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张衡的故事

天文学家张衡的故事
天文学家张衡的故事

天文学家张衡的故事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儿时的张衡天资聪明,态度谦虚,特别喜欢思考问题。他对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兴趣。早上带着露珠的花朵,中午高悬天空的太阳,晚上天空中皎洁的月亮、一闪一闪的星星都让他产生了无穷无尽的联想。他总是跟在父母身后问这问那。

有一次,他和母亲一起到田野中挖野菜。出去的时候,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红艳艳的,煞是可爱。他不经意间看见了自己的影子是那么长。他想,我要是长得像影子那样高大多好哇。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母亲挖了满满一篮子野菜。他跟在母亲后面,一蹦一跳地走着。“咦!影子哪里去了呢?”他惊奇地叫道。低头一看,影子缩成了一团,踩在脚底下。张衡赶忙问母亲这是怎么回事,母亲说这是由于中午到了,太阳升得最高,影子就会变短缩成一团,到了傍晚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影子还会变长的。

回到家里,张衡一直关注着自己的影子的长度。他发现真的像母亲说的那样:傍晚时分,自己的影子又变得像早晨时那样长。他感觉自己又学到了一点新知识,高兴极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父母带着小张衡一起到打谷场上纳凉。这是人们一天当中最快乐的时光。大人们一边摇着扇子,一边海阔天空地聊天;孩子们则叽叽喳喳地玩得不亦乐乎,一会儿捉迷藏,一会儿过家家。只有张衡一个人不声不响地呆在旁边,望着茫茫夜空,嘴里还小声默念着“一个,两个……”母亲以为他白天跟自己出去累着了,就说:“衡儿,你要是累了就自己回屋里歇着吧,不要愣在那里,丢了魂似的。”张衡好像没听见,依然站在那里,目不转睛地望着苍穹。

父母见他没吱声,也就不再管他。又过了好一会儿,大人们都困倦了,接二连三地回家睡觉了,他还在那里望着天空。这时,一个大点儿的孩子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咳!傻了,老瞅着天上干什么,那上边又不会掉金豆子。”张衡这才回过神来,揉一揉酸痛的脖子说:“谁指望天上掉金豆子了,我在数星星。”此语一出,大家都愣住了。“什么,什么,数星星,真新鲜,还有数星星的傻瓜。那我问你,数清了吗?”那位大哥哥问。“我还没有数完呢,不过现在己经数到一千多颗了。”

旁边的一位老爷爷插话道:”孩子呀,别数了,天上的星星是数不完的。这些星星无穷无尽,飘忽不定……”张衡却打断老爷爷的话:“才不是呢,那一片天空就只有一千多颗,只要我坚持数下去,肯定会数完的。”老爷爷被张

衡的执著精神打动了,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好。

张衡的父亲赶紧过来打圆场:“不许这样跟老爷爷说话。”张衡意识到自己的不对,连忙向老爷爷道歉。但他回过头来,还是想跟父亲辩解一番。父亲早看出他的心思,就说:“衡儿,我知道你的想法,但你这样挨个数是不行的。天上的星星分布是有规律的,你要按照这些规律,把它们分成一个个星座。这样才会把它们弄清、记牢。”

小张衡点了点头,按照父亲说的去做,果然又认识了许多新的星星。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衡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烈。当时,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地发生,地震带来的灾难尤为严重。它来无影去无踪,一旦发生却极具破坏力。这引起了张衡的思考。他想,能不能制造一种在地震发生后准确测定其方位的仪器,以便及时调拨物资进行救援。定下目标以后,他查阅了大量关于地震的资料,并且多次实地勘测。

有时,张衡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亲自来到刚刚发生地震的地方,测量大地的震感。有一次,他把测震仪插入大地,刚要读取数据,一波剧烈的余震袭来,离他不远处的一道土墙轰然坍塌。幸亏他眼疾手快,往旁边一跳,才躲过一劫,不然肯定要被砸成肉泥。他拍拍身上的灰土,继续看仪器上的数据。远处的老百姓十分不理解他的做法,认为他简直是发疯了。但张衡不为所动,仍然夜以继日地研究地动

