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香港户籍的问题

有关香港户籍的问题
有关香港户籍的问题

计划宗旨

本计划是一项设有配额的移民吸纳计划,旨在吸引新入境而不具有进入香港和在香港逗留权利的高技术人才或优才来港定居,藉以提升香港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获批准的申请人无须在来港定居前先获得本地雇主聘任。所有申请人均必须首先符合基本资格的要求,才可根据计划所设两套计分制度的其中一套获取分数,与其他申请人竞争配额。两套计分制度分别是“ 综合计分制” 和“ 成就计分制” 。获批准的申请人可带同配偶及 1 8 岁以下未婚及受养的子女来港,惟其必须能自行负担受养人在香港的生活和住宿,不需依赖公共援助。

适用人士

本计划不适用于右列地区的国民:阿富汗、亚尔巴尼亚、柬埔寨、古巴、老挝、朝鲜、尼泊尔及越南。

甄选机制

第一阶段:基本资格

根据本计划提出申请的人士,必须首先符合一套“ 基本资格” 的要求,然后才能根据计划所设的两套计分制度的其中一套获取分数。

第二阶段:计分制度

符合“ 基本资格” 所有要求的申请人,可选择以“ 综合计分制” 或“ 成就计分制” 的方式接受评核。“ 综合计分制” 下设五个得分范畴,而“ 成就计分制” 则设有一个得分范畴。

“ 综合计分制” 设有最低及格分数,选择以“ 综合计分制” 获取分数的申请人应先评估其个人资历是否已达到最低及格分数,才提交申请。

第三阶段:甄选程序

甄选程序会定期进行,为申请人分配名额。在每次甄选程序中,同时符合“ 基本资格” 并在“ 综合计分制” 下累计得分达到最低及格分数的申请,及符合“ 基本资格” 并在“ 成就计分制” 下获得分数的申请,依总得分排列名次后,得分较高的申请将获提选作

进一步评核。入境事务处处长(下简称“ 入境处处长” )可就如何根据本计划评核、评分及分配名额征询一个谘询委员会的意见。该谘询委员会由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委任的官方及非官方成员组成。谘询委员会将考虑香港的社会经济需要﹑各申请人所属界别及其他相关因素,向入境处处长建议如何分配每次甄选程序中可分配的名额。得分较高的申请人不一定获分配名额。每次甄选结果会在入境处网页公布。由于甄选程序需时,除非入境处向有关申请人发出申请被拒絶的通知,否则申请人可视其申请为正在办理中。

第四阶段:原则上批准

在甄选程序中获分配名额的申请人将获发一封“ 原则上批准通知书” ,在接获该函件后,有关申请人须亲身前来香港出席会面,并出示其在申请期间递交的所有文件的正本,以便入境处查证。申请人可以访客身份来港出席上述会面。获发“ 原则上批准通知书” ,并不自动保证申请人最终可循本计划获准入境香港或逗留香港。

第五阶段:获签发入境签证 / 进入许可

在入境处满意查证所有文件而且各相关申请程序均告完成后,获批准的申请人可根据本计划获发逗留香港的入境签证 / 进入许可。

基本资格

申请人必须符合下列所有的基本资格:

年龄

申请人根据本计划提交申请时,年龄必须在 18 岁或以上。

财政要求

申请人必须证明能独力负担其本人及受养人(如果有)居港期间的生活和住宿,不需依赖公共援助。

良好品格

不论在香港或其他地方,申请人不得有任何刑事罪行记录或不良入境记录。

语文能力

申请人须具备良好中文或英文的书写及口语能力(中文口语指普通话或粤语)。

基本学历

申请人必须具备良好学历,一般要求为具备由认可大学或高等教育院校颁授的大学学位。在特殊情况下,能附以证明文件的良好技术资历、可证明的专业能力及 / 或经验及成就亦可获考虑。

申请人如未能提供令人信纳的证明文件,证明符合上述所有基本资格,其申请将会即时被拒絶,不获继续处理。

计分制度

符合「基本资格」所有条件的申请人,可选择以“ 综合计分制” 或“ 成就计分制” 接受进一步评核。每名申请人只能在同一时间提交一份申请,并只能在同一次申请中选择以一种计分制进行评核。

入境安排

于甄选程序中获分配名额的申请人,将获发“ 原则上批准通知书” ,持有该通知书的申请人会获邀请前来香港亲自出席会面,并提交紧接“ 原则上批准通知书” 签发日前的 10 年内曾居住 12 个月或更长时间的每个国家 / 地区开具的无犯罪记录证明或具同等效力的

证明文件的正本,以及出示其在申请期间提交的所有文件的正本,以便入境处查证。此外,如申请人为中国内地的居民,包括现时暂居于香港或澳门的内地居民,还需要提交其现时所属内地工作单位或负责备存其记录的内地有关当局所发出的赴港居留同意书。同意书的样本会与“ 原则上批准通知书” 一并寄予有关申请人。申请人的受养人(如果有)无须来港出席会面。

获“ 原则上批准” 并不等同根据本计划获发入境签证 / 进入许可的正式批准。申请人必须令入境处信纳其在申请期间所作的一切声明和资料为真实和完备,才会获得正式批准。

在获正式批准后,申请人及其受养人(如果有)将会根据本计划获发逗留香港的入境签证 / 进入许可。该入

境签证 / 进入许可标签应贴在申请人的有效旅行证件

的空白签注页上,在进入香港时向入境处人员出示。

曾根据任何入境政策或计划(包括但不限于一般就业政策及输入内地人才计划)来港并受一项或数项在港逗留条件限制的香港居民可申请参加此计划,条件是当局评核其申请时,会视申请人、其配偶及受养子女(如果有)为不具有进入香港和在香港逗留权利的新入境人士。在申请获正式核准后,申请人将根据本计划获签发入境签证 / 进入许可。

中国内地的居民,包括现时暂居于香港或澳门的内地居民,若其申请获批准,于根据本计划来香港居留前必须先取得因私“ 往来港澳通行证” (“ 通行证” )和相关的赴港签注。

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的中国公民在海外提交申请,并已取得外国永久居留或在紧接申请前已在海外居住满一年,(“ 海外” 指中国内地、香港特区和澳门特区以外的地区),可使用其有效的中国护照申请根据本计划在香港居留。就循本计划进入香港的目的而言,此类别的海外中国公民并不需要上述的“ 通行证” 及相关的赴港签注。

申请办法

填写申请表格前,申请人必须首先细阅《申请须知》“ ID(C)982 (中文版本)或 ID(E)982 (英文版本)” 各部分的说明。申请人应填写申请表格 ID(C)981 (中文版本)或ID(E)981 (英文版本),有关表格可向下列办事处索取:

1.入境事务处总部;

2.入境事务处各分处;

3.中国驻海外大使馆及领事馆;及

4.香港驻中国内地及海外办事处。

申请表格及所有证明文件应邮寄或送交到以下地址:

香港湾仔告士打道 7 号-入境事务大楼 7 楼-入境事务处-优秀人才及内地居民组

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申请须知 ( 中文版 )

入境事务处

表格编号: ID(C)982

表格标题: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申请须知 ( 中文版 )

