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海对联班第三次讲义

雅海对联班第三次讲义
雅海对联班第三次讲义

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了一半的内容,相信通过这一周群里诸位老师的辅导大家对对联的词性结构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了。

这仅仅是学习对联的开始,正是因为大家对这些有了概念,才会对之后自己应对的时候多加思考。自己想一下,是不是已经开始和过去对联有所不同了呢,不会再那么盲目的应对了。这就是进步。

大家也不要着急。慢慢来,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05:42

我留的作业并不多,就是考虑到有的人比较忙,但是,没有作业,大家还有动力吗。显而易见,作业是督促我们继续着学习的一个方法而已。因此,对于这点作业,应该不是什么绊脚石吧。

每天群里老师和辅导门都大量的给大家讲解,那付出的时间我们能不说声感谢吗。我是很感谢,我和你们一样在老师和辅导们的引导下,学到东西,哪怕只是一点点进步,总比荒废了时间强。

我相信,做作业的时间远没有那么久,久到组长们都没法按时间整理。我们群的学员素质都比较高,学习气氛也很好。这是其他群没有的。大家要珍惜。

我们网上为什么呢,不仅仅是玩儿,是开心!怎么开心,得到你想要的。既然是来学对联,不是想要一点点对联的知识吗,何乐而不为呢。学得深钱多少在自己的悟性,但是,一句话,别废了时间这个一失永不再的伙伴。留点东西让自己对得起时间,让自己有底气,让自己觉得没白在网上混。得到是幸福的,美好的。我们每天讲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领悟的东西越来越多,只要我们比昨天的自己进步了就是进步。接下来我们还是慢慢的展开今天的内容。

接着上一节课继续。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08:48

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个对联,大家发过的对联:断鸿声里秋憔悴

我们暂且给他对个下联。之前在群里大家都对过了的,大家现在可以对下。也在相互的对联中汲取营养,看到别人的好,自己的不足而悟;或是看到自己的好,知足,继续骄傲着,这都是幸福,没有什么蔑视只有求同存异,和谐共进。哈,这词一说像口号了啊,其实,它的内涵是很深刻的。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18:24

告诉他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分析句子。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18:43

就是当你弄不清什么主谓宾定状补时,你就先看这个句子中心思想是说什么。这是个简单有效的笨办法。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19:04

比如这句,断鸿声里秋憔悴大家一眼就会看出,他是说秋憔悴,然后很明显断鸿声里就是他的定语了。是要补充秋憔悴的。然后在分析,秋憔悴是主谓。从结构的角度就简单多了。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19:35

起码你知道下句你要怎么说才和上句是一个结构吧。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19:54

大家看看自己对的对联是不是首先分成了着两个部分和上联对应。然后再细看他的词组类型。应该简单的多了就。

20:20:12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20:12

这里我是想小提一下另一个该注意的方面。我们一点点掌握和理解。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20:33

大家看断鸿声里:这里“断鸿声”是一种声音,后分句“憔悴”是感觉。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21:00

是把断鸿声这种声音变成了憔悴的感觉。这种写法就是转移。是通过声音让我们感觉到一种空间概念,继而为后面的秋憔悴做铺垫。

而两部分又互文相补充。前半部用“断鸿”表示“秋”,后半部用“憔悴”补充“断”。这就是句子的完整统一。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21:56

“鸿”的声音是用“断”来形容的,加强了“秋”的凄厉,因而才有了后面的“秋憔悴”。

再看:秋憔悴,这也是将人的感觉写成秋的感觉,我们知道人才憔悴,这里却写成“秋”憔悴,这也是一种拟人手法。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22:49

到此整个场景是不是在我们的分析中浮现在你眼前了。

断鸿声---秋---憔悴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23:09

这时候,断鸿声里秋憔悴,你是不是就该思考下分句怎么对了

断鸿声里秋憔悴

喜燕飞来夏意浓

【元婴】F18-若问

2014-05-16 20:23:18

断鸿声里秋憔悴====残月影中雨朦胧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23:26

这里要考虑的首先是这几个问题,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23:41

1,你对句本句的完整,就是说要和出句的结构类似。断鸿声里/秋/憔悴这个大家一目了然了。

断鸿声里秋憔悴

喜燕飞来春意浓

20:24:07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24:07

2你对句在出句所表达的情境上修辞的统一。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24:39

A,时间是否一致,上分句是秋天的一个剪影,你总不能写夏天吧。

B,空间是不是可以配衬。上分句是用的是利用断续的声,在空间上给人带来的憔悴的感觉的。你可以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与这种感觉匹对。

C。在情感上,上分句是不明快的,起码是低沉和类似没有希望的样子。你肯定不会对出个高兴地调子来吧。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25:30

3 当然还有意境方面,就是会所断鸿声里秋憔悴,他要表达的是什么含义,除了字面的意思外,内涵要表达的是什么,你是不是可以通过表面看到一个人在那里仰天长叹呢,他在想什么,他要什么,他为什,这就是下联应对的根本。这也是不同的人对的下联为什么不一样的原因,这个意境后面我们还会慢慢讲。大家一点点的跟进,练习。

20:26:18

断鸿声里秋憔悴==屋露并淋连夜雨?《这能对吗?老师?》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26:28

就是要知道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26:48

往下听自己判断

【金丹】辅导--临江仙

2014-05-16 20:26:56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27:10

4,不能为对而对。考虑过前面说的三点了,这第四点就很好理解了,你只对个词性一致行吗,大家告诉我。

这个都属于意境方面的以后慢慢讲解和体会。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28:03

此时,你在回过头来看看,经过上节课我们分析句子和实例讲解,这节课又灌输一点点,是不是已经知道怎么对了。

20:28:25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28:25

起码基本有个概念了吧。回头自己看下自己的对句,首先从结构和修辞这两方面,自己就会判断对错了。自己都能当自己的老师了。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28:54

接下来我们继续。知道了律句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我们了解下复句的联律。【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29:15

三:和句式相关的内容: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30:10

这个三是接着上节课继续的

20:31:06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31:06

对联有两联,分句最后一个字叫做句脚。单句对联只有一个句脚,我们把多句对联的上联最后一句句脚叫做联脚。单句的句脚就是联脚。其中上联联脚为仄,下联联脚为平。自古一来遵循:上联在右,下联在左的习惯。

我们再回到实例上来,比如:

【元婴】F组长--乌云珠

2014-05-16 20:31:36

断鸿声里秋憔悴===晚照古道影凄凉

以来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31:57

断鸿声里秋憔悴--------上联句脚仄也叫联脚

羁客门前月寂寥--------下联句脚平也叫联脚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32:22

上联要写在左边,下联写在右边。

复句联:就是不止一句的对联,中间句尾叫句脚。我们把最后一句的句脚叫做联脚。

20:32:47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32:47

对于超短联其平仄如下(一字联,两字联,三字联):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33:05

【元婴】辅导海棠依旧

2014-05-16 20:33:30

断鸿声里秋憔悴===折柳桥头人寂寥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33:51

如:二字结构) 摇红==涤翠。

(三字结构)谦受益==满招损。

(四字结构)知足常乐==能忍自安。

(五字结构)栀放同心结==莲开并蒂花。

(六字结构)丛桂一枝香满==昆山片玉连城。

(七字结构)春江桃叶莺啼湿==夜雨梅花蝶梦寒。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34:25

(八字结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十字结构)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十一字结构)

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

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

(十二字结构)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通常都避免三仄三平.

