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介导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中性粒细胞介导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中性粒细胞介导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中性粒细胞介导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郄文斌屠伟峰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全军临床麻醉中心(广州 510010)

严重的创伤、感染、休克均可伴有不同程度肠道血流量减少,导致肠功能障碍,在此基础上随着血供的恢复,组织器官的损伤反而加重,表现为肠道缺血/再灌注 (GIR) 损伤。肠道是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最敏感的组织之一[1]。业已证实,肠缺血再灌流是严重创伤、烧伤后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发展的重要诱因[2]。肠道系统不仅仅是体内最大免疫器官,而且是激发和诱生各种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介导嗜中性粒细胞(PMN)激活的中心器官“motor”。有实验表明:PMN是引起组织损伤,乃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的关键细胞[3,4]。PMN的激活趋化、聚集于靶组织与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是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和远离脏器损伤发生的主要途径。

一 PMN的激活和趋化

正常生理状况时,组织中较少见PMN,而循环系统血液中的循环粒细胞、边缘粒细胞以及储存在骨髓中大量的成熟PMN,在激活因子和趋化因子作用下被激活,继而侵入炎症组织中。肠道缺血再灌注后肠血管可能作为“预激床”,在激活因子(包括细菌、毒素、免疫复合物、补体、氧自由基、白介素类等)作用下激活循环中的PMN。其机理为激活因

子通过与PMN细胞膜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如C

5a 与PMN表面C

5a

受体结合),将信号传递

给GTP结合蛋白,特异性磷酸脂酶激活磷脂酰肌醇,并在此酶的作用下,产生一系列代谢产物,激活蛋白激酶C,引起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从而激活PMN[3,5]。激活的PMN在趋化

因子(包括补体C

3a ,C

5a

,IL-8,LPS和激肽释放酶等)和粘附分子的作用下与血管内皮细胞

(VEC)粘附并进入组织中。

二 PMN对内皮细胞(EC)的粘附和穿越

激活的PMN与血管内皮细胞(VEC)相互作用形成的粘附连锁反应是PMN聚集、活化的关键,是导致组织损伤的先决条件[6,7]。在急性炎症损伤过程中,PMN粘附、穿越VEC向炎症部位游走的分子基础是PMN与VEC表面粘附分子的相互作用[8]。粘附分为再灌注早期PMN与沿着VEC表面慢速滚动的不稳定粘附以及随后的牢固粘附两个阶段。现已知的粘附分子主要有选择素家族、整合素家族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2.1 选择素家族 (Selectin)

选择素家族成员是介导白细胞和EC早期粘附过程的关键粘附分子。此族分子为高度糖基化的单链跨膜糖蛋白,分子量为90~140ku。主要包括L选择素,E选择素和P选择素。L-selectin表达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表面,当白细胞活化后通过蛋白水解方式释放出来,其功能为介导PMN与VEC的粘附以及淋巴细胞向周围淋巴

结的归巢。E-selectin表达于受刺激的EC表面,EC中无预存的E-selectin,当受刺激4~6小时后通过转录产生

[9]。并介导PMN、单核细胞与激活的内皮细胞相粘附,其配基存在于PMN及巨噬细胞上[10]。P选择素表达于内皮细胞表面和活化的血小板,介导EC和PMN的粘附以及激活的血小板与单核细胞和PMN的粘附[11]。在粘附早期,L选择素对PMN的旋转和初始粘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P、E选择素的参与[12,13],它们相互调节,先后发挥作用。

2.2整合素家族 (Integrin)

整合素(integrin)是一群由、多肽链组成的异二聚体分子,根据链的不同划分

1、

2

3

三组。与 PMN粘附相关的

2

整合素依据-链 (CD11 )的不同分为三种

类型,即CD11a/CD18、CD11b/ CD18、CD11c/CD18,广泛存在于各种类型的白细胞上。CD11a/CD18配体是细胞间粘附分子-1 (ICAM-1 ),ICAM-2和ICAM-3,CD11b/ CD18配体是补体C3b灭活因子(C3bi),X因子和ICAM-1,CD11c/CD18的配体是ICAM-1和ICAM-3。CD11/CD18同其配体ICAM相互协同介导粒细胞-内皮细胞粘附及粒细胞跨壁迁移。康舟军[14]等研究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机制时发现,PMN与内皮细胞粘附增强主要由CD18数量表达增加所致。Tajra LC[15]等应用抗CD11a、CD11b、CD18单克隆抗体可明星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PMN在组织中的浸润积聚减少。

2.3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主要包括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1、ICAM-2)、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VCAM-1 )、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 (PECAM-1 )等。存在于内皮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少量造血细胞。ICAM-1作为β

2

-整合素的配体在PMN与EC后期粘附以及PMN跨内皮移行中起重要作用;ICAM-1活化后通过信号转换诱导内皮细胞骨架相关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改变细胞骨架结构,介导活化白细胞穿过内皮细胞及基膜向组织浸润积聚[1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 (IL-1 )、干扰素-γ(INF-γ)以及内毒素可增加ICAM-1的表达。ICAM - 2对以上因素的刺激则相对稳定。VCAM-1在IL-1、TNF-α等细胞因子活化的血管内皮细胞上表达,其配体是分布在白细胞表面的VLA-4分子。Muller WA[17]等研究发现PECAM-1在白细胞穿越内皮层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用PECAM-1单抗或重组可溶性PECAM-1分子处理,可阻断白细胞穿过内皮层,但不影响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紧密粘附,而且可见单抗处理后的白细胞大量粘附在内皮细胞连接部位。

在PMN与内皮细胞粘附过程中每种粘附分子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图1)。Kubes等[18]观察 P-选择素,CD18,ICAM-1单抗对猫肠系膜静脉缺血1h再灌注后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关系。再灌注10 min时 P-选择素单抗明显抑制白细胞的粘附,CD18及ICAM-1单抗无影响,而再灌注1h CD18及ICAM-1单抗发挥了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在再灌注早期主要是 P-选择素起作用,而在再灌注晚期主要是CD18和ICAM-1在起作用。Bauer等

[19]研究发现,小鼠肠系膜上动脉夹闭缺血45min,再灌注5h后小肠组织E-selectin 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增加5倍。吕艺[20、21]等亦发现GIR损伤可导致PMN上CD11b/ CD18及血管内皮细胞上ICAM-1表达上调,由此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在局部聚集、活化可能是造成肠粘膜上皮细胞损伤和肠通透性增加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而且PMN穿越内皮细胞也同粘附分子作用有密切联系,CD11/CD18、ICAM-1表达升高和L-选择素表达下降,有利于PMN穿越内皮细胞侵入组织[22]。在IRI早期,选择素家族调节PMN沿EC的旋转和初始粘附,其后才能在整合素家族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作用下,PMN和EC牢固粘附、变形,然后移出血管到组织中[23,24]。

图1 中性粒细胞粘附、穿越血管内皮细胞过程的模式图

三 PMN介导组织损伤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

3.1炎性介质在组织损伤中的作用

3.1.1 氧自由基

正常情况下,PMN内的NADPH氧化酶处于静息状态,当受外界因素(如PMA等)刺激时可在15~60s内被激活,启动呼吸爆发过程,3min可达到峰值。GIR损伤可激活存在于PMN膜上的NADPH氧化酶,诱导PMN呼吸爆发,通过催化O

2

的消耗产生大量活性氧代谢产

物,如超氧阴离子(O

2-)、羟自由基 (·OH)、过氧化氢 (H

2

O

2

)、次氯酸 (HOCl)等。缺血

和再灌注均可抑制细胞内抗氧自由基的重要防御体系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系统,使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还原型谷胱甘肽合成减少,细胞清除氧自由基能力降低,导致大量毒性氧自由基在组织细胞内堆积。小肠对氧自由基的损伤极为敏感,GIR后氧自由基通过脂质过氧化反应破坏肠粘膜屏障,并促进PMN积聚于受损组织的炎性反应,导致严重的肠粘膜损伤[25]。氧自由基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造成对组织、器官的损伤:(1) 氧自由基结合生物膜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引发脂质过氧化反应,组织细胞能量代谢障碍,ATP合成减少,导致组织细胞损伤;(2) 通过对蛋白质、核酸、糖类的损害,使蛋白质多肽键断裂、DNAH和RNA主链断裂或碱基丢失、影响细胞糖代谢致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3) 破坏间质胶原肽键、解聚透明质酸等损伤细胞间质; (4) 氧自由基可与酶分子进行氢抽取和进一步的加成作用而生成酶分子的聚合物,造成细胞内酶分子的结构和功能障碍。例如三羧酸循环中的穿梭酶系和脱氢酶系受抑制,可引起细胞内呼吸停止; (5) 消耗大量内源性超

