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高中物理新教材的新感受-2019年文档

使用高中物理新教材的新感受-2019年文档
使用高中物理新教材的新感受-2019年文档

使用高中物理新教材的新感受

一、丰富的“餐饮”系列共同必修——物理1﹑物理2:这是全体高中学生的共同学习内容。在该模块中,学生通过学习运动描述﹑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机械能和能源﹑抛体

运动和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等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经历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选修系列1——选修1-1﹑选修1-2: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让学生体验科学家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选修系列2——选修2-1﹑选修2-2﹑选修2-3: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与技术的结合,加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物理,着重体现物理学的应用性、实践性。

选修系列3——选修3-1﹑选修3-2﹑选修3-3﹑选修3-4﹑选修3-5:本系列课程模块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二、高中课改物理课程设置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

选修课分为三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有两本书,适用于文科学生选修,第二个模块有三本书,适用于技术类学生,第三个模块有五本书,适用于理工类的学生。

新课改物理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第一个变化是所有的物理学名词后面都标有英文专业术语,体现与国际化的接轨。信息化的元素非常明显,教材里面列举了许多的网站供教师和学生查询相关的物理学知识。第二个变化是教材编著考虑到了学生接受知识的心理特点。如新教材将“运动的描述”作为高中必修物理的第一章,把原来教材中的第一章“力”放到第三章,还有必修2中第七章的10节内容顺序发生变化等,降低了物理学知识的难度,使初中物理知识与高中物理知识衔接更加自然。第三个变化是教材里面的实验新颖,比如必修2中第五章曲线运动的方向演示实验,使学生更容易总结接受知识,体现了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第四个变化是教材中的“说一说”,“做一做”;“思考与讨论”;“科学漫步”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讨论、小实验中轻松地获取了物理知识。

三、个性的“饮食”特色

选修系列1的内容编排特色:除了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外,(1)特别关注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2)特别强调科学、技术、社会的协调发展;(3)特别注重物理学与生活的联系。

例如,本系列中选择了电视机、微波炉、洗衣机、空调机、太阳能热水器等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具,让学生通过阅读说明书等

的学习方式,了解其原理、结构、技术参数及使用方法等。

又如,同样是学习能源知识,本系列首先从“认识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对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所产生的影响”切入,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对社会“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促进作用。

通过本系列的学习,学生会真正感受到“物理学是有用的”。

选修系列2的内容编排特色:本系列选择内容的特点是“学生要了解一些与技术直接相关的知识”以及“认识一些用

科学知识解释技术问题的基本途径”。

例如,同样学习电视机的相关内容,除了其原理结构外,本系列更强调让学生了解“高清晰度电视与普通电视在技术处

理上的主要区别”。在热机的内容标准中,要求学生“了解内燃机、气轮机、喷气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主要技术参数”。在核技术方面,要求学生“知道χ射线、β射线、γ射线及其在生物、医疗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别的系列是没有这样的要求的。

如果系列1是“有用的物理”的话,系列2可以称得上是“聪明的物理”,通过它的学习可以使人变得更加聪明。

选修系列3的内容编排特色:本系列除了学习物理学的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外,使学生能充分感受到物理的简洁、和谐及高度抽象、概括、逻辑之美,能让学生体会到科学之本质所在。本系列是高考中理工类考生所考内容,因为它能充分反映学生的物理能力。

四、全面的“营养”搭配

除对知识的学习提出要求以外,物理课程通过大量的行为动词对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提出了具体全面的学习要求。

例如,第12页中:“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第13页中:“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第14页中:“关心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第15页中:“关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通过能量守恒以及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效率的重要性”;第16页中:“通过有关事实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

五、学生的“差异性”选择并不算错

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观,自己的头脑,每个学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也只有通过自己器官的运用才能增进自己器官的功能。“体验、探究、合作、交流、自主”是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需努力追求的。

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不同的学生是用不同的方式来建构知识的,不同的学生总是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同的学生对学习有不同的理解。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一方面,我们要理解和尊重这种差异;另一方面,学生之间

