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杯赛-第1讲-专题1-计算综合-学生版

奥数杯赛-第1讲-专题1-计算综合-学生版
奥数杯赛-第1讲-专题1-计算综合-学生版

奥数杯赛-第1讲-计算综合

同学须知:

本讲计算专题:内容涵盖所有小学遇到的技巧计算。以分数计算为主,计算题是考试中的得分题,一定要做对。本讲设计26道计算题,6道课后练习题。请同学们认真学习解题过程,掌握解题技巧。

【1】=??+145

7-262.62010【2】计算:=?3.6

8.131-4.5【3】计算:定义一种新运算a ☆b 满足:a ☆b =b ×10+a ×2.那么2011☆130=_____________.

【4】算式1!×3-2!×4+3!×5-4!×6+…+2009!×2011-2010!×2012+2011!的计算结果是___________.

【5】算式2201.4-201475

1825?÷+?的计算结果是()。

A 、51

B 、61

C 、71

D 、81【6】计算:2×(18.5-3.15)+6.6÷(0.75-0.2)

【7】计算∶(12.34+23.41+34.12+41.23)÷(1+2+3+4).

【8】计算∶(1+3+5+…+99)—(2+4+6+…+98).

【9】计算∶587÷26.8×19×2.68÷58.7×1.9.

【10】对于任何自然数,定义n!=1×2×3×…×n,那么算式2014!-3!的计算结果的个位数字是()。

A、2

B、4

C、6

D、8

【11】计算∶(8.5×13.3×7.2)÷(1.7×1.8×1.9).

【12】计算∶49.2492492÷1.23123123.

【13】算式??? ??++÷??? ??

++61514161-5141-3121-1的计算结果是()。

【14】已知:a 、b 、c 分别如下所示:那么a ,b ,c 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15】在下面的四个□中填入+、—、×、÷四个符号,使结果最大,并计算出∶

20□1.5□18□12.6□2.1=____.

24.计算:=015

.215.20-5.201-2015)(

26.循环小数:??7428510.0的小数部分的前2019位数字之和是()。

【课后练习】

【作业1】算式??? ??÷??? ??631-1631-63的计算结果是()。

【作业2】计算∶2280÷34—648÷34+476÷34.

【作业3】计算∶1÷(2÷3)÷(3÷4)÷(4÷5).

【作业4】计算∶0.2008+2.008+20.08+200.8+2008.

【作业5】算式()1820201181181201+??????? ??+++的计算结果是()。

【作业6

小学三年级奥数和差问题

第一讲和差问题 和差问题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差,求大小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为了解答这种应用题,首先要弄清两个数相差多少的不同叙述方式.有些题目明确给了两个数的差,而有些应用题把两个数的差“暗藏”起来,我们管暗藏的差叫“暗差”。 例:“把姐姐的铅笔拿出3支后,姐姐、弟弟的铅笔支数就同样多.”这说明姐姐的铅笔比弟弟多3支,也说明姐姐和弟弟铅笔相差3支。 再例:“把姐姐的铅笔给弟弟3支后,两人铅笔支数就同样多.”如果认为姐姐的铅笔比弟弟多3支(差是3),那就错了.实际上姐姐比弟弟多2个3支.姐姐给弟弟3支后,自己留下3支,再加上他们原有的铅笔数,他们的铅笔支数才可能一样多.这里3×2=6支,就是暗差。 “把姐姐的铅笔给弟弟3支后还比弟弟多1支”,这就说明姐姐的铅笔支数比弟弟多3×2+1=7(支)。 公式: 例1两筐水果共重150千克,第一筐比第二筐多8千克,两筐水果各多少千克? 分析这样想:假设第二筐和第一筐重量相等时,两筐共重150+8=158(千克);假设第一筐重量和第二筐相等时,两筐共重150-8=142(千克). 例2今年小强7岁,爸爸35岁,当两人年龄和是58岁时,两人年龄各多少岁?

分析题中没有给出小强和爸爸年龄之差,但是已知两人今年的年龄,那么今年两人的年龄差是35-7=28(岁).不论过多少年,两人的年龄差是保持不变的.所以,当两人年龄和为58岁时他们年龄差仍是28岁.根据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就能解此题。 解: 例3小明期末考试时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数是94分,数学比语文多8分,问语文和数学各得了几分? 分析解和差问题的关键就是求得和与差,这道题中数学与语文成绩之差是8分,但是数学和语文成绩之和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可是,条件中给出了两科的平均成绩是94分,这就可以求得这两科的总成绩. 解: 例4甲乙两校共有学生864人,为了照顾学生就近入学,从甲校调入乙校32名同学,这样甲校学生还比乙校多48人,问甲、乙两校原来各有学生多少人? 分析这样想:甲、乙两校学生人数的和是864人,根据由甲校调入乙校32人,这样甲校比乙校还多48人可以知道,甲校比乙校多 32×2+48=112(人). 112是两校人数差。 解:

一年级奥数例题 共十讲

第一讲: 1.排队,小红前面有五个人,后面也有五个人,请问这一队一共多少人呢? 2.同学们排队做操,从前面数,小明排第4,从后面数,小明排第5,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3.老师给9个三好生每人发一朵花,还多出1朵红花,老师共有多少朵红花? 4.哥哥4个苹果,姐姐有3个苹果,弟弟有8个苹果,哥哥给弟弟1个后,弟弟吃了3个,这时谁的苹果多? 5.一队小学生,李平前面有8个学生比他高5个学生比他矮,这队小学生共有多少人? 6.再添几个△,与左边的数目同样多. 7.在下面( )里填上什么数才符合要求. ⑴10<( ) ⑵13<( )

