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规约介绍

通信规约介绍

1.通信规约的概念

在通信中数据的传送应按约定的格式进行,收发两端事先应对传送速率、同步方式、数据结构等相互约定,共同遵守,这些约定称之为通信规约。

2.通信规约的分类

2.1远动规约

1.任务:向主站(调度中心或集控站)实时提供子站(变电站或发电厂)

信息。

2.方式:基于四遥库,通过序号即顺序表的方式上送。

3.常用规约:IEC101、IEC104、CDT、SC1801、U4F、DNP3.0等

2.2 站内规约

目前主流为IEC103规约,但不同厂家在规约的理解上、做法上存在差异,并未实现真正的互连,依然需要通过规约转换器来实现通信。

今后的方向为IEC61850,其本身具有更强的互操作性,是面向对象的结构化信息模型。

智能设备规约:直流屏、电度表、消弧装置等。

3.IEC制定的规约标准介绍

3.1规约模型

国际电工委员会TC-57技术委员会为适应电力系统的发展及其它公用事业的需求,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

本标准的模型源于ISO-OSI参考模型的七层协议,采用了三层,即应用层、链路层、物理层,称之为增强性能结构(EPA)。

应用层:用户进程的接口,表达真正要做的事情。

链路层:在链路上实现无差错地传送数据帧。

物理层:将比特流送到物理媒体上传送。

3.2 常用配套标准

IEC870-5-101---基本远动任务的配套标准(95年)

IEC870-5-102---电能脉冲计数量配套标准(96年)

IEC870-5-103---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97年)

IEC870-5-104---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870-5-101的网络访问(2000年)

4.通信规约的内容

4.1 帧结构

4.2 传输规则

传输过程的约定。

4.3 差错处理

数据丢失、数据出错的重传。

5.远动规约

5.1 循环式规约

DL451-91(部颁CDT) 、DISA-CDT 、 XT9702。

方式:子站数据循环上送,重要数据插入上送,通信主动权在厂站端。

优点:简单、可靠。

缺点:通道适应性差,要求全双工通信,数据无品质描述。

容量:部颁CDT: 遥测―256 遥信-512 遥脉-64

DISA-CDT:遥测―512 遥信-8192 遥脉-256

XT9702:遥测―4096 遥信-3840 遥脉-128

5.2 问答式规约

SC1801、U4F、DNP3.0、IEC101、S5、RP570等。

方式:一问一答,不问不答,通信主动权在主站端。

优点:通道适应性强,通道效率高

缺点:早期的规约如SC1801、U4F等受信息容量、RTU数量等的制约,实时性并不理想。

5.3 101规约

1.特点:高的数据完整性、高的数据一致性、高的传输效率。

2.版本: IEC870-5-101:1995

IEC870-5-101:2002V.2

DL/T 634-1997 neq IEC870-5-101:1995 (部颁101)

DL/T 634.5101-2002/IEC870-5-101:2002 (可设置IEC101) DL/T 634.5101-2002华东电网执行细则(华东101)

DL/T 634.5101-2002广东电网实施细则(广东101)

3.新老部颁101规约的差异:

电力通信规约

电力通信规约 电力通信规约是指在电力系统中用于传输和交换数据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它是电力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将从电力通信规约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基本概念 电力通信规约是指在电力系统中,为了实现电力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交互,所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协议。它规定了数据传输的格式、通信协议、通信接口等内容,确保了电力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分类 根据通信方式的不同,电力通信规约可以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大类。 1. 有线通信 有线通信是指通过电缆、光纤等有线介质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的一种方式。有线通信具有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可以满足电力系统对数据传输的高要求。常见的有线通信规约有Modbus、IEC 61850等。 2. 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是指通过无线信号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的一种方式。由于

无线通信不需要布设电缆等设备,因此具有灵活性高、安装维护成本低等优点。无线通信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的远程监测、无人值守等场景。常见的无线通信规约有ZigBee、LoRa等。 三、应用 电力通信规约在电力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采集与监测 电力通信规约可以实现电力设备的数据采集与监测,实时获取电力系统各个节点的运行状态、电量消耗等数据。通过数据采集与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电力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处理,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2. 远程控制与调度 电力通信规约可以实现电力设备的远程控制与调度,通过远程通信控制电力设备的开关、调整负荷等参数,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远程控制与调度不仅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还能够减少人工干预,降低了操作风险。 3. 故障诊断与维护 电力通信规约可以实现电力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护,通过实时监测设备状态、收集故障信息等,快速定位故障位置并进行维修。故障诊断与维护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故障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IEC61850通信规约简介