版本:中文版“本表格另备有英文版本:ID(E)982 ”

文件页数:二十一页

Pdf 檔案大小: 4229 KB

简介: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申请须知

与其他网站的连结

有关本处的一般资料: https://www.360docs.net/doc/fd2932029.html,.hk/

递交填妥表格方式

邮寄地址:优秀人才及内地居民组,香港湾仔告士打道七号入境事务大楼七楼

亲自递交:优秀人才及内地居民组

香港湾仔告士打道七号入境事务大楼七楼

传真号码:不接受传真及电邮申请

查询电话: (852) 2824 6111 / (852) 2829 3383

补充附注:你须具备 Adobe(R) Acrobat(R) Reader (5.1 或以上版本) 来检视 / 填写 / 列印 'pdf' 格式文件。为确保正确显示 / 列印中文字元,请同时安装亚洲字型套件 (繁体中文) 。请到下列网址下载所需软件 : Adobe Acrobat Reader- https://www.360docs.net/doc/fd2932029.html,/products/acrobat/readstep2.html

亚洲字型套件

-https://www.360docs.net/doc/fd2932029.html,/products/acrobat/acrrasianfontpack.ht ml

下载表格 : 下载

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入境签证 / 进入许可申请表格

( 中文版 )

入境事务处

表格编号: ID(C)981

表格标题: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入境签证 / 进入许可申请表格 ( 中文版 )

版本:中文版“ 本表格另备有英文版本:ID(E)981 ”

文件页数:十页

Pdf 檔案大小: 655 KB

简介: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入境签证 / 进入许可申请表格

与其他网站的连结

有关本处的一般资料: https://www.360docs.net/doc/fd2932029.html,.hk/index.html

递交填妥表格方式

邮寄地址:优秀人才及内地居民组 ,香港湾仔告士打道七号入境事务大楼七楼

亲自递交:优秀人才及内地居民组 ,香港湾仔告士打道七号入境事务大楼七楼

传真号码:不接受传真及电邮申请

查询电话: (852) 2824 6111 / (852) 2829 3383

补充附注:你须具备 Adobe(R) Acrobat(R) Reader (5.1 或以上版本) 来检视 / 填写 / 列印 'pdf' 格式文件。为确保正确显示 / 列印中文字元,请同时安装亚洲字型套件 (繁体中文) 。请到下列网址下载所需软件 : Adobe Acrobat Reader

-https://www.360docs.net/doc/fd2932029.html,/products/acrobat/readstep2.html

亚洲字型套件

-https://www.360docs.net/doc/fd2932029.html,/products/acrobat/acrrasianfontpack.ht ml

下载表格 : 下载

费用

递交申请无须缴付费用。本计划签发签证、进入许可或延期逗留的费用,订明为港币 1 6 0 元。

受养人的入境

本计划的申请人可申请带同其配偶及 1 8 岁以下未

婚及受养的子女根据香港现行有关受养人之政策来香港,而根据本计划获核准人士或正在申请核准之人士,将成为其随同来港的受养人的保证人。获本计划核准人士的受养人一般会获得与其保证人相同的逗留期

限。

本计划的申请人宜将其随行家庭成员的受养人入境签证 / 进入许可申请与其本人的申请一并递交。如申请人根据“ 综合计分制” 获取分数的得分范畴包括随行已婚配偶的学历或随行 1 8 岁以下未婚及受养的子女的人数,则申请人必须为该等随行家庭成员提交受养人入境签证 / 进入许可申请并将申请与其本人的一并递交。

受养人签证 / 进入许可的申请人必须填写申请表格ID(C) 936 (中文版本)或 ID(E) 936 (英文版本)。

延期逗留申请

获本计划核准人士及其受养人根据香港法例取得永久性居民身份前,其居港期受逗留期限的限制。如其有意继续于香港定居,必须在逗留期限届满一个月前提出延期逗留申请。延期逗留申请及相关证明文件应送交以下地址:香港湾仔告士打道 7 号 -入境事务大楼 7 楼-入境事务处优秀人才及内地居民组

以“ 综合计分制” 获本计划核准人士

以“ 综合计分制” 获本计划核准人士在首 1 2 个月

逗留期限接近届满时申请延期逗留,须提供令入境处信纳的证明文件,证明其已采取来港定居的步骤,在本港居住,例如取得支薪聘任或已建立业务。

为符合申请进一步延期逗留的资格,以“ 综合计分制” 获本计划核准人士须提供令入境处信纳的证明文件,证明:

以“ 成就计分制” 获本计划核准人士

以“ 成就计分制” 获本计划核准人士,如果能证明可独力负担其本人及受养人(如果有)居港期间的生活和住宿,不需依赖公共援助,其延期逗留或进一步延期逗留申请可获考虑。

以“ 综合计分制”或“ 成就计分制” 获本计划核准

人士及 / 或其受养人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不少于 7 年后,可依香港法例申请香港居留权。有关香港居留权的详细资料,可参阅已出版的“ 香港特别行政区居留

权” 小册子,或向入境处电话热线 (852) 2824 6111 或传真热线 (852) 2877 7711 查询。

警告

任何人按本计划下或为本计划的目的而言,明知而故意申报失实或填报其明知为虚假或不相信为真实的资料,根据香港法例即属犯罪,可被检控及于其后被遣离香港。其申请可被拒絶,而任何已向其本人及受养人签发、或已审核批准签发的入境签证 / 进入许可 / 延期逗留,或任何已施加于其本人及受养人的逗留条件,均可被宣告为无效。

重要事项

入境处处长有绝对酌情权,根据本计划的两套计分制度就其认为适当的情况给申请人授予分数,以及批准或否决任何申请而无须给予理由。本计划或其有关详情,亦可以在入境处处长认为适当时作出更改而无须作事先通知。

查询

有关本计划的详细资料,可向入境处电话热线 (852) 2824 6111 或传真热线 (852) 2877 7711 查询,或致电入境处优秀人才及内地居民组《电话: (852) 2829 3383 》。

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甄选结果

每次甄选程序的结果在名额分配后的 15 个工作天内在本网页公布。

香港教育的背景资料

附件F 香港教育的背景資料 學校 「全學位全受訓」政策 1.1 政府在一九九七年推行政策,規定由該年起新入職的中小學教師必須持有學位。自此,副學位程度職前師資培訓學額升格,由頒授學位的學額取而代之。由二零零四/零五學年起,所有職前中小學師資培訓課程的畢業生都持有學位。 有關在職教師持續專業發展的政策 1.2 由二零零三/零四學年起,教育局推行一項有關公營學校教師持續專業發展的政策,鼓勵教師在一個為期三年的周期內達到不少於150個持續專業發展時數的軟性數量指標,包括有系統的學習(例如參加研討會、會議和員工發展日)及其他學習模式(例如同事間協作、教學啟導和專業閱讀)。 1.3 由二零零二年起,校長須在一個為期三年的周期內就以下三方面參與不少於150個持續專業發展時數:學校行政和發展;啟導和網絡聯繫;以及提升領導。持續專業發展活動主要建基於有系統學習、實踐學習,以及為教育界和社會服務。