大家看到,七字以上的对联一般可划分为两部分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37:08

如: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37:48

九言可划分为5+4句式。.

多分句联基本平仄规则:每个分句分别遵循一至七言平仄格式。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38:21

对于非律句要根据语义划分结构。顾名思义,“非律句联”就是未遵循“两字一节”语音节奏的对联。

比如:

20:38:49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38:49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39:13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39:40

这里,单字节奏不拘平仄;节奏点(节奏的尾字)尽量遵循交替律和相反律;除固定词组和极其特殊的场合允许三平尾外,尽量避免三平尾。这点上节课已经提及。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40:12

A.下面说下,领字句。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40:31

在对联中,用以领出两个以上整齐并列的短语或分句的词(或短语)称为领字,有时候领字是词组。领字游离于意节之外,它独立存在。领词可以是单字词,也可以是二字、三字甚至多至四字的词或短语。

20:41:02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41:02

领字在对仗上面也比较宽松,在对应位置上的声律要求也被列为可不予计算,究其根源,就是因为领字虽然在联句中起到的作用不少,但它始终是为了给主体服务,为了明确它在句中的主次地位,有意地忽略它的声律、对仗要求,模糊辅助物,突出主体了。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42:07

领字在联句中的运用没有一个量的规定和标准,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42:23

比如:大观楼长联中:"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一个"看"字便引领以下的四句,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42:44

又如:"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这里有两处带领字,"趁"字,领"蟹屿螺洲","梳裹就"三字,领"风鬟雾鬓"。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43:27

B 句中衬字。

衬字,是元曲中特有的句法特点,即曲牌所规定的格式之外另加的字。它的作用是补充正字语意的缺漏,使之内容更加完整、充实,语言更加周密、丰富或生动,或者使字句与音乐旋律更加贴合。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44:31

衬字一般用于句首或句中,不占用乐曲的节拍、音调。衬字在对联中偶有运用,因为衬字多无实际意义,故平仄要求可以不拘;与其对应的字,可用衬字,也可不用衬字。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45:00

例如,题明魏忠贤生祠联:

至圣至神,中乾坤而立极;

允文允武,并日月以常新。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45:27

联语中,“允”是衬字,不需解释其义,只用来补足二字而成音步。

20:46:07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46:07

四:复句联声律规则: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46:32

复句联分句内部平仄按单独的一至七言联句依前述声律规则即可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46:46

我们来看看分句间的声律要求。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47:08

1、上下联相对应的分句句脚遵循相反律。

2、上联和下联分句句脚平仄遵循交替律,以“两两交替”为理想模式。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47:39

举例:

20:48:09

清风循法,明月依章,塑就民心春色丽(法章丽:仄平仄)

碧海迎新,苍山辞旧,铸成国鼎日光明(新旧明:平仄平)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49:01

九州风物,荡漾胸中,一任他海阔天空,鸢飞鱼跃;

三晋溪山,奔腾眼底,合归我松青柏翠,鸟语花香。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49:24

(物中空跃:仄平平仄)(山底翠香:平仄仄平)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50:02

这就是马蹄韵

20:50:22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50:22

“马蹄韵”论述的主要对象是多分句对联的句脚平仄规则,认为句脚平仄应该尽量保持“两平、两仄”交替,并统计了大量古代多分句对联作品来证明古人绝大多数时候就是按照这个规则创作多分句对联的。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51:04

此规则也有三点要求:

五点要求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52:08

(1)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如何、分句多少,都要求上联仄声收尾,即上联最后一字应是仄声;下联平声收尾。

一般不能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

(2)上下联不能同声收尾,即上下联最后一字不能同是仄声或同是平声。

(3)忌三平尾或三仄尾

(4)一般情况下,倒数第二句的句脚宜与联脚之平仄相反。

(5)单联中同平仄的毗连句脚最好不超过三个。

【金丹】B09--千年寒冰

2014-05-16 20:52:09

停一下多两点

20:53:30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53:30

这些都是概念性的东西,大家记住就行了,学了七言的对联这些就好理解多了。就不多言。下面讲下对联的特殊句式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53:56

,五,“拗句、拗救”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54:16

凡平仄不依正格的句子,叫做拗句。所谓“救”,就是补偿——通常的情况是:当句(或上联)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或下联)就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54:57

例如:正格“平平仄仄平”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55:16

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以免犯孤平)变成“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自救。

20:56:15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56:15

如“九州春色浓”。(孤平是指韵句中,除首字和韵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的句子。对联的韵句一般指下句。)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56:51

又如:

上联:仄仄平平仄

下联:平平仄仄平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57:23

这是正格。如果上联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平声来补偿,变成: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58:03

仄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

这是对句相救。

例: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0:59:28

还有一种常见拗句:

上联:平平仄平仄——由正格“平平平仄仄”第3、4字互换平仄而来。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1:00:26

下联:○仄仄平平——下联依正格不变,第一字可仄可平。

例: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节”古仄)

【注意】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1:01:47

上面的三个例子,第一种不必特别记忆,因为它符合“246分明”原则,第二、三个例子的下联也符合“246分明”原则,也可不管。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1:02:14

需要特别留意的是第二、三个例子的上联

它们均不符合“246分明”原则,但在历代律诗、对联中均为常见。

仄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平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1:04:07

初学者不要求掌握和模仿,但应该记住,今后看见古今作品或者在网上玩对联时看见这样的句子,不应该指责为“出律”,否则会被笑话的。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1:04:30

七言在五言的基础上加一个两字小节,道理是一样的。一并总结如下: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1:04:50

第一种拗句:

出句:(○平)○仄○仄仄

对句:(○仄)○平平仄平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1:05:30

第二种拗句:

出句:(○仄)平平仄平仄

对句:(○平)○仄仄平平

21:06:23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1:06:23

这个内容也是需要大家先熟悉然后记住的。今天的课先讲到这里。这两节课的内容比较松散,但的确都是需要领悟和记忆的,下来大家多和群里老师们辅导们评阅们交流。

【金丹】总辅导--空白

2014-05-16 21:06:31

据我所知。唐诗尚平音,一般来说句子有孤仄的很多。但是类似那种孤平的诗并不多见。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1:06:53