仪。

不久,地动仪成功间世了。

天文学家张衡的名人故事

张衡出生在位于中国中原地区的河南省南阳县.他年少时好学,善于写作在十七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来到长安,也就是后来成为中国历许多朝代首都的西安.张衡在这里考察历史古迹,调查民情风俗和社会经济情况.后来年轻有为的张衡被当时的朝廷选中,几次请他做官,张衡在当时的首都洛阳,担任太史令,后又做过侍中、河间相等官。 张衡年轻的时候就对自然科学,尤其是天文学感兴趣.他淡薄名利,曾经两次辞去官职,用三年的时间研究哲学、数学、天文,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并开始著书立说。 在距今两千多年的汉代,中国关于宇宙结构的理论就非常丰富,当时主要有三个学派,即盖天说,浑天论和宣夜说,张衡就是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天就象一个鸡蛋,地好比鸡蛋黄,天大地小,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这个理论在当时是很进步的.另外,张衡关于天、地起源和演化的回答也是具有辩证思想的,他认为,天地没有分开之前,混混沌沌,分开以后,轻者上升为天,重者凝结为地.天为阳气,地为阴气,二气互相作用,创造万物.张衡还用距离的变化来解释行星运行的快慢.近代科学证明,行星运动的快慢是和它同太阳距离的近远相关的.可见张衡的解释有合理的因素.。 张衡不但注重理论研究,而且注重实践,他曾亲自设计了漏水转浑天仪、候风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验地震的仪器,公元138年,张衡用它成功地记录了在陕西发生的一次地震.浑天仪相当于现在的地球仪,它原是另外的一位科学家发明的,张衡作了一些改进,他用齿轮系统把浑象----类似现在天球仪和计时漏壶联系起来,漏壶滴水推动浑象均匀地旋转,一天刚转好一周,这样,人在屋子里看浑象,就可以知道什么时间哪颗星在什么位置上。 张衡还对许多具体的天象做了观察和分析.他统计出中国中原地区能看到的星数大约有2,500颗,他基本上掌握了月食的原理.张衡测出太阳和月亮的角直径也是相当准确的.张衡认为,早晚和中午的太阳,其大小是一样的,看起来早晚大,中午小,只是一种光学作用.早晚观测者所处的环境比较暗,从暗处看明处就显得大,中午时天地同明,看天上的太阳就显得小.好比一团火,夜里看就大,白天看就小.张衡的这种解释,尽管不很全面,但是有一定的道理。 张衡不仅是天文学家,他还是东汉时期有名的文学家,他的绘画也相当出色,被列为当时的六大名画家之一.据中国的史书记载,张衡一生共留下科学、哲学、文学方面的著作三十二篇,其中表明了张衡的为人和治学态度,而则是人类到星际旅行的畅想曲,是中国早期的科学幻想文章.另外,、被称为张衡的代表作,一直流传至今.在这两篇作品中,张衡细致地描写了东京、西京的景致(东京,指现在陕西省的西安;西京指现在河南省的洛阳),娓娓地叙述了这里的风俗民情,手法浪漫夸张,其中叙述各种民间技艺的表演,是极其珍贵的中国古代杂技艺术史料。

张衡的故事6则完美版

《张衡的故事》 张衡的故事(一): 少年张衡的故事 少年时代对日月星辰的观察,激发了张衡努力探索天文奥秘的决心。之后他两度出任中央政府专管天文的太史令,在这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据《辞海》所记:他首次正确解释月食是由月球进入地影而产生;观测和记录了中原地区能看到的2500颗星星,并且绘制了我国第一幅较完备的星图;他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候风地动仪;创造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和能飞行数里的木鸟。 渴求知识的张衡总是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不满17岁时,他辞别父母独身一人到外地访师求学。在古都长安,他游览了当地的名胜古迹,考察了周围的山川形势、物产风俗和世态人情。在当时的京都洛阳,他结识了不少有学问的朋友,其中有一个叫崔瑗,精通天文、数学、历法,还是很有名气的书法家。张衡登门向他求教。 正是由于他这种虚心好学的精神使得他在各方面获益匪浅。除了在天文学方面有杰出成就外,在地震学的研究上也是举世瞩目的,他创制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相类似的仪器问世早1700多年。他还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他写的《二京赋》精思博会,十年乃成,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张衡的故事(二): 张衡小时候的趣事 张衡很小的时候,小张衡就是奶奶的小尾巴,不管奶奶走到哪里,后面总会有小张衡的影子。他总是缠着奶奶给他讲故事。老人家似乎有讲不完的故事,又加上十分喜欢这个聪明的孙子,所以只要小张衡提出要听故事,奶奶就给他讲。在这些故事中,小张衡最喜欢的是北斗七星和月亮的传说了,他总是一边抬着头望着天空里眨眼的星星,一边听奶奶讲,还不时地问奶奶:星星怎样不会像苹果一样掉下来呢?星星害怕下雨吗? 对于聪明孙子的问题,奶奶当然也回答不上来,这让他越发觉得浩渺的夜空里会有无数的宝藏,同时也在他的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无数的好奇的问号。从奶奶那里得不到答案,小张衡就急切地读书,他期望能从书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在他十岁那年,祖母和父亲相继去世了。舅舅送张衡到书馆里去读书。他深知读书对他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因此十分刻苦。不久,小张衡开始作诗了。他作的诗常常受到老师的夸奖呢。为增长知识,小张衡博览群书。一天,他看到一本叫《鹗冠子》的书,被书中按北斗星定季节的四句话深深吸引住了。

爱动脑筋的孩子-教案

爱动脑筋的孩子-教案

爱动脑筋的孩子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体会和感悟三个名人小故事中的主人公细心观察、爱动脑筋的精神,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3、掌握副词“才”和处所补语的用法, 教学重点: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副词“才”和处所补语的用法, 教学难点: 体会和感悟三个名人小故事中的主人公细心观察、爱动脑筋的精神,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教具准备: 图片、音箱、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看哪部动画片?(让学生自由回答,提到喜羊羊就问)喜羊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聪明、机智、爱动脑筋)人们之所以喜欢喜羊羊是因为它爱动脑筋,从动画片中同学们认识到了那么多爱动脑筋的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几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二、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想一想: 卓玛和小云讲到是哪几个古代名人? 三、分角色读课文,达到读得流利 指出各角色的点评团,读完后让点评团点评,教师参与点评给予补充。 四、理解课文 1、哪位同学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都讲到了哪几个古代名人)?(正确答案:司马光、曹冲、张衡。)(板书:司马光、曹冲、张衡) 2、反馈并继续提问:为什么说司马光是爱动脑筋的孩子?(正确答案:司马光砸缸)现在请你在书中找出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师巡查) (1)反馈给以鼓励(真聪明,把你从书上找出来的句子给大家读读:司马光多聪明呀,他把缸一砸,小朋友就被救出来了。)继续反馈:是呀,司马光比别的小朋友都聪明,方法最好。 (2)贴出图片 3、还有哪位同学说说,为什么说曹冲是爱动脑筋的孩子?(正确答案:曹冲称象)(板书:曹冲称象)曹冲爱动脑筋,想出来连大人都想不到的方法,既快又准确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展示图片)