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教育 1.4 在「同一課程架構」的原則下,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與其他健全學生一樣依循主流學校課程,同樣獲得必要的終身學習經歷。課程發展議會轄下的特殊教育需要委員會因此而成立,目的是發展這個原則,並負責制定有關政策及監督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而設的課程發展。就此而言,各個專責小組先後成立,以推動以下方面的工作: ●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編訂教學指引﹔學習重點﹔學習及評估示 例; ●進行調查,以便探討特殊學校在課程改革上的發展方向。並與有關 學校合作,落實推行校本課程,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設計及製作教學資源; ●舉辦教學研討會、工作坊及經驗分享會等協助提升教師專業;以及 ●鼓勵學校參與種籽計劃,共同探討重要課題,以便配合課程改革的 方向。 香港的幼稚園教育1 1.5 向教育局註冊的幼稚園及幼稚園暨幼兒中心為三至六歲兒童提供服務。香港幼稚園所提供的教育,目的是通過以下方法為兒童未來學習奠定基礎: ●培育兒童在德、智、體、群、美各方面的全面發展; 1https://www.360docs.net/doc/fd2932029.html,.hk/tc/edu-system/preprimary-kindergarten/overview/index.html

香港的社会福利制度有哪些

香港良好的社会福利制度 香港社会福利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及救济制度、社会服务制度、教育及医疗保障制度、公房廉租制度。 1、社会保障及救济制度。 香港民众享有的社会保障和救济种类,主要包括: (1)老年保障方面,政府公务员享有长俸(或年积金)、恩俸等。一些私营公司和社会公用事业机构的雇员享有公积金或年积金。 (2)在失业保障方面,雇员主要享有长期服务金或遣散费,破产欠薪保障,部分雇员享有公积金或年积金,被解雇时可领取;政府公务员被辞退时,亦可领年积金。 (3)在工伤保障方面,雇员主要享有工伤死亡赔偿,伤残赔偿和职业病赔偿。 (4)在医疗保障方面,雇员主要享有疾病假期和医疗津贴。 (5)在生育保障方面,女性雇员主要享有分娩假期和分娩期工资。 (6)在福利方面,雇员主要享有有薪假期。政府公务员及一些社会公用事业机构人员还享有房屋津贴、子女受教育津贴等。 (7)在收入保障方面,凡收入低于公共援助计划厘定标准的个人或家庭,可获得包括基本援助金,长期个案援助金,老人补助金,伤残补助金等公共援助的现金补贴。 (8)在灾害保障方面,灾民可享受现金援助和物资援助,包括丧葬补助、死亡补助、伤残补助、受伤补助和临时补助、提供急需食品和必要的生活用品和临时住所等。 (9)在暴力及执法伤亡保障方面,凡遭受暴力罪行或因执法而意外伤亡的人士及死者家属,均可享受现金赔偿。 (10)在交通意外伤亡保障方面,凡因交通意外伤亡的人土及死者家属,均可享有援助金。 2、社会服务制度。

香港民众所享有的社会福利的服务种类主要包括: (1)老年人服务。其内容和方式包括老年活动中心、老年综合服务中心、老年日间护理中心、家务助理服务、老年户外康乐巴士服务、老年度假中心、义务工作计划、老年义工计划、老年社区网络计划、老年卡计划、护理安老院、安老院、护养院、老年宿舍、疗养院照顾补助金、临时居所、老年住房以及私营安老院等。在老年社区服务方面,全港有老年活动中心260多间,老年综合服务中心28间,老年家务助理队120多个。此外,高龄人士可享有高龄津贴。 (2)残疾人服务。其内容和方式包括展能中心、庇护工场、辅助就业、康复服务市场顾问、社区康复网络、残疾幼儿照顾及训练、家居训练、社交及康乐服务、辅助医疗服务、住宿照顾、特别交通服务。此外,伤残、弱智人士可享有伤残津贴、政府和志愿机构对他们还提供包括教育和训练、职业康复、医疗、日间照顾等社会服务。 QQ:2477710295胡小姐手机:852-******** (3)儿童服务。香港的儿童服务均统一由社会福利署负责,服务内容和方式包括保护儿童服务、监护儿童服务、儿童住宿照顾服务、寄养服务、领养服务、幼儿中心服务、暂托幼儿服务、幼儿中心缴费资助计划等。对残疾儿童设有“早期教育及训练中心”和“特殊幼儿中心”。对缺乏正常家庭环境的儿童提供的服务则包括:为儿童提供住宿服务;社会福利署的“寄养服务课”及民间机构安排孤儿到认可的家庭进行寄养,由社会福利署的“儿童领养课”审批领养儿童申请,并进行追踪监督。此外,社会福利署还设有“保护儿童课”和“监护儿童事务课”,负责由于父母离婚、家庭暴力等原因导致的儿童保护和服务。 (4)青少年服务。青少年是香港社会福利服务所关注的重要群体,其目的在于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包括青年事务办事处、儿童及青年中心、学校社会工作服务、外展社会工作服务、综合服务队以及为青少年举办的专项活动。全港设有200多个青少年中心,为青少年提供指导、辅导和援助服务,还为一些处境较为特殊的青少年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个案服务。

走进香港 感受香港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d2932029.html, 走进香港感受香港教育 作者:邓华香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05年第12期 很荣幸有机会赴香港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学习。通过与香港小学校长、主任、科组成员分别进行座谈交流——学习他们的学校管理经验,了解他们的办学特色;到校园走走看看——感受他们校园环境的洁净与幽雅,文化氛围的浓厚;到课堂中听课——领略到香港教师的教学风采,感受到课程改革的成果……一周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是,我们抓住每一次学习机会,比较全面地了解了香港教育改革的概况。现将香港教育与内地教育作一些对比,希望读者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一、对香港教育的认识 (一)校园环境——精心布置 香港城区小学普遍占地很小,可谓是精品型学校,但布局极合理,校园洁净、幽雅,学校的宣传橱窗、黑板报、走廊、教室挂的语录异常醒目,催人深思。这充分体现学校对学生心灵的关注、人格的塑造、高尚品德的培养。校园面积虽小,但经过精心设计和安排,充满文明、活泼、艺术、智慧的校园环境构确成了一个美的育人情景,体现校园是育苗之土、育人之地。 (二)教育特点——多元化、个性化 香港教育比内地教育相对较自由一些,表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比如:在课程设置上,各学校及教师有权选择教材;在课堂教学上,教师敢于表现,敢于创新,呈现出宽松、民主、求新、求活的个性化的课堂氛围;在学校文化、办学思想上、体现多元化、个性化特点;在教学研究上,由于教师没有职称,教师之间关系比较平和,不会为此而竞争,教学基本属于“单干”。过去教师间互不观课,不够重视教育科研。近几年,香港教育统筹局也推广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不断推广观课文化,教师们才开始集体备课,互相听课切磋教艺,在教育科研方面积极投入,追求教育理想。 在香港,家长到学校做义工,又是香港教育的又一亮点。各学校成立有家长委员会,设置办公室。家长主动参与学校管理,到校做义工,开展亲子活动、家长专题讲座、家长联谊活动等,实现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格局,促进教育的不断发展。