他们是咱们进步的阶梯,特别值得尊敬。

21:07:22

【金丹】总辅导--空白

2014-05-16 21:07:22

少数有的也是因为不得已而为之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1:07:30

尤其白纸辛苦了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1:07:33

今天的作业是:

【金丹】主讲--雨

2014-05-16 21:08:06

为下联断句标点,找出句脚,说出句脚的平仄安排;联脚是什么。

庭前草色,槛外山光,须知我辈能豪,不在雕梁画栋;墙及半肩,窗开四面,愿与吾民相见,常如白日青天。

对联1,一鸟知春早

2,秋枝悬晓月

3,两岸风轻柳勾月

还可以重新对下这句:断鸿声里秋憔悴

下课。

对联有两联,分句最后一个字叫做句脚。单句对联只有一个句脚,我们把多句对联的上联最后一句句脚叫做联脚。单句的句脚就是联脚。其中上联联脚为仄,下联联脚为平。自古一来遵循:上联在右,下联在左的习惯。

我们再回到实例上来,比如:

上联要写在左边,下联写在右边。

复句联:就是不止一句的对联,中间句尾叫句脚。我们把最后一句的句脚叫做联脚。

上面一段说上联在右

下面一段说上联在左

大家改过来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孤平的拗救句,虽然说古代是有,但是也不宜多用,毕竟读起来不够节奏感。大多数拗救句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对于律句中的平仄,古人有所谓“一三五(字)不论”(五言为“一三不论”)的说法,意思是说七律的第一、三、五字(五律为第一、三字),可平可仄。这种说法《切韵指南》后有载,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和《诗词格律》两书,均有专节评论。这种概括,对初学者可能有些帮助,但也引起一些误会。因为仄收的律句确实如此,平收的律句则不然:“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五律为第一字)必须是平声,否则就要犯孤平(除句脚外,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平平仄仄仄平平”的第五字(五律为第三字)必须是仄声,否则就会出现三平尾(亦称“三平调”,即句末三字为“平平平”)。“孤平”与“三平尾”,律诗不允许,对联也不允许。三平尾犯忌,三仄尾也应属犯忌。

说不许出现孤平与三平尾的现象,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太缺乏平仄交替,读起来太单调,太没有声韵美。有人认为只要意思好就行,平仄可以不管,这至少对所谓“金石之声”在听觉上有些麻木。如果这种理论可以成立,古人还要宫商角徵羽乃至七音十二律,今人还要求七声音阶的巧妙组合与变化干什么呢?

诚然,有些规则打破一点,只要不是太过头,也是允许的。但可以允许并不等于说就是很好甚至最好。如果总是为缺陷去辩护,那就不仅会降低别人,而且首先就降低了自己。

对联毕竟不同于格律诗。字数越多越容易出律,才有拗救一说。但是一般的对联就几个字,短联中如果也一直孤平拗救,就显得作品力度不够了

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知识大全(讲稿)健康的生活习惯

健康教育讲座授课提纲 《健康的生活习惯》 授课人: 授课时间: 基本内容 人们生活中不良饮食的饮食习惯,如何有一个好的睡眠,平时没注意的坏的姿势以及一些有益的下意识动作,生活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做法,做到保持乐观心态。 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人们一直所追求的,生活中的健康养生,是一门高深的学科。但方式因人而异,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方式。 一、不良的饮食习惯 人一旦步人中年,基础代谢率就会以每年平均0.5%的速度下降,而血液中胆固醉的含量则会逐年提高.正因如此,许多人在中年后,出现了血脂偏高、动脉硬化和冠心病发生率增加的趋势.这其中,某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往往是罪魁揭首。生活中,下面这些不良饮食习惯对人体极为有害。 1、多吃少餐。 曾有人对1400位60-64岁的老人的饮食习惯做过调查,发现

每天吃两倾饭的人息心血管疾病者占1/3,每天吃5顿饭者…总热t相等).息病的人则占1/5.还有一份报告中提出,每天吃饭次致在3次或3次以下的人群,其中肥胖的人占57.2%.胆固醉伯离者占51.2%;而每日就,次数在5次或5次以上的人群中,肥胖病息者仅占28.8%,胆固醉偏高者仅占17.9%。专家指出,如果空膜的时间很长,体内必肪积聚的可能性就会提高。 2、挑食的习惯。 挑食一般都会导致营养素吸收不完全。如果蔬菜吃得少,就会使维生素C不足,而维生素C则会降低胆固醉,减轻或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若是豆材品吃得少,就不能增加胆固醉在粪便中的排泄。此外,有很多人不喜欢吃大蒜、洋慈,不喜欢闻它们的气味。事实上,大蒜、洋葱对降血脂有很好的效果。 3、嗜好烟酒。 研究证明,许多心血管疾病都与吸烟有关。再者,如果经常过度饮酒,就可能会引起心肌中的脂肪组织增加,心脏功能减弱,心脏变得肥大。尤其是经常喝过量啤酒的人,最容易出现这种心脏变化的症状,“啤酒心”也正是因此命名的。佰精会影响人的脂类代谢,降低机体从血中清除脂类的能力,从而提高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病几串。 4、不按时吃晚餐。 晚饭时间推迟.并且吃一些难以消化的食物,这样会增加胭固醉在动脉璧上的沉积,引发动脉硬化的发生。位有人做过一次实

对联讲义

1、【对句】即“对联”中的“对”,是相互成对而没有统一中心的上下两句一般有出句和应句,多由两人以上互相应对完成如:张之洞,陶然亭 2、【联语】在对句的基础上有统一的中心和主题的上下两句,一般由一人单独完成,多独立悬挂出来如: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 3、【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它以对偶句为基本形式,讲求声韵,格式自由的独立的文学艺术,它萌发于民间具对偶特点的对句,而后孕育于诗歌、骈赋,最后脱体于律诗成为对独立的对联它具有民俗性、文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它既独立于与诗、词、曲、赋、散文、谜语、俚语等各种文字艺术表现形式以外,但又能包容这些艺术形式的特长因过去对联常题写在楹柱上,所以也称楹联 4、【对联的历史】目前认为,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至今仍被广泛地使用从历史朝代来说,对联的萌芽阶段:从汉晋到唐;发展阶段:从五代到元;繁盛阶段:明清两代 5、【桃符】据传,古代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音“图”)、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即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为驱避鬼怪到五代时,桃木板上的神像就演变为书写文字的对联 6、【对联与文字】汉族语言不同于其它民族语言,其它民族语言往往