同厂家的电子设备〔IED〕之间通过一种标准〔协议〕实现互操作和信息共享。IEC61850技术将成为电力系统信息技术的根底,对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开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目前 IEC61850技术在变电站层和间隔层的技术已经成熟,已经到了批量推广的时机。 IEC6185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系列标准对于建设现代数字化变电站统一信息平台的意义,符合电力专用的通信产品提供商的进展以及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行业专用化趋势。 构建符合IEC61850的现代数字化变电站 众所周知,随着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开展,IEC61850标准已成为近年来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所谓数字化变电站,就是使变电站的所有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输出过程由过去的模拟信息全部转换为数字信息,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通信网络和系统。传统以来,国内主流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广泛采用的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于1997年公布的继电保护信息接口配套标准IEC60870-5-103规约。由于该规约制定时间较早,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在以太网和智能数字化设备迅速开展的今天,其缺陷日益明显,如: 〔1〕没有定义基于以太网的通信标准。 〔2〕没有标准的系统功能、二次智能设备的模型标准。 〔3〕缺乏权威的一致性测试。 〔4〕不支持元数据传送,没有统一的命名标准。 上述缺陷直接导致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建设过程中不同厂家设备之间互操作性较差,不同厂家设备之间互联需要规约转换设备,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对点工作,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集成工作量增加,系统信息处理效率低下。 因此不难看到,随着变电站二次设备及系统的开展,设备一体化、信息一体化已成为必然的趋势,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整个自动化系统。为了统一变电站通信协议,统一数据模型,统一接口标准,实现数据交换的无缝连接,实现不同厂家产品的互操作,减少数据交换过程中不同协议间转换时的浪费,IECTC57工作组在IEEE协议UCA2.0根底上,组织制定了IEC6185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系列标准,并于2004年正式发布。 IEC61850是全世界唯一的变电站网络通信标准,目前IEC61850标准已被等同引用为我国电力行业标准〔DL/T860系列〕。作为电力系统中从调度中心到变电站、变电站内、配电自动化无缝自动化标准,当前该标准以引起相关电力产品国内外生产商的高度重视,并提出 IEC61850的开展方向是实现“即插即用〞,在工业控制通信上最终实现“一个世界、一种技术、一个标准〞。 作为IEC61850系列标准的重要局部,IEC61850-3那么详细定义了变电站网络通信设备需求的环境和抗电磁干扰等条件要求,因而受到了目前包括赫思曼、MOXA、罗杰康、格雷特、卓越信通TSC、东土、西门子等著名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提供商的强烈关注和产品更新。 IEC61850标准要求、认证及其产品进展

通信规约

自动跟踪接地补偿及选线成套装置通信规约 附录2通讯规约 一通信方式: 1 方式:串行异步通信方式。 2 数据格式:1位起始位,8个数据位,1位停止位,共10位。 3 波特率:2400(或可在系统参数中设定) 4 通信口:RS-232/422/485为9针插座,定义如下: 5 传送格式 ①同步头:ebh 90h ebh 90h ebh 90h ②本控制器地址:01h(或可在系统参数中设定1~20之间的地址) ③传送原因:(00:无事件发生01:系统单相接地后信息02:跳闸信息 03:消弧线圈调档信息) ④传送数据长度: ⑤信息内容: ⑥和校验: 二传送条件、内容 0. 当无事件发生时,上位机向控制器询问,控制器向上位机发送如下信息: b1 本控制器地址(01) b2 传送原因:00 无事件发生 b3 数据长度(10),下面将发送11个字节,最后一位为校验位. b4 档位低位 b5 档位高位 b6 电感电流低位 b7 电感电流高位 b8 电容电流低位

自动跟踪接地补偿及选线成套装置通信规约 b9 电容电流高位 b10 位移电压低位 b11 位移电压高位 b12 状态标志位 b13 异常标志位 b14 和校验 1. 在系统单相接地后,控制器向上位机发送接地信息,内容为: b1 本控制器地址(01) b2 传送原因:01发生接地 b3 数据长度(12),下面将发送13个字节,最后一位为校验位. b4 线路编号(低位) b5 线路编号(高位) b6 零序电压低位 b7 零序电压高位 b8 零序电流低位 b9 零序电流高位 b10 接地发生时间年 b11 月 b12 日 b13 时 b14 分 b15 秒 b16 和校验 注:年采用2位传输,实际值应加上2000。 2. 在跳闸动作后,控制器向上位机发送跳闸信息,其格式如下: b1 本控制器地址(01) b2 传送原因:02发生跳闸

