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西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

青海海西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
青海海西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

青海海西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

————————————————————————————————作者:————————————————————————————————日期:

海西州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柴达木日报 2011-05-18 09:35

海西州统计局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国务院、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统—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全州常住入口

全州常住人口为489338人。同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20202人,增长32.56%。年平均增长率为2.86%。

二、家庭户入口

全州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39533户,家庭户人口为41507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7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3.13人减少了0.16人。

三、性别构成

全州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72372人,占55.66%;女性人口为216966人,占44.34%。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23.17上升为125.54。

四、年龄构成

全州常住人口中,0B14岁的人口为87665人,占17.92%;15B64岁的人口为385015人,占78.68%;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6658人,占3.4%。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B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7.95个百分点,15B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5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8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州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22996人,占66.0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66342人,占33.99%。其中:蒙古族27043人,占5.53%;藏族53498人,占10.93%;回族65828人,

占13.45%;土族9953人,占2.03%;撒拉族4665人,占0.95%;其他少数民族5355人,占1.1%。

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80642人,增长了33.27%;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39560人,增长了31.2%。少数民族人口比重由34.35%下降到33.99%。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入口

全州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55979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7414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143823人;具有小学程度的15261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每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401人上升为1144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675人下降为1515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599人上升为2939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2913人上升为3119人。

全州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28730人,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8674人,文盲率由10.13%下降为5.87%;下降了4.26个百分点。

七、入口地区分布

全州各地区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如下:

地区人口数(人)

比重[6](%)2000年2010年

海西州合计489338 100.00 100.00

格尔木市215213 44.77 43.98

德令哈市78184 17.22 15.98

乌兰县38273 9.76 7.82

都兰县76623 15.63 15.66

天峻县33923 5.13 6.93

茫崖行委31017 4.47 6.34

柴旦行委13671 2.42 2.79

冷湖行委2434 0.60 0.50 八、城乡入口

全州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342706人,占70.0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146632人,占29.97%。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113475人,乡村人口增加了6727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7.93个百分点。

各地区城镇化率:

地区城镇人口(人)乡村人口(人)城镇化率(%)

海西州合计342706 146632 70.03

格尔木市186341 28872 86.58

德令哈市54844 23340 70.15

乌兰县17944 20329 46.88

都兰县25851 50772 33.74

天峻县15610 18313 46.02

茫崖行委31006 11 99.96

柴旦行委8676 4995 63.46

冷湖行委2434 0 100.00

注释:

〔1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1普查登记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31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41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51文盲率是指全州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重。

〔61比重为各市、县、行委的人口占全州合计的比重。

〔71城乡人口是指居住在城镇、乡村地域上的人口,城镇、乡村是按2008年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划分的。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 为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制定本方案。 一、总则 (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目的是查清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人口统计信息支持。 (二)人口普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领导和组织实施全国和本区域内的人口普查工作。 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设立人口普查小组,做好本区域内的人口普查工作。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能,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 (三)人口普查所需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足额到位。

人口普查经费应当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从严控制支出。 (四)各级宣传部门和人口普查机构应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做好人口普查的宣传工作,为人口普查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人口普查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地方各级人口普查机构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负总责,确保人口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二、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对象和内容 (六)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七)人口普查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八)人口普查采用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每个人必须在现住地进行登记。普查对象不在户口登记地居住的,户口登记地要登记相应信息。 (九)人口普查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户分为家庭户和集体户。 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一个家庭户;单身居住独自生活的,也作为一个家庭户。 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集体户。 (十)人口普查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

