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第二章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题2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大体上分为三类,即“线形标准”、“载重标准”、“净空标准” 2.设交点JD处路线转角为α,缓和曲线角为β,则设置对称基本型平曲线的几何条件是α≧2β。 7.丘陵区选线的布线特点:平坦地带——走直线具有较陡横坡的地带——走匀坡线,起伏地带——走直线与匀坡线之间。 8.减少和消除冲突点的方法有实行交通管制、采用渠化交通和修建立体交叉。 3.汽车行驶的充要条件是:T≥R(驱动力大于等于行驶阻力)和T ≤ψ·GK (驱动力小于等于附着力)。 4.缓和曲线长度的计算主要考虑旅客感觉舒适、超高渐变率、行驶时间和路容美观几方面。 5.施工高度是指在任一横断面上设计标高与中桩地面标高之差,又称填挖高。 6.中间带是由两条左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组成,其表面形式有凹形和凸形两种。 7.越岭线垭口选择要全面考虑垭口位置、标高、地形、地 质和展线条件等。 8.RS、GIS、GPS分别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9.定线是在选线布局的基础上具体定出道路中线位置的作业过程。10.道路交叉的交错点包括合流点、分流点和冲突点等三类,其中冲突点对交通的干扰和行车的安全影响最大。 11.横断面设计图应按从下到上、从左到右进行布置,一般采用1:200 的比例。 12.道路建筑限界又称净空,由净高和净宽两部分组成。 13. 城市道路设计标高是指建成后的行车道路面中线标高或中央分隔带中线标高。 1.当车速为32km/h时,路拱横坡为2%,超高横坡度为6%,横向力系数μ=0.12,则曲线最小半径为(D ) A、135m B、100m C、80m D、45m 2、某公路某段采用人工挖运土方,已知免费运距为20m,借方单价为16元/m3,远运运费单价为4元/m3·km,则其经济运距为(C ) A、24m B、80m C、4.02Km D、4.2Km 3、平原区路线选线时( A ) A、原则上不穿过城镇 B、尽可能穿过城镇 C、高速公路可穿过城镇 D、乡村道路不宜穿过村镇 4.公路工程两阶段设计是指( B ) A.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 B.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C.技术设计和初步设计 D.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5.汽车在某一档位以速度V做稳定行驶,相应的动力因数为D,设滚动阻力系数为f,则汽车所能克服的纵坡度i为( B ) A. i=D + f B.i=D - f C.i = D f D.i = D/f 6.关于附着系数,正确的是( C ) A.与车速无关 B.车速越高,φ越高 C.车速越高,φ越低 D. 与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试卷(B)卷及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试卷(B)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3×5=15分) 1.缓和曲线2.纵断面3.横净距4.选线5.渠化交通 二、填空(15分,每空0.5分) 1.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有、、、。 2.平曲线中圆曲线的最小半径有、、。 3.纵断面设计线是由和组成。 4.有中间带公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 5.公路选线的步骤为、、。 6.沿河线路线布局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7.纸上定线的操作方法有、。 8.平面交叉口可能产生的交错点有、、。 9.平面交叉口的类型有、、、 10.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有、、三种。三、判断、改错(20分,判断0.5分,改错1.5分) 1.各等级公路的设计速度是对车辆限制的最大行驶速度。() 2.《公路设计规范》推荐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必须大于6V(m);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必须大于2V(m)。() 3.某S型曲线,平曲线1的圆曲线半径R 1=625m,缓和曲线长度L s1 =100m;平曲线2的圆曲线 半径R 2=500m,缓和曲线长度L s2 =80m,则其回旋线参数A 1 / A 2 =1.5625。() 4.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V=80Km/h,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Ls min =70m ,则不论平曲线半径的大小,缓和曲线长度均可取70m。() 5.对于不同半径弯道最大超高率i h 的确定,速度V为设计速度,横向力系数μ为最大值。()6.越岭线纸上定线中,修正导向线是一条具有理想纵坡,不填不挖的折线。() 7.纵坡设计中,当某一坡度的长度接近或达到《标准》规定的最大坡长时,应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但其长度不受限制。() 8.越岭线的垭口选定后,路线的展线方案就已确定;过岭标高与展线方案无关,仅影响工程数的量的大小。() 9.环形交叉口,对于圆形中心岛半径的确定,是按照环道上的设计速度来确定。()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题(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 (1*25=25分) 一、填空题1.现代交通运输由_____铁路_____ 、____公路___ 、_水运____ 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3.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_____直线______ 、__缓和曲线_____和___圆曲线__。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_10000___米。 5. 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 米,物高米。 6.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主要阻力有__空气_____阻力、____道路____阻力、___惯性___阻力。 7.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___绕内侧边缘旋转________、____绕路中线旋转_______和____绕车道外侧边缘旋转_______ 三种。 8.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__全面布局_________、__逐段安排_________、____具体定线_______。 9. 公路定线一般有___纸上定线________、___实地定线________和_____航测定线_______三种方法。 10. 对于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通常有_建立交通管制__________ 、__采用渠化交通_________和___修建立体交叉_________。 (1*15=15分) 二、选择题1.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C )。 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 D 通行能力 共 页,第 页