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溶酶体酶活性增加,导致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6) 通过降解基底膜成分和损伤VEC,以及激活花生四烯酸产生前列腺素和白三烯而使血管通透性增加,使炎性介质及血浆蛋白渗入组织间隙,引起组织水肿,进一步发展为MODS。

3.1.2 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

PAF是一种以前体形式贮存于细胞膜内的磷脂,也是一种强效的炎性介质和趋化因子。通过激活磷脂酶A

2

和PAF乙酰转移酶,PMN产生并释放PAF。PAF主要作用是活化血小板,

促使血小板粘附、聚集;上调粘附分子β

2

整合素,改变内皮细胞内骨架蛋白,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诱导PMN“呼吸爆发”和脱颗粒,刺激其他活性物质、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的产生,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PAF还能诱导PMN表面CD11b/CD18表达增加,下调E-选择素表达水平,有利于PMN进入组织中[22]。

3.1.3 白三烯(leukotrienes)

白三烯是花生四烯酸(AA)的脂氧酶代谢产物,具有许多生物学活性。主要包括:(1)

白三烯C

4(LTC

4

),能增加血管壁通透性。(2)白三烯B

4

(LTB

4

)。LTB

4

主要通过脂质过氧化酶

途径合成,对PMN有强烈的趋化作用,激发PMN产生“呼吸爆发”和脱颗粒,能引起白细

胞的粘附、聚集与溶酶体酶的释放,刺激磷酸脂酶活性,在VEC损伤及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中起间接作用。Zimmerman BJ[26]等研究发现使用LTB

4

抗体SC-41930可明显减弱GIR诱导

的PMN在组织中的渗出,提示LTB

4

主要功能是促进PMN在组织中的聚集。

3.1.4 弹性蛋白酶

GIR损伤可激活PMN通过脱颗粒作用产生大量的颗粒酶,其中弹性蛋白酶是最具破坏力的酶,是导致炎症性组织损伤的重要物质,它可通过降解弹性蛋白,分解细胞外基质;分解连接组织的其它成分,如胶原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等;降解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血浆蛋白;裂解补体。它还能诱导细胞因子的表达,如白介素-8(IL-8)、粒细胞刺激因子、血小板生长因子B、转移生长因子β和内皮素等[27],而这些物质又能吸引和激活中性粒细胞释放更多的弹性蛋白酶,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组织损伤。

3.2 细胞因子在组织损伤中的作用

PMN能产生众多的细胞因子,如IL-1、IL-8和TNF-α等[5]。

3.2.1白介素-1( IL-1)

IL-1可由多种活性细胞合成和分泌,不仅能刺激骨髓向循环释放白细胞,而且作为白细胞的趋化因子,IL-1可直接诱导白细胞的趋化活动。同时IL-1又与内皮细胞表面的I类受体结合激活内皮细胞,使之表达粘附分子ICAM-1和其它细胞因子如IL-8。Burne[28]等体外研究发现IL-1可上调内皮细胞ICAM-1等粘附分子的表达。IL-1激活PMN产生“呼吸爆发”和脱颗粒作用,并作用于VEC产生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活化抑制因子,增加VEC表面凝血素原活性,促进DIC形成。

3.2.2白介素-8( IL-8)

IL-8可介导中性粒细胞的趋化、穿内皮迁移和激活[29]。它是一种强有力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及激活因子,特异性地出现在炎症部位,其水平升高一般与局部浸润的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平行[30]。IL-8通过特异性受体G-蛋白双体对靶细胞产生生物效应,诱导PMN粘附至内皮细胞和内皮下基质,促进PMN表面受体包括CD11b/CD18的表达[31],还能

等,参与炎症反应。

趋化PMN游走、聚集到炎症部位,释放各种活性酶和LTB

4

3.2.3 肿瘤坏死因子(TNF-α)

PMN可合成和释放TNF-α,它能诱导内皮细胞和PMN粘附分子的表达,促进PMN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并渗出血管外,增强其吞噬杀伤能力及脱颗粒作用,促进超氧阴离子及MPO的产生。李春艳[32]等研究发现幼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门静脉和外周血清TNF-α水平显著升高,在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时达到峰值。所以,TNF-α可能是肠I/R中关键性介质之一。TNF-α介导组织损伤的机制主要包括:(1)激活磷脂酶A2,促进花生四烯酸分解代谢产生血栓素、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类等物质;(2)增加PMN的吞噬活性,合成和释放PAF,IL-1,IL-6,IL-8等,并进一步增加PMN与VEC的粘附[33];(3)直接作用于VEC,抑制VEC抗凝血功能,促进血栓形成;(4)改变VEC细胞骨架,破坏VEC完整性,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3.2.4白介素-2( IL-2)

IL-2是一种主要由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其主要功能是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在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现研究发现,IL-2介导组织损伤的作用与增强循

整合素的环中PMN的粘附作用有关。体外研究发现,IL-2通过刺激PMN上调细胞表面β

2

表达,增强其对内皮细胞的粘附作用[34]。Carey等[35]研究发现IL-2活化的PMN合成一类活性物质如反应性氧介质、蛋白酶和致炎细胞因子等,这些因子能直接导致内皮细胞的损伤,而且这些产物的相互作用增强了对内皮细胞损伤作用,因此它们共同作用促进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发展。另外,激活的PMN能够使毛细血管变形,减少组织的血液灌注,从而促进器官的损伤。

3.2.5白介素-6( IL-6)

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内毒素血症、感染等发生时,PMN在各种炎性刺激因子(如LPS、TNF-α等)的作用下产生IL-6和游离状态的IL-6受体复合物(sIL-6Rα),而迁移到血管外的PMN其表面的CD44分子与富含胶原蛋白、葡糖胺聚糖的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产生大量的IL-6[36]。迁移到血管外的PMN通过sIL-6Rα/ IL-6复合物所介导的逆行信号激活内皮细胞。IL-6能够促进PMN的氧化反应,延缓PMN的凋亡[37],从而使PMN在循环中及炎症部位增多,在活化时释放超氧阴离子(O-2)增多[38]。IL-6能增加内皮细胞的渗透性,上调ICAM-1、CD18等粘附分子的表达,有效的介导了高炎症反应[39]。Cuzzocrea S等[40]研究发现,在GIR损伤中,使用IL-6抗体可明显下调组织中P-selectin

和 ICAM-1的表达,减少肠组织中PMN的积聚,降低MPO的活性,提示IL-6在GIR 损伤中的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同粘附分子的表达有关。而GIR损伤中IL-6的活性和释放同TNF-α的介导有关[41]。

肠道缺血再灌注后肠血管可能作为“预激床”,激活因子和趋化因子与PMN表面相应受体结合激活循环中的PMN,激活的PMN与血管EC表面的粘附分子通过受体配体的形式相互作用,形成粘附连锁反应,并促进PMN穿越EC向炎症部位游走,到达炎症局部。PMN 通过“呼吸爆发”和脱颗粒作用,产生大量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可以直接造成组织细胞的损害;同时PMN大量聚集于毛细血管中,造成机械性阻塞微循环,造成“无复流”现象,加重组织的缺血、缺氧,引起组织细胞的损伤[42~44]。肠道组织的缺血缺氧,引起肠粘膜、粘膜下水肿、肠上皮细胞分化、增值加快甚至肠道细胞坏死、凋亡[45,46],加上GIR损伤后激活的PMN诱生大量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等因素,损伤肠道粘膜屏障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加和肠腔内细菌/内毒素移位(bacteria/endotoxin translocation,BET),一方面大量移位到肠外的细菌/内毒素是创伤应激和其他危重患者潜在的感染源,可引起脏器感染(如胰、肺)、菌血症和脓毒症;另一方面移位的细菌/内毒素可能过度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产生一系列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协同循环中激活的PMN,随着血流损伤远隔脏器组织,引发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甚至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因此,PMN在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引起的肠道局部和全身炎性反应中起到关键作用[1]

综上所述,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激活PMN向炎症部位游走、积聚,释放大量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损伤组织细胞,破坏肠道粘膜屏障,导致细菌/内毒素移位。循环中激活的PMN、细菌/内毒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产生的大量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共同作用,损伤远隔脏器组织,诱发全身炎症反应。

参考文献

1Kuwabara Y, Kato T, Sato A, Fujii Y. Prolonged effect of leukocytosis on reperfusion injury of rat intestine: real-time ATP change studied using 31P MRS. J Surg Res, 2000,89(1):38-42

2Swank GM, Deitch EA. Role of the gut in multiple organ failure: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and permeability changes. World J Surg,1996, 20:411-417