海西州矿产资源概况及开发前景

海西州矿产资源概况及开发前景 青海省国土资源厅 二ОО二年六月二十六日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海西州,位于青海省西部~青藏高原北部~北邻甘肃省酒泉地区~西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勒蒙古族自治州~南与本省玉树、果洛州相连~东与本省海南、海北州为界。东西长837公里~南北宽486公里~总面积32.5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5%~州府设在德令哈市。 一、矿产资源概况 海西州境域主体为柴达木盆地~盆地总面积25.66万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78.8%。柴达木盆地及其周边素有中国“聚宝盆”之美称~丰富的盐湖资源、石油天然气、煤炭、铅锌、黄金、石棉及多种非金属矿产在全省以至全国都有突出地位。钾盐、镁盐、芒硝、锂矿、锶矿、石棉、电石用灰岩等7种矿产居全国各省首位~还有近30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 据初步统计~截至2001年底海西州范围内已发现各类矿产86种占全省已发现125种矿产的69%~计有矿产地,矿床、矿点和矿化点,约1050处。其中探明有储量的矿产57种~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矿产105种的54%,已编入《青海省矿产储量表》的矿产48种~占全省88种的55%~其中能源矿产3种~非能源矿产43种,金属矿产16种、非金属矿产27种,、水气矿产2种~计有大型矿床63个~中型矿床38个~小型矿床88个~合计189个。全州各类矿产资源保有的资源储量的潜在经济价值16.39万亿元~约占全省保有的资源储量潜在经济总价值的95%。 1、能源矿产 1

海西州有探明储量的能源矿产3种~即石油、天然气和煤。油页岩和铀钍只有少数矿点。 海西州已发现的矿产种类统计表1 探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项目矿未探明资源矿产类别种储量的矿产上表矿产未上表矿产 铀、钍、油页能源矿产 6 煤、石油、天然气岩 黑色金属矿5 铁、铬锰钒、钛产 有色金属矿铜、钼、钴、10 铅、锌、钨、锡锑金产镍、汞属 矿贵金属矿产 2 金、银产稀有、稀土、铌、钽、锂、锶、铷、分散元素矿12 铍硒、锗、钇镓、铟、镉产 冶金辅助原熔剂用石灰岩、冶金用冶金用石英料非金属矿5 萤石、型砂白云岩岩产 自然硫、硫铁矿~伴生 硫、芒硝~重晶石、天 非化工原料非然碱、电石用石灰岩~地蜡、砷、磷、19 金金属矿产制碱用石灰岩、化肥用明矾石属蛇纹岩、湖盐、钾盐、 矿镁盐、硼、溴、碘 产石墨、脉石压电水晶、熔炼水晶、饰面用大理英、蛭石、刚硅灰石、石棉、滑石、建材及其他岩,花岗岩,、玉、沸石、珍24 云母、长石、水泥用石非金属矿产宝石、玉石、珠岩、石榴灰岩、砖瓦用粘土、水石膏石、膨润土、泥配料用粘土建筑石料 水气矿产 3 地下水、矿泉水地下热水 合计 86 48 9 29

人口统计学题库讲解

8、性别比指总人口中男女人口数间的对比比例关系,表明当女性人口数为100时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 9、年龄别性别比指相同年龄组的男女人口数之间的对比比例关系,表明某一年龄组女性人口数为10 0时所对应的相同年龄组的男性人口数。 10、出生婴儿性别比是指某年出生的婴儿中男婴和女婴的对比比例关系。 11、虚岁年龄一般是出生后当年就算一岁,以后每过一次新年便增加一岁。 12、确切年龄是从出生之日起至计算之日为止所经历的真实日数。 13、周岁年龄(实足年龄)是从出生时起至计算时为止共计经历的整年数。 14、少年人口儿童系数又称少年儿童人口比重,是指15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15、年龄中位数是描述人口总体年龄构成分布状况的一个指标,是按年龄标志把人口总体划分为对等两半的那个年龄数值。 16、年龄众数指人口总体中最频繁出现的年龄值,即在年龄分布上包含人数最多的那个年龄。 17、平均年龄是综合反映人口年龄构成一般特征的指标,能说明人口年龄的集中趋势。 18、高等教育普及率通常以每万人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表示。 19、文盲半文盲率是指不识字和识字很少的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20、就学率是指某一时刻各级学校在学人数与相应年龄人数之百分比。 21、在业人口也称为就业人口,是指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或经营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那一部分人口。 22、非在业人口指我国城镇中达到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但没有就业,不能取得劳动报酬的那部分人口。 23、劳动适龄人口指人口总体中处在适合于劳动年龄段内的人口。 24、非劳动适龄人口指人口总体中未达到劳动年龄或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口。 25、少年儿童人口负担系数(少儿抚养比)指人口总体中,少年儿童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 26、老年人口负担系数(老年抚养比)指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 27、总负担系数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数据 (1) 1.1年龄构成............................................................................................................................. 1 1.2教育程度............................................................................................................................. 2 二、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 . (2) 2.1各省常住人口及城市化率 ................................................................................................. 2 2.2各省人口教育程度及年龄、性别结构 ............................................................................. 4 2.3各省常住人口地区分布 .. (7) 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数据 内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总人数1339724852人。2000年到2010年年平均增长率为0.57%。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1.1年龄构成 0-14, 16.60% 15-59, 70.14% 60-64, 4.39% 65以上, 8.87% 0-1415-5960-6465以上 图1:年龄段比例 图

