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养荣汤(养荣汤)

人参养荣汤(养荣汤)
人参养荣汤(养荣汤)

人参养荣汤(养荣汤)

人参养荣汤(养荣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13)

[组成] 黄芪当归桂心甘草炙橘皮白术人参各一两(各30g) 白芍药

三两(90g) 熟地黄五味子茯苓各三分(各22g) 远志去心,炒半两(15g)

[用法] 上锉散。每服四大钱(12g),水一盏半(300m1),加生姜3片,大枣2

个,煎至七分(200m1),去滓,空腹服。

[功用] 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主治] 心脾气血两虚证。倦怠无力,食少无味,惊悸健忘,夜寐不安,虚热自

汗,咽干唇燥,形体消瘦,皮肤干枯,咳嗽气短,动则喘甚,或疮疡溃后气血不足,寒热不退,疮口久不收敛。

[病机分析] 积劳虚损,气血日耗。脾气虚弱则倦怠无力,食少无味;土不生金,

肺气亦馁,故咳嗽气短,动则喘甚,自汗。《玉机微义》卷17说:“血盛则形盛,血弱则

形衰”,血虚心神失养,则惊悸健忘、夜寐不安;形体失濡则皮肤干枯,肌肉羸瘦;阴

血不足,阳无以制,则虚热内生,咽干唇燥。疮疡溃后,久不收口等亦为气血不足,肌

肉筋骨失于濡养之象。由此可见,本方治证临床症状虽多,但均由心脾气血虚损而致。

[配伍意义] 本方所治为心脾气血两虚而兼有内热之证,故方中重用酸寒之白芍,

以养血补虚,敛阴止汗,兼清虚热;人参大补元气,为养心益肺补脾之要药,二者合

用,益气养血,共为君药。当归、熟地助白芍以补血,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助人参

以补气,并助白芍固表敛汗,肉桂鼓舞气血生长,均为臣药。佐以陈皮行气和胃,远

志、五味子养心安神。再加生姜、大枣调和脾胃,用为使药。诸药相伍,共奏益气补

血,养心安神之功。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是益气补血药配伍行气和中之品,使补而不滞;二是益气养

血配伍宁心安神之药,故使本方兼具养心宁神之功。

[类方比较] 本方与十全大补汤组成相似,均用于气血

两虚证候的治疗。但本方重

用白芍,故药性偏寒,且无行气动血之川芎而多养心安神之五味子、远志,较之十全大

补养血之力尤著,并增宁心清补之功,故宜于气血大虚而偏热,兼有心神失宁之证者;

而十全大补汤中诸药用量相等,故药性偏温,宜于气血大虚而偏寒之证。

本方十二味药中有九药与内补黄芪汤相同,仅少川芎、麦冬,而多橘皮、白术、五

味子。因无川芎且重用白芍而补血之力更强,有白术则补气之功亦佳,再加五味子养心

安神,橘皮理气行滞,本方补益气血,养心安神作用较胜,故方以“人参养荣汤”名

之;内补黄芪汤因无白术、五味子,故补气、安神与补血之功均不及本方。二方均为补

中兼清之剂,但后者主要用于疮疡外证的治疗。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本方是治疗气血两虚,心神失宁的常用方,临床运用时应以气短乏

力,心悸失眠,口干唇燥,舌淡红,脉细弱或细数无力为使用要点。

2.加减法遗精便泄,加龙骨一两;咳嗽,加阿胶;热象不显者,白芍之量宜减。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贫血、病后虚弱、神经衰弱、溃疡久不愈合等慢性虚弱性

疾病属气血两虚证者。

[使用注意] 气血两虚证而兼有寒象者不宜。

[源流发展] 本方原名“养荣汤”,为南宋医家陈言所制,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

论》(撰于1174年),《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5淳祜新添方转载本方时更名为“人参养

荣汤”。对于本方的适应范围,原书已作了详尽地论述:“积劳虚损,四肢沉滞,骨肉酸

疼,吸吸少气,行动喘咳,小便拘急,腰背强痛,心虚惊悸,咽干唇燥,饮食无味,阴

阳衰弱,悲忧惨戚,多卧少起;久者积年,急者百日,渐至瘦削,五脏气竭,难可振

复;又治肺与大肠俱虚,咳嗽下利,喘乏少气,呕吐痰涎”,论中关于本方主治证候病

理的描述有“积劳虚损”,“阴阳衰弱”,“五脏气竭,难可振复”等,可见陈氏制方之旨

在于以本方大补五脏阴阳,用治多种虚损劳伤之重证,而且侧重于养血补虚,故以“养

荣汤”名之。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又对本方的适应范围不断有所补充,如《校注妇人良方》卷24以其治“溃疡寒热,四肢倦怠,体瘦少食,面黄气短,不能收敛”,以及

大疮愈后气血大伤者。《医方集解.理血之剂》则将本方用

于“发汗过多,身振脉摇,筋

惕肉困”之证。本方组成乃四君子汤合四物汤去动血之川芎,再加黄芪、肉桂以增补益

之力;加五味子、远志以养心安神;加橘皮以行气和胃而使补而不滞,从而使本方成为

一首大补气血,养心安神之剂。本方原为汤剂,后世还有用作丸剂者,名“人参养荣

丸”(见《中国医学大辞典》)。

[疑难阐释] 关于组方来源本方作者与十全大补汤的作者处于同一时代而略早,

故其制方渊源既非八珍汤,亦非十全大补汤。观其立法与内补黄芪汤均属益气养血,补

中兼清之剂,故本方的用药配伍是否受其影响,尚有待探讨。

[方论选录]

1。吴昆:“脉者,血之府。脉极者,血脉空虚之极也,此由失血所致。心主血脉,

脉极则无血以养心,故令忽忽喜忘。荣血有余,则令人悦泽颜色;荣血不足,则令人色

天而颜色少也。眉发者,血之所养,荣血不足,故令眉发堕落。人参、黄芪、白术、茯

苓、甘草、陈皮,皆补气药也,荣血不足而补气,此《大易》之教,阴生于阳之义也。

阴者五脏之所主,故用当归泽脾,芍药调肝,熟地滋肾,五味益肺,远志宁心,五脏和

而阴血自生矣。桂性辛热,热者人心而益火,辛者人经而利血,又心为生脉之原,故假

之引诸药人心而养荣血于脉耳。”(《医方考》卷3) 2.柯琴:“古人治气虚以四君,治血虚以四物,气血俱虚者以八珍,更加黄芪、肉

桂,名十全大补,宜乎万举万当也。而用之有不获效者,盖补气而不用行气之品,则气

虚之甚者,无气以受其补;补血而仍用行血之物于其间,则血虚之甚者,更无血以流

行。故加陈皮以行气,而补气者,悉得效其用;去川芎行血之味,而补血者,因以奏其

功。此善治者,只一加一减,便能转旋造化之机也。然气可召而至,血易亏难成,苟不

有以求其血脉之主而养之,则营气终归不足。故倍人参为君,而佐以远志之苦,先人心

以安神定志,使甘温之品始得化而为血,以奉生身。又心苦缓,必得五味子之酸以收敛

神明,使营行脉中而流于四脏。名之曰养荣,不必仍以十全之名,而收效有如此者。”

(录自《古今名医方论》卷1)

3.王子接:“养营者,调养营气循卫而行,不使其行之度数疾于卫也。故于十全大

补汤中减川芎行血之品,独用血分填补收敛之药,则营行之度缓于气分,药中加广皮行

气之品,则卫行之度速。观其一减一加,便能调平营卫,使其行度不愆。复远志、五味

者,《经》言营出中焦,心经主之,以远志通肾,使阴精上奉于心;佐以五味收摄神明,

一通一敛,则营有所主而长养矣。”(《绛雪园古方选注》卷中)

4.陈念祖:“十全大补汤为气血双补之剂,柯韵伯病其补气而不用行气之品,则气

虚之甚者,无气以受其补,补血而仍用行血之药于其间,则血虚之甚者,更无血以流

行,正非过贬语。而人参养荣汤之妙,从仲景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套出。何以知之?