3Hansbrough JF, Wikstrom T, Braide M, et al. Neutrophil activation and tissue neutrophil sequestration in a rat model of thermal injury. J Surg Res ,1996, Feb 15;61(1):17-22

4Chosay JG, Essani NA, Dunn CJ, et al. Neutrophil margination and extravasation in sinusoids and venules of liver during endotoxin-induced injury. Am J Physiol, 1997, May;272(5 Pt 1):G1195-200

5Derevianko A, D'Amico R, Simms H. Polymorphonuclear leucocyte (PMN)-derived inflammatory cytokines--regulation by oxygen tension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Clin Exp Immunol, 1996, Dec;106(3):560-7

6McM illen MA, Huribal M, Sumpio B. Common path-way of endothelial-leukocyte interaction in shock, ishemia and reperfusion.Am J Surg.1993;166: 557-62

7Fauhood A, McGurie G M, Manning A M.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l expression and its role in neutrophil-induce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 liver. J Leukoc Biol. 1995;57: 368-47

8Tang WW, Yi ES, Remick DG, Wittwer A, et al. Intratracheal injection of endotoxin and cytokines. IX. Contribution of CD11a/ICAM-1 to neutrophil emigration. Am J Physiol 1995 Nov;269(5 Pt 1):L653-9

9Eppihimer MJ, Wolitzky B, Anderson DC, Labow MA, Granger DN. Heterogeneity of expression of E- and P-selectins in vivo.Circ Res. 1996 Sep;79(3):560-9

10Back AL, Gollahon KA, Hickstein DD. Regulation of expression of the leukocyte integrin CD11a (LFA-1) molecule during differentiation of HL-60 cells along the monocyte/macrophage pathway. J Immunol, 1992,Feb 1;148(3):710-4

11Iwamura T, Caffrey TC, Kitamura N, Yamanari H, Setoguchi T, Hollingsworth MA.

P-selectin expression in a metastatic pancreatic tumor cell line (SUIT-2).

Cancer Res. 1997 Mar 15;57(6):1206-12

12Stotland MA, Kerrigan CL. E- and L-selectin adhesion molecules in musculocutaneous flap reperfusion injury. Plast Reconstr Surg 1997 Jun;99(7):2010-20

13Davenpeck KL, Steeber DA, Tedder TF, et al. P- and L-selectin mediate distinct but overlapping functions in endotoxin-induced leukocyte-endothelial interactions in the rat mesenteric microcirculation. J Immunol, 1997, Aug 15;159(4):1977-86

14康舟军, 梅冰, 杨瑞和. 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机制探讨.上海医学,2002,25(12)770-772

15Tajra LC, Martin X, Margonari J, et al. In vivo effects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rat beta(2) integrins on kidney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J Surg Res. 1999 Nov;87(1):32-8

16Durieu-Trautmann O, Chaverot N, Cazaubon S, et al.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 activation induces 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of the cytoskeleton-associated protein cortactin in brain microvessel endothelial cells. J Biol Chem. 1994 Apr 29;269(17):12536-40

17Muller WA, Weigl SA, Deng X, et al. PECAM-1 is required for transendothelial migration of leukocytes. J Exp Med. 1993 Aug 1;178(2):449-60

18Kubes P, Kurose I, Granger DN. NO donors prevent integrin-induced leukocyte adhesion but not P-selectin-dependent rolling in postischemic venules.

Am J Physiol, 1994 ,Sep;267(3 Pt 2):H931-7

19Bauer P, Russell JM, Granger DN. Role of endotoxin in intestinal reperfusion-induced expression of E-selectin. Am J Physiol. 1999 Feb;276(2 Pt

1):G479-84

20吕艺,盛志勇,黎军友,孙世荣,晋桦,严鸣,杨毅,姜小国,郑玉清.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脏器损伤的关系.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1998,10(10):592-596

21吕艺,盛志勇,黎君友等肠缺血再灌注大鼠小肠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变化及其与肠损伤的关系[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0,15(3):145

22Berends C, Dijkhuizen B, de Monchy JG, et al. Inhibition of PAF-induced expression of CD11b and shedding of L-selectin on human neutrophils and eosinophils by the type IV selective PDE inhibitor, rolipram. Eur Respir Jm,1997, May;10(5):1000-7

23Thiagarajan RR, Winn RK, Harlan JM. The role of leukocyte and endothelial adhesion molecules in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Thromb Haemost, 1997, Jul;78(1):310-4

24Steeber DA, Campbell MA, Basit A, et al. Optimal selectin-mediated rolling of leukocytes during inflammation in vivo requires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expression.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998 Jun 23;95(13):7562-7

25Sener G, Akgun U, Satiroglu H, et al. The effect of pentoxifylline on intes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Fundam Clin Pharmacol, 2001,15(1):19-22

26Zimmerman BJ, Guillory DJ, Grisham MB, et al. Role of leukotriene B4 in granulocyte infiltration into the postischemic feline intestine.

Gastroenterology ,1990 ,Nov;99(5):1358-63

27Bedard M, McClure CD, Schiller NL, et al. Release of interleukin-8, interleukin-6, and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s by upper airway epithelial cells: implications for cystic fibrosis. Am J Respir Cell Mol Biol, 1993 Oct;9(4):455-62

28Burne MJ, Elghandour A, Haq M, et al. IL-1 and TNF independent pathways mediate ICAM-1/VCAM-1 up-regulation in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J Leukoc Biol.

2001 Aug;70(2):192-8

29Huber AR, Kunkel SL, Weiss SJ. Regulation of transendothelial neutrophil migration by endogenous interleukin-8. Science,1991,Oct 4;254(5028):99-102 30Serrik Cyril, Saverio LA, Adel Giaid. Cytokine interleukine-2,tumor necrosis factor-α and interferon-γ release after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a novel lung auto graft animal mode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5,152:277 31Carveth HJ, Bohnsack JF, McIntyre TM, et al. Neutrophil activating factor (NAF) induces 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 adherence to endothelial cells and to subendothelial matrix proteins.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 1989, Jul 14;162(1):387-93

32李春艳,肖福大,于明幼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TNFα的产生及作用.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2,31(4):241

33Xing Z, Kirpalani H, Torry D, et al. 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s as a significant source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in endotoxin-challenged lung tissue. Am J Pathol, 1993,Oct;143(4):1009-15

34Li J, Gyorffy S, Lee S, et al. Effect of 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 2 on neutrophil adherence to endothelial cells in vitro. Inflammation,1996, Aug;20(4):361-72

35Carey PD, Wakefield CH, Guillou PJ. Neutrophil activation, vascular leak toxicity, and cytolysis during interleukin-2 infusion in human cancer.

Surgery,1997,Nov;122(5):918-26

36Sconocchia G, Campagnano L, Adorno D, et al. CD44 ligation on peripheral blood polymorphonuclear cells induces interleukin-6 production. Blood. 2001 Jun 1;97(11):3621-7

37Mullen PG, Windsor AC, Walsh CJ, et al.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and interleukin-6 selectively regulate neutrophil function in vitro. J Surg Res.

1995 Feb;58(2):124-30

38Biffl WI, Moore EE, Moore FA, et al. Interleukin-6 delays neu-trophil apoptosis.Arch Surg, 1996,131:24

39Kukielka GL, Youker KA, Hawkins HK, et al. Regulation of ICAM-1 and IL-6 in myocardial ischemia: effect of reperfusion. Ann NY Acad Sci. 1994 Jun 17;723:258-70

40Cuzzocrea S, De Sarro G, Costantino G, et al. IL-6 knock-out mice exhibit resistance to splanchnic artery occlusion shock. J Leukoc Biol,1999, Sep;66(3):471-80

41Yao YM, Bahrami S, Redl H, et al. IL-6 release after intes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 rats is under partial control of TNF. J Surg Res 1997 Jun;70(1):21-6

42单秋玲. 细胞粘附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1999,17(2):148-152

43Schoenberg M H, Poch B, Younes M, Schwarz A, Baczako K, Lundberg C, Haglund U, Beger HG. Involvement of neutrophils in postischemic damage to the small intestine. Gut,1991,32(8):905-12

44罗昆仑, 何振平. 中性粒细胞介导组织损伤的机理.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1999,19(1):51-54

45Thomson JS. The intestinal response to critical illness. Am J Gastoenterol, 1995,90:190-200

46Hersch M, Gnidec AA, Bersten AD,et al. Histologic ad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in nonpulmonary organs duringearly hyperdynamic sepsis. Surgery, 1990,107:397-410

47 .

