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研究对象的方法

选择研究对象的方法
选择研究对象的方法

第七章选择研究对象的方法

任何研究首先必须要有明确研究对象,然后才能根据研究对象收集资料。在教育研究中,研究对象通常是人,如:学生、教师、家长等,当然,研究对象还可以是与教育有关的现象与问题。

选择研究对象是教育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与研究目的、内容密切相关,而且还直接关系到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同时它还涉及到整个研究的费用以及应用范围。一般来说,如果研究对象仅仅是个别的或少数人,通常不存在抽样问题,因为研究对象的总体差不多就是研究的直接对象。但是绝大多数研究课题设计的对象总体比较大,有时趋于无穷。要将课题规定的所有对象都拿来进行研究往往是难以做到的,也没有必要,因此需要选择部分的研究对象,这样的程序和方法,用一个专业术语表示就是“抽样”。

一、抽样的基本原理

抽样(Sampling)就是从一个总体(population)中抽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个体作为样本(sample),然后用这一样本的结果去推断总体。在这里,总体指研究对象的全体,样本是指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个体。

例如做汤,为了知道汤的咸淡,没有必要等到一锅汤喝完后再对汤的味道下结论,只需舀一勺汤品尝一下,然后根据尝的味道推断这锅汤的味道。在这里,一锅汤就是研究的的总体,而这一勺汤则是从总体中选取得到的样本。又如,我们要了解上海市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是多少?由于全市小学三年级学生数量巨大,不可能给每个学生都测量一下,研究只能在上海市小学三年级学生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对他们进行识字量测验,然后从得出的研究结果推断全市小学生的识字量。假设上海市小学三年级学生总体为100000人,从中随机抽取样本1000人,并对这1000人进行识字量测试,获得结果为平均识字量1600字,然后根据测试结果推断上海市小学三年级学生平均识字量为1600字左右。抽样的基本原理见下图:

推断

图7-1 抽样基本原理关系图

抽样是以概率论为理论基础。抽样的作用是为了合理地减少研究对象,既可以节约人力、物力、时间,又可使研究力量相对集中,使研究工作深入、细致,从而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般来说,定性研究中抽取的样本很小,样本有时仅仅是一个案例或一个个体,研究目的

是为了对所研究对象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而定量研究的样本数较大,样本可以是一群个体,并要考虑样本能否准确代表总体,能否对总体作出推断。

二、抽样的基本要求

抽样是有一定规则的,抽样的基本要求是:

1.总体范围的确定

抽样,首先要明确规定抽样的总体范围,一般来说,研究课题和研究目的决定了总体的范围。如,“上海市区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调查”这个课题的总体就是上海市区全体初一至初三的中学生,不包括郊县的初中生。如果总体范围不很清楚,在抽样前应对总体做出明确的规定。否则,会对抽取样本和研究结果的推断造成麻烦。通常研究课题的确立就已基本框定了总体范围,研究者要考虑的是为什么要确定该总体的理由,以及研究的预期效果和可行性问题。2.抽样的随机化

抽样要尽可能做到随机化(random)。随机化是指总体中的每个个体被选入样本的概率(probability)不为零。也就是说,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入选的机会均等。随机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抽样的随机化是一种精确而科学的过程,是科学研究结果可靠性的保证,可以避免研究者自觉或不自觉的偏见。抽签、摇奖就是根据抽样的随机化原理设计的。严格的抽样必须是随机的,这样可避免研究者的主观倾向或人为因素造成的抽样偏差(sampling bias)。

3.样本的代表性

样本的代表性指样本应具备总体的性质或特征,样本能在较大程度上代表总体。样本研究的关键在于抽样和推论,抽样是推论的先决条件,样本的代表性会影响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研究结论的推断程度。代表性越高的样本,其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就越大;反之,如果样本没有代表性往往会导致研究的失败。常为人引用的一个例子是:1936年美国的总统大选,当时美国的《文学文摘》杂志曾做了一次关于总统大选的民意调查,调查结果预测兰登将在总统选举中获胜,罗斯福落选。但事实正好相反,选举结果是罗斯福当选总统。虽然《文学文摘》杂志的民意调查样本数很大,但调查者的样本是从电话号簿和汽车登记册中抽取的。1936年正是美国经济大萧条过后,有汽车有电话的人仅代表了美国选民中的某个特定阶层,对于选民总体来说不具备代表性。这次民意调查的失败主要在于抽样偏差,样本没有代表性,抽取的样本在质上与总体特征不相吻合。

与此同时,盖洛普民意调查所也作了总统大选的调查,只发了2000份问卷,结果预测成功,罗斯福当选总统。后来盖洛普嘲笑《文学文摘》杂志说:“用两匹马来拉的车,用50匹马来拉是无用的。”

4.合理的样本容量

样本容量又称样本大小,是指抽取样本的具体数量。样本数量的多少是研究无法回避的问题,是研究设计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它既要符合研究目的、内容,满足教育统计的要求,又要考虑抽样的可能性,并使误差减少到最低限度。一般来说,样本数越多,代表性越好,但是增大样本,势必增加研究的人力、物力、财力,增加研究的难度,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如果样本数太小,则抽样误差较大,样本不能代表总体,不利于统计分析,影响研究效果。样本数量究竟多少为宜,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很难说出一个确定的数字,样本数量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起来考虑。一般来说,样本容量大小取决于以下一些因素:

(1)研究的类型、范围

当研究是定量研究,研究范围较广,样本数量可适当大一些;反之,当研究是定性研究,研究范围较狭窄,样本数量可适当少一些。

(2)研究分析的精确程度

当研究要求有较高的统计显著程度,具有较高的可信程度时,样本数量可多些;反之,则可少些。

(3)允许误差的大小

当研究允许的误差值小,要求的可信程度高,所需样本容量相应要大;反之,则可小些。

表7-1 表示当总体趋于无限大时,不同的允许误差和可信程度要求不同的样本数量。

表7-1 允许误差和可信程度与样本容量关系表①

可信程度

允许误差95% 99%

1% 9604 16587

2% 2401 4147

3% 1067 1843

4% 600 1037

5% 384 663

6% 267 461

7% 196 339

(4)总体的同质性

当总体的变异性比较大,变量的相关程度比较低,研究的条件控制不严格,样本数量可适当增加些;反之,当总体同质性比较好,变量的相关程度较高,研究条件控制严格,则可少些。如,人的血液同质性比较好,医院化验只需抽取一点点血。学生的智力、能力变异性比较大,因此抽取样本相对比较大。

(5)测量工具的可靠程度

当测量工具的可靠程度即测定指标信度比较低时,测量的误差就比较大,这时需要增大样本数量;反之,则可减少样本数量。一般说来,有关学习能力和成就的测量工具可靠性程度好些,有关人格特质、自我概念、态度等方面的测量工具可靠程度差些。

(6)研究的成本

研究的成本包括经费、时间、人力、物力,抽样数量总是要控制在研究成本允许的范围内。因此,确定样本容量时,必须仔细分析研究的条件,量体裁衣。

(7)分析的类别

当研究的关系复杂,分析的项目较多,那么样本数量可多些;反之,则可少些。一般应保证每一分析小类的样本数量不少于10。

以上七个方面都是原则性的意见,可作为决定样本容量大小的参考依据。下面根据实际经验提供一些可参照的数据:

教育研究中的调查或描述现状的研究,样本数量最好不要少于100;

相关性研究中,样本数量最好不少于30;

实验研究中,每组样本数量最好不少于30;

全国性的调查,样本数量控制在1500—2500之间;

地区性的调查,样本数量控制在500—1000之间。

当然,以上给出的数字仅仅供参考,在研究中具体样本数为多少,还需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定。对于初学者,不妨先查看有关文献中的同类研究,别人的样本数量是多少以作为参照。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推算样本数量的公式计算出总体数量与样本数量的参照数据,见表7-2

①转引自袁方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25页。

表7-2 有限总体数量与样本数量关系表

总体数(N)10 20 50 100 200 500 1000 2000 5000 10000 50000 100000

样本数(n)10 19 50 80 133 217 278 322 357 370 382 384 注:可信度为95%,允许误差5%

从总体与样本数量的关系表中可以发现,样本数并不是随总体数量的增加而同步增加的。当总体数量不断增加,样本数量的增长逐步减缓,在总体数量与样本数量曲线图上呈一条负加速的增长曲线。见图7-2

样本数(n)

总体数(N)

图7-2 有限总体数量与样本数量关系曲线示意图

由此可见,当总体大于10000,接近无限总体时,样本数量的增长微乎其微,在曲线图上几乎就是平走。

三、抽样的基本过程

抽样的基本过程从研究设计考虑抽取研究对象开始,到完成抽样获得实际样本为止,大约经历以下四个操作步骤:

1、研究对象或理论总体

总体就是研究对象的全部。课题确立时的总体往往是虚拟的,是理论上的总体。如,进行一项有关10岁儿童生长发育的研究,如果期望以研究结果解释全世界的10岁儿童,那么理论总体就是全世界10岁儿童;如果期望以研究结果解释全中国的10岁儿童,那么理论总体就是全中国的10岁儿童;如果期望以研究结果解释上海市的10岁儿童,那么理论总体就是上海市10岁儿童;如果期望以研究结果解释某一学校的10岁儿童,那么理论总体就是某校的10岁儿童。由此可知,总体的范围可大可小,由研究者依据研究目的自行界定。如何界定总体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考虑并说明采用“特定群体”为总体的理由(为什么?理由何在?)