2019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意义

---------------------------------------------------------------范文最新推荐------------------------------------------------------ 2019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意义 人口普查是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科学方法,是提供全国基本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中国政府网2019年5月6日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据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19年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人口普查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的自然人. 进行人口普查是制定政策的需要。人口普查是国家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工作,人口普查资料是制定人口政策的依据和前提。通过人口普查,了解我国各种文化程度人口的比重,就可以制定教育政策;了解各行业人口的分布,可以制定人口的就业政策;摸清就*业人口的行业分布,可以为产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提供科学基础。此外,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民族政策、老年人口政策等等,都需要根据人口资料进行研究。可见,人口普查是国家制定社会、经济、科教等各项发展政策所必需的。没有准确的人口数据,我们很多方针、政策及发展战略的制定,就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人口普查是21世纪发展的要求。第六次人口普查是世纪之初的普查。2019年是我国“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又是我们确定“十二五”计划和新的远景规划的关键一年。在这个时候,开展人口,提供准确的人口数据,对于制定 1 / 2

青海,海西州,德令哈,大柴旦—鱼卡—冷湖,鸟不拉屎的地方

青海,海西州,德令哈,大柴旦—鱼卡—冷湖,鸟不拉屎的 地方 大柴旦—冷湖,鸟不拉屎的地方 2015年7月7日,从青海湖来,欣赏过茶卡盐湖,来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过德令哈市,给我留下依恋的深情,来到大柴旦行政委员会,后经鱼卡去了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大柴旦行委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境中北部,北与甘肃省毗连。总面积3.4万平方千米。以汉族为主,还有蒙古、藏、回等民族。距州府驻地202千米。蒙古语伊克柴达木,意为大盐湖,地处举世闻名的柴达木盆地北缘,315国道(青新公路)与215国道(敦格公路)交汇于此,穿境而过,并有锡铁山和饮马峡两个客货站。行政区总面积40727平方公里,辖大柴旦镇、锡铁山镇和鱼卡乡,是柴达木盆地最早的开发地之一,也是海西州较为重要的工业基地。鱼卡乡位于大柴旦行委辖区东部,北与甘肃省接壤,距行委驻地40千米。人口0.1万,以蒙古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0%以上。进入秋天的鱼卡阳光灿烂,天空蓝的没有一片云彩。现在刚刚到秋天,这里依旧没有一根草。人们都说,这里是鸟不拉屎的地方。冷湖行委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东南邻大柴旦,南连格尔木,西接茫崖,北与新疆、甘肃两省区交界,辖区总面积1.78万平方公里,境内地势东北较高,西南较低,

地貌分为山地、丘陵、戈壁沙漠、盐泽、湖沼五类,还有小面积的草地,平均海拔2800米。冷湖工、行委是海西州委、州政府的派出机构,工行委所在地冷湖镇距州府所在地德令哈市464公里,距省府所在地西宁市944公里,距甘肃省敦煌市246公里。户籍人口22305人(含青海油田人口),实有人口约2500人(含矿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0.2%。冷湖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全区已探明的矿种有石油、天然气、钾盐、镁盐、锂盐、钠盐、芒硝、硼矿、岩金等22种之多,占青海省海西州已探明矿种的26%,资源储量潜在价值44814.67亿元,其中:钾盐资源占全省总储量的32.4%,锂盐资源占全省总储量的11.67%,镁盐资源占全省储量的17.3%,钠盐资源占全省总储量的39.4%,芒硝资源占全省总储量的14.5%,盐湖资源主要分布在区内马海湖、大盐滩、一里坪、昆特依、钾镁湖、察汗斯拉图等矿区;同时冷湖太阳能、风能资源优势更为突出,是我国日照时数最长、光能辐射最大的地区之一,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574.3小时,全年日照率为81%;年平均风期为130-150天,最长达到180天,最大风速25.0米/秒,有效风能时数为5620小时。近年来已开发的盐湖资源有:马海湖、大盐滩、一里坪、碱北凹地、钾镁湖和牛郎织女湖。这组照片拍摄于青海海西大柴旦到冷湖镇的路上,中间路过鱼卡乡。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汇总