⑶( )<13 ⑷( )<10 8.晚上小明在灯下做作业的时候,突然停电,小明去拉了两下开关.爸爸回来后,到小明房间又拉了三下开关.等来电以后,小明房间的灯是亮的还是不亮的? 9.小美在超市买了两件衣服,两条裙子.请帮小美安排一下,有几种不同的穿法? 10.小熊驾驶5路公共汽车(只有1个车门)从第一站动物园出发开往体育中心.(不出意外情况) 10分钟后,售票员小马统计了一下,小熊一共按了11下车门开关钮.请问:这时车门是开着还是关闭?这时应是5路车线路的第几站?(起点的下一站是第1站)

第二讲: 1.下面的图形一共有多少个圆点? 2.桌子上有三盘桃子,第一盘比第三盘多3只,第三盘比第二盘少5只。问:哪盘桃子最少? 3.如下图所示,一单层砖墙下雨时塌了一处,请你数一数,需要多少块砖才能把墙补好? 4.把10、20、30、40、50、填在圈里,使每条直线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5.爸爸有两块一样长的木板,如下图这样钉在一起,成了一块长木板.如果每块木板长15厘米,中间钉在一起的长5厘米,现在长木板有多少厘米? 6.小丽、小玲、小平三人进行跑步比赛。赛后小丽说:我不是第2名;小玲说:我不是第1名;小平说:我前面没有人。小朋友,你知道他们的名次吗? 7.一根竹竿共有7节,一只蜗牛从地上开始往上爬,它白天爬上3节,晚上又滑下2节.那么,这只蜗牛几天就可以爬上竿顶? 8.一个小朋友吃1个面包需要6分钟.现在有4个小朋友,按同样的速度,同时吃4个同样的面包,需要几分钟? 9.小平有2枚1元、4枚5角和5枚1角的硬币.要买一支2元的圆珠笔,他有几种付钱的方法? 10.小明用15张纸订成一个本子,从头数起,每隔3页夹进一片树叶,问这个本子内共夹进多少片树叶?

小学奥数专题——计算综合1

小学奥数专题 第1讲计算综合(一) 繁分数的运算,涉及分数与小数的定义新运算问题,综合性较强的计算问题. 1.繁分数的运算必须注意多级分数的处理,如下所示: 甚至可以简单地说:“先算短分数线的,后算长分数线的”.找到最长的分数线,将其上视为分子,其下视为分母. 2.一般情况下进行分数的乘、除运算使用真分数或假分数,而不使用带分数.所以需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 3.某些时候将分数线视为除号,可使繁分数的运算更加直观. 4.对于定义新运算,我们只需按题中的定义进行运算即可. 5.本讲要求大家对分数运算有很好的掌握,可参阅《思维导引详解》五年级 [第1讲循环小数与分数]. 1.计算: 711 47 18262 1358 133 3416 ?+ ? -÷ 【分析与解】原式= 7123 72317 4612 24 14 88128 1312 33 + ?=?= - 2.计算: 【分析与解】注意,作为被除数的这个繁分数的分子、分母均含有 5 19 9 .于是,我们想 到改变运算顺序,如果分子与分母在 5 19 9 后的两个数字的运算结果一致,那么作为被除数

的这个繁分数的值为1;如果不一致,也不会增加我们的计算量.所以我们决定改变作为被除数的繁分数的运算顺序. 而作为除数的繁分数,我们注意两个加数的分母相似,于是统一通分为1995×0.5. 具体过程如下: 原式= 59 19(3 5.22)19930.41.6 910() 52719950.51995 19(6 5.22) 950 +-? ÷+ ? -+ = 5 191.3219930.440.40.5 9() 519950.419950.5 191.32 9 -??? ÷+ ?? - = 199320.4 1() 19950.5 + ÷?= 0.4 1 0.5 ÷= 1 1 4 3.计算: 1 1 1 1 1 1 1987 - + - 【分析与解】原式= 1 1 1987 1 1986 - + = 1986 1 3973 -= 1987 3973 4.计算:已知= 18 111 1+ 1 2+ 1 x+ 4 =,则x等于多少? 【分析与解】方法一: 1118x68 114x112x711 1+11 148x6 2+2 14x1 x+ 4 + ==== ++ ++ + + + 交叉相乘有88x+66=96x+56,x=1.25. 方法二:有 1113 11 188 2 x 4 +==+ + + ,所以 182 22 133 x 4 +==+ + ;所以 13 x 42 +=, 那么