2.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 A )。 A 停车视距 B 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 D 错车视距 3.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B )。 A 内边轴旋转 B 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 D 绕各自行车道中心旋转 4.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 D )。 A 离心力 B 横向力 C 垂向力 D 横向力系数 5.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A )。 A 1:1:1 B 1:2:1 C 1:2:3 D 3:2:1 6.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D )。 A 汽车动力性能 B 公路等级 C 自然因素 D 排水要求 7.在纵坡设计中,转坡点桩号应设在(B )的整数倍桩号处。 A 5m B 10m C 20m D 8.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路线( D )设计成果。 A 平面 B 纵断面 C 横断面 D 平、纵、横 9.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B )行驶。 A. 加速 B. 等速 C. 减速 D. 无法确定 10.人工运输土石时,免费运距为第一个( C )。 A 5m B 10m C 20m D 50m 装 订 线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卷(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考核试卷 试卷 A 考试方式 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总计 20 分), 在每个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题末的括号中。 1.通常为一般公路所采用的测设程序是 ( )。 A.一阶段测设 B.二阶段测设 C.三阶段测设 D.四阶段测设 2.空气阻力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汽车质量 B.道路质量 C.轮胎与路面的附着条件 D.汽车车速 3.根据设计规的规定,不需设置缓和曲线时,其圆曲线半径应大于等于 ( )。 A.极限最小半径 B.一般最小半径 C.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D.临界半径 4.不属于纵断面设计的控制指标是 ( )。 A.最大纵坡 B.平均纵坡 C.最短坡长 D.坡度角 5.设相邻两桩号的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1和A2,该两桩号间距为L ,则用于计算土石方体积V 的平均断面法公式为 ( )。 A.V=(A1+A2)L B.V=2(A1+A2)L C.V=(A1-A2)L D.V=(A1+A2)L/2 6.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 ( )。 A.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 B.确定所有细部控制点 C.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 D.逐段解决局部路线方案 7.现场定线时,放坡的仪具可采用 ( )。 A.水准仪 B.手水准 C.罗盘仪 D.求积仪 8.某断链桩 K2+100=K2+150,则路线 ( )。 A.长链50米 B.短链50米 C.长链25米 D.短链25米 9.某级公路平曲线半径R =60m ,s l =35m ,采用第2类加宽,最大加宽W =1.5m ,加宽过渡方式按直线比例,缓和曲线上距ZH 点10m 处加宽值为 ( )。 A.0.15m B.0.23m C.0.43m D.0.86m 10.测角组作分角桩的目的是 ( )。 A.便于中桩组敷设平曲线中点桩 B.便于测角组提高精度 C.便于施工单位放线 D.便于选择半径 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2 分,总计 10 分), 判断正误,如果正确,在题干后的括号划√;否则划×并改正错误。 1.公路平面线形基本要素有直线、圆曲线与二次抛物线。 ( ) 2.计算路基横断面挖方面积时,挖土方与挖石方的面积合在一起计算。 ( ) 3.公路行车视距标准有停车视距标准、错车视距标准、超车视距标准三种。 ( ) 4.汽车匀速运动,动力因数等于道路阻力系数。 ( ) 5.沿溪线布线时,一般应优先考虑高线位。 ( )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超高:

