实,深奥的茶文化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思想和精华,与儒、道、佛的理念是息息相关的,儒家之礼,佛家之养,道家之闲,在茶的氛围中都体现的淋漓尽致。茶道的环境也一定要清雅幽静,亭台楼阁,松间竹下,茶室庭院,使人陶醉其中。人们通过品尝茶和欣赏茶艺的过程,感受和体验茶所带来的美妙意境,从而使修身养性,身心开阔,达到强身健体,净化心灵,预防疾病的作用。有学者说:“茶道是东方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精粹,是古老的中华文明贡献给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中国历史上有众多名人对茶都有特殊的偏爱,乾隆嗜茶成癖,曾风趣地说出戏语:“君不可一日无茶”;孙中山以茶代酒,他对祖国茶叶评价颇高;鲁迅饮茶着迷,他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而如今社会的飞速发展更是赋予了茶文化更多的意义。茶文化不仅影响了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更走向了世界。它代表着中国历史的沉淀,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文化,体现了中国如茶般浓郁的人文精神。 2. 茶文化之美 (1)儒释道合一。中国的茶文化可以说是儒释道三家所共同造就的,它同时融汇儒释道三家的基本原则,茶具有清新、雅逸的自然天性,能使人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与中国人提倡的“清静、恬淡”的哲学思想相吻合,也符合中国传统儒道佛三家追求的“内省修行”思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玲教授认为,中国茶文化的精神是以道家的天人合一、天地人三才思想来提携;以儒家中庸和谐的思想为指导;以佛家“普渡众生”的精神为宗旨,中国茶文化是浓缩了中国传统思想精华的一个文化体系。

最新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之茶文化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之茶文化 (人文学院产业经济学张悦201001002) 据《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经》中说“茶之为饮, 发乎神农, 闻于鲁周公”从上可知茶叶是炎帝神农氏发现的,距今已有五千多年。西汉时, 饮茶已成为士大夫的一种时尚,魏晋以后,从种茶,制茶,饮茶在我国江南已相当普及,敬茶也成为江南待客的礼仪,茶叶作为一种饮料已被人们所钟爱。唐玄宗年间,被后人尊为茶圣的陆羽遍尝各地名茶,收集积累了不少有关茶术方面的资料,后隐居在浙江吴兴专心著述,终于写出了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专著《茶经》。 《茶经》分上、中下三卷,将茶的起源,性状,品质,产地,种植,采制,烹饮方法及茶具等,记述较为详尽。《茶经》的问世加快了茶叶知识的传播,对茶叶的生产贸易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使民间千家万户都把茶列为“开门七件事”之一,将茶与柴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相提并。中国的茶最初只是药用,后来慢慢的与文化以及时代的精神结合,才有了茶文化。陆羽的《茶经》还把精神追求和价值评判贯穿于茶事之中,把“精行俭德”作为茶道思想内涵,也就是说, 通过饮茶活动陶冶情操, 使自己成为具有美好的行为和俭朴高尚道德的人。这是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第一次把茶与人们的道德品质相联系, 体现了陆羽所倡导的茶道精神。“自从陆羽生人间, 人间相学事新茶。”宋代诗人梅尧臣以其简洁的诗句, 尽情讴歌了陆羽毕生精研茶艺探究茶道首创茶文化。 随着茶圣陆羽所倡导的品饮风习风靡一时, 在文人士大夫中大行其道, 人

们逐渐摒弃了“浑以烹之”、“与渝蔬而嚷者无异”的粗放式饮茶, 代之以程序相对固定的细品慢煎式的艺术品茶, 从而实现了从物质享受到精神愉悦的飞跃。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主要是植根于中国古老的文化,独特的民族精神之中,中国茶文化的深厚底蕴, 以其蓬勃的生命力, 感染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并在这个古老文明的国度不断得到继承和发扬.茶与中国的风俗,诗歌,生活,甚至流传的宗教都产生了融合,影响深刻。茶文化的出现, 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了更高的境界, 提高了人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水平。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被朋友们称之为“别茶人”, 他可说是终生、终日与茶相伴. “起尝一碗茗,行读一行书”,“夜茶一两构, 秋吟三数声”,“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在《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中,白居易写道“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借茶描写了与李六郎中的深厚友谊。卢全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写道“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 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这首诗对饮茶作了非常生动、贴切的描绘, 极富感染力。诗人每饮一碗, 都会有不同的感觉,彰显了饮茶的多层次感受。茶与诗歌的结合有很多的例子,如西晋·左思《娇女诗》中“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的诗句;张孟阳《登成都楼》中“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诗句。据茶史家朱自振先生调查,自晋及清,我国咏及茶事的广义茶诗大约有一万七八千首。 有名的茶书(法)、茶画,虽然没有茶诗那么多,但其中传世佳作载入史册者

茶文化旅游开发(1)