内地会计与香港会计实务核算比较剖析

内地会计与香港会计实务核算比较 内地会计与香港会计实务核算比较 ◆外币核算 香港关于外币核算处理的规定较为详细 香港《会计实务准则》第11号规定: A.企业因外币交易而产生的每项资产、负债、收入、成本均按当日的市场汇率折算为编表货币单位,也可按实际的外币记账。 B.规定了外汇期货合同及外国子公司报表合并的外币处理方法。 中国内地在《企业财务通则》、《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及行业会 计制度中对外币业务核算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A.企业发生外币业务时,按当时的国家外汇牌价作为记账汇率或按业务发生的当月月初的国家外汇 牌价作为记账汇率进行折算。 B.企业各种外币项目(应指货币性项目)的期末余额,须按照期末国家外汇牌价折合成记账本位币 金额,与账面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额作为财务费用――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C.企业发生的汇兑损益,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计入开办费;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计入财务费用;清算期间发生的,计入清算损益;与购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有关的,在该资产完工入账前计入购建资产的价值。 D.以外币收支为主的企业,,可以某种外币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报表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中国内地还是外汇管制,外汇不能自由兑换,官方公布外汇牌价与市场真实汇率有一定的差价,不能真实反映外币业务情况。目前仍没有规定外币期货合同和国外子公司报表折合成人民币的处理方法,而只作理论探讨。 ◆存货核算 1、存货在中国内地的分类有商品、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周转材料归类为固定资产外,其余均为库存,但归类为产成品、在产品和原材料。

2、在中国内地,存货按先进先出、加权平均、移动平均、后进先出和分批实际法进行实际成本核算;香港则不接受后进先出和分批实际法,其余方法相同。 3、中国内地,存货按实际成本入账;香港则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商业企业的进货费用在中 国内地计入当期损益,而香港则不用冲销损益。 4、香港参照年末行业数据或最近购进存货的进价和成本进行比较,对总成本大于市价的计提存货削价准备,中国内地新颁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对这一点有规定,其它行业会计制度则没有,说明内地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财务报告将更易被外国投资者理解。 内地与香港存货核算的差异来自于对谨慎原则的理解,内地在应用这一原则时仍有所保留,香港则 充分应用了这一原则,使其会计核算能更合理地反映存货的实际价值。 ◆坏账损失的核算 1、中国内地主要有两种核算方法: a.直接转销法。是指在实际发生坏账时,确认坏账损失,计入期间费用,同时注销该笔应收账款。 b.备抵法。按期估计坏账损失,形成坏账准备,当某一应收账款全部或部分被确认为坏账时,应根据其金额冲减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账款金额。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国家规定为3%0-5%0,深圳经济特区、外商投资企业为3%。计提方法按应收账款的年末余额的百分比计算。 2、香港是对所有已知的债权都计提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由公司自行确定。坏账计提范围比中国内地广,包括一切债权,如应收账款、其它应收款、应收票据等。计提方法有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赊销百分比法。 ◆投资的核算 1、短期投资。中国内地要求按实际成本核算;香港要求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核算,年末若成本 大 于市价则应按交易所当天收市价计算短期投资降值准备。 2、长期投资。中国内地要求按原始成本或权益法调整计价,对于债券投资,实际支付的款项与债券面值的差额,作为债券的溢价或折价;对于股票投资和其它投资,按占股权比例,采有成本法或权益法,不考虑永久性减值准备;香港则要求以成本值减去降值准备,企业每隔一定期限要对长期投资按公平价值进行重估。 ◆固定资产的核算

香港教育史

香港教育史 平冈中学沈紊仪 1.教育统筹科 教育统筹局成立初时是专责教育事务的教育司署。1981年,政府把经济科辖下的劳工事务拨归教育司署管辖,除了有关教育及人力资源培训的事务以外,亦兼顾香港的劳工事务。同时,初期政府架构改组,司署分家为政策科(“科”)及负责执行及落实政策的“署”,教育司署改组为教育及人力统筹科及教育署,并接管劳工处。教育及人力统筹科于1983年改名为教育统筹科,香港回归后更名为教育统筹局。 2.近代宗教团体与香港教育发展的关系 香港教会办学历史悠久,起步早,发展快。香港开埠初期,港英政府没有专门负责教育的机构,对教育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鼓励教会办学。早期教会办学,主要侧重于培养教会人才。最早开办的教会学校是马礼逊纪念学校,创办于1842年。该校虽然只办了10年,但在中国教育发展史地位突出。1847年该校校长勃朗牧师携同黄宽、黄胜、容闳等到美国入学,其后各有成就。容闳于1872年推动了中国幼童留学美国运动,对晚清教育影响极为深远。港英时期,天主教、基督教获得了当局扶持,基本上垄断了教育资源。早在1847年设立的教育委员会(后来改为教育咨询委员会),其成员均是基督教教会牧师,主席亦由圣公会主教出任。1879年时任港督的轩尼诗因其本人是天主教徒,对天主教办学采取了宽厚政策,使其获得了更多的教育资源与办学权。在长达150年的时间里,天主教、基督教学校因受到特殊扶持,获得了长足发展。至上个世纪90年代,仅天主教香港教区办的学校就达175所,修会办学155所,就读学生达31万人,占全港学生的四分之一。 香港宗教团体办学具有较大的自主权。政府只负责拨发教育津贴,教育主管部门一般不干预教会办学事务,教学管理全部由宗教团体负责。宗教团体办学,采取校董会管理模式,由教会团体负责人出任校董,教会自主成立校董会。校董会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决策机构,全面负责教学方针拟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事务管理、教师选聘培训、学生招收管理及课程设置调整等。香港宗教办学注重将宗教伦理道德教育同普通课程教育结合起来,并将本宗教的基本教义融入到教育活动之中,从办学方针到课程安排,都贯穿了宗教教育理念。各大宗教都要将本宗教的核心教义体现在教育实践与人才培养之中,专门开设有宗教课程。在这方面政府采取了积极扶持立场。2003年特区政府针对道教团体宗教教材匮乏,专门下拨921万元港币,支持香港道教联合会用于编写道教教材。一般来说,香港宗教团体所办的学校,无论从办学条件,还是从办学质量,都要高于政府所办学校,香港所有的名校,基本上都是教会学校。 3.容闳对中国留学教育的贡献 同治七年(1868年),向清政府提出以选派幼童出洋留学为重点的四项条陈。同治九年(1870年),在容闳的反复劝说下,曾国藩终于表示愿意向朝廷奏请派留学生。获得朝廷的批准,同治十年(1871年8月)成立“幼童出洋肄业局”,由陈兰彬任出洋局委员、容闳为副委员。陈兰彬负责留学学生在美期间的中文学习,容闳则负责孩子们在美国的教育,直至同治二十年(1881年)清政府撤回留学生为止。