同济大学道路勘测设计作业教学文案

同济大学道路勘测设 计作业

第一章绪论习题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指标,为什么? 2、公路设计中因设计交通量不同,在同一地形分区内分段采用不同公路等级 km/。 时,相邻设计路段的计算行车速度之差不宜超过h 3、城市道路是如何分类的,与公路的分类分级有何不同? 4、设计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有什么关系? 第二章汽车行驶理论习题 1、汽车的行驶阻力有那些?汽车行驶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 2、什么叫汽车的动力因数,它反映了汽车的什么性能? 3、已知某条道路的滚动阻力系数为0.015,如果东风EQ140型载重车装载90% km/的速度等速行驶,试求(1)H=0,(2)H=1500m海时,挂1V档以30h 拔高度上所能克服的最大坡度。 km/的速度开始在3%的4、己知λ=0.8,f=1%,若东风EQ-140型载重车以80h 坡道上爬坡,当该坡道长为600m时,求到达坡顶的车速。 5、假定某弯道的最大横向力系数为0.10,则 (1)当R=500m,h i=5%时,允许最大车速为多少? (2)当V=80km/h,h i=-2%(反超高)时,平曲线半径至少应为多大? km/的速度在半径为 6、设某条道路规定的最大纵坡为5%,当汽车以80h 250m、超高横坡度为8%的平曲线上行驶时,求折减后的最大纵坡度。 第三章道路平面线形习题 1、试用级数展开法推导带有缓和曲线的道路平曲线其切移值q与内移值p的数学表达式。 α=15°28′30″,半径R=600m, 2、已知平原区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偏角右 JD=K2+536.48。 要求:(1)选择合理的缓和曲线长度s L (2)计算曲线主点里程桩号; (3)计算曲线上每隔25m整桩号的切线支距值。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课后习题复习题参考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2. 城市道路分为几类? 答: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3.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一般采用几阶段设计? 答:一阶段设计:即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 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 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 4. 道路勘测设计的研究方法 答:先对平、纵、横三个基本几何构成分别进行讨论,然后以汽车行驶特性和自然条件为基础,把他们组合成整体综合研究,以实现空间实体的几何设计。 5. 设计车辆设计速度. 答:设计车辆:指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车辆。 设计速度:指当天气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6.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哪些影响? 答:主要影响道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选用、路线方案的确定、路线平纵横的几何形状、桥隧等构造物的位置和规模、工程数量和造价等。 第二章:平面设计 1. 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 答: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中线上任一点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断面。 2. 为何要限制直线长度? 答: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直线难与地形相适应,产生高填深挖,破坏自然景观,运用不当会影响线形的连续性,过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惫急躁,不利于安全行驶。 3. 汽车的行驶轨迹特征。 答:轨迹是连续的,曲率是连续的饿,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 4. 公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有几种?分别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答:极限最小半径,特殊困难情况下使用,一般不轻易使用; 一般最小半径,通常情况下使用;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在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圆曲线使用。 5. 平面线形要素及各要素的特点。 答: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6.缓和曲线的作用,确定其长度因素。 答:(1)作用: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到舒适; 超高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 (2)因素:旅客感到舒适;超高渐变率适中;行驶时间不过短。 第三章:道路纵断面设计 1.纵断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 2. 纵断面图上两条主要的线形:地面线和设计线。 3. 纵断面设计线由直坡线和竖曲线组成的。 4. 路基设计标高:路线纵断面图上的设计高程。 5. 最大纵坡;:根据道路等级、自然条件、行车要求等因素所设定的路线纵坡最大值;

道路勘测设计第2章平面设计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平面设计 2-5.设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 ,路拱横坡为2%。 ⑴试求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及设置超高(% 8 i h =)的极限最小半径(μ值分别取和)。 ⑵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时,缓和曲线长度应为多少(路面宽B = 9 m ,超高渐变率取1/150) 解:⑴不设超高时: )(h V R i 1272+=μ=0.02)] -(0.035[127802 ?=3359.58 m , 教材P36表2-1中,规定取2500m 。 设超高时: )(h V R i 1272 +=μ=0.8)] (0.15[127802+?=219.1 m , 教材P36表2-1中,规定取250m 。 ⑵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时,以内侧边缘为旋转轴,由公式计算可得: 缓和曲线长度:=?=p i B L '150/1%2%89)(+?=135 m 2-6 某丘陵区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 ,路线转角"38'04954?=α,4JD 到5JD 的距离D=267.71m 。由于地形限制,选定=4R 110m ,4s L =70m ,试定5JD 的圆曲线半径5R 和缓和曲线长5s L 。 解:由测量的公式可计算出各曲线要素: π δπβ??=??=-==1806,18022402m ,240000200032R l R l R l l R l p , R T l R L m p R T -=+? -=+?+=2q 2180)2(,2tan )(00,πβαα 解得:p=1.86 m , q = 35 m , =4T 157.24 m , 则=5T = 110.49 m 考虑5JD 可能的曲线长以及相邻两个曲线指标平衡的因素,拟定5s L =60 m ,