的差异为学生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可能,从这个角度讲:“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合作与交流学习方式的一笔财富,是又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如何利用好这一教学资源!只有采用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开放式的讨论和探究,这种方式如何与具体内容相结合,将是科学教育中所要探索的。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培训心得体会为进一步优化和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了解人教版教材的编写特点及使用方法,促进各单位、各学段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平衡,每学期开学前都会组织各年级段的数学教材教法培训,这次培训包括教师对单元教学的解读、专家团队的专题报告、视频对专题知识探讨、分组讨论等环节,通过培训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局及教研员老师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个人综合素质的关注。本次学习不仅澄清了我对一些数学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而且对我今后如何实践新课改理念,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教材有了更加深刻的整体认识。 人教版教材的总体特点是情境串引发问题串,让学生在解决现实情境中问题的过程中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把学到的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同时在情境图的解读过程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尽管每学期我们都对所教教材进行了解读,但我们对教材的认识仅停留在本册教材上,只是对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材处理等进行浅层次理解。对其他年级各册教材与本册教材之间的关系,知识结构,目标体系知之甚微。通过学习,对人教版教材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理解,每单元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在教材中的地位是什么,通过学习都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这样为我在今后每单元的教学中,如何

做好与前面知识的衔接,如何向后续知识延伸和拓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明确了每单元、每课教材的教学策略 1、每一个单元的教学,要树立单元教学思想,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弄清学生每一个单元已经学习了哪些知识,要学习哪些知识,为哪些后续知识做准备。 2、每一课的教学要读懂图中故事和图中信息,在读懂信息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且一定要把问题写在黑板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形象感受——抽象概括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重视解题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比较和提升。 教师要加大对学生的解决问题思维方式的引领和指导力度,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进一步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渠道,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学习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帮助学生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重视自主练习的处理,对每一道练习题目,不仅要能正确解答,而且要更深层次的挖掘练习的含义,有些新知识的学习就放在一些练习题目中。 三、知道特殊版块的的教学方向。 这里的特殊版块指的是实践活动、我学会了吗、总复习、教材总体分析、丰收园等,这些板块是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容易忽视或者说教

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pdf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一、修订背景 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源于2014年教育部的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对正在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把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2.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 ——2010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刚要中提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本次修订也贯彻了该刚要的精神。 3.课改实验十余年的成果和经验积累。 04开始,宁夏等四省区率先开始新课程改革,之后全国其他省市相继进入课改,到17年经历了十余年的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已深入人心,这一轮的课改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了新的、科学的认识,对新课标的修订给出依据。 4.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发展(学习进阶、核心概念、STEM教育……) 1997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率先提出核心素养,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美国等进行了研究,我国也是同样,这次修订可以说是与世界同步。 本次修订物理课标内容和变化有哪些?→▲▲ 二、物理课标的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 (一)关于课程方案 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2.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1)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2)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二)关于学科课程标准 1.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高中物理新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策略

高中物理新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策略 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它的实施让教材变了,学生变了,课堂教学当然也要变。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师更需要关注学生,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大胆改革和探索。课程改革,必然会有新的理念、新的策略产生。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必须深刻理解这些新的理念与策略,正视改革实际,转变自身与课程改革不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才会积极、主动、真实地承担起新课程实施的重任。 1、把握好物理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变化是顺利实施课改的前提和保证 1)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特点 新课程标准符合时代要求,它与以前的旧大纲相比,更加完善,更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主要表现在: ①新课程标准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更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并增强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②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化繁为简、化细为粗、化窄为广,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广阔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 ③改变以往教学采取的讲授式,学习的内容由教材或教师直接给出,学生被动接受和记忆,而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启发、开放、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 ④新课程标准实用性增强,社会实践、课题研究都大大增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2)新教材的变化与特点 ①新教材淡化了知识的系统性,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对有些知识是以“信息浏览”与“多学一点”的形式出现,降低了初学者的难度。 ②教材附有大量的彩图,生动形象、简洁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同时标题也贴近生活,学生很容易进入物理境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③新教材附有大量的旁批,提供了大量学生自由阅读,课题研究等栏目,充分体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精神,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应充分应用。 ④新教材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充分体现S T 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众多的事例、图片来源于生活,如:速度计、斜拉桥、汽车的A B S系统等都来源于生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⑤新教材比较重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较多的章节都有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精神。 2、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变化转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目标是以物理学科知识体系为载体,通过强化物理知识形成过程和实际应用过程,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体验、学会和运用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励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最终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的目的。 因此,传统的“传播—理解—示例—练习”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并正逐渐被“参与—体验—内化—外延”的新型教学模式所取代。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要做到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尽可能亲自体验、亲身感受所学的内容,通过连续不断地同化新知识,实现学习的内化,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并能将所学的知识自觉地向外延伸,去解决一些尚未认知的新事物,进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有一定的过程,在教学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知识对比