奥数中的和差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一、和差问题: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出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差应用题。 基本数量关系是: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解答和差应用题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数作为标准,设法把若干个不相等的数变为相等的数,某些复杂的应用题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两个数的和与差,可以通过转化求它们的和与差,再按照和差问题的解法来解答。 例1:有甲乙两堆煤,共重52吨,已知甲比乙多4吨,两堆煤各重多少吨分析:根据公式,我们要找出两个数的和与差,就能解决问题。由题意:堆煤共重52吨知:两数和是52;甲比乙多4吨知:两数差是4。甲的煤多,甲是大数,乙是小数。故解法如下: 甲:(52+4)÷2=28(吨) 乙:28-4=24(吨) 例2:两只笼子里共有15只鸡,从甲笼提出3只后,甲笼比乙笼还多2只,两只笼子原来各有多少只鸡 分析:从题意知:甲比乙多5只,所以,两数和是15,两数差是5.甲是大数。 甲:(15+5)÷2=10(只) 乙: 15-10=5(只) 练习: 1、两堆石子共有800吨,第一堆比第二堆多200吨,两堆石子各有多少吨 2、黄茜和胡敏两人今年的年龄是23岁,4年后,黄茜比胡敏大3岁,问黄茜和胡敏今年各是多少岁 3、把长84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使长比宽多6厘米的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已知两个数的和,又知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这类问题称为和倍问题。 解决和倍问题的基本方法:将小数看成1份,大数是小数的n倍,大数就是n份,两个数一共是n+1份。 基本数量关系: 小数=和÷(n+1) 大数=小数×倍数或和-小数=大数 例1 :甲班和乙班共有图书160本,甲班的图书是乙班的3倍,甲乙两班各有图书多少本 分析:从题目中知,乙班的图书数较少,故乙是小数,占1份,甲占(3+1)份。 乙:160÷(3+1)=40(本) 甲:160-40=120(本) 例2:果园里有梨树和桃树共165棵,桃树棵数比梨树棵数的2倍少6棵,梨树和桃树各多少棵 分析:由题意,桃树增加6棵,桃树正好是梨树的2倍,这时总数就是:165+6=171,这样就转化成标准和倍问题,将梨树看成1份,一共是3份。 梨树的棵数:171÷3=57,求桃树的棵数时要减去6棵。桃树:171-57-6=108梨树:(165)÷(2+1)=57(棵) 桃树:171-57-6=108(棵) 练习: 1、小明和小强共有图书120本,小明的图书是小强的2倍,他们两人各有图书多少本 2、果园里一共有桃树和杏树340棵,其中桃树比杏树的3倍多20棵,两种树各种了多少棵 3、甲仓库存粮104吨,乙仓库存粮140吨,要使仓库的存粮是乙仓库的3倍,那么必须人乙 仓库运出多少吨放入甲仓库 4、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是30厘米,长是宽的2倍,求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三、差倍问题

小学一年级下奥数专题—移火柴棒

移火柴棒 1、下图是用12根小棒组成的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请你移动3根小棒,使原图形变成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想一想,应怎样移? 2、下面算式是用火柴棒摆成的,可惜是错的,请你移动其中的一根火柴棒,使等号两边相等. 3、如下图:用12根火柴棒,摆成6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请你拿走3根,还剩下3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 答案:拿掉的3根火柴棒如图中的虚线显示。

4、用火柴棒摆成头朝上的龙虾,移动三根火柴,使它头朝 下。 答案: 分析图形,用最少的移动得到新的 火柴棒的移动过程如图中虚线显示 5、下面的算式是错误的,请你只移动1根火柴棒,把错误的算式变成正确的。 6、只移动一根火柴棒,使等号两边相等。 7、只移动一根火柴棒,使下面的等式成立。

【练习】 1、请给下面的每一个数字只添上1根火柴棒,使它们变成一个新的数字。 2、下面这个算式是错误的,请你移动1根火柴,使下面的等式成立。 【自测题】 1、下面有几个火柴棒摆成的错误算式,你能只移动其中的一根火柴棒,使这些算式变成正确的吗? 典型例题解析 例1:请你在下面的算式中添上一根火柴,使其等式成立。 方法点击:方法可以基本上和上一题基本相同,只有在数字“2”和“5”中寻找解题的方法。“8”是不可能变的,答案是8。也就只能是3+5,或2+6。 解: 例2:请你移动下面算式中的两根火柴棒,使其等式成立。 方法点击: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观察式子和几个数字的特点。要使这个等式能够成立,只能使左边的式子和变大或者右边的和变小。而数字一般只会变1或2根火柴,变化就是不很大,要找出其中的答案也就不是很难了。 ”移动图中的三根火柴,使图形从一个“品”字拼成一个“井”字。

小学奥数计算专题.doc

小学奥数计算专题

六年级奥数运算 (一)分数运算 1.凑整法 与整数运算中的“凑整法”相同,在分数运算中,充分利用四则运算法则和运算律 ( 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 ,使部分的和、差、积、商成为整数、整十数从而使运算得到简化. 2.约分法

3.裂项法 根据 d = 1 - 1 其中 , 是自然数 ) ,在计算若干个分 数之和时,若 n × (n d) n n d ( n d 能将每个分数都分解成两个分数之差, 并且使中间的分数相互抵消, 则能大大简化运 算. 例 7 在自然数 1~100 中找出 10 个不同的数,使这 10 个数的倒数的和等于 1. 例 8 1 1 1 1 求和: 2 3 4 2 3 4 5 3 4 5 6 97 98 99 1 100 例9计算:

例 10 计算: 例 11 求下列所有分数的和: 例 12 1 1 1 1 1 1 3 4 5 6 2 4.代数法 例: 5.放缩法 10 10 【例 1 】求数 a 101 100 1 1 2n 1 2n 10 的整数部 分.

4

【巩固】已知 A 1 1 1 1 1 1 1 ,则 A 的整数部分是 _______ 2 4 5 6 7 8 【例 2】求数 1 的整数部分是几? 1 1 1 L 1 10 11 12 19 【巩固】求数 1 的整数部分. 1 1 1 1 12 13 14 L 21 【巩固】已知: S 1 1 1 1 1 1980 1981 1982 ... 2006 , 则 S 的整数部分是. 【巩固】已知 A 1 ,则与 A 最接近的整数是________. 1 1 1 1995 1996 L 2008

小学奥数之和差问题

和差问题 和差问题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差,求大小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为了解答这种应用题,首先要弄清两个数相差多少的不同叙述方式.有些题目明确给了两个数的差,而有些应用题把两个数的差“暗藏”起来,我们管暗藏的差叫“暗差”。 例:“把姐姐的铅笔拿出3支后,姐姐、弟弟的铅笔支数就同样多.”这说明姐姐的铅笔比弟弟多3支,也说明姐姐和弟弟铅笔相差3支。 再例:“把姐姐的铅笔给弟弟3支后,两人铅笔支数就同样多.”如果认为姐姐的铅笔比弟弟多3支(差是3),那就错了.实际上姐姐比弟弟多2个3支.姐姐给弟弟3支后,自己留下3支,再加上他们原有的铅笔数,他们的铅笔支数才可能一样多.这里3×2=6支,就是暗差。 “把姐姐的铅笔给弟弟3支后还比弟弟多1支”,这就说明姐姐的铅笔支数比弟弟多3×2+1=7(支)。 例1两筐水果共重150千克,第一筐比第二筐多8千克,两筐水果各多少千克?