很难做出文字上的两两相对和形式工整协调的对联汉语文字字形方正,结构优美,音节分明,声调匀称因此,汉字便于形成对句,适合创作对联汉字的特点使对联成为汉语言文学所独具的一种艺术形式,各种拼音文字都不可能产生对联 7、【副】对联以副计量,上下联(全联)合称“一副对联” 8、【言】诗体的“言”以每一句的字数计算,如五言、七言……对联则以上联(或下联)的字数计算,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四言;“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七言长句,尤其是长联,一般称字,而不论言,如昆明大观楼长联称百八十字联,而不称九十言联 9、【字】一副对联的字数为全联文字数量的总和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八字;“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十四字;昆明大观楼长联为一百八十字 10、【对联的标点】文章中引用对联一般在上联收尾处用标点符号一般而言,单句联联尾用分号为宜;中长联,联中已用了分号、句号,上联尾用句号为宜;至于某些表达特殊语气的标点符号,可使用疑问号或惊叹号等对联中一般不使用括号、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等标点符号对联贴在墙上或门的两侧不用标点符号 11、【上联】对联的前半部分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古人称先为上,故先书的部分为上联上联又称出句、上支、上比、对公、对头…… 12、【下联】对联的后半部分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古人称后为下,故后书的部分为下联下联又称对句、下支、下比、对

对联大全 十一字对联、春联

对联大全十一字对联、春联 对联大全十一字对联、春联 大地生辉,四海皆春春不老;中华崛起,九州同乐乐无穷。大地回春,锦绣河山添秀色;长征跃马,英雄儿女着先鞭。万水千山,两岸三通终有日;五湖四海,九州一统岂无期。万里山河,节届新春尤壮丽;千秋岁月,人逢盛世倍精神。万树飞花,八方齐摘丰收果;九天溢彩,四海共渡胜利年。山美水美春光美,宏图更美;人新事新时代新,伟业长新。千帆竞发,几经风雨几经浪;万马奔腾,一路凯歌一路春。门对青山,羊兔群群嬉碧毯;窗含绿水,鸭鹅队队戏银波。文明经商,门庭若市春满店;礼貌待客,宾至如家暖人心。玉镜高悬,九州共望团圆月;金瓯永固,两岸同期美好天。东西南北中,齐颂神州巨变;工农商学兵,共绣四化宏图。四面八方,同看神州扶摇势;三山五岳,共谱中华振兴篇。四柱擎天,风云变幻金瓯固;五星耀地,党政坚贞玉宇宁。百鸟争鸣,齐声合唱迎春曲;万花竞艳,异彩同描跨世图。岁月流馨,欣入小康开景运;江山织锦,好挥大笔写春秋。迁燕还巢,问黄莺吾巢安在;游子归里,询老叟我里哪寻。延安作风须保持,甜中忆苦;革命精神最可贵,公而忘私。华夏腾飞,时势造就人才广;神州巨变,伟业显现英杰多。庆年丰庆人寿,庆万家昌盛;祝国泰祝民安,祝百业繁荣。

异水奇山,大地何方无宝藏;青天碧海,台湾无处不思乡。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暖;雨露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丽日悬天,腊尽春回华厦美;神州翘首,山呼水唤游子归。乳燕初啼,唤醒东风拂大地;残冬已尽,迎来瑞气祚神州。言美行美环境美,心灵更美;人新事新时代新,祖国常新。家福国福天下福,福福同享;笑声歌声鞭炮声,声声齐鸣。展宏图,九州英才扬鞭跃马;创伟业,四海豪杰破浪飞舟。继往开来,新长征中创新业;除旧布新,大建设里立大功。梅花朵朵,含苞吐蕊迎春到;瑞雪片片,漫野弥山兆丰年。崛起神州,壮丽江山生瑞彩;腾飞盛纪,峥嵘岁月创辉煌。得力三才,才开新宅千秋业;临门双喜,喜绘宏图万代春。望山北松青柏翠,风光真好;看江南梅红竹绿,气象更新。绿水长流,大江南北春光满;青山不老,华夏东西气象新。绿树红楼,千家美酒千家醉;晴空丽日,一路春风一路歌。舜日尧天,檀板银筝歌盛世;红颜白发,轻歌曼舞庆升平。楹鼓声声,讴歌四化千秋业;联花朵朵,点缀神州小康图。锣声鼓声爆竹声,声声报喜;桃树李树杏花树,树树争春。精卫填海,中华有志终当遂;愚公移山,天下无坚不可攻。翠柳新栽,枝上黄鹂声婉转;华堂初构,梁间紫燕语呢喃。燕语莺歌,喜话去岁欢心事;龙腾虎跃,笑庆今年如意春。爆竹声声,举杯畅饮团圆酒;灯火灿灿,放眼遥看锦绣图。社会主义,好比千年不老松;四化建设,犹如万代幸福泉。

对联的基本知识与写作技巧

对联的基本知识与写作技巧 梧桐树群与月之故乡群的朋友们都正在习作对联,为提高大家的写作技巧与兴趣受梧桐树管理员丽丽与冰心的委托,找简凡老师为我们进行一次基础知识辅导讲课。简凡(村落草民)老师在百忙中为我们查找有关资料,并从对联的基本知识入手深入浅出地编写了这份教材。望有兴趣的朋友转载并学习,在今后的对联写作中能有所帮助。老牛已代大家对简凡老师的辛苦及对我们的支持表示了真诚的感谢了! 对联的基本知识与写作技巧 (简凡) 对联简称对,俗叫对子或联语,一般上联叫出句、对公或对首,下联叫对句、对母或对尾。 一、对联的特点: 对联具备四个特点,即:字数相等、平仄相合、词性相对、内容相关。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平仄相合,音调与谐:传统习惯就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就是名

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二、对联的分类: 从内容广泛来分类 1、写景状物类:描写壮丽风景或雅兴志趣之事。例: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竹笋如枪,乌鸦焉能尖上立===兰枝似箭,黄蜂偏向利中行 2、叙事咏物类:记叙咏怀、评述古人、体察社会、启迪后人。例: 义存扶汉三分鼎===志在平金一片心 3、抒情言志类:抒发思想感情,志趣理想。例: 西塞论心亲旧雨===东山转眼起新云 4、格言哲理类:用满含哲理,意味深长的格言勉励治学立业, 修身处世。例: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非难 5、讽刺讨檄类:主要出自尖税矛盾得不别解决时,辄以对联形式讽刺檄讨。例: 刑户吏礼工兵,大堂六部===马牛羊鸡犬豕,小畜一家 三、对联的形式: 1、正对:就是对联中最大量的,它的内容构成主要就是并列关