(2)考虑并说明不采用“其他群体”为总体的理由(为什么?理由何在?)

(3)考虑研究的预期效果(结果的推广程度)

(4)考虑研究的可行性(研究的必要条件)

2、可获得总体或抽样框架

理论总体往往是虚的,不是一个实在的、可操作的总体。而可获得总体则是实在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总体。抽样框架是抽样单位的实际名单,样本就是从抽样框架中选取。如果一个学生样本是从学校的学生花名册中抽选,这个花名册就是抽样框架。比较复杂的抽样,抽样框架可以有不同的层次。如先抽取不同类型的学校,然后再从学校花名册抽取个体。通常确定课题基本上规定了研究的总体,根据这个总体再去寻找可能的抽样框架,然后对这个抽样框架进行检验和评估,看这个抽样框架是否符合研究要求。

3、选择样本

选择样本是指通过抽样方法得到的样本数量,是被选取参与研究的人员。这个样本数量只是理想上的数量。

4、实际样本

实际样本是指实际参与研究的样本数量。如果进行问卷调查的话,实际样本相当于回收问卷的数量。

例如,我们要对当前高中教师的教学理念的变化进行调查,理论总体是上海市所有高中教师,可获得总体是某个区的高中教师,抽样框架为该区的高中教师2000人,选择样本为300人,而实际样本即实际参与研究的教师为270人。

在实际社会科学研究中,总体与抽样框架的问题并未引起重视,一般来说,根据样本所得的研究成果只能代表组成抽样框架的总体,只能推断组成抽样框架的总体。

在抽样过程中,确定样本的大小是一件重要的事,也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样本太小,不能代表总体,也不利于统计分析;可是一旦增大样本,势必增加收集资料所需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等资源,而且庞大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也较困难。研究者必须在两难中作出决断。

博格(W、R、Borg)与高尔(M、D、Gall)建议,在下列情况下要有较大的样本:

1、研究中有较多的变量未于控制时

2、预期效果可能由于研究变量的性质而较不明确时

3、当研究样本必须再细分为次项目来分析时

4、当预期会有较多被试退出研究时

5、当总体的异质性较大时

6、当测量工具的可靠程度较低时

7、当期望有较高的统计显著性或统计鉴定力时

一般来说,样本容量不如样本的准确性重要,即使样本容量很大,如果选择不当,也会得出无效结论,因此谨慎抽样比增加样本容量更重要。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莱特(R.J.Light)等人以预设的的统计鉴定力来表示进行研究时所需要的样本人数,见下表:

表7-3 以统计鉴定力推估样本人数表

预期效果大小

研究类型统计检验方法统计鉴定力小中大

相关研究积差相关.90 1047 113 87

.80 783 85 28

.70 616 67 23

实验研究或t检验.90 1052 170 68

事后回溯研究.80 786 128 52

.70 620 100 40

注:统计显著性程度为5%。

(引自吴明清:《教育研究——基本观念与方法分析》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1年,第231页)

表中左栏是研究方法的类型;表的第二栏是统计方法;第三栏是统计鉴定力,分为.90、.80、.70三个层次,研究者可以自行决定一个层次,鉴定力越大表示研究者期望辨识研究效果的可能性越大;最后一栏是预期的效果大小,包括小、中、大三个层次,研究者必须依据理论、经验、以及先前类似研究的结果来判断并决定。

例如,要比较12岁女生与18岁女生的身高差异时,我们判断其效果大小应属于“大效果”,因为经验上这两类女生的身高有相当大的差异;如果比较15岁女生和8岁女生的身高差异,则属于“中效果”;若比较17岁女生与18岁女生的身高差异,应属于“小效果”。如果以相关系数表示效果大小,那么相关系数在.1左右属于“小效果”,相关系数在.3左右属“中效果”,相关系数在.5以上者属“大效果”。从两组平均数差异来看效果大小,差异在.20个标准差者为“小效果”,在.50个标准差者为“中效果”,在.80个标准差者为“大效果”。

如果我们要进行一项两种不同教学方法的比较实验研究,看哪种教学法法效果好。首先,我们确定这是一个比较两组平均数差异(实验组与控制组之间差异)的研究;其次,我们设定统计鉴定力为.90(我们期望有较大的可能性确定研究效果);并且进一步判断这类研究的效果应属于“大效果”(容易显示效果)。根据以上判断,从表上找到样本人数为68人,即实验组要有34人,控制组要有34人。如果将统计鉴定力降为.80,则样本人数为52人,如果将统计鉴定力再降为.70,则样本人数为40人。为了保证研究结果能在统计分析中明显显示,在实际研究中,样本数最好不要少于表中规定的人数。

四、抽样的具体方法

教育研究一般都从总体中抽取一小部分个体作为收集资料的直接对象,这一小部分对象即为“样本”。抽取样本进行研究,不但节省人力物力,也缩短资料取得与整理的时间,故成为教育研究的主要方式。

抽样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抽样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概率抽样(probability sampling)是以“概率”为基础的抽样方法,它的核心技术为“随机样本”。主要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等。概率抽样样本具有代表性,可以作推论,常用于正式的、量化的研究。

非概率抽样(non-probability sampling)是根据研究者的主观判断、或根据客观条件的方便来抽样,不涉及概率原则。主要抽样方法有:方便抽样、目的抽样等。非概率抽样不具代表性,通常不能推断总体,常用于非正式的、质化的研究。

1.概率抽样

概率抽样就是研究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是已知的,抽样方式是随机的。概率抽样常用于定量研究或大规模的正式研究中。具体的抽样方法有:

(1)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是概率抽样中最基本的,运用最广泛的抽样方法。它简便易行,是其他抽样方法的基础。简单随机抽样总体中的每一个体都有被抽到的同等机会,可通过抽签、随机数字表或摇号机摇号等来实现抽样。

抽签。先给总体中的每个个体编上号码,每个号码做一个签,将全部的签充分混和后,随机从中抽取,被抽到签号的个体进入样本,直到取够所需样本数目为止。例如总体共50人,要抽取样本10人。我们先给总体编号,从1-50,然后随机抽10个号,抽中号的个体即作为样本。简单随机抽样见下图:

可获得总体样本样本举例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22,23,29,

30 37,39,40,41,

45,50

图7-3 简单随机抽样示意图

随机数字表随机数字表是由许多随机组合排列的数字组成的表(见表7-4 ),用它可以进行简单随机抽样。

复印表7-4随机数字表

例如要从总体800人中抽取100人的样本,先给800人从001-800编号,然后从随机数字表中任何一行,任何一列的任何数字开始,按任意方向依次取三位数(由于本例个体编号为三位数),凡是碰到001-800范围内的数字即为中选的号,直至取足100个号为止。其中如果某号大于800或已被抽取过再次出现,则跳过不算。例如从表7-4 随机数字表第18行,第1列开始向右取三位数,803(略去,因为超过800),270, 267,198,191,843(略去),429,081,349,268……直到抽足100个号为止。这100个号的被试就构成了该研究所需的样本。

另外,功能较全的计算器都编有随机数字程序,可利用计算器的这一功能进行随机抽样。以卡西欧(CASIO)fx-3600 型计算器为例,操作过程为:开机后,按 INV 键和 .键,显示屏上出现三位小数,这三位小数就是随机数字,不断地重复按INV键和 .键,显示屏上就会不断地出现随机数字。用计算器随机抽取样本的基本程序与随机数字表的基本程序一样,直到取足样本为止。