分析这样想:假设第二筐和第一筐重量相等时,两筐共重150+8=158(千克);假设第一筐重量和第二筐相等时,两筐共重150-8=142(千克). 解法1:①第二筐重多少千克? (150-8)÷2=71(千克) ②第一筐重多少千克? 71+8=79(千克) 或 150-71=79(千克) 解法2:①第一筐重多少千克? (150+8)÷2=79(千克) ②第二筐重多少千克? 79-8=71(千克) 或150-79=71(千克) 答:第一筐重79千克,第二筐重71千克。

例2今年小强7岁,爸爸35岁,当两人年龄和是58岁时,两人年龄各多少岁? 分析题中没有给出小强和爸爸年龄之差,但是已知两人今年的年龄,那么今年两人的年龄差是35-7=28(岁).不论过多少年,两人的年龄差是保持不变的.所以,当两人年龄和为58岁时他们年龄差仍是28岁.根据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就能解此题。 解:①爸爸的年龄: [58+(35-7)]÷2 =[58+28]÷2 =86÷2 =43(岁) ②小强的年龄: 58-43=15(岁)

1六年级奥数专题一:比较分数的大小

1六年级奥数专题一:比较分数的大小

六年级奥数专题一:比较分数的大小 关键词:分数通分大小比较分母奥数相同 分子年级两个 同学们从一开始接触数学,就有比较数的大小问题。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简单,而比较分数的大小就不那么简单了,因此也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对于两个不同的分数,有分母相同,分子相同以及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三种情况,其中前两种情况判别大小的方法是: 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大; 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小。 第三种情况,即分子、分母都不同的两个分数,通常是采用通分的方法,使它们的分母相同,化为第一种情况,再比较大小。

由于要比较的分数千差万别,所以通分的方法不一定是最简捷的。下面我们介绍另外几种方法。 1.“通分子”。 当两个已知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大,而分子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小时,可以把它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大小,这种方法比通分的方法简便。 如果我们把课本里的通分称为“通分母”,那么这里讲的方法可以称为“通分子”。 2.化为小数。

6.借助第三个数进行比较。有以下几种情况: (1)对于分数m和n,若m>k,k>n,则m>n。 (2)对于分数m和n,若m-k>n-k,则m>n。 前一个差比较小,所以m<n。

(3)对于分数m和n,若k-m<k-n,则m>n。 注意,(2)与(3)的差别在于,(2)中借助的数k小于原来的两个分数m和n;(3)中借助的数k大于原来的两个分数m和n。 (4)把两个已知分数的分母、分子分别相加,得到一个新分数。新分数一定介于两个已知分数之间,即比其中一个分数大,比另一个分数小。 利用这一点,当两个已知分数不容易比较大小,新分数与其中一个已知分数容易比较大小时,就可以借助于这个新分数。

二年级下奥数(专题一:余数的妙用)

专题一:余数的妙用 例题一.填空。 ()÷3=7......2()÷9=9 (1) ()÷4=5......130÷()=4 (2) 48÷()=9......3 39÷()=7 (4) 例题二:填除数 □÷□=□ ......4,除数可以填()。 □÷□=□......6,除数最小可以填()。□÷5=□......□,余数可以填()。 □÷7= 4......□,余数最大可以填()。□÷□=4......3 ,要使除数最小,被除数应该是()。□÷8=3......□,要使余数最大,被除数应该是()。 例题三:在括号中最大能填几? 8×()﹤71 47﹥9×() ( )×7﹤60 23﹥4×()

54÷()<10 ( ) ÷8<4 例题四: (1)有28个气球,要使6个小朋友分得一样多,最少拿走几个?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 (2)一座大楼的彩灯按红、黄、蓝、紫、绿的顺序依次组装,一共37只灯泡。想一想: 第20只灯泡什么颜色?最后一只灯泡什么颜色? (3)根据图中物体的排列规律,算出第16个物体应该是什么? (a)□○△□○△...... (b)●●●○○●●●○○...... (4)有一列数402140214021......问第25个数什么?这25个数的和是多少? (5)有一列数210342103421034......问第16个数什么?这16个数的和是多少? (6)8个队员围成一圈做游戏,从1号开始,按箭头方向向下一个人传球。在传球时按

顺序报数。当报道75时,球在几号队员手上? (7)把1—38号卡片依次发给小青、小红、小明、小华四人,已知1号发给小青,20号该发给谁?38号那? (8)小红买了一本童话书,每两页之间有3页插图,也就是说3页插图前后各有1页文字。那么第36页是插图还是文字? (9)有一字母串共43个,按ABCDEABCDEABCDE......排列,最后一个是什么字母?这串子母中A、B、C、D、E各有多少个? (10)路边每两面红旗之间插3面黄旗4面蓝旗,第36面旗是什么旗?43面后面有几面红旗? (11)昨天是8日,星期一,到31日是星期几? (12) 今天是星期六,从今天起,到第56天是星期几