香港公立高校人事薪酬制度解析

香港公立高校人事薪酬制度解析香港公立高校人事薪酬制度解析 香港高等教育始于1887年香港大学的前身—香港西医书院。130年来,香港高等教育经历了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通过开放的国际化、市场化导向和依法自主治校的科学管理模式探索出一条当代高校发展的特色之路。如今香港已有多所高校跻身世界前50位,香港大学等四所高校名列2016年QS亚洲大学排名前十位。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为国内高校明确了发展方向。创双一流大学势必以人才建校为核心,在培养孕育一流人才的过程中,一流的教师队伍是中流砥柱。一流的教师队伍需要科学合理的人事薪酬制度作为有力保障。香港高校教师丰厚的薪酬福利和科学高效的薪酬福利分配制度一直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和称羡。本文首先阐释香港公立高校拨款机制,在此基础上对其人事薪酬制度建设进行深度讨论和分析,旨在为国内高校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的薪酬制度建设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思路和方法。 一、香港公立高校拨款机制 香港共有19所高校,其中八所为公立高校;一所公办自营的香港演艺学院;以及10所私立大学。由于私立大学自负盈亏不受香港政府拨款资助,教师薪酬制度与国内高校的情况缺乏可比性,所以本研究的范围设定为香港八所公立高校。 香港八所公立高校由香港政府通过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简称“教资会”)和其管辖范围内但相对独立的研究资助局(简称“研资局”)拨款资助。1965年,为了响应立法局议员就预算案的一项辩论,香港教育局决定设立一个教育资助委员会,向各所公立高校基建设施、科研教学发展和各项财政等提供支持。当时的教资会沿袭

英国的管理模式和工作原则,历经半个世纪,教资会现已成为符合 香港各所高校发展需求的宏观管理机构。 教资会由香港和海外知名学者及社会关心教育事业的人士组成,由政府充分赋权,负责政府对各所高校的教育经费核定与划拨。教 资会拨款款项分为经常补助金及非经常补助金。经常补助金侧重资 助院校的教学发展和学术研究活动,其中整体及增补补助金占比为92%,通常情况下,这部分的补助金里40%-60%用于教师的薪酬开支;其余8%的资助部分为教学发展补助金、师资培训附加补助、研究用途补助金、卓越学科领域计划等。经常补助金配合学校发展三年为 一期的规划,通常以三年期的方式发放。拨款一经批准,经费一次性到位,各大院校享有充分的独立财政权利,自行安排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并担负收支平衡的责任。非经常补助金则用以资助大型建设及一 般校园维修工程。各院校根据各自建设和维修需求,上报教资会审批。批准后予以拨款。 研资局是专门负责研究用途政府拨款(相当于内地政府划拨科研经费)。11%左右的研究经费会直接拨予教资会资助院校,以资助于港币2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研究项目。80%左右的研究用途补助金经各 所高校申请,以公平竞争的方式获得。剩余资金用以资助院校购置主要研究设施、图书馆藏书,以及跨学科和跨院校的集体攻关项目。 综合分析香港政府公立高校的拨款机制,高投入和宏观管理是其主要特色。 (一)高投入 香港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最直观的体现在财政投入上。2015-2016财政年度,政府在教育方面的开支总额为739亿元,占政府总开支 的18%,其中714亿为经常开支,占政府经常开支总额的22%。教资会拨款各所高校的总额从2008年的128亿逐步攀升至2015年的 178亿,教资会补助金占教育开支总额的百分比亦从2008年的17.1%跃升至2015年的24.1%(见表1)。 表1:教资会2008-2015年资助院校整体补助金摘要

公民教育课程

公民教育课程 中一課程 1. 家庭:家庭成員間的關係 2. 鄰里社會:鄰里與我,鄰里組織 3. 地區社會:香港的政治、經濟發展,基本法的特點, 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 4. 國家民族社會:吾土吾民 5. 國際社會:多樣化的社會,世界公民 6. 公民素質與公民社會:生命與尊嚴,平等,自由 1. 家庭:家庭成員間的關係 Family Education Network: Parent Child Relations Family Education Network: Family Fun 2. 鄰里社會:鄰里與我,鄰里組織 3. 地區社會: 香港的政治、經濟發展 香港:背景資料 經濟 基本法的特點

政府:《基本法》 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 《基本法》第三章:居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4. 國家民族社會:吾土吾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5. 國際社會:多樣化的社會,世界公民 6. 公民素質與公民社會: 生命與尊嚴 平等 平等機會委員會 性別歧視條例 殘疾歧視條例 家庭崗位歧視條例 自由 中二課程 1. 家庭:家庭的公民教育功能 2. 鄰里社會:區域組織,本區與我 3. 地區社會:政治體制,權力監察, 4. 國家民族社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發展, 5. 國際社會:人類文明的遺產,具有世界意義的歷史事件

6. 公民素質與公民社會:權利與義務,合作, 國家社會情,人類友愛心 1. 家庭:家庭的公民教育功能 2. 鄰里社會: 區域組織 臨時區域市政局 臨時市政局 臨時區議會 本區與我 3. 地區社會: 政治體制 特區政府組織架構圖 行政長官 行政長官簡歷 行政會議 政務司司長簡介 政務司司長職責 財政司司長簡介 財政司司長職責 律政司司長簡介 律政司 立法會 司法機關

台湾和香港地区的高考制度

台湾和香港地区的高考制度 台湾地区自2002年开始实施大学多元入学制度,替代了实施了近半个世纪的联合考试和联合招生制度,打破了“一试定终身”、智育为主、招生和考试合一的痼疾。其特色在于“多元入学”、“考招分离”和“招生自主”。“多元入学”是指入学途径多元化,包括“甄选入学制”与“考试分发制”两轨,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考试方式。 “甄选入学制”分为由高中推荐学生参加的“学校推荐”、学生自行申请的“个人申请”和各类择优保送等升学方式,由各大学自行决定招生方式。“推荐甄选”只限高中应届毕业生,且比例有一定限制。“个人申请”无论是应届或非应届、岛内学生或岛外学生、全日制和在职生都有资格。“甄选入学制”兼顾了大学自主选拔人才的诉求,符合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 “考试分发入学”是主要的入学途径,占每年招生人数的75%左右。考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考生需参加二月份举行的学科能力测试,以供未来考试分发时成绩“检定”之用。第二阶段为五月举行的各大学“指定科目考试”,分为社会组(相当于文科)和自然组(理科),社会组考国文、英文、数学乙、历史、地理5门,自然组考国文、英文、数学甲、物理、化学及生物6科。 香港特区高校实行证书制及联招制并行的招生考试制度。证书制指凭规定的高中毕业证书即可取得升入高校的资格。但与一般证书制不同的是,在香港考试合格的学生并不意味着能保证升入大学。自2009年香港新高中学制公布后,香港中学文凭考试逐渐取代了香港中学会考及香港高级程度会考。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不按文理划分,主要设置4个核心科目和甲、乙、丙3类选考科目。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选择学习科目,有利于其发挥潜能、培养特长和个性发展。