各省各市都有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来源: 国家统计局 中国总人口达13.397亿人 10年增加7390万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今日发布。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年均1.07%的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所谓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就是规定一个时间点,无论普查员入户登记在哪一天进行,登记的人口及其各种特征都是反映那个时间点上的情况。根据上述规定,不管普查员在哪天进行入户登记,普查对象所申报的都应该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情况。通过这个标准时间,所有普查员普查登记完成后,经过汇总就可以得到201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的总数和各种人口状况的数据。 以下是数据详情: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

2020年青海省海西州境内主要地勘项目勘查进展情况

青海省海西州境内主要地勘项目勘查进展情况 二○○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目录 一、金属矿产勘查进展 (1) (一)格尔木市驼路沟钴矿勘查 (1) (二)茫崖镇大风山锶矿勘探 (4) (三)大柴旦滩间山金矿勘查 (8) (四)大柴旦锡铁山铅锌矿深部及外围勘查 (8) 二、盐湖矿产勘查进展 (9) (一)东台吉乃尔湖锂、硼、钾矿勘探 (9) (二)西台吉乃尔湖锂、硼、钾矿勘探 (10) (三)冷湖昆特依钾矿田大盐滩矿床详查 (10) (四)第三系富钾、硼、锂油田水调查 (11)

在海西州境内开展的重大地勘项目主要有部分内生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和盐湖矿产资源勘查。 金属矿产勘查项目主要是:格尔木市驼路沟钴矿勘查;大柴旦滩间山金矿勘查;大风山锶矿勘查;大柴旦锡铁山铅锌矿深部及外围勘查。 2001年,上述4个矿区的勘查总投入地勘费用人民币940万元,美元50万元;获得推断的(333)和预测的(334)资源量:钴1.71万吨;锶(SrSO4)1800万吨;铅加锌(B+C+D)72.44万吨。 盐湖矿产勘查项目为:东台吉乃尔湖锂矿勘查;西台吉乃尔湖钾、锂矿勘查;冷湖昆特依钾矿田大盐滩矿床详查;第三系富钾、硼、锂油田水调查。 2001年,投入到上述盐湖资源的勘查费用为963万元,获得资源量:氯化钾2635.63万吨,氯化锂611.56万吨,氧化硼331.52万吨(以上资源量不含富钾、硼、锂油田水的资源量)。 各项目勘查进展如下。 一、金属矿产勘查进展 (一)格尔木市驼路沟钴矿勘查 2000~2001年,青海省地调院在驼路沟~南沟进行的钴、金资源远景评价工作。共投入工作量如下: 硐探317.24m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统计分析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来源: 国家统计局 中国总人口达13.397亿人 10年增加7390万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今日发布。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年均1.07%的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所谓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就是规定一个时间点,无论普查员入户登记在哪一天进行,登记的人口及其各种特征都是反映那个时间点上的情况。根据上述规定,不管普查员在哪天进行入户登记,普查对象所申报的都应该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情况。通过这个标准时间,所有普查员普查登记完成后,经过汇总就可以得到201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的总数和各种人口状况的数据。 以下是数据详情: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问题解答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问题解答之一 —关于普查登记时地址名称代码和 建筑物编号填写相关问题的说明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规定,人口普查按照划分的普查区域进行。每个普查对象要在现住地进行登记,属于人户分离的,同时在户口登记地登记相应信息,按照现住地和户口登记地实际所在普查小区和建筑物,填写地址名称代码和建筑物编号。对一些特定人口群体,登记时的地址名称代码和建筑物编号需要特殊处理。现就相关问题具体说明如下: (一)各地在组织开展普查区域划分和名称地址代码清单的确定工作时,暂无需考虑特定人口群体的地址名称和代码填写问题,要按照“地域完整覆盖并且有实际地域和人口”的原则,划分普查区和普查小区。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根据核实确定的普查区名称地址代码清单以及实际划分的普查小区个数,统一整理、生成普查小区名称地址代码文件(标准地址码库),供登记填表使用。 (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由武警机关负责登记填写普查表短表,并移交所在县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县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根据需要,在标准地址码库中本县级公安机关所在的普查区内,虚拟一个或多个普查小区,供填写地址名称代码使用。虚拟普查小区的地址代码自“800”开始,依次增一顺序编码,并以编码序号命名,如第800普查小区、第801普查小区。 (三)依法被判处徒刑、劳动教养的人员由县级公安机关和监狱、劳教机关负责登记填写普查表短表,并移交所在县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县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根据需要,在标准地址码库中本县级公安机关所在的普查区内,虚拟一个或多个普查小区,供填写地址名称代码使用。虚拟普查小区的地址代码自“850”开始,依次增一顺序编码,并以编码序号命名,如第850普查小区、第851普查小区。