48

49

兔急性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

兔急性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 【摘要】目的建立小肠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确定合适的肠系膜上动脉阻断时间。方法将70只新西兰兔按不同的肠系膜缺血时间(0、15、30、45、60 min)分为A、B、C、D、E共5组,每组14只。每组取8只于恢复血供2 h后留取兔下腔静脉血标本及肠组织,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光镜下观察小肠组织形态学变化并对小肠黏膜损伤程度进行评分。另6只兔用于术后24、48、72 h 生存率的观察。结果 A、B、C组的术后生存率均>83.3%。C、D、E 组的MDA含量及肠黏膜损伤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12.13、280.24,P<0.01)。结论肠系膜缺血30 min再灌注2 h 是建立兔小肠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合适时间。 【关键词】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动物 [ABSTRACT]Objective To create a model of acute intesti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n rabbits so as to determine suitable blocking duration of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ies (SMA). Methods Seventy rabbits wer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as groups A, B, C, D, and E, based on the different blocking durations of SMA for 0, 15, 30, 45 and 60 minutes, respectively, with 14 rabbits in each group. Eight of the rabbits in each group were detected for serum levels of MDA 2 h after recovery of blood supply, the changes of histomorphology of small intestine observed light microscopically. The other six

病理生理学缺血再灌注损伤试题及答案

病理生理学缺血再灌注损伤试题及答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第十章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选择题 【A型题】 1.缺血再灌注损伤最常见于下述哪一器官 A.心肌 B.脑 C.肝 D.肾 E.肠 2.最活泼有力的氧自由基是: A.-? 2 O B.H2O2 C.OH· D.LO· E.LOO· 3.认为再灌注损伤实为缺血的继续和叠加的学说为: A.钙超载 B.自由基损伤 C.无复流现象 D.白细胞作用 E.能量代谢障碍4.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类型: A.房性心律失常 B.室性心律失常 C.房室交界部阻滞 D.房室传导阻滞 E.房颤 5.氧反常损伤程度加重,不见于: A.缺氧的时间越长 B.缺氧时的温度越高 C.缺氧时酸中毒程度越重 D.重给氧时氧分压越高 E.再灌注时pH纠正缓慢 6.有关自由基的错误说法是: A.自由基是具有一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的总称 B.-? 2 O是其他活性氧产生的基础

C.OH^自由基的产生需有过渡金属的存在 D.体内的自由基有害无益 E.自由基的化学性质极为活泼 7.钙反常时细胞内钙超载的重要原因是: A.ATP减少使钙泵功能障碍 B.Na+-Ca2+交换增加 C.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增加 D.线粒体膜流动性降低 E.无钙灌流期出现的细胞膜外板与糖被表面的分离 8.导致染色体畸变、核酸碱基改变或DNA断裂的自由基主要为: A.-? 2 O B.OH· C.H 2O 2 D.LO· E.LOO· 9.缺血一再灌注时细胞内氧自由基生成增加不见于: A.中性粒细胞吞噬活动增强 B.儿茶酚胺增加 C.黄嘌呤氧化酶形成减少 D.细胞内抗氧化酶类活性下降 E.线粒体受损、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功能失调 10.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最主要是通过: A.蛋白质交联 B.直接损伤核酸 C.引发葡萄糖交联 D.脂质过氧化引起损伤 E.引起染色体畸变 11.下面哪个不是活性氧 A.NO B.-? 2 O C.OH· D.CO 2 E.LOO·

第十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A型题 1.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 A.缺血后恢复血流灌注引起的后果 B.缺血后恢复血流后引起更剧烈的损伤 C.无钙后用含钙溶液灌注引起的组织损伤 D.缺氧后用富含氧溶液灌注引起的组织损伤 E.是缺血的延续 2. 缺血再灌损伤可见于 A.心 B.脑 C.肾 D.肺 E.各种不同组织器官 3. 心脏缺血再灌损伤时不会出现 A.心律紊乱 B.心肌舒缩功能可逆性一时性丧失 C.心肌静息张力降低 D.心室收缩峰压降低 E.心肌收缩带 4.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中最主要的、为人们公认的是 A.无复流现象 B.高能磷酸化物缺乏 C.钙超载 D.氧自由基损伤 E.白细胞作用 5. 钙超载的发生不是因为 A.细胞浆内结合钙转为游离钙 B.细胞内钠↑ C.细胞膜通透性↑ D.肌浆网摄钙功能↓ E.细胞膜钙泵功能障碍 6. 缺血再灌损伤时白细胞的作用不是 A.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水肿出血 B.增加吞噬清除坏死组织 C.嵌塞微血管堵塞血流 D.产生自由基损伤组织 E.释放溶酶体酶破坏组织 7. 缺血再灌损伤时O2.- 产生增加的途径有 A.黄嘌呤脱氢酶催化次黄嘌呤氧化 B.脂质过氧化反应 C.白细胞髓过氧化物酶作用 D.儿茶酚胺经单胺氧化酶氧化 E.以上都不是 8. 下列哪个不是自由基 A.H2O2 B.超氧阴离子 C.OH· D.LOO· E.L· 9. 黄嘌呤氧化酶主要存在于 A.巨噬细胞内 B.结缔组织细胞内 C.内皮细胞内 D.白细胞内 E.肌细胞内10.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原因主要是: A.血管痉挛,组织缺血;B.血管内血栓形成,阻断血流; C.器官在缺血耐受期内恢复血流;D.器官在可逆性损伤期内恢复血流;E.以上都不对。 11.下述何种不会有缺血-再灌注损伤? A.冠脉搭桥术后;B.体外循环后; C.器官移植后;D.心肌梗塞后; E.心肺复苏后。 12.钙反常损伤程度主要与: A.无钙灌注的时限有关;B.灌注液的温度有关; C.灌注液的PH有关;D.再灌注时钙浓度有关; E.再灌注时的氧分压有关。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治疗进展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治疗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710004 薛荣亮 脑缺血一定时间恢复血液供应后,其功能不但未能恢复,却出现了更加严重的脑机能障碍,称之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自由基的生成、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白细胞高度聚集和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缺乏等有关。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缺血中心区死亡以细胞坏死为主,目前认识的比较清楚,即脑缺血后5-7分钟内,细胞能量耗竭,K+通道受阻,膜电位降低,神经末梢释放谷氨酸,通过兴奋谷氨酸受体(包括NMDA 、AMPA和KA 受体)致使细胞膜上的Ca2+通道开放,引起Ca2+超载,高Ca2+可激活NOS,使NO和氧自由基的形成增加,引发脂质过氧化,引起膜结构和DNA的损伤;Ca2+还可活化各种酶类,加剧细胞损伤和能量障碍,引发缺血级联反应,结果细胞水肿、细胞膜破裂,细胞内酶和炎性介质释放,引起细胞坏死。 近年来认识到半暗带区域于再灌注数天后出现了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DND常出现在缺血再灌注后2-4日,主要发生在海马、纹状体及皮质区域,DND需要数日时间、有新蛋白质合成的、需要消耗能量的、为无水肿的细胞自杀过程,称之为细胞凋亡(PCD)。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既包括急性细胞坏死也包括细胞凋亡,对于DND的确切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现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及保护措施简述如下:1.基因活化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可出现大量基因表达,大约有374种基因出现

变化,绝大多数基因与凋亡有关,其中57种基因的蛋白表达是缺血前的 1.7倍,而34种基因的表达量出现下降,均发生在4小时到72小时, 包括蛋白质合成,基因突变,促凋亡基因,抑凋亡基因和损伤反应基因变化等,这些基因的相互作用最终决定了DND的发生。 2.兴奋性氨基酸毒性 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是指EAA受体活化而引起的神经元死亡,是脑缺血性损伤的重要触发物和介导物。EAA可活化胞内信号转导通路,触发缺血后致炎基因表达。CA1区神经细胞分布着大量的EAA受体,而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分布很小,这就为缺血后的兴奋性毒性提供了基础。另外,CA1区较CA3区对缺血损伤敏感是由于其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类型不同,CA1区以NMDA受体为主,CA3区以KA受体为主,而KA 受体对缺血敏感性较差,可能是造成DND发生的重要原因。 3.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 脑缺血再灌注期间产生大量自由基。其有害作用可概括为:①作用于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②诱导DNA、RNA、多糖和氨基酸等大分子物质交联,交联后的大分子则失去原来的活性或功能降低。③促使多糖分子聚合和降解。自由基可广泛攻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神经膜与血管,引发脂质过氧化瀑布效应(oxygen burst),蛋白质变性,多核苷酸链断裂,碱基重新修饰,细胞结构的完整性破坏,膜的通透性、离子转运、膜屏障功能均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导致细胞死亡。自由基还能导致EAA释放增加,促使脑缺血后DND发生。 4.热休克蛋白表达紊乱 热休克蛋白是在多种应激原的作用下生成的分子量为7-200KD的