(2)系统随机抽样

系统随机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是把总体中的所有个体按某一顺序排列编号,然后依固定的间隔抽取样本。先随机确定第一个样本数后,根据样本与总体的比例,每间隔n个数抽取一个。例如,要从800名学生中抽取100人作为被试,先将被试按序编号,再按公式计算抽样间隔的数字:800÷100 = 8,再从1-8中随机选定一个数字,假定为6,那么编号6,14,22,,30,38,46……798这100个号码的被试构成了系统随机抽样的样本。

系统随机抽样使样本分配均衡,更具代表性,抽样误差较简单随机抽样小,操作也较简单,实际应用较广。系统随机抽样见下图:

可获得总体样本样本举例

图7-4 系统随机抽样示意图

(3)分层随机抽样

分层随机抽样又称分类抽样或配额抽样,是将总体按某一标准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别(子总体),然后以各层或各类在总体中所占比重,按比例随机抽取样本。例如对某校800个学生进行学习态度的调查,拟抽取十分之二的学生(160人)作为样本。首先按成绩评定标准将学生分成优、良、中、差四层,优(160人),良(320人),中(240人),差(80人)。然后用简单随机抽样在这四层中按比例分别抽取样本,从优等中抽取160ⅹ2/10=32人;从良等中抽取320ⅹ2/10=64人;从中等中抽取240ⅹ2/10=48人;从差等中抽取80ⅹ2/10=16人。这160人组成了分层随机抽样的样本。

分层随机抽样确保每层子总体都被包容在抽样范围内,避免了某一子总体出现“超载”现象或出现意外样本。对于总体构成比较复杂,同质性程度不高,总体数量较大,各层次标志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宜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见下图:

可获得总体样本样本举例

图7-5 分层随机抽样示意图

(4)整群随机抽样

整群随机抽样就是以自然群体(学校、班级等)为单位,从较大的群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整群随机抽样与其他抽样方式的区别在于:它抽取样本的单位是群体,不是个体。例如要在某区初一年级进行一项研究,我们可以随机抽取几所学校,在这几所学校初一年级中再随机抽取两个班级作为样本,班中的所有个体都为被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比较方便,也切实可行。这种抽样不会因研究而打乱原有的班级,能兼顾到常规的教学秩序,不会影响师生之间的配合。整群随机抽样可以节省取样在人力、物力上的费用,最适合于总体范围大,抽样数量多的研究。但是整群随机抽样所获得的样本分布可能不均匀,群体间可能会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样本的代表性。因此,当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时,要考虑群体和群体之间是否同质。一般来说,按常态编班的班级,彼此间有较高的同质性,按能力分班的班级,同质性较低。

2、非概率抽样

非概率抽样是指每个研究对象被抽取的概率是未知的,抽样方式不是随机的,样本通常是按研究目的而选择的。非概率抽样常用于定性研究或小范围的非正式的研究中。具体的抽样方法有:

(1)目的抽样

目的抽样是在研究情境不能运用随机抽样时,为达到研究目的,研究者根据自己的判断而选择样本的抽样方法。目的抽样与随机抽样的区别在于它们抽样的方式不同,它们运用的逻辑基础不同。随机抽样的逻辑基础是所选择的样本要有代表性,而目的抽样的逻辑基础是想掌握和了解样本的实际情况。目的抽样并非是随意的,样本的选择是以实现确定的目的、准则为依据的。例如,记者的采访一般都采用目的抽样,不是以随机的方式获取被试,而是有目标地选择被试。虽然这样的研究结果不一定能推断到总体中去,但获取样本方便。

(2)完全抽样

完全抽样就是样本数量和总体数量完全一致。这是抽样的特例,通常在总体数量极少的情况下适用。例如,某校有8位因学业成绩特别差而留级的学生,研究者就将这8位学生全部作为样本进行研究。

(3)异质抽样

异质抽样就是抽取某些特征完全不同的、差异最大的个体为样本,目的是为了获得两类信息:一是不同个体之间的区别和差异;二是不同个体之间的共同之处。例如,要描述学校工作现状,研究者可选择学生特征、教师管理方式、所处社区环境以及其他统计特征都不相同的学校作样本,也可选择反差最大的,处于问题两头的极端个案作为样本。采用异质抽样的研究常常是比较研究。

(4)同质抽样

同质抽样就是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特征相近的个体为样本。与异质抽样相比,同质抽样走的是中间道路。例如,在一项研究中,既不选最好的学校,也不选最差的学校,而是选择中等程度的学校。这些学校的特征具有典型性和相似性,能代表大多数的普通学校。

(5)立意抽样

立意抽样又称定标抽样,是研究者根据自己确定的标准,凭自己的经验和主观判断来决定所需样本。立意抽样注重样本质的方面,能针对性地研究某些问题,经济实用,但抽样的主观性较强。例如,对教师成长过程进行研究,选择那些得过奖的优秀教师为样本。对儿童学习能力进行研究,选择那些超常儿童作为被试等。

(6)方便抽样

方便抽样又称随意抽样,指按研究者的需要和方便,利用现有的机会对偶然遇到的对象进行抽样。例如,研究者与某一学校的校长熟识,征得同意后,以该校学生作为样本。又如,抽取某次演讲的听众或正在图书阅览室看书的学生为被试进行调查。方便抽样简便易行,是为大家经常采用的方法,但它受研究者主观意志的支配,很难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对数据作出推论时必须非常小心。

(7)关键案例抽样

关键案例抽样就是选择一个可以对一个理论及其现象提供严格测试的样本。巴顿(Michael Patton)曾对关键案例抽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①。

在伽利略的重力的研究中,他想要探知物体的重量是否影响它降落的速度。为了能

推广到世界上所有物体,他并没有随机抽取不同重量的物体,而是选择了一个关键

案例——羽毛。正如他演示的那样,如果在真空管中,羽毛与其他更重的物体(如

硬币)以相同的速度下降,那么他就能从这一个关键案例研究的结果以符合逻辑的

方式推广到一切物体。他的发现十分有用而且可信。

教育研究中,很难会有像自然科学发现那样的精确结果,但是关键案例抽样的方法则有助于人们去探索决定性的案例,更进一步理解教育现象。假如决定性的案例成立,那么就有理由在更大范围推广这一研究结果。

(8)滚雪球抽样

滚雪球抽样就是根据已有研究对象的建议或线索找出其他研究对象的累积过程。是先抽取目标群体少数成员,然后向他们询问有关信息,再获得更多的研究对象。如了解学校社团组织招募人员的方式,可以先访问新近人员,向他们询问是谁介绍进这个组织的。然后再访问被提到那些人,询问他们是谁介绍加入组织的。样本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种方法常用在定性的实地调查研究中,或探索性研究中。

选择研究对象是研究者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具体抽样的方法,样本容量的大小,应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来说,概率抽样不受抽样者主观意志的影响,能确切地定义样本,确定抽样概率,抽样误差比较小,并能从样本推断总体,为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保证。然而,概率抽样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可行的,不同的研究目的要求不同的抽样方法与其相适应。非概率抽样比较灵活,操作简单方便,不受统计原理框架的限制,但抽样的主观性较强,缺乏代表性。当运用非概率抽样时,代表性就不可能在概率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只能在逻辑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概率抽样。

五、避免抽样偏差

抽样的目的就是要以具体的样本资料来解释总体的基本状态,因此要求样本资料能充分反映总体的真实情况,只有这样对研究结果的解释才确切可信。然而样本数据和总体实际之间会有差异存在,这种差异可以来源于两种原因: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和抽样偏差(sampling bias)。了解抽样误差的影响因素,把握抽样误差的来源,可以减少或避免误差的产生,提高研究的质量。

1、抽样误差

①(美)高尔等著;许庆豫等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98页。

抽样误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抽样误差是指样本特征与总体特征之间的差异,不管差异来自何种原因;狭义的抽样误差专指随机抽样过程中,由于概率原理而自然形成的误差(在本文中我们取狭义的解释)。因为抽样误差是随机形成的,所以又被称为随机误差。

例如,要了解上海市小学五年级学生英语学习状况,可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000人的样本对试卷成绩进行分析,平均分数为75分,然后推断全市五年级英语成绩为75分。但是如果将全市五年级小学生英语试卷都拿来统计一番的话,可能全市平均分为73.5分或76.1分,这与1000人抽样获得的平均分之间的差异为抽样误差。