香港与内地会计核算比较

外币核算 香港关于外币核算处理的规定较为详细。香港《会计实务准则》第11号规定: a.企业因外币交易而产生的每项资产、负债、收入、成本均按当日的市场汇率折算为编表货币单位,也可按实际的外币记账。 b.规定了外汇期货合同及外国子公司报表合并的外币处理方法。 中国内地在《企业财务通则》、《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及行业会计制度中对外币业务核算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a.企业发生外币业务时,按当时的国家外汇牌价作为记账汇率或按业务发生的当月月初的国家外汇牌价作为记账汇率进行折算。 b.企业各种外币项目(应指货币性项目)的期末余额,须按照期末国家外汇牌价折合成记账本位币金额,与账面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额作为财务费用――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c.企业发生的汇兑损益,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计入开办费;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计入财务费用;清算期间发生的,计入清算损益;与购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有关的,在该资产完工入账前计入购建资产的价值。 d.以外币收支为主的企业,,可以某种外币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报表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中国内地还是外汇管制,外汇不能自由兑换,官方公布外汇牌价与市场真实汇率有一定的差价,不能真实反映外币业务情况。目前仍没有规定外币期货合同和国外子公司报表折合成人民币的处理方法,而只作理论探讨。 存货核算 1、存货在中国内地的分类有商品、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周转材料归类为固定资产外,其余均为库存,但归类为产成品、在产品和原材料。 2、在中国内地,存货按先进先出、加权平均、移动平均、后进先出和分批实际法进行实际成本核算;香港则不接受后进先出和分批实际法,其余方法相同。 3、中国内地,存货按实际成本入账;香港则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商业企业的进货费用在中国内地计入当期损益,而香港则不用冲销损益。 4、香港参照年末行业资料或最近购进存货的进价和成本进行比较,对总成本大于市价的计提存货削价准备,中国内地新颁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对这一点有规定,其它行业会计制度则没有,说明内地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财务报告将更易被外国投资者理解。 内地与香港存货核算的差异来自于对谨慎原则的理解,内地在应用这一原则时仍有所保留,香港则充分应用了这一原则,使其会计核算能更合理地反映存货的实际价值。 坏账损失的核算 1、中国内地主要有两种核算方法: a.直接转销法。是指在实际发生坏账时,确认坏账损失,计入期间费用,同时注销该笔应收账款。 b.备抵法。按期估计坏账损失,形成坏账准备,当某一应收账款全部或部分被确认为坏账时,应根据其金额冲减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账款金额。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国家规定为3%0-5%0,深圳经济特区、外商投资企业为3%。计提方法按应收账款的年末余额的百分比计算。 2、香港是对所有已知的债权都计提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由公司自行确定。坏账计提范围比中国内地广,包括一切债权,如应收账款、其它应收款、应收票据等。计提方法有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赊销百分比法。 投资的核算 1、短期投资。中国内地要求按实际成本核算;香港要求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核算,年末若成本大于市价则应按交易所当天收市价计算短期投资降值准备。

香港的教育与医疗情况

香港的科教和医疗 【教育】包括幼儿园、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特殊教育、资讯科技教育、师资培训、专上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新来港儿童的教育、职业教育、非华语学生的教育等。为促进学习成效,特区政府一直以来都致力推行以母语(中文)为本地学校的主流教学语言。由于中文和英文同是香港的法定语言,所以政府投放大量资源,以培训学童两文(中文和英文)三语(广东话、普通话和英语)的能力。 香港的学校可分为三大类,即完全由政府开办的官立学校、完全由政府资助并由志愿团体管理的资助学校,以及私立学校,其中有部分私立学校接受政府资助。官立及资助学校推行政府建议的学习课程。它们提供免费的小学及中学教育。此外,香港有51个国际学校(包括15个由英基学校协会主办的学校),主要为在香港定居的海外家庭,以及因工作或投资而来港居住的家庭的子女提供非本地课程。 自2008/09学年起,特区政府向公营学校提供的免费教育由9年延伸至12年。此外,政府亦全面资助职业训练局为修毕中三的学生而开办的全日制课程,为高中学生提供传统教育以外的另一个免费进修途径。 过去10多年,香港政府投放大量资源发展教育。教育是香港公共开支中的最大项目,预算开支约占经常开支总额的五分之一。2017/18财政年度,政府在教育方面的开支预算总额为885亿港元,占政府总开支的18%。政府设有学生资助计划,学生不会因经济问题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近年来,香港人口的教育程度持续改进提升,接受专上或以上教育的人口比例不断增长。 表1-1:2013年和2018年15岁及以上人口的教育程度占比情况

属的专门推动科技、资讯及产学研协同发展的第13个决策局。同年12月香港科学院成立,成为香港民间在基础科研领域的第一家机构。 根据2018年底香港政府统计处发布的《2017年香港创新活动统计》,2017年,香港工商机构中约3%曾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工商业技术创新活动开支总额259.4亿港元,较2016年上升48%。2017年,香港本地研发总开支(即工商机构、高等教育机构及政府机构在本地所进行的研发活动开支总额)达到212.8亿港元,同比上升8%。香港本地研发总开支相对本地生产总值的比率,由2016年的0.79%微升至2018年的0.80%。 其中,工商机构研发开支,包括研发活动所涉及的劳工成本、其他经常开支和资本开支,由2016年的85.28亿港元,上升至2017年的94.12亿港元,增幅为10%。 近年来,高等教育机构的内部研发开支一直有上升的趋势。2017年,高等教育机构的内部研发开支达108.37亿港元,较2016年上升6%。2017年,政府机构(主要是公共科技支持机构)的内部研发开支达10.31亿港元,较2016年上升13%。 香港大专院校仍然是推动研发成果商品化的重要对象,六所本地大学已各自成立技术转移处,从事技术转移工作。截至2019年3月,特区政府通过创新及科技基金的大学与产业合作计划,累计共拨款4.38亿港元,资助358个应用研发项目。 香港的政府机构不是研发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但政府一直推动研发活动,提供资金及基础建设的支持。政府在1999年成立了创新及科技基金以支持能提升创新及科技的项目。政府亦透过成立香港科学园及各个研发中心,提供基础建设以促进技术提升及发展。截至2019年3月底,香港特区政府已为保障创新科技发展提供超过1000亿港元资金支持。 【医疗】香港特区政府为配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政府为主导主办一体化医疗健康护理服务,为市民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医疗健康服务。特区政府将全港分为5个区,分设5个区域性中心医院作为该区医疗服务的总枢纽和联络中心。此外,配以地区医院、普通诊所和专科诊所。香港居民只要持身份证,支付少许费用,便可以得到政府医院和政府补助医院的医疗服务。香港有公立医院、私人医院,此外还有公立专科门诊及社区医疗服务。目前,全港约94%的医院服务由公立医院提供,另外6%由私人医院提供。 香港医院管理局是一个法定机构,负责管理全港所有公立医院及相关