103通讯规约

103通信规约 编制: 2020.05.2

一、DL/T667-1999(IEC60870-5-103) 声明:本规约是基于标准103规约修改而成,红色标注部分请特别注意。 1. 通信接口 1.1 接口标准:RS232、RS485、光纤。 1.2 通信格式:异步,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1位偶校验位,1位停止 位。字符和字节传输由低至高。线路空闲状态为1,字符间无需线路空 闲间隔,两桢之间线路空闲间隔至少33位(3个字节) 1.3 通信速率:可变。 1.4 通信方式:主从一对多,Polling方式。 2. 报文格式 870-5-103通信规约有固定帧长报文和可变帧长报文两种报文格式,前者主要用于传送“召唤、命令、确认、应答”等信息,后者主要用于传送“命令”和“数据”等信息。 2.1 固定帧长报文 启动字符 控制域 地址域 代码和 结束字符 注:代码和=控制域+地址域(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 ——— 启动字符1(1byte) — ——— 长度(1byte) — ——— 长度(重复)(1byte) — ——— 启动字符2(重复)(1byte) — ——— 控制域(1byte) — ——— 地址域(1byte) — ——— 链路用户数据[(length-2)byte] — ——— 代码和(1byte) — ——— 结束字符(1byte) —

注:(1)代码和=控制域+地址域+ ASDU代码和(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 (2)ASDU为“链路用户数据”包,具体格式将在下文介绍 (3)Length=ASDU字节数+2 2.3 控制域 控制域分“主∧从”和“从∧主”两种情况。 (1)“主∧从”报文的控制域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备用PRM FCB FCV 功能码 0 1 1 (A)PRM(启动报文位)表明信息传输方向,PRM=1由主站至子站; PRM=0由子站至主站。 (B)FCB(桢记数位)。FCB = 0 / 1——主站每向从站发送新一轮的“发送/确认”或“请求/响应”传输服务时,将FCB取反。主站为每个从 站保存一个FCB的拷贝,若超时未收到应答,则主站重发,重发报文 的FCB保持不变,重发次数最多不超过3次。若重发3次后仍未收到 预期应答,则结束本轮传输服务。 (C)FCV (桢记数有效位),FCV= 0表明FCB的变化无效,FCV=1表明FCB的变化有效。发送/无回答服务、广播报文不考虑报文丢失 和重复传输,无需改变FCB状态,这些桢FCV常为0( (2) “从∧主”报文的控制域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通信规约Vword版

101通信规约 第一部分基本定义 一、适用范围 1、网络拓扑结构 本规约适用的网络拓扑结构为点对点、多点对点、多点共线、多点环形、多点星形等,通道可以是全双工或半双工的情况。 2、传输方式 传输方式分为非平衡方式和平衡方式传输两种。 非平衡方式传输:只有主站启动各种链路传输服务,子站只有当主站请求时才传输。这种传输方式对于所有网络结构都可适用。但是在点对点和多点对点的网络结构中,非平衡方式传输没有充分发挥这种网络的内在潜力。 平衡方式传输:主站和子站可以同时启动链路传输服务,所以必须有一对全双工的通道。这里规定对于点对点和多点对点的网络结构采用平衡方式传输,对于多点共线、多点环形和多点星形的网络结构采用非平衡方式传输。 二、帧格式 本规约采用的帧格式为FT1.2异步式字节传输帧格式 1、FT1.2可变帧长帧格式 其具体格式如下 传输规定: (1)线路空闲状态为1 (2)每个字符有1位启动位(0),8位数据位,1位偶校验位,1位停止位(1) (3)每个字符间无需线路空闲间隔。 (4)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最少为33位

(5)帧长度L包括控制域、地址域、用户数据的字节总数,L最大为250 (6)帧校验和为控制域、地址域、用户数据中所有字节的算术和(不考虑溢出) (7)接收校验 ●由串行接口芯片检查每个字符的启动位、停止位、偶校验位 ●校验两个启动字符应一致、两个L值应一致,接收字符数L+6、帧校验和、结束字符无 差错则数据有效。 ●在校验中,若检出一个差错,则舍弃此帧数据。 2、FT1.2固定帧长帧格式 具体格式如下: 传输规定: (1)线路空闲状态为1 (2)每个字符有1位启动位(0),8位数据位,1位偶校验位,1位停止位(1) (3)每个字符间无需线路空闲间隔。 (4)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最少为33位 (5)无帧长度L (6)帧校验和为控制域、地址域中所有字节的算术和(不考虑溢出) (7)接收校验 ●由串行接口芯片检查每个字符的启动位、停止位、偶校验位 ●检查启动字符、结束字符以确定此帧长度是否正确 ●检查校验和 ●在校验中,若检出一个差错,则舍弃此帧数据。 3、控制域(C)的定义 3.1主站作为启动站的传输过程中使用的控制域C1 1)主站向子站传输报文中控制域各位的定义 D7D6D5D4D3D2D1D0 传输方向位DIR DIR=0,表示报文是由主站向子站传输 启动报文位PRM