演讲稿:科学家张衡的故事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城南友谊小学一年级(2)班的刘羽若。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科学家。他的名字叫——张衡。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发明了“地动仪”,这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其方位的仪器。他还发明了“浑天仪”、“候风仪”等仪器。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儿时的张衡天资聪颖,态度谦虚,喜欢思考问题。他对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兴趣,总是跟在父母身后问这问那。早上带着露珠的花朵,中午高悬天空的太阳,晚上天空中皎洁的月亮、一闪一闪的星星都让他产生了无穷无尽的联想。 在一个夏天的晚上,张衡和爷爷、奶奶在院子里乘凉。他坐在一张竹床上,仰着头,呆呆地看着天空,还不时举手指指划划,认真地数星星。 张衡对爷爷说:“我数的时间久了,看见有的星星位置移动了,原先在天空挂着的,一会儿偏到西边去了。有的星星出现了,有的星星又不见了,它们不是在跑动吗?” 爷爷说道:“星星确实是会移动的。你要认识星星,先要看北斗星。你看那边比较明亮的七颗星,连在一齐就像烫衣服的熨斗,很容易找到……”

“噢!我找到了!”小张衡很兴奋地问:“那么,它是怎样移动的呢?” 爷爷想了想说:“大约到半夜,它就移到地平线上,到天快亮的时候,这北斗就翻了一个身,倒挂在天空……” 这天晚上,张衡一直睡不着,多次起来看北斗。夜深人静,当他看到那闪烁而明亮的北斗星时,感到多么高兴啊!他想:这北斗为什么会这样转来转去,是什么原因呢?天一亮,他便赶去问爷爷,谁知爷爷也讲不清楚。于是,他带着这个问题,每天读起了天文书籍。 之后,张衡经过努力钻研,又发明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能预报地震的仪器--地动仪。这个地动仪是有精铜铸造的,形状像个酒坛子,四周铸着八条龙,每条龙口里含着一个小铜球。只要哪一条龙口中的铜球吐了出来,就预示着那个方向发生地震了。测试十分灵验,没有一次不准。 张衡在科学上的创造发明是伟大的,这与他从小就爱学习、爱科学的性格是分不开的,而且他能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通过自己刻苦研究才获得了这样的成就。 我们应该汲取张衡刻苦钻研、刨根问底的精神,勤奋学习、坚持不懈。今天努力学好文化知识,为明天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自己的梦想。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数星星的孩子张衡的故事

数星星的孩子张衡的故事 张衡家族世代为当地的大姓。他的祖父张堪,自小志高力行,被人称为圣童,曾把家 传余财数百万让给他的侄子。光武帝刘秀登基后张堪被任命为蜀郡太守,随大司马吴汉讨 伐割据益州的公孙述,立有大功。其后又领兵抗击匈奴有功,被拜为渔阳太守。曾以数千 骑兵击破匈奴来犯的一万骑兵。此后在他的任期内匈奴再也没有敢来侵扰。他又教人民耕种,开稻田八千顷,人民由此致富。所以,有民谣歌颂他说:“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张堪为官清廉。伐蜀时他是首先攻入成都的,但他对公孙述留下的堆积如山的珍宝毫无所取。蜀郡号称天府,但张堪在奉调离蜀郡太守任时乘的是一辆破车,携带的只有一卷布被囊。 张衡像他的祖父一样,自小刻苦向学,少年时便会做文章。16岁以后曾离开家乡到外地游学。他先到了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三辅今陕西西安一带地区。这一地区壮丽的山河和 宏伟的秦汉古都遗址给他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创作素材。以后又到了东汉都城洛阳。在那儿,他进过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结识了后来著名的学者崔瑗,与他结为挚友。张衡兴趣广泛,自学《五经》,贯通了六艺的道理,而且还喜欢研究算学、天文、地理和机械制造等。但 在青年时期,他的志趣大半还在诗歌、辞赋、散文上,尽管他才高于世,却没有骄傲之情。平常从容淡泊,不喜欢与俗人相交。 公元132年阳嘉元年,张衡在太史令任上发明了最早的地动仪,称为候风地动仪。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地动仪用精铜铸成,圆径八尺,顶盖突起,形如酒樽,用篆文 山龟鸟兽的形象装饰。中有大柱,傍行八道,安关闭发动之机。它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 上均有一条口含铜珠的龙,在每条龙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铜珠即落人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经过试验,与 所设制,符合如神,自从有书籍记载以来,是没有过的。曾经一龙机发,地不觉动,雒阳 的学者都责怪不足信,几天之后,送信人来了,果然在陇西地发生地震,众人于是都服其 神妙。自此之后,朝廷就令史官记载地动发生的地方。 关于地动仪的结构,流行的有两个版本:王振铎模型,即“都柱”是一个类似倒置酒 瓶状的圆柱体,控制龙口的机关在“都柱”周围。这一种模型已被基本否定。 另一种模型由地震局冯锐提出,即“都柱”是悬垂摆见袁宏《后汉纪》,摆下方有 一个小球,球位于“米”字形滑道交汇处即《后汉书·张衡传》中所说的“关”,地震时,“都柱”拨动小球,小球击发控制龙口的机关,使龙口张开。另外,冯锐模型还把蟾蜍由 面向樽体改为背向樽体并充当仪器的脚。该模型经模拟测试,结果与历史记载吻合。 世界上地震频繁,但真正能用仪器来观测地震,在国外,是19世纪以后的事。候风 地动仪是世界上的地震仪之祖。虽然它的功能尚只限于测知震中的大概方位,但它却超越 了世界科技的发展约1800年。