中山大学病理生理学练习题——第十三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第十三章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选择题: 1.钙反常时细胞内钙超负荷的主要途径是 A. ATP减少使钙泵功能障碍 B. Na+-Ca2+交换异常 C. 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增加 D. 线粒体膜流动性降低 E. 无钙灌流期出现的细胞膜外板与糖被表面的分离 2.下列哪项与再灌注时钙超载的发生无关 A.Na+/Ca2+交换加强 B.Na+ /H+交换加强 C.儿茶酚胺升高 D.细胞膜外板与糖被膜分离 E.钙泵功能加强 3.最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器官是 A.肝 B.肺 C.肾 D.心 E.胃肠道 ?最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器官是 A.肝B.肺C.肾D.心E.胃肠道1.A 型选择题 (1 )最活泼、最强力的氧自由基是 A. O· 2 B. H 2 O 2 C. OH· D. LO· E. LOO· (2 )认为再灌注损伤实为缺血的继续和叠加的学说为 A 钙超载B. 自由基损伤C. 无复流现象D. 白细胞作用E. 能量代谢障碍(3 )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类型 A. 房性心律失常 B. 室性心律失常 C. 房室交界部阻滞

D. 房室传导阻滞 E. 房颤 (4 )下述情况可使氧反常损伤的程度加重,除了 A. 缺氧的时间越长 B. 缺氧时的温度越高 C. 缺氧时酸中毒程度越重 D. 重给氧时氧分压越高 E. 再灌时pH 纠正缓慢 (5 )有关自由基的错误说法是 A. 自由基是具有一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的总称 B. O· 2 是其他活性氧产生的基础 C. OH·自由基的产生需要有过渡金属的存在 D. 体内的自由基有害无益 E. 自由基的化学性质极为活泼 (6 )导致染色体畸变、核酸碱基改变或DNA 断裂的自由基主要为 A. O· 2 B. OH· C. H 2 O 2 D. LO· E. LOO· (7 )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内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加不见于 A. 中性粒细胞吞噬活动增强 B. 儿茶酚胺的增加 C. 黄嘌呤氧化酶形成减少 D. 细胞内抗氧化酶类活性下降 E. 线粒体受损、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功能失调 (8 )主要由白细胞释放的具有最强趋化作用的炎症介质是 A.C 3a 、C 5a B.C 5b67 C.LTB 4 D. 巨噬细胞趋化因子 E. 纤维蛋白肽B (9 )一般认为,心肌细胞膜上何种钾离子通道是缺血预适应心肌保护的终效应器 A. 瞬时外向电流钾通道(I to ) B. 内向整流电流钾通道(I K1 ) C.ATP 敏感钾通道(KATP ) D. 延迟外向电流钾通道(I K ) E. 乙酰胆碱敏感钾通道(IKAch ) 答案:1.C 2.C 3.B 4.E 5.D 6.B 7.C 8.C 9.C 二、名词解释: 1.Free oradical 2.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病理生理学习题 缺血-再灌注损伤

第七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单项选择题(最佳选择题,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 1畅缺血-再灌注损伤是( )。 A畅缺血后恢复血流灌注引起的后果 B畅缺血后恢复血流灌注引起的更严重的组织损伤 C畅无钙后再用含钙溶液灌注引起钙超载 D畅缺氧后再用富氧液灌注引起的更严重的组织损伤 E畅是缺血的延续 2畅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原因主要是( )。 A畅血管痉挛,组织缺血 B畅血管内血栓形成,阻断血流 C畅器官在缺血耐受期内恢复血流D畅器官在可逆性损伤期内恢复血流E畅以上都不对 3畅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见于( )。 A畅心 B畅脑 C畅肾 D畅肺 E畅各种不同组织器官 4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畅所有缺血的组织器官在血流恢复后都会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 B畅缺血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 C畅心、脑较其他器官易发生再灌注损伤 D畅低温(25℃)低压灌注可诱发再灌注损伤 E畅高钙灌注可减轻再灌注损伤 5畅下列情况中不会引起再灌注损伤的是( )。 A畅器官移植 B畅断肢再植 C畅冠状动脉溶栓D畅动-静脉瘘 E畅心脏直视手术 6畅钙反常损伤程度主要与( )。 A畅无钙灌注的时限有关 B畅灌注液的温度有关 C畅灌注液的pH有关D畅再灌注时钙浓度有关 E畅再灌注时的氧分压有关 7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白细胞数目的变化规律为( )。 A畅缺血期↓、再灌注期↑ B畅缺血期↑、再灌注期↑ C畅缺血期↑、再灌注期↓D畅缺血期↓、再灌注期↓ E畅缺血期正常、再灌注期↑ 8畅再灌注时组织内白细胞浸润增加的机制主要是( )。 A畅组胺和激肽的作用 B畅C3a、C5a的作用 C畅LTC4的作用D畅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作用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研究进展

第20卷 第4期2005年8月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Vol.20 No.4 Aug.2005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研究进展Ξ 马玉山,罗 力 (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 摘 要:本文概述了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理及其预防和治疗措施.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肠 中图分类号:R656.7R3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85(2005)04-0452-04 The Progress of Prevention and Therapy in Ischemia R eperf usion Injury of Intestine MA Yu-shan,L UO Li (G eneral Surger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College,Hohhot010050,China) Abstract:This review was performed to summarize the possible mechanism and therapy in is2 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of intestine. K ey w ords: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ntestine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简称I/R)是外科实践中常见的组织器官损伤之一,在严重感染、创伤、休克、心肺功能不全以及小肠移植的病理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不仅可以引起消化道局部的组织损害,而且可以导致肠内细菌毒素移位到体循环,引起网状内皮系统发生系列反应,进而导致大量相关介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甚至发生多系统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发生发展机理及防治措施的研究也成为外科领域的重点和难点课题之一.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人们先后提出过能量衰竭、氧自由基损伤、钙超载、白细胞黏附与内皮细胞损伤、介质病、细胞因子和细胞凋亡等一系列学说,并针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进行了相应的防治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1 抗能量缺乏疗法 组织缺血时,组织细胞内氧的供应减少或中断、细胞的有氧代谢受到抑制、A TP合成急剧下降,加之无氧代谢产生的有毒酸性产物大量累积,导致细胞内酶活性的改变以及维持跨膜离子梯度的能量缺乏,在严重缺血时可使细胞内环境紊乱,甚至细胞死亡,因此在缺血期为缺血组织提供足够的A TP可以阻止无氧代谢及细胞膜内外离子的平衡.史晓峰等〔1〕在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中发现,经肠系膜上动脉间断灌注1、6-二磷酸果糖,可以改善细胞的能量代谢,为细胞提供能量,同时具有稳定细胞生物膜、减少脂质过氧化物和氧自由基生成而起到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除此之外,在缺氧期吸入氧气,也可以明显改善肠缺血再灌注后的组织损害.高压氧能够抑制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TNF-α的产生,并能抑制中性粒细胞在肺中的聚集,因而能够减轻肠缺血再灌注的损伤〔2〕.O’Donnel等〔3〕则发现在缺血时的肠腔内持续注入携氧的过氟碳的保护作用,他们在肠缺血再灌注的模型中观察到:在缺血60分 Ξ收稿日期:2004-12-16 作者简介:马玉山(1973-),男,内蒙古通辽市人,内蒙古医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2003级).

病理生理学第十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试题及答案

第十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选择题 【A 型题】 1.缺血再灌注损伤最常见于下述哪一器官? A .心肌 B .脑 C .肝 D .肾 E .肠 2.最活泼有力的氧自由基是: A .- ?2O B .H 2O 2 C .OH · D .LO · E .LOO · 3.认为再灌注损伤实为缺血的继续和叠加的学说为: A .钙超载 B .自由基损伤 C .无复流现象 D .白细胞作用 E .能量代谢障碍 4.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类型: A .房性心律失常 B .室性心律失常 C .房室交界部阻滞 D .房室传导阻滞 E .房颤 5.氧反常损伤程度加重,不见于: A .缺氧的时间越长 B .缺氧时的温度越高 C .缺氧时酸中毒程度越重 D .重给氧时氧分压越高 E .再灌注时pH 纠正缓慢 6.有关自由基的错误说法是: A .自由基是具有一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的总称 B .- ?2O 是其他活性氧产生的基础 C .OH ^ 自由基的产生需有过渡金属的存在 D .体内的自由基有害无益 E .自由基的化学性质极为活泼 7.钙反常时细胞内钙超载的重要原因是: A .ATP 减少使钙泵功能障碍 B .Na + -Ca 2+ 交换增加 C .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增加 D .线粒体膜流动性降低 E .无钙灌流期出现的细胞膜外板与糖被表面的分离 8.导致染色体畸变、核酸碱基改变或DNA 断裂的自由基主要为: A .- ?2O B .OH · C .H 2O 2 D .LO · E .LOO · 9.缺血一再灌注时细胞内氧自由基生成增加不见于: A .中性粒细胞吞噬活动增强 B .儿茶酚胺增加 C .黄嘌呤氧化酶形成减少 D .细胞内抗氧化酶类活性下降 E .线粒体受损、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功能失调 10.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最主要是通过: A .蛋白质交联 B .直接损伤核酸 C .引发葡萄糖交联 D .脂质过氧化引起损伤 E .引起染色体畸变