中医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讲稿

中医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讲稿 认识中医—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俗称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拔火罐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拔火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医术,儿童同样适用。还称“拔罐子”。有火罐、气罐等。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古称“角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 一、拔罐疗法的适应范围 拔罐法具有通经活络,吸拔经络中的风寒湿气外出,还具有引出排脓等作用,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风湿痛、感冒、咳嗽、腰背痛、月经痛、胃痛、疡初期未溃时,以及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等病症。 二、拔罐疗法常见的吸拔方法 ①闪火法:用止血钳夹住95%酒精棉球,在罐内闪火排去空气,迅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 ②投火法:用小纸条点燃后,投入罐内并迅即将罐罩在应拔部位。

③架火法:用一直径2~3cm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上置酒精棉球,点燃后将火罐扣上。 三、拔罐疗法的注意事项 ①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选择合适的火罐。 ②拔罐时应选肌肉丰厚的部位,而在肌肉浅薄、骨骼突出、皮肉松弛、毛发较多的部位不易吸拔,罐易脱落。 ③体位要适当,拔罐过程中不要移动体位,以免火罐脱落。 ④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不宜拔罐。孕妇腹部、腰骶部须慎用。 ⑤拔罐时注意棉球沾乙醇不可过多,亦勿在罐口停留,以免罐口烧烫灼伤皮肤。 ⑥拔罐一般可出现局部红晕或紫绀色,一般不须处理,会自行消退。若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出现水泡,小者当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大的须用消毒针将水放出并包敷,防止感染。 ⑦起罐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入,罐即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⑧应用针罐时,应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撞压针入深处,损伤脏器及血管。故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针罐。 ⑨使用多罐时,火罐的排列顺序不宜太近,以免皮肤被牵拉产生疼痛。⑩应用刺络拔罐时,出血量须适当,一般5~7ml。

从对联看对仗

从对联看对仗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是汉语言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一字一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种类可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珠对、集句对等。其形式特点为: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此外,张挂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一、民间流行的一些对联,虽然很有意思,但多有不合章法之处: 为你痴为你累为你受尽所有罪 为你死为你狂为你咣咣撞大墙 为爱痴狂 该吃吃,该喝喝,有事别往心里搁 泡着澡,看着表,舒服一秒是一秒 天苍苍地茫茫想你的日子太漫长 风潇潇路迢迢没你的日子太迷茫 横批:没钱太难。 假名假姓假地址 骗吃骗喝骗感情 横批:愿者上钩 二、从一些传统的对联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联的艺术魅力: 欲知千古事 须读五车书韵出高山流水 调追白雪阳春 不遇知音众声俱寂 偶然雅集百乐齐鸣 口十心思思乡思友思父母 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兴邦有道江山不老 治国多方九州永春 五谷丰登人人喜 六畜兴旺处处春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三、在对联精品中不乏长联: 昆明大观园大观楼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襄就风鬟雾鬓。更频天苇地,

各种对联

中国楹联简史 楹联是题写在楹柱上的对联,亦指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王富辉转自《中国楹联》 实用对联 按社会需要生产产品畅销 照经济规律办事事业兴隆

中国传统文化-对联(讲座稿)

中国传统文化——对联 对联是最具民族风格、最能体现汉语特点的文学式样,也是文字工作者工作的主要容之一。对联作为一种应用文体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多有出现,对对联也是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热门话题。对联作为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无论是名川大山、佛寺道观、还是园林水榭、亭台楼阁、药房酒店……到处都可以看到对联,可以说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对联。 一、对联的起源 相传对联起源于五代时期,当时的人们过年的时候有在门边贴桃符的习俗。桃符是一种画有神像的桃木板,贴这种板被认为有避邪的作用。有一次过年,蜀主孟昶忽发奇想在桃木上题了字。这便是最早的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孟昶不仅自己写,还命令下属写,后来这种形式推广了,就演变成了春节贴对联习俗。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

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习俗。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语文试题是寅恪先生编制的,只有两道,一道是作文题,一道就是联对。上联是“行者”,要求考生对下联。“行者”是小说《西游记》中悟空的别名。许多考生见到这样一个“怪题”,大惊失色。为难之余,只好搜肠刮肚地在《西游记》中苦寻答案。于是,有的对“猪八戒”,有的对“沙和尚”,还有的对出了“牛魔王”。更有的考生对此题大为不满,一怒之下写出了“王八蛋”。自然,这些答案只能得“零分”。据说,只有一名考生以答出“胡适之”得了满分,但这并不是标准答案。“祖冲之”最为完美。阅卷教师认为,“胡适之”虽然比不上“祖冲之”完美,但也说得过去。“胡”、“”都是姓氏;“适”、“行”都是动词;“之”、“者”也都是虚词。 试后有人对这种考试方式提出异议,寅恪先生解释说:“对对子有益处,可以考出虚实字,懂得平仄声,还可以看出读书之多寡,语藏之贫富,思想之条理。”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对联是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和汉语能力的。“北大之父”蔡元培指出,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是一种高度概括和集中的文艺形式,是汉语言艺术的集大成者。”艺术大师周汝昌也说,“春联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 诸生不识对联趣,纵读诗书也枉然。 二、对联的类型 从反映的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对联可以分为: 春联: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主要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如: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楹联: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过去常在官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楹

最新整理结核病健康知识讲座讲稿资料教学教材

结核病健康知识讲座讲稿资料 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传染病,目前全球有约20亿人被感染,每年新出现结核病患者约800-1000万,每年因结核病死亡人数约为200-300万。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因结核病死亡人数每年达13万,超过其它传染病死亡人数的总和。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球27个耐多药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结核病患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印度。结核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 肺结核的危害? 肺结核是传染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对您个人而言会造成肺的损伤,影响您的工作、生活,严重的甚至会危及您的生命;同时还有可能会传染您的亲人和朋友。如果得了肺结核没有按疗程完成正规治疗,极有可能转化为难治的耐药结核。 肺结核病预防 1、病人居室开窗受阳光照射,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病人的衣物、被褥要经常洗晒。 3、病人的餐具可煮沸消毒。 4、病人不要随地吐痰,要将痰吐在纸上烧掉。 5、有传染性的病人在隔离期不要到公共场所去活动,也不要近距离对别人咳嗽、高声谈笑,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或手巾掩口鼻,以免传染给他人。 6、当家中出现传染性强的排菌肺结核病人时,要弄清楚家庭其他成员是否也感染上结核菌。家庭中其他成员应及时到结核病防治机构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尤其是老人、