关于天文学家张衡的故事

关于天文学家张衡的故事 张衡,东汉年间南阳人,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伟大发明家,那么关于张衡有哪些故事?下面是为你搜集天文学家张衡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张衡,公元78年出生,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发明家,天文学家。关于张衡,有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张衡小时候特别聪明,而且刻苦好学,所以六岁的时候就能做出漂亮的文章。 当时乡人都对张衡赞叹有加,这就招来了王充的嫉妒。王充是屠户家的儿子,平时不喜欢学习,整天带着一群小孩乱跑,今天拿土坷垃砸张家狗,明天拿碎石头砸王家鸡。有次他看到张衡坐在门口看书,捡起一个石子就砸过去。全神贯注的张衡丝毫没有防备,被石头砸了个正着。 张衡哇地一声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拿起小板凳要打王充。闻声出来的奶奶制止了张衡,听完张衡哭诉后,奶奶平心静气的说,孩子,不管别人做了什么,咱都不要丧失理智。你拿个板凳会打坏人的。张衡满肚子委屈,依旧哭个不停。奶奶把张衡拉到家里,关上门,耐心的对张衡说,读书使人明理,你可以教王充读书呀,这样王充就变成好孩子了。 几天后,张衡主动找到王充。王充吓了一跳,以为张衡到门上寻

仇,往后面一退,摆出一副打架的样子。张衡笑了,说,我不是来找你打架的,我看你整天怪无聊的,你到我家我们一起读书吧。 王充脸上的紧张一扫而光,变成了难以置信,让我去你家读书?我跟个野孩子一样。张衡上前拉住王充的手,笑眯眯地说,走吧,看书可比打架有意思多了。 从此以后,王充走上了正道,并且多年后成为一方官员。当然,这可都是张衡的功劳啊。 天文学家张衡数星星的故事张衡从小就对大自然万物充满了好奇,早晨布着露珠的叶子,中午炽热的太阳,晚上闪闪发光的星星都让他产生了浓浓的兴趣。张衡每天晚上跟着母亲去打谷场。打谷场上别家的孩子们嬉笑打闹,你追我赶,充满了一片欢声笑语。唯独张衡孤寂地坐在一旁,望着充满未知数的星空,小手在不停地动着,嘴里还边说着:“一颗,两颗,三颗......”,似乎享受着别人无法理解的乐趣。张衡母亲以为张衡白天累坏了,就对张衡说:“衡儿,如果你累了,就先回家休息吧”。但是,张衡没有理会母亲,母亲也不说话地离开了。过了一会,打谷场上的人们也渐渐离去。有个大点的孩子就跑来拍了拍张衡的肩膀说:“你在发什么呆,天上又不会掉豆子”,张衡头也不回地说:“数星星啊”。一听张衡说完,孩子就哈哈大笑:“还数星星,那你数清楚了吗?”张衡回道:“已经数到一千多颗了,快数完了”。此时旁边一位老人插话说:“天上的繁星是数不完的,别浪费劲了”。张衡打断老人道:“不可能,那片天的星星只有一千多颗,很快就可以数完了”。张衡父亲见后立马过来打圆场:“怎么能这样对老