茶文化旅游开发 茶文化是包括茶园林、茶制作工艺、茶艺、茶道、茶礼仪及与茶相关 的众多文化现象的综合体。茶文化旅游是利用茶叶的美学价值、历史 文化价值和保健实用价值吸引旅游者实行休闲体验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其产品形式是以优美的环境为条件,以茶产业为基础,以茶区多 样性的自然景观和特定历史文化景观为依托,以茶为文化载体,以丰 富的茶文化内涵和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为内容而展开的,涵盖观光、 求知、体验、习艺、娱乐、购物、度假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茶文化旅游具有休闲性、自然生态性、文化性、参与性和多样性 的特征。 近年来,普洱茶热的持续升温,带动了普洱市茶产业的迅速发展。普 洱市自古就是普洱茶的主要生产、加工、集散地,在长期的种茶、制茶、饮茶和贩茶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茶文化,发展茶文化旅游具有突 出的优势。从1993年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起,普洱市就一直致力 于打造“中国茶城”的形象,并在“十一五”旅游规划中把发展普洱 茶文化旅游作为旅游开发的八大旅游产品之一。所以,对普洱茶文化 实行深度开发和合理整合,使之成为具有高度吸引力的系列旅游产品,不但能够加快茶产业的发展,也将大大促动普洱市的旅游业发展,进 而拉动该地的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普洱市茶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 普洱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是古今中外闻名的普洱茶乡,普洱 茶文化内涵丰富,影响长远,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是 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普洱市发展茶文化旅游具有明显优势,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普洱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地理区位;是发展边境旅游的理想之地;第二,普洱 市自然生态环境十分优美,境内哀牢山、无量山群峰云集、云雾缭绕,苍茫无际,层峦叠嶂,区内有大片的原始森林,森林覆盖面积占总面 积的62.9%;各种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众多,素有“绿海明珠”之美

浅谈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格局

商学院 期末论文(A卷) 学期: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旅游客源国概况 班级:旅管1302班 姓名:蒋文丽 考核日期:2016年4 月20日

浅谈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格局 摘要:随着世界旅游业进入一个高增长时期,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时期。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旅游资源大国之一。中国旅游产业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无论是入境和出境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还是在世界旅游市场中的地位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在改革开放后的 30 年里,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以后,我国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项数据增长明显:旅游业总收入从 2001 年的4,995 亿元增长到 2012年的 2.59 万亿元,旅游总人数从 2001 年的 8.85 亿人次增长到 2012 年的 31.72亿人次,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 16.14%和 12.30%。2013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健康较快发展:国内旅游市场继续较快增长,出境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小幅下降。本文主要从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的具体情况阐述我国近年来旅游业市场呈现出“两高一平”:国内旅游市场快速发展、出境旅游市场继续活跃、入境旅游市场增速放缓,总体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格局。 关键字:两高一平、出入境、基本格局、旅游业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日益凸显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旅游业的发展以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并受其制约,同时又直接或

间接地促进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经济、社会效益明显,能够促进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增进国际交流的同时促进招商引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以及促进经济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我国出境旅游现状 随着居民旅游消费升级以及出境旅游更加便利,出境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增长。2012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中国游客境外消费总额达102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中国目前已稳居世界第一大出境客源国、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第一大旅游购物客源国。2013年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9818.52万人次,同比增长18%;其中因私出境人数9196.90万人次,同比增长19.4%。2013年中国游客境外消费达到1290亿美元;环球蓝联的数据也显示,2013年中国游客的免税消费占全球的27%,蝉联全球第一。2014 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首次过亿,达到 1.17 亿人次,同比增长 19.5%。至2015年国内出境游总人数超过 1.2亿人次,出境游规模连续三年排名世界第一,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主要是因为港澳游的降温,剔除港澳游后的出境游仍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信息化和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信息化和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正文】 21世纪是一个以网络计算为核心的信息时代,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旅游业,作为一类对信息和信息技术依赖性很强的产业,将如何适应信息革命的挑战,未来的旅游业如何发展,都是旅游工作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旅游业主要由旅游代理商、旅游供应商、旅客三个因素组成。旅游方式主要分为散客旅游和旅行社组团旅游两种,采用传统的旅游接待方式,旅游中的许多工作是由人的密集劳动来完成的。其特点是: 1.营销手段以传统的旅游营销方式为主,即通过报纸、电视、杂志等媒介广告宣传的手段认同企业根据技术人员自身设想或意愿研制产品,但效果往往难尽人意,而且成本高。 2.商品交易旅游业的商品交易都是通过现金交易完成,顾客随身携带现金,既不安全,也比较烦琐。 3.联系方式旅游接待方式主要通过电话、电报、传真进行联系,时间长且费用高。 落后的旅游管理手段及方式,严重制约着我国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当前,经济全球化与网络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信息技术革命与信息化建设正在使资本经济变为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并将迅速改变传统的经贸交易方式,旅游经济在相应地受到了冲击的同时却也赢得了发展的机遇。旅游经济以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要求,完全可以适

应并有必要走上信息化的道路,这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二、旅游业信息化的必然性 信息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业的信息密集性(Information —Intensive)是推动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广泛应用的关键所在,信息化是旅游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1.旅游业的信息密集性决定旅游业的信息发展道路 从旅游活动的方式看,“在旅游市场流通领域活动的不是商品,而是有关旅游商品的信息传递引起的旅游者的流动”。[1 ]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业的核心是信息,因此,对旅游企业来讲,收集、整理、加工、传递信息是重中之重,这是旅游商品的无形性、不可移动性和非贮藏性决定的。无形的旅游产品在销售时是无法展示的,而且通常是远离消费地点被预先销售,因此,信息传播对旅游业而言至关重要。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食、宿、行、游、购、娱并不是在物质上传递给旅游代理商,并且将它们贮藏并出售给旅客;相反,其交流和传递的是有关服务的可获得性、价格、质量、位置、便利性等方面的信息。同样,在电子货币应用广泛的国家,真正付款的通常不是通过代理旅游商传送给供应商,佣金也并非从旅游供应商直接传送至旅游代理商,而是通过信用卡或电子支付手段将借贷的信息输出去。旅游经营管理者之间的联系也不通过产品,而是通过信息资源,同时伴随着数据流和资金流。可见,信息是旅游业内部诸环节保以联结的纽带。 旅游业信息密集性的特点还可以从旅游业的脆弱性来分析。从外部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