第三章相互作用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第一章静电场

4 电势能和电势(电势能要求定量计算) 5 6 7 8 9 5 磁 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6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人教版选修3-1 第二章恒定电流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 第三章磁场 〔原〕第十六章电磁感应〔新〕第四章电磁感应 一、电磁感应现象 1 划时代的发现(增加)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三、楞次定律 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四、椤次定律的应用 4 楞次定律 五、自感现象 5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增加) 六、日光灯原理(删除) 6 互感和自感 *七、涡流7 涡流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2 第四章电磁感应 〔原〕第十七章交变电流一、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二、表征交 变电流的物理量〔新〕第五章交变电流 1 交变电流 2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原〕第十四章恒定电流一、欧姆定律 二、电阻定律电阻率三、半导体及其应用(删除)四、超导及其应用(删除)五、电功和电功率六、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七、电压表和电流表伏安法测电阻〔新〕第二章恒定电流1 电源和电流(增加) 2 电动势(要求通过非静电力做功定量计算) 3 欧姆定律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5 焦耳定律 6 电阻定律 7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能的观点推导) 8 多用电表(增加,以例题,说一说,做一做的形式展开) 9 实验: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 10 简单的逻辑电路(增加) 高中 物理 四、静电屏蔽 六、回旋加速器静电现象的应电容器 3 与带4电磁粒场3子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 第六章传感器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 3-5 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 3-5 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 3-5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 3-5 〔原〕第二册(必加选) 〔阅读〕电容式传感器 〔阅读〕动圈式话筒原理 实验〕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 第十九章原子核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新课程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设计 1.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感应电流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并会叙述楞次定律的内容。 b)通过实验过程的回放分析,体会楞次定律内容中“阻碍”二字的含义,感受“磁通量变化”的方式和途径。 c)通过实验现象的直观比较,进一步明确感应电流产生的过程仍能遵循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2)过程与方法 a)观察实验,体验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存在方向问题。 b)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设计感应电流方向的指示方案,并动手实验操作。 c)关注实验现象的个性,找出实验现象的共性,并总结出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情:在实验设计,操作过程中逐步积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参与:养成主动参与科学研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交流:在自由开放平等的探究交流空间,能互相配合,互相鼓励,友好评价,和谐相处。 哲学思考:能够用因果关系和矛盾论的辨正观点认识楞次定律; 2.教材分析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是电磁学中的重要定律,一个判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一个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二者前后关联,映衬了电磁感应现象规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无论是前一节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还是本节的楞次定律,首先它们都是电磁感应这一事物本身属性的一个放映,客观存在且发展变化。既然是放映事物本质的规律,在物理学中称为定律,从新课程标准来看,是体现“过程与方法”这一具体课程目标的最佳切入点。(3)教材指明了教学的方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但在探究的细节和过程上,留给了教师和学生广阔的思考设计空间,有助与激发新思维,发现新方法,提出新问题,得出新结论,体现新课程。 (4)从教材内容来看,楞次定律将学生知识范围内有关“场”的概念从“静态场”过渡到“动态场”,而且它涉及的物理量多,关系复杂,为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5)楞次定律是电磁学的一个重要规律,对学生而言是以后分析和解决电磁学问题的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特点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特点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特点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整体设计具有多方面的考虑。 在知识和技能方面,有对基本概念和规律设计的安排,有对实验技能和实践活动的设计考虑;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强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突出科学方法的教育,注意物理科学探究的设计与安排;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提倡科学精神,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相互联系,强调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 另外还对如何体现弹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体现时代精神等问题作了分析和说明。 一、在打好基础的同时兼顾差异 1. 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教材注重对学生今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基础知识的选取,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 同时注意将物理内容围绕物理学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展开,避免了过多地罗列和陈述识记性的知识。 2. 重视实验及实践活动的设计。 教材重视实验的安排与设计。 根据不同实验的特点,特意设计了演示实验、实验做一做等不同的实验栏目。 演示实验一般是由于器材或其他因素所限,主要由教师来做的 1 / 5

实验;实验栏目中的实验都是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做的随堂实验,多以定性的为主;在节的标题中有实验二字的实验,是全体学生都必须完成的较大的实验,这类实验有些是验证性的,多数则是探究性的;做一做或大家做栏目中的实验属于扩展性的实验,不作统一要求,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做。 教材还注意其他实践活动的合理安排,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主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结合所学内容适当安排动手实践活动和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每个模块都设有课题研究,以拓展学生学习实践的空间。 3. 为不同潜能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 教材除按照《课标》的要求将不同的模块编写成各具特色的教材,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倾向加以选择外,还在两个共同必修模块里对一些内容做了弹性处理,以便为不同智力潜能的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 为此教材专门设计了说一说做一做科学漫步 STS 等开放性的栏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有选择地学习。 二、联系实际,突出 STS 的思想 1.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入物理问题。 教材中以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为基础来引入相关的物理问题,以唤起学生已有知识与将要学习的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科学的亲切感。 2. 以生活、生产实例创设物理情景。