讲述汉朝天文学家张衡的童年故事

记得念小学的时候,读过一篇课文,叫做“数星星的孩子”,讲述汉朝天文学家张衡的童年故事。时隔这么多年,小学的很多课文我已经忘记了,但那篇数星星的课文却依然历历在目。那时候,我住在杭州的郊外,家门口有一个池塘,在许多个晴朗的夏夜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坐在池塘边仰望星空。那时候,郊外的天空还没有被都市的灯光所污染,在广袤的天幕下,那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星星显得格外的晶莹和美丽。自远古以来,这种无与伦比的美丽就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追随者,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探索星空奥秘的科学事业。人类寻找太阳系疆界的故事只是科学史上的几朵小小浪花,但在那些故事中,有浪漫,也有艰辛;有情理之中,也有意料之外;有功成名就的兴奋,也有错失良机的遗憾。它们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美丽动人…… 28、深空隐秘 发现冥王星之后,汤博并未离开寻找太阳系疆界的孤独事业,他投入了另外13年的漫长时光,继续搜索更遥远的行星。他的搜索范围超过了整个夜空的2/3,他所涵盖的最低亮度达到了17等,他对比过的天体多达九千万个。在那13年里,他发现了6个星团、14颗小行星及一颗彗星,但却没能发现任何冥王星以外的新行星。 那么,冥王星轨道是否就是太阳系的疆界呢?既然观测一时还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天文学家们便展开了理论上的探讨。不过那探讨不再是像亚当斯与勒维耶那样的精密计算。由于冥王星的发现已属巧合,在那之后的天文学家们即使在做梦的时候,恐怕也很少会再幻想重演一次笔尖上预言新行星的奇迹了。但是,精密的预言虽不可能,粗略猜测一下太阳系的疆界在哪里却还是可以的。 那样的猜测几乎立刻就出现了。冥王星发现之初,美国加州大学的天文学家利奥纳德(Frederick C. Leonard)就猜测冥王星的发现有可能意味着一系列海外天体(trans Neptunian object,TNO)将被陆续发现。应该说,在经历了天王星、海王星及冥王星的发现之后,单纯作出这样一个猜测已无需太高级的想象力了。不过,比单纯猜测更有价值的是,1943年爱尔兰天文学家埃奇沃斯(Kenneth Edgeworth)提出的稍具系统性的观点。 在介绍埃奇沃斯的观点之前,让我们稍稍介绍一下太阳系的起源学说。在科学上,几乎任何东西——人类、生命、地球乃至宇宙——的起源都是值得探究的课题,太阳系的起源也不例外。自18世纪康德(Immanuel Kant)和拉普拉斯(Pierre Simon Laplace)彼此独立地提出了著名的星云假说以来,天文学家们关于太阳系起源的主流观点是,太阳系是由一个星云演化而来的。这其中行星的形成,乃是来自于星云盘上的物质彼此碰撞吸积的过程。 按照这种理论,行星形成过程的顺利与否与星云物质的密度有很大的关系。星云物质的密度越低,则引力相互作用越弱,星云盘上物质相互碰撞的几率越小,从而吸积过程就越缓慢,行星的形成也就越困难。当星云物质的密度低到一定程度时,行星的形成过程有可能缓慢到在太阳系迄今50亿年的整个演化过程中都无法完成,而只能造就一些“半成品”:小天体。埃奇沃斯认为,海王星以外的情形便是如此。那里的星云物质分布是如此稀疏,以至于行星的形成过程无法进行到底,而只能形成为数众多的小天体。由此他提出,人们将会在海王星之外不断地发现小天体,且那些小天体中的某一些会偶尔进入内太阳系,成为彗星。 无独有偶,1951年,美籍荷兰裔天文学家柯伊伯(Gerard Kuiper)也注意到了太阳系物质分布在海王星之外的急剧减少。与利奥纳德类似,他也认为那样的物质分布会形成一系列小天体而非大行星柯伊伯并未在自己的论文中提及埃奇沃斯的工作,这一点使得后来有历史学家对他是真的不知道埃奇沃斯的工作,还是暗中“借用”了对方的想法产生了疑问。。但与利奥纳德以及后来的天文学家们不同的是,柯伊伯认为那些曾经存在过的小天体早已被冥王星的引力作用甩到了更遥远的区域,不会再存在于距太阳30~50天文单位的区域中了。换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 孝感实验小学彭沙沙 【教学思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张衡小时候数星星的故事,比较符合低年段儿童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我们当以字词教学为立足点,指导朗读,在反复阅读中体会张衡数星星的精神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材分析】《数星星的孩子》是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这—单元的课文是走进科技世界为专题。通过钻研教材,我认为:《数星星的孩子》虽然提到了天文方面的一些知识,但这篇课文更确切地说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是一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写人的文章一般通过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品质。这篇文章也不例外,全文通过张衡如何数星星反映了张衡的优秀品质。 【学情分析】字词方面本课要求识记的9个生字几乎有一半是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的,因此可以适当把时间花在几个重点生字上。另外在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邮票齿孔的故事》对科学家善于观察与思考的优秀品质有过学习,那么在突破这课的难点的时候学生应该不陌生。 【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简单了解张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重点词句品读,学习张衡数星星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会认9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学习张衡数星星的精神。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合作探究、集体合作。 【课前准备】1、学生早自习朗读预习; 2、教师准备多媒体演示;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展示,谜语导入 1、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吧! 点点银花天上开,白天不开晚上开,要问银花有多少,没人能够数出来。(星星)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颗吗?(不知道) 师:那你们数过星星吗?数的清吗?在一千八百多年前,有一个孩子也在数星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数星星的孩子》。 3、齐读课题,并且回忆多音字“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张衡传》公开课教案

《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教案教书人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范晔及《后汉书》。 (2)梳理掌握文言知识及相关文体文化知识,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人物传记写人叙事的方法,说明事物的方法以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2)采用质疑导读法,让学生在自读实践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探究张衡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才华横溢、全面发展的伟大科学家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 2、体会本文凝练简洁的语言。 教学策略: 1、设计艺术: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文,以我看张衡为题,在班里做一次三分钟演讲。 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质疑导读法、探究法、旧知归纳法。 教学计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疑难词句的处理。 2、探究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文章重点记叙了张衡的科学成就。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在小学二年级就学过一篇文章《数星星的孩子》,可见主人公从小就对天文感兴趣,长大后刻苦钻研天文,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范晔《后汉书》中的《张衡传》一文,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这位被郭沫若先生称为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的汉代科学家张衡。 二、问题设置: 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记叙的重点是什么?(采用明段意分段法,理清文章结构。) 2、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3、张衡为什么有如此的文学才华?(让学生文章原句多角度探究问题原因。教师巧妙运用质疑导读法,鼓励学生将疑难问题分解成三个小问题,逐步启发引导,让学生学会文句自己组织答案。) 师问(1)张衡博通经典,才学非凡,在文章第一段找出相关语句,并概括说明其中原因。 启发:(2)张衡成为博学多才的伟人,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哪些原因? 生: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学生查字典,疏通难点从容淡静)不慌不忙,镇静,淡泊宁静。 译文注释为:举止稳重,神态淡泊宁静。

著名的天文学张衡

著名的天文学张衡 张衡(78-139),别名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学者,在汉朝官至尚书,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著名的天文学张衡,欢迎阅读! 著名的天文学张衡介绍: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

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星” 20世纪中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祖父张堪是地方官吏,任蜀郡太守和渔阳太守。张衡幼年时候,家境已经衰落,有时还要靠亲友的接济。正是这种贫困的生活使他能够接触到社会下层的劳动群众和一些生产、生活实际,从而给他后来的科学创造事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后世称张衡为“科圣”。 著名的天文学张衡的生平: 张衡出身于名门望族。其祖父张堪自小志高力行,被人称为圣童,曾把家传余财数百万让给他的侄子。光武帝登基后张堪受荐拜官。曾被任为蜀郡太守随大司马吴汉讨伐割据蜀郡的公孙述,立有大功。其后又领兵抗击匈奴有功,拜为渔阳(今北京附近)太守。曾以数千骑兵击破匈奴来犯的一万骑兵。此后在他的任期内匈奴再也没有敢来侵扰。他又教人民耕种,开稻田八千顷,人民由此致富。所以,有民谣歌颂他说:“张君为政,乐不可支。”张堪为官清廉。伐蜀时他是首先攻入成都的,但他对公孙述留下的堆积如山的珍宝毫无所取。蜀郡号称天府,但张堪在奉调离蜀郡太守任时乘的是一辆破车,携带的只有一卷布被囊。 张衡像他的祖父一样,自小刻苦向学,很有文采。16岁以后曾离开家乡到外地游学。他先到了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三辅(今陕西西