2908-青海省海西州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海西州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柴达木日报 2011-05-18 09:35 海西州统计局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国务院、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统—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全州常住入口 全州常住人口为489338人。同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20202人,增长32.56%。年平均增长率为2.86%。 二、家庭户入口 全州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39533户,家庭户人口为41507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7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3.13人减少了0.16人。 三、性别构成 全州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72372人,占55.66%;女性人口为216966人,占44.34%。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23.17上升为125.54。 四、年龄构成 全州常住人口中,0B14岁的人口为87665人,占17.92%;15B64岁的人口为385015人,占78.68%;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6658人,占3.4%。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B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7.95个百分点,15B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5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8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州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22996人,占66.0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66342人,占33.99%。其中:蒙古族27043人,占5.53%;藏族53498人,占10.93%;回族65828人,

晋中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晋中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晋中市统计局 2011年5月13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国务院、省、市、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3249425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016536人相比,共增加232889人,增长7.72 %,年平均增长率为0.75%。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 1002346户,家庭户人口为302187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01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6人减少了0.35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694946人,占52.16%;女性人口为1554479人,占47.84%。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70上升为109.04。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555567人,占17.10%;15-64岁人口为2425230人,占74.64%;65岁及以上人口为268628人,占8.2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5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5.4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18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57726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465792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504180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70459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2892人上升为7931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1285人上升为14335人;具有初中程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2019年高一下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2019年高一下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3题;共58分) 1. (4分) (2019高三上·黑龙江月考) 该日,北京比洛杉矶() A . 自转线速度大 B . 白昼时间短 C . 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D . 日出时间早 2. (6分)有关北京时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为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B . 为东经120°的地方时 C . 北京所在时区的区时 D . 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3. (6分) (2019高一上·西湖月考) 陆地地表自然景观从赤道到极地产生明显地域分异的基础是() A . 热量 B . 水分 C . 地形 D . 植被 4. (6分) (2013高一上·贵州期中) 地球上有昼夜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 . 地球不停地公转 B . 地球不停地自转

C . 地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D . 地球是个不规则的椭球体 5. (6分) (2018高三下·雅安月考) 读我国某农村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反映该村() A . 位于浙江省沿海地区 B . 环境优美,迁入人口多 C . 医疗卫生水平高 D . 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率高 (2)该村人口现状可能给当地带来的问题有() ①养老服务难以保障 ②加重就业困难 ③劳动力短缺 ④土地养老杯水车薪 ⑤使环境人口容量降低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③④⑤ 6. (4分) (2016高一下·任城期中) 如图为2010年上海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上海流入人口比例最大的年龄段是() A . 20﹣24岁 B . 25﹣29岁 C . 30﹣34岁 D . 35﹣39岁 7. (4分) (2017高一下·新化期中) 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有人口学专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2010年11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 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fc16267196.html, (2011年4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 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新闻媒体的积极配合下,经过近千万普查人员的奋力拼搏和十三亿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人口普查顺利完成现场登记、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等工作,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予以公布。 一、人口总量 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家庭户规模 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三、性别构成 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四、年龄构成 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五、民族构成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属性数据)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总结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总 结 自12月我区人口普查工作启动以来,在市普查办和区党委、 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口普查工作深入贯彻上级会议文件精神,围绕普查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积极探索,精心布置,各项工作完成得有声有色。现将我区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建专班 为切实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区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开会讨论布置,成立了以区常务副区长黄璘为组长,区统计局局长曾家友为副组长主抓全区人口普查工作的人口普查领导班子。同时,严格按照普查员、普查指导员选调的标准、条件、范围、数量等要求,组织各乡镇及时组建人口普查领导机构,选聘XXX个普查指导员、1XXX名普查员;全区成立了XXX个乡镇(含新城)级人口普查工 作领导小组;全区共划分XXX个普查区,1XXX个普查小区。人口 普查期间,全区共召开各种普查会议15次;区乡两级开展人口普 查业务培训30次。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为保证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得到我区群众的支持是顺利完成六次人普户口整顿和摸底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让每一个公民知晓人口普查,参与人口普查十分重要。在宣传阶段,区人口普