(完整)小学奥数计算题举例

基础知识:填空题、计算题 经典考题举例1、 -- 填空题 11 例1:有甲、乙两根竹竿,它们的长度相等。现在甲截去,乙截去米,则两根竹竿剩下 33 的相比,结果是 ____ 。(交大附中、高新一中、西工大附中、铁一中、师大附中) 例2:小明在纸上画了 4 个点,如果把这 4 个点彼此连结成一个图形,那么这个图形中有 _ 个三角形。(高新一中) 例3:小明买了 6 张电影票(见图),他想撕下相连的4张,共有 ___ 种不同的撕法。 (师 大附中) 例4:一堆含水量为17.2%的煤,经过一短时间的风干,含水量降为10 %,现在这堆煤的重 量是原来的 ___ %。(西工大附中) 例5:一位年轻人2000 年的岁数正好等于他出生年份的各位数字之和,那么这位年轻人2000 年的年龄是 ___ 岁。(交大附中) 例6:在100 个玻璃球中,其中有一个比其他的99 个重,其他的99 个同样重,现在有一架 天平,最少称 __ 次,一定能把这个超重的球找出来。(西工大附中)例7:一架天平, 只有 5 克和30 克两个砝码,要把300 克盐分成三等份,最少称几次?(西工大附中) 例8:为了计算图中饮料瓶的容积,先测得内底直径为8 厘米,随后注入 6 厘米深的水,把 瓶盖好后,再将瓶倒置测得没有水的部分的高度是14 厘米的圆柱体,则这个饮料瓶的容积是______ 升。(高新一中、铁一中)热点考题再现1: 1、爸爸给女儿圆圆买了一个圆柱形的生日蛋糕,圆圆想把蛋糕切成大小不一定相等的若干块(不小于10块),分给10 个小朋友,若沿竖直方向切分这个蛋糕,至少要切___刀。(西工大附中) 2、欧美国家常用华氏度(F)为单位描述温度。华氏度的冰点是32 度,沸点是212 度,人体正常的温度是摄氏37 度,应是华氏_____ 度。(师大附中)

小学一年级奥数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一年级奥数练习题及答案 1;小明从家到学校跑步来回要10分钟;如果去时步行;回来时跑步一 共需要12分钟;那么小明来回都是步行需要几分钟? 答案与解析; “来回”包括“去时”和“回来时”共两趟;所以小明跑一趟要10÷2=5 分钟;步行一趟就是12-5=7分钟;来回都步行要14分钟。 2;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一起玩游戏;过了一会儿;又来了6个小朋友 跟他们一起玩;现在一共有多少人在一起玩游戏? 答案与解析; 这道题的关键就是;我们在计算总人数的时候;不能把白雪公主给忘掉了;原来有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做游戏;一共是8个人;后来又来了6个小朋友;就要加上后来的小朋友;一共是1+7+6=14(人)在一起玩游戏; 3;如果从甲班调一名学生到乙班;甲;乙两班人数相同。如果从乙班调 一名学生到丙班;丙班就比乙班多2人;甲班和丙班相比;哪个班人多?多几人? 答案与解析; 甲班比乙班多2人;乙班和丙班人数相同。 甲班比丙班多2人。 4;一些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相同的二位数能够由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不 同的两个二位数相加得到;如12+21=33(人们通常把12和21这样的两个数叫 做一对倒序数);问在100之内有多少对这样的倒序数? 答案与解析;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相同的二位数有;11;22;33;44;55;66;77;88;99九个;其中11和22都不能由一对倒序数相加得到;其他各数 的倒序数是; 33;12和21…………………………1对 44;13和31…………………………1对 55;14和41;23和32………………2对 66;15和51;24和42……………2对 77;16和61;25和52;34和43……3对 88;17和71;26和62;35和53……3对 99∶18和81;27和72;36和63;45和54…4对 总数=1+1+2+2+3+3+4=16对; 5;*家距学校2千米;一次他上学走了1千米;想起忘带铅笔盒;又回家 去取。这次他到学校共走了多少千米? 答案与解析;由题意我们能够知道他走了1千米之后还要回去;说明他多 走了1+1=2(千米)再加上他家距学校的距离就是他这次共走的;2+2=4(千米)

[小学奥数专题15】6-1-4和差问题.题库学生版

和差问题 和差问题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求大小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为了解答这种应用题,首先要弄清两个数相差多少的不同叙述方式.有些题目明确给了两个数的差,而有些应用题把两个数的差“暗藏”起来,我们管暗藏的差叫“暗差”。 知道两个数的和,以及它们的差,要求这两个数,解决和差问题需要我们画线段图来分析,方法如下: 方法一: (和+差)÷2=大数和-大数=小数 方法二: (和-差)÷2=小数和-小数=大数 例题精讲 板块一、基本的和差问题 【例1】两筐水果共重150千克,第一筐比第二筐少10千克,两筐水果各多少千克? 【巩固】甲、乙两人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打字,2分钟共打了240个字,已知甲每分钟比乙多打10个字.问甲、乙两人每分钟各打多少个? 【巩固】果园共260棵桃树和梨树,其中桃树的棵数比梨树多20棵.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巩固】有一根钢管长12米,要锯成两段,使第一段比第二段短2米.每段各长多少米? 【巩固】陈红和李玲平均身高为130厘米,陈红比李玲高8厘米,陈红和李玲身高各是多少厘米?