以其用生芍药为君知之也。芍药苦平破滞,本泻药,非补药也;若与甘草同用,则为滋

阴之品;若与生姜、大枣、肉桂同用,则为和荣卫之品;若与附子、干姜同用,则能急

收阳气,归根于阴,又为补肾之品。虽非补药,昔贤往往取为补药之主,其旨微矣。此

方以芍药为君,建中汤诸品俱在,恶饴糖之过甜动呕,故以熟地、当归、白术、人参诸

种甘润之品代饴糖,以补至阴。然饴糖制造,主以麦蘖,麦为心谷,心者化血而奉生身也,故又代以远志之人心;麦造为蘖,能疏达而畅气也,故又代以陈皮之行气。建中汤

中原有胸满去枣加茯苓之例,故用茯苓。细思其用意,无非从建中套来,故气血两虚变

见诸症者,皆可服也。其以养荣名汤奈何?心主营而苦缓,必得五味子之酸以收之,使

营行脉中而流于四脏,非若十全、八珍之泛泛无归也。按《神农本草经》云:芍药气味

平苦无毒,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止痛,利小便,益气。原文只此二十

九字,后人妄改圣经而曰微酸,是没其苦泄攻坚之性,而加以酸敛和阴之名,则芍药之

真面目掩矣。不知古人用法,或取其苦以泄甘,或取其苦以制辛,或取其攻利以行补药

之滞,皆善用芍药以为补,非以芍药之补而用之也。但芍药之性略同大黄,凡泄泻务必

去之,此圣法也。《本经》不明,宋、元以后,无不误认为酸敛之药,不得不急正之。”

(《时方歌括》卷上)

5.唐宗海:“此方即中焦取汁,奉心化赤以为血之义。参、芪、术、草、大枣,大

补中焦,中焦谷化则汁益生,故加陈皮以化谷;中焦水停则谷不化,故加姜、苓以别

水。水谷既化,中焦之汁自生矣。再用归、地多汁以引其汁,凡系妇人催乳,用此足

矣。若必令其奉心化血,则宜芍、味以敛之,使荣行脉中而不外散;加桂心、远志启导

心火,以助其化赤之令。补中者,开血之源也;导心者,化血之功也;敛脉者,成血之

用也。此心火不足之治法,与炙甘草汤、建中汤相近。”(《血证论》卷7)

[评议] 本方与八珍汤、十全大补汤等组成相类,故诸家多联系各方对本方的配伍

意义进行分析。如柯氏论去川芎,加陈皮之理云:“盖补气而不用行气之品,则气虚之甚

者,无气以受其补;补血而仍用行血之物于其间,则血虚之甚者,更无血以流行。故加

陈皮以行气,而补气者,悉得效其用;去川芎行血之味,而补血者,因以奏其功”,分

析透彻,颇有见地。陈氏则对重用白芍之义进行了论述:“芍药苦平破滞,本泻药,非补

药也;若与甘草同用,则为滋阴之品;若与生姜、大枣、肉桂同用,则为和荣卫之品;

若与附子、干姜同用,则能急收阳气,归根于阴,又为补肾之品”,从与不同药物配伍

而体现出的不同功效来阐释白芍的作用,亦有其独到之处,惟其云白芍为泻药之论有失

允当。.

[验案举例] ,

1.贫血《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1:35):某女,50岁。患贫血7—8年,血红蛋

白5--7g。近2周来常有昏厥之象,面色无华,心慌耳鸣,少气懒言,易汗纳差,舌淡

而胖,苔薄白,脉沉细。辨证属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先用归脾汤7剂,继用本方大补

气血,共服34剂,血红蛋白上升至9.5g,症状逐渐消失。

按语:本案乃贫血重症,以致时发昏厥,伴见少气懒言,面色无华,心慌耳鸣,易

汗纳差,结合舌苔、脉象,当属心脾气血两虚而致,故先予归脾汤益气养血,健脾养

心。俟心神渐宁,再予人参养荣汤大补气血而收效。

2。溶血性黄疸《山西中医))(1989,5:54):某男,16岁,学生。患者巩膜黄染40

余日,近1周来加重,伴疲乏无力,不思饮食,寐差。查肝功能:麝浊试验及谷丙酶均

正常,黄疸指数25单位,总胆红素64.98~mol/L,乙肝表面抗原阴性,凡登白试验间

接反应阳性;尿三胆阴性,血红蛋白70g几。临床诊断:溶血性黄疸。服用肝太乐、维

生素C片及清热利湿退黄中药10余剂罔效,即日来诊。诊见:两眼巩膜黄染如橘色,

皮肤萎黄,疲乏无力,气短懒言,不思饮食,面色苍白无华,寐差,小便黄,舌淡,苔

微黄,脉细弱无力。施以健脾利湿,益气养血,利胆退黄之剂。处方:党参12g,焦白

术12g,茯苓12g,当归6g,炒白芍9g,熟地黄9g,炙黄芪12g,陈皮9g,炒远志12g,

五味子9g,茵陈20g,黄柏10g,栀子10g,金钱草15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3

枚,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10剂后,黄疸大减,巩膜微黄,食欲增加,气短乏力明

显减轻,寐可,检查血红蛋白增至100g/L,效不更方,继服上药。三诊黄疸消失,面

色红润,精神饱满,血红蛋白增至130g/L,嘱其每月服药5剂,连服3个月,以善其

后。

按语:黄疸之因固然多为寒湿或湿热,但亦有气血亏虚而致者,故张介宾有黄疸

“则全非湿热,而总由血气之败,益气不生血,所以血败,血不华色,所以色败”(《景

岳全书》卷31)之论。本例患者两目黄如橘色,似为阳黄,但初用清利湿热,利胆退

黄方药却未能奏效。再审其虽两眼巩膜黄染鲜明,然又伴有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气短

懒言,纳少寐差,舌淡等一派心脾气血两虚之征,遂投以人参养荣汤补益心脾气血,再

加茵陈、黄柏、栀子、金钱草等清利湿热退黄之品,补益之中参以清利,虚实并治,标

本兼顾,药证相合,乃收良效。

.[临床报道]

1.排尿性晕厥以人参养荣汤加味治疗排尿性晕厥2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

发病年龄在18--40岁23例,40岁以上2例;病程1个月一5年;经西医诊治无效者14

例,余11例为初次就医。多数(20例)患者无诱因可循,只有少数(5例)在发作前

有精神紧张,过劳,失眠,纳差等因素。发作于清晨或午睡

后起床排尿者15例,发生

于其它时间者10例。发作时主要症状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移时自醒,醒后稍经休

息则复常。晕厥时意识丧失较短暂,最短仅30秒钟,最长5分钟。发作最少2次,最

多96次。25例中血压均正常,经作姿位性血压试验,无1例直立性低血压。经化验室

测定血糖,22例为80--120mg%,3例为65--100mg%(吴福氏法)。合并有浅表性胃

炎2例,神经衰弱3例,肺结核2例。处方:人参、熟附片、柴胡、升麻、炙甘草各

6g,黄芪45g,当归、白芍、熟地、白术、茯苓、陈皮各12g,五味子15g,远志、石

菖蒲、肉桂各15g,生姜3片,大枣10枚。水煎温服,每日1剂。结果,痊愈(3年以

上未发作者)20例,显效(2年内未发作者)3例,有效(1年内未发作者)1例,无

效(经治1月仍发作者)1例。其中服药最少6剂,最多达60余剂uj。

2.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以17例MC了D(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连

续给予人参养荣汤提取剂(每El 9g,分3次服)4周,对可长

期服药的病例4周后继续

给药。对给药前后的临床症状(包括雷诺现象)及各种检查数值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

研究期间服用的类固醇剂及非类固醇抗炎剂等不变,但除外服用作用于血管药物的病

例。另外,用热像图测定相关区域的皮肤温度,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雷诺现象明

显改善3例,改善6例,稍改善3例,无变化5例。稍改善以上的改善率为70%,无恶

化例。热像图显示第4指区域的皮肤温度明显升高(户

<0.05)。长期服药例中有2例

MC7D的活动性改善lx。

3.减轻泌尿系统癌症化疗的副作用研究对象为1991年1月一1992年6月的泌尿

系统癌患者35例,连续给予人参养荣汤提取剂(每次2.5g,1日3次,饭前服用)4

周以上。其中术后给药的患者工6例,与抗癌药并用的患者工9例。根据自觉症状的改善程度、体重、血液常规及生化检查值的变化评价疗效。结果:术后患者中显著改善2 例,改善6例,稍改善3例,不变或恶化5例,改善率为68.8%;投药12周以上的8