由此可知,任何随机抽样的过程,总是会有一定的抽样误差,这种误差总是存在的,是难以避免,难以控制的。一般来说,减少抽样误差的方法是增加样本数量,使抽样的标准误变小。

2、抽样偏差

抽样偏差是指抽样过程中有系统的偏离总体普遍特征的倾向,即样本没有代表性,与总体不同质,并且导致样本成为有偏差的样本。抽样偏差与抽样误差的区别在于抽样误差是随机形成的,误差是无法避免的;而抽样偏差则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例如,前面提到的1936年美国总统大选,《文学文摘》杂志按汽车牌照和电话号簿登记地址抽样获取的样本,就是抽样偏差的典型例子。

要避免抽样偏差必须了解偏差的主要来源。一般而言,导致抽样偏差主要有三个来源①:1、不适当的抽样方法

一般非概率抽样所选择的样本往往是有偏差的样本,应避免使用。不要为了方便、省事,而导致最后结果无效。即使是概率抽样方法,如运用不当,也有可能形成抽样偏差。如,简单随机抽样未能按照抽样的随机原则行事;分层抽样的层次标准不明确,划分层次不妥当;等距抽样时没有注意总体的排列顺序是否随机;整群抽样时未能确定群体之间是否同质等。因此,在使用具体抽样方法时,要切实了解和掌握各种抽样方法的适用条件,结合研究总体的特点和结构灵活加以运用。

2、自愿者参与研究

自愿者构成的样本往往是有偏差的样本,因为自愿本身代表了某种倾向,代表某一类对象的特征。自愿者往往比非自愿者更积极努力,更投入,因此当采用自愿者参与研究时,一定要了解自愿者的背景资料,以及与研究变量有关的特征,并分析这些特征对研究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以此确定样本的取舍。

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l)和罗斯诺(Ralph Rosnow)的研究发现,自愿者与非自愿者的参与,对于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并将自愿研究者的特征概括为11种。

(1)自愿参与者大多数比不愿参与者受过更好的教育;

(2)自愿者大多数要比不愿参与者社会地位高些;

(3)自愿者比非自愿者大多聪明;

(4)自愿者比非自愿者更渴望得到社会认同;

(5)自愿者比非自愿者更加善于交际;

(6)自愿者比非自愿者更易引起注意;

(7)自愿者比非自愿者更具开放性;

(8)女性比男性更易自愿参加一般性的研究;

(9)自愿者比非自愿者少一点权威主义色彩;

(10)犹太人比新教教徒更乐意参加;

(11)参与一般研究时,自愿者不及非自愿者来得顺从。

当研究采用自愿者被试时,应仔细考虑以上11种自愿参与者的特征;这些特征与研究变量有多大相关?自愿者与非自愿者特征上的差异将怎样影响研究结果?具体操作应更多地考虑怎样使样本具有代表性。

3、样本流失现象

①吴明清:〈教育研究——基本观念与方法分析〉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1年,第238-240页。

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常常会有部分被试由于种种原因中途退出研究,或未给予回应(如未填写问卷,未接受访问)导致原来计划获得的样本数量减损,从而使样本失去代表性。通常样本流失大多具有特殊的原因,有可能代表了某种意见或倾向,如果将这些人从样本中剔除,那将使研究样本失去具有某种意见或倾向的个体,使样本成为有偏差的样本,导致研究结果不具有普遍性。典型的例子是1936年美国总统大选,文学文摘杂志预测失败的原因,除了样本有偏差,还有一个原因是问卷回收率太低。调查共发了1000万份问卷,最后回收仅200万份,占应回收样本的20%。一般问卷调查的回收率要求达70%以上,少于50%要考虑放弃调查。

对于样本流失,研究者一方面可以从研究工具和实施程序的改善着手,力求减少被试的心理负担和时间压力,避免引起被试的反感和抗拒;另一方面可以做些补救措施,对流失者追踪,继续寄送问卷、电话联系,鼓励回应等。总之要适当运用抽样方法,避免抽样偏差,使样本具有代表性。

研究设计中的抽样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内容,也是研究者为获得准确可靠的信息所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能否正确抽样,能否合理的选择研究对象,是对研究人员综合能力的挑战和考验。以下一些情境是在抽样时需要避免的:

(1)抽样时仅仅考虑方便就确定研究对象。

(2)所选择的样本对总体没有代表性。

(3)具体抽样的方式不适合研究目的。

(4)没有详细说明样本的特征,使人无法推知样本代表的总体。

(5)定量研究中随意选择样本容量。

(6)没有考虑自愿参与者与非自愿参与者的不同以及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7)抽样方式与研究类型不吻合。

大连网站建设https://www.360docs.net/doc/fe10915505.html,/bx9HeObOn793

研究对象的选择

(一)确定研究对象的方法 任何一项研究,都有具体的研究对象。这些对象可以是人,是物,也可以是文献记载或其他文字资料等;数量可以是一个、几个,也可以是成千上万个。但是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重要的不在于是何种属性或数量多少,而在于通过这些对象特征的研究所获取的研究资料,能够达到科学研究应具有的可能性要求。此外,研究还需考虑现实性和客观性,即实际研究是否可行,是否有对大多数对象进行研究的能力等。不同特点和不同性质的研究课题及不同的研究者,在确定研究对象的方式方法上不完全相同。而确定的方式方-法正确与否,又直接影响到研究效率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精确性,所以研究对象的确定是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一般来说,确定对象的方法主要有总体研究和抽样研究,其他还有个案研究等。 1.总体研究. 总体一词含有总数、全体的意思,在统计学中指的是规定范围内一切按特定特征所描述的人物或行为反应的集合体。它可以是学生、教师,也可以是学校、家庭等。这是所说的总体研究是指对研究范围中的全体进行的研究,区别于个别研究和抽样研究。我国在1982年进行的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就是典型的总体研究。某一地区对所有中小学生实施体检,调查中小学生患各类疾病的发病率,及学校里每学期对全体学生进行的视力普查,也都属于工作性总体研究。 总体研究应根据课题的要求与限定,把总体的范围定出来,即把属于总体的对象和不属于总体对象的界限能清楚地划分。例如,对某市中小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某市所有的中小学生都是属于总体的对象,与非总体的对象的界限是明确的。但是如果某学校要研究初二年级成绩差的学生,则可以用分数线把研究对象界限划定出来。 总体研究虽然具有许多优点,诸如能获取全面的研究资料;获取资料的精确度高;容易得到研究对象的协助等。但是,相对地说,在教育研究中,总体研究特别是大范围中的总体研究,运用还是不多的。这是因为总体研究在研究对象数量很大时,研究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财力往往无法达到,获得资料的手段会受到限制,从而影响研究的深度。 事实上,根据课题的特点和借助教育统计方法,有许多研究没有必要运用总体研究,而可以进行抽样研究。

受力分析专题(灵活选取研究对象)

受力分析专题(灵活选取研究对象) 限时训练一 1、图中a 、b 是两个位于固定斜面上的正方形物块,它们的质量相等。F 是沿水平方向作用于a 上的外力。已知a 、b 的接触面,a 、b 与斜面的接触面都是光滑的。正确的说法是( D ) A .a 、b 一定沿斜面向上运动 B .a 对b 的作用力沿水平方向 C .a 、b 对斜面的正压力相等 D .a 受到的合力沿水平方向的分力等于b 受到的合力沿水平方向的分力 2、如图所示,斜面体放在墙角附近,一个光滑的小球置于竖直墙和斜面之间,若在小球上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 ,小球处于静止。如果稍增大竖直向下的力F ,而小球和 斜面体都保持静止,关于斜面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静摩擦力的大小的 下列说法:①压力随力F 增大而增大;②压力保持不变;③静摩擦力 随F 增大而增大;④静摩擦力保持不变。其中正确的是( A ) A .只有①③正确 B .只有①④正确 C .只有②③正确 D .只有②④正确 3、如图所示,物体A 、B 、C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 作用于C 物体,使A 、B 、C 以共同速度向右匀速运动,那么关于物体受几个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 .A 受6个, B 受2个, C 受4个 B .A 受5个,B 受3个,C 受3个 C .A 受5个,B 受2个,C 受4个 D .A 受6个,B 受3个,C 受4个 4、甲、乙、丙三个立方体木块重量均为10牛,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地面上保持静止,各接触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均为μ=0.2,F 1=1牛,方向水平向左,作用在甲上,F 2=1牛,方向水平 向右,作用在丙上,如图所示,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小为 f 1,甲对乙的摩擦力大 小为f 2,乙对丙摩擦力大小为f 3,则( C ) A、f 1=2牛、f 2=4牛、f 3=0 B、f 1=1牛、f 2=1牛、f 3=1牛 C、f 1=0、 f 2=1牛、f 3=1牛 D、f 1=0、 f 2=1牛、f 3=0 5.如图所示,质量不等的两个物体A 、B .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一起向右运动,滑轮及细绳质量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BCD ) A .物体B 所受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左 B .物体B 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向左 C .物体B 所受的摩擦力一定随水平力F 的增大而增大 D .只要水平力F 足够大.物体A 、B 间一定会打滑 6.如图所示,倾角为 的斜面体C 置于水平面上,B 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A 相连接,连接B 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A 、B 、C 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C ) A .B 受到C 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 B .C 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一定为零 C .不论B 、C 间摩擦力大小、方向如何,水平面对C 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左 D .水平面对C 的支持力与B 、C 的总重力大小相等