道路勘测设计第6章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确定路线具体位置的工作是在下列那个阶段完成的?() A、工程规划阶段 B、预可行性研究阶段 C、可行性研究阶段 D、设计阶段 2.完成一般路段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是属于()阶段的主要工作之一。 A、初步设计 B、技术设计 C、施工图设计 D、综合设计 3.平原区选线的主要特征是克服()。 A、平面障碍 B、纵断面坡度 C、纵断面高差 D、横断面高宽比 4.山岭区河谷选线时,下列关于河谷选择要点错误的是()。 A、河谷走向应与路线走向基本一致 B、应选择人口密集的河谷作为路线走廊 C、应选择纵坡较缓的河谷 D、要处理好纵坡相差较大的河谷上下游的衔接 5.路线在跨越与其接近平行的主河流时,宜把桥头路线做成()。 A、杓形 B、圆形 C、椭圆形 D、抛物线形 6.在越岭选线中,须以安排路线()为主导,处理好平面和横断面的布设。 A、圆曲线半径 B、平曲线半径 C、横坡 D、纵坡 7.隧道高程的选定应根据越岭地段的地质条件,以()作为参考依据。 A、临界宽带 B、临界长度 C、临界高程 D、临界造价 8.山脊线选线的关键是()。 A、选择过岭高程 B、选择控制垭口 C、选择侧坡 D、试坡布线 9.当丘陵区地形开阔、布线条件理想时,路线技术指标应选择()水平。 A、高 B、中偏高 C、中 D、中偏低 10.按照现行设计文件编制要求,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定线均应采用()。 A、纸上定线 B、现场定线 C、三位模拟定线 D、航测定线 二、多项选择题 1.最有效的选线做法包括()。 A、从大面积着手 B、由面到线 C、由粗到细 D、逐步优化

E、经济与技术综合比较 2.影响路线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 A、拟建项目的功能定位 B、拟建项目在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中的作用 C、沿线自然条件的影响 D、技术标准和施工条件的影响 E、拟建项目在区域路网的分布 3.下列关于平原区选线要点说法错误的是()。 A、路线应采用较高的平纵面技术指标 B、路线应尽量直穿城镇密集区 C、路线与河流的夹角宜为90° D、天然气输送管道应采用上跨式跨越高速公路 E、路线宜采用大半径平面曲线绕避障碍 4.在进行沿河(溪)线的河岸选线时,在不影响路线整体布局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的一岸。 A、阴坡 B、背风 C、阳坡 D、迎风 E、任意 5.直穿狭窄峡谷的路线,可根据河床宽窄、水文情况、岸壁陡缓等采用()方法通过。 A、与河争路,侵占部分河床 B、开凿半隧道 C、采用半边桥 D、采用悬出路台 E、修建顺水桥 6.下列垭口底层构造中,路线一般尽量避开的是()。 A、软弱层型 B、构造型 C、断层破碎带型 D、松软土侵蚀型 E、断层陷落型 7.适宜回头展线的有利地形包括()。

2-2-2(1)《道路勘测设计》

2-2-2 (1)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习题集一、名词解释 1.公路技术标准 2.高速公路 3.临界速度 5.汽车的最大爬坡度 6.汽车的动力上坡 8.汽车的制动性能 10.极限最小半径 13.行车视距 14.停车视距 16.视距包络图 18.最大坡长 19.道路线形设计 23.爬坡车道 26.超高 27.超高值 28.经济运距 29.道路选线 30.定线 31.导向线 32.二次修正导向线 35.直线型法 36.曲线型法 38.环形交叉 40.交织长度 41.交织段长度 44.断链 45.定测 46.公路网 47.公路网拥挤度