例,显著改善2例,改善2例,稍改善2例,不变或恶化2

例,改善率升至75.O%。给

予抗癌药物的患者中显著改善3例,改善5例,稍改善4例,不变或恶化7例,改善率

为63.2%;给药12周以上的10例中,显著改善3例,改善1例,稍改善3例,不变或

恶化3例,改善率升至70.o%。由此认为,人参养荣汤对泌尿系统癌患者根治术后全

身状态的恢复和减轻化疗副作用的有效性极高L3j。

4。抑制放疗而致的造血功能障碍对恶性肿瘤患者在放疗同时并用人参养荣汤,

与非投与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患者年龄39—65岁,放疗用Linac 6nV X线(乳腺

部并用电子束照射)。服药组(宫颈癌5例,乳腺癌2例,肺癌1例)饭前30分钟连日

服用人参养荣汤提取剂7.5—9.0g/d,至放疗结束。结果,服药组与对照组在放疗开始

后2周白细胞均迅速降低,但前者的降低受到抑制,特别是对中性粒细胞的抑制作用显

著。并有明显抑制血小板减少的效果,且早期即予恢复。血红蛋白两组均未见降低C4j。

5.男性不育症以诊断为精子缺乏或精子活力不足,并根据泌尿科检查结果诊断

为原发性精子生成功能障碍的6例患者为治疗对象,连续给予人参养荣汤颗粒剂7.5g/

d至妊娠。同时,根据妇产科不孕症的治疗原则,检查女方的不孕因素,确定无难治性

疾患。在给予人参养荣汤的过程中进行诱发排卵和人工受精,人工受精未采用清洗浓缩

法,而采用将0.5ml完全液化的原精液注入子宫内的方法

进行。另外,还在人工受精时

观察了精液的变化。结果,6例的平均精子浓度给药前为(24±15)X 109/L;’给药第1

个月上升至(71±53)×10,/L。同样,精子运动率从35%±16%上升至45%±8%,

给药第1个月精于浓度为给药前2倍以上的有4例,其中2例均经第2次人工受精妊

娠,1例最终流产,1例仍在妊娠中。在精子浓度没有变化

的病例中,也有1例于给药

后经第1次人工受精妊娠,该患者在人工受精时的精子浓度为6 X 10。几,精子运动率

50%,虽然精液检查结果极其不良,但仍妊娠成功,并顺利地经阴道正常分娩一体重

3800g的男婴。全部病例在服药过程中均未出现副作用。以上结果表明,人参养荣汤对

男性不育症,尤其是原发性精子生成功能障碍有效L5j。

[实验研究]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用人参养荣汤和低剂量的强的松龙从6周龄始给MRL/I小鼠

灌胃,每周5次,观察到此联合疗法能显著延长MRL/I小鼠的生存期,并降低外周血

中抗ds。DNA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水平。流式细胞分析结果表明:联合治疗能显著减

少淋巴器官中异常B220、T细胞数,并可能由此增强脾细胞和淋巴结细胞对丝裂原的反

应(6J。

执助中医内科学方歌

中医内科学方歌(执业助理医师) 第一单元肺系病症 一.感冒 常人感冒 1.风寒束表 荆防达表汤:荆防达表苏芷苓,姜葱神曲橘杏从。 荆防败毒散:荆防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 2.风热犯表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3暑湿伤表 新加香薷饮:新加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齐熬。 虚体感冒 1.气虚感冒 参苏饮:参苏饮内二陈汤,葛根前胡枳桔香。 2.阴虚感冒 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葱白薇,豉桔薄荷草枣随。 二.咳嗽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 止嗽散:止嗽散内桔梗荆,紫菀百部白前蒸。陈皮甘草共为末,姜汤煎服有奇功。 2.风热犯肺 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3.风燥伤肺 桑杏汤:桑杏栀豉梨,沙参象贝集。 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 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平胃散: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甘草四味齐。 2.痰热蕴肺 清金化痰汤:桑皮知贝蒌栀芩,陈夏茯苓桔梗寻。 3.肝火犯肺 黛蛤散合泻白散 泻白散: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再加粳米宜。 4.肺阴亏耗 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镶。 三.哮病 发作期 1.冷哮证 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射干麻黄汤:喉中咳逆水鸡声,三两干辛款菀行。夏味半升枣七粒,姜麻四两破坚城。 2.热哮证

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定喘汤: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定喘效力彰。 3.寒包热哮证 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 厚朴麻黄汤:杏仁夏味半升量,升麦四麻五朴良。二两姜辛膏蛋大,脉浮咳喘此方当。 4.风痰哮证 三子养亲汤 白芥子苏子莱菔子 5.虚哮证 平喘固本汤 苏夏款橘虫草味,党芪胡桃沉坎坠。 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 六君子汤 2.肺肾两虚证 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金水六君煎:二陈汤加当归熟地 四.喘证 实喘 1.风寒壅肺 麻黄汤合华盖散 华盖散:华盖麻杏紫苏子,茯苓陈皮桑白皮。 2.表寒肺热 麻杏石甘汤:四两麻黄八两膏,二甘五十杏同熬。 3.痰热郁肺 桑白皮汤:桑白皮汤芩连栀,贝母苏杏姜夏施。 4.痰浊阻肺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 五磨饮子:五磨白酒沉木香,乌药枳实与槟榔。 虚喘 1.肺气虚耗 补肺五味与参芪,熟地紫菀配桑皮。 2.肾虚不纳 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3.正虚喘脱 参附汤黑锡丹 黑锡丹:黑锡丹中蔻硫磺,桂附楝木沉茴香。芦巴故纸阳起石,降逆平喘镇浮阳。 五.肺痈 1.初期 银翘散 2.成痈期

中医

中医内科学学习笔记 一、感冒 1、风寒束表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治法:辛温解表。代表方: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常用药:荆芥、防风、苏叶、豆豉、葱白、生姜、杏仁、前胡、桔梗、甘草、橘红。 2、风热犯表证: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口干欲饮。治法:辛凉解表。代表方: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常用药:银花、连翘、黑山栀、豆豉、薄荷、荆芥、竹叶、芦根、牛蒡子、桔梗、甘草。 3、暑湿伤表证: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或口中黏腻,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治法:清暑祛湿解表。代表方:新加香薷饮加减。常用药:银花、连翘、鲜荷叶、鲜芦根、香薷、厚朴、扁豆。 4、气虚感冒: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咯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治法:益气解表。代表方:参苏饮加减。常用药:党参、甘草、茯苓、苏叶、葛根、前胡、半夏、陈皮、枳壳、桔梗。 5、阴虚感冒: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心烦,口干。治法:滋阴解表。代表方:加减葳蕤汤化裁。常用药:玉竹、甘草、大枣、豆豉、薄荷、葱白、桔梗、白薇。 二、咳嗽 1、风寒袭肺证: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代表方: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常用药:麻黄、杏仁、桔梗、前胡、甘草、橘皮、金沸草。 2、风热犯肺证: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黄,鼻流黄涕,口渴,头、身痛,或见恶风,身热。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代表方:桑菊饮加减。常用药:桑叶、菊花、薄荷、连翘、前胡、牛蒡子、杏仁、桔梗、大贝母、枇杷叶。 3、风燥伤肺证:干咳,连声作呛,无痰或痰少而黏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代表方:桑杏汤加减。常用药:桑叶、薄荷、豆豉、杏仁、前胡、牛蒡子、南沙参、大贝母、天花粉、梨皮、芦根。 凉燥证,乃燥证与风寒并见,表现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等症。用药当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则,方取杏苏散加减。 4、痰湿蕴肺证:咳声重浊,,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代表方: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常用药:法半夏、陈皮、茯苓、苍术、川朴、杏仁、佛耳草、紫菀、款冬花。 5、痰热郁肺证: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代表方:清金化痰汤加减。常用药:黄芩、山栀、知母、桑白皮、杏仁、大贝母、瓜蒌、海蛤壳、竹沥半夏、射干。 6、肝火犯肺证:咳逆阵作,咳时面赤,胸胁胀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治法:清肺泻肝,顺气降火。代表方: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常用药:桑白皮、地骨皮、黄芩、山栀、丹皮、青黛、海蛤壳、粳米、甘草、苏子、竹茹、枇杷叶。 7、肺阴亏耗证:干咳,咳声短促,或痰中带血丝,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代表方:沙参麦冬汤加减。常用药: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甘草、川贝母、甜杏仁、桑白皮、地骨皮。 三、哮证 1、冷哮证: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易发,面色青晦,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治法:宣