【例2】文具王国的尺子点点和跳跳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一会儿高兴地把自己绑在一起,一会儿又闹起小别扭,竖起小脑袋比比谁长的高, 每天他们总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同学们!你能根据下面的图, 算出点点和跳跳各有多长吗? 【巩固】二年级一班和二班共有85人,一班比二班多3人.问一班、二班各有多少人? 【巩固】两个连续奇数的和是36,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巩固】一辆公交车里有30位乘客,到大桥站有17人下车,又上来19人,现在车上和原来比,人多了还是少了,多(或少)几个人? 【例3】长方形操场的长与宽相差80米,沿操场跑一周是400米,求这个操场的长与宽是多少米? 【巩固】丁丁在期中考试时,语文、数学两科平均分是91分,数学比语文多2分,那么丁丁语文和数学各得了多少分?

(完整)小学六年级奥数简便运算专题

小学六年级奥数 简便运算专题(一) 一、考点、热点回顾 根据算式的结构和特征,灵活运用运算法则、定律、性质和某些公式,可以把比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四则混合运算法则:先算括号,再乘除后加减,同级间依次计算 加法交换律:a b b a +=+ 加法结合律:)()(c b a c b a ++=++ 乘法交换律:ba ab = 乘法结合律:)()(bc a c ab = 乘法分配律:bc ab c b a +=+)( 乘法结合律:)(c b a bc ab +=+ 除法分配律:c b c a c b a ÷+÷=÷+)( c b a c b c a ÷+=÷+÷)( ※没有)(c b a +÷=c a b a ÷+÷和c a b a ÷+÷=)(c b a +÷ 减法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也可以先减去第二个数,再减去第一个数。 b c a c b a c b a --=+-=--)( 二、典型例题 例1:计算)37.125.8(63.975.4-+- )38.648.2(17.348.7--+ 练习1:计算511)9518.3(957 -+- 例2:计算4 1666617907921333387?+?

练习2 计算 7.21111.07.09999.0?+? 例3:计算3.672.109.136?+? 练习3:计算8.562.108.148?+? 例4:计算 5 269.37522553 3?+? 练习4:计算2.33.198.168.6?+? 例5:计算5.186.678.515.818.155.81?+?+?

小学奥数和倍、差倍、和差问题经典例题及练习题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和倍问题 专题简析: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像这样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和倍问题。要想顺利地解答和倍应用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使数量关系一目了然,从而正确列式解答。 解答和倍应用题,关键是要找出两数的和以及与其对应的倍数和,从而先求出1倍数,再求出几倍数。数量关系可以这样表示: 两数和÷(倍数+1)=小数(1倍数) 小数×倍数=大数(几倍数) 两数和-小数=大数 例题1 学校将360本图书分给二、三两个年级,已知三年级所分得的本数是二年级的2倍,问二、三两个年级各分得多少本图书 思路导航:将二年级所得图书的本数看作1倍数,则三年级所得本数是这样的2倍。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二、三年级所得图书本数的和360本相当于二年级的(1+2)倍,则二年级所得图书本数的360÷(1+2)=120本,三年级为120×2=240本。 练习一 1,小红和小明共有压岁钱800元,小红的钱数是小明的3倍。小红和小明各有压岁钱多少元 2,学校将360本图书分给二、三年级,已知三年级所得本数比二年级的2倍还多60本。二、三年级各得图书多少本

3,甲桶有油25千克,乙桶有油17千克,乙桶倒入多少千克油给甲桶后,甲桶油是乙桶的5倍 例题2 小宁有圆珠笔芯30枝,小青有圆珠笔芯15枝,问小青给小宁多少枝后,小宁的圆珠笔芯枝数是小青的8倍 思路导航:我们把变化后小青的圆珠笔芯枝数看作1倍数,那么小宁与小青圆珠笔芯的枝数和相当于变化后小青枝数的9倍,所以变化后小青的枝数为(30+15)÷(1+8)=5枝,再用15-5=10枝,则表示小青给小宁的枝数。 练习二 1,红红有邮票80张,佳佳有邮票60张,要使红红的邮票张数是佳佳的4倍,那么佳佳必须给红红多少张邮票 2,甲水池有水69吨,乙水池有水36吨,如果甲水池中的水以每分钟2吨的速度流入乙水池,那么多少分钟后,乙水池的水是甲水池的2倍3,甲书架有图书18本,乙书架有图书8本,班图书管理员又买来图书16本,怎样分配才能使甲书架图书的本数是乙书架的2倍 例题3 被除数与除数的和为320,商是7,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思路导航:由商是7可知,被除数是除数的7倍,把除数看作1份数,被除数就有这样的7份,一共7+1=8份。 除数:320÷8=40 被除数:40×7=280 练习三 1,被除数和除数和为120,商是7,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 2,被除数、除数、商的和为79,商是4,被除数、除数各是多少 3,两个整数相除商是21,余数为1,已知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和

四年级奥数第1专题找规律巧填数

奥数第一专题找规律巧填数 专题精析:我们把按某种规律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通过观察已知的项找出所给数列的规律,并依据规律填写所缺的数,就是按规律填数。 基础提炼: 例1:找出下面数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出适当的数: (1)1,5,11,19,29,(),55; (2)6,1,8,3,10,5,12,7,(),()。 解析:(1)先计算相邻两数的差,5-1=4,11-5=6,19-11=8,29-19=10,由此可以推知这些差依次为4,6,8,10,12,14.这样()里的数应比29多12,比55少14,也就是说应该填41. (2)仅从相邻的两个数难以看出这列数的排列规律,这时不妨隔着一个数来观察,就会发现原来这列数是由两列数复合而成的,第1列数是6,8,10,12,14,每两个数的差是2,;第二列数是1,3,5,7,9,每两个数的差也是2,所以括号里应依次应填14和9. 例2:根据前2个三角形里3个数的关系,在第3个、第4个三角形的空格里应填几?