二、单项选择题 3.为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交通部在1990年制订了交通发展长远规划,并计划从“八五”开始用30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该计划,该计划的名称是()。 A 791 8工程 B 211工程 C 三主一支持 D五纵七横4.我国现行标准将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等级。 A 三个 B 两个 C 六个 D 五个5.根据现行标准规定,四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 A 15000~30000辆 B 25000~55000辆 C 45000~80000辆 D 60000~100000辆 6.根据现行标准规定,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 A 15000~30000辆 B 5000~15000辆 C 45000~80000辆 D 60000~100000辆 7.高速公路和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预测。 A 10年 B 15年 C 20年 D 30年8.一级公路,以及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预测。 A 10年 B 15年 C 20年 D 30年9.高速公路设计路段长度不宜小于()。 A 5km B 10km C 15km D 20km 10.一、二级公路设计路段长度不宜小于()。 A 5km B 10km C 15km D 20km 13.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包括我国一般采用()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依据。 A 第1位 B 第10位 C第30位 D 第50位14.在线形设计时,车座数小于或等于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的货车车辆折算系数为()。 A 0.5 B 1.0 C 1.5 D 2.0 15.()是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时,所需推力与车轮负荷之比,即单位车重所需的推力。 A 滚动阻力系数 B横向附着系数 C 纵向附着系数 D 汽车的回转质量换算系数16.在所有汽车行驶阻力中,与行车速度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 滚动阻力 B 空气阻力 C坡度阻力 D 惯性阻力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题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题(部分) 第一章 1.我国公路如何分级的? 答: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2.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哪些影响? 答:1.地形决定了选线条件,并直接影响道路的技术标准和指标 2.气候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地面水的数量、地下水位高度、路基水温情况等,影响路线平面位置和竖向高度的确定 3.水温情况决定了地基和路基附近岩层的稳定性,决定路线方案和布设,同时也决定了土石方施工的难易程度和筑路材料的质量 4.土是路基和路面基层的材料,它影响路基形状和尺寸,也影响路面类型和结构的确定 5.地面植物影响路线的布设 3.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及其特点和适用性有哪些? 答:四种基本形式: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 特点:p19 4.道路设计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一阶段设计,两阶段设计或三阶段设计 内容:p24 第二章 计算题:p48 第三章 1.道路最大纵坡是如何确定的? 答:大纵坡是指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考虑因素:汽车的动力性能、道路等级、自然条件以及工程及运营的经济等。城市道路最大纵坡:公路最大纵坡-1% ;高速公路:最大纵坡可上调1%(特殊情况);海拔2000m以上,四级公路最大纵坡8% ;大中桥上最大纵坡4% ;桥头引道最大纵坡5% ;隧道内最大纵坡3% ;非机动车交通量较大时:平原微丘2~3%;山岭重丘4~5% 2.为何要限制平均纵坡及合成坡度? 答:限制平均纵坡是为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限制及缓和坡段的规定,保证车辆安全顺适行驶。限制合成坡度可以避免急弯和陡坡的不利组合,防止因合成坡度过大而引起该方向滑移,保证行车安全 3.为何要设置爬坡车道?如何设置? 答:在公路纵坡段较大的路段,大型车与小型车的速差变大,超车频率增加,对行车安全不利。速差较大的车辆混合行驶,必然减小小快车行驶自由度,导致通行能力降低。为消除不利影响,在陡坡路段增设爬坡车道。 爬坡车道设置包括:横断面组成、横坡度、平面布置与长度 4.避险车道的作用及其组成是什么? 答:作用:一是使失控车辆从主线中分流,避免对主线车辆造成干扰;二是使失控车辆平稳停车,不应出现人员伤亡、车辆严重损坏和装载货物严重散落的现象。 组成:引道、制动车道、服务车道、辅助设施 5.纵断面设计的方法步骤是什么? 答:1.拉坡前准备工作(绘制纵、横断面图)2.标注控制点位置(高程控制点,经济点)3.试坡(用直线通过高程控制点,穿过一系列经济点重心位置)4.调整(根据规范和选线意图进行微调)5.核对6.定坡 6.计算题:p83

《道路勘测设计》第章平面设计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平面设计 2-5.设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 ,路拱横坡为2%。 ⑴试求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及设置超高(% 8 i h =)的极限最小半径(μ值分别取0.035和0.15)。 ⑵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时,缓和曲线长度应为多少(路面宽B = 9 m ,超高渐变率取1/150)? 的π δπβ??=??=-==1806,18022402m ,240000200032R l R l R l l R l p , R T l R L m p R T -=+? -=+?+=2q 2180)2(,2tan )(00,πβαα 解得:p=1.86 m , q = 35 m , =4T 157.24 m , 则=5T 267.71-157.24 = 110.49 m 考虑5JD 可能的曲线长以及相邻两个曲线指标平衡的因素,拟定5s L =60 m ,