中医方剂歌诀

一、感冒 感冒风寒荆防服,风热银翘湿香薷。 虚体阴虚加葳蕤,虚体气虚饮参苏。 1.风寒束表冒荆防(荆防达表汤) 2.风热犯表冒银翘(银翘散) 3.暑湿伤表冒香薷(新加香薷饮) 虚体感冒: 1.气虚感冒参苏饮(参苏饮) 2.阴虚感冒加葳蕤(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咳嗽风寒三止灵,风热桑菊燥桑杏。 肝火黛泻阴沙参,痰湿二三热清金。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嗽三止(三拗汤合止嗽散) 2.风热犯肺嗽桑菊(桑菊饮) 3.风燥伤肺嗽桑杏(桑杏汤) (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嗽二三(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2.痰热郁肺嗽清金(清金化痰汤) 3.肝火犯肺嗽黛泻(黛蛤散合泻白散) 4.肺阴亏耗嗽沙参(沙参麦冬汤) 三、哮病 冷哮射干热哮定,寒包小石虚哮平。 风痰三子危回生,肺肾生金脾六君。 (一)发作期 1.冷哮射干麻(射干麻黄汤) 2.热哮定喘汤(定喘汤) 3.寒包热哮小青石(小青龙加石膏汤) 4.风痰哮三子(三子养亲汤) 5.虚哮平喘固(平喘固本汤) 附: 喘脱危证哮回生(回阳救急汤合生脉饮)(二)缓解期: 1.肺脾气虚哮六君(六君子汤) 2.肺肾两虚哮生金(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四、喘证 寒喘麻盖表麻杏,痰浊二三热桑饮。 肺虚生补肺郁五,正虚附黑纳蛤金。

(一)实喘 1.风寒壅肺喘麻盖(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肺热喘麻杏(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喘桑白(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喘二三(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喘五磨(五磨饮子) (二)虚喘 1.肺气虚耗喘生补(生脉散合补肺汤) 2.肾虚不纳喘金参(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3.正虚喘脱喘参黑(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五、肺痨 肺痨阴月华,虚火灼百秦。 气阴耗保真,阴阳虚补天。 1.肺阴亏损痨月华(月华丸) 2虚火灼肺痨百秦(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痨保真(保真汤) 4阴阳虚损痨补天(补天大造丸) 六、心悸 心悸阴火天王朱,心阳桂参胆怯安。 瘀阻桃桂水饮苓,心血归脾痰温胆。 1.心虚胆怯悸安定(安神定志丸) 2.心血不足悸归脾(归脾汤) 3.阴虚火旺悸天朱(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4.心阳不振悸桂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5.水饮凌心悸苓桂(苓桂术甘汤) 6.瘀阻心脉悸桃桂(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7.痰火扰心悸温胆(黄连温胆汤) 七、胸痹 胸痹寒凝栝当四,痰浊栝涤瘀阻府。 阴虚天炙阳参右,气阴生荣气滞柴。 1.心血瘀阻胸血府(血府逐瘀汤) 2.气滞心胸胸柴胡(柴胡疏肝散) 3.痰浊闭阻胸栝涤(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4.寒凝心脉胸栝当(栝蒌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散) 5.气阴两虚胸生荣(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6.心肾阴虚胸天炙(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7.心肾阳虚胸参右(参附汤合右归饮) 八、不寐 不寐痰热连温胆,肝火龙胆泻肝汤。

从“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谈《红楼梦》的用药思想

细读《红楼梦》全书后,我们不得不佩服曹雪芹渊博的学识和对中医中药精辟的理解。他巧妙地利用医事活动、开方处药、医理药理、美容养生等来阐述各种人物性格与关系。其中,方剂的应用很值得品味。在此以“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的解读为例,或许对大家的思路有所启发。 “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出自第十回。秦可卿身染重病,贾珍托冯紫英请来太医张友士。张太医详细辨证后,便开出了这个十六味药的方子: 人参二钱,白术二钱土炒,云苓三钱熟地四钱,归身二钱,白芍二钱,川芎一钱五分,黄芪三钱,香附米二钱,醋柴胡八分,淮山药二钱炒,真阿胶二钱蛤粉炒,延胡索钱半酒炒,炙甘草八分。 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大枣二枚 全方可见四君子汤和四物汤的影子,二方合用即为八珍汤。在八珍汤气血双补的基础上加香附和肝调经,加醋制柴胡增强疏肝解郁之功同时升举阳气。由于重用滋腻之品难免阻滞气机,故用延胡索配合川芎来活血行气。用莲子、大枣做药引,增强健脾养心安神之力,符合秦可卿思虑伤脾、心神不宁的症状。全方综合补法与和法,在补益同时有和解之功,真可谓是名实相符。 那么秦氏到底有什么样的症候呢?曹翁详细描述了张太医的脉诊: “尊夫人(秦氏)脉息,左寸沉数,左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虚而无神。其左寸沉数者,乃心气虚而生火;左关沉伏者,乃肝家气滞血亏。右寸细而无力者,乃肺经气分太虚;右关虚而无神者,乃脾土被肝木克制……” 这般精彩分析足以写进当今教科书式当作范例了。脉诊之后张太医已经把秦氏的脏腑病变了然于胸,于是做出判断:忧虑伤脾、水亏木旺。再联系先前的方剂组成,可谓是对证准确、处方精到。张友士不愧是“学问最渊博的,更兼医理极深,且能断人的生死”的高明太医。 如果在“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的基础上加入桂心、橘皮、远志、五味子,裁去川芎、香附、醋柴胡、延胡索、淮山和引药,就成为了人参养容汤(原名养容汤,出自《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两个汤的基础方都是八珍汤,均可补气养血。 细读《红楼梦》会发现,曹雪芹很偏爱气血双补之剂。书中第三回这样写到: 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贾母道:“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这段对话透漏了这样一个信息:黛玉和贾母平日都是服用“人参养荣丸”来养生保健的。

各病治疗方剂

各病治疗方剂 各病治疗方剂 一、感冒 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荆防)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银) 3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薷)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参苏)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葳) 二、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拗+咳)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菊)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杏) 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清金) 6肝火犯肺:清肺平喘,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白+黛)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沙) 三、哮证发 发作期 1寒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射)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定)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小龙+石) 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三子) 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平固) 6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六) 7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脉地+金水) 缓解期 1肺虚:补肺固卫-玉屏风散(屏) 2睥虚:健脾化痰-六君子汤(六) 3肾虚: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匮) 四、喘证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黄+盖)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麻甘)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桑皮)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五磨) 虚喘 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补肺汤合玉屏风散或合生脉散(肺+屏) 2肾虚:补肾纳气 (1)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参蛤) (2)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七+脉) 五、肺痈 1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银) 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千+如)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桔) 4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沙清)或(桔杏)六、心悸 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孙曼之先生新编方剂歌诀