中性粒细胞介导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中性粒细胞介导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郄文斌屠伟峰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全军临床麻醉中心(广州510010) 严重的创伤、感染、休克均可伴有不同程度肠道血流量减少,导致肠功能障碍,在此基础上随着血供的恢复,组织器官的损伤反而加重,表现为肠道缺血/再灌注(GIR) 损伤。肠道是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最敏感的组织之一[1]。业已证实,肠缺血再灌流是严重创伤、烧伤后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发展的重要诱因[2]。肠道系统不仅仅是体内最大免疫器官,而且是激发和诱生各种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介导嗜中性粒细胞(PMN)激活的中心器官“motor”。有实验表明:PMN是引起组织损伤,乃至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关键细胞[3,4]。PMN的激活趋化、聚集于靶组织与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是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和远离脏器损伤发生的主要途径。 一PMN的激活和趋化 正常生理状况时,组织中较少见PMN,而循环系统血液中的循环粒细胞、边缘粒细胞以及储存在骨髓中大量的成熟PMN,在激活因子和趋化因子作用下被激活,继而侵入炎症组织中。肠道缺血再灌注后肠血管可能作为“预激床”,在激活因子(包括细菌、毒素、免疫复合物、补体、氧自由基、白介素类等)作用下激活循环中的PMN。其机理为激活因子通过与PMN细胞膜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如C5a与PMN表面C5a受体结合),将信号传递给GTP结合蛋白,特异性磷酸脂酶激活磷脂酰肌醇,并在此酶的作用下,产生一系列代谢产物,激活蛋白激酶C,引起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从而激活PMN[3,5]。激活的PMN在趋化因子(包括补体C3a,C5a,IL-8,LPS和激肽释放酶等)和粘附分子的作用下与血管内皮细胞(VEC)粘附并进入组织中。 二PMN对内皮细胞(EC)的粘附和穿越 激活的PMN与血管内皮细胞(VEC)相互作用形成的粘附连锁反应是PMN聚集、活化的关键,是导致组织损伤的先决条件[6,7]。在急性炎症损伤过程中,PMN粘附、穿越VEC向炎症部位游走的分子基础是PMN与VEC表面粘附分子的相互作用[8]。粘附分为再灌注早期PMN与沿着VEC表面慢速滚动的不稳定粘附以及随后的牢固粘附两个阶段。现已知的粘附分子主要有选择素家族、整合素家族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2.1 选择素家族(Selectin) 选择素家族成员是介导白细胞和EC早期粘附过程的关键粘附分子。此族分子为高度糖基化的单链跨膜糖蛋白,分子量为90~140ku。主要包括L选择素,E选择素和P选择素。L-selectin表达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表面,当白细胞活化后通过蛋白水解方式释放出来,其功能为介导PMN与VEC的粘附以及淋巴细胞向周围淋巴结

第二十三讲缺血再灌注损伤概论修订版

第二十三讲缺血再灌注 损伤概论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第二十三章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基本要求 1. 掌握自由基、活性氧、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反常、钙反常、pH反常、钙超载、无复流现象和呼吸爆发的概念, 重点掌握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2. 熟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和条件, 熟悉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3. 了解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 二、知识点纲要 (一)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 各种原因造成组织血液灌流量减少,可使细胞发生缺血性损伤。再灌注具有两重性,多数情况使缺血组织和器官的功能结构得以修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但是,部分患者或动物缺血后再灌注,不仅没使组织器官功能恢复,反而使缺血所致功能代谢障碍和结构破坏进一步加重,这种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之密切相关的概念,还有氧反常、钙反常和pH反常。缺血-再灌注损伤在不同种属和各种组织器官均可发生,具有普遍性。 ( 二 )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和条件 再灌注损伤取决于缺血时间、侧支循环、需氧程度以及电解质浓度。 ( 三 )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1. 自由基的作用 (1) 自由基的概念、特性、类型、体内代谢和生物学意义 (熟悉和了解) (2) 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的机制 (掌握) 1) 黄嘌呤氧化酶形成增多; 2) 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3) 线粒体损伤,氧分子单电子还原增多;4) 儿茶酚胺增加,自氧化增强。 (2) 自由基的损伤作用(掌握) 1) 生物膜脂质过氧化增强导致①膜结构破坏──膜的液态性和流动性减弱,通透性增强;②抑制膜蛋白功能──离子泵失灵和细胞内信号传递障碍;③线粒体功能受损──ATP 生成减少。 2) 细胞内Ca2+超载源于自由基引起细胞膜通透性增强,膜上Na+-K+-ATP酶失活和线粒体功能障碍。 3) DNA 断裂和染色体畸变外面无组蛋白保护的线粒体DNA对氧化应激敏感。 4) 蛋白质变性和酶活性降低自由基可引起蛋白质分子肽链断裂,使酶的巯基氧化。 5) 诱导炎症介质产生自由基可导致脂质过氧化和胞内游离钙增加,激活磷脂酶,脂加氧酶及环加氧酶。 2. 钙超载 (1) .细胞内钙稳态调节 (熟悉和了解) (2) 再灌注时细胞内钙超载的机制 (掌握) 1) Na+-Ca2+交换异常;2) 细胞膜通透性增高;3) 线粒体功能障碍;4) 儿茶酚胺增多。 (3) 钙超载引起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掌握)

缺血-再灌注损伤习题病理生理学习题

第十章缺血-再灌 注损伤 一、单选题 1. pH 反常是指() A. 缺血细胞乳酸生成增多造成p H 降低 B. 缺血组织酸性产物清除减少,p H 降低 C. 再灌注时迅速纠正缺血组织的酸中毒反而会加重细胞损伤 D. 因使用碱性药过量使缺血组织由酸中毒转变为碱中毒 E. 酸中毒和碱中毒交替出现 2.最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器官是() A .心 B .肝 C .肺 D .肾 E . 胃肠道 3.下述哪种物质不属于活性氧() A.O2 - 。 B.H2 O2 C.OH ? D.1O2 E.L ? 4.下述哪种物质不属于自由基()A. O2 - 。 B.H2O2 C.OH ? D.LOO ? E.Cl ? 5.膜脂质过氧化使() A.膜不饱和脂肪酸减少 B.饱和脂肪酸减少 C.膜脂质之间交联减少 D.膜流动性增加 E.脂质与蛋白质的交联减少 6.黄嘌呤脱氢酶主要存在于() A. 血管平滑肌细胞 B. 血管内皮细胞 C. 心肌细胞 D. 肝细胞 E. 白细胞

7. 黄嘌呤脱氢酶转变为黄嘌呤氧化酶需要() A. Na + B. Ca 2+ C. Mg 2+ D. Fe 2+ E. K+ 8.O2- 》与H2O2 经Fe nt on 反应生成() A. 1O2 B. LOO C. OH D. H2 O E. ONOO- 。 9 .呼吸爆发是指()A.缺血- 再灌注性肺损伤B.肺 通气量代偿性增强C.中性粒细胞氧自由基生成大量增加D.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增加E.呼吸中枢兴奋性增高10.破坏核酸及染色体的主要自由基是() A. O2 - B. H2 O2 C. OH ? D. 1O2 E. LOO ? 1 1. 再灌注时自由基引起蛋白质损伤的主要环节是() A. 抑制磷酸化 B. 氧化巯基 C. 抑制蛋白质合成 D. 增加蛋白质分解 E. 促进蛋白质糖基化 1 2. 自由基损伤细胞的早期表现是() A. 膜脂质过氧化 B. 蛋白质交联 C. 糖键氧化 D. 促进生物活性物质生成 E. 减少AT P 生成 13.再灌注时细胞内钙升高最主要是因为()A.细胞膜通透性增高B.线粒体内钙释放C.肌浆网钙释放 D.Na+/ Ca2 + 交换蛋白反向转运增强E.Na +/ H+交换增强14.再灌注时激活细胞Na+/ Ca2+交换的主要因素是()A.细胞内高Na + B.细胞内高H+ C.细胞脂质过氧化D.P KC 活化E.细胞内高K+