第二章学前教育研究设计第五节如何选择研究对象

第二章 学前教育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是整个研究的施工蓝图或实施计划。一个完整的研究设计主要涉及确定研究课题,提出研究假设,选择研究变量,下操作性定义,选择研究对象等环节。研究设计要通盘考虑研究的每一步骤,对研究作出全面规划。本章就如何选择课题、提出假设、决定变量、下操作定义、抽样等作详细的描述。 第五节 如何选择研究对象 选择研究对象是教育研究设计的重要一环。 它是在研究对象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对象作为被试,这个过程也叫抽样。 一、什么是抽样 抽样就是从一个总体中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作为样本,然后用这一样本的结果去推断总体。 抽样是以概率论的大数定律作为理论基础。抽样的作用是为了合理地减少研究对象,既可节约人力、物力、时间,又可使研究力量相对集中,使研究工作更深入、细致,从而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抽样的基本要求 抽样是按一定规则进行的,抽样的基本要求是: 1.确定研究总体范围 抽样,首先要明确抽样的总体范围,通常研究课题和研究目的决定了总提的范围。如,“上海市区6岁儿童识字量的调查”,这个课题的总体就是上海市区全体6岁儿童,不包括郊县的6岁儿童,也不包括市区其他年龄的儿童。如果总体范围不很清楚,在抽样前应对总体做出明确规定。否则,会对抽样本和结果推断造成麻烦。 2.抽样的随机化 随机化是指总体中的每个个体被选入样本的概率不为零。换句话说,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入选的机会均等。抽签、摇奖就是根据抽样的随机化原理设计的。抽样必须是随机的,这样可避免研究者的主观倾向或认为因素造成的偏差。 3.样本的代表性 样本的代表性指样本应具备总体的性质或特征,样本能在较大程度上代表总体。样本的代表性会影响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影响研究结论的推断程度。

课题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的区别

课题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的区别 我们在撰写课题申报书或课题开题报告时,通常要确定课题的研究对象,明确课题的研究内容,但是,在理解什么是课题研究对象?什么是课题研究内容时,很多老师无法正确理解,无法区分“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之间的不同,下面就来详细谈谈课题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之间的区别。 研究对象是指被研究的个人、群体或组织、或者是研究所指的其它社会单位,一般包括社会中具体的个人、家庭、社区、各类专门人群以及各类组织等。任何一项研究,都有具体的研究对象。这些对象可以是人,是物,也可以是文献记载或其他文字资料等,数量可以是一个、几个,也可以是成千上万个。在教育研究中,研究对象通常是人,如:学生、教师、家长等,有时候也可以是学校、教研组、学科组等各类教育教学组织。 一个课题名称的标准的表述范式应该是“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课题也只有在合理选择和确定了研究对象之后,才能保证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研究开展的可行性。比如我们现在有一个课题名称叫“××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市,研究的问题就是教育现代化问题。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比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中学生,而不是小学生或者大学生,研究的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 科学合理的选择研究对象是教育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与研究目的、内容密切相关,而且还直接关系到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同时它还涉及到整个研究的费用以及应用范围。一般来说,如果研究对象仅仅是个别的或少数人(比如:中小学教师开展的小课题研究),通常不存在抽样问题,因为研究对象的总体差不多就是研究的直接对象。但是一些省级、国家级或较大的规划课题设计的研究对象总体比较大,有时趋于无穷(比如:涉及全国或全省),这时候要将课题规定的所有对象都拿来进行研究往往是难以做到的,也没有必要,因此需要运用某种科学合理的方法来选择部分的研究对象,这样的程序和方法,用一个专业术语表示就是“抽样(Sampling)”。抽样(Sampling)就是从一个总体(population)中抽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个体作为样本(sample),然后用这一样本的结果去推断总体。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选择题)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选择题) 问题:从一般教育活动的本身分化反战而形成的教育试验,相关的教育家除佩斯泰洛奇。福禄贝尔外,还有 A:梅伊曼和拉伊B:桑代克和蒙台梭利 C:蒙台梭利和拉伊D:蒙台梭利和杜威 正确答案D 问题:测验对应试者的辨别能力,指的是测量工具的 A:效度B:信度 C:难度D:区分度 正确答案D 问题:案调查的目的来划分,除现状调查和相关调查外,还有 A: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B:发展调查和测量调查 C:预测调查和测量调查D:预测调查和访谈调查 正确答案A 问题:全结构式教育观察记录表的编制依据 A:观察内容的结构B:观察的场地和时间 C:观察的目的D:观察的对象 正确答案C 问题:有严密的计划,有详细的观察指标体系,对观察情境有严格的要求,这种教育观察研究的类型是A:自然情境中的观察B:实验室中的观察 C:参与性观察D:结构式观察 正确答案B 问题:历史研究的核心是 A:搜集史料B:分析,鉴别史料 C: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D:运用是史学理论和方法 正确答案C 问题:为揭示教育现象与过程发展规律,选取的研究对象必须是 A:最大数量的B:有典型代表意义的 C:不可控制的D:不同性质的 正确答案B 问题:教育科学研究中选题的作用不包括 A:决定研究发展的方向和目标B:决定研究的内容 C:规定应采取的方法和途径D: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 正确答案D 问题:以探索和创新知识,扩展和完善理论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是 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 C:发展性研究D:预测研究 正确答案A 问题:倡导以数学为基础的唯理论的演绎法的是 A:亚里士多德B:弗兰西斯。培根 C:笛卡尔D:康德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山东理工大学、淄博职业学院、淄博水利学院大学生60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300人,女生300人。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问卷的设计采用社会学常规方法,最后经过效度和信度检验,到达本科毕业论文的问卷设计要求,并于****时间在山东理工大学、淄博职业学院、淄博水利学院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80份,回收率达96.67%;其中有效问卷565份,有效率97.41%,有效问卷中男生问卷280份,女生问卷285份。 2.2.2 参与观察法 ****年**月至****年**月期间,利用学生上课的机会,通过听课的方式对学生的上课情况进行现场听讲,观察大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参与程度,共听课50余节,并作了相关的听课记录。 2.2.3 文献资料法 ****年**月—**月期间,分别在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山东理工大学文科书库、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资料室、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网站学术期刊网,查阅包括体育类核心期刊在内的***篇相关题材的学术资料,并对其中重要的***篇论文资料进行下载并打印备用。(查阅论文的数量要符合实际,不要千篇一律甚至雷同)

2.2.4 访谈法 ****年**月—**月实习期间,对在山东理工大学和淄博职业学院实习的部分学生在宿舍、教学现场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年**月**号—**号期间,在宿舍、教室等场所分别抽取在其他实习地实习的部分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教育实习地体育与健康课对大学生生活习惯的影响的基本情况和切身体会。 2.2.5 数理统计法 ****年**月**日,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归纳整理,分别用excel2003及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SPSS软件确实用到了就写上,用不到者一律去掉)