孙曼之先生新编方剂歌诀 孙曼之先生新编方剂歌诀 国学复兴文化论坛孙曼之先生新编方剂歌诀我给自己编写 的一部分方剂歌诀(修订版)在学医过程中,我曾经给自己编写了不少常用的方剂歌诀,为了记忆方便,按照汉语拼音字母顺序写在 ... - Discuz! Board 孙曼之先生新编方剂歌诀我给自己编写的一部分方剂歌诀(修订版) 在学医过程中,我曾经给自己编写了不少常用的方剂歌诀,为了记忆方便,按照汉语拼音字母顺序写在本子上面。现录出一部分歌诀,也许对于初学者还是有一点用处的。 A. 安神定志丸: 安神定志茯苓神,远志菖蒲龙齿参。 B. 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 八珍四物君,十全芪与桂,养荣去川芎,陈志姜枣味。 扁鹊三豆饮: 三豆黄绿黑,小儿久热退。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除却归术易苍柏,调中益气湿热寻。清燥加苍泽麦味,生地曲连二苓柏。 百合固金汤: 百合固金二地麦,芍归桔草元参贝。 百合冬花膏,痰嗽带血疗。 半夏天麻白术汤:半夏天麻白术汤,参芪陈苓苍干姜,泽术麦曲荷蒂引,支饮头痛眩晕方。 白金丸、三圣汤: 白金有矾郁,三圣藜防蒂。 保产无忧方: 归芎钱半朴艾七,生芪芥穗八分许,贝菟各钱羌草半,枳六白芍二钱宜。 斑龙丸: 斑龙鹿角霜,柏菟熟地黄,青囊加苓骨,温补奇经方。 柏子仁丸: 柏子熟地断,卷柏膝泽兰。贝母瓜蒌散,粉苓橘桔煎。 天王补心丹: 补心归地苓,三参桔二冬。朱志枣柏味,心阴亏损用。 保和丸: 保和三仙陈,半苓翘莱寻。 C. 苍耳子散:

苍耳治鼻渊,夷芷薄葱煎。 柴葛解肌汤: 柴葛解肌芍膏羌,芩草芷桔枣生姜。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姜汤,芩甘牡粉良。 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 柴虎龙牡芩参黄,苓桂半铅枣生姜。 葱白七味饮: 葱白七味外台方,葛豉麦冬生地姜。 葱豉汤、葱桔汤、神白散、加减葳蕤汤、辛温解表法: 葱豉解风寒,活人麻葛添;葱桔加薄翘,栀竹草更联;若加芷姜草,方名神白散;辛温解表法,防桔杏陈煎;加减葳蕤汤,桔薇薄枣甘。 川芎茶调散: 川芎茶调荆芷羌,草细薄荷清茶防。 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 八珍四物君,十全加芪桂,养荣去川芎,陈志姜枣味。、D. 三个承气汤: 大承气汤,枳朴硝黄,小承气汤,减硝即当,硝黄甘草,调胃良方。 丁香柿蒂汤: 丁香柿蒂汤,人参合生姜。

中医内科学笔记

第一节感冒 一、定义: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 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特征。 二、源流:1、《内经》提出病因和主证。 2、《伤寒论》认识到风寒感冒有轻重之别。 3、《诸病源候论》倡导时行致病。 4、《仁斋直指方》首提感冒一名。 5、《丹溪心法》认为病位在肺,提出治疗大法。 6、《类证治裁》提出时行感冒之名。 7、从温病学说兴起之后,把风热感冒纳入温病的卫分证,创立银翘散、桑菊饮等著名方剂。 三、病因病机: (一)发病学特点:卫外功能减弱,外邪乘袭致病。 (二)病理关键:邪袭肺卫,以卫表失和为主。 (三)病理性质有寒热两类: (四)预后良好,少有传变。 四、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辨寒热虚实、辨不同兼夹、辨虚实 (二)、治疗原则:解表达邪 (三)、分型论治:寒荆热银暑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 1、风寒束表证: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加减 4、气虚感冒:参苏饮 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

五、感冒与温病早期的鉴别诊断、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诊断 六、预防及预后 第三节哮证 一、定义: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其特征是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 缓解后一如常人,重证反复发作者在缓解期亦常有气短。 二、源流:1、朱丹溪:首创哮喘之名;病理上专主于痰;治疗上提出了分期论治的思想。 三、病因病机: (一)病因: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夙根” (二)病机:1、病位在肺系,关系到肺肾。 2、病理因素以痰为主。 3、病理关键为痰气壅塞气道,肺失肃降。 4、病理性质:发作期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辨邪实正虚 (二)治疗原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三)分证论治: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肺脾六君肾生地。 (1)发作期:1、冷哮:射干麻黄汤;表寒里饮者用小青龙汤;上实下虚用苏子降气汤 2、热哮: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热盛伤阴用麦冬汤;痰气壅实用三子养亲汤 3、寒包热哮证: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三子养亲汤 5、虚哮证:平喘固本汤 (2)缓解期:1、肺脾气虚证:六君子汤

老人养生之道

人到老年,体质的总特点是虚,特别是血虚为主。血能内养脏腑,外濡皮毛筋骨,从而维持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机能活动,一旦血不够用,就会在人体各方面表现出来。常见的症状是: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关节活动不利,四肢麻木,皮肤干燥、作痒,精神倦怠,舌质淡,脉细无力。这种体质多由年老体弱,或老年脾胃功能低下,血液生化不足,或七情内伤过度,阴血暗耗所致。这种老年人的养生宗旨是补血养血,益气生血。 一、饮食调养:可常食桑葚、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鱼、海参、平鱼等食物。这些食物都具有补血养血的作用。 二、慎防“久视伤血”:中医认为“目得血而能视”,因此长时间看书、看报、看电视等,不仅会损伤眼睛的视物功能,还会使本来就不足的血更虚。一般目视一个小时左右,应适当活动一下,使眼部肌肉得到放松,以恢复目之疲劳。三、不要劳心过度:人的血液循环与心有关,大脑的血液靠心脏源源不断供给,若思虑过度,挖空心思,就会耗伤心血。因此老年人,尤其是血虚体质的老年人不可用脑过度。一旦感到大脑疲劳时,就要调节一下,或欣赏鸟语或观赏风景,使人心情愉快起来,就能很快消除脑的疲劳。 四、保持乐观情绪:血虚的人时常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故应振奋精神。当烦闷不安、情绪不佳时,可以找朋友谈谈心,或听听音乐,或看看幽默剧等,争取主动排解忧愁,使精神尽

快振奋起来。 五、药物治疗:可常服当归补血汤(当归、黄芪),四物汤(当归、川芎、熟地、白芍)或归脾汤。若气血两虚,则需气血双补,选用八珍汤(八珍益母丸),十全大补丸和人生养荣汤(人参养荣丸)等。 六、积极参加体育:老年人经常感到这里痛那里痒,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血不够用,血虚老人更是如此。而时常参加体育运动,能加强气血运行,这样可减少或避免疼痛。但运动量不宜太大,运动项目的选择也应以传统的健身运动为佳,如太极拳、八段锦、气功导引等,还可进行郊游、踏青,这样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活动筋骨。 常梳头 每日至少要梳头两次,每次60余梳,可明目、清脑、祛风、活血,增进肾功能,防脱发,促进头部血液循环。经常坚持必然受益。 常擦面 每次洗脸后,用双手擦面部10余次,按摩与刺激面部的穴位。能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振奋精神。 常运目 长时间用眼睛后,要先遥转眼球,再闭目静养,视力特别明亮。方法是:眼球从左而上,从右而下,往返调整10余次,使眼部的肌肉得到充分运动与调节。

实践技能常见证型及方剂

阴虚肺热2 病 肺炎喘嗽常证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 咳血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汤 阴虚火旺3 病 心悸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齿衄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 紫斑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 湿热下注4 病 阳痿湿热下注:清利湿热——龙胆泻肝汤 痔湿热下注:清热利湿止血——脏连丸 精癃湿热下注:清热利湿,消癃通闭——八正散 带下病湿热下注:清利湿热—————止带方 肝气郁结3 病 郁证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 肝癌肝气郁结: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柴胡疏肝散 不孕症肝气郁结:疏肝解郁,养血理脾——开郁种玉汤 气滞血瘀6 病 黄疸消退后的调治: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鳖甲煎丸 肝癌气滞血瘀:行气活血,化瘀消积——复元活血汤 痔气滞血瘀:清热利湿,行气活血——止痛如神汤 精癃气滞血瘀:行气活血,通窍利尿——沉香散 闭经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通经——血府逐瘀汤 痛经气滞血瘀:理气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 脾胃虚弱2 病 泄泻脾胃虚弱: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 痿证脾胃虚弱:补中益气,健脾升清——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 亏耗2 病 内伤咳嗽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胃痛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气血亏虚2 病 眩晕气血亏虚: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 鼻衄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 气血虚弱3 病 闭经气血虚弱:补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营汤或圣愈汤或八珍汤 痛经气血虚弱:益气补血止痛——圣愈汤去熟地,加白芍、香附、延胡索。 胎漏、胎动不安气血虚弱:补气养血,固肾安胎——胎元饮去当归,加黄芪、阿胶