病理生理学第十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试题及答案

第十章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选择题 【A型题】 1.缺血再灌注损伤最常见于下述哪一器官? A.心肌 B.脑 C.肝 D.肾 E.肠 2.最活泼有力的氧自由基是: A.-? 2 O B.H2O2 C.OH· D.LO· E.LOO· 3.认为再灌注损伤实为缺血的继续和叠加的学说为: A.钙超载 B.自由基损伤 C.无复流现象 D.白细胞作用 E.能量代谢障碍 4.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类型: A.房性心律失常 B.室性心律失常 C.房室交界部阻滞 D.房室传导阻滞 E.房颤 5.氧反常损伤程度加重,不见于: A.缺氧的时间越长 B.缺氧时的温度越高 C.缺氧时酸中毒程度越重 D.重给氧时氧分压越高 E.再灌注时pH纠正缓慢 6.有关自由基的错误说法是: A.自由基是具有一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的总称 B.-? 2 O是其他活性氧产生的基础 C.OH^自由基的产生需有过渡金属的存在 D.体内的自由基有害无益 E.自由基的化学性质极为活泼 7.钙反常时细胞内钙超载的重要原因是: A.ATP减少使钙泵功能障碍 B.Na+-Ca2+交换增加 C.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增加 D.线粒体膜流动性降低 E.无钙灌流期出现的细胞膜外板与糖被表面的分离 8.导致染色体畸变、核酸碱基改变或DNA断裂的自由基主要为: A.-? 2 O B.OH· C.H2O2 D.LO· E.LOO· 9.缺血一再灌注时细胞内氧自由基生成增加不见于: A.中性粒细胞吞噬活动增强 B.儿茶酚胺增加 C.黄嘌呤氧化酶形成减少 D.细胞内抗氧化酶类活性下降 E.线粒体受损、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功能失调 10.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最主要是通过: A.蛋白质交联 B.直接损伤核酸 C.引发葡萄糖交联 D.脂质过氧化引起损伤 E.引起染色体畸变 11.下面哪个不是活性氧? A.NO B.-? 2 O C.OH· D.CO2 E.LOO·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一、自由基的作用(一)自由基的概念与类型自由基(freeradical)的化学性质极为活泼,易于失去电子(氧化)或获得电子(还原),特别是其氧化作用强,故具有强烈的引发脂质过氧化的作用。生理情况下,细胞内存在的抗氧化物质可以及时清除自由基,使自由基的生成与降解处于动态平衡;对机体并无有害影响。病理情况下,由于活性氧生成过多或机体抗氧化能力不足,则可引发链式脂质过氧化反应损伤细胞膜,进而使细胞死亡。其种类很多,主要包括: 1.氧自由基 2.脂性自由基 3.其它(二)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的机制 1.黄嘌呤氧化酶的形成增多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oxidase,XO)及其前身黄嘌呤脱氢酶(xanthinedehydrogenase,XD)主要存在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正常情况下,90%以XD的形式存在,XO仅占10%。1)当组织缺血缺氧时,由于ATP含量降低,离子转运功能障碍,Ca2+进入细胞激活Ca2+依赖性蛋白酶,促使XD大量转变为XO. 2)由于ATP 分解,ADP、AMP含量升高,并依次分解生成次黄嘌呤,故缺血组织中次黄嘌呤大量堆积。再灌注时,大量分子氧随血液进入缺血组织,XO在催化次黄嘌呤转变为黄嘌呤并进而催化黄嘌呤转变为尿酸的两步反应中,释放出大量电子,为分子氧接受后产生O-2和H2O2.H2O2在金属离子参与下形成更为活跃的OH.,使组织O-2、OH.、H2O2等活性氧大量增加。 2.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在吞噬活动时耗氧量增加,其摄人O2的70%-90%在NADPH氧化酶和NADH 氧化酶的催化下,接受电子形成氧自由基,用于杀灭病原微生物。组织缺血可激活补体系统,或经细胞膜分解产生多种具有趋化活性的物质,如C3片段、白三烯等,吸引、激活中性粒细胞。再灌注期组织重新获得O2供应,激活的中性粒细胞耗氧量显著增加,产生大量氧自由基,称为呼吸爆发(respiratoryburst)或氧爆发(oxygenburst),造成细胞损伤。(三)自由基的损伤作用自由基发生剂可使正常及缺血组织细胞受到严重损伤,自由基清除剂则可有效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自由基具有极为活泼的反应性,自由基一旦生成,即可经其中间代谢产物不断扩展生成新的自由基,形成连锁反应。自由基可与各种细胞成分,如膜磷脂、蛋白质、核酸等发生反应,造成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 1.膜脂质过氧化(1ipidperoxidation)增强:自由基对磷脂膜的损伤作用主要表现在其可与膜内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作用使之发生过氧化,造成多种损害:①破坏膜的正常结构。脂质过氧化使膜不饱和脂肪酸减少,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的比例失调,膜的液态性、流动性降低,通透性增加,细胞外内流增加;②间接抑制膜蛋白功能。③促进自由基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生成。形成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前列腺素、血栓素、白三烯等,促进再灌注损伤;④减少ATP生成。线粒体膜脂质过氧化,导致线粒体功能抑制,ATP生成减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加重。 2.蛋白质功能抑制自由基可使酶的巯基氧化,形成二硫键;也可使氨基酸残基氧化,胞浆及膜蛋白和某些酶交联形成二聚体或更大的聚合物,直接损伤蛋白质的功能 3.破坏核酸及染色体自由基可使碱基羟化或DNA断裂,从而引起染色体畸变或细胞死亡。

(完整版)缺血-再灌注损伤习题病理生理学习题

第十章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单选题 1.p H反常是指() A.缺血细胞乳酸生成增多造成p H降低 B.缺血组织酸性产物清除减少,p H降低 C.再灌注时迅速纠正缺血组织的酸中毒反而会加重细胞损伤 D.因使用碱性药过量使缺血组织由酸中毒转变为碱中毒 E.酸中毒和碱中毒交替出现 2.最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器官是() A.心 B.肝 C.肺 D.肾 E.胃肠道 3.下述哪种物质不属于活性氧() A.O2-。 B.H2O2 C.O H· D.1O2 E.L˙ 4.下述哪种物质不属于自由基() A.O2-。 B.H2O2 C.O H· D.L O O˙ E.C l˙ 5.膜脂质过氧化使() A.膜不饱和脂肪酸减少 B.饱和脂肪酸减少 C.膜脂质之间交联减少 D.膜流动性增加 E.脂质与蛋白质的交联减少 6.黄嘌呤脱氢酶主要存在于() A.血管平滑肌细胞 B.血管内皮细胞 C.心肌细胞 D.肝细胞 E.白细胞 7.黄嘌呤脱氢酶转变为黄嘌呤氧化酶需要() A.N a+ B.C a2+

C.M g2+ D.F e2+ E.K+ 8.O2-》与H2O2经F e n t o n反应生成() A.1O2 B.L O O C.O H D.H2O E.O N O O-。 9.呼吸爆发是指() A.缺血-再灌注性肺损伤 B.肺通气量代偿性增强 C.中性粒细胞氧自由基生成大量增加 D.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增加 E.呼吸中枢兴奋性增高 10.破坏核酸及染色体的主要自由基是() A.O2- B.H2O2 C.O H· D.1O2 E.L00˙ 11.再灌注时自由基引起蛋白质损伤的主要环节是() A.抑制磷酸化 B.氧化巯基 C.抑制蛋白质合成 D.增加蛋白质分解 E.促进蛋白质糖基化 12.自由基损伤细胞的早期表现是() A.膜脂质过氧化 B.蛋白质交联 C.糖键氧化 D.促进生物活性物质生成 E.减少A T P生成 13.再灌注时细胞内钙升高最主要是因为() A.细胞膜通透性增高 B.线粒体内钙释放 C.肌浆网钙释放 D.N a+/C a2+交换蛋白反向转运增强 E.N a+/H+交换增强 14.再灌注时激活细胞N a+/C a2+交换的主要因素是()A.细胞内高N a+ B.细胞内高H+ C.细胞脂质过氧化 D.P K C活化 E.细胞内高K+