则有:522460p R = ,302 60m ==,"28'20695?=α 解得=5R 115.227m 2-7、某山岭区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 ,路线转角 "00'54322?=右α ,"00'3043?=右α ,1JD 至2JD 、2JD 到3JD 距离分别为458.96 m 、560.54 m 。选定m L R S 6530011==,,试分别确定2JD 、3JD 的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 0,由于3JD 是小偏角,根据《规范》可得,所需曲线最小长度为: m L 555.1555 .4700700 min ===α,则切线长m 7.7723=≈L T 2JD 与3JD 为反向曲线, 由《规范》可得,直线段最小为速度的2倍,即120m,则有354m 77.7-128.84-54.560=,显然满足曲线的要求。 按min L 反算半径:m 59.1980180min =??=π αL R ,由于半径大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30291?=右α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点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点 1. 道路按用途分类:公路,城市道路,林区道路,厂矿道路,乡村道路。 2. 道路的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交通服务的特性,它包括通过功能和通达功能。通过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安全,快捷,大量交通的特性。通达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与出行端点连接的特性。 3. 公路按功能划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 4. 公路按行政管理属性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 5. 公路分级(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6. 公路技术标准:在一定自然条件下能保持车辆正常行驶性能所采用的技术指标体系。 7. 道路建设项目三个程序:准备、实施、总结。具体分为:项目建议书(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开工准备、施工、竣工验收、通车运行、后评价。 8. 平面线性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9 .为何要设置爬坡车道和避险车道:(1)公路纵坡较大路段上,载重车爬坡需克服较大坡度阻力,使输出功率与车重比值降低,车速下降,大型车与小型车速差变大,超车频率增加,对行车安全不利。速差交大的车辆混合行驶,必然减小快车的行驶自由度,导致通行能力降低,增设爬坡车道,将载重车从正线车流中分离出去,提高小客车行驶自由度,确保行车安全,提高路段通行能力(2)供失速车辆驶入,利用制动破床的流动阻力和坡度阻力迫使汽车减速停车,可避免减轻车辆和人员损伤。 10. 为什么要进行平曲线加宽、超高设计?加宽原因:汽车行驶在圆曲线上,各轮迹半径不同,其中后内内轮轨迹半径最小,且偏向曲线内侧,故曲线内侧应增加路面宽度,以确保圆曲线上的行车安全。设置超高的原因:将此弯道横断面做成向内倾斜的单向横坡形式,利用重力向内侧分力抵消一部分离心力,改善汽车的行驶条件。让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能获得一个向圆曲线内侧的横向分力,用以克服离心力,减少横向力,从而保证汽车在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能安全、稳定、满足计算行车速度和经济、舒适地通过圆曲线。 11. 路线平、纵线形设计中应避免的组合:1)避免竖曲线的顶、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2)避免将小半径的平曲线起、讫点设在或接近竖曲线的顶部或底部3)避免使竖曲线顶。底部与方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4)避免小半径的竖曲线与缓和曲线重合5)避免在长直线上设置陡坡或长度短、半径小的竖曲线6)避免出现驼峰、暗凹、跳跃等使驾驶员视线中断的线性。 12 .缓和曲线的作用是什么? (1)作用①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②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③超高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④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 13. 什么是合成坡度,为什么要限制平均纵坡及合成坡度:(1)道路纵坡和横坡的适量和(2)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限制及缓和坡段,避免急弯和陡坡的不利组合,防止因合成坡度过大而引起该方向滑移,保证行车安全。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答卷及详解 一.填空题:21分 1.高速公路为全封闭、全立交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高速公路分为四车道、六车道和八车道三种。 2.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可归纳为方格网式、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四种基本类型。 3.我国现行的《公路工程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小客车、载重车、鞍式车三类。 4.道路平面线形是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组成,称之为“平面线形三要素”。 5.越岭线的展线方式主要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和螺旋展线三种。 6.道路建筑限界由净空和净高两部分组成。 二、名词解释:16分 1.S型曲线:相邻两反向曲线通过缓和曲线直接相连的线形 2.城市道路:在城市围,主要供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具有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 3.回旋参数:、回旋线中表征回旋线缓急程度的一个参数 4.计价土石方:所有的挖方和借方之和 5.行车视距: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看到前方一定距离的公路以及公路上的障碍物或迎面来车,以便及时刹车或绕过,汽车在这段时间里沿公路路面行驶的必要的安全距离。 6.缓和坡段:当连续陡坡长度大于最大坡长限制的规定值时,应在不大于最大坡长所规定的长度处设置纵坡不大于3%的坡段,称为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坡长应满足最小坡长的规定。 7.通行能力:道路通行能力是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适应车流的能力,以单位时间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表示。 8.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 三、判断题:12分 1.路线转角的大小反应了路线的舒顺程度,转角越大越有利于行车。(×) 2.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所要求的行车视距要长,应不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 3.路拱对排水有利,但对行车不利。(√) 4.对于半径大于250m的圆曲线,可以不设加宽。(√) 5.超高的过渡可在缓和曲线全长可某一区段进行。(√) 6.在路基土石方调配中,所有挖方均应计价。(√) 7.在计算横断面图中填挖面积时,填与挖应分别计算,而不能抵消。(√) 8.为保持技术指标的连续性,一条公路只能采用同一公路等级。(×) 9.纵断面上的坡长是指该坡在水平面上投影的长度。(√) 10.纵断面线形和平面线形一样,设计不当时,也会出现断背曲线。(√) 11.路线偏角小于7。时,应对平曲线长度严格控制。(√) 12.平曲线半径越大,要求缓和曲线长度越长。(√) 四.问答题:15分 1.公路如何分级、 公路的分级:根据现行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的规定: 公路按其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2.我国《规》对公路路基设计标高有何规定? 纵断面上的设计标高,即路基(包括路面厚度)的设计标高,规定如下: ①对于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指设超高加宽前该处原路基边缘的标高。 ②对于改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按新建公路的规定办理,也可视具体情况而采用中央分隔带中线或行车道中线标高。 3.公路的超高设置有哪些方式? 双车道公路:1.绕边轴旋转; 2. 绕中轴旋转 3.绕边轴旋转 有中央分隔带公路:1.绕中央分隔带中心线旋转2.绕中央分隔带两侧分别旋转3.绕两侧路面中心旋转。 4.什么叫沿溪线?沿溪线布线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沿着河(溪)岸布置的路线。 主要问题:择岸、路线高度、跨河地点 5.道路设置加宽的作用是什么?怎样设置?制订加宽值标准的原理是什么? 由于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每一个车轮都以不同的半径绕园心运动,汽车前后轮的轨迹不重合,因此,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所占路面宽度就比直线上宽。另外,由于曲线行车受横向力的影响,汽车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摆动(其值与实行行驶速度有关),因此,为保证行车的安全,曲线段的路面应做适当的加宽。 《标准》规定,当平曲线半径小于等于250m时,应在平曲线侧加宽。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要点