103通信规约基本要点

一、DL/T667-1999(IEC60870-5-103) 通信规约基本要点 1. 通信接口 1.1 接口标准:RS232、RS485、光纤。 1.2 通信格式:异步,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1位偶校验位,1位停止位。字符和字节传输由低至高。线路 空闲状态为1,字符间无需线路空闲间隔,两桢之间线路空闲间隔至少33位(3个字节) 1.3 通信速率:可变。 1.4 通信方式:主从一对多,Polling方式。 2. 报文格式 870-5-103通信规约有固定帧长报文和可变帧长报文两种报文格式,前者主要用于传送“召唤、命令、确认、应答”等信息,后者主要用于传送“命令”和“数据”等信息。 2.1 固定帧长报文 启动字符 控制域 地址域 代码和 结束字符 注:代码和=控制域+地址域(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 2.2 ————启动字符1(1byte) ————长度(1byte) ————长度(重复)(1byte) ————启动字符2(重复)(1byte) ————控制域(1byte) ————地址域(1byte) ————链路用户数据[(length-2)byte] ————代码和(1byte) ————结束字符(1byte) 注:(1)代码和=控制域+地址域+ ASDU代码和(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 (2)ASDU为“链路用户数据”包,具体格式将在下文介绍 (3)Length=ASDU字节数+2 2.3 控制域 控制域分“主 从”和“从 主”两种情况。 (1)“主 从”报文的控制域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备用PRM FCB FCV 功能码 0 1 1 (A)PRM(启动报文位)表明信息传输方向,PRM=1由主站至子站;PRM=0由子站至主站。 (B)FCB(桢记数位)。FCB = 0 / 1——主站每向从站发送新一轮的“发送/确认”或“请求/响应”传输服务时,将FCB取反。主站为每个从站保存一个FCB的拷贝,若超时未收到应答,则主站重发,重发报文的FCB 保持不变,重发次数最多不超过3次。若重发3次后仍未收到预期应答,则结束本轮传输服务。 (C)FCV (桢记数有效位),FCV= 0表明FCB的变化无效,FCV=1表明FCB的变化有效。发送/无回答服务、广播报文不考虑报文丢失和重复传输,无需改变FCB状态,这些桢FCV常为0

电力系统常用通信规约简介

电力系统常用通信规约简介 1.电力系统通信规约产生的背景 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和实现电网的升级换代,以欧美为代表的各个国家和组织提出了“智能电网”概念,各国政府部门、电网企业、装备制造商也纷纷响应。智能电网被认为是当今世界电力系统发展变革的新的制高点,也是未来电网发展的大趋势。 2.研究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的国际主要标准组织与机构 (1)国际电工委员会(IEC),IEC的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MB)组织成立了“智能电网国际战略工作组(SG3)”,由该工作组牵头开展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的研究; (2)美国国家标准及技术研究所(NIST),研究智能电网的标准体系和制定智能电网标准。NIST的前身是美国国家标准(National Bureau of Standards,NBS),隶属美国商务部,负责美国全国计量、标准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 (3)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于2009年发布了“P2030指南”,标志着IEEE正式启动了智能电网标准化工作。 3.IEC对智能电网标准的认识 IEC认为智能电网包括电力系统从发电、输变电到用户的所有领域,要求在电网的各个建设阶段以及在系统的各个组成单元之间以及子系统间实现高度的信息共享,因而标准化工作对于智能电网的成功建设非常关键。 1.应该对必要的接口和产品标准化,并避免对具体应用和商业案例进行标准化,否则将严重阻碍智能电网的创新和发展。应为智能电网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先决条件。 2.描述通用需求,避免对细节标准化 4.IEC相关标准体系工作组织 IEC组织成立了第三战略工作组—智能电网国际战略工作组(IECSG3) 1.对涉及智能电网的标准进行系统性分析,建立智能电网标准体系框架 2.提出原有标准修订、新标准制定、设备和系统互操作的规约和模型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议,逐步提供一套更加完整、一致的支持智能电网需求的全球标准。 5.三项主要任务 1. 系统描述标准体系整体框架:描述电网及电力系统的专业概念和关联模型,相关标准全面综述,定义IEC标准整体框架,是智能电网协调的基础 2. 确定核心标准:选择在智能电网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标准,对这些标准的提升和改进是IEC为智能电网解决方案提供技术支持的关键,是IEC智能电网标准化路线图中的核心部分。 3. 制定行动路线图,确定优选增补标准:填补近期急需制定的标准,中长期行动路线图,以实现智能电网的远景制定行动路线图。由于智能电网的投资是长期的,有必要为投资者提供一套标准体系,为将来可持续投资提供坚实基础。 6.IEC SG3确定的5个核心标准 1.IEC/TR 62357 电力系统控制和相关通信.目标模型、服务设施和协议用参考体系结构; 2.IEC 61850 - 变电站自动化; 3.IEC 61970 - 电力管理系统- 公共信息模型(CIM)和通用接口定义(GID)的定义; 4.IEC 61968 - 配电管理系统- 公共信息模型(CIM)和用户信息系统(CIS)的定义; 5.IEC 62351 - 安全性。