解析:先看第1个三角形里的3个数,试着判断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可能的关系有6×3→18,18—4→14;6+12→18,6+8→14,接着,再来看第2个三角形里的三个数之间的关系依然符合5×3→15,15—4→11 ,所以,第3个和第4个三角形可以填出: 模仿训练: 练习1 在下面各数列中填入合适的数 (1)9,11,15,21,29,( ),51 (2)3,4,5,8,7,16,9,32,( ),( ) 练习2:按规律在“?”处填数。 (1) 巩固训练 习题1 按数列的规律在括号内填入合适的数:

一年级奥数题第14讲 合理分组 - 教师版

第六章算一算(二) 第14讲合理分组 【专题导引】 小朋友,给你几个数,要求你在加减运算的基础上,把所给的几个数进行合理分组,填入已列好的算式中,使等式成立。 “合理分组,巧填算式”是一种有趣的数学问题。小朋友们要善于观察、分析所给的数,找出其中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大胆地进行尝试。 【典型例题】 【B1】把1、2、3、4这四个数分别填入“□”中(每个数只能用一次),使等式成立。 □+□=□+□ 解答:1+4=2+3 【试一试】把2、3、4、5这四个数分别填入“□”中(每个数只能用一次),使等式成立。 □+□=□+□ 解答:2+5=3+4 【B2】把3、4、5、6这四个数分别填入“□”中(每个数只能用一次),使等式成立。 □-□=□-□ 解答:5-3=6-4 【试一试】把5、6、7、8这四个数分别填入“□”(每个数只能用一次),使等式成立。 □-□=□-□ 解答:7-5=8-6

【B3】把2、3、4、5这四个数分别填入“□”(每个数只能用一次),使等式成立。 □+□-□=□ 解答:3+4-5=2 【试一试】把3、4、5、6这四个数分别填入“□”(每个数只能用一次),使等式成立。 □+□-□=□ 解答:4+5-6=3 【A1】把2、4、5、6、7和10这六个数分别填入“□”(每个数只能用一次),使等式成立。 □+□=□□-□=□ 解答:2+5=7 4+6=10 【试一试】把3、5、6、7、9和12这六个数分别填入“□”(每个数只能用一次),使等式成立。 □+□=□□-□=□ 解答:3+6=9 12-5=7 【A2】把1、2、3、4、5、6、7、8这八个数分别填入“□”(每个数只能用一次),使等式成立。 □+□-□=□□+□-□=□ 解答:1+7-3=5 2+8-6=4 【试一试】把3、4、5、6、7、8、9、10这八个数分别填入“□”(每个数只能用一次),使等式成立。 □+□-□=□□+□-□=□ 解答:3+9-5=7 4+10-6=8

小学奥数面积计算综合题型

小学奥数面积计算综合题 型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第十八周面积计算(一) 专题简析: 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时,有些问题乍一看,在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找不到任何联系,会使你感到无从下手。这时,如果我们能认真观察图形,分析、研究已知条件,并加以深化,再运用我们已有的基本几何知识,适当添加辅助线,搭一座连通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的小“桥”,就会使你顺利达到目的。有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必须借助于图形本身的特征,添加一些辅助线,运用平移旋转、剪拼组合等方法,对图形进行恰当合理的变形,再经过分析推导,方能寻求出解题的途径。 图形面积) 简单的面积计算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会计算面积,首先要能识别一些特别的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等,然后会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画在方格纸上,不但容易识别,而且容易计算. 上面左图是边长为 4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 4×4= 16(格);右图是 3×5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 3×5= 15(格). 上面左图是一个锐角三角形,它的底是5,高是4,面积是 5×4÷2= 10(格);右图是一个钝角三角形,底是4,高也是4,它的面积是4×4÷2=8(格).这里特别说明,这两个三角形的高线一样长,钝角三角形的高线有可能在三角形的外面. 上面左图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是5,高是3,它的面积是 5× 3= 15(格);右图是一个梯形,上底是 4,下底是7,高是4,它的面积是

(4+7)×4÷2=22(格). 上面面积计算的单位用“格”,一格就是一个小正方形.如果小正方形边长是1厘米,1格就是1平方厘米;如果小正方形边长是1米,1格就是1平方米.也就是说我们设定一个方格的边长是1个长度单位,1格就是一个面积单位.在这一讲中,我们直接用数表示长度或面积,省略了相应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一、三角形的面积 用直线组成的图形,都可以划分成若干个三角形来计算面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 三角形面积= 底×高÷2. 这个公式是许多面积计算的基础.因此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一公式,而且要会灵活运用. 例1 右图中BD长是4,DC长是2,那么三角形ABD的面积是三角形ADC面积的多少倍呢 解:三角形ABD与三角形ADC的高相同. 三角形ABD面积=4×高÷2. 三角形 ADC面积=2×高÷2. 因此三角形ABD的面积是三角形ADC面积的2倍.注意:三角形的任意一边都可以看作是底,这条边上的高就是三角形的高,所以每个三角形都可看成有三个底,和相应的三条高.

小学四年级奥数——和差问题(供参考)

和差问题 专题简析: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出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和差应用题。解答和差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 (和-差)÷2=小数 小数+差=大数(和-小数=大数) 或:(和+差)÷2=大数 大数-差=小数(和-大数=小数) 解答和差应用题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数作为标准,设法把若干个不相等的数变为相等的数,某些复杂的应用题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两个数的和与差,可以通过转化求它们的和与差,再按照和差问题的解法来解答。 例1:三、四年级同学共植树128棵,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植树20棵,求三、四年级各植树多少棵? 分析与解答:假如把三、四年级植的128棵加上20棵,得到的和就是四年级植树的2倍,所以,四年级植树的棵数是(128+20)÷2=74棵,三年级植树的棵数是74-20=54棵。 这道题还可以这样解答:假如从128棵中减去20棵,那么得到的差就是三年级植树棵数的2倍,由出,先求出三年级植树的棵数(128-20)÷2=54棵,再求出四年级植树的棵数:54+20=74棵。 练习一 1,两堆石子共有800吨,第一堆比第二堆多200吨。两堆各有多少吨? 2,用锡和铝混合制成600千克的合金,铝的重量比锡多400千克。锡和铝各是多少千克?