第1章绪论 1.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及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我国将用30年时间,形成8.5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高速公路网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简称为“7918网”,将把我国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全部用高速公路连接起来,覆盖10 亿人口。 3.公路按功能划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 4.公路按行政管理属性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 5.公路分级(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 公路。 6.全部控制出入的高速公路应符合的条件:必须具有四条或四条以上的车道, 必须设置中间带,必须设置禁入栅栏,必须设置立体交叉。 7.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8.除快速路外,各类道路划分为Ⅰ、Ⅱ、Ⅲ级。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Ⅰ 级 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 9.城市道路设计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根据规定:快速路、主干 路为20年:次干路为15年;支干路为10~15年。 10.作为道路设计依据的车辆可分为四类: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铰接车。 11.设计速度(又指计算行车速度):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12.运行速度:是指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良好的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能保持的安全速度。 13.设计交通量:指拟建道路到预测年限时所能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14.设计小时交通量的合理取值范围应在第20~40位以内,宜采用第30位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的依据。 15.各级公路车辆折算系数:小客车1.0 中型车1.5大型车2.0 拖挂车3.0 16.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分界控制线。 17.道路建筑限界:又称净空,由净高和净宽两部分组成。它是为保证车辆和行人的正常通行与安全,规定在道路的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设施及障碍物侵入的空间范围。净高即净空高度,是指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满足的竖向高度。净宽是指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满足的横向宽度。 18.道路勘测设计阶段 (1)一阶段设计:即一阶段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地小型建设项目。 (2)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 (3)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或隧道等。 第二章平面设计 1

道路勘测设计 期末试题及答案_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答卷及详解 一.填空题:21分 1. 高速公路为 全封闭 、全立交 并 全部控制出入 的干线公路,高速公路分为四车道 、六车道 和 八车道 三种。 2. 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可归纳为 方格网式 、放射式 、自由式 和 混合式 四种基本类型。 3. 我国现行的《公路工程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 小客车 、载重车 、鞍式车 三类。 4. 道路平面线形是由 直线 、圆曲线 和 缓和曲线 组成,称之为“平面线形三要素”。 5. 越岭线的展线方式主要有 自然展线 、回头展线 和 螺旋展线 三种。 6. 道路建筑限界由 净空 和 净高 两部分组成。 二、名词解释:16分 1.S 型曲线:相邻两反向曲线通过缓和曲线直接相连的线形 2.城市道路:在城市范围内,主要供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具有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 3.回旋参数 :、回旋线中表征回旋线缓急程度的一个参数 4.计价土石方:所有的挖方和借方之和 5.行车视距: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看到前方一定距离的公路以及公路上的障碍物或迎面来车,以便及时刹车或绕过,汽车在这段时间里沿公路路面行驶的必要的安全距离。 6.缓和坡段:当连续陡坡长度大于最大坡长限制的规定值时,应在不大于最大坡长所规定的长度处设置纵坡不大于3%的坡段,称为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坡长应满足最小坡长的规定。 7.通行能力:道路通行能力是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适应车流的能力,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表示。 8.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 三、判断题:12分 1. 路线转角的大小反应了路线的舒顺程度,转角越大越有利于行车。( × ) 2. 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所要求的行车视距要长,应不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 × ) 3. 路拱对排水有利,但对行车不利。 ( √ ) 4. 对于半径大于250m 的圆曲线,可以不设加宽。( √ ) 5. 超高的过渡可在缓和曲线全长可某一区段内进行。( √ ) 6. 在路基土石方调配中,所有挖方均应计价。( √ ) 7. 在计算横断面图中填挖面积时,填与挖应分别计算,而不能抵消。( √ ) 8. 为保持技术指标的连续性,一条公路只能采用同一公路等级。( × ) 9. 纵断面上的坡长是指该坡在水平面上投影的长度。( √ ) 10. 纵断面线形和平面线形一样,设计不当时,也会出现断背曲线。( √ ) 11. 路线偏角小于7。时,应对平曲线长度严格控制。( √ ) 12. 平曲线半径越大,要求缓和曲线长度越长。( √ ) 四.问答题:15分 1.公路如何分级、 公路的分级:根据现行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的规定: 公路按其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2.我国《规范》对公路路基设计标高有何规定 纵断面上的设计标高,即路基(包括路面厚度)的设计标高,规定如下: ①对于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指设超高加宽前该处原路基边缘的标高。 ②对于改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按新建公路的规定办理,也可视具体情况而采用中央分隔带中线或行车道中线标高。 3.公路的超高设置有哪些方式 双车道公路:1.绕边轴旋转; 2. 绕中轴旋转 3.绕边轴旋转 有中央分隔带公路:1.绕中央分隔带中心线旋转 2.绕中央分隔带两侧分别旋转 3.绕两侧路面中心旋转。 4.什么叫沿溪线沿溪线布线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沿着河(溪)岸布置的路线。 主要问题:择岸、路线高度、跨河地点 5.道路设置加宽的作用是什么怎样设置制订加宽值标准的原理是什么 由于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每一个车轮都以不同的半径绕园心运动,汽车前后轮的轨迹不重合,因此,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所占路面宽度就比直线上宽。另外,由于曲线行车受横向力的影响,汽车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摆动(其值与实行行驶速度有关),因此,为保证行车的安全,曲线段的路面应做适当的加宽。 《标准》规定,当平曲线半径小于等于250m 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 加宽值与平曲线半径,设计车辆的轴距有关,轴距越大,加宽值就越大。加宽值还与车速有关。 五.计算题:36分 1.(9‘)山岭区某四级公路上有一平曲线,R=15m 。路拱横坡3 %。⑴如要求保证横向力系数≯,试求超高横坡度i 超应为多少⑵如最大超高取i 超=,试问汽车通过此弯道时需要限制的车速多少 ⑶该弯道处的超高缓和长度应为多少 1) 06.015.015 127201272 2=-?=-=u R V i 2) 9.20)08.015.0(15127)(127=+??=+= i u R V 3) P B L i c ??= 2.(10‘)某桥头变坡点处桩号为K4十950,设计标高为120.78m ,i 1= %,桥上为平坡,桥头端点的桩号为K5十043,要求竖曲线不上桥.并保证有15m 的直坡段,试问竖曲线半径选在什么范围内试设计一竖曲线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并计算K5+030处设计标高. 解:由题意得:T = 93-15=78 w= 竖曲线为凸曲线 则L=156 反算得 R=156/=4457m 取R=4000 m 则T=Rw/2=70 m E =T 2 /2R =0.6125m 则K4+930的设计高程为:H=× – 502/8000 = = 119.77 m 3.(6‘)某平原区三级公路,路基宽为8.5m,路线交点受一建筑物限制,已定转角为α=47°24′,交点至建筑物距离实测为16.5m,初定该处填挖为0,边沟顶宽为1.75m,加宽暂定为1.0m,试问:不拆除建筑物的条件下能设多大的平曲线半径(假设不考虑设置缓和曲线) 解:10312447sec 175.12/5.85.161sec '0≈----=-=αE R