儿童机体抵抗力较低,容易感染上结核病。 7、平衡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8、新生儿及时接种卡介苗。 9、对15岁以下儿童接触者,作结素试验,反应强阳性者0mm 以上,考虑预防性服用异烟肼3-6个月。 10、戒烟。 防止结核菌的传播 (1)减少结核菌播散:加强健康教育,使大家懂得结核病的危害和传染方式,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卫生习惯;对结核病患者的痰要焚烧或药物消毒;病人在公共场所应带口罩,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嘴,不要面对他人大声说话。 (2)减少环境中结核菌的浓度:在通风不良、较密闭的环境,如冬季家庭内、集体生活居住拥挤的群体内,结核菌容易传播,需要定时开窗通风,日光照射也很重要。(3)减少接触传染源:排菌肺结核病人应避免到人群拥挤、人群接触频繁的场所活动或工作,家庭成员中发现肺结核,除积极治疗、通风换气外,有条件的家庭,最好让患者单独住一间房,无条件则分床睡。 国家主要免费政策 我国对初诊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或疑似肺结核患者免费提供胸片和痰涂片检查,对治疗期间随访的肺结核患者免费进行痰涂片检查,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免费提供治疗期间的主要抗结核药物。

学习对联心得体会

学习对联心得体会 各位老师,各位学友:我受五期班委之托今天有幸和大伙儿一起交流学联的心得体味。说实话,比较汗颜。因为觉得自己学得不行,怕有负老师和各位学友的期望。但是要说收获确信是有的。回忆学联这一路,我大致做了一下总结:分为心得篇和实战演练篇。 一、心得篇:我想简单说两点,一是学联如做人,一具端正仔细的学习态度是必须的。 二、学联如爬山,足踏实地,持之以恒才干到达希翼的彼岸,别断积存,循序渐进才干厚积薄发。 (因为时刻关系,此处省略一千字。)总体来说算是对东风老师提出的"四心三多"正确理解和灵便运用。这个地方有两点我觉得别能省略,一是对于"多练"的咨询题。有的同学想,我对的句子不行,怕别人笑话,所以索性只做个旁观者。我想说,我们要勇于做那只"过河的小马",你别下水,永久别知水的深浅,别知下水后的精彩。 兴许因为我是工科生,喜欢用数字来制定目标和考核目标完成。从2014年十一月至今,我给自己定下一具规定,每天对句最少五个。东风老师的对句三百差不多完成一半,自己出句二百多个。加上临屏对句早就超过了一千个,且别论好坏,多炼才干锻炼我的考虑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你对别出,你就会想方法去阅读,去学习他人的句子。从而反思自己的句子,假如不过旁观,能收获到什么呢? 我向来坚信两句话,也把这两句话作为自己学习的座右铭,那算是:"勤能补拙"和"天道酬勤".东风老师在国粹搞的对句联赛中,我坚持参加对句,其中一具句子被有幸选入到优秀对句赏析里,这让我着实窃喜了一番呢。 二是练习办法咨询题。偷偷告诉你们一具学习流水对的诀窍哈,那个隐秘我可是第一次爆料哦。那算是除了正常的课堂练习外,经常研读学习东风老师的对句三百、出句三百,同时尝试去对句,专心去领悟他的对句思路和意境流转。三期清浅师姐三百句对完了,我曾经下过决心,五期毕业前要把三百句对完,因为懒散,目前我完成了对句一半。七期学弟学妹们那么厉害,一定有超越的我们的,加油哦! 二、实战篇(因为中高级要学习出句和成联,因此我在这两方面多费一些笔墨) 1、分析出句:解析联意,是一切对联的开始。分析出句包括推断出句的节奏、平仄、词性、结构等格律咨询题;分析出句的修辞手法、用典。分析出句句意、感情色调及其字外之意,寻出出句的关联点即联眼;我们要经过文字感知出句要表达的是什么。然后,我们再由出句给出的条件联想起某一具恰当的画面来呼应出句。下面我以我特别喜欢的两个老师的经典对句为例说一下析联。 一棹撑开烟水阔==只身隐去姓名无【再嫁东风】 应景分析:看到此联,我脑海里立刻出现一副山水闲淡,一具隐者悠然世外,或看花赏月,或夜舟垂纶,把酒青天的画面。上联以景入情,"阔"是联眼,这个地方的"阔"别仅仅是看到的水面阔,更是心里放下后的一种"阔".下联延伸和递进了上联的意,原来是卸下世俗的功名,云淡风轻,才使得视野更加开阔。 再如:旧事有时归纸篓==相思照样降眉弯【东风】 应景分析:满腹的心事向谁诉,知心的话语几人听?无人可听,无人可寄,只好写进纸里,丢进纸篓,散入风中——但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多读几遍东风对联,便能够发觉流水对普通遵循如此的规律,这和诗词有很大的相似,算是,情景结合,以景带情,以情入景。上联一般的叙事,下联以情致胜。一具联,算是一副画面,一具故事。这正是流水对最出彩和最吸引人的地点。 笛外烟村花簌簌[东风]=堂前旧燕影双双[柒米] 析联:暮春时节,悠扬的笛声阵阵,放眼望去,远处的村舍在轻轻的薄烟缭绕下显得如梦如幻。四周的绿树红花随着微风摆动,宛然通了灵气普通,伴着音乐婆娑起舞,那成双

卫生健康知识讲座稿

卫生健康知识讲座稿 同学们: 为了提高你们的卫生保健意识,确保你们的身体健康,特对你们进行一次卫生保健知识宣传: 一、如何注意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这是一类经常发生的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因此,预防食物中毒,保证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了解一下食物中毒的种类。食物中毒主要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中毒。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中毒主要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另外,菜豆中毒、豆浆中毒和因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中毒也时有发生。 那么怎样预防食物中毒呢? 针对儿童青少年的特点,应该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会把致病菌从人体带到食物上去。比如说,手上沾有致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会进入消化道,就会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 2、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其感官性状,是否有腐败变质。尤其是对小食品,不要只看其花花绿绿的外表诱人,要查看其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有厂名、厂址等标识。不能买过期食品和没有厂名厂址的产品。否则,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无法追究。 3、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尤其是生吃蔬菜瓜果要清洗干净;需加热的食物要加热彻底。如菜豆和豆浆含有皂甙等毒素,不彻底加热会引起中毒。 4、尽量不吃剩饭菜。如需食用,应彻底加热。剩饭菜,剩的甜点心、牛奶等都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不彻底加热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5、不吃霉变的粮食、甘蔗、花生米,其中的霉菌毒素会引起中毒。 6、警惕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中毒。装有消毒剂、杀虫剂或鼠药的容器用后一定要妥善处理,防止用来喝水或误用而引起中毒。 7、不到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小摊贩处购买食物。 8、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 9、提倡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细菌的侵袭。 只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认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掌握一些预防方法,提高自我卫生意识,就能最大限度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度,预防食物中毒,保证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 二、注意流感的措施: 冬季是学校传染病多发季节,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学生是传染病易感人群.为了保证学生身心健康,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结合我校实际,特做如下