张衡的故事

张衡的故事 张衡的故事 栏目:哲理故事 | 来源:励志人生 | 时间:2014-05-12 | 点击:1458次 张衡的故事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1],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 、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 张衡在天文学方面着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着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隋书·经籍志》有《张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 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木圣(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 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后人为纪念张衡在南阳建设有张衡博物馆。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这不仅 在当时,就是今日来看,也是很大的成就。张衡能取得这些成就和他小时候的立志追求是分不开的。 张衡从小就爱想问题,对周围的事物总要寻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在一个夏天的晚上,张衡和爷爷、奶奶在院子里乘凉。他坐在一张竹床上,仰着头,呆呆地看着天空,还不时举手指指划划,认真地 数星星。 张衡对爷爷说:我数的时间久了,看见有的星星位置移动了,原来在天空东边的,偏到西边去了。有的星星出现了,有的星星又不见了。它们不是在跑动吗爷爷说道:星星确实是会移动的。你要认识星星,先要看北斗星。你看那边比较明亮的七颗星,连在一起就像一把勺子,很容易找到......

数星星的孩子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 【教学思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张衡小时候数星星的故事,比较符合低年段儿童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我们当以字词教学为立足点,指导朗读,在反复阅读中体会张衡数星星的精神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材分析】《数星星的孩子》是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这—单元的课文是走进科技世界为专题。通过钻研教材,我认为:《数星星的孩子》虽然提到了天文方面的一些知识,但这篇课文更确切地说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是一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写人的文章一般通过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品质。这篇文章也不例外,全文通过张衡如何数星星反映了张衡的优秀品质。 【学情分析】字词方面本课要求识记的9个生字几乎有一半是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的,因此可以适当把时间花在几个重点生字上。另外在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邮票齿孔的故事》对科学家善于观察与思考的优秀品质有过学习,那么在突破这课的难点的时候学生应该不陌生。 【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简单了解张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重点词句品读,学习张衡数星星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会认9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学习张衡数星星的精神。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合作探究、集体合作。 【课前准备】1、学生早自习朗读预习; 2、教师准备多媒体演示;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展示,谜语导入 1、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吧! 点点银花天上开,白天不开晚上开,要问银花有多少,没人能够数出来。(星星)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颗吗?(不知道) 师:那你们数过星星吗?数的清吗?在一千八百多年前,有一个孩子也在数星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数星星的孩子》。 3、齐读课题,并且回忆多音字“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1)读准课文的生字新词。 (2)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3)数星星的孩子是谁?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1)、请小老师带拼音领读。 ⑵交流识记:你记住了哪个字?怎么记住的? ⑶、撤掉拼音,点读。 ⑷、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走迷宫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中国历史故事:科学家张衡的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科学家张衡的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伟大的发明家、科学家,张衡就是其中之一。小编整理了《中国历史故事:科学家张衡的故事》,欢迎阅读。 1中国历史故事:张衡发明地动仪张衡是东汉时候杰出的科学家。他 从小就爱想问题,对周围的事物,总要寻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在一个夏天的晚上,张衡和爷爷、奶奶在院子里乘凉。他坐在一张竹床上,仰着头,呆呆地看着天空,还不时举手指指划划,认真地数星星。张衡对爷爷说:”我数的时间久了,看见有的星星位置移动了,原来在天空的,偏到西边去了。有的星星出现了,有的星星又不见了。它们不是在跑动吗?”爷爷说道:”星 星确实是会移动的。你要认识星星,先要看北斗星。你看那边比较明亮的七颗星,连在一起就像烫衣服的熨斗,很容易找到……”“噢!我找到了!”小张衡很兴奋又问:”那幺,它是怎样移动的呢?”爷爷想了想说:”大约到半夜,它就移到地平线上,到天快亮的时候,这北斗就翻了一个身,倒挂在天空……”这天晚上,张衡一直睡不着,多次起来看北斗。夜深人静,当他看到那闪烁而明亮的北斗星时,果然倒挂着,他感到多幺高兴啊!他想:这北斗为什幺会这样转来转去,是什幺原因呢?天一亮,他便赶去问爷爷,谁知爷爷也讲不清楚。于是,他带着这个问题,读天文书去了。后来,张衡长大了,皇帝得知他文才出众,把张衡召到京城洛阳担任太史令,主要是掌管天文历法的事情。为了探明自然界的奥秘,年轻的张衡常常一个人关在书房里读书、研究,还常常站在天文台上观察日月星辰。他想,如果能制造出一种仪器,能够上观天,下察地,预报自然界将要发生的情况,这对人们预防灾害,揭穿那些荒诞的迷信鬼话,该是多幺好啊!于是,张衡把从书本中和观察到的

著名天文学家张衡是哪个朝代的

著名天文学家张衡是哪个朝代的 著名天文学家张衡是哪个朝代的?张衡是东汉时期的人物,出生在南阳的一户官宦世家。他是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发明家、制图家和地理学家。祖父张堪是地方官吏,曾任蜀郡太守和渔阳太守。但在张衡幼年时候,家境并不好,甚至一日三餐得靠亲友资助。 正是因为这种贫困的生活,使得他能够接触到社会底层的劳动群众,也在之后为他在天文学的方面带来向上的影响。他在数学、地理等方面也有惊人的才学。 他认识到并指出月亮其实是不发光的,月光只是日光的反射。除此之外,他还正确地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张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等机械。 张衡是个伟大的才人。他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