通信规约介绍

通信规约介绍 1.通信规约的概念 在通信中数据的传送应按约定的格式进行,收发两端事先应对传送速率、同步方式、数据结构等相互约定,共同遵守,这些约定称之为通信规约。 2.通信规约的分类 2.1远动规约 1.任务:向主站(调度中心或集控站)实时提供子站(变电站或发电厂) 信息。 2.方式:基于四遥库,通过序号即顺序表的方式上送。 3.常用规约:IEC101、IEC104、CDT、SC1801、U4F、DNP3.0等 2.2 站内规约 目前主流为IEC103规约,但不同厂家在规约的理解上、做法上存在差异,并未实现真正的互连,依然需要通过规约转换器来实现通信。 今后的方向为IEC61850,其本身具有更强的互操作性,是面向对象的结构化信息模型。 智能设备规约:直流屏、电度表、消弧装置等。 3.IEC制定的规约标准介绍 3.1规约模型 国际电工委员会TC-57技术委员会为适应电力系统的发展及其它公用事业的需求,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 本标准的模型源于ISO-OSI参考模型的七层协议,采用了三层,即应用层、链路层、物理层,称之为增强性能结构(EPA)。 应用层:用户进程的接口,表达真正要做的事情。 链路层:在链路上实现无差错地传送数据帧。 物理层:将比特流送到物理媒体上传送。 3.2 常用配套标准 IEC870-5-101---基本远动任务的配套标准(95年) IEC870-5-102---电能脉冲计数量配套标准(96年) IEC870-5-103---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97年) IEC870-5-104---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870-5-101的网络访问(2000年) 4.通信规约的内容

电力系统常用通信规约简介

电力系统常用通信规约简介 电力系统通信规约是指为了实现电力系统中各个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而制定的 一系列规则和标准。这些规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得电力系统能够进行高效、可靠的信息传输,为电力系统的运行与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本文将介绍电力系统中常见的通信规约及其特点。 1. Modbus通信协议 Modbus通信协议是一种常见的工业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各类自 动化设备之间的通信。Modbus通信协议具有简单易用、性能稳定等特点。它定义 了数据通信规约、数据传输方式、信息检验、网络传输容错处理等内容,通过网络传输数据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 Modbus通信协议中包括了从机地址、功能码、寄存器地址、数据类型、数据 长度等要素。其中,从机地址和功能码用于识别被访问的设备及其数据类型,寄存器地址用于定位数据存储位置,数据类型和数据长度用于确定数据格式和数据长度。Modbus通信协议可以基于串口、以太网等多种通信介质。 2. IEC 61850通信规约 IEC 61850通信规约是指基于MMS(Manufacturing Message Specification,制 造业信息规范)的一种通信规约,用于电力设备之间的通信。IEC 61850通信规约 标准化、模块化、灵活性高,可以实现快速、可靠的信息传输。 IEC 61850通信规约包括了各种功能模块,如GOOSE(Generic Object Oriented Substation Event,通用面向对象的变电站事件)和SV(Sampled Value,采样值)等。其中,GOOSE是用于信息传递所需时间非常短的应用程序序列,主要负责保 护数据传输。SV则用于传输在每个采样周期内的电压、电流值等实时数据。 IEC 61850通信规约的优点在于可以实现快速、可靠的信息传输,从而提高了 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了对设备维护的需求。 3. DNP3通信规约 DNP3通信规约是DesignaNet协议的简称,是一个可靠性高、安全性强的通信协议,主要用于智能配电网、远程自动化和监控等领域。DNP3通信规约采用了多 种通信方式,可以通过串口、以太网等介质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 DNP3通信规约中提供了用于数据传输的基础功能,如数据采集、数据重传、 数据分组等。此外,DNP3通信规约还支持对数据的完整性、机密性和可用性进行 保护。这使得DNP3通信规约成为了智能配电网、远程自动化和监控等领域的主 要通信协议。

电力系统通信规约及系列标准

电力系统通信规约及系列标准 前言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各类设备之间的交互越来越复杂。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高效传输,电力系统通信规约和系列标准应运而生。本文将对电力系统通信规约和系列标准进行介绍。 电力系统通信规约 电力系统通信规约是指用于电力系统的各类设备和系统之间信息传输及交互时所使用的标准化协议。通信规约的建立可以规范电力系统设备的通信方式,使得不同厂商的设备之间能够互相通信、协作,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 电力系统通信规约包括多种类型,如IEC、IEEE、国家标准等,不同类型的规约适用于不同用途和不同类型的设备。下面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通信规约。 IEC 61850 IEC 61850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面向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通信协议标准。它使用面向对象、基于客户/服务器的通信方式,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力自动化中的多种设备之间的通信。 IEC 61850规定了IEC 61850-6和IEC 61850-7两部分。其中,IEC 61850-6规定了通用数据模型(Common Data Model, CDM),而IEC