内地与香港教育制度的比较

内地与香港教育制度的比较 1.学制及升学途径 大陆香港 中学学制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共六年中学五年,预科两年,共七年学费由小学至初中三都是免费的实行小学至中三的九年免费教育 学校等级学校分各级的重点中学(省级、县级及 巿级) 学校分三等级(band),第一级的学习 能力最高,第三纸的最低 小学升中学的方法以往小学生是依照成绩来分中学的, 近年来则按住处的区域分配。 小学生可透过自行收生计划报考中 学,或依照教统局的中央派位分配 初中升高中的方法完成初中后要通过考试才可以升高 中。 中三课程完成后,根据成绩升读中 四或修读其他学校。 高中升大学的方法完成高中后要通过「高考」,按得分高 低进入大学。(省重点中学入读大学的 机会率可达百份之九十) 中五要通过会考才可升读预科;预 科后要参加高级程度会考,按成绩 进入大学。 近年开始有学生透过完成副学士课 程及专业教育学院课程升读大学 海外升学的机会经济能力好的家庭会选择让学生到海 外留学。 学生也会选择海外留学 近日开始兴起到内地升学的潮流 2.上课情况 根据我们在上海巿建青实验学校的访问,得知他们上课时会很安静留心,总会在适当时候主动举手回答。总的来说,学生在很专心地听老师讲解,上课气氛十分积极。 至于本校的上课情况,我校的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情况较少,尤其是高年级的同学,反而多是老师主动发问,同学才会回答。 至于老师讲解方面,上海巿建青实验学校的学生认为,上课的气氛较严肃,形式没大变化,比较沉闷。虽然如此,但同学依然保持安静。由于建青同学一般认为学习是应该由学生自主自发的,故此纵使课堂比较沉闷,我们并没有发现同学与「周公」约会。本校学生则认为,在香港上课时,有些老师会和学生打成一片,但有些老师亦会很严肃。老师会因应不同的教学需要,在课堂上加入活动,例如分组讨论、辩论比赛、游戏等,教学方法较为灵活。有些低年级的同学感到上课沉闷时,有时也会有限度地谈话。 至于近年流行的信息科技教学,我们一致认为沪港两地的学校均充分的应用。

香港小学德育及公民教育课程述评

香港小学德育及公民教育课程述评-权威精品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 摘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公民素质,一直是香港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基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和课程发展的趋势,香港于2008年修订了《德育及公民教育课程框架》。香港小学德育及公民教育课程旨在通过课堂讲授和多元化的学习经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极为家庭、社会、国家和世界作贡献。 关键词:香港小学;德育;公民教育;课程 一、德育及公民教育课程框架修订背景 (一)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进入21世纪之后,全球经济相互依存的关系日益密切,香港和内地(特别是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融合也更加紧密。这使得香港的年轻人面临着一个崭新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环境,他们需要对自己、社会、国家、世界有更深入的认识,才能成为有自信、有见识、有责任感的人。学校只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情况,才能指导他们更好地参与未来社会的发展。香港回归祖国以后,提高学生对国家的认识以及培养他们对国民身份的认同成为香港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其主要表现为提高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为社会和国家的福祉作贡献的精神。由此可见,香港德育及公民教育课程内容标准的变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发展的趋势 香港小学德育及公民教育课程经历了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1981年,《学校德育指引》首次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明确

的规范和要求,确立了德育在学校课程的地位。为适应1997年回归后香港人身份的转变,1985年的《学校公民教育指引》将公民教育提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将德育和公民教育融为一体。1999年,《学校环境教育指引》提出,要“促使学生毕生都关注环境,而且具有远见……同时身体力行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致力缔造一个能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1]。2001年,《学会学习——课程发展路向》将“认识自己的国民身份,致力贡献国家和社会”列为七个学习宗旨之一,并建议将“德育及公民教育”列入五种基本的学习经历[2]。2002年,香港课程发展议会编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指引——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将“德育及公民教育”列为四个关键项目之一,鼓励学校将其纳入课程规划,促进学生学习,并提出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五种价值观和态度,即坚毅、尊重他人、责任感、承担精神、国民身份认同[3]。2008年,香港教育局课程发展处德育及公民教育组发布了新修订的《德育公民教育课程架构》[4],新增诚信和关爱作为首先要培育的价值观,并罗列了各学习阶段的学习目标,进一步加强国民教育的推行。至此,香港学校德育及公民教育课程内容标准应运而生。 二、课程主要内容 香港德育及公民教育课程跨越小学所有学习阶段。每个学习阶段都涵盖五个生活范畴:个人范畴、家庭范畴、社群范畴、国家范畴和世界范畴,帮助学生从不同的生活范畴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态度,加强对身份的认同。五个生活范畴又细分为不同的学习元素,涵盖正确价值观及身份认同的基本知识、技能、态度,也包含较广泛的生活事件和社会议题,照顾不同学生在兴趣和需要上的差异,帮助他们拓展和加深所获取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学校可依据德育及公民教育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按照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条件及需要,设计本课程的推行模式,确保学生得到相关的学习机会。

中国会计规定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及香港财务报表准则的规定差异

中国会计规定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的比较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各界正积极就新机遇和挑战作出准备。会计﹐有必要不断的更新以配合国内经济发展的步伐﹐但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又不可与国际惯例有重大偏离。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以下简称“财政部”)不断就此方向作出努力﹐并取得了重大成果。 在1993年﹐财政部以世界银行的拨款﹐开始发展约30项适用于中国发展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会计准则﹐旨在使中国的会计及财务编报实务能与国际接轨。在1994年至1996年3年间﹐相关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已分批发出。在2000年发展约17项会计准则﹐当中主要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在处理的项目及一些特殊行业的会计准则。直至现时为止﹐共有16项《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具体准则”) 已经发出﹐而其它准则仍在制订中。 中国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施行日期实施范围 1.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1997年1月1日上市公司 2.现金流量表(2001年修订﹐只作出了有限度的修改) 2001年1月1日所有企业 3.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2003年修订) 2003年7月1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 4.债务重组(2001年修订﹐作出了重大修改) 2001年1月1日所有企业 5.收入1999年1月1日上市公司 6.投资(2001年修订﹐只作出了有限度的修改) 2001年1月1日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月1日前只实施在上市公司上) 7.建造合同1999年1月1日上市公司 8.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2001年1月1日所有企业(2001年1月1日前只实施在上市公司上) (2001年修订﹐只作出了有限度的修改) 9.非货币性交易(2001年修订﹐作出了重大修改) 2001年1月1日所有企业 10.或有事项2000年7月1日所有企业 11.无形资产2001年1月1日股份有限公司 12.借款费用2001年1月1日所有企业 13.租赁2001年1月1日所有企业 14.中期财务报告2002年1月1日上市公司 15.存货2002年1月1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 16.固定资产2002年1月1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

香港教育制度概况一览表

香港教育制度概况一览表 香港小学教育 小学一年级入学办法,凡年满5岁8个月的儿童,可获派免费小学学位。这项措施,採取家长选择、学校挑选和电脑分配相结合的原则。私立小学多数是一些名校的附属小学或办学的特色的学校。香港的小学大部分採用半日制,学生只在上午或下午上课,每週38节,每天7节,每节35分鐘。小学的师生比例是1:27,平均每班人数是40人,但推行活动教育的学校每班学生人数约35人。大部分的小学均用中文授课。 香港中学教育 中一至中三使用中文為教学语言的普遍程度是以C除T的比例来衡量。C是除英文、中文、中国歷史、宗教、实用及工艺科目以外使用中文為教学语言的其他科目,在每週五个上课日或每个相等的六日迴圈周的授课节数;T则是除英文、中文、中国歷史、宗教、实用及工艺科目以外的其他科目,在每週五个上课日或每个相等的六日迴圈周的授课节数。实用及工艺科目包括美术与设计、家政、设计与科技、普通电脑科、打字、体育及音乐科。 目前的中学学制是初中三年,高中二年,学生读完5年中学参加会考后,可以继续2年的中六教育。中学大部分是全日制,平均每週上课5天,共40节,每节40分鐘,师生比例平均是1:21.8。. 香港的中六教育又称预科教育,课程有2大类:一年制的高等程度会考课程,报考中文大学(四年制);二年制的高级程度会考课程,报考香港大学(三年制)。预科课程纯以考试為中心,内容艰深,范围狭窄。 香港高等教育