其中天文著作更是出名。张衡为历史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所以人们为了纪念他对社会的贡献,便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而且还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星”。可见张衡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及其重要。 20世纪中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并被后世称为“科圣”。 张衡的成就或许与他出生的朝代有关联。但更多的是他努力的结果,无愧为“科圣”。 张衡博物馆的地理位置详情 张衡博物馆,建于八十年代末,占地16000多平方米。位于我国河南省南阳市北郊卧龙区石桥镇小石桥村西北隅,由张衡墓园和博物馆两部分组成。是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也是我国著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张衡博物馆为公益性免费参观建筑,开放时间为每周的上午九点

这篇课文就是写张衡小时候怎么数星星的故事

《数星星的孩子》教案 教学要求] 一、识字;要掌握的词语:总是、刻苦钻研、著名;句子:“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看得见,就能数得清。”“星星是在动,可不是在乱动。”“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激起学生对宇宙奥妙的幻想,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课前准备] 电化星座或板画星座图。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讲读课文最后一小节。教学生字词。范读课文。再学生字词。巩固生字词。写字。 第二课时:读讲课文一、二、三、四小节。 第三课时:读讲第五小节。巩固生字词。增读《天上的街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朋友,在晴朗的夜晚,我们抬起头,就看见蓝天上有许许多多的明亮的星星,一闪一闪的,非常有趣。天上的星多极了。我们平常说天上的星星多,用哪些词语? 结合学生回答,提示卡片:无数、数不清。(正音)导读“天上有无数的星星”、“天上的星星数不清”。 天上星星真的数不清吗?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数过? 有时候就有个小孩子,最喜欢数星星,他经常注意观察天上的星星。 今天我们就来《数星星的孩子》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看谁能把这篇课文读了以后,知道写的是谁。生字要读准字音,想记住字形。 学生自学。 三、读后检查。 谁能说说这个故事写的是谁?张衡是个什么人呢?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段,教学一部分生字新词。 把生字组成句子。出示句子: “张衡是汉朝人。他刻苦钻研天文,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教学张衡:注意这两个生字都是后鼻音。“张”字什么旁?这是什么“张”?(弓、长) 教学汉朝:中国有时候的一个朝代,离我们现在有一千七八百年。 教学钻研:非常认真、非常细心地研究,不怕苦,不怕难。(举陈景润叔叔钻研数学的例子。) 教学天文学家:研究天上的太阳、星星、月亮这些天体分布在哪儿,怎么运行的专家,叫天文学家。 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指点:这篇课文就是写张衡小时候怎么数星星的故事。他怎么数呢,听老师读课文。(很自然地导入课文。) (生字词的学习,必然涉及课文最后一段,这样就不必拘泥于“从头到尾”的数学顺序,而先学最后一段,把课文学习与学词学字结合起来,这样既省时,效果又好。) 五、范读全文。 这篇课文你们喜欢读吗?课文中还有几个字不认识,我们再来学习。 六、再学习字词(生字分批教,难点分散) 把另一批生字组成句子出示: 张衡靠着奶奶,仰着头,指着天空数星星。 教学靠:分析字形,复习“非”的笔顺。

古代科学家张衡的小故事

古代科学家张衡的小故事 张衡是中国古代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他发明了“地动仪”,这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其方位的仪器。他还发明了“浑天仪”、“候风仪”等仪器。 我们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学习过“数星星的孩子”,这个孩子就是 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张衡的故事家喻户晓,他的成就世人皆知。 张衡是东汉时候杰出的科学家。他从小就爱想问题,对周围的事物,总要寻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 在一个夏天的晚上,张衡和爷爷、奶奶在院子里乘凉。他坐在一 张竹床上,仰着头,呆呆地看着天空,还不时举手指指划划,认真地 数星星。 张衡对爷爷说:“我数的时间久了,看见有的星星位置移动了, 原来在天空的,偏到西边去了。有的星星出现了,有的星星又不见了。它们不是在跑动吗?” 爷爷说道:“星星确实是会移动的。你要理解星星,先要看北斗星。你看那边比较明亮的七颗星,连在一起就像烫衣服的熨斗,很容 易找到……” “噢!我找到了!”小张衡很兴奋又问:“那么,它是怎样移动的呢?” 爷爷想了想说:“大约到半夜,它就移到地平线上,到天快亮的 时候,这北斗就翻了一个身,倒挂在天空……” 这天晚上,张衡一直睡不着,多次起来看北斗。夜深人静,当他 看到那闪烁而明亮的北斗星时,果然倒挂着,他感到多么高兴啊!他想:这北斗为什么会这样转来转去,是什么原因呢?天一亮,他便赶去问爷爷,谁知爷爷也讲不清楚。于是,他带着这个问题,读天文书去了。