61850-7规定了多种协议扩展。IEC 61850通讯规约是国际上趋势性的标准,广泛应用于很多智能电网系统中。 IEC 60870-5 IEC 60870-5也是IEC制定的一种通信规约标准,用于远距离监控 和控制系统(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System)的通信。它主要用于电力系统中的自动化、遥控、保护、故 障检测等领域的设备之间的通信。 IEC 60870-5规定了通信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其中应用层又分为报文类型、数据类型、功能及地址等方面。IEC 60870-5作为SCADA系统常用的通信协议,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 自动化控制和故障诊断等领域。 DL/T 634.5101 DL/T 634.5101是国内电力系统通信规约标准之一,也称为DL 消 息规约。它是适合于国内电力系统的一种通信规约标准,采用二进制 数据格式,具有简单、可靠、实时性高等特点。 DL/T 634.5101规定了数据的结构、格式、功能码等内容,具有良 好的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适合于系统升级和功能扩展。DL/T 634.5101协议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监测、保护、遥控等领域。

电表的通信规约跟通讯协议

电表的通信规约跟通讯协议电表的通信规约和通讯协议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电表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设备。而为了实现电能计量、数据采集和远程通信等功能,电表的通信规约和通讯协议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介绍电表通信规约的概念、通讯协议的作用,以及常见的电表通信规约和通讯协议的类型和特点。 一、电表通信规约的概念 电表通信规约是指用于实现电表与其他设备(如数据采集终端、用户终端等)之间通信的一套标准或规范。通信规约规定了通信双方之间的数据格式、传输速率、通信协议等细节,从而确保电表与其他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能够顺利进行。 通信规约是电表通信系统的基础,它决定了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互操作性。不同的厂家和国家可能有不同的通信规约,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确保各个设备的通信规约兼容和协调,才能实现电能计量和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通讯协议的作用 通信协议是指在电表的通信规约基础上,根据具体的通信技术和网络环境,约定通信双方之间沟通和交换信息的一套规则。通讯协议主要包括数据传输方式、通信控制、数据格式等内容。

通讯协议在电表通信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定义了通信双方之间数据的传输方式和规则,还对通信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提供了保障。通讯协议的设计和选择直接影响着电表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常见的电表通信规约和通讯协议 1. DL/T 645系列 DL/T 645系列是我国电力系统智能电能表通信协议的基本规范。该系列规约主要包括了电能表与上位机通讯协议、电能表与数据采集终端通讯协议、电能表与用户终端通讯协议等。它采用了ASCII码作为数据的传输格式,通过串口或以太网等通信方式实现数据的传输。 2. Modbus协议 Modbus协议是一种通用的串行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在电表通信中,Modbus协议可以实现电能计量数据的采集与传输。它支持多种传输介质和通信方式,如串口、以太网等。 3. IEC 62056系列 IEC 62056系列是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的标准,用于电能计量与通信的协议。该系列协议主要包括了数据格式、通信速率和通信协议等内容。它通过光电耦合器或红外接口与电能表进行通信,实现了电能的测量、采集和数据传输等功能。 四、电表通信规约和通讯协议的特点

pmcs723通讯规约

pmcs723通讯规约 摘要: 1.概述 2.规约简介 3.规约结构 4.数据传输 5.错误检测与处理 6.规约应用 正文: 1.概述 PMCS723 通讯规约是一种用于自动化系统中的通讯协议,主要用于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与控制。本规约详细介绍了通讯过程中所涉及的传输方式、数据格式以及错误检测与处理方法,为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2.规约简介 PMCS723 通讯规约基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实际需求,采用标准化的通讯方式,简化了设备间的信息交互过程。通过本规约,设备可以实现高速、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满足各类工业控制系统的应用要求。 3.规约结构 PMCS723 通讯规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物理层:定义了传输介质的类型、传输速率以及信号传输方式;

- 数据链路层:定义了数据帧的格式、传输协议以及流量控制方法; - 网络层:定义了数据路由、分组传输以及网络管理等功能; - 应用层:定义了各种工业控制协议,如Modbus、Profibus 等。 4.数据传输 PMCS723 通讯规约采用差分传输方式,可以有效抵抗干扰,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同时,规约支持多种传输速率,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设备之间通过发送与接收数据帧来实现数据交换。 5.错误检测与处理 为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PMCS723 通讯规约采用了循环冗余校验(CRC)技术进行错误检测。当检测到错误时,发送方会自动重新发送数据帧。此外,规约还支持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功能,以降低数据传输过程中的误码率。 6.规约应用 PMCS723 通讯规约广泛应用于各类自动化系统中,如工厂生产线、智能建筑、交通运输等。通过采用本规约,设备可以实现高效、稳定的数据交换,提高整个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效率与可靠性。 综上所述,PMCS723 通讯规约在自动化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信息与通信103规约完全版