药方各论——气血双补

三、气血双补 【八珍汤方论】 明·吴昆:血气俱虚者,此方主之。人之身,气血而已。气者百骸之父,血者百骸之母,不可使其失养者也。是方也,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甘温之品也,所以补气;当归、川芎、芍药、地黄,质润之品也,所以补血。气旺则百骸资之以生,血旺则百骸资之以养。形体既充,则百邪不入,故人乐有药饵焉。 气血,人身之阴阳了,两相得则治,一有失则病。故阴血虚损,则阳气独治,阳气亲上,故令头痛、眩晕。是方也,当归、川芎、芍药、地黄,味厚养血之品也。复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甘温之品以养气者,何哉?太极之妙,阴生于阳,故兼用此辈以益气耳。或问头痛而用人参,阳邪不益亢乎?余曰:虚火可补,人参、黄芪之类,此之谓也。(《医方考》) 清·张秉成:治气血两虚,将成虚损之证。细阅方意,止能调理寻常一切气血不足之证。若真正气血大虚,阴阳并竭之证,似又不宜再以归、芎之辛散扰阴,地芍之阴寒碍阳耳。(《成方便读》) 清·张山雷:四君、四物合为八珍。按之药理功能,可谓四君气药,能助脾胃之阳;四物血药,能养脾胃之阴。一属于气,一属于血。只可专主脾胃讲,决不能泛泛然谓四君补气,四物补血。然汪庵但认得一个气字,即曰肺主气,而遂谓四君即是补肺补气药;又居然认得一个血字,即曰心主血,而遂谓四物即是补心补血药。其《医方集解》之八珍汤下,竟曰治心肺虚损,气血两虚。又注之曰,心主血,肺主气云云。于是八珍汤之专补心肺,乃为确切不移。究竟此八物之实在功用奚若?其他方书言之已详,分而审之,宜悟物理之真;合而参之,当识调剂之妙。(《沈氏女科辑要笺正》) 【十全大补汤方论】 明·吴昆:肉极由于阴火久灼者,难治,宜别主六味地黄丸。若因饮食劳倦伤脾而致肉极者,宜大补气血以充之。经曰:气主之,血主濡之。故用人参、白术、黄芪、茯苓、甘草甘温之品以补气,气盛则能充实于肌肉矣;用当归、川芎、芍药、地黄、肉桂味厚之品以补血,血生则能润泽其枯矣。(《医方考》) 清·王子接:四君、四物,加黄芪、肉桂,是刚柔复法。盖脾胃柔脏,制以四君刚药,恐过刚损柔,乃复黄芪,维持柔气;肝为刚脏,制以四物柔药,恐过柔损刚,乃复肉桂,回护刚气。调剂周密,是谓十全。独补肝脾而曰大者,《太阴阳明论》云:脾脏者,常著胃土之精者也,生万物而法天地,为后天立命之本。肝虽牡脏而位卑,不使其有虚实乘胜之患,故必补益之中仍寓刚柔互制之法,俾肝和脾健,中宫生化不息,一如天地位而万物育,故曰大补。(《绛雪园古方选注》) 清·张秉成:八珍并补气血之功,固无论矣。而又加黄芪助正气以益卫,肉桂温血脉而和营,且各药得温养之力,则补性愈足,见效愈多。非惟阳虚可温,即阴虚者亦可温,以无阳则阴

中内方剂总结2

肝气犯胃呕吐四七汤 肝气犯胃胃痛柴胡疏肝散 肝气乘脾久泻痛泻要方 肝气郁结郁证柴胡疏肝散 肝气郁结聚证逍遥散、木香顺气丸 肝胆湿热胁痛龙胆泻肝汤 肝络失养胁痛一贯煎 肝脾不调证柴胡疏肝散合当归六君子汤肝肾亏虚中风恢复期左归丸合地黄饮子 肝阳头痛天麻钩藤饮 肝阳上亢眩晕天麻钩藤饮 肝郁气滞癃闭沉香散 肝郁气滞腹痛柴胡疏肝散 肝郁气滞胁痛柴胡疏肝散 肝郁不舒阳痿逍遥散 肝胃不和痞满越鞠丸合枳术丸 肝阴虚虚劳补肝汤 肝血虚虚劳四物汤 肝火犯胃吐血龙胆泻肝汤 肝火犯肺证咳嗽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 肝火犯肺咳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肝火上炎鼻衄龙胆泻肝汤 肝火旺盛瘿病栀子清肝汤合消瘰丸

肝火扰心不寐龙胆泻肝汤 膏淋程氏萆薢分清饮 君相火旺遗精黄连清心饮合三才封髓丹溃脓期加味桔梗汤 气淋沉香散 气不摄血紫斑归脾汤 气秘六磨汤 气郁痰阻瘿病四海舒郁丸 气郁发热证丹栀逍遥散 气郁化火,热盛伤阴郁证滋水清肝饮 气郁化火郁证丹栀逍遥散 气阴两虚胸痹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气阴耗伤证肺痨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 气阴亏虚中消气味白术散 气滞湿阻鼓胀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 气滞心胸胸痹柴胡疏肝散 气滞血瘀证逍遥散合鳖甲煎丸 气滞血阻积证(初)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 气虚感冒参苏饮 气虚发热证补中益气汤 气虚不摄便血归脾汤 气虚秘黄芪汤 气虚阳微噎嗝补气运脾汤

气虚血瘀真心痛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 气虚血溢吐血归脾汤 气血络瘀中风恢复期补阳还五汤 气血亏虚鼻衄归脾汤 气血亏虚眩晕归脾汤 胆腑郁热阳黄大柴胡汤 痰结血瘀瘿病海藻玉壶汤 痰厥导痰汤 痰气交阻噎嗝启膈散 痰气郁结郁证(梅核气)半夏厚朴汤 痰气郁结癫证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 痰蒙神窍肺胀涤痰汤 痰湿蕴肺证咳嗽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痰湿郁热证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 痰湿中阻痞满二陈平胃汤 痰湿中阻眩晕半夏白术天麻汤 痰热腑实中脏腑(闭)桃仁承气汤 痰热扰心不寐黄连温胆汤 痰热郁结狂证癫狂梦醒汤 痰热郁肺证咳嗽清金化痰汤 痰热郁肺喘证桑白皮汤 痰热郁肺肺胀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痰饮内阻呕吐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西藏2015年中西医结合《方剂学》人参养荣汤考试试题

西藏2015年中西医结合《方剂学》人参养荣汤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6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男性,35岁。昨晚因暴食而胁腹剧痛,胸胁胀满,矢气后可缓解,舌苔薄黄,脉弦小数。实验室检查:血清淀粉酶600索氏单位。应首先考虑的是 A.胃穿孔B.胆石症C.急性胰腺炎D.肠梗阻E.急性胆囊炎 2、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痫作用的药物是 A.苯妥英钠B.苯巴比妥C.水合氯醛D.戊巴比妥E.氯丙嗪 3、吐血是血自何来,经呕吐而出 A.肺 B.肝 C.胃 D.肾 E.胆 4、在我国高血压病并发症中导致死亡最多的是 A.高血压性脑出血B.急性心肌梗死C.肾细小动脉硬化性肾衰竭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E.高血压性心脏病 5、不属于输血适应证的是 A.急性出血B.重症感染C.黄疸D.器官移植E.低蛋白血症 6、某女,51岁。胃脘胀痛,痛窜两胁,得嗳气稍缓,嗳气频频,每因情志不舒而病重,苔薄白,脉弦。治宜 A.柴胡疏肝散加减B.越鞠丸C.大柴胡汤D.逍遥散E.益胃汤 7、下列各项,除哪项外,均可引起血钾降低 A.严重呕吐、腹泻B.大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C.大量应用胰岛素D.代谢性酸中毒E.代谢性碱中毒 8、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前期感染灶是 A.皮肤感染灶B.上呼吸道感染灶C.消化道感染灶D.泌尿道感染灶E.淋巴结感染灶 9、内伤发热一般起病病程 A.较急、较短B.较缓、较长C.较急、较长D.较缓、较短E.不定、不定10、女,20岁,主诉自初中毕业后,越来越不能与陌生人接触,近1年来发展为见到熟人也害怕与之说话,且一说话就脸红,对于该患者心理治疗首选的方法为 A.生物反馈 B.催眠治疗 C.自由联想 D.系统脱敏 E.人本主义