智慧树知到《道路勘测设计(东北林业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道路勘测设计(东北林业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方式具有机动灵活、门对门运输、通达性好等显著特点。 A.铁路运输 B.道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水路运输 答案:道路运输 2、道路设计可以采用一阶段设计、两阶段设计和三阶段设计。其中,最为常用的是()。 A.一阶段设计 B.两阶段设计 C.技术设计 D.三阶段设计 答案:两阶段设计 3、以集散交通的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的城市道路属于()。 A.快速路 B.主干路 C.次干路 D.支路 答案:次干路 4、公路标志、标线、视线诱导标、隔离栅、防护网、防眩设施、路侧护栏等属于()。 A.交通安全设施

B.交通管理设施 C.防护设施 D.绿化与环保设施 答案:防护设施 5、在我国道路设计中,交通量换算采用的标准车型均为小客车。 A.对 B.错 答案:对 第二章 1、汽车油门的开度不同,发动机的特性曲线亦不相同,发动机油门全开时的特性曲线称为发动机外特性曲线。 A.对 B.错 答案:对 2、牵引力Pt、空气阻力Pw和车自重Ga取决于汽车的结构特点和道路条件。 A.对 B.错 答案:错 3、在倾斜的横坡面上作曲线运动的汽车,汽车发生横向倾覆的临界条件为()。 A.1.png B.2.png C.Nr=0 D.Nr>0

答案:Nr=0 4、汽车在海平面高度上,满载情况下,单位车重所具有的后备牵引力称为()。 A.平衡牵引力 B.惯性阻力 C.动力因数 D.满载动力 答案:动力因数 5、汽车行驶稳定性可用()指标衡量。 A.横向稳定性 B.纵向稳定性 C.静态稳定性 D.自身稳定性 答案:横向稳定性,纵向稳定性 第三章 1、直线曲率为(),圆曲线曲率为(),缓和曲线曲率为()。 A.无穷,变数,常数 B.无穷,常数,变数 C.0,常数,变数 D.0,变数,常数 答案:C 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中规定,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的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时,应设置加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