部编版小学语文 五年级专题知识拓展提升讲义 对联

五年级语文句子板块讲义 第一讲对联的来源、概念及其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来源。 2.了解对联的概念及特点。 3.掌握最基本的对联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对联的概念。 2.了解对联的特点。 3.掌握对联的基础知识,并会简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故事导入】 苏东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轼上联的意思是: 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下联的意思: 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狗啃河上(和尚)骨—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苏东坡和佛印的对话中可见,俩人都用了谐音“互怼”,两句话也十分对仗,狗对水都是名词,河上对东坡都点名了地点,骨对尸都是名词且意义相似,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对联!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对联的概念。 二、知识梳理 (一)对联的起源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

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shēn shū)”和“郁垒(yùlǜ)”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ǎ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二)对联的概念 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g)。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起源于桃符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开始于明代。 (三)对联的特点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例1:删改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使之对仗工整。 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起床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改后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例2:袁世凯死后,其亲信广征挽联。有一个爱国青年送来一副: 上联:袁世凯千古下联:中国人民万岁 袁氏亲信们初见对联特别高兴,认为此联赞颂袁世凯千古流芳,后来被人点破对联的机密,大发雷霆。你知道这副对联的机密吗? 上联5个字,下联6个字。这个对联不对称,意思是说袁世凯起(齐)中国人民。 例3: 一次,苏轼在莫干山游玩,甚是疲乏,打算休息一会儿,便走进了一座庙宇。 主事老道见苏轼衣着简朴,便冷淡地指了指椅子说: “坐!”然后,对道童喊道:“茶!” 苏试坐下和老道闲聊起来。从谈话中,老道发觉来客颇有才华,非一般书生,即把他引至大殿,客气地说:

健康知识讲座主持词2020

健康知识讲座主持词2020 健康知识讲座主持词2020(一)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举办这次“健康知识讲座”,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同志们的保健意识,提高保健水平、生命质量和身体素质,引导广大干部自觉摒弃陈旧落后的思想和生活观念,普及卫生防病知识,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培育文明健康新风。参加这次讲座的有某某机关干部职工共100多人。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灸科主任、中医师xx大夫主讲。程大夫出生于中医世家,十五岁就开始学习针灸方法,已从事临床工作20多年。程大夫多次自费到xx、xx、xx等地师从多位中医名家和针灸专家系统学习中医理论,潜心研习针灸医术,立志学精学深,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解除患者病痛。在多年的行医生涯中,程大夫始终坚持“忠实于科学,服务于健康”的理念,在医术上精益求精,在服务上无私奉献,在工作上开拓进取,积累了丰富的保健知识和临床经验,为我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杨书记在xx调研时,了解了程大夫的突出事迹后,亲自邀请并安排举办这次健康教育和保健知识讲座。举办这次健康知识讲座,既体现了杨书记对程大夫医德医术的充分肯定,也体现了杨书记对广大干部职工健康状况的关心和爱护;既是广大干部职工强身健体的实际需要,也是普及健康知识,保护大家身心健康、调动工作积极性、提

高工作效率的现实需要。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程大夫为大家讲座。 同志们,程大夫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为我们传授健康理念和健康知识,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程大夫的精彩讲座表示真诚的感谢! 今天程大夫为我们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辅导,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卫生保健课,使我们受益匪浅。程大夫的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是指导大家加强自我保健,开启健康之门的金钥匙。通过这次讲座,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自我保健意识,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加强体育锻炼,从而以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充沛的精力投入到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去,愉快地工作,幸福地生活。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程大夫的精彩讲座表示真诚的感谢! 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健康知识讲座主持词2020(二)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举办这次“健康养生知识讲座”,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同志们的健康保健意识,提高生命质量和身体素质,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培育文明健康新风。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xx中医药大学附属xx医院未病中心主任xx教授和xx健康中心主任刘xx教授组成的

高中语文讲义资料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讲义资料《奇妙的对联》教 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 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 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赏析名联;尝试对对联。 (二)过程与方法 课前搜集整理,课内讨论交流,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借鉴仿写,使学生有所积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对联知识尝试

对对子。 【教学方法】采用板块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联系以前学过的古诗文,温故知新,引导学生掌握对联知识。 【教学准备】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搜集活动,积累一些对联故事和名联,为课堂活动做好准备;教师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亦可让学生讲述课外搜集的有关对联的故事)。 以郑板桥智识奇联的故事导入——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 [缺“一”(衣)少“十”(食)没“东西”] 二、板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多媒体课件显示) 1.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常识。(学生回答后多媒体显示) l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

l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l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l对联讲究平仄,平仄相异,仄起平落。 2. 指导学生根据对联的常识完成课本练习。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1)上联:孙行者下联:祖冲之(胡适之)要求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说出理由即可。 (2)上联:一代文章推《子夜》下联:毕生心血似《春蚕》 (要求学生按照对联的基本要求回答,然后多媒体显示) 三、板块二: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多媒体课件显示)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分类以及欣赏对联与语文学习的关系。 对联大体可以分为名胜类、喜庆类、哀挽类、谐讽类、文艺类、行业类、集句类等

对联出句与对句要领

《出句与对句要领》 怎么样才能对出好的句子呢?聪明的人,对联高手是凭感觉的。你聪明吗?你是对联高手吗?那么,咱们还是按步就班的来进行对句。我们通过规范划,来达到更好的对句。 想做好一件事情,必须弄清它的规律。通过其规律,找到驾驭它的技巧,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讲一下: 第一、对句的步骤 一般情况下,对句可分为五个步骤,分别是:立意,断句,对词,置律,润色五个方面。想完成一个好的对句,这五个方面是必须滴 先说立意 说简单点,就是找感觉。看到了一个出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确定出句在表达什么?然后置身于其中,在出句那样的意境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做到什么?想到什么?然后才能据此进行对句,使对句内容与出句联结紧密,最后得到了一个意境统一的对句。为每段的词找个相应的词来对。第四步是置律,这是联律规则中“平仄相对”要素。看平仄设置有没有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使之符合对联平仄设置要素。这些都做完了,最后进行润色,检查对句,是否符合对联的各种要素,哪里还有可以改进和提升的地方。

合理的完成这五步,那么,原则上说,我们应该能得到一个较好的对句了。 以上所说的“步骤”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初学者来说,按这样的步骤,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每个人的习惯不同,可能会有其它更直接、巧妙的方法或步骤,但最后要取得的结果是一样的,特别是思维比较敏捷的朋友们。会把这几个步骤穿插融合。当大家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也能够做到。 下面我们针对这个问题说一下: 对联,顾名思义,是即对又联,如果说平仄等要素是对,那么语意要素就是联。可是如何找到上联意境合适的切入点呀?也就是“联”的问题。应对的时候,怎么才能做到这个“联”呢?为了便于说明问题,下面我们引入一个“关联点”的概念。关联“关联点”就是能够通过某种方式,使之产生一个共性,对于出对句而言,它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也可以是同一个事物、同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状态、一种氛围、一种气质。具体的说,我们可以6个方面着手去思考:人、事、物、时、地、景。从这些方面进行探寻对句从其中的某个点上,通过某种关系进行延伸或拓展。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切”。与之相反的就是“隔”,即不切,因为相关联的点会有多很,所以同一个出句,大家思考的角度不同,会对出千姿百态的对句。不同的人、不同的思路、不同的学识、不