第十二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第十二章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名词解释 1. 缺血性损伤:因组织血液灌流量减少造成的细胞损伤。 2. 缺血再灌注损伤:指在缺血基础上恢复血流后组织损伤反而加重,甚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的现象,简称再灌注损伤。 3. 氧反常:组织器官或培养细胞经过定时间的低氧后,再恢复正常氧供应,反而使组织细的损伤更趋严重的现象。 4. 钙反常:用无钙溶液灌流组织器官后,再用含钙溶液壠流,组织细胞损伤反而加重的现象。 5. 自由基: 是在外层电子轨道上含有单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的总称。 6. 氧自由基:指由氧诱发的自由基,例如超氧阴离子( )和羟自由基(0H· )。 7. 活性氧:指一类由氧形成的、化学性质较基态氧活发的含氧物质,包括氧自由基和非自由基含氧物质。 8. 呼吸爆发: 再灌注组织重新获得氧供应的短时间内,微活的中性粒细胞耗氧量显著增加,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又称为氧爆发,这是再灌注时自由基生成的重要途径之一。 9. 膜脂质过氧化: 自由基与膜内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作用使之发生过度氧化,造成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比例失调从而使磷脂膜的功能与结构发生改变。 10. 钙超载: 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内钙含量异常增多,并导致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的现象。 11. 无复流现象: 缺血组织恢复血流后,部分缺血区并不能得到充分血液施流的现象。 12.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在心肌再灌注过程中出现的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最为多见,是造成猝死的重要原因。 13. 心肌顿抑: 遭受短时间可逆性缺血损伤的心肌,在流恢复或基本恢复后一段时间内出现的暂时性收缩功能降低。 二、简答题 1、简述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的机制? ①黄嘌呤氧化酶的形成增多,催化次黄嘌岭、黄嘌呤产生氧自由基; ②中性粒细胞聚集及激活,摄入的氧经细胞内NADPH氧化酶和NADH氧化酶催化形成氧自由基; ③线粒体功能受损,氧经单电子还原形成氧自由基; ④儿茶酚胺增加和氧化产生氧自由基。 2、简述缺血与再灌注受损细胞内钙超载的机制? 缺血-再灌注时的钙超载主要发生再灌注早期,主要是由于钙内流增加,其机制为: ①Na' /Ca''交换反向转运增强:缺血再溜注时细胞内高Na'高H'、PKC激活可直接或间接激话Na' /Ca''交换蛋白反向转运,可将大量Ca''运入胞浆; ②生物膜损伤:细胞膜、线粒体及肌浆网膜损伤,导致膜通透性增加、ATP生成减少和肌浆网Ca''泵失灵,可使钙内流增加和细胞膜、肌浆网Ca''转运功能障碍,促进钙超载的发生。 3、为什么再灌注时纠正酸中毒的速度不宜过快? 再灌注时纠正酸中毒的速度过快,组织间液H'浓度迅速下降,而细胞内H'浓度仍然很高,使细胞内外形成PH梯度差,由于Na'-H'交换,使细胞内Na'增加,后又通过Na' -Ca"交换而使细胞外钙大量内流,造成细胞内钙超载。所以,再灌注时纠正酸中毒的速度不宜过快。4、简述白细胞介导缺血-再灌注时微血管损伤的机制? ①微血管内血液流变学改变:激活的中性粒细胞表达粘附分子,使其流动减慢甚至与内皮细胞发生粘附,极易嵌顿、堵塞微循环血管,易形成无复流;

肝脏缺血再灌注的损伤机制及和防治

肝脏缺血再灌注的损伤机制及和防治 摘要:缺血再灌注损伤是Jennings第一次提出的,是指组织或器官在缺血后紧接着得到血液供应,但是这时血液的供应不利于缺血的组织、器官的功能的恢复,甚至加重了代谢的障碍、结构的破坏。本文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肝脏术后肝功能异常、原发性肝移植无功能、肝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1】。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后果往往取决于缺血时间的长短、肝脏储备功能的强弱等【2】。目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肝脏外科的研究热点,普遍认为其病理机制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防治主要是缺血预处理、药物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 1.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可能有部分原因是由于肝脏缺血过程中的损伤,另一部分原因是当缺血的肝脏得到血流再灌注时产生一系列损伤。研究指出,缺血再灌注使得肝细胞和kuffer细胞、中性粒细胞、肝窦状隙内皮细胞、贮脂细胞等细胞之间发生相互作用【3】。另外,血小板、补体也有参与。活化的细胞释放大量的促炎因子、脂质炎性因子,导致炎性介质反应和细胞的凋亡。损伤会使得肝窦状隙内皮细胞被破坏,肝脏微循环障碍,进而加重肝脏微循环的缺血且导致肝细胞再生受阻【4】。 2.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氧自由基 研究指出,氧自由基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时候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主要来源于kuffer细胞、中性粒细胞和黄嘌呤氧化酶,主要包括超氧化物自由基、氢氧根离子、过氧化氢等。氧自由基造成肝细胞损伤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对细胞膜磷脂双分子结构中脂质的氧化,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及流动性,从而直接损伤肝细胞;同时氧自由基损伤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特别是肝窦状隙内皮细胞,引起血液中血小板以及粒细胞等在微血管中聚集,阻碍肝脏微循环,氧自由基还可抑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使肝细胞供能减少。 3.肝脏缺血与细胞内钙超载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名词解释(1~10) 1.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2.氧反常(oxygen paradox) 3.钙反常(calcium paradox) 4.pH值反常(pH paradox) 5.自由基(free radical) 6.呼吸爆发(respiratory burst)或氧爆发(oxygen burst) 7.钙超载(calcium overload) 8.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 9.心肌顿抑(myocardial stunning) 10.氧自由基抑制剂 (二)选择题A型题(1~43) 1.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原因主要是: A.血管痉挛,组织缺血; B.血管内血栓形成,阻断血流; C.器官在缺血耐受期内恢复血流; D.器官在可逆性损伤期内恢复血流; E.以上都不对。 2.再灌注损伤是指: A.缺血后恢复血流灌注引起的后果; B.缺血后恢复血流灌注引起的组织损伤;C.无钙后再用含钙溶液灌注引起钙超载; D.缺氧后再用富氧液灌注引起的组织损伤;E.以上都不对。 3.下述何种不会有缺血-再灌注损伤? A.冠脉搭桥术后; B.体外循环后; C.器官移植后; D.心肌梗塞后; E.心肺复苏后。 4.钙反常损伤程度主要与: A.无钙灌注的时限有关; B.灌注液的温度有关; C.灌注液的PH有关; D.再灌注时钙浓度有关; E.再灌注时的氧分压有关。 5.脑缺血-再灌损伤,细胞内第二信使分子的变化为: A.cAMP↓、cGMP↓; B.cAMP↑、cGMP↑; C.cAMP↑、cGMP↓; D.cAMP↓、cGMP↑; E.两者均正常。 6.评价脑再灌注损伤的主要代谢指标为: A.ATP、CP及葡萄糖减少; B.乳酸↑; C.cAMP↑; D.cGMP↓; E.过氧化脂质生成↑。 7.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白细胞数目的变化规律为: A.缺血期↓、再灌注期↑; B.缺血期↑、再灌注期↑; C.缺血期↑、再灌注期↓; D.缺血期↓、再灌注期↓;

病理生理学第十章缺血再灌注损伤试题及答案

病理生理学第十章缺血再灌注损伤试题及答案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第十章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选择题 【A型题】 1.缺血再灌注损伤最常见于下述哪一器官 A.心肌 B.脑 C.肝 D.肾 E.肠 2.最活泼有力的氧自由基是:A.-? 2 O B.H2O2 C.OH· D.LO· E.LOO· 3.认为再灌注损伤实为缺血的继续和叠加的学说为: A.钙超载 B.自由基损伤 C.无复流现象 D.白细胞作用 E.能量代谢障碍 4.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类型: A.房性心律失常 B.室性心律失常 C.房室交界部阻滞 D.房室传导阻滞 E.房颤 5.氧反常损伤程度加重,不见于: A.缺氧的时间越长 B.缺氧时的温度越高 C.缺氧时酸中毒程度越重 D.重给氧时氧分压越高 E.再灌注时pH纠正缓慢 6.有关自由基的错误说法是: A.自由基是具有一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的总称 B.-? 2 O是其他活性氧产生的基础 C.OH^自由基的产生需有过渡金属的存在 D.体内的自由基有害无益 E.自由基的化学性质极为活泼7.钙反常时细胞内钙超载的重要原因是: A.ATP减少使钙泵功能障碍 B.Na+-Ca2+交换增加 C.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增加 D.线粒体膜流动性降低 E.无钙灌流期出现的细胞膜外板与糖被表面的分离 8.导致染色体畸变、核酸碱基改变或DNA断裂的自由基主要为: A.-? 2 O B.OH· C.H 2 O 2 D.LO· E.LOO· 9.缺血一再灌注时细胞内氧自由基生成增加不见于: A.中性粒细胞吞噬活动增强 B.儿茶酚胺增加 C.黄嘌呤氧化酶形成减少 D.细胞内抗氧化酶类活性下降 E.线粒体受损、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功能失调 10.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最主要是通过: A.蛋白质交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