第一篇兼容范围 本标准提供了继电保护设备(或测控设备)的信息接口规范。本标准适用于将继电保护和测量控制功能组合在一个设备内,只有一个通讯口的设备的信息接口,以及继电保护和测量控制功能分别由不同设备完成其功能的设备的信息接口。本规约属于问答式规约。在任何情况下,子站都不准主动向主站发送信息。 注:本配套标准定义的继电保护信息的兼容级别2的专用范围的类型标识和信息序号,只适应于国内已经生产的那些继电保护设备,在硬件方面改动比较困难时,可以使用本配套标准的专用范围,对于新的继电保护设备如果兼容范围还不能满足,不能满足要求的部分必须采用通用服务来实现。控制功能采用本配套标准的通用服务来完成。国内已经生产的测量,控制智能终端只有在硬件方面较难适应通用服务的要求时,才可使用本配套标准所定义的专用范围。 通讯帧格式如下所示: 传输规定: a)线路空闲状态为二进制1。 b)每一个字符有一个启动位,八位信息位,一位偶校验位,一位停止位。 c)每个字符间无需线路空闲间隔。 d)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最少为33位。 e)长度L包括控制域,地址域,链路用户数据区的8位位组的个数,为二进制数。 f)帧校验和是控制域,地址域,链路用户数据区的8位位组的算术和(不考虑溢出位)。 g)接受校验:1)每个字符的启动位、停止位、偶校验位 2)校验两个启动字符,两个L值应一致,接受字符数为L+6、帧校验和、结束字符。若检出一个差错,舍弃此帧数据,并校验空闲间隔。 3)在校验中,如无差错则数据有效。 PRM=1,表示是由控制系统向继电保护设备传输,控制系统为启动站。 PRM=0,表示由继电保护设备向控制系统传输,继电保护设备为从动站。 2·帧计数位FCB: 控制系统向同一个继电保护设备传输新一轮 ...的发送/确认或请求/响应传输服务时,将帧计数位FCB取反 ..,控制系统为每一个继电保护设备保留一个帧计数位的拷贝,若超时未从继电保护设备收到所期望的报文,或接受出现差错,则控制系统不改变帧计数位FCB的状态,重传原报文,重传次数为3次,若控制系统正确收到继电保护设备的报文,则该一轮的发送/确认或请求/响应传输服务结束。在继电保护设备收到控制系统的发送或请求帧,并向控制系统传送确认或响应帧,此时在继电保护设备将此确认或响应帧保存起来,在前后两次接受到的帧中的帧计数位的值不同时,就将保存的确认或响应帧清除,并形成新的确认或响应帧,否则不管收到的内容是什么,将原保存的确认或响应帧重发。 3·帧计数有效位FCV: FCV=0,表示帧计数位FCB的变化无效。

485通讯规约

485通讯规约 485通讯规约,又称RS-485通讯规约,是一种常用的串行通信接口标准。它是一种差分传输技术,可实现多台设备之间的可靠通信。本文将介绍485通讯规约的基本原理、特点以及应用领域。 一、基本原理 485通讯规约采用差分信号传输方式,即使用两根线(A线和B线)来传送信号。在数据传输过程中,A线和B线的电压之差表示逻辑状态,从而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接收。相比于单线传输方式,差分传输可以有效地抵抗电磁干扰和电气噪声,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特点 1. 高抗干扰性:485通讯规约采用差分传输方式,可以有效地抵抗电磁干扰和电气噪声的影响,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2. 多设备通信:485通讯规约支持多台设备之间的通信,通过设置不同的设备地址,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控制。 3. 长距离传输:485通讯规约支持长距离传输,最远传输距离可达1200米。这使得485通讯规约在工业控制和自动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4. 高速传输:485通讯规约支持高速传输,最高可达10Mbps,适用于对数据传输速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5. 双向通信:485通讯规约支持双向通信,设备可以同时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实现实时的双向数据交互。 三、应用领域 485通讯规约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和自动化领域。它可以用于工业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设备、楼宇自动化系统、安防监控系统等领域。以下是几个具体的应用案例: 1. 工业控制系统:485通讯规约可以用于连接PLC、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实现工业控制系统的数据采集和控制。 2. 楼宇自动化系统:485通讯规约可以用于连接楼宇自动化设备,如温度传感器、照明控制器等,实现对楼宇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3. 安防监控系统:485通讯规约可以用于连接监控摄像头、报警器等设备,实现对安防系统的数据传输和控制。 4. 电力系统:485通讯规约可以用于电力监测和控制系统,实现对电力设备的数据采集和远程控制。 总结: 485通讯规约是一种可靠、稳定且高效的串行通信接口标准。它通过差分传输技术实现多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控制,具有高抗干扰性、长距离传输和高速传输的特点。在工业控制和自动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可以用于工业控制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安防监控系统等。随着工业4.0的推进,485通讯规约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拓展资源 6.6.5 通信规约