方剂歌诀

方剂歌诀 一画 【方名】一贯煎 【歌诀】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 少佐川楝泄肝气,肝肾阴虚胁痛尝。 【组成】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 【病证】胃痛(胃阴亏耗证)、胁痛(肝络失养证)、 鼓胀(阴虚水停证) 二画 【方名】二陈汤 【歌诀】二陈汤用夏和陈,益以甘草与茯苓, 利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病此方珍。 【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 【病证】喘证(实喘·痰浊阻肺证) 【方名】二陈平胃散 【歌诀】二陈汤+平胃散。 二陈汤用夏和陈,益以甘草与茯苓, 利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病此方珍。 平胃散:苍术草皮厚(苍术、陈皮、甘草、厚朴)【组成】半夏、茯苓、陈皮、甘草、苍术、川朴 【病证】咳嗽(内伤咳嗽痰·湿蕴肺证)、痞满(痰湿中阻证)

【方名】二阴煎 【歌诀】景岳全书二阴煎,导赤黄连麦玄添, 茯苓灯心枣仁肉,滋阴降火治狂癫。 【组成】生地黄、麦冬、枣仁、生甘草、玄参、茯苓、黄连、木通、(灯心、竹叶) 【病证】癫狂(狂证·火盛阴伤证) 【方名】十灰散 【歌诀】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茜茅荷丹榈随; 二蓟栀黄皆炒黑,凉降止血此方推。 【组成】大蓟、小蓟、侧柏叶、荷叶、茜草根、山栀、茅根、大黄、丹皮、棕榈皮 【病证】血证(吐血·胃热壅盛证、紫斑·血热妄行证) 【方名】十枣汤 【歌诀】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与芫花, 悬饮内停胸胁痛,水肿腹胀用无差。 【组成】芫花、甘遂、大戟、大枣 【病证】痰饮(悬饮·饮停胸胁证) 【方名】丁香散

【歌诀】古今医统丁香散,草丁柿蒂良姜参, 呃声沉缓脘不舒,温胃降逆散中寒。 【组成】丁香、柿蒂、炙甘草、高良姜 【病证】呃逆(胃中寒冷证)、积聚(聚证) 【方名】七福饮 【歌诀】参术酸草远地归。 【组成】熟地、当归、人参、白术、炙甘草、远志、枣仁 【病证】痴呆(髓海不足证)、虚劳(气虚·心气虚证) 【方名】七味白术散 【歌诀】七味白术参苓草,木香藿香葛根饶, 发热食少兼口渴,气滞脾弱此方疗。 【组成】人参、白茯苓、白术、甘草、藿香叶、木香、葛根 【病证】消渴(中消·气阴亏虚证) 【方名】人参养荣汤 【歌诀】四君四物八珍汤,气血双补是名方; 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无双; 若加陈志五味子,去芎辛窜养荣良。 【组成】人参、熟地、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黄芪、陈皮、五味子、桂心、炒远志

中医内科证型+方剂歌诀

第一节感冒 (1).风寒束表证——荆防败毒散 就是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荆芥防风,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荆防达表汤-----荆防达表苏芷苓,姜葱神曲橘杏仁,辛温疏表宣肺卫,风寒感冒服康宁。 (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葱豉桔梗汤------葱豉桔梗薄荷翘,山栀竹叶加甘草,热邪束肺嗽咽痛,风温初起此方疗。 葱豉桔梗汤连翘,竹叶栀子薄荷草,疏风解表清肺热,咽痛咳嗽服之效。 (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辛温辛凉并用) 香薷饮用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 .新加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起熬;暑温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 ?表里双解汤-----大黄黄芩用酒炒,薄桑银荆加石膏,赤芍再请牡丹皮,表里双解功劳高。 (4).气虚感冒证——参苏饮 方歌一益气解表参苏饮,枳桔葛前香二陈。 方歌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感寒最相宜。 (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 方歌一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玉竹、桔梗、白薇、薄荷、大枣、甘草、豆豉、葱白) 方歌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葱白桔梗随,草枣薄荷成八味,阴虚感冒用毋违。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谓。 第二节咳嗽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止嗽散---------------- ?方歌一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方歌二止嗽散用荆桔前,紫菀百部陈草研,每服三钱姜汤调,止咳化痰解表兼。 ?方歌三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 芷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2).风热犯肺证——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风燥伤肺证——桑杏汤(温燥) ?方歌一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燥能祛。 ?方歌二桑杏杀身,智斗贝利(桑杏沙参,栀子、豆豉、浙贝母、梨皮) ------------杏苏散(凉燥)--------- 方歌一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方歌二杏苏二陈三,更值钱(二陈:二陈汤;三:姜、草、枣;桔梗、枳实、前胡) (二)内伤咳嗽 (4).痰湿蕴肺证——二陈汤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二陈平胃散=二陈+平胃散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利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平胃散:苍术皮老厚(苍术、陈皮、甘草、厚朴)平胃散------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甘草四味齐,燥湿宽胸消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三子养亲(来借书)莱芥苏 (5).5痰热郁肺证——清金化痰汤 清金化痰肺热吃,芩草蒌仁与山栀;桔梗云苓广橘红,桑皮二母麦冬施。 (二母:知母+贝母) (6).6肝火犯肺证——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 黛蛤散:青黛+蛤蚧 泻白散(清泻肺中伏火,清郁热,小儿稚阴) 泻白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 (7).肺阴亏虚证——沙参麦冬汤 方歌一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秋燥耗津伤肺胃,咽涸干咳最堪尝。 方歌二沙参麦冬用玉竹,桑叶扁豆伴甘草。 第三节哮病 (一)发作期 1冷哮证——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2热哮证——定喘汤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子黄芩甘草杏,

中医内科学专业实践知识-8

中医内科学专业实践知识-8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总题数:14,分数:100.00) 患者于某,女性,63岁。久喘之人,现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舌淡脉弱。(分数:6.00) (1).其诊断为喘证的类型是(分数:2.00) A.肺气虚耗型喘证√ B.痰热伤肺型喘证 C.痰热郁肺型喘证 D.表寒里热型喘证 E.肾虚不纳型喘证 解析: (2).其治法是(分数:2.00) A.补肺益气√ B.益气养阴 C.补脾益肺 D.益气健脾 E.益气固表 解析: (3).其方药宜用生脉散合(分数:2.00) A.玉屏风散 B.养阴清肺汤 C.沙参麦冬汤 D.补中益气汤 E.补肺汤√ 解析:[解析] 患者为久喘之人,势必耗伤肺气,肺气亏虚,气失所主,故见喘促气短,咳声低弱,自汗畏风,治法宜补肺益气,方用生脉散合补肺汤。 患者张某,男性,45岁。心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痛有定处,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而加重,舌质紫黯,脉弦涩。(分数:6.00) (1).该患者辨证分型是(分数:2.00) A.痰浊壅塞 B.寒凝心脉 C.心肾阳虚 D.心血瘀阻√ E.心肾阴虚 解析: (2).其治法是(分数:2.00) A.辛温散寒,宣痹通阳 B.疏调气机,和血舒脉 C.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D.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E.温振心阳,回阳救逆 解析: (3).其首选治疗方剂是(分数:2.00) A.乌头赤石脂丸 B.血府逐瘀汤√ C.冠心苏合丸