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各成员单位和各乡镇人口普查办公室对各乡镇 人口普查工作积极动员,各种场合都给“两员”同志鼓劲。各乡镇人普办定制了很多标语分别悬挂在广场、村(社区),各村(社区)在各自的普查小区人口密集的地方张贴标语增强宣传效果,通过宣传车、短信、宣传画、村(社区)广播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人口普查宣传工作。通过多形式、多手段的集中宣传,整个宣传工作在10月“宣传月”形成高潮,使人口普查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很大程序上消除了群众的疑虑,为普查员入户登记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提高了群众参与人口普查的积极性。 三、层层培训,提高水平 根据市人普办的统一部署,9月6-10日,区人普办对沿滩区各乡镇和部门参加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指导员和普查员进行了 业务培训。培训期间大家认真学习了人口普查的小区图绘制,入户摸底,户主姓名底册填写,长表抽样,长短表、死亡表、境外表填写,普查表审核,过录汇总,入户交谈技巧等一系列业务知识。在培训期间通过业务测试和讨论,增强了“两员”的实际操作能力。9月12日开始,各乡镇普查办陆续组织村(社区)“两员”进行人口普查业务培训,乡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培训了普查工作的具体操作技能,区普办的业务人员全程监督并指导了各乡镇的培训。同时,各村(社区)开展普查员业务培训,乡镇普查专班具体分工一个村一个社区地到各普查单位进行人口普查工作业务指导,根据

-河南洛阳市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河南省洛阳市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作者:————————————————————————————————日期: 2

洛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 来源:洛阳日报 2011-5-18 洛阳市统计局(2011年5月17 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国务院、河南省政府、洛阳市和市以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市4万多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6549486 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6227665人相比,10年共增加321821人,增长5.17%。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806156 户,家庭户人口为 6290194 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8 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2人减少0.24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306348 人,占50.48% ;女性人口为3243138 人,占49.52%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23下降为101.95 。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313038 人,占20.05%;15~64岁人口为4705319 人,占71.84% ;65岁及以上人口为531129 人,占8.11%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0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5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51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513227 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1004341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2870259 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447676 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天津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天津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 报 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2-02-28 09:21 天津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 天津市统计局 2011年4月29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国务院、天津市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常住人口 天津市常住人口[3]为1293822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000906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929156人,增长29.27%。年平均增长率为2.60%。 二、家庭户人口 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3661848户,家庭户人口为1026174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09人减少0.29人。 三、性别构成

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906858人,占53.38%;女性人口为6031366人,占46.6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3.99上升为114.52。 四、年龄构成 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267508人,占9.80%;15-64岁人口为10568 370人,占81.68%;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02346人,占8.5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0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6.9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07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261628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2672299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935959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2205871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9007 人上升为17480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20851人下降为20654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4590人上升为38150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25031人下降为17049人。 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271381人,同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225296人,文盲率[5]由5.96%下降为2.10%,下降3.86个百分点。 六、人口地区分布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案和主要事项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案和主要事项导读:本文是关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案和主要事项,希望能帮助到您!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设计、精心组织、依法实施、确保质量,全面、准确地提供基本国情国力数据,为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服务。 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的人口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将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人口普查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因此,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认真做好此项重大国情国力普查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实施工作。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将采取全员制普查,也就是说普查将涉及到每个家庭和个人,将做到调查员入户中调查。普查将涉及性别、年龄、婚姻、住房、就业和迁移等多个方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户分为家庭户和集体户。以家庭成*