通信协议 一、通信协议概述 1.变电所层和间隔层设备通信的内容 在传统变电所自动化系统中,变电所层和间隔层设备的信息交换局限于原来的中央信号屏或RTU的信息采集和控制,即所谓的“四遥”功能:遥测、遥信、遥控、遥调。目前的变电所自动化系统信息除了传统“四遥”功能的信息外,还有更多信息,正是这些信息使得变电所当地监控系统功能更加强大,充分体现出微机保护和自动化系统的优越性。 (1)故障信息 传统继电保护动作时给出信号节点供中央信号屏、RTU采集,只能知道保护动作元件和动作时间,而微机保护还能够提供保护动作时的故障电量和保护动作前后的故障电量波形。故障报告还可以记录保护元件的启动、动作信息,可以给出从保护启动到出口的全过程。这对分析故障原因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2)整定值功能 微机保护装置的定值能够通过当地监控系统进行查看和修改。 (3)事件、自检信息 微机保护装置能够记录装置运行过程中的事件和状态变化,如遥控操作事件、定值修改、装置启动、装置自检信息等,这些信息可以作为对遥信信息的补充,更加全面地记录装置运行状态,为装置故障判断和维护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4)历史数据查询 微机保护装置内部记录了故障报告、故障录波信息和事件、自检报告,可以在当地监控系统对装置进行历史数据查询。 (5)其他功能 自动化系统可以对系统功能进行扩充,完成更多功能。随着装置功能的不断增强,还会出现更多功能。 2.通信规约定义 通信规约是指为确保通信双方能有效、可靠地进行数据传输而制定的一种约定。这种约定包括对通信链路的控制、通信双方的应答关系、通信内容的格式、

差错控制方式、传输速率等,通信双方必须共同遵守。 3.通信规约的内容 包括对通信链路的控制、通信双方的应答关系、通信内容的格式、差错控制方式及传送速率等,通信双方须共同遵守。 通信规约需要作出以下定义: (1)通信的数据格式(即信息如何表示); (2)定义应用的基本功能(如遥控操作如何进行); (3)定义完成通信功能的通信接口参数; (4)定义数据传输的规则。 这里主要讲解应用数据的定义和数据传输规则的定义。 (1)应用数据的定义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比如馈线断路器211位置从分位变位合位,这个遥信信息如何从保护测控装置传送到变电所层?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怎么传送?二是如何表示这个信息?我们先来考虑一下传送该遥信信息具体又包含了哪些信息呢?具体的遥信量(即哪个遥信量发生了变化)、遥信变位产生的时间、遥信变位发生的原因(即是遥控操作还是本地操作)、遥信值是多少(即处于分位还是合位)。这就是该遥信信息需要包含的具体信息量。 (2)数据传输规则 保护测控装置检测到遥信变位是否能根据数据定义立刻上送呢?答案是否定的。比如通信接口采用RS485,若两个装置同时发送数据,则发送将会产生冲突,导致接收数据出错。通信时必须保证在任一时刻只能有一个设备在发送数据。在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的通信中,通信数据的传送规则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查询(问答)方式,通信一方作为主站,向从站发送查询报文,从站接收后按查询要求回答报文。一种是采用自发的工作方式,通信双方都可以主动发送数据,只在数据有变化的时候才发送。 二、具体通信规约介绍 为了实现变电所自动化系统内设备的互换性和互操作性,必须实现传输规约的标准化和传输网络的标准化。 1.间隔层设备通信规约

串口103规约说明

串口103通信规约说明、模板及规 约配置 说明文档 南京钛能电气有限公司N A N J I N G T A L E N T E L E C T R I C C O.,L T D.

文件名称 串口103通信规约说明、模板及规约配置 说明文档 文件说明 无 版本记录

串口103通信规约说明、模板及规约配置 说明文档 一、串口103通信规约简介 1.1串口103通信规约 DL/T667-1999(IEC60870-5-103)标准通信规约即串口103通信规约,这里便于说明,简称串口103通信规约。 1.2通信接口 1.2.1 接口标准:RS232、RS485、光纤。 1.2.2 通信格式:异步,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1位偶校验位,1位停止位。字符和字节传输由低至高。线路空闲状态为1,字符间无需线路空闲间隔,两帧之间线路空闲间隔至少33位(3个字节) 1.2.3 通信速率:可变。 1.2.4 通信方式:主从一对多,Polling 方式。 二、串口103报文格式 60870-5-103通信规约有固定帧长报文和可变帧长报文两种报文格式,前者主要用于传送“召唤、命令、确认、应答”等信息,后者主要用于传送“命令”和“数据”等信息。 2.2.1 固定帧长报文 启动字符 控制域 地址域 代码和 结束字符 注:代码和=控制域+地址域(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 2.2.2 可变帧长报文 ————启动字符1(1byte) ————长度(1byte) ————长度(重复)(1byte) ————启动字符2(重复)(1byte) ————控制域(1byte) ————地址域(1byte) ————链路用户数据[(length-2)byt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