简报第五期——在解读中成长(教材教法解读简报)

玉堂小学简报第五期 2012年3月1日 ————————★——————— 在解读中成长 ——玉堂小学参加北街小学教材教法解读活动侧记新的学期,我校依然十分重视教师素养的提高,积极对校本研修进行思索和探究。针对我校教师队伍现状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为了切实提高老师们对教材的把握能力,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为学校谋求更好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学校积极筹备了我校教师参与北街小学的教研活动。 春天的脚步悠悠然,天气乍暖还寒,迎着初春的阳光,玉堂小学的14位语文教师于2012年2月29日下午来到了北街小学,参加北街小学开展的语文教材教法解读活动。 在这次教材教法解读活动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发言教师的卓越。每一个主讲教师都精心准备,认真研读,始终激情满怀,还制作了PPT媒体播放,特别生动。主讲教师们结合课标的要求对本册教材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剖析,引领教师们将教材和课标相结合,突出使用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不但体现了学科特点,还带我们了解前沿信息,把课标精神融会贯通于讲解中,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课改的理解认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主讲教师从不同角度来进行教材教法解读,可谓百花齐放。这种形式既张扬了教师个性,鼓励不同教育教学观点的争论,同时也在交流的过程中,使更多的教师受到启迪和收获。 整个活动秩序井然,气氛热烈,每一个学习的老师都认真聆听,仔细笔记,使此次活动充满着浓烈的学习氛围。教材教法解读活动的针对性、实用性、灵活性和创新性受到了教师的普遍好评。通过教材教法解读活动既澄清了教育教学中的疑惑,又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教学思路更加清晰,课改方向更加明确。教研室的语文教研员宋桂芳老师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客观、精彩的点评。 非常感谢北街小学对玉堂小学给予的关怀和支持,短短的时间却让我们感受着北街小学的蓬勃生机,感受着潜心教育科研的北小教师的勤勉创新。北小人身上所折射出的对教育理想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无时无刻不在感染、教育、鞭

高中物理新课改教材的特点

高中物理新课改教材的特点 作者:明光中学姜永昌来源:第205期浏览次数: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顺应世界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潮流,我国也进行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中物理课程也相应进行了改革,新课改的设计者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方法的学习、能力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培养上。新课改后的高中物理教材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 高中新课改物理教材分类更加合理,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选修课分为三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有三本书,适用于文科学生选修,第二个模块有两本书,适用于技术类学生,第三个模块有五本书,适用于理工类的学生。每一模块设计者都有不同的编写理念和要求,适合于不同授课对象,这样更加合理和具有人性化。 2. 新课改物理教材第二个变化是所有的物理学名词后面都标有英文专业术语,体现与国际化的接轨。信息化的元素非常明显,教材里面列举了许多的网站供教师和学生查询相关的物理学知识。数字化资源的利用大大扩展了教材的内容,使学生能学到更加丰富的物理学知识。 3. 第三个变化是教材的编著考虑到了学生接受知识的心理特点。如新教材将“运动的描述”作为高中必修物理的第一章,把原来教材中的第一章“力”放到第三章,降低了物理学知识的难度,使初中物理知识与高中物理知识衔接更加自然。从而为学生学习后面章节的知识奠定了基础,树立了信心,体现了学习知识由易到难的认知过程。还有如先安排学习自由落体运动再安排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学习,是考虑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4. 还有一个变化是教材里面的实验新颖,更具有探究性,安排更具有合理性,体现了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广东版教材中“从自由落体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内容安排为例:(1)更注重学习的探究性。不只是第二章的标题用了“探究”二字,更是每一节都安排了探究性实验。第1节安排了比较轻重物体下落快慢的分组实