香港称高等教育為专上教育,由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院校组成,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级人才,包括高级行政管理人员及专业人士(如 工程师、医生、会计师等)。 副学士课程(AssociateDegree):招收高中毕业生(高考成绩 达到二本线)或同等学历,学制一般为两年,毕业后可就业或继续 升读相关专业本科,只需要两年即可以获得学士学位.(2+2课程) 学士课程(BachelorDegree):通过全国统一高考招生系统招收内地优秀高中毕业生. 硕士研究生课程: A.授课式硕士(TaughtProgramme):以修读学分的形式完成院 系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及毕业论文 B.研究式硕士(TaughtProgramme):以RA的身份攻读部分专业课程,协助研究院完成项目研究,同时应学院要求承担一部分本科 教学任务.(申请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学术背景)

香港的教育制度

香港的教育制度 香港的教育主要由香港政府的教育统筹局(下称“教统局”)管理,制度上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部份: 学前教育:透过私立的幼儿园和幼稚园,为学前儿童提供机会学习与群体相处。 九年免费教育:在全港设立官立或津贴资助学校,为适龄学童提供六年制小学及三年制初中课程。 高中及预科课程:设立两年制高中(中四、中五),为学生提供工作前最基本的教育;设立两年制预科课程(中六、中七),作为学生报考大学前的课程准备。 专上课程:提供各种形式的专上课程,包括工业学院、大专、大学教育。

学前教育 香港的幼稚园全属私营机构,由志愿团体或私人开办,分非牟利幼稚园及私立独立幼稚园两类。幼稚园须根据教育条例注册。教育局的督学经常视察各幼稚园,并在课程、教学方法和行政方面,向校长和教师提供意见。教育局与社会福利署编订的《学前机构办学手册》,为有意办学者提供开办幼稚园所须遵守的法规及建议。幼稚园在规模上有颇大的差异,有些幼稚园只有两、三间课室,有些却有十多间。大部分的幼稚园都能配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兴趣,营造具启发性的学习环境,在课室内设置「图书角」、「数学角」、「自然角」、「美劳角」、「音乐角」、「家庭角」等,辅以有关的教具,诱导儿童自发地学习。 免费教育 小学教育

(小一至小六) 小学六年免费教育于1971年推行。现时香港的小学教育分为八个学习领域及两个学习阶段。 八个学习领域分别是: 中文(包括语文课及普通话课) 英文 数学 科学教育(包含在常识科内) 科技教育(包括常识科及资讯科技) 个人、社会及人文学科(包含在常识科内) 艺术(包括音乐及视觉艺术) 体育科 两个学习阶段分别是: 第一学习阶段:由小一至小三; 第二学习阶段:由小四至小六; 每一个学习阶段完结时,学生都要参与一个由教统局主办的全港性系统评估,评核结果让当局了解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完成小学后全港学生会被教统局中央派位分派到志愿的中学。 初中教育 (中一至中三) 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前的初中教育,大部份本地主流中学名义上是英文中学,除中国语文、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学等科目外,其它科目如地理、数学、历史等,均以英语作为授课语言,但实际上是奉行双语教学,仅课本及笔记以英文编写,上课时老师通常以广州话讲授。 1997年后,特区政府决心贯彻推行母语教学,即除英文科外,其它科目均采用以中文编写的课本及笔记,并以广东话讲授(这个政策假定所有本地主流中学的学生的母语均为广东话,并非真正按个别学生的母语教学,也没有提供其他方言的教学)。但全港400多间中学里,其中114间却可以继续使用英语授课,这些中学通常是学生学业成绩较佳的,当中甚至有一定数量是政府主办的官立中

香港与内地教育区别

(二)当前香港中小学学制与学校分类情况 香港的学制包括2~3年的幼儿教育、6年小学教育、3年初中教育、2年高中教育、2年中六教育(大学预科,前一年称中六,后一年称中七)和3年大专教育(大学个别学系为4~5年)。香港中学为5年一贯制。 香港中小学校按举办者划分,可分为三大类:官立学校、资助学校和私立学校。官立学校是完全由政府举办和管理的学校;资助学校是由各类志愿团体如教会、社会团体、同乡会等主办和政府拨款资助的学校;私立学校为私人按有关规定举办,资金基本自筹。但私立中学还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私立不牟利中学。它们在向港府教育署备案后,可获得政府以象征性的地价批给的土地建筑校舍,也还可以获得少许间接资助;第二类为直接资助学校。它们是按政府规定的较低学费额收取学生并获得政府津贴的私立学校;第三类为独立私立学校。这类学校一般都是外国人为本国在港人员子女举办的教学机构,如英童学校、德瑞国际学校、日本人学校等,这类学校完全自筹经费,人事及办学方针由校方自行确定。1993年,官立、资助和私立小学分别为47所、 511所和75所,中学则分别为39所、323所和127所。另设有受政府资助的特殊教育学校62所。 由于地价原因,香港中小学的校舍比较紧张,学校场地比较小。按香港教育署有关规定,香港小学生每人须有0.9平方米以上课室面积,学校附近要有篮球场和礼堂,大多数小学达到了这个标准,各小学都有图书馆和音乐教室,电教设备也比较先进和齐全。按规定,中学每生要有1.1平方米课室面积,每班不超过40人,每校应有24个课室,但达此标准的中学仅有80%。 香港的高中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学生上学要交少量学费。1994~1995年度,中四和中五的学生要交学费35 00港元/年,中六和中七的预科生则要交5500港元/年,分别占资助中学平均教育成本的15%和18.3%。 (三)当前香港中小学的管理模式 以法治教和依法治教,是香港教育管理的重要特点。所有类型的学校都有法可循。因为从50年代以后,香港每建一类新型学校甚至新建一所大专学校,都要先订法规,然后建校。香港中小学除官立学校以外,都要受到《教育条例》的制约。香港教育法规的特点是具体而不空泛,所作规定很详细,明白,针对性和操作性很强,让实际工作者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例如《香港教育条例》对新办校获准注册与取得资格的手续、条件以及教育署长可拒绝学校注册的条件详尽无遗地加以说明,甚至规定,校监在取得证明书后,“须将该证明书或其副本在该证明书所指明的每一座校舍显眼地方陈列或张贴”,以便向公众申明合法性及便于检查。 香港的资助学校及私立学校,必须由董事会管理,保证学校完善运营。董事会要推举一人为校监,负责与教育署及其它政府部门保持联系。校长和教员要由校董会及校监聘任,并通过教育署办理注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