后来,张衡长大了,皇帝得知他文才出众,把张衡召到京城洛阳 担任太史令,主要是掌管天文历法的事情。 为了探明自然界的奥秘,年轻的张衡常常一个人关在书房里读书、研究,还常常站在天文台上观察日月星辰。他想,如果能制造出一种 仪器,能够上观天,下察地,预报自然界将要发生的情况,这对人们 预防灾害,揭穿那些荒诞的迷信鬼话,该是多么好啊! 于是,张衡把从书本中和观察到的材料,实行分析研究,开始了 试制“观天察地”仪器的工作。他把研究的心得先写成一本书,叫做《灵宪》。在这本书里,他告诉人们:天是球型的,像个鸡蛋,天就 像鸡蛋壳,包在地的外面,地就像蛋黄,就叫做“浑天说”。 接着,张衡根据这种“浑天说”的理论,开始设计、制造仪器了。不知经过多少个风雨晨昏,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一个当时世界上最 先进的天文仪器--浑天仪诞生了。这个大铜球很像今天的地球仪,它 装在一个倾斜的轴上,利用水力转动,它转动一周的速度恰好和地球 自转一周的速度相等。而且在这个人造的天体上,能够准确地看到太 空中的星象。张衡说:“天上的星星,能见的共有二千五百颗,但我 们经常能看到的却只有一百二十颗。” 后来,张衡经过努力钻研,又发明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能预报地 震的仪器--地动仪。这个地动仪也是钢铸造的,形状像个酒坛子,四 周铸着八条龙,每条龙口里含着一个小铜球。只要哪一条龙口中的铜 球吐了出来,就预示着那个方向发生地震了。测试非常灵验,没有一 次不准。 张衡在科学上的创造发明是伟大的,这是因为他从小就爱科学, 勤奋地学习钻研和不懈地观察实验,而且能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结 合起来,通过自己刻苦研究、创造才获得的。

名人故事:张衡数星星

名人故事:张衡数星星 经过4年鏖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参战国人民同庆和平的 降临,而将自己与战争融为一体的巴顿却感到生活失去意义。第二次世 界大战爆发时,年过半百的巴顿好像又回到了年轻时代,他那好战的心 被欧洲的炮火激荡起来,密切注视着战局。1940年他实现了多年的梦想,奉命到本宁堡组建一个坦克旅,不久晋升为准将,并很快成为美军的战 车专家,后又升为少将。 1945年春,对德的最后一战开始了。而奉命直捣柏林的正是朱可夫指挥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为了实施这一不寻常的战役,朱可夫要求 部队进行特别周密细致的准备,为了出奇制胜,他决定打破常规,改变 过去那种从凌晨实施炮火准备白昼开始冲击的老办法,计划在黎明前两 小时实施夜间冲击,并利用140部探照灯的突然照射惊吓敌人。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他是 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 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 和广博的学识。 (参考资料:张国淦《北洋述闻》、陈志让《袁世凯传》、丁健《试论辛亥年袁世凯复出时的心路历程》、刘路生《袁世凯辛亥复出条件考》、农伟雄《袁世凯与南北议和新论》等) 2002年,崔永元突然离开《实话实说》,之后人们才知道原因是他得了重度抑郁症。走出抑郁症阴影的崔永元曾在接受央视《人物》栏目

专访时,自曝几年前得重度抑郁症时,每天都在想着自杀。经过治疗, 崔永元基本得到康复。 儿时的张衡天资聪明,态度谦虚,特别喜欢思考问题。他对自然界 中的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兴趣。早上带着露珠的花朵,中午高悬天空的太阳,晚上天空中皎洁的月亮、一闪一闪的星星都让他产生了无穷无尽的 联想。他总是跟在父母身后问这问那。 朱熹,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 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下面有整理的名人故事:朱熹节俭待客,欢迎阅读! 有一次,他和母亲一起到田野中挖野菜。出去的时候,太阳刚刚从 东方升起,红艳艳的,煞是可爱。他不经意间看见了自己的影子是那么长。他想,我要是长得像影子那样高大多好哇。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母 亲挖了满满一篮子野菜。他跟在母亲后面,一蹦一跳地走着。“咦!影 子哪里去了呢?”他惊奇地叫道。低头一看,影子缩成了一团,踩在脚 底下。张衡赶忙问母亲这是怎么回事,母亲说这是由于中午到了,太阳 升得最高,影子就会变短缩成一团,到了傍晚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影 子还会变长的。 1945年春,对德的最后一战开始了。而奉命直捣柏林的正是朱可夫指挥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为了实施这一不寻常的战役,朱可夫要求 部队进行特别周密细致的准备,为了出奇制胜,他决定打破常规,改变 过去那种从凌晨实施炮火准备白昼开始冲击的老办法,计划在黎明前两 小时实施夜间冲击,并利用140部探照灯的突然照射惊吓敌人。

张衡的励志故事

张衡的励志故事 2018-01-17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 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1],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 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 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 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 《隋书·经籍志》有《张衡集》14卷,久佚。 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被后人誉为木圣(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后人为纪念张衡在南阳建设有张衡博物馆。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这不仅在当时,就是今日来看,也是很大的成就。 张衡能取得这些成就和他小时候的立志追求是分不开的。 张衡从小就爱想问题,对周围的事物总要寻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 在一个夏天的晚上,张衡和爷爷、奶奶在院子里乘凉。 他坐在一张竹床上,仰着头,呆呆地看着天空,还不时举手指指划划,认真地数星星。 张衡对爷爷说:我数的时间久了,看见有的星星位置移动了,原来在天空东边的,偏到西边去了。 有的星星出现了,有的星星又不见了。 它们不是在跑动吗?爷爷说道:星星确实是会移动的。 你要认识星星,先要看北斗星。 你看那边比较明亮的七颗星,连在一起就像一把勺子,很容易找到......噢!我找到了!小张衡兴奋地又问道:那么,它是怎样移动的呢?爷爷想了想说:大约到半夜,它就移到上面,到天快亮的时候,这北斗就翻了一个身,倒挂在天空......这天晚上,张衡一直睡不着,好几次爬起来看北斗星。 当他看到那排成勺子样的北斗星果然倒挂着,他非常高兴!心想:这北斗星为什么会这样转来转去,是什么原因呢?天一亮,他便赶去问爷爷,谁知爷爷也讲不清楚。 于是,他带着这个问题,读天文书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