新课改新理念新教法

新课改新理念新教法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应变革,寻找适合教学实际新的教学方法。根据政治课的特点,政治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一、要与时俱进 政治课教学必须面向当今世界,跟上时代的脉搏,用最新的事实、时事以及现代科学的新成果、新材料去说明问题,证明课本原理。作为一位政治教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与时俱进呢?我认为必须具备以下几点:(1)思维要活、观念要新,跟上时代。(2)多读书看报,关注新闻。世界变化之陕,不读书看报就会落伍,就无法使教学素材做到随时更新,满足学生的胃口。(3)读书看报要及时做好摘抄记录。人总有遗忘的时候,要及时记录储存信息以备后用。 二、要深入挖掘新知识 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概念、原理的一般阐述上,要进入更深的层次中,对得出结论的全过程进行推导和论证以扩展和丰富其内涵。在求深度的同时,还要注意广度。有的地方要突破教材的框子介绍教材边缘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厚的理论功底,知识面要广。作为教师这一行业,面对的是正处于求知欲最旺盛时期的学生,学生的问题千姿百态,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并有较广的知识面,是做好一个教师的基础,也才能为课堂上的“深”奠定基础。教师还要有研究精神,深入钻研教材教法,不断学习,做学者型的教师。

时代在发展变化,政治教材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改革,作为一位政治教师,必须花更多的精力去适应教材的更新变化,钻研教材,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把课本讲透讲深。还要理解国家政策,具有较强政治敏感度。政治的教学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对国家政策的宣传、贯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要联系实际,切忌空洞的说教 既要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生活实际、思想实际。这首先要求我们教师多接触社会,多观察生活,密切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从而积累起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在课堂上有大量生动的素材,使学生感觉到学得“实”。其次,贴近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首先要多与学生接触,常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要融入学生,老师还要有广 泛的兴趣爱好。比如关心时政大事,留意各类体育、娱乐信息,上网、听流行音乐,关注身边的民情小事,这样才能与学生有共同语言,有话可说。课堂教学才会活起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只有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高级中学)

高中物理教材解读

高 中 物 理 教 材 解 读 一:高中物理知识体系 1. 力和运动 2. 动量和能量 3. 电磁场 4. 近代物理、振动和波 二:高中物理高考考点分析 第一部分:力和运动 力和运动这一部分是高中物理的基础,学生学完这部分知识后能够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规律的分析,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运动学(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难点:追及、相遇问题 2.静力学(必修1 第二章:力 ; 第四章:物体的平衡) 重点:弹力、重力、摩擦力; 难点:物体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 直线运动 参考系、质点、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 速度、速率、平均速度 加速度 运动的描述 典型的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s=v t ,s-t 图,(a =0) 匀变速直线运动 特例 自由落体(a = g ) 竖直上抛(a =g ) v - t 图 规律 at v v t +=0,202 1at t v s += as v v t 22 02=-,t v v s t 20 += 力 概念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能离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而存在。 效果: 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示) 使物体发生形变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分类 效果:拉力、动力、阻力、支持力、压力 性质: 重力: 方向、作用点(关于重心的位置) 弹力: 产生条件、方向、大小(胡克定律) 摩擦力:(静摩擦与动摩擦)产生条件、方向、大小 运算——平行四边形定则 力的合成 力的分解 |F 1-F 2|≤F 合≤F 1+F 2

3.动力学(必修1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重点:牛顿第二定律; 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4.曲线运动(必修2 第一章:抛体运动;第二章:圆周运动。近几年在北京高考题中,常与动能定理、电磁场综合考察) 重点: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 难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6.天体运动(必修2 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近几年北京高考的必考内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重点:万有引力定律; 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第二部分:动量和能量

高中物理学习的特点及学习的方法介绍

高中物理学习的特点及学习的方法介绍 一、高中学习的特点 1、高中教材的特点 (1)理论性增强 这是最主要的特点。初中教材有些只要求初步了解,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则要求深人理解,作定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 (2)知识量增大 学科门类,高中与初中差不多,但高中的知识量比初中的大。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约60个,而高中力学知识点增为90个。 (3)系统性增强 高中教材由于理论性增强,常以某些基础理论为纲,根据一定的逻辑,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前后知识的关联是其一个表现。另外,知识结构的形成是另一个表现,因此高中教材知识结构化明显升级。 (4)综合性增强 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为用,加深了学习难度。如分析计算物理题,要具备数学的函数,解方程等知识技能。 (5)能力要求提高 在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运算能力、实验能力需要进一步

的提高与培养。 二、高中学习的方法 爱因斯坦有个成功的公式:A=X+Y+Z。A代表成功,X 代表艰苦劳动,Y代表正确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这个公式指明事业成功的三要素。对于学业来说,成功也有三要素:学习成功=心理素质十学习方法十智能素质 1、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预习在测览教材的总体内容后再细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这样既提高了自学能力,又为听课“铺”平了道路,形成期待老师解析的心理定势;这种需求心理定势必将调动起我们的学习热情和 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2)听课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捷径,老师传授的是经过历史验证的真理;是老师长期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精华。因为提高课堂效率是尤为重要的,那么课堂效率如何提高呢? a、做好课前准备。精神上的准备十分重要。保持课内精力旺盛,头脑清醒,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 b、集中注意力。思想开小差会分心等一切都要靠理智强制自己专心听讲,靠意志来排除干扰。 c、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不要做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对老师的