D.瓜蒌薤白半夏汤 E.天王补心丹 解析: 患者关某,女性,46岁。由于情志不遂,突然晕倒,不省人事,口噤拳握,呼吸气粗,四肢厥冷,苔薄白,脉沉弦。(分数:6.00) (1).其辨证分型是(分数:2.00) A.气厥实证√ B.气厥虚证 C.血厥实证 D.血厥虚证 E.痰厥 解析: (2).其治法是(分数:2.00) A.补气回阳 B.顺气开郁√ C.活血顺气 D.补养气血 E.行气豁痰 解析: (3).其首选方剂是通关散合(分数:2.00) A.五磨饮子√ B.四味回阳饮 C.通瘀煎 D.人参养荣汤 E.导痰汤 解析: 患者陈某,男性,28岁。主诉:阑尾手术后少腹痛20天,加重2天。患者发病的20天前,在乡医院进行阑尾切除手术,术后右下腹疼痛始终未消,初时输入大量青霉素,后加服多种止痛药,均无明显效果。近两天疼痛加剧,故要求服中药治疗。检查:舌淡,舌下有瘀斑,苔薄腻,脉沉涩,右下腹压痛。(分数:6.00) (1).其诊断是(分数:2.00) A.胃痛 B.积聚 C.臌胀 D.腹痛√ E.胁痛 解析: (2).其辨证分型是(分数:2.00) A.气滞腹痛 B.寒积腹痛 C.肠道实热 D.中阳不足 E.瘀血阻滞√ 解析: (3).其治法是(分数:2.00) A.疏肝理气,缓急止痛 B.温中散寒,健脾和胃 C.泻热通腑 D.温补脾胃,缓急止痛

中医重点

一.名解: 1 着痹:是指由于风、寒、湿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以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酸麻、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苔白腻,脉濡缓为主证的病症。 2 黄疸:指肝胆疏泄失常,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所致的一类病症,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症,其中尤以目睛黄染为本病的主要特征。 3 积聚:是指由于肝脾受损,气滞血瘀腹中表现为腹内结块、或痛或胀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症。 二.问答题: 1 中经络与中脏腑的区别? 中经络:病在血脉经络,无神志改变,病势轻,病位浅。中脏腑:病波及脏腑,常有神志改变而病位深,病情重。 2 寒湿腹泻的主证、治法、方药? 主症:大便清稀或溏薄,甚至水样,排除较爽,臭味较轻,兼有腹痛肠鸣,得热较舒,胸脘痞闷,舌苔白腻,脉濡缓。或兼有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节酸楚等表征。 治法:解表散寒,化湿和中。 方药:藿香正气散。表邪重,加荆芥、防风;若湿困较重,加苍术、木香;便泻如水加苍术、车前子,或更用胃苓汤 3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区别 风寒感冒:主证: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多清晰色白,甚者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治法:辛温解表。方药:轻症用葱鼓汤加杏仁﹑苏叶﹑荆芥﹑防风等;重症用荆防败毒散加减。中成药可选用正柴胡饮或午时茶。 风热感冒:1.主证:发热﹑微恶风寒,或有出汗,头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而渴,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黄稠,舌苔薄黄,脉浮数。2.治法:辛凉解表。3.方药:银翘散加减。中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片。 4 热秘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主证:大便干结,腹部胀满,按之作痛,身热、面赤、心烦、口干、口臭、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浮数。 治法:清热润肠 方药:麻子仁丸 三.临床分析 1 消渴的病名、症型、病机分析、治法、处方、药物组成? 病名:消渴症型:上消(肺热津伤)病机分析:燥热偏胜、阴津亏耗,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特点,二者互为因果。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处方:消渴方加味药物组成:花粉、黄连、生地黄、藕汁、葛根、麦冬。 2 气阴两虚 病名:胸痹,证型:气阴两虚,病机分析:阳气虚衰,不能鼓舞五脏之阳,心气不足,血脉失于温运;阴液虚,不能濡养五脏之阴,心阴耗伤,心脉失于濡养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处方: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药物组成:生脉散—人参、麦门冬、五味子。人参养荣汤—人参、甘草、当归、白芍、熟地黄、肉桂、大枣、黄芪、白术、茯苓、五味子、远志、橘皮、生姜 中药学 1四气五味:四气又称四性,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五味,指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升降浮沉,指药物作用于机体所表现的趋向性,这与其所治疾病的趋向性是相对的。归经是指药物对人体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毒性是指药物的毒副作用,即对机体的损害性。 2十八反: 甘草反: 甘遂,大戟,芫花,海藻; 乌头反(附子):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苦参(玄参),细辛,芍药。 3解表药:桂枝:辛温解表药。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荆芥:辛温解表药。祛风解表;透风止痒;疗疮,止血。 紫苏:辛温解表药。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薄荷:辛凉解表药。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桑叶:辛凉解表药。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菊花:辛凉解表药。疏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 蝉蜕:辛凉解表药。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人参养荣汤(养荣汤)

人参养荣汤(养荣汤) 人参养荣汤(养荣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13) [组成] 黄芪当归桂心甘草炙橘皮白术人参各一两(各30g) 白芍药 三两(90g) 熟地黄五味子茯苓各三分(各22g) 远志去心,炒半两(15g) [用法] 上锉散。每服四大钱(12g),水一盏半(300m1),加生姜3片,大枣2 个,煎至七分(200m1),去滓,空腹服。 [功用] 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主治] 心脾气血两虚证。倦怠无力,食少无味,惊悸健忘,夜寐不安,虚热自 汗,咽干唇燥,形体消瘦,皮肤干枯,咳嗽气短,动则喘甚,或疮疡溃后气血不足,寒热不退,疮口久不收敛。 [病机分析] 积劳虚损,气血日耗。脾气虚弱则倦怠无力,食少无味;土不生金, 肺气亦馁,故咳嗽气短,动则喘甚,自汗。《玉机微义》卷17说:“血盛则形盛,血弱则 形衰”,血虚心神失养,则惊悸健忘、夜寐不安;形体失濡则皮肤干枯,肌肉羸瘦;阴

血不足,阳无以制,则虚热内生,咽干唇燥。疮疡溃后,久不收口等亦为气血不足,肌 肉筋骨失于濡养之象。由此可见,本方治证临床症状虽多,但均由心脾气血虚损而致。 [配伍意义] 本方所治为心脾气血两虚而兼有内热之证,故方中重用酸寒之白芍, 以养血补虚,敛阴止汗,兼清虚热;人参大补元气,为养心益肺补脾之要药,二者合 用,益气养血,共为君药。当归、熟地助白芍以补血,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助人参 以补气,并助白芍固表敛汗,肉桂鼓舞气血生长,均为臣药。佐以陈皮行气和胃,远 志、五味子养心安神。再加生姜、大枣调和脾胃,用为使药。诸药相伍,共奏益气补 血,养心安神之功。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是益气补血药配伍行气和中之品,使补而不滞;二是益气养 血配伍宁心安神之药,故使本方兼具养心宁神之功。 [类方比较] 本方与十全大补汤组成相似,均用于气血 两虚证候的治疗。但本方重 用白芍,故药性偏寒,且无行气动血之川芎而多养心安神之五味子、远志,较之十全大

中医常用方剂歌诀

中医常用方剂歌诀 一、感冒 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荆防) 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银) 3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薷)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参苏)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葳) 二、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拗+咳)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菊)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杏) 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清金) 6肝火犯肺:清肺平喘,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白+黛)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沙) 三、哮证发 发作期 1寒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射)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定)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小龙+石)

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三子) 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平固) 6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六君) 7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脉地+金水) 缓解期 1肺虚:补肺固卫-玉屏风散(屏) 2睥虚:健脾化痰-六君子汤(六君) 3肾虚: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匮) 四、喘证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黄+盖)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麻甘)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桑皮)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五磨) 虚喘 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补肺汤合玉屏风散或合生脉散(肺+屏) 2肾虚:补肾纳气 (1)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参蛤) (2)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七+脉) 五、肺痈 1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