对联交流,师生情深【可编辑版】

对联交流,师生情深 对联交流,师生情深 当高三班主任,要经常跟学生谈心,但是,这种交流很需要时间和技巧,高三阶段一寸光阴一寸金,而且学生未必愿意敞开心扉。怎么办?我采用了一种崭新的形式对联交流。每天早上,值日生拟写一联于黑板,学生随时可添上自己的对子。晚自习前,我给联语以评价与修改。每次只占三五分钟,学生受益颇多。 一、写联自勉,砥励心志蒲松龄曾撰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我把此联写在黑板上,学生十分喜爱。我告诉大家,这是自勉联,用以励志,我们也可以学写自勉联。于是便开始了每日一联活动。学生们有写立志成才的,如刘剑:大鹏振扶摇之威,立马飞山越海;学子立青云之志,待时立地顶天。刘百洋:人生百载,光阴似箭穿堂去,朝夕必挽;高中三年,蓝图如画入梦来,胜券稳操。彭向能:胜不骄,败戒馁,志在创新;谦受益,满招损,意欲夺魁。吴楚湘:奋力拼搏,定能捉鳖碧海;苦心修炼,自会揽月青霄。朱重永:天高地阔,鸿鹄思展凌云志;檐低树小,燕雀恋唱媚俗歌。有写读书进取的,如刘大海:诗书育人成正果,不望搏取万世名;时代催我奔前程,定会报得一春晖。如信海平:勤奋刻苦,积极进取,学子前程铺锦绣;踏实谦谨,埋头苦干,书生业迹创辉煌。也有责怪自己不努力的,如唐华杰:慕古人,苦读圣贤,奋发有为,后学敬佩不已;察己身,虚度光阴,散漫无聊,晚辈惭愧至极。李娟娟:恨昔日,蹉跎时光,得过且过,逝者如斯悔无益;惜今朝,苦练本领,

急起直追,后来居上喜有望。对这些联语,我都给予充分肯定,并且一边评说,一边修改,同时提议大家将其作为座右铭。 二、拟联抒怀,畅游学海人到高 三,成才心切,为了前程,甘愿吃苦。有言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生深明其道。在每日一联活动中,他们拟出了不少勤勉苦读的生活写真联。有的写惜时,如覃小田:冬去矣,山明水秀,留恋往昔难留恋;春来也,鸟语花香,珍惜今朝倍珍惜。如刘爱云:数门功课消永日,一窗晨昏伴英才。如陈玉:忆往昔,浪费分分秒秒生遗憾;思如今,抓紧点点滴滴铸辉煌。如刘朝军:早上、中午、夜晚,时无空隙;教室、寝室、食堂,马不停蹄。有的写勤学,如蒋勋军:窗前晨读,书声荡漾诵新篇;灯下夜练,笔意纵横涌春潮。如李贞秀:段考已去,回首看,悔太多,罢罢罢,知今是而昨非;升学在即,抬眼望,梦犹新,学学学,悟苦尽必甘来。 三、题联生活,笔凝情致每日一联中,学生拟的联,多是来自生活,或对人生的思考,或对生活的感悟,充满了独特的情趣。如付万来:满山竹笋破冻土,遍地鲜花迎风开。夏岩:春风春雨翻新绿,瑞雪瑞气兆丰年。很有点农家乐趣。蒋明珠:时时索源源流远,日日求知知慧深。蒋红飞:引来盈盈智慧水,浇开灼灼学问花。多少有点书卷气。毛文娟:迎春探春惜春春光在,求学好学会学学问深。阳琼路:旭日东升,前程辉煌红胜火;夕晖西照,晚霞灿烂美如画。留下点斯文味儿。罗艳美:花木兰远征沙场,横刀立马,盛名万代;武则天巧取唐祚,治国安邦,美誉千秋。体现了个人志趣。陈杨锟:高考在即,来去匆匆,时间处于投掷间;分别将临,情意浓浓,友谊融入忙碌中。记下了生活写真。有学生将班名室名嵌进对联,听202

对联文化讲座

对联文化讲座 恕俭出品:对联文化讲座 目的:1. 让学生学到一些基本的对联知识; 2. 使学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热爱。 (一)对联的起源 对联是最具民族风格、最能体现汉语特点的文学式样,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之一。对联作为一种应用文体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多有出现。对对联也是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热门话题。对联作为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无论是名川大山、佛寺道观、还是园林水榭、亭台楼阁、药房酒店……到处都可以看到对联,可以说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对联。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语文试题是陈寅恪先生编制的,只有两道,一道是作文题,一道就是联对。上联是“孙行者”,要求考生对下联。“孙行者”是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别名。许多考生见到这样一个“怪题”,大惊失色。为难之余,只好搜肠刮肚地在《西游记》中苦寻答案。于是,有的对“猪八戒”,有的对“沙和尚”,还有的对出了“牛魔王”。更有的考生对此题大为不满,一怒之下写出了“王八蛋”。自然,这些答案只能得“零分”。据说,只有一名考生以答出“胡适之”得了满分,但这并不是标准答案“祖冲之”。阅卷教师认为,“胡适之”虽然比不上“祖冲之”完美,但也说得过去。“胡”、“孙”都是姓氏;“适”、“行”都是动词;“之”、“者”也都是虚词。 试后有人对这种考试方式提出异议,陈寅恪先生解释说:“对对子有益处,可以考出虚实字,懂得平仄声,还可以看出读书之多寡,语藏之贫富,思想之条理。”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对联是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和汉语能力的。“北大之父”蔡元培指出,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是一种高度概括和集中的文艺形式,是汉语言艺术的集大成者。”艺术大师周汝昌也说,“春联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 在此,我套用红学中的一句俗语,那就是:诸生不识对联趣,纵读诗书也枉然。 相传对联起源于五代时期,当时的人们过年的时候有在门边贴桃符的习俗。桃符是一种画有神像的桃木板,贴这种板被认为有避邪的作用。有一次过年,蜀主孟昶忽发奇想在桃木上题了字。这便是最早的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孟昶不仅自己写,还命令下属写,后来这种形式推广了,就演变成了春节贴对联习俗。 春节贴对联,别的节日也可以贴,各种节日有各种名目的对联。例如:办婚事贴的对联叫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