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e12922042.html, 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 作者:温儒敏 来源:《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9年第11期 使用新教材,不只是教学方法要变化和适应,最主要的还是教学观念要更新。要理解新教材“新”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变化,有什么学理支持。建议大家备课时,认真研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新教材对照着读,以加深对教材编写理念和设计意图的理解。因为新的高中语文教材是按照高中语文新课标编写的,如果说有创新,那是新课标要求之下的“新”;如果说新教材存在某些缺失,可能是课标的精神“转化”为教材内容的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新的初中和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主要依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但也显然接受了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某些新理念。我们把新教材和新课标结合起来研究,才知道教材哪些方面发生变化和创新,这些变化、创新是源于哪些理论、政策的要求。这样,我们对于如何用好新教材,站位就会高一些,而不至于“只见樹木,不见森林”。 一、如何理解“学习任务群” 按照新课标要求,新教材是以“学习任务群”来整合单元教学的。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就是突破单篇阅读精讲细析的固定模式,更加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建构“语文核心素养”。因为“学习任务群”对于单元教学的“任务”比较集中而且清晰,我们的教学就不必面面俱到,同时也努力避免“同质化”。老师备课应当根据“学习任务群”所提示的“任务”去组织教学,把握某个单元或者某一节课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每个单元教学有哪些“干货”,做到心中有数,这将有助于克服语文教学的随意性。 采用“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教学,也是为了减少灌输式讲解,多匀出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学,拓展阅读面,扩大阅读量。这对于解决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读书少”的问题会有帮助。 采用“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教学,应当多往“学习活动”方面靠拢。备课就不能满足于准备好讲稿,而要考虑如何让学生在某种学习情境下带着某些“问题”(课题)去读书、思考和探究。老师要转变角色,由主要担负讲授,转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即“活动”)中学习。不是讲授不重要,也不必限定讲授,而是把教学的落脚点放在安排好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些课多讲一点,有些少讲一点,都可以,但都力求围绕自主学习的“任务”去设计。教材“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的编写方式是新的,和以前常见的习题不太一样,备课要运用“任务”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读书和思考的“活动”。 其实,课标对各个任务群的教学功能、目标都有要求,有些属于比较“上位”的要求,备课时也应当关注,让教学设计的方向更加明确。比如,课标在论述“语文核心素养”时,提到要“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还提

高一物理新教材分析

高一物理新教材分析第一部分:第三章《牛顿运动 定律》一章教材分析 这一章讲述牛顿的三个基本运动定律,是力学的重点章之一。本章可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至第五节讲述牛顿的三个基本定律以及力学单位制 第二单元,第六节和第七节,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第三单元,第八节介绍惯性系和非惯性系及惯性力(选学),第九节介绍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教材教法建议】一: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惯性的理解1、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符合人们日常 的生活经验,因而学生很容易接受,讲授时宜多举实例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且允许保留不同的意见,以使学生澄清日常经验带来的不利干扰,真正理解“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理解伽利略的伟大之处,以 及他的理想实验的重要科学意义。切勿强加灌输。 2、牛顿第一定律对理解和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十分重要, 且由它可以引出“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的结论在下

一节讲述,因此,应认真从人类认识过程讲起以使学生对此有比较正确和扎实的理解。 页 1 第 3、学生对惯性容易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模糊认识,教学中要联系实际予以澄清。当然,深入一步的认识有待讲过牛顿第二定律之后。 4节后的“阅读爱因斯坦谈伽利略的贡献”很有启发意义,希望引导学生阅读。 【注意】伽利略对科学的贡献就在于毁灭直觉的观点而用新的观点来代替它,这就是伽利略的发现的重大意义。(教材第48页) 二、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理解: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在这一节对物体惯性的认识可以深入一步,惯性不仅表现在保持物体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上,也表现在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难易上。质量就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在此也可以进一步澄清一些对惯性的模糊认识。 三、牛顿第二定律【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的介绍 1、教材中牛顿第二定律是从实验总结出来的,根据大量的实验归纳出规律是人们认识客观规律的重要方法,教材分三节由实验得出牛顿第二定律,就是想让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对此有所认识。因此,认真做好演示和学生实验十分重要。研