3,甲、乙两人年龄的和是35岁,甲比乙小5岁。甲、乙两人各多少岁?例2:两筐梨子共有120个,如果从第一筐中拿10个放到第二筐中,那么两筐的梨子个数相等。两筐原来各有多少个梨? 分析与解答:根据题意,第一筐减少10个,第二筐增加10个后,则两筐梨子个数相等,可知原来第一筐比第二筐多10×2=20个。假如从120个中减去20个,那么得到的差就是第二筐梨子个数的2倍,所以,第二筐原来有(120-20)÷2=50个,第一筐原来有50+20=70个。 练习二 1,红星小学三(1)班和三(2)班共有学生108人,从三(1)班转3人到三(2)班,则两班人数同样多。两个班原来各有学生多少人? 2,某汽车公司两个车队共有汽车80辆,如果从第一车队调10辆到第二车队,两个车队的汽车辆数就相等。两个车队原来各有汽车多少辆? 3,甲、乙两箱共有水果60千克,如果从甲箱中取出5千克放到乙箱中,则两箱水果一样重。两箱原来各有水果多少千克? 例3:今年小勇和妈妈两人的年龄和是38岁,3年前,小勇比妈妈小26岁。今年妈妈和小勇各多少岁? 分析与解答:3年前,小勇比妈妈小26岁,这个年龄差是不变的,即今年小勇也比妈妈小26岁。显然,这属于和差问题。所以妈妈今年(38+26)÷2=32岁,小勇(38-26)÷2=6岁。 练习三 1,今年小刚和小强俩人的年龄和是21岁,1年前,小刚比小强小3岁。 今年小刚和小强各多少岁?

小学奥数专题——第1讲: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老师版)

第1讲: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 1、速度的定义: 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 2、速度、时间和路程是行程问题中最重要的三个量,它们的关系如下: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3、行程问题中常用的数量单位 (1)常用的路程单位:米、千米。 (2)常用的时间单位:秒、分钟和小时。 (3)常用的速度单位:米/秒、米/分、千米/小时。 【例1】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辆汽车原计划用8小时从甲地到乙地,那么汽车每小时应该行驶多少千米?实际上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后发生了故障,在途中停留了1小时.如果按照原定的时间到达乙地,汽车在后一半路程每小时应该行驶多少千米? 【例1】45千米/时;60千米/时 详解:(1)行驶路程是360千米,行驶时间是8小时,所以行驶速度是360÷8=45千米/时; (2)后一半路程是360÷2=180千米,行驶总时间仍然是8小时,前半程花了 4+1=5小时,所以后半程行驶时间是3小时,后半程的速度是180÷3=60千米/时. 【例2】A、B两地相距4800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如果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100米,请问:(1)甲从A走到B需要多长时间? (2)两个人从出发到相遇需要多长时间? 【例2】(1)80分钟;(2)30分钟 详解:(1)甲行驶的路程是4800米,行驶的速度是60米/分,所以行驶的时间是4800÷60=80分钟;(2)两人从出发到相遇行驶的路程和是4800米,行驶的速度和是60+100=160米/分,所以相遇时间是4800÷160=30分钟.

1、墨莫练习慢跑,12分钟跑了3000米,按照这个速度,跑25000米需要多少分钟?如果墨莫每天都以这个速度跑10分钟,连续跑一个月(30天),他一共跑了多少千米? 1、100分钟;75千米 解答墨莫跑的速度为3000÷12=250米/分,跑25000米需要 25000÷250=100分钟.每天跑10分钟,跑一个月,一共跑了 250×10×30=75000米,即75千米. 2、兔子和乌龟赛跑,从A地跑到B地,全程共6000米.兔子计 划5分钟跑完全程,结果比赛时兔子实际每分钟跑的路程比计划的 要少200米.那么兔子实际跑完全程用了多长时间? 2、6分钟 简答:原计划5分钟跑完6000米,所以原计划速度为6000÷5=1200米/分,实际每分钟跑1200-200=1000米,所以实际时间为6000÷1000=6分钟. 3、阿呆和阿瓜从相距5000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如果阿呆每分钟走150米,阿瓜每分钟走350米,那么两人从出发到相遇需要多长时间? 3、10分钟 简答:从出发到相遇,路程和为5000米,速度和为150+350=500米/分,所以相遇时间为5000÷500=10分钟 两个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行进的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当它们行进方向相反时,如果它们面对面地接近,我们称为“相向而行”;如果它们背对背远离,我们就称为“相背而行”。 相遇问题关心的是两个移动物体的“速度和”以及“路程和”。根据行程问题基本公式,我们可以类似得到相遇问题的三个基本公式: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路程和÷速度和 速度和=路程和÷相遇时间 使用上述公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两个运动物体必须同时行进。如果相遇过程中并不是同时行进的,这个公式就不能直接用了,需要分段考虑。 对于一些复杂的行程问题,单靠凭空想象已经无能为力了,这时需要用一种形象的语言,把运动过程直观地表现出来,这就是我们解行程问题的最得力的助手——线段图。 画线段图时要特别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