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匹配的目的是

1. 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匹配的目的是 A. 要求对照组在某些因素或特性上与病例组保持相同 B. 是进行病例组与组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C. 为了控制年龄因素 D. 不了增加分析时的统计学检验能力 E. 为了控制选择性贪偏依 2. 在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空研究中,如果没有系统误差,且样本大小一定,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时相对危险度(比值 )的大烛取决于下列哪个条件 A. 定群研究中暴露组发病的频率或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驵暴露的比例 B. 规定的显著性水平(人) C. 规定的把握度水平(1- ) D. B和C E. A.B和C 3. 发生混杂偏依的可能原因是 A. 没有考虑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B. 除感兴趣的暴露因素或疾病外,第三个因素与暴露和疾病有关 C. 除暴露因素和疾病外,还存在第三个因素,该因素被说明既是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又与疾病的分布有关. D. 第三个因素与暴露因素分布有关,并是疾病独立危险因素 E. 以上都不对 4. 某研究者决定把每个病例的配比对照数从3个增加到6个来提高其设计病例对照研究的效力,对此做法你的观点是 A. 建议使用一个对照,因为多设对照的价值很小 B. 由于对照数如此之多,可利用这些对照进行定群研究,以得到RR值 C. 如有可能,适当增加病例数而不是对照数 D. 如果只是研究近期诊断的病例则同意其决定 E. 如果用6个对照劝其进行非配比分析 5. 信息偏倚指的是 A. 同时存在几个变量的效应,而结其中某个效应的估计不准确 B. 因变量测量或分类中的随机误差 C. 对自变量或因变量进行测量或分类时,由于随机变异而使精密度降低 D. 自变量或因变量测量或分类中的系统误差 E. 上述答案均不是 6. McNeyman Bas也称 A. 住院偏性 B. 选择性转诊偏性 C. 检诊造成的偏性 D. 存活病例偏性 E. 无应答偏性 7. Berksorv偏性也叫 A. 存活病例偏性

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3、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4、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5、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6、定量分析法

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一章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填空题 1.消费有两种:一种是生产消费,是通过消耗生产资料,另一种是生活消费。 2.社会再生产的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 3. 生活消费具有两重性,即具有自然过程和社会过程的性质。 4. 从消费的主要范畴、主要内容来看,更说明消费反映生产关系。 5.市场经济是需求导向型经济。 6. 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但分配、交换、消费也影响生产, 7.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即消费需要。 8. 我们要适当鼓励消费,通过发挥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形成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 9.消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消费关系。 10.消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消费环境三者的结合。 11.我们要从消费领域大量的实际材料出发,分析、综合,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消费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矛盾分析的方法。 12.研究消费经济学,还要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填在题后括号里) 1.在各个社会,消费资料都是归(A)所有的。 A. 消费者个人 B.公有 C. 该社会统治者 D.社会 2.人的需要主要是()。 A.生产需要 B.消费需要 C.家庭需要 D.交换需要 3.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第几个环节() A.第一个B.第二个 D.第三个D.第四个 4.我国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A.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B.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D.实现共产主义 5.要准确地看出与消费相关的各方面的依存关系,就必须() A.坚持定性分析B.坚持定量分析 C.坚持系统分析D.坚持比较分析 6.消费受到生产力、生产关系、自然环境、上层建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研究消费经济必须坚持() A.系统的分析方法B.抽样调查法 C.典型调查法D.比较法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 如前所述,教育研究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等(参见第二章)。不同类型的研究不但应用不同的设计模式,而且在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对象的选择以及变量的设计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具体的研究设计时,首先要明确自己所研究的问题是属于什么类型的研究。 研究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选择研究方法。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很多,如历史法、调查法、比较法、实验法、理论研究法等等,选择恰当有效的研究方法是保证研究顺利进行的前提。要使所选择的研究方法相对正确和合理,就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一)根据研究课题的目的要求选择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目的。在教育研究的各种方法中,不存在绝对的“最优秀方法”。哪一种或哪几种研究方法对实现研究目的最有效,就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要验证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有效程度,证明这种方法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方面优于传统的方法,可以采用实验的方法,要考察几百年来直观性教学原则在理论基础、基本观点和方法上的演变过程,那么就要用历史研究法;要了解当前有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就需要用调查法;要比较美国和中国课程开发模式上的差别,就要用比较研究的方法。 (二)根据研究课题内容的性质确定研究方法 不同性质的课题内容也是确定用什么类型的研究方法的重要依据。如有的内容更适合于用量化的方法,有的内容更适合于用质化的方法。研究学生的成绩与学生学习态度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用调查和测验的方法。而研究教师对课程与教学的看法,就更适合于用质化访谈的方法进行。 (三)注意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育研究的每类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不能互相替代。这就是所谓各种研究方法的独立性。在注意每种方法的独立性的同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在难度较大的课题中,往往需要几种方法的互相结合、配合使用,以发挥各自的长处,从多个角度研究问题。例如,在面向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课题中,就既要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的演变做回顾、梳理,又要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趋势、特点进行把握,分析,还要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对编制的课程、教材进行实证的研究,以检验课程、教材的实施效果,并为课程的修订积累资料。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教育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活动。为了提高教育研究的信度与效度,更好地探索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过程的发展规律,必须用恰当的方法选取研究对象。如何确定研究对象的问题主要涉及到抽样的方法与技术,这是进行研究设计、制定研究计划的重要一环。善于进行科学的取样,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抽样是从所研究对象的全体中,按照某种规则抽取一部分被试的方法。在进行调查、观察、实验等研究时,研究者总是想使自己的研究结果具有普遍意义,但往往研究对象的全体数量很大,不可能对全体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只能对其中一部分对象进行研究。这一部分对象如何选择,怎样才能保证对这一部分对象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可以适用于他们所代表的全体,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选取研究样本。无论是量化的研究还是质化研究,抽取合理样本都是十

研究对象选择与界定 增添版本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1.选题——自杀的话题 2.选择研究自杀现象的原因 3.选择的研究对象:自杀率 1.选题是进行社会学研究的第一步,选题通常有“重要性、创新性、可行性和最佳性”(董路笔记里是必要性、创造性、可行性、适当性)这样几个标准。涂尔干在《自杀论》这本书里的“序”提到:“我们之所以在其中选择自杀作为本书的研究课题,是因为比自杀更容易确定的课题不多,我们觉得自杀是一个特别适当的例子。关于自杀这个话题一直以来都是敏感或者棘手的话题,过去许多学者也都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探讨过自杀这个话题(生理、地域和种族等),但还没有得出一个完整的结论,许多结论都较为零散。而涂尔干是通过社会学角度对自杀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在当时是极具创新性和挑战性的选择。在加上当时欧洲各国的自杀率有上升之势,也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该选题又是很有意义的。 2.涂尔干之所以研究自杀现象,其意图有二: 一是通过具体分析自杀现象,来贯彻和验证他的方法论原则,为社会学家具体考察社会事实提供一个标准的实证研究范例。“因为集中地研究这一题目,我们可以发现真正的规律,从而表明社会学比其他思辨的论证更具有揭示事实本质的可能性。”; 二是因为自杀率的变化可以反映社会团结状态的变化,自杀率升高是社会危机的症候之一,对它的研究将帮助了解欧洲社会正经历着的全面失调现象的原因,同时还可能开出救治的药方。 自杀是社会运行中存在的一种病态现象, 涂尔干想通过对自杀现象的研究, 证明自己的社会学命题, 即社会生活究竟在何种程度上支配着个人的命运。但也因为自杀是完全个人化的行为,因此对自杀这一行为的研究具有挑战性和风险性。 3.如果说通常提到自杀时人们一般想到的是自杀者的个人行为的话,涂尔干的自杀研究另一创新之处就在于他从一开始就将自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从社会层面而非个体层面进行研究。在这种研究中,作者更多地分析和研究另一个重要概念———自杀率。自杀率和自杀事件分属于社会和个人的不同层次,在选择研究对象时,涂尔干并没有把个人行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为探讨个人自杀事件的原因是属于心理学范畴。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社会事实是群体及社会层次上特有的现象。 自杀率受多种力量或情况的制约, 不会任意变化, 它具有某一社会、地区或群体的明显特征。因此他选择以自杀率这种只能以群体为其基本单位的社会事实,要在自杀率的变化这种社会现象与环境之间建立联系, 找出这一现象背后存在的社会原因。这也符合社会学的研究重点。