普通高中物理新教材的特点

普通高中物理新教材的特点 陈渊 (巢湖学院06物理函授本科,安徽巢湖,238000) [摘要] 从结构、内容、理念等方面对高中物理新旧教材进行研究、比较后发现:新教材的形式新,增强了趣味性和灵活性;教材结构有较大改进,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新教材重视基础和思路,更注重“研究性学习”,力图将科学探究引入中学物理教学。 [关键词] 新教材教材结构教学内容科学探究 A Comparison of Newand Old Course - books of Physics in China’s Hi gh Schools ChenYuan (Department of Physics,Chaohu college; Chaohu,Anhui; 238000) [Abstract] A comparative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between new - version and old - version course -books of Physics in high schools in terms of their structure,content and design notions. Findings show that teaching materials in the new version have been properly arranged to cater to students’in2terests and teaching flexibility,structure of new course - book components has been improved a lot and some amendments have been given to its content,and more importantly,the new version attaches much importance to shaping students a mind of“learning in research”. [Key Words]new - version course – book structure content scientific research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深入发展,国家教育部颁布了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拉开了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序幕。新标准明确提出物理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结构上注重共同基础,体现选择性;在课程内容方面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设计了模块课程供学生选择。这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然而,要真正深入教学改革,用好新教材,首先必须研究新教材在旧教材的基础上“新”在何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新教材。 1形式新,增强了趣味性和灵活性 1.1形式变化大 版式采用16 开本,并在每页的一侧留有一列空间放置插图,旁批留给学生利用。这在视觉和心理上给出了较为宽阔的空间,很受师生欢迎。为了突出重点,用不同的字体区分不同的内容:正文、选学部分、实验、例题和习题等,并在演示实验、重要的公式和定律下,铺设彩色衬底,力求形式活泼、醒目而又不“喧宾夺主”。在每章前面,编者精心选择了一句科学家(或名人)名言,力求与内容

应该如何运用新教材教好新教法

应该如何运用新教材教好新教法 人教版的实验教材,它是小学语文坚守与突围、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冲突的产物。也是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最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的结晶。我市是xx年秋季学期被定为湖北省23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研究,老师们深切体会到: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教学方法来教学新教材,肯定是达不到教学目标的。只有运用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才能教学好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大家一致认为以下这些方法是教学好新教材的关键。 一,看一看,激发兴趣 人教版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在教学时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发挥教材中图画的作用,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爷爷和小树》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书中的插图,教师问:图上画的是一些什么呀?学生说,有老爷爷、有房屋、还有小树。老师紧接着问:老爷爷是人,小树是植物,他们有什么联系呢?这一问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因此学生必须仔细读课文后才知道。 二,听一听,整体感知 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听”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有经验的老师在教学课文之前总是要范读课文或播放课文录音朗读,让学生有个整体印象。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教师配乐范读后,让学生想象晴朗的夜空中弯弯的月儿的形状,并要求学生把

生活知识联系起来,再回过来读一读课文,这样不但对课文有了整体印象,而且有书本知识拓展到生活知识,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体现。 三,问一问,调动思维 思维是智慧的结晶。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只有通过问才能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问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老师问,学生回答;有时学生问,老师点拨;有时学生之间相互问答。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阳光》一课时,首先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认真观察“正在发光的太阳”后,接着老师问:阳光可以使万物生机勃勃,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没有阳光,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呢?”这一问,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假如没有阳光,就分不清白天和黑夜了。有的说,假如没有阳光,植物就不能生长,我们就没有吃的,会饿死的。等等就这样,把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同时学生也就很快把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弄明白了。 四,读一读,深化感悟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思考,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探索,在读中感悟。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平平搭积木》一课的第四、五自然段时,老师要求学生反复自由朗读课文的四、五自然段后问:你明白了什么?学生甲说,我知道了,剩下的一间给没有房子的人住。学生乙说,通过反复读课文我知道了平平非常有爱心。学生丙说,奶奶听了剩下的一间,给没有房子得人住,一定很高兴的。老师追问道: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他若有所思地说,我是从图上奶奶的表情看出来的。从学生的发言说明他们

教材教法培训心得体会一年级

教材教法培训心得体会一年级 篇一:小学教材教法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培训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优化和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了解人教版教材的编写特点及使用方法,促进各单位、各学段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平衡,每学期开学前都会组织各年级段的数学教材教法培训,这次培训包括教师对单元教学的解读、专家团队的专题报告、视频对专题知识探讨、分组讨论等环节,通过培训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局及教研员老师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个人综合素质的关注。本次学习不仅澄清了我对一些数学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而且对我今后如何实践新课改理念,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教材有了更加深刻的整体认识。 人教版教材的总体特点是情境串引发问题串,让学生在解决现实情境中问题的过程中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把学到的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同时在情境图的解读过程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尽管每学期我们都对所教教材进行了解读,但我们对教材的认识仅停留在本册教材上,只是对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材处理等进行浅层次理解。对其他年级各册教材与本册教材之间的关系,