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一个家庭户;单身居住独自生活的,也作为一个家庭户。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集体户。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采用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每个人必须在现住地进行登记。普查对象不在户口登记地居住的,户口登记地要登记相应信息。 主要事项 《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提出,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国务院决定成立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负责人口普查的组织和实施。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统计局,具体负责人口普查的日常组织和协调。人口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通知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对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切实予以解决。地方各 级人民政府要设立相应的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认真做好本地区普查工作。要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并认真配合做好普查工作。通知还要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人口普查的有关规定。人口普查取得的数据,严格限定用于普查目的,不得作为任何部门和单位对各级行政管理工作实施考核、奖惩的依据,不得作为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各级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履行保密义务。要切实做好人口普查的宣传报道工作,做到家

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

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南端的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历史上曾是吐谷浑古王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址。在这片方圆2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发现上千座至少有1500年历史的古墓。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通过对都兰古墓群的发掘、研究,解读了许多历史悬疑,认为这些墓葬是研究我国西北民族史、中西交通史及柴达木盆地环境演变史的宝藏。 “东方金字塔”吐谷浑历史的见证 吐谷浑人是辽东鲜卑族的一支,公元四世纪迁移到青海南部草原。公元329年,吐谷浑人以青海为中心创建了自己的王国,并将都兰作为都城。公元663年,吐谷浑政权为吐蕃所灭,成为吐蕃王国的一个邦国。 青海省从1982年开始就对都兰古墓群进行了大规模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出的东罗马金币、波斯银币和350多件珍贵的丝绸物品证明了这个地区曾经的繁荣。国家文物局曾经把“青海都兰吐蕃墓葬的发掘”列为“中国1996年度十大考古发现”,都兰吐蕃墓葬群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都兰吐蕃古墓的发掘中,血渭一号大墓被考古学家认为是最惊人的发现,它也是所有古墓中最为壮观的一座墓葬。墓葬位于都兰县察汗乌苏镇东南约10公里的热水乡,属唐代早期吐蕃墓葬。 这座坐北向南,高33米、东西长55米、南北宽37米的大墓,从正面看像一个“金”字,因此有“东方金字塔”之称。大墓背后的两条山脉分别从东、西绵延过来,如同两条巨龙,大墓则像两条山脉之间的一颗宝珠,构成“二龙戏珠”之势。墓堆下有用泥石混合夯成的围墙,上面每隔1米左右,便有一层排列整齐、粗细一般的柏木,整座墓葬共有9层,当地农牧民群众也因此称它为“九层妖楼”。

目前,考古人员仅发掘了墓葬一、二层,出土了大量陪葬物品和马、牛、羊等动物遗骸700余具。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唐史专家王小甫认为,吐谷浑王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民族,它的存在不过短短300多年,但其鼎盛时期的疆域东起甘肃南部、四川西北,南抵今青海南部,西至新疆若羌、且末,北隔祁连山与河西走廊相接,在吐蕃王朝兴起之前,它与中原唐王朝并足鼎立。然而,有关这个民族的记载在史书上所见不多,实物证据目前也略显不足。因此,都兰墓葬群对于研究吐谷浑的历史、文化和风俗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青海路丝绸之路的要道 提起世界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丝绸之路”,学术界过去普遍认为河西走廊是其主要路线,“唐蕃古道”——青海路只是由于河西走廊因战争原因不通时才存在的一条辅助线路。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许新国认为,都兰大量丝绸制品和其他文物的出土证明,从青海西宁经都兰,穿越柴达木盆地,至甘肃的敦煌,是公元6世纪到9世纪前半叶古代丝绸之路的一段重要干线。青海丝绸之路在1500年前的繁荣程度不亚于人们熟知的新疆-河西走廊-西安丝绸之路,是唐代丝绸之路最繁荣的干道之一。 作为“1996年度国内十大考古发现”,专家认为,“在青海都兰吐蕃墓葬出土的文物中,以丝织品最重要,是唐代丝织品一次难得的集中发现。” 据许新国介绍,都兰吐蕃墓出土的丝绸品种之全、图案之精美、时间跨度之长在国内考古发现中均居榜首。目前,考古工作者已经在这里发现丝绸350多件,130余种。在这些丝绸残片中,有112种为中原汉地制造,18种为中亚、西亚所制造。其中一块波斯人使用的钵罗婆文字锦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块确认的8世纪波斯文字锦。许新国说,在都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