护理_学研究作业参考14秋新版

14秋新版-护理学研究作业参考3-1 1. 下列不属于护理研究容的是 A)比较不同护理措施的效果 B)评价某种新药的治疗效果 C)调查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D)应用、验证护理理论的研究 E)探讨社区慢性病人群的管理模式 2. 护理研究的第一步是 A)查阅文献 B)确定研究对象 C)确立研究问题 D)科研设计 E)资料收集 3. 某研究者在选取研究对象时,为了使研究对象有动机参与研究,告诉研究对象如果参与研究,可获得优先就诊的机会;而如果不参与研究,可能会等很多天才能挂上号。从护理研究的伦理原则来看,这种做法属于 A)违反了有益原则 B)违反了公正原则 C)违反了知情同意原则 D)侵犯了研究对象的隐私权 E)侵犯了研究对象的自主决定权 4. 下列属于违反有益原则的做法是

A)剥夺对照组本该享有的措施 B)优先对待社会地位较高的研究对象 C)不向研究对象讲明研究可能带来的风险 D)采用强制、利诱等手段使研究对象参与研究 E)在研究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录音或录像 5. 关于伦理审查委员会的成员,不应包括 A)医学专业的人员 B)伦理专业的人员 C)法律专业的人员 D)非本单位的人员 E)研究涉及的利益集团成员 6. 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的容不包括 A)知情同意的具体过程 B)研究经费的使用情况 C)研究设计方案的科学性 D)研究对象的选择有无偏向 E)研究的预期受益和风险分析 7. 下列不属于科研不端行为的是 A)捏造科研数据 B)篡改科研数据 C)引用他人科研成果

D)违反实验动物保护规 E)违反知情同意、保护隐私等规定 8. 关于研究问题的来源,不恰当的是 A)从实践中发现研究问题 B)选择与已有研究类似的题目 C)从文献中获取选题的灵感 D)从护理新领域中选题 E)结合理论进行选题 9. 确立研究问题的过程不包括 A)初步设想 B)缩小围 C)查阅文献 D)评价选题 E)科研设计 10. 研究问题的述不包括 A)研究题目 B)研究目的 C)研究意义 D)研究结果 E)立题依据 11. 查阅文献时,按照学科分类体系查找文献的检索途径属于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选择题)答案

1.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特征是(ABCDE)。 A. 专门性 B. 系统性 C. 客观性 D. 针对性 E. 实证性 F. 相关性 2.社会的基本要素是(BCF)。 A.地理环境 B. 自然环境 C. 人口 D.个人 E.阶层 F. 文化 3.被认为提出现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起源的分析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的是(C)。 A.中国人 B.古印度人 C.古希腊人 D.古罗马人 4.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社会调查研究没有取得很大进展。它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是在(C)。A.中国共产党十一大以后 B.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C.中国共产党十三大以后 D.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后 5、初级社会群体主要是指(ADE)。 A、家庭 B、政府 C、政党 D、村落 E、非正式组织 F、军队 6、二十世纪20年代以后,社会调查研究的重心转移到了(A)。 A、美国 B、苏联 C、德国 D、英国 7、美国最着名的民意测验机构是(C)。 A、兰德 B、哈里斯 C、盖洛普 D、赛林格 8、历时七年之久完成社区研究杰作《定社会概况调查》的我国着名社会学家是(C)。 A、费孝通 B、陈翰笙 C、李景汉 D、陶孟和 9、目前国外流行的社会调查研究的哲学理论基础主要是(B)。 A、人本主义 B、实证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D、逻辑主义 10、各种具体的资料收集方法之中,属于直接调查方法的是(ABC)。 A、访谈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文献法 E、问卷法 F、抽样法 11、社会调查研究的类型按目的可划分为(AC)。 A、描述性研究 B、预测性研究 C、解释性研究 D、定性研究 E、定量研究 F、探索性研究 12、纵贯研究的主要形式有(BCD)。 A、预测性研究 B、趋势研究,C同期群研究D追踪研究E截面研究F、历时研究 13、按调查对象的范围,社会调查研究的类型主要有(ABE)。 A、普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E、个案调查 F、会议调查 14、个案调查是一种(A)。 A、定性研究方法 B、定量研究方法

选择研究对象的方法-10页精选文档

第七章选择研究对象的方法 任何研究首先必须要有明确研究对象,然后才能根据研究对象收集资料。在教育研究中,研究对象通常是人,如:学生、教师、家长等,当然,研究对象还可以是与教育有关的现象与问题。 选择研究对象是教育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与研究目的、内容密切相关,而且还直接关系到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同时它还涉及到整个研究的费用以及应用范围。一般来说,如果研究对象仅仅是个别的或少数人,通常不存在抽样问题,因为研究对象的总体差不多就是研究的直接对象。但是绝大多数研究课题设计的对象总体比较大,有时趋于无穷。要将课题规定的所有对象都拿来进行研究往往是难以做到的,也没有必要,因此需要选择部分的研究对象,这样的程序和方法,用一个专业术语表示就是“抽样”。 一、抽样的基本原理 抽样(Sampling)就是从一个总体(population)中抽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个体作为样本(sample),然后用这一样本的结果去推断总体。在这里,总体指研究对象的全体,样本是指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个体。 例如做汤,为了知道汤的咸淡,没有必要等到一锅汤喝完后再对汤的味道下结论,只需舀一勺汤品尝一下,然后根据尝的味道推断这锅汤的味道。在这里,一锅汤就是研究的的总体,而这一勺汤则是从总体中选取得到的样本。又如,我们要了解上海市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是多少?由于全市小学三年级学生数量巨大,不可能给每个学生都测量一下,研究只能在上海市小学三年级学生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对他们进行识字量测验,然后从得出的研究结果推断全市小学生的识字量。假设上海市小学三年级学生总体为100000人,从中随机抽取样本1000人,并对这1000人进行识字量测试,获得结果为平均识字量1600字,然后根据测试结果推断上海 靠性。 一般来说,定性研究中抽取的样本很小,样本有时仅仅是一个案例或一个个体,研究目的是为了对所研究对象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而定量研究的样本数较大,样本可以是一群个体,并要考虑样本能否准确代表总体,能否对总体作出推断。 二、抽样的基本要求 抽样是有一定规则的,抽样的基本要求是: 1.总体范围的确定 抽样,首先要明确规定抽样的总体范围,一般来说,研究课题和研究目的决定了总体的范围。如,“上海市区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调查”这个课题的总体就是上海市区全体初一至初三的中学生,不包括郊县的初中生。如果总体范围不很清楚,在抽样前应对总体做出明确的规定。否则,会对抽取样本和研究结果的推断造成麻烦。通常研究课题的确立就已基本框定了总体范围,研究者要考虑的是为什么要确定该总体的理由,以及研究的预期效果和可行性问题。2.抽样的随机化 抽样要尽可能做到随机化(random)。随机化是指总体中的每个个体被选入样本的概率(probability)不为零。也就是说,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入选的机会均等。随机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抽样的随机化是一种精确而科学的过程,是科学研究结果可靠性的保证,可以避免研究者自觉或不自觉的偏见。抽签、摇奖就是根据抽样的随机化原理设计的。严格的抽样必须是

研究方法与对象

、研究方法与对象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方法为主,辅之以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等方法开展课题前、中、后期的分析研究。 1、文献综述法:主要侧重课题的前期论证,综合成集文献综述资料,收集有关内容、研究的观点、方法等。 2、行动研究法:根据“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等相关步骤,及时记录在该问题研究过程中来自教师、学生、教法学法模式等,开展专题研究,通过论证确定实际可行的实施策略。 3、问卷调查法:在实验前、中、后期分别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对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4、个案分析法:A、学生个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学生,对其实验前后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分析,探究变化的原因。 B、追踪调查法: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对实验班与平行班的成绩与能力进行跟踪调查。 5、观察法:通过观察,教师作好实验过程的课堂记录。 当前信息技术教学需要的几种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的新发展。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是学习理论、信息技术与学习经验的有机结合,是为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而采用的、相对稳定的,用以设计、组织、实施、评估、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方法和结构的简化形式。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是沟通信息技术教学理论与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中介。研究中我们总结出适合我校实际的,对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类型课相应的几种教学模式: 1、讲解接受模式 讲解接受模式是通过“诱导学习动机——感知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反馈”的程序进行的教学模式。是综合运用多种现代教学媒体对学生进行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模式。与传统的模式相比,它发挥了现代教学手段的功能,具有形象直观、大容量高效率的特点。适用于信息技术课程中以理论为主的内容、科普知识性内容、程序设计等。 该模式适用于信息技术课程中以理论为主的内容、科普知识性内容、程序设计等。