知识结构,目标体系知之甚微。通过学习,对人教版教材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理解,每单元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在教材中的地位是什么,通过学习都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这样为我在今后每单元的教学中,如何 做好与前面知识的衔接,如何向后续知识延伸和拓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明确了每单元、每课教材的教学策略 1、每一个单元的教学,要树立单元教学思想,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弄清学生每一个单元已经学习了哪些知识,要学习哪些知识,为哪些后续知识做准备。 2、每一课的教学要读懂图中故事和图中信息,在读懂信息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且一定要把问题写在黑板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形象感受——抽象概括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重视解题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比较和提升。 教师要加大对学生的解决问题思维方式的引领和指导力度,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进一步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渠道,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学习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帮助学生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教材 新理念 新教法 新学法

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新学法 ——在新课标历史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河北省冀州市周村镇中历史教师胡淑颖053200 新课标全面实施以来,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现在的历史课堂较以前有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教学理念的改变。 1、由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 新课标的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上,就是抛弃了过去的“难、繁、偏、旧”的内容和专业化、成人化的内容,真正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2、从注重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转为更加注重人文性。 这方面的变化体现在新课标更加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新课标对这一要求作出了详细而宏观的展望与规定。具体到课堂教学,教师要善于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例如讲述“鸦片战争”一节时,在教材的各个部分都要注意扣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个中心环节,进一步增强学生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从注重知识到注重能力,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原来的材料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的首位,“以知识传承为主”,内容多、观念陈旧等问题突出。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要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勇于做出相反的、独道的判断。 二、教学方法的改变 科学的、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新的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具体途径。过去对一节好课的评价就是教师讲得好,教师的教学方法运用得好。现在,更看重教师的“教”如何引起学生的“学”,教师是否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决定了一节课的质量。 1、从“传授型”向“导向型”转换 以前课堂上的情况是:整个一节课只听见老师一个人讲,就这样老师还生怕知识点没讲透,生怕学生没听懂。结果,一节课下来,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教学效果也不好。新课标实施之后,教师的角色变为“导演”,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组织、引导、协调的作用。我们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将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和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2、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教学 历史课本中有许多现成的结论,如“目的”“历史意义”“评价”等,有的结论学生不理解,有的甚至持反对意见。那么,老师在讲解时就把得出结论的过程以及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分析、讨论中来,引导他们正确的思考、回答。 3、注意各学科的综合联系 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综合型人才,要求能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教育也必须向这个趋势转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努力寻求历史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政治和地理等

新标准、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

新标准、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 ——响泉小学新课程实施情况阶段总结 新的义务教育课程实验已经两年了,目前,新课程实施已在各实验区和各实验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我校是榆中县新课程实施确定的重点实验校之一。由于起步早、工作实,两年来,在管理教师培训、教学研讨和课程实施与评价诸多方面做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现将我校新课程实施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观念——课改不仅仅是换一套教材。 新一轮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及日常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更新观念,改革才有动因、动力。一所学校,只有在观念层面上有所突破和转变,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全体师生才有实施课程改革的自觉性。当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于2001年3月由教育部颁发,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理念如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春日走进了校园,学校把更新观念作为新课改的第一要务来抓。其一是校长自身观念更新;其二引领师生群体观念更新。学校借助两条途径实现观念更新。 a、学习理论: 2001年起,学校分期分批组织教师首先参加了省市举办的新课程培训之后,学校设立“教师大课堂”,校长、主任、教师都是学生,又是讲师,组织教师认真研读新“纲要”,解读新“课标”,对基础教育将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负有重大使命的理解,对现实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和思考。举办《我对新课改的理解》等演讲,形成对新课改的理性认识和追求,成为学校实施新课改的动力。进行观念的“洗脑”,转变教育观、端正学生观;转变教师观,促进多校化教学观的形成。 b、反思实践: 学校组织教师认真观看光盘,并组织进行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以课堂教学这突破口)的诊断,从分析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入手,为课程改革寻找动因。两年来,我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给教师创设新课程学习的平台,排除了我校教师观念转变中的障碍和心理阻力,把学校群体观念带进了新课程。 二、管理——不是控制和协调,而是开发和促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