研究对象队列人群选择

广州市社区2型糖尿病人群血清标志物与骨折风险早期 预测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临床研究负责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主要研究者:杨力、张桦、程彦臻、许雯、李婉媚、欧春泉 参加单位及负责人: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杨力 统计分析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生物统计学系 CRO公司:无 方案版本号:1.0 方案定稿日期:2017年4月25日

研究方案摘要

目录 1研究背景与目的 (6) 1.1研究背景 (6) 1.2研究目的 (8) 1.3研究假设 (9) 2试验设计 (9) 3研究对象(队列人群选择) (9) 3.1诊断标准 (9) 3.2入选标准 (10) 3.3排除标准 (10) 4观察指标(变量定义及观测的时间与节点) (11) 4.1一般临床特征指标(含人口学指标) (11) 4.2主要暴露因素/影响预后因素(包括对照选择) (11) 4.3研究终点 (11) 4.4潜在混杂变量 (12) 5样本量估计 (12) 6数据采集与数据管理 (14) 6.1数据来源 (14) 6.2数据采集 (14) 6.3数据库 (15) 6.4数据管理计划与质量控制 (15) 7统计分析 (15) 8伦理考虑 (16) 9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16) 10组织实施(时间进度) (16) 11参与各方责任及签名 (17) 12参考文献 (17)

1研究背景与目的 1.1研究背景 根据2014 年一项《近十年我国各地区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状况》报告[1],目前我国约2.1亿人存在低骨量问题,全国 40 岁以上的骨质疏松患者已达到 1.12 亿,随老龄化社会的进展,这一比例还将逐步增加;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报告[2]也指出,在 2010 年,中国 50 岁及以上的人口中发生了大约 230 万例骨折,这一数字预计将在 2050 年上升到 600 万例。骨质疏松骨折是老年人致死、致残最常见的原因[3],《2013 年中国骨质疏松骨折防治蓝皮书》中指出:5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的发病率达到15%,髋骨骨折1年内,可导致死亡率增加10~20%[4]。因此骨质疏松骨折成为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和医疗支出的重大社会卫生问题。 糖尿病是造成骨质疏松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随着经济水平飞速发展及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的2型糖尿病发病率急剧升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宁光教授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赵文华带领的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5]: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样本中,根据国际最新临床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的糖尿病估测患病率为11.6%。糖尿病导致骨质量恶化所引发的骨质疏松可使髋部、腕部、脊柱骨折风险增加2~7倍[6],致残、致死率明显升高,严重威胁中国老年人群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并造成沉重的家庭、社会和经济负担。 早期防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提高糖尿病患者对骨量丢失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寻找能早期有效预测骨折风险和生化标志物是预防和尽早治疗的重要前提,将会极大地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和节省社会资源。而且,构建以社区为基础,建立患者社区档案与综合医院常规诊疗相结合,在社区进行糖尿病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筛查、教育、治疗的模式是有效防治糖尿病所致骨折的策略。本项目参照国外前瞻性研究的成功经验,开展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骨折风险预测因素的前瞻性研究,以期达到减少并延缓骨折及再次骨折的发病率、降低致残率的目的,为今后建立有效的糖尿病相关性骨质疏松早期筛查、疾病发展监控与干预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国内外概况 糖尿病导致骨质损伤涉及高血糖渗透性利尿导致钙磷代谢异常、胰岛素促成骨作用减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缺乏,及AGEs-RAGE 途径[7]等多种因素。在糖尿病人群,常伴有其他的危险因子和糖尿病发生协同作用,使糖尿病相关骨质疏松的风险大大增加。l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高达

关于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关于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关键词]财富源泉;福利;市场机制;非市场机制;牛顿方法 在1950年以前,财政学科通常被命名为“财政学(PublicFinance)”;之后,学者们更喜欢用“公共部门经济学(PublicSectorEconomics)”的名称;也有学者采用“政府经济学”(GovernmentEconomics)或“公共经济学”(PublicEconomics)的名称。从学科发展的情况来看,“公共部门经济学”的名称更恰当些。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本质上是历史的和发展变化的。因此,研究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似乎是“学说史”的任务。要把“对象和方法”截然区分开来研究似乎是不可能的,但用分别叙述的方法却是适当的。本文讨论这个问题,目的是想搞清财政学研究对象和方法演变的原因、现状和趋势。 一、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财政学的发展和经济学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现代主流经济学是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从经济学的源流发展来看,把经济学转为“科学”的第一人是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了他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同样被认为是财政学的开山之作。 在学说史的研究中,把斯密的学说称为“古典经济学”。从斯密的《国富论》来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是财富”和“怎样国富”的问题。斯密在创立科学经济学的时候,可以说是属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也即“工业化”的开始时期。这里的“工业化”是指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化。“工业”从它来到世间就是以“交换”为前提的,但从起源来看,最初的交换并不是“资本主义方式”的,什么方式最有利于“工业化”是思想家、经济学家必须思考的问题。“工业化”还包括农业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化,但从农业经营方式的起源来看,最初却不需要交换。如何把农业纳入交换经济,进而纳入“工业化”的轨道,同样是思想家、经济学家必须思考的问题。上述的说明已经隐含了斯密的社会发展观:资本主义方式最有利于“工业化”。因此,在这里,“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化”是可以作为等同的概念来使用的。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最突出的现象是大量的农业人口被抛到无产阶级的行列。斯密时期,全球人口只有8亿(1750),农业人口占整个人口的比例高达95%[1](第180页),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农业人口的比例急剧下降,并引起人口爆炸。用今天的话来说,解决“温饱”问题是社会的当务之急,物质产品的需求是第一位的。但是,当时在“制度”安排上却是不利于“工业化”的。在成文法上,不利于“贸易自由”的制度障碍很多;在不成文的社会意识形态中,贵金属就是“财富”的重商主义观点占统治地位,严重影响“贸易自由”。在这样的背景下,斯密提出“财富”就是“价值”的著名论点;并指出“市场经济”是“国富”的原因。这在当时来说,无疑是振聋发聩的。但斯密的“价值”只限于物质生产领域,并认为只有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是“生产性”的。他认为政府公共部门、教育、文艺等部门的劳动是不创造价值的,是“非生产性”的。因此,他的市场经济只是指物质生产领域的生产方式。他倡导“廉价政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上述表明,斯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是比较狭窄的,他的财政学是作为他理解的“市场经济”的外生变量来看待的。他把“国家”拟人化,即把国家行为看作自然人一样地理性行为,重点分析税收对“市场经济”的影响,主张政府对“市场经济”“不作为”。这可以称之为斯密传统。

第1章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习题

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判断正误 1.11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才存在稀缺问题。 ()1.12 稀缺问题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人们想要的多于我们所拥有的。()1.13 任何不对其索取价格的物品都是自由取用物品。 ()1.14 稀缺物品一定有一个直接以货币支付的价格。 ()1.15 最大厂商常常是最有效率的,这一事实不符合收益递减规律。 ()1.16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各种物品组合中,只有一种是有效率的。()1.17如果你得到两张免费的奥运会参观券,它们可以看作是自由取用物。()1.18如果某种资源免费供应时社会成员所需要的多于现有的,那么,这种资源就是稀缺的。 ()1.19 说一种理论是实证的,并不意味着它必然是正确的。()1.110 经济学家既采用理论分析,又采用实证分析。()1.111 中国的劳动力是充足的,而资源是稀缺的。()1.112 经济学只研究经济问题,而政治经济学既研究经济,也研究政治。()1.113 马克思的资本概念与西方经济学的资本概念有着本质差别。()1.114 根据西方经济学,机器是资本,但资本不一定是机器。()1.115 根据马克思经济学,资本是机器,但机器不一定是资本。()1.116 选择就是要么全有,要么全无。()1.117 没有稀缺问题,就没有经济学。 1.118 理性假定与无私奉献是矛盾的。() 答案 1.11 F;1.12 T;1.13 F;1.14 F;1.15 F;1.16 F;1.17 F;1.18 T;1.19 T;1.110 F; 1.111 F;1.112 F;1.113 T;1.114 T;1.115 T;1.116 F;1.117 T;1.118 F 1. 2 选择题(单选) 1.21 下列哪一种资源是最不具有稀缺性的? () A.医生;B.苹果;C.铁矿石;D.经济学课程;E.空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